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庫巴深度向國美靠攏:8月完成供應鏈對接

http://news.cyzone.cn/news/2012/05/24/227386.html

雖然加入國美大家庭已經一年半的時間,堅持獨立發展的庫巴似乎並不著急從國美獲取資源,但在殘酷競爭下,這一步伐不得不加快:庫巴 網新任CEO丁東華今年3月上任後,就開始梳理和國美的關係,並調整庫巴定位為「零售企業」,預計8月將和國美所有產品完成供應鏈對接,國美供應產品將達 到90%。

庫巴調整定位為「零售企業」

作為國美電商戰略雙品牌之一的「庫巴網」,一直面臨外界的輿論壓力:庫巴網的同業態兄弟、國美「親生」的「國美電器網上商城」,似乎更容易獲得國美資源傾斜和扶持。與此同時,國美似乎對庫巴的虧損和整合並不滿意,所以才有了CEO王治全的閃電離職。

丁東華並不這麼認為,他指出國美更多是想把庫巴作為獨立定位推出去,因此在宣傳上會減少國美的感知,但後台方面一直在供貨和供應鏈方面給予庫巴支持,至少目前從貨品來看,國美提供的商品已經達到70%,剩餘30%由庫巴自行採購。

雖然丁東華並未評論庫巴網人事上的變動,但他也坦言,這幾個月主要的工作就是梳理和國美的關係,國美對於庫巴的定位和發展思路也發生改變,最重要的認知是:庫巴網的定位是零售公司。

這一發展思路變化的另一個背景是,大批傳統行業強勢公司進入電商,讓電商競爭更加激烈,同時家電領域銷售總量在不斷上升,讓家電銷售上升到國美更為重要的戰略地位,這些讓國美開始認真考慮梳理與庫巴的關係。

8月完成國美供應鏈對接

關係梳理最重要的兩點,一是供應鏈,二是物流配送。

據丁東華介紹,供應鏈方面,預計8月庫巴和國美所有產品將完成供應鏈對接,國美提供貨物比例由70%升至90%。物流方面,庫巴則將在6月與國美物流對接,「理論上講,凡是國美能夠覆蓋到的地方,庫巴也都能夠覆蓋到」。

丁東華以北京市場舉例,此前庫巴對接的是國美品牌倉儲和物流,但國美旗下另一品牌大中電器在這一市場更具優勢。於是丁華東就跟國美高層達成協議,國美同意旗下國美、大中品牌都向庫巴開放貨源和倉儲物流,這給庫巴帶來的是價格更低的貨源、更長的賬期和更豐富的品類。

在倉庫物流方面則用兩種方法,實倉對接和虛倉對接。前者是庫巴分公司所在地倉庫與國美當地倉庫對接,後者是指在庫巴沒有分公司的地域,庫巴在網站頁面上顯示的貨源狀態、物流配送等指令都會對接到國美當地倉庫。

讓丁華東堅定庫巴需要緊密靠近國美的原因是,只有背靠供應鏈的電商才會具備優勢,而今年還能在電商存活的玩家,尤其在家電3C領域,背後還是需要有供應鏈的支持。

「目前大部分家電廠商還沒有和電商直接合作,合作的廠商則是將特定型號的產品提供給線上銷售,通過和國美供應鏈對接,我們能夠自主採購線上特定型號,也能夠擁有線下的型號,將能夠有比較全的SKU。」丁華東說。

電商運作家電產品不專業

在成為庫巴網CEO之前,丁華東擔任的是瀋陽國美電器總經理,在梳理庫巴與國美關係時,他也感受到電商與傳統渠道商在產品上運作的不同。

「庫存其實只是家電銷售的一個方面,如何定價和促銷是很重要的,而現在所有電商企業在產品運作上並不專業,他們對產品的理解、定價和促銷差的很遠。」丁華東說。

「比如拿到一批價格比競爭價格更低的產品過來,應該如何運作?」丁華東表示,有些電商企業就加一點價格繼續低價賣,而有些電商會關注競爭對手的價格,並以更低的價格去出售。

「傳統線下則不會這樣,而會將產品分批,幾百台幾百台去賣,並且用不同的定價策略。而這樣做最重要的目的,就是產品在保持市場攻擊力的前提下,依然能夠獲得利潤。」丁華東說,不夠他並未透露庫巴未來的定價策略,從目前的市場宣傳來看,庫巴也加入了電商3C價格戰的行列。

據丁華東介紹,截至今年5月,庫巴能夠實現20億元的銷售額,而這一數據與此前庫巴全年的銷售業績相當。基於此數字,庫巴高調宣佈上調2012年銷 售目標至100億元,這種半年內至少5倍的增長速度如何實現?丁東華並未做過多的回答,但強調經過供應鏈整合與覆蓋城市的大幅度擴張後,庫巴流量資源的轉 化率將大幅度提升,下半年將是庫巴真正發力的時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765

股價跌到一字頭 市值一天蒸發百億 向低價靠攏 宏達電高獲利時代告終?

2013-07-15  TWM
 
 

 

「重返榮耀」一直是宏達電董事長王雪紅對今年的期許,但屢屢挫敗的股價,卻顯示外界似乎已對宏達電的復甦之路失去信心。放眼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場,隨著中低階機種勢力抬頭,未來投資人恐怕得開始習慣進入低獲利時代的宏達電。

撰文‧顏雅娟

不久前,宏達電董事長王雪紅才在股東會上自掏腰包,送出上百支新hTC One手機,試圖平息小股東因為長期股價低迷累積的怒氣;但七月五日,低於預期的第二季營收一出爐,再度讓宏達電的股價大幅「跳水」,隔周開盤連兩日重挫,在九日跌至一八八.五元,不但跌破去年一九一元低點,更創下近八年來新低。

時間拉回七月五日傍晚,宏達電公布今年第二季營運結果,單季營收較首季大幅成長六成多,但自結每股稅後純益僅一.五元;外資在八日開盤紛紛出手下砍目標價,宏達電市值在一天之內蒸發近一百二十億元。

曾自詡為台灣之光的宏達電,為何不再受投資人青睞了?宏達電表示,第二季盈餘未能與營收同步激增的主要原因,在於行銷費用大幅增加。

行銷費用影響獲利甚巨

過去多主打硬體規格、技術能力的宏達電,在歷經二○一二年營運低潮後,今年以來,包括王雪紅、執行長周永明不只一次對外強調「行銷」的重要性,認為打造品牌好感度是宏達電東山再起的關鍵。為了強化品牌知名度,從去年底開始,宏達電請來日本人氣團體「乃木坂 46」擔任蝴蝶機代言人;今年度的旗艦機種新hTC One,更不惜重金找來樂團五月天、歌手王力宏擔任大中華區代言人。

