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台灣最會借錢的製片人 「賽德克.巴萊」幕後推手


2011-10-24  TWM




黃志明:

每個案子 都是一段不同的人生!

「賽德克‧巴萊」不能沒有魏德聖,魏德聖不能沒有他。

隨著「賽德克.巴萊」上映,很多人認識了這位「全 台灣最會借錢」的製片人,他是黃志明。

撰文‧鄭淳予

首周末票房一億元、第二周二億元、第三周二億六千萬元、第 四周上看三億元……,「賽德克.巴萊」製片黃志明在迷濛細雨中,點了一支菸,隨著電影上映,他結束奔走借錢的生活,卻又陷入另一個算錢的日子。

「其 實(票房)是比預期中慢了點。」濃眉虎目的他垂著眼皮,彈了一下菸灰,距離上下兩集十五億元票房的回本還有一大段距離,走出誠品一樓大廳,看著外頭的雨, 黃志明陰鬱的心情寫在臉上。

「賽德克.巴萊」再創魏德聖導演生涯高峰,也讓多位素人演員暴紅,但回想起那段調頭寸的日子,黃志明心情卻是五 味雜陳。「每天從兩三百(萬元)到一兩千(萬元)都有,就是當天都要借的錢,就這樣過了一年多。」「賽德克.巴萊」籌備到開拍的一年四個月中,借錢似乎成 了黃志明的「日常生活」;其實,一開始連他自己都懷疑,「我覺得,應該撐不過一個月就要停工。」耐著性子 ﹁算價格﹂給投資人聽黃志明的想法其來有自。他看到魏德聖為了搭建霧社街場景,能用的資金幾乎都砸下去,黃志明只好硬著頭皮,向劇組中執行製片的媽媽借 錢。他還記得,那是為「賽德克.巴萊」借的第一筆錢,兩百萬元。

「到最後借最大的金額,是我向郭台強一開口就說:『我要向你借五千萬元。』 在拍「賽德克.巴萊」的過程中,我每天都在成長,尤其是借錢這件事。」黃志明大笑:「不過,借錢這件事情不用去學。」談到這段彎腰低頭借錢的日子,黃志明 承認自己「選擇性失憶」。他苦笑著說:「我可能為了還一千萬元,借了五千萬元進來還這個一千萬元,就是不斷地有這些消耗的債,大債、小債這樣子,我沒有選 擇的餘地,就只能想辦法弄到錢。」到底黃志明借錢的訣竅何在?「通常我都是很誠懇地去向人家借錢啦!」說完,黃志明自己大笑了幾聲,又接著說:「但是沒人 有義務要借你錢啊,別人不投資你,你可以怪他沒有眼光或評估錯誤;但不借你錢,完全不需要理由。」要談投資,黃志明就必須把價值換算成價格,耐著性子把普 通股或特別股算給投資者聽,把每一股能回收多少錢說個清楚。

「『賽德克.巴萊』的台灣票房預估可以有八億元。」「怎麼可能有八億元?我覺得 頂多六億元!」類似這樣空無基礎的議價對話,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現在黃志明與投資老闆的談判桌上。資方的「不識貨」,也總是激怒一旁的導演魏德聖。

「其 實他內心也生氣,但每次我一對人家發完脾氣,他當天晚上就會去道歉,要求從頭再聊。」魏德聖說,他後來知道黃志明的「善後」動作,既難過也自責。

但 讓黃志明最受挫的,竟是對朋友的不捨。開拍一個月後,黃志明覺得差不多快斷炊停拍了;此時,一位朋友以公司名義借四千萬元給他,幫劇組打一劑強心針,但這 位朋友也背負來自公司的壓力。

挺魏德聖 只為了﹁浪漫的想法﹂「二○一○年,農曆六月三十日晚上十一點多,我接到一封簡訊。他說,明天公司要查帳,他二十年建立的信用,即將毀於一旦,明天是鬼門 開,也是他的忌日。我看到那則簡訊,馬上打電話給他,講到兩個人都痛哭流涕,可是我還是還不出錢來,因為那真是太大一筆錢,我一下子根本還不了。」事過境 遷,黃志明透露,朋友現在還在那家公司工作,錢也已經還給他;但那段狼狽的日子,他只想從腦子裡徹底移除。

對黃志明賣命籌錢拍片,外界視為 「挺」魏德聖,他笑說:「其實這件事王偉忠在逼我回答,媒體也在逼我回答,到底我為什麼要去……,他們都用﹃挺﹄魏德聖,其實我們都是成年人了,不會隨便 因為別人的一句話就感動,只是覺得這個案子值得做,就是該去拚吧,歸根究柢就是一個浪漫的想法,要不然,我怎麼去跟魏德聖搞這﹃攤﹄呢?」事實上,黃志明 和魏德聖的互動很有趣。「賽德克.巴萊」開拍前一周,在北市南京東路辦公室頂樓,魏德聖為「賽德克.巴萊」召開誓師大會,對所有劇組人員精神講話,但黃志 明卻沒參加。魏德聖曾說,他總是搞不清楚黃志明是在擺爛,還是另有想法,黃志明笑著說:「如果我們要拍五、六億元的電影,口袋都沒錢,你說我要跟著他一起 衝嗎?當然要拉著他啊!他講什麼事情,我當然要賴皮啊!」堅持到底 用自己的語言說自己的故事吐槽歸吐槽,黃志明總在關鍵時刻出現,魏德聖就說:「黃志明每次都這樣,在臨門一腳的時候,他就會出現,把那個東西給定下來。這 是讓人很生氣,可是又感謝的一個點,就是……,我不知道,很複雜。」黃志明自一九九五年第一次踏入電影製片工作,就再也捨不得離開。「電影有一種獨特的魅 力,每一個案子都是一段不同的人生,你可以去開發,也可以經營。」聽過無數導演喊卡、見證一次又一次的殺青、看著一起奮鬥的夥伴離去,黃志明始終捨不得走 下自己的戲台,走回妻兒期待的正常生活。

被工作與家庭拉扯多年的黃志明,有好幾度心生離開的念頭,他不只一次對自己說:「再撐一下!再試試 看!」最後,夫妻兩人還是分居。「有時我也會想,這犧牲好大哦!」黃志明的視線焦點停在遠方,「但久了,你還是習慣了。」黃志明透露,自己非常喜歡一部美 國影集「黑道家族」。「裡頭的黑道大哥Tony Sopranos每天一出門就是要喬事情,但在家和兒女妻子的相處都有問題。有時候要做很狠的事情,有時又要扮龜孫子。他的形象,就像一個製片的真實人 生。」說著,黃志明又笑個開懷。

「今天我們所做的、被覺得是夢想的,其實只是瞎打誤撞的過程。」說穿了,面對中國電影市場,黃志明挺直腰 桿,和導演魏德聖站在同一陣線,為的只是爭一口氣;「即使借錢很辛苦,但用自己的語言說自己的故事,這是我們另外一個不能說出來的志氣。」黃昏的敦化南路 與安和路口,人群在細雨中熙來攘往,駐足屋簷下的路人,聊著昨晚才看過的﹁彩虹橋﹂。黃志明在菸霧裡,眼中透出一絲光亮。他會繼續和導演魏德聖,一起見證 下過雨後的彩虹。

黃志明

出生:1962年

現職:台灣電影製片

經 歷:金馬影展工讀生、《影響》雜誌編輯

學歷:東海外文系

家庭:已婚,育有一子

黃志明製片代表作年表

時 間 片名 重要成績 發行公司 導演 預算2002 雙瞳 好萊塢電影公司首次在台製片╱全台票房約6000萬元╱台灣年度華語片票房冠軍 美國新力哥倫比亞 陳國富 約2億元2006 詭絲 2006坎城影展正式觀摩片╱全台票房約4000萬元╱台灣年度華語片票房第三 中環 蘇照彬 約2億元2007 不能說的祕密 全台票房約4000萬元╱台灣年度華語片票房第三 博偉 周杰倫 約6500萬元2008 海角七号 全台票房約5億3000萬元╱台灣年度華語片票房冠軍 博偉 魏德聖 約5000萬元2011 賽德克‧巴萊 台灣本土電影最高製作成本 果子╱中環 魏德聖 約7億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719

劇變:誰是製片人?

http://www.21cbh.com/HTML/2012-3-23/2NMDcyXzQxMTg2Nw.html

優酷和土豆在不久前聯手「拍攝」了一部收視率極高的「商戰片」,主角是它們自己——原本冷眼相看的競爭對手一夜之間晉級為親密無間的搭檔,戲劇性的轉變讓這部片子具備了廣泛傳播的噱頭。

這 部題材討巧的片子,收看者不僅有搜狐、愛奇藝、騰訊等緊隨其後的競爭對手,對這部片子同樣興趣濃厚的,還有視頻行業的關聯方——製作電視劇的影視公司。 2010-2011年以來,拿到逾10億美元風險投資的視頻網站們糧袋富裕,它們陸續成為國內影視公司收入的新增長點。而視頻行業的整合對上游的影視生產 商會帶來什麼影響,是後者頗為關注的事情。

不過,在投資了小馬奔騰影視製作公司的漢理資本董事長錢學鋒看來,視頻網站數目的減少,長期而言對影視製作公司是利好的消息,「(整合)增加了視頻網站的購買力,有利於數字版權市場的發展,也有利於內容的提供方,降低了回款風險。」

新金主

很 多人也許並不會留意這樣一組數據:在2012年初剛上市的北京華錄百納影視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華錄百納;300291.SZ)的財報裡:2011年 1-6月,來自網絡信息傳播權收入(主要是視頻網站等新媒體公司支付的費用)達到1433萬元,佔電視劇業務收入的13.11%。而2009年,這項收入 全年只有22.4萬元,僅佔電視劇總收入0.2%。

同樣值得考究的是,2011年上半年,搜狐視頻成為了華錄百納的前五大客戶之一,其購買金額佔到了銷售額的11.48%,而第一大客戶北京電視台則佔整個銷售額的17.56%。可見新媒體的購買力,已直逼電視台客戶。

其背後的原因,來自近幾年來移動電視、網絡點播、IPTV 和手機電視等新業務迅猛發展,為傳統電視劇行業提供了新的機遇。同時,隨著各種媒介的成熟、整合和發展,市場對電視劇產品的需求也在逐步增加。

視頻網站之間激烈的競爭,也間接推高了市場對精品電視劇的需求。

在 行業內拍攝了《永不磨滅的番號》、《媳婦的美好時代》等熱播劇的華錄百納,其高管告訴記者,電視劇網絡版權價格從2009、2010年迅速興起,現在一線 熱播劇的網絡版權價格基本穩定在100萬元一集。而這樣的價格讓下游的採購商們倍感壓力,但是卻為影視製作公司的收入來源實現了多元化。

