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零售店態度 左丁山

2009-02-05  AppleDaily


 

又 話經濟不景,消費不前,但一啲低水平嘅零售店始終本色不改。年初五,沙田陳太到區內商場買熨斗,諗住無謂去電器連鎖店啦,幫襯吓街坊電器店好過。點知入到 去,售貨員態度冷冰冰,十問九唔應,陳太見到一隻P牌(據內行人講係熨斗銷量冠軍),係歐洲牌子,售價並不便宜,於是再向售貨員問清楚產品特點、保養,是 否耐用等等。點知售貨員答:「唔知道咁多嘢噃。」如此售貨員,簡直倒米,唔怪得咁多人去大商場之電器連鎖店,起碼售貨員嘅產品知識好好多,呢類街坊店舖, 遲早受淘汰,唔關人事,領匯點肯繼續在公屋商場內租地方畀呢類店舖吖。

之不過,一啲店舖生意太好,原來亦會招上麻煩。沙田陳太到土瓜灣親戚 家拜年,親戚經營地舖,因歷史悠久,熟客甚多,於是有人隔幾個舖位開番一間同樣產品嘅店舖,同親戚W爭過。本來競爭冇所謂,好難有獨市生意啫,但呢間新店 X居然冒認與親戚W有關連,搶親戚W嘅熟客,親戚W去抗議,新店X對佢講:「好叻咩,第日我哋有好嘢畀你睇o架!」何謂「有好嘢畀你睇」,陳太聽唔明,問 親戚W:「佢哋想送禮畀你呀?」親戚W為之苦笑,良家婦女係唔會明白呢啲市井之言o架嘞。

 

親戚W之店舖以靚貨多著稱,故此 熟客常來。供應商亦肯以優惠條件供貨,令新店X睇唔順眼。究竟內裏有何營運奧秘?親戚W話:「好簡單啫,我哋只賣代理貨,不入水貨,不在大陸設廠造貨與代 理貨競爭,人哋就在內地設廠製造,但又問代理攞貨,賣貨時就向客人講歐洲日本貨較貴,佢哋有啲平貨好啱客人用。啲代理唔係笨蛋,會巡舖嘅,發覺之後,當然 唔會益佢哋啦。」咦,萬變不離其宗,即係以前肥佬黎教落嗰條橋,自己賣T恤,造成衣,但唔會去開一間布廠,故此周圍可以買到靚布、平布。但呢個咁簡單嘅道 理,偏偏有好多人唔信,開零售店賣外國名牌,又賣自己嘅內地製造貨品,以為好聰明,點知人客唔儍,入口代理商更唔笨,呢類貨品就成為滯銷貨品,影響盈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607

開家好的零售店

http://www.cbnweek.com/yuedu/ydpage/?raid=1745
一個蘋果店的員工在被問到「Apple Store到底好在哪兒」的時候說:「之前做過的所有零售都不叫零售,只有蘋果才是真正的零售店。」他在上海南京東路上班,之前還做過不少其他行業。他的說法當然過於絕對,但蘋果在零售業的表現確實遙遙領先。


  美國零售行業分析公司RetailSails的統計數據顯示,去年一年Apple Store每平方英呎(約為0.09平方米)的年均銷售額位列全美160多家的零售店之最(不含餐飲業),這意味著大約兩個iPad的大小的面積每年為蘋 果貢獻了5626美元的銷售額。這個數字比全美零售店的平均水平高出了17倍,而且它還在不斷增長─截至今年4月,已經突破了6000美元。


  儘管一家零售店的最核心指標是利潤,但單位面積銷售額作為一個強度指標,更能代錶店鋪的競爭力。按照RetailSails的說法,每平方英呎年均銷 售額達到300美元的商舖才能算「有名氣」。你可以在後頁看到上榜的都是哪些公司,而它們要做的第一件事,無一例外都是選址。


