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結售匯管理工具箱

2014-05-12  NCW  
 

 

從強制到意願,外管局通過對銀行結售匯頭寸限額的調整,不僅可限制銀行過度投機,也可以通過其傳遞政策意圖◎ 財新記者 李小曉 文lixiaoxiao.blog.caixin.com 4月24日,國家外匯管理局(下稱外管局)公佈了最新銀行結售匯數據,一季度銀行結售匯順差同比增長57%,顯示近期外匯供求狀況有所改善、市場主體結匯動機減弱而購匯意願增強。外管局人士表示,今後一段時期內,本外幣的利差、境內外的利差和匯差仍會存在,市場套利難以消失。下一步外管局將建立健全跨境套利監管的長效機制,抑制過度投機和跨境套利。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一方面,強制結售匯制度退出歷史舞台,另一方面,對銀行的結售匯頭寸管理不斷完善,並日益成為調節外匯市場供需的政策工具,尤其是在應對「熱錢」流入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外匯管理已在宏觀審慎的管理框架下進行著有益的實踐。

目前,外管局對銀行結售匯頭寸管理原則有三:各銀行頭寸由外管局按法人監管原則統一核定,不對銀行分支機構另行核定(外國銀行分行除外) ;銀行須將頭寸保持在外管局核定的限額範圍內;外管局按權責發生制原則對銀行頭寸按日考核和監管。

「頭寸限額管理有兩方面好處:一方面在額度範圍內給銀行一定外匯頭寸的自由度 ;另一方面,外管局通過對銀行結售匯頭寸限額的調整,不僅可限制銀行過度投機,也可通過其傳遞政策意圖,調節外匯市場供求。 」外管局人士表示。

強制結售匯制度退出歷史舞台強制結售匯制度是指居民取得的外匯收入必須賣給國家指定的金融機構,使用外匯時從國家指定的金融機構購買的管理安排。居民沒有保留外匯、使用外匯的自主權。這一制度多為外匯資源短缺的經濟體採用。

計劃經濟時期,由於外匯短缺,中國對外匯收支實行嚴格的指令性計劃管理。改革開放以來,居民用匯自主權穩 步擴大。1994年1月,取消企業進口等經常項目用匯計劃審批,允許企業憑有效單證直接到外匯指定銀行購匯。1996 年12月,中國宣佈實現經常項目可兌換,對經常項目對外支付和轉移不予限制,但企業出口等外匯收入原則上仍應賣給 銀行。

中國穩步推動結售匯制度改革。

2002年,取消開戶條件限制,凡有外貿經營權或經常項目外匯收入的企業,均可經外管局批准開立經常項目外匯賬 戶。2006年,進一步取消了開戶事前審批,企業無須經外管局批准即可以直接到銀行開立經常項目外匯賬戶。 2007年,取消了外匯賬戶限額管理,允許企業根據經營需要自主保留外匯。2008年,修訂後的《外匯管理條例》明確企業和個人可以按規定保留外匯或者將外匯賣給 銀行。

至此,強制結售匯制度正式退出了歷史舞台,中國開始逐步擴大企業和個人的用匯自主權。2011年起,中國企業可將外匯資金放在國外,不需匯回境內。

「從強制結售匯轉向意願結售匯可以緩解人民幣升值的壓力,也可以緩解外匯儲備壓力,緩解外匯儲備過高而減少貨幣釋放帶來的流動性過剩和通貨膨脹問題。意願結售匯也可以增加現有的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的國際市場競爭力。 」商務部研究院服務貿易專家團總幹事曾丹爍表示。

結售匯頭寸管理是銀行結售匯管理的重要內容之一。從具體概念上看,銀行結售匯頭寸是指外匯指定銀行持有的因人民幣與外幣間交易形成的外匯頭寸。也可以理解為,銀行在銀行間外匯市場買入或賣出後,最終剩餘的由銀行承擔匯率風險的資金。

從銀行結售匯頭寸的記錄原則看,可分為權責發生制頭寸和收付實現制頭寸兩個概念。權責發生制原則是指,銀行將對客戶結售匯業務、自身結售匯業務和銀行間外匯市場交易在交易訂立日計入結售匯頭寸;而收付實現制原則下的交易是在資金實際收付日計入頭寸。

權責發生制的到來,讓銀行擁有了更多對外匯資金管理的主動權。銀行人士表示,該制度的實行其實是和國際慣例接軌的體現,讓銀行能夠更自如地操控手中外匯,從而在報價方面也會更加合理,對人民幣匯率市場化進程有著重要意義。

兩次調控

2010年美國實施第二輪量化寬鬆貨幣政策,對新興市場普遍形成本幣升值和資本流入壓力,人民幣升值預期也明顯上升,外匯收支順差激增。

「當時從資金流入結構看,主要是銀行對客戶遠期簽約淨結匯快速增長。為對沖自身外匯風險敞口,銀行在即期市場提前賣出外匯頭寸,引起央行淨購匯大幅增加。 」外管局人士回憶道,2010年1-10月銀行結售匯遠期簽約 淨順差達到473億美元,同期銀行收付實現制頭寸由2009年末149億美元下降到 -150億美元。

