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香港模式渐成楼市“窄门” 代开发模式遏制高房价?

http://www.21cbh.com/HTML/2010-8-12/yNMDAwMDE5MTcyNA.html

日前国家社科院发布的《中国城市发展报告》蓝皮书指出,截至2009年,中国城镇化率为46.6%,城镇人口达6.2亿,城镇化规模居全球第一,但中国城镇化速度与质量严重不协调,“中国的城镇化是缺乏质量、不协调、不和谐的城镇化”。

黄金十年之后,中国城市化尤其是中国房地产该怎么走?在高房价等地产问题社会化压力下,急待科学解答。

本报记者最新获悉,日前由中国住宅产业化建设促进会等机构举办的“2010中国房地产最具品牌价值企业”的评选中,上海中凯房地产开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凯开发”)跻身十强。

值得注意的是,与其他入榜的传统大型地产企业不同,中凯开发为中国首家房地产代开发企业,首次入榜标志着代开发倡导的房地产投资、开发分离的模式已得到市场认可。

中国房地产黄金十年的调整节点,代开发为核心的美国模式,或许能够在多年的香港模式后给中国房地产难题提出另一种解决之道。

“香港模式在过去的十年中,确实推动了一线城市的快速发展,但它同样带来了高房价难题。”资深房地产营销专家、中凯开发执行总裁许仰东坦言,要在接下来中国城市化向二三四线推进过程中缓解高房价,发展模式之变迫在眉睫。

模式之辩:

香港模式造就高房价?

随着中国房地产业发展的日趋成熟,众多规模小、品牌弱、资金缺乏的房地产企业面临着生存挑战,其中就包括发展模式之变。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在中国房地产过去的黄金十年,焦点主要集中在京沪广深等一线城市,发展的主要模式是香港模式。这一模式实现了快速推动产业发展,但同时也刺激房价甚至以更快的速度上涨。

“港资模式推高房价,很大程度上具有必然性。这种模式对土地资源过于依赖,主要利润来自土地的升值,而房地产开发本身的很多管理模式、产业技术等要素则被边缘化,最终走向产品质量停滞而价格暴涨的道路。”许仰东坦言。

而一位资深的开发商人士无奈表示,香港模式易导致高房价,从香港楼市的发展历史其实大家看得很清楚,知道它的负面作用,但在高利润的诱惑下,很难让企业自觉地去改变这种发展模式。

问 题是,现在这种模式正在面临更大的瓶颈和接踵而至的挑战。除了对高房价的痛斥外,中国城市化向中小城市发展的实际拓展中,香港模式的不适应性显而易见。 “如果说,前二十年,中国地产起步及发展初期,这些区域确实成为了地产资金、地产技术、地产资源的积聚地。”许仰东指出,但今天、今后,中国城镇化进程 中,散而多、弱而小的中国地县市,正是未来十年中国城镇化和房地产发展的基石。

一组数据表明了中国地产已经到来的这种转型:至2010年,中国将有5亿多人口迁移,中国2862个县级城市将是人口迁移的主流;中国百强房地产企业大都在一二线市场运行。按目前扩容速度比较,中国一线开发商全面进入县级市,至少到2015年。

小则企业盈利、发展危机,大则城市化发展所需、中小城市的城市化势头无法被动等待香港模式下一线企业的缓慢进入,中国房地产发展模式的变革已经刻不容缓。

代开发:城市化新阶段之匙

上述社科院的蓝皮书指出,今后一段时间,中国城镇化进程仍将处于一个快速推进的时期。到2015年城镇化率达到52%左右,到2030年达到65%左右。

“这背后蕴藏着大市场空间,但不同的市场需要不同的房地产发展模式,以实现最科学的发展。”许仰东告诉本报。

中 房信分析师薛建雄指出,内地很多外行企业想进入房地产企业,代开发模式愿意输出管理经验和开发经验迎合了他们的需求,“实际上绿城中国最新推出的新业务模 式也相当于管理输出,但他不但输出了管理,还担了最大的风险,更容易获得投资者的信认,相对来说竞争力更强。意味着代开发的模式同样需要升级。”

而社科院的蓝皮书认为,目前城市化发展并不和谐,主要体现在:大城市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大城市过度膨胀,小城市和小城镇发育不足;“城中村”、“垃圾围城”等问题大量存在,城市品质较低等。

针对这样的问题,解决的重点其实已经浮现。首先在于逐步降低土地的畸形倚重,逐步增加对产业发展本身的开发技术、管理经验等要素的重视;其次在于加速一线城市城市化发展经验向二三四线城市的推广,推动开发力量向今后城市化发展的重点区域流动。

有专家预测,中国地县市的未来城市人口扩容,从目前起的十年时间中,基本上以每年10%左右的速度增长。

一位资深业内人士预计,以目前主要房地产开发企业向一线城市以外市场的推进节奏,5年之内都很难全面进入大量的县级城市,因为这些传统的港式房企需要大量时间和资金去消化现有的土地储备。

香港模式从根本上无法实现这样的变革,代开发为核心的美国模式才是中国城市化新阶段的钥匙。“只有形成全程化资源嫁接,全程化市场服务才能改变这一格局。”许仰东直言。

据本报了解,上海中凯房地产开发管理或许可以成为改变这一格局传统思维的标识。美国等成熟经济体盛行的这种代开发模式,通过严格的专业化细分,形成横向价值链,构成专业细分、金融动作见长的特点。拒绝开发商敛聚暴利是这种模式的另一特点。

中国全能型房企也将告别历史。可以作为佐证的是,万科一直以普尔特为标杆,而作为美国最大地产商的普尔特,正是美国模式的典型代表,其特征是专业至上,光客户细分就达4大类11项。

代开发模式的另一个意义在于,专业化分工越细,产业链上的环节愈久,愈有利于整合资源和组织社会化大生产。中国房地产也因此有望告别短周期模式的发展阶段,目前美国房地产周期长达18-20年,中国仅4-6年。

许仰东强调,中凯开发管理,也不是美国模式的照搬,是在这一平台上实行高国产化率的“新地产模式”。

中国指数研究院副院长陈晟认为,除了代开发的模式外,若要成功,关键还在于背后需要有基金等资金平台的支持,同时能提供成熟的产品模式、明晰的产品特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357