在六月中的股東會上,面對小股東質疑高額行銷費用,周永明意志堅定地強調:「要打持久的世界大戰,行銷費用絕對必要!」他強調,國際大廠每年行銷費用比宏達電高出四至五倍;除此之外,五月底一篇美國《彭博商業周刊》的報導也指出,今年第一季,三星的行銷費用是宏達電的十三倍之多。

面對國際競爭對手的大手筆,對周永明而言,「重押行銷」顯然是一條漫漫長路;而對投資人來說,恐怕則代表必須開始習慣「低獲利」的宏達電新常態。這方面,可以從宏達電的財報開始看起。

攤開宏達電歷年財報,在最輝煌的一一年,該年第三季曾創下單季營收一千三百億元的亮眼成績,單季行銷費用為三十億元;隨後宏達電營收逐步減少,但行銷費用卻逆勢加碼。今年宏達電首季營收僅四○七億元,仍大手筆撒下三十九億元用於行銷,成了拖垮單季營益率的致命一擊。這一季,營益率只有○.一%。

到了第二季,雖然宏達電營收比第一季大幅成長,但因新hTC One部分行銷費用認列至第二季,使得營益率僅成長至一.五%,本業瀕臨虧損邊緣的情況並未改善。

細看宏達電去年全年及今年第一季損益表,與行銷相關的「管理費用」及「推銷費用」,占宏達電營收比重約一○%;換言之,即使宏達電的行銷費用不和國際大廠看齊,但只要占營收比重拉高幾個百分點,恐怕就會成為壓垮本業獲利的最後一根稻草。

第二季低迷恐怕只是開始

除了營益率面臨挑戰,智慧型手機的毛利率也有壓力。回顧一二年,蘋果、三星電子,靠著iPhone 4S、Galaxy S3等高階機種,拿到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場九成以上利潤;才不過半年時間,今年高階智慧型手機市場,便成了高度飽和的殺戮戰場,改由中低階機種扮演成長的火車頭。價位壓低之後,低獲利已成為手機廠難以扭轉的大趨勢。

不僅投資人對宏達電投下不信任票,不久前,全球智慧型手機龍頭三星電子也發布今年第二季初步財報,單季獲利八十三億美元,同樣因為低於市場分析師預期,使得股價大跌近四%,顯示全球高階智慧型手機市場逐漸飽和。

現在,智慧型手機的成長空間多來自對價格敏感的新興市場。如果品牌大廠想要在新興市場取得一席之地,那麼投資人恐怕得開始接受手機品牌廠低獲利時代的來臨。

為了突破僵局,宏達電未來勢必要將更多心力投注在中國及其他新興市場。面對華為、聯想等中國本土品牌強勢崛起,周永明也坦言,還需要多一點時間籌備中國市場的經營,從增加零售據點,以及強化廣告、網路行銷力道,一點一滴挽回市占率。

台灣之光不再風光,隨著智慧型手機生產技術轉趨成熟,短期之內,宏達電恐難打造另一支像新hTC One的吸睛產品;以宏達電既有品牌、通路、出貨規模來看,恐怕再也回不去以往每股獲利十元的輝煌歲月。

未來,在行銷費用擴大、高階市場難擴張的狀況下,宏達電第二季低迷的財報,恐怕只是開始。如果宏達電未來四個季度不能繳出像樣的成績單,那麼明年股東會,可不是一支手機就能安撫小股東。

低獲利將成新常態?

──宏達電上半年兩季度營運表現項目 第1季 目標 第2季 目標營收(億元) 428 500~600 707 700 營益率(%) 0.10.5~1 1.5 1~3 稅後純益(億元) 0.85 - 12.5 - EPS(元) 0.1 - 1.5 - 資料來源:公開資訊觀測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7389

張曉卿靠攏中共明報自閹

2014-01-09  NM  
 

 

一九六三年,查良鏞創辦《明報》不久,發表「寧要褲子 不要核子」的社評,反對中國經歷大躍進大饑荒後發展核武,被喻為香港報業史上的評論典範。一九六六年,瑪嘉烈公主訪港,《明報》編輯韓中旋為新聞起了標題「打炮廿一響 送御妹過海」,遭當時港英政府不滿帶鹹味,這十個字卻成為本地創意經典之作。有五十五年歷史的《明報》,靠本土文人之筆起家,如今即將變成馬來西亞人靠攏中共的輿論機器。九五年起入主《明報》的馬來西亞常青集團主席、做伐木起家的張曉卿,正部署派其大馬親信鍾天祥空降出任《明報》總編輯,記者擔心此舉是「去香港化」、將馬來西亞搞官媒的樣板搬到香港,目的就是在佔領中環前夕自閹以替北京滅聲,手法如同另一大馬巨富郭鶴年管理的《南華早報》。《明報》換將前夕,張曉卿原來早已泊了中央電視台碼頭,《明報》報社亦成為他與央視合作的基地。近年拿督在大陸的生意愈做愈大,一切源於兩年半前,他在北京大會堂獲習近平一個「習握手」祝福。

週一下午,尚未結束休假的總編輯劉進圖,甫下機便返回柴灣報社。辦公室氣氛沉重,有記者已聽到撤換老總的傳聞,採訪主任也着同事完成工作後立刻趕回公司。晚上六時,副總編輯劉頌陽跟港聞版同事開會,他引述劉進圖稱,十二月底已被告知,將調任負責新媒體及電子教科書工作,公司將委派一名居於新加坡的馬來西亞籍資深傳媒人擔任總編輯。與會員工不滿意解釋,有人說:「究竟係邊個(總編輯),同埋調走佢(劉進圖)嘅原因,公司完全無交代過。」「我哋成日鬧政府唔夠透明,點解自己公司都咁唔透明?」《明報》編輯部當晚發表聲明,但新老總身份仍然神秘,「為了配合明報新的業務發展,總編輯劉進圖將會肩負重任,出任新的要職,為明報集團開拓新業務……明報曾經歷多次總編輯的轉變,編輯方針始終如一,並不會因人事變動而有所改變。」編採部員工情緒難平,週一成立「明報員工關注組」,一日之內從編輯部收集了九成員工(243人)簽名,聯署一份聲明。週二下午,近四十名員工在柴灣明報工業大廈外宣讀聲明,對報社突然撤換總編輯感到震驚,亦難以理解為何空降一名東南亞人擔任新老總,希望盡快與管理層會面,並要求對方承諾往後的編採方針不變,「作為記者,作為明報一分子,我哋唔想有任何無形之手伸入編輯室,我哋唔知未來總編輯會否頂住無形之手。」關注組成員冼韻姫邊說邊落淚:「過去一晚,我哋唔易過,要準備今日嘅嘢,要諗吓未來行動,而我哋嘅同事今日仲要返工……」

