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藥飲片GMP 幾多困惑惹人愁 金楓海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6f4b4a0102e3p7.html

 

從中藥飲片GMP的困境中,我們可以發現困難主要來自於飲片生產生產品種多、批生產量小、批號多,導致成本高企,小企業無法承受。但反過來想,這也正好說明中藥飲片規模化生產的必要性。只有大企業,才能真正為市場提供令人放心的飲片。

    康美藥業作為國內最大的飲片生產商,市場份額也不過2%,未來發展空間無可限量。

 

    中藥飲片生產不同於化學藥和中成藥的生產,有其獨特性,GMP如何開展,成為業界普遍關注的話題。日前,中藥飲片企業代表和管理者就新版GMP的實施進行探討,提出了飲片傳統炮製加工生產中存在的一些困惑。

  飲片與成藥管理應有異

  中藥飲片是中藥產業三大支柱產業中最薄弱的環節。對於原本管理最薄弱的飲片企業來說,怎樣管理才更符合中國特色的飲片生產實際情況,值得管理者去多探索、多研究。

  目前,中藥飲片生產有一個不同於化學藥、中成藥製劑生產的特點,就是藥品企業一般只生產幾個品種、幾十個品種,而飲片企業一般要生產三四百至五六百個 品種,生產品種多、批生產量小、批號多,同時,大多數企業質檢儀器設備少。因而讓企業困惑的是,對上市品種持續穩定性考察,要在有效期內每年按照全項檢驗 內容對每個品種檢驗一次,幾百個品種做持續穩定性考察,這對飲片企業來說是一個非常巨大的工作量,很難完成。生產品種和批號過多,也讓質量回顧分析陷入艱 難。

  上海康橋中藥飲片有限公司王豔春認為,飲片企業的產品涉及生產管理、質量管理、銷售流通三個方面,可能按照生產管理、質量管理、銷售流通三方面的關鍵 控制點,進行風險評估,提出控制措施,會比較適合飲片生產的實際。她提出,飲片相對於化學藥、中成藥,外觀變化是一個比較靈敏的指標,很大程度也能夠反映 質量的變化,如果穩定性考察的內容可以相對簡單些,產品質量回顧分析按照大類遴選一些常用品種進行回顧分析,或許更符合飲片的自身特色。

  極不平衡的檢驗投入產出比

  藥品生產實行全過程管理,新版GMP要求飲片生產從原料開始就進行控制,對成品做到批批全檢,這應該是順理成章的事。但中藥飲片生產企業卻反映,檢驗問題是他們執行新版GMP面臨的最大難題——

  一是檢測工作量極大增加,企業感到很難完成。

  天津市中藥飲片廠有限公司質量部曹麗娟告訴記者,為了保證購買到合格的原料,每個品種按照GMP的質量管理要求最少要檢測3次。現在按照2010版藥 典檢測項目規定,需測含量的飲片品種(包括液相、氣相、標準曲線等)是409個,新增了347個品種;需測浸出物的品種305個,新增了298個品種。

  由於飲片生產品種多、批量小、批號多,檢測的工作量相當巨大。企業普遍感到完全按照2010版藥典規定的項目全檢十分困難,不論從檢驗的時間、檢驗的 費用上都是很難做到的。「一個藥廠如能做幾百種藥的檢驗,無疑是一個藥檢所了,難度太大,這是一個普遍問題。」有專家指出。

  二是企業普遍感到,質檢儀器設備要求高,儀器投入成本太大,難以承受。

  廣州致信中藥飲片有限公司質量部黃昌傑表示,2010年版藥典規定的幾種檢測如含量測定(液相、氣相)、蛋白質電泳、液質聯用、農藥殘留、重金屬檢測 等,需要企業大量購進相關檢測儀器,其中要求做含量測定的中藥飲片要用到液相或者氣相的就達314個品種,其中氣相品種15個。

