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給我一支足夠長的竹竿,我會舉起整個地球,甚至整個宇宙(一) paris

http://hk.myblog.yahoo.com/tonylaw-vaueinvesting/article?mid=3557

巴黎:

無所不能的上帝能否做一個它也不能舉起的石頭?!

--------------------------------------------------------------------------

把一支足夠長的竹竿給一個普通人,他會舉起整個地球,甚至整個宇宙。


以 下是一張股票價值與利潤圖,圖表很簡單,假如企業只有普通股,所有資本都是由股東出資,企業愈賺錢,價值愈大,股價愈升。例如企業原本的資產價值 是$500,000,在這一年間賺了$50,000,它的總價值就累積到$550,000,股東的利潤就會是$50,000,然後它可能派息或累積滾存, 繼續賺錢,價值不斷上升,反之亦是。


圖表A)



現 在若你借了$480,000給這間企業做生意,這公司的股東只出資$20,000,並以它的所有價值$500,000做抵押,你收固定利息10%,你就是 定息證券投資人,這間公司的價值上升與你無關,相反,假如它賺的錢不足夠付你的利息,它就要挖倉底錢支付,總企業價值就會下跌,又如果它沒足夠流動資金還 息引致爆煲,它將被迫破產,你分到企業的最終清盆價值的錢與你的本金相差,就是你的損失,它的總價值愈低,你的損失愈大。

B圖 ).



學者說,你和沽出這間企業的認沽期權(Put Option)相同,賺有限,蝕無限。

一體兩面,向你借錢的企業,自已出資很小,企業在賺錢、價值上升超過一個最低利息額$48,000的限制後,股票的資本價值才會上升。

例子:    

資本結構:
股東資本               $ 20,000
債卷10%息         $ 480,000
                            -----------
總資本價值          $500,000

                                     年一          年二             年三              年四
付息前盈利             $ 50,000      $ 58,000       $68,000          $ 45,000

固定利息                 48,000           48,000         48,000            48,000
 
股東可得盈利            2,000           7,000          20,000            - 3,000

企業資產價值        502,000           507,000        520,000         497,000
                                                                                 
Graham說,買這間公司的債券是不智,因為他們不能享受企業可能賺錢上升的成果,相反卻要承擔賺不足利息而清盆引致資產惡性縮減,Graham說這就如正面是我勝,反面是你輸。

$20,000股票出資人是如何做到正面我勝,反面你輸?
為何Graham可以做到比$20,000出資更少? 更安全?槓竿更大?其更高明?


下回繼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921

給我一支足夠長的竹竿,我會舉起整個地球,甚至整個宇宙 (二) paris

http://hk.myblog.yahoo.com/tonylaw-vaueinvesting/article?mid=3575

巴黎:

"好的投資,必定也可以是好的投機"--------Graham
若閣下開始喜愛投機,那可能是你從來都未懂得好的投資是什麼------巴黎。
------------------------------------------------------------------------

現在我們可看看上回說以$20,000股票出資人,其股票的處境:
                               
                                  年一          年二             年三              年四
固定息前盈利    $ 50,000      $ 58,000         $68,000          $ 45,000
股東可得盈利         2,000         7,000             20,000           -3000
十倍P/E市值         20,000         70,000          200,000             0, 要清盆、毫無價值

Graham 說,股票投資人以如此少的資金,即使這個例子中付息前業績只不過每年上升複式17%,其控制的股東盈利卻能在年三達到年一的十倍。更甚是股票市場上,人們 以一種難以想像、不合邏輯或瘋狂的方法為它估計一個被認為是合理的十倍P/E市值,是它的原資金十倍或二十倍(P/B)。
這股票出資人就如同買入蝕有限,賺無限的Call (窩輪),當然是在年一的$20,000,而非散戶常處的年三出資的$200,000。

如 C圖:



Graham續說,這種不理性的估價,也會、並無可避免在經濟變壞時嚴重低估這支股票,例子中的股票因而在年四時被認為一文不值,變成一隻Cheap Call。

年四時的資本結構會變成:

資本結構:         原賬面      清盆前賬面  清盆前市價
股東資本               $ 20,000      $17,000                   $1
債卷10%息         $ 480,000     $480,000        $400,000
                            -----------     -----------       ------------
總資本價值        $500,000      $497,000        $400,001
資本比                    24:1                                 400,000:1

Graham說,若有理由相信這企業的虧損只是短暫,又停付利息不足以引致清盆,例如那些不是債券,而是優先股,那麼以市價購入這些股票,就是一支既沒有時限又沒有價限 、又在價內、400,000 比 1 的very cheap Call(或窩輪),較之於原出資者的槓竿比24:1更大,它未來的增長潛力可以更駭人。
這真是驚人的理論!



結論:


上述的例子正說明,一個不好的、高風險的企業,也可以是個非常好的價值投資、或是個好的投機,重要是你有否計清楚機會是否站在你這邊,這機會率較之於成本有沒有非常大的差額,而你又能否分散!

很有人以為"價值投資"就是買入一些優質股長抱,所以如果在這些股長升之後大跌,他們會說:"噢,價值投資也不外如是!",另一方面,自認長抱就是價值投資的人也說:"它早晚會回升!"

他們完全不明白,天底下從來沒有一支股票的價值的平與貴會是靜止的,無論股票的質數是優或劣,都會存著這一刻是非常好的投資,那一刻是惡劣的投機之時候,一勞永逸的長抱,或自動式的機械計算買賣,都不會是價值投資。


學習價值投資的Blog友,不妨在一眾已跌至四腳朝天的金融股,或任何最近下跌很利害的內房股,或你想到的股票,循這個想法研究一下,並post上來你的發現吧!