新老總親北京

有傳空降出任新老總的馬來西亞人是鍾天祥,他現為張曉卿旗下《南洋商報》的總編輯。五十六歲的鍾天祥,八○年在檳城韓江新聞學院畢業後,出任《星洲日報》記者,八八年獲《亞洲週刊》聘為馬來西亞特派員。之後,鍾天祥九五至○六年出任新加坡《聯合早報》國際新聞組副主任,其間先後到南京大學及上海復旦大學修讀中文。○六年,張曉卿購入《南洋商報》後,由鍾天祥出任執行董事及總編輯,他隨即跟內地《文匯報》大搞合作,在其《南洋商報》刊出「文匯專版」,又代表馬來西亞華文媒體,帶隊到北京與《人民日報》編委會會面,可見這位馬來人的紅。

夥央視拍劇集

《明報》總編輯易帥前夕,大老闆張曉卿在大陸的投資,近年變得活躍。去年十月,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問吉隆坡,與一眾馬來西亞富商會面,張曉卿與持有《南華早報》的嘉里集團郭鶴年均有出席午宴。張曉卿與習近平在公眾面前最搶眼一幕,是一一年六月正等候登基的習近平,以國家副主席身份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見一批僑商時,特別走到坐在前排的張曉卿身邊握手。

「習握手」之後一個月,張曉卿便搭上官媒,他在大馬的常青光纖通訊工程有限公司,屬下One Media網視宣布與中央電視台合作,讓央視四個國際頻道,透過One Media網視在大馬正式落地播放。張曉卿與央視的關係更上一層樓。

早在二○一○年,張曉卿與央視屬下中央新影集團合作,由張曉卿投資二千萬元人民幣,拍攝紀錄片《下南洋》,為去年內地播放的最大規模製作紀錄片。YouTube上月上載的《下南洋》片段有如此介紹:「該片製作歷時三年,深入九國,尋訪上百個城市,記錄了華人兩千年『下南洋』歷史,向觀眾揭示一個與我們血脈相連的南洋。」

簡介提及的其中一個出品人香港東方之子國際事業有限公司,原來跟《明報》有密切關係。公司註冊處記錄顯示,這間公司去年六月才成立,註冊地址正是《明報》在柴灣的報社,董事除了張曉卿及其助手蔡天佑之外,還有一名居於北京的內地人周兵。拍攝《下南洋》的內地總導演,同樣叫周兵,他九三年加入央視,○三年任新聞中心新聞評論部特別節目組製片人,拍過大型紀錄片《故宮》。

內地大額投資

《明報》報社變成張曉卿與央視合作的基地,另一方面,張曉卿在大馬東部砂拉越發跡的常青集團,亦自「習握手」之後,在中國獲得大型投資項目。一一年十月,常青代表馬來西亞政府,帶頭開發位處中國欽州的產業園,項目得到時任總理溫家寶支持,需十五年時間完成,現仍在動工。此前半年,常青在中國的子公司又宣布,在貴州貴定縣投資生物科技能源經濟開發區。由此可見,張曉卿在中國的投資,由兩年前起變得活躍,目前在中國總投資額近廿億港元。而張曉卿旗下的《明報》品牌報業王國,輿論影響力亦成為他跟中共在商業上談判的最佳籌碼。去年,有資深傳媒人聽聞,曾有中方水喉洽購《明報》,但張曉卿為建造其「世界華文傳媒王國」而未有賣盤,希望「有嘢揸手」在大陸好辦事。但與此同時,《明報》所屬的上市公司世界華文媒體(0685,下稱「世華」),近年發生了兩項引人聯想的財務變動。二○一二年七月,世華宣布動用內部資源,大派十七億元特別股息,每股派一點○一元,當時張曉卿名下持有百分之五十二點四股份,獲派八億九千三百萬元成為吸水大贏家,當時市場揣測世華是為賣盤或私有化部署。事隔一年多後、一星期前,世華宣布舉債發行最多五億馬幣(約十一點八億港元)的十五年期票據,用作投資、資本開支、營運資金、現有借貸再融資、一般企業用途等。不過,通告未有提及具體發債安排,有分析指:「假如發的是可換股債券,中資或可透過買入,他朝變成股東。」除了《明報》,世華還擁有四份馬來西亞華文報章,包括《星洲日報》、《光明日報》、《南洋商報》和《中國報》。上市文件提及,四份大馬報每日平均讀者總數達二百八十五萬,佔當地十五歲以上華人百分之六十五,相當於大馬華人報章總銷量八成八,故七十九歲做伐木起家的張曉卿,是新一代大馬華人眼中的報業大亨。世華在香港及馬來西亞都有上市,截至去年三月,集團總營業額達三十七億元、利潤為四億五千萬元,按年跌近一成。其中香港及中國內地之出版及印刷錄得溢利七千六百萬元。

拿督身家122億

七十九歲的馬來西亞丹斯里拿督張曉卿,祖籍福州閩清。他在東馬砂拉越詩巫市一個九兄弟姊妹的貧窮家庭中長大,青年時在一間木材公司工作,七五年白手興家成立常青集團,經營伐木,業務之後拓展至膠合板、棕櫚油種植業、媒體、能源礦產等,○九年獲英女皇封爵。《大馬商業》二○一一年公布的富豪排名榜,張曉卿的身家達一百二十二億港元,是該國排名第九的富豪。張曉卿育有至少三名女兒,都替張打理生意︰張瑩為常豐控股董事經理、張晶任常青網視人事部經理、張聰現為世界華文媒體的非執董;張曉卿的胞弟張翼卿亦在世界華文媒體擔任執董。張曉卿的常青集團網站指出,常青是中國改革開放後最早進入內地投資的國際跨國公司之一,在中國內地的總投資近廿億港元,業務包括木業、石油產業、公路建設業等。○七年常青與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合作開發生產松遼盆地石油資源;一一年,與貴州省貴定縣合作建設「中馬常青經濟開發區」;同年參與屬國家級發展項目的「中馬欽州產業園」。

《亞洲週刊》得寵

世華在香港的業務,除了《明報》,還有《亞洲週刊》,它更深得張曉卿歡心。《亞洲週刊》去年十月及今年一月,先後詳盡報導張曉卿有份投資的《下南洋》,執筆者是張曉卿愛將、副總編輯江迅。

