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海嘯淹荷李活新戲紛叫停小飛俠爛尾青蜂俠難產-意馬國際(585)

2009-001-28  AppleDaily


金融海嘯冲擊荷李活,導致多齣電影宣傳擱置及爛尾,其中有周星馳有份參與的《青蜂俠》。由於星爺辭去導演一職,參演與否也未肯落實,電影公司在未有十足把握下,不敢倉卒投資,影片在今年開拍的機會微乎其微,更有可能會胎死腹中,動畫版《小飛俠》則有爛尾之虞。

美 國電影網站Rope Of Silicon昨日報道荷李活因金融海嘯打擊,多齣電影製作受到影響,其中一齣是周星馳有份參與的《青蜂俠》(Green Hornet)。事實上自星爺早前宣佈辭去導演一職,以及未肯落實是否主演加藤一角後,已傳出負責製作的新力電影公司感到猶豫。另一電影網站HitFix 則指在早前舉行的辛丹斯影展上,多位嘉賓透露《青蜂俠》的籌備工作已經完全停止。

或三度拍唔成

及後記者向有份參與影片的線人 求證時,對方表示《青蜂俠》未至於完全胎死腹中,但今年拍得成的機會微乎其微,相信是星爺劈炮後,電影公司未找到合適的頂替人選,在經濟環境未明朗下寧願 將計劃押後。消息屬實的話,將會是《青蜂俠》有計劃搬上銀幕15年來,第三度拍唔成。其餘受到海嘯影響的新片包括有由麥廸文(Matt Damon)主演、改編自漫畫的30年代警匪片《Torso》。雖然負責執導的大衞芬查(David Fincher)剛憑新片《奇幻逆緣》(The Curious Case of Benjamin Button)獲得今屆奧斯卡最多提名,但派拉蒙公司卻嫌原著版權太貴而寧願擱置拍攝。原作者之一Brian Michael Bendis表示︰「情況很古怪,今天他們說開拍,明天就說擱置,希望到最後我們會收到好消息。」

動畫師恐失業

另外,手塚治虫筆下的《小飛俠》荷李活電腦動畫版《Astro Boy》原定於10月上映,近日有報道指製作公司Imagi因資金短絀而要暫時停工,影片極有可能爛尾,而該公司正在製作的電腦動畫版《神勇飛鷹俠》也要暫時中止。消息指Imagi公司於洛杉磯的一名動畫師,已在上周六收到公司通知不用再上班,傳媒擔心Imagi極有可能倒閉並導致員工失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03

它用一個月 做出三星難產的手機

2010-1-3  TCW




一家原本只是代理經銷國外電子零件的小公司,晨訊科技靠著「什麼都肯做」的客製化能耐,在二十年間成為中國市值最高的手機設計製造(ODM)廠,與全球第二大無線通訊模組製造商。二○一一年一月即將來台發行TDR(台灣存託憑證)。

晨訊科技業務範圍涵蓋手機ODM、無線通訊模組與液晶螢幕模組製造,中國三大電信公司、日本夏普(Sharp)、韓國樂金電子(LG)等,都是它的客戶。

二○○二年成立以來,先是搭上中國手機成長的爆發期,二○○三年到二○一○年,七年間業績成長七‧五倍,曾連續三年被德勤(Deloitte)評為中國高科技、高成長五十強。

其所開發的自有品牌無線通訊模組,在全球市場擁有二○%的市占率,僅次於國際大廠西門子(Siemens),排名第二。

有趣的是,這家公司創辦人、現為晨訊總裁的王祖同,曾經是個在文革時期,被下放到四川邊疆少數民族區修理發電機的小工程師,卻在開放之後,從一個電子零件貿易商做起,一路打造出一個涵蓋產業鏈上下游的小型網通帝國。他是怎麼做到的?

交貨速度快! 能整合軟硬體,三週交件

「別 人不想做的,我們通通幫他做,」接受《商業周刊》專訪時,王祖同說,晨訊的主要核心競爭力,就在於「專做別人不想做的事。」別人嫌麻煩、費事,而這卻是王 祖同眼中的商機。以手機ODM為例,中國過去的手機業者要找代工多半是軟硬分離,這樣的分工雖然專精,但各接各的單,品質難以保證,在交貨速度上也會有落 差。

「在手機市場,速度決定一切……,晚一個月上市,利潤落差就是好幾倍!」一位中國白牌手機業者說。也是基於站在客戶的角度思考,王祖同選擇難度較高的「軟硬通吃」,幫客戶搶時間。

因此,晨訊不只設計軟體解決方案,同時根據客戶需求,幫他訂材料、開模具,從裡到外一手包辦。客戶只要負責提構想,拿著樣機到全國各地銷售,其他的晨訊都幫他做好;如此一來,客戶不只輕鬆,連交貨速度都比傳統快上三倍。

「一般光開個模就要兩個月,但我們最快三週就能交件,」王祖同說,在中國手機市場高速成長的年代,晨訊是唯一一家有辦法將軟硬同時整合的手機ODM公司,這就奠定了晨訊發展的基礎。

而這樣的能力,是王祖同在文革期間被迫培養出來的。

轉型速度快! 從白牌改做日韓品牌手機

時間回到四十年前,甫從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畢業的王祖同,被下放到四川邊疆山區的少數民族部落,在那裡他體會到人生資源最匱乏的時光。

「什麼材料都沒有,但就要生出一部發電機出來……,」王祖同苦笑。他被逼著放下大學生的身段,像個勞工一樣從頭學起,從找材料、組裝、到撰寫驅動程式,通通自己摸索。每天工作十四個小時,花了整整一年的時間,才從無到有,拼湊出一台發電機。

這段時間的經歷,成為日後創業的工作態度,「因為別人不懂,你就得要幫他把所有的事情都處理好,」王祖同說。

第 一次創業,他成為全中國第一大電子零件分銷代理商;二○○一年,全球最大的電子分銷網絡公司安富利(Avnet),以港幣一億元的現金買下這家公司。賺到 第一桶金後,他又嗅到了中國即將崛起的網通商機。二○○二年,他在上海成立希姆通(SIMCom)公司,專攻手機整體解決方案,同時跨足無線通訊模組開 發,由於具備軟硬整合能力,又搭上中國手機高速成長列車,業績一飛沖天;二○○五年在香港上市。

二○○七年,中國白牌手機市場逐漸飽和,單 價不斷降低,晨訊營收受到影響,王祖同當機立斷,先轉向切入韓國、日本等中高階品牌手機ODM市場,同時又加碼投資無線網路模組,極力打造自有品牌。雖然 當時造成營收出現下滑,但隨即改變策略,才能有二○一○年營收再創歷史新高的表現。

研發速度快! 電視手機在京奧一戰成名

令他聲名大譟的一場戰役是北京奧運。開幕前一個多月,王祖同接獲一通來自中國工信部的緊急電話,問他是否能趕在京奧開幕前做出一批可觀看即時戰況的電視手機,供世界各國的元首級貴賓使用。

「一 般低階的手機光是從研發到生產都得要三個禮拜了,更何況還是從來沒有人做過的電視手機!」王祖同說。但既然接了,只好硬著頭皮做。全體研發人員停下所有業 務,採用二十四小時接力輪班的方式,先用兩個禮拜的時間畫出電路圖,動用全部資源生產。終於趕在京奧開幕前一晚,將上萬支全球首款TD系統的電視手機送 達。交件之後,王祖同才知道,韓國的三星電子(Samsung),以及另外三家中國手機製造商,同時也接獲這項要求,但最後只有晨訊完成任務。

