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獨家采訪神州租車創始人陸正耀:汽車後服務市場尚處空白期,我們很有機會

來源: http://news.iheima.com/html/2014/0920/145923.html

i黑馬:昨天(9月19日),神州租車在香港上市,市值超過250億港幣。上市後,陸正耀第一時間與《創業家》&I黑馬進行連線,接受了我們的采訪,以下為采訪實錄:
 

\《創業家》&I黑馬:在神州租車成功上市的今天,請發表一下這7年一路走來最大的感想是什麽?您怎麽看與神州一起成長起來的租車行業發展前景?

陸正耀:神州租車2007年成立,過程中經歷了金融危機,2008年、2009年也很困難了,也經歷了聯想控股投資進來後公司的快速發展。2012年進入美國資本市場我們又回來,經歷了一些波折。總體來講,一路走來經歷了不少事情。但我覺得作為整個公司來講,不管是管理層、股東還是客戶各方面來講,一直還是保持著很執著的精神,今天應該可以算是神州租車階段性成功的標誌,也想借此機會,首先希望大家轉達我對客戶的感謝!由於短租業務原來在國內沒有,由於有了神州租車使得客戶對我們認可,選擇了我們的服務,才有了公司,客戶是我們的衣食父母。

第二個要表示感謝的是媒體、合作夥伴,在過去這7年對公司給予非常大的關心、支持,我覺得不管什麽時候,一定要借此機會表示最衷心的感謝!當然今天上午我已經感謝過了,但我還是要感謝整個團隊。我們的公司從2010年的五六百人,到今天將近七千多人的大團隊,要感謝所有人的不斷努力,感觸還是很深的。

《創業家》&I黑馬:華平投資、聯想控股、Hertz等投資方在神州租車發展中的作用會是什麽。特別是君聯資本,它其實是我們合作夥伴優信拍的投資方,它在咱們和優信拍合作中起到什麽作用?

陸正耀:神州租車和我們的管理團隊還是非常幸運的,有了非常強和非常好的股東結構,這里包括聯想控股、君聯資本、華平投資、Herts,應該來說擁有了不管是國內資源還是行業資源,還是資本上市資源方面都是最頂尖的,非常感謝給了我們團隊這樣一個舞臺。第二,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整個管理團隊和股東之間保持了一個非常好的互動,在公司不同時期大家都能夠帶一些重要的戰略方面有高度一致的觀點,整個神州租車在執行各塊重要戰略方面非常的堅定、非常到位,取得今天這個成績與股東的支持是分不開的。

另外,大家也能夠看得出來,隨著神州租車的上市和神州租車的成長,我們股東也都會獲得豐厚的回報。我相信進入資本市場後,我們未來的股東可能都是公眾股東,可能不是像他們這麽大的,我們也是非常有信心給未來的股東帶來像原來的股東一樣豐厚的回報,我覺得這也是我們團隊很有信心做到的。

《創業家》&I黑馬:神州租車路演非常成功,獲得超過200倍認購,投資者在這個過程中最為關註哪些問題,你如何做出回答?

陸正耀:這是一個好問題。過去幾年里,神州租車在持續虧損,從今年開始進行大幅度的盈利,他問我們盈利的可持續性會有多少?這個問題也是各位投資人問過的問題,我給大家的答案是對不起,我不能跟你講,而且我講了你也不一定相信未來公司的盈利性會怎麽樣。我建議他們認真的花時間去看我的招股書、財務分析、業務分析,去看我們的趨勢,以及成本結構的趨勢,當你把這些數字全部吃透了以後,研究搞明白了以後,我相信你一定會得出你的答案。最終的答案就是你剛才說的200多位的散戶認購和100多位的機構認購。

《創業家》&I黑馬:神州租車上市後,會不會在行業內進行並購?有什麽意向目標?

陸正耀:神州租車一直以來都是靠自身的發展,並不是靠並購來發展的,以前是這樣的,未來從大的方向來講也是這樣的。當然歷史上可能你們也註意到我們也進行了一部分小的並購,我們收購了上海的華東租賃,北京的北辰租賃,包括去年我們收購了赫茲中國,有一個信息可以告訴大家,所有這些並購中間,我用的都是凈資產作價的,因此可以看得出我還是一個比較摳的人。

《創業家》&i黑馬:租車整個市場非常巨大,現在除了神州租車外,也有很多新的租車模式,您如何評價新的租車業務模式,包括P2P租車、Uber等?

陸正耀:這段時間以來,可能不僅僅是租車行業,所有行業中大家動不動就談顛覆,動不動就給自己冠以創新的名詞。首先我要講的是,一種新的商業模式存在價值出現的話,一定是一種替代關系,這里關鍵有兩點,第一、客戶體驗;第二、成本結構。如果兩點都做到了就可以替代原有的,如果沒有做到就無法替代原有的。所有的創新是用來做的,所有的顛覆是用來行動的,我想大家可能多做一點,少說一點會有所幫助。

第二方面,一直以來神州租車都把創新作為公司的核心目標來做。大家可以看到,我自己也是學互聯網出身的,我們公司里也擁有最頂級的IT界人才,包括CTO是IBM大中華區的CTO和首席架構師,隨著神州租車上市,我相信任何新的業務模式但凡只要對客戶有價值,只要業務模式有生命力,我想以神州租車現有的人才資源,以我們的品牌、以我們的客戶,以我們的資本市場,以我們的資金實力,我們一定不會等著去看,一定會強勢的介入。

《創業家》&I黑馬:神州租車今天的股價漲得非常好,今天阿里巴巴也上市,選擇同一天上市,是偶然還是?

陸正耀:阿里巴巴是一家非常偉大的企業,我相信神州租車也會是一家偉大的企業,兩家偉大的企業在同一天上市可能是偶然,也可能是必然。謝謝。

《創業家》&i黑馬:神州租車現在其實不僅僅是一家租車公司,上市之後你是不是有一個宏大的平臺想象要去做?

陸正耀:上市之後我們有了從品牌,以及整個全球化的融資渠道,我相信我們會給客戶提供更加經濟、愉悅的租車體驗。

我們也在想,除了我們原有的租車業務外,由於整個汽車後市場還處在一個相對比較空白的時期,我相信以我們神州租車目前在整個後市場里的地位,包括剛剛介紹的我們的客戶資源、品牌、資本平臺等等,我們相信未來還是會有機會的,具體的事情現在還不能講,但如果我們有什麽好的想法一定會提前與各位分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2564

PBS 采訪彼得·林奇:投資者應該如何應對股市下跌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382#lastpost

本帖最後由 晗晨 於 2014-10-20 17:32 編輯

PBS 采訪彼得·林奇:投資者應該如何應對股市下跌
譯者:穆啟國 聯系人:王鵬(電話:021-68416988-228)

核心觀點:本期報告精譯的是 PBS 對彼得·林奇的采訪
1.對投資的看法: (1)賣出賠錢的股票,讓賺錢的股票多跑一會兒;(2) 股市上有許多牛股,你要做的就是找到其中的幾只就行了,必須要讓你 的牛股彌補你的錯誤;(3)10 次投資能投對 6次就很優秀了,10 次對 9 次是不可能的;(4)在投資上不能等到徹底想明白再行動,必須得承 擔一些風險;(5)考察的公司最多的人將在投資這場遊戲中取勝。

2.對 1987 年股市崩盤的看法: (1)股市崩盤的原因是市場漲得太過頭 了,無論是從歷史經驗來看,還是從市盈率、股息收益率等所有統計指 標來看股價都高得難以置信;(2)股市在 1986 年 9月到 1987 年 9月的 12 個月里先漲了 1000 點,然後跌了 1000 點,可人們只記住了下跌;( 3) 1987 年的股市崩盤並不可怕,因為企業的基本面非常健康。

3.投資者應該如何應對股市下跌: (1)1900-1995 年,美國股市經歷了 53 次跌幅超過 10%的下跌,平均每兩年發生一次,這些下跌中跌幅超 過 25%的熊市有 15 次,即平均每 6年就會遭遇一次熊市;(2)股市是 會下跌的,至於什麽時候下跌沒人知道,如果投資者不能承受這一點就 不應該進場;(3)時間對投資者有利;投資者不應該擔心一時的下跌, 而是應該考慮股票 10 年、20 年以後的情況。



彼得·林奇

對中國的投資者而言,彼得·林奇是一位耳熟能 詳的基金經理。1977 到 1990 年間,林奇管理著 富達公司的麥哲倫基金。在此期間,麥哲倫的漲 幅超過了 2700%。1990 年,46 歲的林奇退休。

林奇不僅在投資生涯中取得了輝煌的成就,而且 他本身的成長經歷就是一個感人的勵誌故事。在 林奇 10 歲那年,父親因病去世,他不得不在上 學之余做高爾夫球童,可正是這份工作讓他獲得 了富達的實習以及後來正式工作的機會,最終進 入投資的殿堂。  

本期報告的正文精譯自 PBS 對彼得·林奇的采訪,PBS 是美國公共電視網(Public Broadcasting Service)的簡稱。經我們與 PBS 的郵件確認,此次采訪的播放時間是 1997 年 1 月 14 日,不過從采訪內容推斷,采訪時間應該在1996 年年中。

和股市的早期接觸

PBS:你最初是怎麽對股票市場感興趣的?

林奇:我成長於 1950 年代,11 歲的時候開始當高爾夫球童。1950 年代,股市的表 現非常好。我在牛頓西部一個非常高級的俱樂部做球童,這個俱樂部有許多人,包 括公司高管,有些人會談起股票,他們會提到一些上市公司的名字,我會去報紙上 查看這些公司的股票走勢,一個月之後、一年之後再去查,當時我註意到這些公司 的股價上漲了。於是我就開始關註股市。當時我沒錢投資股市,但我記得 1950 年代 股市的走勢很強勁,許多人在高爾夫球場上談論股票。

PBS:你買的第一只股票是什麽?

林奇:當時我得到了上大學的獎學金,Frances Wimen 獎學金,其實這個獎學金有一 部分是助學金,他們給我 1000 美元,讓我上波士頓學院,其中 300 美元是獎學金, 剩余 700 美元需要我做球童來賺。所以,我那時有能力攢一點錢,我在冬天也工作。 在我念大學的時候,我對航空運輸行業做了一點研究。我看上了一家名叫飛虎的公 司。我投了 1000 美元,我記得我認為這家航空運輸公司將成為未來的明星企業。我 買了這只股票,結果運氣非常好,這只股票因為其它原因大漲。那時越南戰爭開始 了,這家公司運送了大量的士兵前往前線,股票漲了 10 倍吧。這樣我就遇到了我的 第一只 10 倍股。我從 20 美元開始賣出,一直賣到 80 美元,這只股票的獲利支付了 我讀碩士的學費。

PBS:你原創了“四倍股”“五倍股”等等術語,他們到底是什麽意思?

林奇:我一直很喜歡棒球。10 倍股這個詞語來自棒球,股價上漲 10 倍就是 10 倍股。 在你的一生中,你不需要碰到很多十倍股。你只需要碰到少數幾個十倍股就行了。

PBS:這就是你的秘訣嗎?

林奇:秘訣是如果你投資大量的股票,其中有些股票的表現很一般,有些還可以, 但是如果有一兩只漲勢如虹,你的回報就很靚麗。人們通常的做法是一只股票漲了 20-30%,他們就賣出,他們會持有賠錢的股票。實際上人們應該反過來操作,賣出 賠錢的股票,讓賺錢的股票多跑一會兒。

市場上有的是牛股。我在管理麥哲倫基金的時候曾經寫過一本書,我在書里列舉了 在我管理麥哲倫基金期間漲幅超過 10 倍的股票清單,我投資過上千只股票,卻從沒 買過這個清單上的任何一只股票。這個清單上的十倍股我全都錯過了,但我管理的 麥哲倫的表現依然很不錯。所以,股市上有許多牛股,你要做的就是找到其中的幾 只就行了。這就是我的投資哲學。你必須要讓你的牛股彌補你的錯誤。

在投資這行,如果你 10 次投資能投對 6次,你就很優秀了, 10 次對 9次是不可能的。投資和純粹的科學不一樣,在科學上,當你說“哦,我明白了”的時候,你會 想出答案。但在投資上,如果等到你徹底想明白了,股價可能已經翻了兩番了。所 以,你必須得承擔一些風險。

初入富達

PBS:你剛去富達的時候,當時的股市情況如何?

林奇:股市在 1950 年代大漲之後,表現得很不錯,每個人都說,“現在是進場的大 好時機。”因此,許多人在 1960 年代初期和中期入場了,1965-66 年,股市在 1000 點附近觸頂,我就是在這個時候來富達的。

1966 年,我是富達的夏季實習生。當時有 75 個應聘者競爭 3個機會,但我給富達 的總裁做了 8年的球童。所以,這就是我這輩子經歷的唯一一次面試,好像有點作 弊。1966 年我在富達做實習生,我記得,市場當年的收盤價是 1000 點,16 年後的 1982 年,市場的點位是 777 點。因此,1966 年之後市場經歷了漫長的盤整。總的來 說,1950 年代初期,人們擔心股市的走勢,他們一直在場外觀看,沒有投資。股市 開始猛漲,最後他們終於在 1960 年代中期大舉入場,結果碰上了股市觸頂。

PBS:所以人們其實是在錯誤的時間進場了?