為此,外管局分別於2010年11月和2011年3月下發通知,對銀行按照收付實現制原則計算的頭寸餘額實行下限管理,限制銀行遠期結售匯敞口通過即期市場平盤,促使銀行及時調整遠期結售匯報價,並由此對客戶遠期結售匯規模形成約束。

「這相當於再次重申,銀行應對客戶辦理遠期結售匯業務交易背景的真實性進行審核、直接限制客戶辦理遠期結售匯業務的規模。這個政策基於價格傳導機制,避免了直接行政干預的負面效果。 」外管局人士表示。

政策出台後,銀行對客遠期簽約淨 結匯大幅減少,銀行為平補對客遠期敞口,在銀行間即期市場提前賣出外匯頭寸的規模相應減少,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央行購匯壓力,平滑了外匯市場振盪。

2012年4月,在外匯供求趨於平衡,跨境資金異常流入情況緩解後,外管局隨即取消了這一臨時性限制措施。

2012年底,國際金融市場總體穩定,美日歐寬鬆貨幣政策不斷加碼,中國出現新一輪外匯資金大量淨流入的勢頭。2013年一季度,銀行結售匯順差1016億美元,同比增長3倍;國際收支口徑的外匯儲備資產增加1571億美元,同比增長1.1倍;國內外匯貸存比(不含政策性銀行)從2012年年中的75% 上升到2013年5月的104%。

外管局人士表示,同期外匯儲備增長的重要原因之一,正是企業利用國內外匯貸款替代購匯。

針對這一形勢,外管局再次調整對銀行結售匯頭寸的管理,對於外匯貸存比(境內外匯貸款餘額/ 外匯存款餘額)超過參考貸存比的銀行,要求其在規定的時限內將綜合頭寸調整至下限以上。

「政策給予了銀行自行綜合權衡客戶關係、市場形勢等制定各自應對策略的自由權,銀行既可以選擇通過提高外匯貸款利率的方式設法轉嫁成本,也可以自行承擔由於增持頭寸帶來的匯率風險, 」外管局人士回憶道, 「我們不希望通過行政手段直接限制銀行的貸存比,而選擇通過經濟手段價格傳導機制影響貸款成本,間接發揮調節調控效果。 」從政策的發佈到首次正式實施,外管局為銀行預留了一個月的緩衝期,使其有一定的時間消化吸收並調整外匯業務策略,避免了銀行集中入市造成外匯市場的劇烈波動,影響銀行正常業務的開展。

政策出台後,超限銀行增持結售匯綜合頭寸,2013年6月末全部銀行結售匯綜合頭寸規模為542億美元,遠高於5月末355億美元的水平。

該政策仍在發揮作用。去年四季度至今,重現資金大量流入,但國內外匯貸款沒有再出現大幅增長。今年2月底,銀行(不含政策性銀行)外匯貸存比為95.5%,比政策實施前下降了近10個百分點。

轉型探索

兩次運用結售匯頭寸工具進行宏觀調控是外匯管理的重要改革實踐,其核心就是外管局局長易綱近期在不同場合不斷提出並強化的外匯管理理念和方式的「五個轉變」 。正如易綱在今年3月「金融改革與發展」記者會上所說,行政管理改革最重要的是轉變理念,外管局提出並實踐「五個轉變」已有幾年,確實收到了成效。

從重審批轉向重監測分析。判斷外匯收支形勢及分析問題癥結,依賴於準確的數據和科學的分析方法。兩次頭寸工具的運用就是建立在外管局對外匯收支和結售匯數據全方位監測的基礎上,不是收緊審批,而是有針對性地分別對 遠期結售匯業務和國內外匯貸款快速增長進行調控,並取得了預期的效果。

從行政手段轉向市場化手段。傳統的外匯管理手段注重行政管理,是對市場的直接干預;而結售匯頭寸管理是利用市場手段傳導政策意圖的有益嘗試,不是不讓銀行做外匯貸款了,而是通過頭寸工具的運用影響相關融資成本或承擔風險,促使市場主體主動進行業務模式調整。

從行為管理轉向主體管理。銀行是外匯資金出入和流轉的核心。結售匯頭寸管理改變了以往要面向千萬戶企業行為的管理,主要是通過加強對銀行主體的管理力度,進而傳遞至對企業行為的約束。

從正面清單轉向負面清單。頭寸工具運用過程中,只要銀行滿足外匯貸存比及相應頭寸要求,外管局並不干涉銀行的經營自由。

從有罪假設轉向無罪假設。結售匯頭寸管理避免了過去「一管就死,一放就亂」的模式,採取了許多「人性化」的措施,如預留寬限期、差別化管理等等,意在通過監管部門與市場主體的共同努力,完成政策的平穩過渡,避免政策衝擊。