Ref:

1) 總明的Blog友可能已經發覺:

A圖=  B)圖+ C)圖;

是的,Modern Option Theory 說:

100%由股東出資的企業的價值 =  Short Put   +    Long Call。
這是在Graham發現的40年後才出現。

2) Graham:

普通股股東經營中所使用的自有資金很少,卻大量使用高級證券持有人的資金;在股東和債券持有人之間,存在這一種「要麼我 賺錢,要麼你賠錢」的關係。普通股股東所處的這種承擔相對較少義務的佔便宜的地位,是所謂「利用股權地位」的一種極端形式。換句話說,他擁有對企業未來利 潤的「廉價要求權(cheap cal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007

對行業認識多深才足夠? 黃曉航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566983301011m1k.html

  過完春節後就一直沒有正經寫過投資方面的文章,一方面可能春節玩得沒有收心,一方面最近思考了很多東西,但是都沒有結論,因此也沒法成文。今天把最近的思路稍微梳理一下,和大家共同探討一下吧。
 
   自從去年底對江淮汽車信心降低以後,一邊在尋找新的替代品種,一邊繼續觀察的江淮的動向。江淮汽車在左延安退位以後,出現了很多新的動作,包括人士的安排 和運營方面的表現,這讓我對江淮的信心從谷底又稍微回來了一些。老左要退肯定也不是才知道的,因此退之前肯定不會再有什麼大動作,新領導尚未扶正,有些想 法肯定會待上台後再實施,這樣有了成績才算是自己的功勞。有這麼一層因素在裡面,去年江淮下半年的頹勢就好理解一些了,而且即使這樣江淮下半年的成績未必 比別的企業差很多,所以今年的江淮還是值得期待的,至少讓我有信心今年有比較好的換倉機會,如果還要換倉的話。
 
   對於替代品種的尋找一直沒有頭緒,因為汽車是強週期品種,所以我的眼光主要落在一些非週期性品種上。歷來的強牛板塊白酒和醫藥肯定是我首先關注的對象,但 是白酒除了提價以外好像沒有更大的市場空間,而價格提了這麼多年,還有多大的提價空間呢。酒鬼酒的強勢復甦只讓我覺得高端白酒未必有多寬的護城河,茅台確 實無法替代,但是數量眾多的公款消費也讓人不太放心,萬一哪天真的反起腐來可不得了。
 
   醫藥行業確實應該是個好行業,中國人口的老年化趨勢和收入的不斷提高,使醫藥行業的未來看起來是無限美好。但是你不可能買下這個醫藥板塊吧,具體到品種就 太多了,有醫藥商業和工業的區別,醫藥工業中有中藥和西藥的區別,其中又有做各種藥的,當然還有保健品一類,關鍵是醫藥這個行當太專業,我們這種門外漢根 本沒法深入。有人推薦說雙鶴藥業和上海醫藥不錯,雙鶴的大輸液有很大比例,這又讓我擔心現在什麼病都輸液這種情況是否是常態。上海醫藥主要是醫藥商業,比 起同樣的一致B股,其價格就明顯沒啥優勢了,而且醫藥商業企業其競爭力到底是什麼我也搞不清楚。醫藥工業中西藥的我基本看不懂,中藥板塊中覺得天士力還是 不錯的,這個企業在中藥標準化上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但是至今好像也就一個丹參滴丸做大了,以前說他的粉針是競爭優勢,但是現在好像哪個企業都能做了。他的 丹參滴丸通過了美國FDA二期確實讓人很激動,但是二期完了還有三期,雖然三期通過率還是蠻高的,但是即使進入了美國市場,別人真的能接受中藥嗎?重慶啤 酒和中恆的事情讓我認識到,這個板塊水太深了,除非是業內人士才可能有相對接近真相的認識。
 
   銀行現在估值非常低,但是銀行業整個利潤那麼高,國家會讓這種現象持續下去嗎,這樣對經濟肯定是有害的吧,所以銀行估值雖然低,但未來的空間也讓人有一點擔心。
 
   最後我關注了零售板塊,這個板塊我是基於從上到下的選股思路思考的結果。首先,國家對投資拉動經濟的增長方式可能會有變化,這樣必須促進內需,這樣零售板 塊肯定是受益行業。同理,我不看好建築行業及建築相關的其它行業,當然不排除個體的特殊性。第二,中國低收入人群也許是將來收入增長最快的人群,國家要促 進內需必須將這部分人的收入提高,富士康連續的漲薪是這種趨勢的一個表象。第三,中國低收入人群大多來自中國的農村或者二三線以下的城市,而且從整個中國 來看,未來中西部的經濟增長可能會超過東部。因此我覺得目標應該放在主營收入來自這些地方的零售企業,比如零售連鎖的步步高、人人樂、永輝、中百等等,以 及百貨零售的重慶百貨、合肥百貨、新華百貨等等。據我粗略的觀察,後三個百貨企業這幾年的漲幅都非常巨大,反而超過了零售連鎖的步步高和人人樂。我對零售 行業不是很熟悉,但是聽老一輩人講做生意講究「貨如輪轉」是最好的,我觀察了一下存貨周轉率這個指標,這三個百貨企業的這個指標大大高於其它企業,而零售 連鎖企業倒並不是特別高,特別是蘇寧電器這個指標今年反而是年年下降的,只是因為毛利率不斷上升才保持了業績的不斷增長。這三個百貨企業中的新華百貨的控 股股東是物美控股,「物美」這個品牌我是早有耳聞,我看過對在香港上市的物美商業的分析文章,好像經營上非常有一套。新華百貨20倍的市盈率雖然不算高, 但是相比現在滿地的10倍市盈率的股票,至少透支了2-3年的增長預期吧,長期投資是否合算呢?
 
