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谢国忠建议将国企股票发给老百姓以刺激经济


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y/20090120/21025783811.s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311

老百姓大藥房衝刺IPO 藥房剝離成行業利好

http://www.21cbh.com/HTML/2012-3-9/0MMDcyXzQwODA0MQ.html

3月2日,證監會IPO新增審核企業中,老百姓大藥房位列其中。如果成功上市,老百姓大藥房將成為A股市場上第一家連鎖零售藥店,填補行業空白。

而目前商務部正在全國牽頭調研基層醫療機構剝離門診藥房,如果順利實施,無疑也將給老百姓藥房等行業連鎖龍頭帶來市場擴容機會。

募資併購

老 百姓大藥房創立於2001年,是一家由單體民營藥店發展起來的中外合資大型藥品零售連鎖企業,在全國首開平價大藥房模式。資料顯示,目前公司已成功開發了 湖南、陝西、浙江、上海、北京、江蘇等共十五個省級市場,擁有門店600多家,總資產近10億元,淨資產近5億元,年銷售額近36.6億元。

2007年11月,歐洲著名私募股權投資公司瑞典殷拓集團簽下8200萬美金的投資協議,入股老百姓大藥房。

手握8200萬美金,老百姓大藥房加速了在業內併購擴張及新開門店的速度。繼2011年5月正式接管常州市最大藥品零售企業萬仁大藥房後,老百姓再度與安徽省龍頭連鎖藥店百姓緣大藥房商議收購事項。

中國藥店銷售額排行榜顯示,2010-2011年度,安徽百姓緣大藥房排第15位,2010年銷售額為11.7億元;老百姓大藥房排第四,2010年銷售額31.5億元。若兩家合併,則銷售額逾43億元,超過目前排第一的海王星辰,後者2010年銷售額為34億元。

目前,國內藥店連鎖企業僅海王星辰於2007年11月9日登陸紐交所。此外,益豐大藥房及開心人等多家連鎖藥企業也在積極籌備上市,國內藥品零售企業湧動的上市潮正漸行漸近。如果本次老百姓大藥房如期上市,也將填補我國A股市場連鎖藥品零售企業上市的空白。

全國人大代表,老百姓大藥房董事長謝子龍表示,公司今後三年仍以併購為主,併購資金一部分自有,不過大部分靠融資。計劃3年內,旗下將有1家年銷售額10億元的省級門店,5家年銷售額5億元的門店。

行業機遇

南 方醫藥商業經濟研究所最新數據顯示,2011年1-10月份,國內近半零售藥店銷售的增長,主要依靠新開門店來帶動,部分門店甚至出現負增長。在度過了近 5年的黃金發展期後,零售連鎖藥店開始進入發展瓶頸。房租、人力等經營成本的提升導致毛利率明顯下降,一些議價能力稍弱的中小型零售藥店,已經初顯大面積 虧損跡象。

謝子龍也表示,連鎖藥店行業近年的生存較為艱難。新醫改下各省基本藥物目錄的制定,對連鎖藥店來說也是個打擊,「基藥無利潤可賺,而我們還面臨稅收增加、人員工資增加等各種資金壓力,因此整個藥店行業在今年生存都較為艱難。」

謝子龍曾多次在議案中呼籲,城市社區醫療服務中心首先應實施醫藥分業。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不設藥房,醫生開具處方後由附近社會零售藥店調配銷售,並由醫療保險機構按規定報銷,這樣可使資源合理配置,節省財政投入。

有接近商務部的知情人士向記者透露,商務部有意從城市社區醫院著手試點,取消其門診藥房職能,已經完成在全國的摸底調研,包括老百姓大藥房在內的全國數家大型醫藥商業企業的負責人都參與了商務部組織的相關座談。

去年5月份商務部出台《醫藥流通「十二五」規劃》中已經指出,在已實施基本藥物制度、取消以藥補醫的基層醫療機構,特別是周邊藥品零售配套設施比較完善的城市社區醫療服務機構,可率先探索醫生負責門診診斷,患者憑處方到零售藥店購藥的模式。

此舉對於近年來一直不振的醫藥零售藥店,可謂打了一劑「強心針」。

國藥控股高級研究員干榮富指出,探索社區醫院的處方流向社會連鎖藥店,是國家鼓勵門診處方流向社會藥店的第一步,商務部意在引導醫藥商業終端做大做強。

對 於商務部此舉給行業帶來的影響,老百姓大藥房並不願直接回應。但謝子龍在議案中表示,基層醫療機構基本藥物配齊率普遍較低。根據其在某地的調查,基層醫療 機構的國家基本藥物配齊率最高的不足60%,最少的僅有27%。他建議,藥店可以通過市場手段解決藥品供應保障問題,對醫療機構短缺品種能夠起到較好的補 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757

悲劇的鑄成:塞浦路斯的老百姓是如何被犧牲的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3072
我們看了英國媒體FT版本的財長會議報導,接下來看一下路透的內幕報導,以對塞浦路斯乃至歐洲當前局勢有個更好的理解:
 
上週四,當剛剛當選塞浦路斯總統僅三週的Nicos Anastasiades前往布魯塞爾參加其首個歐洲會議時,其他歐洲國家的領導人看起來足夠的友善。就在峰會前數小時,他在一個接風宴上碰到了德國總理默克爾和其他領導人。據在場人士向路透表示,默克爾向他的當選表示祝賀,Anastasiades則想要確認塞浦路斯將得到公平的救助。
 
而在48小時候,當精疲力盡的官員們最終在週六凌晨宣佈協議時,塞浦路斯獲得的是截然相反的結果。
 

難以避免的傷害

 
據知情人士透露,塞浦路斯普通儲戶遭重創是沒人想要看到卻最終難以避免的結果
 
默克爾政府和歐盟官員決心要讓儲戶承擔損失。而Anastasiades決定對最富裕儲戶的稅率最高不能超過10%。結果就是塞國的小儲戶被迫承擔高達6.75%的稅率。
 
儘管歐元區領導人們都參加了峰會,但他們並未參與最關鍵的決定。相反,這一責任落到了財長們的肩上。
 
在會議開始的時候,塞浦路斯代表團看起來低估了默克爾和其他領導人迫使塞浦路斯儲戶承擔損失的決心。據政府人士透露,德國財長朔伊布勒前往布魯塞爾的時候身負來自柏林的堅決指示「沒有自救,就沒有救助」。這意味著,除非儲戶承擔損失,否則就不會有協議,德國也不會為塞浦路斯救助出一分錢。
 
歐洲官員們設定了58億歐元的數字,儲戶必須承擔這一金額的損失並且不容談判。而他們並未確定的是,其中多少來自於未被保險的大額儲戶,多少來自於普通儲戶。
 
在塞浦路斯央行網站上至今還掛著對最高10萬歐元的銀行存款保險的承諾。在塞浦路斯,大約有300億歐元的保險範圍內的存款。同時,作為離岸金融中心,塞浦路斯有大量的外國人的大額存款,尤其是數量龐大的俄羅斯人,大額的未保險存款有380億歐元
 
據三位消息人士,歐洲央行執委Joerg Asmussen和歐元區財長代表Thomas Wieser此前已準備了方案只對未保險存款徵稅。但當這一方案交給Anastasiades時,後者激烈反對任何要求未保險儲戶承擔超過10%稅率的方案。他的限制意味著未保險儲戶承擔的成本不超過38億歐元,這意味著小儲戶必須要彌補剩下的20億歐元
 

小儲戶的被犧牲

 
會議氣氛非常緊張,朔伊布勒、荷蘭財長Dijsselbloem和三駕馬車的談判代表多次中斷談判以單獨與塞浦路斯代表溝通。其他部長則在走廊裡無所事事的拿著手機玩遊戲
 
最終,在週六凌晨,Dijsselbloem提議未保險儲戶承擔12.5%稅率,這將使得小儲戶只承擔3.5%的稅率。然而Anastasiades卻憤而離席。直到被告知如果離開,塞浦路斯將不得不違約和關閉銀行時,Anastasiades才回到會場。
 
最終他同意了稅收方案,但堅持對未保險儲戶的稅率不能超過9.9%。累趴下的官員們做了計算,保險範圍內的小儲戶們將不得不承擔6.75%的稅率。協議就此達成。
 
一位參會的歐盟高級官員表示當他認識到這一結果時,他感到噁心。
 
然而,局勢並未因此好轉,希臘媒體Kathimerini報導:
 
Anastasiades週一晚與歐盟經濟與貨幣事務委員Olli Rehn通電話,告知後者他無法得到議會足夠支持來通過存款稅方案。
 
據Mega TV,Anastasiades向Rehn和德國議員Brok表示:「我此前警告你們無法得到議會足夠支持通過這一方案時,你們都不聽。帶我向默克爾問好。」
 
CYBC,隨著關鍵黨派DIKO轉向反對立場,Anastasiades無法獲得足夠的支持票。
 
週一晚間,歐元區財長在電話會議討論了塞浦路斯救助問題後發表了一份聲明。聲明敦促塞浦路斯政府讓富人承擔更多的「存款稅」。
 
歐元區財長提出,對那些在銀行中存款超過10萬歐元的儲戶收取更多的「存款稅」,並減輕小儲戶的負擔。
 
不過,BBC說,歐元區財長並沒有說小儲戶就可以免「存款稅」。
 
由於擔心出現儲戶擠兌現象,塞浦路斯各銀行到本週四前都將關閉。早些時候,塞浦路斯議會發言人稱,議會原定週一對存款稅計劃的表決推遲至週二當地時間18:00 。
 

大錯鑄成

多位歐盟官員批評Anastasiades為了保護富裕的外國儲戶而傷害本國小儲戶的做法,他試圖保護塞浦路斯離岸金融天堂的地位,甚至不惜懲罰普通人民
 
面對壓力,Anastasiades的政府在週一忙於尋找減輕小儲戶痛苦的方式,但傷害已經造成,且不僅僅是對塞浦路斯。
 
一位歐元區國家的官員向路透表示:「保護儲戶的精神被完全無視了。儲戶遭打擊已不再是假設了。塞浦路斯政府急於保護其銀行模式,這將是一個災難性的政治錯誤。」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3781

