📖 ZKIZ Archives


大讀世界 Google、軟銀錢進「數位印度」

2016-02-01  TCW

印度上網人口2015年破4億,成為全球僅次於中國的連網大國,手機用戶目前也已經超過10億。

這些數字帶來空前投資流入,國際創投資本去年在印度新創企業上,投資逾50億美元,是2014年兩倍。

印度必須解決一個最明顯矛盾:網路人口急速成長帶來大量機會,但支撐其成長的基礎建設卻搖搖欲墜。

大讀世界是一整套深度特別報導,由全球《金融時報》記者聯合運作,以長篇深入原則,探討國際、科學或商業領域等關鍵議題。

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十六日在新德里宏偉的維基揚會議中心前,對著滿場觀眾宣稱,印度正站在數位革命的浪頭上。一群世界級網路大亨在場聽總理演講,包括Uber創辦人卡蘭尼克(Travis Kalanick)、日本電信巨擘軟銀集團總裁孫正義,以及許多印度知名科技企業家。

印度上網人口超越美國:政府寄託科技是改革萬靈丹

這場聚會名為「Start up India」,是旨在彰顯莫迪的群眾魅力以及科技通聲望系列活動之一。不過,這也顯示莫迪相信科技萬靈丹能幫助印度,解決許多迫切的經濟和發展難題。

這種熱情不難理解。

印度上網人口二〇一五年突破四億,超越美國,成為全球僅次於中國的連網大國。

印度經濟表現亮眼,網路普及卻跟不上

比經濟成長》印度強過中國

在使用手機成癮的年輕世代推動下,印度上網人口將在二〇二〇年突破六億大關。二〇一五年十二月官方數據顯示,印度手機用戶已超過十億。

Google、推特關注:

「下一個十億」,去年掀新創潮

這些數字產生的刺激,在二〇一五年帶動一股創業潮,帶來空前的創投資金流入,且吸引矽谷巨擘如Google和推特越來越大的關注。但莫迪希望網路使用迅速普及能產生更深遠的影響:在新興市場普遍陷入困境之際,支撐印度這個表現相對亮眼的國家繼續成長,同時幫助印度解決一些棘手的社會問題。

印度第二大軟體公司Infosys創辦人南丹(Nandan Nilekani)將近年的網路發展稱為印度的第二次科技革命(第一次定印度軟體業於一九九〇年代崛起),但能否成功還在未定之天。儘管各種數據表現出色,多數印度人其實從未用過網際網路。

初到印度科技大城邦加羅爾的人,如果懷疑印度網路熱潮是否真的存在,是可以理解的。

從機場出發的高速公路上常收不到3G手機訊號,電話經常斷訊,城市無止境的交通問題更加深人們的挫折感。但過去一年邦加羅爾科技生意興旺。二〇一五年國際創投資本投資逾五十億美元在印度新創企業上,金額超過二〇一四年的兩倍。

美國最大的科技公司也開始關注印度商機。被稱為「Fangs」的臉書、亞馬遜、網飛(Netflix)和Google四家公司,都大力投資印度。

這些科技巨擘談論的是新興市場中的「下一個十億」網路使用者,其中很大一部分會是印度人:拜智慧型手機成本急跌所賜,二〇一五年印度上網人口增加一億,使該國上網人口達到二〇一〇年時中國的水準。那些大力投資印度科技產業的人,現在希望這個國家能在其他方面像中國那樣,特別是創造出像阿里巴巴或百度這樣快速成長的網路事業世代。

對莫迪來說,重要的是科技能在未來十年如何幫助印度擺脫貧窮,邁向中產所得水準。二〇一五年第三季GDP增長七.四%是一個明顯的例子。印度正處於科技支出擴張的早期階段:科技投資到二〇二三年預估將增加逾兩倍至二千三百八十億美元,特別是在電信和金融服務業。

經濟願景疑慮:網民多卻連線陽春,障礙重重

然而,在這種宏大願景有望實現前,印度必須解決其蓬勃發展的科技業最明顯的矛盾——網路人口急速成長帶來大量機會,但支撐其成長的基礎建設卻搖搖欲墜。

那些漂亮的網路統計數字其實不像表面那樣令人驚豔。印度四億上網人口只有約四分之一享有寬頻網路,其中僅兩千萬人能使用快速的固網上網服務。大部分印度網民只能利用陽春的手機,連上緩慢的網路線路。

上網購物的人數也很少,據券商India Infoline統計,僅佔所有網民約一五%,而這限制了線上零售市場發展。二〇一五年從阿里巴巴籌資六億八千萬美元資金的印度支付平台Paytm創辦人Vijay Sharma說:「在這裡做電子商務,比在中國難很多。」

資金仍在持續流入新創企業,但近來許多投資人也開始認清現實:這個亞洲第二大新興經濟體的數位崛起不像第一次那麼快速。

但儘管比起中國,印度的網路經濟規模仍小而且搖搖欲墜,南丹仍堅信,科技應用普及將帶來深遠的改變。

「印度是非常需求導向的社會,十億人對科技帶來的改變有需求,這是一股非常強勁的力量,」他說,「數位轉型或許不會毫無波折,但就算我們是進兩步、退一步,它仍然是會發生的。」

數位轉型或許不會毫無波折,但就算進兩步、退一步,它仍然會發生的。

撰文 克拉布特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4452

大讀世界 太空挖礦即將成真

2016-02-22  TCW

盧森堡政府日前宣布,將促進小行星商業採礦產業發展,它的可行度、經濟利益備受質疑。設立小行星採礦作業,無疑需要以百億美元計算的資本,潛在報酬則視採掘的資源類型而定。兩家從事相關業務的公司,均已吸引到可觀的私人投資,這其中包括全球最大工程集團之一。

大讀世界是一整套深度特別報導,由全球《金融時報》記者聯合運作,以長篇深入原則,探討國際、科學或商業領域等關鍵議題。

盧森堡瘋了嗎?抑或這個大公國真的高瞻遠矚?

