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国快餐首登纽交所 乡村基募8250万美元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00929/1935651.shtml

 每经记者 张娟娟 发自上海
重庆乡村基快餐连锁公司拟于今日(9月29日)在纽交所上市,成为第一家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快餐连锁企业。上市后,乡村基创始人李红与张兴强夫妇身家可能突破13亿元人民币。
根据纽交所最新信息披露,乡村基(CCSC)周一在美国共发售500万份美国存托凭证 (1存托凭证=4普通股),每份定价16.5美元,共筹资8250万美元,超出原定规模18%。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开新店、改善物流IT设施等方面。
乡村基招股书显示,创始人李红和张兴强夫妇持有乡村基5320万股,李红夫妇所持股份约价值2.1945亿美元(约合13亿元人民币)。
此外,近200位乡村基的中层管理人员,2010年初以每股一美元的价格,获得了公司“原始股”,上市后,可能有近百位员工一夜暴富,成为百万富翁。
截至今年6月底,乡村基的门店数已飙升至101家分店,其中56家位于重庆,31家位于四川,14家位于西安、武汉、长沙、上海等地。公司计划在2010年底将分店增加至130家。
招股书显示,乡村基2009年收入4.945亿元,同比增长113.6%,净利润4510万元,同比增长69.4%;2010年上半年收入3.264亿元,同比增长53.7%,净利润2770万元,同比增长36.8%。
“尽管乡村基近几年来发展迅猛,但仍是以西南地区为‘主打市场’,要想走向全国乃至全球市场,提升品牌形象,需要足够的资金,而上市则是融资的必然渠 道。”凌雁管理咨询首席咨询师林岳认为,乡村基上市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并将面临诸多挑战,如品牌升级、标准化模式的深化等。此外,打破区域性发展模式, 逐步向中部、东部、沿海城市进军,是乡村基实现品牌升级的关键,这就需要企业提高产品的创新能力,而不仅仅是以川菜口味为主。
此外,相对真功夫、东方既白等中式快餐品牌而言,乡村基的标准化盈利模式仍欠成熟,这一问题若不尽快解决,公司的全国性发展战略也必将受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314

格林豪泰衝刺紐交所

http://www.yicai.com/news/2011/05/787649.html

當如家(HMIN.NASDAQ)、漢庭(HTHT.NYSE)及七天(SVN.NYSE)今年一季度業績均 不理想時,一直未有上市動作的格林豪泰卻已進入上市倒計時階段。《第一財經日報》昨日從知情人士處獲悉,目前格林豪泰已經遞交相關上市申請,擬在美國紐交 所上市,最快有望5月底正式IPO。

上市早有徵兆

記者多方採訪獲悉,格林豪泰的上市計劃在數年前就表示過,甚至也進行過一些前期的籌備,後因金融危機等原因一直擱置。

「這與格林豪泰資本背景有關,如家、漢庭和7天的背後都有風投存在,風投最終目的是要上市退出。但格林豪泰幾乎沒有風投注資,所以不會著急上市,而是要等待合適時機。」上述知情人士透露。

格林豪泰由外資私募基金投資設立,集團股東首期投資5000萬美元,二期投資7000萬美元,是中國經濟型酒店獲得的最大一筆海外私募基金投資,格 林豪泰酒店管理有限公司是由美國APH公司、美國George Realty、美國統一投資公司的股東和其他若干跨國集團聯手創辦。

目前,格林豪泰開業酒店有350多家,簽約酒店600多家。根據市場消息,本次格林豪泰籌集的資金應該在1.5億美元左右,將用於門店的發展。

格林豪泰的上市苗頭此前已經顯露。今年3月,格林豪泰宣佈,任命黃立達(Arthur Wong)為公司CFO。此舉當時就被認為是為上市鋪路。黃立達畢業於美國舊金山大學與香港理工大學,擁有28年專業財務管理經驗,曾任多家知名企業 CFO。值得注意的是,黃立達在德勤服務長達26年,其間向不同上市公司與跨國企業提供服務。

此前,作為中國經濟型酒店排名前十的格林豪泰也一直未對莫泰連鎖酒店的收購表現出興趣。

「現在看來是可以理解的,收購可以擴大規模,但未必就是好事,因為收購之後面臨整合風險,而且甚至會拖累財務表現,這對上市或即將上市的公司來說是 非常敏感的,更重要的是,上市之前已將所有財務報表都做好,此時再大動干戈地收購反而會影響上市進程。」一位長期在經濟型酒店擔任財務管理的人士指出。