一個普通老百姓對房價、貨幣以及股市的一些粗淺認識 designer533

http://xueqiu.com/3805202320/23772708
作為一個資本市場的新手,一個普通老百姓,我談談我對房價、貨幣以及股市的認識。歡迎大家提意見。
一、高房價的影響

1、社會的穩定和諧,房子基本上吸進了大多數中國普通老百姓一生的積蓄,甚至出現了幾代人的共同籌錢付首付的情況,絕非個案。當買房對於大多數普通老百姓來說成為一種奢侈的夢之後,社會難言穩定和諧。
2、抑制了消費。當老百姓打大部分錢都用在房屋消費上,已經沒有什麼太大的消費能力了。
3、危機實業。資本總是逐利的,如果地產的賺錢效應太好了,那麼誰都無心實業了,都搞地產了,那麼我們國家的製造業、科技創新等基本上非常難了
4、地產在特定的歷史時期對我們國家起到過非常重要的作用,通過賣地以及其它稅收,充裕了國家財政,國家完成了大量的基礎設施建設,完善了社會的保障體系,
PS:從某種角度來說,這是吸收了老百姓多年的積蓄甚至未來的收入來完成的。如果沒有高房價以及全民的買房熱情,這些錢可能趟在銀行裡面或者股票裡面,因此這也算是高房價的一個影響。我不知道未來如果房價不能保值了,這部分人算不算是被犧牲掉的人。但是國家已經給了提醒了,限購了,你還是離婚都要買第三套、第四套,那就沒辦法了。當然這是後話了,不一定能夠實現。
5、影響經濟轉型。這一點毋庸置疑,以投資和地產拉動的經濟已經被全社會詬病了,如果不能轉型,你能指望中國人民依靠房地產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二、房屋的估值

房屋雖然不是純粹的投資屬性,但也應該有估值。
     這個論壇裡面幾乎所有人都知道,股票依靠市盈率以及市淨率等指標來估值,那麼房屋的估值公認的是按照租售比和房價/收入比。全世界公認的指標,到中國來看可能短時期失效,但是長期看是必須的有效。為什麼呢。以房價收入比為例,這個指標如果超過30,基本上是不可想像的,因為一個人一生的工作時間可能就是30年左右,如果把一生收入都用來買一套房都還買不起的話,那麼基本上房子就屬於奢侈品了,已經不是普通老百姓可以擁有的了。從這個角度來說,租售比達到30基本上是是對普通老百姓剝削的極限。
     當然顯然我們不能把所有的收入都用來買房,我們還需要吃飯、還要贍養老人,教育子女以及其它精神和物質消費,一般而言30%以內的收入用於住房消費是被認可的,那麼我們考慮最大值30%,很簡單30*0.3=9,租售比超過這個數字,可能生活起來負擔就很大了,如果到了房價收入比20以上的話,那麼基本上住房的消費要佔到總收入的70%以上,這基本上是不可想像的,也是不可持續的。除非住房在中國人民心中的地位已經超出了佛在早年西藏農奴心中的地位,一生無論受什麼苦都一定要買一套房,那麼就無話可說了,但是總體來說,這種可能性不大。
當然這只是從平均水平來說,比如一個家庭在北京年入10萬,基本上不可能在現在買房,那麼可以倒逼他們到二線甚至房價更低的地方去,這是可能的。但是我這裡只是說明租售比和房價收入比這兩個指標是很有意義的。
     另外一個指標,租售比也有類似的含義,目前這一指標在很多城市都高於400,國際上公認的指標是200-250。換句話說,如果租售比為400,基本上租金(按照國家規定是要納稅的)的收益已經低於同期社會無風險收益很多了(五年期國債收益超過5%)。
從估值的角度來說,目前中國房價已經屬於高估了,這種高估是否已經包含了中國人民未來收入水平會大幅度提升的潛力呢,嘿嘿。如果從這個角度上來說,中國的房價會大幅度跑贏居民的收入水平增長嗎?如果跑不贏,房屋還有什麼投資價值。
三、開發商的利潤可持續性
     開放商說是政府收錢太多了,當然的確也是事實,但是開發商自己呢,粗略看看萬科2012年的財務報表,毛利率大約36%,淨利潤率大約12%,這已經不是一個成熟行業,沒有太多門檻的行業可以擁有的盈利能力,當然這只是我的初步印象,我沒有調查過國外的同行的盈利水平,有做美股的同學可以提供一些。
如果對於這種關係到國計民生的普通行業,沒有太多的門檻的行業來說,能夠維持這麼高的盈利水平,其它做實業的資金沒有理由不流入其中。如果未來這個12%回歸到5%或者6%的水平呢,會是什麼情況。當然我並不是說萬科沒投資價值,萬科這種行業龍頭可以通過薄利多銷,佔領更多的市場來彌補可能的盈利能力的降低,畢竟這個行業的必須要有的,而且隨著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場會越來越大。我只是給大家提個醒。因為沒有簡單從這個角度來分析地產股的。
四、貨幣和M2
     房屋作為一種商品,當然會受到通貨膨脹這種貨幣現象的影響,但是似乎目前有一種比較流行的說法是M2的增速=通脹速度,M2增長多少房價增長多少是合理的。我有點懷疑這是誰提出來的洗腦的觀點,為什麼呢,對通貨膨脹幾乎所有的老百姓都是有這個概念的,對抗通脹幾乎是哪怕文盲都有的常識性的知識,於是有人用M2來代表通脹,來告訴大家通脹有多麼厲害,老百姓是很容易接受這個觀點。因為他們知道,並不是每個老百姓都知道M2是個什麼東西,大部分甚至簡單的認為M2就是央行印的錢。雖然我也是一個對金融知識略懂一二的資本市場新人,但我知道這個概念是不對的,我可能理解也有不對的地方,但是我盡我最大的努力來把這個問題解釋一下。首先明白M2是和兩個基本因素相關的,一是基礎貨幣,也就是實際發行的貨幣;二是貨幣乘數。M2近似可以認為是基礎貨幣與貨幣乘數的乘積。
基礎貨幣,這個問題必須從我國的貨幣發行制度說起,我們的貨幣發行是和外匯掛鉤的,我們的貿易順差或者外部的熱錢進來1美元,央行相應的發行6.2人民幣(和匯率掛鉤,當前匯率在6.2左右)以保證幣值穩定,這些年我們的貿易順差賺了不少錢,進一步刺激人民升值,國外的熱錢肯定也要流入中國套利(記得那個美國人花50萬美元到中國來免費旅遊的故事嗎),因此積累了大量的外匯儲備,同時也就影響的印刷了大量的基礎貨幣,如果按照3萬億和平均7的匯率粗略計算,這個量級大約是21萬億人民幣。當然這裡有個不得不說的問題,我們的外匯儲備如果用來去美國購買等量的商品回來,那麼國內的貨幣和商品是平衡的,不會通脹,但是問題出在我們沒        有用這個錢去買商品,而是買了美國國債,把錢借給美國人了,問題就出在這裡了。
     另外一個因素,就是貨幣乘數,基本上有點金融常識的都知道這個東西,如果你恰好不知道,那麼我解釋一下。如果A在銀行存款100元,那麼在20%的存款準備金率的條件下,它可以放貸80元給B,B拿到錢後轉移支付給C,C存入銀行,銀行繼續放貸64元給D,不斷的循環,那麼最終銀行的存款可能就有500元,同時有貸款400元,實際的淨資產還是100元,但是表現出來的M2就是500元。簡單的說,貨幣乘數的極限值是在存款準備金的倒數,比如例子裡面提到的20%存款準備金可能的最大貨幣乘數是5,當然這是極限值,因為C拿到80元可能只存入40元到銀行,這樣就是的貨幣乘數小於5了。
      貨幣乘數這個概念這裡很重要,這可以解釋為什麼我們的M2增長這麼快,不完全是因為基礎貨幣發行得太多了(當然肯定有這個因素)。
那麼影響M2的到底哪些因素呢?
1、存款準備金率。上面已經提到了。也就是為什麼說降低存款準備金率是放水,短期利好股市。
2、儲蓄率。上面例子中的C如果得到80元用於消費了,那麼貨幣就不會再擴張了,但是中國人喜歡存錢,因此這個貨幣的擴張就得以繼續,這就是小川同志說的高儲蓄的亞洲國家為什麼M2普遍較高。
3、貸款數量。大家注意到每個月都要公佈新增信貸的量,影響就在這裡。比如如果沒人貸款的話,或者貸款需求不足的話,那麼例子的B可能只貸款60元,這樣貨幣乘數就小了。
     說了這麼多廢話,那麼M2為什麼增長那麼快呢,一是前面提到的外匯佔款激增,導致基礎貨幣增加,另外,中國人以前不喜歡借錢,都喜歡存錢,但是現在基本上所有的80後都是按揭買房,這樣實際上體現就是中國信貸更加發達了,我們在消費未來的收入了,中國從一個沒有信貸消費的國家變成了一個大量信貸消費的國家。當然影響因素還有上面提到的儲蓄的問題,這些都是導致M2增長的原因,可見M2不等於印刷的錢,更不等於通脹。事實上,我們的物質總是再不斷的豐富,即使貨幣增多未必也導致通貨膨脹,更何況影響M2的貨幣乘數在過去幾年由於消費習慣等問題速度提高也加速提高的影響。因此完全把M2等同於通脹的說法無法站住腳。從另外一個例子來看,大家都知道日本通縮了好多年,大家可以查查相關的數據,對應的M2是不是也同步通縮。
說道這裡,有一個不得不說的問題,如果未來隨著人民幣升值到末端,我麼你的出口更難了,倒逼熱錢美元流出,那麼央行就會回收基礎貨幣,這就是一個貨幣擴張的逆過程,這個過程是很痛苦的。很多人甚至認為央行限購、增加交易稅就是為了避免外資快速出逃帶來的金融風險,當然我對這個說法持保留意見。
當然如果未來匯率改革,不再是強制結匯,而是藏匯於民,那麼也會同樣造成類似的現象。