據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佈的《2010年中國網民網絡視頻應用研究報告》, 就電視劇收看習慣而言,大眾媒體消費行為轉變尤為明顯,66.5%的網絡視頻用戶最喜歡在網上看熱播劇,遠大於通過電視和購買光盤的24.7%和7.6% 使用率。互聯網已成為網絡視頻用戶最常用的觀影模式。

觀眾的喜好變化則讓熱播劇實現「兩條腿走路」——傳統的電視台,以及新興的網絡渠道 都成為播放陣地。熱播劇《北京愛情故事》製作方新麗傳媒發行總經理陳筱偉則預估,「有的熱播劇從視頻網站獲得的收入已經達到傳統的來自電視台收入的半數, 甚至更高」。而據國海證券預測,2012年,華誼兄弟將從網絡視頻中將獲得近9000萬元的營收。按華策影視總經理趙依芳對外的說法,2010年,華策電 視劇新媒體發行的價格處於業內較高水平,收入佔總收入的10%左右。

如此一來,電視劇價格自然水漲船高。華錄百納總經理劉德宏表示:「由於各大視頻網站在內容製作上存在短板,為了吸引流量,迅速做大,購買熱播電視劇版權,便成為它們起到立竿見影效果的手段。」

就 影視行業而言,新媒體渠道的興起某種程度上也彌補了盜版帶來的衝擊。有業內專家表示,「日本和美國影視劇公司很大一塊收入來源是音像版權,中國市場因為知 識產權保護不力,這塊收入基本沒有。網絡視頻的興起,某種程度上打擊了盜版音像市場,這意味著新媒體的發展把原來被盜版侵蝕的收益慢慢地補回來。」

新變量

就視頻網站購買的模式而言,劉德宏表示一般有兩種:「一種是獨播,這樣會給視頻網站帶來可觀的流量;還有一種就是把整個網絡播放權都買下來,然後既自己播放,又通過分銷的方式分攤一部分成本。」

雖然從收入比例來看,新媒體對傳統影視公司的影響力還不足,但是這些影視公司已經考慮如何挖掘新渠道的潛力,將其需求結合到公司的經營思路,產生新的碰撞。

尚 世影業製片人董浩宇對媒體表示,2011年電視劇產量近兩萬集,位居世界第一,但約有75%虧損,10%左右幾乎不盈利。娛樂產業研究機構藝恩諮詢統計數 據顯示,2011年約有1.7萬集電視劇生產,由於播出機構有限,電視台播出集數每年約6000-8000集,能夠實現收益的約3000集,八成以上電視 劇投資打了「水漂」。

也就是說,就電視劇而言,市場上呈現出供大於求的局面。如果沒有更多的渠道來釋放或消化,影視公司的日子會非常窘迫。

從 財務數據來看,這類型的影視公司經營活動現金流都頗為緊張。業內一位資深的傳媒行業研究員表示,影視劇製作行業特點決定了經營活動的現金流量呈現出拍攝投 入和資金回籠存在時間差,資金投入呈現連續性的特點,而資金回籠往往集中在某幾個時間段,因此影視劇製作規模的持續擴張導致了影視類公司經營活動產生的淨 現金流量呈現出一定的波動性。這位人士對記者解釋,「為了保證業績的持續增長,擴大製作規模,需要前期有更多的投入,而這些投入都算成為經營性現金流的流 出。」

正因為此,融資、上市成為了這類公司的必要選項。2012年2月,華錄百納登錄創業板,當天82.46倍的發行市盈率創出創業板近10個月來的新高。而今,上海新文化傳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上海新文化)也即將衝刺創業板,緊隨其後的,還有海潤影視、小馬奔騰等公司。

在業內人士看來,上市為這些公司的後續開發資金提供了充足的彈藥,但開闢多元的收入仍然重要。即使互聯網還是一個輔助的收入渠道,但互聯網未來極有可能成為電視台之外另一個主要的收入渠道:以視頻網站的觀眾群為目標受眾,拍攝網絡劇,就會產生一個新的市場。

各 影視劇製作公司更看好與視頻網站在資金之外的合作。大家都在探討「有沒有可以有進一步深度的合作和深度的產品的形態出來,就是說讓網絡視頻的內容行業更快 地發展起來」。一些行業領先的影視劇製作公司和渠道的戰略合作,將來也會越來越多。華誼凱旋總裁、同時是公司的金牌編劇宮凱波表示:「大的公司會和一些影 響力大的衛視形成聯盟合作的關係。」而在錢學鋒看來,「像騰訊參股華誼兄弟,並形成戰略合作,在行業中也會更加頻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新挑戰

其 實,無論是視頻網站還是影視製作公司都面臨劇烈競爭帶來的生存壓力。錢學鋒認為:「進入資本市場的時間點蠻重要的,市場最終的容量就那麼大,哪幾家先上 市,先融到資了,做大了,成活率就高了,這個行業年年推出熱播劇是不容易的,而是贏家通吃。」如此一來,控制風險可謂非常必要。

除此之 外,如何塑造影視公司的核心競爭力也備受關注。劉德宏表示:「電視劇是一個綜合的產品,要將思想性、藝術性和商業性有機地結合,要根據自己的項目來整體地 配備資源,這說起來容易,但是這就需要長期對這個行業的瞭解和行業中從業人員的瞭解,還有過程當中要有一些把握的能力,這是很核心的。」

在劉德宏看來,「把市場題材、市場定位定準了,把握好劇本,做好整體製作的保障控制,同時做好主創人員配備,如果這些因素都能把握好,其品質的可控性就比較強,作品就差不多能達標。就算不敢保證這個作品非常好的話,它基本上是在電視台可以有效播出的品質之上。」

宮凱波也強調需要做好定位,比如華誼凱旋就定位在喜劇路線上,不但長期和范偉合作,圍繞范偉打造貼近范偉特質、立足生活的作品,還遷入苑瓊丹、王喜等香港喜劇明星,當然「主創團隊的搭配和劇本都非常重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129

「星際大戰」製片一一八O億元賣掉公司 將捐出大半收入 喬治盧卡斯 從片場小助理到全球慈善家

2012-11-26 TWM
 
 

 

從「星際大戰」到「法櫃奇兵」,喬治盧卡斯的電影故事總是充滿傳奇;從廉價勞工到超級製片,他的成功過程也是傳奇。現在,甫以千億之價賣掉自家公司的他,又宣稱要把多數所得捐出,喬治盧卡斯超級製片生涯的最終曲,還是傳奇。

撰文‧乾隆來

二○一二年的十月三十日,現年六十八歲的喬治盧卡斯(George Lucas),把他的公司作價四十億五千萬美元,約新台幣一一八○億元,全部賣給迪士尼,並宣布不再參與好萊塢電影製作、不參與公司運作,而籌畫中的第七部﹁星際大戰﹂與第五部﹁法櫃奇兵﹂,都交由迪士尼完成。

自一九七三年以﹁美國風情畫﹂(American Graffiti)一片成名,這位雄踞全球電影產業將近四十年的超級製片,寫下他的「最終曲」,正式退休了。

不論用任何標準來排名,喬治盧卡斯都堪稱是「史上最偉大」的電影製片之一。他拍攝的﹁星際大戰﹂(Star Wars)、﹁法櫃奇兵﹂(Indiana Jones),陪伴了全世界一整個世代的影迷成長,絢麗的電腦動畫,更是當今所有主流電影的始祖。實際上,喬治盧卡斯帶給七歲到七十歲老老少少的歡樂,恐怕早已遠遠超過童話大師安徒生,甚至超越了創造白雪公主的華德迪士尼。

作為最成功的電影製片家之一,盧卡斯個人累積驚人的財富。據今年九月︽富比世︾雜誌估算,盧卡斯的身價高達三十三億美元,排名全美國第一二○名富豪,與另一位大製片家史蒂芬史匹柏的三十二億美元不分軒輊。

而在盧卡斯出售自家公司數日後,據報導,他又宣稱要將本次交易的多數所得捐出,若此,︽富比世︾雜誌計算,盧卡斯將躋身「全球捐款最多者」之列,與世界首富墨西哥電信大亨史林姆及金融大鱷索羅斯並列同一等級。拍電影成為巨富,盧卡斯堪稱全球第一人,名利雙收,無人可比。

夢想賽車,卻在撞車後轉上電影跑道盧卡斯的致富祕訣,對於一心想要發展文創產業的台灣政府,以及總是在理想與商業之間掙扎的苦勞導演們,無疑是一盞在重重迷霧中照亮前途的明燈。

盧卡斯出生在二次大戰末期的一九四四年,與台灣的企業家施振榮、趙藤雄同年。盧卡斯在加州土生土長,高中就迷上賽車,他喜歡修車、改車、享受飆速的快感。不過,十八歲那年,盧卡斯在一場賽車中被撞,差點丟掉小命,他的賽車大夢就此戛然而止。

退出賽車場的盧卡斯,上了當地的社區大學之後拿起攝影機,轉而成為記錄賽車選手的攝影者,也與朋友參加十六釐米實驗電影的拍攝。另外,他學習人類學、文學、社會學,成了後來﹁法櫃奇兵﹂與﹁星際大戰﹂故事的養分。

盧卡斯後來從社區大學轉學到南加大(USC)電影系,在一九六○年代,好萊塢的電影產業主流還是師徒制,南加大是極少數開設電影系的大學,因此成為年輕電影人的聖殿。比盧卡斯小兩歲的史蒂芬史匹柏此時也在南加大念電影,兩人後來既競爭又合作的關係持續了四十幾年。

雖然受的是學院教育,但包括盧卡斯在內的學生們如果要進入電影產業,還是得到片場擔任不支薪、隨叫隨到、沒有假日的實習生,一切都得從學徒做起。

年僅三十,締造一億票房的得獎電影盧卡斯很認真,他的編劇功力也進步神速。南加大電影研究所畢業沒多久,年僅二十七歲的盧卡斯就成立自己的電影公司Lucasfilm;兩年後,根據盧卡斯自傳發展出來的電影﹁美國風情畫﹂,奪得金球獎最佳電影,還獲得奧斯卡最佳電影、最佳導演等四項提名。更重要的是,這部投資金額僅七十五萬美元的片子,締造超過一億美元的票房,當時,盧卡斯才剛慶祝三十歲生日!

