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美國證券行業:佣金自由化之後的變革之路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651bc6c0102dxqy.html

本文為國信證券研究報告摘要


1975 年美國同樣面臨佣金自由化

佣金自由化導致經紀業務收入佔比顯著下降,但總收入及利潤持續上升

1975 年,針對70 年代美國證券行業的不斷整合,國會對1934 年《證券交易法》進行修訂,要求股票交易所放棄傳統的經紀人收取固定佣金的做法。其直接影響是帶來佣金價格戰。傳統經紀業務收入佔比由1975 年的46%降至1979 年的34%、1989 年的18%、2009 年的17%。


與此同時,證券行業的總收入卻由1975 年的70 億美金升至1979 年的132 億美金、1989 年的769 億美金、1999 年的2668 億美金,年複合增長率為16.38%。稅前利潤也由1975 年的11 億美元升至1979 年的15 億美元、1989 年的28 億美元、1999 年的291 億美元。這是槓桿率逐步放大的過程,在ROA 顯著下降的同時,ROE 波段性上升。


收入結構由經紀為主向多元化轉變

70年代經紀、投資、承銷收入合計佔比近70%


70年代以1975年佣金自由化為分水嶺,1970-1974年美國證券行業經紀業務收入平均佔比50%,交易投資業務佔比17%(以做市商交易為主), 承銷業務佔比12%,三者合計佔比達到79%。1975-1979年經紀業務收入平均佔比39%,交易投資業務佔比22%,承銷業務佔比10%,三者合計 佔比達到71%。儘管經紀業務收入佔比和三大業務合計佔比在1975年之後持續下降,但總體維持在68%以上。


80年代經紀收入下降,做市商、併購顧問費等收入提升


80年代雖然證券行業平均經紀業務收入佔比降至24%,但OTC市場做市商業務發展迅速,交易投資業務佔比升至26%。此外,在垃圾債券、槓桿收購的大背景下,以債券發行財務顧問、兼併收購顧問費為代表的其他收入佔比逐漸提升至30%。


90年代以衍生品為代表的其他收入穩定增長


90年代證券行業在資產證券化、金融槓桿化、交易衍生化的背景下,衍生品業務推動其他業務收入佔比升至45% ,這一時期經紀業務佔比降至17%,交易投資收入保持20%的佔比。


2008年金融危機將行業收入打回90年代末水平


2008年金融危機,使得去槓桿成為行業趨勢,高盛、摩根斯坦利轉型為銀行控股公司,雷曼兄弟破產、美林被美國銀行收購, 2009年的行業收入回到了1999年


美国证券行业:佣金自由化之后的变革之路查看原圖


 


收入結構多元化的歷史背景

我們對國際比較一直抱有謹慎態度,因為證券行業的發展與經濟、市場、政策都有千絲萬縷的聯繫。我們看到美國證券行業收入結構、收入規模、利潤率、槓桿率變化的同時,不可忽視的是當時經濟、市場、政策給予的發展機遇,以及二者之間的互動。


70年代佣金管制放開,熊市中尋找新的盈利增長點


70年代石油危機引發通貨膨脹,經濟增速放緩,股票市場大幅下跌,市場利率迅速上漲,僱員退休法案鼓勵養老金機構發展。1971年納斯達克市場建 立,OTC市場做市開始成為券商收入的一部分。1975年佣金管制放開,經紀業務利潤率下降,證券行業在熊市中被迫尋找新的盈利增長點。


80年代兼併收購業務推動行業收入重回高速增長通道


垃圾債券、槓桿收購、大規模的兼併是20世紀80年代美國股票市場的標誌,較低的通貨膨脹率,長期的經濟增長,伴隨短促的經濟衰退為1982年以後的股票 市場的繁榮創造了條件。證券公司財務顧問和併購收入迅速增長,彌補了佣金率下降帶來的負面影響,整個80年代行業收入增長了4.84倍。


90年代槓桿化、衍生化背景下,衍生品業務推動行業增長


90年代強勁的經濟、低失業率和低通脹、加上美元的升值,創造了美國歷史上最大的牛市,金融槓桿化、衍生交易化是時代特徵,證券行業在產品和業務上不斷創新,整個90年代行業收入增長了2.47倍。



證券公司差異化為三大類型

除系統性風險外,中國金融業目前面臨的最大風險是同質化風險,證券行業也不例外。回顧美國1975年佣金自由化差異化走向,對我們頗有啟發。


資本中介($高盛(GS)$)、資本投資(貝爾斯登)、通道中($ETrade(ETFC)$)三類公司逐漸形成。


 以高盛為代表的資本中介型證券公司。通過創新取得市場的主動權,成為市場組織者、流動性提供者、產品和服務的創造者和銷售者、交易對手方、財富管理者等多重角色。結果是:收入多元化、槓桿率高、風險也相應提升。從歷史數據來看,該類型公司利潤率和ROE相對穩定。