盧森堡政府日前宣布,將促進小行星商業採礦產業的發展。消息令人大感驚訝,連資深的太空產業觀察者也不例外,許多人甚至懷疑今年的愚人節是否已經提早到來。

抱懷疑態度的人,心裡疑問重重。從小行星(距離地球數億哩的一塊塊石頭和冰塊)採礦並加工成有用的物品,是可行的嗎?如果可行,有人可以從中賺到錢嗎?而即使小行星採礦符合經濟效益,為什麼盧森堡這個小國要參與其中?

但經過進一步思考,並與專案推動者交談後,筆者開始確信,這不是瘋狂的科學幻想。

技術不是問題太空使用比運回地球銷售划算

美國、歐洲和日本的太空機關已經發送探測器前往小行星和彗星。美國太空總署今年將啟動探索貝努小行星(Bennu)、採掘樣本回地球的任務,而且是以「幫助我們了解如何在小行星採礦」為明確目的。

小行星是太陽系約四十五億年前形成時遺留下來的,它們蘊含的有用物料一般比地球的地殼豐富。這是因為年輕的行星在冷卻的過程中,較重的元素(例如鉑族金屬)會沉入行星的核心。發送小型偵察衛星到行星之間的空間、尋找最好的採礦機會,是相對簡單和可負擔的事。

未來需要的技術(在小行星的表面採掘礦物,然後加工處理)尚未在太空中完成試驗,但這些技術並不需要不可思議的技術發展。

至於小行星採礦是否符合經濟效益,則較難推測。即使相關硬體由致力節省成本的公司如SpaceX,而非運作成本高昂的官方機關負責提供,設立小行星採礦作業無疑需要以百億美元計的資本。

潛在報酬則視採掘的資源類型而定。貴金屬如鉑(某些小行星有大量鉑礦)是其中一類。表面看來,業者可以從小行星採掘貴金屬運回地球銷售,藉此賺取厚利。不過,業者必須非常審慎的處理銷售問題,以免來自太空的大量供給,導致這些貴金屬價格崩跌。

另一種做法,是在太空軌道上使用小行星礦物,而非把它們運到地球。相對便宜的金屬如鐵、鎢和鈦可以利用3D列印和其他自動製造技術,製成太空船的零部件。某些小行星上充裕的水可以分解為氫和氧,做為火箭燃料。利用太空中的物料、在太空軌道上製造物品,可能比在地球製造這些物品、然後運送上太空軌道更符合經濟效益。但這種運作的收入,非常仰賴資金充沛的國際太空計畫延續下去或擴張規模。

大咖投資人到位

Google創辦人出手增添市場信心判斷一項生意財務上是否可行的方法之一,是了解投資人的身分,小行星採礦在這方面予人信心。這是行星資源公司(Planetary Resoures)和深空工業(Deep Space Industries)這兩家美國公司的焦點業務,而兩家公司均已吸引到可觀的私人投資。行星資源公司不但吸引到富豪如Google創辦人佩吉(Larry Page)投入資金(他們可能被一些人貶為「虛榮投資人」),還吸引到務實的投資人如創投基金和全球最大工程集團之一的貝泰(Bechtel)。

那麼,盧森堡對太空採礦可以有何貢獻?貢獻之一是增強這項事業的信譽。盧森堡雖然是一個只有五十四萬人口的小國,而且最近令人想到它與企業避稅的關係,但它也是先進技術研究和商業的中心,包括太空事業。一個世代前,這個大公國在通訊和廣播衛星的開發上發揮了重要作用,而且全球最大商業衛星通訊公司SES便是以這裡為根據地。

盧森堡政府計畫為太空資源公司提供現金資助,它還將提供歐洲第一個相關法律框架,賦予私人公司在外太空採掘的資源財產權。難怪行星資源公司和深空工業均對盧森堡政府的宣布反應熱烈。

盧森堡在太空採礦上的作為是英明還是愚蠢,許多年後才可能有定論。但相信超長期經濟規畫的人,都應該希望它成功。

科幻片實現!太空採礦3大步驟1.探索:發射小型望遠鏡網路進入近地軌道,尋找有用、有潛力開採的小行星2.搜尋:發現小行星後,將望遠鏡送入小行星軌道,搜尋有價礦物3.採集:將機器人放置行星表面萃取金屬或鑽探礦井,或用磁鐵耙過小行星表面岩層,

蒐集金屬

盧森堡是英明或愚蠢,多年後才有定論。但相信超長期經濟規畫的人,都應該希望它成功。

撰文者庫克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6525

大讀世界 汽水稅課徵潮 吹進新興國家

2016-02-29  TCW

亞洲國家如印尼、印度,正準備追隨法國、墨西哥、美國某些州,立法課徵汽水稅。若汽水稅在新興國家實行,飲料廠商必須為生意萎縮做好準備,同時也將打擊跨國企業投資市場意願。印度可口可樂抨擊徵稅提案,認為這會妨礙該國吸引外資;另外,徵稅未必能阻止嗜甜印度人喝含糖飲料。

大讀世界是一整套深度特別報導,由全球《金融時報》記者聯合運作,以長篇深入原則,探討國際、科學或商業領域等關鍵議題。

全球汽水業年銷售額達五千 六百億美元(約合新台幣十八兆六千億元),但醫界和政策制定者卻因肥胖和糖尿病損害民眾健康、造成政府越來越大的財政負擔苦惱不已,汽水業在世界各地受到抨擊。因此,亞洲一些汽水消費大國正準備追隨法國、美國某些州和墨西哥的做法,課徵汽水稅。

菲律賓計畫最成熟:含糖飲料課10%貨物稅待表決

許多人把加稅視為對汽水業的威脅,與當局對菸草業的管制相提並論。但有一點不同:菸草業者藉由擴大新興市場的銷售額,減輕先進國家加強規管造成的衝擊;亞洲國家的行動則顯示,汽水業在全球可能難以找到避難所。

印尼、印度和菲律賓政府有意課徵某種形武的糖稅,而Euromonitor的資料顯示,這些國家的汽水業年銷售額總計一百八十億美元,僅為西歐市場的五分之一,仍有巨大發展潛力。