黄光裕遏制陈晓增发 国美内斗或未结束

http://www.21cbh.com/HTML/2010-9-28/1NMDAwMDE5OTQ1Ng.html

持续近两个月的国美控制权争夺战终于在今日决出结果,陈晓继续留任,黄光裕方面只阻止董事局提出的增发议案,使自己股份不致被摊薄。但在多位分析人士看来,国美前景并不乐观,大股东黄光裕方面不会就此罢休,可能会继续提出罢免陈晓的动议。而国美也将面临被分割的命运。

国美内斗可能持续

侨丰证券业务发展董事连敬涵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从股东大会投票结果来看,黄光裕方面未能有人进入管理层,而取消董事会增发授权获通过又让黄光裕方面的股份得以不被摊薄,因此对双方而言都没有完全获胜。

而拥有30%以上股权的黄光裕,仍有再次提议召开股东大会,要求罢免陈晓的权力。而依据黄光裕此前的行动,这种可能性不能排除。因此,从这个角度看,陈晓若不下台,国美的内斗就可能会一直持续下去。

28日午后,国美电器股价一度出现直线拉升,曾被人解读成黄光裕将会获胜的前兆。但市场分析人士认为这很可能是炒作。市场对于股东大会的结果会感到失望,国美的股价可能会跌回去。

但 也有分析人士对国美的前景持乐观态度。清华大学公司治理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宁向东表示,这个投票结果是正常的,反映了博弈各方的大智慧。他表示,不排除各方 在投票之前就已达成协议,但作为一个法律程序,股东大会还是得如期进行。宁向东估计,在这个框架下,国美事件未来走向应该会比较平稳, 因为现在这个局面是多赢的,参与方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

而黄光裕方面也在股东大会结束后表示,投票结果也是在预料之中,能够阻止董事局的增发议案,相当于斩断陈晓的“手”。

民营企业可能更忌惮职业经理人

通 过股东投票取得胜利的陈晓,从公司治理的角度看并没有不妥,可看成是职业经理人的胜利。有评论甚至认为,这是是中国的民营企业从家族企业向公众企业转变的 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但在此前就已承担舆论有关道义指责的情况下,陈晓的获胜从某个角度看可能引发负面效应。对中国的家族或民营企业而言,早就有对职业经理 人的担忧,此前企业界还掀起过寻找“身边的陈晓”的行动。

在现在的情况下,有分析人士担心,原本就不易取得家族企业信任的职业经理人将更不容易被信任,中国的民族企业在引入国际资本及职业经理人时将会更加谨慎,这也许会阻碍更多家族企业变身公众企业。

国美资产面临分割

作 为在此次争夺中极具威慑力的一张王牌,黄光裕此前曾提出,一旦大股东动议在股东大会上被否,他将收回370余家非上市门店自主经营。黄光裕掌控的 Shinning Crown公司8月30日发布的公告称,北京国美将自2010年10月31日起终止国美上市公司对大股东所拥有的非上市门店的委托经营授权,自2010年 11月1日起自行管理非上市业务。

如今,这些非上市门店面临着从国美电器分割的命运,而这也意味着市场上可能出现两个国美。黄光裕和陈晓间的个人之争将演变成两家公司之争,对国美将造成致命伤害。

黄 光裕家族8月24日的统计数据显示,到2010年上半年为止,国美上市公司门店740家,非上市门店425家——其中国美门店372家,大中门店53家。 今年上半年非上市资产收入125.38亿元。一旦黄光裕方面独立运作非上市公司部分,国美集团的采购将被分割出36%的门店,规模采购的议价能力也将减 弱。

此外,对于大股东授予上市公司使用的国美商标,也面临着被收回的威胁。一旦上市公司不能再使用国美电器的商标,国美在市场上的前景将面临极大不确定性。

贝恩或仍谋求提高持股比例

北京科技大学教授、经济学家赵晓表示,就此次的结果来说,恐怕贝恩才是此次最大的胜利者。国美的确存在被外资控制的风险。

作为美国知名的投资机构,贝恩资本曾被当成国美电器的救星。在黄光裕案发后,贝恩资本出资15.9亿元人民币认购国美可换股债券,帮助国美渡过资金危机,停牌超过半年的国美电器股价逐渐从谷底往上回升。

但贝恩资本的核心人物竺稼与陈晓相熟,而15.9亿元人民币的转股价格,与当时总资产275亿元、品牌价值550亿元的国美价值相比也显得太过优惠,令外界对这桩交易存有疑虑。因此,贝恩资本在中国的形象备受质疑,此番国美之争,更有人指出要提防“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在黄、陈决战之前,黄光裕方面与贝恩资本频繁接触,更发布国美5年计划,欲与贝恩合作共同谋求国美长远发展。但贝恩资本放弃“债权人”地位,转而变为股东,其追求的是提高在国美电器的持股比例。

目前情况下,虽然大股东收回董事局的增发授权,但现在还无法预知贝恩资本是否会通过其他的方式进行增发。

黄光裕落败或利好苏宁

2009年,陈晓推出重点发展单店利润,大量关闭平均线以下门店,这也招致黄光裕方面的不满。而国美也正在丧失遥遥领先苏宁的优势。

数 据显示,国美电器上半年销售收入248.73亿元,同比增长21.55%,净利润9.62亿元,同比增长65.86%。而苏宁电器上半年销售收入为 360.55亿,占到包括非上市门店的国美总收入的90%多。而苏宁以往的销售收入远低于国美。在目前仍旧注重规模效应的中国家电市场上,陈晓8月份也不 得不宣布规模扩张。

而根据黄光裕方面此前推出的“新五年计划”,除了给上市公司注入非上市门店外,还将加速在内地二、三线市场扩张,目标是 在2014年前,实现国美门店超过2000家。招商证券(香港)分析师梁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黄光裕如果能重掌国美控制权,将有助消除不确定因素,而 黄光裕所推崇的“规模化”经营策略相较于陈晓所追求的注重单店利润的发展战略,将令公司在家电市场中拥有较高的议价能力。

而国美还面临着非上市门店剥离、商标权归属权及黄光裕后续出招等问题,在与苏宁的竞争上可能会处于弱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307

