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鱷兄:對嘉盛電能車收購的幾點質疑


(1)


首先,說說這收購的情況。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1223/LTN20091223126_C.pdf


在前大股東減持股權後,公司在去年12月23日向鍾馨稼先生及苗振國先生訂立意向書,向他們購入由深圳市雷天電動車動力總成有限公司及深圳市雷天電源技術有限公司供應產品的中聚雷天(香港)母公司Union Grace,該公司主要經營汽車充電池業務。


該等業務作價27.5億,並以20仙發行新股、可換股債券支付,儘管發行該等股份或可換股債券,建議收購將不會引致本公司控股權出現任何變動,以避免任何全面收購,降低借殼成本。


其後股價持續上升,由20仙一線升至90仙停牌。


(2)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00119/LTN20100119504_C.pdf


1月18日,公司配售366,084,242股,每股73仙,集資約2.625億元,由國內資金的國泰君安作配售代理,並宣佈需待收購的汽車電池全部已發行股本訂立協議,以及李嘉誠持有的Jade Time認購特別授權作出公告,故此繼續停牌。


(3)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00126/LTN20100126004_C.pdf


1月26日,公司正式購入Union Grace,該公司由(i) Mei Li New Energy、(ii) Union Ever、(iii) Silver Ride
(iv) 榮華、(v) 郎興、(vi) Idea Lab分別持有41%、27.3%、9%、9.1%、9.1%及4.5%的權益,Mei Li New Energy、Union Ever及朗興分別由鍾馨稼、苗振國及其兒媳控制。


至於據公告稱,鍾馨稼、苗振國的簡介如下:

鍾 先生為一名電池產品及相關技術發明家。彼為雷天能源集團的創辦人,其現時為中聚雷天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及深圳市雷天電源技術有限公司的董事兼技術總監。深圳 市雷天電源技術有限公司為一間主要從事研發、生產及銷售可充電鋰電池的公司。鍾先生亦為深圳市雷天電動車動力總成有限公司(主要從事製造及銷售電
動車輛)的董事兼總經理。


鍾先生為《中華人民共和國863計劃》 鋰動力電池研發中心的首席科學家及主任。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由中國政府資助及管理,旨在激勵多領域的先進技術發展。鍾先生兼為中國城市生態經濟研究會 及中國城市發展研究基金會副主席。鍾先生於研發可充電鋰電池方面擁有逾14年的豐富經驗。


二零零六年,彼成功發明單體容量為300安倍小時至10,000安倍小時的可充電鋰電池。彼亦取得包括中國及美國生產及設計電池產品的專利註冊。鍾先生亦專長於電動車輛所用的可充電電池系統。


苗 先生畢業於浙江大學,持有化學工程學士學位。彼現時為中聚雷天控股有限公司的董事及深圳市中聚雷天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該等公司主要從事生產及銷售可充電 鋰電池)的總經理。苗先生於高技術行業項目管理、銷售及營銷以及產品發展方面擁有逾15年的豐富經驗。於加入中聚雷天控股有限公司前,苗先生曾於
若干中國私人公司擔任高級管理層及/或董事職務。


(4)


至於作價方面,作價為27.5億,以以下方式支付:


(i)現金1億元
(ii)156,703,402港元以按發行價每股0.20港元發行783,517,010股支付。
(iii)2,493,296,598港元以發行不計息,換股價20仙可換股債券支付,可換成12,466,482,990股,但有換股限制,不得持有多於29.99%股權。


此外,李嘉誠持有的Jade Time亦認購4億股,每股73仙,斥資2.92億。


全部股票發行後即有132.5億股,為現時發行股數1,839,341,212股的720.37%,發行新股後的2,205,425,454股的600.79%,為新股及可換股債券全數兌換及李嘉誠認購4億股後的15,855,425,454股的83.57%。


據 公告稱,Union Grace 及其控制的中聚雷天,現時僅為一空殼公司,資產淨值共1,078,000元,資產僅為一紙協議,深圳市雷天電動車動力總成有限公司及深圳市雷天電源技術有 限公司需按中聚雷天(香港)之要求製造並向中聚雷天(香港)供應電池產品及其相關產品,並代為分銷該等產品,供應價值為每安培50仙美元、未來提供數量為 100萬、100萬和150萬安培,並免費授予使用該等專利權2年,2年過後即需付款每安培小時不超過人民幣0.5元。


嚴格來說,新業務僅為一家貿易公司,以較低價購貨後,以高價賣出予客戶。


至於該等電池產品,據公告所述如下:


電池產品包括主要用於電動汽車及儲電站之鋰電池及 釔電池。電池產品之容量介乎30安倍小時至10,000安倍小時,其電壓為3.3伏特至12伏特、24伏特及48伏特。電池產品之功率密度介乎 150Wh/Kg至480Wh/Kg。電池產品之主要客戶包括電動汽車製造商、航運公司和儲電站。