其中,菲律賓的徵稅計畫最成熟:該國眾議院將表決是否對所有含糖飲料開徵10%的貨物稅。

「在印度和東南亞,肥胖的情況沒有那麼普遍,但近十年來,許多地方的情況惡化趨勢令人擔憂,」約翰霍普金斯彭博公共衛生學院的Bruce Lee說。

印尼和印度的汽水稅討論則處於初步階段。在印度,首席經濟顧問蘇巴曼尼恩 (Arvind Subramanian) 領導的一個政府委員會,去年十二月建議課徵四0%的含糖飲料稅。

如果這些措施付諸實行,飲料廠商必須為生意顯著萎縮做好準備。兩年前開徵含糖飲料和垃圾食物稅的墨西哥,已經成為其他新興市場國家的參照標準。墨西哥在徵稅的第一年,相關產品銷售額減少一二%,政府則得到逾二十億美元的稅收。

分析師警告,亞洲國家若開徵汽水稅,可能產生一些當局不樂見的後果,包括打擊當局希望吸引的跨國企業的投資意願。

印度徵稅案引發爭議:放過本國業者,被質疑保護主義

另外,有些人指出,印度的徵稅案放過本國業者。新稅項以碳酸飲料為目標,這是跨國企業如百事和可口可樂控制的領域;包裝好的果汁則不受影響,而此類產品主要是本國廠商(例如市場龍頭Dabur)生產的。「當局的目的並不明確,而我直覺認為,這當中含有保護主義,」孟買券商Ambit Capital的穆克傑 (Saurabh Mukherjea) 說。

印度可口可樂抨擊徵稅提案,認為這會妨礙總理莫迪 (Narendra Modi) 吸引外資的「印度製造」大計。該公司還表示,可口可樂和它在印度的裝瓶夥伴共雇用了約二十萬人。

印尼方面,汽水業者已經受市場成長放緩和匯率波動困擾,政府的徵稅提案料將打擊這個產業。新品牌如Peruvian Big Cola已經導致競爭加劇,而產業說客表示,政府課徵新稅將扼殺市場。

「這種飲料的市場仍然非常小,」印尼汽水業協會的皮佐索西羅(Triyono Prijosoesilo) 說。「人們可輕易改變自己的飲料選擇:若覺得包裝好的茶變得非常貴,他們可以改喝水,或是非預先包裝的飲料。」產業分析師也質疑,徵稅未必能阻止嗜甜的印度人和印尼人喝含糖飲料,因為他們往往在非預先包裝的傳統飲料中加大量的糖。「在印尼,連茶也是加糖的,」雅加達資誠(PwC)的伊林敏 (Ade Elimin) 說。「印尼人很愛糖,喜歡喝甜飲。」

印度患糖尿病的成年人達七千萬,僅次中國。專家警告,相關的醫療照護成本可能是災難性的。世界衛生組織估計,低收入印度家庭若有成年的糖尿病人,治病支出占家庭所得的比率可能高達二五%。

在越來越多證據顯示甜飲甜食有害的情況下,專家強調,在相關產業仍處於初步發展階段時(亞洲多數新興市場國家正是這樣),阻止人們過度消費甜飲甜食非常重要。

「證據顯示,嗜甜是後天養成的品味,而且可能會成癮,」約翰霍普金斯的Bruce Lee說。「最好在養成消費甜食習慣前採取行動。」

墨西哥在徵汽水稅第一年,相關產品銷售額減少一二%,政府則獲得逾二十億美元稅收。

撰文者切爾科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7401

大讀世界 反Uber聯盟 逼出Uber兩輪車

2016-03-07  TCW

優步中國對手「滴滴快的」,和優步印度、東南亞、美國競爭者結盟,共同對抗它在亞洲的快速發展。

優步在中國蒙受鉅額虧損後,今年2月在泰國曼谷啟動試驗計畫,推出「機車計程車」服務。

該公司去年上半年,全球虧損擴大至近10億美元,比2014年全年虧損增加近50%。

大讀世界是一整套深度特別報導,由全球《金融時報》記者聯合運作,以長篇深入原則,探討國際、科學或商業領域等關鍵議題。

優步(Uber)選擇在泰國曼谷推出該公司的首項機車計程車服務。這家叫車服務公司在中國蒙受鉅額虧損之後,目前正致力拓展其他亞洲市場,希望得到一些補償。

在中國,拚不過地頭蛇轉移重心,改推泰國機車服務這項名為UberMOTO的試驗計畫二月二十四日啟動,是這家美國公司拓展正規汽車以外服務的最新一步。由於印度和印尼等地流行自動三輪車,優步希望把這些另類交通工具也納入其服務中。

這項泰國新服務,也是優步反擊對手的一步。在亞洲,資金雄厚的對手如中國的滴滴快的(DidiKuaidi),以及印度的Ola和東南亞的GrabTaxi日益聯合起來,對抗優步在亞洲的擴展。

優步在曼谷的這一步,是希望利用當地流行的機車計程車—這些機車的駕駛人身穿橙色背心,幫助當地居民穿越有時壅塞的車流。「機車是泰國通勤文化的一部分,」優步亞洲業務拓展總監道格拉斯.馬(Douglas Ma)說。「優步的目標,是在所有地方為所有人提供一鍵可得、安全、實惠和可靠的交通服務。」

優步推出機車服務這天,恰巧曼谷的BTS SkyTrain捷運系統出現嚴重延誤,以致早上大量通勤者被迫另想辦法—這對優步當然是天大的好事。

不過,優步不是第一家進入這個市場的公司:GrabTaxi去年便已在曼谷推出機車服務。

總部設在舊金山的優步因為在中國受挫,東南亞和印度的拓展計畫變得特別重要。優步雖然在中國投入鉅資,但目前仍難以動搖滴滴快的的地位。而且滴滴快的、Ola、GrabTaxi和Lyft(優步的美國對手)去年已經正武結盟,共同對抗優步在亞洲的快速發展。

優步創始人卡蘭尼克(TravisKalanick)本月表示,該公司去年在中國虧損逾十億美元,而眼下的關鍵是它能否「頂住市場的不理性運作,直到世界恢復理性」。

在東南亞,遇強勁對手印度試推三輪車,試驗去年結束

根據網站The Information一月取得的資料顯示,優步去年上半年全球虧損擴大至近十億美元,比二0一四年全年虧損增加近五0%。優步拒絕評論這些數字,但卡蘭尼克對加拿大網路媒體Betakit表示,優步與滴滴快的的關鍵差別,在於優步有能力抵銷中國市場的虧損。優步在多數美國市場占有顯著優勢,而且它已藉由在許多美國市場提高預約費和佣金,增加公司收入。