預披露改革遏制IPO欺詐

http://www.capitalweek.com.cn/article_16304.html

    【《證券市場週刊》記者 白蘭】IPO改革無疑是2012開年最熱門的話題之一。

    2月1日,證監會推出新政,正式將擬上市公司的預披露時間由原來的5天延長至1個月。同時,為進一步規範行政許可行為,提高監管工作透明度,證監會首次公開了發行股票審核工作流程,以及截至2012年1月31日的500餘家發行股票申報企業的基本信息。

    這一舉措,讓公眾和普通投資者第一次有機會熟悉證監會的審批流程,並瞭解申報企業的相關情況,為有效打擊IPO不合法現象,尤其是申報過程中的欺詐、造假行為,提高公眾參與度,加強社會監督開了一個好頭。

    IPO預披露時間應更長

    在2012年全國證券期貨監管工作會議上,證監會主席郭樹清表示,要完善預先披露和發行審核信息公開制度,落實和強化保薦機構、律師和會計師事務所等中介機構的責任。

    證監會一系列以「公開透明」為核心的政策能否實現有效制止新股發行過程中的欺詐行為呢?一位長期從事金融法務工作的人士認為,「IPO造假基本都是偽造優質業績,通過對財務、法律、業務等的包裝來實現。證監會出台的新政策對於打擊這種現象是有積極作用的,能讓更多的人參與進來,更公開一定會更公平,更合法。但仍然存在一些問題,比如證監會僅公開審批流程是遠遠不夠的,這只是讓公眾粗線條的瞭解發審委的工作過程,還需要更為詳盡、透明的內容公開,比如會議紀要。除了信息公開,還要真正落實保薦人和承銷商的責任,緩解『只薦不保』的現象。」

    此外,華寶興業基金管理公司董事長鄭安國也認為,新股發行改革不僅要穿上陽光化和市場化的外衣,更要真正引入陽光化和市場化的精神。

    鄭安國說,「建議將IPO預披露時間進一步延長到3個月甚至更長的時間,並且鼓勵公眾和媒體舉報新股發行中的違法違規行為,為公眾和媒體監督新股發行提供更好的條件。」

    政策與法律對接

    IPO改革下的「公開透明」政策將發審委的工作和申報企業的情況展現在了公眾面前,無疑是有利於問題的發現。但要真正切實有效的嚴控欺詐行為,更需法律的鼎力相助。

    「中國的法律對股票發行欺詐行為更須嚴懲。」前述人士認為。以綠大地案為例,被告單位云南綠大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犯欺詐發行股票罪,被判處罰金人民幣400萬元。5名被告人均以欺詐發行股票罪定罪,其中董事長何學葵被判處有期徒刑三年,緩刑四年。儘管昆明市人民檢察院已經出具《刑事抗訴書》,但根據中國的現行法律,對該類行為的懲處,後果嚴重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也僅是處以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處罰金額也只是非法募集資金金額的百分之一以上百分之五以下。

    再觀曾被炒得沸沸揚揚的勝景山河事件。證監會最終的處理結果是:對保薦機構平安證券、湖南啟元律師事務改採取了「出具警示函」的監管措施。撤銷保薦代表人資格,對簽字會計師採取了「出具警示函」並在「36個月內不受理其出具的文件」的監管措施,對簽字律師採取了「出具警示函」並在「12個月內不受理其出具的文件」的監管措施。

    這些案例顯示出了中國法律對IPO欺詐造假現象的懲處力度尚輕,證監會的陽光新政想要起到打擊股票發行欺詐,約束資本市場,實現誠信運作的目的,勢必需要法律的強力支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329

埃博拉可能感染超過兩萬人 遏制疫情將耗資4.9億美元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7233

世界衛生組織表示,在西非埃博拉病毒爆發得到控制之前,將有超過2萬人可能感染該病毒,而遏制疫情將至少耗資4.9億美元。(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世衛組織稱,感染人數正在加速上升,超過40%的感染發生在過去21天內。

在一份應對埃博拉病毒的路線圖中,世衛組織稱,在一些地區,病例數量可能兩倍甚至四倍於上報的數量。

2014年埃博拉病毒的爆發繼續朝著令人擔憂的方向發展。利比里亞、幾內亞和塞拉利昂正在努力控制不斷升級的疫情。這些國家缺乏衛生系統,赤字嚴重並且彌漫著恐懼。

世衛組織的目標是在6-9個月內,阻止埃博拉病毒的傳播。該病毒已經感染了超過3000人,成為該病毒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爆發。埃博拉已經導致了超過1550人死亡。

目前,針對埃博拉沒有治愈方法,而各國正在加緊研制相關藥物。

美國生物防禦辦公室(Office of Biodefense)負責人Michael Kurilla向彭博新聞社表示,美國科學家將最快於下周開始招收患者,進行葛蘭素史克疫苗的安全試驗。

病毒通過直接接觸感染者的體液進行傳播。它會導致發燒、腹瀉、肌肉疼痛、嘔吐等癥狀。隨著它的發展,感染者還會出現眼睛、耳朵和鼻子出血等癥狀。在過去,死亡率高達90%。在此輪爆發中,約52%的感染者已經死亡。

醫生通過給患者補充水分,輸血和使用抗生素等方法來對抗感染,並希望人體免疫系統能最終戰勝疾病。

世界衛生組織和援助組織都在努力控制埃博拉。對疾病的恐懼和對救援人員的不信任使得有些家庭隱瞞感染埃博拉的事實。而非洲的葬禮習俗(與屍體接吻)幫助了埃博拉病毒的傳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0023

奧巴馬:美國不尋求遏制中國 希望改善對華關系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513

obama-xi-purple_wide-2382547bd9b22fea9082a37dc8a377303f717e2f-s4-c85

美國總統奧巴馬周日抵達北京出席亞太經合組織(APEC)第二十二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並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時隔五年再次造訪中國的奧巴馬,期間種種言行暗示其正在尋求改善和中國的關系。

不尋求遏制中國

奧巴馬接受新華社采訪時表示,他“完全反對有關美國正試圖以某種方式遏制中國的說法”,堅信美中兩國能避免重蹈“守成大國”與“新興大國”之間發生破壞性對抗的歷史覆轍,並呼籲摒棄“過時的零和思維”。