不過對於上市事宜,格林豪泰官方昨日表示,目前沒有任何消息可以透露。

同業一季度表現欠佳

「格林豪泰與其他經濟型酒店同業比較不同,首先是資金背景,其是通過私募基金進行投資。在募集對象上,私募基金的對象只是少數特定的投資者,圈子雖 小門檻卻不低。如在美國,對沖基金對參與者有非常嚴格的規定:若以個人名義參加,最近兩年個人年收入至少在20萬美元以上;若以家庭名義參加,家庭近兩年 的收入至少在30萬美元以上。和公募基金嚴格的信息披露要求不同,私募基金這方面的要求低得多,加之政府監管也相應比較寬鬆,因此私募基金的投資更具隱蔽 性,運作也更為靈活,相應獲得高收益回報的機會也更大。」華美酒店顧問機構首席知識官趙煥焱分析,從國際目前通行的做法來看,基金管理者一般要持有基金3 %~5%的股份,一旦發生虧損,管理者擁有的股份將首先被用來支付給參與者,因此,私募基金的發起人、管理人與基金是一個唇齒相依、榮辱與共的利益共同 體。這有利於企業長期發展。

「另外,格林豪泰在考慮全球的發展,2008年,格林豪泰簽約印度的四處物業,準備開設酒店,其還關注過日本市場。目前格林豪泰正在美國、印度、印度尼西亞和越南等國開發連鎖酒店。」趙煥焱指出,全球化會讓格林豪泰更加國際化,有利於其在資本市場提高知名度和市值。

不過,近期經濟型酒店市場負面事件不斷,如家的火災及一家酒店因彩鋼板建築被查,而如家、漢庭和七天剛剛公佈的一季度財報並不好看,此舉會否影響到 格林豪泰的上市表現?趙煥焱表示,行業危機必須重視,不過這並不直接影響格林豪泰上市,作為等待上市已久的格林豪泰來說,目前還算不錯的上市時機,且相較 於強調新興產業的納斯達克,紐交所更適合傳統產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950

专访纽交所北京首代杨戈:买壳上市非正途

 http://news.imeigu.com/a/1294628020354.html

2010年中国公司赴美IPO数量创历史记录,全年上市公司达34家。特别从2010年9月下旬开始,中国赴美上市“窗口期”忽然打开,随后几乎每月都有8家以上公司IPO。那么此轮上市窗口期将会持续多长时间?赴美上市将经历哪些流程,需要支付多少费用?哪些公司适合在美国资本市场上市?买壳上市又存在哪些风险与隐患?i美股就以上多项问题采访纽交所北京首席代表杨戈先生。以下为访谈实录:

 

一、赴美上市最快2月搞定 固定花费平均200万美元

i美股:2010年中国公司赴美上市突然升温,全年IPO数量达34家,请问此轮IPO热潮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杨:整体来看,2010年9月之前中国公司赴美上市并不突出,只有11个。进入下半年才呈现集中爆发之势,而且多数获得比较好的IPO表现。升温背后的原因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讲:

首先从资本市场需求方面看,2009年4月份之后,全球经济开始回暖,但投资者信心还不是很坚定。进入2010年后,道指点数也一直徘徊9000点-11000点之间,但进入8月份后投资者的信心明显增强,主流观点已排除市场出现二次衰退的可能,在此情况下,大量投资者开始调整原有投资比例,愿意将更多资产分配股票市场上。

与此同时,美国实行量化宽松的政策,也让资本市场现金充裕,大量现金需要寻找新的出口。环视全球经济体,中国经济增长尤其强劲,二季度GDP增幅回暖,因此美国投资人更乐意将新增资金分配在中国市场。另外人民币的升值预期也让投资者看好,假设未来人民币升值,那么投资在中国公司,即使该公司业绩没有增长,靠人民币升值也能产生利润。

其次从供给方面看,2007年中国29家公司赴美上市,假如未发生2008年的经济危机,那么IPO公司增速将保持稳定。但危机的到来推迟许多公司的上市步伐,这些公司基本上从2009下半年到2010上半年重新启动,并赶上2010年下半年的时间窗口。因此,各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造成9月份之后中国IPO的集体爆发。

i美股:在你看来,2010年出现的IPO窗口期将会持续多久。从纽交所目前接触项目来看,2011上半年预期有多少家中国公司上市?

