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一分錢的電改

2015-01-26  NCW
 
 

 

算清電網糊塗賬從深圳開始,未來逐步推向全國,電價降一分錢是萬里長征第一步◎ 財新記者 李雪娜 黃凱茜 文“深圳的電價太貴了, 不

僅遠高于全國平均水

平, 也高于長江三角洲,高于上海,堪比香港。深圳不改不行了。”2014年12月26日,深圳市發改委價格處副處長譚茂芹對財新記者說。

此時下午2點剛過,譚茂芹匆匆吃過中午飯,正準備趕去參加深圳輸配電價改革會議。這是她這一天里的第二場關於電價改革的會議。根據國家能源局2013年的監管報告,深圳平均銷售電價為每千瓦時0.792元,商業企業的電價高到每千瓦時1元以上。

比譚茂芹更著急解決電價問題的是深圳市市長許勤。深圳早年的競爭優勢已經所剩無幾,居高不下的電價成為發展阻礙。此時恰逢中國重啓停滯多年的電力改革,深圳再次被推到改革前沿。

這一次要做的是被業內公認最難、改了12年都未能推動的電價改革。

2002年,國務院發佈《電力體制改革方案》(即一般所稱的“5號文件”),啓動電改,目標是通過拆分當時廠網一體的國家電力公司,打破壟斷,引入競爭,最終實現由市場形成電價。其後,國家電力公司被拆分成國家電網公司、南方電網公司及華能等五大國有發電集團。但在完成了廠網分開第一步後,中國的電力改革就漸行漸緩,至2008年陷入停滯,主輔分離改革至今未能完成,輸配分離則未及展開便飽受爭議。

電力從生產到銷售,分為發、輸、配、售四個環節。初步改革之後,中國在發電側已形成競爭局面,終端消費市場亦是由衆多企業和個人構成,但中間的送電(包括長距離輸送和城市配送)以及售電環節均由電網公司壟斷,電網是惟一的買家和賣家,也因此,政府只能對電價高度管制,電力市場遠未形成。

2014年10月,國家發改委提出深圳“先行一步”,進行輸配電價改革試點,即通過核定和監管電網成本來確定輸配電價,也即過網費。

在自2012年重啓的新一輪電改中,一個普遍的共識是:只有在厘清輸配電資產的情況下核定輸配電價,使居於壟斷地位的電網公司的經營模式從收取購售電差價向收取過網費轉變,才能打開電改突破口。這是推進電力市場化改革的關鍵一步。下一步用戶直購電試點、競價上網、聯動形成銷售電價支付、開放輸配電網、允許獨立售電商參與競爭等改革,均要以此為前提。

“這只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接下來要放開電力市場,讓用戶和電廠直接交易形成電力市場價格。”這已經在參與深圳電改的上下層達成了共識。此外,深圳之後,國家發改委也已批准蒙西展開類似試點,接下來是南方電網,最後會推向全國。在改革後,電網將不再是電力壟斷買家和賣家的角色,而會成為一條“高速公路”,使用者只需根據使用情況支付過網費即可。

這是理想的場景。從第一步走到最後一步,仍然路途遙遠。中國的電網不僅壟斷,且資產龐雜。以國家電網為例,這些年來因投資缺乏約束,已發展成一個跨越金融、製造、礦業、地產等多領域、總資產2.57萬億元的超級帝國。要核定其資產並嚴格監管成本談何容易。

中國努力了12年,一直未能確立一套合理的輸配電價標準及核定方法。“深圳怎麼改,能改到哪一步,全國都在看。”多位電力業內人士在接受財新記者採訪時表示,深圳電改最大的意義就在於摸索“在壟斷資產下怎麼改革”。

1月15日,國家發改委批復深圳改革試點首個監管周期(2015年-2017年)電網輸配電准許收入和輸配電價,三年深圳市電網平均輸配電價分別為每千瓦時0.1435元、0.1433元和0.1428元, 比2014年的0.1558元下降了1分多錢。

1分看似不多,若以深圳2013年全年用電量802億千瓦時計,相當于電網公司少收入8億元。國家發改委並要求,降下來的輸配電價將最終傳導到銷售電價,讓用戶享受到電價降低的好處。

降低電價,特別是降低工商業用電價格,是推動深圳參與電改的初衷。但從財新記者的調查瞭解看,即使在深圳這樣一個電力結構簡單、資產邊界相對清楚的電網體系下,這一步也相當不容易,且話事各方對個中做法爭議不小。

降電價不是終級目標。在業內看來,比降電價更重要的,是能否通過深圳的實踐摸索出一套方法,將電價這本糊塗賬算清楚,把各種交叉補貼和其他灰色地帶陽光化。當然,最重要的還是下一步如何放開和建立獨立的電力市場。

為什麼是深圳

在譚茂芹的工作桌上,放著國家發改委書面轉來的媒體採訪回複。兩頁紙被深圳市發改委機關黨委書記彭鴻林密密麻麻修改過,遣詞造句反複斟酌。其中一段關於深圳20年前電價改革127字的簡介,被國家發改委方面刪掉了。盡管選中深圳試點的原因之一,便是基於深圳1988年以來在電價管理機制上的探索,但新一輪電改方向與當年深圳電價改革並不完全一致,重提舊事已顯不合時宜。

過去20年,深圳經歷了經濟特區最初大膽超前的電價改革,也經歷了後來“特區不再特”“帶著枷鎖跳舞”的無奈。

深圳成為國內首個輸配電價改革試點城市,並不讓人意外。南方電網董事長趙建國向財新記者總結了深圳三大優勢:一是改革開放地區;二是經濟水平較高;三是緊鄰香港,與國際接軌。

當然,更重要的是從中央到地方,各方意願合力才促成這次試點改革。“深圳想改,廣東不同意,改不了;南網不想改,也改不了。”負責廣東、廣西、貴州、雲南和海南五省區的南方電網,成立之初便承擔著改革實驗田的使命。南方電網在給財新記者的回複中表示,公司一直全力支持和配合中國的電力體制改革。2012年底,趙建國找到國家發改委和廣東省發改委,提出對深圳進行輸配電價試點改革。“我們也有這個想法,可謂是一拍即合。”廣東省發改委資源價格管理處處長李群智說。此時正值新一屆領導人重提電改,並要求國家發改委和國家能源局著手研究進一步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的方案。各方達成共識,以試點形式,針對深圳供電局的成本結構進行摸底。

深圳電網被認為是一個“容易改”也“容易管”的電網。

深圳緊隨北京、上海、蘇州之後,是全國第四大城市電網,但電網結構簡單,網內只有兩條50萬千伏的外送線路(一條運行,一條在建),其他都是220 千伏以下的城市配電網。深圳總面積1952.84平方公里,全部為城區,沒有郊縣,沒有農網的包袱。深圳電網不僅架構簡單,主輔分離也完成得比較徹底,沒有什麼三產,有效資產達到93%,這大大降低了監管的難度和成本。

這也是此次試點被部分業內人士認為不夠有代表性的原因。對於監管機構而言,電網越大,架構越複雜,資產越龐雜,就越難以有效監管。輸配電成本到底是多少?有無虛增?電網公司在輸配電中是否賺錢?沒人能說得清。因為沒有人能真正搞清電網是否把不應該納 入的成本也攤進去了,這直接涉及電網公司的資產界定、投資效率、折舊速率等一系列問題。這些財務數據以電網公司上報為主。電監會過去在抽查中發現過不少問題,卻難以徹底清查。

在此之前,深圳已進行過一系列電價改革探索,並取得成效。深圳從2007 年就對標香港中華電力,學習其先進的電價管理經驗,建立了定額成本、定額利潤、定額線電損率、電價調節準備金等機制,並在全國率先推出峰穀電價、冰蓄冷電價、高可靠電價、按電壓等級和用電效率區分電價等做法。2012年又從廣東電網獨立出來,成立了獨立法人的公司。在這些成果基礎上推進輸配電價試點改革,要容易許多。

南方電網力推深圳試點改革,希望摸索出一套給電網定價的基本規則。

2008年,南方電網曾籌劃上市,當時遇到的最大障礙便是輸配成本問題:投資者需要在一個透明、清楚、穩定的定價機制下對公司估值和計算資本回報。但在電網改革方向不明確的情況下,沒有價格形成機制,也沒有形成正常調節機制,都是政府說了算,南方電網沒法向投資者解釋自己的模式。上市後來擱置。

一位投資人士認為,深圳的定價規則和收益模式明確之後,電網公司的上市就可以重新提上日程了。上市將有助于電網信息的公開透明,並強化對電網成本和投資的監管。

此次深圳輸配電價改革髮端于深圳過往實踐,在深圳、廣東、南方電網和國家發改委不謀而合下,最後發展成由國家發改委一竿子插到底的改革試點。

高電價焦慮

最直接的動力,還是來自當地政府。

深圳長年為高電價所苦。隨著國內其他地區經濟快速發展,深圳逐漸失去區位優勢,製造企業紛紛轉移,地方的降電價訴求越來越迫切。“和剛改革開放的時候沒法比,現在電價這麼貴,企業也覺得划不來。深圳市長許勤很想降電價,這是直接動因。”廣東省發改委的一位官員表示。

目前深圳一年的用電量約為800億千瓦時,其中21% 為居民用電、66% 為 工業用電、13% 是商業用電,平均銷售電價0.792元。

深圳電價高首先是由地理位置和氣候決定。資源匱乏的深圳,解決用電問題主要依靠從市外引入:或者從廣東省網買電,或者在本地建電廠,但電廠所需的煤炭、液化天然氣、核燃料等能源仍需從外部購入。深圳經濟的飛速發展,使得多年來電力供不應求,加之深圳夏天大量使用空調,峰穀差異大,為應付高峰需求也需配備更多的備用電廠。

縱觀深圳此前多次圍繞電力所做的改革,包括改革初期吸引電力投資的舉措,以及1994年啓動電價調節準備金,以“資金池”平衡高低電價對深圳經濟發展的制約問題,都是為了面對一個終極問題:高電價。

作為一個因改革而生的城市,深圳曾獲得相當大的自主權,其中就包括電價方面的定價權和調度權。深圳在1989 年、1993年和1999年做過三次電價改革,許多改革舉措現在來看都很超前,其中就包括對輸配電網資產成本的核算、建立電價調節基金等。

為了推動深圳1989年開始的電價改革,廣東省物價局、廣東省經委在1988 年聯合發佈《關於深圳市實行電價改革的批復》,同意自1989年起,深圳市政府物價部門對電價自主管理,實行不同于省的電價體系,這使得深圳市政府獲得了區域內電廠的上網電價、銷售電價以及電價調節基金的管理權限。

2002年左右,時任國務院總理朱鎔基視察深圳時曾提過三點意見,其中之一就是深圳營商成本太高。朱鎔基提醒:“香港是世界上綜合成本最高的地區之一,香港的今天可能就是深圳的明天。”彼時,珠三角工商業平均電價每千瓦時比長江三角洲高0.1元。

