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國國家主權基金女執委 隱身陳雲林代表團 十三兆元紅色資本即將登台?

2009-12-28 今周刊





中國主權基金規模隨著大陸外匯存底不斷同步暴增,成立才二年,規模即將達到十三兆元,成為全球第二大的主權基金。挾著人民幣的力量,中國主權基金在國際瘋狂大投資,最近它把目標瞄準台灣,台灣朝野準備好了嗎?

撰文‧周啟東

二 ○○九年十二月二十一日下午,正當中國海協會長陳雲林車隊在台中市街頭故布疑陣、抗議民眾疲於奔命之時,數輛小型巴士悄悄的抵達狂風怒吼的彰化彰濱工業 區,跟隨陳雲林來台,總市值高達新台幣二十三兆元的十七位大陸企業家團成員魚貫下車,其中有一位中年女士穿著灰綠色短風衣、戴著時髦太陽眼鏡,帥氣地走在 人群中,拿著相機對著玻璃工藝品猛拍照,就像一般普通大陸觀光客。

但是仔細看她的識別牌,﹁中央匯金投資有限責任公司領導成員梁驤﹂,簡單說,她是匯金公司的領導之一,其實她真正的身分是資產達到新台幣六兆元的中國主權基金﹁中國投資公司﹂(簡稱中投)的八人決策小組(執行委員會)成員之一,匯金只是﹁中投﹂旗下的全資子公司,為了避免中國主權基金登台的敏感聯想,這次特別以子公司的名義隨團考察台灣投資環境,她可說是第四次﹁江陳會﹂,陳雲林所率領代表團成員中最具分量的大陸財經界人士。

出 發前夕 增資消息曝光在代表團參觀過程中,梁驤被台灣媒體認出,紛紛圍著這位打扮中性、外表幹練的中國最大金主代表打探消息,雙方在混亂的參訪活動中玩起你追我躲 的遊戲。在幾次簡短交談中,她透露,此行就是來看看台灣投資環境,至於中投是否將投資台灣的銀行、保險或高科技公司,她不便透露,只表示,﹁中投的重大投資案都由八位執委開會決定,要回去開會之後才能有答案!﹂從外表觀察,很難看出,梁驤已是五十四歲的女性專業經理人,她是大陸一九七七年文革後恢復高考的首屆大學生,大學時代學的是化工,曾經在化工部計畫司當副司長,一九九八年轉調到中國進出口銀行,最高當到行長助理。由於工作績效優異,中投成立後第二年,她又調到中投擔任執行委員,權力位於中投CEO之上,為董事會之下的八人決策小組成員之一,為了補足財務投資的專業知識,她最近考上清華大學EMBA班,開始重新當學生再進修。

梁驤這次來台為何引起國際關注?看數字就知道,過去一年,大陸採購團來台大血拼,據海協會長陳雲林在二十一日的海基會晚宴上透露,忙了近一年總共的血拼金額也才一百億美元。

相 對於中投目前掌握超過二千億美元的外匯存底資金,就知道梁驤背後所代表的中國資金買台灣的真正威力!?再加上英國︽金融時報︾及中國媒體二十日不約而同報 導,中共官方有意在數月之內再對中投加碼二千億美元資金,如果注資成功,中投手中可掌握約新台幣十三兆元,將成為全球第二大的主權基金(僅次於阿布達比投資局主權基金),增資消息曝光的時刻剛好趕上梁驤出發來台前夕,時機實在令人玩味!

