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IMF: 中國監管者需更密切監測影子銀行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922

jub7hg7qclym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周三表示,中國需要更密切監測不斷激增的遊離於銀行監管體系之外的銀行業務。

在新興市場國家,上述所謂的“影子銀行”業務增速已經超過銀行系統的傳統業務。根據IMF的數據,這些“非官方”銀行資產總值已經超過7萬億美元。IMF經濟學家警示稱,中國影子銀行的增長尤其顯著。

影子銀行是提供金融服務的金融中介,其業務類型與傳統商業銀行業務相似,但大多數不受監管。影子銀行主要包括對沖基金、貨幣市場基金、結構化投資工具和私募基金。

IMF在其最新的全球金融穩定報告中寫到:“在新興市場經濟體中,影子銀行規模占到了GDP總量的35%到50%,年增長率超過20%。,這在中國顯得尤為突出,需要監管者們更為密切的監測。”

IMF的報告還指出,中國影子銀行的融資增速已近達到銀行信貸增速的兩倍。信托貸款——即銀行通過委托貸款為貸方與借方做信貸安排,但不承擔任何風險。這種形式的信貸安排在高度監管的銀行系統之外占到了很大的比例。

影子銀行問題最初引起專家們的註意是因為在美國住房按揭貸款證券化過程中,影子銀行扮演了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一些經濟學家認為,對這一部分業務的監管缺失是導致全球金融危機的原因之一。

影子銀行對金融系統帶來了更廣泛的風險,因為它非常依賴於短期資金,所以當投資者要求收回資金時,很可能會帶來資產拋售、價格螺旋下降。

最近,中國相關部門已經開始采取措施來應對IMF所形容的影子銀行的過度擴張,其中就包括對金融信托業采取更為嚴格的風險管控措施。

不過,影子銀行也有“硬幣的另一面”。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胡曉煉上周五在接受新華社采訪時為影子銀行帶來的經濟效益辯護到:“我們不能簡單地否定影子銀行,因為從一定程度上講,影子銀行滿足了經濟發展多元化背景下的多層次信貸需求。” 

IMF在報告中也表示:“影子銀行作為對傳統銀行的補充,能夠通過擴大信貸渠道、對市場流動性提供支持、期限轉換、風險分擔等方面帶來正面的效應。然而,通常這都會伴隨著與銀行系統相似的風險,正如我們在2007-08全球金融危機中看到那樣。” 

IMF的這份報告,在逐漸增加的對於中國等新興市場可能給全球經濟帶來系統性風險的背景下公布。周一,經濟學家們還在一年一度的“日內瓦報告”中警告到,低經濟增長和高負債的“危險的結合”可能導致世界的新一輪危機。而這一次站在危機最前面的,很可能是債務國內生產總值比高達217%的中國。

中國的影子銀行的快速膨脹始於2010年,那時中國政府出於對銀行信貸和通脹的快速增長,對傳統銀行系統施加了很大的限制。這一幹預放緩了傳統信貸的增長,但沒能阻擋了表外貸款。

(實習生 戴博 編譯)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794

彭博董事長高逸雅:應對金融風險 需更透明完善的金融市場

“中國金融領域存在的一些擔憂,是源於近年來信貸的異常迅猛增長,而這種擔憂又是應對美國金融危機的合理反應。 ”彭博有限合夥企業董事長高逸雅 (Peter Grauer)3月18日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稱,他通過和全球投資者及分析師的交流,認為信貸過熱且持續時間過長,其風險已經開始超過效益。

高逸雅稱,在中國,彭博觀察到多方面的壓力正在增加。首先,對於信貸分配,擔憂過多信貸投放到了低回報的傳統經濟項目中,而充滿活力的新經濟公司卻未能獲得足夠的信貸支持。