許多亞洲消費者的交通預算有限,泰國的機車試驗是優步為這些顧客提供新服務的最新嘗試。

優步之前在印度破例接受現金付款,也曾在德里推出自動三輪車服務,結果成效不一;試驗計畫去年底結束,至今未擴展這項服務。泰國的機車計程車以方便靈活著稱,也以可穿越車流和在擁擠的人行道上行駛。優步表示,正與泰國當局和道路安全推動者合作,確保其司機遵守交通法規,包括強制要求乘客載安全帽(這規則常遭漠視)。

優步也必須適應亞洲地區差異極大的機車計程車使用情況。該市場在印度正發展中,在印尼(東南亞人口最多的國家)則已經很大,而Gojek公司已建立強勢地位。

在越南,胡志明市和河內的馬路上滿是私人機車—這是當地許多人喜歡的交通工具,而優步在這個國家除了提供正規計程車外,也提供小型掀背車服務。

緬甸最大城市仰光則完全禁止機車,但執法並不嚴格。

優步在多數美國市場占有優勢,而且籍由在該市場提高預約費用和佣金,增加公司收入。

撰文者皮爾、克拉布特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8261

大讀世界 美國學貸 下個金融風暴?

2016-03-04  TCW

截至2015年年底,美國共累積1.2兆美元學生債,是10年前的3倍有餘。學生債已超過信用卡,成為美國拖欠率最高的消費者債務,更有逾10%學生債拖欠超過90天。替股東賺錢的營利學校興起,近年來更積極吸引低收入人士入學,更助長學生債狀況惡化。

大讀世界是一整套深度特別報導,由全球《金融時報》記者聯合運作,以長篇深入原則,探討國際、科學或商業領域等關鍵議題。

夏爾(Jennifer Char)當年去念亞特蘭大的西木學院(Westwood College),是希望能成為一名繪圖師。如今她的工作是賣美容產品,而西木學院下個月將永久結業,夏爾懷疑自己在這間學校念書兩年是否值得。

「我覺得當年有些課程比較像高中選修課,對我的學位是不必要的。」她說,她畢業時作品不夠提供給潛在雇主參考。「為什麼我要為一些不值得的東西付錢呢?」

夏爾從西木學院畢業,至今未能擺脫的東西之一是學生債。她表示,每個月四百至五百美元的學貸還款支出,占了她可以拿到手的薪酬一半左右。不過,她的學生債難題,在美國一點也不獨特。

無法籍破產免除

拖欠嚴重,症狀似2008年房貸

截至二○一五年底,美國人總共累積了一兆二千億美元的學生債,是十年前的三倍有餘。許多美國人不惜背負沉重學貸,也要接受高等教育,因為他們認為這是擺脫低薪困境的最好方法。

但有些人現在發現,這麼做的負擔超過好處。二○一二年,學生債超越信用卡,成為美國拖欠率最高的消費者債務。截至去年十一月,逾一○%的學生債處於拖欠逾九十天狀態。更令人擔心的是,研究顯示,承受能力最弱的學生面對最大的財務問題;他們是美國的低下階層,借了金額較小的貸款,支付他們在沒有名氣的學校研讀課程。

根據美國聯邦法律,學生債多數無法藉由破產程序免除;也就是說,學生債可能拖累個人財務狀況很多年,這令人擔心學生債將損害許多美國人創業或購屋的能力。二○一四年,學生債債務人平均背負略低於二萬九千美元(約合新台幣九十五萬元)的學貸,遠高於十年前的一萬八千五百五十美元。

目前,美國學貸主要監理機關是消費者金融保護局(CFPB),該局認為學生債具有觸發二○○八年金融危機的有毒房貸的一些特徵。CFPB的學貸代理申訴專員佛特曼(Seth Frotman)表示:「學貸拖欠惡化情況,令我們想起房貸危機時的狀況,真是有點恐怖。」

他說,不像其他類型的消費者債務,學貸並無全面的規則規管,諸如支付處理、申訴受理,以及財困債務人援助等問題。「有一個世代的人背負著空前沉重的學生債。我們認為這會衝擊家庭的資產負債狀況,而且對經濟也有廣泛的影響。」

弱勢借款人增加遏止營利學校歪風是關鍵

學生債問題的一個關鍵爭議點,是企業擁有的營利學校出現特別嚴重的學貸拖欠問題:這些學校經營目的是替股東賺錢,近年來非常積極吸引低收入人士入學。

美國教育部已成立一個執法單位,針對以詐欺式行銷引誘學生入學的學校:這些學校讓能力不足的學生入讀不合適的課程,也可能不誠實的替學生申請聯邦政府資助。教育部次長米契爾(Ted Mitchell)表示,弱勢借款人增加,部分原因在於學校增收成年學生,包括單親媽媽和二、三十歲的退伍軍人。

他說:「這些人的收入通常低於傳統中產家庭學生。因此,問題不但是學生和家庭承受了財務負擔,更在於負擔日益落在窮人身上,他們並沒有可觀的儲蓄可以仰賴。」

關注這問題的赫連因(Luke Herrine)敦促教育部寬免學生債。他認為營利學校興起已經造成嚴重問題:財力薄弱的人認為高等教育可以提升他們的賺錢能力,但結果卻陷入財務窘迫的處境。

米契爾表示,教育部已經發現「零星的學貸危機」,但他強調,接受高等教育仍然是「很好的投資」,都有望帶給畢業生豐厚的報酬。

研究也支持他的說法。麻省理工教授奧托(David Autor)發現,美國男性大學畢業生與高中畢業生的收入中值差距,一九七九年至二○一二年間擴大了一倍。

因此,許多美國人仍然確信念大學是值得的,住在南卡羅萊納州首府哥倫比亞的威廉森(Lafontant Williamson)就是其中之一。

雖然身邊沒有任何朋友計畫上大學,但他卻計畫申請藥學系,因為他相信比起高中學歷,大學將帶給他更高薪的職位。他說:「我寧願負債十年,但最後仍可賺到錢。」但他也承認,對自己未來可能面對的學貸感到不安。