  排名第二的Tiffany&Co.在零售店的選址上最為慎重:它只在最好的位置開少量的、大面積的店。法國零售設計師Hubert de Malherbe告訴《第一財經週刊》,這是Tiffany在美國品牌形象好的重要原因:「當你準備結婚,和你的未婚夫想要去買戒指的時候,你們會穿漂亮 的衣服開車或者坐火車到紐約第五大道,問雙方是否準備好了,然後走進Tiffany。這就是Tiffany帶給人們的感覺。」相比之下,卡地亞的開店策略 就要寬泛得多,你可以去珠寶店買戒指,當然你也可以去專櫃。


  Apple Store沿用了這個思路。零售店開在最好的地方對高檔珠寶首飾來說不足為奇,而電子產品卻從未這麼做過。事實上,沒有人為電子產品想過體面的銷售方式。 百思買提供了試用和專業維修,但售貨環境和普通的零售店差別不大。從這個角度說,蘋果店不僅僅在大城市裡最繁華的商業中心地帶選址,它也徹底改變了零售店 的建築風格─它們總是大量運用玻璃,哪怕你只是匆匆路過,也能看見店裡陳列的各種商品和顧客往來的熱鬧景象。蘋果中國區的公關經理黃昱娜介紹,這樣的設計 能讓路過Apple Store的顧客產生一種融入感,吸引他們到店裡來逛一逛。


  除此之外,每一家Apple Store的外觀設計和內部規劃都會和周圍的建築聯繫起來,「比如陸家嘴的Apple Store中間的玻璃圓柱和整個圓形的廣場的配合像是一氣呵成,而南京東路上的店舖則是一個寬而大的方形盒子,以配合整條街的建築風格。」黃昱娜告訴《第 一財經週刊》。


  相比零售店的外觀,店內的燈光與陳列更直接地影響到了顧客的購買行為。和店舖外觀相似的是,Apple Store的店內設計非常開闊,沒有任何遮擋。特別明亮的燈光,讓人產生乾淨優雅的感覺。Malherbe看來,燈光是零售店設計中最重要的元素,燈光並 不需要多亮,而是要確保產品的亮度要比周圍沒有產品的地方亮4倍左右。對比在零售中是最重要的,人的眼睛會被對比所吸引。「就像攝影一樣,如果光不好,這 張照片一定很糟?糕。」


  當然,一切的前提都是你出售好產品。但即便如此,正如Malherbe所說,有時候零售商總會忘記人們走進他的店舖是為了看到產品。「最基本的規則是 人類的行為習慣。零售最基本的原則就是回到動物、嬰兒的本性,就是想要觸摸東西,想要擁有東西。」他舉例說有些店舖錯誤地把收銀台放在入口處,這樣人們就 不會走很遠去逛店舖,他們往往拿了想要的東西就結賬;而如果一眼沒看到目標,或者不知道想要買什麼,他們根本都不會往裡走。


  曾有顧問公司建議蘋果改用貨架陳列它們的產品,而如你所見,如今Apple Store依然只用原木色大桌子做陳列,上面商品一字排開,對不同商品的排列順序也有規律可循。當一個顧客站在店舖門口的時候,店裡的商品的品類相對他的 位置由近及遠,按照受歡迎的程度擺放。最熱門的商品,比如iPad和iPhone,總是陳列在靠近門口的地方。在過去的一年裡蘋果零售店的訪客達到了 2.98億人,而平均每個人來店裡逛一圈之後會消費47美元。自2011年6月起,iPad充當了商品說明書和展示板,無形中增多了用戶使用和體驗產品的 機會。


  同樣上榜的零售商GameStop的開封陳列也是為了同樣的效果。不同於傳統的唱片店式陳列,GameStop把遊戲光盤全部拆封收在抽屜裡,包裝盒 則擺放在陳列架上。這樣一來顧客可以更直觀地看到商品的內部構造,購買之後店員會將光盤重新塑封。這種陳列方式節約了空間,還可以防盜。