這一仗,讓他獲得中國政府與三大電信商的信任,成為中國戰略產業發展下的重點企業之一。來台發行TDR,他計畫籌資擴廠、購買機器設備,準備進軍下一個戰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008

大橋難產 左丁山

 2011-4-28  AD


復活節假期留港 消費,工程A一家人約飲茶,聞說皇朝會不久前廚房換人,點心有啲新意,於是一行十數人就到皇朝會飲午茶,粵菜廳內果然座無虛席,點心夠多,上枱夠快,與一 般會所完全不同,我哋好耐冇去過皇朝會咯,白交會費多年,適逢五月份上海總會餐廳大裝修,整個五月停業,可以去多啲皇朝會,轉吓口味。
皇朝 會有個無敵景,就係遠眺中環海旁,天朗氣清之日,可以望到昂船洲大橋。於是諗起港珠澳大橋受阻於法院判決,問工程A怎麼辦?佢話:「成個工程建築界都覺得 無可奈何,港珠澳大橋香港段必受延誤,造價唔急升先至奇。」咦,有報導話特區政府會採用最新海堤建築方式建造人造島,可以省回四個月建築時間噃,咁又得唔 得呢?工程A話:「時間即是金錢,追四個月工程進度,梗係用錢嚟買時間啦。世界上能用最新方法毋須挖泥嘅公司,十隻手指數晒,半數係日本公司,香港冇份, 日本公司有高達一百米嘅機械,但因為人造島在機場跑道尾部,建造時機械不能超過五十米高,故此日本機唔可以用,點搞好?可以削減高度嚟就番香港嘅,要時間 囉!六個月啩!如此一來,投標時只有日本韓國公司敢落標,而韓國公司有青馬大橋劈炮前科,即係話只有日本公司可用,仲會便宜俾你?而且日本311後,百廢 待興,點知人地鍾唔鍾意嚟香港接工程呀!」
聽完工程A一輪嘴之後,左丁山唯有苦笑,港珠澳大橋經中央拍板,絕不能停,偏偏有環保人士與公民 黨聯手在背後有動作,香港納稅人隨時要準備多幾十億元作超額開支用途。聽另一位工程界人士講,特區政府初定五月十三日為港珠澳大橋工程投標截標,但在法院 判案,一切變得不明朗,冇任何一間建築公司膽敢貿然落標,外國基建公司會袖手旁觀,睇吓政府如何將「環評合法化」先,現時無人講得出條大橋工程(港段)最 後嘅造價會係幾多,總之有戲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547

難產的「7·23」事故報告

http://magazine.caixin.cn/2011-09-24/100308995.html

讓有關方面騎虎難下的,並非單純的軟件設計、調度和電務誰的責任更大,而是板子最後要打到誰身上

財新《新世紀》 記者 谷永強 於寧

  

  在民間輿論兩次倒計時之後,9月21日18時31分,新華網上終於掛出了「國務院7·23甬溫線特大鐵路交通事故調查組通報調查進展情況」的新華社通稿。

  這篇千字出頭的新聞通稿中,隻字未提誰應為「7·23」事故負責,也未給出事故調查報告發佈的時間表,僅稱「仍有許多技術、管理等方面的問題需 要進一步深入分析和驗證,事故調查報告的形成仍需要一段時間」,並再度承諾,「有關事故的調查進展和結果將及時向社會公佈,自覺接受社會監督」。

  這千餘字,暫時緩和了人們對政府未依照既定時間表公佈「7·23」事故調查報告而積聚的不滿。7月23日晚發生在溫州南郊的罕見火車追尾事故, 共造成40人死亡,200餘人受傷。事故引發公眾對高鐵安全的擔憂,鐵道部在事故發生後的救援處置,又引發了普遍的憤怒。而原定要在9月中旬出台的 「7·23」事故調查報告至今遲遲不見蹤影,使得報告出台時間再次成為微博上的討論焦點。

  有關調查報告出台時間的最早報導來自7月28日,即事故發生第五天。據中央人民廣播電台記者現場報導,國務院溫州動車追尾事故調查組在溫州召開第一次全體會議,事故調查組副組長、國家安監總局副局長王德學表示,調查組要在9月15日形成書面調查報告。

  直到9月15日24點,人們未能等到任何消息。第二天,有媒體援引國家安監總局新聞宣傳處一名王姓工作人員的話說,王德學當時說的是「力爭在9 月中旬形成報告」,「9月15日的時間節點系媒體自行理解」。9月20日,即9月中旬的最後一天,國家安監總局有關人士接受財新《新世紀》電話採訪時表 示,目前針對這一事故原因的調查「仍在進行當中」,而何時對外公佈調查報告,「沒有既定時間表」。

  至今,「7·23」事故已過去兩個月,事故發生的過程及原因在媒體的還原下逐漸清晰,國務院調查組的調查報告為何依然如此難產?

  電務反擊

  在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上海鐵路局電務系統人士看來,除了信號設備生產商中國鐵路通信信號集團公司(下稱通號集團),事故責任的調查一開始就指向了電務部門。

  事故發生翌日,鐵道部即對外宣佈,對上海鐵路局局長龍京、黨委書記李嘉、分管工務電務的副局長何勝利予以免職,原鐵道部總調度長安路生7月25日調任上海鐵路局局長。

  三天後,7月28日上午,安路生在國務院「7·23」甬溫線特別重大鐵路交通事故調查組全體會議上稱,「7·23」動車事故是由於溫州南站信號 設備在設計上存在嚴重缺陷,遭雷擊發生故障後,導致本應顯示為紅燈的區間信號機錯誤顯示為綠燈。他同時指出,溫州電務值班人員沒有意識到可能的錯誤顯示, 未按有關規定進行故障處理,沒能防止事故的發生。安路生的這一講話顯示,電務已被認定為除信號設備生產商通號集團外的又一事故責任人。

  財新《新世紀》記者獲悉,事故發生後,溫州南站電務車間兩名值班人員和上海局調度行車部門有關人員被帶走接受調查。

  溫州南站電務車間是電務系統的最基層單位,其辦公地點在溫州南站附近的一個白色小樓內,電務人員值班室在一層的一個小房間內,列控設備等則放在二層的一個大房間,緊挨著車站行車室——溫州南站值班員工作所在地。

  7月28日下午財新《新世紀》記者到這裡時,氣氛已很緊張。一位不願透露身份的員工當時即對安路生講話表示不認可:「我們說電務110,出現故障我們怎麼會不去呢?我們又看不到行車狀況,你到溫州南站的行車室一看就清楚了。我們沒檢修好他們為什麼發車呢?」

  一個月後,8月25日,國家安監總局總工程師、新聞發言人黃毅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再次突出了電務的責任:「從發生故障到列車追尾,責任部門沒有採 取防範措施,違規操作,並且上海鐵路局全路調度圖沒有發現故障信號,屏幕沒有顯示故障。這說明信號系統有問題,沒有顯示,但溫州南站電務值班人員未按有關 規定及時匯報,未進行故障處理,沒能有效防止事故發生。」

  黃毅上述講話被報導後,引起溫州南站電務車間員工的激烈反彈。8月26日晚,溫州南站電務車間全體員工通過鐵路辦公網絡向全路所有電務段發表公開信,指責黃毅的講話「與事實不符,混淆職責,有失公正」。

