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投資講座筆錄:第二季投資策略(I) 黃國英 (Alex Wong)


http://hk.myblog.yahoo.com/alexwongkwokying/article?mid=13257

 

(原載於華富財經英明智富專業股 評服務)

 

大家好!

 

今天的題目是第二季投資策略。最近打歐聯,如果你有看曼聯的那兩場…我兩場都有看,因為我當時在歐洲,另一場是回港後,睡不着時看的。有很深的 感受:第一場是一比二,曼聯領先之後很保守,準備守,留力與車路士打。最後被人擊敗了。第二場三比零時氣勢如虹,接着被拜仁臨完半場前追回一球。下半場開 始,又打算守,結果守到七十多分鐘便輸了。跟着又要再追。

 

通脹下久守必失

 

我自己在想:有很多人勞碌一生後,就開始防守,持有現金,在等、慢慢用錢,但這樣下去不太穩陣。我剛去完旅行,首段跟團,之後自由行。團中有人 認得我,問我現在是不是宜持有五、六成現金。我在想,大市應還有上升空間,因為街上一般人持五、六成現金,剩餘不少購買力。

 

重點是如持一大堆現金,通脹又抽升,就等於領先拜仁三比一,接下來就在捱。結果是捱不到,還是輸了。寧願像巴塞、阿仙奴,跟他拼了,阿仙奴輸 了,巴塞贏了,始終有贏有輸。寧願力戰而敗,還是死守之後,還是輸?自己選擇拼了,就算輸了,也更好。因為有機會贏。

 

最近另一體會,是沒錢的人不夠膽,認為不做錯,便是成功。有錢的人,覺得沒做對,便是失敗。明白分別所在嗎?沒去搏,坐着現金便覺得成功,永遠 到不了有錢的境界。有錢的人會覺得,有機會沒去搏,就是失敗。當然有些搏到,有些搏不到。但心態上有很大分別,有沒有進取心。像曼聯般三比一便坐定,還是 像巴塞般,三比一後,還搏四比一?策略上很大分別,心態上也是。

 

見過風浪不易恐慌

 

最近大家想想,大市在喪炒,又很驚,又覺得有泡沫,覺得可能炒多兩周便沒了。又或是看內地加息,機會越來越高,又玩完了。還有覺得只是熱錢、泡 沫,一爆就中伏了。但是我想大家看看,最近我在周四,買泰國ETF。大家看新聞時,覺得當地亂作一團,香港的旅行團不再出發。然後泰國股市「暴跌」:所謂 暴跌,不過是 3%多。以香港作比較,如四周都封了,都不過是跌600點。你覺得是跌得多還是少?

 

我覺得現在的投資者,甚麼都見過了。金融海嘯都見過,沒有甚麼未見過。自己到歐洲外遊,因為有親戚在西班牙。他們的消費力,仍很強勁。一餐飯約 四、五千元,請足我們三天,就是六餐。動輒就是三萬元。那裏的失業率,是百分之二十多。我表哥告訴我,那百分之二十多,還沒計老幼、學生、傷殘、移民。等 於一供一,一個西班牙人養一個西班牙人。這樣他們還有那麼高的消費力,在街上仍是喜氣洋洋。

 

所有飛機都是滿的。不會因為希臘有危機,就很驚很驚,全躲在家中。我很佩服表哥他們,他比我大三年,22%失業率下,他沒有甚麼特別。我的舅父 很有錢,他是個醫生,有兩層樓。表哥不靠舅父,自己也有兩層樓,養兩個人,每個月供書教學,要萬多塊。在這麼惡劣的經濟環境,雖然我應比他富有,但他面對 的相對難度,比我高很多。

 

我心想:香港的人常在鬧,說要解決貧富懸殊。我跟太太說,解決方法只有一個,就是所有人變窮。不可能所有人變有錢。人家在那麼惡劣的環境,還是 可以闖出天地;我們就在要人家救,這樣那樣。香港很多人其實很差。要李嘉誠跟我們的距離變近,只要他的長實(1)破產便行。自己想想,為何要解決貧富懸 殊?自己搏上去便算了。

 

 
本人將聯同林少陽及多位財經專家,應邀 出席74日「財經啟示2010‧投資策略大檢閱」作演講嘉賓,有興趣的投資者可登入event.quamnet.com/74seminar_rss 或致電2217 2705報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000

窮查理寶典---英文序言以及導讀 讀書筆錄 信璞上海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3453d2201017obr.html

一、巴菲特論芒格

 

查理是本傑明的信徒, 但比本傑明的要求更加苛刻,但在某些領域不改變本傑明的看法。

本傑明在遺囑中設立了兩個小型慈善基金,向人們傳授複利的魔力。

 

 

富蘭克林《選擇情人的建議》



男人應該選擇年紀較大的情人

1,年紀大的女性更多的瞭解世界。
2,當女人不再追求青春美麗時,她們變得更好:她們會用其他的來彌補容顏的消逝。
3,不會有孩子的危險。
4,她們對於外遇更加的慎重。
5,雖然年紀大的女人面容不如少女美麗,但是在只關注腰部以下時,她們沒有區別。
6,這比使一個處女墮落的罪惡感少的多。
7,不會良心不安:使一個少女迷失會讓你時不時的感覺到苦澀的悔意。
8,年紀大的女人更會感激。

 

來源:http://www.douban.com/note/142972928/

 

據《西方歷史上的100本禁書》介紹《本傑明富蘭克林傳》由於對人性弱點的描述,早期是一本禁書,

其詳細介紹可見:

http://books.google.com.hk/books?id=GRadB5WGuJAC&pg=PA20&lpg=PA20&dq=波利+巴克爾演講&source=bl&ots=OHf2PJ0fpV&sig=SKTDp_EgehDmMWDEYW9zSQmU7Jk&hl=zh-CN&sa=X&ei=vSXMUOSsGonliAfx4IAY&ved=0CDIQ6AEwAA#v=onepage&q&f=false

還未讀富蘭克林傳,對於目前流傳的版本中被禁的內容是否遭刪減,未知。

 

選擇合夥人的建議:

1、  找比你更聰明、更有智慧的人,請他別炫耀他比你高明

2、  應該是個慷慨大方的人,會投入自己的錢並努力為你工作而不計報酬

3、  在漫漫長路上結伴同遊時能不斷給自己帶來快樂

 

一位從不人云亦云,本身具備極強邏輯推理能力的合夥人,是你能擁有的最佳機制之一。

 

 

二、芒格論巴菲特

 

絕大多數人到了古稀之年便停滯不前,但沃倫仍在進步。

 

等到沃倫離開的時候,伯克希爾的收購業務會受到影響,但其他部門將會運轉入場,收購業務應該也還行。(尚未研讀過巴菲特年報,對於伯克希爾還不瞭解,不知道為什麼這麼說,之後讀年報可以注意下)

 

 

從芒格的言語可以看出,其至少做到「別炫耀比你高明」,當然還有在股東大會上那句「我沒有什麼要補充」

 

 

三、彼得考夫曼導讀

 

本書最早的講稿發表於20年前

 

引語、談話和演講均源自老派的美國中西部價值觀:活到老學到老,對知識抱有好奇心,遇事冷靜鎮定,不心生妒忌和仇恨,言出必行,能從別人的錯誤中吸取教訓,有毅力恆心,擁有客觀的態度,願意檢驗自己的信念等等。

 

查理利用幽默、逆向思維和悖論來提供睿智的忠告。用來款待聽眾的是趣聞軼事,而不是干巴巴的圖標和數據,以講故事來傳遞信息。(有時候趣聞軼事是一種個性,在學校圈子內也有,有時正是這種前輩們軼事奠定了一個學校獨特的底蘊,一般來學校找我的同學,我都喜歡帶他們先去校史館)。

 

查理認為生活的決定比投資的決定更重要。

 

 

除了字體為華文新魏部分為自己添加的外,其他的均為摘抄自《窮查理寶典》,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信息總是不對稱的,保持批判、客觀、獨立之精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1253

窮查理寶典---第一章 查理 芒格傳略 讀書筆錄 信璞上海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3453d2201017oe7.html

查理小時候在巴菲特父子商店工作,老闆是巴菲特的祖父,擁有商店部分所有權。老闆是個反社會主義者,要求年輕的員工上班12個銷售,期間不能進食,也不能休息。

 

查理小學時候喜歡讀各種讀書尤其是傳記來獲得與日俱增的知識來質疑老師和同學們的世俗智慧,同時翻閱各種醫學期刊。

 

我這輩子遇到的聰明人(來自各行各業的聰明人)沒有不每天閱讀的——沒有,一個都沒有,沃倫讀書之多,我讀書之多,可能會讓你吃驚。我的孩子們都笑話我,他們覺得我是一本長了兩條腿的書。

 

20世紀20年代的奧馬哈是一個民族的熔爐;不同種族與宗教的人們相安無事,犯罪幾乎是聞所未聞的。

 

20世紀30年代(查理大概6-16歲期間),奧馬哈受大蕭條嚴重影響,查理找了一份成天在馬路人來人往的工作,每小時40美分,但親眼目睹了令其終生難忘的貧苦大眾的窘境。

 

查理的爺爺是一名聯邦法官,父親是一位律師,家庭情況沒有受到大蕭條的嚴重影響,查理的叔叔開設了一家小銀行,由於大蕭條加上乾旱,銀行的農民客戶無力償還貸款,查理的叔叔累積了35000美元的不良貸款,此時查理的爺爺花了35000美元的第一抵押貸款來交換銀行的不良貸款(這裡的第一抵押貸款指什麼?是否是查理的爺爺用自身的家產做抵押從銀行借來貸款?),效果:查理的叔叔在羅斯福的銀行整頓期過後重新開門營業。而查理的爺爺也在很多年後收回了絕大部分貸款。(想起之前讀窮人銀行家裡面的提到窮人是最講究信用的,他們不還錢是他們真正的沒錢,而一旦生活有了稍微改善,他們便會回報,我想中國的勞動人民也是這樣的,土地改革在解放戰爭中發揮的作用可能也是一個例證。而這背後來源於他們對自己的生活要求不高。嗯,從大樣本的意義上來說。一個師傅幫我們把桶裝水從一樓扛到六樓獲得報酬不到2元錢)。

                              

查理的爺爺還資助其女婿買下一家地理位置好的、大蕭條中倒閉的藥店,該藥店在後來財源廣進。

 

查理的父親的律師事務所在蕭條期間生意興隆(經濟蕭條時候,不良資產增多,糾紛增加,律所繁榮,這是否是一種普遍的現象)         

 

20世紀40年代

 

1941年(查理17歲)高中畢業,到密歇根大學就讀, 選擇數學系,同時對物理有濃厚的興趣。19歲時候,查理大二結束,加入軍官培養計劃,先到新墨西哥大學學習自然學和工程科學,後來到加州理工學院(待了9個月)專供熱力學和氣象學,不過查理本身對氣象學並不感興趣,認為預測氣象跟賽馬一樣。大學畢業時,查理沒有學士學位,申請哈佛大學時候,因為前院長是他們家世交,查理才被錄取。

 

1948年(24歲)查理從哈佛法學院畢業,在律師事務所工作,但是律師是按小時收費,而且跟年資有關,而由於有8個小孩,所以查理被迫尋找新的賺錢方式。

 

20世紀50年代中期和60年代美國律師投資股票是很常見的,所以查理也開始投資股市,並獲得某個客戶幾家電器企業的股權。

 

1959年查理和沃倫巴菲特認識(芒格35巴菲特29歲)而戴維斯之所以介紹他們認識的在於他們倆個性類似,巴菲特勸說查理放棄律師職業。之後兩人通過書信交流,有時書信長達九頁。另外兩人在業務上也開始合作,巴菲特投資企業會請芒格去當律師顧問。而在投資業務上,沃倫是藍籌印花公司的第一大股東,芒格是第二大股東。

 

1961年(37歲),查理第一次涉足房地產業,在加州理工學院附近(投資自己熟悉的事物)空地修建了分戶式產權公寓,投入10萬美元,獲得30萬美元的利潤。在短短三年內,查理通過房地產開發業務獲得140萬美元的收益。

 

CONDO:分戶式產權公寓,英文Condominiums的縮寫。

 

   作為一種獨立的房屋形態,最早起源於美國,如今,作為一種比Apartment(普通出租公寓)高級的公寓物業,CONDO已經普遍流行於歐美及亞洲的新加坡等地。

 

   CONDO的特徵在於它是一個集合的社區,大家共有一個共享的公共部分,而公共部分有完善的生活配套和休閒設施,從而使生活簡易輕鬆,方便自由。在美國,CONDO已發展為一種高級商務公寓,主要用於投資,相當於我國的酒店式公寓。

 

來源:http://www.zgdcs.com/main/2008-04/6803.htm

 

1962年(38歲)

 芒格成立自己的合夥律師事務所(幹了3年),該所為洛杉磯地區的貧困人民和弱勢群體提供了大量的法律援助,而離開事務所的時候將自己的股份劃分給公司年輕的合夥人。

 

1962年(38歲)

芒格成立惠理芒格公司(1962-1975年),投資房地產業務,而在資本運作方面由於惠理在交易所有兩個席位,交易費很低,同時將行政費用一直保持在接近0的水平上。投資組合集中在非常少的幾隻股票上,芒格是一個願意承受業績波動,心理結構傾向集中的人(很多經濟學理論的推導假設基礎是人是風險規避,,但僅僅是假設)。

 

「關鍵是把手頭的事情做好,把已經擁有的客戶照顧好,其他的自然會來找你」

 

1973-1974年,公司在大熊市中遭受沉重打擊,重倉的藍籌印花公司和新美國基金下跌厲害,兩年虧損分別為31.9%31.5%,但75年後反彈強勁,公司14年平均複合增長率19.8%(淨回報率13.7%

 

經歷這段經歷,查理決定傚法巴菲特不再為投資者管理基金(巴菲特在1969年(39歲)關閉了自己的合夥公司),決定通過控股股份公司來建立財富,而公司清算時股東的股份最終轉成伯克希爾股票,1975年收市價38美元,05年已經超過85000美元。

 

