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你們又被騙了,窮得只剩殼的中科招商要跑了!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207/161078.shtml

你們又被騙了,窮得只剩殼的中科招商要跑了!
三板富 三板富

你們又被騙了,窮得只剩殼的中科招商要跑了!

只有在潮水退去時,你才會知道誰一直在裸泳。

本文由三板富(微信 ID:sanbanfu123)授權i黑馬發布。

2017年2月6日。有一家神奇的公司,一年半時間,從最高的1330億市值到如今140億,從40多億舉牌16家公司,到清倉式大甩賣。

奇文共賞析,奇聞共反思。三板富此文有一句話很犀利。“但這絕對不是事實的全部真相,甚至連真相兩字都算不上。”

2017中科招商的故事

■ 中科招商的屯殼模式

春節後的第一個交易日,天晟新材(300169)股價繼續下挫,這是中科招商公告擬清倉式退出的第八家公司

作為故事的主角,對於近兩年的中國資本市場而言,中科招商絕對是奇葩一樣的存在。

這個在新三板上融資108億元,市值曾經一度高達1330億元的PE巨頭,如今的市值已不到140億,不知被腰斬再腰斬了多少回。

有人玩笑說,現在的中科招商窮得只剩下殼了。

這其實是大實話,綜合東財choice統計數據,目前中科招商在A股持股的眾多殼公司合計市值為80億左右。

但中科招商現在不想要了。

就在半年前,當順豐433億借殼中科招商舉牌的鼎泰新材之時,市場一片狂歡。因為順豐這一借,中科招商至少賺4億(目前賬面浮盈超8億),而當時中科招商手上的殼還有21個。

但現在,一切榮光都不複存在。

在IPO加速,中小板、創業板大幅下挫的背景下,中科招商的屯殼模式面臨失敗的危險。

■ 一次8家,清倉大甩賣

2月3日,中科招商發布公告稱,子公司中科匯通擬減持上市公司天晟新材(300169)股份。

實際上,在春節前最後一個工作日的1月26日,中科招商已發布子公司擬減持上市公司股票的公告:中科匯通、東方成長、中科恒松等3家子公司擬在未來六個月內通過集中競價、大宗交易或協議轉讓的方式,減持祥龍電業(600769)、沙河股份(000014)、三變科技(002112)、綿石投資(000609)、豐樂種業(000713)、大連聖亞(600593)、北礦科技(600980)等7家上市公司股份。

像這麽幹的,獨中科招商一家。

東財choice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三季報,中科招商子公司持有上述8家公司按照2月3日收盤價算,擬減持股票總持股市值達19億元。

7b24fbeed3c1e11f32b44c7bc593068e

實際上,去年10月份開始,中科招商已有相關減持動作。

2016年10月12日-19日,中科匯通(中科招商子公司)通過二級市場減持鼎泰新材(002637)1107萬股,成交均價為52.95元/股,套現5.86億元。

順豐借殼鼎泰新材,其股價自2016年6月1日起開始狂飆,這是中科招商屯殼模式的一個成功實踐。

數據顯示,中科招商在鼎泰新材上總的持股成本為2.028億元。

而今,減去之前套現的5.86億元,中科匯通持有鼎泰新材的流通市值還有6.03億元。按此計算,中科匯通在鼎泰新材上的收益接近5倍。

這還不是最牛的。

截至2016年三季報,中科招商旗下3家子公司還持有21家上市公司股票,流通總股數達4億股,按2月3日收盤價算,總流通市值達80.16億元。其中,中科匯通持有3.8億股、持股市值71億元。

這些公司大部分是中科匯通在2015年下半年股災發生時掃貨而得,當時總成交金額為39.85億元(另外有數據說是48.5億,由於無法得到更詳實的數據,富姐只能都提供給大家看一下)。

