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北上只因唔想死 人在中環

http://manincentral.blogspot.hk/2012/11/blog-post_20.html
這兩個星期都響國內團團轉,幾年前,我大概唔會諗到,今日既我會花咁多時間出差到國內。我其實怕辛苦,既唔喜歡坐飛機,亦怕訓酒店。睡在陌生既酒店床上,我幾乎未試有一晚係訓得好的。

好多生意人都話,北上係大趨勢,因為祖國市場好大好大。你唔上去搵祖國既錢就笨。大家懷住無限既憧憬北上創業;當大家遠眺住呢龐大既市場,彷如望到一部會印銀紙既機器一樣,但當我地呢班香港既商人親身踩入境內,經過現實既洗禮之後,又會發現這個「中國模式」既商業社會,原來同我地響香港所認識既相差甚遠。我地響香港做生意駕輕就熟,北上之後先發覺自己響香港既經驗,多年來自以為已經練成既一套好武功,響國內可以完全耍唔到出黎。

我對大陸既市場冇憧憬,北上之前就知道會遇到極大量既困難。法制唔健全、貪污嚴重、關係網過份複雜、稅率其高…這些問題我在未北上之前就已經預計過。實情係我為左呢啲國內經營既「獨有」困難,在不情不願既情況之下洗左唔少錢。相比法制健全,社會廉潔兼低稅率既香港,香港既營商環境應該比國內好上千百萬倍先係。但可悲既係:即使在國內做生意有大量既困難要面對,而這些困難又會要你洗錢再洗錢,但埋單計數,同一數目既投資,放在國內既回報,依然係遠比放在香港高。就我自己公司既情況,我在國內既分店數目,不及在香港既一半,但稅後既淨利潤,卻比香港多出近一倍。

我大概響三年前,開始將部份業務轉移上大陸。講真,呢個決定從來都唔係因為相信響大陸會賺大錢。令我把心一橫北上,係因為當時其中一間舖夠期續租,業主開出加租三倍既租金。你冇睇錯,唔係「三成」,係「三倍」。當然呢個業主唔係一般小業主,而係屬於「有霸權」既級數,我唔係賣鐘錶珠寶,我既生意冇可能有幾百巴仙既Margin,租金成本本來已經唔輕,再黎一次三百巴仙既加幅,你不如叫我去死。

我響度諗,假設我呢一舖真係survive到你呢三百巴仙既加幅,咁三年之後我再續租,你又加我三百巴仙咁我點捱?如此既事在香港地,我相信其實係會不斷重複再重複。我唔想檔生意就咁死在租金手上,可以做既得兩條路:1)轉型,轉做一啲超高利潤既生意,以抗租金成本瘋狂上升;2) 走佬,走去一啲成本相對穩定既地方。前者既做法,我認為超過九成既生意人都做唔到,生意轉型,講就容易,做起上黎困難重重,風險極高。我認識有行家嘗試轉型,轉左幾圈,最後將自己之前賺落既財富都轉走埋。然而「轉型」同「轉行」,雖然只係一字之差,但當中含意卻差天共地。我認識既行家,最初諗住「轉型」抗租金,最後搞下搞下,變成「轉行」,人到中年先黎「轉行」有幾難,唔洗我講啦。見到太多失敗例子,權衡過風險和輕重後,決定採取「走佬」策略。是真的,北上「創業」,只因為唔想死。

行家既香港業務,我粗略估計有近九成應該係蝕緊錢,餘下既一成,大概係平手又或者有點微利吧。呢兩、三年,我見證左有唔少行家響香港結業,能夠繼續生存既,大都像我一樣,盈利既主要來源,已經唔係響香港。

我唔知響香港現存既社會結構底下,能夠容納到幾多種不同既行業。然而響租金、地價成本高到嚇人既環境之下,中小企既生存能力其實好成疑問。畢竟社會上冇幾多行生意係可以有幾百巴仙margin的。我好佩服好似翠華咁既企業,靠賣奶油豬居然可以抵抗超高租金,仲可以叻到上市集資。然而一個城市,又能有本事出到幾多間翠華?

問心講,我有時都真係會覺得,香港既經濟前景,其實都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984

兄弟北上開廠「燒錢」實錄

2013-04-11  NM  
 

 

內地物價狂飆,工資貴,廣東省一帶廠商陸續倒閉。香港卻有一個


6月份八成城市房價環比下跌,北上廣深僅北京挺住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2470

6月份八成城市房價環比下跌,北上廣深僅北京挺住

7月18日,國家統計局公佈了2014年6月份70個大中城市住宅銷售價格變動情況。從新建商品房的環比數據看,6月份70個大中城市中,價格下降的城市有55個,持平的城市有7個,上漲的城市有8個。其中,下跌的城市數量較5月份的35個大幅增加了20個,佔統計城市總數的78.6%,6月份有近八成城市出現了房價環比下跌。

對此,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高級統計師劉建偉解讀稱,6月份環比下降的城市個數繼續增加,大部分城市房價環比出現小幅下降,同時,絕大部分城市房價同比繼續溫和上漲,但漲幅有所回落。

「6月中國近八成主要城市房價環比下跌,說明中國房產市場的寒流已經到來,樓市拐點初現,市場在短期內將會向低位遊走。」經濟學家宋清輝接受南方週末網採訪時稱。

數據顯示,6月份70個城市環比價格變動中,房價上漲最快的城市是呼和浩特,漲幅為0.2%,環比降幅城市顯著增多,杭州環比降幅為1.8%,比5月擴大了0.4個百分點,再次位居降幅首位。

值得注意的是,北上廣深四個一線城市僅北京環比上漲了0.1個百分點,剩下的其他三個城市均出現價格下調,其中,上海環比下降0.7個百分點,廣州下調0.6個百分點,深圳0.4個百分點。

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研究員嚴躍進對南方週末網表示,從今年5月份開始,房價指數出現環比下跌,而6月份跌幅開始擴大。包括一二三線城市、一二手房等都出現了大降溫。越來越多的城市步入房價下跌的通道,會進一步加重看跌情緒,若一線城市郊區若缺乏良好的配套設施,相應的住宅也會面臨降價風險。

樓市遇冷,住建部下一步主力去庫存?