  公開信稱,事發當時,電務值班人員正根據車務登記的兩個軌道電路區段進行故障處理,黃毅所稱的電務值班人員「未進行故障處理」與事實不符;針對 黃毅所稱「未按有關規定及時匯報」,公開信援引了鐵道部頒發的《鐵路技術管理規程》規定:車站值班員應注意列車在車站的到發及區間內的運行情況,正確及時 地處理問題,防止列車運行事故,發現設備故障後應在運統-46上登記,向行車調度匯報,並及時通知電務、工務等相關部門處理,電務值班人員應在接到車站的 故障通知後,按照故障處理流程盡快修復設備。信中反問稱:「不知未按有關規定及時匯報是指電務值班人員未向哪個部門及時匯報?」在溫州電務車間員工看來, 黃的說法是「混淆職責」。

  此外,公開信稱,黃毅所說的「當時上海鐵路局全路調控圖也沒發現故障信號,屏幕沒有顯示故障」有失公正。溫州南站電務車間員工在信中指 出,CTC(調度集中系統)設備由上海行車調度所的中心設備和各個車站的分機共同組成,當天的情況是車站和調度所的監控屏幕上都出現了前車D3115次丟 車(即調度系統無法確定列車位置)的顯示,但該系統沒有丟車報警功能,「車站值班員當時已經發現了丟車情況,並向行車調度作了匯報」。

  這些員工稱,正常的故障處理被說成「未按有關規定及時匯報,未進行故障處理,沒能有效防止事故的發生」,「一下子把我們打進了冰窟窿——涼透了!不知道他的發言是個人講話還是代表安監總局發佈調查進程!」

  在他們看來,「國家安監總局發言人的講話好像把全部責任都推到電務這邊了,調度人員已經逃之夭夭。」

  調度責任

  伴隨溫州南站電務車間的公開信,上海鐵路局電務系統也提交了一份《關於甬溫線特大事故存在問題的分析》(下稱《分析》),對「7·23」溫州動車追尾事故過程進行了還原,其中提及的時間及細節取自微機監測和微機聯鎖的維修機。

  《分析》稱,7月23日19時30分,溫州南站信號設備遭遇雷擊出現紅光帶故障;19時39分,電務值班人員接到車站值班員故障通知,一分鐘後電務值班人員趕到車站行車室,在確認設備故障屬實後,開始著手處理。

  事後發現,當日溫州南站列控設備採集驅動單元的電源板因雷擊造成「區間軌道電路採集」保險絲熔斷,隨即列控設備對區間軌道電路信息停止實時採 集,並維持原有的採集數據,由於列控中心軟件設計邏輯錯誤,導致「故障安全導向」的設計原則失效,最終向後面的D301次列車發送了錯誤的區間信息,從而 造成追尾事故。

  《分析》承認,當日電務值班人員也有過錯,主要是登記不規範。按照《上海鐵路局行車簿冊填記標準》規定,電務部門在日常運營記錄上登記設備故障 時應直接註明「現停用某設備處理故障」,但當日電務值班人員登記的是「接車站值班員⋯⋯情況屬實」。但《分析》稱,電務人員設備故障登記不規範,並非未能 預防此次事故的主要原因,「即使電務值班人員按照規定登記了現停用某設備處理故障,行車人員仍然可以放行列車⋯⋯7月23日甬溫線寧波東至奉化區間出現紅 光帶故障,在電務人員登記停用區間通過信號機的情況下,調度行車人員仍然按照正常行車組織先後放行D3111、D3211等5次列車進入故障區間」。因此 上海鐵路局電務系統認為,事故當天即使溫州南站電務值班人員按規定規範登記故障,也不能避免D3115次列車進入故障區間。

  《分析》認為,事發當日,上海調度和溫州南站車站值班人員違反了多項《鐵路技術管理規程》中關於調度行車的規定。根據《鐵路技術管理規程》第 246條,「在基本閉塞設備發生故障時,應停止使用自動閉塞,改為電話閉塞(簡稱停基改電)」,列車應根據調度員命令採用電話閉塞法行車;該規程第256 條中規定,採用電話閉塞時,車站值班員組織向同一方向連續發車,在收到前次列車已通過區間、到達前方車站的電話記錄後,方可為後續列車填發行車許可。但當 日溫州南站車站值班員在19時30分設備出現故障後,「因怕麻煩,為避免非正常列車接發列車作業,未能按照規定採用停基改電」。

  《鐵路技術管理規程》第292條還規定,「列車在區間被迫停車之後,車站值班員接到司機通知,應將區間內列車運行情況通知司機,並立即使用列車 無線調度通信設備轉告區間內有關列車;在停車原因消除前不得再放行追蹤、續行列車」。而20時22分,D3115次列車從永嘉站出發後,曾在標號為 5829G的地點短暫停車並報告調度,溫州站值班人員沒有按照管理規程規定採取措施,違章放行D301次列車,三分鐘後即20時25分,D301次列車從 永嘉站駛出,開往溫州南站。

  除《鐵路技術管理規程》外,上海鐵路局《車務系統行車事故應急預案及非正常情況下行車處置辦法》也對「軌道電路發生故障」時的行車組織做出規 定,「設備發生異常必須按規定登記《行車設備檢查登記簿》,並按規定經工務、電務人員檢查簽認或口頭(電話)通知同意使用後,車站方可按規定辦理行車事 項」。但《分析》稱,事故發生前,鐵路工務、電務值班人員對軌道電路故障、檢查、處理情況一直未銷記(工務是在20時30分時在《行車設備檢查登記簿》上 進行了銷記),行車人員於20時30分工務人員銷記之前,分別在永嘉至溫州南區間連續放行D3115次和D301次列車,導致同一區間進入兩趟列車,最終 釀就慘劇。

  回顧事故發生的經過,一位接近事故調查組的人士認為,當日上海調度、車站值班人員和司機之間的信息交流失誤,是事故最終未能倖免的直接關鍵。

  報告難產

  溫州南站電務車間全體員工對外公開信發表之後,在全路電務系統引起很大震動。據上述接近事故調查組的人士透露,「鐵道部當晚連夜召開電視電話會 議佈置穩定事宜」。財新《新世紀》記者從上海鐵路局電務系統一位人士處獲悉,8月31日,上海局一位副局長前往溫州進行「安全工作檢查」,安撫溫州南站電 務員工的情緒。

  時至今日,隨著調查的深入,事故的技術原因其實已基本廓清——信號設備設計上的缺陷導致「故障安全導向」機制失靈;調度部門和車站值班人員的疏 忽最終未能避免事故的發生。但鐵道部事發之初的處置讓其騎虎難下,「一開始就把上海鐵路局負責電務、工務的副局長給免了,如果現在再回頭來說調度部門應負 主要責任,豈不是說原來的處理錯了?」

  據一位接近事故調查組的人士透露,技術層面的報告「其實應該說在8月30日就已經完成了」,但最終定責需要提報國務院定奪,「由於涉及的方面太多」,最終的調查報告遲遲未能敲定。

  「讓有關方面騎虎難下的不僅是調度和電務誰責任更大。」他說,「如果定性為技術原因為主,板子是打在前任鐵道部長劉志軍的身上,但影響的是跨越 式發展的高鐵,涉及的是政府決策失誤,以及高鐵走向國外的進程;反之如果定性為運營管理負主要責任,那麼板子是打在鐵道部現任領導身上。」

  不過,對高鐵而言,定責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如何規範、改變和提高,如果板子「高高舉起、輕輕落下」,或者看人下菜,誰能保證慘劇不再發生?來自調查組的最新信息稱,調查方向又變了,兩大方面的博弈還在繼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994