撰文者喬普森、弗萊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9205

大讀世界 習近平治殭屍企業 走錯路了

2016-03-21  TCW

中國經濟成長速度降至25年來新低,處理笨重國有企業,是中國經濟結構改革最重要的一步。

中國高層矢言改革國企,包括出售股權和領導階層「去政治化」,但最積極推動的是大型國企合併。

西方經濟學家則認為,解方就是企業藉私有化提升效率,但中國政府顯然不願那麼做。

大讀世界是一整套深度特別報導,由全球《金融時報》記者聯合運作,以長篇深入原則,探討國際、科學或商業領域等關鍵議題。

這裡是中國最大的造船廠之一。儘管運費崩跌重創航運業,上海外高橋造船公司的船廠不缺生意。未完工的船身緊密相連,工人可以在船身下方,騎腳踏車穿越一.一公里長的工廠。

補貼優惠多

產能過剩,竟還下大單訂船這家船廠和其他國有船廠忙個不停,是拜中國遠洋運輸集團所賜。中遠集團是中國運量最大的航運公司,去年訂購了十一艘大型貨櫃船。據財經雜誌《財新》報導,當中向外高橋造船公司訂購的三艘船,可載兩萬個二十呎長的貨櫃,是全球最大的貨櫃船。

中遠集團的大股東是中國政府,其非政府股東可能會覺得奇怪:公司為什麼需要十一艘新船?因為中遠董事會在公司半年報中承認,二0一五年「航運市場需求總體疲軟,運力過剩局面延續」。

此外,這些貨櫃船約定二0一八年交付,在全球貿易萎縮情況下,訂單的時機更加出入意表。國際貨幣基金(IMF)數據顯示,去年全球貿易額下跌一二%,多數預測認為情況短期內不大可能好轉。

不過對中遠來說,好消息是:它不需要花很多自己的錢,就能支付十五億美元的造船成本。中國財政部根據二0一三年的一項規定,為報廢舊船、向外高橋這種國有船廠訂購新船的航運業者提供補貼。

中國效率不彰、負債累累的國有企業面臨重重問題,中遠是個生動的例子。

剔除非經常損益,中遠二0一五年前九個月虧損人民幣三十八億元。中國財經資料庫Wind資訊的數據顯示,截至去年九月底,中遠的

淨負債權益比高達二0

六%,是上海上市公司平均值六六%的三倍以上。

在中國經濟成長速度降

至二十五年低點的情況

下,許多經濟分析師表示,處理笨重的國有企業,是中國經濟結構改革最重要的一步。

「國企改革、債務、產

能過剩和「彊屍企業」

(指無望恢復生氣,但

由於獲得放貸者或政府

支持而免於倒閉的負債

企業)全都是緊密相連的

問題,」瑞穗證券亞洲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表示。

中遠得到的補貼,只是國企得到眾多好處的一個例子。

wind資訊整理公司公告,發現上市公司二0一四年共獲得人民幣三百億元補貼,實際數字甚至更高。

很多補貼流向非上市企業,而國企也享有多種非現金補貼,例如低利率銀行貸款,以及土地、水費、電費方面的優惠。

中國領導高層已矢言改革國有企業。總理李克強去年十二月在經濟工作專家座談會上表示,「要下大決心,下一步將對「彊屍企業」、產能絕對過剩的企業狠下刀子。」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部長尹蔚民則表示,為處理產能過剩的問題,估計將有一百三十萬名煤礦工人和五十萬名鋼鐵業工人失業,但他未表明何時將「狠下刀子」。

調整方式走偏

合併而非私有化,加劇老問題去年九月,中國共產黨核准了國企改革藍圖,祭出一些措施,希望能借助市場紀律約束國有企業。措施包括出售股權和國企高層任命「去政治化」(目前國企高層由中共組織部任命,而非由一般股東選出) 。

但是,當局最積極推動的措施是合併,也就是由政府安排大型國企合併。

中共領導層認為規模較大的國企可以享有較強的全球競爭力。他們長期以來認定規模經濟對栽培國家頂尖企業王關緊要。在大宗商品價格下跌衝擊鋼鐵、煤礦、基本金屬和重型機械業者利潤率的情況下,他們如今認為規模更加重要。

「習近平很可能認為國企部門規模龐大是好事,」世界銀行中國業務局前局長、卡內基國際和平研究院亞洲項目資深研究員黃育川稱。

「他放眼西方,看到主要企業規模龐大,而且越來越大。中國領導層看海外的所謂市場經濟時,不覺得大公司和大合併是壞事。」中國決策當局已經把二0一六年經濟政策主題確定為「供給側改革」,但許多分析師認為,把大公司合併為更大的企業,可能解決不了產能過剩、營利能力薄弱的問題。

相關企業早晚必須吞下關廠和裁員的苦果。

「創造更大規模的國企,很可能將加重它們本已可怕的財務和組織問題,」布魯金斯研究院中國中心訪問研究員WendyLeutert寫道。「合併中央國有企業將提升它們的市占率,但代價可能是犧牲長期競爭力和錯失提升效率的機會。」在許多西方經濟學家看來,解決方式顯而易見,那便是藉由私有化提升效率,但很顯然的,中國最高領導層不願這麼做。

