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李锂和吴亚军:渝产首富一走一留的隐喻 东方愚


http://www.econzhang.com/?p=3895


 


就算李锂当年没有从重庆出走,重庆也未必会诞生今日之海普 瑞和首富李锂;就算吴亚军当年不是留在重庆,而是选择到别的省市,今天的龙湖地产和女首富吴亚军也一定会诞生。


文/东方愚  上海证券报“商业PK堂”专栏    2010年7月2日

最近两个月,我接触到了两位风格均十分低调的两位“首富”级人物(家族)。一位是龙湖地产董事长吴亚军,她以39亿美元(约270亿元人民币)的身 家,成为今年3月《福布斯》发布的“2010全球富豪排行榜”上的中国“女一号”;一位是海普瑞董事长李锂家族,以海普瑞发行价计,其身家就超过420亿 元人民币,上市首日更是超过500亿元,一度被冠之以中国新首富的称号。

吴亚军和李锂有不少共同点:都是1964年生人,同属龙——前者出生于重庆合川县(2002年成为重庆合川区),后者出生于四川仁寿县;发家地都在 重庆——前者在《中国市容报》做了几年记者后于1994年下海经商,成立重庆佳辰经济文化促进有限公司,后者在成都肉联厂搞了几年研究工作后于1991年 辞职下海,进入重庆通达生物制品有限公司;都爱看历史方面的书,吴亚军今年春节读的是《帝国的崛起与没落》,而李锂偏重于中国历史,对帝国将相一类书爱不 释手,甚至深陷其中。

吴亚军和李锂今天分别是地产界和肝素钠行业的枭雄,产业特征的不同决定了他们当初从国有单位到自行创业路径的不同。吴亚军要曲折一些,刚创业时是搞 装修、卖进口建材的,离入主房地产业还有一定距离。而李锂贼聪明,主营业务就是肝素钠的重庆通达公司,是他还没有从成都肉联厂辞职前一年的1990年,和 人合资成立的。

尽管如此,这两人有着本质上的相通之处——均选择了借船出海,此“船”并非原先的国有单位,而是实力更为雄厚的“新船”。吴亚军借船是创业次年 (1995年)的事,与一家名叫中建科产业有限公司(下称中建科)的国企合资创建重庆中建科置业有限公司(龙湖地产前身),并将房地产业作为主业(吴亚军 的重庆佳辰公司占45%股份),中建科来头不小,它隶属建设部和国家科委,大股东为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再看李锂,他的重庆通达公司的大股东是重庆市建设 投资公司,这是家市属国企,董事长吴连帆曾任重庆市政府副秘书长,现为重庆能源投资集团董事长。

1990年代初是中国民营经济野蛮生长的一个重要阶段,“借船出海”是一条时髦的路子,这是中国民营企业初兴的契机,也是埋下原罪种子的时刻,如虚 增注册资本金等深为日后所诟病。有趣的是,中建科和重庆通达均有股东后来在江湖上臭名昭著——中建科股东之一的大鹏证券于2005年破产清算,朝华科技股 票至今已停牌3年;重庆通达股东之一的深圳中贸源则是已于2009年被强制注销的一家皮包公司,它曾使上市公司ST磁卡陷入债务泥潭,至今仍未抽身。

1998年同时是吴亚军和李锂的分水岭。对前者来说,其第一个住宅项目——面积超过20万平方米的龙湖花园南苑被评为重庆市“十佳住宅小区”第一 位,她在重庆政商两界声名鹊起、如鱼得水的日子开始了。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李锂于这一年撤出重庆,迁至深圳,第一原因是他受不了重庆官员对他的“太多关 照”,第二原因是公司股东之一的杨向阳将他介绍至时任深圳市简称高新办主任、现任深圳市政府党组副书记的刘应力的屋檐下,后者在土地、税收和银行信贷等方 面给李锂开出了许多优惠条件,并承诺他深圳各级政府不会像重庆一样有无没事来“关照”企业,但同时也向李锂开出了一个条件:将重庆通达公司注销。

一家名叫龙湖地产的地产企业从此在重庆崭露头角,而一家名叫海普瑞的高科技医药企业从此与重庆擦肩而过。直到今天,重庆医药产业也很难拿到台面上 来,120多家医药工业企业中,但进入全国百强的仅有两家,重庆医药业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中的最好的排名是第12位,但2009年已跌至第20位。

就算李锂当年没有从重庆出走,重庆也未必会诞生今日之海普瑞和首富李锂,因为“有形之手”伸得太长的市场一定制造不出伟大公司,当然,由深圳市政 府、中投证券、美国肝素钠产业变局和高盛共同缔造的148元“天价发行价”的海普瑞是不是一家伟大公司,还有待时间来验证。