  蘋果在店舖的設計上費盡心機,但店裡的員工卻對賣東西並不怎麼上心。對於蘋果來說,開零售店並不只是為了賣產品給顧客那麼簡單。它營造了一整個和蘋果 有關的空間,你可以飯後來散步,可以來上網衝浪,甚至可以來跳個舞並拍下視頻傳上網─順便還幫Apple Store做一次營銷。比起賣東西,Apple Store花更多的心思塑造自己的品牌形象。


  這裡的銷售人員都是固定年薪制,個人銷售額和薪水沒有任何關係,提供服務讓顧客高興是他們的最高宗旨。他們當中不少是蘋果的粉絲,精通蘋果的各種產 品,並樂於和你侃侃而談他的使用心得。他們沒有森嚴的職位等級分別,不需要恪守嚴格的規章制度,甚至沒有固定的工作範圍。每個人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工 作重點:做活動講解員、櫃檯收銀或是售賣配件等。但是不管自己的本職是什麼,店裡的員工都必須對顧客有求必應:就算是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也要充當合格的 導引。而最近,蘋果又開設了新的自助購物渠道,iPhone用戶先使用免費的App Store應用訂購產品,當他們到達店內的時候,該應用的位置功能會在店員的iPod Touch上發出提醒─這應該是能讓大多數人感到神奇的服務。


  每逢中西節假日,Apple Store都會有相應的主題活動,六一兒童節的iPad遊戲大賽,母親節用iPhoto為媽媽製作賀卡,聖誕節用Keynote演示聖誕旅遊指南。這些活 動把零售店變成了一個特殊的公共空間供人們娛樂,但又沒有失去其本身推廣蘋果產品體驗的功能,還能創造親切的社區感。


  在這方面,加拿大運動服公司Lululemon就做得更徹底,看起來賣瑜珈服幾乎就是它的副業,各類配套服務才是正事。2008年Lululemon 在香港開了第一家叫做「陳列室」的零售店:只在每週三四五開門營業,其他的時間都用來開瑜珈班、健身研討會等等。而如此三天打漁四天曬網的營業方式反而讓 這家零售店充滿了新鮮感,因此很快獲得了粉絲。在美國曼哈頓的Bryant公園裡,Lululemon每週舉辦兩次免費的開放式瑜珈課程,每次大約有 400名女士參加。而比起店員的推銷,瑜珈班上老師穿著的瑜珈服更容易說服學員們選擇Lululemon。


  與其他的零售店相比,Lululemon的零售陳列室每年的營業時間大大縮短,但每平方英呎的年均銷售額仍然排在第四位,約為1731美元。有意思的 是,這一成績可以被七浦路隨便一家服裝店輕鬆打破:一家不到20平方米(約合209平方英呎)的小店每平方英呎的銷售額大約合2200美元,放進這張榜單 裡看的話,可以排到第三名─當然,它沒有任何品牌可言。但這個看起來倉庫一樣的地方,人氣和品牌可不能小瞧。

  你總得有一點不一樣的概念。Whole Foods Market是一間把有機食品賣成了生活方式的超市。就大眾商品而言,Whole Foods Market的商品比同類商品貴了許多,但它出售大量有機產品,因此擁有一批熱衷綠色食品、追求高質量生活的中產階級粉絲。這並非只針對出售商品的質量, 這群顧客願意為Whole Foods間接聲援當地的個體小農,支持有機農耕,這會讓他們感覺不僅僅在消費,而是在做慈善。


  當然,蘋果已經成了一種宗教。消費研究公司WSL Strategic Retail總裁坎迪斯·科萊特(Candace Corlett)認為,除了每平方英呎年均銷售額之外,品牌知名度也是蘋果零售店成功的標誌之一。它營造出了其他零售店所沒有的社區感和愉悅感,在這一點 上也沒有其他零售店可以與之相媲美。「Apple信仰創新和改變。Apple Store不是零售店,人們是去那裡朝拜創新的。」Malherbe說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588

