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環在線:鄧小平愛麪包促成中外合資 李華華

2010-05-20  AD







 

中國改革開放初 期引入外資,率先引入係乜產品?就係中國總設計師鄧小平最愛嘅外國食品──法國麪包。

中國第一家中外合資企業「香港北京航空食品」喺 1980年成立。公司常務董事伍淑清噚日喺一個論壇上,回憶當年佢父親處處碰壁,因為冇一個政府部門知道點樣審批首家中外合資公司,淨係叫阿爸先滙入 200萬美元準備買設備。

最後要鄧小平出馬,鄧伯伯問佢阿爸識唔識做法國麪包,佢話識,就咁全國首個中外合資項目就通過審批。

佢 仲爆咗國家前副總理吳儀嘅小故事,話佢仲係外經貿部部長時,要到美國演講交流,伍淑清建議佢用英文發言三分鐘。結果對英文一啲都唔識嘅吳儀,用一個月死背 講詞搞掂!

李華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670

改變中國歷史軌跡的鄧小平:紐約時報十七年前的老文章

http://www.gelonghui.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882&extra=page%3D1
小編按:本文是《紐約時報》17年前發表的長篇訃文,精煉、中肯地總結了鄧小平帶給20世紀中國的深遠影響。值此鄧小平誕辰110週年之際,重饗此文,緬懷這位偉人(文章有刪節)。

鄧小平像他之前的毛澤東和周恩來一樣,是中國幾位革命元老之一,他們曾為共產主義運動打過游擊;又在1949101日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後,成為這個國家的主要領導人。

整個20世紀,像鄧小平這樣政治生命長久的人物,即使有,也不多。

1954年,毛澤東任命鄧小平作為這個世界上最大的共產黨的總書記,把他推到了中國權力結構的上層。自那時算來,近半個世紀已經過去。

這中間,他兩次被打倒。先是1967年,文革期間作為「走資派」被清洗。不尋常地復出後,再次被打倒,直到1976年毛澤東逝世後,第二次東山再起。

鄧小平直到第二次復出,才得以鞏固他的權力,1978年,成為中國的最高領導人。當時,他74歲,看似年事太高,除了作為一個過渡性的領袖,也許很難再有作為。而事實上,他卻領導中國長達一代人的時間。

在鄧小平成為中國毫無爭議的領導人之後的18年,他造就了一個經濟騰飛的時期,極大地改善了12億中國人的生活。進入下一個10年的時候,由鄧小平開啟的經濟改革很可能讓中國經濟躍居世界第三,在美國和日本之後;但中國的繁榮也將被增長的人口稀釋。

他的經濟改革仍然面臨艱巨挑戰。中國作為經濟大國的崛起,成了與時間的賽跑,人口增長和不徹底的改革加劇著對國家根本性資源的侵耗。水與耕地在減少,不加節制的工業污染加重了整體環境的惡化。

儘管如此,在鄧小平的時代,城市和農村人口的真實收入還是翻了一番多。大多數能看上電視、用上洗衣機或電話的中國人,都是在鄧上台之後,才接觸到這些電器的。中國農村的生存掙扎得到了極大緩解。

前美國駐華大使芮效儉(J.Stapleton Roy)少年時曾在南京目睹共產黨1949年的進城。在一次訪談中,芮效儉說:「看看鴉片戰爭以來150年的中國現代史,你不能不得出結論,最近這15年,是中國現代史上最好的15年。」

那些年的大多數時候,鄧小平象徵著中國人擺脫極端意識形態,和重新實現他們盼望已久的富強的願望。

小個子的偉人
很多中國人,特別是農民,似乎很感謝鄧小平,他給他們帶來了20世紀持續時間最長的和平和穩定。

在外交方面,鄧小平主持談判,終結了英國殖民統治在中國最後的遺蹟,通過聯合聲明,於今年將香港歸還中國。大陸與台灣的統一未能在他有生之年實現,但他解決了中國的邊界爭端,與美國實現了關係正常化,修復了與蘇聯30年的不和。

他的目標,是集中全部國力用於經濟發展,就連軍隊也要服從這個新的大局,80年代接受了大幅度的軍費裁減。

在中國歷代領袖中,鄧小平是很不尋常的一位。

鄧小平最小的女兒蕭榕曾在傳記中這樣描述父親:「在子女的眼中,父親性格內向、沉默寡言。只有和老同事、老朋友一起的時候,他才喜歡高談闊論。」

尼克松執政時期促成中美關係正常化的亨利.基辛格(Hery A. Kissinger)曾說鄧小平是個「討厭的小個子」。但也有人發現他的可愛之處。

1986年,伊麗莎白二世女王訪華,被鄧小平謙遜的歡迎辭感動:「感謝你遠道而來,看望一個中國老人。」

鄧小平選擇接班人十分謹慎,但接班人的問題仍然困擾他。19895月,他公開向蘇聯領導人米哈伊爾.謝爾蓋耶維奇.戈爾巴喬夫(Mikhail S. Gorbachev)表達憂慮:「還沒有能夠實現的,就是廢除終身制。」

鄧小平既不是知識分子,也不是詩人,人們對他最深的印象,是一個專注當下問題的實用主義者,不為歷史或意識形態所牽絆。作為軍事戰略家和政委的那些歲月中,他必須在現實軍事實力與政治家的期望之間做到平衡,這讓他能夠敏銳察知什麼是切實可行的。

他被人們記住的,是那些簡單的口號,而非系統的政策:他時常引用毛澤東的語錄:「實事求是。」為了強調經濟改革沒有現成道路可走,他說中國人必須「摸著石頭過河」。他最著名的語錄,還是那句老家四川的諺語:「黑貓白貓,抓住老鼠就是好貓。」