風險與獻策

在不斷革新的道路上,腳下是機會與風險,眼前是尚待掃清的荊棘。

2014年3月,中國外匯佔款增加1892億元,較2月多增近610億元。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表示,考慮到3月人民幣匯率貶值,這一數據有些超出市場預期。但連平指出,歷史同期比較來看,3月新增外匯佔款僅是2010年以來歷年3月的倒數第二高(僅比2012年3月高) ,屬於歷史同期偏低水平,這與人民幣貶值預期增強、擔憂中國經濟增速顯著放緩、資本流入減緩甚至有局部流出是一致的。

此外,在今後一段時期內,本外幣的利差、境內外的利差和匯差仍會存在,市場套利難以消失。

外管局人士表示,一些促進貿易投資便利化的外匯措施可能被用於監管套利,增加改革的難度。此外,隨著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的變化,不同時期還會衍生出不同套利形式。

「今後將加強本外幣政策的協調,實現本外幣跨境流動的一體化監管,加快建成跨境資金流動監測與分析平台,有力提升主體監管水平,建立健全跨境套利監管的長效機制,抑制過度投機和跨境套利。 」外管局人士表示。

未來,結售匯頭寸管理的改革方向,將會成為金融宏觀審慎管理的重要政策工具。

外管局人士表示,將結合人民幣匯 率形成機制改革和外匯市場開放的需要,從頭寸涵蓋範圍、限額計算方法、頭寸調節方式、頭寸變動監測等入手,充實結售匯綜合頭寸工具的內容;從政策目標、工具操作等入手,完善結售匯綜合頭寸管理政策的傳導機制。

當前,市場預期引導已成為宏觀審 慎管理的重大課題之一。結售匯頭寸管理的改革和完善,無疑也需要更及時地釋放政策信號,有效引導社會預期,進而調節跨境資金流動,達到宏觀調控的預期目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9494

中國取消銀行結售匯頭寸掛鉤規定 人民幣創七個月最大漲幅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602

周二在岸人民幣兌美元上漲0.32%,報6.2020元,創下5月6日以來最大單日漲幅。

人民幣兌美元盤中最多漲幅0.45%,為9個月以來最強。離岸市場人民幣兌美元12個月期無本金交割遠匯上漲0.17%,報6.3520,較在岸即期貼水擴大至約2.36%。

cny

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SAFE)周二發布管理辦法,將整合銀行即期結售匯、衍生品業務的市場準入;銀行結售匯綜合頭寸考核由日變周,並取消綜合頭寸掛鉤外匯貸存比的政策。

華僑銀行經濟學家Tommy Xie在今天的研究報告中表示,中國取消銀行結售匯頭寸與外匯貸存比掛鉤的政策,意味著部分銀行將不必再被迫保留最低限額的美元多頭頭寸。這或許會減輕人民幣貶值壓力,不過對匯率的直接影響有限。銀行結售匯綜合頭寸按日考核調整為按周考核將為銀行留出更大余地。新規的發布表明監管機構已不再擔心資本流入的問題,應當有利於國內人民幣市場的發展,比如說人民幣期權市場。

銀行結售匯綜合頭寸是指外匯指定銀行持有的因人民幣與外幣間交易形成的外匯頭寸,由銀行辦理符合外匯管理規定的對客戶結售匯業務、自身結售匯業務和參與銀行間外匯市場交易所形成。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5521

外管局:銀行結售匯連續六個月逆差 凸顯資本外流壓力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4393

外匯

國家外匯管理局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1月,銀行結匯9923億元人民幣(等值1620億美元),售匯10427億元人民幣(等值1702億美元),結售匯逆差504億元人民幣(等值82億美元)。這已經是銀行結售匯第六個月呈現逆差,但規模小於12月份的571億人民幣。

華爾街見聞的網站曾提到,外管局國際收支司司長管濤稱,銀行結售匯逆差和其他諸多指標早已顯示我國出現資本外流且流出壓力逐漸加大:

境內外匯市場供求關系已逐漸發生逆轉。2014年第一季度,反映零售市場外匯供求關系的即遠期結售匯差額(剔除遠期結售匯履約重複計算的影響後,即“即期結售匯差額+未到期遠期結售匯差額變動額”)為順差1649億美元,第二季度順差降至僅有25億美元,第三季度轉為逆差305億美元,第四季度逆差進一步增至513億美元,較上季增長了68%。全年,即遠期結售匯順差856億美元,較上年減少了74%。