五、有關供求關係的問題
1、人口結構問題。
1)未來人口可能進入負增長幾乎是可以預計的,好像遼寧已經負增長了;
2)最房屋需求最大的是婚齡人口,82-88年的人口婚齡逐漸要要過去了;
3)獨生子女政策決定了未來一個年輕的夫婦擁有至少雙方父母甚至祖父母一代的房屋;
2、城市化速度。
截止到目前為止,我們的城市化進程已經超過一半以上了,未來至少從增速的空間來說至少要放慢,另外,據說所知,很多農民都已經在縣城購房,這已經是一種很普遍的現象。
3、空置房的問題。
這個還是等全國聯網數據出來才能討論,但是擁有多套房的人已經還是很多了。
4、住房換代
當然房子肯定也要壞,也要重新建,但基本上大量建房子是最近10年,差不多未來的高峰期將在30-40年。
5、結構性問題。
結構性問題。在局部稀缺的地方可能需求很旺盛,但是應該注意估值是否已經很高了,因為再有需求,如果估值很高了,也不會有投資價值(和股票類似),只不過是流動性稍微好點。對於那些嚴重過剩的地方,已經沒什麼說的,即使房價收入比不高,也沒有任何價值了。

六、房子到底是什麼
這裡我說幾個要點
1、房子不是投資良好標的。
過去十年,國人似乎嘗到了投資房屋的甜頭,房子變成了國人最主要的投資標的。但是房屋本身並不是良好的投資標的,因為首先房屋的流動性並不好,尤其是地段普通的房屋,你別看房價多高,你能賣出去才是錢。另外,房屋是有使用壽命的,基本目前的房子能用50年算是極限了,從這個角度說房屋每年都會折舊2%。尤其是在租售比很高的情況下,房屋唯一的價值在於升值的空間,前面已經提到了,房價收入比等因素限制了房價不可能大幅度超過收入水平,因此目前一線城市的大漲不大可能快速超過收入水平,因此可能不是良好的投資標的。當然如果要一廂情願的認為有人來接你的棒,那麼又和玩時下流向的比特幣有什麼區別呢。
2、普遍的房屋拆遷賠償或許未來將成為一種歷史。
過去房子到了使用壽命,如果有人要佔你的地,會有開發商賠償你差不多同樣大小的房子,但這基本上在未來就是夢了。因為那是在城市化從30%到60%是一倍,從60%到80%只有3成增長,所以即使考慮城市化進程,那麼房屋的增量需求百分比要減少,如果拆遷一套房子要賠償你一套房子,那麼開發商就至少要在你這個房子基礎上開發至少4套房子,才能覆蓋成本,那麼這麼多房子賣給誰呢,這是不可能的事情。尤其是目前的電梯公寓,30層高,拆了建一個120層的房子才能保證陪你一套房子。所以未來拆遷是拆不起了,因此房子到了使用壽命,基本上就麼用了。
3、房屋最終回回歸到居住屬性。
可以預見,在房產稅、交易稅以及人民的買房熱情逐漸退卻的情況下,房租的投資價值(在現在高估值的情況下)已經變得很小了,未來居住屬性是主流。

七、幾個重要的時間節點
1、房屋數據全國聯網以及房產稅的推出;
2、人民幣匯率進入均衡狀態甚至貶值通道
3、美元指數進入中長期的上升通道;
4、中國經濟進入7%以下增長的時代;
八、地產調控是中國經濟和中國股市最大的風險
寫太多了,說個關鍵點,看看地產產業鏈上的股票的估值,銀行、地產、機械、建材,低估值說明了資本市場已經早看到了其中的問題,當然也可能是市場犯錯,但毫無疑問,如果不實現經濟轉型,中國股市的牛市前景還看不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329

中國股票害死老百姓 張化橋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c88c400101nfaw.html

中國股票看起來便宜,但是考慮到鋪天蓋地的假賬和地雷,它們還是太貴了。
下文是香港"經濟日報"的文章。2013年10月31日。

A股低迷有因,股民亦非無辜。

中國股市經歷了20年的歷史。回頭看,大家都知道誰得益了:當然是大股東和早期的私募基金投資者。誰虧錢了?廣大的股民們。多數股民當了捐款者,但是依然拚命為股市辯護。

這裡我提幾點看法,供大家參考。

母公司"照顧", 
IPO前做假帳

第一,太多的公司在IPO之前做了假帳。他們的業績包含兩個部分:真實的部分,和虛假的部分。真實的部分雖然跟中國經濟一起增長,但是虛假的部分沒可能一直增長,而且經常下降。所以,他們的業績總量在上市以後要麼下降,要麼只是緩慢增長,大大低於IPO時候的豪言壯語。那麼股價自然可想而知。

很多公司(國企和民企)在IPO之前,得到了母公司的"照顧",比如,用低價為上市公司提供產品,服務或者資金,用高價從上市公司購買產品。母公司還把原來的包袱(比如勞動力或者江河日下的業務)承接過去,美其名曰"無私的剝離"。

有些母公司還為上市公司承擔IPO過程中的費用。更有甚者,直截了當做假帳。然後,上市之後,他們就用每年的低增長,或者業績下滑來沖銷過去的誇張。名曰"洗澡"。

有的學者做過美歐股市的研究,發現幾十年來,上市公司在IPO之後的兩年普遍跑輸大市。其中的原因很多,包括IPO時機的選擇,以及股民的脆弱(遇到路演和推銷,就心動。喜新厭舊等等)。但是中國公司的情況特別嚴重。為甚麼?現在你知道箇中原因了。

國企注資官商勾結 股民更追捧

中國的很多地方政府也同樣欺詐股民,他們為了培養更多的當地公司上市,在資金、稅收、環保和其他方面網開一面,官商勾結,欺騙股民,種下了很多惡果。當然,國有企業的"注資"同樣禍害無窮,因為注資並不代表企業管理能力的提高,而且注資的事情不可持續。它們推高投資者的期望,最終都是以悲哀結局。

在中國和香港市場上,這種惡行不僅不被大家譴責,和鄙視,反而被追捧!這簡直是可笑。所以,中國和香港的股民活該受罪。另外,監管當局視而不見,也有責任。很多上市公司公然在年報和路演過程中,把此類惡行當成"投資故事"和"亮點"來推銷給市場。股民們呢?笑貧不笑娼。

當然,IPO圈到了錢,落袋為安。你的錢也就成了他們的錢。如果以後沒有可能繼續圈錢(比如增發),那麼,他們的本來面目就開始顯現了。

本人最近出版一本新書,專門分析中國的影子銀行以及中國作為世界第二次次貸危機的發源地。書中,我專門用一章分析中港的股市為甚麼不會有表現。我引用了巴菲特對美國股市的分析。他把1964至1998年那34年的美國股市分成兩個17年。前面17年,美國經濟騰飛,但是道瓊斯指數在17年裡面基本沒有上升,原因是通脹太嚴重。在第二個17年,雖然經濟增長率明顯放慢,但是,由於通脹得到控制,名義利率很快下降,結果道瓊斯指數上升了10倍!沒錯,10倍!

