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財智月刊》封面文章:小字體的困擾/奧巴馬總統正在簽署2010年的《清楚書寫法案》,要求公司處理他們那些枯燥的語言,這給了反專業術語運動最強有力的支持。

http://slamnow.blog.163.com/blog/static/199318236201203044023327/

導 讀:最新一期《財智月刊》於1月正式出刊,本期封面文章是《小字體的困擾》。在美國人們天天都會接觸各種產品和服務的說明書,或者簽訂各種合同。這其中很 多文本的內容多、充滿難懂的專業術語,更重要的是會用非常小的字體印刷。消費者通常沒有耐心讀這些內容,而其中可能隱藏了很多免責條款以及其他對消費者不 利的內容。

   布萊恩-羅勒對小字體略知一二,他是加州理工大學平面傳播學教授,他還管理著一個古怪的博物館,這裡有很多19世紀的印刷機以及500多種古老的字體。 他對複雜印刷的熱情使得他成為了這個領域的專家。他知道很多關於排字印刷的故事,不過今天他和我們談的是另一個排字史上的傑作。我們很多人對此非常熟悉, 尤其是那些喜歡高科技產品的人。羅勒說,這個設計太讓人震驚了,成千上萬的消費者不會讀它,即便長遠來看會給自己的利益造成損失。他所關心的文件就是用戶 購買新iPhone時所簽的協議。

   我們都看過這個協議,或者其他類似的東西,這是一個32頁的小冊子,你必須花30分鐘仔細閱讀才能看完。羅勒說,讀它讓我的眼睛很累,原因並不是因為充 滿了枯燥的法律術語。這個小冊子只留了八分之一英吋(0.3175釐米)的邊距,這個頁面看起來一團模糊,幾乎沒有空白區。他測量了這些字母的尺寸,這個 文件裡有一半的字母的高度只有4.5點,也就是十六分之一英吋(0.16釐米)。在形象點,就比一毛硬幣厚度多一點。他說,這是在太小了。

   羅勒指出,行間距如果小於5.5點將對眼球有害。他說:「這個文件的排版太密了,剛好超過人類最低的視覺識別範圍。」如果你覺得這些行間距或者字體大小 是個意外,那麼你錯了。羅勒說,世界上最好的排字工人設計了這些文件,並且都由法律團隊進行檢查,他們可都是每小時收費500美元的律師。

   對於排版形式,蘋果拒絕發表評論,但表示最新出產的iPhone手冊將更容易閱讀,因為有了高分辨率的「視網膜屏幕」。但是羅勒說,最讓讀者吃驚的設計 可能是手冊中大量使用大寫字母。手冊全文一共19個獨立的段落,其中包括使用Google Maps的免責聲明,以及60行的其他免責條款。

   使用大寫字母看上去可能更加友好,提醒用戶注意各種警告信息,但是羅勒說這樣做的結果恰好相反,各個段落之間將很難區分。事實上,這個領域的專家說,如 果不使用各種形式的字母,將給讀者閱讀帶來很大困難,研究表明這樣做會降低閱讀速度20%。那麼為什麼一個公司要這麼做?一位專家表示,因為他們不希望你 閱讀。

   伴隨著產品和服務一起出現的各種提示、免責條款以及法律術語已經成為了美國消費者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通常他們都會被設計成非常小的字體。這種方式在美國 有很悠久的歷史,在很多領域被廣泛使用。小字體的免責條款是美國人必須面對的現實,大多數人不得不忽略這些條款,直接簽下10英吋厚的貸款文件或者點擊同 意55頁的在線用戶協議,儘管人們不希望簽字放棄任何重要的權利。根據一項調查顯示,61%的美國消費者不會在簽字前閱讀合同條款。

   和消費者保護團體或者起草這些文件的律師交流會知道,監管者正在重新審視這種小字體免責條款,制定法律防止繼續濫用小字體。最終,基金公司必須公佈他們 對401(k)計劃客戶收取的佣金;航空公司必須在他們公佈的票價中註釋所有其他附加費用。但是批評者擔心,這樣結果會適得其反,因為會增加更多頁的免責 條款而不是減少。專家說這可能使得產品和監管都變得更加複雜,所以必須用小字體來解釋。在過去的7年裡,軟件許可證合同字數增加了40%,而平均開設一個 活期存款賬戶的免責條款有111頁。批評者說,這些法律術語讓消費者損失慘重。據估計,這些免責條款造成的額外費用,除外條款、棄權等給每個美國家庭每年 造成的損失達到2000美元,全美國每年總計有2500億美元。

   當然,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忍無可忍。根據商業改善局的報告顯示,2005年到2010年,於小字體和不清楚的合約內容相關的投訴增加了五倍。根據聯邦貿易 委員會主管廣告宣傳業務的副主管瑪麗-恩格爾表示,他們所涉及的和消費者有關的案件中有一半是因為沒有充分提示重要信息,晦澀難懂的語言能隱藏很多問題。

   德納-拉德克里夫從國家在線旅行社購買飛機票後,總會發現他的Visa卡賬單有些問題。當這位康奈爾大學商業道德學教授給這個公司電話後,他被告知在交 易結束後他同意了一個20美元的在線支付條款,他實際上籤署了一個會員計劃協議。拉德克里夫發現他並不是個例,在2006年到2008年期間,最大的三個信用卡公 司處理了大約1000萬起類似有爭議收費的資金返還。過去一年,商業改善局有1100個投訴和一家位於中部以及西南部德克薩斯州的汽車經銷商有關,他們在 折扣以及擔保條款中存在嚴重的誤導性語言。在洛杉磯地區,一家主要的衛星電視公司因為收到了4萬份起訴而獲得了D+的評級,主要是他們的促銷價以及承諾的 服務嚴重不符。

   對很多消費者保護團體而言,2011年最鬧心的事就是最高法院支持公司使用強制仲裁,這種解決糾紛的程序設計出來防止消費者告上法庭。由於支持 AT&T在無線服務合同中隱藏的仲裁條款,法院讓消費者聯合起來進行團體訴訟的願望化為泡影。批評者說,這種條款還不是最糟糕的。消費者保護團體 Public Citizen表示,在7個主要行業,包括銀行、信用卡公司、計算機製造業等,有75%的公司使用強制仲裁條款。