以貝爾斯登為代表的資本投資型證券公司。通過通道業務吸納資源,以自有資本金投資於股權、債權、衍生品等創造收益。結果是:利息和股息收入在收入中佔比較高、槓桿率不高、風險很大。其風險程度,從貝爾斯登2008年金融危機中被摩根大通收購中可見一斑。


以E*Trade 為代表的通道中介型證券公司。該模式強調成本控制,體現的是規模經濟。結果是:處於價值鏈的末端,利潤率低,通過融資融券業務有一定槓桿率,風險低。



美国证券行业:佣金自由化之后的变革之路查看原圖


 

美国证券行业:佣金自由化之后的变革之路查看原圖


 

美国证券行业:佣金自由化之后的变革之路查看原圖


 


對中國證券行業的啟示

2010 年中國證券業收入結構與美國1975 年相似


中美經紀業務收入佔比分別為53%和46%;承銷收入佔比分別為12%和13%;利息收入佔比分別為8%和7%;美國交易投資收入(含做市商收入)佔比18%,而中國自營收入佔比15%,中美其他收入佔比分別為10%和16%。


在經營壓力下,中國證券行業具有創新動力


目前在銀行、證券、保險、信託各子行業中,唯有證券業近兩年盈利呈現下降趨勢,

且直逼盈虧平衡點。證券行業正面臨「佣金收入下降」與「成本擴張」的雙重壓力。


同時我們也看到,證券行業作為最應該承擔風險的行業,目前槓桿率處於歷史最低點,除自營外沒有風險業務,槓桿化將是中國券商必由之路。


多層次市場建設和制度創新將推動證券行業產業升級


從證監會郭主席上任以來的歷次講話中,我們可以看到通過資本市場改革為中國經濟轉型服務的強烈使命感,以及清晰的改革框架。近期券商建言40 條中,更是涉及業務創新、市場建設和公司治理的諸多方面,可以看做是改革框架的具體落腳點。若以此等務實精神深入下去,中國資本市場和證券行業將面臨嶄新的未來,有望重現美國佣金自由化之後的變革之路。


維持行業 「推薦」評級


在全年日均股票成交額1800 億元、上證指數中軸2600 點、行業佣金率同比下降5%、職工薪酬同比下降15%,其他費用同比降10%的假設下,行業平均PE29.65倍,PB2.12 倍,對應ROE6.30%。考慮到中國資本市場和證券行業有望重現美國佣金自由化之後的變革之路,維持行業推薦評級。其中尤為推薦:資本金雄厚、業績穩定、估值水平低於行業平均的$中信證券(06030)$$海通證券(SH60083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756

英國電力自由化 每戶現省2.5%

2012-4-30  TCW



習慣了政府統一支配油價、電價的 生活,我們以為這是世界的常態,殊不知其他國家一步步實踐油電市場自由化,歷史上第一座電力廠,還是由民間經營,而非政府控制。

一八八二年,家庭供電還不穩定的美國紐約,華爾街向大眾推銷的理念是:每個男人家中都應該擁有一台發電機,如同擁有一台遊艇一樣。一名移民美國的英國人英 撒爾(Samuel Insull)飄洋過海,擔任發明大王愛迪生的秘書,本來他的工作是挨家挨戶兜售愛迪生發明的發電機。後來,他們發現何不統一起來,建立發電站,用便宜價 格供電給小家庭。兩人合力在紐約珍珠街,成立僅有六台發電機的發電站,成為未來發電廠的雛型。

十年後,三十出頭的英撒爾接受了芝加哥愛迪生公司總裁的職位,在當時還是蠻荒之地的芝加哥,建立世界第一家大型中心電力廠。一九二○年代,美國經濟起飛, 英撒爾的發電生意越來越蓬勃,全國八分之一的電力都來自英撒爾的電力廠。

後來,電力供應穩定左右著產業發展,國家收走了電力生意。

英國:民營化最成功國家人民對油電價有制衡和對抗力量

好長一段時間,全世界政府把持了電力供應,直到一九七九年前,英國前首相柴契爾夫人力排眾議,堅持「政商脫鉤」,搬開政治立法的大石頭,在柴契爾夫人與繼 任首相梅傑的努力下,英國成為民營化最成功的國家,石油、電力、自來水、瓦斯等國營企業,陸續在一九八○年代轉為民營,市場因自由開放而起飛。