從40億到70億(不包含鼎泰新材套現和期間部分個股的交易),中科匯通的賬面收益已翻倍。

然而這個模式隨著2016年下半年IPO加速、並購重組受嚴監管、殼價一路走低以來開始受到嚴峻的考驗。

■ 殼股大逃亡 屯殼模式或告終結

從眾多殼股上撤退的原因,中科招商官方給出的說法是:自身資金安排需要。但這絕對不是事實的全部真相,甚至連真相兩字都算不上。

當然了,由於對這些殼公司相對精準的抄底,中科招商一度是眾星捧月的大贏家。

比如,中科招商舉牌的16家A股上市公司按2015年年末的股價來算,合計市值為72.58億元,占當期146億元凈資產的比重為49.7%。

以至於中科招商在2015年中的公允價值變動收益高達18.46億元,其中主要原因就是16家上市公司股票市值上漲所致。

進入2016年一季度末,中科招商一度看到了被封神的希望。

2016年這一輪殼資源概念股熱炒是從3月開始,特別是在3月16日“十三五規劃”刪除戰略新興板這一提法後,殼概念股的行情開始急劇上升。

當時主導邏輯是:

1. 戰略新興板胎死腹中,各路資金都開始看好中概股回歸背景下的殼資源板塊,畢竟大量正在拆VIE回歸的公司需要殼。 

2. 註冊制暫停,IPO大排隊會持續,二級市場也需要大量的殼。

當然了,當時的市場確實給面子,百億級的借殼案例時有發生。

比如分眾借殼七喜控股完成A股上市,市值近2000億;再比如,巨人網絡130億借殼世紀遊輪,市值超1000億;再比如,順豐作價433億借殼鼎泰新材,市值直逼2000億。

這些雞血般案例的存在,讓各路殼價飛漲,原先30億的單殼價最高飆升到百億。

■ 但瘋狂總是要回歸現實的。

一組可怕的數據是:中科招商子公司中科匯通手中持有的3.8億股股票,在三季度報告期末(9月30日),市值還一度漲至83億元。而短短3個月後,持股市值已縮水12億。

對於中科招商的清倉式減持,最真實的原因是:新股發得太快了,變相的註冊制來了,殼不值錢了。

有數據可以作證:

1. 2016年上半年共有68家A股企業IPO成功,而下半年這一數據則達到了180家。

2. 2016年11月份和12月份證監會核發IPO批文的數量為52家和51家,2017年1月份監管部門則以差不多每周一批、每天3家左右的節奏繼續推進新股發行。這種發行速度可能開創了A股歷史上的新高。

3. 普華永道報預測,2017年全年A股IPO會提速,為320-350宗左右。而德勤更為樂觀,認為將達到420家。更有樂觀者甚至認為,2017年IPO將超600宗,初步解決IPO堰塞湖問題。

人家老單是何等聰明之人,其中的味道他不可能嗅不到。

你再看看,中科招商舉牌的都是些什麽公司。

1. 市值40億元以下; 2. 大股東持股比例30%以上; 3. 最近3年未受過處罰。

事實上,盡管2016年上證指數波瀾不驚,但中小板和創業板卻是慘不忍睹。

從2015年6月的4037點至今,創業板指數已經腰斬再腰斬,盡管已下探至1800點附近,但尚未有止跌的意思。

畢竟,過高的估值仍舊擺在那。

深交所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1月9日收盤,深市1875家上市公司平均市盈率為41.74倍。其中,創業板574家公司平均市盈率仍高達73.13倍。

至於中科招商手中的這些票,單就基本面而言,要比絕大多數創業板和中小板公司差很多,繼續下挫也是大概率事件。

當然了,中科招商的那些曾經的豪言壯語你就不要太當真了,比如,當時中科招商對外說:“這些被舉牌的上市公司市值小、主營業務發展遇到瓶頸、發展空間不大,亟待產業升級。”、“中科招商進入,不僅註入資本,更重要的是產業、人才、技術、管理資源,甚至體制機制資源,可以重塑上市公司的產業競爭力、發展空間。舉牌的公司會成為產業整合和產業培育的第一批平臺。”