雙位增長的實體零售店:Le Saunda 投資之旅 TRENDALYSIS

http://trendalysis.blogspot.hk/2014/05/le-saunda.html
我信奉價值投資,認為耐性和時機很重要。整個5月市場成交量偏低,我未有在水靜鵝飛時趕入場,繼續做系統研究和發掘有潛質的公司。


近日,內地的網上商店聚美優品和京東商城,在美國的紐交所和納斯達克上市。全城注意到淘寶之外,專業網購在中國逢勃興旺,顯示零售的內需強勁。網購的確對實體零售店帶來極大衝擊,而且影響實體店的發展前景。那麼,是否專注內地業務的大型連鎖店,銷售增長和盈利都大受影響?我發現實體零售店中,利信達 Le Saunda (0738.HK) 的營業額和淨利潤都保持雙位數增長。




利信達上一個財政年度的健康指數達74分,早前宣布盈喜,週一將(5月26日)公佈截至2014年2月的全年業績。 集團的業務是一條龍設計、生產和零售男女裝鞋履,主要市場是中國大陸、香港和澳門。上一個財政年度截至2013年2月:

營業額:         ~17.6億港元 (+14%)
經營利潤:      ~2.4億港元  (- 3.6%)
經營利潤率:  13.6% (2012:16.1%)
淨利潤:          1.8億元 (-7.8%)
淨利潤率:      10.2% (2012:12.6%)

雖然營業額上升,但經營利潤和淨利潤都稍為倒退。再看截至2013年8月的半年業績:

營業額:         ~8.7億港元 (+17.6%)
經營利潤:      ~1.1億港元  (+26.5%)
經營利潤率:  12.0% (2012:11.1)
淨利潤:          0.7億元 (+25.2%)
淨利潤率:      10.2% (2012:8.7%)

數據顯示公司在新一個財政年度,無論營業額的增長,經營利潤率和淨利潤率,都教去年同期有顯着增長。利信達能夠在網購越發逢勃的日子,保持雙位數增長,多少展示了管理層的實力。相較同類型的零售股,利信達的增長勢頭良好。此外,集團持有的現金,過去數年不斷遞增,從2009年的約2億元,增至去年8月約4.75億元,而過去數年數年都沒有短期或長期貸款。這除了代表集團的財務健康,也顯示集團實在地營運業務,而其業務能帶來淨現金流入。



翻看中期業績報告,中國大陸的營業額增長了23.1%,佔總營業額的87.1%。香港和澳門的銷售則增長了約12.1%。中國內地的銷售增長,主要是因為集團擴張零售網絡,並且加快滲透2、3線城市。而存貨周轉期亦從241天下降了7天,至234天。儘管未回服集團期望的健康水平 (200天),但這顯示管理有改善。此外,集團找來古天樂和G.E.M. 當代言人,近月G.E.M. 在內地的人氣高企,也許亦有助增加集團銷售量。 (笑)

集團市值約21.7億元,規模不大。週五收市價每股$3.39,市盈率約12倍,交投不算活躍,但我認為屬抵買。我會關注週一的業績公佈,再決定是否買入投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0692

阿迪超市:一間家庭零售店,如何做到6400家分店!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0726/144450.html
阿迪公司名稱系取自亞伯列希特(Albrecht)與折價(diskont)這兩個單字前的二個英文字母合併而成(Al-di)。長期以來,阿迪企業的兄弟老闆們相當低調地經營,以致外界對其瞭解相當少,一直到公司創建人之一的提奧.亞伯列希特以75歲高齡退出後,曾任職該公司經理的迪耶特.布朗德斯(Dieter Brandes)才有系統地將公司營運模式整理出書,外界才得以獲得較有系統的資訊。
 