其次,中國金融領域泡沫的迅速膨脹和破滅,最明顯的是2015年股市泡沫;第三,資本流動方面,隨著美聯儲繼續收緊貨幣政策,這種壓力可能還會加劇。

“基於我們的全球經驗,應對所有這些問題的一個重要對策就是需要更加透明、更加一體化,以及更加完善的金融市場。”高逸雅稱,有更加透明的金融市場,可以帶來更高的效率,能夠用較少的信貸支出,在實體經濟中創造更多增長和就業。

他認為,更加一體化的金融市場,能夠為投資者創造參與全球市場的途徑,防止由於資本流動受限而造成更多泡沫;更加完善的金融市場,使投資者可以運用一整套先進的工具管理風險,就會大大降低從眾行為出現的概率,而這些行為可能會影響市場穩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1766

信托公司需更重視保險金信托

保險金信托業務發展的背後,反映的是國內居民財富的不斷增長和中產階層的蓬勃壯大,反映的是居民日益個性化的財富管理需求,值得從業者和監管者深入思考並積極應對、引領。

所謂保險金信托是投保人將其人壽保險合同的權益(即未來產生的保險理賠金或年金、保險分紅等)設立信托;一旦發生保險理賠或分紅,信托公司將按照投保人事先對保險資金的處分和分配意誌,管理、處置上述保險資金,實現對投保人(亦即信托委托人)意誌的延續和履行;按保險資金與投保人生存狀況的關系,保險金信托分為身故金信托和生存金信托。

保險金信托實質上是家族信托業務的一個分支,是單一、他益信托,產品設計的原理和依據也是《信托法》的“破產隔離”制度,主旨是為了財富的保護和有效、有序傳承;保險金信托和資金類家族信托的區別在於信托財產的形式不同,一個是人壽保險合同權益,一個是現金。

保險和信托都是財富傳承的重要工具,兩者的根本區別在於:保險產品基於大數定律,任何一款保險產品的設計都要求盡可能標準化,否則易造成偏差;而信托則可以通過一對一的信托合同來約定,能滿足客戶個性化需求。同時《信托法》賦予信托“破產隔離”的法定效力,使得保險資金免受婚姻風險、債務風險、投保人死亡風險等等的沖擊,使得投保人(信托委托人)財富有可能經歷時空得以傳承。

保險與信托的結合,使得保險產品的財富傳承和保護功能更為周密和個性化,滿足了市場需求,有力促進了保單銷售;而由於保險的杠桿作用(人壽保單保額往往幾倍於保費總額),使得該類業務委托人的資金門檻更低,更為普惠,另一方面也構築了信托資管業務的潛在資金來源。

有些信托公司認為保險金信托不賺錢,重視不夠。筆者借此想就保險金信托業務對行業和社會的積極作用稍加展開:首先,保險金信托是一種具有高附加值特征的服務信托,是信托的本源業務,其核心是實現委托人在保險理賠(或分紅)後對受益人如何獲取財產的管理意誌的延續,從而在有序傳承、子女教育、贍養父輩、子女立業、養老保障等方面不受幹擾地體現投保人(委托人)的意誌,受托人除了提供基礎性服務外,還可以通過向客戶提供增值服務收取額外的服務費。信托公司在此類業務中不承擔信用風險和市場風險,提升服務質量、水準和便捷性是核心競爭力所在。

其次,保險金信托業務可以衍生出信托資產管理業務。無論是身故金信托還是生存金信托,對信托公司而言,最為看重的是保險資金的歸集和投資管理;只是相較於一般的家族信托業務,保險金信托的資金歸集時間偏後,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業務的逐年開展,保險金信托業務匯聚的資金如涓涓細流奔騰入海,可在十年之內匯集成不可小覷的資管資金池。源於信托本源業務而匯聚的資金池,與信托公司黏著性高,有助於形成信托公司的資產管理及投資能力。

第三,借助於保險的杠桿作用,保險金信托與家族信托相比更為平民化,更容易被市場接受。市場上的家族信托業務一般資金門檻較高,動輒千萬元以上,定位在超高凈值客戶,受眾有限;而保險金信托的客戶只需年繳二三十萬元保費即可達到標準,門檻相對較低,受眾更廣,有利於擴大信托的客戶基礎。