   約翰和米歇爾對這種新聞深惡痛絕。幾年前他們在佐治亞州的薩凡納購買了新的房產,但是很快問題就出現了,包括:門窗不合適,空調不充分,漏水,有些地方 還發霉。這些房屋銷售的時候有一個擔保合同,其中一個條款規定,解決任何糾紛都必須通過仲裁。他們提出了182個問題,而仲裁只解決了39個,比開發商願 意修理的都少。他們獲得了3200美元的賠償,而修理這些問題的費用在14000美元到20000美元之間。約翰和米歇爾都沒有讀過這個條款,即便他們讀 過也沒有注意。米歇爾說,除非你研究過,即便你看到了強制仲裁的內容,也不知道它是什麼意思。

   現在很多美國人抱怨,最大的問題是他們開始就看不到這些文字。在一個不斷老齡化的社會,副作用更加明顯,每天有10000名嬰兒潮一代的人超過65歲, 而這些人很多都會得老花眼,需要帶老花鏡。一個下午,60歲的邦妮-梅耶發現自己怎麼也看不清一份湯料的配方。即便帶上老花鏡,梅耶也無法辨認,而她對其 中的成分很可能過敏。

  當然你可以指責企業故意使用小字排版,但是企業卻認為這不是他們的錯。艾倫-卡普林斯凱是費城的一個律師,40年來他專門為金融服務公司處理消費者投訴案件,他說:「我的客戶從來沒有說通過小字印刷而不讓人們讀到條款,這在美國只是做生意的一部分。」

企業認為他們必須保護自己免於集體訴訟,一些嚴重的訴訟比如石油洩漏,煙草相關的疾病以及隆胸材料破裂等已經給一些公司造成了數百億美元的損失,他們還指出越來越多的政府監管措施也讓這些公司不得不防。

律 師勞拉-莫瑞尼斯說,投資公司Vanguard新開設一個基金的時候,她的同事會根據證券交易委員會的N-1A文件起草一份創辦計劃書,這是一份64頁的 非常具體的文件。Vanguard努力讓裡面的內容變得通俗易懂,但是莫瑞尼斯說讀起來不會輕鬆。她說,裡面的規定還會增加,因為多得-富蘭克法案對銀行 家和經紀人的限制,他們可能會增加幾百條新規定。

   事實上想濃縮太多的內容也非常困難。今年微軟獲得了Wondermark award大獎,這個獎是由一個叫Center for Plain Language的組織授予的,他們每年都會評選寫出最冗長的官樣文章的公司或者組織。今年競賽的裁判包括法律專家,溝通設計學者以及《Oxford Guide to Plain English》的作者,他們認為微軟的一個軟件許可證協議輕鬆獲勝,裡面充滿了另人費解的法律術語。微軟拒絕對此進行評論,但是位於加利福尼亞帕洛阿爾 托的計算機法律組織合夥人傑克-羅素說,這份文件真正的讀者是其他律師,而不是消費者,他們的主要目的是避免法律訴訟。

  當然也不全是壞消息,最近有很多有利於消費者的法案,對公司的信息披露做了規定。 Center for Plain Language的主席安妮特-奇科說,奧巴馬總統正在簽署2010年的《清楚書寫法案》,要求公司處理他們那些枯燥的語言,這給了反專業術語運動最強有力的支持。作 為一個私人組織,奇科希望他們所授出的獎項,包括積極的Clearmark大獎和消極的Wondermark大獎能夠發揮更大的作用。一個在線合同數據 庫,透明實驗室也提供免費的服務,表示將把所有美國大公司和金融機構的合同轉化成通俗易懂的文字。透明實驗室的CEO,戴維-黑爾茨說創立這個機構的原因 是他為自己孩子存的100美元很快就因各種費用被扣的一分不剩。

   然而儘管可以減少合同的篇幅,但是一些公司仍然在考驗消費者是否會關注合同的內容。比如最近一則口香糖的廣告聲稱,他們的產品得到了安全呼吸委員會的認 證,並且還配有這個認證機構的官方印章。但是這個廣告的設計裡卻有一條厚顏無恥的免責條款,如果你仔細辨認,將發現在官方印章下面有一行非常小的,對比度 很低的全部用大寫字母寫的文字,「公司承認所謂的安全呼吸委員會純屬虛構」。(鹿城/編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893

【找靈感】Yipit 創始人:編程不是工程師的專利,每個人都要學習編程語言!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33010.html

網絡的普及,使得人們被一分為二:告訴電腦該怎麼做的人,以及被電腦告知該怎麼做的人。

(The spread of the internet will put people into two groups: 「People who tell computers what to do, and people who are told by computers what to do.)

Marc Andreessen

幾天前,i黑馬 分享過 想到新創公司上班嗎?不懂技術也沒關係的文章,提供非技術人才參考。但 Yipit 的創辦人 Vinicius Vacanti 近日在其個人博客中,強調要在 Yipit 工作,每個人都必須要學會寫程序。

五年前,我鐵定會被分在 Andreessen 的第二群人裡:不會寫程序的人

曾經,我們寫了一個規格 80 頁的原型(Prototype),但完全不懂怎麼操作,因此我們決定外包。痛苦的六個月過去了,我們得知外包的結果失敗了。我們進入了撞牆期,而唯一的出路,就是我必須成為 Andreessen 的第一群人,我必須去學寫程序。

從那天起,我開始學習如何告訴電腦怎麼做,我們想要創造出 Yipit 來改變我們的人生。讓我自學寫程序的動機非常明顯而強烈,因為這能讓我們的原型在幾天之內就能做出來,而不是需要幾個月。

這是我給所有非技術創業者,最大的建議

但這其實一直困擾著我,因為 Yipit 的核心價值之一,就是每個人都必須像創業者一樣思考、行動。但若沒有基礎的技術背景,他們怎能夠成為成功的創業者呢?

所以,在 Yipit 我們開始了一項新的嘗試:我們要每個人都有學習寫程序的機會。我們要所有人都能告訴電腦怎麼做,所有人都成為 Andressen 口中的第一群人。這可能聽起來很瘋狂,也確實有點瘋狂,但我們現在不畏懼嘗試新的事物,隨著經過的時間越久,我們也越來越興奮。

但這有什麼實際的好處?