林奇:許多人在錯誤的時間進場。有很多的人本來賺了不少錢,有些人說,“好了, 我賺得差不多了。我再也不進場了。”他們可能想是這麽想的,但後來可能還是又進 場了。

PBS:你在富達的第一份工作待遇如何?

林奇:當時我的年薪是 1.6 萬美元。我是一名研究員,負責紡織和金屬行業。我記 得第二年我的工資增加到1.7 萬美元。你知道,這在當時是很不錯的待遇。

PBS:那時你還受到過其它工作邀請嗎?

林奇:我當時上的是大學儲備軍官訓練團(ROTC),先在軍隊服役兩年,然後在賓大 的沃頓商學院讀兩年研究生。所以,我加入富達的時候差不多25 歲。

PBS:你執掌麥哲倫的時候多大?

林奇:那是 1977 年,當時我 33 歲。

PBS:當時麥哲倫是什麽類型的基金?

林奇:它是一只小規模的進取型資本增值基金。麥哲倫基金基本上創建於 1960 年代 初期。從這只基金的名字可以看出,它是一只國際基金,不過就在它於 1963 年成立 之後不久,政府就對海外投資設立了門檻和重稅。因此,這只基金做的海外投資極 少。它有做海外投資的能力,但當時幾乎沒有這方面的興趣,海外投資的成本太高了。所以,雖然這只基金的名字是麥哲倫,但它主要是一只國內基金。當我在 1977 年接管它的時候,基金的規模是2000 萬美元。

PBS:這是你第一次做投資組合管理?

林奇:沒錯。1974 年,我成為研究部主管,我依然是研究員,後來在 1977 年 5 月 我成為麥哲倫基金的基金經理。

PBS:但是股市在 1977 年到 1982 年間實際上沒怎麽漲,可你的基金卻表現得很好。 你是怎麽做到的?

林奇:我覺得,靈活是一個關鍵因素。我的意思是,我什麽股票都買,有工會的公 司、鋼鐵公司、紡織公司,這些股票全都在我的投資範圍之內。我一直認為,到處 都有投資機會,我自己親自研究我投資的股票。在我買的第一批股票里面有一只是 塔可鐘,當時人們根本不考慮像塔可鐘這樣的小餐飲公司。所以,我覺得當時我們 表現不錯就是因為我們會看各種公司,我一直認為,如果你考察 10家公司,你可能 會找到一家有意思的股票,如果你考察 20 家,可能會找到 2只,考察 100 家就可 能會找到 10 只。考察的公司最多的人將在投資這場遊戲中取勝。這一點一直是我 的投資思想。

PBS:1982 年麥哲倫是怎麽開始出名的?

林奇:在我執掌麥哲倫的頭三年里,基金份額被投資者贖回了三分之一。當時,市 場還行,麥哲倫的表現也很好,但人們對股票不感興趣,他們不管,他們在彌補 1950 年代和 1960 年代的虧損,因此贖回了份額。到了 1982 年,市場開始擡頭,1982 年 8 月人們開始申購基金,從那開始到 1983和 1984 年,買基金的人就變得非常多了。 1982 年,麥哲倫的五年期記錄是最好的,1983 年也是這樣,人們通常會找投資記錄 最好的基金,報紙和媒體也會這麽做,他們一找就找到了麥哲倫。

PBS:和我們談談你第一次上 Louis Ruckeyser節目的情形。

林奇:我記得當時是 1982 年 10 月,在股市突破 1000 點之前的一兩周,那時克萊斯 勒的股價是 10 美元,是我最大的倉位,我在節目上推薦克萊斯勒。上了節目之後, 我的親戚朋友告訴我,“天啊,我們原以為你的水平不錯。但你怎麽能推薦克萊斯勒 呢?你難道不知道這家公司快要倒閉了嗎?太瘋狂了。”不過,這筆投資的回報不錯。

更有趣的是,1990 年我又上了 Louis Ruckeyser的節目,當時克萊斯勒的股價碰巧又 是 10 美元,這家公司之前分拆了股票,所以股價又跌回到 10 美元,我再一次在 1990 年的《和 Louis Ruckeyser 一起看華爾街》的節目上推薦了克萊斯勒。

PBS:勾勒一下 1980 年代基金的增長。

林奇:1982 年的時候,盡管我執掌基金已經 5 年了,不過基金的規模還不是很大。

1982 年年底市場開始真正發力,人們開始投資基金,1983 年 4月基金的規模突破了 10 億美元。這在當時是很大的。我記得數字里面有許多零,就像是一個魔幻數字。 當時人們依然對股市非常感興趣,有許多散戶開始購買基金。他們買基金不是一買 就是 300 萬或 500 萬美元,有許多人買 2000 美元或 5000 美元。資金的流入量不像 潮水那麽猛烈,但很穩定,每天都有人在買。

PBS:假如我在你執掌麥哲倫的第一天投入 1000 美元,在你退休這一天,我會獲得 多少回報?

林奇:1977 年 5月 31 日,如果人們在麥哲倫投入 1000 美元,13 年後,到 1990 年 5 月 31 日我離開這天,這 1000 美元將變成 2.8 萬美元。

PBS:談談1986 年到 1987 年的變化。

林奇:人們對待股票的態度從 1960 年代到 1987 年經歷了一個完整的周期。最初人 們痛恨股票,鄙視股票,如果他們在聊天中知道你是做股票投資的,他們立即改變 話題,根本不聊你的職業;後來,股市開始上漲,人們開始逐漸認真聽你談股票, 再到後來人們知道你是做股票的,他們會問你,“你看好哪只股票?”,你去參加宴 會,所有人都在談論股票,到最後,人們會向我推薦股票,不僅如此,我查看他們 推薦給我的股票,這些股票三個月後都漲了。這是一個完整的投機周期。 1987 年的股市崩盤

PBS:1987 年股市崩盤的時候你在哪里?

林奇:我和妻子當時正在愛爾蘭度假,這是我們八年以來第一次度假,我們是在崩 盤前一周的周四出發的,我們出發這天股市下跌了 55 點,那是我們第一次去愛爾蘭 旅行。第二天周五,由於時差原因,我們在愛爾蘭的一天快結束的時候,我打電話 回公司,得知股市又跌了 115 點。於是,我告訴妻子,“如果股市下周一還在跌,我 們最好回家。現在已經周末了,周末還在這里過。”結果,到了周一股市暴跌 508 點,我們就回去了。所以,我的基金在兩個工作日里縮水了三分之一。按照這種速 率,這周肯定很難過。這就是為什麽我決定回去的原因,就好像我能做什麽一樣。 我說好像,意思是在市場的這種崩盤中你幾乎無能為力。但是如果有投資人打電話 過來問,“林奇正在幹什麽?”他們肯定不想聽到這樣的回答:“林奇正在打高爾夫 球。”他們肯定更想聽到我正在看盤,研究對策。

PBS:1987 年的股市崩盤為什麽會發生?

林奇:我覺得人們對 1987 年崩盤的研究不夠充分。我認為,我們真的必須從正確的 角度來思考這次崩盤。1982 年的時候股市是 777 點,然後一路漲到 1986 年,漲到 1700 點。股市在四年里從 777 點漲到 1700 點。然後,股市在 9個月里又漲了 1000點。所以,1987 年 8月股市的點位是 2700 點。股市在 9個月里上漲了 1000 點,然 後在 2個月里下跌了 1000 點,在這兩個月的最後一天跌去 500 點。所以,如果市 場在 1700 點盤整,沒有人會擔心,但是市場在 9個月里上漲了 1000點,然後在 2 個月里下跌了 1000 點,其中有一半是在一天里跌去的,人們會說,“這下完蛋了。” 這兩種走勢不同,但股市的點位一樣。所以真正的問題是,市場就是漲得太過頭了, 一直漲,漲到了無論是從歷史經驗來看,還是從市盈率、股息收益率等所有統計指 標來看都高得難以置信的價位,但人們忘記了在 1986 年 9 月到 1987 年 9 月這 12 個月里市場的點位基本上沒變。股市在此期間漲了 1000 點,然後跌了 1000 點,可 人們只記住了下跌。他們認為,“天啊,這是崩盤。全完了。股市會跌到 200 點。” 但股市沒有跌到 200 點。這是非常獨特的情況,因為公司的業績很好。你打電話給 上市公司,他們都會說,“我們搞不明白股市為什麽會跌成這樣。我們的業績很好。 我們的訂單很充足。資產負債表沒問題。”

PBS:這是不是你投資生涯中最可怕的經歷?

林奇:1987 年其實沒那麽可怕,因為我專註於股票的基本面。我會打電話給上市公 司,詢問他們的情況,研究他們的資產負債表、業務和商業環境。股市暴跌有點可 怕,但你要問自己,“下跌是否將影響廣大消費者?是否將導致人們不再買車、買房、 買家用電器,不再去餐廳吃飯?”你要擔心的是這些。

事實是,1987 年的大跌和 1990 年完全不同。在我 30年密切觀察股市的過程中,1990 年的大跌是迄今為止最可怕的階段。

PBS:1990 年有什麽可怕之處?

林奇:1990 年距今差不多整整六年。1990 年夏天,股市在 3000 點左右。當時經濟 狀況還不錯。薩達姆決定入侵科威特。我們面臨的情況是科威特遭到入侵,布什總 統為保護沙特阿拉伯派遣了 50 萬士兵前往沙特。人們當時非常擔心,“伊拉克戰爭 是否將演變成另一場越南戰爭?”軍界的許多有識之士說,“這將是一場艱苦的戰爭。” 伊拉克當時的軍隊數量在世界上排第四。他們在和伊朗的戰爭中打得真的很好。伊 拉克人非常彪悍。這將是一場漫長而又艱辛的戰爭。因此,人們對此非常擔心,另 外,我們當時還遇到了一場嚴峻的銀行業危機。紐約市的所有大銀行、美國銀行等 等,美國的真正基石全都深陷泥團。這和一些鐵路公司陷入麻煩有天壤之別。銀行 業的情況十分危急。  

你不得不希望銀行系統能夠挺下來,並且美聯儲能夠明白花旗銀行、大通銀行、 Manufacturers Hanover、美國銀行對美國的重要性,希望這些銀行能夠幸存下來。 另外,當時經濟出現了衰退。和 1987 年不同,1990 年你打電話給公司,他們會說, “我們的生意開始下滑。庫存開始堆積。我們的業績不是那麽好。”所以,當時你必 須要對所有這些情況有信心,你必須要相信不會爆發重大戰爭。1990 年你真的必須要對美國的未來有信心,而1987 年經濟的基本面很好。

PBS:為別人管理這麽多資金會不會有很大的壓力?

林奇:問題不在於壓力,我覺得沒有壓力,因為我熱愛這份工作,我效力的公司是 世界上最好的,我的待遇也非常好。我可以考察我想考察的任何一家公司。我拜訪 公司不需要獲得批準,工作十分自由。壓力不是問題,問題是需要投入太多時間。 我一周工作六天,就這樣還是不夠。

PBS:談談你妻子在超市里面無意中為你發現的一只牛股的故事。

林奇:我的運氣很好,碰到了恒適這只股票。當時他們在波士頓、哥倫布等三、四 個市場試銷一種稱作蛋襪(L'Eggs)的產品。我妻子很會買東西,她買了一些蛋襪回 去,告訴我,“這東西非常好。”我做了一些研究,我發現女人平均每周去一次超市 或藥店,每六周去一次女性專賣店或倉儲商店。所有好的襪子、連褲襪都在倉儲商 店里賣,超市和藥店里賣的都是垃圾。恒適這家公司推出了這件產品,有各種尺寸, 非常貼身,價格也非常實惠。這件產品大獲成功,公司的股票成了我最大的持倉。 我一直擔心,其它公司會開發出競爭性產品,差不多在蛋襪上市一年半之後,有一 家名叫 Kaiser-Roth 的大公司推出了一款同類產品,名字叫 No Nonsense,並且在超 市和藥店銷售的時候就擺在蛋襪旁邊。我說,“我一定得把情況弄清楚。”於是,我 就去超市買了 48 雙不同尺寸、形狀和顏色的連褲襪。我把這些襪子帶到辦公室,給 每個人發一雙,我對大家說,“回家穿穿看,然後告訴我蛋襪和 No Nonsense 相比哪 個更好。”幾周之後,人們告訴我,“蛋襪更好。”這才是基本面研究。所以,我堅持 持有恒適,這只股票漲得很好,後來被 Consolidated Foods 收購,後者現在的名字是 莎莉集團,恒適是它非常好的一個子業務。假如恒適沒有被收購,它有可能是一只 30 倍股,而不是 10 倍股。

投資者應該如何思考與應對股市?