石油是第一波開放的民營化企業之一,八○年代中期油價暴跌,英國政府決定將手中的石油公司股權,全數向民間出售,讓石油產業和政府角色分道揚鑣。

目前,英國包含進口有三十家石油公司,不僅提供不同的汽油價格,還存在區域差異,南部平均價格比北部便宜。不同業者經營的成本不同,使得油價每天是浮動 的,因而出現了許多「油價比較網站」,按照不同地區,提供三十六小時內價格最便宜的加油站,單價、加油站地址、品牌資訊齊全,駕駛人可以按圖索驥,找到所 在地區中最優惠的油。

這些網站資訊,由駕駛人自願發動更新。如同台灣人熱心打到廣播電台報路況,英國駕駛人以找出便宜油,吃好道相報為樂。

電力,技術改革慢、投資回收時間長,被視為是英國最具代表性的民營化企業。而分割是最困難的部分,政府先將中央電力管理局分割成兩家配電公司、兩家發電公 司,原先十二家區域性管理局,改組為電力行銷服務公司,直接對客戶負責。一九九○年代向民間公開釋股,政府股份完全退出,完成產、輸、供電分離的民營輸電 網。

民營化後的英國,商業及家戶平均用電成本下降了二‧五%,英國電力公會發現,電力工業裁撤冗員,勞工生產力卻提升了將近一倍。單就稅收和消費者利益,民營 化五年後的社會福利,總計增加四十億英鎊以上。此外,政府將股權分散到民間,約有五分之一的英國公民成為民營企業股東,活絡了資本市場的交易。

除了財政上的實質利多,更重要的是,人們在民營過程中多了選擇的權利。用戶可以選擇所在區域的電力公司,也可跨區使用其他配電公司的方案。

除此之外,民營化後電力價格波動程度較高,英國電力市場形成短期、遠期和電力期貨市場,讓生產者和客戶之間自由議價。有些客人會和電廠簽訂遠期合約,保障 自身權益。市場開放後,人民對電價多了制衡與對抗的力量。

歐盟:強制成員國開放市場德國除了選費率,還能挑發電來源

英國成功打響自由市場的好處,先進國家紛紛將電力自由化,納入政策方向。歐盟在二○○三年實施「第二次電力自由化指令」,落實歐盟區內,能源市場的自由競 爭機制,強制要求會員國在二○○七年,必須對所有電力用戶開放電力市場。

和台灣國土面積相仿的荷蘭,國內有二十八家電力公司;德國電力市場,龐大到存在九百家電力供應者,提供七千種各式各樣的電力費率,讓消費者根據需要,找到 最適合的電力契約。

德國除了公營電力公司,各家民營電力公司為了提高競爭力,設計出不同費率的電力契約,吸引各種顧客群。單身貴族或用電量低的客戶,可以選擇零基本費、單價 高的契約;上班族白天不在家,電力公司提供白天費率高、夜晚及假日有電費優惠的契約。

德國政府還規定,電力公司必須在各種方案中,註明電力生產方式。用戶在比較契約時,可以知道自己選擇的電力是火力、核能、水力或是再生能源,有一些電力契 約是單一來源,有一些是多種不同來源的混合電力。因此,用戶除了價格優惠,也能選擇再生能源的電力,響應愛地球的概念。

然而,終結能源市場的壟斷,解方並非民營化,而是真正解除自由市場中的競爭限制,才能讓人民實質受惠。

香港:亞洲最早電力民營化兩家公司分區寡占,民眾無選擇權

負面案例則是鄰近的香港,這裡是全亞洲最早電力民營化的地區。一八八九年,香港電燈公司成立,供應香港島的電力;一九○一年,另一家中華電力出現,全香港 的電力,就由這兩家民營公司寡占了超過有一世紀。

雖然是民營公司,香港民眾絲毫沒有感受到價格競爭的好處。主因是,香港地區的電力網一分為二,南邊香港島由香港電燈獨家供應,北邊九龍、新界由中華電力單 獨負責。雖是民營,卻是由兩家公司分區壟斷,民眾毫無選擇的權利。

香港政府認為,貿然開放電力市場會導致電價大幅波動,加上多家公司共用電網,會影響供電系統的穩定性。二○○八年,香港政府和兩家電力公司簽訂為期十年的 管制計畫協議,默許兩家電力公司繼續壟斷市場。

在這樣的政府「保障」下,香港兩家電力公司去年底宣布,電費將漲六%和九%,高於通膨率。供電香港島的香港電燈,十年來六度調漲電費,相較於中電曾經五年 凍漲,造成「一個香港,兩樣電價」。使用港燈的香港島用戶,必須付出比九龍地區貴了二七‧五%的電價,隔著一個維多利亞港,南岸居民被迫接受貴了近三成的 電力支出。

民營化的可貴之處,在於開放競爭機制,讓資源配置從行政手段轉變為市場競爭,由政府或業者一家獨大,社會都無法從中得到公平正義,也拖累了產業效能。

根據《麥肯錫季刊》(The McKinsey Quarterly)指出,英國多數部門的勞動生產率低落,根本原因來自於政府管制過多、介入太深,以及導入的競爭太少。

柴契爾夫人當初推動民營,她的信念是「小政府會更有效率」,市場在開放過程中找出生存之道,而非期待政府作為。當前至少二十個以上先進國家電力自由化,台 灣人民,還要被動承受政府支配多久?

