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豪宅瘋 地產經紀股能買嗎? 王雅媛


2009-10-17  THKET





香港的豪宅近期是漲得不得了,簡直到了瘋狂狀態。港島西半山新盤天匯複式戶,以驚人天價港幣4.39億元售出,每平方呎逾港幣7萬元(折合約每坪新台幣1,057萬元),打破英國倫敦紀錄,成為全球最貴分層住宅。

豪宅價格創新高,什麼股票是最受惠的?看近日的股價表現,似乎不是早前以每平方公尺超過港幣30萬元、售出一個一房單位的新世界發展(17),也不是被李嘉誠不停回購的長實(1),而是地產經紀公司美聯集團(1200)。

美聯集團2009年上半年盈利為港幣2.7億元,每股賺港幣0.37元。雖然我沒有經歷過1997年時香港樓市瘋狂炒買的情況,但是單以現在仍有很多房價還沒有重上1997年高位,便可以想像當時的瘋狂。

大家可能不知道,據金融管理局資料顯示,今年7月,香港的新取用住宅按揭貸款已經打破1997年的紀錄,達到港幣260億元,為暫時的單月新高。

其 實金融管理局每月都會公布新取用住宅按揭貸款,雖然此數據不是直接跟地產經紀公司的盈利表現掛鉤,但基本上投資者可以根據這個數據,來推敲地產經紀公司的 盈利表現。根據今年7月及8月的數字,美聯下半年每股要賺得多過上半年是一點都不困難的,此刻它的2009年市盈率只是單位數而已。不過,先不要那麼開 心,以為又找到了一檔值得投資的股票。

地產經紀公司跟一間證券經紀公司在經營上是一樣,相對固定成本,變動成本很小。公司的租金、後防人員和負責人員的工資等,這些開銷都是放在那裡不變的。當市道好,多一個銷售人員為公司多帶來一筆生意,基本上是實實在在的收入。

銷售人員靠佣金收入,他們所消耗的成本,可以想像成一張桌子一部電腦。所以這兩個行業也都是非常周期性的。

這 類股票市場根本不會給予太高的市盈率,我認為,美聯現價已經基本反映2009年樓市好的事實。如果要股價再漲,一定要有原因令投資者相信2010年的樓市 會更好。現在某豪宅已經到達每坪新台幣1,057萬元的水準,你認為香港樓市上升空間還有多少呢?(作者任職申銀萬國證券,負責港股經紀業務,在2007 年2月中港模擬投資比賽拿下冠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017

別怕!破英文也能買美股

2012-4-23  TWM




買美股,其實真的沒有你想像中那 麼難!

很多人眼看蘋果(Apple)股票頻頻創新高,站上六百美元,也想要參與蘋果的漲勢,但屈指一數,哇,買一張蘋果股票要花六十萬美 元,換算成新台幣,相當於一千八百萬元,價格高得令人咋舌。

第一步:開戶複委託供新台幣帳戶交割和結匯

其實,千萬別被一 張蘋果股票的價格嚇到,因為美股是以一股為購買單位,只要花六百美元(約合新台幣一萬八千元)買一股蘋果,就可以當蘋果的小股東。

想當蘋 果股東的第一步,就是開戶。開戶買美股主要有四種方式,不過向美國當地券商開戶,須有美國的固定地址;在外商銀行的私人銀行部門開戶,資金門檻很高,對一 般投資人而言,主要可透過兩個管道,一是透過國內券商複委託,另一種是透過網路上的海外券商。

對於習慣使用中文介面、就近下單的投資人, 可以透過國內券商的複委託服務,買到美國股票。複委託帳戶不只可以買美股,還可以買到其他國際市場的股票。優點是,有任何買賣或匯款問題,可就近解決,部 分券商更提供新台幣帳戶交割、自動結匯,投資人不用另開外幣帳戶。

開戶買美股的第二種管道,是透過網路向海外券商開戶。

海 外券商全天服務,講中文嘛也通

現在海外券商幾乎都有二十四小時中文服務,包括:Scottrade(史考特證券)、 Firstrade(第一理財)、Charles Schwab(嘉信理財)、Etrade、SogoTrade等, 都有中文介面,幾乎沒有語言障礙。

只要留資料,就有專人提供服務,有的券商還提供中文線上即時通,以及免付費專線,連越洋電話費都不用花。

在海外券商開戶 的程序也不難,首先是在網路上填寫開戶申請書,接著,郵寄文件給海外券商,包括申請書、護照影本、W-8BEN表格(編按:外國人免扣繳美國所得稅聲明 書)表、年收入證明,電子交易服務合約等(依各家券商規定而異),一旦開戶程序完成後,就可以匯款到美國開始投資。

複委託和海外券商,到 底該如何選擇?兩者的差異,主要是手續費、交易股數是否有最低限制,及交易量差別費率。

海外券商以每筆交易來收取手續費,每筆下單的數量 沒有規定,不過,如果一次買的量不夠大,交易成本就會變得比較高。除了比較手續費,也要注意最低開戶門檻,依各券商規定而不同。

買同樣股 票,交易成本可能差八倍

市場上的海外券商,每一次交易的手續費,從六.九至八.九五美元不等,開戶門檻則是五百美元至一千美元。也有收費 很低的券商,只收一美元手續費,但開戶最低門檻是一萬美元,也有券商每月收取十美元的帳戶管理費,可以抵交易手續費,比較適合交易頻繁的投資人。

比 起網路海外券商,國內券商複委託的交易成本較高,手續費動輒四十美元起跳,因透過複委託下單,國內券商還是得透過海外券商下單,等於雙重收費,而且按交易 金額計算,買越多,成本越高。

通過複委託,每次買賣美股,假如是人工下單的話,國內券商會根據成交金額,收取一%的費用,網路下單則收取 ○.二五%手續費。雖然複委託的手續費較高,但國內券商也會給予大戶優惠的退佣。

此外,多數國內券商會規定複委託每筆下單的數量,即使沒 有限制,也會有最低手續費的門檻。比方說,如果最低收費為四十美元,等於成交金額要達五千美元以上,才開始以一%計收。

舉例來說,同樣是 一筆六千美元的交易,海外券商如Firstrade,每筆交易只收取六.九五美元的手續費,透過國內複委託,則要收到成交金額一%的手續費。如果想買十股 的蘋果股票,成交金額是六千美元,在海外券商下單的交易成本可能不到七美元,但複委託的手續費卻高達六十美元,成本相差近八倍。

須注意的 是,有些海外券商,除每筆交易收取固定手續費外,如果每筆交易股數超過限制,則須加收費用,對大額投資不一定划算。且若金額大到一個地步,複委託券商會退 佣,手續費也不見得比較貴。

第二步:下單美股下單前,得先存股款與手續費

不管是複委託,還是海外券商,一旦完成開戶後, 投資人就可邁向買美股第二步,即下單買賣。買美股的門檻不高,有很多美股的股價,只有零點幾美元,甚至是零點零幾美元,換算成新台幣,買一股比買一張樂透 還要便宜。

值得注意的是,美股下單前,交易帳戶內一定要先存入交易款項及手續費等現金,相較之下,台股規定,只要在成交後第二個營業日上 午十點前,將股款補齊就好。由於有匯款成本,每次存入一萬美元到海外券商帳戶比較划算,且有些券商會提供匯款補貼。