怕亂,根植於歷史

20世紀的中國,軍閥混戰,外敵入侵,洪水、饑荒、革命連綿。千百萬人因戰亂和飢餓悲慘死去。鄧小平內心對動亂和動亂帶來的暴力懷著恐懼。

「如果我們現在十億人搞多黨競選,一定會出現全面內戰的混亂局面,」19892月會見布什總統時,鄧小平這樣說。「中國的問題,壓倒一切的是需要穩定。」

他的家人也是動亂年代的受害者。鄧小平的父親鄧文明1938年在自家附近被匪徒襲擊身亡。

1966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期間,鄧小平在批鬥會上受辱,又被下放到一個拖拉機廠勞動。

「四人幫」倒台,鄧小平復出,並開始著手讓中國走上一條新的經濟道路。中國經濟開始飛速增長,鄧小平是這段歷史的締造者,也是它的見證者。

「我在經濟領域是一位門外漢,」他在1984年如此說道。「雖然提出了對外開放的經濟政策,但對於操作這一政策的細節,我知之甚少。」

剩下的事情就是中國老百姓做的了。

1977年,鄧小平政治上的回歸一發不可收;197812月,他確立了自己作為中國最高領導人的地位。

戰爭與和平年代的謀略家

鄧小平迅速將中國帶回經濟現代化的軌道。

在農業方面,他允許地方解散公社和集體農場;但農民們動作更快,他們開始包產到戶。收成迅速增長。收入也迅速增長。

鄧小平告訴軍隊,世界大戰的威脅正在消退,所以軍隊要服務於民用經濟。除了為保持中國核威懾而保留的戰略武器外,軍工生產在很多工廠停止,軍隊現代化暫緩。

因為見識過現代化給西方帶來了什麼,鄧小平的視野要比毛澤東更寬廣。

19791月他告訴美國總統卡特:「中國人需要很長的和平時期來實現全面的現代化。」對美國的商人們,他說,中國需要他們的錢和技術。

197911與美國恢復正常邦交後,鄧小平旋風式訪美,一路留下了很多不尋常的公眾形象,從親吻在肯尼迪中心用漢語唱歌的孩子,到在德克薩斯州戴上一頂白色的牛仔帽。

一切的中心:經濟改革

鄧小平主持的諸多變革中,經濟重構是重中之重。而中國人常常在沒有等到新政策之前,就已經「下海」從商。

新的市場在一座座城鎮湧現,農民開始養魚,養蝦,種植水果,供應新市場。私營和集體所有制的企業成倍地增長,之前的農民開始造玩具、煙花、磚頭、衣服——關於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農業改革比較容易地實現了。用以往任何標準看,農民都在致富。許多人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蓋一幢新房子,這給建築行業帶來極大的需求。

鄧小平對工業改革比較謹慎。他在中國沿海省份廣東和福建建立經濟特區,以稅收補貼吸引香港的製造業大亨。鄧小平說,沿海省份可以先富起來,但是他的真正策略是循序漸進,以防失敗。

經濟特區的設立引發的出口量的劇增一直持續到今天。中國主導著玩具,鞋和紡織品的世界市場。經濟特區不斷擴張,使整個沿海地區都富裕起來。但是向內地的擴張只達到了一些大城市,比如北京。

一個共產黨從保障經濟增長和收入增長中獲得合法性的時代開啟了。

「歸根到底,說服那些不相信社會主義的人,要靠我們國家的發展,」鄧小平在1991年底這樣說。「如果本世紀末能達到小康水平,那樣就能讓他們有所醒悟。到下個世紀,我們作為一個社會主義國家,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那就會讓他們信服。他們大多數都會真正看到,他們錯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9611

俄羅斯億萬富翁:我們現在應該多聽鄧小平的話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5481

資料圖:俄羅斯億萬富翁吉亞烏丁•馬戈梅多夫。 (蘇瑪集團官網截圖)

馬戈梅多夫的大兒子今年16歲,正在英國哈羅公學讀書。2014年9月,聽到大兒子主動表示要學習中文的時候,馬戈梅多夫很高興,同時馬的小兒子,已經學了一年的中文。 “我有中國人的血統”這位俄羅斯億萬富翁說。

“如果在現在的中國,國有資產被個人按照很低的價格購買,肯定會在社會上引起很大不滿。”

“知道”(微信號:nz_zhidao)告訴你,俄羅斯億萬富翁馬戈梅多夫如何看中國?

“我有中國人的血統”。這位穿著一件純白襯衣、身材筆挺的高個頭俄羅斯商人,一頭濃密的黑色短發,長著一張典型的高加索人面孔,此言一出,讓在場的人們震驚了一小會兒。

億萬富翁吉亞烏丁•馬戈梅多夫(Ziyavudin Magomedov)補充說,自己的奶奶就是中國人。

確切地說,馬戈梅多夫不是俄羅斯族,而是達吉斯坦族。

馬戈梅多夫曾經很缺錢,那是大學時代,但是他沒有像其他同學那樣找父母要,而是靠自己。當時有波蘭同學市場調研發現,把俄羅斯電子設備賣到波蘭可以賺錢,1988年馬戈梅多夫就開始做這個生意,之後又開始販賣電腦。馬戈梅多夫的第一桶金就是做外貿得來的。1994年從莫斯科大學經濟學院國際貿易專業畢業,馬戈梅多夫就與人合辦了一家投資公司IFK,主要從事證券、金融業務。