接下來就是一九七七年的﹁星際大戰﹂,以及隨後在一九八一年與史匹柏合作製作的﹁法櫃奇兵﹂,﹁法櫃奇兵﹂第一集製作成本一八○○萬美元,全球電影票房賣了將近四億美元;而﹁星際大戰﹂花了一一○○萬美元,卻在全球席捲七億七千五百萬美元的票房。

但是,一部電影的成功,並不代表導演或者製片就能跟著發財。盧卡斯起家的電影﹁美國風情畫﹂創造一億四千萬美元的票房,盧卡斯依據合約,其實只拿到五萬美元的編劇費與導演費(外加分紅),即使在﹁美國風情畫﹂之後身價大漲,但是﹁星際大戰﹂的導演與編劇費,合約也不過就是十五萬美元。簡單來說,身兼編導於一身的盧卡斯,當時還是個被電影公司壓搾的廉價勞工。

不是文青,懂得用成功元素締造商機不過,盧卡斯當時向電影片商二十世紀福斯要了﹁星際大戰﹂商品授權的權利,後來所有黑武士、機器人公仔娃娃、T恤、玩具、小說、電動玩具、外加電視授權金,全部進了盧卡斯的口袋。之後﹁法櫃奇兵﹂被迪士尼樂園簽去開發雲霄飛車,更為盧卡斯帶進數億美元的權利金。

在嬉皮文化中長大的盧卡斯,從來不是青澀的文藝青年,一九七三年拍攝﹁美國風情畫﹂時,盧卡斯已經成功抓到商業成功的要領。﹁美國風情畫﹂描述一群徬徨年輕人沒有目標地生活,情節根本是義大利導演費里尼一九五三年電影﹁小牛﹂的加州版。

至於一九七七年的﹁星際大戰﹂,更是世界名片一大抄,有影迷拿一九五八年日本導演黑澤明拍的﹁戰國英豪﹂比較,這部由三船敏郎主演的電影,描述十五世紀的日本,戰敗國的公主在武士與兩名小偷協助下,反攻打倒邪惡敵人。

﹁戰國英豪﹂有兩名一高一矮、引人發笑的小偷,在﹁星際大戰﹂中變成機器人C3P0與R2D2,難怪有人說盧卡斯根本是抄了二十年前黑澤明的故事架構;一九九九年上映的﹁星際大戰首部曲﹂,遊行街道的場景、故事的架構,更是一九五九年電影﹁賓漢﹂的翻版。

決勝關鍵,大量運用電腦動畫做特效盧卡斯號稱是編劇與製片大師,但是他拍攝電影的決勝點,並不在原創故事,他從來不避諱套用別人成功的老梗,盧卡斯真正的致命武器,就在電腦動畫。﹁星際大戰﹂裡最吸引觀眾的,就是在峽谷中飛得觀眾頭暈腦脹的太空戰機;﹁法櫃奇兵﹂裡大石頭緊追印第安納瓊斯的畫面,更成了名留歷史的經典。要知道,這兩部電影都是在個人電腦還沒有誕生的三十幾年前,一千多萬美元的製片費用,有大半都花在電腦動畫上。

盧卡斯很早就在他自己的電影公司下,分設專門從事電腦動畫的子公司Industrial Light & Magic (ILM),這家公司三十幾年來一直是好萊塢特效公司的龍頭,作品包括﹁阿凡達﹂、﹁鋼鐵人﹂、﹁變形金剛﹂、﹁明天過後﹂、﹁加勒比海海盜﹂、﹁珍珠港﹂,當然,還有﹁哈利波特﹂。

從盧卡斯電影公司設立的子公司,可以清楚看出盧卡斯經營電影事業的重點,帶頭的當然是ILM特效公司,然後有專門授權的Lucas Licensing、有做後製音效的天行者音效公司、有後來分拆獨立出去的戲院音響公司THX,再加上動畫公司、行銷公司,以及網路多媒體公司。

當今最有名的動畫公司皮克斯(PIXAR),也是由盧卡斯在一九七九年創立的,初期是盧卡斯電影公司的動畫部門,但是到了一九八六年,盧卡斯鬧離婚必須支付巨額贍養費,加上﹁星際大戰﹂電影剛告一段落,財務陷入低潮,只好把皮克斯賣給蘋果的賈伯斯。

如今,盧卡斯顯然沒有財務問題,但把電影事業用四十.五億美元賣給迪士尼,恐怕算是「友情價」,光以﹁星際大戰﹂與﹁法櫃奇兵﹂的授權,加上ILM等電影特效的霸主地位,迪士尼就撿了大便宜。

退出江湖,卻在電影界留下一場好戲華爾街的媒體產業分析師大多認為,盧卡斯可以高價將公司賣給福斯(FOX),他選擇迪士尼,是為了感情因素「託孤」,希望已經擁有米老鼠、白雪公主、巴斯光年、小丑魚尼莫,再加上原屬驚奇漫畫(Marvel)的鋼鐵人、雷神索爾、美國隊長,幾乎已經囊括所有動漫明星的迪士尼,能夠好好照顧﹁星際大戰﹂的黑武士,以及冒險大師印第安納瓊斯。

宣布退休之後,盧卡斯說他要重回獨立製片的陣營,拍攝他想拍的小成本電影,還要響應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與股神巴菲特的號召,將大半的財產捐出做公益。

如今,賈伯斯駕返道山,盧卡斯又宣布退隱,在他們三十多年的努力下,電腦動畫已成好萊塢主流,年輕世代的電腦高手雲集,迪士尼又收編了所有叫得出名號的動漫明星,好戲,才正要上演呢!

(本文作者為紐約大學金融碩士、曾任金控公司副總經理)喬治盧卡斯(George Lucas)

出生:1944年

現職:盧卡斯電影公司董事長暨總裁

(半退休)

學歷:南加州大學電影所

家庭:離婚,領養三個孩子

得獎紀錄:

2005年:美國電影學院頒發終身成就獎、美國探索頻道選為100名最棒的美國人之一2009年:進入加州名人堂橫掃票房30年!

盧卡斯從不避諱「炒老梗」,事實上,光是靠著「星際大戰」與「法櫃奇兵」兩個系列,足以讓他橫掃全球電影業30年。

星際大戰系列

1977年 星際大戰:曙光乍現 7.7 1980年 星際大戰:帝國大反擊 5.3 1983年 星際大戰:絕地大反攻 4.7 1999年星際大戰首部曲:威脅潛伏 10.2 2002年 星際大戰二部曲:複製人全面進攻 9.2 2005年 星際大戰三部曲:西斯大帝的復仇 8.4

法櫃奇兵系列

1981年 法櫃奇兵 3.8 1984年 魔宮傳奇 3.3 1989年 聖戰奇兵 4.7 2008年 印第安納瓊斯:水晶骷髏王國 7.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0264

台裔當紅製片 華納兄弟捧約合作

2013-01-14  NM
 
 

 

好萊塢導演馬丁.史科西斯(Martin Scorsese)獲得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導演獎的《神鬼無間》、華納兄弟電影公司(Warner Bros.)年度大片《福爾摩斯》一、二集,這些締造上億美元票房的電影,都有一個來自台灣的幕後推手——台裔製片、林氏影片公司執行長林暐。

今年才四十歲的林暐,由他製作的電影,累計票房已達九億七千五百萬美元(約合新台幣二百八十億元),等著他製作的電影,已經排到二○一五年,其中包括《福爾摩斯》第三集,還有集結超人與蝙蝠俠等超級英雄的《Justice League》(暫譯《正義聯盟》)。

這位美國當紅的台裔製片打進好萊塢,剛開始卻是從煮咖啡、準備野餐盒開始做起。

哈佛生跑去片場打雜起薪只有同學的三分之一

「(這些工作)現在聽起來也許很好笑,但我覺得很重要,當我可以駕馭碎小的差事,老闆才知道他可以信任我,讓我承擔更多責任,」林暐強調,「而且,製作人就是要負責搞定電影每一個小細節的人。」當初就連這個泡咖啡的實習生機會,也是他主動要來的。華納兄弟原本並沒有實習生職位,是他拜訪擔任華納兄弟高層主管的哈佛校友積極爭取。

因為表現優異,他一畢業立刻被華納兄弟延攬。雖拿到進好萊塢門票,但沒有電影背景,得從基層做起,薪水是哈佛同期最低,只有同學的三分之一。

低薪,讓哈佛就業顧問不得不約談他,「他想確定,我知道自己在做什麼,」林暐笑著說,「雖然前幾年很苦,但愛自己做的事,每天都很興奮的出門上班才是最重要的。」

五歲移民美國,林暐是看電影學英文的,電影熱情由此而生,特別是英雄片《超人》、《法櫃奇兵》、《教父》、《四海好傢伙》等,都如數家珍。

但他當時不知道,從事電影工作,除了當演員還有別的選擇,所以順從父母的心願,進入常春藤聯盟名校賓州大學當起了醫科預備生,直到聽了《征服情海》華裔製片家克里斯.李(Chris Lee)的演講,他毅然決然轉變跑道,以製片為職志。

當一個製片,要懂電影也得懂管人和管錢,林暐選擇從後者切入,這個醫科預備生的人生路就此轉了舵,轉入賓大華頓商學院,再拿到哈佛商學院企業管理碩士,最終搭上好萊塢。

門外漢自學電影專業三十多歲竄升王牌製作人

初期除了薪水比哈佛同學低,他還得比同事加倍努力。下班後,他自己設計「電影學程」,包括每天晚上至少念三本劇本、每週至少看五部電影等。

待在電影創意部門,他必須寫意見書給導演、編劇和製作人,為了讓自己快速成長,他找最優秀同事寫過的意見書來研究,因為「我跟父母約定,如果在好萊塢闖蕩三年還不成功,我會換一個『正統』的工作。」

努力讓他在華納兄弟快速升遷,三十歲出頭,就升上製作部門資深副總經理。但他不滿足,因為在電影公司,他一次要監製二十部電影,一般製作人一次只負責兩、三部電影,他想照自己的想法打造一部電影,二○○八年他再次拋棄舒適圈,自創電影製片公司。

「(林暐)他很有創業家精神,這是好製作人很重要的條件,」華納兄弟總經理羅比諾夫(Jeffrey Robinov)指出。製作人從電影發想的創意,到最後發片行銷都要參與,每部電影就像一個新創事業。

自立門戶變搶手人才電影嗅覺強且擅管理溝通

看好林暐,他一自立門戶,華納兄弟就捧著合作長約,要他專為其製片,他也被知名的《綜藝》雜誌(Variety)選為「十大備受矚目製片」。

華納兄弟最看好林暐的是他對電影題材的嗅覺,包括過去把《無間道》版權改編成《神鬼無間》,後來又搶先拿下《福爾摩斯》和《正義聯盟》版權;敏銳嗅覺也為他吸納人脈。「我不刻意和誰做朋友,我擁有別人重視的創意,我的劇本夠好,就會吸引像馬丁.史科西斯這樣的大導演,」而馬丁.史科西斯吸引A咖演員李奧納多.狄卡皮歐(Leonardo DiCaprio),林暐的人脈就像包粽子一樣,一個牽一個累積起來。與他合作過的演員,至今還會互相交流最值得注意的故事、導演和新演員,像以《蝙蝠俠》一角走紅的克里斯汀.貝爾(Christian Bale)就成為其家族好友。