一邊是深圳作為經濟特區的發展優勢不再凸顯,另一邊是其他地方為推動地方經濟,競相推出優惠政策,深圳壓力很大。2002年-2003年,深圳曾運用電價自主管理權,連續五次調降銷售電價,試圖減輕工商企業和居民的用電負擔,平均降幅達到12%。降價空間來自調低上網電價、降低線損率等方面。其時,深圳從省網購買電量的占比只有30%,大部分用電來源於本地電廠。即便這樣,深圳電價水平仍然高于長三角地區,更遠遠高于全國平均電價。當時 上海平均電價是0.56元/ 千瓦時,深圳平均電價則達0.7155元/ 千瓦時。

深圳在2003年開始推行高可靠性電價政策,並對部分流通業用戶實行電價優惠。但在此後國家發改委和國家電監會針對全國的電價違規全面清理中,深圳的這一做法被認為“違規”超出了地方政府的價格管理權限,電價定價權限隨後被上收至國家和廣東省。深圳供電局也得到南方電網通知,價格管理歸屬廣東省發改委,“不需要再聽深圳發改委的”。即便如此,深圳市政府還在燃料價格上漲最猛的2007年-2009年間,使用過以前年度形成的電價調節準備金,對燃油燃氣電廠高峰發電進行補貼。

在廣東省發改委資源價格管理處處長李群智看來,深圳幾次電價改革的最主要貢獻,就是對高需求用電和普通需求用電進行了分類,實行階梯電價,用電越多電價越便宜,鼓勵企業擴大再生產。大量用電每千伏安超過250千瓦時、高需量用電每千伏安超過400千瓦時,電價每千瓦時遞減2分。

在2004年及以後的歷次電價調整中,盡管深圳不再擁有地方電價定價權,但其上述獨立的電價結構體系和分類得以保留。“深圳上述這種電價定價方式比較合理,代表了中國未來電價管理目標和方向。”李群智評價說。

2004年之後,深圳失去的還有調度權。南方電網成立之後直到2013年,深圳電網的調度就歸屬廣東省省網管轄,用哪裡的電不用哪裡的電由省網說了算。深圳只能坐視電價高企。

這九年間,深圳用電結構也發生顛覆性的變化。2004年前,深圳70% 的電從本地電廠採購,30% 外購;現在外購比例達到了70%,本地電廠的變成30%。

這些外購電由省網躉售給深圳電網,售價約為0.71元。

2003年,深圳從省網躉售的價格不到0.4元,十年間漲了超過0.3元。對深圳而言,這0.71元的高價外購電正是當下深圳高電價之源。

7毛1的深圳與廣東之爭

“深圳承擔了幾乎整個廣東不發達地區的交叉補貼。”一位深圳市政府的官員對財新記者稱。他舉了一系列的數據來證明上述論斷。

第一組數據是上網電價,即電網購電的成本。2013年,南方電網整體的平均上網電價是每千瓦時0.424元,廣東省是0.519元,廣州市是0.564元,深圳為0.658元,是全省最高。

但深圳的平均終端銷售電價為0.792元,以價差計算的輸配環節電價才0.134元;整個廣東省電網平均銷售電價0.722元,平均輸配電價是0.202元,其中廣州的輸配環節電價為0.232元,廣西電網公司0.170元,海南電網公司0.280元,貴州電網公司0.168元,雲南電網公司是0.175元。

從這幾組數據看,深圳在廣東省網中購電成本最高,但在輸配環節賺到的價差最少;在廣東省的總電量中占比不到七分之一,卻貢獻了最多的利潤——相當于廣東省電網40% 的利潤。

這種“不公”,在2012年廣州的躉售價格公佈後更為凸顯。

自1988年以來,廣東省對深圳實行躉售電價,即廣東電網賣給深圳的電量獨立核算。直到2012年前,全廣東只對深圳一個城市推行躉售電價。“只知道省網賣給深圳的躉售價很高,但沒可比性,不知道高多少,也就認了。”一直到2012年,深圳供電局、廣州供電局從廣東電網中獨立出來。廣州和深圳一樣,開始實施躉售電價,深圳才發現“相差那麼多”——2013年,廣州躉售電價為0.56元/ 千瓦時,深圳躉售電價為0.66 元/ 千瓦時,兩者價差高達每千瓦時0.1 元,對應該年廣東平均上網電價只有0.52元/ 千瓦時。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區別?躉售電價是一種”劫富濟貧“的安排,高出廣東省平均上網電價的部分,實際上是發達地區對欠發達地區的“扶貧”補貼。

早在2003年,就有業內人士指出,深圳電價問題應納入整個珠三角板塊來看。

決定深圳電價高的因素不僅僅是成本問題,而是體制問題。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深圳以較高的省網躉售電價,承擔了對粵西、粵北地區的交叉補貼。

對這部分交叉補貼,深圳曾向中央建議,由深圳每年從市政府財政中拿出60億元作為區域性交叉補貼的替代,來支持粵西、粵北地區的發展。“就不要從電價里補了,因為那就是老百姓在掏錢補。”深圳更不願看到的是由此推高工商企業電價,進而影響深圳地區經濟發展的競爭優勢。這個方案並未被採納。

補貼由暗翻明

補貼由暗翻明,正是在深圳電改中要解決的問題之一。明晰成本結構,將過去一本糊塗賬的交叉補貼由暗翻明。

一位投資業內資深人士表示,電價改革的目的就是要厘清電網的兩個功能和身份。一是作為公用事業的部分,要有清晰的定價公式;二是對承擔一部分因為提供基礎服務、社會責任導致的虧損,這部分賬要單獨算清楚,財政獨立,先交後返,或者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體現。不能像現在這樣,兩個功能都在一鍋粥里。

“過去,交叉補貼就像一個坑,什麼都可以往里填,誰也說不清,誰補貼了誰、補貼了多少。”一位國家發改委人士指出,電力系統有很多遺留問題,以前缺電的時候搞集資辦電、招商引資,現在一些電廠成了空殼,有的是汙染嚴重被關掉的,有的是老國企不能裁員,雖然不運行了還要給職工照常發工資,讓大的發電公司養著。“這些形形色色的由保障制度不完善或者基礎治理機制不完善造成的問題,都要由國家兜起來,最終都會進到電價里。從理論角度來說,這麼做肯定是不合理,但是從社會穩定

角度上看能不給嗎?”

除了前述給貧困地區的補貼,交叉補貼還包括高電壓補貼低電壓,以及工商業用戶補貼居民用戶的部分。國外的電價,一般是工業電價低而居民電價高。

中國正相反。從市場角度來看,同樣是架一條線,接入一戶居民和接入一家工廠獲得的收益完全不同。對電網公司來說,工廠耗電量大,要求的電壓等級高,相應的輸配成本低,輸配電價可相對便宜;而居民用電耗電少,電壓等級低,輸配成本高,應承擔更高輸配電價。但國內電價的制定邏輯主要是從“維穩”角度考慮,對居民用電實行政府嚴格管制的低電價,這部分損失由提高工業用電價格來補。但以全國而論,居民用電所占比例只有不到15%,而工業用電高達75%,另有10% 為商業用電。各地居民用電和工商業用電價差從幾分錢到幾毛錢不等,其中有多少實際用于交叉補貼,一直受到業界質疑。

此外,富裕省對窮困省、城市與城市、城市與農村,也都存在著各種不同形式的交叉補貼。國家的、企業的,各種說不清的費用都用交叉補貼來交代。

電價就此成了一本糊塗賬。

在前述發改委人士看來,合理的交叉補貼是存在的,但是電網公司必然會利用交叉補貼的“空子”,給自己多算點成本。“這是毫無疑問的,自己報賬,內部控制,而且因為信息不對稱,一度電多算一兩分簡直太正常了。”他說,“這次在深圳要做的,就是把賬算清楚,再把以後補貼的規則定清楚。按照目前居民、農業這些需要政府承擔的算下來,大概需要多少錢,這些錢可以由財政出,也可以在整個輸配電價里單設一塊交叉補貼的基金。”深圳方面願意看到將交叉補貼公開透明化。“這個7毛1裡面,有多少是深圳負擔東西兩翼的交叉補貼,多少是省網網費,多少是平均上網電價,都算清楚,把暗補變成明補。”深圳市發改委人士直言,成本核出來後就清楚了,深圳電網的管理效率是最高的,卻因為交叉補貼分攤了整個廣東省網的成本。

深圳要推進的不止于此,它希望深圳的這一成本核算工作,能從下往上倒推整個電網。“不要光算深圳的,還去算廣東省網、南方電網的,去算每一段輸電線路和配電線路。我們希望建立一個新的定價機制,希望將來深圳有自己的定價權和調度權,那樣市場化以後,省網7毛1的躉售價我可以不要,自己去雲南、三峽買水電,它們發出來才2毛1,我就是加3毛錢過網費,也很便宜。現在2000公里輸配線路也才1毛多錢。”譚茂芹表示,“既然國家和中央肯定了我們的成績,那就把價格管理權給回深圳,放手讓我們去做。”

讓市場來管

從2003年到2013年的十年裡,深圳市一直在爭奪失去的電價和調度自主權,並希望提高從本地採購電量的比重。

近十年來,南方電網大力推進西電東送,使得廣東地區西電東送電量比例逐年升高,到2014年發電小時數已超過每年4000小時,這些電到廣東的落地價格,高的在每千瓦時0.511元,低的只有0.321元,比廣東和深圳本地很多火電機組的上網電價都低,相比天然氣機組就更有競爭力。這些電部分進入了深圳電網,但這些低成本的電量的接入,好處並沒有由深圳享受,深圳只能從廣東省網以高價接收倒了一道手的外購電。

與此同時,深圳大亞灣核電上網電價是0.42元/ 千瓦時,但75% 供應給了香港,剩下一小部分直接接入省網。上省網後再賣給深圳,就變成0.71元/ 千瓦時了。

“根本沒離開深圳的地頭,就貴了2毛9。”一位深圳市內部人士稱。

另一方面,目前深圳本地電廠的裝機容量有12.8吉瓦,正常情況火電機組要達到規模化效應,每年發電小時應達到5000小時以上,如此本地電廠的年發電量為640億千瓦時左右,可滿足80% 左右的本地需求。但事實上,由於多年來調度權上收至廣東省網,深圳的現實是,隨著外購電的比例加大到72%,本地發電廠每年發電小時被限制在900- 1000小時,遠遠達不到規模化效益。發電成本居高不下,發電廠非虧即死。為確保安全穩定的供電,深圳還必須每年拿十幾億元補貼這些虧損的發電廠。這又是一系列計劃管制下扭曲的結果。

深圳電網更願意提高本地電廠的發電量以減少其虧損。有業內人士算了筆賬,在目前國際天然氣大幅下跌的情況下,深圳地方小的氣電廠年發電小時達到4000小時-5000小時,上網電價就可降到比省網躉售給深圳的每千瓦時0.71 元更低。“那時深圳還需要買省網7毛1的電嗎?直接從轄內電廠就實現了。”2013年,深圳調度升到與廣東省網平級後,也確實做了這個方向的調整。

深圳當地發電企業深能源(000027.