國家統計局公佈的上半年全國房地產開發和銷售數據顯示,6月末,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同比下降6.0%;銷售額同比下降6.7%;商品房待售面積54428萬平方米,比5月末增加1026萬平方米,同比增長24.5%。

另外,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快報顯示,截至6月底,35個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庫存總量為26218萬平方米,環比增長2.8%,同比增長22.9%。庫存再創歷史新高。其中,一、二、三線35個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庫存總量均呈現環比與同比雙雙上升的態勢。

樓市一冷再冷,庫存壓力巨大,有媒體稱住建部下一步調控樓市的主要任務是去庫存。

21世紀經濟報導消息,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部長陳政高在7月11日舉行的北京座談會上發表了重要講話。據一位參與該座談會的南方某省住建廳廳長透露,陳在講話中強調,各地可以根據當地實際出台平穩房地產的相關政策,其中庫存量較大的地方要千方百計消化商品房待售面積,加強房地產結構調整,完善房地產項目周邊配套設施,加快行政審批速度等。

其中,解決庫存問題被視為促進房地產平穩健康發展的關鍵。

對此,嚴躍進認為,住建部定調下半年樓市調控去庫存的思路,與目前市場庫存壓力很大相關。包括一線城市在內,庫存積壓,庫存去化週期變大,使得當地房企和地方政府都很焦慮,也會影響噹地城市的投資和資金循環。

宋清輝指出,去庫存調控凸顯出2014下半年樓市面臨的困難,不過,目前樓市面臨的問題,不僅是去庫存,而是必須有針對性地去產能,才能避免樓市危機。目前,我國住房短缺的問題已經基本解決,但面對住房結構性問題等突出矛盾,需要政府制定公平的競爭規則並嚴格監管,而不能既當「裁判員」又當「運動員」。


8月房價環比下跌城市增至68個 北上廣深跌幅均超1%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364

在房地產市場低迷的背景下,因開發商繼續降價以吸引買家,中國8月70個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價格環比下跌的城市增至68個,為2011年1月統計局改變數據編撰方法以來之最。同比下降的城市從3個猛增至19個。其中,北上廣深環比跌幅均超過1%,同比漲幅也全線收窄。

房地產和建築業是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驅動力,占GDP份額的逾20%。

國家統計局公布,中國8月70個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不含保障性住房)中:

價格環比下降的城市從上個月的64個增至68個,持平的有1個,上漲的有1個。跌幅最大的是杭州,為下降2.1%
價格同比下降的城市從7月份的3個猛增至19個,持平的有3個,上漲的有48個。

北上廣深8月房價同比漲幅全線收窄,環比跌幅均超過1%:

北京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同比+2.6%(前值+4.9%),環比-1.2%(前值-1.3%)。
上海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同比+1.7%(前值+4.8%),環比-1.3%(前值-1.4%)。
廣州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同比+2.1%(前值+5.3%),環比-1.3%(前值-1.3%)。
深圳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同比+2.6%(前值+5.1%),環比-1.1%(前值-0.6%)。

 新建商品住宅

二手房方面,價格環比下降的城市增至67個,廣州二手房環比跌幅為1.4%,為70個城市之最:

價格環比下降的城市有67個,持平的城市有2個,上漲的城市有1個。最高漲幅為0.1%,最低為廣州,下降1.4%。

價格同比下降的城市有32個,持平的城市有1個,上漲的城市有37個。溫州二手房同比降幅最大,達10.5%

二手房

另外,中國8月70個大中城市新建住宅銷售價格同比上升0.5%,連升20個月但升幅連續第八個月收窄。從環比看,8月新建住宅銷售價格較上月下跌1.1%,為連續第四個月環比下跌。

第一張

統計局表示,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價格同比上漲的城市中,所有城市漲幅均有所回落。同比下降的城市中,除1個城市降幅與7月份相同,其余降幅均有所擴大。

在銀行收緊房貸以遏制違約風險後,今年前8個月房屋銷售量大跌11%。中原地產母公司中原集團表示,盡管2010年以來多地實施的房地產限購政策已大多松綁,但觀望態度依然在買房者中盛行。(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報道:三亞樓市即將松綁 全國限購城市僅剩北上廣深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829

據《第一財經日報》報道,41個城市陸續取消限購之後,三亞作為唯一一個仍在執行限購的二線城市,也終於要“松綁”了。

昨日,《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從三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下稱“三亞市住建局”)相關負責人處獲悉,該局已經制定了放開限購的方案,計劃10月1日開始執行,並於上周將方案上報三亞市政府,目前正在等三亞市政府批準。

上述方案一旦獲批,那麽全國仍在執行限購的城市就只剩下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這四個一線城市。

搶在黃金周放開限購

在珠海發文放開限購後,三亞何時放開限購為全國所矚目。

9月28日,三亞市房地產協會秘書長劉樹國公開表示,三亞樓市限購政策馬上就要取消了,目前取消限購文件正在走相關政府部門流程,預計將在國慶公布。

《第一財經日報》昨日從三亞市住建局相關負責人處證實了此消息。

“我局在上周已將放開限購的方案上報市政府,計劃10月1日執行。具體如何調整限購政策、何時執行,還要等三亞市政府批準。預計會在9月30日之前吧,否則就要等待節後了。”上述負責人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透露,三亞市政府批準之後,可能會由三亞市政府直接發文,也可能由三亞市住建局發文。

對於為何選擇在此時放開限購,上述負責人表示,主要跟全國的大趨勢以及海南的整體狀況有關。

從全國的情況來看,46個限購城市中已經有41個城市先後對限購松綁,三亞是目前唯一一個尚未放開限購的二線城市,此時放開限購也屬於“姍姍來遲”。

三亞市的限購政策始於2011年3月。按照規定,對已擁有1套住房的本市戶籍居民家庭、能提供本市1年以上(含1年)的納稅證明或社會保險繳納證明的非本市戶籍居民家庭,限購1套住房(含新建商品住房和二手住房);對已擁有2套及以上住房的本市戶籍居民家庭、擁有1套及以上住房的非本市戶籍居民家庭、無法提供本市1年以上(含1年)的納稅證明或社會保險繳納證明的非本市戶籍居民家庭,暫停在本市主城區向其售房。