國泰唔玩《衝上雲霄II》難產

2011-9-29 NM



無綫劇集《衝上雲霄》○三年推出時叫好叫座,劇中男女主角,吳鎮宇和陳慧珊的一段感情戲令人印象深刻,甚至 帶挈一班新進小生花旦吳卓羲、陳鍵鋒、胡杏兒、葉璇等成功上位。事隔多年,無綫好橋重溫,去年底宣布開拍《 衝上II》,沿用舊有班底外,也會加入林峯、徐子珊。但拉鋸多時,當年贊助劇集製作的國泰航空,因不滿演員負 面新聞多,無收視保證,更擔心投資大回報小,決定唔玩!失去大客贊助,《衝上雲霄II》隨時難產。好橋重溫

○三年,無綫以飛機師、空姐人物為題材,開拍劇集《衝上雲霄》,資深的吳鎮宇、陳慧珊擔正外,一班當時被 力捧的新進小生吳卓羲、陳鍵鋒、黃宗澤,亦憑此劇嶄露頭角,成功吸納唔少fans,令劇集長踞高收視,平均收視 三十八點,最高收視有四十三點。因為以航空業為背景,無綫得國泰航空贊助,劇集除了在香港機場自由取景,國 泰方面亦借出大型飛機,以至機艙禁區等實景,方便無綫拍攝,製作隊甚至可免費到意大利、澳洲、日本等地拍外 景,省回大筆製作費。去年底,無綫在新節目巡禮上,已公布將會開拍《衝上II》,同時亦主動聯絡上集贊助商國 泰航空。將有份參演的吳卓羲、黃宗澤更穿上機師制服,異口同聲說對《衝上II》十分期待,當時,監製潘嘉德亦 揚言會爭取吳鎮宇客串一角。

胎死腹中 傾洽多時,月前國泰方面已回覆無綫,表明不會參與《衝上II》的贊助,大客唔玩,令劇集開拍計劃陣腳大亂。

「初時國泰嗰邊原本話公司今年會開一條俄羅斯新航線,可以考慮合作宣傳;過去幾個月,林峯同潘霜霜搞完一單床照,跟住又到吳卓羲俾人踢一腳踏三船,佢兩個都係《衝上II》主角,國泰話怕班演員是非新聞多,又唔夠分量孭起收視,投資大風險高加上今年佢哋慶祝六十周年,怕同無綫配合唔到,詳細考慮後,最終都係唔玩!」知情者說。國泰縮沙,無綫方面立即改聯絡其他航空公司,最後傾到香港快運,不過,據知贊助額與國泰比較,相差甚遠。「雖然監製同班演員都好想《衝上II》可以按計劃進行,但即使香港快運願意贊助,監製考慮到規模方面未必可以全面配合到,怕觀眾會同上集比較,貨比貨,好容易出事,所以十居其九應該開唔成!」劇組人員說。

生財工具

拍戲開演唱會,投資者勢必狂搵贊助揼水,減低蝕本風險,無綫唔少電視劇都有找來贊助商,減低成本外,隨時賺多筆,在劇中出現的廁紙、飲品等道具,其實全部是生財工具,近年無綫連故事劇情都有得「賣」,搵得就。
《溏心風暴之家好月圓》 主題贊助:奇華餅家整個故事都圍繞着一間老餅家,其中一集講述主角一家人齊心製作巨型月餅,劇集播放時間
又臨近中秋節,劇中的主角又以家、好、月、圓、慶、中、秋命名,為奇華的月餅賣晒廣告。

《九江十二坊》 主題贊助:遠航九江酒業劇集專程遠赴九江酒廠取景,連劇名都用「九江」兩個字,替贊助商宣傳。

《酒店風雲》

主題贊助:東莞太子酒店整個攝製隊拉大隊到東莞太子酒店取景,為贊助酒店宣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107

沿海煤炭運價連跌 航運長協運價合同恐難產

http://slamnow.blog.163.com/blog/static/1993182362011111551530903/

 陳姍姍 王丹波

  「現在電廠派船運煤的積極性很小,秦皇島港錨地的船舶已連續八天在百艘以下了,這是今年以來的最低水平。」

  王先生在一家規模不小的沿海煤炭運輸公司工作,今年下半年以來,他所在的航運公司跟其他沿海乾散貨運輸公司一樣,經歷了沿海煤炭運價的持續下滑,這種下滑趨勢,在發改委對明年煤價出台「限價」政策後愈發明顯。

  運價連跌

   上週五,上海航運交易所發佈的煤炭貨種運價指數報收1233.29點,較前一週下降1.6%,其中,秦皇島至廣州(5萬~6萬dwt)航線市場當日運價 為39.8元/噸;秦皇島至上海(4萬~5萬dwt)航線市場當日運價只有29.6元/噸,而這一航線的運價今年最高時曾達到55元/噸。

  「上個月發改委頒佈新版煤炭『限價令』後,環渤海的煤炭價格應聲下跌,煤炭價格下跌,使煤炭庫存處於高位的電廠更加放緩了煤炭的採購,這是沿海煤炭運價近日持續下跌的重要導火索。」

   王先生所指的「限價令」,是指上月30日國家發改委宣佈電價上調的同時所頒佈的煤炭價格「限價」政策:一是適當控制合同電煤價格上漲幅度,2012年重 點電煤合同價格漲幅不得超過上年合同價格的5%;二是對市場交易電煤實行最高限價,從2012年1月1日起,要求秦皇島港等環渤海地區主要港口發熱量在 5500大卡的市場電煤平倉價最高不得超過每噸800元。

  這樣的限價政策顯然提高了電廠對煤炭價格下降的預期,也進一步降低了他們採購新的煤炭的活躍程度,令沿海運輸「雪上加霜」。

  長協難產

  「目前現貨運價跌跌不休,影響更多的是我們與電廠正要洽談的新年度長協運價合同,明年長協運價基本也是要下調。」王先生預計,這意味著,對主要進行煤炭等沿海乾散貨運輸的航運公司來說,明年的處境可能會比今年更困難

  據記者瞭解,每年年底,像中海發展(6.12,-0.28,-4.38%)(600026.SH)、德勤股份等大中干散貨運輸企業,都會與一些大的電廠、鋼廠客戶洽談來年的長協運輸合同,雙方協商一年的合同數量和價格,合同一般從1月1日開始執行。

  2011年,這些航運企業與電廠簽訂的長協合同的沿海煤炭運輸價格一般在48~50元/噸,目前的現貨市場運價已經跌到30元/噸正是由於長協合同價格的支撐,一些沿海大中干散貨運輸企業現在才免於虧損的尷尬。

  如今長協合同價格與現貨合同價格的巨大差距,也是電廠要求明年長協合同運價大幅下調的主要理由,這對航運企業來說,是不堪承受的成本之重。

  德勤股份一位高層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透露,公司已經與一些電廠開始了明年長協運價合同的談判,但雙方要求的價格差距很大,因此到現在也一直沒有談攏。

  另一家干散貨航運企業的高層也透露,由於對未來的運價走勢難以準確判斷,一些客戶已經要求將年度合同改為季度或者更短期的定價。

  未來難料

  對於未來的市場走勢,航運專家陳弋預計,如果明年1月開始的煤炭「限價」政策得以貫徹實施,明年國內煤價相對進口煤炭的優勢將逐漸顯現,屆時電廠會更樂意從進口煤炭轉向國內採購,從而有利於沿海煤炭運輸需求的增長

  另一位航運業內人士則坦陳,此前幾年也曾有過類似的「限價」政策出台,但由於沒有相應的監督處罰措施,實際的執行效果並不好,一些中小煤礦可能會採取降低產量、推遲發貨等方式減少供貨量以提高市場價格,這不管對電廠來說還是對航運企業來說都不利。