第三步:賣出可當日買 賣,並免繳資本利得稅

買到美股之後,第三步就是賣出。美股今天買,當天就可以賣,而台股,如果沒有信用帳戶,就得等到隔天。

不 過,美股沒有漲跌幅限制,有重大利空消息時,會馬上完全反映,造成股價重挫,碰到利多時,也會一路狂飆,所以投資美股心臟要強才行。

交易 稅方面,買台股須繳成交金額千分之三的證交稅,未來還會開徵證所稅;投資美股,非美國籍,則可免資本利得稅,但現金股利要預扣三○%。

這 筆預扣的稅款,假如是自行向網路海外券商開戶,可藉由報稅程序取回,複委託則無法報稅取回。

有些海外券商還提供自動退稅服務,在每年三四 月間,自動會將國際投資人在前一年度被預扣的部分稅款,退回帳戶的現金餘額之中。

從開戶、下單到賣出,買美股其實很簡單,想擁有蘋果股 票,只要在中文介面的網路上填寫委託單,隨時能輕鬆實現。

【延伸閱讀】8步驟,輕鬆晉升美股投資人 ——買美股開戶流程拆解圖

事 前準備1選擇有中文服務的網路券商,如第一理財、史考特證券、Etrade等2準備身分證件、英文姓名、生日、英文地址和護照影本郵寄或傳真

上 網填表3選擇帳戶類型、帳戶功能以及匯錢方式4個人和工作基本資料填寫(註)5為防內線交易,須填寫是否為美國上市公司的董事或經理人,以及是否受雇於券 商(註)6設定姓名和密碼,到此完成開戶,網路券商發出交易帳號到電子信箱

寄送資料7確認電子信箱後,會要求填寫相關表格,須在20天內 傳真、郵寄或e-mail到指定地址,否則股票賣出時金額會被預扣30%的稅

正式啟用8按照券商提供戶名、帳號等資料,匯款到指定銀行; 必須帳戶裡有錢,才能進行交易,金額不足無法交割

註:步驟4及步驟5中會使用中文表格,但必須用英文填寫整理:單小懿

【延伸 閱讀】你適合哪種交易管道?

開戶管道:國內券商複委託 適用對象:習慣中文介面、不想只買美股者 收費方式:按成交金額計算,買越多,成本越高 有最低收費規定,約40美元起跳 投資商品:各國股票、基金、ETF等 特點:可同時投資日股、港股等國際市場 可用電話及網路下單

開戶管道:網路海外券商 適用對象:略懂英文、可自行處理國外匯款者 收費方式:每筆1至10美元不等(視券商規定而異) 投資商品:美股、基金、債券、ETF、定存等 特點:交易成本和資金門檻較低 限網路下單

開 戶管道:美國當地券商 適用對象:在美國有固定地址和往來者 收費方式:每筆7至10美元不等 投資商品:美股、基金、債券、ETF等 特點:須提供美國固定來往住址有美國籍者須留意稅務問題

開戶管道:外商銀行私人銀行部門 適用對象:年收入與資產部位較高者 收費方式:手續費以帳戶管理費計算(年費) 投資商品:各國股票、基金、債券、ETF、定存等 特點:開戶門檻為100萬美元有理專提供服務

資 料來源:各券商、銀行 整理:鄧麗萍

【延伸閱讀】買美股和買台股,哪裡不同? 台股 交易單位:1,000股 手續費:●以交易金額比率計算 ●每次買賣,收取交易金額的千分之1.425 證券交易所費用:無交易稅:證交稅為每次交易成交金額的千分之3;證所稅可能即將開徵

美股 交易單位:無限制,買1股也可以 手續費:●以交易筆數為基準,各券商收費不一 ●網路下單比人工下單便宜,最低每筆僅收3美元 證券交易所費用:賣出時每千美元收取0.0224美元(依美國證交所公告而定) 交易稅:無證交稅及證所稅;現金股息預扣30%稅率

資料來 源:各券商、證交所 整理:鄧麗萍

【延伸閱讀】買美股前,哪些網站非逛不可?

Q1. 當你想找網路券商開戶,可上哪找?●中、英文介面:Scottrade(史考特證券)、Firstrade(第一理財)、Charles Schwab(嘉信理財)、Etrade、SogoTrade●英文介面:Interactive Brokers(盈透證券)●它們提供:下單、交易教學、稅務、市場動態等資訊

Q2. 買了美股,你想查公司財報,可上哪找?●各公司網站的投資人專頁●它們提供:財報資料、股東會和法說會資訊等

Q3. 你想掌握美股走勢和資訊,可上哪找?●中、英文介面:Google Finance、Yahoo!Finance、CNBC、彭博(Bloomberg)●中文介面:鉅亨網●它們提供:報價圖表、公司基本資料、即時新聞等

Q4. 如果想蒐集美股分析報告,你可上哪找?●英文介面:Seeking Alpha、Market Watch、StockCharts.com●中文介面:quote 123闊網、i美股 ●它們提供:財經部落格、個股分析、財經評論、電話會議紀錄、即時新聞等資訊

Q5.想了解其他投資人的想法,可上哪找?●英文介 面:Google Finance討論區、Motley Fool、Wikinvest、Bogleheads ●中文介面:MoneyDJ討論區●它們提供:網友交換投資心得和資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080

法人股大王劉益謙:全世界股票都能買 就中國不能買

http://xueqiu.com/7466783427/22311244
「除了故宮、上博和遼博外,我的古代書畫其他博物館沒法比」  作為中國股市造富的神話,劉益謙曾被媒體冠以「中國的巴菲特」、「法人股大王」、「增發王」的稱號。

但2012年10月他向理財週報首度披露,所有的定增已經賣得一股不剩。

他耗資6億興建的兩個美術館正在如火如荼地進展中。

「我看到有媒體說2010年到2011年中國的富豪資產普遍縮水三分之一,我當時就想到自己,我做得還不錯,基本沒有縮水。」

「現在誰還在買股票?除非是基金套死在裡面的。全世界的股票都能買,就是中國的股票不能買。」在金茂大廈的五樓,身穿寬大的藍色襯衣和黑色牛仔的劉益謙斜臥在沙發上,抽著中華煙,頗有怨氣地向理財週報記者說道,一頭黑白相間的頭髮似乎透露出他對中國股市的焦慮。

作為中國股市造富的神話,被媒體冠以「中國的巴菲特」、「法人股大王」、「增發王」等稱號的劉益謙,嘗盡股市甜頭,並以150億元的財富位居2012《新財富》中國富豪榜的30位。

而現在的他卻很清閒,每天看看大盤、看看股指漲跌,不過,這一切已經與他無關了。

2011年,劉益謙預見股市大勢已去,就攜著自己的幾十億資金逃離股市。他告訴理財週報記者,「我現在連看股票的慾望都沒有了,在股市裡也一分不剩。」

低迷的投資市場,劉益謙在做什麼?「現在除了股票以外,其他以前做的都還在做。」劉益謙強調。這裡的「其他的」是指劉益謙作為董事長、擁有91.80%股份的新理益投資集團,他還通過集團控股了目前市值高達38.72億元的天茂實業以及兩家保險公司,投資範圍涉及醫藥化工、金融、藝術、房地產等。劉益謙至今擁有天茂23.78%的股份,這可能是他苦撐天茂的動力。

從初中畢業綴學做皮包生意起步,與妻子王薇住在12平米的閣樓上到登上中國富豪排行榜,從「中國的巴菲特」躋身到行業雜誌Art&Auction公佈的2012全球藝術界最有權勢的百人榜單,49歲的劉益謙不斷蛻變,演繹的絕對是一朵投資界的奇葩。

褪去了資本市場的舊光環,他披上的是收藏家的金縷衣,2011年,他以一幅齊白石的《松柏高立圖篆書四言聯》,淨賺3.5億元,再一次用實際行動證明了自己的「絕不放過任何一次暴富的機會」的豪言。

「前兩天,我看到有媒體說2010年到2011年中國的富豪資產普遍縮水三分之一,我當時就想到自己,我做得還不錯,基本沒有縮水。」劉益謙笑著告訴理財週報記者。

盛市能抓住機會,頹市能躲過風險,劉益謙將其歸功於「智慧」,而非「聰明」,即對趨勢的精準判斷。

而逃離了股市的劉益謙,依然風生水起,因為天注定,他是一個為投資而生的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702