杨:由于去年上市行情看好,许多中国公司都希望抓住目前的时间窗口,至于此轮窗口期会延续多长时间,还要看2011上半年的市场表现。假如上半年美国资本市场表现良好,赴美公司上市都很成功,那么窗口期预计会持续到下半年。

从申请公司数量来看,2011上半年大概有40-50家公司正在做IPO准备,这些公司大多来自TMT行业,其中互联网公司尤其多,占到接近一半比例。有些互联网公司此前或许并无打算近期上市,但优酷网、当当网的示范效应再现,也促进它们计划的改变。

i美股:对于中国公司来说,赴美上市将经历哪些流程,上市时间最快需要多久,其中平均上市费用有多少?

杨:中国公司在美上市过程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准备上市到第一次给美国证监会提交上市文件,此阶段花费时间没有办法衡量。有的公司短有的公司长,这与其准备状况有关系。

第二阶段是从第一次提交文件到挂牌上市,此阶段有两家公司花费时间较短。其一是2007年上市的易居,从第一次提交文件到上市花费3个月时间;第二家为2009年上市的7天,花费时间是2个月零10天,2009年9月10号提交到,11月20号就挂牌上市。不过7天IPO是二次启动,曾经在金融危机期间停掉一次。

赴美上市费用主要分为两大块:第一块为固定费用,主要包括律师费、会计费,以及上市过程中产生费用,例如路演费用。固定费用加起来总计有200万美元左右,规模大的公司花费可能到300万美元,而小公司可能只要100万美元。第二块是成交费,就是投行帮助IPO公司销售股票,在IPO成功后会有7%的提成。

二、纽交所降低上市门槛 科技公司同样受宠

i美股:2010年中国32家赴美IPO公司中,有22家在纽交所上市,其中市值排行前四公司也均在纽交所挂牌。请问这样的成绩是否与纽交所上市规则变更有关?

杨:主要原因是市场大环境回暖,从纽交所自身来讲,从2009年6月开始对上市规则有所调整。纽交所规则调整集中在财务方面,以前一家公司要在纽交所上市必须做到3年盈利,或者总体营收有7500美元,市值达到7.5亿美元,在这样要求下,许多科技公司难以上市。规则调整后,最低门槛变为:IPO融资超过4000万美元,市值达到1.5亿美元以上。

纽交所上市规则改变也与整体经济环境相关,2007年29家中国上市公司中有18家登陆纽交所,进入2008年后,由于金融危机因素,许多拟上市公司经营业绩会发生倒退,要达到纽交所规则更加困难,在此情况下纽交所就出台新的规则要求。

i美股:在传统观念中,高科技类公司更偏向在纳斯达克上市,而传统公司则在纽交所上市。请问目前这种差别是否已缩小?

杨:因为2009年纽交所改变上市规则,降低上市门槛,所以许多科技公司能够达到纽交所上市条件,我们与纳斯达克的差距已非常小。从美股资本市场发展历史来看,以前美国只有纽交所而无纳斯达克,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硅谷出现大批科技公司,这些公司都希望获得融资,但却无法达到纽交所上市条件。随后全美证券商协会(NASD)出面组织建立纳斯达克(NASDQ)机构为科技公司融资服务,并演变成后来纳斯达克交易所。后来形成思维的定势,许多互联网公司集中在纳斯达克上市。而到互联网泡沫破灭之后,纽交所与纳斯达克这方面的区别越来越小,尤其在2009年纽交所改变上市规则之后,这方面区别已非常小。

i美股:逐渐缩小的规则差距,是否也加剧两家之间的竞争?与纳斯达克相比,纽交所具有哪些竞争优势?

杨:2009年之前两家交易所的竞争并不激烈,纽交所降低上市门槛后,双方竞争激烈了很多。两家交易所的显著区别在于:不同的上市门槛导致IPO公司平均素质不同,不同IPO公司素质又导致IPO后的不同市场表现。当然最根本的区别是上市要求的区别。虽然纽交所降低门槛,但还是比纳斯达克的高很多。纽交所要求IPO融资超过4000万美元,纳斯达克没有。对于OTCBB转板公司,纽交所制定的要求比IPO公司更加严格,要求其必须拥有1亿美元的流通股市值,但纳斯达克没有。

上市要求不同导致公司平均质量的不同,纽交所挂牌公司基本都为VC/PE投资的公司,不会出现APO(反向并购 借壳上市)的公司。在纽交所总体上市公司中,只有5-6家公司是通过转板上市。而纳斯达克的167家中国公司中有55%不是IPO,而是通过借壳等方式上市。

上市公司质量的不同也导致IPO后股价等表现不同,纽交所上市公司不论是市值,还是股价涨幅都更出色,其中2010年市值前4位的IPO公司都在纽交所上市。

i美股:在中国公司赴美上市过程中,纽交所北京代表处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杨:北京代表处主要工作是宣传和协调。第一是借助媒体的力量,借助各种各样的活动,宣传美国资本市场规则及纽交所上市规范。第二是如果有中国公司准备到纽交所上市,我们会做帮助其做前期协调和准备。比如应该到哪里提交上市报告,协调提交报告后的审批过程,安排上市公司与交易所、投资者沟通等,一直持续到挂牌结束。第三,在上市公司挂牌交易后,我们也会与其保持长久联系,上市公司如果遇到困难,我们会提供支持及帮助。

三、业务高增长公司更适合赴美上市

i美股:请问哪种类型公司更适合赴美IPO?与在A股上市相比,赴美上市有哪些优势?