SZ)的一位內部人士稱,這兩年本地機組的上網電量明顯感到在往上升,升幅超過10%。“深圳沒有直接從大亞灣購電的調度權,要是深圳能夠自主調度的話,就可以進一步提高深圳轄區電廠的發電小時。”但這意味著會減少對廣東欠發達地區的交叉補貼,所以廣東省網嚴格限制深圳地方電廠的發電小時。

這並非此輪電改要達成的主要目標。在南方電網董事長趙建國看來,深圳試點主要是解決電網輸配電價形成機制的問題。對外而言,是搭建市場化競價上網的平台,輸配電價的審核方法和標準有了之後,將來售電側的開放就有了基礎和機制;對電網企業來說,未來投資也需要當地政府的核准,成本怎麼花要接受政府監管、向公衆公佈,逐步走向公開透明,為下一步改革搭建平台。

一位發改委人士則舉電監會與發改委爭奪電價管理權的例子稱,十年爭權的結果是老電監會撤銷了,發改委也“進去”了幾十號人,所以未來的方向,電價不是由哪個部門管,也不是中央管還是地方管的問題,而是要交給市場去管。這意味著未來有權選擇交易方式和交易對象的是電廠和消費者。現在的改革要做的是建立一套機制,政府只監管目前壟斷的電網的這部分成本,而把能由市場競爭的價格全部放開。

在上述人士看來,價格司也很難。

提價時企業藏在後面,它們會通過各種途徑來“建議”,但最後調價要由價格司官員來落實,公衆要罵也是罵價格司。

“我們在前面當了擋箭牌。看似是我們在定價,但實際上未必反映了我們的意見。”他感慨說。

據財新記者瞭解,這次由國家發改委主導的改革方向是,從深圳先探出一條路,下一步在蒙西試點,蒙西之後再推廣到南方電網和其他地區。蒙西的路徑和深圳一樣:核定輸配電價——發展雙邊交易建市場——形成上網價——上網價+ 輸配= 終端價格。深圳確定了輸配電價後,就要著手構建電力市場。

一旦推廣到整個南方電網,帶來的將是整個議價方式、調度方式和電力運行機制大變遷,也必然帶來整個電力系統以效率和環保為基本原則的優化,一些沒有競爭力的虧損電廠將被淘汰,那些違背市場基本規律的電網也將閑置。

1分錢怎麼降下來

想法有了,真正推動還有大量工作要做。

深圳改革試點的首個監管周期,2015-2017年,深圳市電網平均輸配電價水平比2014年的每千瓦時0.1558元要下降1分多錢。

深圳市為城市電網,其中分為220 千伏、110千伏、20千伏和10千伏電壓等級,根據規劃,各電壓等級2015年的輸配電價水平分別為每千瓦時0.0541 元、0.0683元、0.1363元和0.1805元,並且在後兩年逐步遞減。

發改委方面提供的解釋材料中指出,2014年每千瓦時0.1558元的輸配電價是按照深圳電網實際購電、售電價差計算得出。雖然2002年國務院有關電力體制改革的方案頒佈實施之後,按照成本加收益的方法對輸配電價進行核算和監管的思路已經寫進後來陸續頒佈的電價改革的文件中,但在具體操作中落實,深圳還是第一次。

試點啓動之後,2014年10月,國家發改委與廣東發改委聯合成立了專項調 查小組,首先對深圳市電網2012-2014 年曆史成本進行了嚴格的成本監審,然後在成本監審核定的歷史成本基礎上,測定了2015-2017年成本費用,並按准許成本加合理收益的方法,測算2015- 2017年的准許收入和輸配電價。廣東省發改委資源價格管理處處長李群智表示,完成這項任務的關鍵,“就是核定有效資產,定出成本控制和利潤目標,電網企業該賺的錢就在這裡了,除此之外都不准賺”。

一位國家發改委人士告訴財新記者,“目前國內核算投資成本往往使用成本加成的方式,只要是發生的成本都算作合理成本,所以電網會有動力做大成本、做大投資,這也是導致目前電力企業的負債率比較高的原因。以後要做新的成本監管體系,成本可以發生,但是定價成本需要由監管部門進行核定,而不是所有的成本都能進入定價成本。”在多位電力業內觀察人士看來,最大的降電價空間,就在於減少亂投資。

“多蓋樓、亂髮工資、維修費用這些若得到控制,也能減一點成本,但不多。

最大的浪費是投資,誰來監管投資?投資的浪費有電網的責任,也有政府監管、規劃的責任。”前述熟悉電網投資的人士表示,國有企業存在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國家把企業當成一個工具在用,賦予了經濟的、政治的、盈利的、非盈利的、社會責任的各種複雜功能,對企業沒有一個清晰的、穩定的監管框架。在這種情況下,企業不會去考慮減少投資,電網在建設時會傾向于電壓等級越大越好,投資越大越好,而折舊越短越好,“權力的腐敗和勾結,也是在投資裡面”。

做大折舊在電網公司是普遍現象,因為電網的成本里折舊至少占三分之一。在這次針對深圳電網的成本核審中,刀子主要就切在了有效資產的界定和折舊上。

在最後的審核中,深圳電網有四個大的投資項目被要求推遲或核減,涉及總資金超15億元。核減的主要原則,一是新增投資項目必須符合規劃;二是先解決用電需求,後解決用電可靠性;三是在新增投資總盤控制的前提下,優先考慮負荷過載、線路和站址的更新改造。

在這個原則下,多個項目投資被延後。

此外,按照相關性、合理性和必要性原則,核減了不應納入輸配電價測算的、與輸配電業務無關和無償的接收用戶,並從嚴核定和調整了折舊年限和修理費率等。統籌考慮勞動生產率提高、技術進步以及壟斷行業工資調整等因素,運行維護費等成本項目的新增費用按每年適當遞減核定,輸配電價逐年有所降低,強化了對電網企業的成本約束。

“原來多有將20年折舊率算成15年以加快折舊的情況出現,嚴格核定後,按照正常折舊。”據譚茂芹透露,在核准深圳方面電網企業上報的成本、投資總盤子過程中,“至少砍掉了25%-30%”。

一分錢的輸配電價減少,能否最終讓消費者受益?廣東省發改委方面表示,“這個成果的受益者是廣大電力用戶。國家發改委已要求廣東省發改委根據2015年輸配電價下調情況,提出降低深圳市電力用戶銷售電價的方案,並儘快實施”。

據財新記者瞭解,按照廣東發改委原來的設想,上網電價和輸配電價確定之後,先保持銷售電價水平不動,中間輸配電價重新核定後,無論是增加還是減少,產生的損益都體現在平衡賬戶裡面,平衡賬戶的金額達到一定程度的損益時,再調整銷售電價水平。

在銷售電價的調整落實之前,當前電網企業輸配電實際收入(銷售電價不變的情況下)與准許收入之間的差額,通過設立平衡賬戶進行調節。多出部分進入平衡賬戶,不足部分由平衡賬戶彌補。深圳輸配電價改革方案稱,監管周期內若某個年度電網企業預測新增的固定資產與實際差異不超過20% 時,則當 年准許收入和輸配電價在本周期不作調整,其差額在下一個監管周期予以調整;若變動差異超過20%,則調整本監管周期內電網企業的准許收入和輸配電價。

“新的規則運行兩三年後,再根據情況調整。如果運行了發現企業的利潤還是很高,收益率參數再調低;如果企業不能承受,就再提高一點。逐步地趨於合理,改變目前隨意的調價方式。”一位發改委人士表示。

要管到凳子多少錢一把嗎?

對於前述核減的新增投資和拉長折舊年限上,地方不無爭議。

深圳方面曾就成本核審提出意見,但最終未被採納。深圳供電局的一位內部人士在接受財新記者採訪時稱,深圳電網近幾年來每年都在減少新增投資,已從2011年的51億元逐年減至2014年的40億元,這次核減後2015年的新增投資將降至38億元以下。在他看來,國家發改委和廣東省發改委就是很想強調,“政府的監管起作用了”。

對此,一位國家發改委人士表示,深圳的輸配成本核定出來了,以後一定要逐年降低,不能核完之後還要漲,因為“通過嚴格的成本監審,肯定要核減部分不合理的支出,降低輸配電價,並讓最終用戶得到實惠。只有這樣,改革才能獲得更大的支持”。不過,他同時坦承,在確定電網的真實成本上,監管部門的激勵也不足。

“對直接經手的官員來說,審下來一分錢,對我有什麼好處?如果企業再送點錢,可以多點好處少出力,不更沒有動力了?所以,要解決這個問題,就要讓市場機制起作用,監管部門把不該管的一定要放開,必須管的一定管住。”對於讓市場機制起作用,國家發改委價格司上下似乎已形成共識。前述發改委人士引述負責監管的官員們在內部開玩笑的話說,“要管到什麼程度?企業多買個凳子,都要說明為什麼嗎?”至於具體的方式,仍在摸索。

據美國州公共事業委員會的經驗,調電價是件很難的事情,因為要召開聽證會,且每次開聽證會必須公佈企業的成本和經營狀況,還要保證參加聽證的人都聽得懂,企業壓力很大,不願意申請調價,所以美國的電網經常面臨的問題是投資不足。而在中國,如果做成成本加成的方式,企業會更有做大投資的動力。中國的電網公司可作為借鑒的是,是否可以考慮向全社會公開成本和財務報告,讓它接受公衆的監督。最近國家電網宣佈,將在2015年投資4200億元,這些投資成本最終都要進入電價,如果沒有嚴格的成本監審,沒有公開透明的監督機制,很難保證電網不搞“過度投資”。

在深圳的試點中,監管部門正在試圖設定一些參數,來建立新的成本監管體系。如成本可以發生,但不是所有成本都能進入定價成本;固定折舊率要參照國際上公共事業企業的平均水平等。

國家發改委經濟研究所價格監管研究室副主任楊娟曾撰文指出,要實行對電網企業的成本監管,要求監管機構具備相應的成本監管能力,但前提是被管制企業成本的形成規則須符合監管的需要。電力企業的財務報告應該有詳細而且自成體系的報表和科目設置,包括電力資產和運行維護費分類表,以及職工薪酬的明細表。

此次深圳價格改革能比較順利地按預期推進,也是因為深圳電網提供了具體到包括職工薪酬在內的費用分類,賬能算得更清楚。

根據國家能源局2013年的監管報告,南方電網全年的稅後淨利潤為83億元,同比增長28%,其中55億元的利潤貢獻來自廣東地區(廣東電網、廣州供電局和深圳供電局),深圳供電局公司的淨利潤為13億元,其他省份的南方電網省網公司淨利潤貢獻共約為11.6億元。

