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公募首單險資“借殼”:中原英石更名太平基金

泛資管時代,公募牌照已然是兵家必爭之地。

8月23日,新晉保險系基金公司中原英石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稱“中原英石”)正式更名為太平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稱“太平基金”)。與此同時,太平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下稱“太平資產”)在完成收購後又對太平基金進行了增資擴股,截至目前持股約15900萬股(據Wind數據),持股比例70%。

這是中國保險業首次通過並購方式絕對控股一家公募基金公司。換句話說,太平基金是保險公司首次“借殼”公募基金。作為經營不善的被“借殼”對象,在行業擴容的大背景下中原英石的轉讓價格顯然不低,無論較去年中原證券的擬轉讓價格及年初同城的金元安順出讓價格均有溢價。

基金業首單保險“借殼”

在被中國太平保險集團(下稱“中國太平”)子公司太平資產收購後,中原英石一如預期般更名為太平基金。

7月26日,證監會發布公告稱,核準太平資產收購中原證券持有的34%、安石投資持有的32%中原英石股權,轉讓完成後,三大股東持有中原英石的股權結構分別為太平資產66%、中原證券17%、安石投資17%,對應的出資額分別為1.32億元、3400萬元、3400萬元。

證監會還核準中國太平的基金管理公司實際控制人資格。由此,這一交易行為成了中國保險業通過並購方式絕對控股一家公募基金公司的首單。換句話說,這是保險公司通過“借殼”而不是新設基金公司的方式拿到了公募基金牌照。

在證監會核準之後,太平資產正式入主基金公司。8月23日,中原英石發布公告稱,公司中文名稱由中原英石變更為太平基金,並已按有關規定在商務部、工商局辦理完畢相關變更登記手續。與此同時,太平基金註冊資本由人民幣2億元增加至人民幣2.27億元,2700萬元增資額由太平資產全額認購。由此,太平資產持股15899.08萬股,持股比例增至70.04%。

同一天,中原英石還發布了三份高管任職公告。董事長湯海濤、總經理宋小龍、副總經理金芳均自2016年8月22日起在太平基金開始正式任職。

三人中,湯海濤、金芳均來自中國太平。公開資料顯示,湯海濤2013年7月加入中國太平,歷任太平資產市場部總經理、北方項目事業部總經理、產品開發部總經理;太平養老投資總監;太平資產市場總監等職務。

金芳更是在中國太平旗下平臺任職超過13年的老臣。自2003年7月加盟中國太平以來,歷任太平人壽投資部副總經理兼投委會秘書、太平資管運營保障部副總經理、市場服務部總經理、金融市場事業部總經理。

有別於從“總部”空降而來的兩位,宋小龍則是外部招聘引進。投研出身的他,先後任職於富國基金、長信基金。他在富國基金時,從基層做起,先後擔任高級研究員、基金經理、投資部總監擔任投資部總經理;2012轉會長信基金後擔任了長達四年的副總經理,分管投研工作。

上海一家公募基金內部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稱,總經理畢竟是主持日常事務的人,而保險公司的資管部門跟公募平臺還是有差別的,招聘有經驗的公募管理人應該更適合公司的發展。“選投研出身的人擔任總經理,這說明太平基金定位應該是業績主導,像上海的匯添富、北京的華商基金差不多都是走的這種模式。而行業內也有一批基金公司走的是銷售主導模式,依靠強大的渠道銷售能力,即便業績不好,基金照樣大賣,基金公司的盈利能力始終強勁。”

在這位業內人士看來,收購案完成後,太平系人員入主是必然。早在今年2月份,中原英石就發布公告稱,總經理林偉萌和副總黃竹平離職。兩人的離職早已為太平員工“入駐”騰挪出空間。

“殼”的價值

自2013年6月新基金法推出後,公募基金的準入門檻大幅降低,擴容潮起。

據基金業協會統計,截至2016年6月底,我國境內共有基金管理公司104家,相比三年前81家的數量,大幅增長了近30%。其中中外合資公司44家,內資公司60家;取得公募基金管理資格的證券公司或證券公司資管子公司共12家,保險資管公司1家。以上機構管理的公募基金資產合計7.95萬億元。

在公募基金擴容的過程中,牌照資源變得不再像以前那麽稀缺,公募基金的價值大幅縮水。

2007年12月, 招商證券以63.2億獲得金信信托轉讓的博時基金48%股權。對應的股價約為130元/股,創出了公募基金有史以來的成交天價。當然,之所以會出現天價博時股權事件,除了牌照稀缺的因素外,也有賴於當時牛市的賺錢效應。