談到美中經貿關系,奧巴馬稱贊美中經貿合作給兩國帶來了實惠,表示美國希望與中國繼續深化雙邊經貿投資關系,以給兩國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他說,這需要雙方解決一些關鍵性問題。奧巴馬說,他希望通過這次會晤推動美中雙邊投資協定談判取得進展。他呼籲雙方更加大膽地推進相關談判,以達成一項高標準的協定。

歡迎繁榮和平穩定的中國崛起

奧巴馬昨日在APEC工商領導人峰會發表題為《促進亞太繁榮:經濟發展優先目標》的演講。

“美國歡迎一個和平、繁榮、穩定的中國崛起。”奧巴馬在演講中說,“我想再重複一句,美國歡迎一個和平、繁榮、穩定的中國崛起”。

“美國和亞洲有著悠久的交往歷史,我們的未來、安全、繁榮都與亞洲息息相關。”奧巴馬說,APEC經濟體占世界人口的40%、世界GDP總量的60%,有30億消費者,世界經濟的五分之三在亞太地區。今後五年,美國之外經濟增長中將有一半來自亞洲,這使得亞洲成為美國創造就業、經濟成長的機遇。

奧巴馬說,我們需要實現經濟平衡、可持續的增長,這種增長讓世界各地的人民都能分享。在二十一世紀,無論經濟增長或者創造就業都不是“零和遊戲”,一個國家的成長不應該以另一個國家為代價。

“我們應該加強各國之間的經濟聯系,這樣會造福所有國家。亞太國家是如此,美中關系尤是如此。”

奧巴馬說,中國融入世界經濟不僅符合中國最佳利益,也符合美國和世界最佳利益,“我們希望中國能夠成功”。

香港問題:中美兩國國情不同

奧巴馬也對香港議題發表了看法。奧巴馬表示,香港的民主示威是個“複雜”問題。美國的主要觀點是要避免出現暴力事件。

他表示,要意識到中國在發展、政治和經濟上與美國國情不同,“我們不期望,中國在每一件事上都按照美國模式,但我們希望繼續關註中國的人權狀況......我們的主要觀點是避免發生暴力事件。”

延長中國赴美簽證

美國總統奧巴馬昨日在峰會演講時透露,美中兩國同意新的簽證安排,學生簽證有效期將由目前的一年延長到五年,商務和旅遊簽證將延長到十年。
 
奧巴馬說,這一重大突破對那些經常往返出差的人有好處。去年180萬中國人訪問美國,給美國帶來210億美元的收入,創造十多萬個就業機會。他表示,這種機會應該進一步擴大,這符合雙方利益,雙方經濟都會受益。

白宮表示,新的簽證協議將會給美國經濟註入數十億美元。到2021年,中國遊客每年會給美國經濟貢獻約850億美元,增加44萬個就業機會。

 

有分析指出民主黨在美國中期選舉中受挫,奧巴馬作為總統也麻煩纏身,從埃博拉疫情的爆發,到伊拉克與伊斯蘭國(IS)的威脅,不一而足。共和黨將執掌參議院的事實使人更加懷疑,奧巴馬是否擁有足夠的時間或政治影響力來推行他高調宣揚的“轉向亞洲”戰略。此外加之中俄經濟、戰略合作關系越來越緊密,被視為對美國構成壓力,所以奧巴馬此次中國之行有必要改善與中國的關系,以為其騰出更多空間處理國內和國際問題。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8689

遏制房價升溫 澳大利亞擬收緊外資購房限制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5-02-26/899258.html

利率並不是唯一在起作用的因素,海外投資也被視為推高澳房價的重要因素。

那些覬覦澳大利亞房產的土豪要註意了,澳大利亞政府準備收緊外國投資者購買該國房產的限制。

一直以來,房價是澳大利亞的一個敏感話題,尤其是近幾年在悉尼等大城市,房價不斷高企的局面使得澳大利亞政府不得不出手幹預。近日,澳大利亞政府考慮出臺對策,對購買本國房產的外國投資者收費,而拒不繳費的外國投資者將面臨一定的懲罰。

其中,購買超過100萬澳元以下房產的外國投資者須向澳大利亞外國投資審查委員會(FIRB)繳納5000澳元的費用;對於有意購買100萬澳元以上房產的外國買家,購買房產的價格每增加100萬澳元,須增繳1萬澳元費用。

此外,澳大利亞政府還將對外國投資者購買不動產的情況進行登記,違法者將被處以最高達房產價值1/4的罰款,並可能被強制出售所持物業。

自2月初澳大利亞央行宣布降息後,對於澳大利亞房地產市場泡沫的擔憂便開始增加。匯豐銀行的報告認為,除了澳大利亞央行降息的因素外,著眼於不動產的海外投資,蜂擁而至的外國買家,尤其是來自中國的買家,也是推升澳房價的因素之一。

地產泡沫近在眼前

據匯豐的報告,在過去兩年半的時間內,澳大利亞房價增長了23%,預計今年將增長8%。澳大利亞央行寬松的政策立場帶來的紀錄低點按揭利率將很可能刺激進一步增長,同時目前廣泛預計澳大利亞央行還將進一步降息。

但利率並不是唯一在起作用的因素,海外投資也被視為推高澳房價的重要因素。匯豐經濟學家在2月10日的一份報告中稱:“雖然外國需求進一步推升了房價,但低利率仍是澳房價上漲的主要動力。”

當地時間2月3日,澳大利亞央行意外宣布降息25個基點至2.25%,這是自2013年8月以來澳大利亞首次降息,不但利率水平創歷史新低,澳大利亞也成為“寬松俱樂部”的新成員。澳央行表示降息旨在提振經濟、刺激商業和家庭開支。

匯豐認為,外國需求一直在上升,反映了投資者在全球搜索回報,同時也反映了外國投資者對當地房地產市場興趣不斷增加的趨勢,尤其是來自中國的投資者。

不過,匯豐警告稱,令人擔心的是,高漲的價格增加了房地產市場過度膨脹的風險。房價增長將繼續超過家庭可支配收入的增長,如此時間越長,泡沫形成和膨脹的機會越大。

美媒引述匯豐駐澳大利亞首席經濟學家布羅翰(Paul Bloxham)的話稱,悉尼房價很容易過熱,當利率開始再度上升時房價很可能崩潰,房地產市場的某些方面可能正在形成泡沫。

但並不是每個人都如此擔憂房地產泡沫的問題。“我認為澳大利亞家庭過高的財務杠桿效應的故事誇大了。我們並不認為那對經濟增長和前景來說是巨大的消極因素。”西太銀行高級外匯策略師卡夫納說,“當然,市場的某些口袋有些過火,但另一個問題是家庭部門實際上同時在提高儲蓄率。現在的儲蓄率比五六年前要高很多。”

中國買家推高澳房價?