然而,對電影的熱情加上超準嗅覺,也只能成為半個優秀製片。另一半的關鍵,是他在哈佛學到的管理和溝通技巧,他不會因熱情而失去理智,即使遇到愛不釋手的故事,若評估不會賣座,他也不會拍成電影。

人際溝通更是製片重要工作,他要負責滿足一切跟電影相關人員的需求。像一月上檔的《風雲男人幫》(Gangster Squad),改編一九四○年代,洛杉磯警察為對抗黑幫而組成秘密組織的真實事件,他買到故事版權,也要顧及當事人遺族的情感,但「林暐卻有辦法讓家屬們覺得這部片也是他們自己的作品,還到片場來參觀,」該片導演魯賓.佛萊榭(Ruben Fleischer)對此相當佩服。

「我都做英雄片,我想讓觀眾走出戲院,覺得受到激勵,」這個單純的信念,讓哈佛小子願意在電影圈一步步練功,成為好萊塢最搶手的製片之一,並繼續締造他的票房紀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2970

我們的票錢都進誰腰包裡了?——電影院與製片方分賬那些事兒!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33746.html

再高的票房也是一張一張票賣出去的,再巨製的電影也是一場一場放映的,票房怎麼分賬,就從一張電影票說起。

假如看一場3D電影,票價100元。

在這100元裡國家直接先扣掉5%做為電影專項基金,3.3%的營業稅,這一共8.3%,影院、院線、片方都見不著的錢,是直接被劃走的。還剩下91.7元叫淨票房,需要進行分賬。

首先,是院線與影院。院線分賬大概在5%左右,影院分賬在52%左右,如果遇上萬達和金逸這樣以簽約為主,垂直管理的院線,這兩塊收入基本就被算做一塊收入了。二者所分總共約佔淨票房的57%。

剩下的43%叫做票房可分配收入,加上其他渠道發行收入(電視、音像、網絡、政府獎金、海外……),由製片方與發行方進行分配,這就是不按比例分了,這是按行情分。

發行方需要先收一個發行代理費(發行佣金),約佔發行票房可分配收入的5~15%。再在發行總可分配收入中逐項收回下面幾項內容:

1)發行佣金

2)導演或主創明星獎勵(有或者沒有)

3)代為墊付的發行成本(拷貝費+宣傳費等)

4)稅金(往來發票都是要交稅的)

減完上面四項,剩下的才是片方淨發行收入,也就是片方分賬所得。可以看出製片方是風險最大的一方,馮小剛1.5億拍《1942》,王中磊說票房要過4億才能回本,電影賣得不好最後損失最大的還是製片方,甚至到顆粒未收的地步。

所以片方一直以來都在力爭獲取更多分賬,哪怕爭取到45%,那也能多出2億資金來與發行商共同獲利。而影院方面也一直為獲取更大利益而努力,上文提到的萬達院線、金逸院線中絕大多數都是萬達集團自己投資的商業地產中自己的地皮項目,影院全資歸母公司所有,這種院線對影院的控制力非常強,旗下影院全資歸母公司所有,自己排片,把虧損縮到最小,也就盈利更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4685

獨立製片公司獅門的融資經: 構建金融平台放大資本資源槓桿

http://www.iheima.com/thread-6981-1-1.html
在獅門的成長過程中,80%以上的金融資源都來自於外部投資平台,包括公開市場發行、私募股權融資、私募債權融資、可轉債發行、電影基金募集等,此外還有收益權分享融資、發行權質押融資、銀團貸款、併購貸款等。多渠道融資成為獅門規模擴張和拓展衍生收入渠道的重要支撐。事實上,獅門快速成長的背後是文化與金融的有機結合,其每次業績飛躍都離不開金融投資人的支持。而獅門之所以能夠得到金融機構的青睞,首先是其通過對利基市場的聚焦和低成本的組合投資降低了業務風險,通過對衍生收入的深度挖掘和版權庫的構建提高了投資回報率。

今天,獨立製片商已經成為電影製作環節的主力軍之一,各大主流電影公司也都在積極尋求與有潛質的獨立製片商合作。能否為投資人創造更好的回報決定了獨立製片商能否在這個競爭激烈的市場上獲得生存空間,而這方面獅門公司無疑是行業典範,中國的小馬奔騰也邁出了一小步。2012年9月24日,有消息稱,小馬奔騰收購美國知名特效公司數字領域75%的股權,邁出了向外擴張的一步。雖然小馬奔騰的嘗試剛剛開始,尚無法與獅門影業成熟的併購擴張模式相比擬,但其嚴格的風險管理和成本控制,利用營銷手段「以小博大」等做法都大有前輩獅門影業的風範,從簽約導演、編劇,到項目的選擇、融資、執行,小馬奔騰都努力地丈量著藝術到商業的距離,它正成為中國影視產業從「江湖」到「商業」轉變的縮影和排頭兵。

獅門公司(Lionsgate,LGF.NYSE)創始人弗蘭克。古斯塔(Frank Giustra)是加拿大著名礦業投行Yorkton Securities的前任CEO,公司高管中也有多名是Yorkton Securities的前任高管或私募基金的銀行家,這個特殊的背景讓獅門公司從成立之初就深刻理解金融投資人的重要性,並與各類金融機構建立了緊密的聯繫。

1997年5月,古斯塔從私募投資人那裡募集到第一筆資金,此後又在8月和11月兩次進行私募融資,合計為獅門公司募資1.2億加元。用這筆錢,公司收購了蒙特利爾的一家獨立製片商Cinepix FilmProperties Inc。的47.6%股權—獅門影業公司(LionsGate Film Corp。)的雛形。Cinepix擅長製作1500萬美元以下的低成本影片,每年可生產10部左右,供應HBO等電視電影頻道或其他規模較大的獨立製片商。

1997年11月,獅門公司在多倫多交易所借殼上市,雖然此次上市並沒能為公司帶來新的股權資金,卻讓獅門得以借助換股方式吸收合併了Cinepix的剩餘股權。除Cinepix外,1997年7月,獅門還以「現金+可轉債+承債」方式收購了加拿大一處大型攝影基地(Lions Gate Studios);11月,又以「現金+換股」方式收購了一家位於洛杉磯的電視短劇和情景劇製作公司Mandalay Television LLC.;次年3月,與Mandalay的原股東Trigerstripes合資成立了Mandalay Pictures LLC.,致力於投資製作成本在1500萬-7500萬美元之間的A級電影,從而與獅門影業(Cinepix)自身定位形成互補。

借助私募融資和換股收購,獅門公司完成了最初的業務架構搭建,並於1998年11月在美國證券交易所(American Stock Exchange)掛牌上市。此後,借助私募市場和公開市場的雙重資本渠道,開始大規模擴張。

1999年12月,獅門啟動新一輪私募融資,以優先股形式募集資金3300萬美元,投資人包括微軟創始人之一保羅·艾倫(Paul Allen)、SBS廣播公司、富達投資(Fidelity)等;2000年10月,獅門又從JP摩根、Dresdner-Bank、加拿大國家銀行領銜的銀團獲得一筆2億美元的貸款額度。利用上述資金,公司完成了對Trimark Holdings Inc。的收購,獲得了一個650部影視作品的版權庫,並由此啟動了DVD銷售製作業務,後來,這項業務成為公司的核心業務之一。

2003年6月和10月,獅門公司連續兩次在證券市場公開募股融資1.06億美元;12月,子公司LionsGate Entertainment又發行可轉債融資6000萬美元,並向摩根大通銀行申請了3.5億美元的併購貸款。在這些資金支持下,獅門完成了對獨立製片商Artisan的收購。此次收購使公司版權庫的影視作品規模從此前的2000部擴容到8000部(6200部電影+1800集電視劇),版權庫的年收入規模也上升到2億美元。

2009年2月,獅門再下一城,以2.5億美元收購了節目導播電視網TV Guide;5月,公司將TV Guide的49%股權以1.23億美元價格出售給摩根大通旗下私募基金One Equity Partner,在金融投資人的支持下完成了對電視節目網的業務延伸。

2010年以來,獅門又多次聯合財務投資人參與對米高梅(MGM)、米拉麥克斯(Miramax)和頂峰娛樂(Summit)幾大獨立製片商的標購。最終,在摩根大通、巴克萊資本和投資銀行傑富瑞集團的幫助下,完成了對頂峰娛樂的收購。

頂峰娛樂是《暮光之城》系列電影的出品方,過去4年共製作發行了31部影片,全球票房30億美元(其中,前四部《暮光之城》的全球票房累計達25億美元),一度超越獅門成為北美最大的獨立製片商。2012年1月,獅門以4.2億美元總價收購了頂峰娛樂,為此,公司發行私募次級債融資2億美元,發行可轉債融資4500萬美元,並申請了5億美元的併購貸款。獅門與頂峰的合併創造了全球最大的獨立製片商,獅門也因此獲得了頂峰60部影片的版權(包括《暮光5》的製作發行權)。

今天,獅門已成為北美地區最成功的、商業化運作的獨立製片商。2011年,獅門影業的票房收入接近5億美元;2012年,其《飢餓遊戲》電影的全球票房就已突破6.5億美元,預計全年票房有望突破10億美元;此外,公司每年還製作約20部電視系列節目,並運營多個付費電視網;而版權庫裡的13000部影視作品更成為重要的收入來源,旗下家庭娛樂部門(包括DVD銷售、付費電視網、視頻點播網及其他授權業務)每年可貢獻6億美元收入。2012年,獅門的盈利能力已超越好萊塢幾大電影公司,排名北美地區第3,過去10年公司收入總額從1.84億美元增長到15.88億美元,市值從8000萬美元增長到20億美元,高速成長的背後離不開金融投資人的支持。那麼,獅門是如何獲得投資人青睞的?