PBS:牛市在 1982 年發軔,當時的環境讓人吃驚嗎?

林奇:1982 年是美國非常可怕的一個時期。二戰之後,我們經歷了 9次經濟衰退, 1982年是所有這些衰退中最嚴重的一次。當時通貨膨脹率高達14%,基本利率20%, 長期政府債券的收益率是 15%,情況非常糟糕。當時的經濟狀況真的是處於自由落 體狀態,人們確實非常擔心,“美國經濟難道就這樣沒希望了嗎?我們到底能不能遏 制通脹?”有許多時候,情況撲朔迷離,這時候你必須要對自己說,“我有信心,我 相信股票,我相信公司。他們能控制通脹。現在是反常情況。兩位數的通脹是罕見 的事情,不會經常發生。”事實上,我們的一位投資人寫信告訴我說,“你有沒有發 現你投資組合中一半的公司現在都在賠錢?”我查了一下,發現他說的是對的。但 我對此做好了準備。我的意思是,“一旦經濟恢複正常狀況,這些公司就會有很好的表現。以前的所有衰退我們都成功渡過,沒道理這次就走不過去。”後來經濟擺脫了 衰退,而一旦我們恢複正常,股市就開始上揚。

PBS:沒有人告訴你將發生經濟衰退?

林奇:要是能知道什麽時候發生衰退就好了。我不記得有誰預測到 1982 年我們的通 脹率將達到 14%、失業率達到 12%、基本利率高達 20%,這一年的經濟衰退是大 蕭條以後最嚴重的。我不記得有誰曾經預測到上述任何一點。衰退就這樣發生了。 經濟狀況就是那樣,非常糟糕。我不記得有誰告訴過我會出現這些狀況。所以,所 有這些東西我都不擔心。我經常說如果你每年在經濟上花 13 分鐘,你就浪費了 10 分鐘時間。

PBS:人們應該想什麽?

林奇:人們應該想正在發生的事情,而不是預測未來。如果你持有汽車股,你應該 對二手車的價格非常感興趣。如果你持有鋁業的股票,你應該對鋁的庫存非常感興 趣。如果你持有的是酒店類股票,你應該考慮有多少人正在建造酒店。這些都是事 實。人們喜歡談論未來將發生什麽,或者經濟衰退的平均持續期是兩年或天知道是 多少年?沒有任何理由證明某次經濟擴張不可能持續更長時間。我的意思是,我考 慮的是事實,而不是預測未來。預測是水晶球之類的東西,這行不通,徒勞無功。

PBS:小散戶在股市上和大機構玩有獲勝的機會嗎?

林奇:人們總是說小散戶在股市上沒有獲勝的機會。這有兩個問題。首先,我認為 小散戶有獲勝的機會,第二,問題是不論他們是否覺得他們有沒有機會,他們還是 投資了。我的意思是,如果他們如此深信自己在股市上沒有獲勝的機會,他們應該 以不同的方式投資。

小散戶在投資方面和在其它方面的做法不同。他們買房子的時候會很認真,考察周 邊的學校和街區以及排水系統等等。就算是買一臺冰箱都會做一些功課。可是他們 在投資上不一樣,聽到一只股票就立即買入,結果他們得到的回報證明小散戶的股 市上的表現很可憐。如果你在購買汽車或房子上犯了錯,你不會將這個錯誤歸咎於 職業投資者。但是如果你的投資研究沒有做到位,你購買了沒有銷售收入、沒有利 潤、財務狀況非常混亂的股票,後來股價下跌,你卻說,“這都怪職業投資者的程式 化交易”,其實這是因為你沒做功課。所以,我勸人們,他們可以在股市上投資,可 以獲得很好的回報,但他們必須要作一些事情。

PBS:談談擇時。

林奇:市場本身很不穩定。20 世紀已經走過了 95 個完整的年頭,現在是 1996 年年 中,股市下跌了近 10%。在到目前為止的 95 年里,我們一共經歷了 53 次跌幅超過 10%的下跌,不是有 53 年下跌。市場可能在一年里上漲 26%,然後出現了 10%的回調。也就是說,95年里出現了 53次下跌,平均每兩年發生一次。在這 53 次下跌 中,有 15 次下跌的跌幅高於 25%。這麽高的跌幅就是熊市。所以,在 95 年里有 15 次熊市,即差不多每六年就會遭遇一次大跌。好像沒有人知道股市什麽時候下跌, 至少如果他們知道,他們也不會對任何人講。我不記得有誰做的市場預測正確的次 數高於一次,但人們做了許多預測。所以,下跌是會發生的。如果你在市場,那你 一定要明白市場是會下跌的。每隔幾年市場就會出現 10%的回調。回調是迅速虧許 多錢的委婉說法。熊市是跌幅達到 20-30%的下跌。這些是會發生的,至於什麽時 候開始發生,沒有人知道。如果你不能承受這一點,你就不要入市。你的投資期是 1 年還是 10 年或 20 年?如果你現在投資股市,目的是一年後為念大學的孩子支付 學費,這樣的投資是很愚蠢的,這和在賭場里面賭大小一樣,因為股市在未來一兩 年會怎麽走,你不知道。在股市上,時間對你有利。在股市下跌的時候,如果你有 錢,你不擔心下跌,你就可以加倉,你不應該擔心一時的下跌。你應該擔心的是 10 年、20 年股票會怎麽樣。

PBS:如果你在 1966 年投資股市,需要15 年才能回本。

林奇:股市在 1966 到 1982 年間持平。但你還是獲得了股息,所以你的投資回報率 依然是正的。除了1920 年代,這是 20 世紀股市回報率最差的一個時期。

所以,盡管股市盤整了 10 年,但公司依然在派發股息,有些公司的股息還提高了。 你必須要考慮的問題是,“公司未來的利潤會如何?”從歷史經驗看,公司利潤平均 每年增長大約 8%。利潤每年增長 8%,9年就會翻一番,18 年就會翻兩番。在過去 25 年里,公司利潤增長了 6倍多一點,股市上漲了 6倍多一點,股息收益率在 2% 到 3%之間,所以每年的股市總回報大約是 11%。長期來看,公司利潤和股市回報 之間的相關性高得匪夷所思。

所以,你必須要問,“10 到 20 年後會發生什麽?通用電氣、微軟、強生等公司 10 年後的利潤是否將比現在高?我認為是的。未來是否將出現聯邦快遞、康柏電腦這 樣的新公司?我認為是的。”你要投的就是這樣的公司。

人們把全部時間都用在想“我應該在一年中的什麽時候投資?”這麽做太浪費時間 了,沒用。我曾經做過一個非常有趣的研究,這是一次很好的訓練。在 1965 到 1995 年的 30 年間,假設你的運氣極好,每年都能抓住當年的最低點,並在最低點上投入 1000 美元,這麽做 30 年的年均複合回報率是 11.7%。反過來假設有些人運氣奇差, 連續 30 年每次都在當年的最高點入市,他們的年均複合回報率是 10.6%。在一年的 最低點和最高點投資所產生的回報率差別就這麽多。還有一些人在每年的第一天入 市,這麽做的年均複合回報率是 11%。抓住最高點和最低點的概率幾乎是零,可人 們卻投入了大量的時間試圖摸清市場的走勢、應該在一年的哪個時點買入。這麽做 太不值得了。

PBS:難道他們就買入並持有嗎?

林奇:如果他們有信心,並且不著急用錢,他們就應該買入、持有,然後在市場下 跌的時候,加倉。如果每次市場下跌 10%,你都加倉,你的回報將比 11%的平均值 高。人性在過去 5000 年里一直沒變,人們的情緒還是在貪婪與恐懼之間擺動。市 場上漲的時候,大家都不擔心。一旦市場突然有個風吹草動,人們就開始緊張。

PBS:事實是,在我們生活的美國,許多人覺得他們沒有選擇,他們不得不入市。 對於這些人,他們應該怎麽投資?

林奇:如果他們的心理承受能力不夠高,無法承受市場的波動,他們真的就不應該 進入市場。他們可以投資貨幣市場基金或者購買國債。我認為,未來 20 到 30 年里, 國債的回報將沒有股票高,但長期來看依然高於通貨膨脹,因此還是能讓投資者獲 得正的實際回報。少賺一些總比賠錢好。

PBS:這些人應該如何教育他們的孩子,如何退休呢?

林奇:他們必須要提高儲蓄。美國民眾的儲蓄不足。我們整個體系在這個方面都在 倒退。如果你借錢消費,購置家具,這些消費可以扣稅,但是如果你存錢,你的儲 蓄則會被征稅。所以,人們早就摸清了這個系統,他們知道儲蓄得不到獎勵。我們 的系統讓人困惑。如今的資本利得稅率是美國歷史上最高的。日本的資本利得稅率 是零,但日本的儲蓄率高達 20%。我們必須要提高儲蓄率。但沒有人鼓勵儲蓄。我 記得我在大學里學過,儲蓄等於投資。儲蓄資金全都將轉換為資本投資,資本投資 將提高生產力,創造更多就業,改善生活水平。我們的儲蓄不足,我們必須得提高 儲蓄,這是我們要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

PBS:許多人擔心共同基金的壓力為美國帶來了傷害。

林奇:我認為是 1981 年和 1982 年的衰退敲響了警鐘,不是股市,也不是共同基金 的基金經理,是競爭,是各個行業面臨的競爭。以電信業為例。大約 11 年前,我們 拆分了美國電話電報公司,將這個巨無霸分成了現在的美國電話電報公司以及若幹 家貝爾公司,11 年前,美國電話電報公司的雇員人數是 100 萬,每 100 個美國人里 面就有一個人在電話公司上班。現在,美國電話電報公司和所有貝爾公司的雇員總 數不足 70 萬人,但他們處理的電話數量是以前的兩倍、傳真數量是以前的 20 倍、 數據通訊量是以前的 100 倍、移動通訊量是以前的 1000 倍,但員工人數卻減少了 30%。這種情況對美國來說是好事還是壞事?難道美國電話電報公司雇用 200 萬人 才是好事嗎?我覺得,他們以較少的員工做出了更好的工作是好事。

PBS:為什麽?

林奇:這是競爭,因為我們的通訊系統的成本是全世界最低的。最重要的是通訊系 統,不是高速公路系統,而我們的通訊成本是全球最低的,這有助於我們與其它國家進行競爭。

PBS:談談牛市開始之後的新股上市和資本流動。

林奇:很多人問我,“我投資共同基金的錢最終都流到哪里去了?”過去三年里,新 股上市募集了 1000 億美元。這些全是新公司上市。這三年里一共有 2500 家公司上 市,每個交易日超過了 2家。這些公司現在有了更多資金來購買設備、做研發,他 們的資產負債表也更穩健了,可以借更多資金。他們將雇用更多人手,創造更多就 業。這些公司里面將出現下一個聯邦快遞。下一個康柏。美國的經濟增長就是這麽 來的。

在 1980 年代,美國最大的 500 家企業減少了 200 萬個工作崗位。但我們增加了 1800 份工作。這是一個貪婪的時代,但美國依然在這個十年里增加了 1800 萬份工作。 期間有 210 萬家新企業開業。有些新企業後來不幸倒閉了,但他們平均每家企業創 造了 10 份就業,這就是 2100 萬份工作崗位。一些中等規模的企業長成了大公司。 美國經濟就是這麽增長的。今後兩三年如果股市表現不錯,市場上就會有大量的資 金供新股募集。上市公司募集的資金不只是流入到富人的腰包,也進入到公司的財 務部,被公司用來作研發。現在很多的上市公司 20 年前都不存在。

從 1965 年到 1995 年的 30 年里,美國增加了 5400 萬份工作。歐盟的人口比我們多 一億,但他們只增加了 1000 萬份工作。歐盟的失業率高達 10%,有 2000 萬人沒有 工作。我們太幸運了有這麽多公司上市。美國的企業做得非常漂亮。美國的新股上 市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它讓我們投錢給中小企業,讓他們成長。

PBS:你是否覺得維尼克由於投資者過去強調短期業績而受到了無理指責?

林奇:傑夫·維尼克管理麥哲倫已經有四年多。在此期間,該基金打敗了市場,也 打敗了其它 80%的基金。所以,如果你投資了其它基金,你很有可能投資了表現不 及麥哲倫的那 80%中的一只。過去 9個月該基金的表現不是那麽好,但這就像籃球 比賽,比賽結束的時候比分是 105:85,你不能說,“第三季你們以 32:22 落後, 第三節是怎麽打的?”我的意思是,考察基金經理的表現應以 4年為宜。我覺得維 尼克管理麥哲倫做得不錯。

麥哲倫基金在莫里斯·史密斯、傑夫·維尼克和鮑伯·斯坦斯基做基金經理的時候 全都跑贏了大盤,現在的問題是,它能不能延續這種成就。麥哲倫如今的規模是 500 億美元,這是很大的一個數字,但占市場市值的比重依然非常小。紐交所上市的所 有公司的總市值是 5.5萬億美元,場外交易上最大的 100 只股票的總市值是 1萬億 美元,國際市場上最大的兩百只股票的總市值是好幾萬億美元。我的意思是麥哲倫 的規模不算小,但在可投資的市場中的占比還是很低。為了打敗市場,你要做的就 是在標普 500 里面找出最好的一百只股票,然後在標普500 指數之外再找幾百只。

(源自川財證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5683

還在為如何接受記者采訪煩惱?

