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昔日高考狀元 清華研究生開燒烤店火了

http://www.chuangyejia.com/norm.php?id=2556&PHPSESSID=66956ff086221f6045aa8bb4573cdd7b

    黃金星說,開燒烤店的經驗,鍛鍊內心越來越強大。「有人說好、說不好,怎麼說,都是正常的」,以後翅香園可能更好,也可能不好,但「曾經有很多清華同學來吃過,我就知足了」。

 

黄金星
黃金星

中國青年報報導:和印象中總是煙熏火燎的燒烤鋪相比,翅香園有點「怪怪的」:佔地600多平方米的店堂顯得「過 於」乾淨、敞亮,開業4年多,牆面和地面卻沒有明顯的煙熏油膩痕跡。暑假客人不多,店裡的冷氣還開得挺足,角落裡坐著個金發外國男子——這種環境似乎更適 合端來一份漢堡或薯條,而不是烤串。

這個開在清華大學北門的燒烤店,名聲已經「傳到了地球的另一邊」。坐在此間舉著雞翅或肉串大嚼的食客們,很少有人知道,翅香園的老闆黃金星就是清華的學生。開這家燒烤店時,他還在讀研二。在他看來,年收益超百萬元的燒烤店雖不是他人生規劃的重點,卻是創業的第一步。

書生開店的「奇遇」

不知何時起,北京不少高校附近的燒烤店成了校園美食的招牌。清華西門也有好幾家,口味、環境差不多。黃金星是烤串愛好者,經常帶著女友去吃燒烤,見 慣了「滿地都是雞骨頭和竹籤子」,可「生意永遠那麼火」。「這樣髒亂,生意還這麼好,要是我開,肯定比這強!」當時這對分別在讀研二和大三的情侶就此決 定,在校門口開一家燒烤店。

也許很多大學生有過和黃金星一樣的念頭,但實施的不多。要把計劃變成行動,這個書生經歷了書本和實驗室裡想不到的「奇遇」。

第一個問題,店在哪兒開?為找店舖,黃金星幾乎轉遍了附近高校的周邊。這個性格靦腆的工科生那段時間看見店就進去:「一進門,老闆和服務員看我是客人,熱情歡迎。而我硬著頭皮問,你們的店面轉不轉?老闆臉色馬上變了。」

回想那些難聽的話,黃金星笑著搖搖頭,至今也不願重複,但這種屢碰釘子的嘗試,黃金星堅持了5個月。看了幾十家店面後,他鎖定了清華北門一家店面,毗鄰學生公寓,地段相當好,「就是面積比預想的大,預算略超」。

波折還沒完。由於產權問題,黃金星和房東談到一半,竟出現了二房東,再談著,又出現了三房東。有人找來彪形大漢,放下狠話,賴著不走,也有各種威脅 電話打來,張口就要十幾萬。說到各種「奇遇」,這個書生推推眼鏡說:「不一定都用棍子來解決。對方說白了就想要錢,我看中這裡也是覺得做生意有利。那總能 談到合適的價,打發他們。」

挫折交織成長

一個名校在讀大學生,為何執著於賣燒烤?黃金星說,當時想法很簡單,就是相信自己對此事的基本判斷,然後堅持。在各種未曾預料的困難面前,他只想著解決,而不是繞道或放棄。挫折交織著成長,讓他一路走來。

拿到房子後,「翅香園」以最快的速度裝修、採買、開業。一個在校大學生去招聘、採購等,會不會顯得很外行?黃金星說,後來發現有幾樣東西,買貴了一 些:「這沒什麼,但凡事情稍複雜一些,就會涉及多個方面。如果在某一方面往極致了去做,總要在別的地方丟失更多。要分清主次,當時最重要的就是早點把架子 搭起來,如果大量時間、精力用在砍價上,未必是賺。」

開業第一天很混亂。「不是廚師做好,客人就能吃到。」黃金星發現,由於後廚沒人分菜,幾個單子一來,後面就亂了,上菜時更亂。黃金星就前後來回跑,「整個場面都失控了」。

這個沒經驗的「老闆」以為剛開業人不多,還叫了一幫好朋友來捧場,結果「有的朋友連水都沒喝上」。忙到凌晨3點多,黃金星上校園BBS一看,各種負面的評價——有清華特色的說法叫作——「這店產能嚴重有問題!」

「忙成那樣還上網,因為我是個非常希望得到別人認可的人。」如此期待朋友和顧客的好評,這不難理解:黃金星是江西省2001年高考(微博)的理科狀元,進入清華大學就取得了特等獎學金。本科畢業後保送本校研究生。業餘愛好曲藝,一個學期演出30多場。一直以「頭腦清醒」見長,儘管不再執著於成績,但「考到70多分,就覺得自己很差了」。

由於翅香園,那段時間黃金星的人生在兩檔中不斷切換:一方面,他要寫出以《新型偏振脈衝綠光激光器初步研究》為題的論文;另一方面,為改進翅香園的 分菜機制,他每天都要在後廚站幾個小時,做一張表格,把桌號和菜單謄寫清楚。「燒烤太熱,站幾分鐘衣服就汗濕了。煙熏得沒法說話,眼睛、嗓子、鼻子都難 受。」有時出現些沒有具體原因的小事,或者僅因為客人喝多了,再有點倨傲難纏的主兒,黃金星都要出現解決,「少不了低聲下氣」。

黃金星的父母都不熟悉餐飲業,當一向自立的黃金星說要開店,並提出具體計劃時,他們沒有太多反對,後來開業,他們還在店裡忙活。但看見兒子受委屈,他們一度很難接受:「畢竟這不是個傳統意義上名利雙收的事。」

創業之初最艱難。翅香園是2007年7月開業的,時值暑假,一開始就是賠錢。「每天賠1000多元,持續了一個多月。」

不節儉、不吃苦

黃金星算不上是賣燒烤最成功的,他的創業經歷也不算戲劇性:「我只是去做了一件人人都能想到的事,去面對真實的自我,解決一個個具體而現實的困難。」但是,在黃金星看來,實踐所得比學習創業理念、聆聽專家培訓更有針對性,更能烙印在他的人生經驗中。

現在,翅香園經營紅火,多數清華學生知道這家店,大眾點評網上也有頗多美譽。有人在網上評論說,這樣的店「不光是用口味來評價的」,因為在很多人心裡,最重要的是大學生涯在這裡留下的回憶。

在經營中,黃金星也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理念,比如「不節儉」、「不吃苦」。

「節儉」說的是對別人。他發現,有的老闆對員工和顧客「特別摳」,捨不得開燈、開空調,看似省錢,丟失的是顧客的體驗和員工的忠誠,得不償失。

「吃苦」說的是對自己。有段時間他每天在店裡忙到夜裡2點,5點多又帶廚師去採購,持續了好一段時間。但他最終明白,現代企業「不以吃苦為榮」,而要清醒思考,如果導致身體不可持續,反而會讓勉強支撐的局面垮塌。

最重要的,是他磨礪出了「平常心」。黃金星說,開燒烤店的經驗,鍛鍊內心越來越強大。「有人說好、說不好,怎麼說,都是正常的」,以後翅香園可能更好,也可能不好,但「曾經有很多清華同學來吃過,我就知足了」。

初次創業的經驗會伴隨著黃金星的一生。畢業後,這個電子專業出身的清華學生仍然選擇創業,現在主要經營一家電信增值業務公司。

人物簡介:黃金星,2001年江西省高考理科狀元,《三星智力 快車》月冠軍,《幸運52》兩期擂主。2002年九江市形象大使。2006年以自創相聲《歷史會考》獲第三屆CCTV相聲大賽非職業組三等獎,引起各大媒 體廣泛關注。2007年中央電視台《人物新週刊》年度人物。2008年從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畢業,獲工學碩士學位。現任北京速貝高科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執行 董事、總經理。(來源:中國青年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071

「洋高考」旋風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1-12-31/100344829_all.html#page2

  2011年12月1日,北京市2012年度高考開始報名。但北大附中高三女生陳子璐卻不打算報名,她在那幾天赴香港參加了一場「洋高考」。

  「這是我第三次去考。」陳子璐說。她參加的考試,簡稱SAT,即美國大學招生的學術能力測試。教育部並不批准其在中國大陸設考點,她只好遠去香港。她對這場考試非常看重,因為這是申請美國頂尖大學的重要依據。