杨:选择到哪里上市,对流动性的考虑是关键因素,判断一家公司是否适合去美国上市,有一个简单标准:业绩是否高增长。

美国投资者对企业估值的方法与其他国家不太相同,他们更看一家公司的增长速度,如果一家公司处于高增长状态,那么他们会用企业未来高增后的稳定利润来估值。举个例子,美国教育行业的平均市盈率12-15倍,但新东方的市盈率却接近50倍,为什么?因为投资者认为新东方仍处于高增长期,他们预测未来新东方的利润将持续增长,所以愿意给出更高估值。相比较,中国大陆与香港给予各个企业的估值,基本上是看企业当年的利润水平,比如去年业绩以及今年预期。不同的估值导致不同的融资效果,因此对于高增长公司来说去美国最为适合。

除此之外,去美国上市的过程更加透明,效率也更快。如上面所说,如果准备充分的话,3-5个月即可上市,而在A股上市或许要等待2-3年时间。因此对于处于业务扩展期的公司来说,赴美上市将更有利于其利用融资渠道,进行业务及市场扩展。

i美股:2010年我们看到有34家公司成功上市的例子,请问那些未成功赴美上市公司,一般是因什么问题导致的?是否与所在行业发展情况有关?

杨:不成功的公司各有不同的原因,有些公司IPO做到中途会忽然消失掉,背后有业绩原因,也有其他行业等原因。最明显的例子是光伏太阳能,在2年前此版块很热,许多太阳能公司集体上市,但目前同类公司要上市已比较困难。

就2010年上市情况来看,热门行业集中在TMT(科技媒体通讯)、消费类及教育行业。其中消费类公司其实美国资本市场一直挺看好,但中国公司却很少尝试,一定程度上与上市观念有关。因此此前消费品公司多在A股或港股上市,但在2010年我们也看到乡村基这样的消费公司,赴美上市后取得很好的效果。

i美股:2009年中国启动创业板,对于中国公司来说有多了一种选择。请问如何看待创业板与纽交所(或纳斯达克)之间的竞争关系?

杨:在我看来,在任何一个国家的市场上,“本土上市”都是主流,就中国来讲,每年本土上市公司达到几百家,而去美国上市2010年最好也就34家公司,根本不具有可比性。反过来看,未来即使再多公司在国内上市,也不排除有公司选择在海外上市。因此赴美上市会持续存在,不会因为创业板出现就消失,但也只是一个支流。

从短期来看,公司选择去哪个市场上市取决于公司法律结构,如果是海外结构就注定你要在海外上市,要转变为内资结构是很难的。而一个内资结构的公司要转为海外结构上市,情况也会比较少。长期来看,创业板与美国资本市场肯定存在竞争关系,因为创业板的持续火爆,许多能够在国内上市就不会选择海外,何况国内一般会给予公司更高的估值。

四、买壳上市非正途 IPO更有利公司发展

i美股:2010年,一方面是许多中国公司上市,另一方面也看到许多中国概念股遭到猎杀与诉讼。其中以借壳上市公司为多,请问如何看待借壳上市这种方式?

杨:借壳上市诉讼多发,主要有三个原因。第一,这些公司本身就是非常小的公司,还没有成熟到上市的阶段,硬生生的把它变成上市公司,里面通常会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第二,参与买壳上市的中介机构都是非常小的机构,不少中介自身就存在问题,因此会有很多不规范的运作,并产生很多后遗症;第三,不排除有些企业家想走捷径,捞一把就走的心态,比如许多公司爆出丑闻,除了中介机构原因,也与自身的心态理念有关。上市对于企业来说是起点而不是终点,那些觉得上市后目标达到的公司,他们的高管层一大表现就是开始换车、换房,失去创业者心态。

i美股:除了纽交所、纳斯达克,美国还有美交所、纳斯达克小型资本市场,以及OTCBB市场、粉单市场。许多中国公司并不太分得清其中差别,请问能解释一下吗?