【延伸閱讀】先進國家電力 幾乎都已自由化

完全自由化歐洲:德國(全國有7千種電力費率)、義大利、挪威、英國、法國、西班牙、比利時、荷蘭等亞洲:新加坡(亞洲第一個電力市場完全自由化國家)、 紐西蘭、澳洲中南美洲:智利北美:美國(全國有3千多家電力運營商激烈競爭)、加拿大

國營壟斷亞洲:台灣、南韓(亞洲四小龍中工業電價最低)、中國、泰國、越南、印尼(電價由政府把持,一次漲幅10%至15%)、寮國、印度中南美洲:巴拉 圭非洲:奈及利亞、南非

資料來源:工研院、台經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247

專訪德國再生能源之父 費爾:市場自由化 綠能發展才有生機 楊卓翰


2012-6-11  TWM




台灣在二○○二年的《環境基本法》已經揭示廢核目標,但十年後核四仍準備運轉。

《今周刊》專訪德國再生能源之父費爾,他說,台灣九九%的能源都仰賴進口,從經濟層面來看,發展再生能源是台灣唯一的出路,但前提是必須讓電力市場自由化。

撰文‧楊卓翰 攝影‧吳東岳「我不懂,你是說台灣已經在二○○二年決定要廢核,但是你們的總統準備要讓另外一座核電廠運轉?」在德國國會辦公室裡,費爾議員(Hans-Josef Fell)的表情非常困惑。

發展再生能源,原料才不須全面仰賴進口費爾是德國綠黨議員,也是德國《再生能源法》的起草人,有「再生能源之父」之稱。他一生致力於廢核,而他所起草的法 案在二○○○年通過,從那時開始,德國的再生能源發電量占比,從五%迅速成長到今天的二○%,成為他最著名的成績單。但他卻對台灣的情況皺了眉頭。

「我知道,他們說核能只是階段性的,等台灣替代能源發展成熟,自然就會除核,對吧?」費爾想了一下,準確地說出台電的一貫說詞。「然後,你們的再生能源十 年來停滯不前,對吧?」他再一次說對了。根據台電數據,去年綠能發電量僅占總發電量四.一%,而綠能占總能源供給更只有○.四%,與十年前幾乎無異。

費爾熟知這套劇本,因為當年他在德國推動再生能源時,也遭遇到一模一樣的阻礙。如今德國已經決定在二○二二年廢核,再生能源的發電量更已經超越核能。德國是怎麼做到的?

「我想你們還沒理解,從經濟層面來看,再生能源是台灣唯一能走的路。」在德國政壇為綠能及廢核發聲超過三十年的費爾說。

以他的經驗,政府總是偏好傳統能源,因為傳統能源的既得利益者太龐大;而大型電力公司為了保護自身利益,自然想盡辦法排擠再生能源。「因為傳統能源只會越 來越貴,綠能長期來說終究會比傳統能源便宜。」費爾進一步解釋:「太陽光和風都是免費的,再生能源只需要設置成本。二○○六年要價三萬六千歐元的太陽能光 電板,現在中國製造的價格只要一萬六千歐元。但是石油、煤礦、鈾礦這六年來漲了多少?」費爾聳聳肩。

這個問題,台電最清楚。按照台電說法,近日的電價調漲就是反映長期以來的國際原物料上漲,台電無法再供應便宜的電價。「你們還沒發現,所謂的便宜電價,其 實是長期以來政府對採購的巨額補貼嗎?在德國,全部能源補貼最高的不是再生能源,而是煤礦進口。」面對不斷上漲的國際原物料,九九%能源都靠進口的台灣, 再生能源是唯一出路。

發展再生能源,必須先將市場自由化但發展再生能源談何容易?台灣早在二○○九年就通過師法德國的《再生能源發展條例》。根據台電資料,去年風力和太陽能發電比率仍只有四.一%。德國又是如何做到二○%的成績?