細分市場定位、低成本組合投資、衍生收入的深度挖掘、版權庫的穩定現金流、合作拍片的資源槓桿,以及多元化的融資渠道和金融平台,是獅門提高收益率、降低風險的重要手段。

細分市場定位,減少競爭

作為獨立製片商,獅門的影片投資規模很難與華納、福克斯等主流電影公司匹敵,也因此,它將核心產品定位於電影產業的利基市場,以恐怖片、動作片、藝術片及其他特殊題材的「類型片」著稱,尤其是以《電鋸驚魂》為代表的系列影片,確立了獅門在恐怖片細分市場的領導地位,並獲得了相對穩定的觀眾群。目前,公司佔有北美地區恐怖片DVD市場銷售份額的20%以上,佔有健身類DVD市場銷售份額的30%以上,佔有非影院版兒童影片市場份額的15%左右。

上述利基市場的總體規模雖然不大,但競爭者較少,同類題材的影片供給量有限,因此影片發行後不僅票房有保障,後續的DVD銷售及授權費收入也相對穩定。如《電鋸驚魂》系列前5部的累積票房收入已達5億美元,並在全球銷售了1500萬張DVD,而與黑人喜劇王泰勒·派瑞(Taylor Perry)合作的電影,前4部的累積票房達到2億美元,在全球銷售了3400萬張DVD,並向TBS電視台和福克斯電視台賣出了100集泰勒·派瑞作品。

今天,獅門的做法已經開始被其他獨立製片商效仿,但由於利基市場的整體盈利空間有限,先進入者已經形成的品牌優勢和渠道優勢壓縮了後進入者的投資回報空間,對投資人形成有效威懾,從而屏蔽了後來者的激烈競爭。

低成本組合投資,分散風險

在定位細分市場的基礎上,獅門強調低成本影片的批量化製作。金融海嘯以前,公司每年發行18-20部電影(金融海嘯期間縮減到10-12部),2013財年預計發行20部影片,這一發行數量已與6大電影公司相當,但其單部影片的投資成本卻遠低於主流電影公司。獅門自制或合拍影片的製作成本通常在200萬-2000萬美元之間,一般不超過3500萬美元,而收購版權後加工製作的影片,成本更低,一般在100萬-500萬美元之間,直接用於DVD銷售或電視台播放的電視、影片拍攝成本也控制在100萬-500萬美元之間。

2011年3月,公司又宣佈了一項微電影計劃,即每年投拍10部預算在200萬美元以內的微電影。低成本策略下,獅門影業單片的平均製作成本僅為主流製片公司的1/4至1/3。在電視製作領域獅門也同樣奉行低成本、細分市場原則,這使得公司通常可以在電視劇發行的第一季裡就通過有線電視網授權費、國際版權轉讓費、州政府補貼和DVD銷售來覆蓋成本。

獅門為何如此偏愛低成本影片?年收入近16億美元的獅門並不是投不起大片,它對低成本影片的偏愛源自對「組合投資、降低風險」的考慮—每年20部影片的發行製作在很大程度上分散了單一影片的投資風險,實現了自公司成立以來連續15年的收入正增長。與之相對,像夢工場這類每年只投資2-3部高成本大製作影片的獨立製片商則要承受巨大的業績波動。

此外,低成本影片還降低了前期的資金壓力,獅門通常要求影片拍攝前「合拍方或財務投資人的投資承諾+政府補貼+發行權預售」應達到製作成本預算的70%以上(大製作要達到80%以上),否則就不能開機,從而降低了拍攝過程中資金鏈斷裂的風險—作為獨立製片商,獅門的每一項決策都以降低投資風險和提高投資人回報率為前提,而這也成為它贏得投資人信賴的重要原因。

拓展衍生收入,提高投資回報率

在預售海外發行權、提前回籠部分現金的同時,獅門通常會保留北美地區電影、DVD、電視等作品的多種發行權,以拓展衍生收入空間,提高投資回報率。獅門每年的DVD銷量達1億張,佔有恐怖片DVD市場份額的20%以上,非影院版兒童電影市場份額的14%,運動健身DVD市場份額的30%,DVD市場總份額的7%,藍光影碟市場份額的6%。公司的票房-DVD收入轉化率是行業內最高的—與其他電影公司相比,獅門每1美元的票房收入,可多轉化出相當於票房收入20%的DVD收入(表1)。

除了DVD銷售,近年來獅門公司還大力拓展數字產品、網絡產品。早在2003年,公司就通過收購Artisan獲得了視頻點播網CinemaNow的控制權,目前仍持有CinemaNow 30%的股權;2006年,獅門又與索尼和Comcast合資成立了恐怖片的跨媒體平台FEARnet;2007年,其與Viacom、派拉蒙、米高梅合資成立付費電視頻道Epix,提供付費電視和視頻點播服務;同年還收購了幽默視頻網Break.com(NextPoint)42%的優先股權。

此外,公司還與蘋果、亞馬遜、微軟XBOX、沃爾瑪、百思買等簽定了數字產品的授權協議。目前,獅門1000多部影視作品通過付費電視頻道發行,2000多部影視作品通過數字多媒體發行,其票房-視頻點播收入轉化率為行業均值的兩倍。過去5年,來自視頻點播網(VOD)、數碼產品、付費電視的收入以年均60%以上的速度高增長。2012財年,獅門數字渠道的分銷收入已達1.15億美元,貢獻了總收入的7%,貢獻了家庭娛樂部門總收入的20%。

從影院上映,到DVD銷售、藍光影碟發行,再到視頻點播、付費電視、數字產品授權,以及衍生產品銷售、全球化發行,衍生收入將電影產品的壽命從3個月延長到了3年,甚至更長時間。銷售週期的延長貢獻了多元化的收益結構,提高了總投資回報率,降低了電影票房收入的盈利門檻,有關數據顯示,獅門發行的影片中,3/4都能盈利。

構建版權庫,提供穩定現金流

獅門盈利的另一個法寶是其版權庫。早期通過對Trimak等公司的收購,公司逐步積累起一個由2000部影視作品構成的版權庫,到2003財年時,該版權庫已經能夠每年出品100部DVD,貢獻4300萬美元的穩定收益。此後對獨立製片商Artisan的收購,使其版權庫規模進一步上升到8000部影視作品(6200部電影+1800集電視劇),每年能夠出品700部DVD,貢獻2億美元收入。2006年,公司又收購了獨立發行商Debmar-Mercury,使版權庫規模進一步擴充到12000部(8000部電影+4000集電視劇)。

目前,公司版權庫規模已達13000部影視作品,成為獨立製片商擁有的最大規模的影視版權庫。未來,公司計劃在每年自拍或合拍10-20部影片外,再收購70部影視作品,使版權庫每年能夠新增80部以上的影視作品。在此基礎上,再對外單獨購買50部影視作品的數字版權,為未來數字平台的進一步發展奠定基礎。

當然,以合適的價格收購版權只是第一步,版權庫的價值釋放更加重要。獅門定期對版權庫的內容進行包裝和再包裝,製作成DVD產品或數字產品,分銷給零售商(目前沃爾瑪銷售的DVD佔獅門總銷售量的38%)、DVD廠商、電視台以及數碼廠商和網絡平台。版權庫內容的循環發行,使獅門任一時期在市面上流通的版權產品都保持在2000個以上,並不斷更新,相關版權產品的銷售收入達4億美元,每年能貢獻至少2億美元的穩定現金流,基本覆蓋了總部的運營成本,成為公司穩定發展的基礎,而穩定的版權庫收入也是獅門公司不同於其他獨立製片商的重要特徵。

總之,多樣化的收入結構成為獅門穩定業績的重要基礎。2012財年(2011年4月-2012年3月31日),獅門15.88億美元的總收入中,電影產品收入貢獻11.9億美元,電視產品收入貢獻3.97美元。而在11.9億美元的電影產品收入中,票房分賬收入僅為2.09億美元,其餘來自DVD等家庭影院收入(5.82億美元)、付費電視及其他電視台的授權播放收入(1.2億美元)、國際版權收入(2.14億美元)、子公司獨立製片商Mandate的收入(0.55億美元)。衍生收入已成為現代電影公司提高回報率的最重要渠道。

合作拍片,放大資源槓桿

在擴大收入渠道的同時,獅門也在放大資源槓桿。作為獨立製片商,為了彌補自身資源能力的不足,公司採用了廣泛合作拍片的模式,如在動畫製作領域,獅門與擁有「蜘蛛俠」、「鋼鐵俠」、「X戰警」等漫畫英雄人物版權的驚奇娛樂(Marvels)達成協議,將共同製作8部原創系列動畫片用於家庭影院系統;在恐怖片領域,獅門與鬼屋公司(Ghost HouseUndergroud)達成協議,每年合拍若干部恐怖片,直接用於DVD發行;在喜劇領域,繼2005年與泰勒·派瑞簽定3年3部影片的協議後,又在2008年、2011年兩次續約,全面參與泰勒·派瑞作品的製作發行。

此外,2010年7月,獅門還與西班牙語電視台合作成立Pantelion Films,每年發行8-10部英語和西班牙語雙語電影,瞄準美國的西班牙裔觀眾;2012年3月,又與電視節目製作公司雷鳥公司(Thunderbird Films)達成協議,合資組建Sea to SkyEntertainment,共同製作一些商業化的電視節目。

合作拍片已成為獨立製片商延伸能力邊界的主要手段。

多融資渠道,充分利用資本槓桿

如果說合拍片是獅門放大戰略資源槓桿的主要手段,那麼,金融平台的構建則是其放大資本資源槓桿的重要途徑。在獅門的成長過程中,80%以上的金融資源都來自於外部投資平台,包括公開市場發行、私募股權融資、私募債權融資,可轉債發行、電影基金募集等,此外還有收益權分享融資、發行權質押融資、銀團貸款、併購貸款等。多渠道融資成為獅門規模擴張和拓展衍生收入渠道的重要支撐。

私募融資

獅門是一家以收購方式組裝而成的公司,1997年公司憑藉從私募投資人那裡募集的1.2億加元完成了對Cinepix(Lions Gate Film)、North Shore Studios(Lions Gate Studios)、MandalayTelevision的收購和Mandalay Pictures的組建。

1999年12月,獅門又從微軟創始人之一Paul Allen、SBS廣播公司、富達投資(Fidelity)處募集了3300萬美元的優先股權資金,支持了後續版權庫的收購。因此,私募股權資金成為獅門早期成長的最重要金融支持。

上市融資

1997年11月,獅門公司在加拿大借殼上市、1998年11月在美交所掛牌上市,兩次上市都沒能貢獻股權資金,直到在1999年3月,公司才成功完成了第一次公開市場發行,承銷商Yorkton Securities、First Marathon Securities、美林證券(加拿大)認購了625.6萬股普通股,融資2880萬加元;2003年6月,獅門又在美國市場增發融資3300萬美元,10月,再度增發融資7350萬美元,以此為契機,公司完成了對Artisan的收購,並將版權庫規模從2000部擴充到8000部。

換股收購

對於獅門來說,上市不僅僅為了融資,更為公司提供了併購擴張的有力工具—換股收購。成立之初,公司就利用換股方式買下了Cinepix 52.4%的股權;1998年4月,獅門又以可轉債方式換購了擅長製作紀錄片和真人秀節目的Termite ArtProductions;1998年6月,以「現金+換股」方式收購了獨立發行商International Movie Group;2000年10月,以「現金+換股」方式收購了Trimark Holdings Inc。(其中,現金支付2200萬美元,股票對價2800萬美元),獲得了該公司一個650部影片的版權庫,並由此啟動了獅門的DVD製作銷售業務;2005年10月,公司以「現金+換股+承債」方式收購了英國一家獨立發行商Redbus,獲得了130部影片版權;2007年6月,以換股方式收購幽默視頻網NextPoint Inc。(Break.com)42%的優先股權;2007年9月,以「現金+換股+承債」方式收購了獨立製片商Mandate Pictures(其中,現金支付4680萬美元,股票對價1180萬美元,承債7020萬美元);2012年1月,公司又以「現金+換股」方式收購了頂峰娛樂(現金支付3.62億美元,股票對價5000萬美元)。