通脹推高名義利率 壓股市表現

巴菲特的結論是,股市在短期內受到各種因素影響,但是在長期內,只有一個決定因素:(名義)利率。而名義利率取決於通脹率。1977年,他在Fortune雜誌發表了另外一篇很長的文章(How Inflation Swindles the Equity Investor, 通脹如何傷害股民)。他指出,在持續通脹的情況下,企業遇到的最大挑戰是成本的上升。雖然他們的產品售價也在上升,但是,他們的成本上升似乎更快,而且他們真實的稅收負擔也在上升。而且,對資產估值的折現率(discount rate)也會因為名義利率的上升而上升。

這個分析,如果套用到過去20年的中國,難道不是太恰當了嗎?對於H股和紅籌股來說,雖然由於聯繫滙率,香港的投資者因為折現率的上升而沒有受到影響,但是,中國股票的「稀缺性價值」愈來愈小了。

另外,其他很多因素也妨礙了中國股票的表現:

第一,管理層基本都是政治任命,眼睛往上看,不是往股東這邊看。

第二,人事任命每四年一屆,不利於企業戰略的連續性。

第三,喝紅酒和大手大腳的花錢文化。花股東的錢不心疼。

第四,他們太喜歡發行新股,攤薄很快,每股收益打折。

作者張化橋,著有《影子銀行內幕:下一個次貸危機的源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0485

老百姓最高能承受的最高房價為200W 董小球

http://xueqiu.com/4362988185/26759768
最近著手考慮換個大點的房子,因此不得不考慮房價未來的走勢和風險,最近李嘉誠同學都開始賣掉房子了,他這樣的人物一定至少會打一年的提前量開始行動,下面我偏重從老百姓的承受力來分析一下房價見頂的可能位置。歡迎拍磚~

    房價是2000年入市和商品房的改革開始的,絕大多數人都沒有抓住這波樓市行情,如果當年肯貸款抓行情的,現在恐怕都大富大貴了。

    前面幾年的房價我認為是投資投機以及通貨膨脹造成的,而接下來的時間裡我相信唯有剛需才是支撐房價的源動力,只要有剛需在,那麼就會繼續上漲,只要剛需變弱了,那麼樓市的拐點就到了,那麼什麼時候到拐點呢?我覺得2014年就是拐點年。

    前幾年人們買房還會考慮均價多少,地段如何,現在基本不用考慮均價了,地段也開始弱化了,因為現在大家只能從總價下手了。對於上海來說,中環和內環的房子基本都算是做夢了,我也相信很少有人會願意花一兩百萬去買個20平米的老公房吧。對於一套房子都沒有的人來說,他們的承受範圍是150W~200W的房子,對於可以有一套房子墊底做置換的人來說,承受範圍基本是自己房子價格+100W。

    甭管哪種人,總之就是手裡的錢或房+100W,這是絕大多數老百姓所能承受的最大極限了。
(有錢大佬不再下面討論範圍,因為他們早已沒有剛需,早都手握幾十若干百套了,就別在這裡瞎摻和了,這裡只討論平均數人群的消費力和承受力。)

    很多外地滬務工人員,年齡在20~30歲之間的年輕人是絕對的剛需軍團主力(上海本地的孩子情況略好一些,因為基本都會有拆遷房或早已買好婚房,因此剛需難度稍小),這部分年輕人的父母多是50後和60後,由於早年工資收入不會太高,縱觀父母們的工作年限,基本都是從幾十塊工資漲到現在幾千或者1萬多點不等,刨除掉自己的各種消費,能夠到孩子畢業結婚剛需買房攢到50W現金在手裡的已經是不錯了,如果夫妻雙方父母都出錢幫孩子買房,那麼大概也就是最多能湊夠100W左右的首付款(這裡基本可以忽略小年輕的存款,因為都剛剛步入社會,生活能不問家裡借錢就算不錯了),而現在100W在上海核心區周邊20~30公里範圍內買房的話,的確就只夠首付而已,因此必然還需要貸款。以浦東外環為例,二手房均價27000左右,二手房單價普遍在2W~3.5W之間了,新盤的話基本沒有低於3W的,估計絕對多數人都沒有能力選擇新房,因此小夫妻一般會根據財力情況選擇50~80P之間的1房或者2房,按照單價來算的話,最爛的房子大概也需要100~200W左右,實際購房的花費比這還會更高一些,因為還會有各種稅費、中介費、裝修費用、搬家費、家具家電、鍋碗瓢盆等等,這些都要花錢的,所以如果是100W的房子,你要住進去基本得預備好120W才馬馬虎虎夠。基本上現在年輕人買完房子手裡就空了,空等每個月工資到帳然後還款,什麼社交應酬婚喪嫁娶一概從簡,好多人都沒怎麼去過KTV、酒吧、咖啡店、自助餐之類的。

    上海2013年的人均月收入是7112,夫妻兩個人的話算月收入14000,那麼如果商業貸款100W,按照基準利率6.55%來算,30年還清的話,每月需要還貸6350,房貸佔掉夫妻收入的45%多點,這樣他們手頭還能每月剩餘不到8K用於生活消費。

     如果是家裡只有2人的話那還可以湊合生活,如果再加一個孩子(一般孩子奶粉、尿不濕等一個月1K不算多),或者再加一個車(算上保險、保養、油費、停車費等一般一輛車每月平均開銷1.5K~2K是要的)那就會感覺很捉襟見肘。去掉這些消費的話,實際上留給夫妻倆自己的就只有4K多點用於最基本的吃穿住行了,應該會非常苦逼,但這就是當前最普遍的大眾的生活情形。當然了,如果不買房而選擇租房的話,一般一個家庭現在租個2室一廳的房子也要2~3K一個月,情況也不會好太多。

      因此,根據祖孫三代的當前收入和當前消費情況來分析,無房家庭購房的最大承受力就在200W左右;有一套房的家庭購房最大承受力就在貸款100W左右的水平上。

     由此可以斷定現在的房價基本是頭了,2002年以後建造的70P的兩房基本算是最小面積的兩房了(千萬別跟我說什麼去買價格低的保障房,自己去查查保障房的申請條件,相信能上雪球的人基本都不符合條件),在外環這麼遠的地方基本也要170W左右,這還沒算交易雜費,家裡能拿出100W的話還是要貸款七八十萬的,再高的話就真沒辦法了,房子造出來畢竟最終還是要找最窮的老百姓來接盤的。這也是為什麼最近這一年多中環和內環的漲幅其實都不太明顯,但是外環漲幅呼呼的起來的原因,因為總價低,這是老百姓沒辦法的選擇了,不是因為房型好或者位置好配套設施好或者學區好,只是因為總價低能買起而已,殘忍的僅此而已。

    以上這些承受力還建立在夫妻倆必須工作穩定的基礎上,夫妻雙方、雙方父母、孩子身體健康無大病大災的前提下,一旦其中有任何一個環節出問題,承受力就崩潰了,問題是,會有那麼穩定麼?

    [好失望]看來我買房的計劃還是緩緩吧~小球的2014年啊~快點到來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5993

老百姓白酒消費調查! 智者樂水黃曉航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56698330101hd1s.html
 白酒板塊跌了不少了,但是白粉們依舊嘴不軟,我和他們最大的分歧就在於,老百姓到底會不會消費高端白酒,我從我自己和身邊人的例子看,一般人自己消費的話,很少會買超過200元的白酒。去年6月份我做過一個調查《你一年喝多少白酒》,當時得出了一個結論,就是目前全國人均白酒消費量在13瓶左右,剛剛能夠消費完2011年全國的白酒產量。現在我再做一個調查,看看大家普通老百姓到底消費多少錢一瓶的酒。

   這個調查就是問你自己消費最貴的白酒多少錢一瓶?消費最多的多少錢一瓶?因為只能插入一個投票,所以我放在一個投票裡有兩項調查,大家看清楚。

   這個調查有如下幾個限定條件:

    1、家庭年收入在40萬以下,我想這能涵蓋大部分老百姓吧。

    2、是自己花錢消費的,別人請或公款消費肯定不算在內

     3、自己花錢買但是送禮的不算,要自己喝的,送禮不是正常消費。

     4、自己請家人可以算在內,如果請別人辦事也不能算,因為託人辦事可大可小,和送禮是一個道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6192

《關鍵五問》賣房就要被課重稅?房東會漲房租嗎? 小老百姓免驚! 實價課稅只抽交易大戶

2014-07-28  TWM  
 

 

講到實價課稅,大家首先就是擔心自己繳的稅會不會變多?如果我的房東繳的稅變多,會不會讓我的房租變高?事實上,實價課稅不是洪水猛獸,一般民眾幾乎不受影響。

撰文‧楊卓翰

財政部目前規畫將不動產所得稅以房地合一的實價來課稅,抵扣土增稅。不過,當財政部將稅改重點聚焦在資本利得稅,殊不知台灣不動產更大的不公,在於持有稅(地價稅、房屋稅)低得荒謬。實價課稅後,對一般民眾影響為何?如何避免傷及無辜?

Q1.資本利得按照房地合一實價課稅,只要我賣房子就會繳更多稅?

此次財政部要實行的實價課稅,只針對房地產交易,而不觸及持有稅;即使你將來買賣房子,也不代表你一定會多繳稅,因為政府已準備排除自用住宅,只針對「一人名下購買多棟」的交易進行實價課稅。

參玖參公民平台執行長楊筱瑄指出,若以第二棟以上交易來計算,全台灣有七成房屋所有權人不受影響,因此實價課稅只會課到特定少數人。但她建議,房屋交易的資本利得稅不應該併入綜合所得稅,應分離課稅,免得一般民眾因為房屋交易,讓綜所稅級距一次跳了好幾級。

自住換屋不用怕,按現行稅法,自住換屋在賣屋後兩年內重購新屋,如果新屋房屋評定現值與公告地價比舊屋高,賣屋時的所得稅和土增稅都可退還。

立委曾巨威建議,除了到底是用「人」還是「戶」來分自用要定義清楚,還可以用價格標出五千萬或八千萬元以上的豪宅。他還建議,實價課稅的同時,可逐步讓奢侈稅退場,用正常獲利計算資本利得稅,取代掉原本扭曲的奢侈稅,一次讓稅制正常化。

Q2.學者建議除了房地產交易稅要改,也不能漏掉持有稅。但是持有稅增加,是不是代表擁有房子的民眾每年繳的稅都變多了?