有南方電網人士認為,深圳已經算是效率很高的供電企業,盈利水平和運營效率較高,維護、管理、薪酬等費用的壓縮空間很小。據前述深圳供電局人士稱,隨著試點改革和國資委的要求,深圳供電局的編制已壓縮了一半,這幾年薪酬總額一直在降低。

據廣東省發改委資源價格管理處處長李群智介紹,因為目前對於什麼是輸電、什麼是配電還沒有明確標準,因此深圳試點中並沒有分開界定輸和配的資產,而是算了輸、配、售電網的總資產。

“從深圳電力市場的實際情況來看,輸配分開不可能短時間內完成,電網壟斷 經營的格局也不可能短期內打破。”在他看來,這次改革的直接結果,是在厘清電網企業的合理成本問題上先行一步。這一點各參與方都有共識。

對於此次輸配電價改革,各方寄望很高,但只是萬里長征第一步。在目前深圳地區的上游網絡——廣東省網以及整個南方電網的輸配電成本核算體系還沒有建立、市場雙邊交易還未放開的情況下,即便在深圳範圍內能夠實現清晰的成本核算,輸配電價能壓縮的空間也十分有限。

“深圳輸配電價改革若能實現一點,即‘逐步取消深圳電壓不同等級用戶類型銷售電價之類的交叉補貼’,就是一件很偉大的事情。”深圳市供電局的一位高層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9246

說說為什麼消費品一分錢一分貨,而一塊錢兩分貨 學經濟家

http://xueqiu.com/2554781328/37610651
最近連續不斷跟人聊天和解釋,總結一下,以後發鏈接就好了。
 
其實就是幾個算法,一說就通。下面全是舉例,不代表專業意見、信息準確、算法嚴密。
 
============小眾用戶==========
 
1)蘋果耳機是富士康1.6美元交貨的(其他人可能需要三五個甚至更高,因為量小),賣200元多點兒,這不奇怪,蘋果原裝線也賣的很貴。問題是:為啥蘋果不選用好一點的耳機?比如找foster或者 捷音特 標配3-5美元一個的高端點兒的?
 
算法是:1.6美元的,就已經滿足95%的客戶需求了;採購3.6美元的,只能再多拿下2%的客戶。
 
可是為了多拿下這2個挑剔的客戶,標配3.6美元,那意味著為了新增這兩位客戶的滿意,蘋果需要多支付95位X2美元=190美元
 
給你你幹嗎?你幹的話,你股東樂意嗎?
 
2)類似的,有汽車零部件。用「 brembo 每公斤40元 」 搜索,知道奔馳願意為剎車盤每公斤減重付出40元。至於寶馬,還沒換裝。那5%比較挑剔駕駛感受、能夠細緻入微的體會到每一點性能改善的車主,想多付800元都沒戲。
 
並不是Brembo或者博世或者拜爾新材料或者很多零部件工廠沒有先進的零部件,而是這些先進的零部件,貴了那麼幾十幾百塊錢,就始終不能被採用,有的甚至十幾年都採用不了,他們只能年年去參展刷存在感、去跪舔、去磕頭。
 
3)那麼不滿意的那5%怎麼辦?假定是只對音質不滿意的那5%的金耳朵,不管外形的。下面的計算都是極其粗糙的,僅作原理說明之用。
 
當然,任何一個市場空白都會有人想去鑽。OK,高音質耳機市場,現在你是負責魔聲,或者Beats,或者YAMAHA的耳機的總經理。
 
首先,你清楚的知道,推廣信息,只有5%的人會有反饋,那麼推廣費用攤銷後,就得按照必需品的毛利,乘以很多倍。
 
然後,這麼高的毛利,肯定很多人來爭搶,音質這玩意兒,又不是液晶大屏擺滿一牆非常好比較;多數客戶其實很難試聽出來哪個好哪個壞,結果估計自己市佔率很低。那再乘以幾倍。
 
然後,由於這麼高的加價,導致80%的消費能力的人無力購買,毛利就需要再乘以幾倍。
 
作為厚道的一個大品牌,很自然的做法,就是把三五個美元交付的,定在200元(比蘋果音質好一點還便宜呢),七八個美元交付的,定在600元,10來個美元交付的,定在1500元了。大致如此,要不,你這總經理,準備滾蛋吧。因為你會虧損。造型設計、包裝、明星代言、頻道推廣,哪一項不得花錢?花很多錢只有幾個人買。
 
=====================渠道攤銷,二八原則=====================
 
媒體動不動就拿眼鏡行業來扒一次,我也對人解釋過很多次。主要是鋪租轉化率。
 
開一個眼鏡店,假定鋪租水電工資稅費,外加裝修和存貨佔用資金的利息,是每天2000元,假定每天配6副眼鏡,那每付至少要加價三四百元。
 
至於那鏡框還有玻璃鏡片,材料成本是10元還是8元,跟這個有什麼關係?
 
除非每天配30付,每年1萬付,覆蓋20萬人群,其中三四萬人戴眼鏡,平均每三四年一付。除非你希望周圍沒有眼鏡店。
 
衣服也一樣,代工十幾元的襯衣,是幾乎沒法穿的爛貨,三四十元的,就是主流品牌的低端品質了,代工價六七十元的,就是主流品牌的大幾百的。代工價100多?阿瑪尼哦。如同 時代控股 的報告中所提到的包包,三百就不錯了呀。皮鞋,三五十是普通的,一百多的?賣上千。沒辦法,你來做也一樣,甚至只能更差。
 
這些呢,除了渠道攤銷是大頭,還有個二八原則什麼的在搗亂。1年20個款,只有三五個賺錢大賣,不罕見。和造星一樣,星探簽來很多美女胚子,大火的比例呵呵。可是每一個的培訓包裝運作費.....
 
為毛我現在只去迪卡儂(曾經有幾年休閒類只買佐丹奴),因為只有這兩家的衣服,品質能和我十幾年前做外匯結算和信貸時,日本合資服裝客戶那裡拿到的一兩美元一件的長短袖T恤衫的品質水準相比。呃我剛畢業時審單,看到出口的短袖T恤一個來美元一件時心想日本人怎麼穿這麼便宜的貨,瞭解後才知道,這特麼比我當時能買的最好的還要好,日本的品管、日本的設備,日本的布料縫線來料加工。與那個相比,現在Zara GAP什麼的,屬於直接扔垃圾堆的,呃還可能要給日本人準備一粒速效救心丸。
 
化妝品就不提了吧........
 
=======================結語================
 
說這麼多,其實是講,很多東西,真的和材料成本、加工成本,關係甚小。大頭在傳播、說服、鑑別、保證、競爭信息和展示通路,以及受眾的平均鑑別力還有購買力水平。
 
如果高檔馬桶圈在大陸是稀罕貨,如果絕大多數消費者分辨不出 布料的細微差異,那麼稍微好一點兒的東西,確實是要比日本貴很多才對。否則誰賣好的呀?在日本加1000,一月出去10個,在中國加1000,1月出不掉3個(虧錢),加2000,出不掉2個(還是虧);加6000,能出一個給土豪,嗯哼不錯,就加6000吧?
 
所以只好去日本背啦,或者,現成的有信任的群體,團.....團.....團......duang的就成了!
 
當然,我預計,未來很多工廠,會像小米/錘子/凡客一樣,把用料(夏普的屏啊什麼的)什麼的,拆細了講。(這在以前電視報紙門戶時代是不可想像的,只能給你5秒鐘面向所有人反覆喊:掌握先進科技! 科技以人為本!真材實料!藥材好,藥才好!媽的如果幾十年後回來檢討,會認為這個時代過於廠家虛偽還有受眾愚昧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4765

公司清盤沽貨分錢


2015-04-23  NM  
 

 

本地老牌家族沽售磚頭,被譽為樓市見頂指標不無道理,九七前何東後人何鴻章出售布力徑大宅,傅老榕家族摸頂賣富麗華酒店是經典;至早前山頂何東花園以七十億易手,其實老家族後人繁衍,各有各睇法,見磚頭價飛升,點會唔牙癢癢,梗係想沽貨分錢啦 ,好似舊年起頻頻標售物業嘅福利集團,已沽售數十億貨,一幢幢咁賣,家族以前立法局議員何世柱為首,共有十兄弟姊妹,個個有番咁上下斤兩。原來去年九月通過特別決議,將福利地產申請自動清盤,透過一太,不斷標售旗下物業,旨在分錢,連伯爺何耀光喺南灣道嘅大屋都賣埋,所以好多地產經紀都好留意富豪爭產、族人反目嘅新聞,分分鐘有大生意做嘛!

南灣道這幢大宅建於五十年代,何家持有逾五十年,去年以八億賣出。(陳浩樂攝)

「香港人血液有水貨基因」

作為水貨車鼻祖,富利堡老闆黃毅力最有資格回應:「香港人有水貨基因係事實,但睇你點演繹,香港人不嬲都係機會主義者,邊度有錢搵就去邊,香港直頭係水貨之都,七十年代日本仔來香港掃勞力士,我哋叫佢做羊牯,八十年代到台灣人來掃話佢財大氣粗,九十年代歐美人士來掃名牌貨,二千年打後韓國加埋強國人殺到。我哋都去日本藥房掃貨啦,我都有樽日本感冒丸傍身!不過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以往香港政府採取積極不干預政策,家陣搞到買兩罐奶粉都要坐監,真係唏噓!」

唔好衰俾人睇

喺花旗,星巴克宣布,未來十年會用兩億五千萬美元幫員工攻讀網上大學學位,所有員工皆可受惠。其總裁預期起碼有兩萬五千名員工因而得到沙紙。可惜佢哋嘅香港員工冇行吖,否則點會搞出張咁嘅告示呢!香港人加油,千萬要爭氣,唔好衰俾人睇吖!

中環寸嘴

工廈大王楊耀松長子,是各大有名食肆之VIP,喜歡研究已故及城中有錢佬對食之喜好,強調「貴」唔等如識食,自詡分享食經乃是提升讀者之水平。

無能廁所

唓!湯文亮轉倉去買中隻港交所就話係股神,八十億股票個倉,有幾多係佢家姐嘅先?買實股算咩股神呀?炒股梗係刀仔鋸大樹,唔好話我認叻,好似平保咁,舊年聖誕節前已升咗一輪,我喺七十八蚊左右,knock out(甩)咗我啲accumulator,再將賺到嘅去買平保嘅call option,咁平保一路升我都有貨喺手,家陣我又做咗decumulator,一百三十三蚊沽平保。講住咁多先,同你啲讀者分享咁多我又冇錢袋嘅。股市暢旺,名牌食府人氣都旺咗,呢個禮拜即管試吓近日好多鱔稿都寫嘅「禮賓傅」,用前特首個廚作招徠,標榜懷舊菜式。唔知係咪股市好,想試佢啲貴嘢都無貨,話賣晒喎!點咗鵝肝蝦多士、特首炒飯、老少平安、和牛炒四季豆,嘩,一個字:鹹得無道理,我估個廚以前喺特首府,煮慣俾啲老嘢食,老人家味覺退化,唔加鹹無味!食完呢餐晏,條脷揦住,我估塊超鬆脆嘅蝦多士,落咗唔少發粉呀。名牌食肆梗係要用吓個廁所,基本上𠌥低身個八月十五就貼住道門,最「渣」嘅係,傷殘人士廁所個英文——DISABLE都串錯字,無咗個D呀——DISABLED;呢個廚話晒喺特首府揸過鑊鏟,招呼過曾爵士,點解英文咁水?DISABLE可以話人係「無能」,男人入廁所撞到個咁屎嘅英文,特別敏感,「禮賓傅」賣懷舊菜式啫,哈,連英文都懷舊埋嘅!