   
對於行業的認識,究竟多深才算夠呢?看十年的財務報表夠嗎?看一個行業十個企業十年的財務報表夠嗎?拿思捷環球來說,那麼多專業人士分析來分析去,但是也 沒有前董事長邢李源對這個行業認識得深刻,人家很早就認識到思捷環球這種模式不行了,早早就開始減持,這些專家看的報表何止十家十年,但也比不上人家浸淫 行業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功力。前段時間一個朋友告訴我他在李寧下跌前就減持了李寧,因為他是做體育用品連鎖的,他說一個城市大概能夠容納的這種連鎖店是個 固定數目(具體數字忘記了),李寧已經達到了極限了,而最近幾個新興的體育品牌因為還沒有達到極限,因此發展速度會超過李寧。這種認識沒有行業的經驗物業,一 般投資者會有嗎?所以對行業的認識真是多深都不夠,不僅要瞭解企業行業的數據,更重要是要理解行業的商業模式,但是這點可沒有說的那麼容易!真正進入了這 個行業,才可能對行業的模式和特性有真正的理解。可嘆的是我所在的就是我不看好的建築行業,十幾年的行業經驗對我投資唯一的作用就是去掉了一個可選項,問 題是現在的可選項太多了,去掉一個根本起不到多大的作用,對進入一個新的行業我非常誠惶誠恐,但是不可能老是固守在一個狹小的井裡啊,大家都來幫助我啊, 有關上述這些行業的真知灼見請不吝賜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459

市場足夠大,上帝也會參與

http://www.cbnweek.com/yuedu/ydpage/?raid=1851
 據說如果一個人想讓自己的文章更容易讓人接受一點,那就用水果來比喻他所要說明的東西。這裡邊例子有很多,比如把性感的女孩比喻成桃子,把不太好 看的女孩比喻成核桃。西方的經濟學家們也早就這麼做了,而中國的經濟學家們這麼做的人很少,這可能是因為西方經濟學進入買方市場的時間比較早。喬治·阿克 洛夫在1970年的一個經濟學論文《檸檬市場》裡,運用了桃子和檸檬的比喻。


  阿克洛夫所說的是一個局域二手車市場,狀況比較好沒出過大車禍的二手車就是桃子,而那些看起來還能開,但說不準什麼時候軲轆就會掉下來的二手車就是檸 檬。二手車市場的信息單邊性極強,買主都想買到桃子,但他們不瞭解這些舊車的車況,如果一個桃子值4000塊,由於市場上還有很多檸檬,按照買主們的考 量,桃子和檸檬各佔一半,按照概率計算,買主只願意出2000塊,因為他們認為有一半的可能性買到一文不值的檸檬。


  但是,事與願違,賣主們知道車況,如果市場價格只有2000塊,他們就不會把價值4000塊的桃子放到市場上,除非特殊情況,他們急需要錢。而市場 上,到處都充滿了一錢不值的檸檬,桃子出現概率要比買主想像的低得多。如此一來,這種概率又影響到市場價格繼續下跌……最後,市場消失了—世界是不公平 的,阿克洛夫憑藉桃子和檸檬的論文,在2001年獲得了諾貝爾經濟學獎,另外他在高中時騎自行車撞到過水果攤,當時被那個小販要走了20塊錢。


  事實情況是這樣的麼?可以舉的最好的反例就是淘寶C2C市場。在這個沒有多少控制的市場中,其實很多賣家都具備「作惡」的條件。賣家比買家瞭解商品, 他們可以騙人,把自己賣的檸檬說成是個桃子,經過一段時間之後市場被上過當的買家拋棄,市場消失。但是,事實卻不是這樣,淘寶的交易額不斷增長,在淘寶上 受騙的買家只佔到極少數。


  淘寶和阿克洛夫所說的局域二手車市場有什麼本質上的區別呢?只有一點,淘寶市場足夠大,而二手車市場不足夠大。一個足夠大的市場,競爭才會使得良幣驅除劣幣,而一個不足夠大的市場,劣幣驅除良幣的可能性則要大得多,更可能變成一個「檸檬市場」。


  在資本市場上,市場足夠大也起到了相同的作用,在世界上幾個大的股票交易所,欺騙投資者的檸檬比率都隨著它們市場的規模擴大而減小。市場足夠大,所有 的監管部門如果不希望自己的市場變成檸檬市場最後退化掉,最好的辦法是把市場做得足夠大,比如把全世界的資本市場打通,電算化和互聯網已經為這種事做好了 技術上的準備。


  以上的討論得出了個結論,投資者如果要參與投資,就要參與一個儘量大的市場,至於所謂的監管嚴格並不是主要問題,因為只要市場足夠大,上帝也會參與其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107

中國石化:是否足夠便宜? 孫旭東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9d5d75d0102ea74.html

(本文發表在《證券市場週刊》2012年第30期)

 

在我們的價值股組合中,中國石化(600028)名列榜首,其PVGO甚至成了負數。從另一個角度看,以2011年度每股收益和 2012531的收盤價計算,其市盈率僅為8.08倍。但是,這是否就足以說明中國石化的股價足夠便宜了呢?我希望讀者們能夠獨立思考,不要照搬公式計算出的結果。下面是我本人的一些思考,同樣也只是供您參考。

估值重點在勘探業務

談起中國石化,很難不聯想到中國石油(601857),而想到中國石油,則很難不想到巴菲特於2003年買入其股票的經典投資案例。我曾對這一案例作過剖析[1],下面,我們以相同的思路來分析一下中國石化。

和中國石油一樣,中國石化最賺錢的業務也是「勘探及生產」。我們將中國石化20022011年的分部業績進行彙總後發現,這十年來,勘探及生產分部的經營收益佔公司整體經營收益的比例高達61.52%。因此,對中國石化進行估值,重點仍應是勘探及生產業務。

1:中國石化2002-2011年業務分部經營收益彙總

                                單位:億元

 

金額

比例

勘探及生產

4,233.73

61.52%

煉油

-797.70

-11.59%

營銷及分銷

2,553.36

37.10%

化工

1,080.70

15.70%

其他

-188.10

-2.73%

合計

6,881.99

 

 

我們之所以用10年的彙總數據來評估中國石化不同業務的盈利能力和價值,是因為從歷史來看,這家公司單一年度油價不同導致各項業務的經營收益波動極大,其中尤以20082009年為甚。

2:中國石化20082009年分部經營收益

單位:億元

 