根據中國房地產網站居外網最近的統計數據,近年來中國已經成為澳大利亞房地產外國投資的主要來源,預計2015年來自中國投資者的需求將進一步增長。該網站將澳大利亞作為僅次於美國的中國投資者的頂級投資目的地。

匯豐指出,在過去3個月中,澳元對人民幣匯率下跌近8個百分點,澳大利亞住宅房地產對中國內地投資者來說更加便宜。匯豐報告稱:“最近澳元對人民幣匯率的下跌進一步鼓勵了中國人購買澳大利亞住宅房地產。”

同時,有分析認為澳大利亞政府推出的高端投資者簽證(PIV)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中國人在澳大利亞投資買房的熱情。

去年10月,澳政府宣布推出PIV,根據新政策,在澳大利亞投資額超過1500萬澳元的投資者能在12個月後就獲得澳永久居民身份。此舉是為了吸引更多海外富豪在澳大利亞投資、安家,為澳經濟尋找新增長點,推動當地經濟增長。澳大利亞總理阿博特在一份聲明中稱:“澳大利亞政府鼓勵更多高凈值個人在澳大利亞安家。”雖然PIV投資金額比之前的重大投資者簽證(SIV)增加了兩倍,但等待時間卻縮短了3年。該簽證將從今年7月1日起實施。

有業內分析人士稱,一旦PIV開始實施,很可能進一步令澳大利亞房地產價格上漲,進而可能引發關於擔憂中國買家令澳房地產價格高漲的爭論。

 

原文鏈接:http://house.people.com.cn/n/2015/0226/c164220-26597517.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3629

亞投行的故事之三很難遏制中國----英國討好新起來的強權 井底望天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21090fd0102vjc8.html


美國的想法,就是把本來2020年布置在西太平洋的軍艦從90艘提高到120艘,但是有效果嗎?錢從何來?日本的羊毛還能剪多少把?美國自己老百姓能勒緊多少褲腰帶?

反正直接熱戰的機會沒有,中國軍力不斷提升,武器越做體積越小、速度越快、射程越遠、損害越狠,性價比也就越對美國不利——這點美國的明白人看得很清楚的。

不過美國增加的國防支出和軍備計劃,都是美國軍工企業,趁機找機會撈錢而已。主要是無論美國研發啥武器,都沒法對中國形成威脅,這個就比較麻煩了。

美國當初可以打垮蘇聯和日本,是因為人口基數占優勢。而中國是相反,人口基數更大。所以中國發展到經濟總量超過美國之後,還有繼續上升的潛力。這種經濟規模的效應,越大越明顯。中國還有20-30年可以折騰的,呵呵。

之前因為英國的首相卡梅隆,想玩達賴牌,被懲罰得很厲害。現在是比較老實了。美國對此很惱火,但是沒有對策。美國人說,你如此討好中國,對你自己和大家(現存國際秩序)沒啥好處。

英國人回答說,根據歷史經驗,我們討好新起來的強權(上一次討好的就是美國你自己呀,呵呵),結果對我們和對國際秩序都不錯哈。

不過這個歷史經驗,在華盛頓銷售的效果,可想而知。

英國的經濟學人雜誌,把英國的行動給其他人造成的傻樣,稱為flummox。就是不知如何是好的意思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4154

美力推TPP不為遏制中國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0/4694560.html

美力推TPP不為遏制中國

第一財經日報 馮迪凡 2015-10-09 06:00:00

“在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系協定(TPP)這件事情上,道理很簡單,設計TPP不是用來遏制(contain)中國,也不是用於包圍(encircle)中國。與之相反的是,我們歡迎中國加入TPP——如果中國能夠達到TPP中設定的標準的話。”

“在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系協定(TPP)這件事情上,道理很簡單,設計TPP不是用來遏制(contain)中國,也不是用於包圍(encircle)中國。與之相反的是,我們歡迎中國加入TPP——如果中國能夠達到TPP中設定的標準的話。”美國國務院常務副國務卿布林肯(TonyBlinken)表示。

應外交部副部長張業遂邀請,布林肯於10月8日~10日訪華。訪華期間,布林肯接受了包括《第一財經日報》在內的媒體專訪。布林肯再三表示,美方歡迎中方加入TPP。

不過當本報提出,布林肯此次是否將向中方發出加入TPP談判的邀請時,布林肯表示:“沒有,我們歡迎中國對此感興趣,如果中國表示興趣的話,我們會對此進行討論。”

商務部網站8日稱,商務部高虎城部長日前就社會關註的TPP熱點問題接受中央主流媒體采訪,高虎城表示,中方願與美方在多邊貿易體制框架下,就全球貿易規則制訂加強合作,積極推進區域和世界經濟發展,不斷增進人民福祉。

高虎城也稱,中方和TPP主要成員一直就各自進行的自貿談判保持著順暢的信息溝通。美官方和TPP成員曾多次表示,TPP不針對中國,不是為了遏制中國,也無意排斥中國。

美國國務院常務副國務卿布林肯

美國力推TPP不為遏制中國

布林肯表示,TPP的優異之處在於,為該區域提供巨大潛力,進一步釋放投資與貿易潛力,這反過來也促進經濟增長和就業,惠及參與國家。

同時,TPP在保護工人、知識產權,保護環境、增加透明性方面需要達到最高標準,也就是“我們說的力爭上遊(racetothetop)”,而不是競次行為,任何在此區域內希望加入TPP的國家,只要能夠達到上述標準,都歡迎它們加入TPP。

布林肯表示,“有人認為我們的一些政策是在遏制中國,這肯定是相反的:中美緊密相連,我們希望,也需要中國成功。當兩國合作時,可以在全球起到引領作用,譬如最近中美在氣候變化方面的合作。”