杨:多层次的融资平台是美国资本市场的一大特色,因为有这么多的层次,所以不论大的公司小的公司,只要愿意挂牌,都可以找到合适的场所。但我并不太看好主板市场之外的其他融资市场,原因很简单:融资与再融资效果都不好,买壳上市后来再转到主板市场的,投资者也还是会对其另眼相看。买壳上市不是一个正确的选择,在美上市还是要走IPO这样的正途。

对于美国投资者来说,其实也早已学会分清IPO公司和反向并购公司之间差别。所以许多公司即使通过再OTC市场买壳,改头换面再去上市融资,还是会被投资者另眼相看。

五、在美国资本市场你只有一次机会

i美股:麦考林上市后受到投资者热捧,但伴随着后来股价暴跌,遭遇连续多轮集体诉讼,请问如何看待这一事件?

杨:美国资本市场的监管是以信息披露为原则的监管,很多事情证交会及交易所不对其作出正确(或错误的)判断,不像大陆、香港证监会会对提交信息作出判断。对于一家上市在美公司来说,必须透明披露公司信息并对其承担责任。麦考林遭遇的集体诉讼与前面那些买壳上市公司又有所区别。买壳上市公司的诉讼大多集中在作假帐、欺诈这些方面,麦考林的诉讼点则是信息披露不完整,或者说存在信息披露错误嫌疑。

在美国除了存在自上而下的监管外,还存在自下而上的监管,只要投资者遭受损失,同时发现上市公司的存在信息披露错误,就有权利发起集体诉讼。不过目前发起集体诉讼者多为律师,美国有成千上万律师专门以做集体诉讼为生,他们通常在发现公司股价异常后,会研究公司的申报材料及财务报表等,一旦发现问题就会主动征集股东签名,并发起集体诉讼。麦考林前后遭遇6轮集体诉讼,就是由不同的律师发起的。

i美股:面对股价大幅下跌之后的不信任处境,麦考林是否可以采取挽回措施?

杨:比较困难。因为美国投资者属于非常直接的一群人。一家公司在做路演的时候,对于投资者所宣讲的利润预测、业务发展计划,美国投资者都会相信你,并在你的信息基础上给予公司一个估值。但是在上市披露财报后,如果你不能做到预期业绩,投资者就会用脚投票,卖掉你的股票。下一次要想再让投资者回来,就非常困难,在美国上市你只有一次机会。

i美股:如何看待优酷上市后股价疯狂上涨现象?优酷网、当当网未来是否也会存在失去投资者风险?

杨:优酷受到热捧是因为目前最能吸引美国投资者的商业模式是“在美成功的模式+在中国的市场”,只要是美国已经验证成功的模式,如果一家互联网公司能在中国做到行业第一,那么投资者就会看好。这也与中国市场特殊性相关,截止目前仍没有一个国际互联网公司在中国能打败本土公司,所以作为Hulu、Youtube模式代表的优酷,就给予美国投资者一个强力的信号与想象空间。

至于失去投资者风险,优酷当当都会存在,而且客观上说,在美国上市公司都存在这样的压力,每个季度都必须上个季度报告,这个报告是否能达到投资者的预期与承诺,将直接决定大家未来对你的看法。

(i美股 江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614

Citadel股票交易量超過紐交所

http://wallstreetcn.com/node/49527

從事高頻交易的Citadel證券已經不知不覺成為了美國股票交易背後最強大的力量。

從其芝加哥市中心的辦公室裡,Citadel的電腦執行著八分之一的美國證券交易,每天的交易額達到約9億股。其系統處理的股票數目甚至超過了紐約交易所,後者每天交易約7億股。

如果你擁有401(k)投資計劃,或者曾經使用過網上經紀,那麼你的交易幾乎一定是通過Citadel執行的。

該公司的交易大廳安靜的令人驚訝。維持交易大廳運行的大約只有40名員工,他們的職責只是監督電腦算法是否在正確執行及發送股票交易命令。

歡迎來到交易的新時代:高頻交易的電腦程序正在取代紐交所交易大廳裡面那些奔跑著或吆喝著的證券經紀。

Citadel「交易大廳」裡的經紀並不需要整天跑來跑去,他們坐在整排的電腦終端後,在鍵盤上敲擊以保證公司的電腦運行正常,並且全部連入了正確的交易所。

事實上,Citadel專有的電腦程序已經成為了美國股票市場的新眼睛、耳朵以及大腦。

約20多個程序員創造的電腦算法可以決定如何執行每一單交易命令,以及向公共交易所或所謂的「暗池」發去什麼指令。

「暗池」聽上去像星球大戰裡大反派所棲息的地方,但事實上它只是一個不向公共市場公開買家賣家競價金額的地方,Citadel在紐約的辦公室裡運營著一個叫做Apogee的暗池。