來源: http://www.iheima.com/space/2016/0128/154015.shtml

導讀 : 創業公司不計其數,App Store 擁擠不堪,對大多數創業者而言,吸引媒體註意和傳遞信息的能力變得格外重要。

當總理跑去創業咖啡館喝上一口漂著泡沫的飲料時,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浪潮已經席卷了全中國。創業公司不計其數,App Store 擁擠不堪,對大多數創業者而言,吸引媒體註意和傳遞信息的能力變得格外重要。

告訴記者,什麽值得寫

不打無準備之仗。

換位思考,試著站在記者的角度,告訴他什麽值得寫。

做出點成績,找準時機。你們在 App store 的排名上躥了許多,你的產品解決了別人解決不了或者沒解決好的痛點,你的產品被科技大佬推薦了,你拿到了額度足以讓初創公司驕傲的融資,都是可以找記者聊一聊的時機。如果你拿到了知名 VC 或者 BAT 的投資,恭喜你,你又多了一個 PR 亮點。

了解采訪目的。要一份采訪提綱,了解主題和大概采訪方向,還遠遠不夠。

可以多打聽下:除了你所在的公司,還會采訪哪些公司;你所在的公司能占據多大版面,在稿件中扮演什麽角色……對品牌是否有幫助,是決定一個采訪是否值得做的重要指標。換句話說,接受媒體報道最好能夠結合目前你所在公司的 PR 需求,這個需求可能是融資,招兵招將,或者吸引用戶……

舉個例子:如果你想被投資人發現,接受記者采訪時,不妨聊聊你的產品思路、盈利模式、團隊優勢,再解釋下什麽能讓你的產品從激烈競爭中勝出。

了解媒體本身。不同的媒體有不同的選題偏好和寫作風格。接受一家媒體采訪前,不妨上網翻翻這家媒體之前的文章。你還可以在谷歌里輸入記者的名字,了解這位即將向你發問的人。如果一家以調查報道見長的媒體找上來,你真得花點心思,弄清它的 “真實” 采訪目的和選題立意。

真誠和有料是兩大法寶

      我在微信里把兩個問題拋給六七位記者朋友:

1. 喜歡采訪什麽樣的 CEO

2. 不喜歡采訪什麽樣的 CEO

答案是這樣的。

喜歡一個 CEO 的理由很多:

1. 有語不驚人死不休的觀點

2. 願意分享幹貨

3. 別太臭臉

4. 說話有重點

5. 願意聊一些個人化的東西

6. 拍照時好好配合

……

每個人都提到了真誠。“哪怕他還沒想清楚現在做的事情,但真誠起碼是他可以表現的態度。”一位記者朋友說。

不喜歡一個 CEO 的理由中,不真誠排在首位,近似的表述包括:愛吹牛,假話連篇。

發布會再怎麽拉風,數據再怎麽誇大,一旦醜陋的真相撕破了公司自己描繪出的光鮮,之前誇贊過你的記者,事後一定看著那篇署有自己名字的報道後悔。這可能成了他們職業生涯的敗筆之一。可怕的是,信任一旦失去,就很難重建。

如何打好真誠這張牌?

真誠首先表現在態度上。謙遜、有禮貌可以從細節中來體現。有位上市公司CEO給我印象很深。他接受采訪時的開場白和結束語,都是感謝媒體朋友關註,還會淺淺鞠躬,讓人覺得親民。在重大發布會結束後,和大多數 CEO 一樣,他會接受采訪。不過,他傾向於讓公關挑選幾家重要的媒體進場,時間很緊張的時候,他會提議讓每個人提一個問題,這意味著每位記者都能拿到這位CEO 的直接引語。這種感覺很微妙,讓在場的記者情感上感到舒服。

有料,是最實在的真誠。記者的職責是寫有趣有用的文章,甚至希望能給人帶來啟發。要是你總能提供獨特的視角與獨家的信息,讓記者采訪時覺得有所得,會讓記者覺得你很有誠意。有一點可以確定,記者時常采訪不同的 CEO,感受上的差別其實很大。

創始人要善於講故事。在信息碎片化的時代,“這篇文章我從頭讀到尾” 可謂對一篇文章的最好贊美,而能吸引人往下讀、能讓人記住的,只有故事。好的故事有血肉,兼具趣味性。

記者坐在你面前,帶著好奇心,想要挖掘亮點,要是你敢講出其他同行選擇藏著掖著的行業內幕,會讓記者屏氣凝神,當然這個時機和分寸得把握好。既提供見識又輔以事實和數據作為支撐,會讓你的采訪豐滿,有說服力。

如果你是個技術派,或者你的產品由技術驅動,甚至是離用戶較遠的 2B 的方向,你得想想如何把專業的東西用深入淺出的方式介紹出來。少用專業術語,打比方、做類比是個不錯的辦法。

與戲劇和歌曲一樣,優秀的稿子也有高潮。不妨制造點小沖突。講述你創業時曾經的艱難時刻以及你如何渡過難關,是個討巧的辦法。鑒於這些都是過去的事,說出來相對安全,又向記者呈現了你在創業路上的堅持和攻堅的能力。

編輯的流程可能很長。

當然,要是你能拋出一些金句,回報將是巨大的。很快你就能發現,這些句子被打上引號,成了標題,並在網絡上瘋傳。比如,當資本寒冬的論調不絕於耳時,峰瑞資本創始合夥人李豐的那句 “99%的人都說現在是 “資本寒冬”,但我的想法不太一樣” 就成了金句,很快就傳開了。

試著與人產生共鳴。獵豹移動 CEO 傅盛那句 “我們這一代理工男,接受的教育是你要多麽儉樸、多麽省錢,多麽努力才能成功。後來我發現不對……”傳播甚廣,大概是因為和很多人產生了共鳴。

展現個性化。創始人如果可以展現個人特質、個人化的一面,會更能讓人記住。這樣的例子很多。比如,馬化騰留給外界的印象是極具產品經理氣質,後來,一個廣為人知的事實是,騰訊的風格被說成是 “產品經理型” 的。

“作為 CEO,你是一個有趣的人嗎?” “你的風格和個人亮點是什麽?” 可以把這些問題留給自己,或者請了解你、熟悉你的人來一起梳理,把和你所做的事業有關聯的個人經歷和性格因素挖出來。

再來個好的例子:雖然陌陌一直是個有爭議的產品,唐巖卻是個很棒的采訪對象。這和他受訪時態度真誠有關,也和他一直敢於表現得有個性有關。鮮少有創業者會直白地說為了錢創業,但唐巖這麽做了。他說,“創業一定要為了錢,剛開始一定是奔著錢去的。”唐巖還說,自己不看什麽《喬布斯傳》《成功可以複制》等等這些書。當這些書被視作創業必讀書目時,唐巖又一次表現得與眾不同。

接受完采訪,這事兒還沒完

事實核查。不是所有的媒體都允許審稿。如果你爭取到了事實核查的機會,你能做的真的也只是事實核查而已,即看看事實是否有出入,數據是否需要更新。別盤算著把公關話語塞進記者的稿子,一句與記者文章格調格格不入的話,可能像蘋果上的蟲眼一樣礙眼。

我的一位記者朋友曾經被激怒:她拒絕把一句誇贊產品有多厲害的話語寫進稿子,結果她的主編接到了電話,被訪者再次提出補上那句話的需求。主編斥責記者,“你怎麽把稿子給他們看了?”,然後甩下一句“他們這種態度,這稿子我寧可不發”,怒氣沖沖地離開。

可以打聽進度,但催稿需謹慎。要相信記者和你一樣期待稿子能早日刊發。但是,雜誌社和報社有自己的後期編輯流程,有時這個流程長得可怕,從記者到編輯,再到編委、主編,還有審稿單位……如果催稿催到主編那里,請原諒他的暴怒。

如果采訪時你聊 high 了,想要收回一些話,好好和記者溝通。因為記者完全可以不配合,畢竟他們也不是陪聊天的。CEO 要對自己說的話負責。

DoS & Don'ts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4038

重磅!馬化騰剛剛接受采訪,他透露了這些重要信息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6/0303/154532.shtml

導讀 : 今晚,馬化騰在京接受媒體采訪,他究竟透露了哪些消息?幹貨全在這兒!

i黑馬訊(楊博丞)3月3日消息,全國人大代表、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馬化騰在京舉行媒體見面會,首先他提及本次為兩會所帶來的五個建議,涉及“互聯網+”落地措施、分享經濟、互聯網醫療、數字內容產業和互聯網生態安全。並再次強調網絡安全的重要性。

馬化騰透露,今年自己主要有五個建議,第一個是延續去年的,希望“互聯網+”成為國家的工作計劃,能夠把“互聯網+”更深入地推進。

第二個建議是分享經濟,利用移動互聯網挖掘潛在的生產力,是一種很有效的方式,但現在也有很大制約,比如傳統行業的管理要怎麽變化,希望在管理方面有更多創新的思路。

第三個建議是關註安全方面,在一線的角度,更關註電信和網絡詐騙,如何打擊,如何在新形態下加強管理,也是一個迫在眉睫的問題。

第四個建議是關於互聯網醫療,他呼籲國家從更多角度,比如醫院信息打通等,用技術手段,從信息的角度,去解決當前的醫療問題。

第五個建議是關於數字內容產業,他認為,移動互聯網的快速普及帶動了以移動終端為載體的數字內容產業進入發展的快車道,這將是我國文化產業振興的重大機遇。

以下為經i黑馬編輯的采訪精選:

1.有關“互聯網+”

首先,馬化騰表示,在過去一年中與政府積極推動“互聯網+”合作,包括公安、出入境管理、交通、智慧醫院等。在不久的將來,電子發票將會進入微信卡包,對於企業來說更為方便。“互聯網+”正改變農村的生存方式,成為互聯網企業的投資熱點,這是一個新業態,同時也面臨著互聯網+農業領域的難點。

關於很多人關心的能源電力領域,馬化騰坦言,雖對這個行業很外行,但在能源電力產業還是要看如何智能化去分配,對消費來說就是通過手機APP來買電、交電費。想象中的電力公司還有更多功能,但這需要能源行業去改造,但還是有很多機會的。

對於提速降費問題,馬化騰認為,所有人都希望費用更低一點,我們還是抱著一個客觀的方式,會有很大的降價空間。現在每個人的需求也在提升,從窄帶到3G到4G,每單位的流通成本在急速降低,這些可以反哺到消費者,讓價格下降。

騰訊在過去幾年也向“互聯網+醫療”方面投資了很多公司,對於醫療行業的痛點馬化騰說:“政策、線上、線下,目前都有痛點。”

醫生怎麽才能釋放自己的能力,多點執業在政策上有松動,大家都要看名醫,誰都要看最好的醫生,這個醫生能不能做成一個團體,前面護士給你做診斷,到最後關頭最厲害的醫生幫你看,前面的時間可以用護士和別的醫生來分擔,分級診療。我們自己不會做醫療,我們是連接器,作為一個品牌去支持。

2.微信支付:目前在平穩過度

對於微信提現收費的問題,馬化騰表示,目前還是平穩過度的。用戶使用第三發支付時,都會有不同程度的收費,但如果是轉賬就不同了,經過第三方賬戶一進一出,停留時間連一天都不到,這個成本哪一家都承載不了。

現在這個成本一個月超過三個億。騰訊作為第三方支付是一個一進一出的通道,我們也在跟銀行溝通能不能有一些手續費的抵扣,但現在銀行還沒有同意。互聯網企業和銀行未來也會看到其實是魚和水的問題,但現在他們會擔心你走多兩步,會不會把我吃掉。

3.微信國際化:做差異化嘗試

微信在國內打的火熱,但在國外有些國家則遇冷。

對於國際化問題馬化騰認為,國際化還是有一半的機會,我們在考慮做差異化嘗試。目前在美國還是華人用微信比較多,主要是華人學生帶動老師用起來,但是在學校以外就相當難。而在香港,他們也知道紅包,這是移動支付,未來會從城市服務,剛才也說到海外有很多同類產品競爭,沒有特色很難。

一個社交領域是相當難打出去的,但是作為一個連接海外華人的重要橋梁,微信還是大有可為,我們也在思考其他增值服務。

對於微信紅包被一些不法分子用於賭博,馬化騰回應稱,我們做了一些研發去防止,通過社交的數據區判斷群里的人是不是認識的,群里的關系是否健康,今後會不斷升級算法進行解決。

4.打擊盜版,開發自主IP

一個IP有各種炒法,國外一個點子一般都是畫出來,比如動漫,國內主要是小說,動漫還不夠發達,如何系統性地綜合開發,就擺在我們面前,現在國內能真正做好的就是我們了,我們也在思考泛娛樂的IP多角度開發。

文學動漫的IP有泛娛樂化的角度,這個角度里面會跟其他家合作,在我們內部兩家影視公司分屬不同的事業群,一個是OMG,一個是IEG,分工不同,總的原則還是開放平臺。

網絡盜版一直是產業揮之不去的“陰霾”,極大制約了數字內容產業生態良性發展。對此,馬化騰認為,移動互聯網的快速普及帶動了以移動終端為載體的數字內容產業進入發展的快車道,這將是我國文化產業振興的重大機遇。但數字內容產業仍然處於重產量、輕質量的階段,專業及非專業群體和個體的創新能力尚未得到充分釋放。

在馬化騰看來,政府的監管與審批政策尚有優化空間,相關立法工作需要提速。面對新型網絡犯罪不斷轉化升級,傳統打擊手段明顯滯後,應全面構建我國移動互聯網生態安全體系,建議“大力推進,重點打擊,多位一體,共同治理”。

5.人工智能是熱點;VR將會日益成熟

人機大戰和VR產業是最近科技界在討論的話題,馬化騰對此究竟會看好哪方呢?而他又會對未來技術的趨勢有什麽看法?