不過,盡管美方提出歡迎中方加入TPP談判,中國學界在近些年來以成本-效益分析研判TPP之後,不少學者得出了加入TPP對大型國家效益有限,但會利於區域內小型國家的結論,譬如越南就有可能成為TPP協議的最大受惠國之一。

換言之,僅以成本-效益分析衡量,TPP對於美國的效益有限。對此,布林肯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他同意這一觀點,即在一些情況下,TPP對於參與的小國會更加有益。

從美國方面而言,TPP的效益至少體現在兩個方面,布林肯表示,首先,在一些情況下,某些國家的市場對美國開放程度肯定要小於美國對它們的開放程度,而TPP將促進市場的進一步開放,這對美國商業以及工人有益。

其次,即便上述情景不出現,真正的有益之處在於剛剛談到的“標準設立”。布林肯表示,TPP在保護工人、知識產權,保護環境、增加透明性方面需要達到最高標準,這些設定將對更大範圍內的系統有益。

美國總統奧巴馬曾放言:“當超過95%的潛在客戶生活在美國之外,我們不能讓像中國一樣的國家來制定全球經濟的規則。”“我們應該制定這些規則,”奧巴馬稱,“在為美國商品打開新市場的同時,設立保護工人和環境的高標準。”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8日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中方對促進亞太經濟一體化的區域貿易安排持開放態度,主張相關貿易安排應遵循世界貿易組織規則。

華春瑩表示,亞太經濟體發展階段和水平不盡相同,應在充分考慮發展差異性、尊重發展中經濟體特殊需求基礎上,由各方在平等參與、充分協商、開放包容的基礎上,合力推進本地區自貿區建設,各自由貿易安排之間應相互促進。

TPP尚需國會批準

目前,TPP尚需各國立法程序批準。根據美國立法,在總統簽署貿易協定之前,還需要提前至少90天通知國會。

“他們需要3個月的時間對TPP文本進行審議和研究。”布林肯認為,估計是在明年初,“我們希望國會可以迅速行動,並希望TPP可以得到批準。”

按照目前美國總統大選的日程,將在2016年3月1日的“超級星期二”上舉行總統候選人黨內初選,之後兩黨均將只剩下一位總統候選人,在選戰中對於TPP的極端立場也會得到緩和,以此日程推算,TPP在國會最快在三四個月內投票。

目前,希拉里陣營在TPP問題上已經表明立場:不贊成。作為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民主黨參選人,希拉里·克林頓在TPP的問題上一度含糊其辭,與國會兩院民主黨對TPP的堅決反對之聲形成鮮明比照,然而在10月7日接受電視采訪時她終於打破沈默,稱TPP“尚有很多懸而未決的問題,”因此,“在當下,我並不贊成我目前所知的內容。”

在采訪中,希拉里解釋道,TPP不符合她對於創造就業、提高工資和保障國家安全方面的標準。譬如,她認為在匯率方面,TPP中沒有關於操縱匯率的內容,一些亞洲國家可能會憑借這一漏洞搶走美國人的工作。在醫藥方面,她也擔憂,TPP將使制藥公司受益,而將患者置於不利情境之中。

希拉里對奧巴馬政府第二個任期的最主要議題予以打擊,這有可能破壞奧巴馬政府贏得國會批準TPP的努力;同時,希拉里高調反對TPP也意味著希拉里陣營同奧巴馬政府的徹底切割,避免選民認為希拉里當選不過就是第三個“奧巴馬”任期而已。

布林肯認為,大選之年會為國會的行動增添複雜性,他坦言,TPP的進展“可能比我們預想的要緩慢”。

編輯:一財小編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3897

如何從源頭遏制“莆田化”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7027

不應將辨別醫療資源優劣的使命推給患者,因為他們普遍缺乏相關專業知識,並且沒有這樣的義務。(東方IC/圖)

“莆田系”最深厚的生存土壤,是幾個“分離”的缺失:醫藥不分家、醫生和護士隸屬於醫院。而這在歐美國家(不論實行任何醫療體制)都是絕對無法想象的。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在歐美國家里醫院有公營私營之分,而醫生則都是“個體戶”。他們的管理由醫師協會(加拿大為各省的醫師協會)負責,服務費用和報酬計算也是由醫師協會參與協商定價、不得擅自變更的。

至於醫療事故責任,則由第三方機構調查判定,財務上監管權屬於政府衛生監管部門,行業規範和處罰權歸醫師協會。

近日,“魏則西事件”讓飽受詬病的國內民營醫院群體“莆田系”再次成為爭議的焦點。

然而,如何改變“莆田化”現象?為什麽歐美民營醫院不會“莆田化”?

民營醫院的不同“戲份”

民營醫院扮演的是“VIP室”角色,職能是為患者提供一種優質優價的醫療選擇,讓有能力負擔者可以選擇支付更多的錢,去換取較短的輪候時間和更理想的醫療資源。

在不同的國家里,民營醫院承擔著不同的“戲份”。

歐美發達國家中唯一的非福利國家——美國,至今並未建立覆蓋所有人的全民醫保體系(盡管奧巴馬在兩個任期內曾大力推動)。絕大多數美國人看病主要依靠商業醫保,民營醫院在整個醫療體系中扮演著主角地位,從大型綜合性醫院到社區醫生診所,從全科到專科、保健,民營資本無處不在。有人曾誇張地說,在美國幾乎所有醫療機構都不同程度帶有民營和商業化色彩。

在英國、澳大利亞等國,醫療的主體是公立醫院-專科醫生-全科醫生體系,但同時存在與公立體系平行的民營醫療體系,後者可以進入幾乎所有醫療服務領域,但患者在民營醫療體系就診需要依賴商業醫保或自費。

這種體制下的民營醫院,扮演的是“VIP室”角色,職能是為患者提供一種優質優價的醫療選擇,讓有能力負擔者可以選擇支付更多的錢,去換取較短的輪候時間和更理想的醫療資源。

在德國等國,醫保是采取“公共合同型”方式,公共醫保雖覆蓋全民,但采用的不是看病免費而是實報實銷的形式——患者可以自由選擇醫院,民營醫院和公立醫院一視同仁,都可以在達到標準後成為公共醫保的掛鉤醫院。這種“掛鉤民營醫院”收費和公立醫院完全一樣,並享受財政補貼。而未掛鉤的民營醫院則同樣提供優質優價服務。

在加拿大則采取公立和私立醫療體系“各司其職、互不相擾”的形式:牙科、眼科、理療等自費項目政府不會投資,而一般的綜合性醫院則幾乎沒有商業資本進入,民營和公立醫療間幾乎不會產生直接競爭,而在民營醫療的“地盤”上則依靠政府部門監管和市場調節“兩條腿走路”。

由此可見,在歐美國家里,盡管醫療體制大相徑庭,但民營資本都能在醫療體系中找到自己適當的位置。

“兩級半”監管成為“莆田化”克星

不應將辨別醫療資源優劣的使命推給患者,因為他們普遍缺乏相關專業知識,並且沒有這樣的義務。

在歐美國家里,為什麽民營醫療資源盡管所扮演角色不同,但均較少出現“莆田化”的現象?