阿迪企業經營策略:少樣商品貨色及低價策略
       
阿迪連鎖超市源起於1913年,卡爾及提奧兩兄弟的父母在德國中部的埃森(Essen)開設一間佔地只有35平方公尺的雜貨店。
     
1946年二次大戰後,兩兄弟服戰役歸來後,在埃森開了一間約100平方公尺的食品店。
     
1948年大哥卡爾正式開始自行營運,直至1950年漸漸醞釀出典型的阿迪企業經營策略,也就是營運的基本原則:少樣商品貨色及低價策略。目前所看到的阿迪企業,繫於1962年在多特蒙(Dortmond)由弟弟提奧所創設,後來亦由卡爾接管經營。
     
1960年兩兄弟因對香煙品牌種類進貨意見分歧,因此將公司畫分為北部區域(北方公司)與南部區域(南方公司),財務獨立,但仍維持相當密切的合作,例如仍使用相同的商標,北方公司及南方公司所有的工作及成本資料可交換,對同一供應商的條件也可比較,偶爾也統一採購,但不互相過問公司實際的年度盈餘。
       
阿迪企業集團的作風一向低調,其營業額及收益數據在2000年之前都未公佈(2001年之後阿迪北方公司的營業額及收益數據在德國聯邦政府的公報中公告),2003年阿迪企業集團在德國銷售額估計達235億歐元,銷售利潤率約有3%~4%;根據阿迪企業集團網站上公佈,2004年營業總額達370億美元,較前一年增加5.7%。
       
由資本結構的觀點,阿迪企業集團南北公司仍屬於十足的家族式企業,財務結構相當健全,可能都不需向銀行貸款,也不需借入長期信用資金。
 
 專注經營,只銷售600種商品
       
迄至1980年代初期,阿迪超市販售的商品給人的印象是廉價貨中心、窮人的福音站,顧客似乎主要屬於低所得者階層或社會邊緣人,商品的品質不佳,在德國北部人們還常常嘲弄稱呼阿迪超市是「亞伯列希特精美食品店」(Feinkost Albrecht)。
       
 但1980年代以來,阿迪超市內邋遢的印象已經大幅扭轉,除了改善賣場空間,仍然維持樸素,並無特別裝潢;而隨著東西德統一,德國經濟情勢不如預期般好轉,為滿足大多數消費者對日常生活平價商品的需求,阿迪超市發揮莫大的功能。
       
以往人們可能懷疑阿迪超市販賣商品的品質,但如今各階層的消費者都在阿迪超市購物,連前德國總理施密特(Helmut Schmidt)也購買阿迪超市的商品,並曾在國際會議的場合中陳列出一排阿迪超市自有品牌的商品。但阿迪超市是否真的完美無缺呢?
         
多年以來,阿迪超市銷售的產品維持在600種左右,使得不少消費者反映阿迪超市供應的產品種類太少,以致於選擇性太少;另外,也有人抱怨排隊結帳的隊伍太長、店裡的佈置儉樸和工作人員的服務態度。
         
但1990年代,雖然商品的數目仍未增加,但已逐漸調整商品的組合,大量增加乳製品、冷凍食品等民生必需品;近年來受到其他新加入同業強烈的競爭,也增加供應非食品類及蔬果類等商品。
       
1990年代中期,阿迪北方公司將供應商品的種類增加為750種,但阿迪南方公司增加的種類則較少些。依據2005年佛莎公司(Forsa)公司一項阿迪超市顧客來源調查結果顯示,有95%的勞工、88%的受僱人員、84%的公務員、80%的自營商業者會到阿迪超市購物。
         
人們對阿迪超市所販賣商品的品質印象幾乎大幅改觀及給予肯定。
 
力求簡單,賣場、貨架陳列一目瞭然
     
 自1950年以來,阿迪超市一直秉持少量商品種類的基本理念,藉著扁平化的企業組織結構、簡單明確的經營方式、平價供應商品的基本理念,成功地經營阿迪超市。
       
 另一方面就是控制成本,阿迪企業的廣告支出相當少,近年來也透過網路行銷,隨時提供顧客有利的新產品資訊。阿迪超市的顧客甚至組成一個俱樂部組織,架設自己的網站,以加強資訊交流。
         