馬化騰認為,人工智能是熱點,圍棋是宇宙中所有原子計數都算不完的,所以必須要靠推理的方式才能戰勝人腦,這給沈寂多年的人工智能,有了一些實在的變化。

對於近期火熱的VR和AR,馬化騰說,國際幾個巨頭都已有動作,2016年很多人說是VR年,分辨率、眩暈都解決了,現在就剩服務和內容了,這很重要。VR在未來的兩三年會逐漸成熟,我們想讓大家體驗到將來的VR會如何,包括帶寬的要求,所以基礎設施,包括底層支撐需要配套去發展。我們鼓勵和支持VR的硬件廠商提出一些技術標準,進行合作。

當然這會帶來很多社會問題,比如黑客帝國,會不會減少大家親情的溝通,包括自動駕駛、人工智能,會陷入倫理、法律的問題。但我還是對未來感到敬畏,從技術角度來講還是不能放棄研發。

6.共享經濟布局:少點才能得到更多機會

從布局上來說,我們有互聯網+,也要有互聯網-,比如打車、旅遊我們騰訊做不做,有舍有得,所以我們會拼盡全力去保住半條命,我們敬畏拼在一線的人,我現在比較清醒地認識到,少就是多,少一點才能得到更多的機會。

中國分享經濟已有一萬億的規模,目前看,除了交通外,還有住房等,讓人人成為信息消費者和提供者,釋放人們的碎片化時間,現在的雲計算和雲服務,每個企業去建數據中心是很浪費的,比如國外的亞馬遜,在全球接入很好,所以生產力也可以做成雲,你可以向這個雲要這個服務。

7.不會直接做跨境電商,要有自己的“創新+特色”

當前,已有四家中國互聯網公司市值進入全球前十,但這也出現了一些質疑的聲音,有人認為是在吃人口紅利,有人也認為中國的互聯網公司一直在學習矽谷模式。

馬化騰對此反駁,他說這關鍵在於文化和人口縱深,不給你一個夠長的起飛跑道,國外的巨頭很快就進攻了。

這幾年BAT在一些領域的創新和發展是有目共睹的,甚至比國外還領先,包括移動支付,比如滴滴快的的競爭在快速催熟這個市場,競爭還是有好處的。

亞洲尤其是中國的競爭很快,微信的公眾賬號最先把線上線下結合起來,大家加微信好友都是掃一掃,這種連接潛移默化的習慣也是很有創新和特色的,包括互聯網+國外也比較少提,反而是亞洲比較快。

在臺灣line份額比我們大,他們比我們早幾個月,但是這種經常來往大陸的朋友會更喜歡微信,還是要差異化競爭。跨境電商我們不會直接做,還是給外界做,互聯網對兩岸的文化融合還是有非常大的促進作用。

8.微信核心生命力:線上+線下

對於微信的核心生命力馬化騰說,我們將要做的應用號就是這樣的,應用號最方便,可以社交傳播,可以碎片化,線上線下是打通起來的。

他舉例,像香港八達通的支付手段,雖然不是互聯網手段,但很方便。在交通和消費領域均可使用,因為香港缺乏一個大的人口基礎,但IT能力、金融管理能力很強,而且香港以信用卡為主,香港金融的長期經驗會更好,畢竟實力在這里。

近期,有些文章指出QQ、微信的月活增長在不斷放緩,並且騰訊與阿里相比,騰訊對未來的布局沒有那麽多。馬化騰回應到,手機QQ目前還在增長,但手Q和微信有重疊,微信在中高端用戶更占優勢,QQ在學生、三四五線城市有優勢,在社交、移動支付上會晚一些,但也開始追上來。今年春節手Q紅包表現也很好。

“但是也有一半重疊,我們也看到國外多社交產品的存在,比如Facebook、Instagram等,有些比如你的孩子不想在同一個社交網絡里,所以你從這一點來看各家有各家的定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7768

采訪團與塌方擦肩而過 四川交通扶貧兜底任務重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9457.html

“危乎高哉!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這句話用來形容四川的道路,現在仍然適用。

6月17日下午3時許,四川省樂山市沐川縣沐舟路26K+500m處(小地名又稱“漁翁坡大堡坎”)發生山體塌方,塌方面積約300立方米,造成交通中斷。

而此前約十分鐘,由交通運輸部組織的2016年“小康路·交通情”重大主題宣傳活動記者團的車隊剛剛從這里經過。“準備給你們介紹情況的一位當地領導被堵在後面過不來了。”隨行的四川省交通運輸廳一位工作人員對記者說。

17日下午,四川沐川縣沐舟路山體塌方現場。

據第一財經記者了解,事發後,沐川縣啟動應急搶險預案,相關部門趕往現場進行搶修,因該路段存在安全隱患,為確保過往行人、車輛安全和應急搶險的順利進行,已實施臨時交通封閉。

通村公路達標率僅為21%

沐舟路是沐川縣通往馬邊彜族自治縣的主要通道。第一財經記者在這里看到,這里一邊是高山峻嶺,一邊是深達幾十米的懸崖。老舊的車道兩輛車交錯時有些困難。

“山上經常有飛石下來,每年都有幾十起被飛石打傷的事故。”在連接峨邊、馬邊兩個彜族自治縣的唯一通道“峨馬路”幹溝隧道旁,馬邊彜族自治縣人民醫院副院長伍學明對第一財經記者說。

峨馬公路是峨邊、馬邊脫貧攻堅的交通重大項目,該路的建設是加快小涼山交通建設,補齊交通短板,促進峨邊、馬邊如期脫貧攻堅,加快兩縣經濟、文化交流、生態保護和促進旅遊資源開發的重要通道。

今年3月8日,樂山市公路局局長王川等7人在這里踏勘道路時,遭遇路邊巖意外崩塌因公殉職。第一財經記者在現場看到,當時落下的巨石仍在路邊,多處波形護欄被砸壞,限速標誌牌上也有多處被飛石擊打的印痕。

“對外交通嚴重制約了馬邊經濟發展和群眾便捷出境。”馬邊縣交通運輸局局長馮建平告訴記者,馬邊對外交通無水路、鐵路、高速公路,僅依托G348線(原S103線)和縣道馬新路與樂山中心城區、涼山州美姑縣、宣賓市屏山縣連接,小車到達中心城區都要3個多小時。

他說,馬邊已建成的縣鄉公路多以G348線為主軸線的樹杈狀分布並斷頭,鄉與鄉之間未打通聯網道路,交通內循環網絡未形成。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馬邊目前現有的道路狀況堪憂,“由於地方財政資金緊張,加上山嶺重丘的地形特點,導致農村公路建設成本高、施工難度大、技術等級低、抗災能力弱。”馮建平介紹,馬邊縣鄉道總體達標率僅33%,通村公路達標率僅21%,遠不能適應農村經濟發展和群眾的生產生活需要。

另外,馬邊道路通村通暢深度也不夠。“雖然通暢率達到83%,但由於地理條件等因素的影響,群眾居住十分分散,通村公路基本只到達村委會或村小學,而未通達群眾的主要聚居點。”馮建平說,馬邊有24個村的村委會在省、縣、鄉道旁邊,視為通暢,其實未通暢。通村道路的安保設施也不健全,完善率僅為19%。

“十三五”重任是“兜底線”

馬邊農村道路的窘況僅僅是四川農村道路現狀的一個縮影。

四川省扶貧和移民工作局副局長王小剛介紹,四川貧困地區“出行難、行路難、運輸難”的問題仍比較突出,“區域整體貧困問題依然突出,特別是農村交通建設欠帳較多,導致脫貧成本高,脫貧難度大。”

四川省交通運輸廳副廳長張琪介紹,“十三五”時期,四川省交通精準扶貧攻堅戰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兜底線”,以四川省委、省政府批準實施的新一輪甘孜州交通建設推進方案、大小涼山地區交通建設推進方案、南充市交通建設推進方案、達州市交通建設推進方案等4個扶貧專項工程為重點,全面推進貧困地區交通精準扶貧攻堅。

張琪介紹,2016年貧困地區交通建設計劃完成投資509.5億元(1-5月已累計完成投資221億元,5月底舉行了第一批交通精準扶貧項目集中開工儀式,開工項目1081個、總投資202億元)。其中,高速公路建設計劃完成投資257億元,到2016年底,實現內地46個貧困縣中有37個縣連通高速公路。

普通國省幹線公路計劃完成投資149.4億元,到2016年底,普通國道二級及以上比例提高5個百分點,加快提升幹線公路通行保障能力;農村公路計劃完成投資91.6億元、新改建貧困地區農村公路1萬公里,全省減少不通硬化路鄉鎮100個。

第一財經記者拿到的《大小涼山地區2016-2018年公路水路交通建設推進方案》稱,2016-2018年加快高速公路、國省幹線公路、農村公路、運輸站場、內河水運和養護管理設施等建設,新改建公路1.1萬公里,規劃完成投資550.4億元(樂山市147.3億元、涼山州403.1億元)。

馮建平告訴記者,“十三五”期間,按照“打破外瓶頸,暢通內循環,構築產業路,完善連接點”的思路,馬邊縣規劃投資152億元,達標建設244公里縣鄉道、615公里通村公路(全面覆蓋95個省定貧困村)、424公里通村公路延伸線,有條件的建制村實現農村客運全覆蓋,重點項目包括投資248.8億元的仁沐新高速馬邊支線、投資394億元的樂西高速和投資29.4億的峨馬路。

6月17日,四川省馬邊彜族自治縣,生活在高山河谷間的女人和孩子們。攝影/章軻

峨馬路沿線的警示牌。攝影/章軻

峨馬路現行道路狀況。攝影/章軻

限速牌上仍有被飛石擊打的印痕。攝影/章軻

從山上滾落到公路上的巨石。攝影/章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0969

山東記者采訪火災,被“制服男”打斷三根肋骨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8952

 

被打記者錢雲飛正在醫院接受治療。(受訪者供圖/圖)

因為采訪一起大火,山東電視臺記者遭到身穿制服人員搶奪攝像機,並被打斷三根肋骨。

2016年8月10日下午5點左右,山東德州市德城區天衢工業園格瑞德公司南廠區發生大火。晚9點左右,山東廣播電視臺公共頻道《民生直通車》欄目記者錢雲飛趕到火災現場采訪。

錢雲飛稱,采訪結束時,十幾名穿著警察制服的人將其圍住,搶走攝像機並對其進行毆打。醫院檢查結果顯示,錢雲飛右側4、5、6肋骨骨折。

德州公安發布通報稱,搶攝像機、打記者的是格瑞德企業員工。

被打記者:被十幾名穿警服的人圍毆

8月10日,位於德州市的山東格瑞德集團有限公司發生大火,根據現場圖片、視頻顯示,火災現場濃煙滾滾,很遠處都可見耀眼的火光。

《民生直通車》欄目記者錢雲飛告訴南方周末記者,接到電視臺委派采訪的任務後,他和單位司機楊凱驅車前往了現場。兩人當晚9點抵達現場時,現場濃煙彌漫,依然可見明火。他們在園區外進行拍攝采訪,期間沒有遭到阻撓。

大約晚10點,錢雲飛采訪結束準備離開時,一名中年男子上前詢問他是幹什麽的。錢雲飛告訴他是省電視臺的記者,“我剛拉開車門,十幾名穿著警服的人便沖了過來,直接搶攝像機,我就拼命保護攝像機,被他們拳打腳踢。”錢雲飛告訴南方周末記者,他的一部手機也在沖突中丟失。