2008

2009

勘探及生產

665.69

196.44

煉油

-615.38

230.77

營銷及分銷

382.09

303.00

化工

-131.02

136.15

其他

-20.15

-22.05

合計

281.23

844.31

勘探及生產/合計

236.71%

23.27%

自產原油實現價格(美元/桶)

85.30

49.70

 

中國石化只是在2011年年報中才開始披露與探明石油及天然氣儲量相關的貼現未來淨現金流量標準化量度,根據這些資料,中國石化的每股價格仍然高於每股油氣資產價值。

3:中國石化每股油氣資產「標準化量度」和收盤價

 

2010-12-31

2011-12-31

2012-5-31

探明石油及天然氣儲量的經貼現的未來淨現金流量標準化量度(億元)

4,039.26

4,962.39

4,962.39

股本(億股)

867.03

867.03

868.20

每股油氣資產價值(元/股)

4.66

5.72

5.72

收盤價(元/股)

8.06

7.18

6.68

收盤價/油氣資產價值

173.01%

125.45%

116.87%

  備註:2012531標準化量度仍為2011年末數據。

 

值得注意的是,每股油氣資產價值與油價息息相關,而2011年的油價在近10年中是最高的。因此,以2011年末的每股油氣資產價值作為油氣資產的內在價值,其實已有過於樂觀之嫌。

12002-2011年國際原油均價和中國石化自產原油實現價格

單位:美元/

中国石化:是否足够便宜?

   

巴菲特當年曾這樣說,「石油利潤主要依賴油價,石油在30美元一桶的時候,我們很樂觀,如果到了75美元,我不是說它會下跌,但我就不像以前那麼自信。」

20022006年相比,20072011年的油價較高,但未來5年油價又會如何?投行或者說分析師們對預測油價很有興趣,價值投資者卻不善此道。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即使是2010年末每股4.66元的油氣資產價值也很難認為有多大的安全邊際——那一年,國際原油均價為79.47美元/桶,而過去10年每年國際原油均價的簡單算術平均數為63.35美元/桶,過去5年為84.35美元/桶。

即使不考慮負債和少數股東權益,假設油氣資產價值(每股4.66元)就是中國石化勘探及生產業務的價值,而這一業務佔公司整體業務價值的比重就如近10年平均利潤一樣,則中國石化的每股價值也不過7.57元,20125316.68/股的收盤價僅相當於內在價值的88折。

分析師盈利預測調整滯後

那麼,為什麼按PVGO公式計算中國石化現有業務的每股價值高達8.30元呢?這在某種程度上是因為分析師們沒有及時調整對中國石化的盈利預測——按Wind資訊數據,分析師在531對中國石化2012年每股收益的預測平均值為0.88元,現在看來,這一預測過於樂觀。表4Wind資訊上按時間排序的分析師對中國石化2012年每股收益的預測,可以發現,直到712,才有券商(瑞銀證券)開始大幅下調中國石化的盈利預測。

4:券商對中國石化2012年每股收益預測

2012-7-23

海通證券

預測2012年每股收益為0.59

2012-7-23

東方證券

預測2012年每股收益為0.78

2012-7-12

瑞銀證券

預測2012年每股收益為0.58

2012-6-9

安信證券

預測2012年每股收益為0.92

2012-5-9

中信證券

預測2012年每股收益為0.9

 

在瑞銀證券的這份研究報告中,對中國石化勘探及生產業務的估值僅為每股3.7元,這也驗證了前面我們所說的即便是2010年末每股4.66元的油氣資產價值也沒有安全邊際。

雖然如此,瑞銀證券對中國石化的估值仍然達到每股7.4元。從報告中對各分部營業利潤預測值來看,這或許是因為分析師對中國石化其它業務有了更好的預期——如煉油業務,過去10年總計虧損797.70億元,而分析師預計未來4年這項業務僅虧損25.87億元。

5:瑞銀證券對中國石化各業務分部營業利潤的預測

單位:億元

 

2012

2013

2014

2015

合計

比例

勘探開發

703.15

650.37

640.54

641.14

2,635.20

57.56%

煉油

-298.89

51.99

108.34

112.69

-25.87

-0.57%

銷售

399.66

423.64

449.06

476.01

1,748.37

38.19%

化工

49.54

86.50

90.43

94.37

320.84

7.01%

其他

-25.00

-25.00

-25.00

-25.00

-100.00

-2.18%

總計

828.46

1,187.50

1,263.38

1,299.20

4,578.54

 

 

那麼,瑞銀證券作出上述預期是因為中國石化的煉油業務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以致於歷史數據不再具有大的借鑑意義麼?回答這個問題或許需要對石油石化行業乃至中國石化有深入全面的瞭解,這不是一般人能夠做到的。不過,我們還可以再看看其他分析師的觀點。

海通證券近日也大幅調低了中國石化2012年每股收益的預測,且調低後的預測值與瑞銀證券相當接近,然而,他們對中國石化煉油業務未來幾年的預測遠不如瑞銀證券樂觀——海通預測20122014年煉油業務的營業利潤分別是-287.24-125.1517.23億元。

與(靜態)市盈率、市淨率和神奇公式等幫助我們尋找價值股的方法不同,PVGO/市價這一指標包含了未來兩年的盈利預期因素,如果分析師們的一致預期足夠準確,則這種方法效果理應比其它方法更好。不過,我們必須知道的一件事實是: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國外,分析師對上市公司的盈利預測整體上是偏於樂觀的。

 

綜上所述,儘管按PVGO公式計算中國石化的股價已經很便宜,但事實未必有這麼簡單,像巴菲特2003年買入中國石油那樣的投資機會還沒有到來。



[1] 詳見《年報掘金》第2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521

投資其實是一份苦差事:你的心臟足夠強大嗎? 東方紅石樑軍儒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5a73c90102e0to.html

   年前遇到了一位多年前就已成名的基金經理。在上一輪牛市中,此君的投資業績光耀奪目,是業內評選的獲獎常客。我們就市場和股票問題交流一番後,我問他:「你希望自己的小孩以後做投資嗎?」他稍微沉默了一下,搖搖頭說:「太苦了!」