財政部目前僅針對資本利得課稅,至於持有稅,此波並沒有觸及;換言之,只要沒有交易房子,基本上都不會在這波房地產稅制改革受到影響。但是,稅改專家建議,若要推動房地產稅制合理化,持有稅遲早都得改,但也須有配套作法來降低全民的衝擊。

德明財經科技大學副教授花敬群表示,在國外實價課徵持有稅也不是全額課徵,而是以一定的折扣進行課稅。例如對於自用住宅,會用電腦大量估價,依照屋齡、樓層等數據做稅率的調整,折扣後以二成至三成市價作為課稅基礎,對自用戶稅基不會一次調太高;而非自用則會用七成至八成的比率課稅,加重投資客負擔。

在實價課徵持有稅上路前,花敬群建議,政府應逐年調整公告地價和房屋評定現值,與市價接軌。同時,財政部應該要同時在自用戶的稅率及稅基優惠上做調整。例如,應引進持有住宅越久、稅率越低的政策,鼓勵長期持有,讓真正的自Q3.住戶享優惠,懲罰短期持有。

除了資本利得稅和持有稅,還有什麼稅制改革也應該修改?

台灣目前的交易稅有契稅和特殊的奢侈稅。曾巨威表示,契稅課買方,但課稅門檻低,買賣兩造容易作假。奢侈稅又有特殊目的,只課賣方,課徵基礎為實價。一個價格假、一個價格真,邏輯不通。

未來政府可以考慮學習新加坡及香港,對於買方以實價課徵房地合一的「印花稅」;如此一來,不但課徵標準是實價,也能分辨買方身份。也因此,香港和新加坡就能對外國人買房額外課徵實價的交易稅,更能有效抑制國外投資客買房。

Q4.未來實價課稅,我的房東會把成本轉嫁到租金上嗎?

實價課稅後,第二棟以上房屋的持有成本提升,如何不讓房東將成本轉嫁到租金?中研院經濟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彭信坤指出,現在有許多房東為了避稅,將房租所得隱匿不報,未來政府可以考慮允許房東把房屋的持有成本,列為出租房屋的費用項,抵扣綜合所得稅的租金收入。

這樣一來可以避免租金轉嫁;二來等於變相課徵空屋稅,懲罰未利用的空屋,可以增加租屋供給;三來能鼓勵房東報稅,實報實銷,讓租屋市場透明化。

Q5.實價課稅後,房價真的會跌?

信義企業集團研髮長曹玲玲認為,資本利得課稅對於房地產交易量有一定衝擊,但房價則很難說。如果要對高房價有實質影響,還是持有稅的改革才能奏效。

中研院院士王平指出,影響房價的因素有很多,台灣扭曲的不動產機制,的確造成資金大量集中在房地產資產,像積了一大灘的油,只要一點火,就能燒很久。實價課稅使稅制正常化,讓部分資金抽走,除了可以把推升房價一個很大的因素拿掉,對台灣整體經濟也是健康的。

不過曹玲玲也指出,資金如果從房地產移出,會跑去哪裡?政府必須全盤規畫,讓錢投到真正需要的產業。

實價課稅絕大多數人不受影響── 全台持有房屋人數與持有房屋比率若實價課稅以第2棟房子以上交易開始課稅,全台有約200萬人會被課稅;若以第3棟房子以上開始課稅,只有8%的所有權人受影響,因為這些人擁有台灣26%的房子。

持有人 佔持有人 持有房屋人數 百分比(%) 比率(%)擁有1棟 536萬 72.46 48.33 擁有2棟 137萬 18.60 24.82 擁有3棟以上 62萬 8.94 26.85 資料來源:立法院法制局法案評估報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7646

揭秘大潤發如何成為本土實體零售業隱形冠軍!討好老百姓、農村包圍城市、標準化擴張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0905/145474.html

i黑馬:大潤發,這家本土連鎖超市,其實才是中國實體零售業中的隱形冠軍。大潤發是如何在中外超市品牌激烈的競爭中脫穎?秘訣是接地氣的打法“永遠討好老百姓”,以及整個體系中的SOP標準機制讓其商業模式可以高速運轉。

大潤發最內核的“機密”則是行業里流傳的“葵花寶典”——SOP標準作業程序,他們叫“營運人員規範手冊”。這個規範手冊在公司電腦里,時時更新。營運規範是有保密權限的,員工用本課的密碼只能看到本課的規範,而且公司也一直宣導營運規範要保密,不能打印只能看。

大潤發是中國實體零售業中的隱形冠軍。由於黃明端一向低調,以至於人們對大潤發的突然崛起常常感到驚訝,又不知原因何在,只能多方揣測。如果不是有今天的市場地位,大潤發的很多玩法或許日後會被人嘲笑,因為不中不洋,哪個門派也不屬於。比如大潤發實行的“均權制”管理,會讓家樂福和沃爾瑪這樣的超市鼻祖一頭霧水;又如大潤發並不像沃爾瑪那樣與Shopping Mall長期合作選址開店。但有大潤發的地方常常會有一條繁華的商業街相伴,於是有人便認為大潤發的開店秘籍是“在商業街的旁邊開店”,事實上這些都是誤傳。

連國外媒體都對大潤發的存在感到驚奇,英國《金融時報》在2008年的一篇報道中這樣寫道:“如果早晨9點到一家中國本地超市大潤發(RT-Mart)逛逛,你會發現一支由50多位購物者組成的隊伍,而他們的手推車依次排在雞蛋櫃臺前。這些購物者正排隊參與一項優惠措施:以1.8元人民幣購買一打雞蛋,而平時的價格是2.1元。”

而實體零售業受到線上電商嚴重沖擊的今天,大潤發仍舊在上演這一幕。

2014年7月的一個早晨,9點半,唐山華巖北路與翔雲道交叉口的大潤發超市里,蜿蜒著一支70多人的隊伍,每人推著手推車,排在鮮雞蛋攤位前。只是6年後雞蛋的價格已經漲到5.50元一斤,會員可以享受4.58元/斤,每人限購2斤。排在隊尾的唐山大媽和記者聊天,外面的價是5塊6毛,大潤發的會員價便宜1塊錢,她說她的退休金只有1000多塊,這一斤雞蛋就差1塊錢,得來這排著。

單看大潤發超市里人頭攢動的熱鬧景象,你斷不會和“中國零售業被電商沖擊得冷冷清清”這一描述掛上鉤。

雖然黃明端一再強調選址的重要性,但事實上,後進者大潤發常常拿不到城市商圈的核心地段,很多店址的天然條件並不理想。上述的河北唐山大潤發店,雖處在離唐山體育館不遠的十字路口,但其門口道路十分狹窄,只能容納兩輛車擦肩而過。大潤發進入促銷季時,唐山當地媒體曾撰文抱怨大潤發帶來的“交通擁堵問題”,但這也從側面說明了大潤發在當地的火爆。大潤發究竟有什麽秘籍,能夠讓人們總是趨之若鶩。本刊經過大量實地采訪,為您還原最真實的《大潤發秘籍》。

第一條 高明的作秀者

黃明端是大潤發賣場的一手締造者,他在公司內部經常講的一句話是“傳統零售業就是賣場秀”。盡管今天這句話已經不新鮮,但真正能做到“賣場秀”,體現在大潤發隨處可見的細節里。

盛夏時節,將幾片麻將涼席前後裹在半身模特身上“秀”;將圖書翻開,把彩色的書頁折出花式“秀”;最鮮活的秀場則在生鮮區,紫葡萄、白葡萄,各個品種的葡萄擺成一個“葡萄莊園”,旁邊精美的酒架上再插兩瓶幹紅、幹白,連酒都一起搭售了。

事實上,黃明端從臺灣的第一家店,就將熟食制作的“真人秀”試驗成功了。1996年,潤泰紡織生意不景氣,集團決定轉戰大賣場。彼時,來自荷蘭的萬客隆在臺灣做的如火如荼,當時擔任潤泰紡織廠總經理的黃明端被委任為潤泰量販店(大潤發)籌備處的總經理,他開出的第一家店就給了萬客隆致命一擊。

大潤發的合作商尤木裝飾公司的老板尤國勝仍然記得開業當天的盛景,客流如織,甚至造成了交通擁堵。“我的印象來講,那時候幾乎整個臺灣都是萬客隆的天下,但它(大潤發)開幕的那一天,整個萬客隆的業績下滑50%。”尤木最早給萬客隆做店面設計和裝潢,大潤發創店以後開始和大潤發合作至今。“因為我們那個時候還跟萬客隆的關系很好,我聽到了第一天的業績。從第二天起一直生意不會斷,包括它(大潤發)開第二家店的時候,在臺灣連續一個月每天營業額超過一千萬。”尤國勝對《中國企業家》說。

和倉儲式的萬客隆不一樣,大潤發走的是精致量販店的路線,漂亮的裝修和精選的商品甫一上市就贏得了客流。“它的賣場跟以前的賣場完全不一樣,比其他幾家做的漂亮。連續開兩家店,生意都非常好。”尤指出。