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研究員嚴躍進對本報記者表示,從策略上看,此前為松綁的密集期,實際上大家關註度並不高。而三亞計劃在國慶期間進行松綁,顯然可以做足文章,從而吸引市場各參與者的眼球。這對於當地房企積極做營銷是有利好的。

影響或有限

與其他二線城市不同的是,三亞是旅遊城市,其房地產市場屬於外銷型市場,限購政策對其影響可能比其他二線城市要大。

不過,海南房地產業內人士李仁傑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上有政策,下有對策,購房者可以通過辦假社保、假離婚等措施規避限購政策。

“更重要的是,三亞的限購政策主要是針對主城區,而三亞有很大一部分房地產是在主城區外,所以限購政策對三亞的影響有限。”李仁傑表示,三亞若放開限購,市場可能會出現小幅震蕩,但不會像內地一些城市一樣出現巨大井噴。

實際上,雖然今年樓市整體下行,三亞的表現還算堅挺。根據三亞市住建局房產交易所的數據,上半年,三亞新建商品房網簽86.5萬平方米,同比漲幅76.32%;均價23441元/平方米,同比下降4%。

開發商對三亞樓市也相對樂觀。今年上半年,三亞累計完成的房地產開發投資數額,占同期全省全部房地產投資的27.1%,較去年同期的增幅達22.9%,投資規模比列第二位的市縣多了近40億,同時也是全省半年內房地產規模唯一超過百億元的市縣。

但李仁傑表示,三亞市的房地產競爭激烈,今年的業績都大不如前,“大家都把精力集中到渠道與營銷上,通過全民營銷的方式盡可能獲得更多客戶”。

上述三亞市住建局相關負責人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在限購松綁之後,該局還會進一步研究相關救市政策。

而三亞放開限購之後,四個一線城市將何去何從?

嚴躍進認為,一線城市今年放松限購的概率幾乎為零。從政治層面看,一線城市是中國城市經濟的代表,需要在政策執行上謹慎。幾個一線城市也明確表態要繼續維持限購格局,這樣一來,限購松綁的可能性就微乎其微。從市場角度看,雖然成交量和價格出現下滑,但這只是暫時的現象。從根本上說,一線城市的供應量遠遠跟不上成交量。如果一線城市要救市,在戶籍制度放松等方面稍微松動,就能釋放出大量的需求。

目前市場對限購放松的關註度也在下降,限貸是否放松被認為是樓市回暖的關鍵。中國指數研究院[微博]認為,鑒於9月底以來市場預期“認房不認貸”的按揭貸款政策調整升溫,預計四季度房地產信貸政策調整可能性較大。如果“認房不認貸”等信貸刺激政策落地實施,或將明顯刺激改善需求入市,促進市場成交。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那些在大陸“北上”創業的香港青年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316/149344.html

黑馬說:近日,一篇《香港互聯網創業者為何這麽少》的文章在微信朋友圈熱傳,這讓不少棲身於香港的IT創業青年惋嘆。


其實香港本身的互聯網創業氛圍雖不及內地紅火,卻並不缺乏成熟的創業機制。有cocoonstartuphk這類靠譜的創業孵化器,也有香港科學園這類政府主導的創業扶持項目,成熟而又發達的傳媒行業也從未吝嗇對本土創業企業的報道。


同時,香港擁有極具吸引力的互聯網創業環境,除去充分自由的經濟體制以及輻射世界的地緣優勢外,香港本身700萬人的城市人口卻擁有近1400萬的在網流動服務客戶,其中有500萬的智能手機用戶。


香港的互聯網用戶質量極高,加上優越的網絡覆蓋及領先於世界多數地區的4G技術,這些顯性的互聯網創業環境其實早已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精英們前往香港淘金。


可是,對於遊曳於互聯網端的國內網民來說,我們的視野之內卻沒有誕生出來自香港並與其城市影響力相符的互聯網產品,香港的互聯網怎麽了?


文/王鵬

 

香港不是能誕生互聯網巨人的母體


如同國內互聯網發展態勢一樣,香港在上世紀90年代也經歷了一波TMT創業熱潮。但隨著互聯網泡沫的破裂使得這個試圖急速上竄的火苗被無情掐滅,整個經濟市場又迅速回歸到金融為王的本體上。與此同時,先前大量湧入行業的資本也早已將本來就不大的市場利潤迅速攤薄,講求投資回報率的投資人們落在互聯網的視線也越來越少。


另一方面,自由開放的香港社會有著通暢的信息獲取渠道,傳媒市場火熱,商業文明十分成熟,城市公交系統發達,加上本來城市狹小,傳統的商業社會已經給本地居民帶來了便捷而又豐富的生活體驗,這些因素也決定了香港居民對“互聯網”這類新生工具的需求不會像內地民眾一般來的熱切,加上半西方的社會文化,來自海外的互聯網產品對本土市場的巨大沖擊,香港早已錯過了誕生互聯網巨人的時代。

 

跟風與模仿,並非是內地的特權


互聯網產品模式的跟風與模仿,是大部分創業市場的一個共性,這一點香港也不例外。由於香港的開放性更優於內地,基本每個海外互聯網創新的產品模式都能在香港找到複制版。


Web2.0時代的香港本地化的門戶論壇discuss和高登出現,算得上是緊跟變革立足於本地化市場並創業成功的代表,只是如今facebook這類時效性與用戶感更強的社交平臺的出現,已經大大削弱了二者的平臺影響力。10


年團購剛開始盛行時,香港就出現了ubuyibuy這種本地化的團購平臺,並迅速將團購熱潮推向全港,最終在11年被groupon收購。而本地化的電子商務平臺也有草莓網、sasa網等,只是隨著淘寶向海外市場的拓展,本地化的電子商務市場的生存空間也愈發狹窄了。