電池產品在大小及重量方面較其他電池產品更具優勢,就應用於電動汽車而言,在設計上更為靈活,且更具效益。


鋰電池技術亦應用於家居後備電力以及應用於儲存風能和太陽能等可再生電力資源。電池產品能夠在耗電量相對較低時儲存電力,然後在耗電高峰期使用所儲存電力,以使全年電力需求量達致平衡。電池產品可改善電力使用率,減少過量消耗電力。


二 零零八年,部分電池產品通過美國獨立電池測試實驗室JBI Testing Lab之電力測試及物理測試。該電力測試包括在不同溫度下之容量測試、過充電測試、放電測試及短路測試。物理試驗則包括釘刺試驗、擠壓試驗及浸水試驗。該 等電池產品通過上述各項試驗,並無出現爆炸。除非遭受人為故意破壞,否則電池產品應用於電動汽車之安全程度甚高。


鍾馨稼和苗振國盈利保證1.5億元,如不足數則以可換股債券抵消,賺不到錢則以零計算,故補償額最高為1.5億,和之前小弟所寫一篇財技補習一文,亦可知作價亦最低為26億。

(5)


但是鱷兄卻有以下質疑:


http://realforum.zkiz.com/thread.php?page=2&tid=3729


(1)外國同行持續錄得虧損,鍾先生的往績又能否公開?


「根據本公司就收購事項所進行的盡職審查研究,美國若干主要從事可充電電池生產、銷售及研發之主要公司於最近的多個財政年度錄得虧損,原因是產品處於其產品生命週期的發展階段。」

目標公司只是一間空殼公司,不但沒機械廠房,就連專利也沒有。目標公司透過簽訂專利許可契約從而能夠使用專利,沒生產設施又要透過總供應協議解決,可是專 利費只豁免兩年,之後每年就要付出數以億計專利費,付那麼多錢,得到了甚麼?這樣鍾先生就不需要公開自己公司的財務狀況,亦保留了核心資產即專利的擁有 權,將來即使撤退也不怕失去。



(2) 實際投資金額大,但公告所稱金額卻少?


「為更佳控制電池產品之生產效率及成本,本公司計劃完成後首兩年內興建自有生產設施。生產設施之建造成本估計約為170,000,000港元,而完成生產 設施之建造及裝修工程需時約六至九個月。」鍾先生在以前的報導中,他說到投資金額多達累計前後400多億,單是長春建電池園也要70億,現在1.7億就足 夠?


(3) 總供應協議和鍾先生說法差異過大?

再看總供應協議,頭一年上限只有5000萬美元,到第三年仍只有7500萬美元。「中國營運公司目前之電池產品最高產能為100,000,000安培小 時」,之前提及(729)的1.7億建廠計劃,年產能預計約為240,000,000安倍小時,已經比中國營運公司目前產能高得多,中國營運公司以往數百 億的投資去了那裡?


「鍾馨稼對網易財經透露,雷天能源今年出口銷售額將達到2.5億美元」,總供應協議點解會夠用?公司與鍾先生有一個不競爭協議, 鍾先生是需要將現有合約過檔到目標公司,現存銷售合約總值多少?據公告稱:

「中國營運公司亦會向中聚雷天(香港)提供其現有及舊客戶詳情,並協助中聚雷天(香港)向該等客戶銷售電池產品及其相關產品。根據總供應協議,中國營運公 司同意日後不會向其現有及舊客戶進行銷售。中國營運公司之所有現存電池產品銷售合約(截至總供應協議簽署日期尚未完成履行),將轉讓予中聚雷天(香港)。 根據總供應協議,中國營運公司承諾除總供應協議所容許或獲中聚雷天(香港)事先書面同意、或中國營運公司能夠根據總供應協議的條款完成生產電池產品的情況 下與中國客戶進行業務往來外,中國營運公司將不會與任何第三方經營任何其他業務(包括銷售及製造)。」


(6)


關於鱷兄的第(1)及(3)的質疑,其實是因為中國法例商務部十號文關於外國投資者併購境內企業的規定,(原文修訂:http://www.mofcom.gov.cn/aarticle/b/c/200907/20090706416939.html)所限,據新財富香港買殼攻略一文的例子光匯石油稱: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38/13996


  要避免违反商务部“十号文”的要求和被港 交所判定业务注入作新上市处理,买壳的操盘人给光汇的资产注入方案订立的原则包括:


1、利用海上供油业务客户均在中国境外的特征,注入客户不注入资 产;


2、必须在上市公司内部迅速发展新的业务,让上市公司持有整个海上供油价值链的每个环节;


3、资产注入和售出不能超过特定的价值。


由此可見,其實這個收購實是該買殼的翻板,主要是買入中聚雷天的客戶、並沒有注入實體資產,此外,亦是以該空殼公司從事新的業務,另外,亦因為是購入離岸公司股權,不需中國當局審批,所需時間較少,能夠達到很好的炒作效果。


除光匯石油外,亦有華聯國際購入中國成套一例以資參考。


但是,這種收購有一些不好的地方:
....加之采购、仓储和运输部分业务仍在上市公司之外,降低了机构投资人参与的热情。



另外,目前上市公司96%的采购成本来自与光汇石油集团的关联交易,这使投资者对公司真正的盈利能力怀有戒心,....