股市 招商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4697

林天悟: 當新聞要跑hit rate時

1 : GS(14)@2013-06-25 01:05:08

http://1in99percent.blogspot.hk/2013/05/hit-rate.html

由於5月份有新計劃,所以忍痛停寫《信報》的周專欄,前天才向讀者告別,想不到今天又來一篇「告別作」,原因是昨天看到《蘋果日報》總編輯張劍虹在「沙膽虹手記」發表題為〈大個仔要獨立〉的文章,容觀點在行惹起極大迴響,令不少行家都感到憤怒和不安,故想探討一下。

張 劍虹指管理層決定把《蘋果》網的收益作獨立計算,以成本價購買印刷版《蘋果》的容,而老闆黎智英答應在網站有盈利時,報紙同事亦可分紅,並計劃推出「與 點擊率掛鈎」的獎勵計劃。他還表示:「《蘋果》同事見自己一單新聞一段片,推高點擊率數十萬甚至百萬,已興奮莫名,而同事能參與這個增長中的新媒體,更是他們的一條出路,怎會不珍惜?」

「點擊率獎勵計劃」惹起《蘋果》員工譁然,
部資深記者立即在網上發表〈求真不是hitrate 請勿踐踏記者尊嚴〉文章,公開反駁公司觀點,昨天成為全行話題,文章同時在行外人之間傳,變成網上熱話。

記者指出:「如果要計點擊率分花紅,就是要鼓勵記者不擇手段呃like呃hitrate了」。由於新聞排位可以影響點擊率,掌管新聞排序的人就會變成操控同事分紅的造孽者。這種制度變相引入地產
經紀和保險經紀的跑數維生模式,可以想 像,為了追求hitrate,就會出現各類低品味的新聞,「於是大家都忘記了地溝油的沉痛教訓,忘記了喪屍隧道的奇恥大辱」。

記者認為網站與報章分賬必會掀起部門之間的惡性競爭,過往有組別被迫得太緊,已衍生「林奮強」事件之類的副作用,「不明白管理層為何還要變本加厲,繼續羞辱記者,羞辱自己」。

所謂「喪屍隧道」,是《蘋果》於2011年8月7日以頭版報道,指港鐵南昌站附近的隧道被露宿者佔據,相中一名穿短裙女子(記者或模特兒)露出長腿站在露宿者前,旁白
明「喪屍隧道滿露宿者,手機又無訊號,夜歸女士若遇上賊匪,根本呼救無援」;動新聞的標題是「恐怖隧道喪屍出籠 嚇壞靚女」,動畫短片是穿低胸短裙的少女行過隧道,有數名男子如喪屍般活動。「喪屍」者,露宿者也。

高hit新聞 多有爭議

實情是該隧道設計錯誤,晚
上港鐵收站後甚少行人,露宿者才聚集睡覺,過往沒發生過婦女被劫案件,而頭版圖片是「設計圖片」,不是反映事實的「新聞圖片」。報道刊出後隧道立即被清場,社會人士強烈聲討,直斥誇張字眼侮辱了弱勢社群,報館部亦有異議聲音。

「地溝油」事件始於去年12月13日,頭版報道贏得數十萬點擊率,連續多天成為社會話題,掀起食油安全恐慌和加劇中港矛盾,食環署更為致癌物訂出檢測標準,但最終沒法證明食油樣本就是地溝油。《蘋果》首天報道時,更離奇地把國家對致癌物苯並(a)芘的所訂標準,由事實上的
公斤10微克改為5微克,而油廠食油樣本所含量是6.3微克,於是變成同時高出歐盟標準和國家標準。

地溝油報道極為震撼,在包括中國等華文媒體流傳,「
事」的油廠和部分食肆 無奈倒閉。真相是食油樣本原來從未超出國家標準,在港可以安全食用,食環署亦不能檢走;但《蘋果》至今從未向外澄清,就連網站容都隻字未改,執筆之時仍指地標準是5微克,人為地令油廠樣本繼續「超標」。