  而王先生也指出,目前困擾公司的除了煤炭運輸需求的不確定,還有市場整體運力的過剩。「最近幾個月,公司就一直在與造船廠商量,希望將明年2月要交付的新船儘量延遲交付,但整體市場上的船隻依然很多。」

  針對當前沿海運力嚴重失衡的狀況,近期交通運輸部已經連發兩個有關調控運力的公告,分別為「關於進一步規範貨主投資國內航運業的公告」和「關於加強國內沿海成品油運輸市場宏觀調控的公告」,以緩解運力過度擴張的矛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977

中鋼吉炭:難產的「碳纖維」或為雞肋?

http://www.21cbh.com/HTML/2012-1-7/xNMzA3XzM5NDAxNQ.html

2011年11月25日,中鋼吉炭(000928)一紙公告引發了市場對其「碳纖維」概念的信心崩盤。計劃於2011年11月投產的江城碳纖維項目再次延期,而新的投產時間待定。

這已經不是中鋼吉炭第一次後延碳纖維項目的投產時間。2011年9月28日,中鋼吉炭就發表過公告,將原定於2011年8月份投產的江城碳纖維項目延至2011年11月份。

2009年以來,由於受高成本壓力、下游鋼鐵行業景氣度低的影響,公司的主營業務石墨電極一直難有起色。

而因為有10年製造軍用碳纖維的經驗以及民用碳纖維市場供需存在巨大缺口,公司於2008年設立了江城碳纖維有限公司,開始計劃進入民用碳纖維市場。

隨 後,連續的研報和公司公告不斷刺激著市場情緒,儘管主營業務持續「微利」,但是在碳纖維概念的助推下,公司股價被一輪輪抬高。從2009年年初到投產計劃 推遲公告披露前日(2011年11月24日),公司股價已經從4.12元一路飆漲到19.49元,區間漲幅高達373%。

「市場明顯對碳纖維給予了過高的期望。」業內人士分析,中鋼吉炭在技術方面不存在問題,但是為此所付出的成本仍然無法預計。在這種情況下投產碳纖維能否盈利?沒有人能給出肯定回答。

公告當日,中鋼吉炭股價中止了去年8月份投產預期以來的連續上漲,進入急速下行階段。從去年11月25日到今年1月4日,公司股價從19.32元下跌至10.43元,區間跌幅高達46%。

主業難有起色

2009年以來,中鋼吉炭主營業績漸漸下滑。公司2009年實現淨利潤僅220.18萬元,2010年增長到480.06萬元,但是這已經遠遠比不上2008年度的1233.4萬元。

並且,2010年前三季度,行業外部環境一直沒有得到改善,公司基本沒有盈利,其全年業績主要來源於2010年11月份和2010年12月份的訂單。

「2010 年9月份的拉閘限電措施使得一部分環境不達標中小型石墨電極生產企業產能受限,而中鋼吉炭作為國內石墨電極龍頭企業並未受到影響,同時因為具備了西部地區 用電成本低優勢,使得公司四季度訂單比歷年平均增加20%以上,」華創證券韓振國指出。即便如此,中鋼吉炭2010年超高功率電極產量為25000噸,比 2008年少4725噸。

2011年延續了2010年的微利狀態。上半年,在國內粗鋼產量同比大幅增加背景下,公司調整了產品結構:普通 功率電極產量減少10%,高功率電極產量增加4%,超高功率電極產量增加了45%,炭素製品總產量增加15%。但是,公司微利狀況仍然持續,報告期內實現 營業收入8.6億元,同比增長僅11.8%;實現營業利潤100.05萬元,同比下滑42.40%。前三季度,中鋼吉炭實現營業收入12.87億元,營業 利潤也僅為252.42萬元。

「公司持續微利的最大的癥結在於期間費用居高不下,降低空間很大,但由於管理層釋放業績動力不足,短期難以改觀。」韓振國認為。

另有券商人士分析,公司業績主要是受高成本壓力、下游鋼鐵行業景氣度低的影響。「從長遠看,(市場上)石墨電極增量空間不大,石墨電極屬於易耗品,每年市場上的消耗量就是市場需求量,但是基本上每年市場上的消耗是定量的,不會有爆髮式的增長。」

中鋼吉炭方面也認為,雖然我國以粗鋼為主,但未來特種鋼的市場空間也已經飽和,石墨電極市場容量後續空間不大。

「碳纖維」概念助力

主營業務業績難有起色,中鋼吉炭開始尋找新的業績增長點,「碳纖維」概念應運而生。

最 早涉及「碳纖維」的是中鋼吉炭全資子公司神舟碳纖維有限責任公司。這是國防科工委唯一認證的碳纖維生產商公司,目前擁有一條生產線,主要生產1K、3K的 T300級碳纖維,產品主要應用於神舟系列飛船、長征、東風等國家武器研製。然而,儘管該碳纖維的價格高達3000元/公斤,毛利率在35%左右,但是因 為公司軍用碳纖維的產能僅為10噸/年,所以不足以成為公司新的業績支撐點。

公司於2008年設立江城碳纖維有限公司,開始計劃進軍民用 碳纖維市場。最初公司持有江城碳纖維公司100%的股份,但因設備從德國進口遭歐盟武器禁運,公司將70%的股權轉讓中鋼集團,中鋼吉炭最終僅持股 30%。2010年研報顯示,該項目佔地近18萬平方米,主要產品12K T300級小絲束碳纖維,主要用在民用、工用領域;計劃生產2000t民用碳纖維,一期500t,二期1500t。

在碳纖維概念的助推下,主業持續「微利」,公司股價卻被一輪輪抬高。從2009年年初到江城碳纖維投產計劃推遲公告披露前日(11月24日),公司股價已經從4.12元一路飆漲到19.49元,區間漲幅高達373%。

碳 纖維概念的狂熱源於市場對於碳纖維的巨大需求和國內產能低下所產生的巨大缺口。資料顯示,2010年我國碳纖維需求達到1萬噸左右,國內對於碳纖維的需求 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長,市場發展潛力巨大。另外,風電系統和電線電纜用骨架是碳纖維後期產業化主要實用方向。而目前國內碳纖維生產企業僅20餘家,規模 都在千噸以下,總產能約為4000噸/年。

在2011年來的5份研報中,券商分析師對碳纖維概念都給予了極大的關注。其中,宏源證券和方正證券都將碳纖維的投產作為第一投資要點。

宏 源證券稱,公司在江城建設的500噸碳纖維項目,預計9月份可以完工,經過試生產等程序後,預計2012年底、2013年初可以達到正常盈利水平;方正證 券則表示,基於神舟碳纖維生產軍用碳纖維產品多年的生產經驗以及技術積累,公司在民用碳纖維的生產技術上佔有優勢,未來將成為公司新的增長點。

難產的「碳纖維」

中鋼吉炭: 難產的「碳纖維」或為雞肋?

或為雞肋?