同樣道理,因實體資產及獲利來源全憑母公司的關係,所以只是買入空殼,盈利容易受到操控,故此投資者的熱情或受影響。


(7)


最 後,我們簡單地計算一下市值,以今日股價1.23元計,市值達195億,而該公司去年虧約7,000萬,今年上半年虧600萬,以樂觀估計,本業保持上半 年情況,今年半年盈利7,500萬入帳,即賺6,300萬,下年本業不虧,且能維持1.5億的盈利,本年及下年每股盈利約是0.4仙及1仙,市盈率達 307.5倍及123倍,如你認為值得的話,那就值得購進了,在小弟角度來看,我認為不值。


但我最不喜歡這些吹出來的盈利,況且之後不用吹,消息也自來,很多公關宣傳告訴該公司是超值,所以我會和他們一直唱反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997

買中電定電能 止凡

http://cpleung826.blogspot.com/2012/01/blog-post.html

中電(002)及電能(006)早前宣佈加價, 加幅比以前都要高, 成為城市一時熱話, 正正因為這件事反影這兩家公司在港的超然地位, 所以首富李嘉誠先生玩開地產都要買入港燈 (現改名為電能實業)。

其實, 這兩家電力公司的超然地位, 大家都已經知道多年, 又是霸權的其中一種, 先不看作為消費者的一方是否化算, 想討論的是作為股東的一方, 實在盈利是得到保護的, 所以兩電不怕買。

至於如果要買, 選哪一家比較好呢? 我這兩天就看了它們2010年的年報, 簡單比較了它們的業績, 今時今日, 我會比較喜歡電能。

首先, 中電的年報製作的確值得一讚, 建議初學看年報及公司財務分析的朋友一定要看看中電的年報, 它的內容非常豐富, 超過200頁, 每項資產的細節都有提到, 一些比例的計算方法及定義都會例出及解釋, 甚至在財務分析一章中, 有很多教人看年報的圖示印刷, 就算是沒有買中電的投資人都應該下載一本作參考。

不過, 投資始終看數字, 不是年報精美就是值得投資的對象。從業績上看,兩電都非常相似, 大家都在香港有一個非常穩定的市場, 保証的盈利, 當然中電在港的市場比電能大, 總收入亦是中電比較高。

對這兩家電力公司而言, 香港的市場已經增長不多, 有些年還會輕微回落, 所以我覺得更應該比較兩電在香港以外的業務, 這些才是增長的動力。

幾年前, 走出香港的步伐一直都是中電比較快一點, 加上中電在港供電的地區與內地相連, 內地的核電廠也有中電份兒。但到現在, 兩電的香港以外收入可以說是差不多了, 為什麼呢? 因為電能追上來的速度非常快, 拿著電能這個強勁現金流及充滿技術的公司作為投資工具, 李嘉誠先生要發揮投資實力又怎會比中電差呢?

電能由2006年的6億多海外盈利到2010年的25億, 增長速度驚人, 一下子海外盈利佔總盈利超過三成, 已經跟中電相約, 我相信以這個勢頭, 不久將來電能的海外盈利比較會比中電高, 到時增長動力亦會比中電高。

還有一點, 中電今次加價的部署比電能差, 中電的CEO一出來就把事情講得太死, 說沒有減少空間, 令自己沒有後路, 最後受多方壓力之下讓步再讓步, 這是最差勁的結果, 試想想, 下一次還會有人相信真的再沒有減價空間嗎? 相信以後中電加多少, 社會都會有一輪不滿。相反, 電能一出來加幅比中電要求的低 (其實都不少), 再下調一次, 搞定。

過往電能每次都加到盡, 這是李生的作風, 社會責任不是可加盡但不加盡, 社會責任是加盡賺盡後看看這些賺回來的錢可以給社會做什麼, 這個是資本家都應該明白的道理, 只有每個企業都這樣做才是推動社會發展的最大動力。正正是電能每次都加到盡, 中電就凍結電費幾年, 所以今天香港區的電費都比九龍新界的高出三成有多。

不知中電這個CEO會否得到嘉道理賞識? 如果我是老闆的話, 就會把他炒掉, 因為我覺得這個老外不懂玩香港人的遊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393

城電能否再創傳奇? 林本利

2012-04-26  NM

「電訊魔童」王維基持有的城市電訊,公布以50億元出售集團的核心業務,包括20年來悉心栽培的電訊及寬頻業務,準備進軍免費電視市場,與無綫電視作正面交鋒。


城電創辦人王維基可算是個傳奇人物。他在1992年成立城電,向本地用戶提供回撥電話服務,直接間接促使當時的香港電訊失去國際電訊市場的壟斷優勢,讓市民大眾可以享受價廉物美的電訊服務。
97回歸前,英國大東電報控制的香港電訊,享有國際電訊服務的專營權,直至2006年。還記得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從香港致電到歐美國家,每分鐘收費超過10元。王維基眼見本地長途電話收費超貴,便引入回撥電話服務,以低廉價格撬走香港電訊的國際直撥服務(IDD)的用戶。
當時香港電訊認為城電的回撥服務,侵犯公司的專營權,要求電訊管理局制止有關服務。當電訊管理局認為回撥服務合法,沒有侵犯專營權後,香港電訊便改變策略,加入回撥市場競爭。之後甚至願意提早結束專營權,換取政府賠償,但只可惜為時已晚,公司早已流失大量用戶。