不僅能小額貸款 還能買基金 阿里巴巴瞄準中國金融霸主寶座


2013-07-22 TCW  
 

 

淘寶網成千上萬的「寶貝」,總讓網購者眼花;現在,淘寶網陸陸續續推出的金融服務,則是讓人眼亮,賣家可以線上取得貸款,用戶可以用一元人民幣買基金,賺取五%左右的年報酬率,看來淘寶網已經不只是電子商務巨頭了。

撰文‧施禔盈

中國大陸正上演「錢荒」戲碼,影響了廣大的中小企業,由於信貸緊縮,所以當地所稱的「小微」企業,壓力不輕。不過,如果店鋪開在淘寶網,問題就不大,因為淘寶網早在二○一○年就上線「信用貸款」及「訂單貸款」。

什麼是信用貸款?什麼又是訂單貸款呢?簡單來說,前者是「阿里巴巴金融」推出的一款純信用、無抵押、無聯保的貸款產品;從貸款申請、貸款審查、貸款發放到貸款回收,全部採取網路線上模式操作。至於後者則傾向於考慮賣家當前「已發貨」的有效訂單,然後計算授信額度。相較訂單貸款,信用貸款會參考更多賣家的店鋪綜合資料。

﹁小微信貸﹂創佳績

顯然,淘寶貸款的目的在幫助淘寶店主解決融資方面的困難。不過,淘寶信用貸款和訂單貸款的利息均按日計算,分別為萬分之六和萬分之五。舉例來說,如果申請淘寶信用貸款並獲得了八萬元人民幣的額度,一個月的利息是一.八%,算下來是一四四○元人民幣,但若時間拉長,恐怕店家會大喊吃不消,因為每天萬分之六的利息,折合年息可是高達二一.六%。

但本來淘寶貸款的目的就是「救急」,如信用貸款最長只能貸十二個月;至於訂單貸款就更短了,每筆貸款的期限最長不超過該筆貸款發放之日起的六十天。

阿里巴巴集團表示,自小微信貸業務成立三年來,至今年第二季度末,已為超過三十二萬家電子商務平台上的小微企業、個人創業者提供融資服務,這可說是阿里巴巴從電子商務平台跨足金融業務的一大步。

此金融大計還沒完,正當網路教父詹宏志炮轟台灣的第三方支付不合時宜,大嘆「有政府如此,何須敵人?」的同時,淘寶網行之已久的支付寶推出了讓人耳目一新的機制:透過「餘額寶」,用戶(只限持有大陸身分證人士)可以直接扣款購買基金。

這項於六月十三日剛上線的「餘額寶」業務,可讓用戶存留在支付寶的資金拿到「利息」,重點是和銀行活期存款利息相比,收益更高。根據官網介紹,一二年十萬元人民幣的活期儲蓄利息為三五○元人民幣,如果通過餘額寶,則收益能超過四千元人民幣。

怎麼達成呢?其實餘額寶的利息,是用戶購買貨幣基金的投資收益,目前為天弘基金的「增利寶」,據了解,未來還將增加其他基金產品。

而自六月十三日上線後,短短六天,此業務用戶數即超過一百萬;上線十八天,用戶數破二五一.五六萬,規模達五十七億元人民幣,成了中國用戶數量最大的貨幣基金,並且超過去年中國大陸前十大貨幣基金的用戶總和,吸金實力可見一斑。

「存零花錢」概念頗受好評再看報酬率,貨幣基金平均年化收益率一般在三~四%間,但餘額寶推出以來,年化收益率在五%左右,算是相當亮麗的成績。而且,到銀行買基金有一定的門檻,現階段中國大陸定期定額的最低投資金額為兩百元人民幣,但餘額寶則是一元人民幣,而只要用戶將資金轉入餘額寶,基金公司於第二個工作日確認分額後,即會開始計算收益。

把錢放進餘額寶,不僅能因持有貨幣基金得到較高收益,還能隨時贖回基金用於消費支付和轉出,流動性與活期存款相當,加上餘額寶對用戶的最低購買金額沒有限制,一元人民幣就能購買,這讓支付寶用戶即使「存零花錢」都能獲得增值機會,難怪吸睛效果一百分。事實上,為了減低風險,支付寶公司特意選擇了貨幣基金,而非債券或股票型基金,這是阿里巴巴集團的謹慎之處。

針對阿里巴巴目前所做的小額信貸,及餘額寶一元即可購買基金的創新服務,有網友稱阿里巴巴「搶走了銀行的飯碗」。對此,阿里巴巴自然要跳出來解釋一番,支付寶公關總監張道生就表示,餘額寶不會對銀行形成真正的衝擊,餘額寶用戶平均購買金額為一千九百多元人民幣,屬小額資金,規模與銀行存款不能相比。至於阿里巴巴目前所做的小額貸款金融業務,也不是金融行業最主流的業務。

令人耳目一新的金融商品

馬雲也曾撰文指出,阿里巴巴的小額貸款貸放對象是銀行不願觸碰的人群,餘額寶則是針對支付寶資金沉澱推出的緩解措施,實際上與銀行不相關。但不論如何,阿里巴巴確實端出了令人耳目一新的金融相關產品。

有貸放、又有造成全民瘋的理財商品,阿里巴巴的金融戰略就此打住了嗎?答案是:並沒有。

就在本月七日,深圳證券交易所發布公告顯示,由東方證券資產管理有限公司與阿里小微信貸合作推出的「東證資管|| 阿里巴巴專項資產管理計畫」正式獲證監會批准。這是繼支付寶公司推出餘額寶業務後,阿里巴巴集團在金融領域的又一舉措。

資產證券化是阿里小微信貸將旗下小貸公司的優質貸款組合出售給東證資管的「專項資產管理計畫」,以此貸款組合為基礎,向投資者發行證券。阿里巴巴表示,此次資產證券化所獲資金可增加滿足五十萬家小微企業的融資需求。於此錢荒之際,阿里巴巴進軍信貸市場的攻勢,顯得格外凌厲。

阿里巴巴集團創辦人馬雲曾說:「如果銀行不改變,我們就改變銀行。」對照阿里巴巴集團在金融領域的積極行動,確實可以讓人見識到馬雲的豪言壯語並非空穴來風。再拉回來對照台灣電子商務行業所受的掣肘,不禁讓人想問:兩岸的自由開放、兩岸的行政體系錯置了嗎?

阿里巴巴

成立時間:1998年底

行業別:電子商務

簡介:中國最大的網路公司和世界第二大網路公司,創辦人為馬雲。阿里巴巴集團現有25個事業部,淘寶網即為旗下業務之一。

餘額寶資金如何運作?

支付寶 資金轉入 餘額寶 資金自動劃入 天弘基金增利寶

即時贖回入帳

即時贖回入帳 淘寶網購物直接贖回兩天內入帳,目前未開通 銀行帳戶

資料來源:財新網

證監會關心 餘額寶業務不中斷餘額寶的上線掀起了中國大陸的全民理財風,一元人民幣也可以理財,確實非常吸引人。不過,金融業是個風險管控極為嚴格的行業,餘額寶的上線當然會引起中國大陸監管部門的重視。事實上,證監會已經要求餘額寶部分銷售支付結算帳戶應向監管部門補充備案,若逾期未進行備案,將根據相應法律規定進行調查處罰。據了解,目前餘額寶正在走備案流程。

不過,雖然主管機關關心,但與支付寶一起推動該業務的天弘基金表示,餘額寶合作各方會按照證監會的有關規定,按時完成後續備案工作,餘額寶業務不會暫停。也就是,餘額寶雖然被「點名」,但證監會對市場創新的支持,讓支付寶與天弘基金對於「備案」通過胸有成足,而目前餘額寶也繼續運作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9375

7折價入住北市 地上權住宅能買嗎?