合併國有企業將提升它們的市占率,但代價可能是犧牲長期競爭力,以及錯失提升效率機會。

撰文者威爾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0172

大讀世界 川普恐慌症 蔓延到日本

2016-03-28  TCW

川普競選演說中常抨擊,日本在貿易上對美國不公平,在軍事上受美國保護,佔美國便宜。日本擔心川普言辭效應,將令美國國會難以核准TPP,但這個協定對安倍晉三至關重要。

日本想靠TPP拓展汽車市場,TPP在美國受挫的風險升高,令日本核准該協定的辯論也蒙上陰影。

大讀世界是一整套深度特別報導,由全球《金融時報》記者聯合運作,以長篇深入原則,探討國際、科學或商業領域等關鍵議題。

美國總統初選如火如荼之際,東京政界菁英開始正視一個令人不安的想法:日本必要的盟友美國可能真的會選出唐納.川普(Donald Trump)為總統。

他言論滲透大眾

不當選,也可能動搖美國立場這名富爭議的商人如今很可能贏得共和黨的提名,而他在競選演說中經常抨擊日本在貿易上對美國不公平,在軍事上則接受美國的保護,大佔美國便宜。

一些官員表示,日本政府目前仍然不擔心川普在防務方面的言論,認為美日同盟關係夠強健,足以應付潛在問題;不過,民主、共和兩黨均抨擊《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 P P),則令日本當局越來越擔心,因為這個貿易協定對首相安倍晉三來說非常重要。

「他們起初只是覺得『川普真有趣』,」金城大學政治學教授本田雅俊說。「但最近開始擔心:萬一川普勝出,那將會怎樣?」一如華府政界,東京政界遲遲末把川普當一回事,尤其是因為川普的言辭看來還停留在一九八〇年代,也就是在日本經濟停滯二十年、人口開始萎縮之前。

「如果他選上總統,我會認真看待他的話,」東京外交政策研究所所長宮家邦彥說。「媒體的過度反應製造出川普這樣的人,他們代表美國的黑暗面,」他補充。「我相信西方民主國家最終將能得出健康的結果。」不過,日本當局也逐漸意識到,即使川普敗選,他的言辭也正滲入大眾的意識,而其他美國從政者也正因此改變他們的立場。

因為中國崛起,日本認為美軍駐日對國家的長期安全至關緊要,而日本也仰賴美國的核保護傘來嚇阻可能攻擊它的北韓。

他的影響發酵

讓希拉蕊也對T P P硬起來「另一名華府局外人吉米.卡特(Jimmy Carter)當年曾對東亞防務局勢造成重大損害,我們對此記憶猶新,」與安倍政府有聯繫的一名外交政策圈人士表示。「卡特如果在冷戰高峰期真的下令美軍撤出朝鮮半島,我們如今熟悉的世界大有可能根本不會存在。」但令外交官員梢感欣慰的是,安倍首相任內改善了日美關係,而且日本努力與澳洲和印度等國家交好,使日本在防務上的對外關係變得比以前多元一些。

但是,在T P P方面,他們擔心無論誰當選美國總統,川普的言辭將令國會難以核准該協定。除了增加貿易的直接好處外,安倍政府視該協定為迫使日本改革某些經濟領域(例如農業)的最佳工具之一。

「我們什麼時間在任何一方面打敗過日本?他們向我們輸出數以百萬計的汽車,而我們怎麼做呢?你上次在東京看見一輛雪佛蘭是什麼時候呢?各位,東京根本沒有雪佛蘭啊,他們總是打敗我們,」川普去年宣布參選時這麼說。

料將贏得民主黨提名的希拉蕊.

柯林頓(Hillary Clinton)則是在日前密西根州初選敗給桑德斯後,在《跨太平洋夥伴協定》問題上言辭也變得比較強硬。她希望收緊「原產地規則」,這攸關可以免稅進入美國的汽車必須採用哪裡生產的元件。

日本視拓展美國汽車市場為該國在合約中的主要得益。「我認為汽車關稅問題重新談判的機會是零,」昭和女子大學教授八代尚宏稱。

T P P在美國受挫的風險越來越高,令日本核准該協定的辯論也蒙上陰影。日本國會本月通過財政預算之後,預料將會開始審議該協定。

「日本也有反對TPP的聲音,」本田雅俊說,「但如果日本核准了,然後美國否決它,安倍政府將受到嚴重打擊。」

撰文者哈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1042

大讀世界 陸客不來真相:變心瘋歐洲

2016-04-04  TCW






中國出國觀光市場瘋狂成長,去年中國遊客國外消費達2,150億美元,較2014年的1,400億美元增加53%。

中國旅遊業規模全球第二,未來10年年成長率可達7%,估計將於2024年超越美國。

東北亞僅日本受惠中國遊客,多數人喜歡前往更遠的地方旅遊,歐洲國家如英國、德國、冰島受益顯著。

大讀世界是一整套深度特別報導,由全球《金融時報》記者聯合運作,以長篇深入原則,探討國際、科學或商業領域等關鍵議題。

陸客來台人數減少,不少人認為這是蔡英文當選後中國對台的打壓手段,但其實從整體數據來看,陸客早已「變心」,鄰近的東南亞已不是陸客最愛。相反的,越來越多陸客喜歡到更遠的地方旅遊,歐洲因此成為最大受惠地區。

經濟放緩也要旅遊

中國未來十年年增率高於全球

儘管中國經濟放緩,中國遊客的消費去年仍帶動了全球旅遊業成長。根據世界觀光旅遊委員會(WTTC)日前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遊客二○一五年在中國以外消費二千一百五十億美元,較二○一四年的一千四百億元增加五三%。

「中國出國觀光市場正瘋狂成長,」世界觀光旅遊委員會總裁暨執行長史考思爾(DavidScowsll)說。

「去年股市和匯市均出現了一些大震盪,但旅遊業的成長並末因此放緩。人們一旦開始旅遊,就不願意放棄這種活動。」

不過,中國出國觀光市場的快速成長,已經擴大了該國旅遊業的貿易逆差。

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的資料顯示,到訪中國的外國遊客人數二〇一五年略增至五千六百九十萬人次,兩年間僅增加二.二%。該組織的初步數據顯示,這些遊客在中國花了五百七十五億美元,較二〇一四年僅增一 .一%。

根據WTTC計算,中國旅遊業出口(從外國遊客身上賺到的收入)略高一點,為六百一十億美元,但這僅為中國總出口收入的二.六%,遠低於六.一%的全球水準。

該單位資料也顯示,加上國內旅遊,旅遊業占中國二〇一五年國內生產毛額(G D P)僅七.九%,低於九.八%的全球水準,同時也指出,旅遊業去年直接和間接支撐中國六千五百萬個職位,占總就業人口八.四%,低於全球水準九.五%(共二億八個四百萬個職位) 。