Citadel的程序員們會經常對算法進行微調,以便讓電腦「學習」客戶的行為,來提高交易效率。

Citadel的電子交易負責人Jamil Nazarali表示:

「電腦負責了所有的決定,包括執行哪些買賣指令,以及具體的執行價。人無須執行任何命令,一切都是全自動的。」

而這些決定幾乎是即刻完成的,Citadel的電腦程序幾乎可以瞬間執行一樁買單或賣單。

當Citadel的電腦不在內部執行指令時,它將會把交易指令交至13個公共交易所或者超過20個暗池之中。

Nazarali表示,根據法律規定,Citadel必須給出比公共交易所報價更好的執行價,但一些行業觀察者則懷疑這些電腦程序是否永遠會給客戶最好的價格。

Nazarali表示他們的確是這麼做的。

「作為一家做市商,我們必須根據規定在完成所有客戶指令之後再進行自己的交易。」

他指出,Citadel的系統依舊維持著高頻交易員和傳統零售交易員之間的公平,因為像TD Ameritrade這樣的經紀商也擁有相同的技術。

美國金融業監管局作為業內主要的監管機構,最近曾要求做市商和暗池運營商提供關於如何完成交易指令的信息,但尚不清楚Citadel是否是其中之一。他們擔心,高頻交易可能會對一些交易所的其他投資者佔有不公平的優勢。

高頻交易的速度一定更快,但還不清楚其交易價格是否會優於傳統零售投資者所獲的平均價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4053

BATS與Direct Edge合併完成,高頻交易所挑戰紐交所霸主地位(已更新)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4150

更新:

BATS與DirectEdge宣佈合併,但具體條款尚未公佈。

Zerohedge諷刺道,兩家高頻交易所的合併公告應該如下:


原文:

電子交易著稱的BATS Global Markets與其對手Direct Edge交易所的合併談判進入最後階段,如果他們合併將超過納斯達克成為按交易量計算全美第二大交易所。

這兩家由投行和交易公司組建交易所合併成功後,將會挑戰紐交所和納斯達克的壟斷地位。

他們合併之後將超過納斯達克交易所份額的18%,略低於紐約證券交易所23%的份額。

FT援引消息人士稱雙方的交易可能最早在週一公佈,交易還必須得到美國司法部的批准。

這兩家公司均使用支持高頻交易的尖端技術和收取較低的費率,BATS和Direct Edge相加佔到美國股票市場交易量21%。

BATS在向SEC備案文件中曾自稱:

「我們與傳統的交易所不同,我們從本質上來說是一個科技公司。「

投行和高頻交易公司組成集團控股這兩家交易所,摩根大通,高盛,和 KCG Holdings均在持有這兩家交易所股份。

上週私募集團Spectrum Equity Investors和TA Associates Management購入了BATS 12%股份。

不過去年以高頻交易著稱的BATS股價在自己的交易所發生電崩盤,在高頻程序交易驅動下股價在900微秒之內從16美元跌至4美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466

Twitter將支付3.25%承銷費 IPO傾向於選擇紐交所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9512

彭博社引述知情人士稱,社交媒體網站Twitter計劃在IPO中給承銷商3.25%的費用,該公司目前正尋求IPO募資超過10億美元。

報導稱,Twitter與銀行家們可能在本月最後一週啟動路演推廣。Twitter更傾向於紐交所上市,但目前仍然在與紐交所和納斯達克交易所同時談判。

Twitter付的承銷費率高於Facebook,因為其融資額較小。去年Facebook IPO一共募資160億美元,承銷費為1.1%。另外,Twitter的主承銷商高盛,通常也會收取更高的費用。

據彭博的數據顯示,今年在美國IPO上市公司承銷費率平均為5.3%。 Twitter 還僱用了摩根士丹利、 摩根大通、 美國銀行、 德意志銀行、 艾倫有限公司和代碼顧問為其承銷商。

Twitter目前尚未公佈其發行價格區間以及IPO的具體時間。

依據監管申報文件,Twitter截止今年8月普通股每股價格為20.62美元,其總共有6.2億流通股,據此計算市值為128億美元。

紐交所一直在尋求吸引新興的科技公司,雖然Facebook未能在這裡上市,但他們2011年曾贏得過Linkedin,Pandora等公司的IPO。而Facebook雖然選擇了納斯達克,但IPO時出現技術故障醜聞,也令後者巨大壓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7027