即便複制與模仿是一個新的產業市場向前發展時無法避免的路徑,但香港本身的市場負載量確實有限,而互聯網模式的叠代頻率卻在不斷提速,香港的互聯網創業也顯得更為蕭瑟。

 

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發力


移動互聯的普及以及物聯網概念的興起給香港的互聯網創業市場註入了新的活力,原本沈寂的互聯網市場也逐漸開始有了多元化的產品形態出現。


獲得多個國際創業大賽大獎的Attership,宗旨是搭建一個國際化的包裹跟蹤平臺,解決網絡購物後包裹發送出去後的服務;受到googleplay熱捧的日歷擇吉類應用老黃歷,則從傳統民俗文化切入,構建一個融和天氣、歷法、擇吉、養生等多功能於一體的工具類平臺;號稱香港貨運版uber的叫車軟件gogovan,打造的是一款基於物流貨運的貨車調度軟件。


這些新出現的來自香港本土的創業產品,也在摸索著將自己的產品理念向海外市場推廣。aftership的付費客戶中,有60%來自於北美市場,中國國內及香港市場占有40%;而老黃歷的市場方向更為開闊,因2013年開始將大陸市場作為中心,目前的所有用戶中大陸用戶已占據85%,香港和臺灣市場份額降到12%,剩下的3%為東南亞華人市場。


面對著市場機制和人才資源都要成熟的香港,港媒中鼓勵香港科技青年“北上”創業的聲音也開始越來越多。


中國互聯網是個巨大的市場,這個市場里需要一個被稱作中國香港的身影,表達同一個民族精神下相互交融,也展現不同社會背景下的理念交鋒;既然圍繞在“互聯網”背影下的創業不會脫離公眾視野,那麽圍繞在“中國”背影下的香港也必不會淹沒在這個註定由互聯網連接的時代。

王鵬,品牌管理,廣州魅媒網絡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本文為i黑馬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侵權必究。


媒體稱逃離北上廣是“偽命題” 人口爭奪戰打響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5-04-12/908883.html

原標題:中國將展開人口“戰爭”:哪些地方勝算高

核心提示

“在國內,人口基本上是可以自由流動的,這也就導致人口的流入流出產生不同的效應。比如,現在,當產業向中西部遷移時,安徽、四川回流明顯,而黑龍江則幾無回流,也導致區域表現各異。”前述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的學者表示。

當人們仍在為放開“二胎”、“延遲退休”等問題糾結不已的時候,這些已經不是決定中國人口生育率的關鍵因素。

一般說來,傳統上經濟增長高的地區,其人口增長會慢下來;而經濟增長慢的地區,人口增長會比較快,如歐美日諸國莫不如此,但這一點在中國並不成立。

即使中國已進入“新常態”,珠三角、長三角和北京等地區等早已進入老齡化社會,人均GDP已逼近某些發達國家,但是這些地區的經濟增長仍保持在較高速度。

因為有另一只無形之手在撥弄經濟的脈搏——流動人口。在中國,大量人口的自由流動,扭轉並主導了中國各地區之間人口變動的方向,進而成為影響經濟發展的核心要素。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梳理數據發現,來自中部地區的年輕人不僅沒有“逃離北上廣”,而是繼續向珠三角、長三角和北京聚集。“逃離北上廣其實是個偽命題,人口向東部大城市聚集的趨勢不會變,這一點與日韓等國的人口變化一致。”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的一位學者表示。

這種人口的自由流動,一方面使東部地區的人口增長率得以補充,進而降低其社會撫養比,拉動這些地區經濟增長,熨平因老齡化等因素帶來的經濟下滑的風險;另一方面,對於那些人口凈流出的地區,則使其陷入“人口逆差”的困境,其影響甚至波及社會經濟運行的整個過程。

但隨著人口紅利逐漸消失,區域經濟發展對人口的需求已經開始顯露,或許一場全國範圍內的“人口爭奪戰”已經開始。

人口從中部和西南地區流出

根據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發布的數據,截至2013年底,全國流動人口達2.45億人。這意味著,全國有超過18%的人口離開本地或本省在外生活。

東北地區是人口流出最明顯的區域之一。根據2010年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遼寧、吉林和黑龍江三省共流出人口400余萬,刨去流入的人口,東北地區人口凈流出180萬。相比之下,2000年全國第五次人口普查時,東北地區人口凈流入36萬。

但東北地區並非人口流出最多的省份,安徽、四川等中部和西南省份跨省流出人口最多。

根據國家衛生計生委的數據測算,目前跨省流動人口已占全部流動人口的38.9%。其中,人口主要從中部和西南地區流出,安徽、四川、湖南、河南、貴州和江西六省占全國跨省流出人口的71.07%。

“人口流出主要是從農業大省流出,流向經濟發達地區”,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副院長段成榮教授指出,“農業大省的就業機會少,青壯年勞動力只能出去就業”。

綜合各省統計部門不完全統計,前六個人口流出大省中,安徽省2014年凈流向省外半年以上人口852.9萬人,比上年減少45.8萬人,但仍占當年全省常住人口的14.02%。河南省外出人口數量也持續增加,2013年河南省外出人口占本省戶籍人口已超過20%,其中流向省外占55.7%。貴州省2013年全省新增凈外出省外人口2.5萬人,比上年減少4.5萬人,外出總規模達760萬人。

國家衛生計生委的數據顯示,2013年前六個人口流出大省的流出同比下降約5.6%。段成榮指出,近年來,國內人口流動的增速有所放緩,但並不是很明顯,因為人口從中西部向東部轉移的趨勢未變。

中國社科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劉生龍表示,跨省人口遷移的因素依次是遷出省人均GDP、總人口,遷入省的人均GDP、遷移存量。