  這樣的回答並不讓我意外,因為隨著從業時間的拉長,我自己也越來越感到投資的確是一份苦差事,正如索羅斯所言:「如果投資成了娛樂,如果你從中得到樂趣,那麼你可能根本掙不到錢。真正的投資是乏味的。」 

  投資之苦並不僅僅在於研究工作之艱辛、調研過程之勞頓,真真的苦是過程的煎熬。我曾經的一隻重倉股,跟蹤了3年不漲,而期間至少有過3次的跌停!雖然最後收益頗豐,但是過程中的苦滋味只有自己知道。再看最近銀行股氣壯山河的上漲,是讓許多投資人揚眉吐氣了一把,但回憶起過去這兩三年的堅守,一定是心有餘悸,怎一個愁字了得!所以有人說「守股比守寡還難」,相信在這個市場中呆久了的人都會深有同感。

  即使是大師級的人物也一樣有此般煎熬。約翰·聶夫在他的自傳中回憶了投資花旗銀行的整個過程,從1987年開始,歷經4年,持有花旗的平均成本為33美元,最低時跌到了8美元!聶夫說:「我不得不承認這段時間的確讓人高興不起來,但是我們的信心沒有動搖。」當然,大師的修行顯然還是比常人高出了許多,他仍然認為:「花旗是投資挑戰的一個很好的例子。對於我們來說,醜陋的股票往往是漂亮的。」

  投資之苦是一開始就注定的,尤其是選擇做價值投資。因為價值投資哲學要求既要在買入前耐心等待便宜貨的出現,也要求在買入後等待價值的實現。你能做的事只能是判斷在各種悲觀假設下的價值,然後嚴守紀律,在安全邊際下逐步買入,而至於什麼時候漲,基本上是聽天由命的。

  但多數人皆為凡夫俗子、肉體凡胎,經常發生的事是,持有的股票多年不漲,一開始用「理念」來支撐自己,但最後在時間的風吹雨打下認輸了,承認是自己看錯,而最悲慘的莫過於在「1949」時認輸,所以,成功的投資總是有運氣的成分。

  再往深裡想,投資之所以苦,是因為做投資實際上有時就是在和正常的人性過不去。正常人的喜怒哀樂是隨性而去,與人同悲或與人同喜能夠獲得心理上的安慰與安全感,正如古人說「獨樂樂不如與人樂樂」,而「別人貪婪時恐懼,別人恐懼時貪婪」就是違背正常人性的。所以,你要想清楚,你對世界的認識真的有如此的穿透力嗎?你真的有足夠強大的心臟嗎?否則,別輕言「理念」,別高估了自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547

免費金字塔原理:堆積足夠多的不付費用戶,你才能掙大錢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9747.html

所有瞭解免費業務模式的都知道漏斗定律。在剛開始都要獲得儘可能多的用戶衝進排行榜,之後在保留率和運營階段對玩家進行最大化的取利。

但這是我們應該使用的模式嗎?

諮詢師Nicholas Lovell認為,我們應該把漏鬥倒置過來。

「下圖中的金字塔就是按照漏斗定律的原理反過來製成的,但開發商們的挑戰並不是儘可能多的從『鯨魚用戶』那裡取利,也不是竭力讓『超級粉絲』(即鯨魚用戶)們滿意」,他說。「這個道理很簡單,不過這對免費遊戲的策劃有著一定程度的影響」。

 

金字塔原理

在對金字塔進行解釋的時候,Lovell認為,開發商需要一個足夠大的用戶群才能夠維持遊戲的正常運作,他們才是決定遊戲核心玩法的人群。雖然他們可能不會花錢在遊戲中,但這是最重要的遊戲人群。

金字塔的第二層就是保留率功能,這個階段裡,開發商們需要嘗試各種方法讓玩家們經常回到遊戲中來,而且,這個階段的盈利也幾乎沒有,但會出現參與度比較高的玩家群。

最後一個階段才是培養「超級粉絲」(即鯨魚用戶),這也是免費模式掙錢的開始。超級粉絲會在遊戲中花錢,但前提是你要有大量的核心玩家,足夠的高參與度玩家才能夠最終掙到足夠多的錢。

因此,他認為,這個金字塔對開發商們的提示就是,儘可能建立完整的遊戲社區,而不是專注於如何從一小部分玩家手中取利,大多數玩家才是開發商最應該注意的。正是有了底部支撐,你遊戲的賺錢金字塔才可能堆的更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739

管理實務(19):企業要有足夠的後勤力度 笨發

http://notcomment.com/wp/?p=14620

做生意,就像打仗一樣:表面上是打前線,其實是打後勤。

據稱,在韓戰中,美軍平均13個后勤人員供應1個兵。中國志願軍則是1個后勤人員要供應6-10兵。那麼後勤的力度差距是:78-130倍。
換一個計法,美軍的後勤人員比例是93%,而志願軍是9.1-14.3%,結果當然就是不成比例的傷亡率。

再從另一個數據去看:在太平洋戰爭(1941-1945年)中,日本生產了航母17艘、戰列艦2艘、巡洋艦 9艘、驅逐艦63艘。而在同一時期美國生產了航母131艘、戰列艦10艘、巡洋艦48艘、驅逐艦 355艘、護衛艦 498艘。僅從數量上,日本期間僅僅建成了91艘艦隻,而美國在同一時期卻生產了1,042艘,即使兩洋作戰,分一半給日本,都是1:5.7,完全無得打的,更何況美國海軍的主力在太平洋而不是大西洋。

應用在管理上,就是兩個道理:

前線(front line)要有足夠的後勤(support),才可以增加成功的機會

如果後勤力度不足,就只能收縮戰線,不然必然會被壓倒性地打倒

在現時的資訊時代,除了傳統的物流(logistic)、人力資源(human resource)、財務(finance)之類,資訊科技(IT)也是不可或缺的,甚至應該以IT去支援其他傳統的後勤部份,前線的銷售(sales)、市務(marketing)及客服(customer service)的質素才足以面對競爭。