2014-02-17  TCW
 
 

 

七折價,買到全新屋,且搶進台北市中心精華地段,但你要付出的代價,是只能住「七十年」,買這樣的房子划算嗎?

政府為了打房,禁止標售大面積國有地,讓台北市土地成「稀有財」,因此,國產署、財政局、中油、台電等公部門或公營事業,近年為活化資產,改以「僅有土地使用權」的地上權方式標售住宅用地,遂開發為沒有土地所有權的「地上權住宅」。

這些沒有土地所有權的地上權住宅,近年來也成為建商的新興目標,今年更將大舉進入房地產市場。依全球資產管理公司估算,四年來,建商總計已砸下約兩百億元、取得超過二十件地上權案。經過規畫,目前已有四案進入推案階段。

以去年下半年公開、位於台北市民生東路的吉美璞立為首,今年預計有位於板橋的昇陽寓見、日勝生的仁愛本真及華固的景美財訓所案將陸續開案。除了位於台北Sogo復興館附近的仁愛本真,傳言開價將接近市價外,其他皆以當地行情價的六至七折為號召,讓地上權住宅在今年正式成為消費者的購屋選項之一、重新挑戰國人「有土斯有財」的傳統觀念。

事實上,地上權住宅並非新產品,諸如京站,信義區的台北花園、塔悠路的寶成河畔皇家,都是過去十五年來推出的地上權產品,卻始終未成市場主流。

除沒土地所有權,且有五十或七十年使用年限、期滿須拆屋還地外,過去因住戶不能取得物權(地上權持分、建物所有權),導致銀行不願承辦貸款業務,也是一大阻礙。不過去年九月底,國產署解禁地上權分割限制後,已為未來新地上權標案打通任督二脈,但也導致廣義的地上權住宅區分為地上權住宅、使用權住宅兩種,其貸款條件、買賣成本皆不盡相同。

比起投資客,更適合自住者別碰豪宅區,以低總價、小坪數優先

「所有權住宅是老大,地上權住宅是老二,使用權住宅是老三!」高力國際估價及諮詢服務部董事袁嘉隆分析,目前如京站及市面上新推案,多是去年九月前的標案,即沒有物權的使用權住宅案,住戶僅有建物使用權。住戶貸款則由建商做東,和銀行合作提供融資,因此,轉手時,接手者仍須面對貸款問題,因此條件最差。

國泰建設協理陳仁澤認為,沒有增值空間,才是地上權住宅接受度偏低的關鍵因素。「台灣房地產會漲,是因為土地在漲。只買建物,交屋那刻起,價值就開始遞減!」他說,沒有土地持分的地上權住宅,建物折舊,造成價格下跌是必然。他建議,若對地上權住宅有興趣,首先須拋開房價增值、轉賣獲利念頭,因現階段,地上權還是百分百的「自住產品」。

「五十年、七十年,其實很長,」面對地上權住宅,潤泰新董事長簡滄圳相對樂觀,他說,三十年老房就能都更,所以七十年絕對保證能「住滿兩輪都有剩」。

他分析,只要地段好,價格合理的地上權住宅對首購族仍有一定吸引力,因此若想保留轉手機會,建議消費者避開豪宅區,選擇低總價、適合小家庭的二十坪至四十坪案型。簡滄圳解釋,對能花上億元購屋的豪宅客來說,價格已不是最大考量,「畢竟,要花一億四買地上權,或兩億買所有權,有錢人當然選後者!」

比起「購屋」,它更像「租屋」購入成本低,但保證可入住兩代以上

信義房屋企研室經理蘇啟榮也分析,在房價過高的氣氛中,六至七折出售的地上權住宅,有絕對優勢,但他建議購屋者在評估時,必須將地上權住宅視為「租屋」,而非「購屋」:「地上權應該想成一次預付五十年、七十年的房租。」

他解釋,地上權因未持有土地,且即使擁有房屋所有權、期限到仍須返還,所以比起買房,更接近「可自由裝潢」、保證入住兩代以上的租屋方式。不過,袁嘉隆提醒,地上權的隱形成本:地租、房屋稅、管理費等,仍不可忽視。

他說,地上權雖無須繳付地價稅、土地增值稅,但每年須另繳地租給建商,約是公告地價的三%至五%不等。若以五%計算,與自用住宅地價稅的優惠稅率千分之二相比,便足足是後者的二十五倍。而且,隨著公告地價逐年調漲,地租的負擔只會越來越重。因此,雖地上權購入成本較低,若有意出租,租金報酬率相對能上看三%,但依他估算,不到四%恐無法回本。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1285

《專家教戰》「基亞震撼」給投資人的三堂課 風暴過後 生技股還能買嗎?

2014-08-18  TWM
 
 

 

風暴過後 生技股還能買嗎?

基亞暴跌,讓投資人狠狠遭受一次震撼教育。

未來生技股該怎麼買?台灣「生技創投天后」羅敏菁提醒,認真、紮實地做功課,就是防地雷股之道。

口述.羅敏菁 整理.林宏文編按:基亞連十二支跌停,導致生技新藥股全部一起跳水。《今週刊》特別專訪台灣工銀資深協理羅敏菁,她在生技新藥研究、營運及投資經驗長達二十餘年,針對社會大眾對於新藥產業的發展,以及投資人對生技新藥股應具備哪些操作思惟,提出專業見解。以下是專訪紀要:我個人認為,從這次「基亞事件」中,可以為台灣生技股的投資,帶來三個啟示。

制度面的啟示:

因個案提高門檻,恐變成緊箍咒首先是制度面,觀察美國對於新藥股的上市,主要考量的是團隊、技術及市場大小,另外也要取得主辦券商同意支持承銷,這是新藥掛牌的基本門檻。

至於有些人說,是否一定要求新藥取得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的臨床實驗核可,才能掛牌,這倒是不一定,例如近來許多新股掛牌上市的罕見疾病新藥研發公司,也都還沒進入臨床實驗階段。

近來市場上有不少聲音提出,在基亞事件後,台灣應該重新檢討新藥股的上市流程,必須更加嚴格把關。但我認為,近兩年台灣對新藥的掛牌流程,從工業局推薦到櫃買中心審查,都已做得相當專業,對相關風險的提醒,也都要求公司須註明在公開說明書上。

其實,基亞只是一件個案,不要因為這次事件,讓大家對新藥產業發展失去信心,更不要因此增加各種管制方法,變成產業發展的緊箍咒,這絕對不是好事。

風險的啟示:

成效、 市場規模都可上網查證其次,投資人自己也應該檢討,像生技股這種高門檻的產業,必須做更多、更紮實的功課,否則不該輕易投資。

像拜耳藥廠旗下與蕾莎瓦系出同門的肝癌新藥STORM,在今年三月宣佈失敗,當時大家就相信基亞的PI-88會變成「唯一」治療早期肝癌的藥,但投資人只要去Google搜尋一下,就可以知道這種說法完全錯誤。

此外,這顆藥在歐美被列入「孤兒藥」,也就是病人少於二十萬人,大家只要把藥價乘上病人數目,就可以得知市場規模,顯然也沒有市場傳的那麼大。

所以,投資人只要認真找資料,做一些查證,很多事實都擺在眼前。但在市場一片熱潮下,投資人似乎完全失去風險意識,只選擇性相信某些資訊,當然套牢就難以避免了。

另外,最近市場上有人常說,新藥只要能進到三期臨床,就可以有十億美元的市值,這種說法也不太正確。新藥的價值要先看有沒有效,可以賣到哪些區域,以及市場規模,當公佈成績是真的有效時,股價才應該反映,若是沒成效,當然就不應該漲。