但是,就算吴亚军当年不是留在重庆,而是选择到别的省市,今天的龙湖地产和女首富吴亚军也一定会诞生,一来,吴亚军当年借的“船”是部委下属企业, 而非重庆市属企业,二来,第一个项目获得盛誉之后、成为重庆地产标杆企业之前的五年间,能受到近20位中央、部委及外省(市)重要官员的视察和问候,此等 礼遇是任何一个地方民企所无法想象和企及的。

可谓鲜明的对比。也正是基于此,海普瑞2008年后开始业务出现井喷,但始终没有向重庆伸过触角,当然这也与其为提防上游供应商、去年在成都彭州县 与一家四川农业龙业企业成立了合资公司有关;而龙湖地产将总部搬至北京,吴亚军“出走”(此出走非彼出走)重庆,并有意深耕京津及大长三角地区等举措,丝 毫不会导致她在重庆受到隐形的钳制,相反,吴亚军成为女首富的最早预言者其实是重庆市长黄奇帆。

使吴亚军和李锂站在首富队列的重要一环是登陆资本市场。意味深长的是,龙湖地产上市后,吴亚军的丈夫蔡奎,辞去了此前所任的执行董事和副董事长等职 务,转而到和吴的一间私人公司做一级土地开发整理、高尔夫等项目;而海普瑞上市后,家族企业的架构没有任何变化,李锂任董事长,妻子李坦任副经总经理,李 坦的哥哥单宇任总经理。公司一切业务和交易合同由李坦这位强势贤内助签定生效。我问单宇有无考虑过聘请一个曾在经验丰富的欧美医药行业的经理人来做 CEO,一来逐渐“去家族化”,二来“师以长技以制夷”——海普瑞产品99%出口。他说没有。从风险规避意识到拿捏政商关系等层面来说,李锂家族始终逊色 于吴亚军家族。

想起来吴亚军和李锂的两个细节。上市前夕,有人问吴,你对现在的人生满意吗?“求仁得仁时就很满意,”吴亚军用了孔子的一句话回答:“反之就不满 意。”而海普瑞上市前,偶尔到KTV唱歌,李锂首选歌曲总是《将进酒》,最后一句歌词是“今宵有酒今宵醉,莫再提起那人世间的是非。”他们形似而神不似的 “首富路径”,是中国地方民营企业“乌鸡变凤凰”的两处写照,他们的幸运与尴尬,他们的愿景和担心,也都有着鲜明的代表意义和时代印记。

(发表时有删节,链接:  http://paper.cnstock.com/html/2010-07/02/content_30617.ht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359

剖析《大時代》三大政治隱喻你睇到嗎?

1 : GS(14)@2015-04-25 08:45:23

《大時代》重播,再度捲起「追劇」熱潮,成為全城熱話,中大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馬傑偉早年從事電視文化研究,曾著《電視與文化認同》一書,他接受《壹錘定音》訪問,討論《大時代》一劇的文化意義和政治隱喻。1.丁蟹=共產黨?馬傑偉坦言丁蟹(鄭少秋飾)一角「好唔香港人」,雖然劇中設定他是澳門人,但其言行舉止橫蠻,又自覺有道理的性格,令人聯想到共產黨。他說︰「成個劇裡面係冇大陸人角色,但聯想對象、創作源頭係共產黨。」馬又曾在課堂上問學生意見,不少學亦生認為丁蟹是大陸人、共產黨,只有20%左右的人覺得他是香港人。2.丁蟹掟仔落街靈感源自六四事件?馬傑偉表示當時訪問了劇集的幕後製作團隊,最令他驚訝的,是丁蟹「掟仔落街」最初的創作靈感,是源自天安門的學生。「六四事件中,有一幕係啲學生跪喺度,呢幕其實好Chinese,晚輩當你當權者係長輩、父母,我跪你喇,最後一樣開槍。」馬教授指出,創作團隊是從該幕得到靈感,然後投射在丁蟹的角色。被問及具體投射在劇中那一幕,他直言就是丁蟹把四名兒子「掟落街」的一幕:「仔都可以掟落街喎!」然而馬教授補充,不會說「掟仔落街」一幕直接來自天安門事件,因為創作是很複雜的過程,從某處得到靈感後,產生蝴蝶效應,最終寫下完全不同的劇情。3.方展博炒股=回應政治焦慮?馬傑偉指劇中方展博(劉青雲飾)和他的師傅葉天(羅樂林飾)去到一個裝飾得像股票交易所的鐵皮屋內。在這一幕,葉天質問方展博,找不找到自己的世界,方展博正是在此時頓悟,原先好食懶做、流浪街頭的他,從拾鬥志,深信股壇是他的世界。馬傑偉又指方展博其後利用投資、財技,從拾信心,面對黑社會、對抗丁蟹,面對種種暴力和打壓,最後戰勝他的焦慮,就好比回歸時的香港人,有「舞照跳,馬照跑」、「搵食」至上等心態,以資本主義的方式回應當時的政治焦慮;另外,馬傑偉表示不同時期的香港人理解《大時代》的政治含義,各有不同,正反映時代轉變。在1992年首播《大時代》,當年得到不少市民的共鳴。馬形容《大時代》中有表達對共產黨恐懼的情感,表達形式隱晦,但當時香港人看到也會明白,有時代的聲音;在2000年後,當時馬在學校講學,提及《大時代》一劇,當時學生並不明白為何丁蟹象徵共產黨,甚至覺得「諗多咗」。馬認為當時中港關係正處蜜月期,雙方簽署CEPA(《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幫助推動香港經濟,亦沒有出現97年以前所擔憂的社會動盪以及打壓香港人自由的情況,故不難理解上述現象的出現;但到2008年以後,特別是近兩年,中方對香港的態度愈趨強硬,「有好多說話打橫嚟講」,例如將特殊選舉制度說為真普選,將自己一套視為真理,這均與丁蟹的性格有相像的地方,因而出現「丁蟹效應」式的政治效應。《大時代》裡內藏不同的隱喻,難怪被視之為神劇!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50425/1912514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9906