城 電在電訊市場站穩陣腳後,在1997年8月在香港聯交所上市,當時市值只得6億元,相對於香港電訊超過2,000億元的市值,簡直是小巫見大巫。但自此之 後,兩間電訊公司的市值,出現巨大的變化。 香港電訊的控股公司英國大東電報,眼見香港的市場不斷被其他新成立的電訊公司所侵蝕,變得意興闌珊,有意賣盤。到1999年找到買家新加坡電訊 (SingTel),正在討價還價之際,不料由李澤楷成立不久的盈動,竟然宣布舉債900億元吞併香港電訊,一度令盈動及香港電訊的股價大升。到2000 年8月,兩間公司正式合併後,香港電訊改名為電訊盈科,一眾高層率先沽售股權,自此之後,電盈的股價便不斷下瀉,從最高位下挫98%。 合併後,電盈先後分拆地產業務及電訊資產,現在的市值只剩下200億元左右,較1997年下跌九成。相反,同期城市電訊的市值,則上升近五倍,現在市值約 35億元。今次更能夠以50億元,高於公司市值的價錢,出售電訊及寬頻業務。若以此推算,資產值更大幅上升七倍多。


城 電套現50億元,當中20億元用作派發特別股息,大股東王維基可獨得9億元,這是他過去20年努力得來的成果。餘下30億元,將投放在免費電視業務,繼續 招兵買馬,大興土木,準備挑戰無綫電視的市場壟斷地位。日後幾間新公司加入免費電視市場競爭,恐怕亞視將無力招架,最終可能因缺乏資金而退出市場。 上世紀九十年代,王維基憑藉引入回撥電話而擊倒百年老店香港電訊,主要是憑着其「創意」,所付出的資金極之有限,不過數十萬元。今次要挑戰有45年歷史的 無綫電視,卻要準備數十億元打持久戰,估計要3、4年後才能止蝕。不知道「電訊魔童」能否再次創造出傳奇,成為「電視怪傑」。 過去20年,本地的電訊及廣播市場蓬勃發展,收費下調,市民的選擇增加,除了因為政府提早終止香港電訊的專營權及增加發牌數目外,這兩個市場都有類似《競 爭法》的條例,規管市場主導者,令新公司較容易入市競爭。因此,立法會實應盡快通過競爭法,規管反競爭行為和濫用市場權勢的公司,讓市民大眾得益。


林本利 曾任教於理工大學,現為專欄作家及教育中心校監(http://www.livingword.edu.hk) 作者網誌:http://lampunlee.blogspot.com ####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960

電能 長建轉型為財務公司(2013/10/3) 林本利

2013-10-03  NM
 
 

 

原本只打算撰寫三篇文章,去回應各方面對「和黃負債過萬億」的質疑。不料到近日電能突然宣布分拆香港的港燈業務上市,估計可套現近400億元。根據電能公告,分拆後的港燈,要「擁有介乎約400億元至500億元的債務」。結果欲罷不能,要繼續探討長和系的負債情況。

翻開電能的年報,從集團的資產負債表可見,整個集團總資產是1,016億元,總負債是386億元,股東應佔總權益是630億元(即總資產減總負債)。電能的總負債不足400億元,為何把港燈分拆上市後,要港燈背負高達500億元的債務?很明顯,電能的負債不局限於電能本身及其附屬公司,旗下的聯營公司和合營公司還有負債,只因電能持股量不足50%,或者沒有有效的控制權,才毋須列入資產負債表內。仔細查看電能聯營公司的資產和負債情況,不禁嚇了一跳。截至去年底,電能聯營公司的資產高達2,825億元,但負債同樣驚人,高達2,266億元,聯營公司的股本(即資產減負債)只得558億元,負債比率(相對於資產)高達80%。令筆者感到費解的是電能六間主要聯營公司,在澳洲及英國從事公用事業,回報率大致與資產值掛鈎,每年回報大約是7%左右。即使投資回報穩定,但溢利始終有限,為何可以欠債2,266億元,銀行及債權人不擔心聯營公司一旦被政府收緊回報率,或者銷售欠佳,而出現壞賬嗎?電能在澳洲及英國的六間主要聯營公司,所佔權益在30%至54%之間,餘下的權益,差不多全部由同系的長建、長實和李嘉誠基金擁有,真是一家親。當公司由私人100%擁有,便毋須像上市公司一般向外披露資產負債情況。但由於電能擁有的主要聯營公司受到政府監管,故此可以從其他文件中得知它們的負債情況。電能在英國的四間聯營公司,總資產約為2,000億元,總負債1,800多億元,負債比率高達90%。個別聯營公司(例如UK Power Networks),淨負債佔受監管的資產值接近70%。電能聯營公司2,200多億元的負債,扣除四間英國聯營公司1,800多億元負債,餘下的400多億元負債大部分應屬於澳洲兩間聯營公司所擁有。電能一眾聯營公司背負重債,UK Power Networks的債務評級屬BBB。筆者發覺電能在2000年起,開始向聯營公司提供巨額貸款,收取高達13.79%的利率。近年貸款金額大幅攀升,去年達到135億元,為電能帶來近14億元利息收入。這些向非上市聯營公司的貸款,屬於後償貸款,債權人(即電能)的權益是次要於其他貸款人的權益。同系的長建(持有電能約39%股權),同樣在過去十多年轉型為財務公司,不斷向聯營公司提供貸款,去年底貸款金額更高達184億元,為長建帶來18億元利息收入。去年電能長建兩間公司合共貸款319億元,賺取近32億元利息。長建和電能過去十多年的高增長,不少是透過向聯營公司貸款製造出來的。聯營公司的資產投資回報不過7%左右,但卻要支付10%以上的債務利率,真不知背後的經濟邏輯。隨着美國息口上升、美元轉強(即其他貨幣貶值),對一些在海外投資而又背負重債的公司有一定財務壓力,這亦解釋了為何長和系主席李嘉誠說要全面減債。