與兩年前比起來,我覺得不管是投資人、媒體、分析師等,大家都在努力學習生技新藥的知識,陸續也可以看到些許進步,但我覺得努力空間還很大,大家都要一起進步。

尤其是投資人,不要拿自己的錢開玩笑,畢竟投資人要對自己的決策負責;而投資人越聰明,不老實的公司想要矇混過關的機率就會越低,市場自然會朝更健康的方向邁進。

產業教育的啟示:

經歷學習陣痛,競爭力更強我覺得,新藥確實是一個不容易理解的行業,即使是像台灣工銀這種專業的創投,也一直在學習之中。

例如,最近蕾莎瓦在復發性乳癌的臨床實驗也宣告失敗了,我們就要對這件事進行深入分析,原因很可能是這個藥已經出來很久了,藥物的作用機轉受到破壞,所以很多病毒已產生抗藥性,當然會無效。

癌細胞不斷在進化,更強的癌細胞也不斷在出現,因此,創投的使命,就是要更努力去選擇投資更新的藥,才能夠創造更好的研發成效。如今,我們在台灣也看到很多企業在做很先進的新藥研發,這些就是台灣的機會。

此外,對於國外許多新藥公司各種資訊的理解,也是我們很重要的工作,像臨床實驗的設計就是一門大學問,這些都需要投資人做功課。

媒體也可以從產業教育著手,我發現中國有很多網站做得不錯,對於個案的分析相當清楚透徹,資料也很豐富,這一點也值得台灣學習。

最後,我特別要提出的是「生技產業的學習曲線」,這是台灣資本市場必須共同面對的一門課,而「基亞事件」,就是其中一段很好的學習過程。

過去大家對電子業有很多學習經驗,現在對生技新藥業也要有學習曲線,對比台灣與美國生技新藥的發展,目前台灣就像一九八○年代的美國,正在努力推動產業發展的時刻,我們有創櫃板、興櫃、上櫃及上市,讓沒有營收、但技術受肯定的公司也可以走向資本市場,這是很大的進步。

但在同樣沒有營收、沒有獲利,甚至沒有產品的公司中,區別哪些是好公司、哪些公司不夠實在,台灣投資人要花費更多心力去學習,就像當年電子股也出現過作假、掏空的公司一樣。

台灣應該好好珍惜這難得的產業發展契機,讓生技新藥成為未來台灣強大的競爭力,從這個角度來看,現在發生的很多事,就視為是在這場過程中的教材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9210

藥價難保——醫藥股還能買嗎?

來源: http://www.guuzhang.com/portal.php?mod=view&aid=1290

藥價難保——醫藥股還能買嗎?

作者:格隆匯 左龍右鯉


一、什麽人需要買藥?
當然是病人需要買藥,2013年中國全年門診量是73億次,比上一年增長6%,出院人數1.91億人,比上一年增長了7.3%。2014年的數據衛計委還沒公布,估計也是個位數的增長,接近80億人次。幾乎每個人都需要買藥,這個市場可真不小

二、中國人每年花多少錢買藥?
2013年全國衛生總費用約31661.5億元,其中:政府衛生支出9521.4億元(占30.1%),社會衛生支出11413.4億元(占36.0%),個人衛生支出10726.8億元(占33.9%)。人均衛生費用2326.8元,衛生總費用占GDP百分比為5.57%。占GDP比是在逐年增加的,今年估計能到6%,按60萬億的GDP算,會超過3.5萬億  

而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統計數據2013年,醫藥制藥業(包含子行業)的產品銷售收入超過2萬億,2001年至今複合增長率超過20%、也就是說,老百姓每100元衛生支出有超過60元是花在藥品上的。

而全國的醫護人員約550萬,按每人每年工資4萬元算(臺面上的,不算獎金),那就是2200億,我們每花的100元衛生支出中只有不到7元是給醫生和護士的,剩下的30元就是各種檢查、耗材、住院等雜費了。

藥品占60%+,服務占7%,檢查+耗材占30%,病人花100元看病你只拿7元,如果你是醫生護士,你願意嗎?當然不願意,結果必然是以藥養醫,目前的藥價里面有10%到15%(約3000多億)就是以各種形式補貼、獎金給醫護人員的。

三、藥品的性質是什麽?
藥品在中國有了雙重屬性,一個屬性是治病,是有療效的,主要是一些普藥和外國原研藥、創新藥。另外一個屬性是“養醫”,不一定要有療效,人吃了跟沒吃一樣就行,什麽藥符合這個屬性?左龍大叔不是醫藥專家,請知道的朋友告訴我。如果你投資了醫藥股,就要搞清楚這個問題,主力品種是有療效的呢還是沒療效的,在過去,他們都是符合中國國情的,所以都能增長,而且沒有療效但能“養醫”的藥增長更快,但,未來可能就不是這樣了,要小心。

四、誰負責花錢買藥?
問題2中已經給出答案,衛生支出中個人只占33.9%,剩下的錢是通過醫保、新農合支支出的。職工醫保歸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管,新農合歸衛計委管,後面將統一到人保部管理,人保部作為唯一的花錢部門,將對藥價走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大家有沒有發現,衛生支出費用對衛計委下屬的醫院是收入,而對人保部卻是成本,過去這種不合理的職能分工(人保部花錢買藥,但對藥價幾乎沒有發言權),一定程度上為以藥養醫創造了條件,而隨著醫改進入深水區(如醫保總量預付制度),藥品對醫院而言不再是收入,而是成本,藥價必須是孔雀東南飛了。

五、藥品怎麽買!買!買?
這兩天聽說有很多湖南的制藥廠因為招標規則的改變到政府門口集體散步,再聯系到之前浙江藥品招標直接先砍10%,這兩個事件傳遞了一個明確的信號,醫藥行業的遊戲規則將發生變化,之前全行業每年穩定20%的增長可能不複存在,真正有實力的,有療效的藥廠、藥品可以獲得更大的份額,行業洗牌不可避免,在不確定性增加的情況下,醫藥行業的估值水平會下一個臺階。
招標價的下調,左龍大叔認為長遠來看是非常有利的,首先,政府改變了以往只招不采的準入制度,現在是招采統一、價量結合,直接告訴你數量,通過讓中標者提升市場份額來換取低藥價,在商言商,還是有不少藥廠會心動的,反應在財務上,利潤率會下降,銷售額和利潤總額可能會上升,市場集中度增加。有了利潤後,可以投入到新藥研發里,而不是花到醫院的回扣和流通環節里,這也有利於我國原研藥的發展。

六、醫藥股票還能買嗎?
550萬醫護人員,平均年薪多少合適?拍拍腦袋,12萬吧(月入過萬),那就是6600億,占衛生支出20%,耗材、檢查等雜項不變還是30%,那麽藥品在總衛生支出中占50%還是有可能的,那也還有2萬億的規模,這麽大的行業當然是可以買的。
1)                醫護收入陽光化後,不需要靠賣藥及過度治療的行為來增加收入,所以一些沒有療效的藥品,濫用的藥品將會大幅減少甚至消失,這部分的股票不能碰
2)                普藥過去競爭過於激烈,隨著新的招標策略,被選中的公司市場份額會增加,價格可能會有提升空間,帶來利潤的大幅增長,這部分股票值得重點留意
3)                外國很多“原研藥”其實在國外已經都是普藥,而在中國卻還能享受“原研”的待遇,賺取高額利潤,這也不符合政府的利益,這部分股票也要小心(代理公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0224

藥價難保——醫藥股還能買嗎?