總之,高成長支撐下的高估值降低了獅門公司的換股收購成本,而頻繁的收購擴張又進一步提升了公司的成長潛力,支撐著資本市場的高估值,並降低了換股收購成本,形成了收購擴張與資本市場之間的良性互動。

跟片貸款

股權融資之外,債權融資也是影視公司的重要融資渠道。

早在1999年3月,獅門就與大通曼哈頓銀行達成一筆由保險資金擔保的跟片貸款,即,針對由Mandalay出品、派拉蒙或其他國際發行人發行的A級影片提供單片貸款額度。

2009年10月,獅門又獲得了一筆1.2億-2億美元的跟片循環貸款額度,貸款以電影發行版權質押,並在電影發行後9個月內償還。

銀團貸款

不過,跟片貸款無法滿足公司整體擴張和版權庫擴容的戰略需求,為此,它需要基於公司整體的信貸額度。但影視領域的高度不確定性又使得任意單一銀行都不願獨立承受高風險,於是就有了銀團貸款的需求。

作為娛樂傳媒領域的新生力量,獅門的成長一直受到摩根大通的支持,2000年8月,以JP摩根、Dresdner-Bank、加拿大國家銀行領銜的銀團為獅門公司提供了2億美元的循環信貸額度。

併購貸款

此外,以併購著稱的獅門自然也少不了利用併購貸款這一金融工具。2003年12月,為完成對獨立製片商Artisan的收購,公司就與摩根大通銀行達成3.5億美元的併購貸款協議,包括1.35億美元的5年期定期貸款和2.15億美元的5年期循環信貸額度。此次收購使公司版權庫規模從此前的2000部影視作品擴容到8000部。2012年1月,為完成對頂峰娛樂的收購,公司又借助與摩根大通、巴克萊資本等金融機構的合作,獲得了一筆5億美元的定期貸款支持。與換股併購一樣,併購貸款是獅門擴張過程中必不可少的金融工具。

可轉債發行

除了股權和債權等傳統融資工具,可轉債等結構化金融工具也成為許多文化娛樂企業的偏愛。由於業務的高度不確定性,文化企業的現有股東與新投資人之間經常出現較大的估值差異,此時,獅門就會選用可轉債融資工具,它既可以避免低價發行股票帶來的過度稀釋影響,又降低了債券融資利率。

如2003年12月,獅門全資子公司Lions Gate Entertainment(以下簡稱「LGE」)就曾發行7年期可轉債融資6000萬美元,票面利率4.875%;2004年10月,LGE再次發行20年期可轉債融資1.5億美元,票面利率僅2.9375%;2005年2月,發行了20年期可轉債融資1.75億美元,票面利率3.625%;2009年4月,又追加發行了票面利率3.625%、16年期可轉債融資6660萬美元;2012年1月,再次發行5年期可轉債融資4500萬美元,票面利率4%。上述可轉債的發行期限均在5年以上,最長達20年,但融資利率都在5%以下,顯著低於公司同期貸款利率,從而有效降低了融資成本。

此外,公司還通過發行認股權證進行小規模融資。如2004年6月,獅門發行在外的206萬股認股權證被執行,收到認股資金1030萬美元;2005年3月,又有216.8萬股認股權證被執行,收到認股資金1080萬美元。這些認股權證也成為公司吸引優秀人才、降低固定管理費用的重要工具。

私募次級債發行

不過,金融危機期間,股市和債市的雙雙崩盤使公開市場融資渠道近於封閉,獅門開始更多使用私募市場的次級債券融資渠道。由於此類債券的投資人在償債優先級上低於以發行權或版權質押的銀行貸款,所以,融資成本較高(在10%以上),但作為金融危機期間少有的融資渠道,它仍然發揮了重要作用:2009年10月,獅門發行7年期私募次級債融資2.36億美元,票面利率10.25%;2011年5月,追加發行5年期私募次級債融資2億美元,票面利率10.25%。

在這些資金的幫助下,獅門安然度過了金融危機。

剩餘收益分享權融資

所謂剩餘收益分享權融資,其實就是項目層面的股權融資。通常,製作方與投資人(一般為電影基金)達成協議,在未來幾年就一攬子規劃中的影視作品進行共同投資,基金方在每部影片中的投資額度不同,但有一個統一的投資比例上限和協議項下的總投資額上限,相應地,投資方可根據實際出資比例分享每部影片的剩餘收益(即從票房收入中扣除發行費用、製作成本和主創團隊收益分享後的剩餘收益)。

如2007年5月,獅門與私募電影基金Pride Pictures達成協議,Pride將在未來3年為23部獅門影片的製作、收購、營銷、發行提供總額達2.04億美元的資金(包括3500萬美元債權資金、3500萬美元股權資金,以及1.34億美元的授信額度),具體到每部影片的參與比例不同,但不超過50%,並獲取對應份額的投資製作收益(2009年5月在金融海嘯衝擊下,上述協議終止)。

政府資金扶持

除商業平台的剩餘收益分享權融資,政府平台也常以剩餘收益分享的方式支持本地區影視企業的發展。2001年,公司就曾與加拿大魁北克政府基金SGF合作,由SGF為獅門旗下合資動畫公司CineGroup提供1400萬加元的股權資金,用以支持其家庭娛樂產品的製作;2007年7月,SGF又與獅門公司達成協議,將在未來4年為獅門提供總額1.4億美元的股權資金,SGF在每部影片中的投資比例不超過35%,該協議項下的總投資額將達到4億美元(含獅門投資部分),但每年的投資總額不超過1億美元,項目扣除製作成本、發行費用和主創團隊收益後的剩餘收益按各方投資比例分享。

除以剩餘收益分享方式提供股權資金外,政府機構還以貼息貸款、稅收優惠、財政補貼等方式支持影視企業發展。而獅門則以擅長利用各國、各地方政府的各類補貼優惠著稱。如2008年4月,獅門與賓夕法尼亞州政府達成協議,在未來兩年內可以獲得一個為期5年、總額為6550萬美元的貸款額度,作為交換,公司將在2年中為賓州提供一定數量的就業崗位,或投入等額的製作資金,滿足條件的影片可以申請不超過核准預算50%的貸款額度,貸款利率僅為2.5%。

此外,獅門還廣泛申請加拿大和德國政府的稅收優惠、英國政府的財政補貼等,2009財年,公司從各國政府獲得的稅收優惠總額達到3940萬美元,2010財年進一步上升5170萬美元。

政府投資平台已成為公司分散投資風險、提高投資回報的重要渠道。

與私募基金合作收購

近年來,隨著獅門收購規模的擴張,換股和併購貸款的資金支持已不足以滿足其擴張需求了,公司開始擴大與私募基金的合作範圍和合作形式。2009年2月,獅門以2.5億美元收購了節目導播電視網TV Guide,3個月後又將TVGuide 49%股權以1.23億美元價格出售給摩根大通旗下私募基金One Equity Partner。此舉降低了公司的收購資金支出,但保留了對收購公司的完整控制權。

合作收購之餘,獅門也通過與私募基金合資成立公司共同拓展新業務,如2010年4月,獅門就與傳媒通訊領域的知名私募基金Saban Capital Group合作成立Tiger Gate Entertainment Limited,負責運營Saban在亞洲地區的多個付費電視頻道,並發行動作片、恐怖片及其他電視節目。合作中,獅門負責運營,而私募基金則提供資金支持,雙方各取所需。

成立自己的電影基金

在利用第三方電影基金的同時,獅門也成立自己的電影基金,如2001年成立了有限合夥企業CineGate,融資2.7億加元,投資於加拿大的影視製作,獅門作為管理人從中獲取管理費及提成收益。2007年5月,公司又募集了4億美元的電影基金;7月,募集了1.4億美元的電視和電影基金,從而擴大了管理資產規模。

綜上,獅門80%以上的資金都來自於外部資金的支持,包括私募股權資金和私募債權融資、公開市場股票發行和可轉債發行,此外還有剩餘收益權分享融資、版權庫的質押融資、跟片貸款、銀團貸款、併購貸款等;並通過融資租賃降低設備初投資,通過票房分賬降低主創人員的固定投入。

截至2012年財年,獅門公司總資產28億美元,其中,銀行貸款6億美元(5億美元是收購頂峰娛樂的併購貸款),私募次級債融資4.3億美元,可轉債融資1億美元,剩餘收益分享權融資4.2億美元(包括私募基金在項目層面的資本投入,以及應付給私募基金和主創人員的票房提成),跟片貸款5.6億美元(主要是針對單一影片的發行權質押融資,政府的貼息貸款,以及版權庫的質押融資),實際股東權益不到1億美元—多渠道融資最大限度使用了資本槓桿,加速了企業的規模擴張。

規模擴張的新階段

在過去幾年中,獅門的商業模式已吸引了很多投資人的關注。在廣泛投資平台的支持下,開始大規模的收購擴張。2009年3月,獅門買下了系列小說《飢餓遊戲》(Hunger Game)的電影版權,當時該系列的第一部僅賣了50萬冊,但隨著第二部和第三部的發行,銷量持續攀升,目前已累積銷售3650萬冊,為此市場將其視為繼《哈利·波特》和《暮光之城》後的又一本傳奇之作(《暮光之城》的全球發行量達1億冊)。

2011年,獅門投入1億美元投拍《飢餓遊戲》第一部,這是其歷史上最大手筆的製作,當時預估票房收入2億美元,總收入3億美元,利潤約1億美元。2012年3月,《飢餓遊戲》正式上映,首日票房6800萬美元,創造了非系列電影首日票房的新紀錄,目前《飢餓遊戲》第一部的全球票房已達到6.5億美元,遠超預期。後續三部《飢餓遊戲》的預期票房也隨之上升,當然投資規模也在增加。此外,每年公司還計劃拿出4-5億美元用於電影或電視節目版權的收購,以不斷擴充版權庫。

除了製作規模的擴大和版權庫的擴容,獅門的併購規模也在擴大。2010年,公司曾聯合金融家卡爾·伊坎(獅門的大股東)對瀕臨破產的米高梅電影公司發出了收購要約(卡爾·伊坎也是米高梅的主要債權人之一),雖然最終的收購方案被米高梅董事會拒絕,但公司的擴張野心並沒有受到打擊。

2012年1月,獅門以4.1億美元完成了對美國另一主要獨立製片公司頂峰娛樂(SummitEntertainment)的收購,此次收購使獅門的票房規模又上了一個新台階,計劃於2012年11月推出的《暮光》系列第五部預期將使獅門票房再增加4億美元以上。