億萬磚頭冇老婆名

英皇娛樂酒店嘅CEO余永焯,近日頻頻出手買豪宅,繼年初掃入三伙紅山半島,近日又幫襯新地買赤柱村道五十號,澳門賭場開放逾十年,英皇楊發大達,連佢馬仔都豬籠入水,難怪杜琪峯愛將黃卓玲○九年閃電下嫁呢位億萬打工皇帝,雖然為第三任老婆,似乎腳頭唔錯,婚後,老公單係炒賣物業就賺三千五百萬,手持無按揭嘅貨,未計升值都有億半,不過物業見唔到黃卓玲個名囉 !

金牙大狀講嘢開水炮好過掟氫氣彈

監警會成員關治平認為對付示威者,開水炮好過開槍。佢係葉劉匯賢智庫嘅黨友,葉劉出身保安系統,關生加入佢嘅黨,認同其女強人作風,殆無疑問。關生個人資料透露,佢興趣之一係射擊,同葉劉肯定合晒何尺。按關生開水炮好過開槍嘅邏輯,開槍肯定好過掟手榴彈,掟手榴彈好過出迫擊炮,出迫擊炮好過投擲燃燒彈,投擲燃燒彈好過掟中子彈,掟中子彈好過掟氫氣彈,掟氫氣彈好過一鑊熟、冚家剷。究竟你想做乜先?古語有云,割雞焉用牛刀。班人上街示威啫,又唔係要同你死過,使唔使一嘢就話要開槍啊?恃住庫房有錢,警察武備不斷升級,莫非真係想逼到班人作反為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1423

小資女黃詩芸》儲蓄滾錢的巧方法 一本帳管好每分錢 職場菜鳥兩年存百萬

2015-05-11  TWM
 
 

 

二十七歲的小資女黃詩芸,從大學念書的第一天就嘗到「透支」的滋味,從此啟動記帳模式。

八年來,透過精細地記帳,並採取精明節流、努力存錢的理財方式,才畢業兩年,就快存到人生第一個一百萬元。

撰文‧許秀惠

從研究所畢業兩年,今年剛成為正式公務員的黃詩芸,如果沒有意外,今年年底,將存到她人生第一個一百萬元。不靠家人,只靠自己,二十七歲的黃詩芸怎麼辦到的?

生長在單親家庭的黃詩芸,求學成長的過程向來不用媽媽煩惱,成績優異的她從高雄女中畢業後,順利考上政治大學。懷抱著興奮的心情北上的第一天,黃詩芸就經歷了一堂理財震撼課。

從宿舍報到開始,她驚覺,媽媽給的每個月六千元生活費「不夠用」,「一本原文書就要將近一千元」,再買生活日用品、繳宿舍冷氣儲值卡費用,第一天她就被「鐵定透支」的事實嚇到了。

「記帳,讓我意識到自己很窮」積極工作 兼三個家教、展場服務員……這一天起,她打開電腦的試算表,開始「十九歲女生的記帳日記」,至今八年,沒有一天停過。一開始,黃詩芸想知道一個月究竟要花掉多少錢?「了解開銷,才能控制支出」。這個時期,她每天跟生活費斤斤計較,看着試算表的結餘,再核對皮包裡剩下的金額,「表格顯現的數字,一定要與皮夾裡的錢一樣多」。

日日記帳的生活模式,如今已經規律化為每天睡覺前,利用十分鐘記錄、核對的習慣,並讓黃詩芸建立控制開支的節流觀念,透過設計開支分類,了解自己每一塊錢的去向,並分析自己的消費取向。

黃詩芸記帳不僅僅做到日報表,後來也發展到按每個月結餘,製作月報表、年報表。八年下來,黃詩芸的心得是「存下來的每一塊錢都很重要」。

由於母親每月給黃詩芸六千元生活費,平均一天的花費不能超過兩百元,但是日用品、冷氣卡、三餐樣樣要錢,黃詩芸笑著說:「記帳,讓我意識到自己很窮。」但她不想向母親伸手要錢,唯一的方法就是設法開源,自己去創造收入。

她利用課餘時間接家教,最高紀錄曾一個星期接三個家教,並且擔任學校助教。一個月的收入有九千六百元,已經比媽媽每個月給的生活費多出許多。考上研究所之後,她靠著擔任助教及研究助理與家教工作,「最多可以月入五萬元」。

原本透支的生活,跟媽媽開不了口要錢的煩惱,被黃詩芸轉換成存錢的行動力,透支的震撼、辛苦打工的過程,都讓她深刻體會到錢的重要。然而,她卻未因此死存錢,對舞蹈有高度熱情的她,也用自己打工錢去學肚皮舞、鋼管舞、街舞。

考上鐵飯碗,存錢計畫不中斷收入穩,但成長有限 每月至少存三萬五求學期間,黃詩芸靠打工解決「透支」難題,並透過記帳,把每月支出設定在一萬元,規定自己不能超支。不僅如此,研究所畢業前,她思考自己的未來,決定要「贏在起跑點」,去報考公務員,考運很好的她一次就考上。去年正式受訓,起薪三萬五千元,今年起成為正式職員,起薪就達七萬元,比起同儕還在為二十二K奮鬥,她的銀行存款已有六位數,年底將順利突破七位數,晉身百萬階級。

二十七歲的黃詩芸坦承,「考公務員是為了追求一份安穩收入。」現在看起來雖然自己的起薪比同學們高,但是「薪水成長幅度很快就到頂,未來最多也就是百餘萬元的年薪。」因此,她依然繼續執行記帳,努力規律地存錢。如今,每個月扣除給媽媽兩萬元,自己學跳舞的必要支出,但因住在公務宿舍,占一般人支出大項的房租支出也省下來了,她設定每個月的存錢數字,要存三萬到三萬五千元,累積足夠買房基金,明後年與男友一起買自己的起家厝。

黃詩芸的節流精神迄今始終如一。平日就是「省女」的她,買東西一定上網比價,力求買到「最便宜、性價比最高」。工作後可以申辦信用卡時,她鑽研每張信用卡的紅利回饋,找出自己的最佳信用卡組合;其中,玉山信用卡因為「公務人員保費理賠比較高」而辦;而富邦卡在網路消費可以有二%的現金回饋,手機帳款用這張卡付帳,可以當月現抵三十元;而中信卡則因可享折扣的簽約店家多,當與朋友聚餐時就可以派上用場;至於元大鑽金卡現金回饋可達一.二%,多在實體消費時刷,在在發揮「精明省」精神。

當年的透支震撼,讓黃詩芸體會到「窮滋味」,就此啟動她八年的記帳、存錢日記,八年來省下的每一塊錢,都預告著她能在畢業兩年,就存到人生的第一個一百萬元,絕不是意外。

黃詩芸

出生:1988年

現職:公務員

學歷:政大經濟研究所

理財年資:8年

儲蓄滾錢4招

1.持續記帳

每天睡前10分鐘記帳,從大學一年級起,至今8年不輟。

2.聰明刷卡

善用信用卡累積回饋金,能抵用的每一塊錢都要利用。

3.善用分期

消費充分利用分期零利率。

4.嚴控預算

訂出每月預算與存錢目標,一毛錢都不多花,每一塊零錢都要存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4400

從柳丁做到iPhone 台灣標籤帝國曝光 1分錢產品起家,正美如今年印120億張!

2015-11-30  TCW

從茶包吊掛做到RFID,現在還打算跨足IT服務……不上市、不整合,它靠「做功課精神」衝破紅海裡的版圖限制。

如果商場也有金馬獎,它,就是最佳配角。你可能從未注意到它,但是你的身邊,一定有它的產品存在。

正美(cymMetrik),大中華區包材標籤與印刷業龍頭(編按:標籤印刷依服務產業別和區域各據山頭,市場極為分散),從沐浴乳的包裝,茶包棉線上的貼紙,到筆記型電腦背後常見的規格貼紙,甚至是蘋果的iPhone手機,都有它的標籤蹤影。

46歲執行長:我們很專注家庭工廠,變蘋果主要合作夥伴

它的標籤最便宜以毛計算,但在蘋果連續四年的供應商名單中,它都榜上有名。

有意思的是,在殺到見骨的科技供應鏈裡,這家企業的淨利率還能逼近兩位數,而且它所位於的中國,標籤供應商就有六千多家,是個標準的紅海市場。

甚至,這家只是印標籤的公司,去矽谷設立設計中心,還申請了逾百項專利?

這個從柳丁標籤起家的企業,到底是怎麼走到今日?

現年四十六歲、二代接班的執行長蔡國輝給我們的答案,聽起來很平凡:「我們很專注……我跟其他印刷廠不一樣的,他們老是看競爭,我們看客戶……。」

蔡國輝口中說的專注並不誇張,為了這個從柳丁標籤起家的企業,到底是怎麼走到今日?