來源: http://www.guuzhang.com/portal.php?mod=view&aid=1331

藥價難保——醫藥股還能買嗎?
作者:格隆匯 左龍右鯉


導讀:湖南省新一輪藥品集中采購殺價太狠,結果香港醫藥股集體跌出翔,先鋒醫藥(1345)本周四個交易日跌去20%,四環醫藥(460)跌去10%。藥價難保,醫藥股還可以買嗎?本期港股那點事分享來自醫藥領域資深投資專家左龍右鯉和格隆匯醫藥群針對該問題的討論紀要,供大家參考。


一、什麽人需要買藥?
當然是病人需要買藥,2013年中國全年門診量是73億次,比上一年增長6%,出院人數1.91億人,比上一年增長了7.3%。2014年的數據衛計委還沒公布,估計也是個位數的增長,接近80億人次。幾乎每個人都需要買藥,這個市場可真不小


二、中國人每年花多少錢買藥?
2013年全國衛生總費用約31661.5億元,其中:政府衛生支出9521.4億元(占30.1%),社會衛生支出11413.4億元(占36.0%),個人衛生支出10726.8億元(占33.9%)。人均衛生費用2326.8元,衛生總費用占GDP百分比為5.57%。占GDP比是在逐年增加的,今年估計能到6%,按60萬億的GDP算,會超過3.5萬億


而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統計數據2013年,醫藥制藥業(包含子行業)的產品銷售收入超過2萬億,2001年至今複合增長率超過20%、也就是說,老百姓每100元衛生支出有超過60元是花在藥品上的。


而全國的醫護人員約550萬,按每人每年工資4萬元算(臺面上的,不算獎金),那就是2200億,我們每花的100元衛生支出中只有不到7元是給醫生和護士的,剩下的30元就是各種檢查、耗材、住院等雜費了。


藥品占60%+,服務占7%,檢查+耗材占30%,病人花100元看病你只拿7元,如果你是醫生護士,你願意嗎?當然不願意,結果必然是以藥養醫,目前的藥價里面有10%到15%(約3000多億)就是以各種形式補貼、獎金給醫護人員的。


三、藥品的性質是什麽?
藥品在中國有了雙重屬性,一個屬性是治病,是有療效的,主要是一些普藥和外國原研藥、創新藥。另外一個屬性是“養醫”,不一定要有療效,人吃了跟沒吃一樣就行,什麽藥符合這個屬性?左龍大叔不是醫藥專家,請知道的朋友告訴我。如果你投資了醫藥股,就要搞清楚這個問題,主力品種是有療效的呢還是沒療效的,在過去,他們都是符合中國國情的,所以都能增長,而且沒有療效但能“養醫”的藥增長更快,但,未來可能就不是這樣了,要小心。


四、誰負責花錢買藥?
問題2中已經給出答案,衛生支出中個人只占33.9%,剩下的錢是通過醫保、新農合支支出的。職工醫保歸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管,新農合歸衛計委管,後面將統一到人保部管理,人保部作為唯一的花錢部門,將對藥價走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大家有沒有發現,衛生支出費用對衛計委下屬的醫院是收入,而對人保部卻是成本,過去這種不合理的職能分工(人保部花錢買藥,但對藥價幾乎沒有發言權),一定程度上為以藥養醫創造了條件,而隨著醫改進入深水區(如醫保總量預付制度),藥品對醫院而言不再是收入,而是成本,藥價必須是孔雀東南飛了。


五、藥品怎麽買!買!買?
這兩天聽說有很多湖南的制藥廠因為招標規則的改變到政府門口集體散步,再聯系到之前浙江藥品招標直接先砍10%,這兩個事件傳遞了一個明確的信號,醫藥行業的遊戲規則將發生變化,之前全行業每年穩定20%的增長可能不複存在,真正有實力的,有療效的藥廠、藥品可以獲得更大的份額,行業洗牌不可避免,在不確定性增加的情況下,醫藥行業的估值水平會下一個臺階。


招標價的下調,左龍大叔認為長遠來看是非常有利的,首先,政府改變了以往只招不采的準入制度,現在是招采統一、價量結合,直接告訴你數量,通過讓中標者提升市場份額來換取低藥價,在商言商,還是有不少藥廠會心動的,反應在財務上,利潤率會下降,銷售額和利潤總額可能會上升,市場集中度增加。有了利潤後,可以投入到新藥研發里,而不是花到醫院的回扣和流通環節里,這也有利於我國原研藥的發展。


六、醫藥股票還能買嗎?


550萬醫護人員,平均年薪多少合適?拍拍腦袋,12萬吧(月入過萬),那就是6600億,占衛生支出20%,耗材、檢查等雜項不變還是30%,那麽藥品在總衛生支出中占50%還是有可能的,那也還有2萬億的規模,這麽大的行業當然是可以買的。


1) 醫護收入陽光化後,不需要靠賣藥及過度治療的行為來增加收入,所以一些沒有療效的藥品,濫用的藥品將會大幅減少甚至消失,這部分的股票不能碰


2) 普藥過去競爭過於激烈,隨著新的招標策略,被選中的公司市場份額會增加,價格可能會有提升空間,帶來利潤的大幅增長,這部分股票值得重點留意。


3) 外國很多“原研藥”其實在國外已經都是普藥,而在中國卻還能享受“原研”的待遇,賺取高額利潤,這也不符合政府的利益,這部分股票也要小心(代理公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下是格隆匯醫藥群討論紀要:


Chenyb 
1345還撐得住麽[流淚]
活活打下
歐美小藥企的產品在這次政策血洗下是撐不住了麽[尷尬]


Chris
當年1112就是這麽樣的歷史重演
1345的定價是在中間,比大企業便宜,比國內便宜點。中端。
並且不需要給很多bribe去賣藥,那是國內企業爛藥的招數,他們主要靠藥效與性價比
這番殺價,對於任何一個公司有區別麽?白雲山大國企好點?可能是真。進口藥多了去,幾百種,都在殺價,找1345跌是因為感覺它弱。。。最後的結果,要麽它超跌,要麽其他補跌


Chenyb 
是呀,藥效和價格是優勢,現在是不是國家對外國藥搞歧視
[抓狂]


Chris
XI他是歧視的
但我不信他要把外國藥殺絕


Chenyb 
諾華羅氏這些還有一些無法替代的品類。不會被斬草除根。


Hong
本來就跌的找不到爹媽了!還這麽狠![冷汗][冷汗][冷汗]


Chenyb 
不知1345李總對國家這次醫藥行動怎麽應對
可以去醫院問問


Chris
妹,你說李總能咋說,這都是習總定的~~~


Chenyb 
要是長期打壓,李總有沒有打算變個唱法


勝生
紐儲非是什麽作用?


勝生
什麽科用多呢?
Chenyb 
紐儲非有沒有跟招標有關


Chenyb
燒傷


Wangzs
紐儲非是器械吧,本來也不在招標里


勝生
紐儲非是液體敷料


阿初
先鋒次新股,原始配售者依然獲利,跌勢一旦確立,紛紛出貨保住成果,


格隆
醫藥股變成重災區了?


格隆
@Chris 你的那篇亂侃的文章,神準啊!醫藥好日子沒了?(小編註:《亂侃中國股市:炒股票,跟黨走!》請到港股那點事公眾號下方“近期精華”中查閱)


阿初
前期李總發話,很多人解讀為利好,看來都是自我麻痹


格隆
大夥擺擺看,醫藥行業有哪些利空?


路客
湖南,浙江的招標


Chris
格老市場總算”對得起“我追蹤XI大兩年半心血。。。從2012年茅臺大跌開始到1112再到今天。發表文章那天開始出貨,至今只剩三只股賺得的利潤全部回吐給割倉的


Chenyb 
@Chris 苦了你了


阿初
@格隆主要還是壓價厲害,另外前期估值確實也高了,逆水行舟


格隆
據說還要出一個藥品最高零售限價?


Chris
1345我不賣華翰還有綠葉斬得只剩幾萬塊。
其他全部清倉


格隆
@Chris你真的把習摸透了


阿初
@Chris綠葉也丟了吧


Chris
應該那天開始全面做空,賺爆!我不是這個性
大不了鎖倉8年人民是要好藥的人是要下臺的大家還是要投資股票的


阿初
1345主要是獲利盤太大


Chenyb 
剛需還是剛需的!