根據上海作家協會介紹,祖籍廣東番禺的江迅,七十年代起先後在上海第二醫學院宣傳部、《文匯報》、《文學報》工作,九四年來港。江迅是中國作家協會會員,香港新聞工作者聯會理事,聯會屬左派組織。○八年,《開放雜誌》前職員沈婷稱江迅為中共黨員,江迅為此告上法庭,獲勝訴賠償,事後江迅在《亞洲週刊》的職級,由資深特派員晉升至副總編輯。

江迅深得張曉卿信任,以往張曉卿出席博鰲論壇、在聯合國總部演說,都由江迅撰文報導,如張御用之筆。據悉,江迅近月生病,張曉卿也有親身慰問。今次撤換《明報》總編輯,張事前也有聽取江迅及《亞洲週刊》總編輯邱立本的意見,他們向張反映,劉進圖上場後,《明報》變成民主派的輿論基地。

《亞洲週刊》內容標榜張曉卿常掛在口邊的「全球華人」定位,去年六四廿四周年就以此角度報導:「十五萬人出席維園燭光晚會,以實際行動力頂『去中國化』逆流,顯示大多數香港人已將平反六四的訴求,內化為香港歷史記憶。香港人要有更多的自信,但也要同時加強對中國大陸的認識,而不是只有莫名的畏懼,或是鴕鳥式的逃避,避免被本土派誤導,並拒絕將中國和中國人污名化。」

抗拒本土特色

有傳媒人分析,經常說要做大做強世界華人媒體的張曉卿,或希望藉今次《明報》易將,找馬來西亞人當總編輯,去除《明報》的香港本土特色、減少本地新聞比重,而將之變成一份《亞洲週刊》日報版,但這樣《明報》監察香港社會的聲音亦會從中削弱。

最短命老總內鬥上位

曉卿九五年入主《明報》,雖然未安排親信入主編輯部,也透過他們向編輯部反映不少意見。「九九年總理朱鎔基曾經訪問馬來西亞,張曉卿跟他握手,朱鎔基話:『今天的《明報》跟以前很不一樣。』之後朱總又對《明報》批評中國的報導,提出意見。後來張曉卿透過助手翁昌文轉述,但翁不會要求我們以後要點樣做。」《明報》前高層說。該高層指馬來西亞人不熟悉香港人的人文歷史,對六四周年晚會的處理手法,也會提出疑問,「翁昌文會問點解年年六四晚會都做頭版報導,我哋會解釋俾佢知,呢個係香港人嘅情意結,亦解釋《明報》要守住呢個位置。」《明報》近年成立偵查組,揭發不少商界問題,贏得公眾掌聲,但也面對壓力。其中一○年的天匯事件,指恒基新盤天匯以天價出售單位,後來有二十個單位買家撻訂,恒基只對撻訂單位沒收5%訂金而沒有追收差價,被質疑是造市。「呢單新聞冇咗過千萬元廣告費,集團負責睇數的甘煥騰(營運總裁)覺得我哋倒米,但張曉卿一句都冇鬧過,亦明白我們做緊啲乜,只要唔蝕大本就得。」北京一直希望《明報》歸順旗下,曾有消息指,有中間人向張曉卿傳話,可以給他全國政協一職,以換取《明報》聽聽話話,但他在編輯部的勸諫下沒有接受。不過,今次張曉卿一改作風,令人憂慮,前高層慨嘆:「以前從未派人直接坐入編採部工作,今次搵個老總坐入嚟,仲要係馬來西亞人,即係唔再用中間人,要親自監控。」

劊子手呂家明

《明報》撤換老總,其實早於去年十二月中已拍板,劉進圖被委派開發健康醫療網站和發展電子教科書。對於被撤換原因,「佢話同管理層合作唔到。」知情者說。劉進圖口中的管理層,是去年中由《明報》(北美)總裁調派回港擔任編務董事的呂家明。本刊致電《明報》所屬的上市公司世華媒體,向董事主席助理翁昌文查詢撤換老總一事,他說:「你問呂生啦。我no comment。」是次震驚香港的撤換老總任務,由呂家明負責。今次被叮走的劉進圖,四十九歲,任期僅兩年,是近廿年來最短命老總。他在華仁書院畢業,修讀香港大學法律系,律政司長袁國強、廣播處長鄧忍光都是他的大學同學。他畢業後曾任李柱銘助理,八九年加入新聞界,在《信報》任政治版記者。九五年加入《明報》擔任社評主筆,至一二年一月晉升為《明報》總編輯。太太陳碧君現任九巴企業事務總監,兩人育有一女。劉進圖兩年前升任老總,其實是爬頭。據了解,張健波準備退休之時,已積極部署接班人選,分別是副總編輯姜國元及主筆劉進圖。兩人各有優勢,姜國元曾經擔任《蘋果日報》總編輯,也曾在國際版、政治版採訪,編採經驗豐富;劉進圖則以法律觀點、立場佔優。張健波密密觀察兩人表現,並交報告向集團交代人選,據悉,姜國元被看高一線。不過,劉進圖在一一年不時飛往馬來西亞,為主席張曉卿擔任法律顧問,劉有機會親自接觸主席,自然加分,「張曉卿家族好複雜,當初有兩個大當家幫張曉卿,對劉進圖好賞識,所以劉可以扶搖直上。」得到主席親自拍板,一二年初讓劉進圖登上總編輯,而姜國元則當副手擔任執行總編輯。張健波退任至編務總監,對外宣稱要交接總編輯職務,只負責社評,但實際上對用捷徑上位的劉進圖,進行垂簾聽政,不時在管理層會議上訓斥劉進圖。「張健波不滿早上的新聞跟得不足,於是劉進圖早上十一時半回來開早會,晚上十點左右便要走,但總編輯要睇大版(報紙最後版本),佢喺屋企用電腦睇,有嘢要改都唔方便。」