林本利

曾任教於理工大學,現為專欄作家及教育中心校監(http://www.livingword.edu.hk)作初網誌︹http://lampunlee.blogspot.co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6172

電能分拆港燈估值600億元(2013/11/21) 林本利

2013-11-21 NM
 
 

 

今年9月27日電能實業發出公告,建議以信託形式將港燈分拆上市。分拆後電能擁有不超過49.9%但不少於30%的權益,港燈不再是附屬公司,而分拆公司集團(即重組後的港燈及其附屬公司)將會被分類為聯營公司,並將會按權益會計法在電能的財務報表內處理。

根據公告,分拆公司集團擬重整其資產負債表內的資本,以符合業內水平和優化其資金成本。分拆公司集團在分拆上市完成後擁有介乎約400至500億元的債務,較電能去年386億元總負債(包括銀行及其他貸款)還要多。由於分拆公司集團被分類為聯營公司,只須在電能的財務狀況表上披露權益(即資產減負債),不用把這400至500億元債務入賬。

電能分拆港燈,確實是一個聰明的財務手法。港燈在1890年展開業務,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公用事業公司之一。翻閱去年港燈(不是電能)的資產負債表,固定資產為493億元,連同其他資產(主要是流動資產)總資產合共533億元,而總負債則為388億元,兩者相減是股東總權益145億元。這145億元的總權益中,只有24億元是股本,餘下是擬派給股東的32億元股息和借入資本88億元。

去年港燈在利潤管制計劃下賺取準許利潤約46億元,派了32億元股息,派息比率約70%。假設未來港燈每年維持派息32億元,以5%回報率作折現率,港燈估值640億元(32÷5%=640),市盈率約14倍(640÷46=13.9)。換言之,透過將港燈分拆,港燈信託總市值可以超過600億元,遠遠高於24億元的賬面值,這兩者的差額會以「信譽」入賬,成為新公司的資產一部分。然而,未來港燈的准許利潤可能被調低,加上負債和利息支出上升,未必可以維持每年派息32億元。

電能分拆資產獨立上市早有前科。電能(前身港燈)與同系的長建,在2000年1月至2002年8月間聯手在澳洲收購三項電網業務,包括南澳洲的ETSA,以及維多利亞省的Powercor和CitiPower,兩間公司各佔50%權益。及至2005年11月,長建先將49%電網權益售予一個名為Spark Infrastructure的基金,只餘下1%權益。

長建之後認購該基金9.9%(相當於電網權益4.85%),又向港燈購入三個電網22.07%權益,完成上市及交易後長建及港燈各佔電網權益27.92%。長建及港燈透過分拆及出售澳洲電網股權,再加上澳元升值,當年為兩間公司合共帶來50多億港元的利潤。但今年9月澳洲聯邦法院裁定兩間公司欠稅,連同利息及罰款50多億港元。

2005年12月Spark Infrastructure以信託基金形式上市,發行價為1.8澳元。掛牌首日,股價升上2澳元,之後無以為繼,翌日便大幅回落40%,跌至1.2澳元。2009年更一度跌至只得0.84澳元,現在回升至大約1.62澳元,仍較當日的發行價低一成。

同系和黃在2011年3月,在新加坡分拆港深兩地港口業務上市,套現400多億元。當日和記港口信託的發行價是1.01美元,之後便持續下跌三成多,現時市價不足0.7美元,投資者收到的股息不夠抵銷基金跌價的損失。

2011年11月,李澤楷控制的電盈成功將香港電訊信託在港交所分拆上市,集資約100億元。分拆後,香港電訊信託的市值大升,現在較電盈市值還要高。今次李嘉誠傚法兒子分拆港燈在港交所上市,上市後是龍是蛇,日後自有分曉。

林本利曾任教於理工大學,現為專欄作家及教育中心校監(http://www.livingword.edu.hk)作初網誌 - http://lampunlee.blogspot.co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2444

電能實業 (0006.HK) 分拆後的投資價值 PARTIPRAL - ROAD TO FINANCIAL FREEDOM

http://partipral-hk.blogspot.hk/2013/12/0006hk.html


電能(0006.HK)落實分拆本地業務港燈獨立上市, 目標於1月底前完成整個分拆程序, 估計市值介乎480-634億. 港燈上市後電能只會保留30-49.9%控股股權, 以招股中間價計, 預期前者因而套現至少279億港元; 若計及子公司還款, 電能至少可以套回480億現金. 李超人一向眼光超準, 若然港燈最後成功以如此估值獨立上市, 電能及其母公司長建(1038)必屬最大得益者.