難產的「碳纖維」

上市公司和券商機構都言之鑿鑿,然而事實是,中鋼吉炭一次又一次「失言」,原定的投產計劃一次又一次延後。

2011年8月,中鋼吉炭原定的投產計劃並沒有實施。公司9月28日發佈公告稱,預計正式投產時間為2011年11月。這是公司民用碳纖維投產計劃的第一次延後。

12月份臨近,公司仍然無法正式投產。公司給出的原因是中鋼公司設備調試及試生產過程比預計所用時間延長,而具體投產時間需中鋼江城獲得進一步試生產結果後方能預計。

多次延期投產終於擊潰了市場的信心,中鋼吉炭開始大幅下跌。然而,實際情況可能比簡單的延期更為複雜。

「我 們無法判斷江城項目投產之後對公司的業績貢獻有多大,儘管公司在技術方面並不存在問題。」宏源證券祖廣平指出,與軍用碳纖維相比,民用碳纖維對技術的要求 相對比較低。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軍用碳纖維每公斤的售價可以到3000元,那麼一噸的售價是300萬元,而一噸民用碳纖維的售價大約在20萬元。軍用碳 纖維在生產過程中會較少的考慮到成本,但是民用碳纖維的售價大大低於軍用碳纖維,對降低成本的要求就相當高了。

也因此,另有券商分析師向記者表示,即便是中鋼江城能夠按期投產,民用碳纖維對於企業的貢獻仍然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

「最大的風險還是成本方面的風險,首先是購進原絲方面的成本。」 該分析師強調,碳纖維的生產工藝主要包括原絲生產和原絲碳化兩個過程,現在大多數公司做的碳纖維項目其實做的就是原絲碳化。公司必須購進原絲然後從事加工生產。而原絲供給是制約行業發展的最大瓶頸。

資 料顯示,碳纖維原絲佔生產成本的60%以上,目前我國原絲技術力量薄弱,只有以奇峰化纖為首的幾家公司能夠批量生產T300級原絲,其餘依靠進口,而 T300以上原絲國外實施封鎖,只出售附加值更高的碳纖維成品。所以,目前只有T300碳纖維實現了國產化,更高等級完全依賴進口。

江城 碳纖維公司生產的民用纖維主要是6K和12K的品種。原絲供應與吉林化纖簽訂協議供貨,由其全部供應。「即使如此,我們並不能說江城項目在原材料方面得到 了充分的保證。因為原絲價格波動難料,一旦價格上漲,江城項目業績貢獻將大大低於預期。」上述券商分析師對記者表示,「第二個是碳化成本。」 就目前國內平均水平來講,較少企業掌握核心技術,技術不過關,這會導致大量的耗電、肥料,且產品質量不穩定。「一旦投產,而成品率不高,成本就會很高。可 以肯定的是,即便是按期投產,在兩年之內碳纖維項目對於公司業績的貢獻都不會很大。」 該分析師稱。

對於碳纖維項目的最新進展,公司證券事務代表表示毫不知情,而公司董秘辦公電話始終無人接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369

收入分配改革方案難產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2-08-24/100428079_all.html

 收入分配製度改革是一塊分外難啃的骨頭,從其最初被提出至今已逾十年,方案仍遲遲未出,今年仍然可能「難產」。

  今年「兩會」期間,國務院總理溫家寶鏗鏘有力地表示,在本屆政府任期最後一年,一定要出台收入分配製度改革總體方案。

  隨後,國務院常務會議將「制定收入分配製度改革總體方案」列於2012年要完成的七項主要任務之首。方案牽頭制定者國家發改委出台《關於2012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的意見》明確,「抓緊制定收入分配製度改革總體方案」。

  知情人士向財新記者透露,今年5月,發改委代表國務院,曾拿出與全國人大會商的方案版本,原擬6月底在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七次會議上討論, 「下半年有望出台」。但最後此方案未能得到討論,原因是其涉及多部門切身利益,國家發改委仍在反覆協調各方面的意見。另外,會議議程緊湊,沒有足夠的時間 討論此方案。

  剛閃露的曙光迅速黯淡下去。

  看過最新方案的人士告訴財新記者,由於阻力非常大,該方案反覆協調、修改過多次;現在的方案內容「比較鼓舞人心」,但和老百姓的期望可能還有較大差距。

  即便總體方案出台,是否就能有效改善中國收入分配現狀?多位接受財新記者採訪的人士均表示不樂觀。「收入分配問題到今天這個地步,『冰凍三尺, 非一日之寒』」,一位參與方案討論的人士告訴財新記者,本屆政府解決不了這個問題,但可以出台總體方案,給下屆政府指引方向、鋪平道路。

拉鋸戰

  收入分配製度改革方案早在11年前就已經著手,最初由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負責,後改為國家發改委牽頭。

  一位長期進行收入分配研究的知情人士告訴財新記者,早在2001年,中央財經領導小組就設計出了總體方案,但是由於涉及面太寬,當時的方案被無限期擱置。

  此後,收入分配改革方案的制定由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轉交給國家發改委。具體落實部門為國家發改委就業和收入分配司。其它參與部委包括,人社部、財政部、稅務總局、國資委、商務部、農業部等。

  2004年開始,發改委醞釀改革方案,2007年起多次徵求專家意見。一位參與方案討論的人士告訴財新記者,最近一次討論是在2012年4月,發改委舉行小規模徵求意見討論會。此前一次向專家徵求意見是在2009年底,當時一度傳出分配改革方案將出台的消息。

  發改委當時透露,方案已上報給國務院,中央表態要對方案進行修改。但此後便歸於沉寂。「方案制定和修改工作一直在進行,並沒有停頓」,上述參與方案討論人士稱。

  一位參與方案制定的部委人士向財新記者透露,這是一個概述性總體方案,「主要是指導性文字」,包括指導思想、現狀描述、目標、基本步驟、主要政策、組織領導等幾個部分。

  其基本原則是:抑制收入差距擴大趨勢,解決收入分配當中存在的幾個主要問題,包括壟斷部門收入過高、資源價格不合理帶來的暴利、政府部門權力過多地干預經濟帶來的部門利益等。

  上述人士告訴財新記者,每個具體問題有一小段文字加以簡單闡釋。比如,在如何解決壟斷問題上,提到規範高管薪酬、保持壟斷企業內部合理差距等內容,不過,「沒有更細化的措施」。

難點

  收入分配製度改革涉及面非常廣,既和收入分配體制本身不健全相關,也跟社會體制及經濟發展方式不合理相關,需要多方面深層次的改革。

  方案多次提交又不斷被退回要求修改的重要原因在於,涉及的各個部門在某些關鍵問題上無法達成一致意見。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研究員、中國勞動學會副會長兼薪酬專業委員會會長蘇海南對財新記者介紹,發改委是方案牽頭者,彙總各部門意見,對具體內容統籌規劃;其他部委各自負責提出相關領域涉及收入分配改革的具體建議。

  具體而言,人社部主要從各類職工工資分配、保險福利角度來就職工收入分配提出建議。財政部從財稅體制改革角度建議:新收哪些稅?怎麼對低收入者 實行稅收減免?如何對高收入者加大調節力度?對國有壟斷企業的稅後利潤怎麼調節?國資委對國企薪酬分配、工資分配如何加強監管,使其收入分配更加公平合理 等提出建議。商務部側重怎麼在外資合同中更好保護外向型企業勞動者的權益,改善外向型企業收入分配等提出建議。

  取得一致性意見的重要阻礙是如何調節壟斷行業收入。多位知情人士向財新記者透露,關於要不要「調節壟斷行業高收入」,相關部門尚持反對意見。 「反對的理由是,那不是壟斷企業,因為有競爭」,一位知情人士稱,「如果被定義為壟斷企業,下一步就是找出哪些是壟斷企業,這對他們來說很被動」。

  另一位知情人士告訴財新記者,分配改革方案裡涉及到的國企紅利上繳問題,也遭到相關部門反對。他說,國資委未必要阻礙分配改革方案的出台,「但作為整個國企的利益代表來說,需要他們反對」。