可是我們往往會看到,很多公司對IT都不夠重視。例如一些中小型的金融機構,IT support居然只佔員工不到5%,甚至寧願down size以便加強銷售人員。

睇一間公司的成敗,其實睇佢個人事結構已經知道大概,如果前線佔大部份,後勤卻只佔少部份,結果就是sales要打天才波,而客服就要捱鬧,marketing就被人當作是吹水,因為服務水平追不上業務和客戶的需求。

一間公司如果要追上modern trend,IT人員的比例起碼要有10%,最好有20%,這樣公司才能夠有足夠的速度和發展步伐。

做生意,就像打仗一樣:表面上是打前線,其實是打後勤。據稱,在韓戰中,美軍平均13個后勤人員供應1個兵。中國志願軍則是1個后勤人員要供應6-10兵。那麼後勤的力度差距是:78-130倍。換一個計法,美軍的後勤人員比例是93%,而志願軍是9.1-14.3%,結果當然就是不成比例的傷亡率。再從另一個數據去看:在太平洋戰爭(1941-1945年)中,日本生產了航母17艘、戰列艦2艘、巡洋艦 9艘、驅逐艦63艘。而在同一時期美國生產了航母131艘、戰列艦10艘、巡洋艦48艘、驅逐艦 355艘、護衛艦 498艘。僅從數量上,日本期間僅僅建成了91艘艦隻,而美國在同一時期卻生產了1,042艘,即使兩洋作戰,分一半給日本,都是1:5.7,完全無得打的,更何況美國海軍的主力在太平洋而不是大西洋。應用在管理上,就是兩個道理: 前線(front line)要有足夠的後勤(support),才可以增加成功的機會 如果後勤力度不足,就只能收縮戰線,不然必然會被壓倒性地打倒在現時的資訊時代,除了傳統的物流(logistic)、人力資源(human resource)、財務(finance)之類,資訊科技(IT)也是不可或缺的,甚至應該以IT去支援其他傳統的後勤部份,前線的銷售(sales)、市務(marketing)及客服(customer service)的質素才足以面對競爭。可是我們往往會看到,很多公司對IT都不夠重視。例如一些中小型的金融機構,IT support居然只佔員工不到5%,甚至寧願down size以便加強銷售人員。睇一間公司的成敗,其實睇佢個人事結構已經知道大概,如果前線佔大部份,後勤卻只佔少部份,結果就是sales要打天才波,而客服就要捱鬧,marketing就被人當作是吹水,因為服務水平追不上業務和客戶的需求。一間公司如果要追上modern trend,IT人員的比例起碼要有10%,最好有20%,這樣公司才能夠有足夠的速度和發展步伐。

管理實務(19):企業要有足夠的後勤力度 | 筆與置評 noTcomment
做生意,就像打仗一樣:表面上是打前線,其實是打後勤。據稱,在韓戰中,美軍平均13個后勤人員供應1個兵。中國志願軍則是1個后勤人員要供應6-10兵。那麼後勤的力度差距是:78-130倍。換一個計法,美軍的後勤人員比例是93%,而志願軍是9.1-14.3%,結果當然就是不成比例的傷亡率。再從另一個數據去看:在太平洋戰爭(1941-1945年)中,日本生產了航母17艘、戰列艦2艘、巡洋艦 9艘、驅逐艦63艘。而在同一時期美國生產了航母131艘、戰列艦10艘、巡洋艦48艘、驅逐艦 355艘、護衛艦 498艘。僅從數量上,日本期間僅僅建成了91艘艦隻,而美國在同一時期卻生產了1,042艘,即使兩洋作戰,分一半給日本,都是1:5.7,完全無得打的,更何況美國海軍的主力在太平洋而不是大西洋。應用在管理上,就是兩個道理: 前線(front line)要有足夠的後勤(support),才可以增加成功的機會 如果後勤力度不足,就只能收縮戰線,不然必然會被壓倒性地打倒在現時的資訊時代,除了傳統的物流(logistic)、人力資源(human resource)、財務(finance)之類,資訊科技(IT)也是不可或缺的,甚至應該以IT去支援其他傳統的後勤部份,前線的銷售(sales)、市務(marketing)及客服(customer service)的質素才足以面對競爭。可是我們往往會看到,很多公司對IT都不夠重視。例如一些中小型的金融機構,IT support居然只佔員工不到5%,甚至寧願down size以便加強銷售人員。睇一間公司的成敗,其實睇佢個人事結構已經知道大概,如果前線佔大部份,後勤卻只佔少部份,結果就是sales要打天才波,而客服就要捱鬧,marketing就被人當作是吹水,因為服務水平追不上業務和客戶的需求。一間公司如果要追上modern trend,IT人員的比例起碼要有10%,最好有20%,這樣公司才能夠有足夠的速度和發展步伐。

管理實務(19):企業要有足夠的後勤力度 | 筆與置評 noTcomment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0720

【黑問】微信號有了足夠的粉絲之後,下一步該怎麽做?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121/147884.html

i黑馬註:很多商家現在致力於做好微信公眾號或服務號,以內容獲取更多粉絲。然而一旦擁有足夠的粉絲量,該如何聯結線上與線下?又該如何與商家進行合作找到適合自己的盈利模式呢?

\來源:黑問
作者:黑問精選


ihm40312 問:微信號有了足夠粉絲之後如何從線上引流到線下,怎麽與商家合作?假設某高校有了很多粉絲,活躍度也很高,如何把微信號里面的粉絲引流到線下,和商家怎麽合作法,利益怎麽合作?有沒案例分享?