  陳子璐僅是中國今年大批投身「洋高考」的中學生之一。據國際教育協會和美國國務院教育及文化局聯合發佈的開放門戶報告數據,2006年以後,中 國的本科「留洋潮」開始出現井噴式攀升。2006年之前,中國每學年被美國大學本科錄取的學生一直在八九千人左右,只佔當年中國學生赴美留學總數的七分之 一左右。但從2006年起,這一數字逐年大幅增加,2006至2007學年度為9988人,到2010至2011學年度已達56976人,翻了超過兩番。 本科生在中國赴美學生中的比例,也從14.7%增加到36.2%。

  美國是中國最大的海外留學目的地。中國教育在線的一份報告顯示,赴美學生大致佔到出國留學生總數的45%左右。自2010年至今,中國已經連續 兩年成為美國最大的海外留學生生源地和海外本科生生源地。最近一年美國大學本科錄取的中國學生,已經超過排在第二和第三位的韓國與印度之和。

  還有更多中國學生計劃踏上這條「洋高考」之路。多家培訓機構都向財新《新世紀》透露,2011年中國參加SAT或ACT(美國大學入學考試)的考生已超過萬人,佔到赴美本科生總數的三分之一。這一數字,比2005年增長了近100倍。

中產家庭漸成主流

  2005年之前,京滬等地已有報考包括SAT考試在內的「洋高考」的零星個例。

  新東方國外考試部經理李珊珊向財新《新世紀》記者介紹,2005年,「洋高考」SAT的培訓班首度被引入中國內地。當時新東方首個在上海開辦的 班級,招收的絕大多數是已經在海外上高中、但希望能得到強化應試訓練的中國學生。兩個月後在北京開辦的兩個班,全年加起來學生也不到100人。

  北京大學教育學院教授康健曾擔任過北大附中校長。他向財新《新世紀》記者介紹,過去在本科階段就出國的學生,有極少數特別拔尖的學生。這些學生 不少在國際奧賽等比賽中有很優異的表現,因而獲得國外名校的橄欖枝。更多的是在國內難以考上好大學的孩子,其中家庭條件極為優越者,願意把孩子送到國外。

  與過去不同,近年來出國上本科的中國學生家庭背景更為多元。中產階層已成為出國大軍的主力。而有意出國的孩子,也不僅限於或家境優越、或學業頂尖、或有升學障礙這三類情況。 「現在的趨勢,確實是在從兩端向中間這部分延伸。」康健說。

  在中國,一個本科生出國上學的費用大約在100多萬到200萬元。這包括前期準備階段參加托福、雅思等語言考試的費用一般為數千元;SAT、 ACT考試在中國內地不設考點,報名考試費和來往的路費、食宿,大約在5000元以上;各培訓機構的課程收費不一,從數千元到十幾萬元不等,一般學生會花 去兩三萬元;還有數萬元中介和申請費用,前期準備期間的投入,少則5萬到10萬元,多則十幾萬元;美國大學的學費,多在每年四五萬美元,加上生活費等其他 費用,四年的花費在二三十萬美元。總數合人民幣100多萬到200萬元人民幣。

  前文提到的陳子璐,即身在北京中產之家,父母都是企業的中層管理者。家中有房有車,雖然殷實但也算不上大富大貴。出國的決定,主要是陳子璐自己的想法,但父母都很支持。全家初步估算,大約需要花費200萬元人民幣。

  2008年就上了大學的何禹,選擇從南方一所「985」高校退學,成為一所美國名校2011年的本科新生。他的家在中國西部一個縣城。他獲得了 包括全部學費和住宿費在內的獎學金,因此沒有給家庭帶來太大的負擔。何禹的師弟、同樣來自西部一個縣城的大二學生柳文,也計劃退學赴美,重讀本科。家裡為 他準備了大約100萬元,這是靠多年做工程等生意積攢下來的。

  隨著普通家庭支付能力提高,二線城市開始成為中國留學市場的新主力。北京嘉途教育諮詢有限公司,是一家從事高端留學諮詢的小型機構。其創始人黃 斌向財新《新世紀》記者介紹,他所在的機構超過一半的客戶來自北京上海以外的地區。而像新東方這樣的業界龍頭,也有半數準備出國的高中生來自北京以外的地 區。在重慶巴蜀中學、成都石室中學等重點高中,大約每年有10%的學生會在畢業後直接出國。這一比例,相較於京滬的重點中學亦毫不遜色。

瞄準頂尖大學

  學生的結構也在發生變化。以往在本科階段出國留學的,大多都是為了逃避國內高考競爭的成績不佳者。目前,越來越多的優秀生也加入出國隊伍。

  在京滬等地,優秀學生出國早已不是新鮮事。財新《新世紀》記者採訪獲知,在人大附中、北京四中、北大附中、上海中學等名校,每年都有幾十名甚至 更多的學生高中畢業後直接留洋。各地外國語學校出國勢頭更為洶湧。成都外國語學校辦公室工作人員在接受財新《新世紀》記者採訪時稱,每年出國上本科的學生 接近100人,佔所有畢業生的近六分之一。這些學生,大多瞄準美國排名靠前的頂尖大學。

  波士頓衛斯理女子學院,是美國頂尖的女子文理學院。宋氏三姐妹、美國國務卿希拉里、美國前國務卿奧爾布賴特都畢業於此。在此就讀的一名中國學生 告訴財新《新世紀》記者,在2008年以前,每年被該校錄取的中國學生一般不超過四人,2009年有十幾人,2010年已經有二十多人。

  德拉維爾大學2010年曾有一名學者獲諾貝爾化學獎。《紐約時報》2011年11月的一篇報導稱,該校中國學生已從2007年的8個人,增加到了2011年的517人。

  申請美國的知名大學,並不像中國這樣「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由於每個學生都可以獲得多份錄取通知書,因此學校給予錄取資格的學生,遠遠超過將會實際來校就讀的數量。

  如康奈爾大學、賓夕法尼亞大學這樣的名校,錄取率都能達到百分之十幾。對於有特殊專長的學生,美國高校還會給予特殊照顧。

  在美國,並不是所有大學都需要SAT或ACT考試成績,只有全美排名前50的學校,才會對學生「洋高考」成績有硬性要求。參加「洋高考」的人數增加,說明流向海外的優秀學生增多。

嚮往「素質教育」

  陳子璐告訴財新《新世紀》記者,她希望能夠到美國攻讀政治學專業。她對國際政治頗有興趣,曾經在兩年前赴美參加一場多國學生共同組織的「模擬聯 合國」活動。當時和外國學生的交流讓她體會到,外國學生的政治學知識和素養要比國內學生強上一大截,這堅定了她赴美留學的信念。

  陳子璐對於西方高等教育的嚮往具有代表性。她說,美國大學自由、開放和多元的氣氛很適合自己;在全球化時代,能夠在美國接受寬口徑的通識教育,參與豐富的課堂討論,並與不同種族和文化背景的學生進行交流,都對個人素質的提升大有裨益。

  學者們大多認為,以美國為代表的高等教育,與中國高等教育體系有著顯著差別。以美國為例,高等學校類型多樣,除了滿足最基層需求的社區學院,美 國的高校分為綜合性大學、研究型大學和文理學院等多種類型,不同學校在學科設置和教學重點上各有側重。與國內所有大學都一味追求新建博士點、碩士點不同, 美國有專注於本科教育不設研究生院的文理學院,而這些學院正日益受到中國留學生的歡迎。

  文理學院的專業設置,以基礎的人文和自然學科為主,基本沒有工程類學科,因而其教育也少見實用主義的功利色彩,而是以「自由教育」為標榜,重視 培養學生的深厚文化積澱等內在素質。陳子璐希望就讀的就是文理學院,對於她而言,文理學院能夠提供她想要的優質本科教育。沒有研究生院,保證了文理學院的 教師能夠全身心投入對本科生的教學,也不用擔心在其他學校存在的研究生代替老師上課的現象。文理學院實行小班教學,一個教學班人數在10人到30人之間, 豐富的課堂互動,讓「教學相長」成為可能,而多元化的學生來源,更讓課堂討論成為不同文化和種族之間加深理解和交流的平台。