師爺遇上欽差

張健波與劉進圖之間的博弈,管理層見怪不怪,大家一直相信張健波今年十月退休在即,便會各歸各位。未料去年中殺出呂家明,令編輯部加添張力。「我哋只知道呂家明代表主席,佢唔係日日返公司,不時返加拿大。後來呂生會入來開編採會,佢似一個典型的報紙佬,佢開編採會時會話,呢張相可以放大啲、標題可以過癮啲,故事要有趣啲,相比下,劉進圖唔多理呢啲嘢。」實際上,呂家明密密收料,觀察劉進圖的工作表現,向主席張曉卿報告。劉進圖任內最具爭議的事件,是特首選舉期間,處理梁振英僭建報導被詬病。《信報》報導指,劉疑主動向梁振英披露關於僭建物報導,猶如溫馨提示,讓他迅速拆除僭建物。劉不滿報導,提出誹謗訴訟。《明報》員工擔心劉進圖親政府,影響報章立場。有員工指劉進圖與北京保持良好關係,「中方不時搞啲研習班,派編採部同事去北京上堂,由於要抽調不少人手,影響日常工作,所以一個起兩個止,劉進圖上場後好識做,話要派三個人去。」去年十一月《前哨》刊登一篇題為「張曉卿力阻公信力滑坡劉進圖救亡梁唐一齊打」,文章攻擊張健波,指他在唐梁特首選戰中,傾斜打唐挺梁影響公正平衡的報導原則,後來經劉進圖加強「偵查組」重振報格。報導矛頭明顯指向張健波,似為劉進圖加分,可惜報導出街後,劉就被叮走。

文人辦報終結

《明報》由查良鏞五九年創辦,正值文人辦報的年代。歷任總編輯都是香港人,包括潘粵生、董橋、張健波。而《信報》創辦人林山木,六○年代加入《明報》,先在做資料員,受到金庸賞識被派往英國學習財經,回港後擔任《明報晚報》副總編輯,之後自立門戶建立《信報》。今年《明報》踏入五十五周年,在香港政治風雨飄搖之際,出現空降老總事件,「一個報章老總可以決定邊單新聞做頭版,掌握報章的話事權。」老總還決定編採方針、調配資源集中哪類新聞,親政府定親民主派,政府官員不時會聯絡推銷政策,皆足以影響報導立場。劉進圖被擱置陰乾位;前任總編輯、現任編務總監的張健波,將於今年十月退休,《明報》的前路,日月無光,為香港又添一道低氣壓。

明報重要人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7842

無視俄羅斯警告 烏克蘭放棄不結盟地位向北約靠攏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385

烏克蘭,NATO,北約組織,俄羅斯

烏克蘭議會昨日表決通過放棄不結盟地位的相關法案,不顧俄羅斯此前的警告,選擇尋求加入北約。俄羅斯總理此後表示,烏克蘭議會此舉使烏變成“俄羅斯潛在的軍事對手”。

在昨日表決中,烏克蘭議會以303票贊成、9票反對、2票棄權、56名議員缺席的一邊倒支持結果,通過了烏總統波羅申科本月18日提交的法案。根據新法案,烏克蘭原有的《對內和對外政策原則法》中將刪除“烏克蘭保持不結盟地位”的條款,增加“為達到加入北約的標準”而深化與北約合作的條款。

法案附帶的說明指出,烏克蘭的不結盟地位在保障國家安全和抵禦外來侵略方面是無效的。俄羅斯在軍事、政治、經濟、新聞等領域對烏克蘭不斷施加壓力,迫使烏克蘭在維護國家獨立、主權、安全和領土完整方面必須尋求更有效的保障。

烏克蘭外長Pavlo Klimkin此後在議會講話時表示,上述法案將有助於烏克蘭力求達到成為北約組織成員的所有標準,終止不結盟地位是烏克蘭人民的選擇,是自由和安全的選擇。波羅申科也在議會發表講話時提到,支持烏克蘭加入北約。但他同時強調,將以全民公決的形式對烏克蘭是否加入北約作出最終決定。

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當天表示,烏方的投票“適得其反”,此舉將加劇對抗,

將產生“極為負面的後果”,相當於“申請加入北約。”

據國際文傳電訊社報道,俄羅斯總理梅德韋傑夫當天通過Facebook社交網站發表評論稱,烏克蘭議會此舉使烏變成了“俄羅斯潛在的軍事對手”。俄羅斯駐歐安組織代表克林則稱,烏克蘭議會結束不結盟地位,是“對俄羅斯邁出了不友好的一步”。

烏克蘭議會通過上述法案幾小時以前,烏克蘭問題聯絡小組在波羅申科、普京、默克爾和奧朗德電話會談後宣布,將於當地時間本月24日至26日在明斯克召開會議,試圖結束烏克蘭東部親俄分裂武裝與烏政府軍的沖突。該組織上次會議還是在今年9月。波羅申科在個人網站上發布聲明稱,上述四位領導人強調,需要就多項內容達成協議,包括“撤出軍隊和重型武器,以及立即釋放”所有囚犯。

上月下旬華爾街見聞文章提到,烏克蘭政府爆出,俄羅斯政府對烏進行軍事幹預,以及遭到烏東部親俄分裂武裝的密集攻擊。今年9月初烏克蘭停火協議簽署以來,烏克蘭境內首次遭遇俄羅斯方面的襲擊。

北約組織秘書長Jens Stoltenberg指責,俄羅斯要求烏克蘭保證不會加入北約侵犯了烏獨立主權。他還表示,俄羅斯將坦克、大炮和防空系統武器送入烏克蘭,這“公然違反國際法。”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4883

銀行國企改革大年,股價估值或向國際水平靠攏

來源: http://www.guuzhang.com/portal.php?mod=view&aid=1180

本帖最後由 jiaweny 於 2015-1-21 15:21 編輯

銀行國企改革大年,股價估值或向國際水平靠攏
來源:申萬研究

受到媒體關於阿里欲入股新華保險的催化,市場對於金融板塊國企改革以及混改的預期進一步集聚。

正如我們前期強調的,2015年是銀行國企改革的大年,隨著各家銀行國企改革,民營資本(或包括互聯網金融)、海外資本的引入,將持續催化股價修複至1.5倍pb。

短期的催化劑:財政部員工持股管理辦法有望年前推出,交行、中行、興業、浦發等銀行積極推出員工持股,其中有望參照新華保險引入更加有活力的互聯網企業提升互聯網渠道的協同效應、混業經營(監管逐步放開控股子公司券商牌照的資格)等。

國企改革當中重要投資組合:首推交行、興業、浦發和中行

作為國家國企改革的重要試點對象—交通銀行:混業經營(有望獲得券商牌照提升公司業務優勢,並在互聯網領域創新)、混合所有制改革(員工持股等)

作為福建省金融改革的重要標的--興業銀行:在混業經營(加入券商等全牌照經營提升投行優勢)、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新的投資者以及員工持股等)都有望持續推進、福建自貿區(受益於未來幾年福建經濟的快速發展)