當時還有一個制勝秘訣就是現場賣壽司。據尤介紹,以前的量販店是沒有壽司賣的,大潤發從第一家店就開始賣壽司,而且是師傅現場做壽司,從一開始的一臺機器添置到三臺機器,“(顧客)每天晚上5點下班,他們從3點開始做,每天都做不完,而且品相非常好”。

兩年之後,大潤發將萬客隆生生擠下前三甲,之後萬客隆出現連年虧損,2003年撤出臺灣。

第二條 永遠討好老百姓

在大潤發大陸地區,業績最好的“店王”是昆山的一家老店。當地經濟發展水平較高,客單價高也屬正常。但即使在這里,也有大潤發門店特色的1元2元商品區,照樣人頭攢動。黃明端知道,便宜、親民對大賣場永遠是最重要的。如果說家樂福、沃爾瑪是“白領超市”,寬敞的大型賣場里不設招攬式的導購和店員惹你厭煩的話,大潤發走的是另一種“老百姓的路子”。

進入8月,正值盛夏和學生暑假,大潤發賣場的入口處早已調整了布局:進門右手邊是“清涼一夏”的泳裝特賣場;左邊手則是“學生用品匯”,成排的書包、文具、圖書、電子產品陳列得別具風格,懸垂的促銷彩帶在空調房里擺動。

早晨的大潤發賣場就是一個幹凈又喧鬧的集市,肉品、水產、蔬果區的吆喝、叫賣聲此起彼伏。內蒙古科爾沁牛肉攤位前的小哥賣力地為你介紹一塊鮮紅的牛肉,一旁水果攤的叫賣聲顯然已經蓋過了他的聲音,這樣的場景,在沃爾瑪家樂福是很難看到的(考慮賣場氛圍,外資賣場不允許像小販樣高聲叫賣)。再看旁邊那臺吊豬車不是農家門口殺豬用的嗎?上面吊著一整口豬,隨你要後腿、前腿還是哪個部位,你指哪塊師傅就給你切哪塊。不遠處已經飄過鮮榨油條的香味,油條鍋前面照例排著長龍,這口鍋從早炸到晚上不熄火。據大潤發北京店的店長介紹,他的店平均一天來客八千多,能賣兩千多根油條。

一位唐山媒體人士向本刊指出,大潤發在當地是折扣最低的超市,面向的就是市井百姓。“它也是唐山第一個開班車的超市,很多老人都坐。它是把一線城市大賣場的方法用到了小城市。”和其他大型賣場相比,大潤發的中國特色更濃郁,更像大媽、大爺們熟悉的菜市場,靠著這些現做現賣的攤位創造的“聚客效應”,大潤發長盛不衰。

第三條 避實擊虛

說到如何攻占小城市,這又是一大法寶。當大潤發完成百店布局時,仔細研究其分布,你會發現,這里居然沒有北京市的門店。百戰之後才進京,這也是大潤發與眾不同之處。大賣場業態在1990年代興起時,外資巨頭一般都會先選擇北上廣這樣的一線城市。

後進者大潤發走的是一條從三、四線城市進入,再到一線城市的迂回的路。

黃明端說,大潤發進到大陸的時候市場已經被占滿了,1998、1999年那時候北京已經被家樂福占滿了,上海被易初蓮花占滿了,深圳被沃爾瑪占了。“我們做那個行業又新,根本不太會做,基本上我認為能躲他們就躲他們。”

“我是從三四線城市走的,再回頭往一線城市走,這個不是我聰明選擇的策略,也是被逼的,自己害怕才往那邊走。”

沃爾瑪常常跟著萬達廣場,開在城市的核心地段,但大潤發即便是開在二三線城市,也不選址在一級商圈,通常都在工業區、居民區等租金偏低的地段。大潤發在臺灣的第一家門店“平鎮店”開在桃園縣平鎮市,幹脆就是潤泰紡織平鎮廠的舊廠房改造而成;進入大陸的一號店也是上海的工業區閘北區;在唐山,唯一的一家店位於唐山體育場、華巖公園附近;在北京,則開在北土城後方的中華民族園一側,時間是2010年。開店時,附近也密集分布著家樂福、物美等競爭者。

在競爭中,後來者大潤發也會把競爭對手的研究工作做足,對手有多少班車、收銀臺、車庫有多少車位,都會詳盡調研。在北京,中華民族園店雖孤軍奮戰,卻一共開出了的16條班車線路,而競爭對手最多的只有11趟班車。在一些大潤發布局完整的城市,據說僅僅坐大潤發的班車,即可繞城一周,可見其聯絡顧客的網絡之嚴密。

第四條 生態共贏

一個特殊的現象是,大潤發開在哪里,當地的商圈(包括商業街)一定會隨之熱起來。以唐山店為例,2006年,大潤發開店時,當時唐山體育場四周荒僻,沒有人氣,但幾年下來,以大潤發為核心的建設路中段、華巖北路和翔雲道交匯區的大潤發商圈已經頗具規模。大潤發超市和同層租賃的配套小店,加上一層底商,包括兒童遊樂場、內衣、家居、化妝品、藥房、服裝、鞋、眼鏡店、美容院、黃金珠寶店,基本上滿足了普通市民平時日常生活所需。

尤國勝介紹,他們合作設計的一家店開在杭州蕭山,當時是很偏僻的地方,但是一兩年以後再去看,整個周圍商圈都起來了。有一些固定的商家會跟著大潤發走,比如肯德基,每一家大潤發賣場都有一家肯德基開在底商。

這樣的商圈是怎麽養起來的?

一位十年前在大潤發工作的員工向記者透露,2003年,當行業里都在用會員卡吸引用戶的時候,“大潤發就把會員系統、派送系統和接送系統全部打通了”。

據這位前員工透露,在大潤發辦會員卡不要錢,但要填寫詳細的家庭住址和電話,才享受較低的會員價。大潤發把這些信息錄入系統,把周邊的小區分成ABCD幾個片區,開通班車每天去小區接人。一個月下來,對比ABCD幾個片區的業績,假如C片區業績排名最後,下個月則將彩頁、班車都傾斜到C片區,拉回客流。

依靠精準的消費者定位,大潤發保證了穩定的客流量,商圈自然養起來。

在唐山大潤發店,記者看到服務臺的電腦上貼著“在唐山市區無固定家庭住址及電話不可辦理大潤發會員卡”的字樣。這家店開通了10輛班車,通往周圍的10個小區,每個小區詳細到每一棟居民樓,比如河茵小區18樓、龍華小區41樓。

第五條 要法治 拒絕人治

大潤發最內核的“機密”則是行業里流傳的“葵花寶典”——SOP標準作業程序,他們叫“營運人員規範手冊”,每年會在公司內部舉辦SOP競賽。

一位離職多年大潤發的前員工仍為公司保守著這個“機密”,他只對記者說,“一切都是系統決策,系統會告訴你在哪填表,扔到哪個地方去,走什麽流程最快。出了問題也不用找誰,去系統查一下就好,每個人根據自己的權限去查怎麽操作。”

“響應速度快,不官僚,不以人的意誌為核心,以系統為核心,系統大於一切。”他說。

這個規範手冊在公司電腦里,時時更新。他說,公司的營運規範是有保密權限的,員工用本課的密碼只能看到本課的規範,而且公司也一直宣導營運規範要保密,不能打印只能看。

這或許是大潤發最難被複制的地方,一位網友說,即便外部人拿到了所有部門的SOP精髓,能執行下去嗎?

想學大潤發並不容易。單單衛生一項,就足以讓人“抓狂”。賣場每天上萬客流,但地板幹凈得沒有一點汙漬。上海一號店閘北店從2008年換上鏡面磚,已經六七年,但是地板仍光潔如新。怎麽做到的?大潤發定期維護,做深度保養,單單地面磚要打磨十幾、二十幾遍。衛生間門口貼著檢查表,從早7:30到晚22:30,每個小時都要檢查填表,內容有5項:地面、蹲位便池、洗手臺、氣味、清潔工具,檢查人有兩位:保潔主管和顧客服務課長,要分別檢查打鉤。

正因為有這樣成熟的運作機制,使得黃明端現在可以放心地把更多精力投入飛牛網,而大潤發的門店仍舊可以自如的運轉。不過在電子商務的沖擊下,大潤發業績也出現了放緩。即便如此,大潤發仍舊被很多人視作零售業的樣板公司。京東商城投資人高瓴資本創始人張磊曾經專門組織京東管理層到大潤發來交流,那時不是教大潤發如何做電商,而是讓大潤發教京東如何做零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0859

“把老百姓放到劇場,把明星扔到戶外” 中國真人秀的生存之道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8206

 

大多數觀眾看《與星共舞》是為了看明星,周傑倫當時的女友昆淩是“賣點”之一。為了說服從未上過大陸真人秀且不會跳舞的昆淩,總制作人徐向東發短信:“這麽美的女子,你要結婚了,你不想把最美好的一面保留下來嗎?”昆淩被打動,參加了節目。 (燦星供圖/圖)

5年歐美模式節目的訓練之後,燦星制作總裁金磊學會了:真人秀要追求“失控”。帶動收視率的,恰恰是“失控”的選手。

導師怎麽選?“大眾化的達人類真人秀,最合適的明星就是雜家,什麽都能點評兩句。”燦星制作副總裁陸偉說。

2014年底,中國各大衛視在各自的2015年節目廣告招標會上,紛紛拋出它們的重頭戲,重中之重無一例外是:真人秀,真人秀,真人秀。來自招標會上的統計,2015年將有近200檔真人秀節目加入拼搶收視率的大軍,這一數字是2014年的5倍。如果按一檔真人秀播出一季13期、每期90分鐘算,相當於觀眾要不眠不休看5個月,才能把這些節目全部看完。

從已公布的真人秀名單看,才藝選秀節目最少:目前只有《中國達人秀》和《出彩中國人》;歌唱類節目次之:《中國好聲音》、《中國好歌曲》、《最美和聲》、《我是歌手》;戶外真人秀的數量最多,除《爸爸去哪兒》、《奔跑吧,兄弟》等已經“成名”的,各大衛視都不甘示弱,東方衛視就有四五檔戶外真人秀推出,形成“我要”系列——去極地、登珠峰、去探險、去太空,浙江衛視吃了“跑男”甜頭,還將推出《真愛在囧途》、《陌路大作戰》、《回到公元前》三檔,一向走“劇行天下”的安徽衛視,也一口氣推出7檔戶外真人秀。

競爭已白熱化,到底做一檔什麽樣的真人秀才能勝出?