獨立製片商的模式啟示

自1997年以來,獅門的收入規模已從最初的4500萬美元增長到今天的近16億美元,過去10年收入的年均增幅達到20%,而股價則上漲了570%。與之相對,迪士尼(DIS.NYSE)同期的股價漲幅僅為180%,新聞集團(NWSA.OQ)上漲了160%,時代華納(股票代碼TWX.NYSE)漲了60%,而獨立製片商夢工場(DWA.OQ)自成立以來股價則下跌了50%。

事實上,獅門快速成長的背後是文化與金融的有機結合,其每次業績飛躍都離不開金融投資人的支持。而它之所以能夠得到金融機構的青睞,首先是獅門自身通過對利基市場的聚焦和低成本的組合投資降低了業務風險,通過對衍生收入的深度挖掘和版權庫的構建提高了投資回報率。

當然,風險的降低和回報率的提高不一定要用低成本和利基市場策略,但對於創新週期短、投資回報高度不確定的文化企業來說,要吸引金融投資人的關注,首先必須通過商業模式的創新使自身的風險-回報達到市場化水平,在此基礎上,再借助多元融資渠道和政府政策扶持,把風險收益以更合理的方式分配給不同類型的投資人,從而在最大範圍內調動社會資本,推動文化企業的規模化進程,而規模能夠進一步地分散風險和創造衍生價值。

因此,獅門公司的成長啟示就是,文化與金融的結合要求文化企業優化自身業務平台,增強金融意識。

獨立製片商模式

獨立製片商是指那些不直接附屬於主流電影公司的製作公司,它們必須在大片場之外尋找投資人,通常50%以上資金來自於主流電影公司之外的投資人。因此,獨立製片模式的發展與金融創新密不可分。

早期獨立製片商的成立主要是為了對抗大型電影公司的壟斷,但由於當時電影產業的資本渠道並不暢通,所以大多數獨立製片商並不能實現獨立生存。後來隨著數字攝影技術的廣泛應用,膠片成本大幅下降,於是在相當長一段時間中,獨立製片商發行的影片成為低成本影片或文藝片的代名詞,這些影片的拍攝成本通常只要幾百萬美元,一般不超過2500萬美元,幾乎沒有任何宣傳活動,僅在少數影院的非主流時段或電視電影頻道播放,或直接製作成DVD銷售。

但上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私募電影基金的崛起,大量業外資本湧入電影產業,從而為獨立製片商提供了更廣泛的資金渠道,於是獨立製片商開始擺脫低端形象,進入主流市場。像夢工場這類獨立製片商單一影片的投資規模也達到數千萬美元,票房收入過億美元。獅門公司作為最大的獨立製片公司,其目前的年票房收入超過10億美元。

文化產業評論朱嘉:獅門靠爭議片、恐怖片起家,通過併購和多元化發展逐漸壯大,憑藉《飢餓遊戲》、《電鋸驚魂》等系列賣座電影,漸漸發展成為好萊塢第七大製片公司(傳統六大:華納、索尼、福克斯、壞球、迪斯尼、派拉蒙)。所謂獨立製片公司是指那些不直接附屬於主流電影公司的製作公司,它們必須在大片場之外尋找投資人,通常50%以上資金來自於主流電影公司之外的投資人。因此,獨立製片模式的發展與金融創新密不可分。

在獅門的成長過程中,80%以上的金融資源都來自於外部投資平台,包括公開市場發行、私募股權融資、私募債權融資,可轉債發行、電影基金募集等,此外還有收益權分享融資、發行權質押融資、銀團貸款、併購貸款等。多渠道融資成為獅門規模擴張和拓展衍生收入渠道的重要支撐。通讀全文,可以看到獅門快速成長的背後是文化與金融的有機結合。正如前一段時間,文化部、中國人民銀行、財政部聯合出台《關於深入推進文化金融合作的意見》(查看回覆關鍵詞「文化金融」),我們的文化金融融合發展必將催化出咱們自己的「七大」電影公司。

文章來源:新財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0460

獅門影業:如何用粉絲經濟撼動好萊塢六大電影製片公司?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0801/144625.html
過去兩年中,獅門影業連續在美國票房市場份額上撼動好萊塢六大電影製片公司的傳統席位。2012年,獅門影業在美國國內票房市場份額突破10%,以11.4%的份額力壓20世紀福克斯和派拉蒙,名列第五;2013年,獅門影業超越派拉蒙,以9.8%的市場份額位居第六。從獅門影業的發展來看,粉絲電影助力其大舉拓展市場份額,但同傳統好萊塢六大製片公司相比,獅門影業電影板塊收入結構還不夠平衡,對放映發行業務收入倚重偏大。文章觀點來自於藝恩諮詢即將發佈的《好萊塢電影產業報告》。

發展歷程:小成本文藝片起步、類型片站住腳跟、粉絲電影攻城略地

自1997年銀行家弗蘭克.古斯塔(Frank Giustra)在加拿大溫哥華設立獅門影業至今,獅門影業經歷了起步、發展和擴張三個階段。
 

\
 

2012對於獅門影業而言是躍進的一年。2012年1月獅門影業收購了頂峰娛樂,獲得了電視劇《廣告狂人》,非裔導演泰勒.派瑞指導的系列影片和《暮光之城》系列電影的版權。2012年3月《飢餓遊戲》第一部在北美上映,開啟了又一部在全球大賣的青少年粉絲電影系列。這兩個標誌性事件促成了獅門影業美國票房收入邁入「10億俱樂部」,獅門影業自2012年在美國票房市場份額的迅速擴大。

髮型模式:自主發行+國際發行權預售

近年來,獅門影業平均每年在北美電影院投放大約13至15部廣泛上映的電影,在超過2000家影院上映;同時每年還發行約10部左右的針對特定受眾的小範圍上映影片,包括獨立電影、外語電影、音樂會錄影等類型。

在北美地區,獅門影業主要採用自主發行,大部分發行人員統一在洛杉磯。相比六大,發行人員更少。除北美之外,獅門在英國有子公司,在拉丁美洲有入股50%的合資企業IDC,在亞洲Celestial Tiger娛樂集團,分別負責在相應地區自主進行發行。

在全球其他地區,獅門影業通過銷售影片在固定期限內的全媒體發行權,優先收回成本。像《飢餓遊戲》、《暮光之城》等影片,在全球各地除了保底費用以外,也陸續回收很多分成。國際預售發行權通常採用是保底費(Minimum Guarantee)+分成的方式。保底費往往不是一次付清,獅門先收取部分定金,剩餘部分通常是銀行貸款,分成一般從影片上映後超過預售協議規定的票房數據基準後開始計算。

獅門影業通過國際發行權預售基本上可以收回大部分電影製作成本,既降低了投資風險,也保證了影片營銷成本。

收入結構:收入結構多元化,但對票房收入倚重仍較大

獅門影業的收入主要來自電影的製作和發行,電視節目策劃和發行兩個板塊。2011至2013財年,獅門影業電影板塊年均收入份額為82%,創造了公司的大部分營業收入。電影板塊收入又可細分為影院放映收入、家庭娛樂放映收入、電視播映權收入、國際發行收入及其他。

2013財年,縱觀派拉蒙、環球、迪士尼和華納兄弟四家公司電影業務板塊的收入結構,影院票房收入、家庭娛樂收入、播映權出售及其他收入的比例約合3:3:4。相較而言,獅門影業對於票房收入倚重依然較大,近乎五成電影業務收入來自票房和發行;從另一方面來看,獅門影業的電視播映權及衍生產片等其他收入渠道還有較廣闊的擴展空間。獅門影業也在逐步實施收入結構多元化和平衡化,新近成立了遊戲部門,目前《飢餓遊戲》衍生遊戲項目已在開發進行中。在中國,獅門影業和優酷、阿里巴巴合作,主要通過銷售影片和電視劇播映權推進家庭娛樂業務、播映權業務收入的增長。
 

\
 

風險控制:開源節流 分攤風險

在過去的十四年中,70%的獅門影片是盈利的。獅門影院主要通過三種方式來控制財務風險。

1)國際發行權預售:在開拍前預售影片在北美、英國及拉丁美洲以外的國家地區的發行權,通常在預售收入能夠覆蓋60%至75%的投資後才開始攝製,有效降低了投資回收的風險;

2)控制支出:同好萊塢其他資金雄厚的電影製片公司相比,獅門開發中的項目較少,且沒有製片人工作室的合約,能維持較低的開發前期成本。

3)引入投資合作夥伴:獅門影業創立伊始,多位公司高管都曾有私募基金任職背景,深諳資本運作和財務風險控制,善用資本槓桿和多元融資渠道一直是獅門的一大特色。獅門多次引入投資合作者進行項目層面的股權融資。一般操作方法是通過與投資合作夥伴達成協議,在一定時間期限內對製作方的影視作品進行投資,在統一的投資比例上限和總投資額上限下,投資方可對製片方的協議約定期限內的影片進行投資。相應地,投資方可根據協議約定比例分享每部投資影片的剩餘收益(即從票房收入中扣除製作成本、發行費用、宣發等費用和主創團隊收益分享後的剩餘收益),共享剩餘權益分享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7788

台灣鄉土劇製作人 變身安妮斯頓、鳳凰女製片

2014-11-17  TCW
 
 

 

他,俞惟中,是台灣第一個打進好萊塢的製作人。

「我的老闆來了!(My boss is coming)」說這句話的,是主演美國熱門影集《六人行》起家的女主角珍妮佛.安妮斯頓(Jennifer Aniston),她遠遠在片場看到俞惟中走來,熱絡的喊著。因為她主演的新電影《Cake》,俞惟中投資比率占四五%。而他的第二部電影《The Yellow Birds》,已經開拍,女主角是曾獲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的茱莉亞.羅勃茲(Julia Roberts)、男主角則是演出電視影集《新世紀福爾摩斯》暴紅的英國演員班奈狄克.康柏拜區(Benedict Cumberbatch)。

打進好萊塢,首要關鍵是拿得出銀彈,今年俞惟中計畫投資新台幣十五億元,跟曾打造全球破百億票房電影《三百壯士》的美國知名製片馬克.坎頓(Mark Canton)合作製作五部電影和一部電視影集。

有意思的是,他今日能有充沛的銀彈,與台灣風行的婆婆媽媽長壽劇有關,因為三立播出的《天下女人心》、《家和萬事興》,和去年中國的電視台戲劇收視率年度冠軍《天天有喜》,都是由他製作。他也因此成為台灣最大戲劇代工公司掌門人。

菜鳥時期,被朝臉丟劇本頭兩檔戲虧千萬,被迫賣掉賓士

當我們專訪俞惟中時,我們像是聽到一個商人,在談他的戲劇「工廠」。

他強調效率,旗下的昇華娛樂公司,去年年營收約三億元(僅台灣),是三立電視台二十分之一,但年製作時數卻是三立的五分之一。等於,其製作產出效率,是全台最大有線電視台的四倍。