求質求量 須有平衡

「地溝油」事件錯而不改,行政會議成員林奮強被屈歧視新移民,幸好有確鑿證據保清白,頭版報道才即日撤回,看來林奮強也算是幸運了。

「喪屍隧道」、「地溝油」和「林奮強」事件的報道,最初都是贏得極高點擊率,最終被
部視為恥辱、遭行人唾棄,如果《蘋果》打算推出與點擊率掛鈎的獎勵計劃,其實早就實行了。因為上述三項報道都是由同一組別處理,同一批人在過去兩年、 即換了總編輯後,炮製過很多高點擊率的話題新聞,不少都具有爭議性,而主 力人士則接連獲升職加薪。就算後來撤回頭版和證實報道出錯,也只是警告了事。在這樣的情況下,其他希望「上位」的記者,可能很歡迎有點擊率分花紅的制度。

人性是喜歡獵奇和追求
樂,如以點擊率考量新聞價,必然會充斥低品味報道。新聞界抗拒報道與點擊率掛鈎,卻必須解答為何新聞應該求真而非搶眼球?如果真確的長篇報道很少人看,其存在意義又在哪裏?

筆者答案是:受過訓練、有質素的專業新聞工作者都應該知道,眼球的質素和影響力是不同 的,新聞版圖是一種精神學養,代表了社會文化,有些傳媒機構追求量,有些媒體追求質,但始終亦是一盤生意,所以最重要的是在質與量之間取得平衡點。若膚淺地以hit rate把質與量分割,那只是低劣和膚淺的傳媒管理者所為。

例如十
童當街排便的圖片報道,點擊率應該大大超越數千字的十良心犯專訪,前者只須在網上搵料就可輕鬆完成,後者則要耗費很多心血,若以點擊率作衡工量值,當然是選取前者了。

至於把整篇良心犯報道看完的人,大概是關心社會及教育程度較高的一群,他們對社會的影響力會很大,
不定包括國家領導人或外國關注團體,報道可能勾起良心的呼喚,由一小撮人掀起一場營救運動,甚至改變社會文化,那種change的力量比美國總統奧巴馬的競選口號還要有力,但這卻不能從點擊率中反映出來。

有識見的總編輯,一定會把良心犯訪問放在頭版,因為那能顯示報館的態度,多一位有質素的讀者看到,就能多一點彰顯良心價值
,比一瞬即逝的熱話新聞強得多。點擊率以外,傳媒應該還有風骨和尊嚴。

追腥逐臭 只求hit rate

好新聞未必有高點擊率,但兩者並不相悖,例如唐英年大宅和梁振英大宅僭建都是叫好叫座的報道,但偵查
採訪耗力費時,計算起來應該可做十幾宗「港女大戰惡師奶」的報道,但如果沒有其他同事跑日常新聞,偵查報道又如何成事呢?一份報章沒可能全部都是奇情報道,日常事也須由記者處理,那是團隊工作,功勞不能按擊點率劃分。在傳媒機構,總要有人當裏子,才能有人當面子。膚淺的人只見面子,不要裏子。

老闆把傳媒看成一堆數字,提出hit rate獎勵計劃尚且可諒解為生意人因由,但總編輯竟會想像同事會因為推高點擊率而「興奮莫名」,甚至珍惜那條「新出路」,這種思維證實與同事想法嚴重
節,那才叫人感到悲憤莫名。

有資深傳媒人
,在長官意志下,再荒謬的政策都要強硬落實,更會惹來「怕輸蝕」的傳媒仿效,而《蘋果》的「跑hitrate論」打開了潘朵拉的盒子,就算往後發出澄清,或者假裝收回,恐怕記者還要是為「跑數」做好準備。

當新聞給like和hit rate牽着走,記者為求生存只能追腥逐臭,將完全應驗了筆者前天文章〈港傳媒的自閹與被閹〉提及的「自閹」
態,最後贏了眼球輸掉整個行業的公信力,哀哉!