錢雲飛說,他被一個穿著警服、警號是083919的男子按住,攝像機被另一名穿警服、年齡30歲左右的男子搶走,“按住我的083919的警察還說,今天不把你弄起來就是便宜你了。我當時用另外一個手機拍了他的照片。”

錢雲飛給南方周末記者出示了他當時拍下的照片,照片比較模糊,但是依然可以看出該男子穿著藍色制服,左側有肩章和臂章,制服右側口袋上方有徽章,左側口袋上方有一排數字,可以分辨出尾號為919。

司機楊凱也表示在現場目睹了錢雲飛被打的過程。“當時我們正準備走,十幾個穿警服的人就把我們圍住了,攝像機在錢記者手里,僵持了一段時間後,他們開始邊搶邊打人。”楊凱說。

德州公安:打記者的是企業員工

8月11日中午,實名認證的官方微博@大案曝出一段視頻,內容是一段記者采訪和疑似警方人員沖突的現場畫面。視頻中,一名男子喊“我打110”,對方回應,“不用打110,我就是110。”

錢雲飛向南方周末記者確認,這段視頻就是事發當時的場景,喊“我打110”的正是其本人。

錢雲飛說,從僵持到沖突持續了大約20分鐘,僵持期間他打電話報警。

110民警抵達現場後,沖突已經結束。“當時出警的民警問是誰打的我?我說是警察。這個民警說需要落實,不能你說是就是。我當時胸口疼得受不了,和司機一起到了醫院。”錢雲飛說。

錢雲飛在德州市人民醫院的診斷報告顯示,右側4、5、6三根肋骨骨折。

錢雲飛在醫院接受治療過程中,德城區長莊派出所、德城區治安大隊都曾到醫院了解情況,並歸還了被搶走的攝像機。錢雲飛稱,攝像機拍下了搶機器、打人的過程,但歸還的攝像機中並沒有這段視頻,機器也有損毀。

錢雲飛稱,在接受警方詢問時,將上述信息告知了警方。但德州公安的調查結果和錢雲飛的講述有很大出入。

8月11日中午1點左右,德州公安官方微博發布通報稱,“現初步查明,8月10日晚10時許,山東廣播電視臺公共頻道《民生直通車》欄目記者錢某,在德州市德城區天衢工業園格瑞德公司南廠區火災現場采訪拍攝期間,錢某所持攝像機被該公司員工張某、劉某搶走,隨後該公司負責人尹某又與記者錢某發生沖突,數名公司員工上前參與,發生肢體沖突,致記者錢某受傷,現在德州市人民醫院接受治療。至11日上午11時50分,德州警方已將尹某、張某、劉某等人依法傳喚至公安機關進一步調查。同時,根據嫌疑人張某的交待,警方在張某的辦公室櫥櫃內提取被搶攝像機,並由案件調查組返還當事記者。”

對於德州公安的調查結果,錢雲飛回應說,“不知道企業的人,為什麽穿著有警號的警服,還自稱是110?”

發布調查結果前,德州公安曾發布微博稱,將省臺記者在德州市某公司采訪被打事件,立為刑事案件開展相關調查。無論案件涉及到誰,絕不姑息遷就,將嚴格依法、依紀、公正處理相關涉案人員。

德州公安發布調查通報後,南方周末記者多次致電山東格瑞德集團,電話一直無人接聽。

目前,錢雲飛正在醫院接受治療,案件也在進一步調查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0231

李彦宏接受央视采访:因医疗事件砍掉20亿收入

http://www.xcf.cn/500frb/tt/201609/t20160906_776441.htm

http://www.xcf.cn/500frb/tt/201609/t20160906_776441.htm 2016年二十国集团工商峰会,即B20峰会9月3日下午在浙江杭州开幕,百度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作为B20峰会就业工作组主席出席大 会。就在B20峰会召开前夕,也就是9月1日,在第十一届百度世界大会上,李彦宏再一次向世界展示了百度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的进展。

  李彦宏:技术的浪潮没有人可以挡得住

  记者:如果我们看未来的趋势不管是蓝领还是白领,目前来看主要是重复性的工作,都可以被机器人或者是人工智能软件所替代,也就是说就业会受到一定的冲击。那么恰恰你又是就业议题工作组的主席,你怎么向G20国家去表达?怎么去跟他们阐述?

  李彦宏:所以还是挺巧的,在我接受了这个位置之后,我一想我们做的人工智能,它很可能会起到相反的作用,它会逃掉开很多这样的工作,但是你从一 个更长的历史进程来看,其实每一次的技术革命都是这样的。蒸汽机的发明、电力发明、每一次大的这种技术创新都是淘汰掉了落后的产能,它在短期内可能会威胁 到很多人的工作,但是在长期可以带来更多的让人们感受到最好的工作机会。

  记者:这就有一个时间差的问题,怎么能让更多的人接受?

  李彦宏:不是说让他接受不接受的问题,这个是没有选择的。

  记者:你接受不接受都得接受?

  李彦宏:没错,技术的这种浪潮就是这样子,没有人可以挡得住,那我们能做什么呢?我们就是把过程管理更加平滑一些,因为在人工智能时代到来之 前,还有其他的时代,比如说移动互联网的时代,更早一点的时候是互联网的时代。那么这些个时代其实它带来新的就业机会,已经在显现。所以总体来讲只要经济 保持一个比较高的增长速度,那么就业我觉得应该相对来说比较容易解决。

  自2000年从美国硅谷回国创建百度公司,16年的时间里,百度从8个人的初创团队成长为拥有四万多员工的上市公司。但要始终站在潮头,却需要对每一次技术革新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保持高度的警觉。

  李彦宏:面对移动互联网我开始比较保守

  记者:说到变化,我们熟悉百度是从它是一个搜索引擎开始的,而且是你们的核心业务,在这种情况下你们是主动变,还是被动去变?

  李彦宏:应该是主动、被动都有,因为我们整个IT产业其实是变化最剧烈的一个行业,不仅是在中国,在其他的国家,IT其实我们这几年也是会感受 到它的变化非常非常快,当你有一天突然发现说世界变得跟我们原来想象得不一样了,这时候你要被动去适应它。移动互联网其实应该说五年前、六年前、甚至更早 的时候,十年前就一定会到来,所以我们要为它做准备。但在这件事情上,我一直持一个相对比较保守的观点,因为我觉得网速很慢,手机屏幕很小,很贵上网,都 是想的这些不好的东西。

  记者:在迎接移动互联的这个时机问题上?

  李彦宏:我觉得我是稍微晚了一点点。后来当智能手机起来的时候,突然一下子,人们的这种行为习惯就变了,智能手机的普及也就是这两三年的事情,那么在两三年之内,突然要完全一个从PC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的转型,其实多多少少我们有一点被动的。

  记者:这个时候你意识到晚了,那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

  李彦宏:当你意识到说这个大潮已经来了,但是你没有准备好,你就会发现今天说这个事我没准备好,明天又发现那个事我没准备好,后天又发现还有其 实20件事,我都忘了去准备了。这个时候你就会心里发慌了,就是这么多的事情,你能在这个市场,这个时代淘汰掉你之前,能够把它做好吗,这个心里他是非常 紧张的。

  记者:像你这样的大公司。在这么大的潮流到来的时候,你晚了,你当时有没有想到会不会把我落下,我可能就完蛋了。

  李彦宏:我天天都在想这个问题,有两年的时间,差不多就是2013、2014年这两年,我天天都在想,我是不是真的完蛋了,我是不是就被移动互联网所淘汰了。

  时至今日,尽管度过了那场危机,但李彦宏说起那段经历仍然眼睛发亮,声音急促,肢体警惕。技术浪潮不会等人准备好了,再来临。在百度为一步之 差、也可能只是半步之差调整步伐时,人工智能已经成为各大科技公司必争的领地,微软、谷歌、Facebook、IBM等国外科技巨头通过成立人工智能实验 室、并购初创公司等方式,在人工智能领域多点布局。2013年,百度成立了深度学习研究院,致力于人工智能的开发。

  李彦宏:企业家做事情要把握好时机

  记者:从PC到移动互联这个时代刚才你说可能是晚了一点,这样的一个经历,对你来说进入下一个时代的时候,会不会让你加倍去,让你提高这种警惕。

  李彦宏:它是一个英文叫timing。

  记者:时机的问题。

  李彦宏:对,就是太早也不行,太早就变成了先烈就会死掉了,所以作为企业家的话,就是不像一个学者,学者他可以预测,十年以后什么样,五十年以 后什么样。他们如果说现在讲了一个什么事情,五十年以后被证明是对的,那人家说他是一个先知,他很伟大,但是企业家不能这样子,企业家如果你说五十年以后 会是什么样子,我现在做一个什么什么事情去迎接他,那你就死了,没有人会五十年连续给你钱,让你去做这样的事情。所以你要做的事情就是要把握好这个时机, 什么时候它快要来了,还没有来的时候,你进去,这个时候是最合适的。

  记者:就是你得踩上点。

  李彦宏:对,踩上点。

  两天前的2016百度世界大会上,李彦宏首次向外界全面展示百度人工智能在语音、图像、自然语言处理和用户画像四大领域取得的成果。语音识别、 人脸识别、无人车、机器人助理等技术的落地掀开了未来智能生活的一角。其中,最接近实用和目前发展最成熟的是语音能力,以语音识别为例,准确率能够达到 97%,已经超过了人对语音的识别能力。

  记者:用在哪儿呢?比如说声音识别。

  李彦宏:我们这一代人应该说是跟着键盘长大的,后来又跟着这种智能手机在那屏幕上进行输入文字,其实这都不是最自然的方式,最自然的方式还是用 语音来跟计算机进行对话,你有什么需求你告诉他。那么他识别了你的语音之后呢,会给你相应搜索这个结果。而且他也可以用声音给你念出来。在企业的运营当 中,语音识别也有很多新的应用。最近我们在做的一个事情,帮助新进来的销售人员,来获得过去老的销售,最优秀的销售,已经获得的这个知识。销售,哪怕是第 一天上班,他在给客户打电话的时候,客户问一个什么问题,我们的语音识别,实时把客户的问题识别出来,然后实时告诉他,对于这个问题,我们最优秀的销售是 怎么回答的。你看着念就行了,这在过去是不可能的,现在就变得可能了。

  人工智能是对人的意识、思维的信息过程的模拟。基于这一点,李彦宏对未来人工智能能达到的程度给出了足够大的空间。

  记者:今天是我们两个在对话,未来有没有可能不是一个人的记者,而是一个机器人的记者在跟你交流。

  李彦宏:有可能,是有这种可能性的,当然这个机器它不是凭空它就具有这个本事的,它也是通过后天的学习,机器可以就是观察人,比如说所有的记 者,他可以比如说把几万几十万的记者,过去十年二十年问过的问题,得到的答案它都学习一遍,学一遍之后它真的是有可能具备几乎是没有一个记者具备的这种能 力,但是我要强调的是这个东西仍然是一种学习,它具备的能力比如说某一个记者具备的能力,或者某几个记者具备的能力,那它就学来了,所以这个意义讲,它在 某些方面确实有可能会显得比人要强,但是它没有创造性。

  记者:创造是人类的特点也是优势,情感也是人类的一个跟别人不一样的地方,那么这个东西未来机器,或者是说智能有可能去往这方面发展吗? 李彦宏:有可能,但我觉得是一个相对比较长远的东西,因为它没有规律,越是也规律的比如说一个游戏,那规则特别特别清楚,计算机都很擅长,越没有规律的东 西它就越无助。

  人工智能如同一个预言,同时吸引着科学家和艺术家。随着计算资源成本的降低和计算速度的加快, 一种以人类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应的智能机器,正在从想象走向现实。今年3月,谷歌旗下人工智能软件“阿尔法围棋” 在和围棋九段李世石的较量中,一举成名,引发了人们或乐观或忧虑的想象与思辨。

  记者:人工智能未来是会向一种什么样的方向发展。未来是我们帮手,还是会颠覆我们。它的方向到底是什么?

  李彦宏:其实这个我觉得要分两个层面来看,有一些哲学层面的成分要讨论,其实这些人的不一定是人工智能的专家,至少他不需要懂技术,他需要从社 会的这种影响,这些方面来讨论。就好像比如说生物基因工程,你要去改变人的基因,会不会带来不可预知的后果,这个问题确实是一个有价值的问题,但是对于一 个企业家来说,我们最主要考虑的还是说,人工智能到底能够给这个社会在未来,比如说五年到十五年的过程中,带来什么样的改变,哪些领域会因为人工智能技术 而改变,哪些人工智能的技术到什么时候会变成一个什么样的状态,会进入一个实用的状态,还是进入一个不可控的状态。目前我们看不到任何一个人工智能的方向 能够把人类带入一个不可控的状态。

  记者:现在是技术问题还没有攻克?