  「液質含量測定、DNA檢測、黃曲黴素測定,因檢測品種少,儀器使用率低且設備價格昂貴,飲片生產企業難以配備。同時,飲片生產企業目前也不具備相關的檢驗技術和檢驗人員。」四川新荷花中藥飲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江云表示。

  據記者瞭解,企業要滿足2010版藥典的要求,不僅要配備液相、氣相檢測儀器,還要有原子吸收、薄層掃瞄儀、質譜儀等等,這樣的儀器每台至少都要幾十 萬元,而這樣大量的檢測量往往不是一台儀器就能解決的。如果嚴格按照中藥飲片GMP的要求進行質量管理,按照2010版藥典質量要求進行檢測,對於大多缺 乏現代化檢測儀器的飲片企業來說,面臨的是檢驗成本增加、投入與產出極不平衡的現實。

  飲片標準制定不甚合理

  2010版藥典規定,如藥典無飲片標準項的,此類飲片應與藥材標準相同。企業代表反映,經過浸、潤、切、乾燥後,伴隨著有效成分的流失,浸出物及含量會降低,因此,藥材標準並不適宜飲片。

  上海康橋中藥飲片有限公司統計了2009年及2010年生何首烏和制何首烏中何首烏苷含量測定結果,結果顯示,生何首烏飲片的何首烏苷平均損失率為30.5%,制何首烏飲片的何首烏苷平均損失率為68.3%。

  另一個現實問題是,按照藥典的質量標準,一些藥材品種在市場上始終找不到合格品,無法進貨。如天麻浸出物限度規定為不得少於10%,迄今上海多家飲片企業所做天麻均達不到限度,但相應批次的天麻素含量及其他項目均符合規定。

  曹麗娟說,有的品種按照中藥材項下檢測不合格,但經過加工炮製後是可以合格的。比如鱉甲,原料可能達不到要求的浸出物不少於5%,但砂燙醋淬後浸出物 就達到合格了,如按標準就不能進貨。浙江中醫藥大學中藥飲片有限公司反映,藥材首烏藤多批檢測結果含量只能達到標準規定的1/10。還有的品種出現原藥材 檢驗含量合格,在加工成飲片後檢驗出現不合格的情況。

  「標準制定不能遷就市場,但也不能背離市場,否則將無藥可用。」企業認為,這直接影響了GMP的實施。

  實施GMP需多方努力

  如何推進飲片GMP實施,也是管理者關注的。無論企業界、還是管理部門,對中藥飲片GMP有共識,也有差異。

  對於飲片檢驗問題,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安監司生產處郭清伍處長與企業的看法不同,中藥飲片必須檢驗,為的是把好基本藥物生產質量關。「不檢驗導致假劣飲片滿天飛,市場混亂,政府無法監管。只有企業把好關,政府才敢於去監管市場。否則,市場永遠是亂的。」

  對於生產的品種太多,根本沒法按要求逐批檢驗的問題,郭清伍認為「就是一個量和品種的問題。」只有每個企業儘量生產的品種少,量大了,實行產品配送, 才能解決現在批量少、批數多的問題。這個想法企業並不是沒想到,北京飲片企業就曾試圖嘗試,就是每家企業分別生產幾十個品種,合力保證生產供應。但終因利 益問題,分工生產沒能實現。

  理想與現實有時也是矛盾的。目前的矛盾是,飲片企業生產品種多的現狀與醫療機構普遍要求企業全品種供應不無關係,企業若想供應醫院用藥,就至少需要生產400個中藥飲片品種,否則將無法被醫療機構選用。

  看來,要解決飲片生產的問題,不光是飲片企業自己的事。這還需要政府的協調、企業、醫療機構的共同努力。

  在研討中,郭清伍說過這樣一句話,「中國就剩下30家飲片廠,供應問題我都不擔心。如果一個企業控制1~2個品種的資源,就可以控制市場,保證市場供應平穩。」可以得看出,政府的規範就是要飲片企業重新洗牌,從而推進中藥飲片的規範化、規模化生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525