雖然最近10多年來已出臺西部大開發、中部崛起、新農村建設戰略等政策,但目前區域和城鄉差距仍十分明顯,這為人口遷移提供了根本動力。劉生龍認為,中國在未來很長時間之內,人口遷移的規模將會呈不斷擴張之勢。

逃離北上廣是“偽命題”

跨省流入人口中,人口主要流向珠三角、長三角和北京地區。

國家衛生計生委的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廣東的珠三角,長三角的浙江、上海、江蘇,北京,海西經濟區的福建六省市占全國跨省流入人口總數的87.83%,較2012年同期上升了4.5%。

得益於改革開放之先手機遇,廣東最早成為流動人口流入重鎮。2013年末,廣東省常住人口達1.06億人,其中外來人口占26%。2000年-2010年跨省流入人口占該省新增常住人口的47.7%,接近一半。

“1992年上海浦東新區開發之前,雖然上海是長三角的龍頭,但是珠三角的人口流入增速是最快的。浦東新區迅速開發後,大量吸納勞動人口,長三角的增速又反超珠三角。”段成榮分析指出。

由於人口流入過多,在珠三角和長三角的部分地區,外來常住人口數量甚至已經逼近本地人口數。其中,上海市2014年常住人口2425.68萬人,其中外來常住人口占41%。北京市2013年底常住人口2114.8萬人,其中常住外來人口占38%。

廣東省個別區域甚至出現人口“倒掛”現象,外來常住人口數量超過了本地戶籍人口。東莞2012年常住人口831.66萬人,非戶籍人口占77%。深圳2013年常住人口1062.89萬人,非戶籍人口占70%;但深圳實際常住居住人口數可能遠超此數,深圳市人大2013年披露的一份報告顯示,截至2012年底,深圳市流動人口已達1532.8萬,為戶籍人口的5倍。

除了農民工進城,流動人口中從城市到城市的人口遷移也越來越多。段成榮表示,“近幾年人口流動趨勢發生變化,從中小城市向大城市,特別是特大城市轉移的流動人口占總流動人口的比例約32%”。

人口流動導致區域經濟分化

由於人口流出,黑龍江、河南、安徽、四川等省市出現“人口逆差”,面臨人口縮減壓力。此外,東北三省還面臨人口自然增速銳減的特殊情況。

目前,東三省的人口自然增長率已經全部低於1‰,其中吉林在2012年降至0.36‰,黑龍江在2013年降至0.78‰,而遼寧省2011年至2013年已開始負增長,2014也僅回升到0.26‰。

人口壓力帶來經濟潛在增速的下行。東北地區經濟從2012年開始大幅下滑,2014年黑龍江省、遼寧省GDP增速不及6%,吉林省也僅6.5%。

“在國內,人口基本上是可以自由流動的,這也就導致人口的流入流出產生不同的效應。比如,現在,當產業向中西部遷移時,安徽、四川回流明顯,而黑龍江則幾無回流,也導致區域表現各異。”前述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的學者表示。

對東部人口流入省份而言,“人口順差”也是其GDP增長的重要驅動力。北京、上海等地每年由人口凈流入導致的GDP增長可能達2個百分點,使得其GDP仍能達到7%左右。

“農民工是東部勞動力的重要補充,甚至是沿海地區的勞動力主體”,光大證券[1.37% 資金 研報]首席經濟學家徐高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不過,目前青年人絕對數量下降,而中西部工資上漲很快,年輕人回內地工作動力增大”。

但也有不同的觀點看待人口流動的問題,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講師阮榮平做的一項研究表明,由於流動人口中高學歷人口較多,人口流出短期來看使得流出省份人力資本下降,但是長期來看會刺激流出省份更加重視本省教育。而且流出人口大多戶籍仍在本省,匯回本地的資金將增加流出地的創業等活動。

“我們的測算顯示,改革開放以來到2012年左右,由於人口流動與生產要素等結合,流動人口因素對全國GDP的貢獻率在23%左右。”段成榮表示,人口流動對GDP貢獻顯著。

即將開始的人口爭奪戰

隨著人口數量紅利逐漸消失,我國從此前的勞動力過剩開始出現局部的“用工荒”現象。

安邦咨詢高級研究員賀軍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今後區域間人口流動與地方發展的人口需求沖突將會加劇,其結果是各個城市都面臨日趨激烈的搶人大戰。

賀軍表示,這一趨勢已在我們的調研中得到驗證,沿海、中部、西部內地已普遍出現招工難,高層次人才與普通勞動力都成為各地爭搶的對象。

“務工荒有的地方嚴重,有的地方不嚴重。凡是保護勞動者的地區沒有務工荒,很多地方不善待勞動者就會很快吃苦頭”。段成榮認為,“今後將會出現勞動人口爭奪戰,目前一些地區的公司派人去接務工人員,已經反映了這種趨勢”。

他表示,1980年以後出生的“新生代”農民工越來越多,2010占52%多一些,目前估計已經到56%甚至接近60%。“新生代農民工與其父輩掙錢後就不同,新生代更追求從農民到市民更徹底的轉變,長遠立足城市,脫離農村。城市只有提供更好、更公平的發展機會,才能接納新生代農民工”。

“目前沒有看到流動人口大規模的回流,從中西部流向東南沿海的”,段成榮表示,人口流動與經濟發展是一個互動的過程,2014年底的第二次東北振興規劃、剛剛通過的長江經濟帶等如果規劃能夠落地,當地經濟能夠快速發展,有可能成為新的經濟增長極,比如成渝經濟區等也會有人口向其流入。


【觀察】把北上廣甩出一條街 深圳樓市暴漲憑什麽?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6/4627618.html

【觀察】把北上廣甩出一條街 深圳樓市暴漲憑什麽?