從巴菲特和查理相識,到最後一起經營伯克希爾,中間有近16年的時間。

                                            

                                                        惠理芒格公司投資業績

 

表5-查理芒格
年份麻省投資者托拉斯收益率(%)投資者股票基金收益率(%)雷曼收益率(%)三大洲基金收益率(%)道指收益率(%)合夥公司毛收益率(%)有限責任合夥人淨收益率(%)
年度業績

1962

-9.8

-13.4

-14.4

-12.2

-7.6

30.1

20.1

1963

20

16.5

23.8

20.3

20.6

71.7

47.8

1964

15.9

14.3

13.6

13.3

18.7

49.7

33.1

1965

10.2

9.8

19

10.7

14.2

8.4

6

1966

-7.7

-9.9

-2.6

-6.9

-15.7

12.4

8.3

1967

20

22.8

28

25.4

19

56.2

37.5

1968

10.3

8.1

6.7

6.8

7.7

40.4

27

1969

-4.8

-7.9

-1.9

0.1

-11.6

28.3

21.3

1970

0.6

-4.1

-7.2

-1

8.7

-0.1

-0.1

1971

9

16.8

26.6

22.4

9.8

25.4

20.6

1972

11

15.2

23.7

21.4

18.2

8.3

7.3

1973

-12.5

-17.6

-14.3

-21.3

-13.1

-31.9

-31.9

1974

-25.5

-23.6

-30.3

-27.6

-23.1

-31.5

-31.5

1975

32.9

33.3

30.8

35.4

44.4

73.2

73.2

與道指的相關係數

0.96

0.95

0.87

0.92

1.00

0.73

0.78

截止到1975

VAR

245.12

288.01

370.42

344.81

341.01

1086.82

788.79

夏普比率

0.03

-0.03

0.11

0.07

0.09

0.50

0.37

復合業績

1962

-9.8

-13.4

-14.4

-12.2

-7.6

30.1

20.1

Mar-62

8.2

0.9

6

5.6

11.5

123.4

77.5

Apr-62

25.4

15.3

20.4

19.6

32.4

234.4

136.3

May-62

38.2

26.6

43.3

32.4

51.2

262.5

150.3

Jun-62

27.5

14.1

39.5

23.2

27.5

307.5

171.3

Jul-62

53

40.1

78.5

54.5

51.8

536.5

273

Aug-62

68.8

51.4

90.5

65

63.5

793.6

373.7

Sep-62

60.7

39.4

86.9

65.2

44.5

1046.5

474.6

1962-70

61.7

33.7

73.4

63.5

57.1

1045.4

474

1962-71

76.3

56.2

119.5

100.1

72.5

1336.3

592.2

1962-72

95.7

79.9

171.5

142.9

103.9

1445.5

642.7

1962-73

71.2

48.2

132.7

91.2

77.2

959.3

405.8

1962-74

27.5

10.3

62.2

38.4

36.3

625.6

246.5

1962-75

69.4

47

112.2

87.4

96.8

1156.7

500.1

年均復合回報率

3.8

2.8

5.5

4.6

5

19.8

13.7

按照幾何平均法計算出來的復合回報率(原理按照1962-1975復合收益率開14次方)

-2.6

-5.3

0.8

-1.0

-0.2

19.1

12.2

來源:窮查理寶典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462623d0102ducr.html 紅色部分為自己添加

 

查理與公益事業

 

查理喜歡低調,對榜單沒興趣。

 

「我本人是個傳記愛好者,和傑出思想的已逝的偉人交朋友,你會過上更好的生活,得到更好的教育,這種方法比簡單地給出一些基本概唸好得多。」

 

查理常年管理撒瑪利亞醫院和哈佛一西湖中學,捐助並參與設計了亨廷頓的芒格研究中心,資助斯坦福大學(其夫人畢業於此)、藝術收藏中心和植物園。(查理為何沒給自己母校提供過捐贈)

 

查理提倡計劃生育,女性只有熱愛小孩才能生育,雖然他有8個孩子,16個孫輩。

 

 

除了括號內的部分為自己添加的外,其他的均為摘抄自《窮查理寶典》,保持批判、客觀、獨立之精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1254

窮查理寶典---第一章 查理芒格傳略 讀書筆錄補充 信璞上海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3453d2201017oe8.html

由於字數限制,年譜另外發

查理芒格 年譜

年份

年齡

事件

1924

 

1月1日,查爾斯•托馬斯•芒格出生在內布拉斯加州奧馬哈市,其父為阿爾•芒格,其母為圖蒂•芒格

1941-1942

17-18

查理就讀於密西根大學,專業為數學。輟學。

1943

19

查理加入美國陸軍空軍兵團,服役期間為天文士官。

1946

22

查理和南希•哈金斯結婚。

1948

24

查理以優秀畢業生身份從哈佛大學法學院畢業。他開始在洛杉磯的賴特&加雷特律師事務所工作,該所後來更名為穆西克、畢勒&加雷特律師事務所。

1949

25

查理考取加利福尼亞州律師執業執照。

1950

26

查理結識埃德•霍斯金斯,最終和他共同創業,開辦了變形者工程公司。

1951

27

查理和南希•哈金斯離婚。

1955

31

查理的兒子泰迪死於白血病。

1956

32

查理和南希•巴裡•博斯韋克結婚,兩人成親至今已四十九年。

1959

35

沃倫•巴菲特和查理在奧馬哈由他們共同的朋友埃德溫•戴維醫生的子女做東的晚宴上相識。

1960

36

查理拆毀了他家位於洛杉磯漢考克公園地區的兩座房子。他把其中一塊地賣掉,用得到的錢在另外一塊地上蓋了新房,全家搬進去住。

1961

37

查理和合夥人埃德•霍斯金斯賣掉變形者工程公司。奧蒂斯•布思和查理開始他們的第一個房地產開發項目。

1962

38

是年2月1日,查理和傑克•惠勒合夥,在洛杉磯設立了一家有限責任合夥制企業:惠勒芒格公司。芒格、托爾斯的律師事務所開業,該所共有七名律師,包括羅伊•托爾斯、羅德里克•希爾斯(他後來成為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主席)和他的妻子卡爾拉•安德森•希爾斯(她後來也當了高官,成為美國的貿易代表)。沃倫開始買進伯克希•哈撒韋的股票,後來控制了這家處在困境中的、位於馬薩諸塞州紐貝德福德市的紡織品製造商。

1965

41

查理停止他的律師生涯,不再充當芒格、托爾斯&奧爾森律師事務所的執業成員。查理、沃倫和瑞克•格倫開始買進藍籌集點券公司的股票。沃倫買進了足夠的伯克希股份,取得了這家公司的控股權。

1967

43

查理和沃倫到紐約收購聯合棉花商店。沃倫早前以八百六十萬美元收購了國民保險公司和國民火災和水難保險公司。

1968

44

沃倫組織一批朋友和投資者(包括查理),前往加利福尼亞州科隆納多市,拜會本傑明•格拉漢姆,並討論當時衰疲無力的股市。沃倫開始清算伯克希的資產,將其重新打造成一家控股公司。

1969

45

查理和沃倫提供資金和法律援助,支持貝洛斯醫生向加利福尼亞州高等法院上訴;貝洛斯醫生此前因介紹病人去某個墮胎診所而被判有罪。查理成為洛杉磯哈佛中學的校董,該中學後來和西湖中學合併。共有一百名成員的巴菲特合夥公司在當年底關閉。投資者有許多選擇——把股份折換成現金,或者伯克希的股份,或者按照沃倫的建議,投資紅杉基金。在此之前,伯克希已經收購了伊利諾斯國民銀行。

1972

48

沃倫和查理通過藍籌集點券公司以兩千五百萬美元的代價收購了喜詩糖果。瑞克•格倫和查理取得新美國基金的控股權。

1973

49

伯克希旗下的報紙《太陽報》在斯坦•李普塞的領導之下,以揭露兒童樂園(BoysTown)黑幕的深度報導獲得普利策獎。伯克希開始投資華盛頓郵報公司,並成為凱瑟琳•格拉漢姆家族之外最大的股東。

1974

50

查理成為哈佛中學校董會主席,並擔任該職務到1979年。沃倫和查理收購了西科金融公司——帕薩登納一家儲蓄和貸款聯盟的母公司。

1975

51

查理辭去惠勒芒格公司的領導職務,該合夥公司在1976年被清算。在1962年到1975年,該公司的年均復合回報率是19.8%,而同期道指的年均複合增長只有5%。

1976

52

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完成了對藍籌集點券公司、西科金融公司和伯克希公司的關係的調查,藍籌集點券公司糾紛得以解決。沃倫和查理既沒有宣稱無辜,也沒有承認犯罪,向那些可能因為他們的商業行為而蒙受損失的西科股東賠付了十一萬五千美元,解決了這樁糾紛。查理成為藍籌集點券公司的主席。

1977

53

通過藍籌集點券公司,沃倫和查理以三千兩百萬美元的價格收購了《布法羅晚報》。截止到當年底,伯克希投資在藍籌集點券公司的資產增值了36.5%。伯克希向大都會傳媒公司投資了一千零九十萬美元。

1978

54

查理成為伯克希的董事會副主席。伯克希持有的藍籌集點券公司股份增加到百分之五十八,從而能夠將該公司的營收歸集到伯克希的財務報表中。查理的視力問題開始出現。

1979

55

西科金融公司收購了精密鋼鐵公司(Precision

1980

56

查理白內障手術失敗,導致左眼失明,並引發了極其痛苦的併發症。他的右眼視力逐漸惡化,但通過手術解決了問題,後來佩戴厚厚的白內障眼鏡。

1983

59

藍籌集點券公司成為伯克希的全資子公司。收購內布拉斯加家具城。

1984

60

查理成為西科金融的董事會主席和總裁。

1985

61

西科-金融保險公司成立,總部設在奧馬哈。伯克希永久關閉了旗下所有的紡織廠。收購赫茲伯格鑽石商店。

1986

62

查理和瑞克•格倫關閉了獲得巨額利潤的新美國基金,並將資產分派給該基金的投資者。洛杉磯每日快訊集團發行股票,成為公開交易的上市公司,查理擔任該公司的董事會主席。沃倫和查理以三億一千五百萬美元的價格收購了世界圖書百科全書公司、科爾比吸塵器公司和其他公司的母公司斯科特&菲特澤公司。收購菲克海默兄弟公司。

1987

63

伯克希投資七億美元買進所羅門兄弟公司百分之十二的股份。沃倫和查理當選為該公司董事。

1989

65

查理退出美國儲蓄機構協會,以此抗議該協會不顧迫在眉睫的危機,拒絕支持合理的儲蓄和貸款業改革。伯克希將十三億美元投給了三家公司:吉列、美國航空和冠軍國際。查理負責向吉列注資的談判。7月,伯克希購買了六億美元的優先股,這些股份後來換成普通股,佔到吉列總股本的百分之十一。伯克希收購了奧馬哈的博斯海姆珠寶公司。查理的姐姐瑪麗死於帕金森症。

1991

67

所羅門兄弟公司一位債券交易員違反了聯邦條例,導致該公司接近破產。沃倫、查理和芒格、托爾斯&奧爾森努力挽救該公司。沃倫接管了所羅門,擔任該公司首席執行官九個月。收購H.H.•布朗鞋業集團。

1992

68

互助儲蓄和貸款聯盟放棄其儲蓄貸款營業資格。收購羅威爾鞋業公司和美國中部保險公司。

1993

69

查理第一次出現在《福布斯》雜誌的美國四百富豪榜。伯克希出售互助儲蓄和貸款聯盟。

  

查理和沃倫臨危受命,成為美國航空的董事。

  

伯克希以價值四億兩千萬美元的股票收購了德克斯特鞋業公司。

1994

70

將大都會/美國廣播公司出售給沃爾特•迪斯尼公司,獲利二十億美元。

1995

71

伯克希以二十三億美元收購其尚未擁有的政府職員保險公司百分之四十九的股份。查理和沃倫退出美國航空董事會。收購R.C.•威利家具公司。

1996

72

西科-金融保險公司收購堪薩斯銀行家擔保公司,這家公司專注於為銀行,特別是美國中西部的銀行,提供保險業務。以十六億美元收購飛行安全國際公司。

1997

73

查理加入好市多董事會。好市多是一家以華盛頓州伊薩庫阿市為基地的零售連鎖企業。以九十億美元的價格將所羅門兄弟賣給旅行者集團。伯克希在該樁交易中的權益大約是十七億美元。收購明星家具公司。

1998

74

伯克希以七億兩千五百萬美元收購商務飛機租賃公司(Executive

  

旅行者集團併入花旗集團,組建世界最大的金融服務公司。伯克希用五億八千五百萬美元收購了牛奶皇后國際公司,以兩百二十億美元收購了通用再保險公司。

1999

75

伯克希收購喬丹家具公司。當年伯克希的賬面價值僅增長了0.5%,是三十五年來最差的表現。

2000

76

伯克希收購美國債務(保險)、本布里奇珠寶、賈斯廷工業(生產皮靴和磚塊)、本傑明摩爾(油漆)。西科以三億八千六百萬美元收購CORT商業服務公司。伯克希收購中美能源公司百分之七十六的股份。

2001

77

伯克希收購Mitek(屋頂支架組裝商)、XYRA(拖車出租商),並和柳卡迪亞投資集團成立合資公司,以向陷入財務困境的費諾瓦公司提供六十億美元的貸款。收購約翰斯•曼維爾公司(建築材料),收購邵氏工業87.3%的股份。邵氏是一家地毯製造商,年銷售額達四十億美元。年報披露三十七億七千萬美元的虧損(其中二十五億是由與911相關的支出造成的)。

2002

78

伯克希收購CTB(為家禽、豬肉、雞蛋加工業和種植業提供設備)、Garan(備受兒童歡迎的動物玩具製造商)、PamperedChef(廚具直售),以及科恩河天然氣運輸公司和北方天然氣運輸公司。伯克希收購Larson-Juhl(相框批發)和Fruit of the Loom(內衣)。銷售四億美元名為SQUARZ的新型債券——有史以來第一隻負利率債券。