作為上海國企改革的重要標的--浦發銀行:上海國資下金融資源整合以及員工持股等
  
今天發表了銀行2014年年報前瞻。預計14、15年上海銀行業績增速將放緩至8.4%和3.9%;ROE平均為18.9%,17.1%。


盈利能力高於海外銀行,估值水平低於全球平均的1.7倍PB以及發達國家1.5倍PB的水平。

經過近期調整,銀行股平均估值為1.06倍pb。國企改革和混業經營催化下,市場對於銀行不良資產的預期將更加理性。估值將逐漸向國際水平靠攏,對應未來兩年40%以上的估值修複空間。

撥備維持高位,業績增速小幅放緩



——銀行業2014年年報前瞻

預計上市銀行2014年業績增速小幅放緩,累計同比增長8.4%,環比前3季度增速下降1.3%,4季度單季同比增速下降至3.3%。主要由於信貸需求疲弱疊加央行4季度降息對息差造成一定負面沖擊,不良壓力下撥備力度有所上升。國有大型銀行凈利潤同比增長6.9%。其中,中行和農行領先可比同業,同比增速達8.4%和9.1%;股份制銀行同比增12.2%。其中,平安、華夏、浦發和興業業績領先同業,分別為27.3%、16.6%、15.0%、和14.3%;城商行平均利潤增速為15.2%。

負債增速放緩,優先股融資獲得突破,預計上市銀行規模貢獻利潤約9.5%。上市銀行總資產規模增速由13年的10.8%小幅上升至14年的11.6%。其中,貸款保持穩健增長,增速為11.7%;同業資產同比上升7.4%;證券投資同比增15.3%,占比提高0.7%至21.1%;負債端金融脫媒加速,監管機構在存貸比考核上有所松動。疊加存款偏離度考核,存款僅增8.8%,增速下降1.2%;上市銀行已公告計劃發行優先股共計4700億元,其中已發行1750億優先股補充一級資本。負債增速放緩,優先股融資獲得突破,銀行杠桿倍數進一步下降,由13年的15.6倍下降至14年的14.8倍。

有效需求不足,息差環比小幅下降,貢獻利潤負增長0.8%。經濟疲弱,4季度信貸有效需求不足。銀行減少高風險高收益資產的配置,考慮到降息的影響,預計單季度息差環比下降6bps至2.50%。全年上市銀行累計凈息差為2.57%,較前三季度累計小幅下降1bp。受14年非對稱降息影響,預計15年息差下降10bps至2.47%。

中間業務增速放緩,貢獻利潤增長3.5%。受同業監管政策以及控制風險等因素影響,上市銀行主動壓縮了非標資產占比。導致非標相關的理財、托管、投行等手續費收入增速下降。預計全年凈手續費收入將與前3季度14%的同比增速持平,增速較13年下降8%.

2014年風險加速暴露,不良雙升,銀行加大撥備力度,貢獻利潤負增長8.6%。實體經濟仍然在底部徘徊,需求低迷,風險加速暴露。預計14年不良貸款生成率同比大幅上升28bps至0.72%。不良率環比上升6bps至1.18%,同比上升20bps。不良貸款余額環比上升7.8%,同比上升35.5%。不良壓力下,銀行加大撥備核銷力度。信用成本同比提高0.24%至0.81%的高位。預計2015年信貸成本維持高位,但增幅將放緩,小幅上升3bps至0.84%。

不良壓力較大,上調14、15年信貸成本的預測,小幅下調盈利預測0.9%和1.2%至8.4%和3.9%。銀行股14/15年PB估值為1.2X/1.06X。短期面臨一定調整壓力。但國企改革和混業經營催化下,市場對於銀行不良資產的預期將更加理性。考慮到高於國際大行的ROE水平,估值將逐漸向國際水平靠攏,對應未來兩年40%以上的估值修複空間。首推受益於國企改革且低估值的興業、浦發、中行和交行。


(註:文中觀點僅代表作者看法,僅供參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8329

陽明老董首創航運聯盟,老大長榮也靠攏 一個漁村小公務員 變全球船商領袖


2015-11-09   TCW

二十年前,陽明海運盧峰海打造全球第一個國際航商聯盟,至今同業從競爭變合作,效率大增,成功精神竟是「寧為牛後」。

在一個你死我活的企業戰場,如果你是業界老二,如何說服老大與你合作?更何況,你跟老大的營收差距,已不到一○%!

這個市場第二大,又能說服市場老大的人,就是陽明海運董事長盧峰海。

翻開公開資訊觀測站數字,二○一五年前九月,陽明海運營收近千億元,距離業界龍頭長榮海運的營收差距已不到六%。去年,盧峰海更讓長榮決定加入他二十年前籌組的全球海運界第一個國際航商聯盟,把同業資源整合成自己的競爭力,成了陽明營收靠近長榮的助力。

這個由他打造的國際航商聯盟,運能市占達一七%,居全球第三。在台灣港務公司基隆港務分公司總經理蔡丁義眼裡,身兼船聯會理事長、亞洲船東協會船舶回收委員會主席的盧峰海,不管國內、國際海運界,「他都是意見領袖」。

他把餅做大

揪單打獨鬥同業組聯盟

盧峰海是一個高雄漁村出生的小公務員,他成為航運界領袖的過程,就如同陽明一路成長的翻版。一個沒有資源的人與海運公司,要做大,就只能靠合作,海運聯盟,就是他突破的關鍵點。

只是,「聯盟要成立,必須解決面子問題。」盧峰海接受本刊專訪時指出,華人文化有個毛病:寧為雞首,不為牛後。當時陽明總運能只排全球十七位,但現在透過這個由他打造的聯盟,定期航班數量則躍升為全球第二。

他在《逆風順航:盧峰海的創新船奇》書中透露,國際航商聯盟的想法,是他當初為了推動公司民營化,接連辦理國營事業首檔海外可轉換公司債(E C B)及發行全球存託憑證(G D R)時,藉此吸引國際投資人埋單的策略。

「世界工廠在哪裡,我們船就開到哪裡。」早在一九九六年,企管博士的盧峰海就發現,在貨櫃船舶標準化、大型化時代,光靠陽明一家公司的資源,無法迅速壯大和歐美大航商競爭,只有打破航商習慣單打獨鬥的營運模式,整合競爭對手的資源,把餅做大,才能降低單位成本,也才有贏的機會。

受限攬貨能力與船隊運量規模,過去單一公司每週最多只能出一、兩班船,客戶趕不上這班,就得等上三、五天。他的盤算是,拉攏亞洲同業一起打群架,在聯盟架構下,幾乎可以天天都有船班,今天來不及裝載出貨,明天還有船班。

而整合彼此的客源後,不只船艙容易滿載,更能逐漸擴大運量,運用噸位更高的船舶運輸,達到規模經濟,降低單位成本、減少靠港次數,又有運送時間加快、服務班次更密、範圍更廣等好處。

他畫三個圈讓台中日船商從對手變夥伴

但打群架的想法在當時是全新概念,尤其競爭對手間部分客源會重疊,客戶衝突時容易破局,過去又沒有成功案例,他找來的合作夥伴中國最大船公司中遠集團(COSCO),和日本三大集團之一的日本川崎汽船(K Line)都對可行性半信半疑。

他如何說服別人嘗試成敗未知的事?