  通識教育也是美國大學教育的顯著特徵之一。美國一所文理學院的畢業生告訴財新《新世紀》記者,在文理學院,一個學生需要學習包括人文、社科、自 然科學在內的多種課程才能畢業。如果有學生選修的課程類型過於多樣和獨特,甚至還可以為自己量身定製一個獨一無二的專業。在其他類型的高校,學生也同樣可 以在不同學科大類中自由選擇課程,選修課也佔很大比例。寬口徑的本科教育,使得美國高校轉專業自由而容易,換過兩三個專業的學生比比皆是。

  柳文告訴財新《新世紀》記者,他感覺在自己所在的學校,大家只是忙於做題,和高中生差不多。對此,中國人民大學教育學院教授程方平認為,中國大 學很大程度上是中國中學教育的延續,急功近利的唯分數論氾濫。他說,當國外大學生自主學習的時候,國內大學生在疲於應付考試。由於片面地追求難度,許多學 生甚至很難完成學業,在一些一般大學的理工科專業,不少學生都因此留級、輟學。他認為這樣的教育方式讓許多很優秀的學生找不到自我。

  康健更對財新《新世紀》記者指出,中國教育體制一個根本性的問題就在於它不是一套選拔機制,而是一套淘汰機制。「中國教育是大篩子,不是揚水 機。」由於評價標準單一,對不同類型的學生沒有足夠的包容,很多家長覺得孩子在國內壓力太大,就把孩子送出國。「這實際上是個教育理念的問題。」康健說。

  隨著近年來高校擴招,導致中國高校越來越倚重各類「容易就業」的實用學科,而在美國則有一套鼓勵本科生學習基礎學科的機制。例如,中國近年來法 律系學生數量膨脹,面臨著嚴重的就業困難,美國卻沒有像中國意義上的法律本科教育。美國的法律基礎教育JD,只對在美國已取得學士學位的學生開放,因此在 美國幾乎所有的法學學生,都具有其他學科的本科教育背景,因而有著中國法律系學生所不可比擬的開闊視野。

   在中國學生們看來,思想自由也是境外大學的重要特徵。學生可以很自由地在課堂發表與老師不同的觀點,考試評價機制也不以「標準答案」為依歸,而更多考查學 生有無獨立思考和獨到見解,這種氛圍深受中國學生羨慕。事實上,教育進展國際評估組織等多項機構的研究都曾指出,中國學生的數理計算能力、語言能力等總體 而言強於國外高校學生,但中國教育僅強調對基礎知識的熟練掌握,學生的創新能力成為短板。

  隨著全球化趨勢的深化,不少中國父母亦希望孩子能通過留學獲得國際視野。張林是二線城市一家媒體的編輯,已把兒子送到香港上學。他對財新《新世紀》記者說:「國際化環境和英文教學培養出的世界公民,符合這個時代的潮流。」

借鑑「洋高考」

  之所以中國留學隊伍年輕化,出現「洋高考」熱潮,在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看來,更深層的原因是因為中國教育改革嚴重滯後,高等教育水平與整個社會發展現狀不相適應。

  熊丙奇認為,現在中國的高等教育就是一個頑固的計劃體制堡壘,從課程設置、人才培養到管理技術上,都遠遠不能適應全球化和市場經濟的需要。

  他擔心,隨著越來越多有條件的家庭都把孩子送出國去讀書,以後國內的高等教育改革將更不被人所關注,中國高等教育在世界範圍內的地位會進一步下降。

  杜克教育總經理吳雨濃在接受財新《新世紀》記者採訪時則表示,「洋高考」強調的人文素質和批判性思維是教改的方向。他認為,借鑑「洋高考」的理念和技術,可以幫助中國培養創新型人才。

  但許多教育界人士並不像吳雨濃這樣樂觀。康健認為,中國大學現在根本沒有危機感,完全沒有進行體制改革的動力,「現在的高校真要到難以為繼的時候才會去改」。

  許多學者認為,中國大學教育質量差,病根子在於行政化。由於教育體制高度行政化,政府教育主管部門掌握著從高校人事任免、財政管理、學科設置、 課程內容等各方面的權力。高校沒有自主權,因而中國內地的高校都是教育長官意志的被動執行者,學術建設和人才培養缺乏真正的活力。雖然教育改革的口號叫了 十幾年,但中國的高等教育改革一直停留在技術性枝節上,沒有觸動過教育行政化的總病根,導致中國高等教育嚴重滯後於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直接推動了學生們向 國外走。

  中央教科所研究員儲朝暉分析,如果有了良性競爭,就能推動國內高校主動改革。但國內高校目前還並沒有明顯感受到國外高校的競爭壓力,也沒有改革的動力。長此以往,隨著優質生源的流失,國內高校將會在世界高等教育競爭中繼續淪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336

異地高考:另一道鴻溝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3-01-04/100479409.html
輿論步步緊逼之下,多省市終於趕在年底前披露了異地高考政策。其中,京廣滬三地因非戶籍人口最多、教育資源最豐富,成為要求放開異地高考的眾矢之的。但其方案仍對「外地人」設置較高門檻,離生活在這些城市的非戶籍常住人口預期還很遙遠。

各地交了什麼答卷

  近幾年來,北京、廣東等地發起了公民爭取教育平等權的運動。輿論壓力之下,教育部等四個部委在2012年8月31日出台了《關於做好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接受義務教育後在當地參加升學考試工作的意見》。

  上述文件明確隨遷子女有權在經常居住地參加高考,並將異地高考的門檻制定權交由各省級政府,要求各地2012年內出台異地高考方案。但截至2012年12月31日,僅有15個省市公佈了方案或宣佈了開放異地高考的時間。

  出台方案的省份可分為流入地和流出地。其中屬於人口淨流出的重慶、湖南、吉林等省市僅要求擁有當地高中學籍的隨遷子女提供其父母的居住、工作證明即可,沒有附加社保等條件;安徽、江西兩省沒有對家長條件提出任何要求;而作為人口淨流入窪地的京廣滬三地則門檻高企。北京「異地高考」2016年以前不開放,即使「五證齊全」且父母有社保的非京籍考生,也只能考中職、高職;有合法工作、居所並且繳納社保的上海居住證持有人子女也只能在上海讀中職,只有達到一定積分的居住證A證持有人子女才可就地中高考;而開放時間定在2016年的廣東也要求提供父母社保。

  對於上述方案,京滬隨遷子女家長普遍不滿,認為方案是對外地戶籍居民的公然歧視。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張千帆直指「北京交白卷,上海不及格」。但不少京滬本地戶籍居民對此表示歡迎,認為這照顧到了他們的關切。

  高考不平等是中國地域不平等矛盾的集中體現。高考等機會的平等本是公民應有權利,但對公平的追求遭遇重重阻力,也說明在中國填平與戶籍捆綁的地域差距必然遭遇艱難博弈。


通往教育公平之路

  民間要求放開異地高考的強烈呼聲,來自中國將各地教育資源與戶籍捆綁的歧視性制度。隨著人口流動日趨頻繁,隨父母離開戶籍所在地到異地工作而不得不在當地就讀的未成年子女,長期被各地的教育資源排斥在外。不屬於義務教育範疇的高中教育和相應的高考,始終沒有對「外地人」真正打開大門。

  京廣滬等地對異地高考的消極態度,與各地教育資源的巨大差異有關。北京、上海等直轄市考生數量少,卻擁有數量最多的重點大學,因此高考錄取率遠遠高於其他各省。北京考生進入北京大學的概率是安徽或廣東考生的100倍,上海考生考入復旦大學的比例甚至高達內蒙古考生的288倍。

  這些省市之所以成為外來人口流入地,也與其就業機會更多、公共服務水平更高密切相關。當地原住民在現行體制下享受巨大既得利益,一旦開放異地高考,不僅本地學生的高考特權受到衝擊,還可能形成窪地效應,吸引更多外地學生湧入。與此有關,廣東、浙江等省在爭取更多的高考招生名額的同時,還提出希望中央政府對流動兒童教育承擔更大財政責任。