1996年以後,馬戈梅多夫開始探路石油相關產業,還有銀行。盡管在1998年俄羅斯金融風暴中備受打擊,幾乎讓他們前面積累的財富虧蝕一空,推倒重來之後馬戈梅多夫的生意還是越做越大,2010年以後幾次成功收購,讓他創辦的投資公司蘇瑪集團(Summa Group)成為俄羅斯最大的公司之一,年收入高達100億美元,旗下控股公司包括俄羅斯最大、歐洲第三大港口新羅西斯克港,俄羅斯最大的運輸公司 FESCO,俄羅斯最大的糧食公司聯合谷物公司,泛工程公司等,馬戈梅多夫本人也成為了億萬富翁。

蘇瑪集團此前和中國幾無交集。直到2014年5月20日,中國吉林省與蘇瑪集團在上海亞信峰會期間簽訂《合作建設俄羅斯紮魯比諾萬能海港合作框架協議》。紮魯比諾港是俄羅斯濱海邊疆區最南端的港口,地處俄、中、朝3國交界處,距中國琿春市71公里,是終年不凍的深水港。

中國東北靠近日本海,但沒有臨海港口,一直希望能夠在俄羅斯遠東地區“借港出海”,可俄羅斯對此並不積極。1993年2月,中俄雙方簽署合同,商定一起對紮魯比諾港進行改造、疏浚、擴建,但最後無疾而終。2003年3月,中俄政府間經濟事務委員會的一次會議上,中國正式向俄羅斯提出租賃紮魯比諾港,遭到拒絕。隨著俄羅斯外交戰略從歐洲轉向亞洲,情況有了改觀。蘇瑪集團的下一個海外目標就是中國。

馬戈梅多夫的大兒子今年16歲,正在英國哈羅公學讀書。2014年9月,聽到大兒子主動表示要學習中文的時候,馬戈梅多夫很高興,而馬的小兒子,已經學了一年的中文。

2014年10月中旬,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訪俄期間,蘇瑪公布了紮魯比諾港項目更進一步的規劃。紮魯比諾港將在現有4個碼頭的基礎上,規劃新建12 至15個碼頭,並擬將紮魯比諾港設立為自由港,對出口和生產企業給予免關稅待遇。該項目計劃3年完成,俄羅斯交通部下屬部門已為該項目劃撥240億盧布預算支出,蘇瑪集團計劃投資120億盧布,共計約10億美元。

紮魯比諾港口項目管理經理亞歷山大•阿那延科介紹,紮魯比諾港口建成後,這里將會是俄羅斯最大的糧食終端、俄羅斯最大的集裝箱終端,成為最接近阿姆 斯特丹的轉運複合體。目前,蘇瑪集團已經與中國簽訂了200萬個集裝箱、5千萬噸散貨運輸意向協議,“它可以減少從中國東北進出口貨物的運輸成本,也可以幫助中國東北實現出口外向型發展的可能。”

億萬富翁吉亞烏丁•馬戈梅多夫接受媒體采訪現場。 (黃金萍/圖)

以下是南方周末記者和馬戈梅多夫的問答——

知道:你對紮魯比諾港口合作項目的預期是什麽?

馬戈梅多夫:中國是全世界規模最大的經濟體,對俄羅斯工業、物流發展非常重要。所以我自己參加APEC會議的時候,經常討論到物流運輸的作用、俄羅斯地理位置優勢如何發揮。從亞洲到歐洲的物流、中國貨物要經過俄羅斯,我們希望俄羅斯能積極參與各種交通物流方案,三四年前,我就覺得兩國合作是必由之路。

這一合作會遇到什麽困難呢?可能的潛在問題是,最近20年我們缺乏在這方面配合中國的經驗。現在全世界公司都全球化了,有很多合資企業,但是我們兩國合作的潛能尚未全部發揮。我們是否成功,在於具體項目能否具體落實。我們應該摸著石頭過河。

雖然兩國經貿合作中石油和天然氣所占比例很大,但不應該占主要地位,我還是期待其他領域如交通物流能源、技術、工程等的比重能逐漸提高。我覺得紮魯•比諾作為我們落實的第一個合作項目,最重要的目的在於我們不僅能做自然資源有關的項目,還能做一些技術含量更大的項目,兩國合作應該能達到這樣目的。

有些人覺得,中國人做生意比較保守,但我不覺得,反而是中方合作夥伴在有些方面甚至比我們還快,這和西方合作有一些區別。俄羅斯和中國在思想、文化方面有區別,但總的來說,我們的共同點多,區別不是那麽突出。我在思想上是東西結合的一個人,我和你們的合作應該比較容易。

知道:從最近幾年蘇瑪集團的發展軌跡看,你們的戰略和政府意圖總保持高度一致,為什麽?

馬戈梅多夫:是的,我和俄羅斯石油管道公司Transfer關系非常密切,聯合糧食公司也是我們(49%)和國家(51%)一起控股的。

兩年多前,我們投標聯合糧食公司,因為它倉儲量在俄羅斯是最大的,現在我們對它還有新的戰略規劃,從回收、生產包括其他谷物,我們中國合作夥伴也會有興趣。大豆在中國很受歡迎,中國需求量很大,俄羅斯有很多適合種植大豆的土地;我們還有一種把大豆變成其他人造食物的技術,有很多大項目我們希望能和中國一起合作。

我跟國家機構沒有任何特殊關系。我們集團的戰略方向是要把國家戰略和我們的戰略結合起來。俄羅斯的面積很大,俄羅斯東部有一個可靠的合作夥伴就是中國,我們應該為合作夥伴考慮。我們的利益和國家利益是一致的。

知道:俄羅斯曾經歷過一輪私有化過程,目前中國國企也正在進行混合所有制改革,你對此是怎麽看的?