進出口順差擴大不反映為外匯儲備增加。2014年第二、三季度,海關統計的外貿進出口順差合計達2144億美元,同比增長69%,而同期國際收支口徑的外匯儲備資產(剔除了匯率和資產價格變動的估值影響)僅增加了224億美元,同比少增85%,其中第三季度外匯儲備資產實際減少了4.3億美元。相應的,第二、三季度,在經常項目順差分別為734億美元和722億美元的情況下,資本項目連續兩個季度凈流出,分別為162億美元和90億美元。第四季度,海關統計的進出口順差1262億美元,與第三季度水平大體相當,同比增長39%,而外匯市場卻持續供不應求,且供求缺口環比還擴大了68%。因此,當季出現資本項目逆差增加、儲備資產下降更多也就不足為怪了。這也符合“貿易順差越大、資本流出越多”,或者說“經常項目順差、資本項目逆差”的國際收支平衡規律。

央行外匯占款和外匯儲備余額變動也早現端倪。2014年末,央行外匯占款余額27.1萬億元,較上年末新增6411億元,增幅較上年減少了77%。其中,第一季度增加7879億元,第二至四季度連續負增長,分別減少了18億元、113億元和1334億元,這與各季外匯儲備資產的變動趨勢大體一致。2104年末,央行公布的外匯儲備余額38430億美元,較上年末新增217億美元,增幅較上年回落了96%,也反映了全年外匯儲備資產較上年少增73%的基本事實。從季度數據看,第一、二季度外匯儲備余額分別增加1268億美元和451億美元,第三、四季度分別減少1055億美元和447億美元。第四季度,之所以在外匯儲備資產降幅由上季4.3億美元增至293億美元的情況下,外匯儲備余額的減幅反而收窄,主要是因為當季美元匯率升值勢頭較三季度有所減緩,而其他資產價格的漲幅增大,正負影響相抵後,估值效應對外匯儲備余額的推低作用有所減小。

除了近期頻繁的逆回購操作向市場釋放流動性,本月4日晚,央行宣布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

財經網援引交銀國際董事總經理兼首席策略師洪灝稱,降準只是為了緩沖資本外流和外匯儲備下降所帶來的影響:

降準後市場情緒高漲將會是短暫的;降準背後含義更多是是對儲備資產的管理,而非大幅度寬松:在市場漫長地等待之後,央行終於下調了存款準備金率。此前央行發表了一系列關於維持“穩健”的貨幣政策等充滿了克制的言論,並釋放了不願意大幅放寬貨幣政策的信號。降準後,海外中國市場無論是利率產品還是股票都大幅走強,但是隨著交易到尾盤時卻回吐了部分漲幅。許多市場人士認為降準的時間點是個意外的驚喜,我們並不能茍同。昨天,中國最新的的經常性賬目、資本賬目和金融賬目數據顯示,中國自2014年3季度起一直出現資本外流的情況(不能等同於資本外逃)。同時,央行的外匯儲備也開始下降。在近二十年的歷史上,中國曾出現過三個降準周期:1997年底至1998年、2008年底和2012年上半年。在每個降準周期均伴隨著資本外流的現象(圖表1,紅色長方形標示)。一個國家的經常項目和資本/金融賬目之間必須平衡,除非該國央行通過建立外匯儲備幹預外匯市場。中國一直是個“雙順差”的國家。央行一直在回籠外匯並壓抑人民幣的匯率,同時積累外匯儲備,並利用存準率鎖定過剩的流動性。中國4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大約對應的是120萬億元廣義貨幣供應的20%(存準率)。鑒於資本外流和外匯儲備下降,央行再沒有必要把存準率維持於20%(全世界最高的水平)。可以理解的是,在上述的情況下,2015年將有更多類似性質的降準。但這種降準只是為了對沖資本外流和外匯儲備的下降,而不應被視為大幅度寬松。

根據外管局,銀行代客結匯9145億元人民幣,售匯9859億元人民幣,結售匯逆差714億元人民幣;銀行自身結匯778億元人民幣,售匯568億元人民幣,結售匯順差210億元人民幣。

同期,銀行代客遠期結匯簽約1215億元人民幣,遠期售匯簽約1575億元人民幣,遠期凈售匯359億元人民幣。截至本月末,遠期累計未到期結匯8356億元人民幣,未到期售匯7870億元人民幣,未到期凈結匯486億元人民幣。

2015年1月,境內銀行代客涉外收入18415億元人民幣(等值3006億美元),對外付款16165億元人民幣(等值2683億美元),涉外收付款順差2250億元人民幣(等值367億美元)。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2570

外管局:銀行結售匯連續六個月逆差 凸顯資本外流壓力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4393

外匯

國家外匯管理局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1月,銀行結匯9923億元人民幣(等值1620億美元),售匯10427億元人民幣(等值1702億美元),結售匯逆差504億元人民幣(等值82億美元)。這已經是銀行結售匯第六個月呈現逆差,但規模小於12月份的571億人民幣。

華爾街見聞的網站曾提到,外管局國際收支司司長管濤稱,銀行結售匯逆差和其他諸多指標早已顯示我國出現資本外流且流出壓力逐漸加大:

境內外匯市場供求關系已逐漸發生逆轉。2014年第一季度,反映零售市場外匯供求關系的即遠期結售匯差額(剔除遠期結售匯履約重複計算的影響後,即“即期結售匯差額+未到期遠期結售匯差額變動額”)為順差1649億美元,第二季度順差降至僅有25億美元,第三季度轉為逆差305億美元,第四季度逆差進一步增至513億美元,較上季增長了68%。全年,即遠期結售匯順差856億美元,較上年減少了74%。

進出口順差擴大不反映為外匯儲備增加。2014年第二、三季度,海關統計的外貿進出口順差合計達2144億美元,同比增長69%,而同期國際收支口徑的外匯儲備資產(剔除了匯率和資產價格變動的估值影響)僅增加了224億美元,同比少增85%,其中第三季度外匯儲備資產實際減少了4.3億美元。相應的,第二、三季度,在經常項目順差分別為734億美元和722億美元的情況下,資本項目連續兩個季度凈流出,分別為162億美元和90億美元。第四季度,海關統計的進出口順差1262億美元,與第三季度水平大體相當,同比增長39%,而外匯市場卻持續供不應求,且供求缺口環比還擴大了68%。因此,當季出現資本項目逆差增加、儲備資產下降更多也就不足為怪了。這也符合“貿易順差越大、資本流出越多”,或者說“經常項目順差、資本項目逆差”的國際收支平衡規律。

央行外匯占款和外匯儲備余額變動也早現端倪。2014年末,央行外匯占款余額27.1萬億元,較上年末新增6411億元,增幅較上年減少了77%。其中,第一季度增加7879億元,第二至四季度連續負增長,分別減少了18億元、113億元和1334億元,這與各季外匯儲備資產的變動趨勢大體一致。2104年末,央行公布的外匯儲備余額38430億美元,較上年末新增217億美元,增幅較上年回落了96%,也反映了全年外匯儲備資產較上年少增73%的基本事實。從季度數據看,第一、二季度外匯儲備余額分別增加1268億美元和451億美元,第三、四季度分別減少1055億美元和447億美元。第四季度,之所以在外匯儲備資產降幅由上季4.3億美元增至293億美元的情況下,外匯儲備余額的減幅反而收窄,主要是因為當季美元匯率升值勢頭較三季度有所減緩,而其他資產價格的漲幅增大,正負影響相抵後,估值效應對外匯儲備余額的推低作用有所減小。

除了近期頻繁的逆回購操作向市場釋放流動性,本月4日晚,央行宣布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

財經網援引交銀國際董事總經理兼首席策略師洪灝稱,降準只是為了緩沖資本外流和外匯儲備下降所帶來的影響:

降準後市場情緒高漲將會是短暫的;降準背後含義更多是是對儲備資產的管理,而非大幅度寬松:在市場漫長地等待之後,央行終於下調了存款準備金率。此前央行發表了一系列關於維持“穩健”的貨幣政策等充滿了克制的言論,並釋放了不願意大幅放寬貨幣政策的信號。降準後,海外中國市場無論是利率產品還是股票都大幅走強,但是隨著交易到尾盤時卻回吐了部分漲幅。許多市場人士認為降準的時間點是個意外的驚喜,我們並不能茍同。昨天,中國最新的的經常性賬目、資本賬目和金融賬目數據顯示,中國自2014年3季度起一直出現資本外流的情況(不能等同於資本外逃)。同時,央行的外匯儲備也開始下降。在近二十年的歷史上,中國曾出現過三個降準周期:1997年底至1998年、2008年底和2012年上半年。在每個降準周期均伴隨著資本外流的現象(圖表1,紅色長方形標示)。一個國家的經常項目和資本/金融賬目之間必須平衡,除非該國央行通過建立外匯儲備幹預外匯市場。中國一直是個“雙順差”的國家。央行一直在回籠外匯並壓抑人民幣的匯率,同時積累外匯儲備,並利用存準率鎖定過剩的流動性。中國4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大約對應的是120萬億元廣義貨幣供應的20%(存準率)。鑒於資本外流和外匯儲備下降,央行再沒有必要把存準率維持於20%(全世界最高的水平)。可以理解的是,在上述的情況下,2015年將有更多類似性質的降準。但這種降準只是為了對沖資本外流和外匯儲備的下降,而不應被視為大幅度寬松。

根據外管局,銀行代客結匯9145億元人民幣,售匯9859億元人民幣,結售匯逆差714億元人民幣;銀行自身結匯778億元人民幣,售匯568億元人民幣,結售匯順差210億元人民幣。

同期,銀行代客遠期結匯簽約1215億元人民幣,遠期售匯簽約1575億元人民幣,遠期凈售匯359億元人民幣。截至本月末,遠期累計未到期結匯8356億元人民幣,未到期售匯7870億元人民幣,未到期凈結匯486億元人民幣。