中投成立於二○○七年九月二十九日,是為了有效運用中國快速增加的外匯存底而組成,為國有獨資公司,當時中國財政部以發行特別國債的方式籌集一.五兆元人民幣,購買了相當於二千億美元的外匯存底作為中投公司的註冊資本,成立以來,中投因其主權基金特殊身分,操作績效、定位受到中國各界毀譽參半的評論。

中投成立初期偏重國際金融業,曾投資黑石私募基金(Blackstone)三十億美元、摩根士丹利五十億美元及其他美國貨幣型基金,但由於遇到美國金融海嘯來襲,中投初試身手即遭重創,雖海嘯後美國金融業已經逐漸復甦,但至目前為止,相關投資的帳面虧損仍達到五成左右。

風 險管控 梁驤掌握決策為了分散投資風險,中投近一年來轉移目標,大舉投資國際重量級的大宗物資、能源及太陽能相關企業,例如,二○○九年十一月五日,中投就宣布正 式以八.五八億美元投資全球主要的農產品交易商來寶集團 (Noble Group)一四.九一%的股權,外國媒體認為,中投此舉除了財務投資外,另外就是為了中國十三億人口「吃的需求」做安全準備,其他例如投資哈薩克天然氣公司、俄羅斯石油公司等,都是基於相同的戰略目的。

至於投資台灣會不會成為中投最新戰略目標?中投公司董事長樓繼偉稍早曾指出,﹁中投海外投資市場包括台灣、香港在內。﹂而在二十三日,梁驤與台灣官方首度面對面了解台灣官方開放陸資底線後,中投是否就將採取實際投資行動?這就要看梁驤這次回去的風險評估報告了。

由於管理的是中國的外匯存底,安全容忍係數比一般基金還要低。因此中投評估投資時首重風險,而梁驤就是風險控管的核心成員之一。

中投的風險內控由執行委員會、風險管理委員會、首席風險官、風險管理部及共產黨的紀律檢查委員會負責,梁驤不但是董事會之下,最有權力的八名執行委員會成員之一,她另一個身分就是中投紀委書記,代表共產黨監督其他中投高層的政治意識及清廉度,可說是中投最有實權的人物之一,由她親自來台觀察、溝通,取得第一手的訊息,對於中投十三兆元資金何時來台,有決定性的影響作用。

據主計處統計,台灣每年國內投資毛額才新台幣二.二兆元左右,未來中投的資金實力是台灣一年投資總額的六倍!?這才是紅色資本的可怕力量,當紅色主權基金謀畫登台時,台灣政府準備好了嗎?

梁 驤

出生:1955年

現職:中投執委、紀委書記

學歷:北京化工大學

經歷:化工部計畫司副司長、 中國進出口銀行行長助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678

徐展堂紅色傳奇落幕

2010-04-08  nm





全國政協常委徐展堂在北京寓所因 腦溢血昏迷,經搶救近一個月,於上週五撒手塵寰,享年六十九歲。中聯辦首先發唁電,以「中國共產黨的摯友」來形容徐展堂;繼而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廖暉及前主 任魯平都發出唁電,凸顯徐展堂與中共親密的關係。

曾做過銀行信差、賣過雲吞麵的徐展堂,憑交際手段及中資支持,事業拾級而上,八、九十年代 更是橫跨中、英兩國的政、商界紅人,曾直接與當時英國首相馬卓安會面及獲中國總理李鵬接見,一眾富豪李嘉誠、何鴻燊等都參股落疊他成立的新中港集團,以求 拉近與中方的關係。徐展堂過身時正值政協開會期間,令他的離世平添傳奇色彩。

徐展堂三月三日仍如常於北京出席政協開幕禮,想不到翌日便出 事入院。與徐展堂相交數十年的政協兼亞視股東陳永棋憶述,開幕當日仍與徐吃午餐,不覺對方有異樣,但當晚再遇徐展堂時,覺得他似是喝了很多酒。「佢之前身 體有事,已經停咗飲酒好耐,最近又飲番。」據知,患有高血壓的徐展堂,曾經中風,出事前一晚,徐與公安部朋友暢飲,四人喝光兩支茅台。「嗰晚佢由司機接載 咗返四合院屋企,第日朝早工人遲遲唔見佢起身去開會,入到房就見到佢瞓咗喺地下。」陳永棋說。徐展堂隨即被送到協和醫院搶救,手術後情況危殆,並傳出腦幹 死亡。