在此之後,公募牌照價格出現了縮水,甚至是跌跌不休。到了今年2月,上海泉意金融信息服務有限公司4500萬收購金元順安49%股權時,對應的交易對價僅為0.37元/股(wind數據)。而在此之前,中原英石的公開轉讓價格也是格外便宜。去年6月,中原證券通過河南省產權交易中心公開掛牌轉讓中原英石34%股權時,掛牌價格為4430萬元。據Wind統計,彼時中原證券共持有10200萬股中原英石股份,持股比例51%。按當時的掛牌價計算,中原英石的交易價格為0.65元/股。不過也有接近太平基金的人士對本報稱,各股東實際持股可能與wind等統計略有出入。

不過若按wind統計,這一次,太平資產的收購價相較去年6月的掛牌價大幅“溢價”。深圳一家合資公募副總對《第一財經日報》稱,收購一家公募,資金成本較高,整合難度大,優點是可以快速占位,不需要像新設公募進行漫長地層層審批。據證監會網站數據,截至目前,申請設立公募待批的仍有33家公司。

濟安金信基金評價中心王群航對《第一財經日報》稱,通過收購還是發起成立公募基金,均有利弊。新設一家基金公司容易,但達到可以運作的標準卻很難。就拿團隊搭建的問題來說,新成立一個公募遇到的問題是,必須招兵買馬,找到大批合適的人才;有公司籌備了兩三年時間,卻始終沒達到可以運營的條件。

在王群航看來,通過收購方式獲得公募的問題是,必須調整原來團隊。“一個公司為什麽被收購,肯定是這個公司做的不好。”

但無論如何,中原英石是一個幹凈的“殼”。這也是太平資產看重之處。上述副總稱,那種沒發過公募產品或者只有1-2個產品的基金公司,尤其是經營不善的,極有可能成為被收購對象。

據去年6月掛牌時的信息披露,經過評估,截至2015年3月31日,中原英石資產總額6882.07萬元,負債總額670.68萬元,凈資產6211.39萬元。截至目前,中原英石(現太平基金)旗下僅有一只規模不足千萬的靈活配置型混合基金以及兩名基金經理。從這種意義上來講,中原英石確實是一個不可多得的殼。

保險系基金崛起

中國第一家保險系基金是中國平安集團控股孫公司平安大華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它由平安集團子公司平安信托與新加坡大華資管及三亞盈灣於2011年發起成立,其中平安信托持股60.7%。平安大華的成立僅僅算是保險行業獲得公募牌照的一次嘗試,真正的行業發展機會還是在新基金法的實施之後。

2013年6月1日,《基金法》經過修訂之後,正式實施。新《基金法》的出臺,大幅放寬了大股東的準入標準,其規定基金公司“主要股東應當具有經營金融業務或者管理金融機構的良好業績、良好的財務狀況和社會信譽,資產規模達到國務院規定的標準,最近三年沒有違法記錄”。

隨後不到一周時間,保監會、證監會於6月7日聯合發布《保險機構投資設立基金管理公司試點辦法》明確規定,保險機構投資設立基金管理公司,可以采用發起設立或收購股權等方式。同年的12月27日國務院發布《國務院關於管理公開募集基金的基金管理公司有關問題的批複》,第一次明確規定符合條件的法人、其他組織或者自然人,均可申請設立公募證券投資基金管理公司。

公募基金準入門檻的降低,也成為了公募基金擴容的契機。截至目前,公募牌照數量擴容至109家。如今公募基金行業已湧現出了多家保險系基金公司,如平安大華基金、國壽安保基金以及擁有公募牌照的泰康資產,等等。證監會最新公布的《基金管理公司設立審批表》顯示,33家待批的公募基金中,還有安邦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太平洋等保險系基金公司等。

不光是保險系入主公募,現在的公募行業已經發生了“百家爭鳴”的格局。銀行系、券商系、保險系各有一塊“領地”,更有多例自然人辦公募的情形。

泛資管時代,公募牌照已然成為金融大鱷必爭之地。在當下委外市場大幅擴張的背景下,銀行、保險等機構收購公募,可以多一個專業的資管平臺,而基金公司顯然將受益於委外資金的投放而獲得擴張機會。從這一點意義上來講,保險公司收購公募基金無疑是一種雙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175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