紐交所對Twitter進行「模擬IPO測試」

http://wallstreetcn.com/node/61266

為了使Twitter的IPO交易萬無一失,紐約證券交易所於美國時間本週六對交易系統進行了模擬IPO測試,以免出現去年導致Facebook上市首日被迫推遲股票交易時的類似故障。

測試內容主要分為兩部分:一是檢測系統是否能順利應對IPO時可能產生的大量信息;二是保證系統可以在IPO當日可以迅速並準確的將投資者的訂單成交信息反饋給投資者。

紐交所發言人當日表示:

今天上午的測試非常成功,我們感謝所有參加本此測試的機構,在Twitter的IPO一事上我們做好了合理的安排,我們將與所有業內人士一同努力保證Twitter的IPO能夠圓滿進行。

此前,Facebook在2012年5月18日IPO上市,當時納斯達克的技術故障導致做市商在長達四個小時的時間裡陷入混亂狀況,不知道自己進行的相關交易是否已經成功。今年早些時候,納斯達克OMX集團已經同意支付1000萬美元,就與這項交易有關的指控與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達成了和解,這一金額創下該委員會對證券交易所進行罰款的最高水平。

除了這筆罰款以外,納斯達克OMX集團還已經向相關的受損投資者支付了賠償金。

而這並非納斯達克唯一的故障記錄。今年8月份,納斯達克的SIP(證券信息處理器)發生了故障,導致該交易所的股票交易活動被迫中斷三個小時;隨後,9月初SIP系統再次出現問題,令少數公司受到波及,但此次故障僅持續了6分鐘,並未對股票交易活動造成影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9860

Twitter昨日紐交所上市 開盤大漲73%

http://www.infzm.com/content/95873

10月7日晚間,美國著名社交網站Twitter(TWTR)正式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該股開盤價45.10美元,較之前確定的26美元的發行價(IPO)大漲73%。收盤報44.90美元,較發行價上漲72.69%,按照收盤計算,Twitter的估值達245億美元。

《廣州日報》報導,分析人士稱,Twitter此次上市將成為去年Facebook上市以來規模最大的美國科技股IPO。

財務狀況:今年上半年虧損6925萬美元

10月4日Twitter發佈的上市招股書,證實了此前業界對於Twitter公司處於虧損狀態的猜測。2010、2011、2012年和今年上半年,Twitter淨虧損分別為6732萬美元、1.28億美元、7940萬美元和6925萬美元。

《每日經濟新聞》報導,美國紅點創投(RedpointVentures)主管、谷歌前產品經理湯姆•湯古茲(TomTunguz)在其報告中的指出,對於一個科技企業來說,決定其價值,影響其估值的主要因素是收入,而不是盈利。

據招股書顯示,2010、2011,2012年和今年上半年,Twitter淨營收分別為2828萬美元、1.06億美元,3.17億美元和為2.54億美元,營收增長非常強勁。

因此,Twitter的收入情況對於投資者來說,還是具有一定吸引力的。

收入主要依賴廣告

Twitter招股書文件顯示,從營收構成主要分兩大塊,一是廣告服務,二是數據授權。2010年、2011年、2012年,廣告服務營收比重依次為26%、73%、85%。

截至2013年6月30日的6個月,Twitter廣告服務營收2.21432億美元,同比增長119%;數據授營收3220.3萬美元,同比增長53%。2013年上半年總營收2.53635億美元,同比增長107%。

另據新浪科技消息,Twitter有三種主要的廣告產品:

消息推廣。推廣消息以推文的形式出現在用戶的時間軸或搜索結果中。收費方式是按照單次互動成本(CPE),通過動態的競拍定價。能夠影響價格的「互動」包括點擊、回覆、轉發、收藏或關注。

賬號推廣。被推廣賬號以「推薦關注」的形式出現。這種廣告形式可以為廣告主增加粉絲。賬號推廣也是按照單次互動成本(CPE)出售並通過競拍定價。

熱門話題推廣。這種推廣形式出現在某國或某地的熱門話題列表的頂部。當用戶點擊一條熱門話題時,廣告消息會顯示在搜索結果的頂部。熱門推廣按照每日固定費用出售。

與其他廣告形式不同的是,Twitter的廣告可以實時、跨平台的投放,廣告主可以根據時事熱點,隨時更改投放策略,廣告內容可以在PC、移動端同步無差別的顯示。同時也可以根據用戶的興趣進行有針對性的投放。