「你的電力市場一定要先自由化。在德國也一樣,傳統電力獨占者絕對不會自己行動。我們兩家最大的電力公司E‧ON和RWE,過去十年生產的再生能源不超過 八%。你一定要引入新的玩家。」「大公司絕不可能放下既有的傳統思惟。」費爾舉電腦產業為例:「一九四三年,IBM總裁湯瑪斯.沃森(Thomas Watson)預言:電腦絕不可能普及,全世界不會超過五台。今天大型電力公司也在說一樣的話:再生能源絕不可能普及。」費爾指出了再生能源最核心的精神 「去集中化」:「不會再有集中的大發電廠,每個家庭本身就是一座發電廠。我家從一九九一年就裝了太陽能板。今天我的房子用太陽能板生產的電超過我的用量五 ○%,我還賣了很多電出去。」費爾的《再生能源法》主旨正是如此。「要讓再生能源發展,你也需要制定遊戲規則,鼓勵大型發電業者以外的小型供電商投入市 場。」事實上,台灣的《再生能源發展條例》就有這樣的企圖,但是台灣的再生能源發展仍然一籌莫展,這又是什麼問題?

確保廠商投報率,才能健全產業發展「台灣的製造商競爭力很強,我家的太陽能板就是從台灣進口的。」費爾首先釐清問題:「台灣空有設備,無人發電,最大的問 題,就是市場沒有足夠的誘因。」「《再生能源法》的首要目的,就是保證讓綠能發電商能獲利。」發電商的目的,就是賣電,但綠能發電還在初期階段,投入成本 相對大;為了讓廠商願意投入市場,政府就必須干預,特別提高再生能源的購買電價,也就是「回饋電價」。「這個回饋電價一定要夠高,確保廠商的投資報酬率, 才會有人肯發電。」對於台灣版的《再生能源法》,費爾直指:「因為你們的收購電價太低了。」以風力發電的成本為例,一度電約二.三元台幣,但台電一度電的 收購電價為二.六元台幣,廠商幾乎沒有獲利空間。也難怪台灣唯一一家德商風力發電公司英華威(Infra West),揚言要在法令通過後退出台灣市場。

反觀德國,在風力發電上給予相當於四元台幣的優渥誘因,讓德國的風力產業連帶背後機具、電網、金融保險的龐大產業鏈一起蓬勃發展。而《再生能源法》帶來的龐大商業利益,可以在布萊梅舉辦的離岸風力產業峰會上看到。

德國總理梅克爾全力發展綠能,計畫興建占地約五千平方公里的離岸風力發電廠,空前規模,讓峰會上的二百多位廠商代表個個興奮不已。在台上發表演說後,穿梭 於人群之中寒暄的前社民黨參議員,西北綠能產物保險(Nordwest Insurance)的董事總經理溫德斯博士(Dr. Patrick Wendisch)更是如此。

在商言商,溫德斯毫不諱言:「我可以向你說一百個風力發電有多棒的理由,但對這個產業來說,沒有投資報酬率就不用談。」他指出:「在回饋電價之下,廠商可 以自行研發,只要提高發電效率,利潤就能擴大。這些研發不用政府出力,市場機制自會運作。」這正是費爾的《再生能源法》激起的效果。惟有廠商願意投資,民 眾才有綠電可用。台灣若不先將電業自由化,並提供綠能產業足夠誘因,英華威不會是唯一退出的廠商,而核電可能永遠無法從這個島上革除。

只靠一套法案,啟動德國綠能德國《再生能源法》六大重點:1. 保護獲利,降低投資風險《再生能源法》保證以高於一般價格優先收購綠能電力,稱為「回饋電價」,期限長達20年。價格以廠商每年能獲利7%為計算基礎。

2. 不靠政府公庫,使用者付費「回饋電價」絕不讓政府出資,不用申請預算,而是電業者直接將電價轉嫁到消費者身上。電力消耗大戶永遠負擔最多,獎勵省電的一般民眾及企業。

3. 回饋電價逐年減低,最終退場隨著技術成熟,初期投資風險降低之後,回饋電價將逐年降低。政府預計在2030年,再生能源的成本就會開始低於傳統能源,價格干預也能退場。

4. 法條簡單,全民可參與法令淺顯易懂,老百姓都看得懂。而且申請安裝過程簡單,最快2至3個月就能安裝完成,也是再生能源蓬勃發展的主因。民眾除自給自足 外,還可賣電給業者,每度電最高可賣0.5歐元(相當於17元台幣),一個家庭一個月光賣電收入可達400歐元(相當台幣1萬5000元)。

5. 電網義務延伸,普及全國鄉鎮法令規定,電業者有義務讓綠能電力優先並聯。「只要你有綠電,電網業者就必須想辦法擴建電網,讓綠電上網」,不讓傳統大型電力公司有機會排擠綠電。