一財網 吳斯丹 2015-06-04 22:55:00

從2014年“9·30”政策出臺至今,深圳全市新房價格上漲了近30%,一些片區如龍華、前海、後海漲幅更是高達50%左右。

在理性與瘋狂的交織下,深圳房價正經歷前所未有的暴漲。

當全國百城房價終於在5月止跌回升時,深圳的房價早在去年10月就已開始了“拉漲”之勢。《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梳理深圳規土委的數據發現,從去年“9·30”政策出臺至今,深圳全市新房價格上漲了近30%,一些片區如龍華、前海、後海漲幅更是高達50%左右。

尤其是今年以來,深圳的新房價格連續2個月領漲全國,二手房價格更甚,連續4個月領漲,總價一天漲幾萬的例子比比皆是。

北京、上海、廣州的樓市也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回暖,但與深圳相比卻遜色很多。在這一輪樓市行情中,為何深圳樓市一枝獨秀?其房價暴漲的原因何在?

比北上廣更旺盛的需求

深圳房價暴漲的基礎,在於日趨緊張的供求關系。

在四個一線城市中,深圳的人口數量雖然是最少的,但人口密度卻是最大的,購房需求也是最為迫切的。

深圳統計局數據顯示,2014年深圳市常住人口已達1077.89萬人。同期,北京、上海、廣州的常住人口分別為2151.6萬人、2425.68萬人、1308.05萬人,是深圳的2倍、2.25倍、1.2倍。

但深圳的土地面積只有不足2000平方公里,北京、上海、廣州的土地面積分別是深圳的8.2倍、3.2倍、3.7倍。

本報記者計算得出,深圳的人口密度已達約5400人/平方公里,是四個一線城市中密度最高的。

而作為一個移民城市,深圳的外來人口比例高達70%,遠遠高出北上廣35%~40%的水平。

大部分外來人口主要通過租房解決住房問題,這也直接導致深圳的住房自有率極低。截至2013年底,深圳住房自有率只有約30%。

由於深圳日漸提升的競爭力、不排外的移民文化、怡人的氣候,越來越多的外來人口希望定居深圳。定居的首要目標是擁有一套自己的住房。

值得註意的是,深圳人口具有年輕化的特點。相關數據顯示,深圳適齡購房人群(25~44歲)占比達到50.8%,遠高於北京的35.2%、上海的29.6%和廣州的39.9%。

由此不難理解,深圳的購房需求有多麽迫切。《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近期在各大樓盤采訪發現,“80後”已經成為深圳購房的主力。

供應短缺拉升地價

然而,面對如此龐大的需求,深圳樓市的供應卻日趨縮減。

據世聯行統計,截至5月31日,深圳一手房可售面積為368.71萬平方米,可售套數為33858套。若按近8周深圳新房銷售速度,目前的新房可售量消化時間約6個月。

從源頭的土地供應來看,通過“招拍掛”公開出讓的居住用地在近兩年急劇下降。

本報記者梳理公開資料發現,2007~2010年,深圳市公開出讓的居住用地可建築面積平均每年為95萬平方米;到2013年僅出讓3宗居住用地,2014年只有1宗。

官方數據顯示,深圳的新增土地供應接近枯竭。

根據《深圳市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06-2020)》,至2020年,深圳全市建設用地總規模控制在976平方公里以內。而現在,這個數字已達約940平方公里。

而在這所剩無幾的新增建設用地中,住宅用地能分到的只是極少部分,即便加上存量用地,仍然很少。

2014年,深圳實際完成土地供應1368.9公頃,其中居住用地僅為184.3公頃,占比13.5%,其他為產業用地、商業服務設施用地、公共基礎設施項目用地。

今年,深圳計劃供應建設用地1600公頃,住宅用地僅85公頃,占比5.3%。其中,公開“招拍掛”的住宅用地指標僅占總住宅用地指標的11.8%。

公開出讓居住用地的規模縮減,進一步推高了地價。而高昂的地價成本最終會轉移給購房者,由此帶來房價飆漲。

去年深圳僅出讓的一宗居住用地,最終樓面價高達2.5萬元/平方米,溢價率高達85%。該地塊位於龍華新區,於10月出讓成功後,便帶動該區域房價迅速上漲,隨後推出的新盤價格突破3萬,今年5月甚至突破了4萬。

政策引發需求“泄洪”

深圳旺盛的購房需求一直存在,為何在此時爆發?

“這幾年,由於限購限貸政策的影響,深圳的購房需求一直受到抑制,尤其是改善型需求。”深圳中原研究中心經理王飛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

隨著購房政策的放松和貨幣環境的寬松,原本被抑制的需求就像洪水般席卷樓市。

自去年9月底以來,“9·30”政策、“3·30”政策等政策先後放開限貸、降低房貸利率、降低二套房首付比例,營業稅免稅期限由5年改為2年,改善型需求被迅速釋放。

王飛說,今年4月以來,深圳的換房客比例攀升,高的時候達到45%。一些新樓盤的大戶型也賣得比剛需戶型好。

而信貸擴張歷來是推高樓市價格的關鍵因素,其根源就在於政府將新增信貸引入了房地產市場,壓低了房貸利率和首付比例,降低了購房門檻,推高了看漲預期。

與此同時,投資客的比例也在逐步升高。王飛說,在市場低迷時,投資客比例只有10%左右,而近期樓市中出現了大量投資客,龍華區的投資客比例甚至高達20%~30%。

牛市行情也為樓市提供了大量資金。許多股民從牛市中獲利後選擇套現,投入到樓市中,以尋求更為穩妥的獲益。

一位深圳市民章穎(化名)不久前就從股市中套現了部分,在龍華區投資了一套住房。

“股市這一輪漲了很多,套一部分現金出來買房更安心。”章穎說,她的一位朋友也從股市里撤出部分資金,買了兩套房,一套準備自住,另一套用來投資,過幾年再出手。

毗鄰香港是深圳房價暴漲的另一推手。王飛透露,今年到深圳購房的香港人明顯增多。

由於香港房價高達10萬~20萬元/平方米,深圳的房價對於香港而言具有很強的吸引力,即便是在蛇口前海片區,6萬~7萬元/平方米的房價對他們來說也很便宜。

在剛需、改善性需求、投資需求、香港等外來需求的一哄而下,“買漲不買跌”的情緒被肆意放大,加上日趨緊張的供應,深圳整體樓市看漲預期被推到了史無前例的高潮,由此帶來了二手房業主和開發商們的漲價底氣。