在金融的領域,每個人都需要學習會計,因為會計是金融的語言,但並不是每個人都要成為會計師。在一個科技創業團隊,程序是共通的語言,不是每個人都要成為開發者,但每個人都要學習共通的語言。

這意味著每個人開始對 roll-outs、 the build、 breaking the build、 commits、 github、後端、前端、APIs、 資料庫比較有概念;這意味著每個人開始能分辨什麼比較難,而什麼不是。這意味著,除了只會向別人要東西之外,他們可以開始讓事情發生(make those things happen)。這些事情,包括處理小的錯誤、寫報告、做分析等等。

這可能意味著我們有經驗的開發者,可以有更多得時間精力花在開發新的功能,並降低溝通的成本;這可能意味著我們可以將基礎建設轉變成更服務導向的架構,而員工在其工作份內所做的事情,不用再害怕會毀了整個系統。這可能意味著一般人能夠進行快速測試的工作,讓有經驗的開發者花更多時間打造穩固的功能。

說了這麼多,到底該怎麼做?

部分在 Yipit 工作的年輕工程師,來到 Yipit 之前只有一些或甚至沒有技術的背景。但 Yipit 資深的工程師成功的帶領他們,成為現在程序代碼核心的貢獻者。

我們建造了一個循環,每個新進者都和一位更有經驗的開發者配對,並經過以下的流程:

我們從和他們說明 建造原型你所需要學的六件事(6 things you need to learn to build your own prototype)開始

前兩週,我們提供對 python 的基本認識: Learning Python the Hard Way

我們提供了對我們的網站架構 Django 的基本認識 : the Django Tutorial

每個人都必須花一天去想出一個很簡單、或是很好玩的網頁應用服務,前提是自己和家人、朋友會有興趣使用

接下來的兩週,他們必須開始練習用Django tutorials裡學到的,做出應用程式

一旦他們學會了,他們必須再花兩個禮拜,使用所學做出自己的應用程序

最後,我們會花一些時間讓他們透過將自己的應用程式上架到 Heroku ,來學習系統如何運作,同時強化他們對 HTML/CSS 的認識 (參考 programming via Udacity's course)

我們的目的並不是要每個人都成為開發者,而是要科技創業團隊中的每個人都能學習共通的程序語言、更自給自足,並在 Yipit 成為真正的創業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4166

Google收購擅長自然語言處理的新聞摘要服務Wavii!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39041.html

i黑馬 曾在去年四月這篇 「Wavii 公開測試,想成為你的新聞大數據服務商的唯一選擇」 介紹過 Wavii 這項服務:

位於西雅圖的wavii,經過多年默默無聞的開發,終於推出了基於大數據的公共消費項目。背後的天使投資名單讀起來就像今天的科技行業——Ron Conway、Aydin Senkut、Mitch Kapor、Dave Morin、Shawn Fanning、Keith Rabois、Max Levchin、Paul Bucheit、Rick Marini、Joshua Schachter、CrunchFund的Mike Arrington's……僅舉這幾例。因為Wavii是建立在一個大想法之上,所以他們對Wavii的期望較高,關於Wavii會不會成功,會不會辜負他們,也許是,也許不是。

無論怎樣,我們先談談Wavii究竟是什麼。

Wavii提供給用戶個性化的新聞和時事(來自相關的Feed訂閱)。用Wavii喜歡描述自己的話就是:Facebook的Google,你登陸到應用程序,網站和iPhone應用程序商店,這時可以使用Facebook Connect,在從你的個人資料那裡蒐集信息的基礎上,Wavii會建議,你應該遵循的分類,如名人、出版物、主題、企業、政治家和類似的話題或新聞提供商。

Wavii的神奇之處出現了,應用程序提供Feed訂閱,Wavii根據您的喜好,把最近發生的那件事推送給你,Wavii推送的新聞導語條目中的任何一個可鏈接的個人或主題都可延伸更多的相關信息。

有機的組成部分

看到Wavii的動作,真的會令人印象深刻。在任何人已經習慣使用各大搜索引擎的今天,Wavii尋求突破相關新聞信息的難題(這麼多重複的文章,這麼多的垃圾郵件),從日益龐大的萬維網中梳理真正的相關數據。

Wavii已經組建了一個25人的工作團隊,大數據專家、機器學習專家,其中許多來自亞馬遜和微軟的前員工。總裁Adrian Aoun告訴我,公司已經圍繞技術專利開始申請,旨在其產品能夠實現。如果你曾經試圖蒐集過去幾個小時自己錯過的Twitter信息流,那麼Wavii對你非常有用。

未知的問題

有沒有人真正的使用它呢?作為一名記者,我個人非常喜歡它。如果用戶發現更多的新聞源,我相信他們也會喜歡的。但實際情況是,我們大多數人有一個最喜歡的網站收集器:Twitter、Facebook、Google News、Google Reader、The New York Times、Techmeme、TechCrunch(Wink),比如,這就是我們得到的信息。那麼些早已建立的、有巨大優勢網站已經超過任何試圖攫取更多的關注的新網站。那麼你可能腦子裡浮現出了同樣是初創公司並且是競爭對手的Trap.it和Uberpaper,對的,競爭對手未來將會越來越多,所以現在是打硬仗時期。

接受開放式網絡嗎?

另一個問題,Wavii把開放式網絡的原則擺在首位,是自己的應用程序成為可能。當我問Adrian Aoun,他的回答是,如果公司計劃使得其個性化的Feed能通過RSS訂閱,不羈絆用戶,如果用戶真心想用這樣的功能,Wavii會考慮它。也許,Wavii的新聞來源的所有決定權都來自paywall行列,會發生什麼情況?「首先,我們不認為這回發生」Adrian Aoun說。他幾乎肯定是正確的,但是當你想建立長期業務——你建立的產品基本上獲得新聞社區內的一些頂部的青睞時,它可以做的更周全。

註:

除去噱頭,經筆者測試,Wavii就是一款基於Facebook的新聞聚合應用。Wavii的服務可以關聯Facebook賬戶,基於用戶的facebook活動學習用戶的興趣。當用戶註冊賬號時,用戶可以選擇關注的人物和主題,Wavii可以向用戶推薦相關的信息。Wavii可以梳理海量網絡數據,為用戶提供真正相關的數據。下面的視頻,可以很形象的向你展示Wavii後台是怎樣工作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935

樂天》公用語言改英文 加速攻進二十五國


2013-07-22 TCW  
 

 