6. 完整配套

《再生能源法》激勵投資,另外更在其他聯邦法提高石化、核能的能源稅,迫使需求移往綠能。並且放寬綠能發電器材的貸款限額,讓民眾融資程序更加簡便。

找出解決方案 是綠能發達之道「的確再生能源有許多挑戰,但是遇到問題時,你是雙手一攤,還是選擇解決問題賺上一筆?」一家風力機具商舒華茲先生(Thorsten Schwarz)說,「Smart Solution」(智慧解決方案)是德國再生能源界流行的一個詞彙:當遇到問題時,想辦法解決,用這個解決方案再賺一筆。

農夫不願意出租土地讓你裝風電機?「我們有專門協調的法律公司,絕對可以幫你談一個雙方都滿意的好價錢。」舒華茲最近還新安裝了一套葉扇,運用流體力學可 以讓每小時發電量增加三成。「這套技術來自二個工學院的小夥子,現在大概比我還有錢。」問題很多,但是都有解決的方法,「真正的問題是,你想不想解決。」 德國綠能有各式各樣的解決方案,舒華茲提出了最重要的問題:「你要解決問題,成為產業領頭羊,還是繼續使用核電,等那不可預防的災害襲來?」費爾 (Hans-Josef Fell)

現職:德國綠黨國會議員

國會黨團能源政策發言人

事蹟:德國《再生能源法》起草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345

拖延二十年 電業法修正有望 新電價公式 開啟電業自由化契機

2015-01-26  TWM
 
 

 

新電價公式出爐,台灣終於得以作廢用了五十五年的舊版電價公式,改用與國際燃料價格連動的浮動機制,讓電價能實際反映成本。有了新電價公式作基礎,將登場的全國能源會議也應將《電業法》修正列入重要議程,進一步推動電業自由化。

撰文‧何欣潔

歷經五十五年,跨越半世紀,台灣的電價費率公式,終於趁著國際燃料價格下跌、電價可望調降並發放回饋金的契機,在立法院完成朝野協商,即將進行大幅度修正。

不同於現行版本、一九六○年代的舊公式,僅將總成本加成定價、再除以售電度數的作法;新公式則將每度電價成本項目攤開透明,讓電價利於外界監督,並加入燃料成本浮動機制,未來電費可望如實反映國際燃料價格漲跌,但協商結論也同時納入緩衝機制,訂出調漲上限,避免電價大漲衝擊民生經濟。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電價公式修訂的朝野協商內容,附帶「行政院必須於半年內將《電業法》修正草案送立法院審議」,如果行政院版本草案未在半年之內送達立法院,則逕行審查民進黨版本,將電價公式審查與電業自由化同時進行,可望推進台灣延宕已久的電業自由化進程。

自一九九五年開始,《電業法》修正草案曾五度被送進立法院,均因台電內部大力反對民營化,而無法完成與電業自由化相關的修法程序。

在世界各先進國家中,台灣是極少數尚未啟動電業自由化進程的國家,由台電一家國營事業同時壟斷發、輸、配、售電等業務。由於台電長期壟斷國內電業,並負擔諸多政策責任,社會對其績效並不信任,卻也無法尋求其他廠商取而代之,導致電業市場、電價制定無法正常化,亦無法合理反映生產與外部成本。

本次電價公式修正過程中,立法院經濟委員會朝野立委均質疑,台電的經營無效率、績效令人難以放心,無法信任台電提出的新版電價公式,一度出現新公式難產危機。

應將發、售電業務開放民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9273

有自由化當基礎 課「用電奢侈稅」 首爾官民聯手 「減掉一座核電廠」

2015-01-26  TCW
 
 

 

反核運動只能遊行、抗議?首爾市民可不這麼認為。利用公民社會的熱情,首爾市致力「減」掉一座核電廠!在「反核市長」朴元淳的大力推動下,僅花兩年就減了九十六億度電,相當於台灣核一廠一年所生產的電力。

撰文‧何欣潔

除了隨手關燈、少開冷氣的個人行動之外,台灣反核者的日常生活似乎有些孤單、無力。政府更暗示民眾該在「重啟核四」或「核一延役」間二選一,持續宣導「反核將影響經濟發展」,讓非核家園的夢想與經濟成長的目標相對立。

在離台灣不遠的南韓首爾,卻有截然不同光景:反核運動沒有「打持久戰」的疲憊,顯得朝氣蓬勃。許多反核市民大聲喊出「我們減掉了一座核電廠」、「人民就是發電廠!」首爾究竟是怎麼做到的?