徐展堂昏迷期間,不少中港政要、商界富豪先後現身醫院探望,包括全國政協主席賈 慶林、國務委員劉延東、全國政協副主席董建華、行政長官曾蔭權和中聯辦主任彭清華,以及 新鴻基地產非執董郭炳湘等。

財富身家今非昔比

八、九十年代叱咤商界的徐展堂,近年轉趨低調。九七金融風暴後,徐展堂元氣大 傷,陸續出售山頂盧吉道大屋「在望山莊」及手上古董。據知,徐展堂近年常於北京四合院居住,在港則報住元朗葡萄園,物業由上市公司北海集團(前中華製漆)持 有。現仍持有兩成九北海集團股權的徐展堂,是公司名譽主席兼執董,以上週四北海收市價計算,徐的股權市值約一億五千萬,兒子徐浩銓亦是公司執董。雖然他過身前擁有的財富,不能與九十年代初高峰期相比,但據他的朋友透露,徐展堂對所「失 去」的並無感到可惜,亦沒有怨任何人,依然保持豁達的心態。

事實上,在九十年代初他可說是政商界的「頂爺」,家住山頂豪宅,擁有上市公司中華製漆,並周旋於中英 兩國,又捐錢給英國保守黨,及英國的博物館,既做港事顧問又是政協常委,甚至拉攏羅旭瑞、林建岳、何鴻燊、李嘉誠等超級富豪,成立投資於大陸的新中港集 團。這些豐功偉績的背後,是一場「因緣際會」。

徐展堂於八五年收購中華製漆,九一年將公 司上市,後易名北海集團,旗下的「菊花牌」乳膠漆品牌,深入民心,西貢的 舊廠房,現用作貨倉。(嚴寶權攝)

夥拍軍方做生意

過去徐展堂曾夫子自道,發跡始於八十年代,在美國夏威夷投資物業大賺,遂拿 着資金到香港投資於房地產,繼而發大達。而實情是,他從家鄉游水偷渡來港,曾做過銀行信差、裝修工人及賣雲吞麵。七五年,他與弟弟徐蔭堂開了一間專承接政 府寫字樓清潔合約的公司,認識了後來任人民入境事務處處長的梁銘彥,再認識新華社副社長 祁鋒。當時徐展堂投資地產失利,於是到北京「避靜」,獲祁鋒安排入住北京飯堂,從而認識高幹子弟及部長們。徐展堂曾經對朋友透露,他父親以前是國民黨官 員,國共內戰期間曾經幫助中國開國元帥陳毅,所以家族與共產黨早有淵源。

徐展堂與國防科工委的關係,亦十分公開。早於八二年,徐展堂與中國 北方工業公司在香港成立一間叫利達時的有限公司,並由徐展堂佔兩成八股權,中國北方工業佔五成二,這公司八二年時為兵器工業部,負責經銷常規武器生意,直接由當時軍委主席鄧小平管轄,八八年併入機械電子工業部,是一間非常賺錢的機構。「水」多的北方工業,亦透過徐展 堂出面,在港投資房地產,並獲中資的南洋、集友銀行等大放水喉。

其後徐展堂收購中華製漆、灣仔中華海景酒店、城巴,以致麗的呼聲業務,生意 愈做愈大。而善於交際的徐展堂亦越來越高調,在社交界廣結人緣。資深會計師、前東華三院總理陳普芬說:「總之有cocktail嘅地方佢就會出現。佢識好 多官,我間渣甸山大屋前面想起交通亭,擋住我屋企景觀。我同徐展堂講,佢打咗一個電話去警察部,交通亭就改咗要起嘅位置。」

九三年,徐展堂 在港澳辦支持下,成功拉攏城中富豪,包括長實集團主席李嘉誠(右一)、賭王何鴻燊、希慎 利漢釗等,成立新中港,開幕時,當時的新華社社長周南(右三)親自剪綵。