第四,錢多也是麻煩事,保險金信托和其他家族信托業務一樣,具有財富保護和有序傳承功能,使得父輩的資金得以納入專業機構的有序統一管理,避免大額資金被挪用或被幼輩揮霍,減少家庭糾紛,增進社會穩定和睦。

第五,保險金信托和其他家族信托業務一樣,使得信托公司從投行業務、對公業務擴展到零售業務,一方面對信托公司的業務管理體系和風控體系提出了挑戰,另一方面也豐富了信托公司的業務線。

當然,要做好保險金信托也對信托公司的資質提出一定要求。中信信托2014年和信誠人壽合作推出國內首單保險金信托業務時,最擔心的事就是業務只做成幾單,而產品存續期限卻是幾十年。因為這等於給自己挖坑,如果業務不成體系,而在後續的幾十年時間里,有關業務人員紛紛離開公司,客戶的權益是難以得到保障的。聯系這些年來開展保險金信托業務的經驗,筆者有幾點建議可供信托公司參考:

一、要有專門的團隊負責保險金信托業務,讓業務流程化、體系化、規模化;

二、要開發專門的IT系統支持保險金信托業務,保險金信托業務涉及眾多零售客戶,每個客戶的需求又不統一,沒有IT系統的支持,信托公司現有體制和機制支持不了該業務的發展;

三、保險金信托業務無法實現當年盈利,信托公司要以戰略眼光看待這項業務,以5年以上的時間周期來考察該業務的戰略價值。

眼下,中國高凈值家庭從“創富”階段過渡到“守富”及“傳富”階段已成為普遍現象。信托公司和保險公司分別掌握著“信托”和“保險”兩大財富傳承工具,能否在市場潮流中運用好這些工具,推動國人財富有序、有效、和諧傳承,值得期待。

(本文作者為中信信托副總經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2315

債券違約的“鍋”流動性不背,需更關註個體風險

在上周五釋放《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管理辦法》這一重磅監管政策後,本周一(5月28日)央行公開市場凈投放300億元,又給了市場一顆“甜棗”。

分析人士發現,相對於2017年的穩健中性貨幣政策,目前基本穩定的流動性環境存在一定程度的放松。2018年監管者對流動性的管理思路更傾向於松緊有度的貨幣政策和維護銀行體系流動性總量合理穩定。

不過,結合最近兩個月來信用債市場違約的頻發,市場人士警示,相比於流動性風險,未來更應該關註個體風險。

近期流動性投放寬裕

周一央行公開市場進行了200億元7天期、100億元28天期逆回購操作,當日無逆回購到期,凈投放300億元。

同時,央行今日進行28天期逆回購操作中標利率為2.85%,較上次(3月15日)操作上調5個基點。7天逆回購中標利率2.55%,與上次持平。

市場人士稱,三四月公開市場操作利率(7天和14天逆回購)上行5個基點之後,28天期逆回購一直沒有操作過,此番利率上調,其實是滯後表現,不是新增動作。

3月22日,美國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宣布加息25個基點,將聯邦基金目標利率區間上調至1.50%~1.75%。央行隨後跟進“加息”,上調7天逆回購利率5個基點。央行公開市場業務操作室負責人當時表示,公開市場操作利率小幅上行符合市場預期,也是市場對美聯儲剛剛加息的正常反應。

隨後的4月16日,央行14天逆回購中標利率為2.7%,較上次上調5個基點;7天逆回購中標利率2.55%,與上次持平。

本周央行公開市場有3700億元逆回購到期,其中周一、周五均無逆回購到期,周二、周三、周四分別到期1300億元、2000億元、400億元;無MLF(中期借貸便利)、正回購和央票到期。

為應對5月繳稅高峰期,央行近日來公開市場投放的手筆一直比較寬裕。上周五(5月25日),央行公告稱,月末財政支出和金融機構法定準備金退繳推動銀行體系流動性總量處於較高水平,當日不開展公開市場操作。當日也無逆回購到期。上周央行共開展2900億元逆回購操作,無MLF投放和國庫現金定存投放,凈回籠資金300億元。更早前一周,則累計凈投放規模達4100億元。