2003

79

伯克希收購克萊頓家居公司(家居用品製造商)和麥蘭公司(原本是沃爾瑪的子公司,負責配送日雜百貨和非食物商品到各個商場)。唐納德•柯歐孚、托馬斯•墨菲、戴維•戈特斯曼和夏洛特•蓋依曼加入伯克希董事會,使該公司的董事增加到十一名。

2004

80

查理•芒格慶祝八十歲生日。巴菲特在2003年的致股東信(2004年3月發表)中披露,他「這輩子第一次」投資外匯市場,持有價值一百二十億美元、涉及五種外國貨幣的外匯交換協議。微軟的首席執行官比爾•蓋茨加入伯克希董事會。

2005

81

伯克希收購醫療保護集團,一家為醫生和牙醫提供醫療事故保險的優質公司。收購業內領先的休閒汽車製造商森林河公司。伯克希以其持有的約百分之十的吉列股份交換寶潔公司的流通股。

2006

82

南希•芒格和查理•芒格慶祝金婚。伯克希收購如下幾家公司:商業資訊,世界領先的新聞稿、圖片、多媒體內容和其他信息發佈機構;應用承保公司85%的股份,該公司是整合工人賠償方案行業的領導者;太平洋集團,為美國西部六個州提供服務的電力公司,伯克希付出了大約五十一億美元的現金(到目前為止伯克希最大的現金收購);伊斯卡金屬切割集團百分之八十的股份,伯克希付出了四十億美元(該集團是金屬切割工具行業的領導者,總部位於以色列);拉薩爾集團,一家領先的名牌運動服和運動用品的供應商。

2007

83

查理超越魯本•芒格,成為芒格家族最長壽的人。伯克希收購如下幾家公司:創科集團(TTI),世界領先的電動工具、戶外園藝工具、地板護理產品、電子量度儀等供應商;VF集團的內衣業務部門;兩家珠寶供應商,合併成一家叫做瑞奇萊恩集團的新公司。伯克希宣佈和馬爾門控股集團達成協議,以四十五億美元收購該集團百分之六十的股份,並將在未來五到六年的時間裡逐步收購剩下百分之四十的股份(馬爾門控股集團旗下有超過一百二十五家製造業和服務業公司)。伯克希同意向Equitas提供再保險;Equitas總部位於倫敦,這家公司為倫敦的勞埃德公司1992年以前的保單提供再保險和管理服務。

2008

84

伯克希開設新的市政債券保險公司。它還向三家最大的市政債券保險公司開出報價,為它們持有的總值大約八千億美元的免稅債券提供再保險。

來源:窮查理寶典 在原文的基礎上增加了年齡一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1255

窮查理寶典 中文版序 讀書筆錄 信璞上海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3453d2201017ler.html

雙十一的時候五折下單買了窮查理寶典,書還挺貴的,不過因為看書的時候喜歡在上面塗塗畫畫,隨筆寫點東西,保存好以後翻閱也算是一種享受吧,而且好書大概像是品茶,第一泡總不是最醇香,甚至是可以倒掉的,而韻味最濃總在第二、第三泡。

書名的窮查理來源於富蘭克林的《窮理查年鑑》,英文為《Poor Richard』s Almanack》,書本的扉頁就是窮理查年鑑的封面,網上可以下載到此書,內容比較豐富,大概是富蘭克林每年的隨筆集。類似,其實公司的年報在某種程度上也是公司的一種年鑑,記錄下管理層的思考以及一年的收穫。而自己對於富蘭克林的認識最早還是源自於小學《自然》教科書上避雷針的發明,後來讀了傳記叢書中富蘭克林的傳,印象深刻的是他在美國獨立戰爭中發揮的作用,而他的通才更是我們所難以企及,這種通才具有時代的因素,隨著專業化的分工加劇,我們大概很難再看到這樣的大滿貫,但如同查理一樣,我們可以追求的普世的智慧,不同學科、行業的割裂只是在底層,而在最頂層應該是相通相融,我想一位頂尖的物理學家與一位頂尖的藝術家在思想上應該是惺惺相惜的。

 

獲取普世的智慧,並相應地調整你的行為,即使你的特立獨行讓你在人群中不受歡迎……那就隨他們去吧

 

本書的中文版序是Louis Li寫的(此人過於敏感,雖有其簡介但一貼就被刪博文)

 

第一部分 回顧其投資的歷程

芒格先生於2004年成為李先生的合夥人,中文序中回憶了其與芒格、巴菲特的際會,其第一次見到巴菲特是1990年前的哥大的講座上,對於巴菲特的印象「友善而聰明、頗有些學究氣」。

巴菲特說股票本質上公司的部分所有權,也就是公司的價值所決定的。而公司的價值又是由公司的盈利情況及淨資產決定的。雖然股票價格上上下下的波動在短期內很難預測,但長期而言一定是由公司的價值決定的。而聰明的投資者只要在股票的價格遠低於公司實際價值的時候買進,又在價格接近或者高於價值時賣出,就能夠在風險很小的情況下賺很多錢。

而這場講座對於李先生最大的啟蒙是可以通過研究公司,僅依靠自身的努力在毫無根基的美國可以實現一番作為。而作者接下來用了一兩年研究巴菲特芒格的資料,來驗證這個行業是否可行。

一兩年後李先生買了第一支股票、而到1996年從哥大畢業時候已經獲取客觀的回報

1997年在洛杉磯投行工作一年,在朋友家見到查理,對其印象:

「總是拒人於千里之外,對談話者常常心不在焉,非常專注自己的話題,說話言簡意賅,充滿智慧」

1998年1月成立自己的公司,一部手機和一台筆記本,98年金融危機,大量買進亞洲優秀公司的股票和美國、加拿大石油公司股票。

當年賬面虧損19%,其中一個最大的投資者第二年撤資,昂貴的前期運營成本,面臨生存危機。

內心的自責,但巴菲特和芒格在1973-1974年美國經濟衰退中的經歷支撐了自己,凡事看長遠。

1998年下半年,頂住壓力,連續做了三四個重要投資決策,而這幾個投資在之後兩年帶來豐富的回報。

對華爾街投資理念的批判:華爾街人士認為「市場是有效,股價的波動就等於真實的風險,判斷你的表現最看重你業績的波動性如何。」而價值投資認為股市最大風險在於未來會不會出現永久性的虧損,單純的股價下跌反而提供了買入的機會。華爾街人士雖然對巴菲特很尊重,但做法是南轅北轍。

1999-2001年,為了留住投資者,還是被迫做長短倉對沖,管理基金的波動性。

闡述了自己對做空的看法,之前在看耶魯基金書中也提到了這個問題,當時自己標註了困惑,felix解釋了。溫習下之前所做的筆記:

耶魯基金:

做多的基金經理的成功秘訣是忍得住寂寞,等到水到渠成;而做空的定價機制本身和周轉率高的特點決定其必須分散化,同時基金經理必須像在跑步機上一樣很難停下來,必須不斷地尋找新的目標。

Felix:

投資不是單純的博弈。在賭場裡,不考慮交易費用,對賭的雙方是平等的。但在股票投資領域,不是這樣的。交易的股票除了用作籌碼外,其內涵價值是隨時間推移變化的,以長時間和大範圍來考慮是上升的。做空者借來的股票要在一定時期內還掉,若我們認為影響股票價格的因素是內涵價值和外部其他因素,則股票價格下跌的空間受內涵價值增加和其他因素變化的影響,而下跌的空間必須彌補內涵價值增加+交易費用+借入股票的成本。而買入股票或者說做多者只要享受內含價值增加就OK。所以做多者比做空者在盈利方面天然具備優勢,或者說做空者需要更高的技巧和運氣。對股價的不利變化,借入股票的做空者顯然沒有什麼抵禦能力。具體案例可參照保時捷在金融風暴期間對大眾汽車的軋空交易。這是距離我們最近的一個案例,彰顯了做空者的脆弱。

 

李先生:

第一,   做空的利潤上限只有100%,但損失空間幾乎是無窮的,正好跟做多是相反的。

第二,   做空需要借債完成,所以即使做空的決策完全正確,但時機不對,也會面臨損失,甚至破產

第三,   最好的做空的機會來自於舞弊,而舞弊往往被掩飾得很好,需要很長時間才會敗露,例如麥道夫騙局。

 

2001-2002  網絡泡沫破滅,賬面沒有損失,並小有斬獲,但內心很痛苦,同時做空和做多需要不停地交易,而不停地交易就意味著沒有時間去研究長期投資機會,進入職業生涯的低潮。

 

職業生涯最大失敗不是錯誤決策造成的損失,而是在一段時間內不能夠大量買進我喜歡的幾支最優秀的股票。

 

 

2003年 感恩節聚會上與查理進行了一次長時間推心置腹的交談,查理對其研究過的公司以及感興趣的公司一一點評,對於自己的困惑,查理認為是整個華爾街思維方式的問題,如果李先生放棄現在的路子,查理願意投資。

2003年後,對公司改組,在結構上完全改變成早期的巴菲特的合夥人公司和芒格的合夥人公司。願意留下來的投資者做出了長期投資的保證,而且不再吸收新的投資人。

效果:無須糾纏於股市的沉浮,把所有時間都花在對公司的研究和瞭解上。而華爾街機構由於本身的限制,是無法採用這種方式,因此這成為自身的競爭優勢。

 

 

第二部分 對查理的介紹 (這裡摘錄主要語句,有些稍微做了簡寫、改寫)

查理思考問題總是從逆向開始,我只想知道將來我會死在什麼地方,這樣我就不會去那兒了。

持續不斷地研究收集關於各種各樣人物、各行各業的企業以及政府管治、學術研究等各領域中人類失敗之著名案例,並把失敗的原因作為檢查正確決策的清單,來避免犯重大錯誤。

頭腦是原創的,從來不接受任何教條,保持兒童一樣的好奇心,同時又有科學家的研究素質和研究方法。

任何一個問題都可以使用正確的方法通過自學完全掌握,並可以再前人的基礎上創新。

世間萬物都是一個相互作用的整體,而人類知識都是對這一整體研究的部分嘗試,只有把這些知識結合起來,並貫穿在一個思想框架中,才能對正確的認知和決策起到幫助作用。

學習在所有學科中真正重要的理論,並在此基礎上形成「普世智慧」

對知識的誠實,凡事客觀,而且這種能力可以通過後天培養,並且可以幫助你看到別人看不到的東西。

一個人在一生中可以真正得到的真見卓識是非常有限的,所以正確的決策必須侷限在自己的「能力圈」之內。如果不能比全世界最聰明最有能力最有資格反駁這個觀點的人更能夠正否自己,就不配擁有這個觀點。

查理對自己成功概括為理性

巴菲特認為查理對其最大的影響在於從本傑明只買便宜的股票的侷限中走出來。

查理一輩子研究人類災難性的錯誤,對於由於人類心理傾向引起的災難性錯誤情有獨鍾,最具貢獻的是預測金融衍生產品的氾濫和會計審計制度的漏洞即將給人類帶來的災難。

查理喜歡親歷親為,私人遊艇和房子均為自己全程參與設計。

查理喜歡與人早餐約會,時間是七點半,而且自己會提前45分鐘到,然後看報紙,互不打擾,七點半準時開始。

我一輩子想要的就是融入生活,而不是希望自己被孤立

查理任何時候都隨著攜帶一本書,只要有書,就不會覺得浪費時間。

 

在外人看來,查理像是苦行僧,但在查理看來,這個過程卻是既理性又愉快,能夠讓人過上成功幸福的生活。

 

晚年的查理經常引用「我的劍留給能夠揮舞它的人」

 

 

第三部分,李先生對於中國文化的思考

 

在哥大求學期間系統學了對西方文明史起到塑造性作用的100多部原典著作,涵蓋文化、哲學、科學、宗教與藝術等,以希臘文明為起點,延伸至歐洲,知道現代文明。

 

中國的文明在於士大夫文明,士大夫的價值觀體現的就是一個如何提高自身修養、自我超越的過程。

 

查理是「商才士魂」的典範,其靈魂本質是一個道德哲學家,一個學者。與孔子一樣,查理的價值系統是內滲而外,倡導通過自身的修行以達到聖人的境界,從而幫助他人。查理很欣賞孔子,尤其是孔子授業解惑的為師精神。

 

正心、修身、齊家、治業、助天下!