答1:線上線下?先確立好長短期目標吧。

方偉思 - 貴州阿拉丁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

不要單純的想完成簡單的線上到線下的模式,首先要確立自己的長期目標和短期目標,您提到的活躍度很高,首先我就第一個問題做一下分享:如何引流到線下,最關鍵的問題不是您能提供什麽,而是您的粉絲需要什麽,不要單純的從贏利點切入,一定是服務上面的切入。培養客戶習慣,建立渠道關系,逐步完善服務!第二,和商家怎麽合作法:我假設您指的是合作模式,也就是您的盈利模式,可以從第一:廣告。第二:團購網提成模式。第三商家平臺入駐形式。形式很多,最終還是要歸結到客戶需求。案例:比如某知名大學的在線外賣平臺,在線課表,在線成績查詢,在線快遞,只有做到服務客戶,才能切入盈利。

答2:這是一個簡易的O2O

sispher - 自媒體人

既然你是線上吸引積累的粉絲,那麽你的資源必定是在線上,客戶對於你的需求也是線上,建議線上進行擴展,如果你想把線上的需求延伸到線下。這種線上線下引流導向,線上線下的互動我們可以初步理解為o2o。


你可以充分發揮你線上的資源優勢的同時,尋求你所擁有客戶的線下需求。就像樓上說的那個微信號本身是用來做高校大學生的成績查詢,課表查詢,這些資源本身存在只不過是我們把這些信息歸納,匯總,通過微信平臺提供給用戶,便捷了用戶的需求,讓用戶隨時隨地用手機微信短都可以查詢這些信息本身客戶的粘性就不夠,但是平臺管理者沒有發揮這些優勢做針對課表(時間管理安排),成績查詢(學習考研考證)做文章,反而去做其自身不精通沒資源的平臺,廣告,團購,旅行社,多而不精,分散了平臺精力,同時信息的龐雜增加了管理的成本,也容易造成信息汙染,各大平臺因廣告推廣過多而遭到客戶反感,厭惡,最後屏蔽的,取消關註的情況案例無數,做線下反而把自己做死掉。

平臺一定要平穩過度,資源一定要合理利用,用戶一定要不斷培養用戶粘性,根據客戶的需求發展,特別是線上線下,做好調研,切勿盲目擴張。

本人是做微信,微博,空間平臺管理的,有興趣的朋友可以交流溝通下。

答3:引流+導流+渠道並行,引導用戶消費。

蘇木 

第一類是線上為線下引流,類似OTA、大眾點評、團購以及一些垂直性O2O網站,通過線上的流量、信息和產品聚集,給線下合作商家帶客戶,線上平臺從中賺取傭金,這類模式約在2010年左右興起,實際上旅遊行業比如攜程更早就開始“鼠標+水泥”模式,這種模式主要是互聯網人創業為主。

第 二類是線上線下銷售渠道並行,線下有很多門店,線上有官網或天貓淘寶店,這個模式目前大量傳統企業在用,其中會有線上線下價格沖突、總部與加盟商沖突的問 題,畢竟中國電子商務有這種價格戰特點,國外可以做到線上線下同價,線上快遞還要按照服務質量要求單獨算費用,因為很多傳統企業想辦法讓線上線下銷售的產 品規格或品類不一樣,線上與線下品牌形成呼應,這個辦法對於企業的SKU管理和供應鏈造成較大的壓力。

第三類是線下為線上導流,即充分利用線下門店的體驗優勢,和線上的購物支付快遞等服務優勢,實現“線下體驗+線上銷售”模式。現在很多消費者尤其是女性消費者買服裝、鞋和箱包類產品,經常是到商場試穿某品牌款式,然後記下款式,回到家到線上購買。所以這種模式還需要推敲,因為線下給線上導流的成本太高,一方面線上價格低,利潤變薄,另一方面線下失去了很多沖動性消費機會。

答4:從核心價值入手線上線下,滿足用戶真正的需求。

苗鋼 -
 商貿服務創業者

贊同上面的觀點,上面說過的我不再重複了。建議先問問我們自己,既然有了平臺有用戶了,我們存在的價值是什麽?如果是以服務為導向的就明白了這個平臺存在的價值是服務於用戶的,那麽就不能盲目的以盈利目的引導到線下,會掉粉的。還是先從源頭找起,既然有用戶他們日常總要有消費,可以找出有共性高頻的去轉化到平臺消費,最起碼不牽強,自然一些。做好性價比和服務,本身用戶不在你的平臺他們也要消費,一定要做到讓用戶怎麽比都感覺在平臺消費好,給用戶帶來真正的價值。你找到盈利的方向了,再做後期的工作也有目標了。

 
答5:從用戶關註的入手內容,從而獲取流量

盛威

我可以提供一個案例,我們學校的一個校園助手的公眾號,可以查成績查課表的,粉絲大概有一兩萬。主要盈利模式應該是廣告,但也有和商家合作的。比如十一、五一他們會跟旅行社合作,提供旅行組團服務之類的。另外,他們還做了一個團購的微網戰,但據我觀察,流量似乎不怎麽高。


==================================================

點擊鏈接,上黑問社區和創業者一起討論相關問題~詳情請戳:http://ask.iheima.com/?/question/169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0244

橡樹資本Marks:正確時間足夠激進 投資就不需要技術 余曉光

http://xueqiu.com/5277310522/37601938
來源:華爾街見聞 文 / 時芳勝 


投資者在做財務規劃時會遇見兩個選擇:儲蓄或者投資。針對儲蓄,投資者會思考自己到底能儲蓄多少錢;針對投資,很多投資者思考過投資中運氣和投資技巧的問題。
橡樹資本聯合創始人Howard Marks在總結自己成功投資經驗中稱,短期而言,成功的要素包括進取心,時機和技術。「如果你在正確的時間有足夠的進取心,那你就不需要任何技術。」此外,他也談及了投資中運氣和投資技巧、第二層次思維、市場預測等問題。

首先,關於個人儲蓄率的問題:研究顯示這或由基因決定。

中國國際商學院金融學教授Henrik Cronqvist和華盛頓大學金融學副教授Stephan Siegel最近在《政治經濟學雜誌》上發表論文顯示,投資者儲蓄多少錢或由基因決定,至少部分由基因決定。在對雙胞胎們2003年至2007年底淨財富進行追蹤後,他們得出結論:基因完全相同的同卵雙胞胎的儲蓄行為比異卵雙胞胎的明顯更加相似。實際上,基因差異解釋了大約33%個人儲蓄率的差異。