2015年1月,境內銀行代客涉外收入18415億元人民幣(等值3006億美元),對外付款16165億元人民幣(等值2683億美元),涉外收付款順差2250億元人民幣(等值367億美元)。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2793

人民幣貶值情緒緩解 10月銀行結售匯逆差大幅收窄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1/4713515.html

人民幣貶值情緒緩解 10月銀行結售匯逆差大幅收窄

一財網 徐燕燕 2015-11-18 11:34:00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表示,10月份,人民幣匯率走勢相對穩定,市場對人民幣持續貶值的恐慌情緒緩解,致使結售匯逆差大幅收窄。

國家外匯管理局周三公布數據顯示,2015年10月,銀行結售匯逆差1279億元人民幣(等值201億美元)。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表示,10月份,人民幣匯率走勢相對穩定,市場對人民幣持續貶值的恐慌情緒緩解,致使結售匯逆差大幅收窄。

其中,銀行自身結售匯順差630億元人民幣,代客結售匯逆差1909億元人民幣。

溫彬稱,這與當月央行口徑外匯占款增加和商業銀行口徑外匯占款減少的變動方向一致;同時,境內銀行代客涉外收付款逆差620億元人民幣,遠低於銀行代客結售匯逆差,說明境內企業和居民部門繼續進行本外幣資產負債結構調整。

10月份,銀行代客遠期凈售匯109億元人民幣,截至10月末,累計未到期凈售匯5666億元人民幣,“反映遠期對外支付以及償還外幣貸款的需求。”溫彬認為。

外匯局數據顯示,1~10月,累計結售匯逆差20106億元人民幣(等值3216億美元)。

境內銀行代客累計涉外收付款逆差4759億元人民幣(等值734億美元)

溫彬表示:“今年底前,人民幣能否納入SDR貨幣籃子以及美聯儲是否加息將成為影響人民幣匯率走勢的主要因素,外匯占款、結售匯等數據也會發生相應變化,需要密切關註。”

編輯:於艦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0415

外匯局:7月份銀行結售匯逆差317億美元

國家外匯管理局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7月,銀行結匯7433億元人民幣(等值1113億美元),售匯9547億元人民幣(等值1430億美元),結售匯逆差2114億元人民幣(等值317億美元)。其中,銀行代客結匯7009億元人民幣,售匯8328億元人民幣,結售匯逆差1319億元人民幣;銀行自身結匯423億元人民幣,售匯1218億元人民幣,結售匯逆差795億元人民幣。

同期,銀行代客遠期結匯簽約296億元人民幣,遠期售匯簽約830億元人民幣,遠期凈售匯534億元人民幣。截至本月末,遠期累計未到期結匯1896億元人民幣,未到期售匯8311億元人民幣,未到期凈售匯6414億元人民幣;未到期期權Delta凈敞口-1438億元人民幣。

2016年1-7月,銀行累計結匯54905億元人民幣(等值8380億美元),累計售匯68368億元人民幣(等值10434億美元),累計結售匯逆差13463億元人民幣(等值2055億美元)。其中,銀行代客累計結匯49683億元人民幣,累計售匯63360億元人民幣,累計結售匯逆差13677億元人民幣;銀行自身累計結匯5222億元人民幣,累計售匯5008億元人民幣,累計結售匯順差214億元人民幣。同期,銀行代客累計遠期結匯簽約2625億元人民幣,累計遠期售匯簽約5582億元人民幣,累計遠期凈售匯2957億元人民幣。

2016年7月,銀行代客涉外收入15,125億元人民幣(等值2,265億美元),對外付款17,258億元人民幣(等值2,585億美元),涉外收付款逆差2,133億元人民幣(等值319億美元)。

2016年1-7月,銀行代客涉外收入103,610億元人民幣(等值15,810億美元),對外付款116,783億元人民幣(等值17,818億美元),涉外收付款逆差13,173億元人民幣(等值2,008億美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0573

8月銀行結售匯逆差創逾一年最低 人民幣減壓

9月19日,外管局公布最新數據顯示,我國結售匯已經連續14個月出現逆差。不過此次8月銀行結售匯逆差95億美元,環比下降70%,為2015年7月以來月度最低值。“8月份我國跨境資金流出壓力有所緩解。”外管局新聞發言人就跨境資金流動情況答記者問表示。

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研究院研究員趙慶明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8月銀行結售匯還是逆差,只是逆差絕對值很小,比上月大幅收窄,顯示結售匯更加均衡。

外管局公布數據還顯示,非銀行部門涉外收付款逆差下降。8月份,非銀行部門涉外收付款逆差80億美元,環比下降75%。其中,外匯收付差額由7月份逆差13億美元轉為順差197億美元;人民幣收付逆差277億美元,環比下降10%。