現年四十六歲、二代接班的執行長蔡國輝給我們的答案,聽起來很平凡:「我們很專注……我跟其他印刷廠不一樣的,他們老是看競爭,我們看客戶……。」

蔡國輝口中說的專注並不誇張,為了接受這個採訪,他們內部至少評估了一個月,只因為這是跟客戶無關的事情。低調的作風,讓其在兩岸印刷界蒙上一層神秘面紗,台北市印刷同業公會甚至連它的名字都沒聽過,中國印刷業則形容它是「潛水中的大鱷」。

要理解正美,得從蔡國輝岳父、正美創辦人蔡意誠的故事開始。一九六九年,憑藉著在四維膠帶的業務經驗,以及對標籤印刷最基礎的材料一自黏膠,累積了基礎知識,他和妻子蔡李玉霞、小舅子李春明創辦了正美,踏入標籤印刷領域。當時,全台同業只有三家。

奠定正美基礎的,是當時外銷暢旺的柳丁。蔡意誠看每顆柳丁都有一張直徑一至兩公分的圓形標籤貼紙,是柳丁的身分證,他便守在全台青果商年度大會會場門口,見到人走出來,就向前彎腰遞名片。從「家庭即工廠」的模式做起,正美包下當時全台灣外銷柳丁七成的標籤生意。

「沒技術的東西不要做」

為一個客戶的抱怨,跑到矽谷開辦事處一九七0年代的台灣,是世界的代工廠。正美搭著時代洪流,陸續做起西洋棋、玩具、家電、菸酒,和消費性電子產品如遊戲機、電腦等市場的標籤印刷生意,而其他同業也陸續崛起。

可是,只要同業一跟進,蔡意誠就開始尋找下一個標的,不讓自己進入殺價戰。他認為,「賺錢的生意,未必永遠有賺頭。」數波轉進經驗告訴他,「沒有技術的東西,不要做。」

在一九七一年,他花了二十一萬元、當時在台北三重可買兩、三棟透天厝的天價,買了一台全新的日本印刷機。一九九三年,它把印刷作業全面改為電腦化,不願轉 型的師傅因此定掉大半。一九九五年,台灣代工廠開始西進中國,它也同步到上海與深圳同步設了廠,分別服務消費品和電子業客戶。

二00三年,它去了矽谷設辦事處,只因為一個客戶抱怨:「你們的標籤老是要送去中國打樣,再寄回來已經是隔夜了,你能不能派個人住在這邊,我有需要,你半小時之內就能趕到?」

簡單一個貼在電池上的標籤,正美要懂材料,才能讓標籤耐熱、耐冷、耐摩擦,因為電池會發熱,還要有阻燃功能。幫P&G或聯合利華的沐浴乳產品做標 籤,它們還參與設計,找材料商一起想,看怎樣做能美觀,又能讓產品的包裝可以遮光、耐腐蝕、不透氣透光,還可以一定程度隔熱。

在矽谷辦事處,客戶思科(Cisco)的工程師設計網路設備插口,決定要更改新規格,正美雖然只是做插口上的圖示標籤,還順便幫電機工程師畫出美工圖來,「當天上午電話一打,下午就畫給他 …… 他就賴著你囉!」

當時,其他台灣標籤印刷同業還在做內需市場,毛利率還有一0%至二0%,日子過得很愜意;正美卻跟著客戶走到國際,滿足難以想像的挑剔需求。為了做國際訂 單,他們一年花上百萬元做國際安全標準U L的認證,還不包含算歐盟規定的危險物質限制指令(ROHS)檢測與ISO9000、ISO14000工作場所安全的檢測。

這些是連市值上千億、上兆的電子大廠鴻海與華碩,都謹慎應對的標準,「它們(客戶)是在我們身上搞電子業的標準。」蔡國輝說,很多印刷同業的反應是:「搞什麼?我幹嘛被你管這些細節?」

但正美卻回應客戶需求,「很多人聽了都覺得我們瘋了,(他們)怎麼可能花這種錢!」蔡國輝說。

「瑣碎也是競爭優勢」

做茶包學食安、接App單學消費者體驗別人眼中的小生意,正美越做越起勁,還有了自己的研發實驗室,單總部就養了五十個研發人員。

「我們有四位博士:材料、電機、機械、化學。做機械的,要配合(印刷)機械的改造,印完有髒點,要挑掉:要如何記錄,需要有光學鏡頭去掃描進資料庫,這需要軟體機電技術;用到油墨相關,就需要材料化工 …… 。」

這四十六年來,正美把心力都用在標籤生意上,不像另一家專做服飾標籤的美國上市大廠艾利做垂直整合,也不做房地產投資,更沒有上市櫃想法,因為一旦上市櫃就需要整天關注股價,會分散注意力。

現在,每做一個生葸,他們都像是在學習一個新功課。做茶包標籤,他們要懂食品安全規則,做電腦上的觸控板印刷,他們找光電顧問來上課,搞懂光學、力學等技術。

做蘋果生意,他們也學會了OOBE(out of box experience),「開箱經驗L的新名詞。如何讓消費者打開包裝時,拆的方式、角度,一整套流程,都能感受到拆禮物般的愉悅。

做手機生意,他們要理解消費者行為。有了他們做的手機內水洗標籤,當消費者把落水手機拿來保固,廠商可以透過標籤變色與否,判斷這是否是人為疏失等。這些 點滴的知識累積,讓正美建立起進入門檻。現在,正美一年印刷一百二十億張標籤,一年產生五萬種新料號,相當一天要開發一百三十七種新產品,這些都是經驗。 這跟一般標準化的書本雜誌印刷,頂多印後在封面上光相比,加工流程極其複雜但單價又低,但「瑣碎也是競爭優勢。」而且,幾十年來,它跟著客戶如富士康到處 設廠,客戶一下子也無法找人取代它。

「大家都不懂最好啊」

不斷轉進新領域,還打入醫藥、汽車界

有關標籤的未來,正美還有好多想像。

蔡國輝要求員工到美國出差,一定要去惠普(H P)當年創業的車庫「朝聖」,最好附近的ID EO(國際知名設計公司)、史丹佛大學設計學院Dschool也順便走走。「世界這麼大,internet就是internet,怎麼可以甚麼東西都搞得 起來(指影響力很大),標籤也一樣,這麼小的東西,但你真的想清楚後,那個空間是不得了的。」

比如說,他們最近又想出要切入正在中國萌芽的二維碼(OR code)的生意。他們幫客戶印刷標籤條碼與QR code,除了考慮美感問題外,還幫客戶想,可不可以讓這些標籤條碼更有意義?

「以前,每一批沐浴乳的標籤是一樣的,一百萬罐一個碼,是死的;但現在,一百萬罐就有一百萬個碼。如果消費者掃了,你可以和他互動,知道他是誰,可以直接作顧客關係管理(C R M)。」蔡國輝說的極興奮,還當場和我們討論本刊能否應用。

印刷廠想做IT服務生意?「你確定客戶有此需求嗎?不會看錯嗎?」我們問。這或許是正美值得也必須嘗試的路。二0一一年到二0一四年,消費性電子產品不斷 跌價,這讓正美營收成長趨緩,淨利率跌破兩位數。但若以淨利率約九%,淨利八億多元推估,正美今年度光是數位印刷設備的資本支出一年最少一億元,看來確實 是不小的冒險。

但,蔡國輝是這樣回答:「與其等浪打過來,不如現在乘風破浪上去。很挑戰,但換個角度想,大家都不懂最好啊,你趕快懂就贏了!」

就像當年大家只想在台灣做紙標籤生意般,正美一路從各類標籤開始做,做到R FID(射頻識別電子標籤),把產品印上了宏碁、宏達電與小米、華為等電子產品裡,連醫藥與汽車領域都進入。

別人看似是不斷闖關,甚王困難重重(見大事記),蔡國輝卻直說自己只是很幸運,沒什麼特別。他說,本來就該做,只因為「不做,就平庸化了。」

這全球標籤業的隱形冠軍,用它的故事再次提醒我們:沒有注定凋零的傳統產業,也沒有必定虧損的紅海競爭。輸贏,往往源自於我們對自我格局的抉擇。

撰文者顏瓊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7252

樂視存扣費陷阱 1分錢買會員坑你沒商量

看電影不買票,只需1分錢,就可以在視頻網站享受7天高級會員服務,這樣的宣傳在視頻網站上隨處可見。不過你可能不知道,7天之後,視頻網站竟會自動續費,甚至長時間都不會告知消費者。大家熟知的樂視網、愛奇藝、PPS等視頻網站均存在“1分錢”陷阱。

一分錢享受7天會員?真相是“花式騙錢”

2015年12月,廣州的小林正在網上追捧熱播劇,她看到樂視網推出了“一分錢享受7天高級會員服務”的體驗活動。只需1分錢,小林想一分錢不貴就通過微信支付了,參加了這個活動。

小林以為,7天的體驗過後,自己就不再是樂視網的會員了。沒想到半個月後,小林的手機上收到了一條銀行短信,通知她的銀行卡被扣了18元錢。

又過了幾天,小林無意中點擊了樂視網的某個視頻,這次她終於找到了銀行扣費的原因。發現那18塊錢,其實是他們自動給用戶續了一個月的會員。第7天的時候,那個體驗一結束,馬上就續上了。毫不知情被扣了錢,小林這才註意到:原來樂視網一分錢享受7天會員活動的頁面上,還標註著要開通連續包月服務才能領取7天免費會員。

頁面下方有一行很淺的字體提示,如何取消連續包月及停止續費的方式。點擊進入頁面後,會有綁定支付寶賬戶的頁面,並生成需要交納1分錢的訂單。除了活動頁面的淺色字不明顯之外,其他頁面均無提示如何取消。

視頻網站自動續費,消費者卻毫不知情

北京的小李就是這樣一位消費者,她在不知不覺的情況下被一家視頻網站扣了10個月的會員費。小李當時想看一個劇需要會員我就看了幾天,體驗7天過後,小李就再也沒有登陸過這家視頻網站的賬號。

直到將近一年之後,2016年7月的一天,小李莫名收到了一條扣費通知。然後小李覺得很奇怪,就給客服打電話。

這時小李才從客服人員那里得知,自從她在2015年8月11日參加這家視頻網站的一分錢享受7天會員的活動之後,從當月的18日開始,她的銀行卡每月都被扣掉18元會員費,只不過在最初的三個月里,這家視頻網站以每月15元、16元、17元的費用進行了返還,但在三個月之後,其余的7個月每月都被扣掉了18元的費用。更讓小李驚訝的是,在這被連續扣費的10個月中,這家視頻網站竟然沒有給她發來任何扣費通知或者提示。

除此之外,小李還發現,自己當初用微信支付的一分錢,這家視頻網站緊接著從微信關聯的銀行卡進行扣錢,相當於綁定了一個快捷支付,自己在將近一年的時間里,並沒有收到微信、短信或郵箱的任何提示。

多家視頻網站存在“1分錢”陷阱 律師稱其無效

記者調查發現,近幾年開展“一分錢體驗七天會員”活動的並不止小林、小李等人投訴的這一家視頻網站,而其他開展類似活動的視頻網站同樣遭到了消費者的質疑和投訴,其中包括愛奇藝、pps、優酷等視頻網站巨頭。

記者向法律人士尋求建議,北京律師協會消費者權益法律專業委員會主任葛友山稱,經營者用特別不顯著的一些位置,在一些不顯著的位置,或者用特別細小的文字來表述他的一些特殊權利,來約束消費者的利益。這樣的情況下,從法律規定來說,它是無效條款。

葛友山律師告訴記者,我國《消費者權益寶保護法》第26條明確規定,經營者在經營活動中使用格式條款的,應當以顯著方式提請消費者註意商品或者服務的數量和質量、價款或者費用、履行期限和方式、安全註意事項和風險警示、售後服務、民事責任等與消費者有重大利害關系的內容,並按照消費者的要求予以說明。