阿初
風險還是要適當分散的


Chris
子文呢,他講中國醫藥行業日本化。20年降價。這問題也像了許久。如果是,我認栽。如果是,中國醫藥工業完蛋。如果不是,我拿的是大中華區最便宜還有靠譜藥的公司,我墊背也甘心


vajra
湖南招標也沒有那麽可怕吧
查了一下很多產品價格沒啥變化啊


破冰之年(盧源)
@Chris為啥1345是非賣品呢?


Chris
1345不賣說來就話嘮了,便宜不是最重要,重要是”珍珠白菜價“
如果康哲跌去40% 我也會說這個話。。。珍珠白菜價。這樣較容易理解


格隆
一個券商研究員發的電話會議觀點:我們剛參加了先鋒藥業(1345)公司電話會,主要是政府退稅遠低於預期,湖南招標影響,同時公司調低利潤指引三點影響。公司現在指引2015年收入增長目標不低於30%(包括四塊新業務2.8億元增量),高於之前市場預估25%水平,但是凈利潤增速只有20-25%,遠低於市場之前預期35%,主要差異來自退稅減少(余額5千萬人民幣,1月到1千萬,4月預期1千萬人民幣),新業務毛利率遠低於市場預期。
即使按照公司指引20%凈利潤增長來看,預計2015年EPS0.26人民幣,低於市場預期約15%。目前股價對應14倍。考慮西藏政府風險,管理層指引不達標風險,非獨家招標進一步降價風險,三大因素可能進一步制約股價,加之原先利潤率提升,高增長故事不再。不建議抄底。


laurence
今天上午給1345董秘打了電話


格隆
@laurence 怎麽說?


Chris
不要看太多
因為跌了就看空,漲了還看好。券商容易自我加強


laurence
15年3.6億到4億出頭之間,具體視乎退稅和未來招標進展
降價10%,對凈利潤率影響1.5個百分點
公司挺樂觀的,說湖南影響其實很小


格隆
@laurence 你對1345和整個醫藥現在怎麽看?


laurence
醫藥股今年配置肯定要低於過往兩年,不過先鋒這價位很值啊
15年公司愛爾康業務有望大幅增長


Chris
上面那段話不講湖南招標價降低幅度低於預期而一些獨家高價被殺得很厲害因為先鋒的定價在中端不是火力攻擊主要目標


Chris
公司是一個20%器械收入占應收比的公司
尤其紐儲非是屬於器械
一個月前與四環和先鋒談這個問題,招標價火力針對誰?盡管大家都要割利,但受害各自輕重不同。白雲山大企業牛逼可能被降得溫和,先鋒中端產品藥品療效取勝價格也不貴。要大殺價的:—花大把錢賄賂醫生的爛國內小企,2 某些高端獨家藥物定價太高了,包括大外企
格隆
先鋒我估計是有融資盤平倉,引致多殺多!


Hong
1345也就成交800萬股,不會是融資盤吧?


天海
各位老大,港股中大部分股票走熊了,不過跌得最透的應該是TMT板塊


vajra
機會都是殺出來的
風險都是漲出來的


Chris
1000藥企要倒閉
這是某企告我包括GMP推到力量
那麽剩余上市的300家不到是整合還是,,,我賭它們相當一部分是贏家


Liwei
應收是因為鷹視的合作模式


左龍右鯉
最大的風險是,藥品作為“以藥養醫”的歷史使命即將終結


Chris
對終結之後剩下必須要用的藥就這些藥企可以活下來


左龍右鯉
真正有療效的藥不怕
但是整個醫藥板塊的估值水平會下降


Chris
同意所有高PE股全殺


左龍右鯉
1345跌這麽多,還是有接近20倍PE吧,20倍算高還是不高就不好說了


Chris
沒有20倍 15倍以下去了


laurence
1345哪有那麽高估值


左龍右鯉
有沒機會去到10倍呢


Chris
大中華區最便宜!


左龍右鯉
我沒有1345,沒細算哈


Chris
可能啊可以去8倍


Chris
最後是8倍。但你看1345這個是啥基本面吧

左龍右鯉
我是說整個醫藥股板塊的估值水平,會下降到什麽程度


Colin^_^
10倍是多少錢?


Chris
可以確信的是,如果ZF殺價到了極端藥企沒有利潤大家都會退出醫院沒有藥可以用

左龍右鯉
你不做,自然有人做,市場份額提高,利潤率下降,但利潤額不一定下降


Chris
整個估值就應該20倍中生石藥


Chris
”市場份額提高,利潤率下降,但利潤額不一定下降“ 這說的是1345的情況


gtr
藥價高的呼聲已經存在多年,藥品降價是大勢所趨,新任局長的專長是價格;取消醫院15%的加價,招標肯定會攔腰一刀;這樣醫保盤子就大了,部分醫院年內提前用完醫保限額後開始拒收患者的現象有望緩解。此番改革的出發點,不是打殺一個剛需民族產業,而是民生


Zhouns
完全不需要這麽悲觀呀,美國現在很多企業也就4-5的增長了,不還有15倍估值嗎


左龍右鯉
利潤肯定是有的,把利潤給那些有原研能力的公司,不是更好嗎


Chris
今天會議公司只在長春西汀這一款藥物上感覺有保留,不一定能做好,其他OK。
這藥也是我預期的,本群有討論
其他的藥,細看,沒有一款是廢的,靠忽悠的。


Qiany
市場只給活下來的人發獎章,在處於不同優勢的企業各種細微邏輯無法分辯證偽之前,市場會先把整個行業斬下去,不要期騙自己,醫藥股的周期到了,可以搏反彈但不要期待反轉。政府認定高價藥斬你50%你照樣會忍氣吞聲來投標,坐實了你的生存空間也就證明了替天行道的正義思路。只是還差一把利刃,正好類似阿里健康早已磨好利器正待大展鴻圖,最後的戰鬥還未打響但勝負已分


gtr
相信有實力的藥企,會積極探索銷售模式和產品配置的戰略調整


左龍右鯉
習大大主政浙江時候,親自抓醫改,醫改的口號是:辦實一件事,贏得萬人心!大家好好體會

左龍右鯉
當年打土豪,分田地,老百姓可是強烈圍觀+拍手稱快的


Chris
Qian大佬的話同意!我尚存一線希望


Chenjy
那場運動或許是以非法手段剝奪合法財產、以非法手段剝奪公民自由甚至生命
因為那場大規模黑白顛倒的非法運動,人性泯滅,秩序大亂,法制大壞。其後的十年浩劫也就在所難免


天海
港股是淪陷的市場,大多數股票都要回到凈資產以下,等待的或者是私有化的結局


Chris
@ Chenjy
[強]


Chris
我那因為糖尿病傷口不愈的自殺的親戚可以用鈕儲非,直接就救命回來。茜樂,慢阻肺,我老爸合用了。。。其他的品種我老媽子合用的。。。我買這公司,買的是它的藥!買的是1億糖尿病患者的需求,買的是咱們老齡化需求。
留著這一線希望


Chris
明天,如果當政者制定一條:十三五、十四五規劃,每年藥價降10%!咱可以說再見


阿初
@ Chenjy  前期堅持醫藥股估值已高的觀點應驗了,當時雖支持你的觀點但行動慢了


天海
敢講真話的人少。


Chenjy
2015股票市場需要謹慎、耐心


天海
a股泡沫太大,港股錢太少


Maty
a股,破3000大概率


(主要討論部分到此結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1228

外資高位套現中資銀行 銀行股還能買嗎?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5/4617608.html

外資高位套現中資銀行 銀行股還能買嗎?