“好的真人秀節目現場必須是失控的”

“我們有一個理念是失控,一個好的真人秀節目現場必須是失控的。”《中國好聲音》導演金磊告訴南方周末記者。選手最後沒有選那英和楊坤,結果兩個導師都哭了,誰都沒料到,事先也安排不出來,這就是失控。

金磊的另一個身份,是上海燦星文化傳播公司(以下簡稱燦星)制作總裁。燦星的真人秀,可以簡單分為三種類型:音樂選秀、舞蹈選秀、才藝選秀。模式大同小異:海選出選手,節目組用VCR、跟評委現場對話等方式,挖掘他們的人生故事,除了唱歌、跳舞之外,讓觀眾看到“人”,這樣形成了“中國好”系列:《中國達人秀》、《中國好聲音》、《中國好歌曲》、《中國好舞蹈》。

“以前的節目是看不到‘人’的,要麽唱,要麽跳,要麽搞笑,但沒有個體的細節和情感。”金磊說。現在,他們學會放大細節,每個選手的一舉一動、一個眼神、甚至報名簽字時的筆跡,手寫的動作,都有鏡頭記錄。“好聲音”僅四個評委就有八臺機器拍攝,不錯過每一個細節。

2010年,東方衛視引進荷蘭版權,推出《中國達人秀》,金磊是導演,那是他第一次接觸來自歐美的頂級真人秀制作團隊。經過5年歐美模式節目的訓練,他的觀念發生了重大轉變——以前做綜藝節目,他們追求的是要讓錄制現場“可控”,而現在強調的是“失控”。

“達人秀”時期,挑選手,金磊和團隊也更傾向選那些“可控”的選手——會唱歌、會跳舞,有才藝。後來他發現,帶動“達人秀”收視率的,恰恰是一些“失控”的選手。

一夜爆紅的鴨脖夫婦就是這樣:周彥峰、許娜一起報名“達人秀”,妻子許娜唱歌沒什麽特色,報名階段就刷了下去,丈夫周彥峰唱得也不怎麽樣,但他會口技,會吹樹葉,還會發出像殺豬一般的嚎叫。導演組覺得周彥峰有點意思,但只想讓他做節目的佐料。

周彥峰扮成一頭豬表演完後,三位評委集體給他打了“X”,也就是不通過。周彥峰一下子懵了,隨後在舞臺上發生的一切,都是在他“失控”的狀態下出來的——他委屈地說,我是有夢想的,就是希望老婆上臺來唱歌,你們三個一拍,把我的夢想都拍沒了。他接著講述了他老婆對唱歌癡迷的故事,最後他取下豬頭面具說:“我為我老婆裝什麽都可以。”

這對貧賤夫妻感情堅守的故事感動了很多人,當年創下了微博的轉發紀錄,意外成為第一季“達人秀”最出彩的部分。

2012年,燦星與浙江衛視合作,推出了成名作——《中國好聲音》,這時金磊團隊逐步學會了有意識地“造成失控”、有效地呈現“失控”。

吳莫愁是“好聲音”第一季學員。她在節目中講到父親早年去世,照以前的做法,這段可以形成“藝術人生”的高潮,但金磊把這一段剪光了,直到決賽,才為吳莫愁設計了一個大篷車上的才藝表演。這其實是在向她的父親、一個大篷車表演者致敬。

“好聲音”第一季有一位學員劉悅,過去是給楊坤遞話筒的,她下場時,楊坤從導師席上站起來,走到臺前說,今天我來給你遞一次話筒。劉悅當場就失控了,淚流滿面。

“好聲音”第三季,導師汪峰組的終極對決,人氣選手、新疆歌手帕爾哈提被分到跟選手王卓PK。帕爾哈提不會唱中文歌,王卓一句句教他唱。在汪峰要舉起勝利者帕爾哈提的手,宣布他晉級時,帕爾哈提堅持自己能唱好,應歸功於王卓,晉級的應該是王卓。他使勁按住汪峰的手,不讓他舉起來。鏡頭給了帕爾哈提和汪峰兩只互相用力、青筋暴起的手五秒特寫。

耿斯漢也是“好聲音”第三季學員,90後。他在臺上說:之前導演組讓我填誌願,如果四個導師都轉身,我的選擇是什麽?我填的都是:汪峰、汪峰、汪峰。以前綜藝節目的選手表達大多含蓄委婉,耿斯漢這樣的90後,卻會非常直接表述自己的真實想法,也不怕得罪其他三位導師。

“這是真人秀節目所需要的。”金磊希望找到更多像耿斯漢這樣的選手。他把目光放到整個大華語地區,馬來西亞、新加坡,甚至美國、澳大利亞、加拿大。傳統“選秀重鎮”不再是金磊關註的重點,他更願意去二、三線城市找人。他認為,選秀重鎮出來的學員很“可控”,“他們上過各種各樣的節目,被灌輸過各種理念,知道導演要什麽,需要花很長時間去‘油’”。

《爸爸去哪兒》第一季,爸爸和孩子找食材、做飯,觀眾看得多了,第二季,導演謝滌葵決定讓爸爸之間的比拼強度更大,泥地足球賽、鐵人五項、摔跤等紛紛上演。他的另一層考慮是,第二季的小孩性格相對內向,用更強的刺激才能讓他們的性格完全展露。 (CFP/圖)

請來一線大牌,能不能保證紅?

2015年元旦剛過,新婚的周傑倫加盟《中國好聲音》第四季的消息就迅速登上娛樂頭條,“好聲音”官方微信的點擊率當天超過十萬次。請來周傑倫當導師當然很重要:他在華語樂壇夠分量,與模特昆淩新婚又足夠有話題。

但是不是所有真人秀節目請來一線大牌都適用?燦星制作副總裁陸偉不這麽看。他提到幾檔真人秀:《中國最強音》、《造夢者》、《我看你有戲》,都請了大牌,但收視、反響平平,“不是因為導師不行,而是節目類型和導師定位發生了偏差,這幾個節目都不是以專業水準取勝的,是以稀奇古怪的才藝取勝的。”陸偉說。

《中國最強音》的導師陣容強大:章子怡、羅大佑、陳奕迅、鄭鈞。節目的原版是美國的《X元素》,陸偉對該節目非常了解,當時燦星差點就買了這個模式,最後被湖南衛視買走。陸偉分析,這個節目本質上是歌唱版達人秀,“X”指的是不可知的因素,不是因為唱得好,而是某個點,可能是很奇怪的點,讓導師喜歡,就可以通過。

令陸偉印象深刻的是一個白酒銷售員,性格直率,跟導師能開玩笑,但是歌唱得非常差。放在“達人秀”的舞臺,這就是一個喜劇型的選手。當讓羅大佑、陳奕迅、鄭鈞這樣的專業音樂人從音樂角度點評時,他們卻面露難色,無從下手。

“請導師的核心,是要找到合適的定位。越找到專業的導師,就越需要用專業的選手去吸引他。像《中國最強音》這樣的真人秀,找一個陳奕迅,他專門負責點評選手的音樂就可以了,剩下應該搭配像汪涵、孟非、高曉松這種類型的人。大眾化的達人類真人秀,最合適的明星就是雜家,什麽都能點評兩句。”陸偉告訴南方周末記者。

導師間的配合也很重要,“好聲音”的法則是——導師之間彼此要熟悉,本身私交就不錯。陸偉解釋,在導師搶人這個環節,如果彼此不熟,很多時候沒有辦法遵照真實想法,“比如我要跟劉歡搶,我跟劉歡不熟的話,話會說得很客氣,但要是跟他非常熟的人,就可以肆無忌憚。”

男女導師比例也有學問。原版《The voice》是三男一女配置,“好聲音”第二季嘗試兩男兩女搭配,起用了那英、張惠妹和汪峰、庾澄慶組合,後來發現並不成功,三男一女時,女導師發揮的作用非常明顯和特別,但是兩女配置,女導師的功能重複,兩者表現都受壓制,反而不理想。

看明星,也看看舞蹈

2015年1月起,徐向東一直忙於一檔舞蹈真人秀:《與星共舞》,這檔節目每周日晚十點在東方衛視播出。徐向東是星空傳媒副總裁,也是《與星共舞》總制作人。這檔節目的原版是美國ABC電視臺熱播的《Dancing with the stars》。