葛友山認為,從這個案例來看的話,就是說經營者沒有提示消費者,或者消費者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財產損失擴大,經營者都應該退還,這屬於雙方的一個不對等的格式條款或者不對等的一個合同行為。消費者可以要求解除合同,退還多扣除的款項。

葛律師提醒消費者,如果遇到了類似這樣的情況,可以通過與經營者協商、投訴消協、訴訟法院等三種方式為自己維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6980

這個消息會否讓你涼快點:華為、招商分錢帶動廣東個稅猛增

占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八成多的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大增48%;個稅收入增量的68.4%來源於深圳;上半年廣東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幅比全國地方平均增幅10.1%高7個百分點……

這是26日召開的廣東省十二屆人大常委會二十七次會議上,廣東省財政廳廳長曾誌權所作的《關於廣東省2016 年上半年預算執行情況的報告》(下稱《報告》)所透漏的消息。上半年,廣東財政收入可謂“盆滿缽滿”。

華為招商派息分紅,個稅大幅增收

據快報統計,2016 年上半年,全省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5438.63 億元,同比增長17.9%,剔除5 項政府性基金轉列一般公共預算因素後可比增長17.1%(以下收入增幅均用該可比口徑),完成年初代編預算的53.8%,實現“時間過半、任務過半”,其中稅收收入完成4426.95 億元,同比增長19.9%,為年初代編預算的55.3%,快於時間進度5.3 個百分點,稅收占比為81.4%。

曾誌權介紹,上半年廣東省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幅比上年同期的11.9%高5.2 個百分點,為近5 年來同期增幅最高值。從全國來看,該省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幅比全國地方平均增幅10.1%高7 個百分點。

分稅種來看,國內增值稅完成942.01 億元,同比增長45.7%,其中由於營改增試點全面推開,改征增值稅完成278 億元,同比增長66.2%。剔除改征增值稅,國內增值稅收入同比增長38.6%,增幅高主要是由於從5 月1 日開始,中央與地方的國內增值稅收入劃分從之前的75:25 調整為50:50。

相比之下,營業稅完成1037.78 億元,同比增長4.7%。增幅較低主要是從5 月1 日開始,營改增全面推開,同時營業稅及改征增值稅調整為中央與地方五五分成。

企業所得稅完成880.8 億元,同比增長17%,一是由於該省工業企業效益較好,1-5 月份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長15.8%。二是由於部分現代服務業發展較好,利潤增長較快。

數據顯示,1-5 月份,全省於工業的國內稅收(全口徑,含中央級,下同)同比增長5.5%,

比來源於服務業的國內稅收增幅20.4%低14.9 個百分點;工業對全省國內稅收增長的貢獻率為12.8%,比服務業對國內稅收增長的貢獻率74.5%低61.7 個百分點。

從地方稅收來看,工業與服務業的差異更大,1-5 月份來源於工業的地方稅收同比增長8%,比來源於服務業的地方稅收增幅29.2%低21.2 個百分點;工業對地方稅收增長的貢獻率為7.6%,比服務業對地方稅種增長的貢獻率78.2%低70.6 個百分點。

這也說明,目前服務業已經成為拉動廣東經濟增長的最重要力量。從廣東工業化進程看,目前廣東正處於服務業加快發展的階段,服務業增長相對較快,對經濟增長的拉動力更加突出。上半年廣東第三產業增加值19456.69億元,增長8.7%,貢獻率為59.6%,比2015年全年提高2.5個百分點,拉動經濟增長4.4個百分點。

一些稅種的表現頗為引人關註。其中,上半年廣東個人所得稅完成373.11 億元,同比增長34.5%,收入增量的68.4%來源於深圳。主要是由於以華為、招商為首的重點納稅大戶業績突出,派息分紅繳納個稅出現明顯增長。

樓市回暖帶動土地收入大漲

此外,樓市的回暖對部分稅種和土地出讓金的增長貢獻顯著。合富房地產經濟研究院院長龍斌對《第一財經日報》分析,上半年,在樓市整體回暖中,區域分化比較明顯,一二線城市明顯好於三四線城市。在四個一線城市中,廣東就有廣州和深圳兩個。今年包括深圳、廣州以及佛山、東莞、珠海在內的珠三角地區樓市的銷售勢頭都非常好,因此廣東樓市大幅跑贏全國。

反映在財稅方面,上半年廣東中小稅種完成1193.25 億元,同比增長16.5%,增幅比上年同期的3.1%提高13.4 個百分點,主要是受房地產市場回暖影響。其中,土地增值稅收入完成368.21 億元,同比增長34.6%、增收94.6 億元;契稅收入完成246.98 億元,同比增長35.7%、增收64.96 億元。土地增值稅和契稅合計拉高了中小稅種收入增幅15.6 個百分點。

此外,全省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累計完成1637.88 億元,同比增長42.2%。報告分析,全省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增長較快,主要是由於占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八成多的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在部分地區房地產市場回暖的帶動下,同比增長48%。

在支出方面,也是頗具亮點。尤其是為了加快轉型升級和結構調整的步伐,廣東在科技研發方面的投入明顯提速。

上半年,廣東科學技術支出完成226.7 億元,同比增長138.7%。增長快主要是為支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落實,其中技術研究與開發支出92.98 億元,同比增長139.9%、增支54.23 億元;科技條件與服務支出24.96 億元,同比增長538.9%、增支21.05 億元。

此外,在教育指出方面,上半年廣東高等教育支出完成89.22 億元,同比增長41.3%、增支26.08 億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7203

賭城最後一辯:押註希拉里1元,只能贏幾分錢

在距離2016年美國大選投票日(11月8日)不到三周的時候,美國民眾津津樂道的一個話題是:兩位總統候選人辯論前握手了嗎?開始沒有結束也沒有嗎?看來他們真的成不了好朋友。

今年美國總統大選的戲劇化居然到了如此誇張的程度。在當地時間10月19日的第三場總統辯論中,“普京比你和奧巴馬聰明多了”、“你是一個惡毒的女人”,諸如此類的言辭不是晚間喜劇秀的玩笑話,而是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特朗普在最後一輪總統辯論中對對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希拉里的指責。

美國媒體在辯論結束後多認為,雖然特朗普在辯論開場表現得很冷靜,也相較於之前兩場的辯論更聚焦於自己的政策主張,但希拉里憑借資深政客的思維方式和談吐主導了當晚的辯論。特別是在語言的把握能力上,以及在哪些話題上可以發揮和爭取不同階層的選民方面,希拉里明顯表現得更勝一籌。總體而言,希拉里不僅不慍不火、進退有度,更是在某些話題上故意“示弱”,旨在突顯特朗普的張狂和霸道。

最新民調顯示,希拉里以52%的支持率遙遙領先特朗普(39%)。

各種賭註也顯示了希拉里的優勢,即便給希拉里一次下註1塊錢,能贏到幾分。

聚焦隱私的大選辯論

美國媒體認為,特朗普當晚的一個錯誤首先是來自於他繼續表現出對俄羅斯總統普京的莫名欣賞和崇拜。而他在當晚犯下的最大錯誤和災難,就是他表示,如果最終落選,無法保證是否能接受大選的結果,只能到時候再決定。而這也成為當晚辯論結束後,美國各大媒體爭相議論的話題。這也讓特朗普成為美國歷史上首位表示一旦落選就可能不接受大選結果的總統候選人。

同以往各屆大選辯論聚焦經濟、政治和外交議題並留下過許多“金句”相比,今年的大選辯論則不止一次圍繞“女人”、“電郵”、“偷稅”等候選人的醜聞展開,所以,在觀看了總共4場大選辯論(三場總統候選人辯論、一場副總統候選人辯論)之後,美國民眾仍然沒有一個明確的概念:今年到底哪位總統候選人因為表現好而給我們留下深刻的印象?哪場辯論更充滿實質性的內容和政策觀點,讓我們感到“眼前一亮”?

更讓美國民眾困惑的是,即將在3周以後舉行的大選,真的就只能在眼前這兩位史上最不受歡迎的候選人中選出一位嗎?

這場辯論原本被看作是特朗普反擊的最後機會,但最終卻被廣泛認為他再次錯失了機會。可以肯定的是,同前兩次一樣,當有人質疑他表現不好的時候,特朗普總會找出原因,比如,第一次辯論是麥克風質量不好,第二次是兩位主持人偏袒希拉里。不知道這次特朗普又會把問題怪到誰的身上。

然而,特朗普必須要面對的一個現實是,無論他是否接受大選的結果,目前希拉里在15個選情關鍵的州的民調明顯領先於他。特別是在多個共和黨傳統的地盤,希拉里一直在不斷分流本屬於特朗普的選票,擠壓特朗普的支持版圖。

同時,在共和黨內,隨著與高層的分歧越來越大、支持率越來越低,競選資金同希拉里的巨大差距也逐漸拉大的情況下,未來3周,特朗普的日子一定不會好過。

希拉里的白色套裝

在19日當晚的辯論中,希拉里身著白色套裝亮相時就引發了美國社交媒體的熱烈討論。除了披露出這身套裝為美國本土品牌拉夫-勞倫(Ralph Lauren)外,政治和時尚人士還指出希拉里在第三次辯論中選擇白色套裝可能蘊含的政治意義:前兩次辯論分別身穿紅色和藍色的套裝,再加上第三次的白色套裝,正好湊成了美國國旗中的紅藍白三個顏色,也被認為是愛國人士的選擇。

此外,同此前接受民主黨總統提名時也是一身白色的拉夫-勞倫套裝亮相一樣,白色在美國歷史上被認為是上世紀90年代初美國女權運動興起時,走上街頭的女性在示威遊行和慶祝女性最終獲得投票權時都會選擇的顏色。

而作為美國主要政黨的首位女性總統候選人,希拉里身著白色也被認為同當年爭取權利的女性一樣,代表了“純粹”和“幫助所有女性圓了一個世紀的夢”的內涵。

大選賭註很熱門

既然今年美國總統大選的最後一辯放在以賭城出名的拉斯維加斯,那麽關於大選的賭註也是坊間津津樂道的話題。

如果特朗普在當晚的辯論中提到5次以上“(大選)被操縱”,莊家就要輸錢;如果兩位候選人“握了手”,莊家也要輸錢。雖然拿政治賭博在美國是非法行為,但在被稱為“罪惡之城”的賭城拉斯維加斯,對“非正式”的下註賭博行為其實並沒有嚴格的管理規範,因此也就格外流行。

與對體育球賽等熱門話題下賭註一樣,“誰會成為美國下一屆總統”目前是拉斯維加斯多個地下賭場最火熱的下註話題,甚至莊家也可以根據“兩位候選人在哪些搖擺州有多少勝算”參與下註。

總部設在加勒比海的離岸(網上在線)賭博公司 Bovada的首席出盤者(賠率制定者)墨若(Pat Morrow)表示,特朗普和希拉里在辯論前的握手幾率是50:50,也就是莊家的賠率為一比一。此外,如果特朗普提到“維基解密”(WikiLeaks)的次數超過4次,莊家就要輸錢,如果特朗普提到9次以上“驚人的”(Tremendous)這個詞,莊家也會輸錢。