  李彦宏:对,现在是我们人工智能的能力,离人还差得很远,你别看计算机可以打败一个围棋的世界冠军,但是那个是在规则极其清晰的情况下。本质上 他是一个游戏,但是人类日常处理的一些事务,比如说开车,随便一个成年人学一学就会了,但是要让一个计算机去学会开车,这是非常非常困难的。人说的话,你 能听懂,那么我能不能让旁边的机器也能听到,人看到的说,这是一瓶水,那是一盆植物,那计算机看到了之后,他能不能识别出来这些个东西。人讲一个笑话,计 算机能不能笑出来,等等这样一个这些东西,其实从技术的角度讲,现在还非常非常初级,还有很多年的路要走。

  在人工智能技术开源上,百度也向谷歌、Facebook等公司看齐,认为未来人工智能得大家一起做。百度公布了百度大脑开放平台和百度深度学习 平台,对广大开发者、创业者及传统企业开放其核心能力和底层技术,其中很多部分都将是免费的。而李彦宏更是在不同的场合传播着他对人工智能的理解。

  记者:现在我看你在很多场合,都在做关于人工智能方面的讲演,为什么?

  李彦宏:对于我来说,我觉得我特别幸运,我本身确实特别喜欢这个东西,不是现在才喜欢,也不是五年前,十年前。20年前甚至就更早的时候,我就非常喜欢人工智能。

  记者:为什么?

  李彦宏:我觉得跟我的思维方式很类似。

  记者:什么叫思维方式?

  李彦宏:因为学计算机的时候,有一些课程我觉得很枯燥,就是比如说跟硬件相关的课程,我觉得我老是不能够很快的悟道它的真谛,但是人工智能的东西,我觉得都是常识,人是怎么想的,你就让计算机去怎么想。所以这个逻辑上,我觉得很通,所以我就特别喜欢。

  记者:这个人工智能刚才你也说了,这是你自己喜欢的东西,那么现在要把这个转型也放上人工智能上面,这是商机所必然这么走,你不得不这么走,还是说你就愿意过人工智能的生活。

  李彦宏:对于百度来说,我们在五年前、六年前就开始了大举的投入这个人工智能。那么我们也认为移动互联网之后,下一个时代就是人工智能的时代,在大的方向上,我估计这个判断是不会错的。

  做企业,风险和焦虑不仅来自瞬息万变的科技,2016年年初的百度贴吧事件和之后不久的魏则西之死,把百度和李彦宏推向了风口浪尖。百度的企业良心遭到拷问,这对于一心想把百度打造成一家伟大公司的李彦宏来说,无疑是个不小的打击。

  记者:监管永远是滞后于科技进步的,在这样一个过程中,你们更多的是怎么去约束自己。

  李彦宏:除了法律之外,其实还有道德,还有舆论,还有很多很多你周边的这些朋友,你的亲戚,那么他们会给你各种各样的这种反馈吧,对于百度来 说,我们是要挣钱的。我们需要有收入的来源,这个收入的来源对于百度来说,今天最主要就是广告。每天有数亿的广告创意提交上来,那么有些个方面我们确实过 去了解不是那么透彻,它也许有一些来推广的企业,确实不是那么规范,那么我们要想办法不断去规范它,让它好的东西尽量还在明显的位置,不好的东西我们能够 把它去掉。过去这几个月因为医疗的事件,我们其实一个季度砍掉了20个亿的收入。

  记者:你觉得社会会接受,你的这种考虑吗?

  李彦宏:长远来讲对这个企业的未来是好的,所以我们是自愿去做这样的事情。百度这样的一个企业,影响力已经很多了,确实是每天有数亿的人在依靠 百度来获得信息,他查阅什么东西,百度上说什么他就信什么,这样就是说我们的责任确实是非常非常大的,我们需要在做事情上要更加地去考虑它的社会效益,而 不仅仅是一个经济效益。

  记者:就像你自己说,希望把百度不仅做成一个大公司,而且要做成一个伟大的公司,恐怕伟大的公司在某种程度上 您就得经受住各方面 把它放在显微镜下观察?

  李彦宏:是的,在这方面我没有抱怨,我觉得伟大的企业,其实都是经历过,很多很多磨难的,如果你没有经历过这些事情,你就不会成长,你就不会变 得更加坚强,你就不会变得,更加能够适应未来,各种各样的不确定性,所以我觉得某种意义上讲,这些个事情,都是我们成长过程当中的,一个必修课,我们必须 得过这个坎,才能够真正变成一个,影响力更大的企业。

  记者:你创办百度公司以来,它发展的速度,在科技上,在技术上发展的速度,和它到了一定体量之后,社会对它的期待,以及社会与它之间的这种互动,可能很多东西,是你没有想到的吧。

  李彦宏:确实是我没有想到的,一方面客观事实就是这样的,很多新东西技术,它一定是先出来的,监管随后才能够跟上,我们其实并不是个案,别的这 些公司也会被骂,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危机,它们也会挺过来,那么我们能做的就是看长远,我能保证的,我尽量知道我哪做得好,我多花点精力把它做得更好,让 人们看到我们做得好的东西。

  对于李彦宏这一代互联网企业家来说,引领技术创新的同时,不可避免也要面对社会责任的话题。就业议题是往届二十国集团峰会,即G20峰会核心关注的主要议题之一,也是国际工商界关注和讨论的重点。

  作为B20就业议题组主席,李彦宏提出G20智慧(SMART)创新倡议,就是建立一个供政府、私营部门、院校和研究机构共享资源、知识和成果的开放型网络,以推动技术创新为目标,促进全球经济发展与就业增长。

  记者:虽然我们刚才说了半天人工智能,感觉你已经是高屋建瓴看到以后,但是你心里面还会有这种,不知道明天在哪,会有这种担忧吗?

  李彦宏:永远都有,每一天都有。所以有时候我碰到一些其他行业的人,他们经常问我的一个问题是说,你现在还每天去上班吗?我说我当然每天去上班 了,他们就觉得说有点不理解,你这么大个老板还天天去上班。也许在很多行业,真的就是做到一定规模之后,你可以不去天天上班,那也不行。

  记者:我不仅问你天天上班,还问你天天加班吗?

  李彦宏:那是一样的,我即使不在公司,我也在想着这摊事,对。

  记者:做到现在了,你还愿意做吗?

  李彦宏:我想过,但是我选择了还是接着做。我这个人天生是一个喜欢新东西,喜欢挑战,我总觉得说如果我能够挑战胜利了,我就会进入一个更好的状态。人活着其实,我觉得这样更有意思一些。如果每天都过同样的生活,再好的生活,我也会觉得枯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4461

巴菲特最新采访:钱多对家庭没好处 10套房子比1套好?

http://www.xcf.cn/500frb/tt/201609/t20160923_776815.htm

  “股神”巴菲特:“钱多到一定程度时就没什么用了。”久未露面的巴菲特近日在出席一次峰会时接受采访,并灌输了不少股神牌“鸡汤”,告诉听众钱多没用,10套房和1套房差不多,10亿美元股票和5亿股票没啥区别,买艘游艇也没啥用。他鼓励富人积极慈善捐款来改变世界。

  或许主持人应该问问把巴菲特,年轻人应该制定什么样的小目标?1亿美元还是10亿美元。

  据雅虎财经报道,这位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董事长今年已经86岁了。他在肯科迪亚会议(Concordia Summit)上与雅虎财经总编辑安迪·瑟沃尔远程连线采访,谈到了自己在2010年与比尔·盖茨夫妇一起创立的捐赠誓言。该誓言是最富有的人们所签署的 一项承诺,他们承诺在自己生前或死后把自己一半以上的钱捐给慈善事业。

  巴菲特认为,过多的财富对富人及其家庭来说并没有多大用处。

  巴菲特说:“钱多到某个程度了就没多大用处了。你可以用它来炫富,但也没其他太多用处了。我不认为钱多对你的家庭来说就是好的。但是这些钱可以为世界上的其他人创造奇迹。”

  他指出,1982年“富豪榜”上前400名富豪的财富总额约为920亿美元,而现在这一数字是2.4万亿美元。

  巴菲特:“比起二三十年前,现在的财富更加集中。而你拿这些钱可以做什么呢?似乎很明显你能用这些钱让自己过得更好。但10套房就比1套房好吗?而你真的想要一艘船吗?”

  以下是采访原文:

  安迪·瑟沃尔:“沃伦,在这儿的现场观众里就有一些是亿万富翁。我确信肯定有一些观众是。观众们,如果你有亿万资产的话请站起来,这样一来沃伦·巴菲特就认识你了。”

  沃伦·巴菲特:哈哈。

  安迪·瑟沃尔:“你在场外无法亲眼看到这些观众,但我想让你来和观众们聊一聊,推销一下你的捐赠誓言。沃伦,你是怎么说服这些亿万富翁们签署这项捐赠承诺的。”

  沃伦·巴菲特:“我就是...我可能会把之前跟你讲过的故事再给他们讲一遍。孩子们可能会希望父母参与这项活动,但我觉得这些父母在此之前可能 没想做这件事。但我会告诉你我的观点,我手上有一堆五十多年前买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证券。它们都在一个保险箱里放着。但它们对我来说没什么实际用处。 这些财富我一点都没拿来用过。对我的家庭来说这笔财富也没什么用处,反而还有可能给我的家庭带来伤害。也就是说,这么多的钱,对我来说没有多大实际用处,但对世界上其他成千上万的人来说却能有很大的实际用处。这 些钱可以用来给人们买疫苗,可以用来提供教育,还可以给各种研究提供资金。这些钱可以给成千上万的人使用,从而真正地改变这些人的生活。而这些钱并不能给 我的生活带来多大的改变,因为我的生活已经具备了钱所能提供的一切。所以有的时候我会跟这些亿万富豪开玩笑说,如果我得到10亿美元,那我会跟他们说给他 们留5亿美元,如果他们靠5亿美元生活有困难,那我将会写一本关于《如何靠5亿美元生活》的书,然后送一本有亲笔签名的给他们。”

  安迪·瑟沃尔:“我希望你能听到现场观众有多喜欢这话。”

  沃伦·巴菲特:“我跟一个人说过,对他们来说,这些股票证券的用处就是他们每年到地下一次,打开同一个保险箱,可能这会让他们感到巨大的兴奋 感,而我不想剥夺他们的这种兴奋感。但是抚摸5亿美元给他们带来的快乐,跟摸10亿美元的没什么两样。但是我在想,世界上有很多成本只有一两美元但可以救 人性命的重要疫苗,还有其他类似的东西,如果你能够明智且大量地购买这些东西,那5亿美元的作用会有多大?我说过,我出生时赢得了‘生存彩票’。我出生在 美国,是男性还是白人。我可以在一个资本主义社会大展宏图。这应该能够让我有可能拥有一个美妙的人生,但这些财富不应该让我一百年后的小曾孙们因此而终日 无多事事,就知道自己享乐。”

  据报道,巴菲特以其估值635亿美元的净资产位列世界富豪榜第3位。但他始终保持着低调的生活方式。他住在奥马哈一座朴素的房子里,开的也是一辆实用的车子。

  迄今为止,已经有150人签署了这项捐赠承诺。http://www.xcf.cn/500frb/tt/201609/t20160923_776815.ht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6406

余旭生前接受南方周末采訪時說——“要想飛得更高,就該把地平線忘掉”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20890

 

余旭,中國首位殲-10女飛行員。汗水、淚水、鮮花、掌聲、榮譽、委屈……這一切和一個美好的生命,定格在2016年11月12日上午的那一刻。(沈玲/圖)

汗水、淚水、委屈、掌聲、鮮花、榮譽……這一切和一個美好的生命,定格在2016年11月12日上午的那一刻。

2016年11月12日,周六。在四川崇州的胡中秋接到八一飛行表演隊的電話:余旭受傷了。

他們的女兒,全國僅有的四名殲-10女飛行員,余旭上尉“出事了”。

在天津微寒的夜里,他們知道了女兒“受傷”再也不能回來。女兒成為空軍八一飛行表演隊中隊長、空軍二級飛行員,讓余德俊夫婦心中一直充盈著驕傲和自豪。一周前余旭在珠海航展擔任招飛大使,出事前一晚還跟他們打電話拉家常。

這一場生死離別來得太突然,完全無法承受。

女兒在空勤宿舍樓的臥室床上,放著一個布娃娃,那擺放的姿態,好像主人隨時都會回來,床上還殘存著女兒睡過的氣息。30年來的歡聲笑語,30年來的親情往事以及滿屋女兒留下的物品,讓兩人悲痛欲絕,徹夜難眠。

流星

“沈阿姨,照顧好身體,勿要操勞”“晚安”

11月5日晚,余旭對沈玲道過晚安後才休息,這是余旭發給沈玲的最後一句語音。

原廣州軍區空軍攝影幹事沈玲今年剛到珠海航展現場,余旭就與她熱情相擁。“沈阿姨,您怎麽來了呀,您不是退休了嗎?”“我要給你拍照片呀!”