日本最大電子商務集團樂天則更進一步,在去年七月起,把社內公用語言全部改為英文;多益(TOEIC)分數達不到規定標準的社員,將予以減薪。樂天社長三木谷浩史說:「在樂天,No English, No Job.(不會英文,沒有工作)」

做為日本第一個提出「完全英語化」的企業,三木谷要改革的,不只是日本人對英文的恐懼,還有日本職場上過多繁文縟節、曖昧不明的禮節與敬語。

對外溝通免翻譯,年營收再創新高

「『不行、辦不到』這些字眼,日本人總要拐彎抹角的說,但是,用英文,你只能用最扼要的方式溝通。」透過語言影響心態,讓樂天從日本公司轉型為國際企業,三木谷所做,都是為了「速度」。

「對外溝通、接收資訊不再需要翻譯,就是最大的效率提升。」三木谷曾說,過去,樂天在日本成功的秘訣是速度,未來,要和亞馬遜(Amazon)等電子商務巨擘競爭,樂天只能更快。現在,樂天已經進入二十五個國家,完成加拿大大型電子書商Kobo、美國購物網站Buy.com、美國物流公司Webgistix等知名購併案。

樂天的英語化至今屆滿一年,相較外界先前將其形容為「本世紀最大的愚行」,目前,樂天員工的多益平均分數已從五百二十六分提升至六百八十七分,二○一二年,樂天營收超過四千四百億日圓,再創新高。

雖然目前無法具體化,英語對樂天進軍國際帶來的正面效益,不過正如三木谷所言:「這是好開始,如果成功了,將是樂天為日本帶來的最大貢獻。」

日本的改變,正在路上。

困境,是磨難,還是祝福,原來都在一念之間。上述的日本企業,被二十一年低迷的環境逼到絕境後,學會最「極致」的方式,找出生存之道。而這群人,現在正走出海外,他們將成為我們最難以忽視的夥伴,或是敵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9398

吹噓直播多場NBA球賽now TV大玩語言偽術


2014-02-06  NM  
 

 

收費電視推銷手法屢遭詬病,有now寬頻電視推銷員向讀者力銷美國職業籃球聯賽NBA收費頻道,聲稱「每日有幾場球賽睇」,豈料讀者收看時始知,頻道所播的絕大部分為廿年前的經典球賽,直播球賽每日只有一場,大呻被騙。

周先生為電訊盈科旗下now寬頻電視訂戶,本月初搬屋遂向now申請搬遷服務,推銷員順勢力銷他加裝收費頻道NBA TV,收看獨家轉播的美國職業籃球賽,「職員話每個月加六十蚊,就每日有幾場波睇,好抵。」周先生認為每日可收看數場即日籃球賽吸引,遂答應加裝頻道,並經電話確認簽約兩年。不料安裝後,周始發現頻道內容貨不對辦:「又話每日幾場波,原來得三場!一場係前一日嘅舊波,一場仲係成廿年前嘅!每日只係得一場當日球賽,我覺得佢係誤導我!」

跟進now職員承認出口術

now寬頻電視於一○年十月宣布與營運NBA的美國國家籃球協會簽訂協議,由二○一一至一二年度賽季開始,獨家播放NBA賽事,其中NBA TV頻道號稱全日廿四小時播放NBA及WNBA的籃球賽事。不過根據節目表,NBA TV每日其實只得一場直播賽事,並於當日重播三次,其餘節目多為雜誌式賽事重溫節目如《NBA內望》、《NBA傳真》等。記者放蛇向街上now推銷員查詢NBA TV頻道詳情,職員坦言該頻道主要播放花絮,其實「無咩嘢睇」,並力銷記者安裝更貴的體育頻道組合。

回應職員認錯取消合約

記者與周先生一同以三人會議方式致電now姓盧的推銷員,周先生質問盧:「你當初同我講每日有幾場波睇,一個正常人都會感覺到你當時係指每日都有即日球賽啦!而家原來唔係嘅,一日得三場,仲有兩場係舊嘅!你自己話,你咁sell係唔係誤導?」盧即承認做錯,坦言當日「做得唔好」,並承諾向公司市場部取消周先生訂購頻道的合約。電訊盈科發言人回覆時則強調,職員在推銷時已清楚表明該頻道不會直播全部NBA賽事,事主當時亦表示理解;公司接獲投訴後,已即時聯絡事主,並指事件已圓滿解決,但未作詳細解釋。 (陳凱敏)

壹判官

now職員推銷欠周詳,令事主在誤解下簽約;消費者要避免墮入陷阱,幫襯前記得要問清楚服務內容!劣劣劣(五個劣為最嚴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0688

阿里即將入股優酷? 風的語言

http://xueqiu.com/3750557607/28270730
從媒體的朋友得到消息,阿里可能要入股優酷。大驚,為啥阿里要入優酷?業務有互補?為此周未花了點時間找到下面二個新聞。

在展開本文之前,我們先看二個消息:

1:阿里巴巴集團將以62.44億港元認購文化中國傳播擴大後已發行股本的60%,發行價每股0.5港元。文化中國傳播的公告稱,其將與阿里巴巴建立一個策略委員會,以探索線上娛樂及媒體相關領域的未來商機. 文化中國傳播集團是以與精品影視劇攝製、移動新媒體運營、報章媒體經營等為主業的綜合性文化產業集團.說直白一點就是擁有各類影視類作品的版權。

2:3月4日華數傳媒發佈繼續停牌公告,有傳言稱停牌原因是阿里巴巴有意入股華數傳媒。有媒體報導,阿里巴巴希望以近10億美元的價格持有華數傳媒20%的股份。華數傳媒對此回應稱,本次停牌主要原因為擬對2014年非公開股票方案進行調整,可能涉及調整募集資金投向、引入戰略投資者等方面的變化,目前方案正在洽談、論證,待各事項明確後公司將刊登相關公告。而阿里巴巴則表示「暫不對此事做任何評論」。華數傳媒的全稱是華數傳媒網絡有限公司,是華數數字電視傳媒集團有限公司旗下專業從事數字電視網絡運營與新傳媒發展的運營企業。華數的價值源於它的內容與牌照。說直白一點,就是擁有客戶。

三月十四日在深交所投資互動平台,華數傳媒官方再次對與阿里合作未作否定答覆,具體請詳看華數的投資互動平台相關內容。

看到這二個新聞,你想到了什麼?阿里還少了什麼?影視片源也有了,在哪裡播也有了,目前只少一個視頻商了就可以佔領客庁資源了,整個上游下游就可以全部打通!