其次,投資中技巧、運氣和第二層次思維的問題。

投資者可能聽說過猴子扔「飛鏢」的故事:把一隻猴子蒙上雙眼後讓它向報紙的金融版擲飛鏢而選中的投資組合,和那些專家小心謹慎選擇的投資組合相比,盈利性一樣好。

財經專欄作家Morgan Housel也撰文稱,高盛、摩根士丹利等華爾街金融機構的首席策略師們預測的糟糕程度超過想像。華爾街策略師們對標普500指數預測均值和實際值差異如圖:

既然策略師們的預測不太靠譜,那麼投資者該怎麼辦呢?橡樹資本聯合創始人Howard Marks對投資給出了自己的觀點:

市場難以預測

Marks說,市場預測專家的表現非常差,並且一直如此。

2013年最重要的是美聯儲開始討論削減購債規模。所有預測專家2013年夏天都表示,在美聯儲主席伯南克開始討論削減購債規模後利率就會走高。然而,利率走低證明大多數專家的預測是錯誤的。

2014年最重要的事情是油價暴跌,幾乎沒有專家預測對。Marks建議,放棄預測市場的遊戲。當有人問他油價將如何變化時,他說,唯一正確的答案只有「我不知道」。石油不是能夠產生現金流的資產,也不以自由市場價格交易。因為石油價格是受管制的,因此他知道油價是不可測的。

雖然他警告了預測的問題,但是Marks稱,投資者不能在對未來沒有一些判斷的情況下進行投資。橡樹資本專注投資不良資產。過去四個月,石油或油服企業股票屬於「不良資產」。「價值投資者會依據未來現金流折現價格為基準傲慢的投資」。Marks警告稱,不要投資未來業績嚴重依靠油價的公司,因為油價太難預測。相反,「由於油價環境如此奇葩的不穩定」,他建議投資那些即使油價波動再大也依然能夠生存的公司。

市場波動不大的時候,大多數投資者大部分時間都能判斷正確,但這並不能使他們賺到任何錢。能夠預測石油等資產價格「大逆轉」是非常珍貴的,但大多數人都預測不對。因此,預測變得無用。市場巨變時,有些人也會預測對,但Marks就會問自己,此人能夠在市場巨變前後把其它事情做對麼,或者說他能夠把自己的投資倉位控制在極端水平麼?

Marks引用馬克·吐溫的話稱「讓我們陷入困境的不是你不知道哪些事情,而是你確信錯誤的事情。」

第二層次思維的重要性

8年前,Marks的兒子建議他去投資福特股票,因為他們將有很棒的新產品開發出來。「誰不知道這事兒!」Marks回答。

人人都知道的事情並不能夠使你佔得任何優勢。

如果你思考的跟別人一樣,那麼你的行動也會和別人一樣。如果你的行動和別人一樣,那麼你的業績表現也跟別人一樣。如果想要業績表現出色,那麼你需要更高級的思維,並用它支配行動。

第一層次的思維是:投資者認為一個公司很好,然後就會去買它的股票。第二層次的思維是:投資者認為這家公司很好,但不像人人認為的那樣好,那麼賣掉股票。
Marks表示,成功投資源於「不同思維」,即如果市場預期被計入資產價格,那麼你需要對該預期有不同的觀點。如果你獨到的觀點是正確的,那麼市場預期最終也會趨同於你的觀點,市場價格也會按著有利於你的方向波動。如果你認為投資很容易,也沒有看到它的複雜性,那麼你也是不會成功的。

在當前利率環境下的投資

Marks認為,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投資者不再能夠從流動性和安全性的資產獲得回報。Marks稱自己是喜歡「流動性和安全性資產的保守派」。2008年金融危機前,他所有橡樹資本或其旗下基金以外的資金都投資了各類國債。這個有規則的國債投資組合給他帶來了6.5%的回報。

金融危機後,Marks問自己,為何一個人能夠投資絕對安全和高流動性的資產,並且獲得不錯的回報呢?當時,投資者都被「嚇壞了」,他們甚至願意在負利率都環境下損失一些錢來把資金投資到安全且流動性好的資產上。投資者現在能夠投資安全且流動性好的資產,卻不能從中獲利。

儘管他認為自由市場在資源配置中可能發揮最好作用,但Marks稱,我們現在並不處在一個自由市場的環境中,「目前的資金成本比一年前的油價更加缺乏控制」。他不認為市場狀況的變化程度足以支撐10年期美債收益率從8年前的6%下降至目前的2%。由於美聯儲的介入,利率被人為的拉低。但是,他不認為目前市場條件足夠糟糕,或者通脹足夠低以支撐當前2%的利率。 

投資成功的因素

Marks稱,短期而言,成功的要素包括進取心,時機和技術。他說,如果你在正確的時間有足夠的進取心,那你就不需要任何技術。

大家也樂意炒作預測對油價下跌或者某些年份收益率最高對人。短期來講,人們不可能知道成功是源於運氣或是技術。但是,長期看就會明顯,因為好運不會持續20年。
他用2006年對沖基金Amarnath倒閉的案例更深入地闡述了運氣和技術對於投資的影響。Marks說,對沖基金Amaranth 2006年虧損了90%的資產,這不因為其2006年糟糕的押注,而是因為他們2005年的成功,當時他們獲得了100%的收益。Marks指出「如果不存在投資技術,那麼虧損100%的資產只是獲利100%的對立面。」對沖基金 Amaranth 在2005年做了一些「瘋狂」的押注,並且運氣不錯。接著在2006年進行了類似的押注,但是運氣不好。

Marks總結自己的成功因素如下:1.不押注那些可能造成巨大虧損的公司;2.減少虧損;3.始終如一,而不是讓令人沮喪的失敗超過精彩的成功。他強調,把投資策略與個人性格特點相結合是十分重要的,並指出他保守的性格特點促使其在債券市場的成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476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