沈玲和數萬觀眾一起觀看余旭和隊友們精彩的飛行表演,她們每一次飛行,都在追求身體的極限、戰機性能的極限。

沈玲很後悔,11月7日那天余旭離開珠海時沒有見上面,因而在微信里留信:我想為你送行,來晚了,你已在飛機上,我只能用鏡頭為你送行!祝一路順風。

11月12日中午,沈玲接到空軍發言人申進科的微信:把您手里有關余旭同誌的照片盡快找出來,發給我。

她心頭一緊。

她們結識於2009年,作為空軍攝影師,沈玲和年輕的女飛行員們成了忘年交,沈玲的印象里,余旭是一個面帶微笑,秀氣文靜的女孩,每次見面都會甜甜地喊一聲“沈阿姨”。“余旭性格內斂,給人感覺像是鄰家女孩一般,她不是一個大大咧咧、個性張揚的姑娘。”沈玲對南方周末說。

11月12日,沈玲以最快的速度挑選余旭的照片,當看到屏幕上出現一張照片時,不由地失聲痛哭起來——《解放軍畫報》將2014年珠海航展時她拍攝的一張余旭的照片用作封面,余旭曾激動地說:“這張照片帥氣,我也很喜歡。”

沈玲連夜在朋友圈里發出了一段紀念文字和多張圖片:我想再和你擁抱,卻只能用鏡頭為你送行!這段文字通過網絡流傳到千家萬戶,點擊超過500萬。

余旭的微信朋友圈里,最後一條微信是祝福中國空軍11月11日生日快樂。

11月11日,這一天是周五,當余旭踏上開往訓練基地的班車時,碰到已經轉業的空軍某師原宣傳科科長朱長義,班車司機清楚記得他和余旭的簡短對話:“周末怎麽不休息?”“明天有訓練任務。”

空軍67歲生日一過,八一表演隊就開始了訓練。有些飛行動作不但對技術要求高,這還是個體力活。這意味著一旦出現意外情況,留給飛行員修正或進行其他處理的時間極少,這對飛行員來說是很大的考驗。

八一飛行表演隊原參謀長郭福勇打了個比方:整套動作下來,相當於在28分鐘里搬了11噸的東西,每分鐘搬近800斤,汗水流到眼眉根本沒有時間去擦,只能用眼皮使勁眨一下,對飛行員的身體素質要求很高。他還介紹,當載荷量很大的時候,由於血液向下肢轉移,大腦供血不足,普通人會出現雙眼發黑甚至暈厥等癥狀。

2016年11月12日下午,當祝福空軍11月11日生日的信息還在朋友圈里不斷傳播時,“女飛行員余旭犧牲”的消息開始在網絡上蔓延。

網絡大V、媒體記者、軍人、老師同學、親戚朋友撰文悼念,她曾就讀的中學召開紀念大會,她成長的城市市民在廣場擺放花籃。

一條條網友留言發自肺腑,“如果余旭展示了國家力量,她為空軍勝利做出了努力,那麽即便生死皆在和平,她依然毫無疑問是個英雄。”“你的犧牲是為後人指路,所以你是一盞常明的探照燈。永遠活在空軍的光榮榜上!”……

英國紅箭飛行表演隊發推紀念,泰國空軍致函哀悼,德國媒體發文為她的離世惋惜。連日來,新西蘭、意大利、巴基斯坦等國空軍致函致電中國空軍外事部門,向余旭致以誠摯哀悼。

普通網民則自發獻花點蠟。來自“空軍發布”的消息稱,截至15日晚間,“為余旭網上靈堂‘獻花’的網友已達千萬”。這是她30歲的人生中第六次走進“空軍發布”,此前的發布都與飛行有關,這一次,則與榮譽握手,她“被批準為革命烈士”。

很少有人知道,余旭還有另一個夢想:成為一位女航天員。“如果以後能有機會被選為梯隊航天員的成員,我也要努力做各種刻苦的訓練,為了能夠實現自己的夢想。”(沈玲/圖)

高飛

上一次余旭登上南方周末,是2014年11月14日,她28歲。余旭和記者交流時說,“要想飛得更高,就該把地平線忘掉。”

想成為一名飛行員,想成為一名軍人,讓會跳孔雀舞的余旭產生了一種“莫名的欲望”。余旭剪掉了長發,丟掉了毛絨娃娃,2012年7月29日,她駕駛殲-10戰鬥機轟然飛起、翩然落地,成為中國首位殲-10女飛行員,這也是首批殲擊機女飛行員駕馭我國自主研發的三代戰機首次單飛。

自從女飛行員2009年第一次公開亮相,許多記者就認真地保存著她們精彩表演和接受采訪的照片和視頻,女飛行員們在媒體的見證下成長。

2014年11月11日上午,在第10屆中國航展的飛行表演上,女飛行員駕駛殲-10戰鬥機在機距不過1米的“魔鬼編隊”中俯沖、轉彎、躍升、翻滾,引來翹首的觀眾們爆發出一陣陣的驚嘆。

所有觀眾的翹首,不僅只是觀看驚險的“空中橫滾”“倒掛金鐘”,還因為首批殲擊機女飛行員終於在沈寂五年後,駕馭著國產第三代戰機出現在珠海航展上。

她們是中國空軍首次按照“兩年半的飛行基礎訓練+一年半的飛行訓練”的方式培訓的女飛行員。因為缺乏完整的模式,培養一名女飛行員所花費的精力是男飛行員的2到3倍。

“鮮花和掌聲是需要實力的,而不只是給你這麽一個稱號。”

2010年,包括余旭在內的16名女殲擊機飛行員登上春晚舞臺,參與表演了《我心飛翔》的節目。余旭後來笑稱,沒想到這一分鐘的節目會“引起那麽大的轟動”。

從原來的35人到後來的16人“女飛行學員”,再到最後的4人成長為“殲-10女飛行員”,這一路都貫穿著“淘汰”二字。

28個月的基礎教育訓練中,6人淘汰;6個月的初教機訓練後,7人停飛;10個月的高教機訓練里,又有6人離開……4名姑娘一接觸三代機就被告知“對女同誌是前所未有的考驗”。訓練時,男飛行員跑幾圈她們也跑幾圈,旋梯、滾輪和地轉練習也不能落後。她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知識本,密密麻麻地寫滿要領,一有空就拿出來學習。

千里挑一的“女飛行員”余旭,與何曉莉、陶佳莉、盛懿緋一起,經歷了二代機、三代機和表演機改裝,平均飛行時間達到800小時。

余旭在飛行中遇到過發動機氣喘,曾在100到120米的高度準備著陸時遭遇“撞鳥”,“那只鳥還挺大,整個座艙全是血,第一次感覺到生命挺脆弱的。”

在2014年珠海航展時,沈玲再次見到的余旭,已不像2009年那般青澀,2016年出現在珠海航展的余旭,儼然成長為一個幹練、果敢的戰鬥機飛行員。

2016年航展上,有記者采訪俄羅斯“勇士”和“雨燕”飛行員時,他們特別強調:“中國有女飛行員,而且是三代機女飛行員,真的很了不起,在我們俄羅斯,目前還沒有,你們中國女飛行員的表演非常精彩”。

這是余旭最喜歡的照片之一。七年前出版女殲擊機飛行員紀念郵票時,余旭選定了這張照片。(沈玲/圖)

孔雀

在河北某軍用機場,正在為2009年國慶閱兵做準備的余旭,和《中國空軍》記者一起在零下二十多攝氏度的天氣里晨跑,睫毛結霜的細節烙印在記者的記憶深處,無法抹去。

“我覺得飛行的時候會讓我什麽都不用想,就是飛行。飛行不像你們想象的,一點都不能分散註意力,需要註意力高度集中,有時也可以看看空中的景象,那是另外一個世界,挺美好的。”說這番話時,余旭23歲。

2005年5月的一天,19歲的四川崇州崇慶中學高三女生余旭,為高中畢業後報考藝術院校還是選擇空勤專業糾結不止。直到看到學校的公告欄里一則招飛啟事,第一次在這個普通中學的公告欄里出現,它徹底改變她人生的軌跡。

是年5月,中國空軍做出重大戰略決策:在第八批女飛行學員中選拔培養殲擊機女飛行員。此前,中國空軍培養的7批三百余名女飛行員,均為運輸機飛行員。戰鬥機女飛行員,是歐美少數國家的專利,也是中國空軍的隱痛。這一年,軍方決定迎頭趕上。

余旭報名時並不知道,當年全國共有20萬名應屆女畢業生報名招飛。

選飛是一場殘酷的淘汰。光是到成都體檢,就進行了四輪。每一次坐在開往成都的班車上,余旭的口袋里都揣著五十塊錢,那是外婆用省吃儉用的錢給外孫女的獎勵。與余旭同時被選上女飛行員的呂品對當年的選拔記憶猶新,光身體的心理的測試就有116個大項、1000余個小項:身高不足160厘米的“出列”,體形不勻稱的“稍息”,牙齒稍有磨損的“淘汰”……最終,僅有35人從20萬報名者中脫穎而出,被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航空大學錄取。

“她名字里有個‘旭’字,這可能註定了她的事業與藍天白雲有關吧。”後來,高中班主任蘭碧群接受媒體采訪時,把余旭的被錄取與她的名字聯系在一起。幾年後,性格開朗、喜歡跳舞、愛吃泡泡糖的余旭成為她眼中的驕傲,“余旭畢業後,在各種場合,我都會把她拿出來講,她是我們學校的驕傲”。

在入讀航大當年的中秋晚會上,余旭表演了一支孔雀舞,那是幾天前,她剛剛跟著錄影帶學會的。此後,孔雀舞與她的飛行員一路同行,直到成為一名戰鬥機駕駛員,“金孔雀”成為她響亮的符號。

高強度的體能訓練尚可應付,艱深複雜的航空理論、掌握各種機載設備儀器的使用方法、練習飛機操作程序、熟悉機場和空域環境等,各種數據參數、地貌特征,以及獨特的旋梯、滾輪以及空轉、地轉等訓練,一再刷新一個年輕女孩的極限。

在大學畢業那天,余旭給外婆打了一個電話,她告訴外婆馬上要和同學們照畢業留影了,頓了頓,她說:“我終於堅持了下來。”第一次,還沒來得及掛斷電話,她就哭出聲來。

此後,孔雀開屏。

2009年10月1日,參加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60周年閱兵,擔任教-8梯隊三中隊右二僚機。2012年7月29日,駕馭中國自主研發的三代戰機首次單飛。2015年3月,余旭和女飛行員們首次飛出國門,在馬來西亞蘭卡威國際航空展上展示風采,2015年11月,余旭隨隊在泰國應邀參加飛行表演時說,“希望還有第三次甚至更多次。”

2016年9月赴長春參加空軍開放日活動。兩個月後,和八一飛行表演隊成員一起奔赴珠海航展,進行為期一周的特技表演,這是余旭生前最後一次出現在公眾視線中。

很少有人知道,她還有另一個夢想:成為一位女航天員。“太空真的很神秘,很奧妙,很想去看看太空到底是什麽樣,為人類的航天事業做一份貢獻。”她說,“如果以後能有機會被選為梯隊航天員的成員,我也要努力做各種刻苦的訓練,為了能夠實現自己的夢想”。 

2014年11月13號《南方周末》對中國首批殲-10女飛行員作了報道,上左一和中右一為余旭。(南方周末資料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4096

樸槿惠停職後首次接受采訪 稱親信門由背後勢力策劃

韓國總統樸槿惠25日接受《韓國經濟》報社主筆鄭奎載運營的網絡直播“鄭奎載TV”的采訪,鄭奎載介紹,樸槿惠稱“親信門”是用謊言堆起來的大山,疑似有背後勢力從很久以前就開始策劃和管理該事件。

1月25日,在青瓦臺,樸槿惠接受“鄭奎載TV”的采訪。

據韓聯社25日報道,樸槿惠還就獨立檢察組提出的“樸槿惠、崔順實為經濟共同體”的疑惑稱將兩人如此牽扯到一起十分牽強,她還就青瓦臺制定“文藝界黑名單”排擠左翼傾向文藝界人士的疑惑稱毫不知情。

這是樸槿惠遭彈劾被停職後首次接受媒體采訪,采訪於25日下午在青瓦臺進行,持續1小時10分左右。

1月25日,崔順實正在前往獨立檢察組辦公室。

另一方面,韓國“總統親信門”獨立檢察組25日強制傳喚核心涉案人崔順實到案,全面調查她是否以不正當手段安排女兒鄭某進入梨花女大,妨礙學校工作(妨礙工作罪)。崔順實高聲喊冤並怒喝獨檢組不講自由民主,強求招認其與樸槿惠是個“經濟共同體”,甚至拿自己的小孫子相要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385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