為什麼是優酷?怎麼不可以是樂視?怎麼不可以是愛奇藝?怎麼不可以是搜狐視頻?

1:為什麼不是樂視?

目前樂視估值約360億人民幣,優酷估值約310億人民幣。二者的市場佔有率我就不提了。

如果你是老闆,你會收哪個?

2:為什麼不是愛奇藝?

愛奇藝是百度的好不啦,BTA打架打的熱乎,A對B說,我們不要打了,我收你兒子做孫子怎麼樣?我拷,你真當B是2B啊!

3:為什麼不是搜狐視頻?

張總說了,搜狐視頻是我的親兒子,我覺得我會賣兒子嗎?(具體請查看騰訊視頻和搜狐視頻要合併時張總的回答)

來個正經點的哈:優酷視頻PC端的老大,移動優酷排名第一,從第二到第五的(愛奇藝、樂視、搜狐視頻、騰訊視頻)合計起來的移動市場份額還沒有優酷一家大。市值才310億人民幣,美金才51億多點。阿里要想佔領客廳,取得一張好點的移動門票,順便為自己的天貓打打廣告,這是一張好票啊。

發表本文之前,本人持有優酷多頭頭寸。不構成投資建議,只是個人主觀猜測。任何盈虧均與本人無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3441

聯儲局官員盡顯語言藝術 (副題:路勁基建) 市場先生自語

來源: http://mrmarketofhk.blogspot.hk/2014/08/blog-post_26.html

筆者每次同其他地區和部門的同事開會之後, 都需要寫會議記錄. 寫會議記錄絕對是一種藝術和化妝. 最終目的是要將有利自己的觀點強化和將不利自己的言論淡化, 因為當管理層沒有時間參與會議時, 會議記錄就成為了解事情的重要基礎. 筆者非常欣賞美國同事寫會議記錄的技巧, 從多年學習令自己進步了不少. 聯儲局最新公布的會議紀錄顯示委員會對就業市場復甦速度感到驚訝, 不過在有更多經濟復甦的證據, 包括通脹及就業市場情況前, 都不希望提早加息. 委員會普遍同意勞工市場在過去一年改善的步伐超出預期, 但仍存在勞動力資源大量閒置的情況. 聯儲局主席耶倫上星期表示, 局內有關加息時機的辯論現佔據中心位置, 若就業市場迅速改善或通脹迅速升溫, 當局可能較預期早加息. 聯儲局官員言詞模淩兩可, 鷹鴿解讀皆可, 盡顯語言藝術, 將來無論提早加息與否, 市場也無話可說.

筆者繼續發掘高息股, 今期討論1098路勁基建. 集團主要於內地營運收費公路和從事開發房地產項目. 房地產發展和收費公路是兩種很不同的生意. 收費公路擁有營運權的第一日已經有收入回籠, 但一個物業由取得土地發展權, 平整開發, 建築施工, 裝修, 銷售至到資金回收需要很多年, 是一個資金周轉期長的行業. 因此地產發展商鮮有淨現金公司. 事實上, 集團持有現金和銀行存款只有44.07億元, 但銀行貸款高達142.93億元, 表示淨借貸為98.86億元, 上半年財務費用高達9,385.2萬元, 佔稅前溢利13.56%. 幸好, 集團過往派息記錄良好. 過去10年共派股息每股4.45元, 是目前股價7.13元的62.4%, 平均歷史股息率為6.24%. 

根據今年中期業績報告, 房地產發展和收費公路分別為集團貢獻溢利8,472.4萬元和2.074億元. 集團派發0.13元中期股息, 大約需要9,522萬元, 收入穩定的收費公路已經足夠支付當中的89%. 能否增加派息則主要靠物業銷售的情況. 人民幣匯率在今年上半年急速貶值, 人民幣對港元由1.2811下跌至6月30日的1.2483, 集團因而錄得匯兌減值1.19億元, 現時人民幣匯率已經回升至1.26元, 全年業績有望轉為匯兌收益. 此外, 集團新收購49%股權的馬巢高速公路自 6月開始為集團提供收入貢獻, 將為全年公路收入增長提供動力. 預期集團將繼續收購高速公路, 以壯大高速公路組合. 此外, 集團不斷以資產折讓價回購並註銷股份, 有利提升每股資產值和盈利, 上半年便註銷了1,292,000股. 集團現價較每股資產淨值17.29元折讓58.76%, 仍然便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0136

語言的藝術:你真的看懂研報了嗎?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596

今年如此火爆的行情不僅讓不少散戶滿倉踏空,券商也幾乎全部看走眼。

最近有媒體統計18家券商去年的策略報告,其中準確預言到今年“牛市”的券商僅西南證券、國泰君安以及東吳證券。2014年國泰君安率先提出牛市論,4月曾高呼“400點反彈論”,西南證券認為滬指上行目標位在2950點附近,東吳證券在2013年底準確預測今年的走勢(8月開始牛市),點位區間(3000點)和主力板塊(金融)。

實際上,做預測分析確實不是一件容易事,有時候必須給自己留足余地。財經專欄作家端宏斌稱,為什麽要有一套行業黑話無非是以下幾條:

1,讓你感覺他似乎很專業;2,讓你覺得他似乎說的挺有道理;3,一旦他說錯了,讓你也沒有理由打他的臉。

所以,了解報告慣用的“術語”就很有必要。以下是2012年泰達宏利基金公司量化投資負責人兼國際投資部副總監王詠輝總結的《研究報告的含義與使命》和端宏斌對此的拓展,總結如下:

custom

1,正如我們此前的預期——適用於任何一篇分析文章的開頭,暗示對方自己此前的分析是正確的,並讓讀者能夠重視本文的觀點。

2,基本符合我們的預期——說明此前的預測是錯的,但好在錯的不是特別離譜,大約誤差20%—30%之間吧。

3,略超預期——說明此前的預測大錯特錯,誤差估計在50%—100%之間吧,不能再多了,否則要被打臉。

4,大幅超過預期——完全算錯了,你最好忘了我之前說的是什麽。我們開始下一個話題吧。

5,尚待確認,有待證實,靜待公布——我們覺得這可能沒戲了,但是我們不好意思直接告訴你,就讓你等等吧。

6,且待證實——我們覺得沒戲了,但又怕它突然有戲了,所以很糾結。

7,XX可期——我們覺得很有戲,但又怕它突然沒戲了,所以不能說的太滿。

8,拐點——理論上是指趨勢反轉的那個點。目前為止,沒有人猜對過拐點。這是一種傳說中的神獸,人們只能事後從圖形上才能觀察到它的存在。每個分析師都以能抓到神獸“拐點”為榮。