編輯:於百程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北上港位列全球10大生活開支最高城市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6/4633539.html

北上港位列全球10大生活開支最高城市

一財網 方向明 2015-06-17 14:46:00

一份17日發布的全球生活開支最高城市排名顯示,由於匯率大幅變動,導致東京和莫斯科等城市掉出前10,中國城市香港、上海和北京位列2、6和7位。

一份17日發布的全球生活開支最高城市排名顯示,由於匯率大幅變動,導致東京和莫斯科等城市掉出前10,中國城市香港、上海和北京位列2、6和7位。

咨詢公司美世(Mercer)連續21年追蹤調查各大城市的年生活開支,該調查參照207個目標城市的200多種商品和服務價格,其中包括衣食住行等共通的消費項目,例如漢堡價格、咖啡價格、電影票價格和進口食品價格等,旨在根據各地房價和物價等消費水平為跨國公司向海外員工發放津貼提供參照依據。

東京掉出前十

在過去將近20年的時間里,東京一直是全球消費水平最高的城市之一。在2013年的排名中,東京位列第3,但是,由於日元持續疲軟,次年緊接著滑落到第7位,今年最新的調查則將東京排在第11位。

數據顯示,日元匯率在過去一年里持續下跌,一度創下20年來的新低。不少留日學生和赴日遊客稱,現在用人民幣換成日元在日本消費,和去年相比幾乎打了8折。

香港、上海和北京分別從2014年的第3、10和11位上升到第2、6和7位。

美世表示,貨幣匯率的變動一直是生活水平排名的一個重要因素,而今年的影響尤其嚴峻。

值得註意的是,由於美國和歐洲對俄制裁和原油價格低迷導致盧布大跌,使莫斯科的生活成本從之前的第9位急劇下滑至第50位。

但是,也有一些城市由於匯率變動導致排名上升。今年1月,瑞士法郎取消了和歐元之間的匯率限制並實行自由浮動而表現強勢,因此,瑞士西南部城市日內瓦和北部城市蘇黎世雙雙躍居世界前5大生活水平最高城市,而瑞士首都伯爾尼則被上海、北京和首爾擠到第9位。

物資缺乏令羅安達居榜首

由於使用全球統一的參照物,一些物資較為缺乏的地區,會因為受調查樣本的稀缺性而顯示生活成本居高不下的結果。例如,在安哥拉首都羅安達,由於物資缺乏,一條普通的牛仔褲售價居然高達247美元,是紐約的4倍以上,因此也不難理解該城市被列為生活成本最高城市。

另一個非洲城市,乍得首都恩賈梅納則因為當地貨幣西非法郎對歐元匯率的頹勢而從第2位下滑到第10位。

在中東地區,以色列城市特拉維夫則以第18名成為花銷最貴城市,甚至超過迪拜和阿布紮比等土豪聚集的城市。

美國方面,紐約維持在第16位不變,仍舊是全美生活開支最貴的城市,在紐約之後的美國城市則為洛杉磯,從去年的62位上升至36位。

除上述一些城市以外,英國倫敦維持12位不變,新加坡繼續位列第4,首爾則從第14位上升至第8,吉爾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凱克,納米比亞首都溫得和克和巴基斯坦卡拉奇則是該排名中生活支出最低的三個城市。

編輯:仇芳芳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洛杉磯中心地標的中國烙印:房價與北上廣相當,華人買家仍是主力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8/4676860.html

洛杉磯中心地標的中國烙印:房價與北上廣相當,華人買家仍是主力

第一財經日報 吳斯丹 2015-08-25 17:53:00

中國開發商早已提前布局,綠地集團、泛海建設、合正集團不約而同地在2013年進入洛杉磯,在洛杉磯房地產觸底反彈之際形成“抄底”之勢。 上述開發商在洛杉磯市中心的項目均為地標項目,他們的大手筆正在改變洛杉磯當地的房地產市場。

得知某開發商在洛杉磯的一個投資移民項目後,程女士很快決定花50萬美元加入,同時計劃擇機再買入該開發商在洛杉磯的房產。

她的目的很簡單,為了孩子的教育。她的女兒正在國內上高二,準備申請洛杉磯的大學。

由於洛杉磯華人區眾多,教育資源豐富,大量因投資移民和留學教育而需要購置物業的中國買家選擇進入洛杉磯房地產市場。加上近年來洛杉磯房價上漲動力強勁,出於純粹投資目的的中國買家數量也在增加。

而嗅覺靈敏的中國開發商早已提前布局,綠地集團、泛海建設、合正集團不約而同地在2013年進入洛杉磯,在洛杉磯房地產觸底反彈之際形成“抄底”之勢。

值得註意的是,上述開發商在洛杉磯市中心的項目均為地標項目,他們的大手筆正在改變洛杉磯當地的房地產市場。仲量聯行早在去年8月份的一份報告中就指出,來自中國的商業房地產投資已開始對洛杉磯的地標性建築、房地產價格和未來建設項目產生重大影響。

投資移民的“誘惑”

程女士準備投資的項目來自合正集團。這家深圳的老牌房企在全國的名氣雖然不大,卻是最早進軍洛杉磯的中國開發商之一,並且是目前在洛杉磯擁有項目數量最多的中國開發商。

“我們在洛杉磯一共有三個項目。”8月24日,合正集團營銷管理中心總經理肖芳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透露。

自2012年起,合正集團就正式啟動海外發展戰略,並於2013年成功收購了洛杉磯機場喜來登酒店,共投入1.28億美元,升級改造後已投入運營。

合正集團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第四季度,洛杉磯機場喜來登酒店的訂房率為95%,利潤1000萬美元,取得了較好的經營業績。

初嘗甜頭之後,合正集團在接下來兩年里馬不停蹄地在洛杉磯拿地。

2014年,合正集團收購了位於洛杉磯市中心的Luxe酒店,計劃投資6億美元打造合正洛杉磯中心項目;2015年又收購了洛杉磯華人區聖蓋博市商業核心區地塊,計劃投資1.2億美元建造聖蓋博酒店。