不過,WTTC認為已是全球第二大(僅次於美國)的中國旅遊業,未來十年年成長率可達七%,高於四%的全球成長率,估計規模將於二〇二四年超越美國。

赴港澳韓退燒

台灣僅微成長,冰島是新歡

但是,中國出國旅遊人數和消費大增,並未惠及所有地方。

世界觀光旅遊委員會指出,高度仰賴中國遊客的澳門、韓國和香港,二〇一五年旅遊業收入均「嚴重衰退」,分別減少三二%、一〇.二%和八.四%。台灣則僅略微成長,但也僅能維持實質增加一.五%的成績。

這些地區衰退原因複雜:博彩業重鎮澳門是受中國的反貪行動打擊。王於香港,史考思爾則認為是受中國政府遏止資本外流的措施影響。銀聯卡(中國非常普遍的銀行卡)持卡人現在一年只能提款人民幣十萬元,每日提款額不得超過人民幣一萬元。

WTTC發現,去年東北亞旅遊目的地之中,只有日本確實受惠於中國遊客,但越來越多中國遊客喜歡前往更遠的地方旅遊。

他說:「出國旅遊的中國人大幅增加,歐洲因此顯著受惠,主要的旅遊目的地如英國和德國,以及新興地點如冰島均是受益者。」購物對外遊的中國人至關緊要。

顧問公司麥肯錫的分析顯示,二九%的中國遊客會基於購物機會選擇旅遊目的地。

麥肯錫發現,二〇一五年出國旅遊的七千萬中國人,把全年消費額的四分之一花在旅遊上,當中一半用來購物。

在全球旅遊方面,WTTC資料顯示,全球旅遊支出二〇一五年增加三.七%,其中東南亞和南亞均成長逾七%。

該組織資料也顯示,一百八十四個國家中有一百二十七個是旅遊業成長速度快於總體經濟,表現傑出者包括冰島、日本、墨西哥、紐西蘭、卡達、沙烏地阿拉伯、泰國和烏千達。

“旅遊業成長並未因股、匯市震盪而放緩,人們一旦開始旅遊,就不願意放棄這種活動。”

撰文者強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1589

大讀世界 新全球運動:調升最低工資

2016-04-11  TCW

英國4/1起調升最低工資,成長幅度將是平均所得4倍,也是歷來西方國家最大調幅行動之一。開發中國家如馬來西亞,也正借助提高最低工資政策,力求較公平的分配經濟成長果實。

德國去年引進最低工資政策,時薪為8.5歐元,企業曾為此緊張,然而該國失業率如今已跌至史上新低。

大讀世界是一整套深度特別報導,由全球《金融時報》記者聯合運作,以長篇深入原則,探討國際、科學或商業領域等關鍵議題。

英國自四月一日調漲最低工資,這項史上最快速調漲的工資政策,將使低薪勞工的工資今年顯著增加,成長幅度預料將是平均所得的四倍。

救薪資停滯新招!

日本、美國、馬來西亞陸續響應英國此舉全球矚目。許多已開發國家的政府目前寄託希望於最低工資政策,希望有助它們處理不平等和薪資成長乏力的問題。

人們把近年來薪資停滯的問題,歸咎於全球競爭加劇、勞工集體談判的力量衰退、生產力成長放緩,以及科技進步消滅了一些中等技能職位。

因應這種情況,德國去年破天荒引進最低工資政策;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矢言在可見的未來,每年調高最低工資三%;一些美國城市如西雅圖,則要把最低時薪調升王十五美元。

一些開發中國家(如馬來西亞)也正借助最低工資政策,力求較公平的分配經濟成長果實,並鼓勵雇主在價值鏈中努力上進。

一如薩塞克斯大學經濟學教授狄更斯(Richard Dickens)所言:「最低工資政策從未如此受歡迎。接下來的問題是:你可以把最低工資調

到多高?」

這正是英國新的國民「生活工資」 (living wage)將面臨的考驗;該工資一開始訂為時薪七.二英鎊,到二〇二〇年時將調升王九英鎊左右。英國技能部長博爾斯(Nick Bolcs)宣稱,這將是「世人記憶裡,西方國家法定最低工資最大幅的調漲行動之一。」不過,英國保守黨不是一直支持最低工資政策的。事實上,該黨反對英國於一九九八年引進該政策,理由是這會損害就業。「我們是以新的信仰熱忱推動這項政策,」博爾斯承認。

然而,許多經濟學家也已經改變了看法。

經濟學課本以前通常會說:如果你把工資調升至超過勞工替雇主創造的價值,市場對勞動力的需求將因此減少;換句話說,最低工資會損害就業。

不過,經濟學家的看法如今不再那麼簡單了,主要是因為實踐經驗顯示,像英國等國家雖然持續調高最低工資,但到目前為止並沒有顯著損害就業。

可能損害就業?

美德實況:刺激消費也降失業率德國的初步跡象也是正面的。德國去年引進最低工資政策(時薪八.五歐元),企業曾為此相當緊張,但該國失業率隨後繼續下跌,如今已跌王史上最低點。

《金融時報》的「大麥克」最低工資指數顯示,以國際標準而言,英國目前的最低工資(時薪六.七

英鎊)已相對慷慨:

領最低工資的英國人工作二十六分鐘,便可以買一個大麥克。英國的情況優於美國(四十一分鐘)和日本(三十二分鐘),與愛爾蘭和德國差不多,但不如澳洲(十八分鐘)和丹麥(十六分鐘)。

如果英國現在就把最低時薪調高到九英鎊的目標水準,則最低工資勞工只要工作十八分鐘就能買一個大麥克。

「我們將要進入未知的領域,不知道會遇到什麼情況。這某程度是個社會實驗,」狄更斯教授稱。他是低薪委員會的成員,該委員會負責向政府建議最低工資的水準。

英國面對的問題是:就業市場可以維持強健表現嗎?尤其是雇用成本將升高的低技術勞工會因此失業嗎?

金融創新研究中心主任希爾頓(Andrew Hilton)認為,該政策將「重創」低階和低技術就業市場。德國最近也出現相關議論:有人擔心最低工資太高,將使新來的難民很難找到工作,因此,德國政界有人呼籲把低技術難民排除在最低工資適用範圍之外.