“體育活動通常更容易計量。”墨若說,“政治是源於群眾的智慧,但群眾通常沒有多少智慧。”

所以,像他一樣的專業出盤者在制定賠率時一直都在學習人們的那些“感應”,比如來自推特上的評論,還有傳統民調中的最新數據等。

更誇張的政治“豪賭”則來自拉斯維加斯本地的傳奇人物、被認為具有“未蔔先知”能力的出盤手吉米·瓦卡若(Jimmy Vaccaro)。當晚在密切觀看辯論的瓦卡若表示,他的幾率計算是,如果特朗普打斷希拉里一次,或者他再像上次一樣走到希拉里身後,或者他提到“讓美國再次偉大”的口號5次以上,那特朗普基本沒有贏的勝算。

瓦卡若表示,初選時本來特朗普的勝算還不錯,但後來越來越差,特別是最近針對女性的性騷擾言論曝光後,特朗普成為總統勝算的幾率急劇下降。

瓦卡若還表示,他所在的賭場有大量海外遊客參與有關美國大選的下註,“但是除了美國人之外,其他人都從美國大選上贏到過錢。”

瓦卡若說,選情的轉變也讓押註希拉里的賭客越來越多,因為特朗普的不靠譜越來越明顯。“不誇張地說,除非美國聯邦調查局因為‘郵件門’逮捕(她),否則大選的結果基本不會有什麽懸念。”瓦卡若表示,“現在的形勢就是,你給希拉里一次下註1塊錢,能贏到幾分錢,她就是這麽受歡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9683

鋅業股份獨董子女玩轉“T+0” 鎖定“2分錢”差價頻繁交易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6-12-08/1060095.html

Pbu389036_06thumb_head.thumb_head

每經記者 曾劍 每經編輯 張力

鋅業股份(000751,收盤價6.18元)身上發生了一件奇事。自10月中旬以來,公司獨立董事郭宗昌子女郭曉鈺在二級市場頻繁交易公司股票,交易次數近20筆。董事親屬如此高頻率買賣“自家”公司股票本就不多見,而此事奇怪之處在於,多數情況下,郭曉鈺會在一日之內完成相同數量股票的買和賣,頗有點“做T”的意味。此外,近期以來,無論上市公司股價當日呈何種表現,郭曉鈺的賣價與買價之間的差額基本鎖定在“2分錢”。

獨董子女青睞短線

據深交所披露的董監高及相關人員股份變動數據顯示,郭曉鈺於10月11日以競價交易買入鋅業股份3萬股,買入價格為5.51元。10月19日,郭曉鈺賣出鋅業股份3萬股,賣出均價5.6元。 在不考慮“底倉”及交易費用的情況下,郭曉鈺這筆短線獲得了2700元收益。

嘗到甜頭的郭曉鈺此後再接再厲。10月21日,買入鋅業股份3.68萬股,買入均價5.56元;在10月25日再度以5.79元買入3萬股,同一日,其又合計賣出鋅業股份6.68萬股,賣出均價5.78元。這一輪次倒手,郭曉鈺依然是賺了。

在兩次出手後,對於“短炒”,郭曉鈺似乎很快有了心得。自10月26日開始,其正式開啟“T+0”模式。

10月26日,郭曉鈺以5.72元買入鋅業股份3萬股,同日以5.74元出貨3萬股。10月27日,其以5.71元買入6萬股的同時,又以5.72元拋出6萬股。10月31日,郭曉鈺以5.74元買入鋅業股份4萬股,在當日以5.76元減持2萬股後,又於11月3日以相同價格賣出2萬股。

在這之後,郭曉鈺“做T”的風格更加明顯。11月30日,其以6.26元出貨4萬股,同日以6.24元接回4萬股;12月1日,郭曉鈺以6.29元出貨2.4萬股,當日以6.27元買入相同數量股份;12月2日,郭曉鈺玩了一把大的,以6.16元減持18萬股,同時以6.14元買入18萬股。

公開資料顯示,郭曉鈺之父郭宗昌與鋅業股份之間頗有淵源。郭宗昌歷任葫蘆島鋅廠廠長、鋅業股份董事長,此後又出任鋅業股份第五屆、第六屆董事會獨立董事。

對2分錢價差情有獨鐘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註意到,自從1995年A股實行“T+1”交易制度以來,投資者不能采取“T+0”進行順向的股票操作。不過,如果投資者手中原本就持有某上市公司股份,則可以變相使用這種交易方式。

具體來看,投資者可以先買入一定數量的某只股票,比如1萬股。在某個交易日以能獲得盈利的價格將上述1萬股拋出。同一個交易日內,投資者再以更低的價格買回1萬股。由於持股數前後沒有變化,類似於完成了一次盤中“T+0”操作。

從郭曉鈺的交易情況分析,其底倉持有的鋅業股份數量應該為數不少。從盤面來看,在郭曉鈺賣出之日,鋅業股份股價長時期在其賣價之上,但其似乎始終對“0.02元”的買賣價差情有獨鐘。

一些鋅業股份投資者認為,2分錢的“蒼蠅肉”不值得花費太多精力。

有私募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通過類似“T+0”的模式交易,主要目的更多是為了降低持倉成本。如果投資者每一次的“T+0” 都成功了,除去微弱的交易成本,賬面上就會增加一定數量的現金,持股成本也會相應降低。特別是規模上去後,雖然買賣價差細微,但日積月累,效果將十分可觀。

不過,該人士指出,采用“T+0”的操作手法對投資者自身的素質有一定要求。需要投資者在操作理念、技巧上有積澱,對個股買賣點有明確的判斷,手法也需要果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7028

深圳輸配電改革成效初顯:商業用戶每度電約降了8分錢

去年1月,深圳正式開始輸配電價改革試點。近兩年來,深圳輸配電改革怎麽改,改革後的輸配電價怎麽監管,電力行業效率能否提高,電價能不能降下來,一直備受關註。

深圳供電局副總經理胡帆近日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輸配電價新機制的良好運作,為電價合理傳導搭建了橋梁,為電力市場化打下良好的基礎,改革紅利也惠及了廣大用戶。同時,改革倒逼企業規範成本、改進管理,試點實現了對電網企業以電網有效資產為基礎對輸配電收入、成本和價格全方位直接監管,為全國擴大改革試點範圍提供了範本。

電價市場化探索

國家發改委於2014年10月印發《國家發展改革委關於深圳市開展輸配電價改革試點的通知》,同年12月31日,批複了深圳供電局首個監管周期,即2015-2017年準許輸配電收入及價格水平,要求從2015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成本加收益”的輸配電價監管模式,標誌著輸配電價改革試點邁出實質性步伐。

在國內無現成經驗可借鑒的情況下,歷經近兩年時間的摸索,推動建立了有利於電網企業長遠發展的新機制。

此次輸配電價改革試點,深圳供電局每年的輸配電收入被政府價格主管部門核定並嚴格監管,政府以電網有效資產為基礎,核定準許成本和合理收益,強化了對電網企業的成本約束,並引入激勵機制促使企業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深圳供電局總會計師楊誌鵬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改革從機制上把輸配電價與發售電價進行分開,建立了獨立的輸配電價體系,有利於積極穩妥推進電力市場化改革,反映市場真實的供求變化,還原能源商品屬性。

輸配電價改革後,廣東省、深圳市發改委利用深圳市輸配電價改革的降價空間,加上國家煤電價聯動形成的深圳市購電成本下降空間,在工業電價不調升的情況下,降低深圳市各類商業用戶電價至工業電價水平,平均每千瓦時降低了8.43分。

倒逼電網企業降成本

胡帆表示,以有效資產為基礎、按“準許成本+合理收益”核定電網輸配電準許收入,強化了對電網企業的投資及成本約束,並引入激勵機制促使電網企業加強資產管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深圳供電局企業管理部主任謝宏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電網企業的資產與成本管理能力與輸配電價改革的新要求之間存在的差距,也是試點中遇到的難題。資產家底不夠清晰,將直接影響電網企業經營利潤及有關成本的核準。

輸配電價改革後,電網企業的成本控制尤為重要,以設備使用壽命為例,只有提高設備的健康度,延長設備退運報廢期,才能使企業成本得以降低。改革後,變電設備和輸電設備的折舊壽命都比以前延長了一倍左右,這就對設備采購、安裝、運維等環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倒逼深圳供電局對設備進行全生命周期管理。比如,在采購環節要買性價比高的設備,安裝環節要做到零缺陷,運維環節要定期檢修維護等。

在成本類項目管控方面,改革對生產修理項目在規範化、精益化、預算完成率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電力體制改革後,深圳供電局對生產修理項目的資金投入方向、項目儲備庫、可研編制、物資申購、停電批複、施工單位招標、合同簽訂、現場實施、竣工驗收、結算歸檔等10項關鍵實施環節進行了全面梳理,進一步明晰了各項工作的操作標準,精細化管理各個環節。

供電企業已試點混合所有制改革

深圳前海蛇口自貿區供電有限公司(下稱“前海蛇口供電公司”)於2015年11月30日成立,是增量配電網領域引入社會資本的首次積極探索。前海蛇口供電公司註冊資金1億元人民幣,主要負責前海蛇口自貿區總面積約28平方公里範圍內配售電及從事綜合能源供應等業務。

謝宏介紹,前海蛇口供電公司通過引入五方(深圳供電局有限公司、招商局地產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能之匯投資有限公司、文山電力股份有限公司和深圳市前海開發投資控股有限公司)資本的股權合作,建立由國有資本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供電企業,有利於發揮各方優勢,做大做強深圳前海蛇口電網,為前海蛇口自貿區經濟發展提供強有力保障。

同時,還可以為電網建設運營管理模式的創新發展以及供電服務領域的混合所有制改革積累經驗,符合國家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的改革部署。

前海供電公司是在供電領域的首次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國內尚無實踐先例,探索難度較大。合作各方來自於不同領域,有著不同的訴求,他們認同投資電網行業本身具有收益較穩定等優勢,但也對投資周期長、前期投入大、監管要求嚴等情況存在一定程度的憂慮。

謝宏表示,前海供電公司作為混合所有制企業,是貫徹落實電力體制改革要求、探索實踐配售電改革的平臺。一是通過混合所有制方式探索社會資本投資增量配電業務的有效途徑,推動增量配電網的投資建設。二是作為擁有增量配電網運營權的售電公司(第二類售電公司),已列入廣東省售電公司目錄,參與完全市場化競爭,並於8月16日通過參加廣東電力交易中心集中競價,取得電量480萬千瓦時,順利實現第一筆售電業務,為推進售電側改革積累經驗。三是基於管制業務、市場化售電業務,積極拓展分布式能源、微電網、節能服務等附加增值業務,探索建設國際領先的綜合能源供應服務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743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