馬戈梅多夫:我覺得,非常遺憾,可以肯定,1972年蘇聯可以對經濟做更好的改革,我的導師——很可惜他已經去世,他是個傑出的漢學家——我和我的 導師當時經常談論這個問題。1978年蘇聯沒有抓住機會,當時蘇聯的資金比較充足,完全可以像中國這樣溫和過度到今天這個新體制。

當時蘇聯有政治局、中國有政協這樣的參政議政機構,但是當然這都是由具體的人決定的,我們現在應該多多傾聽鄧小平的話,不管黑貓白貓能捉到老鼠的就是好貓,要百花齊放,走向多元化。

當時蘇聯最大問題,不是蘇聯解體,而是休克療法。如果能夠溫和過渡到新的體制,那就不會出現那麽多複雜問題。當時蘇聯整個經濟受到打擊破壞,最大的打擊是企業私有化,按照非常可笑的價錢私有化。如果在現在的中國,國有資產被個人按照很低的價格購買,肯定會在社會上引起很大不滿。

任何政府,如果能夠把自己的政策基於兩個原則制定:第一是社會公平,第二是經濟效率,第三可以加上,像孔子說的,有一個希望提高自己國家經濟效率的領導,按照比較公道的原則去做,就能夠起到作用。

在2000年,現任俄羅斯總統普京基本上把面臨崩潰的俄羅斯集合在一起了,但我們在政治上和中國有很大區別。我覺得在你們那里的改革更犀利,是對的。比如現在,石油、天然氣公司要逐漸要減少國家資產和國家股份,而在很多基礎設施項目上國家不一定撤出,必須保留其控股權,但是私人公司可以在交通、港口方面實行自己的想法,這並不矛盾,但是大規模投資必須由國家監控。在俄羅斯,私有化沒有這樣一個機制,中國肯定會形成這一機制。

我不能改變歷史,我們(俄羅斯)面臨的情況就是這麽錯綜複雜,但我們總統還是希望恢複對所有大項目的把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8306

讀書劄記150618鄧小平時代

來源: http://www.tangsbookclub.com/2015/06/18/%e8%ae%80%e6%9b%b8%e6%9c%ad%e8%a8%98150618%e9%84%a7%e5%b0%8f%e5%b9%b3%e6%99%82%e4%bb%a3/

讀書劄記150618

鄧小平時代

朝日執筆

 

鄧小平時代Deng Xiaoping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China》 (2011) Ezra Feivel Vogel傅高義

 

傅高義鼎鼎大名,哈佛社科院榮休教授,原書於2011年由哈佛出版社出版,翌年分別以鄧小平時代鄧小平改變中國之名在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及臺灣(天下文化)推出中文版。港臺版內容幾乎完全一樣,譯者為 馮克利。至於大陸「和諧版」則由三聯出版社於2013年出版,內容以港版為基礎。

 

傅高義是近代中國、日本和亞洲研究的專家,並曾繼 費正清之後,擔任「哈佛東亞研究中心」的第二任主任。早於七十年代末,傅高義就以日本第一Japan as Number One, Lessons for American一書震動美國學界。當然更精彩的就是,當美國人還在盤算要不要上這日本的「Lessons」之時,日本就已經「沒落」了。傅老的日語固然達到專家程度,不過最令人佩服的,卻是他在2000年左近,以七十高齡開始學習中文,至今已能操流利現代漢語。 近十數年他發表了不少有關中國的研究,對中國近現代的發展相當推許。 至於會不會又來一本《中國第一China as Number One什麼的,就不得而知了。

 

學術界一般評價傅高義對中共,尤其是其中「務實派」的態度偏向友善。要知道鄧小平也只敢認自己的歷史功過是「對半開」,但傅高義卻給予他「功八過二」的高評價,這當然也與傅高義本人對「經濟改革」的高度推崇不無關係。不過,也許正是這種罕有地來自美國主流學者的「善意」,縱使難免要被「和諧」一下,但相對於其他不少中國研究學者的著述,傅高義的作品得以在中國大陸較廣泛地流通,在當地也有較大的影響力。

 

我們身在「境外」,得以一睹傅老這部巨著的「全貌」,實屬有幸。不過,平心而論,這部超過八百頁(非和諧版)的巨著,其實並沒有太多新穎的資料或創見,他在自序中也特別強調,成書過程中並未接觸任何美方保密資料;書中的任何評論及意見,也不反映中情局或其他美國官方機構的立場。(傅高義曾於克林頓時期在「中情局」任職,參與東亞事務。)

 

就內容而言,本書只能說是將一些已有的資料,以鄧小平(及其改革)為中心,重新作了一次整理。是故,朝日也不打算在此對書中內容作太多的介紹。只是,作為一個「離地之心不死」的「假歷史學家」,朝日還是很有興趣以「文本比較」的角度,去看看港臺版和大陸版之間存在的「微妙差距」,因為這顯然是解讀,至少是揣摩當今大陸「意識形態現況」一個有趣的方式。

 

根據傅高義接受中文媒體訪問時(用中文)的自述,他和三聯出版社達成了「只刪不增」的協議。比較兩個文本,三聯也基本上遵守了這個承諾。不過也許稍稍出了一眾港臺「自由主義者」意料之外的是,「和諧版」對原著中有關「鄧氏家族」的種種腐敗傳聞,以至於「天安門事件」的描述,除了在用字遣詞方面作了一番斟酌外,大體內容得以保留。 傅高義本人似乎對三聯的作法已經相當滿意,並認同三聯已然「努力地呈現了所有我想要表達的核心內容。」