迪耶特.布朗德斯(Dieter)曾引用阿迪企業的數據,認為廣告費佔總成本的比例不到0.1%,而且廣告費用都很低,但效果卻相當大;另雜費成本只佔11%,節約避免浪費。
         
所以這不只是服務的結果,也是大量批發的成果。
         
所有陳貨架的結構都講求簡單,貨品置於櫃內或架上,依據運籌供銷(logistics)的觀點排列簡單,減輕工作負擔,使生產力能提高,讓消費者能一目瞭然;店內裝潢也講求簡單,所以能大幅降低成本,商品售價也能較低。另外,同類產品只進少項,使售貨員工作能迅速簡單,顧客考慮的時間也能縮短,節約購買時間。
         
另外如果進貨價格降低,超市門市一定會降價,對顧客有利。阿迪超市的經營策略是一個動態過程的結果,從企業機構本身,有意或無意識的行為中自然形成的彈性策略。
         
它的成功並不全是起因於依據完美科學的方法,而只是有個適當的企業經營理念,基本上阿迪超市所秉持的經營哲學是將規模經濟以及範疇經濟的概念發揚光大。
         
透過規模經濟,大量生產及銷售同一類商品,節約不必要的支出,以追求商品單位成本的極致,可以訂定較低的價格供應消費者。阿迪超市多年來只銷售600種商品,因此能專注經營,維持較低售價。
         
另外,透過範疇經濟,共用一些相同的生產銷售設施,可以降低產品的單位成本。
 
扁平分權,各小單位間構成良性競爭
       
阿迪企業的扁平分權化組織,使小型販售單位具有若干優點:行銷靈活衝突可能性、對突發事件反應較靈敏、各小單位間構成良性競爭。
       
 阿迪企業也發揮相當大的外部效果(external effect)。在早期阿迪大力拓展設立店面時期,在小社區常受到社區小商店及社區管理委員會的抗爭,問題甚多。地方人士深恐阿迪低廉的售價將迫使小商店無法生存,但事實證明並非如此,因為阿迪超市吸引顧客前往該地,但因它的商品種類不多,使得顧客更湧向當地的小店補充購物,地方的小店反而得以發展,享受到共利共榮的利益,帶動城鎮的繁榮,使阿迪企業受到媒體界的讚譽。
         
阿迪連鎖企業由一家很小的家庭零售店發跡,終於發展到跨西歐及美國、澳大利亞的大企業,它的經營理念及原則一直秉持少量商品種類的基本理念,藉著扁平化的企業組織結構、簡單明確的經營方式和平價供應商品的基本理念;另一方面就是控制成本,阿迪企業的廣告支出相當少,規模經濟及範疇經濟的效益,秉持儉約、平實、低調的風格,有其獨特之處,這些都是阿迪企業經營成功的要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7279

為iPhone 6s營銷讓路 蘋果零售店非新品清倉大甩賣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9/4683759.html

為iPhone 6s營銷讓路 蘋果零售店非新品清倉大甩賣

一財網 張曉媚 2015-09-10 14:17:00

“今天上海所有Apple員工會一哄而上擠到四家零售店,然後,估計今天金色iPhone 6就所剩無幾了。”

據說蘋果的員工都已經大批出動掃貨了!

昨晚全球又有一大波人狠狠地熬了個夜,他們的名字叫“果粉”。而今天,已經另有一大波人沖進各地的Apple Store,對,他們是來搶購iphone6、6+等眾多老產品的,因為新品發布,老款售價集體大跳水。

有蘋果內部員工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透露,“所有金色版本今天清倉特價處理,16G、64G今天要處理掉庫存的金色。”他同時表示,這個消息在蘋果官網是看不見的,官網已經停止銷售它們了。

蘋果在今日淩晨發布了iPhone 6s、iPad Pro、Apple Watch和Apple TV四款新產品。發布會結束後,蘋果在線商店恢複上線,國內官網顯示,iPhone 6s系列將於9月12日放開預訂,iPad Pro將於11月推出。而作為老一代產品的iPhone 6與iPhone 6 Plus,購買頁面顯示,雖然仍可購買,但已沒有金色和128GB版本。