  打破高考錄取的戶籍藩籬,當作為通向教育公平的必由之路。然而,目前各地異地高考政策顯示,錄取機會的均等化還遠遠不夠。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張千帆希望,全國各地應按統一標準錄取,在此基礎上可全面開放異地高考。

  但在北京師範大學學者成剛看來,導致高考機會不公的根源並非錄取標準不一,而是各地公共服務水平巨大差異。他擔心,一旦放開戶籍限制,又將導致目前從錄取率低地區轉向錄取率高地區的「高考移民」,變成從教育水平低的地區流向教育水平高地區的另一種移民,而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之間也必然為最終的責任承擔而相互推諉。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鄭新業等人則建議,中央政府應承擔責任,推動全國範圍內的教育資源均衡配置,保證不同地域的學生都能接受到高質量的教育,避免學生因城鄉、地域等原因遭到招生考試體制的制度性歧視,惟此才能夠實現真正的教育公平。

  本刊記者任波對此文亦有貢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2464

97年,我高考。 諸葛就是不亮

http://xueqiu.com/2325980630/27067705
97年,我高考。之前學校有報送名額,北大考古系,北大相中的人(其中有我)沒人願意去,在我的概念裡,考古系就是挖墳的;這事情過了沒多久,華南理工大學保送推薦了我,我的父親非常開心。因為那是他的母校,來招生的負責人是個有些年紀的老師,竟然跟父親同是高分子系的。見過老師之後,回家路上父親一直鼓勵我選擇華南理工,當時慫恿我的話是:廣東天氣好啊,不冷(我極度怕冷,目前依然);華南理工好啊,在山上。當時老師的承諾是專業可以隨便挑,他說華工的王牌專業是建築學和化學(高分子,這是我父親的專業)。其實當時我心裡非常不喜歡,因為那時候的我,迷戀計算機。
對的,你沒看錯。我迷戀計算機專業,我可以抱著父親當時少有的486DX(還是DS?忘記了)擺弄一個下午,研究dos命令(win95真的沒見過,win32用過,但印象不深刻,只記得打字遊戲在那裡),玩的最多的是掃雷。
身邊的親戚都贊成我選擇計算機(當初考古系也是他們都反對),那時候的我不知道,跟眾人的選擇一致,會是一種悲哀。於是第二天再去見老師,要求去計算機系,最差也要去電子工程系或者生命科學系(這是97年的時候最熱門的專業),但是老師很無奈,說:你的選擇我幫不了。於是只能說遺憾。
在我的腦海裡,中國只有兩所大學(我知道很多人拍我,隨意吧),我的夢想也是那兩所大學。於是我去高考,但語文考的極差那年,而我一直是語文優等生。前面90分的知識題我只得了不到40分,我至今固執的認為那次高考的知識部分答案是錯的。仗著作文還行語文總成績還是過了及格線,但報考清華或者北大已經沒這個膽子,只能退而求其次。
那年,我身邊的同學,幾乎是清一色的計算機專業,北京郵電大學的分數線比人大高,南京郵電大學(第二批錄取)的分數線直追南京大學。
4年後我們畢業了,他們中的大部分變成了碼農,偶爾有幾個在華為,目前還不錯,發展的好的是在盛大的。那時候我拿著road ahead這本書的時候,心情會激動的厲害,最終,我去了證券公司。
在06,07年的時候,本科生就業顯得有些困難,於是身邊很多學弟學妹們開始讀研,家裡親戚和我以前輔導過的學弟學妹們,毫無例外都在考研。連我的母親都跟我談心希望我可以繼續深造,但當時我已經理解了不能人云亦云,而且我有自知之明,考研肯定沒戲,哈哈。於是我義正言辭的拒絕了。後來發生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本科畢業找不到工作就讀研,研究生畢業找不到工作就讀博士,最後博士出來還是找不到工作。
囉嗦了這麼多,其實就是一個意思,眾人的選擇基本上是錯的。
比如當初我們熱愛計算機,比如後來的考研,比如這兩年的考公務員。要生存先把淚擦乾,要發展,先站在人群對面。
當初我擇業的時候,有3,6,9之分,就是一流學生去外企,9000塊月薪;2等學生去民企,6000塊薪水,三流學生去國企,頂天3000塊工資。當時寢室的同學有三個人拿到了大眾的offer,你們能想像到給的工資是多少麼?1300塊+獎金。而同期去5大(安達信還沒倒閉)的同學第一個月的薪水不會低於4300。現在呢?大學同學聚會,我極少參加,但我也知道,當初留校的,留學的,去外企的,在聚會中多少有些失落,因為當初那些抄他們作業的同學們,如今混的都不錯,大眾第二年的薪水就上到了4000多,兩年後就上萬,而有些當初外企招聘的管理培訓生,當初薪水上萬,如今依然這個水平,但這麼多年的世界各地流浪,遠不如在一個地方發展的紮實,更有前景。
廢話很多,其實就是一個思想:沒有什麼是永恆不變的。
下午跟網友回覆評論,我說沒有夕陽的行業,只有夕陽的企業和人。這真的是我的真實理解。當初北大考古系出來據說已經在文物鑑定界牛B的一塌糊塗,靠幫民間老闆寫MBA論文才找到工作的學渣男現在是某超級大型鋼結構企業中國區新立公司的老總。其實一切都是輪迴。什麼行業是夕陽呢?連殺手和妓女都不曾真的絕跡,更何況那些行業。世界總在發展,柯達不行了,但攝影技術一樣在走,walkman沒有了,但DVD不是發展的方向麼?我們一直在路上,那天說過一句話,我們總是高估了短期的能力和低估了長期的堅持,這句話的根本就是心裡沒夕陽,人就沒夕陽。
看過算數。就當一個人自己的囉嗦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8422

從英語退出高考看教育模式轉變 熊熊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8414290102ean2.html

近期中國教育學會會長透露高考將取消英語考試的消息引發許多討論。完整的消息為英語退出高考,改為社會考試。學生高中三年可以考多次,成績和大學英語四六級一樣分等級,高考招生時,不同的學校會對英語提出不同的等級要求。

其實民間取消英語高考呼聲由來已久,以往教育部總是持反對態度,如今在呼聲漸消之際反而主動取消英語高考,令許多人覺得意外。筆者以為取消高考英語只是中國教育制度眾多改革中的一點,這意味著中國教育制度正逐漸改變以往僵化低效的模式,向更加靈活,更滿足個人以及社會經濟發展需求的方向轉變。要理解這種轉變,首先必須瞭解中國經濟目前正經歷的轉變:在低端勞動力密集型製造業,因成本,環境以及人民幣匯率等因素逐漸退出中國的今天,服務業正日漸成為中國吸納勞動力就業的最大產業。有鑑於此,李克強總理於2013年9月曾指出:服務業是新支撐點,作為最大的就業容納器,將為經濟轉型緩解壓力。

服務業之所以能吸收大量的勞動力,原因在於其無法規模化,機械化,甚至大部分服務業無法貿易化,比如理髮就是必須在一定時間內提供一對一服務,護士在一定時間內只能對一個病人提供護理服務。此外,服務業不僅可以吸收大量的勞動力,作為無法規模化,機械化以及貿易化特性的副產品,從低端製造業中退出的勞動者,進入服務業後,收入會得到極大的提升。因此我們可以觀察到發達國家雖然沒有大量的製造業,但中產階級的人口占比最高,反而製造業就業人口占比高的經濟體,收入結構呈金字塔結構。對於服務業這種特性,美國經濟學者富克斯(1968)曾經根據美國服務業的數據得出結論:服務需求的收入彈性大於1,而需求價格彈性較低,這意味著服務不僅消耗國民收入中越來越大的份額,同時也吸納了國民就業中越來越大的份額。以日本為例,隨著日本進入後工業時代,製造業從業人員佔比在1992年達到頂峰之後便一路下降,在此後支撐日本就業的便是以商業與服務業為主的第三產業,特別是其中的醫療,護理,餐飲業等,數據上,日本服務業就業人口占比接近70%,產值佔GDP比重接近75%。