【不理阿莫】《屍殺列車》五個政治隱喻

1 : GS(14)@2016-09-17 17:33:03

韓國電影《屍殺列車》在香港上映二十日,已錄得超過五千萬票房,氣勢銳不可擋。此片有別於一般粗製濫造的荷李活喪屍片,並不是一味靠特技化妝來嚇觀眾,而是探討人性的陰暗面,導人反思價值觀和生存意義的命題。除此之外,電影更隱藏了不少深層次的政治隱喻,為韓國的歷史、現在與未來,落下批判性的註腳。


隱喻一:功利主義

電影甫開始,西裝大叔在洗手間看見流浪漢,便以高人一等身份向身旁的小女孩說教,稱若不用功讀書,便找不到工作,擠不進上流,下場跟流浪漢一樣。當下社會,慣性將賺錢能力跟成功劃上等號,小孩被灌輸要讀好書、找份好工,將來才有出息,變相製造出很多麻木不仁的金錢機器。而這位西裝大叔,正是自私自利的混球,是全片終極反派,可謂相當諷刺。


隱喻二:無產階級

或許有人留意到,為何在通往釜山的列車裏出現?但如果說他象徵着無產階級,整個故事便變得合情合理。十九世紀共產主義運動的迅速崛起,便源於這些無產階級,通過暴力去反對資本主義的制度。至於誰代表共產階層,雖然電影沒有說明,但由此推斷,就是那群喪屍。而最先受影響的,便是那群熱血的學生。


隱喻三:資本主義

資本階級更是呼之欲出,就是跟西裝大叔困在同一車卡的一班人。他們被隔離在獨立車廂,享有片刻安寧(擁有資產),但對共產主義(喪屍)有着強烈的恐懼。因此,當孔劉飾演的主角,打算走進車卡時,西裝大叔極力阻止,死也不肯開門。由此可見,在資本主義的極端,也會演變成弊病。


隱喻四:政府隱瞞

電影去到中段,滿街都是喪屍,連新聞也播出喪屍肆虐的片段,但當地政府依然隱瞞真相,還對外宣稱一切受到控制。這裏明顯是諷刺南韓政府早前在處理世越號海難和MERS(中東呼吸綜合症)事件的態度,但套用在一些極權的國家一樣合適。還記得最初是哪個國家隱瞞沙士疫情,因而爆發出一發不可收拾的世紀疫症?


隱喻五:美好期盼

雖然全片屍橫遍野、頹垣敗瓦,又探討人性陰暗面,題材灰暗,但其實也蘊藏着一個對美好前景的期盼。車長這個角色,正是關鍵人物,他是絕對的盡忠職守,即使自己的生命受威脅,仍然將乘客安全放在首位,結尾更為了拯救西裝大叔而犧牲。也許亂世之中,更加需要一位值得信賴的車長,帶領這班迷失列車重返正軌。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60916/1977206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938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