9,短期來看,長期來看——如果你想告訴別人兩個完全相反的預測,那麽就應該套用這個句式。

10,上升趨勢得到了有效確認——我們已經踏空很久了,現在終於準備空翻多,希望還能撈到一點。

11,下跌趨勢進一步強化——我們已經套牢了,現在終於下狠心準備割肉,希望還能保住一點。

12,下跌就是買入良機——原本我認為這個股會漲的,沒想到推薦之後就一直在跌,沒辦法,越跌越補吧,希望能攤平成本。

13,股價凸顯估值優勢——我們推薦的股已經跌得就剩褲衩了,到底幾倍市盈率才是個底啊??!!

14,XX值得關註——吃不準會漲還是會跌,反正不管漲跌,值得關註都是沒錯的吧。

15,強烈推薦——不管最後漲不漲,我是真的建議你買入。

16,風險提示——如果最後發現我說錯了,你也別怪我沒給你風險提示。

除了國內券商,海外的研究報告也不乏一些毫無意義的常用語,比較經典的有以下幾個(選自科技金融網站BI):

1,我對此表示謹慎樂觀(I'm cautiously optimistic)——這句話可以被用在任何時候任何市場狀況,字面上的意思是你很小心謹慎,但是依然相信未來前景光明,所以無論最後結果是什麽,這話都沒錯。如果市場跌了,你可以說“你知道的,我很謹慎”,如果市場漲了,你可以說“你知道的,我很樂觀”。所以這句話等於什麽都沒說。

2,趨勢是你的朋友(The trend is your friend)——這話聽上去很有智慧,但過去的走勢無法向你確保接下來的行情是向上還是向下。如果股票按照原先的趨勢走,那麽好吧,趨勢是你的朋友,如果反著來,那麽新的趨勢就是你的朋友喲!

3,買方比賣方多(More buyers than sellers)——在一個市場里,你沒法憑空買一只股票,總有人賣給你,所以這不僅是一句廢話,還是錯的。

4,市場正在築底(We're in a bottoming process)——當股市跌跌不休的時候,這句話經常出現,意思是你根本不知道市場會怎麽走,可能會跌的更多,但你又想強調股市最終會漲起來。這其實並沒有告訴你接下來會發生什麽。

5,逢低買入(Buy on weakness)——當你不知道何時該說“買”但又想在以後告訴所有人“你看,我就說這個股票要漲吧”的時候,你可以用這句話來打馬虎眼,而且可以用在任何時候任何一只股票上。這句話真是一點用都沒有, 它沒有告訴你買入的時機,而這才是最重要的。同理可證逢高拋出。

6,繼續觀望(Take a wait-and-see approach)——這絕對是分析師最愛使用的詞之一,聽上去挺謹慎的,目前的情況似乎比以往更具不確定性,但實際上也是言之無物。你到底在等什麽?要等多久?為什麽你等的最終會發生?為什麽以後的不確定性更高?總而言之就是,你到底在等什麽?!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5518

“在這地方你能聽到50種語言的酒話” 多倫多電影節的老故事和新動作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2287

多倫多電影節的成立,源自1976年戛納電影節期間的一次酒會。圖為2015年多倫多電影節的酒會。 (CFP/圖)

“自由、大膽、革新,12部真正的作者電影入圍,三位重量級評委外加2.5萬加元獎金。多倫多電影節今年40歲,我們需要一點改變。”以不設電影競賽而聞名的多倫多國際電影節從今年開始設立了競賽單元。電影節藝術總監卡梅隆·貝利將公布這“一點改變”的時間定在2015年戛納電影節,賈樟柯新片《山河故人》首映當晚。因為這個競賽單元的名字叫“站臺”,借自賈樟柯的第二部長片。

2015年9月10日,第40屆多倫多電影節開幕。11天里,289部長片、110部短片參與展映,來自80個國家超過5450位產業人士參與。如果想把電影節影片看完,至少需要515個小時。

“電影節中很多優秀的影片,由於種種原因,無法獲得應有的關註。”多倫多電影節主席皮爾斯·漢德林認為,新的競賽會讓這些電影不致埋沒在明星陣容的奧斯卡季影片中,“褒獎真正作者的電影,也是回歸我們一貫支持充滿藝術野心作品的初衷。”他沒有直說的,還有多倫多電影節自己的野心。

近幾年來,多倫多電影節想取代“歐洲老大哥”威尼斯電影節的趨勢越來越明顯,新競賽單元勢必讓雙方對優秀作者電影的爭奪更激烈。2015年“站臺”12部入圍作品中,有三部也同時入圍了威尼斯競賽。

酒桌上敲定電影節

多倫多的故事,確實是從戛納電影節時卡爾頓酒店露臺買醉開始的。

“當年我們靠拍攝紀錄片、廣告片和教學片為生,真正想做的卻是劇情片。可加拿大根本沒有自己的電影產業。如何讓電影產業發展起來?”加拿大制片人亨克·範·德·科爾克回憶。

1975年,科爾克與制片人、好友威廉·馬歇爾、達斯蒂·科爾想了個主意:在多倫多辦國際電影節。馬歇爾當時剛剛從市長辦公室辭職,重新回到電影界工作。“在這地方你能聽到50種語言的酒話。”他認為多倫多文化多元,擁有北美最多的平均觀影人口,世界各地的電影必然能在這里找到它的觀眾。

1976年春天,跟一些國際發行商和影評人有點交情的科爾帶著馬歇爾來到戛納電影節。他們打點卡爾頓酒店前臺,訂到格蕾絲·凱麗套房和露臺1號桌。科爾請來美國頗具影響力的影評人雷克斯·里德和羅傑·伊伯特,借此吸引了不少電影發行商和明星。

“我們請大家喝酒,並邀他們秋天到多倫多來。”馬歇爾回憶起當年的情景。在戛納他們正式宣布,10月份在多倫多會創辦一個新的非競賽國際電影節。他們不會跟其他電影節爭奪影片首映權,而是向偉大的電影節同行們致敬,放映他們電影節中最棒的電影。新電影節命名為:“電影節的電影節”——這個名字一直用到1994年,才改為多倫多國際電影節。