從2006年擔任東方衛視《舞林大會》導演開始,徐向東做了八年舞蹈真人秀,包括引進歐美版權制作的兩檔真人秀:專業舞者比拼的《舞林爭霸》,這檔節目最初在東方衛視播出,後來賣給浙江衛視,更名為《中國好舞蹈》;另一檔就是《與星共舞》。

“好舞蹈”的賣點是“造星”——把平民舞者打造成舞蹈界巨星。《與星共舞》的賣點則是明星的成長與蛻變。“你會發現一個不會跳舞的人,他的變化,對舞蹈的愛,以及當中的一系列故事。”《與星共舞》導演曲清說。

和唱歌比,舞蹈是小眾的門類。到目前為止,《中國好舞蹈》和《與星共舞》都不賺錢。做舞蹈真人秀,徐向東希望“推動舞蹈的產業鏈,改變舞蹈界的生存狀態”。舞蹈界現在的狀況是:楊麗萍一場演出出場費15萬,而這僅相當於中國一個三線歌手的出場費。

小眾的門類,要用大眾化的方式來包裝。2015年1月25日,熱播偶像劇《何以笙簫默》男主角鐘漢良客串了一回《與星共舞》的評委,這期《與星共舞》創下了開播以來的最高收視率:1.18。徐向東看得明白,對於大多數電視觀眾而言,他們收看《與星共舞》的目的就是看明星。

按照原版要求,《與星共舞》需要邀請13位明星來比賽。明星不一定要大牌,但一定要有特點、話題、故事。徐向東首先想到了周傑倫當時的女友昆淩。但說服從未上過大陸真人秀、身份特殊、不會跳舞的昆淩,並不容易。徐向東給昆淩發了無數短信,其中一條寫道:這麽美的女孩子,你要結婚了,你不想把最美好的一面保留下來嗎?昆淩被打動了。

曲清的主要工作是為13位明星設計故事。原版節目設計的故事大膽聳動,比如兩個明星最後還鬧出了緋聞,但這樣的設計不適合中國,曲清改為按照明星原本的變化走向來設計。

她為昆淩設計了三期成長故事:第一集,她是誰。很多人只知道她是周傑倫的女朋友,節目組就通過VCR告訴觀眾,這是一個美麗、善良的混血模特,還特別拍攝了她在臺北街頭餵流浪狗的鏡頭。

第二集講昆淩的兩難。導演組設計了昆淩與經紀公司開會,後者不同意她在原本就很忙的工作安排中再增加一個舞蹈節目,但昆淩堅持。導演組還為她設計了各種場景,讓她抓緊一切時間練舞。“給她塑造一個愛工作、獨立、有自己事業,而不是躲在周傑倫身後的女孩形象。”曲清說。

第三集,昆淩要結婚了,不得不提前退出《與星共舞》,導演組為她趕出一段離別感言:舞蹈太有魅力了,我不舍得離開你們,但是我還是要離開,因為生活和愛本身是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我要去完成它。昆淩也被這番為她準備的感言感動,她邊說邊哭,跳完最後一支維也納華爾茲,離開舞臺。

比起昆淩,曾經的“超女”何潔的成長故事更為完整。徐向東找到何潔時,她生完小孩,身材還沒有恢複,陷入產後憂郁中。經紀人給她接過減肥茶的廣告,她一看就崩潰了:“我現在就是個胖子!”徐向東一句話打動了何潔:我們讓你用舞蹈來減肥,讓你回到少女時代。

何潔因此形成了兩條故事線:她要在節目過程中減掉八斤,用跳舞找回自信;她是一個新媽媽,要回到少女時代。最初,何潔上場跳舞,穿的舞蹈服都包得很嚴實,漸漸地,她敢穿超短裙了,還戰勝了其他明星,舞蹈讓她找回了自信。

《與星共舞》還有一個特點:全程直播。這也有助於制造“失控”,明星跳得好不好,現場會發生什麽突發狀況,都是未知的,這也增加了明星表演時的緊張感。

《奔跑吧,兄弟》背後有編劇的設計:每期圍繞一個明星發展故事,其中穿插搞笑元素。過程類似拍電視劇。《奔跑吧,兄弟》的編劇就是大熱韓劇《來自星星的你》的編劇。 (CFP/圖)

爸爸去哪兒:戶外真人秀大改造

曲清也接觸過韓國戶外真人秀。2014年,她與韓國SBS電視臺推出的大型戶外競技真人秀《Running Man》團隊合作了一個半月,進入實拍階段,準備在東方衛視播出,取名為《奔跑吧,英雄》,因為版權問題,這檔節目最終被浙江衛視買走,就是後來大熱的《奔跑吧,兄弟》。

“把老百姓放到劇場,把明星扔到戶外”是曲清後來與同行們總結出的適合真人秀的方向。她介紹,在《Running Man》中,韓國人的玩法是讓他們的明星坐公交車,到商場、遊樂園做遊戲,機位有意識捕捉把他們做出的普通人會有的反應。

編劇在一檔戶外競技真人秀中的角色至關重要,“跑男”的編劇是韓劇《來自星星的你》的編劇。通常的做法是,一個主編劇,配置四五個編劇助理,根據每個明星的特點寫故事。每一期都有個主要的明星作為主線,他碰到困難,其他的人來幫助,再把搞笑的元素穿插其中,完全按照電視劇的感覺來拍。

湖南衛視《爸爸去哪兒》是把“明星扔到戶外”的範例,它的原版是韓國MBC電視臺的《爸爸,我們去哪兒》。2013年,《爸爸去哪兒》第一季開播,平均收視高達4.671,第二季的平均收視也達到3.311,一時之間,《爸爸去哪兒》成了一種“現象級”節目。

《爸爸去哪兒》的總導演謝滌葵,此前擔任過《鄉村發現》、《變形計》的制片人,這些節目都是戶外拍攝。拿來韓國原版學習,謝滌葵看了一半就看不下去了:“節奏太慢。”他分析,韓版的播放時間是下午5點,屬於一邊做飯一邊看的時間,觀眾可以隨進隨出,所以一個環節可以播二三十分鐘,而中國版的播放時間是每周五晚上九、十點的黃金時間,競爭激烈,節奏慢就會出問題。

謝滌葵保留了韓國模式的大模樣:五個明星帶著孩子出去玩,明星的選擇照顧各個領域,王嶽倫是導演,郭濤是演員,張亮是模特,田亮是體育明星,林誌穎則是偶像歌星。

接下來首先要做的是加快節奏:一個環節播十多分鐘,馬上就切入下一個環節。節奏加快,素材的選擇就要更豐富,謝滌葵團隊將韓版設計的兩天一夜行程拉長為三天兩夜。韓方認為這樣會違背原版節目的初衷,謝滌葵堅持自己的意見。最終,拍攝片比達到1000∶1,素材豐富,節目更緊湊。從觀眾反應來看,這樣的效果挺好。

在拍攝地的選擇上,謝滌葵也與韓方分歧很大。韓方希望他們選擇一些很自然、普通的小山村,營造一種普通人家的感覺。但謝滌葵認為,環境一定要特別,最好是體現地域特色的景觀地區,才能吸引觀眾收看,他選擇了沙漠、東北雪鄉、雲南水鄉,這些地方在《爸爸去哪兒》播出之後,迅速成為當地的旅遊熱門。

《爸爸去哪兒》也為每一對爸爸、孩子配置編劇,這些編劇更像是環節設計者,他們在與爸爸們充分聊天後,對孩子可能的行為進行預判,也追求“失控”的效果。第二季中,曹格的一對兒女Grace和Joe親密無間,但也不時鬧鬧小矛盾,黃磊的女兒多多八歲,在幾個小孩中年紀最大,喜歡照顧比她小的孩子。編劇設計了一個環節:多多帶著Grace和Joe去市集,用有限的錢為爸爸媽媽買禮物,預判他們會在中間產生一些小摩擦。到了市集,Joe為了省錢,自己喜歡的小水槍沒舍得買,妹妹Grace卻把錢花光了,給自己買了玩具,兄妹倆因此發生了矛盾,一氣之下,哥哥把妹妹推到了地上。場面眼看就要失控,這時多多發揮了大姐姐的作用,上前化解了兄妹倆的矛盾。

韓版中,兩季都有相同的幾對明星家庭,觀眾看著他們在節目中成長。中國版《爸爸去哪兒》第二季籌備時,謝滌葵聽了很多意見,最多的聲音是:第一季的爸爸小孩很火了,保險起見,應該繼續用,韓國方面也這樣堅持。謝滌葵認為,要把節目做成長效的品牌,不能只是依靠現有的熱點。另一個現實原因是,“爸爸們”火了之後,價格和檔期都難以控制,這和韓國不一樣:韓國三大電視臺KBS、MBC、SBS非常強勢,藝人們要依靠電視臺生存。“中國的電視臺不是,明星很強勢,大牌的明星有很多的權力。”謝滌葵告訴南方周末記者。第二季中,他起用了新的明星爸爸和孩子。

在謝滌葵的眼中,比起歐美模式,韓國模式有自己的優勢,“跟中國都是重家族的文化圈,有很多感情的共通點,再加上這麽多年韓流流行,中國觀眾大量接受的是韓國的模式,對韓國特色的東西不排斥。”他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580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