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煤電鋁三產業同時遇冷 企業如何通過聯產實現業績“逆襲”?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1/4715230.html

煤電鋁三產業同時遇冷 企業如何通過聯產實現業績“逆襲”?

一財網 胡學萃 2015-11-22 23:05:00

經濟下行、煤炭寒冬、鋁業低迷,一家以煤發電、以電制鋁的企業,如何在現實不利的環境下,實現逆勢發展的同時,還能解決風電大比例消納這一巨大難題?

經濟下行、煤炭寒冬、鋁業低迷,一家以煤發電、以電制鋁的企業,如何在現實不利的環境下,實現逆勢發展的同時,還能解決風電大比例消納這一巨大難題?

11月中旬的霍林河,氣溫已降至零度以下。這里是內蒙古東部,地處霍林郭勒市,向東與吉林毗鄰。再往北行50公里,就是電影《狼圖騰》的拍攝地。

由南向北驅車行至距霍林郭勒約20公里處,隨處可見大風車嗡嗡旋轉。

就在這座因煤而興的城市,一個循環經濟示範工程應運而生。自2012年起,國家電投蒙東能源(以下簡稱“蒙東能源”)在原有煤、電、鋁產業的基礎上,以“上大壓小”方式新建2×35萬千瓦燃用褐煤自備電站,充分開發利用當地豐富的風資源建設30萬千瓦風電場,並完善配套局域供電網、風火互補的循環經濟示範工程,並在當前煤炭寒冬、鋁價低迷的背景下,不僅實現了逆勢發展,而且還實現了風電大比例消納,綠色循環經濟效應開始顯現。

產業集群效應

霍林河因煤而興,有“塞北煤城”之稱。

而蒙東能源霍林河循環經濟示範工程(以下簡稱“霍林河示範工程”)所利用的煤,是平均熱值在2600-2800大卡的劣質褐煤。考慮到褐煤露天堆積易引發自燃並汙染環境,蒙東能源決定轉變煤炭利用策略:利用這部分劣質煤,供火電發電煉鋁,形成“煤—電—鋁”產業鏈;中質煤則供給附近坑口電廠,優質煤再向外運輸銷售。這樣一來,基本上實現了對煤炭利用的“吃幹榨凈”,回采率達到95%以上。

作為霍林河示範工程的一部分,劣質褐煤變廢為寶只是完成了第一步。接下來,通過逐步完善和提高自備局域電網的智能化,將風電納入到該智能局域電網中,大比例消納風電使高耗能電解鋁產業實現了清潔發展。

截至目前,霍林河示範工程形成了年消納劣質褐煤1000萬噸、180萬千瓦火電、30萬千瓦風電、81萬噸電解鋁產能的“煤-電-鋁”產業集群。

近年來,受產能過剩影響,鋁價一路震蕩下跌。截至11月4日,鋁價年內跌幅達19.9%,創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最大年內跌幅。

但霍林河示範工程鋁業板塊仍實現了銷售同比增加。“我們認為,電解鋁是受市場供需影響的相對過剩,而不是絕對需求過剩。”蒙東能源董事長劉明勝告訴記者,“盡管發展電解鋁的初衷是為了消化劣質煤,但同時也是考慮到了其作為國家戰略資源的重要意義,況且鋁制品消費仍以每年200萬噸以上的速度在增長,高端鋁更是未來發展方向。”

循環經濟之於電解鋁板塊的價值,體現在其通過局域電網自主供電而降低的成本上。據蒙東能源副總經理王鐵軍介紹,與2013年霍林河示範工程投產前相比,預計2015年全年供電單位全成本完成0.21元/千瓦時,降低0.0636元/千瓦時,噸鋁用電成本降低868元,供電總成本降低7.3億元。

“綠色”逆襲

變革一直都在發生。隨著國家大力發展新能源的政策陸續出臺,蒙東能源也提出了為“煤—電—鋁”產業鏈註入“綠色”的發展思路——將風電和光伏也納入該系統。

截至目前,霍林河示範工程已建成30萬千瓦風電,規劃建設80萬風電和20萬千瓦光伏電站,一並接入到其自備智能電網中。

由於風光發電的間歇性,如何保證可再生能源的及時消納本就是一個巨大難題,再加上電解鋁生產“一旦開起來就不能停”的特殊性,對電網調度的智能化水平要求更高。

來自國家能源局的數據顯示:2015年上半年全國平均棄風率達到15.17%,創棄風最高紀錄的吉林省更是高達42.96%;棄光時代也正在來臨,今年上半年全國棄光率在10%左右,其中甘肅和新疆分別高達28%和20%。

而霍林河示範工程,則得益於其靈活的自備智能局域電網,通過實施風—火互補調度,風電年發電量達到10億千瓦時以上。蒙東能源霍煤鴻駿電力分公司總經理兼電力監控指揮中心主任吳巖告訴記者,截至10月底,30萬千瓦風電利用小時數已達到2656小時,在局域電網中的滲透率已達38.25%;預計2015年,風電利用小時數在3400小時左右,比蒙東地區風電利用小時平均水平高出一倍還多。

蒙東能源副總經理劉建平告訴記者,通過這一實踐而承擔的國家863計劃重大課題“含可再生能源的孤立電網的運行控制技術及示範”,已於今年8月通過科技部驗收。該課題通過智能局域電網風火互補運行的探索,為風資源豐富地區大比例接納風電、減少棄風總結了經驗。