外管局新聞發言人表示,總體看,當前我國經濟運行基本平穩,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呈現雙向浮動,市場情緒較為穩定,有助於外匯供求進一步趨向平衡。

外管局發言人認為,市場主體結匯意願趨穩,售匯比例進一步降低。數據顯示,8月份,銀行客戶賣出外匯金額與涉外外匯收入之比為59.2%,較7月份提高0.9個百分點;銀行客戶買入外匯金額與涉外外匯支出之比為67.4%,較7月份下降1.3個百分點。外管局發言人表示,這說明市場主體結匯意願趨穩,售匯比例進一步降低。

數據顯示,另一方面,部分渠道的跨境外匯融資繼續回升。8月末,企業海外代付、遠期信用證等進口跨境外匯融資余額較7月末增加79億美元,已連續6個月增長;8月份,企業跨境外匯貸款資金凈流入61億美元,較5~7月月均凈流入7億美元的規模明顯增加。

從歷史情況看,6、7月份是外資企業利潤匯出、境外上市公司分紅派息的高峰,隨後將有所下降。8月份,投資收益購匯環比下降31%。此外,8月份仍是境內居民境外旅遊、留學購匯較多的時期,但當月旅行項下購匯環比下降3%,同比下降16%,說明前期個人購匯需求得到較大釋放,也顯示當前個人購匯仍較理性。“投資收益等季節性購匯需求回落。”外管局發言人說。

趙慶明認為,從數據透露出的信息可以看出我國結售匯更加均衡,資本流出壓力減小,有利於緩解人民幣貶值預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5493

外管局:8月銀行結售匯逆差收窄至634億元

國家外匯管理局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8月,銀行結匯8355億元人民幣(等值1257億美元),售匯8988億元人民幣(等值1352億美元),結售匯逆差634億元人民幣(等值95億美元)。其中,銀行代客結匯7942億元人民幣,售匯8159億元人民幣,結售匯逆差217億元人民幣;銀行自身結匯413億元人民幣,售匯829億元人民幣,結售匯逆差417億元人民幣。同期,銀行代客遠期結匯簽約410億元人民幣,遠期售匯簽約533億元人民幣,遠期凈售匯122億元人民幣。截至本月末,遠期累計未到期結匯1674億元人民幣,未到期售匯8213億元人民幣,未到期凈售匯6540億元人民幣;未到期期權Delta凈敞口-1923億元人民幣。

2016年1-8月,銀行累計結匯63260億元人民幣(等值9636億美元),累計售匯77356億元人民幣(等值11787億美元),累計結售匯逆差14097億元人民幣(等值2150億美元)。其中,銀行代客累計結匯57625億元人民幣,累計售匯71519億元人民幣,累計結售匯逆差13894億元人民幣;銀行自身累計結匯5635億元人民幣,累計售匯5838億元人民幣,累計結售匯逆差202億元人民幣。同期,銀行代客累計遠期結匯簽約3036億元人民幣,累計遠期售匯簽約6115億元人民幣,累計遠期凈售匯3079億元人民幣。

2016年8月,銀行代客涉外收入16630億元人民幣(等值2502億美元),對外付款17162億元人民幣(等值2582億美元),涉外收付款逆差532億元人民幣(等值80億美元)。

2016年1-8月,銀行代客涉外收入120240元人民幣(等值18312億美元),對外付款133945人民幣(等值20400億美元),涉外收付款逆差13705億元人民幣(等值2088億美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5505

人民幣貶值預期加重,9月銀行結售匯逆差環比擴大

10月21日早間,人民幣對美元突然擴大跌幅,最高跌至6.75大關。此外,早間人民幣中間價亦大幅下調247個基點,報6.7558,刷新逾六年新低,降幅0.37%,為8月29日以來最大調降幅度。

值得註意的是,今日上午外匯管理局公布的9月銀行結售匯數據亦顯示出結售匯逆差同比前三季度均值有所擴大。數據顯示,結售匯逆差1897億元人民幣(等值284億美元)。

國家外匯管理局新聞發言人、國際收支司司長王春英在國新辦舉行2016年前三季度外匯收支數據有關情況發布會上指出, 2016年前三季度結售匯逆差2434億美元。“如此計算,前八個月結售匯的逆差均值為268億美元,九月份是284億,相比較9月逆差擴大15多億美元。”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研究院研究員趙慶明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指出。

一方面人民幣貶值預期加重,另一方面反映在結售匯逆差上環比擴大。

出境旅遊刺激結售匯逆差擴大

在趙慶明看來,9月份結售匯逆差有所擴大相對於今年情況而言算正常現象。單純分析9月數據,中秋假期之後又放國慶,兩個假期相連較近,很多人合並年假一起休假,導致出境遊的旅客大幅度增長。但是這一時間段來華遊客由於避開人流高峰反而減少。進來減少,出去增多,反應在結售匯逆差上便是進一步擴大。因為機票與境外消費並不一定從個人售匯體現在統計數據中,而刷銀聯卡,讓銀聯代為購匯會顯示為凈流出。