 

儘管著名書評家,加州大學河濱分校UCR教授 林瑞培Perry Link還是認為:「高義的書本來已經對這政權相當推許,若再刪去那10%,整本書看起來就像一位哈佛教授竭盡全力地為中共的專政作出毫無保留的背書。Ezra’s book is very favourable to the regime. If 10 per cent is omitted, it reads like a flat-out, all-out endorsement by a Harvard professor of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authoritarian rule.」

當然,原書對這些問題的評論,本來也就未算尖銳,甚至有西方媒體評論原書已是刻意以「無可挽回的悲劇」淡化「鐵腕屠殺的本質」。然而,這些內容終究能避過「和諧」,畢竟也反映出這些話題,在今日中國其實也不再是「不能說的秘密」了。

 

相對於港臺版,大陸版刪減了五萬多字,約佔全書一成,其中刪減字數的一半,是註釋和索引。仔細想想,這也並非意外。至於另一半,則主要刪節於〈鄧小平時代的關鍵人物Key People in the Deng Era〉一章該章的內容主要描述中共不同歷史時期高層領導人之間的矛盾。例如毛澤東、周恩來、陳雲、華國鋒和鄧小平等人之間種種恩怨情仇。至於分佈於其他章節的刪削,也以這類對領導人之間齟齬的描寫為主。*** 這也許側面反映了當今「主要矛盾」的所在,很值得「耐人尋味」一下。畢竟,下錯註(或用大陸更常用的「站錯隊」)可是一件相當嚴重,也相當危險的事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1887

不滿鄧小平改革令貧富兩極化 老毛死硬派九龍城起義

1 : GS(14)@2013-05-12 14:33:25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30511/18256062

                林敏捷,74歲,福建泉州人。1970年代中從福建老家往菲律賓為父親送殯,不料滯留香港。撞正清算文革,老家公社黨委書記及兩名下屬因質疑被槍斃,作為副書記的他長達十年沒回內地。在香港從每日十塊錢的製衣工人,到與老鄉合夥在深圳建廠生產CK底褲等歐美名牌服裝,成為管理3,000多人的董事,林說:「我做過資本家,也被鄧小平的先富論迷惑過。鄧讓一部份人先富起來,先富帶動後富,結果呢?製造了兩極分化。哪有人富起來以後會贊成均富,只會富的更富、窮的越窮。你看碼頭工人同李嘉誠!



「鄧小平無法無天」

                在資本主義的香港生活近四十年,與某些人不同,他坦言自己曾是共產黨員,堅決擁護共產主義,尤其是共富理念。他強調共產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帶領人民走共富道路的宗旨是正確的、是好的,至今敗壞了它的是「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利用修正主義手段去復辟資本主義的惡果」。
幾年前,林敏捷回鄉參加宗族慶典時,看見當年曾灑汗開墾的萬畝農地全被當地官員賤賣。他指着四周的商業樓盤痛斥:「是發展了,但這些樓盤與我們村民沒有利益關係!」他另一個心結是要為當年被冤殺的上司——公社書記朱贊成喊冤。他說:「對毛主席爭議最大的是文革,但是你看鄧小平上場後整肅造反派,不更是無法無天嗎?」

                                                                                                                                                           如今子女長大四散,已退休孤身一人的他,又搬回當年住過的九龍城,中港兩地跑,自己花錢印了些毛主席語錄、選集贈友,閒時也不懈的與人分享他的信念:「我都這個年紀了,這樣做不是為錢,也非為當官,就是因我經歷過國民黨、毛澤東和改革開放的現代,我認為毛澤東思想才是當前中國的出路。」他坦承,在港認同他這種觀點的知音多是自內地落來的同齡人,不像在內地:「行街路人見到我戴襟章,都會上來同我講『毛澤東時代真的很好』。」



內地推廣擁毛被騷擾

                                    近年,在內地推廣擁毛觀念也會受到壓力。林敏捷斥資十多萬元人民幣,在老家基地建了一個高達兩米八的漢白玉石的毛澤東雕像,於2011年落成的時候,數百名鄉親於9月9日毛冥誕前去悼念,卻被警察上門騷擾;2010年,他在老家搞了個「城東人民圍海造田紀念堂」以紀念原公社書記和那代人民辛勤勞動的功績,登報三天。到開館前夕,他被通知屬「非法集會」,警察當晚破門而入,沒收了書記的銅像,破壞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忘記過去就意味着背叛」以及「為共產主義事業奮鬥終身」的標語,第二天還出動三百多個警察封路,沒收的物件至今未還。
2 : GS(14)@2013-05-12 14:33:45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30511/18256064

【採訪手記】
敢於發出不一樣的聲音需要多大的勇氣?在自由民主人權為核心價值的資本主義香港,高喊毛澤東思想萬歲;更願意接受被稱「反共媒體」的《蘋果日報》採訪,這一點令人敬佩。「因為我相信毛澤東思想係真理,我不怕辯論。」林伯說唯一條件是:「我說的你要如實登,其餘的你們報紙怎麼評價我都無所謂!」
認同長毛助基層