搭出政治舞台

徐展堂與英國政界建立的淵源,離不開上 海灘創辦人鄧永鏘。與英國上流社會、政界人物諗熟的鄧永鏘,與徐展堂在中銀大廈十二及十三樓成立中國會(China Club),徐展堂則把他的古董珍藏,成立徐氏藝術館,並設於中銀大廈十一樓,兩個地點成為高幹子弟、政商界人物的聚腳點,鄧小平的女兒鄧琳便訪問過香港 的徐氏藝術館。

透過鄧永鏘的關係,徐展堂成為中英兩國的橋樑。八九年六‧四後,新機場計劃差點兒胎死腹中,因為興建赤鱲角機場,當時內地有 些政要懷疑英國是否想將香港的儲備花掉,而徐展堂與曾任英國國防大臣希素庭(Heseltine)有淵源,遂從中斡旋,據知,徐展堂為此事與鄧小平會面, 並解釋:「如果英國佬要呃你,一早攞走晒,剩番個機場俾你咩!」徐展堂洞悉機場的商業價值,以解中、英雙方的誤會,令他甚為自豪。徐展堂也覬覦機管局主席這個位置,但最後由黃保欣擔任,令他有點失落。

野心勃勃的徐展堂,在九一年將中 華製漆上市;同時又聯同恒生銀行創辦人之子林秀峰及新世界主席鄭裕彤,計劃收購年生意額達一百億元的大昌貿易行,實行「蛇吞象」,最後雖無功而回,但九三年, 他竟能在國務院港澳辦催促下,聯同多家窗口公司,拉攏李嘉誠、何鴻燊、蒙民偉、羅旭瑞等 十多個富豪,成立新中港集團,投資內地項目,風頭一時無兩。

兵敗如山倒

這間搜刮全港富豪俾面投資的「私人俱樂部」,不到六年 便在金融風暴下清盤,揭露出徐展堂的「雄厚」關係及財力,原來如斯脆弱。「其實啲富豪肯入股,都只係俾面徐展堂同新華社相熟,買一股五百萬元就當買個 pass(通行證),方便喺大陸發展,所以佢哋都唔理呢間公司嘅運作,間公司欠債缺水,亦無人肯科水支持。」一名商家說。

不過徐展堂對公司卻是瞓身支持,甚至以個人作擔保作抵押,結果被追債和申請清盤的官司弄得焦頭爛額,要悉數賣掉所 持的城巴股份,甚至把手頭心愛的古董也出售,僅遺下主要從事中華製漆的北海集團。

建私人博物館

徐展堂最大的嗜好是收藏古董, 一度擁有約五千件珍品,包括陶瓷、青銅器及玉器等,市值逾十億元,被譽為「世界五大收藏家之一」。他的好友,亦是古董收藏家林秀峰說:「私人來說,徐氏收 藏品的重要性可能是前無古人,他曾收藏的唐三彩及清瓷等最有代表性。」與中共關係密切的徐,據悉亦與當時的國家文化部長稔熟,而建國後的二、三十年,更是 中國文物出土的高峰期,他的收藏品因而特別豐富。

在徐展堂風光時所居住的山頂大宅——在望山莊,便有一個逾二千呎的密室,專用作擺放古董。 九一年,他成立「徐氏藝術館」,是香港第一間私人博物館,更獲公認為全球五大私人博物館。徐更請來原任職大英博物館的Clarence F. Shangraw出任總監。同年,徐展堂捐出一百二十五萬英鎊及一批文物予維多利亞‧阿伯特博物館,六月,館內以其命名的「徐展堂中國藝術館」開幕,獲英 國皇儲查理斯出席主持剪綵。徐對此十分自豪,更包起四架飛機,接載親友前往英國觀禮。徐展堂個人捐助建立的博物館共有八個,創造了「世界之最」。澳洲的國 家藝術館及加拿大皇家安大略省博物館內,均有徐展堂中國藝術館。