關鍵是監管。

“莆田化”之所以成為長期的痼疾,宏觀上存在的監管漏洞首先是普遍存在遊離於正常監管之外的盲區。例如,遍布各地的各種莆田系“男科醫院”“婦科醫院”等,正常監管對它們而言往往鞭長莫及;其次,由於普遍存在醫院和醫院科室承包現象,“公營搭臺民營唱戲”的現象令人頭痛。對於這些漏洞,長期以來有關方面並未予以足夠重視。

而在歐美發達國家,民營醫院不論扮演什麽角色,都會被納入一張統一的監管網絡之中。以加拿大為例,法定監管機構是聯邦衛生部(Health Canada)和省衛生廳(Health Services),並在一些地區仿效美國,設立屬於基層醫療自治監管體系的“區域性衛生理事會”(the community health council),實行“兩級半”監管。任何醫療單位都被納入這“兩級半”之內,標準制定、定期檢查、事故追責均有章可循,井井有條。在英國、澳大利亞,民營醫院的價格十分高昂,又有“不要錢只要等”的公立醫療體系競爭,因此其醫療管理更嚴、醫療質量更高;在德國、法國等允許民營醫院通過準入制進入醫保掛鉤體系的國家,對所有醫院一視同仁,監管和追責也執行相同標準。在這種情況下,患者根本無需關心這種“體系內醫療資源”究竟是公立、民營還是股份制的,因為“只要掛鉤的就一定是合格的”。

一位荷蘭衛生問題評論家曾經指出,不應將辨別醫療資源優劣的使命推給患者,因為他們普遍缺乏相關專業知識,並且沒有這樣的義務。這個責任應該由政府衛生主管部門來擔負,而且需要做的很簡單——設立操作性良好的準入門檻和定期監察制度,確保所有“入網”的醫療資源都是合格資源,就足夠了。

醫生成為“個體戶”

獲得執照的醫生和醫院所簽署的是掛鉤合同,即根據合同規定為醫院提供醫療服務,但並非醫院雇員(一般醫生都會同時掛鉤多家醫院)。

“莆田系”最深厚的生存土壤,是幾個“分離”的缺失:醫藥不分家、醫生和護士隸屬於醫院。而這在工業化國家(不論實行任何醫療體制)都是絕對無法想象的。

仍以在這方面公認具有代表性的加拿大為例。在加拿大,醫藥分家是醫療制度的基石,除住院治療會提供免費藥物外,家庭醫生、專科醫生都無權給藥、賣藥,而只能開具處方,由患者自行去藥房購買。

加拿大的藥房通常有兩種形式,即超市附設藥房或藥房附設超市。不論哪一種情況,處方藥都系全封閉銷售,藥劑師憑處方配藥,精確至片,原則上不會出售整包裝的處方藥。

自2015年6月起,加拿大所有省份的藥劑師獲得擴展權力,包括可在無醫生處方情況下自主開方出售旅行腹瀉藥、瘧疾藥、孕婦防吐藥、戒煙藥和緊急口服避孕藥等5種處方藥,可在無醫生最新處方但有醫生歷史處方情況下自行開方出售濕疹、新發泌尿系統感染、口腔潰瘍、陰道酵母菌感染等處方藥。當患者因各種原因暫時沒有家庭醫生前提下,可在一段時間內更新、調整患者的原家庭醫生開具的慢性病處方,在認為必要時代開化驗單,在某種醫生處方藥缺貨前提下有權明示並提供同類替代藥物,在病人需要示範的情況下可示範如何使用所售處方藥。

除上述擴展權力覆蓋範圍外,藥房和藥劑師只能嚴格根據處方行事,所有處方和銷售憑證都需保留。如果出現用藥事故和糾紛,將根據上述憑證調查並追究責任。

醫藥分家最大的好處是杜絕了藥品回扣和過度用藥的弊端,並且由於嚴格實行處方制度,藥品生產機構在藥品銷售環節進行商業促銷(不論對象是醫院、藥房、醫生、藥劑師或患者、市場)都變得毫無意義——患者無權選擇用藥,藥房和藥劑師不能隨意售藥,而醫生不論開怎樣的藥都不影響自己的收入。此外,由於層級管理分明,一旦出現醫療糾紛,追究責任變得較為容易。

兩相比較,“莆田化”在多大程度上利用了醫藥不分家的弊端,是一目了然的。

讓醫生成為真正的自由職業者,同樣是民營醫療資源“莆田化”的克星。

仍以加拿大為例,加拿大醫生的資格準入十分嚴格:一個年輕人要成為醫生,首先需具備本科學歷,然後爭取全加17所醫學院的申請資格,獲得者要參加醫學院入學考試(MCAT)。此後,在漫長的學習時間里,需通過加拿大醫學會(MCC)的評估考試,申請“住院實習配對服務(CaRMS)安排進行臨床實習,參加加拿大醫學會醫生資格考試(MCCEE),過關後申請加拿大醫學會的醫生執照考試第一部分(MCCQEPart1),通過並完成至少一年臨床實習,然後獲準參加MCCQE第二部分的考試,通過後再參加實習,接受CE1綜合臨床考核,這樣才能獲得家庭醫生資格(如果要當專科醫生還需繼續深造和考試)。此後,醫生還需要加入某個省的醫師協會,才能獲得行醫資格和指定服務範圍,真正成為一名執業醫生。這個過程長達8-10年,一旦獲得則待遇豐厚,社會地位高,因此醫生往往愛惜自己的名聲,不會輕易被收買。