首先, 兩電利潤管制協議會於2018年到期, 9.99%保證資產回報率幾可肯定會面臨重大下調壓力. 相對十多年前, 經營本地供電業務吸引力已經大大降低, 變相公司增長力亦受到限制. 電能如今有機會將港燈股權以一個頗理想價錢出售予市場投資者, 套回資金繼續投資海外公共事業, 對公司未來發展甚有幫助. 參考過往數年電能與長建同向外闖的往績, 管理層對收購項目價錢及時機的判斷力實在無容置疑.

其次, 透過今次分拆計劃, 電能不單止可以借賣股而套回現金; 更大關鍵是可以向港燈收回約兩百多億的股東貸款. 整個過程中變相令電能可以將大部份債項轉移至子公司港燈身上, 而母公司負債比率因此而大大改善, 提高日後進行收購活動的靈活性.

電能目前潛在的投資價值:

1. 拋下本地雞肋業務後, 轉戰海外進行更高投資價值的收購活動, 令公司價值得以提升.

2. 聯儲局提前退市, 債息重回上升週期. 公司及時減債, 改善資產負債表, 利息負擔亦得以降低.

3. 分拆港燈後套回大量現金, 有機會派特別息為大股東長建(1038)減債.

4. 股價現已跌至貼近$60邊緣, 股息率回升至4%以上, 價錢已趨向合理.

最大風險:

1. 分拆計劃最終因為市況欠佳而擱置

2. 海外併購活動遇上阻力.

操作建議:

債息重返上升週期後, 公用/高息股對投資者而言吸引力肯定大大降低. 但基於組合配置考慮, 公用/防守股亦須佔一定比重. 電能現價$60.2, 不期望會忽然大升兩三成; 但成功分拆的確有助公司重新釋放潛力, 現價有4釐股息打底實在是上佳後衛股選擇.

建議買入, 佔組合10-15%, 目標價$70以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5634

李嘉誠再現重組動作:長江基建換股吞並電能實業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9/4682753.html

李嘉誠再現重組動作:長江基建換股吞並電能實業

第一財經日報 羅琦 2015-09-09 06:00:00

長江和記實業(00001.HK)(下稱“長和”)剛於6月結束世紀大重組之後,其主席李嘉誠又將旗下兩大上市公司進行重組。

長江和記實業(00001.HK)(下稱“長和”)剛於6月結束世紀大重組之後,其主席李嘉誠又將旗下兩大上市公司進行重組。

9月8日下午,長和、長江基建(01038.HK)及電能實業(00006.HK)聯合發布公告,擬將長江基建及電能實業合並,合並後的名稱為“長江基建實業”。

根據公告,長江基建與電能實業將通過電能實業協議安排方式進行合並,每持有1股電能實業股份的投資者,將可以獲得1.04股長江基建股份,方案的代價將由長江基建及電能實業在9月4日的5個交易日平均收市價來定,並沒有任何溢價或折讓。計劃生效後,電能實業將會從港交所除牌,而長江基建將會向股東派發每股5港元的特別股息。

對於電能實業而言,該方案將使股東交換具有良好收益和股息增長業績的長江基建新股份。

李嘉誠

合並後,長江基建與電能實業雙方現有的規模有大幅提升,將能源基建、交通基建、水處理基建、廢物管理及其他基建相關業務領域控制多元化的業務,預計由長江基建及電能實業共同持有權益的7個項目將並入長江基建的財務報表的統一的基建平臺將具有清晰投資授權,並將整合長江基建和電能實業現在分散的投資者基礎。

多名市場人士告訴《第一財經日報》,此次重組在市場中已經盛傳了一段時間,所以面對這一重組的重大消息,絕非出乎意料。

香港資深投資銀行家溫天納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稱,之前長江實業和和記黃埔的合並重組,已經確定李嘉誠的商業王國需要再次明確上市公司的分工,並且釋放出合理的估值。而此次長江基建和電能實業的合並,也進一步證明了李嘉誠要明確其上市公司分工的決心,進一步發揮其“1+1=3”的協同效應。

豐盛金融資產管理部分析員馮宏遠對記者稱,從長江基建和電能實業的業務來看,二者重疊度算是很高,兩家公司主要都是通過收購一些國外的公用事業,比如水務等業務,這類業務回報率可觀,並且非常穩定,此次將兩家公司合並能夠進一步讓李嘉誠旗下的上市公司業務清晰化。