高峰時持有逾五千件古董文物的徐展堂,九十年代起在香港、中國及海外各地, 捐款成立共八個以其命名的博物館,被譽為世界五大收藏家之一。

徐展堂的好友林秀峰指徐生前對這件名為綠釉扶桑木(Tree of Life)的古董特別鍾愛,事關這件東漢文物,透露出中國當時已受到波斯文化的影響。(《徐氏藝術館》)

紅顏知己「奇女子」

而 其私生活同樣精彩,他的妻子王愛梅(Amy)是他第二任妻子,結婚多年,前妻則育有一子徐浩銓。九十年代初,他搭上「奇女子」邱海寧,成為一時的八卦話 題。

邱海寧本已結婚,育有一女,曾在灣仔桂林花園酒樓當公關小姐。當時的酒樓股東白韻琴仍有印象:「邱海寧係主動搵我哋話要做公關的。當時 我哋對面就係愛美高寫字樓,你話有幾多達官貴人來?就好似而家嘅福臨門。佢係咪喺度識徐展堂?唔方便講啦!」

九十年代初邱海寧與徐展堂過從 甚密,甚至公開出席社交活動,完全不將正印徐太放在眼內。當時有傳言邱為中共軍委副主席劉 華清媳婦的妹妹,但白韻琴對此傳言只道:「有好多身份神秘嘅人,用一個名堂,就可以喺廿年來做好多嘢嘅!」一名商家亦說傳聞屬假。

九八年新 中港爆煲後,邱海寧便離開徐展堂嫁予台灣商人蔡允,在上海搞飲食業生意,而徐亦返回妻子身邊。徐展堂去世後,妻兒已趕往北京為他打點身後事,遺體並會在北 京火化,結束他一生的紅色傳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094

大笔热钱入川养猪:遭遇红色警戒线


http://www.21cbh.com/HTML/2010-6-30/xNMDAwMDE4NDMxNA.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415

最難過的還是年關——城商行開出「紅色警報單」

http://www.infzm.com/content/64324

「我當行長這麼多年了,今年是第一次經營指標完成不了。」在最近上海銀監局組織的一次15家中小銀行行長座談會上,一位行長如是說。現場隨之一片躁動,其他幾位行長也大倒苦水。

對銀行來說,壞消息真是接二連三,中小企業們的經營危局讓銀行們備受壓力,忙於查證各路信息,信貸員和行長們過得戰戰兢兢,到處是雷區和黑洞。

「年初我們就進行了全面風險排查,實地走訪,一個不漏。這不同於普通的貸款管理,目的一是摸清小企業經營這麼多年,風險程度到底有多大,我們該怎麼 應對。二是瞭解小企業還有哪些金融需求,從行長到信貸員,我們每家企業一個個走訪,和企業主交流,和企業競爭對手、上下游交流,和主管機構交流。」寧波銀 行上海分行行長施道明告訴記者。這家銀行擁有52000戶小企業客戶。

即便是進行了如此周密的風險排查,在情況危急的今日,這位15年行齡的行長也絲毫不敢大意。「現在我們是輿情監控一道,風險人員檢查一道,一線的客戶經理再密切觀察,三個渠道緊盯著。」

擔心的不止寧波銀行。2011年10月19日-23日,記者走訪了江浙的數家城商行、小額信貸公司,發現銀行員工們一湊到辦公室裡,最熱的話題就是 「跑路」老闆們的種種細節,比如溫州洞頭縣一位老闆前所未有地請300名員工去雁蕩山過中秋,趁機將工廠設備變賣一空後跑路了。