加拿大電影人一方面極力擺脫美國後院的形象,不願淪為美國“國內市場”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又希望跟好萊塢合作,尋求自身發展的機會。但傲慢的好萊塢片商對這個電影節並不感興趣,他們認為打上了電影節標簽的影片不啻票房毒藥。如今的多倫多電影節以奧斯卡風向標聞名,40年前卻沒有一部好萊塢影片願意來。

“1983年,《山水又相逢》在電影節首映,改變了我們與好萊塢的關系。”多倫多電影節主席皮爾斯·漢德林告訴南方周末記者。這部影片由一群不太知名的演員出演,發行商有點不知所措,卻在多倫多奪得觀眾選擇大獎。後來在奧斯卡,它拿到包括最佳影片在內的3個提名。

“好萊塢發行商開始跟多倫多電影節合作,試映影片,因為這里有真正的觀眾。根據放映情況,他們會調整發行策略。”電影節前主席海爾格·史蒂芬森補充說。“2008年,《貧民窟的百萬富翁》由於制片公司關門,幾乎沒機會做北美院線發行,是多倫多電影節拯救了這部影片,而它最終問鼎奧斯卡。《國王的演講》《為奴十二載》等奧斯卡最佳影片,幾乎都沿襲了這種電影節助推發行的路線。”漢德林介紹。

買家就坐在你身邊

奧斯卡頒獎季影片越來越多地選擇在多倫多亮相,人們甚至開始擔心好萊塢是否已經劫持了電影節。

“其實其他國家的影片,在電影節的擴張更加迅速。”漢德林1982年以選片人身份加入多倫多電影節,見證了選片團隊從5人發展到如今21人的爆炸式增長。

與歐洲電影節主席常年把持並深刻影響電影節選片口味相比,多倫多選擇了相對獨特的集體主義選片策略。電影節藝術總監卡梅隆·貝利告訴南方周末記者,他並非每一部入選影片都看過,選片人有非常高的自主權。這支多國部隊要在半年多的時間里,為15個官方展映單元完成邀片工作。在多倫多,可以看到選片人的大幅海報掛在街頭,他們不再是電影節的幕後英雄。

意大利人喬萬娜·富爾維從2002年開始負責東亞及東南亞地區選片。“北京、香港、東京和首爾每年必去。4月往往會在北京停留較長時間,因為中國電影市場不像日本或韓國,有官方機構幫你聯絡電影人、推薦最新的電影作品。獨立電影甚至沒有制片或發行公司協助推廣。如果不依靠長期建立的人脈,很難發現新作品。”

富爾維中文流利,1980年代她擔任意大利導演貝納多·貝托魯奇的助手,在北京拍攝《末代皇帝》,這段經歷讓她愛上中國。通過她,王兵帶著《鐵西區》第一次在北美觀眾面前亮相,婁燁、萬瑪才旦的作品也被介紹給多倫多觀眾。2015年由她推薦首映的中國內地影片,包括張楊新作《岡仁波齊》,以及何平首次表現都市題材的影片《回到被愛的每一天》。

多倫多電影節與中國電影的故事,可以追溯到傳奇選片人大衛·奧弗貝。1984年他把香港新藝城公司出品的描述倫敦唐人街殺人案的動作喜劇《英倫琵琶》帶到多倫多,通過電影節幫助吳宇森、徐克等人打開了北美市場。帶著處女作《落水狗》亮相多倫多的昆汀·塔倫蒂諾,攜全劇組演員為徐克和程小東的《笑傲江湖II東方不敗》放映捧場,也傳為“西方遇到東方”的經典佳話。

陳凱歌2002年的作品《和你在一起》在多倫多電影節首映後,聯合藝術家公司以150萬美元買下北美發行權。這對華語片來說是不錯的成績。

“多倫多是可以做成生意的。或許來這里的俄羅斯買家沒有去戛納的那麽多,但來的都是掏錢的主。”擁有多年電影節市場經驗的版權代理商萊斯利·烏克特告訴南方周末記者。

2015年,美國怪才編劇查理·考夫曼第二部導演作品、動畫片《失常》,通過眾籌方式拍攝。在多倫多特別展映單元放映後,被派拉蒙公司以五百萬美元買下。STX公司花一千萬美元買下了獲得“午夜瘋狂”單元觀眾獎的俄羅斯影片《硬核大戰》——一部用Go Pro運動相機拍攝、全程模擬第一人稱射擊遊戲視角的闖關動作片。

新增的競賽單元影片,首場放映都安排在1400座的埃爾金劇院,觀眾、媒體記者、市場買家坐在一起。而大部分電影節,媒體和買家總能優先看片。以“站臺”命名,也是希望真正幫助更多的作者電影找到市場機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4951

說史151209比利時的語言戰爭

來源: http://www.tangsbookclub.com/2015/12/09/%e8%aa%aa%e5%8f%b2150209%e6%af%94%e5%88%a9%e6%99%82%e7%9a%84%e8%aa%9e%e8%a8%80%e6%88%b0%e7%88%ad/

說史151209

比利時的語言戰爭

掌門執筆:天花亂說系列25

 

〈劇場:語言戰爭〉

1968比利時最高學府法蘭芒省 魯汶大學說荷蘭語的學生反對校內以法語授課的教授,舉行示威, 竟然喊出種族主義色彩的口號:「瓦隆人(這裡泛指說法語的比利時人.) 滾出去!事件又竟然戲劇化地引致內閣分裂和垮臺, 最後政府向示威者妥協,隔年將魯汶大學分拆. 原校正名為「魯汶大學(荷語) 」; 擇地另建新校「魯汶大學(法語) 」. 拆校最頭痛的問題是圖書館, 各不相讓,擾攘一番之後, 唯有瓜分館藏,兩敗俱傷了事.