此前,長和通過持有長江基建75.67%的股權間接持有電能實業38.87%股權,合並完成後,長和將持有長江基建實業49.19%的股權,馮宏遠認為,這樣的重組方案等於變相增持了電能實業,而在重組後,長江基建將向股東派發每股5港元的股息,這樣對於李嘉誠來說,也可以套現一筆。

不過,由於香港目前資本市場並不算好,溫天納認為現階段兩家公司合並時機不會受到影響,但是如果要像當時長江實業和和記黃埔合並重組一樣,分拆出清晰的業務,則可能需要等待時機,因為分拆的目的就是為了釋放公司其中有價值的業務在資本市場的估值,但如果市場持續走低,可能分拆將會受阻。

編輯:一財小編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9369

李嘉誠遭遇罕見挫敗:長建電能合並因小股東反對被否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1/4716681.html

李嘉誠遭遇罕見挫敗:長建電能合並因小股東反對被否

一財網 一財網綜合 2015-11-25 09:27:00

香港富豪李嘉誠遭遇了一次罕見挫敗,根據香港證券法,李嘉誠至少一年內不能重新提出合並計劃,他在退休前合並旗下商業帝國的計劃宣告失敗。

香港富豪李嘉誠遭遇了一次罕見挫敗。11月24日,李嘉誠旗下長和系重組後首次重大合並計劃——長江基建換股合並電能實業的建議,遭電能實業股東大會否決。

根據香港證券法,李嘉誠至少一年內不能重新提出合並計劃,他在退休前合並旗下商業帝國的計劃宣告失敗。

根據相關規定,兩家公司的合並交易,必須得到至少75%少數股股東同意,同時持反對意見的少數股股東不能超過10%。然而在周二(11月24日)的股東大會上,大約一半的電能實業股東投票拒絕了李嘉誠通過長江基建提出的價值逾百億美元的收購要約,令合並計劃宣告失敗。

據悉,合並方案遭遇股東否決,主要原因是電能實業股東認為換股比例不合理。

長和系在今年9月初公布合並計劃,一開始建議以每1股電能實業股份置換1.04股長建股份,合並後向股東派發特別股息每股5元(港幣)。當時,就有不少分析機構認為收購價格偏低,難以獲得電能實業少數股東支持。長建隨後宣布提高對電能的收購作價,換股比例升至1.066,特別股息也提高至每股7.5元(港幣)。盡管如此,在特別股東大會召開前不少機構依然不看好,認為議案通過的機會不大。

據參加股東大會的人稱,數百名大爺大媽級的小股東湧入會場,就此項交易向電能實業主席霍建寧提出質疑,長建就像“窮書生”,看中坐擁豐厚嫁妝的“千金小姐”電能,質疑為何電能不派完股息才合並。電能主席霍建寧對此表示,如果集團提前分派特別股息,除息後股價將下跌,換股比例的計算方法也會有不同。

長建主席李澤巨則在長建的股東大會上解釋集團需要提出公道的價格,否則會被長建的股東批評,並表示“不能夠只講錢,也要顧人情”。他當時也表示,長建做任何事,包括收購,都不會永遠抱有誌在必得的心態。

有分析指出,一旦合並失敗,長建和電能的股價或會在未來12個月分別下跌多達26%及35%,兩家均於今天上午9時複牌。

(一財網綜合)

編輯:李燕華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1831

能源局優先布局清潔能源 “十三五”電能替代目標4500億

11月7日,國家發改委、能源局正式發布《電力發展“十三五”規劃》。國家能源局召開《電力發展“十三五”規劃》新聞發布會。國家能源局總工程師韓水和電力司司長黃學農參加新聞發布會,介紹《電力發展“十三五”規劃》並回答記者提問。

優先布局清潔能源 確保完成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15%硬目標

會上,韓水回答了關於在規劃中如何體現新能源優先的原則的問題。韓水表示,大家都知道常規、傳統意義上電源規劃主要是兩個原則:一是滿足規劃預測的負荷需求,保證電力供應;二是根據經濟性,用經濟性最優的原則來確定建設的規模和種類品種。這次的規劃為了突出能源結構轉型升級的要求,又增加了一個關鍵性原則,也就是第三個原則——到2020年我國非化石能源消費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5%左右。這次我們把這個目標定為硬目標,是必須要完成的。因此,我們在規劃中就要充分體現出這一點。我們在電源結構優化的過程中優先布局清潔能源,在電力電量平衡的時候首先平衡水電、風電、光伏和核電,然後看這些電源能否滿足電力需求,差額部分再用氣電、煤電進行補充,經測算,這樣優先布局建設清潔能源,滿足2020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5%這個要求,確保實現我國對外的莊嚴承諾。這是貫穿整個《規劃》中的非常重要的一個原則。

韓水介紹,優先利用可再生能源發電,還體現在,比如在外送輸電通道最大限度地考慮清潔能源的外送,在西電東送當中也有布局在可再生能源富集地區包括水電富集地區、風電富集地區的規劃建設外送通道。在消納方面,我們也出臺了多種政策,鼓勵消納可再生能源。我們花了很大力氣,在硬件、軟件上做出更大的努力,提高可再生能源的消納能力,將棄風棄光率控制在合理水平,在《規劃》中體現綠色發展這條主線。