招股書顯示,Twitter月平均訪問用戶為2.183億,較上年同期的1.514億增長44%。據前述《每日經濟新聞》報導,儘管去年9月到今年9月,Twitter的用戶增長速度從前一年同期的65%下降到39%,有所放緩,但其移動終端用戶量卻增加非常快。在2013年第三季度,大約有四分之三的活躍用戶都是通過移動終端訪問Twitter,而去年同期這一比例為69%。此外,Twitter70%的廣告收入都來自移動客戶端,這一比例比Facebook更高,這也表明Twitter在數字廣告市場的地位日漸強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1167

紐交所出新招砍“烏龍指”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69518

據路透社報道,紐約證券交易所已經向監管部門申請提供“刪除開關”功能。“刪除開關”允許交易主體預設交易門檻,若交易門檻被沖破,該交易主體的所有交易將會被切斷。BATS和Direct Edge目前已開始提供這樣的功能。 在一系列“烏龍指”事件發生之後,風險控制已經成為證券投資行業的重中之重。Knight Capital Group曾經是美國最大的證券交易公司之一,2012年8月因為錯誤交易指令而出現重大虧損,幾近倒閉破產,後被Getco兼並。 證監會2012年10月行業會議的主要議題便是通過“刪除開關”功能遏制“烏龍指”事件。日前,美國證監會主席Mary Jo White呼籲把交易風險工具作為行業改革的一部分。此前8月份,納斯達克出現軟件故障,股票交易一度停盤3個小時。 紐約證券交易所表示,通過“刪除開關”這個風險管理工具,交易主體可以把交易活動分割為數個不同的風險單元,實時關註交易的執行情況。交易主體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調整限制條件,當靠近或者突破限制條件時,就可以接到警報,或者是直接自動切斷交易。這個風險控制工具是交易主體內部風險管控的一個補充,可以加強交易主體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能力。 此外,處理美國所有證券交易的美國存托和清算公司也表示,計劃推出市場全覆蓋的風險監控工具。與“刪除開關”不同,美國存托和清算公司的風險管理工具只有在交易執行之後,才會發出警告,並不會切掉正在進行的交易。這個風險管理工具的好處在於監控範圍很大,而不單單是某個交易所的交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6000

阿里巴巴或本月25日啟動赴美IPO 傾向紐交所上市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81438

2014-03-18 19:49 原文【阿里巴巴或本月25日啟動赴美IPO】2014-03-19 08:12 更新《華爾街日報》消息 知情人士透露,中國電子商務巨頭阿里巴巴集團將於今年3月25日舉行啟動首次公開募股(IPO)的會議,有望創中國企業赴美上市最大規模首次公開募資記錄、並可能超過兩年前Facebook募資額的IPO將就此拉開帷幕。 路透從該知情者處獲悉,此次會議在香港召開,會上阿里巴巴將與花旗、高盛、摩根大通等六家主要負責銀行、律師及其他專業人士商討他們在IPO期間扮演的角色和總體計劃。 《華爾街日報》獲悉,雖然還沒有最終簽署協議,但阿里巴巴已經向一些參與爭取阿里巴巴上市的競爭者們暗示,更傾向於在洲際交易所(ICE)旗下的紐交所、而不是納斯達克上市。 去年紐交所上市的科技企業數量首次超過納斯達克,這是至少19年來的首次。去年11月7日,知名社交網站Twitter在紐交所上市,開盤報價每股45.1美元,較每股26美元的發行價大漲73.46%。 三天前,阿里巴巴發布公告,決定在美國上市,去年盛傳的在港上市將不再作為阿里巴巴的選擇。 今年2月彭博社調查的10位分析師估計,阿里巴巴的市值大約為1530億美元。而此前,阿里巴巴從雅虎手上買回了20%股份,依照當時的交易價格,市值為350億美元。 此前業內有預計阿里巴巴此次IPO募資可能超過150億美元,甚至可能超過兩年前Facebook的160億美元。中國另一互聯網巨頭百度,2005年通過IPO僅籌資1.24億美元,目前其市值達560億美元。 在阿里巴巴公布在美上市前一日,路透就從消息人士處獲悉,瑞信和摩根士丹利已著手準備項目代號為“阿凡達”的阿里巴巴上市工作,為贏得正式IPO承銷商資格做好了充分準備。 兩天前,華爾街日報得到知情者消息稱,阿里巴巴正與包括花旗、瑞信、德銀、高盛、摩根大通和摩根士丹利六家銀行商洽IPO承銷事宜。 相關不願透露身份的消息人士稱,六家銀行中的多數將贏得聯席全球協調人的頭銜,但是花旗所扮演的角色相比其他投行將會弱一些。但是目前還沒有哪家銀行被正式委任為上市承銷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398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