「原定行程只要一天就夠了,他硬是安排住一個晚上,連保安都安排去了。」一位副行長邊說邊搖頭。

這些議論並非是止於閒談。南方週末記者發現,有的銀行在蒐集了大量新聞報導和各方情況後,根據案例,為信貸人員的貸後管理羅列了更為周密的「排雷」警報。

「我們要求信貸員查看這些情況,一旦發現就要提高警惕,甚至直接凍結貸款。」一位不願具名的城商行行長告訴記者。他們反覆總結出了一套紅色警報單。

比如老闆行為反常,與日常性格常態表現不符。前兆之一就是出國、外出考察變得頻繁,常常見不到人,打不通手機。

再比如忙著轉移貨物。往往很多企業主在出逃之前會將大批值錢的原材料外轉。

拖欠貸款自然是最明顯的標示。如果以前企業月結利息都很正常,卻突然出現不理睬或故意推諉不償還銀行到期本金和按規定付息,往往是出現了問題。

「我們的客戶經理幾乎全在外面,一是拉存款,另外就是盯著企業貸後管理,以前一個月排查一次,現在頻率大大增加。」這位行長透露說,「有的同行甚至雇了農民工潛伏在貸款企業門口盯梢,每天發幾次短信,查看企業的貨物出入是否正常。」

 

紅色警報單

出現以下現象,則拉響警報

1.無償加班,拖欠工資,背離行業傳統。加班不給補償、拖欠工資超出了行業中一般企業的慣例,企業可能處於崩盤前夕,這時候企業主惡意出逃的幾率較大。

2.老闆行為反常,與日常性格常態表現不符。平時穩重謹慎的企業領導人,突然變得焦躁不安;平時從來不向別人伸手借錢的,突然四處奔走,張口大筆借錢融資;企業領導人出國、外出考察變得頻繁,常常見不到人,手機接打無效。

3.貨物忙轉移,呈現虛假繁忙。往往很多企業主在出逃之前會將大批值錢的原材料外轉,他們白天正常工作,夜間將有價值的原材料外轉(當然外轉地點只有公司 高層才知),外表上看起來該企業日夜繁忙。銀行信貸員可以從企業的熟人中瞭解到這些事項,進而查看企業財務報表,運輸費用是否有不正常增長來判斷。

4.產品市場表現異常火爆,超過理性程度。事物發展都有自己的階段和週期,異常的火爆,一般說來,要麼是透支廣告費,要麼是透支促銷費。

5.企業賬戶資金異動頻繁,或大額資金調動。目前銀行貸後管理日漸完善,一般要求貸款企業在本行開立結算賬戶,企業主出逃前必然會存在轉移資金的做法。不 過,現在企業多通過非正常的相關交易來掩蓋抽逃資金、轉移財產的實質,因此,銀行需關注企業賬戶資金異動頻繁,或大額資金調動,尤其是跨行資金調動。

6.拒絕貸款人檢查和向貸款人提供虛假財務資料。

7.拖欠貸款是最明顯的標示。

8.其他可能跡象。如廠房租賃快到期卻不及時續約、變賣重要資產美其名曰資金周轉(甚至拿出一部分來還貸款以迷惑商業銀行高層)、以明顯低於市場的價格甩存貨等,需要各銀行通過歷史經驗甄別。

(舒眉整理)

最難過的將是年關

雖然令人不安的信號接踵而至,但不少受訪銀行表示,「眼下還不到最困難的時候。」他們普遍的判斷是,到年底情況會更加糟糕。

長期觀察浙江民間融資的浙江大學教授史晉川對記者說,「這次出問題的企業在浙江的企業中間屬於金字塔的中上層,塔基的大量中小企業並沒有發現異動。」

他介紹,浙江目前有20多萬家企業,最頂尖的是240家大企業,第二部分是4700多家中型企業,再接下來是2.7萬家規模以上小型企業,這些企業 的年銷售收入2000萬以上;剩下的是規模以下的企業有17萬多家。「出問題的是4700家,年產值都在上億或者幾個億不等的。」