一財網 趙星巍 2015-05-13 22:11:00

年初至今,銀行板塊僅上漲了6.01%,明顯跑輸大盤,在申萬一級行業排名倒數第一,自5月10日央行二次降息以來,機構人士普遍看好銀行板塊的中長期行情,堅定的看多者不勝枚舉,但也不乏分歧聲音。那麽銀行股還能買嗎?

恒生銀行又要減持興業銀行股份了。據興業銀行5月12日晚間公告,公司股東恒生銀行擬以每股17.68元的價格出售最多4.99%的普通股。按最大數量計算,恒生銀行將套現168.1億元,自今年2月10日恒生銀行首次減持興業銀行以來,興業銀行股價已漲三成。

不過興業一家猛漲並不能掩蓋銀行板塊今年以來的“疲軟”,年初至今,銀行板塊僅上漲了6.01%,明顯跑輸大盤,在申萬一級行業排名倒數第一。自5月10日央行二次降息以來,機構人士普遍看好銀行板塊的中長期行情,堅定的看多者不勝枚舉,但也不乏分歧聲音。那麽銀行股還能買嗎?

雖然興業銀行的市場表現為恒生銀行的投資帶來了不錯的回報,但是不可忽略的是,今年以來在A股牛市火熱的大背景下,銀行板塊的表現卻一直都是“差等生”。Wind資訊統計顯示,銀行板塊年初以來至今漲幅僅為6.01%,為申萬一級28個行業板塊的倒數第一名,遠遠落後於大盤35.28%的漲幅。

一位機構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市場對銀行股還是沒那麽“感冒”,現在利息差還是銀行主要利潤的來源,相對比較單一,題材方面可炒的空間也很小。

“對於基金來說,出於對風險分散的考慮,從長遠角度出發值得一配。現在估值比較低,漲幅也小,5月10日的二次降息是個好事情,所以中長期來看問題不大。”上述機構人士補充道,從個人投資者出發,並不推薦個人投資者對銀行股進行配置,“當然這也看個人投資風格和風險偏好,除非比較沈得住氣,拿得住,不愛折騰。”

相對看空的聲音,市場看多的機構似乎占據大頭。機構人士更多認為,二次降息符合市場預期,短期會對銀行股造成利空,但是中長期來看,卻有利於估值的提升。

Wind資訊顯示,目前銀行板塊的市盈率(TTM)僅為7.3倍。華泰證券的金融分析師羅毅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直言,“年初以來銀行板塊是先跌後漲,漲幅有限,屬於A股價值窪地,中長期來看價值窪地需要被填平。”

廣發證券測算,此次降息會拉低銀行12年凈利潤增速約1.2個百分點,但是長期來看則又助於緩解銀行銀行資產質量壓力。中信建投則強調在降息周期中,繼續降息有助於推動銀行資產證券化的進程。資產證券化發行規模的增加,將加快銀行去風險過程,從而提高銀行股估值。

一個機構間普遍達成的共識是,此次降息標誌著利率市場化接近完成,銀行股價是短空長多。平安證券認為,鑒於上次存款上限放開後各家銀行的應對,本次存款上限放開後,各級按銀行存款上浮空間用足1.5倍的可能性不大。

編輯:王樂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5478

車保匯:告別營業廳 微信也能買車險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0928/152182.shtml

車輛保險一直是車主頭疼的問題。除了國家硬性要求的交強險外,94.7%的車主都會繼續購買商業保險,但車險品種繁多且條款複雜,加上信息不對稱以及保險市場分散等原因,用戶查詢與購買車險的體驗難稱上乘。

而在向正勇看來,一個能夠接入各家保險公司,並進行車險比價的平臺能夠解決這個問題,這正是向正勇創業努力的方向。

2009年,向正勇來到深圳,負責華康保險深圳地區的工作。華康保險是一家全國性保險中介服務機構。而在此之前,向正勇已在泰康保險做了7年的培訓和銷售團隊管理,離職後又在福建、廣東等地做了多年的省級分公司總經理。

2012年,向正勇第一次接觸到車聯網,他被迷住了。在他看來,車聯網能夠將內部信息與外部信息進行連接,而這可以產生許多商業價值。車聯網數據互通的觀念徹底顛覆了他的思維,他認為這可以應用在保險業中,尤其是自己熟悉的汽車保險。

車險是強需求。除了國家硬性要求的交強險外,94.7%的車主都會繼續購買商業保險,但車險品種繁多且條款複雜,需要比價。而目前普通人買車險,除了一家家公司電話咨詢、營業廳咨詢以外,並無其他靠譜的比價方法。

造成這一現象的一個主要原因,是保險行業還沒有將車險數據與外部互聯網進行深度融合,車險信息被割裂在各家保險公司的數據孤島中,無法統一。

在保險行業工作多年的向正勇看到了這一機會,便想到做一個車險比價購買平臺。

一切從0開始。2014年4月,向正勇從公司辭職,拉上技術合夥人陳鴻雁,開始做底層技術開發,對接保險公司的業務系統,並建立數據模型、風控等體系。為此,公司還申請了全套的計算機知識產權。

經過1年的開發,5月12日,車保匯第一代產品上線測試,但由於保監會開始進行商業車險改革,並將黑龍江、山東、青島、廣西、陜西、重慶等6個地區設為商業車險改革試點地區,車保匯不得不在6月1日暫停下來進行調整,並開始進行新一輪的研發。據向正勇預計,第二代產品將於10月20日正式上線。

向正勇向i黑馬記者介紹,由於與各家保險公司的業務系統進行了對接,車保匯上的價格是100%精準的,並且已經可以同時比價12家保險公司。而在用戶端,保險價格為5分鐘顯示3家報價,並以公司資質進行排名。目前,車保匯與40家保險公司建立起緊密合作關系,第一期上線的有人保、平安、太平洋等12家品牌的車險。

對於C端用戶來說,車保匯的比價購買形式與其他互聯網金融產品類似。輸入車牌號等資料,選擇經濟、豪華等類型的保險方案,之後選擇保險公司的報價,並展現提供該價格的公司資質與評價。其產品將以微信公眾號商城的模式展現給C端用戶,相較於傳統的保險購買方式更為便捷。

對於B端車險銷售人員,尤其是個人車險售賣者來說,提高銷售業績和效率將會帶來很大的收入。在全國,保險代理人有330萬人,並且普遍收入不高。因此,有一套線上車險比價交易平臺能夠直接提高銷售人員的成交量和交易速度,有極大的想象空間。據向正勇介紹,其平臺上已匯聚了5000家B端商戶,包含4S店、車行、個人保險推銷員以及保險經銷商,而這一平臺將免費提供給B端商戶使用。

在向正勇看來,這些B端商戶對於車保匯平臺非常重要,他們不僅有大量的用戶來源,還能夠為車主提供保險服務,這也將成為平臺以及車險銷售商的增值收入來源。向正勇向i黑馬記者表示,未來車保匯還會進行新業務的研發銷售,例如將車險與服務進行掛鉤,向用戶提供增值服務。據向正勇預計,新業務的盈利空間將達到40%,而平臺方能夠大幅度讓利。

向正勇的夢想還不止於車險的比價交易,車聯網的夢想仍縈繞在他的腦海中。他認為,車聯網完全可以和比價交易平臺相結合,創造出新的商業價值。“車聯網連接了每一輛車的數據,這些數據包括車的地理位置、車況、行為記錄等,在與外在發生聯系、組網之後可以產生更多的商業利用價值。”

向正勇向i黑馬記者舉例:傳統的保險業沒法對移動物體進行風險把控,只能根據人的經驗進行揣測,或在事件發生後對其進行勘測、理賠。但連入車聯網後,通過對車輛數據的分析,保險公司能夠預測、判斷未來車輛情況,並對車輛的風險進行預警,甚至提前進行幹預。而這樣的未來,將是向正勇努力的方向。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汪晨,i黑馬原創。如需轉載請聯系微信號zzyyanan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222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