趙慶明指出,考慮到10月份也有國慶黃金周,上述因素還要持續到10月份的結售匯數據匯中。這部分影響還會顯現在10月份,加大銀行結售匯逆差量。此外,外匯外債的本幣化也使得結售匯逆差擴大。前幾年人民幣升值時,美元、日元、歐元利率比國內低,匯率還有優勢,很多企業借了很多外債。

外幣外債主要是美元。隨著去年8.11匯率貶值,之後美聯儲又進入加息預期,這使得中國企業借外債不劃算。加速還外債的現象。趙慶明指出,還外債是需要購匯的。央行數據顯示,當前我國外幣貸款本幣化進程加快。企業加速還外債導致逆差擴大。

從全年看,數據顯示2016年銀行結售匯前三季度均為逆差。盡管市場對人民幣匯率的預期時強時弱,但整體看是貶值預期,沒有出現過人民幣升值預期。

所以當人民幣貶值預期強的時候,居民、企業與個人存在增持外匯,減少結匯,增加購匯的操作。對於出口企業而言,則減少結匯。這是與人民幣貶值預期強弱密切相關。

人民幣貶值預期加重

趙慶明認為,結售匯逆差擴大主要原因是當前人民幣貶值預期加重。但是如果從人民幣當前定價機制看,匯率還是比較穩定的。雖然人們看到人民幣對美元跌幅比較兇,但人民幣對貨幣籃子指數反而是穩定的。

10月21日早間,人民幣對美元突然擴大跌幅,最高跌至6.75大關。此外,早間人民幣中間價亦大幅下調247個基點,報6.7558,刷新逾六年新低,降幅0.37%,為8月29日以來最大調降幅度。

趙慶明分析成,人民幣對美元走弱總體還是因為美元走的太強。數據顯示,美元指數周五早間在亞洲市場刷新7個月新高。美元指數繼續20日創出新高98.3948後,21日早間再次沖高,截至發稿漲至98.3756。

“人民幣對美元突破相應關口會強化人們購匯,減少結匯。另外加上十一黃金周的因素,10月份銀行結售匯逆差預計還有可能創新高。”趙慶明說。他指出,人民幣突破6.75大關對人們心理影響還是比較大。但是主因還是美元走強幅度與人民幣走弱幅度,人民幣小於美元。根據當前央行三個貨幣籃子指數的定價機制,如果美元走強,人民幣一定是要走弱的。

具體來看,近期人民幣對美元走弱的幅度是小於近期美元走強幅度,從這個角度看,人民幣匯率三個籃子形成的匯率指數是升值而非貶值。

除了美元的因素,此前,歐洲央行維持利率不變,保持1.74萬億歐元(1.95萬億美元)資產購買計劃的主要指標不變。歐洲央行主席德拉吉宣布央行理事會並未討論擴大QE後,打消了縮減刺激舉措的市場臆測,歐元跌至四個月低位附近,接近英國脫歐時期歷史性低位。

方正宏觀任澤平提出,近期人民幣自國慶後開啟第四波貶值(2015年8月、2016年1月、2016年5-8月、2016年國慶後),觸發因素來自:對2014-2015年的人民幣高估部分仍在以漸進方式修正重估;美聯儲加息預期引發美元指數再度走強至98,市場擔憂全球流動性拐點出現;國內房地產調控增加經濟下行壓力,並引發居民在貶值預期下增加對境外資產配置意願;美國大選、納入SDR、G20閉幕提供了時間窗口。

而瑞銀中國認為,最近人民幣對美元明顯貶值主因是美元對其他主要貨幣升值、特別是英鎊,不過9月資本流出規模也有所擴大。雖然9月出口增速低於預期,但預計短期內決策層不會利用人民幣貶值來刺激出口和增長。“預計年底美聯儲可能加息、美元有可能進一步走強,人民幣還可能繼續對美元貶值至6.8左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9802

外管局:9月結售匯逆差1897億元人民幣

國家外匯管理局10月21日消息,2016年9月,銀行結匯8060億元人民幣(等值1208億美元),售匯9957億元人民幣(等值1492億美元)。結售匯逆差1897億元人民幣(等值284億美元)。

2016年1-9月,銀行累計結匯71319億元人民幣(等值10845億美元),累計售匯87313億元人民幣(等值13279億美元),累計結售匯逆差15994億元人民幣(等值2434億美元)。

2016年9月,銀行代客涉外收入15748億元人民幣(等值2361億美元),對外付款18786億元人民幣(等值2816億美元),涉外收付款逆差3037億元人民幣(等值455億美元)。

2016年1-9月,銀行代客涉外收入135988億元人民幣(等值20673億美元),對外付款152731億元人民幣(等值23216億美元),涉外收付款逆差16743億元人民幣(等值2543億美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980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