利益壓榨下的中藥飲片:「摻雜摻偽」潛規則

http://www.21cbh.com/HTML/2012-9-11/xNNDE4XzUxOTMxNg.html

■安徽國鑫等藥企用化工原料染色中藥遭調查

■專家:長期過量食用金胺O將對肝腎造成損害甚至致癌

根據國家食藥監局 認證公告,截至2010年12月31日,我國獲得GMP認證資格的中藥飲片企業數量達到1032家。同時,根據中國中藥協會中藥飲片專業委員會統 計,2008年我國中藥飲片行業銷售收入(按主營業務為中藥飲片生產統計)前10位企業銷售僅佔當年行業總收入4.64%,行業集中度較低。另根據國家食 藥監局南方所預測,未來5年內,我國中藥飲片行業平均增長幅度將高於醫藥製造業整體增長幅度,2015年,我國中藥飲片行業市場規模將增至1879.1億 元,市場發展空間巨大。

游資炒作中藥材在近幾年並不鮮見,而下游中藥飲片生產企業對中藥材「摻雜摻偽」卻尤值關注,業內人士表示,這幾乎已成行業「潛規則」。

國 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SFDA,下稱「國家食藥監局」)8日發佈公告稱,安徽省藥監局查獲一批染色增重、制假售假的中藥飲片生產企業,對嚴重違規的8家 中藥飲片生產企業責令停產整頓,6家企業被收回GMP證書,並對12家企業進行立案調查。國家食藥監局在這份聲明中確定,安徽省「中藥飲片生產企業生產的 部分中藥飲片已經流入中藥飲片流通使用和中成藥生產環節」。

成都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7月份接到國家食藥監局的統一 部署,開展中藥專項集中整治行動,對中藥飲片生產、經營企業進行監督抽查,目前,暫時沒有發現成都中藥飲片生產企業存在違法行為。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 來,市食藥監局還將進一步按照國家食藥監局的部署繼續展開調查。

藥企用化工原料染色中藥遭調查

日 前,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在官網上曝光了一批生產企業,通過違法使用化工原料金胺O給中藥飲片染色,用鋁鹽和鎂鹽加重等,目前已對12家相關企業進行調 查。專家表示,長期過量食用金胺O將對肝腎造成損害甚至致癌,而過量食用鋁鹽、鎂鹽,會損傷神經系統,易患上老年痴呆症。

通報介紹,安徽 國鑫中藥飲片有限公司、安徽維濤中藥飲片科技有限公司、上海藥房股份有限公司亳州徐重道中藥飲片廠涉嫌用化工色素金胺O進行染色,用鋁鹽和鎂鹽加重,並在 藥材中摻假;亳州市凱利中藥飲片有限公司等2家企業涉嫌用化工色素金胺O進行染色並摻假;安徽福春堂中藥飲片有限公司、亳州市貢藥飲片廠、亳州市萬珍中藥 飲片廠、安徽海鑫中藥飲片廠有限公司等7家企業涉嫌用化工色素金胺O進行染色;國鑫、維濤、徐重道中藥飲片廠等還存在走票過票、貼牌包裝等問題。

鑑於上述企業生產的部分中藥飲片已進入流通、使用和中成藥生產環節,國家藥監局已嚴令各地方局加大監督力度,嚴防不合格的中藥飲片用於臨床配方和中成藥生產。

第 三軍醫大學藥物研究所博士後張翼冠介紹,金胺O別名鹽酸氨基四甲基二氨基苯甲烷,金胺O對皮膚黏膜有輕度刺激,可引起結膜炎、皮炎和上呼吸道刺激症狀,長 期過量食用,將對人體腎臟、肝臟造成損害甚至致癌,衛生部已於2008年將其列為非食用物質。同時,張翼冠表示,過量食用鋁鹽、鎂鹽,將會導致人體代謝功 能紊亂,肌肉疲乏無力,對神經系統造成損害,容易患上老年痴呆症。