謀變還在繼續。據悉,未來蒙東能源還計劃將利用露天煤礦閑置的排土場建設31.6萬千瓦光伏發電項目,並將全部納入到智能局域電網中。

蒙東能源“綠色”逆襲以來,較之前每年減排101.50萬噸二氧化碳;其中噸鋁碳排放由2010年的16.39噸下降到2014年的13.91噸,降幅15.13%。遠期隨著示範工程清潔能源比例的進一步提高,預計年減排量將達到289.82萬噸。一旦“十三五”期間全國碳交易市場形成,還將為蒙東能源節省一部分成本。此外,其熱電聯產機組替代當地低效率小鍋爐40多座。

編輯:汪時鋒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1200

全國綠化委:推進生物質能源多聯產發展工程已列入十三五林業規劃

全國綠化委員會辦公室21日透露,即將出臺的《林業產業“十三五"規劃》已將“生物質能源多聯產發展工程”列為推進林業產業可持續發展的發力點。

為推動世界各國更加重視保護和發展森林資源,推進全球性植樹運動,積極維護生態安全,共同應對氣候變化,第67屆聯合國大會於2012年通過決議,確定每年3月21日為“國際森林日”。2017年國際森林日的主題是“森林與能源”。

全國綠化委員會稱,發展生物質能源特別是林業生物質能源,是緩解當前人類社會健康持續發展面臨的能源巨大消耗、二氧化碳大量排放、生態狀況持續惡化等危機的重要途徑。森林中蘊藏的林業生物質能源,因其可再生性、綠色潔凈、存量豐富、分布廣泛以及二氧化碳零排放等諸多優點,已成為世界公認的既能改變能源資源供應結構,又利於保護環境和應對氣候變化的戰略選擇。

3月21日上午,全國綠化委“國際森林日”植樹活動現場。攝影/章軻

我國是人口大國,也是能源消費大國。據國家統計局統計,2015年,我國能源消耗達43.0億噸標準煤。其中,煤炭消費量占能源消費總量的64.0%。石油凈進口量已達3.28億噸,對外依存度達60.6%,大幅超過國際公認的50%的安全警戒線。

據環境保護部統計,2015年,全國338個地級以上城市中,有265個城市環境空氣質量超標,占78.4%;平均超標天數比例為23.3%。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化石能源年均消耗量仍會增加,能源需求與能源供給的矛盾將日益突出,能源大量消耗帶來的環境問題也將長期存在。

全國綠化委介紹,我國現有森林面積2.08億公頃,生物質總量超過180億噸,林業生物質能源發展潛力巨大。

3月21日上午,全國綠化委“國際森林日”植樹活動現場。攝影/章軻

專家介紹,我國可利用的林業生物質能源資源主要有三類:一是木質纖維原枓。包括薪炭林、灌木林和林業“三剩物"等,總量約有3.5億噸。二是木本油料資源。我國林木種子含油率超過40%的鄉土植物有150多種,其中油桐、光皮樹、黃連木等主要能源林樹種的自然分布面積超過100萬公頃,不僅具有良好的生態作用,還可年產100萬噸以上果實,全部加工利用可獲得40余萬噸的生物柴油。三是木本澱粉植物。如櫟類果實、菜板栗、蕨根、芭蕉芋等,其中櫟類樹種分布面積達1610萬公頃,以每畝產果100公斤計算,每年可產果實2415萬噸,全部加工利用可生產燃料乙醇約600萬噸。

這些豐富的林業生物質能源資源,不僅可以為林業生物能源可持續發展提供良好的物質基礎,而且可利用空間很大,可為緩解國家能源危機、調整和優化能源結構、實現能源可持續供給提供有力的資源保障。

據第一財經記者了解,近年來,我國林業生物質能源建設進展順利。累計制修訂林業生物質能源相關標準近40項,涉及能源生產、能耗要求、能耗測量、節能監測、合理用能、檢測檢驗等林業生物質能源的各個環節。

目前,林業生物質發電、成型燃料生產均已基本實現了產業化,生物柴油和燃料乙醇轉化利用技術巳進入產業示範階段。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5年底,全國共完成能源林以及良種繁育和培育示範基地建設近500萬公頃。生物質發電裝機容量550萬千瓦以上,成功投產運營生物質直燃發電項目超過160個,林業剩余物成為生物質發電的主要原料。林木生物質成型燃料產量達48.51萬噸,同比增長30.97%。

去年10月,國家能源局制定下發了《生物質能發展"十三五"規劃》。規劃明確提出,在具備資源和市場條件的地區,積極發展生物質成型燃料供熱;在農林資源豐富區域,穩步發展生物質發電。

即將出臺的《林業產業“十三五"規劃》也將“生物質能源多聯產發展工程”列為推進林業產業可持續發展的發力點。這些政策措施的出臺,為我國林業生物質能源的創新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國家林業局也表示,力爭到2020年,建成能源林1678萬公頃,林業生物質年利用量超過2000萬噸標煤,其中,生物液體燃料貢獻率為30%,生物質熱利用貢獻率為70%,形成林業生物質能源種植、生產、加工轉換和應用的完整產業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219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