“十三五”電能替代目標達4500億

黃學農介紹了電能替代的問題。他表示,電能替代應該說是規劃里面現代能源體系建設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原則,電能替代在規劃中也是非常重要的考慮,推進電能替代的意義非常重大。

黃學農表示,現在大氣汙染的形勢非常嚴峻,這幾天北京的霧霾大家都很清楚,今天早晨我看稍微好一點。目前我認為主要是大量的散燒煤和原油的消費是造成現在這個霧霾的主要因素之一。我們國家每年散燒煤據統計消費大概在7-8億噸的水平,占我們煤炭消費總量的20%,這個量是相當大的,主要是采暖小鍋爐、工業小鍋爐、農村的一些生產生活領域,與美國、歐盟相比20%散燒煤的水平是相當高的。大量散燒煤未經潔凈處理直接燃燒,使大量的大氣汙染物排放,這是我們考慮電能替代的主要背景。

“二是現在的汽車、機場等輔助動力裝置,還有靠港船舶使用燃油這塊我們和交通部等有關部門也有過會商,這也是大氣汙染排放的主要源頭。”黃學農稱,電能具有清潔、安全、便捷等優勢,實施電能替代對於推動能源消費革命、落實國家的能源戰略、促進能源清潔化發展意義重大。剛才韓總也說了,電能替代的電量很大一部分來自可再生能源,這也可以使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更加充分。二是煤電這幾年通過節能環保改造,排放水平大大降低,無論是電能替代利用的是可再生能源發電,還是燃煤發電的電量,對分散燃煤的替代都會對減少大氣汙染物排放做出重要貢獻。

據了解,“十三五”規劃中對電能替代提出的目標是4500億,按照這個目標“十三五”末電能占終端能源消費比重27%。黃學農指出,電能替代的意義非常大,是規劃的重點任務,有利於提升我們國家電氣化水平,使廣大人民享受更加舒適、便捷、智能的電能服務。另外電能替代將進一步擴大我們的電力消費,緩解部分地區現在面臨的電力富余和系統調峰的問題,特別是個別地區嚴重“窩電”的問題,這些方面的意義都非常重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2580

電能替代目標4500億 專家稱成本和價格是關鍵

備受矚目的《電力發展“十三五”規劃》(下稱《規劃》)昨日正式公布。

《規劃》中要求,節能減排方面。力爭淘汰火電落後產能2000萬千瓦以上。新建燃煤發電機組平均供電煤耗低於300克標煤/千瓦時,現役燃煤發電機組經改造平均供電煤耗低於310克標煤/千瓦時。電網綜合線損率控制在6.5%以內。

同時,《規劃》中指出,2020年,電能替代新增用電量約4500億千瓦時。力爭實現北方大中型以上城市熱電聯產集中供熱率達到60%以上,逐步淘汰管網覆蓋範圍內的燃煤供熱小鍋爐。

業內專家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完成以上關停火電和電能替代目標任務艱巨,需要強化政策應對。

華北電力大學教授曾鳴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通過技術進步解決落後產能,關停火電有擱淺成本,涉及人員就業等歷史負擔問題,需要政策化解。而電能替代的挑戰在於相關配套政策,內在激勵能否使從事替代的企業願意做替代。

曾鳴認為,替代之後系統的協調運行,核心是價格問題。“替代能源和被替代能源的比價問題,價格能否進入市場,通過市場的價格信號引導價格替代。僅靠行政補貼政策不可行——近些年來,可再生能源的補貼政策就沒有達到預期效果,有很多負面影響。”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林伯強告訴第一財經記者,關停火電和電能替代的共同目標是消化火電大規模過剩的產能。電能替代的空間還很大,二次能源與一次能源相比還很低。去散煤可以有效解決霧霾問題,引領人民進入現代化生活。電能替代的技術不是大問題,困難在於成本問題。電相比煤炭較貴,而煤炭效率並不低,所以電能替代如果和碳排放相結合還有政策空間。

電力司司長黃學農指出,電能替代遵循現代能源體系建設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原則,涉及環保問題。

“目前,大量的散燒煤和原油的消費是造成霧霾的主要因素之一。據統計,我國每年散燒煤大概在7-8億噸的水平,占煤炭消費總量的20%,主要是采暖小鍋爐、工業小鍋爐、農村的一些生產生活領域,這與美國、歐盟相比比例相當高。大量散燒煤未經潔凈處理直接燃燒,使大量的大氣汙染物排放,這是考慮電能替代的主要背景。”黃學農說。

電能替代能夠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率,擴大電力消費。實施電能替代對於推動能源消費革命、落實國家的能源戰略、促進能源清潔化發展意義重大。

黃學農表示,電能替代的電量大部分來自可再生能源,電能替代能夠使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更加充分。電能替代有利於提升國家電氣化水平,使廣大人民享受更加舒適、便捷、智能的電能服務。電能替代將進一步擴大我們的電力消費,緩解部分地區現在面臨的電力富余和系統調峰的問題,特別是個別地區嚴重“窩電”的問題,這些方面的意義都非常重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276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