經《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向蘋果零售店的工作人員詢問,降價的詳細情況是,從9月10日開始,老一代、二代產品的確全線降價。iPhone的降價幅度是800元人民幣,iPhone5S降幅達1200元。目前,原價為6088的iPhone 6 Plus的16GB版本售價為5288元,iPhone 6則為4488元。

由於iPad Pro的發布,老一代的Mini Pad3 降幅在400元~500之間,而Mini Pad2 的降幅也有200元左右。

上述蘋果內部員工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蘋果有這個銷售傳統,“所有蘋果logo的產品,新品上市,老一代清倉,賣完為止。”

他判斷,蘋果此次要把iPhone 6系列的64G、128G版本的產品清空停產。“如果停產就會大降價,這次是64G、128G要清空庫存。如果64,128繼續銷售,肯定會大幅拉低新品銷售量。”

由於員工有內部打折價格,他補充說,“我們自己都喜歡這個時候出手,也是搶的節奏。”據他觀察,“今天上海所有Apple員工會一哄而上擠到四家零售店,然後,估計今天金色iPhone 6就所剩無幾了。”

值得註意的是,“處理只在蘋果官方零售店,授權經銷商只能看著,不參與降價”,該員工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補充說。

編輯:邊長勇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9819

深入三星腹地 蘋果準備在韓國開設首家官方零售店

據Market Watch報道,蘋果稱,計劃在韓國開設一家零售店,這將是蘋果首次在主要競爭對手三星電子的母國開店。

蘋果拒絕就零售店的位置以及開業時間發表評論。但知情人士稱,去年9月,蘋果曾在首爾的江南地區進行調查選址。

此前,據市場分析機構IDC的報告稱,在三星官方Galaxy Note 7正式停售的四天之後,有一半的人表示在退掉Galaxy Note 7後已經選擇了蘋果iPhone。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1011

財經評論:零售店或現倒閉潮

1 : GS(14)@2017-12-05 01:01:40

內地雙11購物節銷售1,682億元人民幣、美國網絡星期一銷售66億美元,兩個數字都創出新高。想像不到的是,在美國黑色星期五、感恩節後,一批一批的美國零售商舖或將陸續清盤倒閉。與網絡銷售強勁形成強烈對比的是,實體零售店銷情連連下跌。金融市場今年早有分析憂慮,2008年的金融海嘯是始於美國的次按危機,新一輪更大的危機將始於美國商場估值下跌,削弱商場及購物中心業主的還債能力,引起新一輪違約潮。美國四大連鎖店之一的J.C.Penney,在2017年就關閉了140家門店。根據零售業智庫Fung Global Retail&Technology的數據,今次以來,美國零售業總計已宣佈關店逾6,700家,超過了2008年金融危機期間創下的6,163家的紀錄。商場店鋪陸續倒閉後,業主只能大幅減租吸引新店進駐。租金收入大跌,進而影響商場估值下跌,以商場當作抵押品的貸款面對數以百億美元計的違約風險。基金評級機構晨星指出,單是截至今年4月,商業抵押擔保證券(CMBS)對梅西(Macy's)、西爾斯(Sears)、JCPenney的曝險金額分別為365億美元、308億美元及298億美元。在這情況下,可以預見商場債務違約將與日俱增,及爆出重大虧損。香港方面,影響不如美國大,但店舖倒閉潮相信不能倖免。筆者一位從事服裝鞋履連鎖店的老闆朋友表示,如他一般資金較充裕的商戶,都紛紛減價清倉去庫存,「不少行家都話做埋農曆新年後就會結業,明年香港的失業率可能會幾得人驚」。對於股市、零售業面對的境況,他引用畢菲特的名言作總結,「只有退潮了,才知道誰在裸泳」。記者:彭崇強



來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71130/2023037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491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