但倫敦政經學院教授曼寧(Alan Manning)指出,有關西雅圖等美國城市最低工資實驗的研究顯示,情況是樂觀的。這些分析顯示,低薪勞工將在本地增加消費,提升本地需求,為勞資雙方創造出一種良性循環。

他表示,英國在這方面做實驗是對的,而他也質疑英國「正蹣跚走向懸崖邊緣」的說法。

「我們目前或許看不清周遭情況,但情況很可能是我們正處於圓頂山丘的頂部:如果我們走過頭了,往回走便是,」他說。「沒有什麼是不可逆轉的。」

撰文者歐康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2430

大讀世界 名列巴拿馬文件 一點都不難

2016-04-25  TCW

「巴拿馬文件」震撼世界,《金融時報》記者數年前做了實驗,看設立自己的離岸公司到底有多難。

在網路上付了1,832英鎊,寄出護照影本和最近一期電費單,再填一份表格,兩週後就收到公司資料。

離岸公司在廚房就可建立,至於那些財力雄厚的富商們,能建立何等隱密的公司結構,只能想像了。

大讀世界是一整套深度特別報導,由全球《金融時報》記者聯合運作,以長篇深入原則,探討國際、科學或商業領域等關鍵議題。

你只需要告訴我們你想要什麼,我們都可以為你辦到,」英國CFS International Formations銷售助理艾蜜莉當時這麼說。CFS公司幫助客戶設立離岸公司,而這是一個規模日大的行業。艾蜜莉不在乎我是什麼人,只強調設立離岸公司的程序非常簡單:「這過程不涉及很多文書作業,也沒有什麼手續,公司成立後,我們會把文件寄給你。」日前「巴拿馬文件」震撼世界,這批文件逾一千一百萬份,從專門替客戶在避稅天堂設立離岸公司的巴拿馬律師事務所莫薩克.馮賽卡(Mossack Fonseca)洩露出來。這批文件揭露了一些威權統治者、俄羅斯富豪以至冰島總理的海外帳戶,讓我們看到某些人如何利用以至濫用金融體系。

數年前,我想知道設立自己的離岸公司有多困難,而艾蜜莉很樂意協助我。

我登入網站,線上選擇公司註冊地,然後放人購物車結帳……

CFS網站提供大量選擇,我可以選擇在貝里斯、英屬維京群島、賽普勒斯、美國德拉瓦州、塞席爾和庫克群島設立公司。該網站還說,它可以幫我找會計師和公司秘書,並替我在銀行開公司帳戶。

塞席爾(馬達加斯加以北的印度洋島國)吸引我的注意,因為它的文書要求是最少的。我只需要花三百三十五英鎊(約合新台幣一萬五千三百八十元)便能設立一家塞席爾公司,沒有居留要求,不需要提交年度報表,也不必繳稅,而且明言保密是「關鍵特色」。「我想設立一家塞席爾公司,」我說。「好的,先生,我現在就把它放到你的線上購物車裡,」艾蜜莉答道,然後要求我在網站上付錢。

我接著要求艾蜜莉提供 一種例行服務:用「名 義」(nomince)董事掩飾我的所有權。這種董事 名義上擁有和控制我的公司,但實際上把所有決策權交給我。這項服務一年只需要四百英鎊。為了加強保密,我安排我的塞席爾公司擁有設在德拉瓦州的另一家空殼公司。這種多層設計,是隱藏資產的典型手段。 這種結構產生的額外複雜性,有助混淆執法人員和私家偵探,例如俄羅斯的大咖,便往往動用二、三十家公司來持有一項資產。

幾天後,我在網路上付了一千八百三十二英鎊,並寄出我的護照影印本和最近的電費單,證明我是真有其人。我必須填幾份表格,當中有一格要求我填上公司的業務意向。艾蜜莉一名同事告訴我:「這一格不用填,空著就好。」兩星期後,我在廚房翻閱CFS 寄來的一大堆公司文件。我那家德拉瓦州公司的文件放在一個大文件夾裡,上面寫著公司名「鸚鵡公仔公司」 (Stuffed Parrot Inc)。至於名為「海盜藏寶箱」 (Pirate's Chest)的塞席爾公司,其文件有一個錯誤,把我說成持有捷克護照。它還告訴我,我的名義董事和股東是一家名為Universal EnterPrise的公司,設在塞席爾的Rue De La Perle。

現在我有兩家公司。理論上,我可因此擁有價值百萬英鎊的豪宅、捐錢給投入競選的從政者、進口香蕉或我自用的藝術品和跑車,而且可以瞞過包括政府在內的所有人。

我的離岸公司超乎想像隱密,靠文件追人,只查到公司名……

為了測試我的公司有多隱密,我請公司情報業者GPW協助調查。他們搜尋官方資料數天後只找到一份文件,上面有我那兩家公司的名字和註冊地,但沒有任何其他資料。「如果不是非常認真打官司,要藉由這兩家公司追查到你,幾乎不可能,」GPW共同創始人華茲華斯(Andrcw Wordsworth)說。 他的結論是:如果有人想知道誰是資產的主人,只能查到資產由德拉瓦州空殼公司「鸚鵡公仔公司」持有。

如果想知道這家公司的股東身分,則必須提起訴訟並打贏官司,但也只能查到這家公司由塞席爾公司「海盜藏寶箱」持有。如果想知道「海盜藏寶箱」的股東身分,則必須再打贏一場官司,但也只能查到它是由我的代理人持有。理論上我是安全的。

一名英國會計師說,這種設計保密到家,我甚至不須在報稅時向英國政府申報相關資料。他說:「他們永遠不會發現的。」不過,我最後還是結束了我的離岸公司。維持它們每年需要七百英鎊,我負擔不起。

我的離岸帝國是在艾蜜莉協助下,在我家廚房建立,只花了幾千英鎊。至於那些財力雄厚到可以雇用莫薩克.馮賽卡的人,能建立何等隱密的離岸公司結構,我就只能想像了。

“我的離岸帝國在CFS公司協助下,在我家廚房建立,只花了幾千英鎊。”

撰文者斯托瑟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350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