如果承認中國經濟向服務業的轉型方向的趨勢無法避免,我們也必須認識到服務業與製造業的不同:服務業所提供的就業崗位豐富多樣,所需技能亦各不相同,與製造業,特別是中低端製造業所需的統一規格就業崗位形成鮮明對比。公共基礎教育作為國家為經濟發展提供人才培訓主要機構,面對中國經濟產業結構的這種轉變也必然作出相應的變革。以歐美日發達經濟體為例,歐美日發達經濟體整體劃分為高端製造業以及與之配套的生產性服務業,以及普通服務業,與此相對應的教育結構為在普及型基礎教育之上對高級精英教育與職業技能型教育有清晰的劃分。前者更加注重高級知識的掌握與探索,以在全球化中設計與製造出富有競爭力的產品,後者更加注重服務業中相關細分行業的職業技能培訓。所以在歐美日可以很容易找到這樣的例子:許多非大學畢業勞動者,即使不會外語以及簡單的數學運算,收入不低於坐辦公室的大學畢業生,原因就在於他們在各自所處的服務業領域擁有一項生存技能,而社會給與這些技能足夠的回報以支持其足以以此為生,達到小康生活水準。當然這些例子的對立面,則是它們一些精英教育培養出來的優秀畢業生能力極強,不僅基礎知識紮實,亦極富創造力,能夠在高端製造業的研發與設計方面走在相關領域的最前沿。

結合發達國家經驗,對即將進入以服務業為主的中國而言,繼續保持一刀切的教育模式,對公共財政資源而言是一種無效浪費。具體來說,比如外語教育,對大部分服務業從業者而言,外語並非一項必須的生活技能,即使對於需要外語的一部分服務業,對於外語的要求也不盡相同。在此情況下,由國家統一提供外語教育產品,其必要性前提已經不復存在。同時我們必須意識到,由國家提供的公共外語教育本身也是低效的,簡單的例證便是大量學生在經歷9年的英語教育後仍無法與外國人有效溝通,甚至閱讀外文都存在極大困難。語言作為一項交流技能,將這部分教育交由社會,採取市場化的原則提供產品,顯然更加高效,更何況在目前社會上已經有一套比學校外語教育更為完整有效的教育體系與評價系統,這也為逐漸減弱,乃至取消公共外語教育提供社會基礎。而對於公共教育而言,國家在有限的資源下增加對普通大眾在文學,社會道德以及相關服務業知識技能方面的培訓,更加符合中國社會與經濟發展的需求。如果我們關注社會觀點,可以發現這幾年「大學無用論」正在民間興起,一些輿論認為這是中國大學教育陳腐沒落的標誌,在筆者看來,「大學無用論」恰是中國經濟結構轉型下的自然產物:一個日益發達的經濟體,給予社會勞動者更加廣闊的就業方向與選擇,並非人人都過獨木橋才能養家餬口。而中國目前一刀切的教育體系並不能滿足中國經濟結構轉型背景下勞動者對特定知識技能的需求。實際上,據中國教育協會會長透露,在取消英語高考的同時,教育系統將加強語文與數學的教育,同時,教育部最近提出將接近85%比例的普通高校轉型為職業技術學院,這些轉變與取消高考英語結合在一起,正是對中國經濟結構轉變的配合呼應。

一些觀點認為取消英語高考會增加個人負擔,筆者以為這種觀點仍舊停留在過去,忽視了當今社會所面臨的經濟結構改變。整體而言,取消高考英語雖然不可避免的弱化公共英語教育水準,但這塊的短板可以由更加高效的社會外語教育機構提供。簡單的分類,對於未來立志進入商業或者服務業的學生而言,與其花時間與金錢在並無必要的外語學習上,不如分配資源在與其未來相關職業的學習上,更有助於其在就職中提高競爭力,並在職業生涯提供更高質量的服務品質。而對於未來職業規劃中需要外語的學生,在社會上接受由更加高效的外語教育機構所提供的服務產品,即使支付些費用,但從時間與成效上看性價比更高。

綜合來說,在中國經濟結構轉型背景下,中國教育體制改革正在拉開序幕:建立多層次,滿足多需求,由國家與社會相結合共同提供教育產品的時代正逐漸到來,而英語退出高考只是其中的一步。這種變革,無論對社會還是個人都極有益處。


原文發表於2014-5-27東方早報-上海經濟評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3099

高考改革方案發布:不分文理科,知分填誌願,增加農村學生比例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7808

20140904gaokao

國務院近日發布高考改革事實意見:高中將不再文理分科,外語提供兩次考試機會;明年起取消體育、藝術特長生加分;明年起增加全國統一命題的省份;推廣知分後填誌願和平行誌願;上海浙江今年試點。華爾街見聞整理改革方案要點如下:

不分文理科:增強高考與高中學習的關聯度,考生總成績由統一高考的語文、數學、外語3個科目成績和高中學業水平考試3個科目成績組成。保持統一高考的語文、數學、外語科目不變、分值不變,不分文理科,外語科目提供兩次考試機會。計入總成績的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科目,由考生根據報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長,在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選擇。

推廣全國卷:2015年起增加使用全國統一命題試卷的省份。

取消特長加分:大幅減少、嚴格控制考試加分項目,2015年起取消體育、藝術等特長生加分項目。

限制自主招生:規範並公開自主招生辦法、考核程序和錄取結果。嚴格控制自主招生規模。2015年起推行自主招生安排在全國統一高考後進行。

校長問責制:建立招生問責制,2015年起由校長簽發錄取通知書,對錄取結果負責。

知分填誌願:推行高考成績公布後填報誌願方式。創造條件逐步取消高校招生錄取批次。改進投檔錄取模式,推進並完善平行誌願投檔方式,增加高校和學生的雙向選擇機會。2015年起在有條件的省份開展錄取批次改革試點。

增加農村學生比例:部屬高校、省屬重點高校要安排一定比例的名額招收邊遠、貧困、民族地區優秀農村學生。2017年貧困地區農村學生進入重點高校人數明顯增加,形成保障農村學生上重點高校的長效機制。

滬浙試點:2014年上海市、 浙江省分別出臺高考綜合改革試點方案,從2014年秋季新入學的高中一年級學生開始實施。試點要為其他省(區、市)高考改革提供依據。

下圖為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時間表:

3d15b98ba004ebc

以下為國務院實施意見全文。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考試招生制度是國家基本教育制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對考試招生制度改革作出全面部署,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了明確要求。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考試招生制度不斷改進完善,初步形成了相對完整的考試招生體系,為學生成長、國家選才、社會公平作出了歷史性貢獻,對提高教育質量、提升國民素質、促進社會縱向流動、服務國家現代化建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這一制度總體上符合國 情,權威性、公平性社會認可,但也存在一些社會反映強烈的問題,主要是唯分數論影響學生全面發展,一考定終身使學生學習負擔過重,區域、城鄉入學機會存在差距,中小學擇校現象較為突出,加分造假、違規招生現象時有發生。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現就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立德樹人,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對多樣 化高素質人才的需要,從有利於促進學生健康發展、科學選拔各類人才和維護社會公平出發,認真總結經驗,突出問題導向,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為辦好人民滿 意的教育、建設人力資源強國提供有力保障,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
  (二)基本原則。
  堅持育人為本,遵循教育規律。把促進學生健康成長成才作為改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扭轉片面應試教育傾向,堅持正確育人導向,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推進素質教育,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著力完善規則,確保公平公正。把促進公平公正作為改革的基本價值取向,加強宏觀調控,完善法律法規,健全體制機制,切實保障考試招生機會公平、程序公開、結果公正。
  體現科學高效,提高選拔水平。增加學生選擇權,促進科學選才,完善政府監管機制,確保考試招生工作高效、有序實施。
  加強統籌謀劃,積極穩妥推進。整體設計從基礎教育到高等教育考試招生制度改革,促進普通教育、職業教育、繼續教育之間銜接溝通,統籌實施考試、招生和管理制度綜合改革,試點先行,穩步推進。
  (三)總體目標。
   2014年啟動考試招生制度改革試點,2017年全面推進,到2020年基本建立中國特色現代教育考試招生制度,形成分類考試、綜合評價、多元錄取的考 試招生模式,健全促進公平、科學選才、監督有力的體制機制,構建銜接溝通各級各類教育、認可多種學習成果的終身學習“立交橋”。
  二、主要任務和措施
  (一)改進招生計劃分配方式。
   1.提高中西部地區和人口大省高考錄取率。綜合考慮生源數量及辦學條件、畢業生就業狀況等因素,完善國家招生計劃編制辦法,督促高校嚴格執行招生計劃。 繼續實施支援中西部地區招生協作計劃,在東部地區高校安排專門招生名額面向中西部地區招生。部屬高校要公開招生名額分配原則和辦法,合理確定分省招生計劃,嚴格控制屬地招生比例。2017年錄取率最低省份與全國平均水平的差距從2013年的6個百分點縮小至4個百分點以內。
  2.增加農村學生上重點高校人數。繼續實施國家農村貧困地區定向招生專項計劃,由重點高校面向貧困地區定向招生。部屬高校、省屬重點高校要安排一定比例的名額招收邊遠、貧困、民族地區優秀農村學生。2017年貧困地區農村學生進入重點高校人數明顯增加,形成保障農村學生上重點高校的長效機制。
  3.完善中小學招辦法破解擇校難題。推進九年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完善義務教育免試就近入學的具體辦法,試行學區制和九年一貫對口招生。改進高中階段學校考試招生方式。實行優質普通高中和優質中等職業學校招生名額合理分配到區域內初中的辦法。進一步落實和完善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就學和升學考試的政策措施。
  (二)改革考試形式和內容。
   1.完善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學業水平考試主要檢驗學生學習程度,是學生畢業和升學的重要依據。考試範圍覆蓋國家規定的所有學習科目,引導學生認真學習每門課程,避免嚴重偏科。學業水平考試由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按國家課程標準和考試要求組織實施,確保考試安全有序、成績真實可信。各地要合理安排課程進度和考試時間,創造條件為有需要的學生提供同一科目參加兩次考試的機會。2014年出臺完善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的指導意見。
  2.規範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綜合素質評價主要反映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情況,是學生畢業和升學的重要參考。建立規範的學生綜合素質檔案,客觀記錄學生成長過程中的突出表現,註重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主要包括學生思想品德、學業水平、身心健康、興趣特長、社會實踐等內容。嚴格程序,強化監督,確保公開透明,保證內容 真實準確。2014年出臺規範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指導意見。各省(區、市)制定綜合素質評價基本要求,學校組織實施。
  3.加快推進高職院校分類考試。高職院校考試招生與普通高校相對分開,實行“文化素質+職業技能”評價方式。中職學校畢業生報考高職院校,參加文化基礎與職業技能相結合的測 試。普通高中畢業生報考高職院校,參加職業適應性測試,文化素質成績使用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參考綜合素質評價。學生也可參加統一高考進入高職院校。 2015年通過分類考試錄取的學生占高職院校招生總數的一半左右,2017年成為主渠道。
  4.深化高考考試內容改革。依據高校人才選拔要求和國家課程標準,科學設計命題內容,增強基礎性、綜合性,著重考查學生獨立思考和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改進評分方式,加強評卷管理,完善 成績報告。加強國家教育考試機構、國家題庫和外語能力測評體系建設。2015年起增加使用全國統一命題試卷的省份。
  (三)改革招生錄取機制。
   1.減少和規範考試加分。大幅減少、嚴格控制考試加分項目,2015年起取消體育、藝術等特長生加分項目。確有必要保留的加分項目,應合理設置加分分值。探索完善邊疆民族特困地區加分政策。地方性高考加分項目由省級人民政府確定並報教育部備案,原則上只適用於本省(區、市)所屬高校在本省(區、市)招 生。加強考生加分資格審核,嚴格認定程序,做好公開公示,強化監督管理。2014年底出臺進一步減少和規範高考加分項目和分值的意見。
  2.完善和規範自主招生。自主招生主要選拔具有學科特長和創新潛質的優秀學生。申請學生要參加全國統一高考,達到相應要求,接受報考高校的考核。試點高校要合理確定考核內容,不得采用聯考方式或組織專門培訓。規範並公開自主招生辦法、考核程序和錄取結果。嚴格控制自主招生規模。2015年起推行自主招生安排在全國統一高考後進行。
  3.完善高校招生選拔機制。高校要將涉及考試招生的相關事項,包括標準、條件和程序等內容,在招生章程中詳細列明並提前向 社會公布。加強學校招生委員會建設,在制定學校招生計劃、確定招生政策和規則、決定招生重大事項等方面充分發揮招生委員會作用。高校可通過聘請社會監督員 巡視學校測試、錄取現場等方式,對招生工作實施第三方監督。建立考試錄取申訴機制,及時回應處理各種問題。建立招生問責制,2015年起由校長簽發錄取通知書,對錄取結果負責。
  4.改進錄取方式。推行高考成績公布後填報誌願方式。創造條件逐步取消高校招生錄取批次。改進投檔錄取模式,推進並完善平行誌願投檔方式,增加高校和學生的雙向選擇機會。2015年起在有條件的省份開展錄取批次改革試點。
   5.拓寬社會成員終身學習通道。擴大社會成員接受多樣化教育機會,中等職業學校可實行註冊入學,成人高等學歷教育實行彈性學制、寬進嚴出。為殘疾人等特 殊群體參加考試提供服務。探索建立多種形式學習成果的認定轉換制度,試行普通高校、高職院校、成人高校之間學分轉換,實現多種學習渠道、學習方式、學習過 程的相互銜接,構建人才成長“立交橋”。2015年研究出臺學分互認和轉換的意見。
  (四)改革監督管理機制。
   1.加強信息公開。深入實施高校招生“陽光工程”,健全分級負責、規範有效的信息公開制度。進一步擴大信息公開的內容,及時公開招生政策、招生資格、招 生章程、招生計劃、考生資格、錄取程序、錄取結果、咨詢及申訴渠道、重大事件違規處理結果、錄取新生複查結果等信息。進一步擴大信息公開的範圍,接受考生、學校和社會的監督。
  2.加強制度保障。健全政府部門協作機制,強化教育考試安全管理制度建設,構建科學、規範、嚴密的教育考試安全體系。健全誠信制度,加強考生誠信教育和誠信檔案管理。健全教育考試招生的法律法規,提高考試招生法制化水平。
  3.加大違規查處力度。加強考試招生全程監督。嚴肅查處違法違規行為,嚴格追究當事人及相關人員責任,及時公布查處結果。構成犯罪的,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五)啟動高考綜合改革試點。
   1.改革考試科目設置。增強高考與高中學習的關聯度,考生總成績由統一高考的語文、數學、外語3個科目成績和高中學業水平考試3個科目成績組成。保持統一高考的語文、數學、外語科目不變、分值不變,不分文理科,外語科目提供兩次考試機會。計入總成績的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科目,由考生根據報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長,在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選擇。
  2.改革招生錄取機制。探索基於統一高考和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參考綜合素質評價的多元錄取機制。高校要根據自身辦學定位和專業培養目標,研究提出對考生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科目報考要求和綜合素質評價使用辦法,提前向社會公布。
   3.開展改革試點。按照統籌規劃、試點先行、分步實施、有序推進的原則,選擇有條件的省(市)開展高考綜合改革試點。及時調整充實、總結完善試點經驗, 切實通過綜合改革,更好地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增加學生的選擇性,分散學生的考試壓力,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2014年上海市、 浙江省分別出臺高考綜合改革試點方案,從2014年秋季新入學的高中一年級學生開始實施。試點要為其他省(區、市)高考改革提供依據。
  三、加強組織領導
  (一)細化實施方案。各地各有關部門要高度重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切實加強領導。教育部等有關部門要抓緊研究制定配套文件。各省(區、市)要結合實際制訂本地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實施方案,經教育部備案後向社會公布。
  (二)有序推進實施。要充分考慮教育的周期性,提前公布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實施方案,給考生和社會以明確、穩定的預期。及時研究解決改革中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不斷總結經驗、調整完善措施。
  (三)加強宣傳引導。要加大對改革方案和政策的宣傳解讀力度,及時回應社會關切,解疑釋惑、凝聚共識,營造良好改革氛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0720

2016年起25省份高考統一命題 不代表統一錄取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8170