政策層面,上周五,銀保監會發布了《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管理辦法》(下稱《辦法》)。《辦法》引入三個新的量化指標,采取了差異化的管理,強化了對國有大行、股份行以及大型城商行的銀行流動性風險管理要求,並且將監管範圍覆蓋至全部的商業銀行。

當商業銀行開始受制於流動性指標的考核壓力,過去商業銀行投貨幣基金、債券基金的都將按照百分之百的權重來認定資金占用,在新的考核下,銀行為了滿足監管要求,必然會贖回一些流動性好的債基和貨基,從而影響市場的流動性。

受到市場和政策雙重的影響,周一銀行間回購定盤利率多數上漲。FDR001(隔夜銀銀間回購定盤利率)報2.52%,漲1個基點;FDR007報2.70%,跌2個基點;FDR014報3.80%,漲7個基點。

國債期貨弱勢盤整全線收跌,10年期債主力合約T1809跌0.12%,5年期債主力合約TF1809跌0.10%。銀行間現券收益率攀升,10年期國開活躍券180205收益率上行1.96個基點報4.42%,10年期國開次活躍券170215收益率上行2.44個基點報4.535%。

個體風險需更關註

今年一季度,央行創設新工具,平滑流動性季節性波動。年初至春節前,人民銀行啟用新創設的臨時準備金動用安排(CRA),並綜合運用普惠金融定向降準、MLF、逆回購操作等工具適時適度投放流動性,既對沖春節前現金大量集中投放等因素對流動性的擾動,也滿足金融機構對不同期限流動性的合理需求。

在這一系列操作下,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穩定,貨幣市場利率有所回落。3月份同業拆借月加權平均利率為2.74%,比上年12月低17個基點;質押式回購月加權平均利率為2.9%,比上年12月低21個基點。銀行業存款類金融機構間利率債質押式回購月加權平均利率為2.65%,比上年12月下降9個基點。Shibor(上海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總體有所下行。3月末,隔夜和1周Shibor分別為2.69%和2.92%,分別較上年末下降15個和4個基點;3個月和1年期Shibor分別為4.46%和4.65%,分別較上年末下降45個和11個基點。

“2017年底和2018年初的一系列重大會議對2018年貨幣政策進行基調奠定後,松緊有度的貨幣政策以及維護銀行體系流動性總量合理穩定的流動性管理思路,實質意義上相對於2017年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取向以及基本穩定的流動性環境存在一定程度的放松。”中信證券首席固定收益分析師明明認為。

但在較為寬裕的流動性下,近期信用債市場上市公司違約頻發。明明認為,這不應歸咎於流動性,而是要關註個體風險。

中信建投宏觀債券分析師黃文濤認為,當前貨幣政策調控方式轉變不僅是對沖經濟下行壓力或保持“寬貨幣、緊信用”的需要,更是宏觀經濟結構調整以及貨幣政策轉向價格型調控框架的迫切要求。

央行在一季度的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對於未來的貨幣政策表述仍然是保持貨幣政策的穩健中性,管住貨幣供給總閘門,但首次出現了“穩杠桿”的提法。市場人士分析稱,這意味著未來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將會延續今年以來穩健偏松的方向。而且,在信用風險頻出的當下,監管部門也會視情況應對,流動性會保持平滑波動。

在黃文濤看來,未來,貨幣政策穩健中性的基調並未改變,其服務於調結構的核心目標也並沒有調整,信用擴張亦保持基本穩定,但具體政策操作會更加註重價格型調控框架的培育和完善。“置換式降準+上調存款利率上限(據央行行長易綱此前在博鰲亞洲論壇透露,央行近期已經上調了存款利率浮動上限,意在擡升存款利率水平)”的政策組合依然具有一定的操作空間,但具體的操作窗口和政策力度還有待進一步分析、論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492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