傳媒工作者


李立峯:純依賴點擊率取材 市民缺完整資訊

新聞機構量度銷量、計算收視,在商業社會中不是新鮮事,但即使在極端巿場導向的新聞機構中,記者仍然可以在僅有的空間內,報道一些非商業化、未必促銷的嚴肅新聞,但要是管理者把銷量或點擊率的尺放諸個別新聞條目,甚至個別記者身上,後果必然是導致賣弄色情暴力的新聞充斥,產生的不良影響是難以彌補的。
2010年馬尼拉人質事件,向來依賴廣告收入的無綫電視,在黃金時段直播現場情況,沒有播放劇集,也沒有加插廣告,整晚的廣告收入全部倒進「鹹水海」,他們的主管為甚麼作出這樣的決定?因為他們明瞭這是對港人影響深遠的資訊,電視台的聲譽和形象,正正是透過這些骨節眼建立起來,一如《蘋果》一直以來把涉及民運和民主進程的新聞放在頭版一樣,為的不是短期的銷量和點擊率,而是維持長遠《蘋果》企硬、敢於向權貴發炮的形象。
傳媒機構需要清晰的巿場定位,才能吸引廣告商,所以專攻體育消息的雜誌,讀者不一定多,卻會有穩定的廣告,例如汽車、啤酒等;《南華早報》讀者也許不及多家大報,但讀者群普遍教育水平高,也會受到某些廣告商青睞,但《蘋果》管理層所提的點擊率不是巿場定位,高點擊率的新聞,也未必是廣告商有興趣的版面。
傳媒商業運作本無不可,但完全巿場導向,純粹按讀者口味取材,長遠會影響新聞取材。以調查報道為例,這些深入的報道是監察當權者的有效工具,但動輒花去記者數星期甚至數個月的時間,一則好的調查報道即使有單次高點擊率,也可能不及十則八則「慳水慳力」標題煽色腥的民生小故事,前線記者會如何作出取捨?答案是顯而易見的。
在自由開放、追求民主的社會,新聞工作者發揮傳遞訊息的功能,透過展示與公共事務有關的資訊,分析和詮釋新聞資訊,令巿民掌握公共事務的發展,建立有質素的民意,有效論政,對於制定社會政策,扮演重要角色。若純粹依賴點擊率選取新聞材料,巿民在沒有完整資訊的情況下,產生的意見可能偏頗,影響政策的制定,並非社會之福。
有限度量化記者的努力並非完全不可行,但單用點擊率論功行賞相當危險,如有必要作出量化,可考慮把行業對記者的認同、頒發的獎項作為其中一個因素,但最終原則是不可以犧牲新聞質素。
李立峯口述 記者張嘉雯筆錄

李立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教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3129

2.5萬個公營房屋要跑數 無視居民安全建屋量不達標 斜坡盲起樓

1 : GS(14)@2016-01-14 13:21:20

■政府為達建屋目標,將斜坡也納入地盤範圍,額外建約1.7萬個單位。鍾偉德攝


【2016年施政報告】【本報訊】房屋政策是特首梁振英施政重中之重,之前就定下10年內需興建28萬個公營房屋的目標,但政府承認至今只覓得能建25.5萬單位的土地。為求達標,施政報告披露政府檢視了20幅土地,研究擴大其地盤面積,不惜將斜坡也納入有關地盤範圍內,以增總樓面面積,達到額外建約1.7萬單位。但仍差近萬個單位才達標。團體斥政府為跑數,連斜坡都不放過,憂日後業主需承擔高昂維修費。 記者:譚靜雯 鍾雅宜