他很成本導向,一般製作人控制預算,平均超出預算一○%司空見慣,但他十一年來,兩岸共製作二十五部戲劇,反而每部平均獲利一五%,從未失手。

他很實際,他說:「藝術放心中,我就是一個生意人。」

俞惟中的故事,是從一個絕境開始的。他在四十歲之前,只是個建築商人,當時因友人負債,而將旗下美丹經紀公司承接予他,搖身變成經紀公司菜鳥老闆。「付錢只有我的份,但決策都不問我。」初始,他帶著還是新人的演員黃少祺拜訪製作公司,結果被「洗臉」一番,劇本直接丟往他臉上,然後被請出去。

剛開始製作的兩檔戲,就讓他慘虧上千萬。最慘的時候,加上投資中國餐廳失敗,只好賣掉賓士、代步工具僅剩一台機車。

一個沒有人脈的新手,打不進老三台,痛定思痛的俞惟中,決定跟剛開放的有線電視台聯手搏翻身。而且,走的是接單代工生產的路。

當其他戲劇製作人,先把產品製作好才去談電視台通路合作,如創下收視率破二的《十六個夏天》,這種模式拚的是產品力。但接電視台訂單,在對方開出的預算中,把產品如期如質生產完畢,拚的是執行力與成本控制力。

戲劇大王,訂單接不完一條龍生產,十個編劇產能滿檔

俞惟中一開始就選擇做代工,而且一接就是兩百集的長壽劇。想法很簡單,「偶像劇十六集播完就沒有了,但長壽劇有量,才有產值,」他說。「他知道獲利在哪就會去做。」三立電視執行副總經理莊文信觀察。

他,是這樣控制成本的。以在中國拍片為例,最常被浮報的就是車資等開銷,尤其拍攝地點多在郊外,大卡車一趟出去,車資差距可能十萬八千里。俞惟中會親自跑一趟,記錄下路程公里數,換算成各種交通工具,如火車、貨車與汽車等,要到達目的地所需花的油錢,親自做成表格,在員工報帳時一一比對。

他,還有極靈活的「生產線」調度力。

俞惟中用高CP值生產戲劇,但若不好看,消費者也不會埋單。他的長壽劇,卻能每天跟時事掛鉤,維持新鮮感。

以一集《天下女人心》為例,「工廠」會出動近十位編劇。跟韓國真人實境節目一樣,每位主持人都有一位攝影師跟拍;換到他的戲劇場景,每位主角則配有一名專責編劇,負責個性拿捏,再根據時勢脈動,將今日劇本組裝結構起來。

他分析,「切割」讓主角個性還在,由主筆方泓仁主控整體調性,雖調性不一定能達到百分百,但也八、九不離十。

對比《流星花園》一炮而紅製作人的柴智屏,極盛時最多自養三位編劇;因《蘭陵王》紅遍兩岸的製作人陳玉珊,編劇班底也不過五名左右。但他卻養了十多位編劇,若加上外包和中國長期合作者則高達二十多位,同時也自養三位導演,加上經紀演員,等於一條龍式生產產品。

這樣的生產規模,對編劇們也是好事。大家可以獨立運作,如獨立寫出一部偶像劇,也可以合作生產,如參與共寫一部長壽劇。當劇種越多元,編劇也不容易創意枯竭。這也讓生產線上,每個人都在創造「產量」,沒有一條生產線是空檔,「有量才有流,跟韓劇變成韓流生產模式是一樣的,」深入研究韓國造星計畫、政大科技管理所教授蕭瑞麟觀察。

承接大筆「代工訂單」的結果,讓俞惟中的戲劇工廠,累積出龐大的劇本資料庫,這讓其每次承接新訂單後,就可以自動從資料庫中,找到類似元素。編劇們只要再重組,就可再結構出新劇情,產出速度比別人快。

產能滿檔下,這些編劇的薪資水準跟台灣水準相比,最高價碼約三倍。他分析,台灣最頂尖編劇寫一小時劇本,最多五萬行情,但中國可以出到十五萬,而他給的價碼直接比對中國行情。「一個月光發編劇薪水就要兩百多萬元,」他說。

確實,追求量大的生產邏輯,曾讓俞惟中備受批評。「很多劇情不是抄韓劇,就是雷同,」一位在兩岸發展的製作人兼編劇評論;另一位製作公司執行長更直言,「商品有很多種,你要選擇全聯?還是微風?」直接點名昇華只求量不求質。

比起《我可能不會愛你》一部十三集偶像劇,奪得七項金鐘獎,俞惟中所製作戲劇得獎數幾乎是零。

他說:「要名做什麼?重要是利!要先活下來,才有下一步理想。」

好萊塢新秀,銀彈中拚搏建產業鏈,要把台灣人才推上國際

現在,俞惟中進入好萊塢,「好萊塢是張名片。只有加入,才知道人家怎麼玩。」他在戲劇市場站穩後,想進入被華誼兄弟、萬達集團等大老占據地盤的中國電影圈,因為這裡是正蓬勃的第二大成長市場。

外界對他的決定普遍看衰。論規模,對岸大力鼓吹中美合作,中國製作人有更多的銀彈拚搏,他立刻就被比下去。

這位在訪問期間,一直讓我們感到很實際的商人,聽到批評時的內心對白,卻顯得很有理想性。他說,「拉出產值,才能建立產業鏈,台灣人才才有機會站上國際舞台……,」很突兀的轉折,是因為他相信,人總要試試看才能闖出新局,「我很小,但我也很衝。」

這句話若拿來形容,原本立志當軍人的他,後因病退伍,一路從娃娃車司機、送豬肉小弟,變身台灣戲劇大王,再衝入好萊塢的奇妙人生,也真的超搭。

【延伸閱讀】從偶像劇到鄉土劇,都是收視常勝軍—昇華兩岸戲劇代工王國代表作

■2013年 古裝劇:《天天有喜》播出70集,收視率破5,中國的電視台戲劇年度收視率冠軍;在愛奇藝總點閱數逾14億。(視頻點閱曾勝《來自星星的你》)

■2012年 偶像劇:《愛上巧克力》播出90集,收視率最高破5,賣出日、韓、星、馬和北美等10多國版權。

■2012年 偶像劇:《小資女孩向前衝》播出25集,拍攝地橫跨5縣市、周邊與觀光效益上億元。(最高收視率破7)

■2011年 鄉土劇:《家和萬事興》播出275集,8點檔收視率達7.35,該年度收視率冠軍。(一播逾200集長壽劇)

註:上述以收視率為年份列之,非製作年度資料來源:中國央視索福瑞收視調查、Nielsen TAM、三立電視台整理:黃亞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0364

萬達投資SONY製片 荷李活電影添中國元素

1 : GS(14)@2016-09-24 22:47:23

【明報專訊】中國電影市場對荷李活電影票房的重要性日增,荷李活片商紛紛邀請中國影星參演,以刺激中國票房。索尼影視娛樂(Sony Pictures Entertainment)旗下的Motion Picture Group,與中國地產及娛樂企業萬達集團達成戰略合作協議。索尼影視娛樂今後將對萬達開放製作影片的股權投資,讓參投影片加入中國元素,助索尼在中國營銷電影,提高票房回報,並增強萬達的電影業務。

萬達乃中國最大影院運營商

索尼影視娛樂是荷李活六大製片商之一,製作過《蝙蝠俠》等受歡迎的電影系列。這是中國企業首次與荷李活主流片商達成開放式的合作投資協議,萬達可購買索尼影片的少數股權。過去中國企業與荷李活主流製片廠的合作,主要是對單一影片的投資。根據合作協議,萬達集團將利用其龐大的票務平台、娛樂廣場和主題公園,助索尼向中國觀眾營銷其將會製作的電影。

SONY為荷李活六大製片商之一

萬達集團是中國最大電影院線運營商,旗下擁有美國連鎖影院AMC娛樂控股。今年初,萬達以約35億美元收購曾製作《侏羅紀世界》等巨作的荷李活製片商傳奇娛樂(Legendary Entertainment)。萬達旗下的AMC稍後將完成收購Carmike Cinemas,合組成美國最大院線。萬達稱,最終目標是與荷李活六大電影製片商合作。除了索尼以外,另外五大製片商包括霍士、派拉蒙、環球、華納和迪士尼。萬達稱,將努力在其投資的電影突出中國元素。對索尼來說,與萬達的合作將有助其在中國市場發行電影。

(路透社)

[國際金融]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0612&issue=2016092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9774

李嘉誠投資VR動畫製作公司 參與《Invasion!》製片 維港投資牽頭集1.95億

1 : GS(14)@2016-10-20 07:45:13

【明報專訊】一向熱中投資創新科技的李嘉誠,其私人投資旗艦「維港投資」牽頭參與從事虛擬實境製作Baobab Studio的B輪融資,是次集資總額為2500萬美元(約1.95億港元)。Baobab共同創辦人兼行政總裁莫琳范(Maureen Fan)表示,是次融資將用於製作更多虛擬實境(VR)電影,及擴充其管理團隊,向全球化發展。

明報記者 邱曉欣

除維港投資,是次投資者還包括二十世紀霍士影片公司、獲TPG資本及CAA經紀公司支持的Evolution Media Partners、上海文化廣播影視集團、優酷環球媒體基金及LDV Partners。原有投資者Comcast Ventures、三星及HTC亦有繼續參與投資。計及A輪融資,Baobab Studio累計已合共集資3100萬美元(約2.42億港元)。

《荒失失奇兵》導演有份創辦

Baobab Studio為一間虛擬實境(VR)動畫製作公司,於2015年由社交遊戲公司Zynga前副總裁、現任Baobab行政總裁莫琳范及《荒失失奇兵》導演Darnell聯手創辦,《Invasion!》為公司首部互動虛擬實境動畫製作電影,故事內容主要講述阻止外星人襲擊地球,電影首集成為多個VR數碼平台如Oculus、HTC VIVE、索尼PlayStation VR等的大熱下載VR影片,並於康城電影節、紐約翠貝卡電影節、多倫多電影節等贏得多個獎項。

莫琳范稱:「《Invasion!》廣受虛擬實境用家歡迎,我們的投資者亦看好虛擬實境技術用於娛樂事業的發展前景」,是次融資將用於製作更多VR電影,及擴充管理團隊,向全球化發展。此前,公司聘請了有份製作《反斗奇兵2》的動畫工廠皮克斯PIXAR前技術總監Larry Cutler任首席技術官(CTO)。

近年不少商家都有意投資虛擬實境技術,其中包括阿里巴巴集團旗下阿里巴巴影業,早前入股著名導演史蒂芬史匹堡創立的Amblin Partners,雙方將聯合製作及投資全球及內地市場電影,當時阿里巴巴主席馬雲曾表示,虛擬實境等新技術有望令電影行業起死回生。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7562&issue=2016102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277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