 

通篇讀下來,有一個困惑,查理為什麼自己不寫傳記?更多是靠別人的口述和整理,其本身撰寫的系統性文章也不多,《論語》大概也如此。

 

能夠在深夜伴著舒緩的音樂整理之前的筆記,重品文字與人生,寂靜而美好。

 

文中字體為華文新魏的部分均摘抄自《窮查理寶典》

 

PS:李先生曾在哥大做過一個關於投資演講,其演講筆錄網上可以看到,此處無法黏貼,會被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1256

窮查理寶典---第二章 芒格的生活、學習和決策方法 讀書筆錄 信璞上海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3453d2201018izl.html

富蘭克林的成功主要歸功於他的性格,尤其是他勤奮工作的盡頭,還有他永不滿足的求知慾望和從容不迫的行為方式

 

對於查理來說,成功的投資只是他小心謀劃,專注行事的生活方式的副產品

 

在商業世界,我們往往會發現,取勝的系統在最大化或最小化一個或幾個變量上走到近乎荒謬的極端,比如說好市多倉儲超市。

 

1、芒格「多元思維模型」(跟其求學背景有很大關係)

 

你必須知道重要學科的重要理論,並經常使用它們——要全部都用上,而不是只用幾種。大多數人都只是用學過的一個學科的思維模型,比如說經濟學,試圖用一種方法解決所有問題。

 

簡單是長期努力工作的結果,而不是起點——弗裡德里克.邁特蘭德(通俗的你必須十分努力才能看起來毫不費力)

 

別吸毒、別亂穿馬路、避免染上艾滋病——查理於2004年伯克希爾年會

 

有性格的人才能拿著現金坐在那裡什麼事也不做,我能有今天,靠的是不去追逐平庸的機會

 

許多投資者的共同問題是他們揮棒太過頻繁了。

 

無論個人投資者,還是受「機構行為鐵律」所驅使的投資者,他們都有這種傾向,這種機構行為鐵律的某一變種也是讓我離開同時做長線和短線投資的對沖基金的原因。

 

查理一般會先注意應該避免什麼,即別做什麼事情;但同時避免過去自信,過於有把握地認為你清楚你的某次行動是利大於弊。(這兩者之間可以說是一對矛盾,因為後者很可能是判斷避免某些事的原因,所以做事需要預留安全邊際,最重要的是控制住下行風險)

 

從個人角度來講,我已經養成了使用雙軌分析的習慣,首先,從理性地看,哪些因素真正控制了涉及的利益;其次,當大腦處於潛意識狀態時,有哪些意識因素會使大腦自動以各種方式形成雖然有用但往往失靈的結論?前一種做法是理性分析法——就是你在打橋牌時所用的方法,認準真正的利益,找對真正的機會。後一種做法是評估那些造成潛意識結論——大多數是錯誤的——的心理因素。

 

總結,迅速奸滅不該做的事情,接著對該做的事情發起熟練的、跨學科的供給,然後,當合適的機會來臨——只有當合適的機會來臨——就採取果斷的行動。

 

芒格的投資評估過程

 

1、 確定自己的能力圈

關於投資,我們只有三個選項:可以投資、不能投資、太難理解

 

為了確定「可以投資」的潛在項目,查理先選定一個容易理解的,有發展空間的、能夠在任何市場環境下生存的主流行業。

 

(例如 製藥業和高科技行業就直接被查理歸為「太難理解」的項目;那些大張旗鼓宣傳的「交易」和公開招股則立即被劃入「不能投資」的項目)

2、生態系統評估

在評估中運用其「生態系統觀」:有時候最大化或者最小化某個因素(比如好市多)能夠使那單個因素變得具有與其自身不相稱的重要性。

 

像保險浮存金——可能許多年也無需賠付出去的保費收入——這樣的負債更應該被視為資產

 

對管理層進行特別的評估 「能幹、可靠和為股東考慮」的程度,例如他們如何分配現金?他們是站在股東的角度上聰明地分配它嗎?還是付給他們自己太多的酬勞?或者是為了增長而盲目地追求增長(從這一點上說張志勇一千五百萬的薪酬,是不是有點太高)

 

購買價格公道的偉大企業比購買股價超低的普通企業好

 

投資就像打棒球,你要讓記分牌上的得分增加,就必須盯著球場,而不是盯著記分牌

 

競爭性毀滅:《自私基因》 《達爾文的盲點》 《槍炮、病菌與鋼鐵》 《冰河世紀》

 

芒格經常考慮的因素:轉換(如紙張和石油如何變成一份報紙)、 心理傾向和激勵因素所造成的極端行為,基本的長期可持續發展性(如護城河)

 

查理最基本的行為準則:準備、紀律、耐心、決心

 

為什麼關注「買什麼」而極少關注「何時賣」

查理原文「我們偏向於把大量的錢投放在我們不用另外作決策的地方。如果你因為一樣東西的價值被低估而購買了它,那麼當它的價格上漲到你預期的水平時,你就必選把它賣掉,那很難。但是,如果你能購買幾個偉大的公司,那麼你就可以安坐下來啦,那是很好的事情」

(這段話的含義是否指偉大的企業其內在價值的增長將遠遠超過其價格的短期增長,而讓我們可以從容地持有,從容地選擇賣出的時點)

 

在股票交易所佔價格低廉的股票便宜是一回事,但是佔合夥人或者老太太便宜是另外一回事。(前者實現的資源配置下獲取企業的內生成長價值,而後者是零和博弈下的財富轉移)

 

更多的時候我們因為固守道德而賺到更多錢,誠實是最好的策略

 

附:芒格投資原則清單

 這些原則出現的先後與其重要性無關,每個原則都必須被視為整個複雜的投資分析過程的一部分。

 

一、 風險:所有投資評估應該從測量風險(尤其是信用的風險)開始:

 

1、測算合適的安全邊際;

 

2、避免和道德品質有問題的人交易;

 

3、可以不選擇該公司作為投資品種的至少三點理由;

 

4、堅持為預定的風險要求合適的補償;

 

5、永遠記住通貨膨脹和利率的風險;

 

6、避免犯下大錯,避免資本金持續的虧損。

 

二、  獨立:-「惟有在童話中,皇帝才會被告知自己沒穿衣服」:

 

1、客觀和理性的態度需要獨立思考;

 

2、記住,你是對是錯,並不取決於別人同意你還是反對你----唯一重要的是你的分析和判斷是否正確;

 

3、隨大流只會讓你向平均值靠近(只能獲得中等的業績);

 

三、 準備:「唯一的獲勝方法就是工作、工作、工作、工作,並希望擁有一點洞察力」:

 

1、通過廣泛的閱讀把自己培養成一個終生自學者;培養好奇心,每天努力使自己聰明點;

 

2、比求勝的意願更重要的是做好準備的意願;

 

3、熟練地掌握各大學科的思維模型;

 

4、如果你想要變得聰明,你必須不停地追問的問題是「為什麼,

 

為什麼,為什麼」。

 

四、謙虛:--承認自己的無知是智慧的開端:

 

1、只在自己明確界定的能力圈內行事;

 

2、辨認和核查否定性的證據;

 

3、抵制追求虛假的精神和錯誤的確定性的慾望;

 

4、最重要的是,別愚弄你自己,而且要記住,你是最容易被自己愚弄的人。

 

 

 

理解複利的魔力和獲得它的困難是理解許多事情的核心和靈魂。

 

 

 

五、 嚴格分析:使用科學方法和有效的檢查清單能夠最大限度地減少錯誤和疏忽:

 

1、區分價值和價格、過程和行動、財富和規模;

 

2、記住淺顯的好過掌握深奧的;

 

3、成為一名商業分析家,而不是市場、宏觀經濟或者證券分析家;

 

4、考慮總體的風險和效益,永遠關注潛在二階效應和更高層次的影響;

 

5、要朝前想、忘後想----反過來想,總是反過來想。

 

六、 配置----正確地配置資本是投資者最重要的工作:

 

1、記住,最好的用途總是由第二好的用途衡量出來的(機會成本);

 

2、好主意特別少----當時機對你有利時,狠下賭注(配置資本);

 

3、別「愛上」投資項目----要依情況而定,照機會而行。

 

七、 耐心:克制人類天生愛行動的偏好:

 

1、「複利是世界第八大奇蹟」(愛因斯坦),不到必要的時候,別去打斷它;

 

2、避免多餘的交易稅和摩擦成本,永遠別為了行動而行動;

 

3、幸運來臨時要保持頭腦清醒;

 

4、享受成果,也享受過程,因為你活在過程當中。

 

八、 決心----當合適的機會出現時,要堅決地採取行動:

 

1、當別人貪婪時,要恐懼;當別人恐懼時,要貪婪;

 

2、機會來臨的次數不多,所以當它來臨時,緊緊地抓住它;

 

3、機會只眷顧有準備的人:投資就是這樣的遊戲。

 

九、 改變:在生活中要學會改變和接受無法消除的複雜性:

 

1、認識和適應你身邊的世界的真實本質,別指望它來適應你;

 

2、不斷地挑戰和主動地修正你「最愛的觀念」;

 

3、正視現實,即使你並不喜歡它----尤其是你不喜歡它的時候。

 

十、 專注:別把事情搞複雜,記住原來你要做的事:

 

1、記住:聲譽和正直是你最有價值的財產----而且能夠在瞬間化為烏有;

 

2、避免妄自尊大和厭倦無聊的情緒;

 

3、別因為過度關心細節而忽略了顯而易見的東西;

 

4、千萬要排除不需要的信息:千里之堤,毀於蟻穴;

 

5、直面你的大問題,別把他們藏起來。

 

除了括號內的部分為自己添加的外,其他的均為摘抄自《窮查理寶典》,保持批判、客觀、獨立之精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3234

窮查理寶典讀書筆錄---第三章 查理的即席談話 信璞上海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3453d2201018twq.html

向沃倫和查理在於更加深刻地理解人類的本性、世界的現狀、如何理性思考以及最重要的,如何更好地過上一種正直、幸福、善良的生活。

如果你在生活中唯一的成功就是通過買股票發財,那麼將是一種是失敗的生活。生活不僅僅是精明地積累財富。

查理是西科金融公司的主席,伯克希爾擁有其80.1%的股份

我們成功的關鍵:1、如果烏龜能夠吸取它那些最棒前輩的已經被實踐所證明的洞見,有時候它也能跑贏哪些追求獨創性的兔子或者跑贏寧願躋身那些忽略前人最優秀的工作的蠢貨之列的兔子。2、我們並不自稱是道德高尚的人,但至少有很多即便合法的事情,也是我們不屑去做的。

說真話,你將無須記住你的謊言。

如果你能夠用3%的利率吸取福存進然後將其投資給某家能夠帶來13%的收益的企業,那麼這是一樁很好的生意。

伯克希爾未來不容樂觀,兩點原因:1、我們的規模太大了,迫使我們只有投資那些更為激烈的領域。2、從當前的大氣候來看,未來15年到20年裡,普通的股票市場不會像我們在過去15-20年中體驗到的那麼景氣。(提到巴菲特論股票市場這篇文章)

在未來20年裡,伯克希爾的市值將會增加,但每年的增長率將比以前低得多。但我認為你們放在這裡的錢,不會用於你們以前習慣看到的事情。

我很高興我有90%的淨資產是在伯克希爾的股票裡。

安德魯卡內基「創造一個理想國家,使少數人的多餘財富能夠在最佳意義上變成許多人的財產」

現在很多人似乎認為企業CEO的責任就是讓股票價格上漲,這種觀點導致了各種各樣的愚蠢行為。我們會實話實說,值多少就說多少。

三分之二的收購是失敗的,而我們的收購很成功,因為我們從來不試圖為收購而收購——我們等著那些不用多想也知道會成功的機會。我們把權力分散到幾乎全面退位的程度。

關於保險業務

我們在再保險行業擁有某些優勢是因為人們信任我們的支付意願和支付能力,所以再保險並不是價格低就能賣得好的無特性商品。

保險並不是一門簡單的生意,我們必須很聰明,才能把它做好。

用很低的成本讓浮存金以可觀的速度增長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但不管怎麼樣,我們想要做到這一點。我們得到了幾十億美元的浮存金,而所支付的利率比國債的利息還要低,這真的太好了。

 

為什麼沒有更多的公司和投資者效仿伯克希爾?

我們的管理費很低,沒有季度目標和預算,也沒有一套標準的人事體系,我們的投資集中度比一般企業高得多。就這麼簡單而且合情合理。

 

關鍵是有很多優秀的企業,優秀的企業能給伯克希爾的發展帶來很多動力。

培養那種毫不焦躁地持有股票的性情光靠性格是不行的,你需要在很長很長的時間內擁有大量的求知慾望。(有類似的夥伴相互支持也是非常重要的吧,至少緩解孤獨感)

伯克希爾歷史上最嚴重的錯誤是坐失良機,到現在還在不斷犯這樣的錯誤。這種錯誤可以分為兩類:1什麼都不做 2有些股票本來應該買很多,但是只買了一點。

小投資者的機會:如果我是你,我就會買些很小的股票,尋找一些罕見的錯誤定價的機會,但這類機會的確很少。

對於基金行業的批判:1、有缺陷的激勵機制,要求人們假裝去做他們做不了的事情。2、沒有增加價值3、股票經紀人表現太差了,甚至還不如指數基金。

如果共同基金的監事是獨立的,那麼我就是俄羅斯波爾修芭蕾舞團的首席男明星。

如果你對價值毫不瞭解,只瞭解價格,那麼利用BS模型能準確算出90天的期權多少錢,那是很神經的(價格在短期內並不反映價值)。

股票期權不但會增加企業的成本,還會稀釋股權。任何反對這種看法的人都是神經病。

安達信特別脆弱,因為它是合夥制企業,合夥制企業在採取舉辦和選擇客戶等方面必須額外謹慎。

我們尤其害怕那些大量舉債的金融機構,如果他們開始說起風險管理有多麼好,我們就會很緊張。

法官允許垃圾科學之類的東西存在,由於侵權賠償制度,已經富裕的公司要避開很多領域。

索羅斯無法忍受其他人從科技產業賺錢而自己沒有賺到,他虧得一塌糊塗。我們根本就不在意。

妒忌真的是一種愚蠢的罪行,因為它是僅有的一種你不可能得到任何樂趣的罪行。





(附上書中提到的《財富》雜誌上巴菲特論股票市場的文章:這篇文章是少有的從宏觀的角度來談論股市,這篇文章十分有助於我們理解人性、國內股市的現狀、過去十年的變化;國內基金行業和保險行業表現出來的投資行為,當然也有助於自己理解道瓊斯指數變化。)

1999年英文版:http://money.cnn.com/magazines/fortune/fortune_archive/1999/11/22/269071/

2001年英文版:http://money.cnn.com/magazines/fortune/fortune_archive/2001/12/10/314691/

 

 


中文版來源:http://barrons.blog.caixin.com/archives/2498 


巴菲特一般很少公開談論股票市場的總體價格水平。但是,在1999年他卻破例在《財富》雜誌上發表了題為《巴菲特論股票市場》的文章,對互聯網泡沫作出了提醒。2001年12月10日,巴菲特再次在《財富》上發表同樣題為《巴菲特論股票市場》的文章,並對自己1999年的文章作了進一步補充。



巴菲特論股票市場

 

我上一次談及這個話題是在1999年。當時我把過去的34年分成217年的週期,這兩個週期驚人的對稱,分別對應的是股票市場的荒年與豐年。先看第一個週期。你可以看出,在17年裡道瓊斯指數剛好增長了0.1%

 

道瓊斯工業指數

19641231日: 874.12

19811231日: 875.00

 

下面是第二個週期。這一週期標誌著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牛市。這一牛市在我上次提出這一想法的時候已經接近尾聲。(雖然我當時並不知道。)

 

道瓊斯工業指數

19811231日: 875.00

19981231日: 9181.43

 

你不能用GNP(國民生產總值)增長的差別來解釋這兩個週期裡股市的背離。在第一個週期,雖然股市慘淡,但是GNP增速是後一個週期的兩倍。

 