這個判斷也得到了阿里巴巴金融的印證。阿里巴巴金融的信貸總監楊潤江告訴南方週末記者,從7月份開始,他們聯合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分別對長三 角、珠三角的2313、2989家企業進行了走訪、網絡問卷調查,結果發現小企業未出現傳說中的倒閉潮。2011年以來中小企業面臨多重壓力,但相比生產 成本上升,訂單萎縮等現實困境,融資難問題並非中小企業最為迫切的問題。

「我們現在比較擔心的是大企業拖欠小企業的賬款,現在已經發現這樣的苗頭。」無錫的一位城商行副行長擔憂地說。

一個日益明顯的信號是,大企業應付賬款增多,小企業應收賬款變多。以小企業集中的印刷行業為例,目前應付賬款/應收賬款為1:2.5。

由於大企業的融資出現困難——貸款收緊、發債審批趨嚴、上市公司再融資也遇阻——有些大企業資金鏈緊張,開始延緩支付。而小企業在面對大企業時,議價能力很低,這樣使得企業之間正常的資金流動出現斷流,很多企業便是被這種債務拖死。

10月13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公佈了9條緩解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的改變措施,各地方出台了相應的執行細則,金融政策主要明確了兩方面內容,一是確保貸款餘額的穩定,即在企業還款後,同樣額度的貸款要盡快審批發放。二是原則上不催貸,給予企業一定信心。

看起來,繃緊的資金鏈條將得到一些舒緩。不過,接受南方週末記者採訪的銀行人士普遍預測,現在不是最壞的時候。

最困難的時候將是年關。因為企業必須結清工人工資與上游貨款,資金鏈壓力達到最大。而政府的這些新措施沒有增加新的貸款額度,銀行存貸比考核依然嚴格,企業獲得資金的難度依然較大。

「如果明年1月沒有針對性的措施出台,部分企業的資金鏈斷裂將是大概率事件。」這位行長說。

逆向擴張的哲學

「問題企業恰恰都是規模擴張過快的大型民企集團。這些企業投資過大,多方舉貸,而且多數涉足房地產。」

雖然多數銀行在應對目前危機時出現收縮,觀望,但也有銀行和小額信貸公司沒有成為驚弓之鳥,他們反而在小心翼翼地進行擴張。

「阿里金融下一年的客戶目標數是40萬,現在是10萬。」阿里金融的信貸總監楊潤江告訴記者。

楊潤江來阿里金融前,在傳統銀行工作了16年,過去戶均10萬到5億的企業都曾是他的客戶,這位面孔白淨,態度溫和的信貸總監,說起話來慢條斯理,邏輯清晰。

楊潤江介紹,阿里金融不做100萬以上的貸款,他們的管理有很多細緻的指標,精確到客戶接電話的頻率,如果幾次打電話找不到客戶,或者網絡上顧客對於客戶的評價趨於冷淡,這些細微的變化都會引起他們的注意。「我們的不良率現在控制在0.88,而且全部是信用貸款。」

至於未來增長,他說,「接下來的一兩年之內,我們跟經濟週期可能是作為一個反向的運動,經濟不好的時候,企業更需要錢,但是我們通過自己更小心的篩選,給需要幫助的人提供資金幫助。」

想要在這波危機中擴張的,並不只有阿里金融。火中取栗的銀行們,小心翼翼地總結著教訓:

2009年,時任寧波銀行副行長羅孟波就已經開始總結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出問題企業的一些共同點,「華聯三鑫、江龍控股、飛躍集團、金烏集團都是規模擴張過快的大型民企集團。這些企業投資過大,多方舉貸,而且多數涉足房地產。」他說。

部分民營企業正在經歷轉型的彎道,要想幸運地躲過企業多元化帶來的風險並不容易。「作為銀行一定要更冷靜,要比企業冷靜,要比政府冷靜。」施道明加 重了語氣。「對轉型跨度特別大的企業,我們會非常謹慎,我們做銀行這麼多年下來有一個體會,越是在一個專業領域做的越長,越專業,越較少接觸其他行業的 話,對他的支持力度銀行是越大的。那些跨區域,跨產業的所謂多元化,類似於投機性的,我們認為遲早可能會出風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833