經濟高度發展的南韓其實是核電大國。全國共有四座核能發電廠、二十三個反應爐正在運作,核電發電量占總電量的三一%,比台灣一九%的核電比率還高,而首爾的能源使用量便占全國用電量的七.五%。換言之,如果身為首都的首爾,用電量持續增長,新核電廠的興建,恐怕難以避免。

在這樣的前提之下,自二○一二年開始,首爾在新任市長朴元淳與各界專家、市民團體的協力推動下,展開「減掉一座核電廠」運動(One Less Nuclear Power Plant),目標是在一四年年底前以改變市民生活方式、制訂節能建築標準、廣設太陽能發電板、改善建築能源使用效率、全面更換LED燈具等方式,減少一座核電廠的能源使用量,並增加首爾的城市能源自給率,防止核電廠持續擴張。

過了兩年,首爾減核成績斐然。來自居民各式各樣的省電計畫、加上再生能源裝置,讓首爾總共減了九十六億度電,相當於台灣核一廠一年所生產的電力。

一四年九月二十二日,朴元淳在美國最大的部落格網站《哈芬登郵報》(Huffington Post)上,親自撰文向全世界宣布:首爾「減掉一座核電廠」運動,提前半年達成目標,在一四年六月減少兩百萬噸油當量(相當於九十六億度電)的能源使用,並擁有八%的自給電力:朴元淳更發下豪語,要在二○二○年前,達成電力自給率二○%的目標。

這在短短兩年內達成的成就,靈魂人物正是出身反核運動的律師市長朴元淳。他大刀闊斧,除了「節流」之外,更發揮創意「開源」、推廣微型發電裝置,帶動超過一百七十萬市民,創造首爾的能源奇蹟。

老農自焚、核廠弊案

激勵首爾人積極參與節能

「這是我們參與反核運動、面對能源危機與氣候變遷的方式。」朴元淳驕傲地寫道:「首爾人(Seoulites)邀請全世界的公民一起加入我們。」Seoulites,並不只直譯成首爾市民,更蘊含市民對這座城市的歸屬與連帶,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副祕書長洪申翰觀察:「這場運動,增加了首爾市民的城市光榮感。」每個國家都想推動節能政策,首爾表現突出的關鍵是什麼?「減掉一座核電廠」執行委員、首爾大學環境學院教授尹順真說:「讓市民熱情、廣泛地參與,是最重要的關鍵。」尹順真拿出電腦,秀出韓國電力公司電塔預定地—密陽農民的抗爭照片,「鐵塔很大,農民很渺小。」小蝦米挑戰大鯨魚的「密陽反電塔」運動持續八年,甚至有老農因此自焚。讓許多人開始反省:為何首爾人用的電卻由偏鄉承受發電成本?成為市民熱烈參與「減核」的動力。

除了密陽反電塔運動影響,南韓核電廠在一二年爆發弊案,兩千多份安全文件造假,涉案官員、電力公司員工超過百名,被喻為「核電黑手黨」,讓民眾對核電廠失去信任。一一年夏天因氣溫過高而導致大停電,也讓南韓養成必須節能、面對能源問題的危機意識。

然而,尹順真特別強調,南韓中央政府仍是「擁核」派,推動節能政策只是在新電廠完工前的權宜之計。「首爾的政策與中央不同,他們仍打算興建核電廠,我們是基於反核的理念來進行,做得比中央更多。」

行動一:組市民議會

市民參與政策,提高認同感為了減核行動,首爾組成「市民議會」,在推廣總部(promotion headquarter)中納入德高望重的意見領袖,促進社會溝通;執行委員會則囊括專業教授、綠能產業人士、首爾市府局處首長;當然,最重要且不可或缺的成員,就是首爾市的社區草根組織。

「讓市民感受到自己也是能源政策推動者,而非只是被動地配合。」尹順真說。

社運出身的朴元淳,不但親自出席會議,與市民雙向溝通計畫的執行細節,更將各領域的專業、行動者都納入計畫中,確保社會力量被徹底動員。

將枯燥的節能觀念,編成可愛的小故事、漫畫,成功擄獲市民的心。社區裡設置「節能超市」,可購買省電裝置、交換省電心得、體驗「腳踏車發電」設施;圖書館也舉辦省電比賽,表揚「最會省電的家庭」。甚至有公寓大廈決議,將省下的電費給管理員加薪,讓反核不僅是中產階級擔心自身安危、財產被核災「歸零」的運動,也成為解決貧窮問題的方案之一。

行動二:處罰浪費

商店開冷氣不關門,開罰除了以「胡蘿蔔」鼓勵市民省電,首爾市府也祭出「棒子」,處罰民眾漫不經心的耗電行為。韓國月用五百度以上的第六級用電大戶,電費是第一級電費(月用一百度)價格的十一.六倍,更針對用電量超出一三五○度以上的用電消費者加收超額電費,並另外徵收電費「附加捐」,造成類似奢侈稅的效果。市區商店開冷氣未關閉大門,將被處以五十萬到三百萬韓元罰款。