•GNP增加

1964-1981:373%

1981-1998:177%

 

那麼什麼才是解釋?我認為股票市場在兩個週期裡截然相反的變化是由兩個重要的經濟變量的重大改變所引起。同時,一種相關的心理上的力量也對市場變化最終發生作用。

 

讓我再次提醒你投資的定義。這個定義雖然簡單,但是常常被忘記。投資是今天花錢,明天收到更多的錢。

 

這就觸及了在兩個週期裡影響了股價的第一個經濟變量——利率。在經濟學上,利率的作用就好像是物質世界的重力。在所有時候,在所有市場,在世界所有地方,利率的微小變化會改變所有金融資產的價值。這你在債券價格的波動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但是,這條規律也適用於農田、石油儲量、股票和任何其他的金融資產。而且,對價值的影響可以是巨大的。如果利率是13%,以當前價值計算,你從投資中獲得的未來收益將比不上利率是4%時候的未來收益。

 

下面就是在34年的時期裡幾個關鍵日期的利率。在上半個時期利率急劇升高——這對投資者不利。在下半個時期利率急劇下降——這對投資者是福音。

 

長期政府債券利率

Dec. 31, 1964:4.20%

Dec.31, 1981: 13.65%

Dec. 31, 1998:5.09%

 

另外一個重要的經濟變量就是投資者預期從投資的公司中將獲得多少回報。在第一個週期,由於公司盈利不佳,這個預期急劇下降。但是在80年代初,美聯儲主席Paul Volcker強有力的經濟措施實際上把企業盈利能力推高到了30年代以來前所未見的高度。

 

關鍵在於,在第一個週期,投資者對美國經濟喪失了信心。他們展望未來,相信未來將被兩個負面因素困擾。首先,他們不看好企業盈利。其次,高利率盛行讓他們把企業可憐的盈利又進一步打了折扣。這兩個因素作用在一起,導致了1964-1981年股票市場的滯脹。雖然在這個時期GNP有了很大的增長。這個國家的實業在增長,但是投資者對這些實業的估值在萎縮。

 

而這兩個因素的逆轉則創造了一個低GNP增長伴隨著股市興旺的時期。首先,盈利能力大大提高。其次,利率大降,使未來盈利更加有價值。這兩個現象都是大牛市的真實而強大的刺激。我提到的一個心理因素也恰巧起了作用:投機交易爆炸性增長。這僅僅是由於人們看到了市場的行動。後面,我們會對這種股票市場上危險的週期性疾病作病理分析。

 

兩年前,我認為有利的基本趨勢已經走到了盡頭。市場要從當時的位置急劇上升,長期利率必須進一步下降(這總是有可能的),或者,企業盈利能力要有重大改善(這在當時看起來非常不太可能)。如果你看一下50年來企業稅後盈利佔GDP的比例圖,就會發現這個比例一般在4%,比如1981年這樣的差年景,到6.5%左右。這個比例超過6.5%很少見。在盈利非常好的1999年和2000年,這個比例低於6%,而今年可能會低於5%以下。

穷查理宝典读书笔录---第三章 <wbr>查理的即席谈话

 

你已經有了我對兩個截然不同的17年週期的解釋。問題是,股票市場的過去能在多大程度上能告訴我們股市的未來?

 

為了啟發答案,我先回顧一下20世紀。眾所周知,這個世紀確實是美國的世紀。我們有汽車的出現,我們有飛機,我們有無線電、電視和電腦。這是一個不可思議的時期。確實,按美元計,美國人均產出的實際增長(沒有通貨膨脹的影響)達到了驚人的702%

 

當然,這個世紀也包括了一些艱難的年份,比如大蕭條的1929-1933年。但是,一個一個10年的看美國的人均GNP,你會發現一個令人吃驚的現象:作為一個國家,我們在本世紀保持了一致的進步。你可能會想,美國的經濟價值,至少用美國的證券市場來衡量,也會以相當一致的節奏增長。 

 

美國從未停止增長

20世紀早期美國人均GNP的增長較慢。但是如果你把美國看作一個股票,總體而言,它應該是快速成長股。

 

年份      20世紀人均GNP增長(不變美元)

1900-10         29%

1910-20          1%

1920-30         13%

1930-40         21%

1940-50         50%

1950-60         18%

1960-70         33%

1970-80         24%

1980-90         24%

1990-2000       24%

 

但是,並不是這樣。從我們之前對1964-1981期間的研究可以知道,在那段時期,經濟與股市這兩者的對應被完全打破了。但是,整個世紀也是這樣的。在開始的時候,比如1900年到1920年,這個國家在突飛猛進,爆炸性的擴展對電力、汽車、電話的應用。但是,股票市場幾乎沒動,只錄得了0.4%的年度增長。這和1964-1981年間的停滯很相似。

 

道瓊斯工業指數

18991231日: 66.08

19201231日: 71.95

 

在下一個階段,我們有20年代的市場繁榮。道瓊斯工業指數增長了430%,在19299月達到了381點。之後的19年,整整19年後,道瓊斯工業指數在177點,只有開始時的一半。但是40年代美國人均GDP增長50%,是20世紀增長最快的10年。下面的17年,股票終於開始上漲,有了51的增長。然後就是我們開始討論的兩個週期:1964年到1981年的滯脹;以及198120世紀末的大牛市。

 

從另一個角度看,我們有3個長期的巨大的牛市,歷時44年,期間道瓊斯工業指數增長了一萬一千點。我們也有3個滯脹時期,歷時56年。在這56年中,美國經歷了重大的經濟進步,但是道瓊斯工業指數卻實際上掉了292點。

 

怎麼會這樣呢?一個欣欣向榮的國家,每個人都集中精力掙錢,卻怎麼會有3個長期而痛苦的滯脹時期呢?在這期間,除了分紅,股票市場會讓你虧錢。答案就在於投資者反覆犯的錯誤,在於我在前面提到的一種心理因素:人們習慣性的被後視鏡所誤導,尤其是剛剛過去的情況。

 

這個世紀的第一個階段就是這種短視的鮮明體現。在這個世紀的頭20年,股票的股息率一般超過高等級債券的利息。這種關係現在看起來很奇怪,在那是卻幾乎就是公理。當時的觀念是:眾所周知,股票風險更高,除非獲得更高回報,為什麼要買股票呢?

 

然後,就有了一本1924年的書。這本書很薄,一開始毫無徵兆,但卻注定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改變了股票市場。這本書的作者是埃德加·勞倫斯·史密斯。書名叫做《普通股作為長期投資》。這本書記錄了史密斯在截止到1922年的56年間對證券價格變化所作的研究。史密斯的研究始於一個假設:股票在通貨膨脹時期表現更好;債券在通貨緊縮時期表現更佳。這是一個完全合理的假設。

 

但是,考慮一下這本書的第一句話:這本書是對一個失敗的記錄——失敗在於事實無法支持一個預先想好的理論。史密斯接著說道:但是,所收集的事實看起來值得進一步研究。如果這些實事無法證明我們希望證實的東西,那麼讓這些事實帶領我們,看看他們會帶給我們什麼。

 

史密斯是一個聰明的人。他做了世界上最難的事情。達爾文曾經說過,無論何時,當他找到一個與他珍視的結論所相反的事情時,他有義務在30分鐘內寫下新的發現。否則,他的頭腦就會像身體排斥移植器官一樣拒絕不一致的信息。人類本能的趨勢就是堅守自己所相信的東西,尤其是剛剛被證明的最近的經歷。這一我們自身的缺陷造成了長久的牛市和長期的滯脹。

 

為了說明埃德加·勞倫斯·史密斯的發現,我在此引用傳奇的思想家約翰·梅納德·凱恩斯的原話。在1925年,經濟學家凱恩斯評論了這本書,因此讓這本書出名。在評論中,凱恩斯寫道史密斯先生最重要的一點,肯定也是最具創新的一點,可能就是:管理良好的工業企業一般不把所有盈利分發給股東。如果不是所有時候,至少在好的年景,企業會保留一部分盈利然後再投回到業務中去。因此這就有了複利的成分(凱恩斯加注斜體)運營支持良好的工業投資。

 

就這麼簡單。這其實都不是什麼新聞。人們當然知道公司不會付出100%的盈利。但是,人們從來沒想過這一點意味著什麼。但是,史密斯先生卻說為什麼股票一般表現超過債券?一個主要原因就在於公司存留盈利,這些存留盈利將產生更多的盈利和分紅。

 

這一發現點燃了一個前所未有的牛市。投資者被史密斯的見解所激發,紛紛投入股市,並預期雙重回報:不僅有高於債券收益率的股息率,而且有增長。對於美國公眾來說,這一新的理解就像火的發現一樣。

 

但是不久這些公眾就被火灼傷了。股價被推高,首先使股息率低於債券收益率,最終,高漲的股價使股息率遠低於債券收益率。下面發生的事情將會讓讀者很熟悉:股價上漲如此之快,以至於股價上漲成了人們湧入股市的主要動力。少數人在1925年由於正確的原因購買了股票。而多數人在1929年由於錯誤的原因購買了股票。

 

1925年的書評裡,凱恩斯敏銳的預見到了這種股市不正常的現象。他寫道:這是危險的。除非能夠從過去的經歷中找出廣義的原因,基於過去的經歷而對未來所作的歸納推理是危險的。凱恩斯說,如果你無法從過去的經歷中找到廣義的原因,你就可能陷入預期的陷阱。在這種情況下,對未來的預期只有在各種條件與過去完全一樣時才能實現。這種特殊的條件就指的是史密斯對股票市場半個世紀的研究所發現的股息率高於債券收益率的事實。

 

投資者在20年代作出了巨大的誤判,此後這種誤判又以不同形式重複了很多次。公眾對20年代股票市場的瘋狂一直心有餘悸,直到1948年。此時,這個國家的內在價值遠超過之前的20年。股息率是債券收益率的2倍多。但是,股價卻不到1929年峰值的一半。造成史密斯的神奇的結果的條件重新出現了,而且廣泛存在。但是,投資者對這一切視而不見。他們已經被30年代早期可怕的股市嚇得呆若木雞,對痛苦唯恐躲避不及。

 

不要認為小投資者才過多的看後視鏡。讓我們看看專業管理的退休基金在近幾十年的表現。在1971年,那時股市高漲,退休基金經理感覺良好。他們把90%的淨現金流投入了股市,在當時是創紀錄的投入。但是,幾年後市場大跌,股價變得非常便宜。退休基金經理又作了什麼呢?他們停止買股票,因為股票變得便宜了。

 

私人退休基金

現金流投入股票的百分比

1971: 91%(創紀錄的高點)

1974: 13%

 

這種事我從來都難以理解。舉一個我自己的例子:我餘下的這輩子都會買漢堡。當漢堡降價時,我們高興之極。當漢堡漲價時,我們痛哭流涕。對大多數人來說,在生活中買任何東西都是這樣的,除了股票。當股價下跌時同樣的錢可以買更多股票,但人們卻不喜歡這樣了。

 

當退休基金經理也這麼做時,這種行為就更加難以理解。他們比任何投資者都有更長的投資期。他們的基金明天不需要錢,明年也不需要錢,甚至下個10年也不需要錢。所以他們有完全的自由放鬆心情。由於他們不是在運營自己的錢,貪婪不應該使他們的決策扭曲。他們應該只想著什麼是最合理的。但是他們的表現卻像業餘投資者一樣(但是他們卻是拿錢的,好像他們有著特殊的專業技能)。

 

1979年,當我感覺股票非常便宜時,我寫了一篇文章。我寫道退休基金經理仍把眼睛盯在後視鏡上作投資決策。這種依據上一場戰爭而打仗的將軍式的投資方式在過去被證明代價巨大,這次也將被證明代價巨大。這是因為股票現在的價位應該產生遠遠超過債券的長期投資回報。

 

考慮一下1972年的情況。當退休基金經理還在買股票時,道瓊斯工業指數在年底達到了1020點,而淨資產為625,淨資產回報率為11%6年後,道瓊斯便宜了20%,而淨資產增長了接近40%,淨資產回報率為13%。當時我寫道:股票在1978年確實很便宜,退休基金經理們卻不願意買。而在1972年當股票很貴時,基金經理卻以創紀錄的方式購買。

 

當我寫這篇文章時,公司債券的收益率為9.5%。所以我問了一個很明顯的問題:1999年到期的收益率9.5%20年期優質美國公司債券能超過 以淨資產價格購買而淨資產收益率為13%的類似道瓊斯指數的一類公司嗎?這個問題不言自明。


 

如果你讀了我1979年的文章,你會受損失。你怎麼會在接下來的3年受損失呢?我並不擅長預測短期股市變化,現在也不擅長。我從來不知道股票市場在未來6個月,或者1年,甚至2年走勢如何,

 

但是,我認為預見到長期將會發生什麼很容易。本·格雷厄姆告訴過我們為什麼:短期內股票市場是一個投票機器。長期來講,股票市場是一個稱重機器。恐懼與貪婪在投票時起重要的作用,但在上卻毫無作用。

 

依照我的思路,以下的事實並不難解釋。在20年的時間裡一個收益率9.5%的債券無法比得過這種稱作道瓊斯的偽裝債券。這種債券利息13%,而你可以在面值以下購買,也就是低於淨資產購買。

 

讓我解釋一下我所說的偽裝債券的意思。眾所周知,一般的債券有一定的到期時間和一系列的小的債息。比如一個債息率為6%的債券每6個月發3%的債息。

 

而股票則與之相反,是對某一公司未來收益所有權的金融工具。這種收益也許是股息、股票回購、公司被賣掉或者清算。這些付款實際上就是債息。隨著股東的變化,收取債息的所有人會變。但是,作為一個整體,公司的所有人的財務收益決定於這些債息的多少和時機。投資分析完全就是估計這些債息的多少和時機。

 

現在,估計個別股票的債息多少非常困難。但是,估計幾組股票的債息容易一些。前面我提到,在1978年,道瓊斯工業股票平均淨資產850美金,淨資產回報率13%。這13%只能是參考,而不是保證。但是,如果你願意投資一段時間股票,你實際上是在買債券。而且購買價格在1979年很少超過面值。本金價值891美金,債券利息很有可能是本金的13%