  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魏眾認為,調節收入分配對經濟究竟會產生正面還是負面影響還看不清楚,這也是決策層難以下決心的原因。「控高」 方面,如果對富人徵稅過重,導致富人投資收益減少,富人或將資產轉走,或者減少投資,致使整體社會投資下降;「提低」方面,基本工資制度如果建立,將對勞 動者積極性產生抑制,「特別是會影響高收入群體的積極性」。

  參與方案討論的人士告訴財新記者,今年4月的討論會上,發改委提出一系列問題讓與會專家討論。這些問題包括:壟斷行業收入到底高不高,應不應該 調節,應該怎麼調節;個稅3500元起征點到底合不合適,還要不要再提高;遺產稅要不要徵收;如何整頓初次分配秩序,等等。決策層對收入分配改革難以下決 心,顧慮也主要來自上述幾方面。

先易後難

  雖然收入分配改革總體方案遲遲難以出台,但很多阻力較小的相關措施一直在逐步推進。「能看見以前討論的方案裡涉及的多項內容,現在已經在做了」,魏眾對財新記者稱。

  多位參與方案討論人士向財新記者表示,收入差距過大是長期問題,不可能一下全部得到解決。決策層的思路是,先解決老百姓最關注、最突出的問題。 這包括壟斷部門高收入、公務員和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差距、城鄉收入差距、灰色收入等問題。「其中,『提低』相對容易,在漸進式改革中就先得到實施。」

  已經出台的措施主要致力於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蘇海南告訴財新記者,中國低收入群體主要包括農民、城鄉貧困居民、企業退休人員和低收入工薪勞 動者四部分人;已出台措施覆蓋了除低收入工薪勞動者以外的三類人群。具體措施包括:對農民實行糧食直接補貼、良種補貼、農機具購置補貼等直接增加農民收入 為目的的補貼;農村新型合作醫療、教育「兩免一補」等。

  北京師範大學中國收入分配研究院執行院長李實認為,各種對農民的補貼使得從事農業生產經營的農戶從中獲益,使其收入快速增長,有效縮小了農村內部收入差距。

  一位方案參與者評論道,過去的改革推進了較容易推進的措施,「最難的留在了最後」。

拐點難期

  中國收入分配現狀如何?收入差距擴大是否到了危險階段?隨著劉易斯拐點的到來,收入分配差距由擴大到縮小的轉折點——庫茲涅茨拐點是否已經來到?

  北京師範大學中國收入分配研究院估算,2002年衡量全國收入差距的基尼係數為0.45,2007年上升至0.48,2007年至今收入差距處於相對穩定狀態。按照國際衡量標準,基尼係數在這個水平表示收入差距較大。

  中國官方有兩個基尼係數,將城鎮和農村居民分開測算。

  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11年中國農村居民基尼係數為0.3897,較2002年的0.37上升近兩個百分點;2011年中國城鎮居民基尼係數為0.34,較2002年的0.32上升兩個百分點。

  官方統計的農村和城鎮基尼係數在近10年來漲幅雖然不大,但學者較為一致的觀點是,這並不意味著收入分配差距趨於緩和。

  經濟學諾貝爾獎得主庫茲涅茨判斷,收入分配不均現象,隨著一國經濟增長先上升後下降,即「倒U型」曲線關係。收入分配差距由擴大到縮小的轉折點被稱為庫茲涅茨拐點。一般來說,劉易斯拐點到來會導致庫茲涅茨拐點的相繼到來。

  中國社科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所長蔡昉認為中國在2004年跨越了劉易斯拐點。2004年以來,中國普通勞動力短缺現象普遍化,工資水平持續大幅度提高。按照庫茲涅茨的理論,在這個經濟發展的新階段上,各種力量都傾向於改善收入分配狀況。

  但蔡昉認為,庫茲涅茨拐點在中國還遠沒有到來,收入分配差距仍在繼續擴大。「在常規的收入所形成的差距顯示某種程度緩解傾向的同時,包含灰色收入在內的全部收入所形成的差距仍呈持續擴大勢頭」。

  李實告訴財新記者,農村內部收入差距擴大化趨勢確實有所放緩,但城鎮內部的實際收入差距在加速擴大,「未來收入分配狀況的變化趨勢並不令人樂觀,一旦經濟增長下滑或長期衰退,過大的收入差距和分配不公對社會不穩定的影響會更加凸顯」。

  馬建堂也承認,城鎮高收入階層不經常記賬,而且灰色收入也不會記到賬面上,城鎮基尼係數被較大程度低估。

  收入分配不公不但可能引發嚴重的社會矛盾,還成為調整中國經濟結構的重要不利因素。

  世界銀行剛卸任的高級副行長、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名譽院長林毅夫今年6月回國後,多次提及改革收入分配製度的必要性,認為這已成為目前中國 面臨的最大問題。他認為中國收入差距擴大源於1979年開始的市場轉型。雙軌制轉型方式一方面繼續對重點領域提供暫時性保護,另一方面向私人企業和外國直 接投資開放勞動密集型領域。「這使中國實現了穩定和快速增長,但也導致收入差距的擴大。」

  林毅夫認為收入不平等成為中國內外部經濟不平衡的根本原因。目前的收入分配格局推動投資以及生產能力的增長,卻壓制了國內消費。

  野村證券中國首席經濟學家張智威認為收入分配改革是中國未來五到十年內最重要的政策之一。他稱,收入分配對經濟影響非常大,未來五到十年中國是否會出現硬著陸的風險,與現階段將採取什麼宏觀政策有很大關係。

不要期望太高

  即便方案能出台,多大程度上能改善收入分配?人們並不看好。

  美銀美林大中華區經濟研究部主管陸挺擔心,大而化之的總體方案可能沒有可操作性,「要防止看起來像是要改善收入分配,但實際上卻起到相反的效果,惡化了現狀」。

  蘇海南告訴財新記者,作為整體指導規劃,方案不可能很細。除了總體方案,還需要有相應的法規、政策、制度多方面的有效配合,和各方面共同參與,經過相當長時期的努力,才可能取得成效,「指望這一個方案出來,所有的問題就得到解決,是很幼稚的想法」。

  而且,收入分配改革總體方案不具備法律強制性,只是為各部門和地方進一步按總體方案的基本要求,去制定解決本部門、本地區分管領域收入分配問題的政策提供基本依據。

  收入分配改革能多大程度拉動消費?張智威認為,除非是改革能真正擴大中產階級人群,「如果沒有一個中產階級,難以有效促進消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726

上海自貿區方案遲遲不出台引發猜測,南華早報稱法律漏洞導致規則難產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2125

自7月3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原則通過設立上海自貿區後,自貿區的具體實施方案一直沒有出台,這也引發外界猜疑。昨日《南華早報》的一篇報導引發各大媒體大量轉載,該報導援引知情人士的消息稱,部分官員在諮詢了法律專家的意見後意識到,上海自貿區與現有的關於金融監管法律存在衝突。

據知情人士透露,按照原計劃,中國政府應該在7月下旬公佈相關新規則,但政策制定者敦促立法者對規則進行更多商榷,因為他們認為應該收緊法律框架,以減少牽扯到海外投資者的法律衝突風險。

據報導,提議中的新規則可能包括旨在吸引海外投資的21項激勵措施,涵蓋了各個行業,其中包括金融服務、大宗商品交易和文化行業等。在諮詢了政府法律專家後,部分中國官員意識到,上海自貿區與現有的融監管措施以及相關法律存在衝突。