「我畫了三個圈圈,代表三家公司各自主力業務範圍重疊不多,」盧峰海靠一張圖說服對方。

彼此的主力客源分別來自中國、日本商社和亞洲四小龍,衝突機率不高,合作卻可截長補短,攬貨量只要原本的三分之一就能滿載,因此能用運送效率更高的大船載 貨,降低單位成本,「同樣價錢,我的成本比人家低,獲利就大。」只不過,舉凡客戶取得、艙位分配、停靠碼頭的先後順序,都涉及利益分配和成本。若真有衝 突,則透過「熱線」親自溝通解決。

蔡丁義透露,過去長榮喜歡單打獨鬥,認為船造夠多就好,但在國際運能供過於求趨勢下,貨裝不滿、航線不夠多,貨主不會來找你,有必要和其他船公司合作,經營才有競爭力,長榮不得已也要加入,「航線誰主導、艙位怎麼分,願意合作的船公司自己會去喬。」

他不怕讓利適度妥協才能擴大利益圈

隨韓國韓進(Hanjin)、長榮海運陸續加入,成員由三家增為五家,增加了溝通複雜度和營運衝突機率,成員間競合關係更微妙,維持聯盟的難度也越高。必 須從過去單打獨鬥時自己主導,調適為適度喪失自主,適度妥協和讓利的心態。中鴻鋼鐵前董事長陳坤木觀察,在策略聯盟推動過程中,如何找出並擴大共同的「利 益圈」,又要能保留各自經營空間,並且要替對方想辦法排除他們的困難與障凝,背後的溝通協調能力是成敗關鍵。盧峰海利己利人的人格特質,讓他在面對挑戰 時,總是能不服輸也不放棄。

盧峰海說:「犧牲小的,才能成就大的。」以美西航線為例,可能有聯盟成員客戶要停靠洛杉磯、有的則要停靠奧克蘭,這時候只有妥協,犧牲成本,兩個港都停靠;甚至彼此各自攬貨時遇到競爭客戶等利益衝突問題,也得適時讓步,「這次這個客戶給你,這個就給我。」他透露。

這股熱情,盧峰海讓全球第一個航運聯盟成功運作,讓陽明越做越大,也讓他成了今日的台灣海運業整合王。

盧峰海出生:1948年學歷:政治大學企管博士經歷:台航、中船董事長、

陽明海運總經理現職:陽明海運董事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5966

股轉引入漲跌停板 新三板交易制度向A股靠攏

3月25日,全國股轉公司對協議轉讓設置了漲跌幅限制,在近來寧波水表(830980.OC)等烏龍指事件頻發背景下,監管者首次對新三板交易方式采取“外科手術”。

根據新規,新三板協議股票交易也有了100%的漲停板和50%的跌停板。有分析人士認為,新規有助於杜絕重大烏龍指現象,同時遏制“1分錢”成交亂象,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防範股價暴漲暴跌。

盡管有擔心漲跌幅可能違背了協議轉讓的本義,助長大股東操縱股價,不過業內人士表示,未來監管者對股價操縱將會嚴厲監管,而漲跌停板制度的引入可能成為新三板交易制度向A股靠攏的第一步。

漲跌停防範烏龍指

股轉公司表示,為防範異常價格申報和投資者誤操作,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決定對采取協議轉讓方式的股票設置報價限制。申報價格應當不高於前收盤價的200%且不低於前收盤價的50%。超出該價格範圍的申報無效。新規於3月27日正式實施。

這意味著未來新三板協議股票交易也有了100%的漲停板和50%的跌停板。在股轉公司官網上,一直都會披露價格變動幅度超過50%的協議票交易信息。

目前,新三板上有一萬家企業采取協議轉讓方式,每日市場協議成交總金額在5億元至10億元。協議轉讓雖然同樣也能達成交易、形成價格,但是與廣大股民熟悉的A股競價交易相比,協議轉讓中,沒有系統自動撮合,投資者需要手動進行一系列操作才能完成成交。所以協議轉讓效率較低,人工操作成分較大,容易出現烏龍指現象。

今年3月9日,新三板協議轉讓企業寧波水表盤中出現烏龍指,一名買方漏輸小數點錯誤,將19.70買入價輸為1970元,隨後被交易對手迅速點擊成交,當即損失390萬元。這是新三板成交價最高的一起烏龍指事件。

隨後,股轉公司有關負責人提醒道,參與新三板市場的廣大投資者應仔細了解相關業務制度,審慎投資,謹慎操作。他表示,股轉公司也將從制度和技術層面研究優化協議交易方式,防範此類事件再度發生。

資深新三板二級市場投資者、南山投資創始合夥人周運南對第一財經表示,近期協議票烏龍指頻頻出現,漲跌幅限制有利於防範重大烏龍指現象。此外遊走在法規紅線邊緣的“1分錢”成交現象也會得到遏制。監管者正在努力讓新三板的市場交易行為更規範化。

中科沃土基金董事長朱為繹告訴第一財經,漲跌停新規是股轉系統新任領導對市場燒得“第一把火”。新規將有利於消除烏龍指和“1分錢”交易等價格亂象,防範異常價格申報和投資者誤操作,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

他認為,新規有利於協議轉讓股票形成相對公允的價格,有利於大宗交易價格的確定,推動新三板大宗交易制度落地。同時有利於防止由於新三板基金產品的凈值暴漲暴跌,給基金持有人造成困惑和誤導。

新三板交易制度向A股靠攏

據統計,有83只新三板協議轉讓股票最新收盤價為1分錢,包括周五暴跌99.9%收於1分錢的華路時代(834443.OC)。

華路時代今年以來股價在11元左右波動,股轉公司官網顯示,周五一名投資者先後兩筆以一分錢賣出了11333股公司股票,使得公司收盤價暴跌。如果從周一開始施行漲跌停新政,這意味著華路時代需要連續漲停10個交易日才會恢複到正常市價。

周運南認為,漲跌停新規也存在弊端,拋棄了協議轉讓“價格可協議、漲跌幅度無限制”的本義,雖然抑制了市場價格的巨烈波動,但也影響交易的連續性和活躍性,也制約了特定價格的大額交易。