平均氣溫低於台灣的首爾,甚至要求公務員在不影響形象的範圍內,在夏季穿著短褲上班,市長朴元淳更親自穿著短袖襯衫與深藍色短褲走秀、受訪,帶領市府官員減少空調需求。在各級學校推動「能源警衛」措施,從市府做起,在午休時間強制關閉電燈,並拔掉未使用的用電設備插頭。

行動三:獎勵裝設太陽能板不只補助租金,還能減電費為了讓市民更有動力裝設太陽能板,首爾市政府畫出太陽能地圖(solar map),貼心地計算好每戶屋頂的太陽能發電潛力。只要上網輸入地址,就能計算裝太陽能板的發電功率,地圖則按照日照劃分顏色,紅色最具潛力,橙色、黃色次之,查詢一目了然。

韓國經濟部原有推動太陽能板出租的政策,但裝設經費仍然相對昂貴,首爾市政府便提供補助,降低租金,更鼓勵市民合租太陽能板,也為公寓大廈提供六種不同設計的「迷你款」,可裝在牆面、防盜鋁窗外吸收陽光,讓住戶自由選擇。

在補助之外,更重要的是提供電價減免的誘因,讓用電大戶也一起配合太陽能發電政策。尹順真解釋,「如果你是用電第六級的用戶,參與了太陽能板裝設計畫,我們會將你的電費費率調降到第五級。」活用「電費級距」當作政策工具,提供誘因讓用電大戶配合裝設太陽能板,是政策成功的關鍵。

相較之下,台灣的「陽光屋頂百萬座」政策,不但少了太陽能地圖輔助,也未提供公寓大廈個別住戶的解決方案,顯得十分陽春。同樣上路兩年,台灣全國太陽能發電功率僅五五○百萬瓦(MW),首爾一座城市發電便達二九○MW,且台灣囿於《電業法》規定,太陽能板所發電力,一律輸回台電再統一配送,距離首爾自給自足的境界,相去甚遠。

為了開源,除了太陽能板外,首爾無所不用其極。連清溪川旁都出現微型「水力手機充電站」,讓市民一邊戲水,一邊利用潺潺溪水發出的電力充飽3C用品電力,還意外成為觀光景點,「自己的電自己發」成為最夯的全民運動。

首爾模式振奮人心,環團邀請尹順真拜會雙北與高雄等直轄市首長,希望台灣也能向首爾學習。新北市副市長陳伸賢表示,受尹順真的熱情感染,馬上指示在一個月內成立跨局處的委員會,廣邀公民團體,向首爾模式學習,「首爾政策比較有整體性,這部分我們真的輸人家。」「台灣有條件做得比首爾更好。」洪申翰分析,與首爾類似,台灣貢寮、苑裡同樣有因興建電廠而犧牲農漁民權益的前例,核四廠興建過程中爆發連串弊案,許多民眾也早有強烈的反核意識,「在如此廢核民意下,若縣市首長下定決心、向首爾經驗看齊,減掉一座核電廠,完全是有可能的!」全城動起來,首爾2年發出96億度電—首爾2012年啟動「減掉一座核電廠」成果省電+民間發電:96億度(相當於台灣核一廠一年所生產的電力)首爾能源自給率:2.95%提升到8 % 市民參與:50萬人提升到170萬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9276

李克強:中德應加強合作促進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

據中國政府網消息,國務院總理李克強1月25日晚應約同德國總理默克爾通電話。兩國總理互致中國農歷新春問候,主要就中德、中歐關系以及當前國際地區形勢等共同關心的問題交換意見。

李克強表示,中德關系在過去一年保持高水平發展勢頭,合作取得豐碩成果。當前國際政治經濟形勢不確定、不穩定因素增多,中德應通過加強合作促進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向市場釋放穩定和可預期的信號,共同維護現行國際體系和秩序。中方願同德方密切溝通協作,推動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漢堡峰會取得成功。

李克強指出,中方十分關註歐洲形勢的發展,將一如既往堅定支持歐洲一體化,希望歐洲保持穩定和繁榮,期待同歐方共同促進中歐關系取得更大發展。希望德方繼續推動歐盟盡早履行《中國加入世貿組織議定書》第15條所做承諾。

默克爾表示,德方願在新的一年同中方保持高層交往,深化經貿、新能源、電動汽車、第三方市場等諸多領域以及在二十國集團框架內的合作。加強國際合作,共同對外發出通過多邊主義解決全球性問題的積極信號。德方高度贊賞中方支持歐洲一體化,願進一步推動歐盟履行《中國加入世貿組織議定書》有關承諾,希望歐中投資協定談判盡快完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385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