 

這場稱為「語言戰爭」的事件簡直是大學界的醜聞. 其胡鬧情狀直迫「鱈魚戰爭」, 不同的是鱈魚戰爭規模大而意義小; 而語言戰爭雖則是茶杯風波但卻意義深刻. 如今已是 “語言戰後四十年”,從南北相接的法蘭芒省和瓦隆省穿過的火車, 一越省境,車內的電子告示牌立即切換語言,並且絕不雙語並列

 

荷語和法語都是比利時的法定語言 (還有一種是德語, 但全國德語人口只有65,000人.), 但是除了法律規定 「布魯塞爾首都」必須雙語兼用之外(其實首都特區八成半人口說法語.), 類似上述刻意的 “語言阻絕” 狀況普遍存在於各省之內.***

 

還有更離奇的,比利時憲法內含一種「語言正確原則」:不論那個政黨執政, 內閣成員的組成必須體現出 荷語和法語間的 “平衡”, 而總理必須兼通兩語.*** 還有,最高法院院長一職須由兩個語族人士輪流出任.

更有甚者,除全國議會外, 三個語族竟然各有一個獨立「議會」, 在教育、語言、文化和某些社會福利事業上面擁有立法權.***

最離譜的是,首都行政局四名成員由兩大語族各佔一半席位, 平常議事,雜坐暢言, 等同圓桌會議; 但是一碰到攸關語族利益議題, 便立即轉為兩兩對著坐, 變成方桌形式. J

 

比利時人對於「語言」— 實情是族裔身份認同異常執著,近乎癡迷. 令人深感不解的是,這種現象竟然發生在一個高度智識和理性化的北歐國家, 對照毗鄰 荷蘭崇尚寬容的文化氛圍, 更生天壤雲泥之感觸.

 

〈歷史:族群斷層線深刻的小國〉

比利時憲法將全國分為三大「地區」:法蘭德斯、瓦隆尼亞和 布魯塞爾首都. 除了全國議會和上述三個語族議會外, 每個地區又各有自已的民選議會.*** 地區議會在城市規劃、環境、經濟、基建運輸和外貿事務上面擁有立法權.***

 

然後,全國再劃分為十個省, 法蘭德斯和瓦隆尼亞各佔五個 (說荷語的法蘭德斯五省在北,說法語的瓦隆尼亞五省居南.), 各省在地方行政上均相當獨立. 結果是中央政府辦事時縛手縛腳去到可笑的地步, 是個如假包換的 “跛腳鴨政府” !

組成內閣既要滿足「語言對稱性」要求, 又得在兩大語族議會得到過半數同意. 組閣已然如此艱難, 掌權後擬定的政策更要受到七議會十省的制約, 就連絕對屬於國家事務的外交政策, 地區議會(不單只全國議會) 居然也有發言權,*** 這真的不可思議.

 

由於 法蘭德斯和瓦隆尼亞技術上已近乎單語區,*** 所以「地區議會」之於「語族議會」明顯是架床疊屋,多此一舉. 這種憲政結構純粹是政治抗爭的產物,用意在於公共生活層面劃出更多明確的「斷層線」, 將國民的對立感浮現出來,以進行抗爭動員,**** 就如藍綠營和藍黃絲帶一般道理.

 

按照政治學理論, 斷層線切割得愈深,社會的撕裂狀況愈嚴重. 更惡劣的是,如果存在著超過一條以上相互重疊的斷層線, 那整個社會便會生出無法填平的鴻溝,***** 極易釀成暴亂甚至內戰.

最佳的當代例子便是 科索沃戰爭. 塞爾維亞的壓倒性主流人口是 塞裔,說塞語,信奉東正教, 具有極強烈的民族認同感,視科索沃原野為國族聖地. 但是科索沃作為塞國的一個省, 其主流人口卻是 阿爾巴尼亞裔, 說阿語,信奉伊斯蘭教. 最後是塞國軍隊在科省進行種族清洗, 此事天下皆知.

 

在西歐,族群斷層線密布的小國還有 瑞士, 在族裔、語言、宗教和地區歷史各方面都呈現高度碎片化. 但瑞士社會的撕裂情況卻遠不如比利時嚴重, 原因是那些斷層線相互交錯,並不重疊(例如,不同州郡內部都有法語和德語人口, 也有舊教和新教信徒; 更且在同一語族內部也呈現宗教分殊.), 於是並未形成 “非黑即白”的對立陣營.

相較之下,比利時由於語言、宗教 (法蘭德斯人信新教, 瓦隆人多信舊教.)、地區歷史和經濟階層的 斷層線一起重疊於東西橫亙, 分割南北的 “楚河漢界” 上面, 這就做成上述 “火車報版”和 “議會堆疊”的奇怪現象.***

 

比利時的國內政情遠超一般的施政困難, 而是近乎欠缺中央政府. 既然治理上這樣無效率, 真正值得思考的問題反倒是:

〈拆局:何不乾脆拆國?〉

時至今日, 全國荷語人口與法語人口比例是3:2, 而前者的 人均收入也較後者為高. 但歷史遺留下來的因素卻使傳統政治菁英階層多屬法語人, 這就使得法蘭德斯人一心響往獨立. 為此,戰後六十年間,比利時七次修憲. 溫和派顧全大局,不願見國家分裂(請註意,比國面積只有威爾斯那麼大,再分拆…..); 但分離主義者卻得寸而進尺….. 上述架床疊屋式憲政結構就是彼退我進,逐步妥協的產物.****

 

比利時之所以尚未分拆, 原因有三:

A分拆的時機已失!年輕世代愈來愈傾向個人主義, 愈來愈不著重集體認同, 隨著歲月推移, 社會對分拆的訴求日漸淡泊. 戰後西歐宗教實踐熱情急速冷卻(可清楚反映在周日禮拜的出席率上面.), 傳統政黨號召力漸降(最悲涼的是共產黨.), 教育水平和地域流動性提高(人們容易接觸對家族群,有助降低疑慮.), 大家一起向錢看(向消費品看也可以)….. 凡此種種都使新世代更不易為「族群牌」所激動. (信仰馬虎信的人,如當今之世的基督徒, 又怎會殉教呢?)

 

B法蘭德斯人和瓦隆人的抗爭意識已被更廣寬的政治世界所稀釋, 例如歐盟、北約等. 其實這也是歐洲所有分離主義運動的軟脅, 獨立建國又如何? 還不是要接受歐盟的統治. 世界愈來愈一體化,可推導出分離主義的體質將會日趨衰老.

 

C最後, 可能是最有力的原因, 比利時富裕. (大家都係有錢有面嘅人, 有乜事何妨…..,無謂…..嘛.)

 

 

《戰後歐洲六十年Postwar:A History of Europe since 1945》(2005) Tony Judt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452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