林伯是個和善的老者,人緣極好,在九龍城他所經之處總有人打招呼,不看心口襟章,根本想不到他有這樣強的紅色信仰。初次見面,他送我兩本紅噹噹的毛澤東語錄和選集,讓記者先了解,才有對話的基礎。幾次氣氛友好的談話,儘管對於一些歷史的理解我無法認同他,對現今一些社會問題的看法有所略同。林伯也打破了我的一些預期,比如他認為建制派不等於共產黨,又贊同泛民議員長毛、李卓人為基層工人發聲的這方面;他也認為八九民運初時,學生反對鄧家官倒是對的,用槍鎮壓學生是不對的。
我覺得林伯所追隨的「共產黨」似一個理想多過現在的中國執政黨,而近年內地的確有不少人對毛時代無限緬懷,林的話多少反映這背後的思維模式。而生長在資本主義社會、讀經濟學出身的我始終相信,共產主義理想社會建基與人人都無私的假設,這注定它永遠只能是烏托邦。通過「批鬥」逼出來的「無私」更與崇高無關,只能洋溢着血腥、強權和虛偽。我沒告訴林伯,我的資本家外公文革被戴高帽遊街狂鬥逼到在浴缸中自殺;窮爺爺跟共產黨走卻因曾在國民黨中學讀書被當奸細鬥,這不是一句「政治運動難免傷及無辜」或「倒楣」可以概括的,在那種瘋狂中,窮人、富人、每個人都隨時成為受害者。
《蘋果》記者
3 : GS(14)@2013-05-12 14:34:01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30511/18256066
•「農民沒了土地,也就世世代代沒了根,要流落他鄉去當農民工,自生自滅。這就是鄧小平分田到戶改革開放的惡果,現在李克強城鎮化也要注意這個問題。土地『自由流轉』,地賣了,把農民趕進城市,私有化市場能解決他們生存問題麼?結果還是自生自滅。我看解決中國三農問題只有回到毛澤東時代的人民公社、集體經濟。」

•「毛澤東時代那種社會主義制度裏,按勞分配,我為人人、人人為我。大家都努力為人民勞動,人人有工作、人人有飯吃,人人有房住,看病不用錢,養老有保障,不用為私產而『抓老鼠』,一心為公,那才是真正的幸福生活。」

•「毛主席一生把人民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為了新中國他一家六個青年犧牲,他老人家一輩子為人民;沒為自己子女留下一點財產,也沒為子女謀一官半職。如此清正廉明無私奉獻的領袖,中國歷朝歷代有麼?改革開放後的鄧(小平)三(個代表)科(學發展觀)可比麼?」

•「(毛)為了人民不受復辟資本主義之苦,到了年邁之年,發動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號召人民自下而上地批判黨內走資本主義的當權派,讓人民用最大的民主來選擇幹部,他老人家甚至準備重上井岡山。如此無私如此不要命他到底為了誰?從當今越來越多中國人民崇拜毛澤東的浪潮中可以找到答案。」

•「文革運動本意是要批鬥黨內走資當權派,但這些當權派慫恿黨羽打着紅旗反紅旗,轉移鬥爭大方向,兩派廝鬥,誤傷難免,罪在走資派!用一句『十年浩劫』去否定文革是誤導百姓。」

•「文革時毛主席和黨中央的政策是一個不殺,大部不抓,批判從嚴,組織處理從寬,犯了走資錯誤的接受批判,認錯改正的照樣享三結合,官復原職。但你看鄧小平和文革反對派上台後整肅造反派。我們一個公社就槍殺了三個共產黨書記,抓判了十多幹部和群眾。後來胡耀邦上場平反冤假錯案,按中央精神『發生在文革特殊時期不予定罪』應該平反,但省裏領導為推卸殺人責任,也就一句錯殺了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2868

《鄧小平時代》大陸版刪六四內容 西方作家屈服 任中國審查刪文

1 : GS(14)@2013-10-21 23:53:04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31021/18472572

                                美國漢學家傅高義(Ezra Vogel)傾十年心力完成的巨著《鄧小平時代》,中國大陸版刪去了很多有關1989年天安門民運的內容。過去西方作者會對審查要求拂袖而去,可是隨着中國崛起,現在越來越多作者卻會像傅高義那樣,為了自己的著作能打入龐大的中國市場,不惜讓心血傑作給內地當局審查刪改。

                傅高義的《鄧小平時代》,香港中文版去年出版,內地中文版延至今年初才出版,出版商三聯出版社表示為敲定最後譯本,足足花了一年時間。原書指八九民運如火如荼時,鄧小平在招待當時蘇聯領導人戈爾巴喬夫的國宴上,因全副心思放在如何解決佔領天安門的學生而顯得心神恍惚,手震得筷子也夾不住餃子。同情民運的中共總書記趙紫陽遭軟禁落淚,政府下令全國報章不要報道東歐共產政權土崩瓦解的事,這些內容在內地版全被刪走。

「90%內容出版總好過0%」

                一些被指破壞領導人形象的字句段落,亦被刪掉,像形容前領導人毛澤東「妄想狂」和「報復心強」,以及鄧小平晚年不理民眾怨言等,領導層內部爭論的詳情也刪走。傅高義指一些朋友告訴他,他的書被指內容敏感,就算逝世多年的黨高層,子女亦可為內地版最後定稿提意見。
傅高義指將心血交給內地當局審查,是不愉快但必須的決定:「對我來說這是個很容易的決定,著作90%內容能在這裏出版,總好過0%。」不少作者亦指現在出版商預付書酬大減,中國市場難放棄,他們亦想著作能讓全球最多人口國家的讀者看到。《鄧小平時代》在美國賣出3萬本,跟在中國賣出65萬本如小巫見大巫。