聖蓋博酒店項目在不久前剛剛啟動了EB-5投資移民業務,程女士正是受到了這項業務的吸引。

根據美國投資移民EB-5方案,外國移民申請人在美投資創設有利於美國經濟的商業性企業,並創造10個全職的美國工人就業機會,即可獲發兩年期的條件式移民簽證。兩年屆滿前90天,若移民投資者的投資行為仍存在,可申請成為永久居民。此方案的投資額為100萬美元,如果投資標的是位於目標就業區,則投資額可降為50萬美元。

“我的小孩過兩年可能會申請加州的大學,合正的項目只要投資50萬美元就可實現全家移民,這就是我的主要目的。”程女士表示,當然,隨著人民幣貶值,在洛杉磯投資房地產項目也可以作為較好的家庭資產配置。

像程女士這樣為了子女教育到洛杉磯投資移民的中國買家很多,她告訴記者,身邊很多朋友都這麽做。因為洛杉磯擁有一流的教育資源,加州理工學院、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南加利福尼亞大學等在全美名列前茅。

肖芳告訴記者,聖蓋博酒店項目總共獲得了100個EB-5投資移民指標,在啟動投資移民業務後一周內,就有約4成指標被認購。

合正洛杉磯中心項目是該公司當前的另一重點項目。這個項目位於洛杉磯市中心,毗鄰湖人隊主場斯臺普斯中心,周邊有JW萬豪酒店、麗思卡爾頓酒店、微軟劇院、格萊美博物館等。項目占地約1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9.4萬平方米,計劃建成一棟W酒店、兩棟高檔精裝公寓,分兩期進行。

肖芳說,該項目正在報建階段,預計將於明年下半年開始預售,定價將會參考周邊項目的售價(1~1.2萬美元/平方米)。

洛杉磯地標的中國烙印

綠地集團、泛海建設也將目標投向了洛杉磯市中心(DowntownLosAngeles),並且是地標性建築。

洛杉磯市中心包括金融區、文娛區、時尚區和藝術區等四個片區,不僅是整個洛杉磯的中央商務區,也是5萬多高端人群的多樣化居住區,提供超過50萬個就業機會。

但因經濟下滑,洛杉磯市中心低迷了數十年。尤其是金融危機之後,整個洛杉磯的房地產市場經歷了長達5年的大低潮,到2011年跌至最低,平均房價不到5000美元/平方米。

直到2012年以後,洛杉磯的房地產市場才開始複興。聯邦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旨在複興城市中心的法案,積極招商引資,吸引全球各地的開發商入駐,總計約有198億美元投入到洛杉磯市中心的複興計劃。

綠地集團成為洛杉磯市中心複興計劃的重要參與者。2013年7月,綠地集團獲得洛杉磯市中心大都會地塊,占地面積2.56萬平方米,規劃建築面積15.32萬平方米,計劃投資10億美元,建造一個四星級酒店和三棟高級公寓,分兩期進行,預計將在2018年完工。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在過去將近25年的時間里,洛杉磯綠地中心項目一直都是洛杉磯市政規劃者和房地產開發商的夢想,但最終圓夢者是中國國有開發商綠地集團。

洛杉磯綠地中心項目已於2014年7月開工建設,同年11月,綠地集團美國公司總經理張伊琲就對外宣稱首期大都會310套公寓已經賣出了六成。

泛海建設則於2013年12月拿下洛杉磯市中心從菲格羅阿街到斯泰普爾斯中心的地塊,總建築面積逾24萬平方米,由三棟高層塔樓、七層的裙樓構成,總投資約12億美元。該項目已在今年3月19日動工,建成後也將成為洛杉磯市中心的地標性建築。

複興與抄底

洛杉磯緣何能吸引眾多中國開發商?

首當其沖的是洛杉磯發達的產業。洛杉磯是僅次於紐約的美國第二大城市,其零售業、國際貿易位居全美第一,金融業、高科技、旅遊業等產業都很發達,同時還是美國的文化娛樂中心,迪斯尼、環球影城、好萊塢、NBA湖人隊主場都坐落於此。

產業的發達帶來豐富的人口導入,進而推動當地房地產的發展。自2011年觸底反彈以來,洛杉磯的房價迅速飆升。據美國房產相關部門統計,2014年全美20大城市,房價平均漲幅在13.6%,而洛杉磯房價在過去三年的累積漲幅更是達到了30%以上。

肖芳說,在洛杉磯房地產這一波觸底反彈中,合正能在2013年較早拿到項目,也算是踏準了時機。

即便迅速上漲,洛杉磯市中心當前的房價也才1.2萬美元/平方米,與北京、上海、深圳中心區的房價相當。

程女士表示,現在國內的房價已經處於高位,到洛杉磯投資房產的升值空間相對更大。

與此同時,洛杉磯公寓出租率穩定在96%以上,中心地區單身公寓租金穩定在2000~3000美元/月,公寓整體凈回報率為6%~10%。

“洛杉磯市中心的就業人口很多,客源不用太愁,我們項目的目標客戶應該會是一半亞裔,一半其他國家人口。”肖芳告訴記者。

另一方面,中國買家到洛杉磯置業的需求也在不斷增長。上海胡潤研究院4月27日發布的《中國海外置業趨勢報告》顯示,在有海外投資需求的中國高凈值人群中,有60%選擇美國,而洛杉磯位列最受青睞的海外置業城市前三名。

“我女兒剛從洛杉磯回來,她很喜歡那個城市,那里氣候宜人,文化包容,還有她喜歡的學校。”程女士這樣告訴記者。

而隨著人民幣貶值,可能會刺激更多中國買家投資洛杉磯房地產。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安德森預測中心的經濟學家威廉•於說,中國投資者認為現階段美元對他們的財產來說保值作用更明顯,其中很多人已經是這一區域內的大型地產投資商,尤其是洛杉磯和比弗利山中心地帶的各種豪華不動產。

編輯:彭海斌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