2014年6月8日,參加高考的學生走進考場。 (新華社記者 王守寶/圖)

“25省份高考明年統一試卷”消息引發萬千高中學子和家長的關註。教育部新聞發言人3月10日就此表示,全國統一命題是指國家考試中心用同一套大綱出多套卷子供各省選用,但招生分數線還是由各省自己定。

廣州日報》報道,近日,教育部部長袁貴仁表示,將擴大高考統一命題試卷地區範圍,今年新增3個省,明年再擴大7個。到明年,全國25個省使用國家考試中心命題試卷。

3月10日,教育部新聞發言人續梅表示,2014年9月4日,國務院頒布《關於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明確提出,深化高考考試內容改革,2015年起增加使用全國統一命題試卷的省份。教育部經和有關省份協商以後,決定2015年將增加江西、遼寧和山東3個省,2016年增加7個省,包括湖北、廣東、陜西、四川、重慶、福建和安徽。

2014年,使用全國統一命題試卷的省份包括:河南、河北、山西、貴州、甘肅、青海、西藏、黑龍江、吉林、寧夏、內蒙古、新疆、雲南、遼寧、廣西等15個省(區)。

續梅指出,全國統一命題不是指用同一張卷子考試,而是同綱不同卷,即同一套考試大綱,由統一的命題機構(國家考試中心)統一出多套卷子,供各省選用。

統一命題不代表統一錄取。續梅表示,招生分數線,具體還是由各省根據自己的情況來定,卷子和招生錄取是兩碼事,不能直接關聯起來。

是否高考恢複全國統一命題將成為趨勢?對此,續梅表示,逐步要形成高考命題以統為主的格局,由教育部和各省協商確定。

統考利弊

全國統一命題會有何影響?

半島都市報》報道,2014年10月23日,山東省教育廳公布《關於2015年普通高校考試招生有關事項的通知》,《通知》中提到:2015年起夏季高考外語(含聽力)科目使用全國試卷。

而山東省教育廳有關負責人近日表示,2015年山東的高考科目中,只有英語(課程)明確使用全國卷,其他科目不會使用全國卷。該負責人指出,改用全國卷,通常至少會提前一年時間告知。

江南都市報》報道,2014年年底,江西省已經明確,從2015年起,江西普通高考的語文、數學、外語、文科綜合、理科綜合統一使用教育部考試中心制作的全國命題卷,不再進行語文、數學、英語科目的自行命題。

廣東省2016年將加入統一命題考試隊伍,考試專家們對新政看法不一。

據《信息時報》報道,廣東省政府督學、華南師範大學人才測評與考試研究所所長張敏強教授表示,恢複高考後,都是全國統一命題,後來改為部分省份自主命題。原因主要有兩個:第一,各省考生人數不同,比如北京考生500分可上北大,其他省700分還上不了,這樣不公平;第二個原因,全國統一命題,範圍太大,試題保管、運輸等的風險更大,為了減少風險采取分省命題。

但是,分省自主命題也出現新的問題。張敏強表示,“各個省都要花好多人力、物力、財力來命題。各省命題人員水平參差不齊,導致各省命題水平也不同。好的試題要有一定的連續性,包括命題的結構、穩定的命題隊伍、以及有相應的統計數據來分析等等。這些方面國家層面能做到,但是各省不一定有這樣的實力。”

張敏強說,若廣東采用全國統一命題,對廣東錄取更加有利。“廣東是一個大省,生源質量不算差,中等偏上,跟別人可以競爭,有比較大的好處。”

不過也有專家擔心統一命題考試對教學課改有沖擊,“統一命題對廣東來說弊大於利,有關部門決策時應謹慎。”廣東省政府督學、熟悉廣東高考命題和改革的教育專家李偉成如是說。他稱,從這幾年的試驗看來,獨立命題對於廣東錄取以及教學的指導都呈現正態影響。

李偉成認為統一命題雖不會對廣東錄取率有太大影響,卻可能影響清華北大等重點院校的錄取指標。

根據《國務院關於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考試招生改革時間表如下:

2014年

·出臺文件

1、完善高中學業水平考試

2、規範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

3、減少和規範高考加分

· 綜合改革

滬、浙啟動高考綜合改革試點

2015年

·分類考試

通過分類考試錄取學生占高職招生總數的一半左右

·統一命題試卷

2015年起增加使用全國統一命題試卷的省份

·考試加分

2015年起取消體育、藝術等特長生加分項目

·自主招生

2015年起推行自主招生安排在全國統一高考後進行

·錄取批次

2015年起在有條件的省份開展錄取批次改革試點

·招生問責

2015年起由校長簽發錄取通知書,對錄取結果負責

·學分互認

2015年研究出臺學分互認和轉換的意見

2017年

·錄取率

錄取率最低省份與全國平均水平的差距縮至4個百分點以內

·農村學生上重點大學人數

貧困地區農村學生進入重點高校人數明顯增加,形成長效機制

·分類考試

成為高職院校招生主渠道

2020年

建立中國特色現代教育考試招生制度

·考試招生模式

分類考試、綜合評價、多元錄取

·體制機制

促進公平、科學選才、監督有力

·終身學習“立交橋”

銜接溝通各級各類教育

認可多種學習成果

來源:新華教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5810

RFID身份識別,大數據填報誌願,未來被科技改變的高考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607/149978.html

黑馬說:今天開始,全國進入高考時間。

從1977年恢複高考之後,眾人過獨木橋的形勢沒有發生多大改變,但隨著科技的進步,形式上卻有了諸多變革。從完全依賴於人,到什麽視頻監控、金屬探測儀、指紋識別等等,各種儀器開始運用於考場。當然,這些在如今看來都弱爆了,還有哪些技術將在未來幾年得到廣泛運用?黑馬哥將從備考到進考場,從閱卷到填報誌願,帶你看看科技對於這項全國最大的人才選拔制度產生了哪些改變。

文 | i黑馬 周路平



\刷題備考

備考少不了做題。你應該還記得當年那些堆摞成山的試題,什麽預測卷、最後#套、沖刺卷、密押卷,他們信誓旦旦地告訴你,哪些題出現的概率極大,搞得高考是他家命題似的。不過對於應試教育而言,做題本身還是必要的。

在線教育的題庫類產品的爆發,譬如猿題庫、作業幫、學霸君、學習寶等等,讓刷題本身變得更加簡單,拿起手機隨時隨地利用一切碎片化時間練習,海量的免費題庫給了考生們鞏固和複習知識點提供了便利。此類軟件可以根據你的學習能力和對知識點的掌握程度,推送相應難度的題目,查漏補缺。甚至遇到不懂的題目,用手機拍照也能直接搜索答案和解析。

百度在今年4月份,還專門推出了一款刷題軟件“覓題”,推薦高頻考點、預測熱門考題。這種軟件的噱頭就是大數據,通過對各省份的歷年高考題進行收集,利用特點算法進行分析,讓考生在最短時間掌握可能涉及的知識點。

樂學創始人曹允東則更加幹脆,他把高考知識點拍成電影。你不是嫌學習枯燥嗎?你不是說學習是反人類的嗎?看電影總可以吧。據了解,樂學高考大電影每分鐘的拍攝成本是5.2萬元,2分鐘的鏡頭需要花費十幾個小時的拍攝。如此精雕細刻地打磨就是為了一邊觀賞影片,一邊詳解高考知識點,娛樂學習兩不誤。


指靜脈識別


\每年高考,替考現象時有發生。其根源在於身份識別僅靠監考老師的眼神比對,雖然不至於將姚明認成潘長江,但把汪涵當成徐崢還是極有可能的。

這種情況在指紋識別技術成熟後開始有所轉變。而指紋識別技術被人們熟知,是因為經常出現在科幻懸疑片和警察破案的情節之中。不過,指紋識別存在著自身難以克服的缺陷:一是容易被複制,手指與光滑的物體接觸後都會留下指紋,給盜用留下了空間;二是容易受到身體因素的影響。蘋果公司從iPhone5S開始增加了指紋解鎖功能,很多人都有這樣的尷尬:運動之後手機很難解鎖,其中原因就是汗液影響了識別的準確度。而損傷、磨損、幹燥等外界幹擾也同樣會影響識別。