獲得執照的醫生和醫院所簽署的是掛鉤合同,即根據合同規定為醫院提供醫療服務,但並非醫院雇員(一般醫生都會同時掛鉤多家醫院)。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在工業化國家里醫院有公營私營之分,而醫生則都是“個體戶”。他們的管理由醫師協會(加拿大為各省的醫師協會)負責,服務費用和報酬計算也是由醫師協會參與協商定價、不得擅自變更的。

至於醫療事故責任,則由第三方機構調查判定,財務上監管權屬於政府衛生監管部門,行業規範和處罰權歸醫師協會。處罰一般包括警告、停權停牌、吊銷行醫資格等;如果觸犯刑律,則由法院審理處罰。醫師協會的監管責任包括認證、教育調查、紀律處分、行醫質量擔保(包括醫生評估)、處理醫患關系等,並受理病人的投訴,每年對醫生的職業水準進行評估。

醫生和醫院脫鉤,可在充分發揮民營資本註入醫療體系的優點(增加投入和資源、提高效率),同時有效避免商人的逐利本能對醫生、醫院救死扶傷職責的幹擾,避免“莆田化”現象的發生。

沒法“喝賣藥的血”

嚴格的廣告內容、表述限制加上“醫藥分家”,讓處方藥廣告和店堂促銷變得毫無意義,這就在事實上切斷了“莆田化”的最大毒源之一——喝賣藥的血。

歐美國家在醫藥管理上的一個共同點,是對醫藥資源廣告有嚴格限制。

以在這方面管理最嚴格的加拿大為例,藥品名稱必須使用藥典所記載的規範名稱,而不能使用商業性的別名(這意味著“息斯敏”在加拿大只能叫做“氯雷他定片”,而“嗎丁啉”則只能叫做“多潘立酮片”)。

相同的處方藥不論哪家所產,價格幾乎是一樣的,藥房不會刻意區分,患者更是無從得知:處方都是精確到片,每個人從藥方買到的,都是一片片拆零並重新包裝的“裸藥”。

嚴格的廣告內容、表述限制加上“醫藥分家”,讓處方藥廣告和店堂促銷變得毫無意義,這就在事實上切斷了“莆田化”的最大毒源之一——喝賣藥的血。

至於民營醫院本身,大多數國家是允許打廣告的,但同樣有限制和監管。例如,德國不允許掛鉤民營醫院隨意打廣告,非掛鉤的民營醫院可以打廣告,但只能對醫療範疇、服務內容等作“中性客觀”敘述,並定期巡查,一旦發現違規將給以嚴厲處罰。這又讓“莆田化”的另一毒源——誇大療效、不實宣傳,包裝兜售不成熟、未完成審批程序、乃至假醫假藥無所遁形。

綜上所述,歐美國家一方面能充分發揮民營醫院的長處,另一方面避免“莆田化”等弊端,靠的是體系——包括設計的嚴密,構建的完整和執行、監管的一絲不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6106

34年城市建設用地增加6.44倍 專家稱要遏制城市蔓延

13日,中國市長協會發布《中國城市發展報告(2015)》顯示,我國城市建設用地擴張速度明顯高於人口增長速度,在過去的34年里,中國設市城市建設用地增長了6.44倍,年均增長率達6.27%。

報告指出,《中國城市建設統計年鑒(2014年)》的數據顯示:中國城市建設用地面積從1981年的6720平方公里擴增至2014年的4.99萬平方公里,增長了6.44倍,年均增長率達6.27%,呈現明顯擴張態勢。同時年均增長面積方面,1981年至2014年凈增長4.33萬平方公里,其中,2000年以來年均凈增長高達1940平方公里。

不同規模、等級城市間的城市建設用地也存在差異。《報告》指出,大中小城市建設用地的占比基本保持在5:2:3,大城市數量最少,卻消耗了最多的城市建設用地面積。具體來看,省會城市和計劃單列市建設用地占比高達全國三分之一以上,且有增加趨勢。報告指出,2000年31個省會城市和5個單列市的建成區面積分別占全國城市建成區總面積的27.4%和34%,而到2014年,其占比分別提升至34%和34.1%。

同時,人均城市建設用地也居高不下。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城市人均建設面積為129.57平方米,大大超出國家標準的85.1至105.0平方米/人,也明顯高於發達國家人均84.4平方米和其他發展中國家人均83.3平方米的水平。

對此,專家表示,近年來我國城市建設用地無序蔓延問題嚴重,人均建設用地居高不下,明顯高於發達國家水平。在此背景下,隨著城市化的快速推進和大量農村人口的轉移,未來仍不排除在局部區域甚至全國出現城市蔓延的可能。因此,遏制城市蔓延仍是城市建設用地管理的核心任務。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方創琳指出,不可否認,建設用地快速擴張為支撐經濟快速發展、滿足城市居民的社會需求提供了保障。但值得註意的是,其同時也帶來了相應的社會經濟、生態環境問題,加劇了城市病的發生。

方創琳表示,中國城市建設用地無序蔓延問題嚴重,尤其是新城新區的無序擴張蔓延,動輒幾百平方公里甚至上千平方公里,進一步助長了城市蔓延。此外,城市建設用地結構不夠合理,居住、公業、道路廣場和綠地四大類用地占比已經處於合理區間邊緣;用地結構也存在“兩低兩高”現象,即:綠地和道路廣場占比偏低,居住和工業用地占比較高。

在現有情況下,城鎮化和經濟增長還是過於依賴建設用地。同時,基於政績的考慮和對土地財政的依賴,短期內地方發展經濟對建設用地仍將保持大量的需求,管控難度較大。

對此,方創琳建議,要實現有效、高效的城市建設用地調控和管理目標,必須針對不同區域和不同規模等級的城市,量身制定差異化的調控政策措施。其次,應科學地劃定城市增長邊界,將城市規劃由擴張性規劃向限定城市增長邊界規劃轉變。再次,應優化城市建設用地結構和功能,實現城市精明集約增長。隨著城市發展對城市功能多樣化需求的變化,城市用地應逐步增加其多樣化水平;新城新區建設需積極推進產城融合發展、增加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配套,實現用地功能的均衡協調,逐步緩解大城市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498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