                  紐約大學中國現代史家柯瑞佳(Rebecca Karl)說:「作為不寫暢銷書的學者,我很樂意讓讀者圈擴大至三位家人以外。」她的《毛澤東與20世紀的中國》,最近被湖南人民出版社買得內地版出版權,她說出版社要求的刪改,多無關痛癢,但她都會據理力爭,卻想不到出版社索性取消了出版計劃。
多名出版社行政人員表示,近年內地的出版審查收緊了,90年代內地出版社還會嘗試避開審查,出版外地的「擦邊」著作,現在全國560家出版社都要請忠心共產黨員作內部審查,新聞出版總署又可隨時下令刪走一整章書,甚至叫停整本書出版,出版有關中國種族衝突、台獨和法輪功的書,想也不用想,有關文化大革命和當代領導人,也要有心理準備遭人雞蛋裏挑骨頭。

裘小龍:刪到前言不對後語

                                    北京一家主要出版社的主編說,內地出版社編輯的自我審查,比當局更重手,因為「如有甚麼漏網之魚引起高層注意,就可以令你的事業完蛋」。企鵝出版社近8年在內地出版250部外國書刊內地版,企鵝中國總經理周海倫(Jo Lusby)指她很多時當了西方作者和中國編輯的磨心,大多數時間都是中方編輯拒絕讓步。
對西方作家來說,跟內地審查當局周旋,是很磨人的經驗。旅美華人小說家裘小龍,過去有三部以英文寫作的推理小說出內地版,指內地出版商硬要改被指唱衰共產黨的情節,又要將故事背景由上海改為「H城」,以免破壞上海形象。他指有些刪改弄到整本書前言不對後語,經過三次慘痛經驗,他決定不讓內地出版系列的第四部小說。
美國《紐約時報》
2 : GS(14)@2013-10-21 23:53:22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31021/18472576


越來越多西方作者向中國審查當局妥協,但亦有一些作者堅持風骨,特別是本身有頭有面的政治人物,寧願著作下架或出版計劃泡湯,也不願觀點遭人扭曲。
命《親歷歷史》內地版下架

美國前第一夫人希拉莉(Hillary Clinton)的回憶錄《親歷歷史》,2003年由譯林出版社出版內地中文版,出版社自作主張,大刪原書有關中國的敏感內容,原書提及中國對新聞傳媒和西藏的壓制,以及「六四」等其他政治壓迫的內容,全被刪掉。希拉莉得悉回憶錄被刪改後,透過律師和出版社大興問罪之師,指「他們刪改我的書,就好像他們試圖改變我本人一樣」,命譯林將刪改版回憶錄下架。
2008年,美國聯邦儲備局前主席格林斯潘(Alan Greenspan)的回憶錄《動盪年代》準備出內地中文版,不同意出版社對內容作重大修改,寧願取消出版計劃。格林斯潘在原書讚揚中國的經濟改革,但指中國經濟仍僵化和缺乏政治自由,難躋身先進經濟,內地傳媒提到原書內容時都報喜不報憂。
英國《金融時報》專欄作家金奇(James Kynge),去年亦拒絕其暢銷書《中國震撼世界》出版內地中文版的合約,指他不能接受內地出版商想刪去原書一整章。他說:「我是準確至上的新聞工作者,為了打入中國市場而放棄這原則,會令我覺得自己格外偽善。」金奇書中有一章指中國社會互信全面崩潰,又有一章剖析共產主義與民主格格不入。
美國《紐約時報》
3 : GS(14)@2013-10-21 23:53:40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31021/18472583


傅高義(Ezra Feivel Vogel)不但是美國哈佛大學榮譽教授,也是美國唯一精通中日事務的學者,能操流利漢語和日語,曾多次到香港、廣東和中國內地進行實地交流研究。
屢來港交流研究

83歲的傅高義,生於美國俄亥俄州一個猶太人家庭。他於1958年在哈佛大學獲得社會關係學博士後,負笈日本讀日文兩年。1961至64年間他開始學習中文和中國歷史,63年曾飛到香港跟逃到本港的內地人交談,近距離觀察一河之隔的廣東,在69年發表首本關於中國的專著《共產主義下的廣州:一個省會的規劃和政治(1949-1968)》。他在1987年偕夫人艾秀慈到廣東70個縣進行實地考察研究七個月,而夫人能說一口流利廣東話。
回美後,他在哈佛大學任教,出任費正清東亞研究中心主任。他在1993年曾放下教鞭兩年,擔任美國國家情報官,負責東亞事務。其後再返回哈佛大學繼續執教,直至2000年退休。
《蘋果》資料室
4 : GS(14)@2013-10-21 23:53:57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31021/18472588


讓西方文化界屈服,接受審查,當然是因為中國市場懂得生金蛋。美國的作家在五年前普遍拒絕接受中國對書中內容進行審查,但隨着利潤越趨可觀,業界只好妥協。
內容露骨說性或觸及共產黨腐敗的書籍,要打入中國市場時基本上不是被繙譯,而是遭改頭換面。瘋魔歐美的師奶鹹書《格雷的五十道陰影》,中國出版商去年以高價買入版權後,就在發行時遇到阻撓。
電子書市場收入增56%

不過只要過了審查一關,接下來就是財源滾滾。去年美國出版商在中國電子書市場的收入增長有56%,中國出版商引入海外書籍的數量亦由1995年的1,664本,增至去年逾16,000本;再以個別作家做例子,《哈利波特》作者羅林去年有240萬美元(1,872萬港元)的收入來自中國,《喬布斯傳》作者艾薩克森亦賺了80.4萬美元(627萬港元)版稅。
美國《紐約時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3950