知情人士透露,「在21條新規中,一些規則看起來非常微妙。如果你公佈並開始執行自貿區的新規則,在國外投資者與其國內合作夥伴存在爭議時,政府就會陷入兩難境地。如果爭議最後到了被訴諸法庭的地步,事情就會變得更加糟糕。屆時,政府將會面臨兩難選擇:遵守國內現行法律,還是遵守關於上海自貿區的新法律。」

此前,同樣是南華早報報導稱,自貿區計劃在提出後面臨著大量反對意見,但李克強總理堅決地推進這一計劃。「總理非常熱切地想要將自貿區計劃打造成伴隨而來的經濟改革方案的一個重大成就。」

這些反對意見主要來自銀監會和證監會等金融監管部門,在最新的報導中,該報稱一些分析人士指出,法律漏洞或許會成為這些持反對意見的監管者的藉口。

一名政府內部人士稱,「現在我們遇到了所謂的『法律漏洞』,我不知道這些是否只是一些監管者想要緊緊控制中國金融行業的藉口。」

大智慧阿思達克通訊援引上海財經大學國際貿易系副主任、上海自由貿易區研究中心副主任陳波的觀點時稱:

——陳波透露,最大的癥結點是在金融開放方面,包括「人民幣怎麼自由結算,在區域內的企業如果能夠自由兌換美元,放開的額度又該多大,如何去監管」。

——陳波表示,這些都要中央放權,跟上海進行協調,「但是協調非常困難,上海想要成立國際金融中心很久了,老做不成,就是因為這種博弈過程太複雜。」

——此外,貿易開放方面也並非一帆風順,需要與海關總署協商免稅商品種類、免稅範圍、建立多少個免稅區、如何建立等,陳波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2844

【麻煩大了】富士康機器人計劃「難產」

http://www.infzm.com/content/95131

對於那個被美國《商業週刊》以亨利·福特作為參照系、加冕「製造你的iPhone」的人,2013年10月10日曝光的新聞或許算不得什麼麻煩事。

西安工程大學北方信息工程學院近2000名學生在校方統一安排下赴富士康位於東北地區的工廠頂崗實習,每天工作時間長達11個小時,其間有四人一度暈倒,更有學生反映——不實習不發學位證。

儘管當地的省教育廳已表示介入調查,但從涉事雙方對外宣傳的口風而言似乎都頗為「淡定」。校方稱其與富士康方面簽訂了校企合作戰略協議,此類安排有如過去的「學工教育」。而企業層面亦言詞鑿鑿:已支付加班費用,並保證每週學生有一天休息時間,最重要的,學生有權隨時離開。

郭台銘確實沒有理由為此事煩心,他關心的是如何在即將到來的聖誕消費季之前趕工完成訂單,包括意外走俏的iPhone5S的土豪金款和至今吊足全球玩家胃口尚未面市的索尼新一代遊戲主機play station 4。當端坐那架著名的灣流公務機四處巡視時,他還需要為2014年富士康成立四十年的慶典盤算一二。

自23歲從母親那廂借7500美元在台北郊區的小屋中創業開始,這位山西籍大亨著實見慣風浪。2013年9月23日富士康煙台工業園由於兩名女工引發的上百人鬥毆事件因「無人死亡」而未見絲毫波瀾;2012年同一時間,山西太原的富士康蘋果代工廠安保人員與2000名員工的騷亂雖導致40人受傷3人重傷,也在警方和政府強力干預下迅速擺平。至於某媒體發表「富士康的夜生活」長文,近乎白描式揭露其深圳和鄭州工業園區部分女工兼職賣淫的醜聞,更像是茶餘飯後供人嘬牙花的花絮,不勞郭老闆動肝火。

真正令他一身蟻的還是2010年的那十幾起連跳事件。「工業怪獸」、「無良老闆」、「血汗工廠」,這大概是郭氏1988年起在大陸設廠25年間遭遇的最大危機,以致最後要聘請英國WPP集團旗下博雅公司出面制定公關戰略,然而,無論是扎眼的300萬平方米黃色安全網的安裝,還是此後四次大幅高調提薪——工人收入從900元直升至4400元水平線,甚而超越台灣本土同類員工,都讓他轉危為安贏得一片掌聲。

所謂富士康的魅力,無外乎巨額投資、巨大產出,配套集群效應,還有對本地勞力的黑洞般索求。也正因為如此,積累二十多年招商經驗的地方官員才不惜為其賭上一把。當中國除沿海地區以外諸省紛紛將引進富士康作為「省長一號工程」,除了在土地、稅收上給予最大優惠,甚至連安保和清潔人員都由政府層面出資聘請外,能否確保十萬計的勞動力往往是郭氏去投資的必要條件。在四川,為了這個預計年營收375億、相當於當地13%工業規模的巨無霸能夠安心落戶,地方政府甚至將為其招工納入公務員考核內容,層層下發分派的人頭硬槓槓直接引發了某些縣鄉鎮出台規定:每個公務員完成一人招募獎勵500元,超額完成一人獎勵千元,一旦完不成任務則少一個扣五百大洋。上下動員軍令如山之下,成都富士康據說只用三個月就完成招工定額,而在中國大陸歷史最悠久的深圳在華工廠卻幾乎用足十年才達成這一指標。

為了搞定這個冠絕全球產業垂直整合能力的企業,地方政府幾乎傾盡所有,在校大學生「學以致用」的名義打工並非不能容忍。暈倒了?而今青少年體質太差而已。

然而,如果將大學生臨時工的篇章放諸富士康深圳工廠月前重啟9萬員工招聘計劃的背景下,那麼可咂摸之處就不在於郭台銘是否過於鐵公雞的討論了。一方面,你大可恭喜這家中國大陸境內連續十年最大出口企業收穫了更多訂單,但是,你也可從中判斷出:在工人工資不可逆轉的升高的同時,郭氏一度寄望的百萬機器人計劃恐已夭折。

一年半前,郭台銘與美的集團創始人何享健在台灣有過一次王對王的晚宴。是時,郭對何提及了「提薪目標」,後者的直接反應是皺起眉頭並直言「搶我的人」。事實上,美的的毛利超過兩成,而富士康不過7%尚有虧欠,以量取勝固然成立,但三倍薪資升幅無疑令富士康倍感壓力。那些貼在廠區顯位的郭氏名言,什麼「飢餓者頭腦特別清楚」、「工作本身就是一種快樂」,或許是一種心靈雞湯般激勵,但不會飢餓不懂快感的機器人豈不是一勞永逸?

請注意長時間植根中國大陸市場的郭曾得出的四大趨勢判斷:工資持續上漲、中產階級崛起、機械手臂將替代人工以及生產線更加自動化。其中兩項涉及機器人的大規模使用。而富士康甚至在2011年就自產自銷了一種名為「Foxbot」的機器人——某種意義上這仍是一種機械手臂,只是抓取手機至檢測線上而已,且還事故不斷。

素來雄心大略的郭,每一次拋出的計劃都會令業界震動,涉及千億資金的百萬機器人計劃也不例外。機器人製造企業很興奮了一陣,要知道中國機器人的產值目前才佔到全球的9.6%,而國家發改委提出的目標是至2015年超過15%。

可現實這般骨感,百萬計劃吼了兩年,還縮水至30萬台,但透過富士康一年採購機器人金額僅千萬元級別不難發現,個中問題多多。機器人的不穩定、精確度乏善可陳,以及整條生產線從人海戰術到鋼鐵俠光臨,撓頭皮的事不止一籮筐。自己才像征性每年拿一塊台幣工資的郭能否下這個財務決心,能否掏出這筆不菲代價,天曉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807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