被染色的中藥飲片

「中藥飲片染色和增重的問題近幾年明顯多起來,一些名貴飲片比如首烏、紅花,相比起經濟損失,造成的用藥不准和安全危害問題更為突出。」近日,國家藥典委員會委員、國家食藥監局藥品審評專家周超凡教授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

9月8日,國家食藥監局公告通知,自7月18日開始的為期20天的全國中藥市場專項整治活動中,「已初步查獲一批染色增重、制假售假的中藥飲片生產企業。」

其中,安徽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查獲一批違法生產的中藥飲片生產企業。「安徽亳州是歷史上有名的藥材種植地和交易市場,現在是國內最大的中藥材交易市場,對全國中藥市場的發展情況很有代表性。」周超凡告訴記者。

但這樣一份來自安徽的「樣本」卻不能讓人放心。

「類似金胺O這樣的化工原料主要是增加顏色,比如丹參,品相不好的顏色會淺,有些商家就會通過增色把它染成深紫色,賣相好一些,價錢甚至會高出原來的200%或者更多。」周超凡談道。

事實上,近年來,化工原料對中藥飲片,特別是名貴中藥飲片的「污染」逐漸滲透。

天 津某知名中藥企業總工程師介紹,近年來,用白芍的根莖部分染色加工成川烏、草烏;用紅薯染色加工成制首烏;用薄紙、海帶切細絲染色摻雜於西紅花中;用澱粉 壓模製成冬蟲夏草;用山藥的珠芽(零余子)染色加工成延胡索及制川烏等做法不斷出現,把一些外形相似但色澤不同的植物切片染色假冒正品飲片。

而染色之外,增重的摻偽問題似乎更加嚴重。

周超凡告訴記者,那些材質疏鬆的藥材,有時會被摻入硫酸鹽、氯化鈉、糖等增加飲片重量———如砂仁用食鹽水浸泡後加重,小通草、通草等用硫酸鹽或糖等浸泡增重等。

而對此次鋁鹽和鎂鹽增重,周超凡認為,相比起傳統食鹽、糖水浸泡增重等手段,這樣的化學品加重更加危險———「中藥每一味藥都是按克數計量的,彼此配伍也講究平衡,無端加入這些東西,完全影響了療效,某種程度上甚至會變成『毒藥』,是非常危險的行為。」他說。

利益壓榨下的中藥飲片

「這些年藥監局一直都在做全國範圍和重點省份的中藥材專項整治,但是收效並不明顯,中藥飲片的不合格率始終高於西藥和中成藥。」前述中藥企業總工程師向記者透露。

「利益驅動是主要原因,中藥材這兩年的情況不太好,用藥量大,自然災害頻繁,加上國家價格控制,一些商家就開始鋌而走險。」周超凡談道。

2010年起,全國市場中藥材價格持續快速上漲,中藥材漲價連續進入新高峰,部分中藥飲片摻假問題直接上升。

中 國中藥協會中藥飲片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李景福曾就此問題表示,紅花、黃芩、雞內金、蒲黃、烏梅、五味子等幾種中藥飲片的問題比較嚴重,如市場上的紅花,產 地不一樣,價錢每公斤相差可達5元,造假者就將三等的紅花染色後冒充一等紅花來賣;像北五味子每公斤賣180元,而山五味子每公斤才30多元,造假者瞄準 這個差價就將棕色的山五味子染成紅色,摻入北五味子中,謀取高價。

他進一步表示,諸如此類染色摻假的飲片在全國各地的中藥材市場普遍存在,其中大多數被銷往鄉鎮醫院和小醫院。

「為 了保證成品藥的質量,大企業對用量大的藥材都建了自己的GAP(中藥材生產質量管理規範)基地,其他的供貨渠道也控制得比較嚴格,但那些中小型的製藥企 業,藥材來源的保證就確實是個問題。」前述製藥公司總工程師表示,「特別是近年來一些中藥非處方藥品種的大量生產,一些顆粒藥也進入醫療保險,藥材來源的 控制更成了問題。」

綜合第一財經日報 成都商報記者 賀華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745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