他指出,新規還需要進一步明確,協議轉做市首日是否受漲跌停限制,企業定向增發的價格,以及未來大宗交易的價格是否會受到限制。

華東一家券商投行業務負責人認為,由於協議轉讓的價格形成機制與競價交易不同,有互報成交、成交確認等交易方式,更容易受到操縱。因此新規有可能助長協議票的價格操縱,大股東能夠有意地把價格維持在一定的區間。

他告訴第一財經,“新規從理論上講對做市轉讓是一個利好。在做市企業大量轉為協議的現狀下,新規會促使投資人傾向做市企業,因為做市價格相對比較公允,制度比較合理。操縱股價的概率、難度比較大、成本比較高。”

還有市場人士擔心,大股東可能利用股票數量優勢讓收盤價遠遠高於正常市價,阻止股票交易,不讓其他股東出貨或者不讓投資者買入,或者為股票質押提供便利。

不過,周運南表示,在交易很活躍的情況下,由於外部籌碼較多,莊家盤中操縱難度加大,操縱效果不會理想。在有交易但不活躍的情況下,莊家可以擡高股價,但可能無法持續,因為外部投資者也會故意壓低股價。

“價格操縱可能出現在交易極少甚至沒有交易的情況。即便如此,大股東也要冒著操縱被查的風險。同時如果未來盤後大宗交易推出來了,而且不設價格限制的話,操縱效果也會減弱。”周運南告訴記者。

安信證券新三板研究負責人諸海濱對第一財經表示,新三板采取了比較先進的市場化模式,但是不能照搬國外模式,還應該遵循自身,進行本土化改良,需要一個緩沖。同樣,A股的漲跌停制度從長遠看跟國際接軌後可能會取消,但現階段還不行。

“此次細則的制定邁開了從之前A股和新三板兩個市場交易制度完全不同到逐漸靠近接軌的第一步,為今後交易制度的改良提供了內在和外在雙重動力。”他表示。

(第一財經實習生王天然對本文亦有貢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2945

英國靠攏中國 力保金融地位

1 : GS(14)@2015-09-24 00:50:33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0923/news/eb_eba2.htm


【明報專訊】當全球批評中國政府的救市手段過於「粗暴」,質疑人民幣突然貶值帶來環球市場動盪,就連聯儲局主席耶倫都將不加息原因歸究中國之時,英國卻再一次挺身而出為中國解圍。

放下政治歧見 有別於美國

在訪華前夕曾表態英國會支持將人民幣納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的倫敦金融城市長葉雅倫,日前在深圳再挺中國。他認為,A股是一個有很多散戶的「年輕市場」,波動難免亦屬正常,他又讚中國監管機構對股市波動的應對也具有成效。

對於近期人民幣匯率波動,葉雅倫直言匯率波動非常自然,人行作出貶值決定完全正常,也採取了非常正確的措施降低匯率波動幅度。

葉雅倫的言論,符合英國財政大臣歐思邦所提出要與中國發展「黃金關係」。事實上,今年初在美國施加壓力阻止其他國家參與中國牽頭的亞投行時,是英國作為首個西方國家表態支持,為亞投行爭取更多重要國家加入創始成員帶來重大轉捩點。

對於英國多次為中國在環球議題上「護航」,北京理工大學經濟系教授胡星斗直言,英國之所以放下政治等其他歧見靠攏中國,肯定是為經濟上尋找盟友,因為一個很關鍵原因,歐盟本身面對經濟疲弱問題,而英國一直有意脫離歐盟,2017年還將進行公投決定是否脫歐;與歐盟的分裂,迫使英國需要找一個更強大的經濟伙伴。

一心脫歐 需找更強伙伴

更重要是,英國並非僅僅想在貿易上與中國合作,更希望透過和中國在金融上的聯繫,去加強倫敦作為歐洲金融中心的重要地位。因此,倫敦成為人民幣主要離岸中心之一,積極發展人民幣產品業務,願意研究「滬倫通」可能性,以及「出口術」幫助中國提升在環球經濟金融的地位,都是為了這段名副其實的「黃金關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2527

不信特朗普 拉美靠攏中國

1 : GS(14)@2016-11-21 00:04:47

隨着特朗普當選總統,美國很大機會傾向保護主義,鐘擺效應之下,拉美國家紛紛望向地球另一邊的中國,希望藉加強對華經濟合作,對抗國內經濟衰退。近十年中國經濟起飛,對拉美國家的大豆、石油、鐵礦石等的需求越來越高,取代美國成為厄瓜多爾、秘魯、智利等國的最大貿易夥伴。但近數年中國對這些原材料需求放緩,貿易合作減少,打擊相關拉美國家經濟。美國智庫「美洲對話」的中國專家邁爾斯(Margaret Myers)表示,拉美國家都醒覺不能太依賴商品出口,傾向加強跟美國合作,因為美國購買的工業產品可帶來更多職位,但前提是美國願意合作。美國未來在特朗普治下,各國都不敢寄予厚望,結果讓中國可乘虛而入。事實上,中國亦致力跟拉美國家拉關係,國家主席習近平抵達秘魯之前,就先到厄瓜多爾出席中資大型水壩的開幕儀式;他抵達秘魯後亦與對中國友好的總統庫琴斯基會面。深陷經濟衰退和政局動盪的委內瑞拉,上周二亦與中石油簽訂一項價值22億美元(173億港元)合作協議。美聯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1120/1983964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6329

拒依賴華 澳再向美靠攏

1 : GS(14)@2017-03-25 10:33:46

中國自2009年起取代日本,至去年連續8年成為澳洲最大且發展最快的貿易夥伴,而澳洲去年則為中國第7大貿易夥伴。兩國去年雙邊貿易額逾7,100億人民幣(逾8,000億港元),為美澳去年雙邊貿易總額的三倍多。「中澳自由貿易協定」前年12月生效後,澳洲對華出口更突飛猛進,去年中國對澳貿易逆差擴至近500億美元(近3,900億港元)。此趨勢引發澳洲政界憂慮,擔心影響澳洲與美國的傳統盟友關係,開始對美國「再靠攏」。事實上澳洲自1940年代起,一直是美國倡導的「五眼聯盟」成員,與美、英、加及新西蘭四國共享訊息、軍事等情報。澳洲外長畢曉普(Julie Bishop)上周在新加坡公開呼籲,美國要擴大在亞洲扮演的角色,強調自由價值和體系的重要性,稱「除非中國實現民主,否則不可能挖掘出自己的全部潛力。」中方則稱希望澳方「丟掉『零和博弈』及意識形態偏見」。《金融時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325/1996946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873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