 

這樣怎麼能不比9.5%的債券好?從那個起始點,股票的長期業績一定會超越債券。巧的是,這在我商業生涯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對的。但是,就像凱恩斯告誡我們的那樣,股票的優勢不是必然的。只有當一定條件滿足時,股票才擁有優勢。

 

讓我再展示給你退休基金的羊群效應思維方式的另外一點。這一點恐怕由於管理這些基金的人的一點自身私利而得到了加強。下面的表格是四家著名的公司,他們非常典型。表格里是他們所用的退休基金資產的預期回報。這些回報用來計算每年退休基金的費用(或收入)。

 

穷查理宝典读书笔录---第三章 <wbr>查理的即席谈话


公司所用的退休基金的預期回報越高,公司報的盈利也就越高。這就是退休金會計的方式。為了簡化討論,就按我說的理解。

 

這個表格1975年的退休基金回報預期比較謹慎:Exxon是7%,GE和GM是6%,IBM低於5%。奇怪的事情在於,投資者可以購買不可贖回的長期政府債券而獲得8%的回報。換句話說,這些公司可以把所有退休基金組合都換成8%回報的無風險的債券,而他們卻仍然用了低的預期回報假設。到了1982年,你可以看出他們把預期回報提高了一點,達到了大約7%左右。而此時,你可以購買長期政府債券而獲得10.4%的回報。你實際上可以通過購買被稱為「Strip」的金融工具而獲得10.4%的再投資收益保證,從而鎖定10.4%的收益幾十年。實際上,你的傻侄子也能管理這些退休基金並獲得高於公司所用的投資假設的回報。

 

到底為什麼政府債券的回報接近10.5%,但是公司卻假設7.5%的回報呢?答案還在於後視鏡:投資者經歷了70年代早期股市繁榮之後的崩潰,仍然心有餘悸,在考慮回報率時就用了過時的思維。他們無法做出必須的心態調整。

 

讓我們看2000年,當時政府債券的回報為5.4%。這4個公司的年報裡有關退休基金回報的預期是多少呢?他們用的假設是9.5%,甚至是10%。

 

我喜歡打賭。我願意與這4個公司中的任何一個的CFO或者精算師或審計師作一個大的賭注。我打賭在未來15年他們的平均回報達不到他們假設的水平。只看一下數學就行。一個退休基金組合非常有可能三分之一是債券。為了保守起見,這些債券有著不同的到期日。而這些債券的回報不會超過5%。剩下的三分之二的股票要有超過11%的回報才能保證整體投資組合有超過9.5%的回報。這可是非常勇敢的假設,尤其是一般的投資基金還會有大量的投資費用。

 

勇敢的假設卻可以給公司的盈虧底線創造奇蹟。運用表格里最右邊一列的預期回報數字,公司報告了非常高的盈利,遠高於當他們用低的預期回報時的盈利。當然,這對設定預期回報率的人是有利的。在這場遊戲中,精算師對未來的投資回報並無特別的認識。但是他們知道客戶希望高的投資預期回報。而一個高興的客戶還會持續是客戶。

 

我們是在談論大的數字嗎?讓我們看看GE(通用電氣),這個國家最有價值,最受尊敬的公司。我自己就是一個通用電氣的崇拜者。幾十年來,GE一直把退休基金管理的非常好。他們對回報的預期也是和一般的值相近。我舉這個例子只不過是因為這個公司顯著的地位。

 

1982年GE錄得了5.7億美金的退休金費用。這耗費了公司20%的稅前盈利。去年,GE錄得了17.4億美金的退休金盈利,佔公司稅前盈利的9%。這個數字是GE的家用電器部門6.84億美金盈利的2.5倍。17.4億美金是一大筆錢。減少退休基金的預期回報假設到一定程度,就會勾銷盈利。

 

GE的退休基金盈利,和許多公司的一樣,歸功於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在1987年實施的一條規定。從那時起,有合適的回報假設和所需要的退休基金業績的公司可以把退休基金的盈利錄入損益表。去年,根據高盛的估計,雖然退休基金縮水,標準普爾500家公司中的35家從退休基金中獲得了10%以上的盈利。

 

很遺憾,退休基金的預期回報假設雖然重要,但是幾乎從來不會出現在公司董事會會議上。(我本人在19個董事會中,但是我從來沒有聽過有關這一議題的嚴肅地討論。)現在對這個議題的討論非常有必要,因為那些按照輝煌的90年代的業績所設定的預期回報假設達到了極端的程度。我建議你去問任何一家有著大量規定受益制退休基金的公司的CFO,如果退休基金的預期回報假設降到6.5%,這對公司的盈利將會有什麼影響。如果你想更損一點,問一問這個公司1975年時的退休基金回報假設,當時的股票和債券都比今天有更高的預期回報。

 

2001年的年報馬上就要出來了。看看那些公司是不是降低了未來退休基金的回報假設將會是一件有趣的事。考慮到最近糟糕的回報和未來需要付的年金,任何人,無論是CEO,審計師,還是精算師,如果不降低預期回報假設,他們都會冒誤導投資人的訴訟風險。作為董事會成員,如果不質疑這種樂觀的假設,那他就是失職。

 

我們所經歷的上個世紀證明,股票市場的非理性是週期性爆發。這強烈暗示那些想要好業績的投資者,最好學會應對下一個股票市場非理性爆發。他們需要的是一劑解毒劑,我認為這劑解毒劑就是量化分析。如果你定量分析,你並不一定會出色,但是你也不會墜入瘋狂。
 

從宏觀上講,定量分析根本不需要複雜。下面一個圖起始於80年前,是一個非常基本的圖。這張圖顯示了美國市場上所有公開交易的股票的市值佔美國經濟的GNP的百分比。這個比率在揭示你所需要知道的事情上有一定侷限性。但是,這可能是任何時候衡量股市估值的最佳單一手段。你可以看出,近兩年前,這一比率升高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這應該是一個很強的預警信號。

 

穷查理宝典读书笔录---第三章 <wbr>查理的即席谈话

投資者要以超越美國實體經濟發展的速度增加財富,這個比率必須不斷持續上升再上升。如果GNP每年增加5%,而你想要股票市值增加10%,那麼這條曲線需要直線上升,直至超出圖表的範圍。那種情況不會發生。


對我來說,這個圖的信息是:如果這個比率關係在70%或80%附近,購買股票將會不錯。如果這個比率接近200%,就像1999年和2000年的一段時間裡的情況,那你就是在玩火。你可以看到,最近,這個比例是133%。


即使這樣,這還是從1999年的高點的大跌了很多的結果。我在1999年提出:美國公眾應該預期在未來1020年股票的回報為7%(包括股票和2%的通貨膨脹假設)。這只是一個粗的數字,還沒算上摩擦成本,比如佣金和費用。淨回報應該可能是6%


今天,股票市場的漢堡更便宜了。這個國家的經濟在發展,而股票價格更低了。這意味著投資者用同樣的錢得到的更多。我現在預計除去成本股票長期回報為7%左右。這挺不錯的,除非你還用過去的90年代來推導你對未來的預期。


除了括號內的部分為LHQ添加的、轉載的文章除外,其他的均為摘抄自《窮查理寶典》,保持批判、客觀、獨立之精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3941

窮查理寶典讀書筆錄---第四章 人類誤判心理學 LHQ 信璞上海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3453d22010199bn.html

第四章是整本書最核心的部分,收錄了查理的十一次演講,回過來做讀書筆錄,可能不會每一講都寫,因為內容上有部分重複,先重點談談最後一講、也是最精華的一講,人類誤判心理學。

首先這篇文章談到的心理學的二十五個傾向,本身就是一種悖論,因為這種心理反應的形成可以說是人類長期進化所學成,他們的存在很可能具有本身的好處,只是在某些環境這些心理反應是否造成了一些錯誤,或者某些心理反應已經逐步不適合現有的環境,需要在人類進化的過程中退化出去。

查理寫這邊文章依然是效仿三位先人:約翰班揚 富蘭克林 恩尼斯特.巴菲特 ;「我的劍留給能揮舞他的人」。在第一篇讀書筆錄中,曾提到為什麼查理不喜歡自己寫書,我想信奉「訴諸於理性不如訴諸於利益」是其中的一個原因,可以說伯克希爾就是他們的一個講台,並獲得了一定的成功。

我明白人是社會的動物,他會觀察周圍人們的各種行為,並自動地受到他們的影響;人生活在等級結構中,傾向尊重當權者,喜歡和同階層的成員合作,對於下層並與之競爭的人表現出極大的不信任和不喜歡。但這種以進化論為基礎的理論結構太過簡單。

在我的求知過程中,有兩種思維習慣起到了很到的作用,第一逆向思考,第二熱衷收集錯誤判斷的例子。

現實的問題不會恰好落在某個學科的界限之內,他們跨越了界限。目前心理學教科書對於如何弄清楚相互交織的心理傾向造成的複雜結果避而不談。

人類心理的微量效應,如果刺激被維持在一定的水平之下,人類便察覺不到它的存在。如自由女神像的魔術。(這種作用在生活中或者在資本市場上很常見)

人類的經常出錯但總體有用的心理傾向非常多,而且相當不同,大量的心理傾向自然結果就是社會心理學的重要原理:認知往往取決於情景,所以不同的情景通常會引起不同的結論,哪怕是同一個人在思考同一個問題的時候也是如此。

後來純粹的好奇心驅使我去思考邪教的問題

推薦了幾本書《影響力》

一、獎勵與懲罰

激勵機制具有威力但又不能過於強調激勵機制的威力。在激勵機制的案例中,芒格讚揚了聯邦公司按照任務量而不是按照工資來支出薪酬的方法。但是現實生活中,比如說水泥工的薪酬運作中就兩種方式都存在,而且我們依然有很多不是按照任務量衡量的工作方式,其中可能的問題在於任務量中包含兩方面,一方面是質,一方面是量,因為質是隱性的,除非我們可以通過方法將其顯性化,否則是很難衡量的,而導致在任務量的考核上過分地關注於量。對於某一種觀點都不能過於的極端,否則就容易犯錘子的錯誤,這點芒格舉了心理學教授斯金納的例子。

激勵機制引起的偏見,每個專業人士都可能有這種認知傾向,比如管理顧問喜歡在文後寫上「這個問題需要更多的管理顧問服務」。我們的對策(1)如果顧問提出的專業建議本身對他特別有利,你就應該特別害怕。(2)和顧問打交道時,學習和使用你的顧問所在行業的基本知識(3)覆核、質疑或者更換你得到的建議,除非經過客觀考慮之後的建議看起來是合適的。更普遍的例子是成本保利合同下導致的貪污受賄問題。

 

文中提到的收款機的例子,注意在道瓊斯指數最早期就有一家國民收款機公司,而且這家公司與後來的IBM公司是有緊密聯繫的。收款機是一種偉大的道德工具,他的作用就是在於將收款員的隱形行為顯性化,糾偏了可能的激勵機制引起的問題。

 

同樣的會計其實本身也是一種信息系統的工具,將企業的行為顯性化,屬於信息學的一部分。信息不對稱越嚴重的地方也容易出現問題,次貸危機就是一個例子,當我們的辛勤努力無法消除這種信息不對稱至於可承受的水平的時候,我們就只能選擇敬而遠之。文中還舉了西屋電氣的例子,這家公司原來也是道瓊斯成分股,公司因為效仿GE將自己的資金貸款給外面的公司,而按照貸款給內部公司的會計方法進行計量,而這種計量方式並未反應真實的風險,在這種風險與收益錯配的中獲取的紙面上的超額收益,進而引發激勵機制下,放大這種錯誤的行為,最終導致西屋電器損失數十億美元。

 

如果有的事情在生活中極為明顯,但很難通過容易做的、可重複的學術實驗得到證明,那些心理學的尋菇犬就會忽略它。

 

自由市場資本主義體系取得極大成功的原因之一在於防止了許多由激勵機制引起的偏見造成的不良影響。絕大多數能夠在殘酷競爭中倖存下來的資本家均非等閒之類,他們會防止企業中出現任何浪費的行為。

 

激勵機制引起的偏見另一後果是人們傾向於鑽各種空子,他們往往在損人利己方面表現得特有創意。制度設計的原則:儘量避免獎勵容易作假的事情。

 

雖然各種獎勵中金錢是最主要的,但它並不是唯一有效的獎勵,人們也會為了性、友誼、伴侶或者更高的地位和其他非金錢的因素而改變他們的行為和認識。

 

祖母的規矩要求孩子在吃甜點前必須先把胡蘿蔔吃掉,管理人員每天強迫他們自己先完成他們不喜歡而必要的任務,再獎勵他們自己去處理那些他們喜歡的任務。

 

二、喜歡/熱愛傾向

一般來講,人類終身都會渴望得到許多和他毫無關係的他人的憐惜和欣賞。

喜歡/熱愛傾向帶來的好處:引起極度的熱愛和傾慕的人往往能夠發揮榜樣的作用,這對社會政策有極大的借鑑意義,例如學校的老師對於學生的品行的影響,政府塑造的公眾人物。

缺點:(1)忽略其熱愛對象的缺點(2)偏愛那些能夠讓自己聯想起熱帶對象的人、物品和行動(3)為了愛而扭曲其他事實。

三、討厭/憎恨傾向

「政治是正確地處理仇恨的藝術」我想經濟在一定程度上也有這樣的功能,羅伯特席勒在最後一課中回顧了美國貧富差距的歷史,而促使美國效仿歐洲國家的社會保險基金、商業保險模型的功能正在於降低了人們對於由於貧富差距引發的憎恨傾向。

巴菲特:「窮人與富人的主要區別是,富人能夠一輩子起訴他們的親戚」

這種心理造成的缺點:

(1)     忽略其討厭對象的優點,(2)討厭那些能夠讓自己聯想起熱帶對象的人、物品和行動(3)為了討厭而扭曲其他事實。

四、避免懷疑傾向

這種傾向進化上的解釋早起來源生物受到危險的時候需要立刻做出反應。而在日常生活中往往是由於困惑或者壓力所引起的。面對宗教問題的時候這兩種因素當然都存在。

五、避免不一致傾向

生物學意義上的機理:

(1)     當人類的遠祖還是動物的時候,迅速作出決定對生存來說是至關重要的,而這種抗改變的模式有助於更快地作出決定。

(2)    它使得我們的遠祖能夠通過群體協作而獲得生存優勢,因為如果每個人的反應總是不停地改變,那麼群體協作將會變得很困難。

(3)    從人類剛開始識字到今天擁有複雜的現代生活,中間的時間並不長,他是進化在這麼短的時間內所能得到的最好的辦法。

好處:(1)人們在獲得新身份的過程中作出的重大犧牲將會提高他們對於新身份的忠誠

              度。

(2)    莊嚴的儀式能夠強化好的關係,也能夠強化壞的關係。

(3)    許多裝好人的偽善者的道德水平確實得到了提高

(4)    老師不太可能把自己不相信的知識教授給學生    

這種現象在社缺乏客觀標準的研究將會造成嚴重的後果,如果學生被灌輸了被值得懷疑的整理理念,危害也是很大的,資本市場的羊群效應也是很明顯的。

如何避免:

(1)     法院中判決前的辯方長篇大論(我們研究工作的基本面也是一種糾偏的方法)

(2)    要敢於摧毀自身錯誤的思想,即數學上的反證與逆向思維的方法

六、好奇心傾向

好奇心能夠幫助人們減少其他心理因素造成的影響,但又容易引發不專注的心理。雅典人因好奇心推動了數學的發展,而羅馬人對此無貢獻,但更關注與礦藏水利等實用工程。

七、康德式公平傾向

含義:如果所有人都遵守某些行為,那麼久能夠保證社會制度對每個人來說都是最好的。這其實是經濟學上研究的囚徒困境,以及個體理性與整理理性之間的關係。

芒格認為過去300年奴隸制度的廢除中這種公平傾向起到主要作用,而之前奴隸制度存活了幾千年。不過個人覺得經濟生產力的發展、突破舊有的社會或者心理的束縛可能起到了更重要的作用。

八、豔羨/妒忌傾向

生物學上的機理:

如果某個物種在進化過程中經常挨餓,那麼這個物種的成員在看到實物時就產生佔有那種食物的慾望,如果該食物已被其他成員佔有,則可能會有衝突的局面發生。

猶太文明認為這種心理是極其邪惡的

九、回饋傾向

以德報德 以牙還牙

生物學上的機理:

(1)     大自然並沒有普遍的法則使得物種內以德報怨的行為能夠推動物種的繁榮

(2)    如果一個國家對外交往時放棄以牙還牙的做法,這個國家是否有好的前景還不好說。

(3)    如果國與國之間都認為以德報怨是最好的相處方式,那麼人類的文化將要承擔極大的重任,因為人類的基因幫不上多少忙了。

但以德報德作為現代社會的推動因素,會帶來很多建設性的行為,如在交易中履行承諾,甚至如宗教上的原罪的理念。但也有可能帶來不好的效應,如收受賄賂下的行為、貪小便宜的行為,。

化解敵意的方法:延遲自己的反應,商業中避免採購員從供應商獲得好處(如早期的格力)。

如果一開始的條件非常苛刻,而之前的條件放鬆,也能夠激發人們的反饋心理。例如商店人員喜歡一開喊高價,然後讓客戶博取砍價的樂趣。

十、受簡單聯想影響的傾向

  跟條件反射類似,在日常生活中,廣告是該傾向最好的例子,詩歌音樂鑑賞中的聯想也是。

   缺點:建立不符合常識的聯想。

   對策:(1)謹慎地審視每次成功,找出其中的偶然因素(2)看看新行動中不同以往行動的風險。

   富蘭克林「結婚前要睜大眼睛看清楚,結婚後要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芒格「實事求是地看清現實,但還是去愛」。

      在企業中,我常常看到人們貶低他們討厭的競爭對手的能力和品德,這是非常危險的做法。

伯克希爾「有壞消息立刻向我們匯報,只是有好消息是我們可以等待的」。

受簡單聯想的傾向通常在消除以德報德的自然傾向中有驚人的結果,例如某些窮人對於接濟他們的富人,反而更高仇視,因為他們聯想到富人們的生活,誘發了妒忌心理。

未完待續

除了宋體的部分為LHQ添加的,其他的均為摘抄自《窮查理寶典》,保持批判、客觀、獨立之精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3113

窮查理寶典讀書筆錄---第四章 人類誤判心理學 續 LHQ 信璞上海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3453d220101ad1w.html
 十一、簡單的、避免痛苦的心理否認

這種傾向造成的最極端的後果經常跟愛情、死亡和對化學物質的依賴有關。

人們應該避免任何有可能養成化學物質依賴性的行為,由於這種依賴性會造成   極大的傷害,所以哪怕只有很少的概率會染上,也應該堅決避免。

   十二、自視過高的傾向

這種傾向就好像瑞典90%的司機都認為他們的駕駛技術在平均水平之上(從數學上已經是不可能的,但這種傾向在股市中博傻的遊戲下也很常見)。

人們一旦擁有某件物品之後,對於該物品的價值評估就會比他們尚未擁有該物品之前對其的價值評估要高,這種過度高估自己的私人物品的現象在心理學裡面有個名稱:「稟賦效應」。因此,我們這個文明社會中最有用的成員就是那些發現他們管理的機構內部出現問題時願意「清理門戶」的負責人。

在買彩票時,如果號碼是隨機分配的,下的賭注就會比較少,而如果號碼是玩家自己挑選的,下的賭注就會比較多,這是非常不理性的。和賽馬博彩相比,體育彩票更容易上癮的部分原因就在於人們會自動過度讚賞他自己得出的複雜結論。

在面試中大部分僱主高估了他們根據面試印象所得結論的價值,防止這種蠢事的正確對策是看輕面試的印象、看重求職者以往的業績。

在托爾斯泰看來,罪犯並不認為他們自己有那麼壞,他們或者認為(1)他們從來沒有犯過罪(2)考慮到他們在生活中遭遇的壓力和種種不幸,他們做出他們所做過的事情,變成他們所成為的人,是完全可以理解和值得原諒的。

從個人層面來說,人們應該試圖面對兩個事實(1)如果一個人能夠改正糟糕的表現,卻沒有改正,而是給自己找藉口,那他就是品德有問題,而且將會遭受更多的損失;(2)在要求嚴格的地方,比如說田徑隊或者通用電氣,如果一個人不做出應有的表現,而是找藉口,那麼遲早是會被開除的。

從機構層面化解托爾斯泰效應的對策(1)建設一種公平、唯才是用的、要求嚴格的文化,外加上能夠提升士氣的人力資源管理方法。(2)開除最糟糕的不守規矩者。

在所有有益的驕傲中,也許最值得欽佩的是因為自己值得信賴而產生的驕傲,一個人只要值得信賴,哪怕他選的道路崎嶇不平,他的生活也要好很多。

十三、過度樂觀傾向

大約在基督出生之前300年,古希臘最著名的演說家德摩斯梯尼說:「一個人想要什麼,就會相信什麼。」看到人們興高采烈地購買彩票,或者堅信那些刷卡支付、快遞上門的雜貨店將取代許多現金付款、自提貨物的高效超市,我認為那位希臘演說家是正確的。

解決愚蠢的樂觀主義的方法:學習,習慣性應用費馬和帕斯卡的概率論。

十四、被剝超級反應傾向(人類對於損失已有的好處和損失即將擁有的好處的自然反應)

在給狗喂食的時候,把食物從狗嘴裡奪走,友善的狗也會自動地咬你。

傑克韋爾奇長期致力於掃蕩通用電氣中的官僚作風是很明智的,很少有企業領袖在這方面比傑爾韋爾奇更好。

古代人對於異教徒實施酷刑的可能原因:(1)遭到背叛會激發額外的被剝奪超級反應傾向,因為失去了一名同志;(2)擔心那些矛盾的觀點會特別有說服力,因為他們來自於一個先前的同志。

極端的意識形態是通過強烈的方式和對非信徒的極大敵意得到維護的,這造成了極端的認知功能障礙。

對策:一方面,建設一種極端講禮貌的文化,哪怕雙方的意識形態並不相同,但彼此之間要保持彬彬有禮(如在一些學術圈子之中);另一方面是刻意引進一些對現在的團體意識抱懷疑態度而又能力突出、能言善辯的人。文中舉了哈佛校長否定法學院終身教職人選的例子。

老虎機通過製造出大量無意義的「BAR-BAR-檸檬」結果來激發被剝奪超級反應傾向,而引起人們拚命加注。

公開競拍中,「社會認可」傾向會促使競買者相信其他人報價是合理的,而被剝奪超級反應傾向就會強烈促使他去報一個更高的價格,最佳的辦法就是不要參加這些拍賣會。(其實我們在股票下單的時候也會有這樣的心理,所以我在想在開盤前把單子委託好,讓系統自動成交可能更好)。

十五、社會認同傾向

生物學機理:社會認同傾向有助於個體複雜行為的簡化。

年輕人最尊重他們的同齡人,而不是他們的父母或者其他成年人。所以對於父母來說,與其教訓子女,不如控制他們交往朋友的質量。

人們在感到困惑或者有壓力的時候,特別是兩者兼有的時候,最容易受社會認同傾向影響。

猶太人、阿拉伯人和所有其他人為了一塊有爭議的土地而浪費大量的資源,其實他們隨便把那塊地分掉對每個人都好,而且還能大大降低爆發戰爭——可能是核戰爭——的危險(這種例子在國際爭端中很常見,其中還有個體最優與整體最優不一致的因素)。

十六、對比錯誤反應傾向

生物學上機理:感知和認知是依靠對比來捕捉信息。

生活中的例子:經紀人先領顧客看性價比低的房子,然後看性價比中等的房子,往往容易成交。

十七、壓力影響傾向

輕度的壓力能夠輕微改善人們的表現,而沉重的壓力則會引發徹底失調。

生物學上機理:巴甫洛夫給許多狗施加壓力使其精神崩潰,然後再來修復這些崩潰。發現:(1)能夠對這些狗進行分類,然後預測具體某隻狗多麼容易崩潰。(2)那些最不容易崩潰的狗也最不容易恢復。(3)所有狗都可以被弄崩潰。(4)除非重新施加壓力,否則他無法讓崩潰的狗恢復正常。

十八 錯誤衡量易得性

生物學機理:大腦高估容易得到的東西的重要性。

對策:按程序辦事,使用檢查清單(這點德國人做的比較好

     重視反面證據的做法,特別關注那些不容易被輕易量化的因素

     聘請知識淵博、富有懷疑精神、能言善辯的人,請他們扮演現有觀點的反

     方角色。

十九 不用就忘傾向(只要勤奮就能降低)

二十 化學物質錯誤影響傾向(詳見簡單的、避免痛苦的心理否認)

二十一 衰老-錯誤影響傾向(帶著快樂不斷地思考和學習在某種程度可以延緩該過程)

二十二 權威-錯誤影響傾向

二十三 廢話傾向

學術管理機構的首要任務,就是讓那些無關緊要的人不要去幹預那些有關緊要的人的工作。(包括研究工作的中去行政化

二十四 重視理由傾向(某些商業機構和邪教組織經常利用各種有噱頭的理由來達到他們不可告人的目的)

二十五lollapalooza傾向

這種傾向在我翻閱過的基本心理學教科書上找不到的,然而他在現實生活中佔據著重要的地位。學術上不重視的原因可能在於錯誤衡量易得性傾向。(學術上目前對於多因素的作用還沒有找到很好的研究方法,正如西醫重視各個因素的病理基礎,而中醫重視整體效用一樣,但是兩者均為經驗科學)。

 

問與答

芒格用麥道飛機不合理的乘客撤離測試為例子說明了上述心理傾向的運用。

這些心理傾向帶來的好處可能比壞處多,所以這些傾向不能、也不該,遭到自動的清除,但是如果得到正確的理解和應用,將有助於智慧和端正行為的傳播。

運用基本心理學的例子:

1) 卡爾 布勞恩交流方法

2) 飛行員訓練中對於模擬器的使用

3) 酒癮戒除組織的制度

4) 美國製憲大會的規則:絕對保密會議;最終投票前所有的投票都不記名;大會結束前選票隨時可以重投,對整部憲法只投一次票。

5) 醫學院中的臨床培訓方法

6) 使用祖母的激勵機制

7) 哈佛大學對決策樹的強調

8) 強生公司所用的類似於屍檢的做法:強生公司要求每個人都要審視自己完成的併購,將預測和結果進行比較。

9) 達爾文在避免確認偏見方面做出的偉大榜樣。新藥研究中的「雙盲試驗」

10)沃倫 巴菲特關於公開競拍的原則:別去

 

這些思維體系中存在著悖論,在社會心理學裡面,人們對於這個系統瞭解得越多,他的真實性就越低,而這恰使這個系統在防止糟糕後果,推動良好結果方面具有很大的價值。

我希望我的後代和朋友將會認真考慮我所說的話,我甚至希望會有更多的心理學教授和我一起致力於(1)大量採用逆向思維(2)詳盡描繪心理學系統,讓他能夠像檢查清單那樣發揮更好的作用;(3)特別強調多種心理傾向共統發揮作用時產生的效用。

如果你在思考我所講的內容的過程中得到的快樂,有我寫下它的時候得到的快樂的十分之一那麼多,那麼你就是一名幸運的聽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547

魏應交筆錄曝光 揭權貴金錢遊戲 連勝文 江丙坤拿魏家TDR


2013-12-19  TNM
 
 

 

接連爆發賣黑心油、炒房等負面新聞的頂新魏家,卻似乎總是關關難過關關過。本刊調查,魏家之所以能在檢調面前這麼吃得開,很可能與他們結交權貴,用證券堆砌起金錢帝國有關。

據本刊取得頂新董事長魏應交發行康師傅TDR收受回扣案的筆錄,發現他為了脫罪,驚爆從永豐證取得7,500多萬元退佣,全數還給連勝文、江丙坤及徐立德等261名圈購人,其中還包括名嘴與記者;另一筆525萬元的承銷費,則透過王金平捐給國民黨高雄縣黨部。