另一項識別技術也跟手指相關,指靜脈識別,它是通過靜脈血液的流動進行身份識別。指靜脈識別獲取的是手指內部的靜脈圖像特征,而不是手指表面的圖像特征。因此,不存在任何由於手指表面的損傷、磨損、幹燥或太濕等帶來的識別障礙。事實上,指靜脈已經在很多門禁系統中開始使用,而內蒙古的考場也已經開始試用。

指靜脈識別有一個顯著特點是必須活體且有流動的血液。想當年,黑馬哥還糾結於這樣的問題:雙胞胎是不是可以替考?現在看來,除非本人,不然即使將手剁下來都沒法完成考場識別。


射頻識別



\現在的答題卡幾乎不需要考生填寫個人信息,監考老師會給每位考生發一個條形碼,掃描之後就能讀出考生的信息。不過相比於條形碼掃描,有一種叫射頻識別(RFID)的技術顯得更加高大上。這項技術不是用於考生身份識別上,而是試卷。它可以利用無線電波來傳送識別數據,相較於條形碼,它容納的信息更加多元,可以穿透覆蓋物並進行實時的寫入和識別,在數米乃至數千米的範圍內傳輸數據。

通常的做法是在每張試卷上貼一張電子標簽,試卷袋密封之後就不再拆開,利用無線射頻技術來識別袋中的試卷數量和種類,從而保證整個試卷交接過程的安全性,並對敏感材料進行精確追蹤。該項技術曾在上海世博會期間被用於記錄遊客的出入數據。


USBkey閱卷


\考試告一段落之後,將試卷進行掃描並隨機分配給閱卷老師。每年高考之後都會有報道閱卷工作的辛苦,一方面要保證閱卷效率,另一方面也要保證公正性,閱卷老師往往被固定在某個區域。

不過分布式網絡閱卷的方式,使得老師們沒必要臭汗哄哄地擠在一個小教室里。他們可以在任何時間和地點進行閱卷工作,前提是要有一臺電腦和一個叫USB-Key的硬件設備。
USB-Key儲存著閱卷老師的私鑰和數字證書,除非是閱卷系統的識別算法,否則其他任何方式都無法讀取閱卷老師的信息。當閱卷老師把USB-Key插入電腦,電腦還要通過權限口令、指紋驗證、聲紋驗證和人臉識別等方法對老師的個人身份進行驗證,所有驗證程序一一通過,老師才能進行閱卷。老師的閱卷情況將通過加密傳輸的方式直接傳到卷庫,卷庫會對閱卷信息進行分析,直接錄入學生成績。


 


誌願填報


\考試完畢,睡幾天、嗨幾天、到名校轉幾天;成績出來,該哭的哭,該笑的笑,該複讀的複讀,而大部分人將踏進大學校園。不過在這一步之前還有一個未過的檻:填報誌願。除非你是全省高考狀元,可以任性的填報,不然還是存在落榜的風險。

報高了有風險,報低了很吃虧,如何恰到好處的填報誌願也需要綜合考量。如今出現的誌願填報系統,譬如優誌願、愛拼網等等,就不再需要抱著幾本厚厚的填報書,研究上榜概率。這些系統除了最基本的歷年高校分數線,高校綜合排名等等,還包括某一高校的分數波動頻率,為考生挑選最適合,也最有希望錄取的高校。

大數據的另一功效是挑選專業,歷年畢業生的工作數據告訴你,他們畢業之後在從事什麽工作?薪資待遇如何?男女比例是否嚴重失調?都能通過數據直觀地告訴你,四年之後你大體就是那個樣子,給考生的決策提供參考。更有甚者,誌願填報系統還能利用系統測試出考生性格,根據性格匹配專業。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周路平,文章為原創,i黑馬版權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系zzyyanan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2015黑馬大賽全國項目報名火熱進行中,上海、成都、杭州、南京、武漢等城市趴陸續開場,6月末上海站文化創意與O2O專場行業賽,項目報名請點擊下方黑馬大賽圖片進入!

 

\\幾名高考落榜生是如何做到僅用十天時間就開發出一款到目前為止最為火爆的產品,並在短時間內獲得如此之高的下載量。對此i黑馬記者專訪《球球大作戰》制作人“三石”團隊。

i黑馬:你們剛開始做的時候是什麽一種狀態?一群年輕人在一起做事兒,吵起來聽誰的?

三石:最初我們是有1個專職服務器,1個客戶端。意見不統一那是經常的,但所幸總體方向大家都比較認同,對於爭論最後還是都聽我的了。畢竟大家都是年輕人,看準了這個方向,就是一股勁,過程中確實有很多之前完全預料不到的困難,這個項目用九死一生來形容也不為過,還好最後我們堅持下來了。

i黑馬:高考落榜後,怎麽沒想著繼續讀書,而是創業去了?

三石:我高中時很偏科,數學能考學校前三;但英語卻很不好,所以高考結果可想而知。當時我父母的想法是讓我出國讀書,但我幾個特別愛玩遊戲的朋友卻攛掇我一起創業。回過頭來看,這算是我人生的第一個十字路口,向左是按部就班,向右則是奮鬥,搏一把。我比較慶幸的是,自己做了一回主。當時,我們每家湊了點錢,一共幾萬塊開始創業。

i黑馬:這款遊戲的靈感來自於哪里?

三石:早期PC端上的遊戲還沒泛濫的時候,有款大魚吃小魚的休閑遊戲,可謂風靡一時,無論老少都很喜歡,當時就很想做一款這樣的低門檻多受眾的遊戲,直到最近真正有機會來嘗試。

其實,一開始想做一款MMO性質的鬥魚遊戲,大家各自有個魚缸,類似開心水族館可以培育各種魚類,不同的培養方式可以衍生不同的戰鬥能力,戰鬥的時候就是派出你手下合適的鬥魚去打架,然後我就覺著把玩法搞複雜了,提高了門檻路子就不對了。索性就保留兩個點,大吃小+多人聯機,於是就有了《球球大作戰》。

i黑馬:你覺得這款遊戲的競爭力如何?不怕被大團隊或者公司取代了嗎?

三石:其實這款遊戲的門檻並不低,所以我們不同意這是一款低門檻的互聯網產品。特別是要解決在手機上,近百人同場景實時競技的技術難題。最近這樣的產品很多,我們體驗了一下,沒有一個操作體驗和抗卡頓比我們做的更好。我們四個人,在現在這個階段之所以拒絕資本,是因為我們想按照自己的節奏發展。目前來看,我們的遊戲已經跟玩家之間建立起很強的黏度,玩家之間的互動效果也很好,我們未來想在這一點上多下點文章,把這款遊戲打造成一個具備社交屬性的全新互聯網產品。

i黑馬:現在開始考慮盈利了嗎?

三石:首先,這里我還是要說,《球球大作戰》並不是一款低門檻的遊戲。如何實現盈利,目前我們還沒有想那麽多,只是想讓更多的人可以體驗到我們這款良心產品,可能後面的版本,我們會做一些低值消費內購系統。當然,這些都還沒有確定。

i黑馬:被媒體和資本關註之後,怎麽處理這些關系?

三石:成名目前還為時尚早,暫時沒有想過,因為現在正是我們積累資本的時候。錢的話,掙的要有意義、分配的要有意義、支出的要有意義。

ebef7a4c1c23f3a042c11ce1a2470370

遊戲介紹:《球球大作戰》是一款非常“簡單”甚至有點“無聊”的小遊戲,該遊戲和《Flappy Bird》很相似。玩家通過觸摸屏幕來控制一個球的運動和變化。每個人都化身為一顆獨特的球,大球吃小球,努力生存下來就是唯一目標。20分鐘一局的遊戲很有可能會反複上百次的重新開始。玩好“球球”,依賴的是玩家的運動認知、註意力集中和手眼協調能力。遊戲操作足夠簡單,遊戲本身卻又足夠難,適合碎片化的娛樂習慣以及自虐型的壓力釋放模式,與《Flappy Bird》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遊戲結果對於自我挑戰的迅速反饋,可以刺激玩家不忍釋手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楊博丞,文章為原創,i黑馬版權所有。如需轉載請與微信號zzyyanan授權。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