《復仇者2》讓路畀鄧小平

1 : GS(14)@2015-05-17 23:03:07

荷李活片《復仇者聯盟2:奧創紀元》截至前日在內地上映4天,票房累計已達5.5億元人民幣,不過內地綿陽科技館中環影城在微博發起「支持國產電影《旋風九日》(講述鄧小平出訪美國事績的新片)」活動,影城今天將只播《旋九》,共57場。雖然《旋九》開畫票房只有92萬元人仔,同《復2》單日的1.2億元人仔冇得比,但班超級英雄一樣要讓路。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50517/1915011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0404

學者:習已告別鄧小平路線

1 : GS(14)@2016-03-05 01:24:18

中共近年不斷加強意識形態教育,收緊對黨內外思想、言論的控制管理。在北京中國人民大學任教的中國政治問題專家拉塞爾.莫西斯(Russell Leigh Moses)認為,習近平正告別鄧小平(圖)時代「經濟優先」傳統,以政治壓經濟的路線已初露端倪。莫西斯認為,鄧小平、江澤民和胡錦濤三代領導人重點是逐步淡化毛澤東專制獨裁的政治路線,強調推動經濟改革增強國力,從而鞏固共產黨的執政地位。但習近平雷厲風行的反貪及強化意識形態做法,表明習與前幾任領導人路線已分道揚鑣。



仿毛搞個人崇拜不倫不類

另外,過去一年習直接掌控下的中共宣傳機器,對習的造神宣傳越演越烈,遠超過江澤民、胡錦濤甚至鄧小平時代對領導人的吹捧,誰敢質疑隨時被扣上「妄議中央」帽子;民眾對此感到憂心,擔心中國正在走毛澤東個人崇拜老路。但流亡美國的學者胡平認為,習近平無法與毛澤東相提並論,因為毛打天下是被中共同僚公認,也得到當時的年輕人出於真心的崇拜、崇敬。但習缺乏這樣的基礎,「今天的中國已不是過去的中國,習效仿毛搞個人崇拜,給人感覺是不倫不類,很可笑」。美國之音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304/1951582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6783

上書鄧小平 終結文字獄中宣部前副局長李洪林去世

1 : GS(14)@2016-06-06 02:53:50

中宣部理論局前副局長李洪林(圖)前晚病逝,終年91歲。李是內地改革開放初期中共知名理論家,曾倡「讀書無禁區」影響甚大;他還上書中共高層,解救了數以百計「因言獲罪」者,並終結了文革以來盛行的「文字獄」,被譽為80年代「思想解放先行者」。



高瑜悲痛致敬

「得悉李洪林先生去世,我認為是(六四)第27年最悲痛的消息!」北京知名記者高瑜昨在微信指,「李先生是胡耀邦時代中宣部理論局長,後被鄧力群撤職,經歷了機槍坦克,對暴政極權的反思和批判超過今天所有的人。為先生致敬默哀!」法律學者浦志強等對李去世表示哀悼。李洪林改革開放初非常有名,因他作為中共高官和理論權威,首倡「讀書無禁區」,與中共教導人們只讀「馬列毛」等正統書籍大相逕庭,打開內地思想禁區。1979年他曾上書鄧小平和胡耀邦,為那些因「寫錯文章說錯話」而獲刑人士說話,解救了數以百計「因言獲罪」者,包括平反張志新等,並導致中共終結文革以來盛行的文字獄。李早年曾公開批評頌毛歌《東方紅》和《大海航行靠舵手》,指兩歌違背歷史和馬列原理,「人民已存在很久,中國共產黨產生不過幾十年,把黨比喻為水,人民是魚,那1921年以前幾億人民豈不是都是乾魚了?」80年代中因胡耀邦被辭官他也被免職。其告別儀式6月5日舉行。《蘋果》記者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603/1963921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1760

經香港訪華 獲鄧小平接見

1 : GS(14)@2016-06-06 03:17:28

■1979年,阿里訪華獲鄧小平接見。


阿里1942年生於美國肯塔基州路易斯維爾,原名克萊(Cassius Marcellus Clay),是美國南部黑奴後代,12歲時因單車被盜而走上拳擊之路,打響名堂後不理輿論忌諱,信奉伊斯蘭教還改了個穆斯林名字,反戰情操令人敬重,1979年訪華獲當時領導人鄧小平接見。



拒參軍判囚 上訴得直

單車被盜的克萊很憤怒,報警時聲言要打賊人一身,警員卻回他一句「先學打拳吧」,令他開始接觸拳擊,1950年代中期起在業餘拳擊界露鋒芒,先贏得輕量級金手套錦標賽冠軍,1960年在羅馬奧運奪輕重量級拳擊金牌。但當時美國種族色彩濃厚,奧運金牌沒為克萊帶來基本尊重,黑人身份令他被家鄉一間餐廳拒絕招待。隨着他向職業生涯邁進,1964年贏得首個重量級拳王榮銜不久,他信奉伊斯蘭教,捨掉有奴隸背景的原名,改名穆罕默德.阿里,當時傳媒對這名字顯得抗拒。





1967年越戰期間,阿里本身反戰加上伊斯蘭教義,拒絕應召入伍被判監五年、停賽三年,阿里一直上訴避過服刑。1971年最高法院推翻原判,阿里復出,1974年及1978年再登拳王寶座,成史上首位三奪重量級拳王拳手。翌年年底阿里訪華,當時中美建交僅約一年,沒直航航班。阿里取道香港由廣州上北京,獲鄧小平接見並參觀故宮與長城,他跟鄧小平的合照讓西方感受中國樂意開放,阿里此行被視為中美乒乓外交延續。1981年,阿里數度表示不再作賽後正式退出拳壇;三年後公開自己患柏金遜症。《蘋果》資料室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605/1964198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201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