一場富商與權貴兩相攀附,卻鮮少曝光的金錢遊戲,就此揭開;可議的是,魏應交供出這些關鍵證人後,檢調未訊問就採信魏的說詞,過程疑點重重,啟人疑竇。

因賣黑心油遭輿論大加撻伐的頂新魏家,日前又被中央銀行總裁彭淮南點名炒房,不僅砸十五億元買十戶帝寶豪宅(含原來四戶共有十四戶),連買一○一大樓的六十一億元資金,用的都不是「鮭魚返鄉」從大陸賺來的錢,而是來自發行康師傅TDR(臺灣存託憑證)吸取台灣投資大眾的血汗錢。 為自保 爆圈購權貴

此外,當初承銷康師傅TDR的永豐證券公司,從承銷費及投資人購買股票的手續費,賺取三億四千萬元,頂新控股董事長魏應交卻硬要永豐證退還七千五百萬元。為了滿足魏的要求,永豐證只好透過手中四檔興櫃股票,密集假交易,以低賣高買方式,掏空永豐證八千多萬元,扣除稅率與手續費,共交給魏應交七千五百餘萬元,遭金管會查獲移送調查局偵辦。台北市調查處蒐證後,去年五月依背信罪將魏應交移送台北地檢署。

但今年初魏應交卻獲得不起訴處分,本刊取得魏的筆錄,發現他為了自保,向檢察官大爆料,指退還的承銷費及手續費,除透過立法院長王金平捐給國民黨高雄縣黨部五百二十五萬元,作為贊助黃昭順競選高雄市長的經費外,剩下七千萬元則全數退還給他引薦的二百六十一名圈購人。魏應交並提出國民黨開給他的收據、圈購人名冊及退款明細當作證據,圈購名單包含權貴、企業、名嘴、記者、慈濟人、台商及彰化鄉親等。

魏應交提呈的圈購名單,在檢調刻意保護下從未曝光。本刊透過管道取得,發現最引人注目的是當時擔任台北市悠遊卡公司董事長、現為永豐銀董事的連勝文,及負責台商「鮭魚返鄉」的前海基會董事江丙坤,也加入認購當時正夯的TDR行列,成為搶錢一族。

康師傅挾著在大陸熱銷的方便麵傳奇,締造了市值四千八百億元的大帝國,成功在香港上市,之後回台發行TDR,外界預期,搶購後等發行馬上出脫,就能立即獲利,所以造成搶購風潮,當時的認購價是一股四十五元,發行當天果然漲停鎖死,飆到四八.一五元,隔天再漲停,來到五一.五元,也就是在這二天出脫的圈購人,即可輕鬆獲利一成以上。

當時一般老百姓參與認購,只有五%中籤率,搶破頭都不一定有,但魏家卻利用TDR當作拉攏權貴的工具,以此建構金錢帝國,連家即是在此背景下,成為魏家拉攏的重要對象。

連勝文 帳上百餘張

從魏應交出示的圈購名單可以看出,由連勝文擔任連絡人的康師傅TDR,張數雖非最多,僅有一百七十二張,但依當時的承銷價格計算,約七百多萬元,如果上市第二天就出脫,馬上獲利七十萬元以上。

此外,這些由連勝文擔任連絡人圈購的張數分四份,核心幕僚李德維名下有四十七張,連家所有的富仁投資一百張,魏應交筆錄說:「都是透過連勝文,我給趙國帥請他轉交。」趙國帥是前華航董事長、現任頂新集團資深特助,共退十二萬多元給連。

連勝文告訴本刊,他只認購二十五張,拿到約二萬元退款。

只是連勝文等人當時是否有以低於承銷價格甚多的「友情價」購得,賺取巨額利差,有必要向大眾解釋清楚。

可議的是,永豐銀先貸給魏家二億七千萬元買帝寶豪宅,助長炒房氣焰,魏家事後投桃報李,委託永豐證發行TDR,雙方互蒙其利,之後再聯手從中撈錢出來,退款給永豐銀董事連勝文,兩者利益共生,交相攀附,建構起魏家牢不可破的金錢帝國,連家的角色可謂舉足輕重。 江丙坤 退得近百萬

至於江丙坤當時身為海基會董事長,帶領在大陸拚搏的台商「鮭魚返鄉」回台投資,但他卻不知迴避,透過家族創設的首席顧問、坤基創投及坤基貳創投三家公司,向魏家搶購一千二百張康師傅TDR,行情價約五千多萬元,若上市第二天就賣出,立即獲利五百萬元。事後,魏應交還退給他手續費將近百萬元,足可再買二十幾張康師傅TDR。

其他圈購人還有徐立德、前立委陳杰、許舒博、財經大老林信義、胡定吾、光寶董事長宋恭源、義美董事長高尚志等。

徐立德是透過環宇投資等公司及人頭,共擁有二千八百八十一張,若按承銷價共需近一億三千萬元,一個最高官位是行政院副院長的公務員,竟一口氣拿得出這麼大筆錢,令人咋舌。

至於國家生技醫療產業策進會執行長吳明發,帳下也有六百七十五張,金額達三千萬元。魏應交供稱:「我是給吳明發,他是王金平生技中心的執行長。」名嘴江岷欽也認了九十五張,承購金額約四百多萬元。

工商界則以光寶集團董事長宋恭源最豪氣,一人認購萬張,總金額四億元以上,退費也達七百多萬元。只是這些關鍵證人,除了胡定吾被約談外,檢調均未傳訊作證,到底事後真的有無收到魏應交退款,或僅為魏的片面之詞,實在看不出檢調曾詳細查證。 索退佣 痛斥永豐金

魏應交出示的這份圈購名單,完全違反社會公平正義原則,充斥著權貴的金錢遊戲,如同二○○○年轟動一時的東森股條風暴一樣,權貴利用特權管道瘋狂搶購,事後還獨享退費優待;一般平民在一片搶購風潮中,卻只有五%中籤率,事後退費則全然被摒除在外,十分不公平。

魏應交還供稱:「因媒體報導,約在TDR上市前一個月,開始有各界透過管道,例如打電話給我,或我的財務長,表示要圈購…最後只給我推薦的圈購人八萬七千八百八十張。」

為向檢察官澄清,事前就不贊同收取手續費,魏應交甚至痛斥永豐證:「競爭成為承銷商期間,都沒有提起要收取二%(每張九百元)的圈購處理費,直到圈購公告…載明要收取二%處理費時…許多圈購聯絡人就很激烈向我反應…上市後他們還向我反應二%圈購處理費何時可以退還。」

二○一○年三月間,魏應交為了退費的事,一直給永豐證壓力,而且要求一定要用現金退費,還口口聲聲強調,退費是幫圈購人爭取。可是,同年四月至七月,永豐金將持有的四檔興櫃股票低價賣給人頭,事後再用高價向人頭買回,人頭從永豐證賺取價差,以此手法密集交易,造成永豐證損失八千九百多萬元,扣除交易稅及手續費,將七千五百五十六萬元現金透過中間人,分五次交給魏應交後,魏卻遲遲未退給圈購人。 錢到手 存入保險箱

知情人士說,魏應交當時把現金存放在保險箱,其中一筆五百二十五萬元的承銷費退佣,也是擺在保險箱三、四個月,直到有一天王金平打電話給他,向他要求贊助黃昭順競選高雄市長,魏才提出這筆錢,交王轉給國民黨高雄縣黨部。

魏應交在應訊時說:「我記得經過四個月左右,我接到王金平打電話跟我說高雄市長選舉頂新是否可以贊助,我想因為公關關係,就將五百二十五萬元領出來,交給王金平,有拿收據。他是過一段時間才給我這張收據,是王金平親自給我的。」

對於魏的說詞,檢調找上國民黨高雄縣黨部主委劉進添訊問,劉在第一次偵訊時表示,完全不知道有這筆捐款,還告訴檢調人員:「我們高雄縣黨部在選舉期間,都是收到中央黨部或長官之補助,沒有收到捐款。」

八個月後調查局再約談,劉進添的說法完全改變。他說:「選後相隔許久之後,有一天王院長至高雄縣黨部找我,告訴我先前有筆五百多萬元經費,是頂新公司捐贈之選舉經費,要幫忙開一張收據給他們公司,我不疑有他,就依長官指示,口頭交代一名工作人員幫忙開立收據…」但縣黨部卻未提供入帳明細,僅提出一張收據及出帳明細。 遭移送 才陸續退費

這筆原是頂新控股支付給永豐證的承銷費,如果要退,也應是退給頂新控股公司,但卻不見入公帳的資料。直到二○一一年,櫃買中心查到永豐證假交易的非常規行為,東窗事發之後,魏應交才陸續聯絡一些圈購人,表明要辦理退費,但時間已過一、二年之久。有一名證人還強調,他是二○一二年才收到退費,先前根本就不知道有這筆手續費可以退。

最離譜的是,櫃買中心查核時,永豐證提出一份說明書載明:「魏家針對引薦之投資人要求支付介紹費用…經與魏家協議給付介紹費總金額降為七千餘萬元…」從頭到尾沒提魏應交是要退給圈購人,直到案件移送檢調才出現一百八十度大轉彎。

魏應交被調查局移送時,許多商界及法界人士都不看好他能過這關。一名法界人士就說,如果是正大光明的錢,為何不用正常方式支付,要反其道而行,冒險作假交易,把原本已進公司帳的錢再搬出來給別人,還用現金存在保險箱,退款更是在被金檢查出問題才進行,這樣的行為,「如果不是背信掏空,什麼才是背信掏空?」

明眼人都看得出,魏應交能過這關,與他大爆權貴的金錢帝國關係圖,或許有微妙關係,值得司法界好好省思;而國民黨高官毫不避諱地與台商大搞金錢遊戲,不當行徑也應檢討。

回應 連勝文: 無不可告人之事

針對魏應交退還手續費一事,連勝文透過律師表示,他當初向承銷商認購25張康師傅TDR,事後金管會糾正永豐證後,接獲通知退還超收之手續費,每股八毛,總數約新台幣兩萬元,且康師傅發行TDR時,他並未在永豐金擔任任何職務,而是專任悠遊卡董事長,當時所有財產資料在監察院財產申報中均可查證,絕無任何不可告人之事。

連勝文好友、國民黨中常委李德維表示,當初投資康師傅TDR時,雖然知道有手續費,但從未要求退費。 回應 江丙坤: 未經手不知細節

以投資公司名義大量購買康師傅TDR的前海基董事長江丙坤表示,他完全沒有經手,不清楚細節,魏應交也沒有跟他聯絡退費事宜。

至於魏應交供稱,負責處理相關退費事項的頂新集團資深特助趙國帥說,當時因發行TDR,整個公司亂成一團,大家分頭去找退費的圈購人,但因很多都是用投資公司名義申購,加上時間久遠,他不記得是不是有跟連勝文、江丙坤等人聯繫或碰面。

國民黨大老徐立德則未接電話。 康師傅TDR金權 事件簿

2009年12月 康師傅控股委託永豐證券發行38萬張TDR,集資171億元,康師傅支付永豐證1,200萬元承銷費,永豐證另收每張900元手續費,入帳逾3億4,000萬元。其中魏應交引薦圈購261人,共認購8萬7,888張。

2010年3月 魏應交與永豐證協商,要求退還引薦圈購人被收取的逾7,500萬元手續費,且要求現金支付。

2010年4~7月 永豐證利用持有4檔興櫃股票,低賣高買假交易方式,造成永豐證超支8,910萬元,扣除交易稅及手續費,將7,556萬餘元現金透過中間人,分5次交給魏應交。

2010年10月22日 魏應交自稱接到王金平電話,要求頂新贊助高雄市長選舉,魏以永豐證退還的承銷費525萬元支應。隔月國民黨候選人黃昭順落選。

2011年3月 櫃買中心查核發現,永豐證利用4檔興櫃股票假交易,並支付魏應交7,556萬元,要求永豐證說明。

連勝文出任永豐銀行董事。

2011年8~9月 永豐證及魏應交向櫃買中心提交說明書。

2011年11月21日 金管會認定永豐證涉非常規交易,作出裁處並移送調查局。

2012年5~6月 調查局約談魏應交,並依背信罪函送北檢,6月4日魏應交向檢察官大爆料,永豐證退款7,556萬元,其中525萬元捐給國民黨,其他全數退還引薦圈購人,並供出連勝文、江丙坤、徐立德、陳杰等權貴圈購團261人名單。

檢調零星約談幾位圈購人,多數對退款細節及日期都含糊其詞,大部分均非在2010年拿到錢,有人說2012年4月才退到款。

2012年11月5日 國民黨高雄縣黨部主委作證,黃昭順落選後許久,王金平突然來縣黨部,告知先前提供的525萬元是頂新捐贈,要求補開收據,開立日期寫2010年10月22日。

2013年1月21日 台北地檢署起訴永豐證3名主管,卻採信魏應交說詞,背信罪不予起訴。

連勝文 小檔案

年齡:43歲

學歷:輔仁大學法律系學士、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法學士

經歷:美商奇異資融(GE)亞太創投執行董事、摩根史坦利投資銀行副總裁、國民黨中常委、青年發展基金會董事、台北國際商銀(現永豐銀行)董事、悠遊卡公司董事長

現職:國民黨中央委員、永豐銀行董事、台北市政府經濟發展委員會副總召集人

家庭:父親是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妻子蔡依珊,育有2子 《新聞辭典》台灣存託憑證TDR

已在國外掛牌上市的台商或海外企業,可透過發行台灣存託憑證(Taiwan Depositary Receipt,TDR),來台第二上市。TDR與股票都是可流通的有價證券,均在證券交易市場買賣,買賣方式相同,但TDR的證交稅較低,也不允許融資融券交易。

原則上,某公司TDR憑證持有者,與該公司的普通股投資人一樣,享有配股等權利義務。但TDR與第一上市的普通股,價格會有落差,不可能同步;且有些TDR與第一上市的股票,並非1股換1股,以在香港掛牌的康師傅為例,1單位的TDR僅為普通股0.5股。 壹動新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560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