樓價高、租金貴,公屋輪候冊逼近29萬、無殼蝸牛申請新居屋盼上車。新一份施政報告指房委會及房協今、明兩年將預售逾7,200個資助房屋單位,未來5年提供97,100個公營房屋單位,當中公屋佔76,700個,其餘約20,400個為資助房屋單位。房委會及房協下月底預售約3,700個資助房屋單位,分別位於沙田嘉順苑、天水圍屏欣苑及房協於沙田的綠怡雅苑;2017年則再預售約2,600個單位,分別位於彩虹、梅窩、將軍澳及屯門。另房委會今年第3季將推售860個新蒲崗綠置居單位,只限公屋綠表人士申請。政府消息人士稱,新蒲崗綠置居的單位面積由150至409平方呎,以一房及兩房單位為主,料明年年中可入伙。消息又指綠置居定價將參考居屋準則,即以市價再提供折扣率,「折扣率一定會平過居屋」。私營房屋方面,未來3至4年一手住宅市場供應量約為8.7萬個單位,是自2004年9月起政府按季度公佈供應數字以來的新高。為覓地建屋,政府過去兩年在全港物色150幅綠化地帶及政府土地改劃為住宅用途,但至今只有46幅用地完成改劃程序,涉及約4.1萬個單位。


本土研究社成員陳劍青:發展局局長陳茂波之前又話好多閒置地因為係斜坡唔用得,而家又話研究用斜坡,根本自打嘴巴。

專家:業主或承擔高昂維修費


政府承諾未來10年興建28萬個公營房屋單位,但至今只覓得25.5萬個單位的土地,尚欠2.5萬個單位,仍未達標。梁振英稱,探討將部份土地的範圍略為擴大,額外增建1.7萬個單位,當中九成為公營房屋,即只可額外增加15,300個公營房屋單位。消息人士透露,規劃署檢視了20幅需改劃土地,初步技術研究認為,可將部份斜坡納入發展,地盤面積增加,總樓面面積也隨之增加,「部份地盤嘅斜坡低於20度,技術上係可以發展,而家都有例子屋苑平台建喺斜坡上,如果將斜坡納入發展,GFA(總樓面面積)增加,即可以起嘅單位都多咗」。但消息人士強調,「擴大面積嘅地盤,要大地盤先得」。公共專業聯盟政策召集人黎廣德斥政府為跑數,連斜坡都不放過,「呢啲斜坡往往有一定安全風險,政府夾硬擴大範圍,變相逼日後嘅住戶面對呢啲風險」。他指若日後有關單位以公營房屋為主,擔心居屋業主要承擔高昂的維修費。本土研究社成員陳劍青也斥政府自打嘴巴,「發展局局長陳茂波之前又話好多閒置地因為係斜坡唔用得,有棕地又唔肯用,而家又話研究用斜坡」。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0114/1945114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4148

中原憂本月業績見紅 兩日要跑數5,000萬

1 : GS(14)@2017-07-01 09:31:08

【本報訊】地產代理的佣金收入,一直是反映樓市的寒暑表。本月二手交投慘淡,發展商又放慢推盤,龍頭代理行之一的中原地產剛發「盈警」,若未能本月最後兩日跑數近5,000萬元,本月業績恐「見紅」。中原地產亞太區副主席兼住宅部裁陳永傑表示,中原香港住宅部每月成本達2億元,惟截至今天,佣金收入暫僅1.53億元,相信本月有六至七成機會錄得虧損,業績料創去年2月以來新低﹔不過,為力保6月份「保本線」,7月1日開售的元朗盤PARK YOHO Genova,當日成功簽單將可於6月份「上數」,冀元朗盤救亡下,全月佣金可達2億元。陳永傑續稱,中原城市領先指數CCL上周五已回落,形勢上樓市已出現調整訊號,預計第三季樓價回落3%至5%,新界細價樓衝擊最大﹔市場擔心林鄭上場,新政府會再出招調控,加上美國加息,都影響買家心態。政府加辣對二手樓的影響逐步浮現,尤其收緊按揭威力最大,市民有錢無首期入市。目前二手樓平均每月僅2,500宗成交,全港地產代理逾3萬人,單靠二手市場難養活地產代理,基本上如果無新盤開售,代理難以生存。中原地產現有約5,000名前線員工,分行400間。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回歸二十年】專頁: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629/2007234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714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