豔星、富三代、紅色藍寶堅尼 三十年老建商葉財記發跡傳奇

2013-03-15  TWM 
 

 

一場車禍,撞出了富商的八卦,卻也重新讓外界記起這個三十年前引領台灣建築業風騷的「葉財記集團」;時光荏苒,大樓依然屹立,葉家的資產實力,也和所蓋的建築一樣,依然穩健。

撰文‧劉俞青

要不是清明節連續假期期間的一場車禍,葉財記集團第三代葉茂宏駕著市價二千多萬元的藍寶堅尼跑車,車上載著女星觀月雛乃的新聞曝光,外界幾乎要遺忘這個三十年前,蓋遍台北市「敦化南路一條街」的營建集團。

葉茂宏的外界知名度不高,但如果提起「葉財記建設」,幾乎所有在台北市敦化南路二段上班的上班族,都會長長地「喔!」一聲,因為如今走在台北市敦化南路二段,東西兩側總計超過十棟以上的辦公大樓、豪宅,都是出自「葉財記建設」之手;再從敦化南路往南北延伸,南到信義路、往北轉往仁愛路四段,只要屋齡在二十年以上的華廈,包括皇家大廈、鑽石大廈等,也都是葉財記蓋的;其中不乏當時全市場最高價或最高樓層的大樓,都是一時之選的指標豪宅。就連桃園機場第一航廈也是葉財記建設的成績。

承作軍方建案 奠定市場地位根據營建業的資深人士表示,當時台北市的建設公司不多,其中市場老大國泰建設炒熱了民生社區一帶的公寓,另一就是葉財記創造了日後的敦南商圈,兩大建設公司在北市南北各領風騷。

而這次新聞事件的主角葉茂宏,就是葉財記的第三代傳人之一;他的祖父葉進財三○年代就在十里洋場的上海發跡,後來跟著國民政府來到台灣,創辦了「葉財記工程」、「葉財記建設」,得標蓋了國防醫學院和三軍總醫院兩棟建築。當時能夠承作軍方的建案,是極具指標性的大案,也奠定葉財記在市場上的地位。

資深人士說,葉財記後來可以在敦化南路上一蓋就是十多棟大樓,和當時軍方關係良好有關。葉進財後來把公司傳給兒子葉根林,但葉根林不到六十歲就過世,因此如今新聞事件的主角葉茂宏,以不到三十歲的少主之姿就接棒。

年紀輕輕就接下這麼龐大的家族事業,葉茂宏是典型的「富三代」,愛玩愛車也愛朋友。他和國民黨前中常委連勝文私交很好,和微風廣場老闆廖鎮漢的交情也很深,這群年紀差不多的公子們常有私人聚會,但其中就屬葉茂宏最低調,要不是這次意外出包,外界可能都還不太認識這位富少爺。

其實在未發生這次新聞之前,葉茂宏的家庭和樂,他的妻子唐莉莉身兼他的祕書,葉茂宏的行程都是太太安排,葉茂宏還有兩位寶貝女兒,圓圓的身影和葉茂宏有如一個模子。他的朋友都知道,女兒是葉茂宏的心肝寶貝。此外,葉茂宏上頭還有一位哥哥葉茂生,以及一個妹妹葉白蕾,葉茂生名下的「葉祥記建設」也在台北市精華地區擁有多筆樓產,甚至連早就移民美國的姑姑葉台娣,也是敦化南路一帶的大地主,葉家的資產實力,著實驚人。

葉家最早從台北市四維路上一棟獨棟的洋房起家,一家人都住在這裡,如今這棟洋房早就由葉財記建設自己操刀,改建為大樓,而葉茂宏家族在裡面也還有許多房產。

赴上海辦學身價暴漲

近幾年葉家在市場上轉趨低調,沒有高價標地的動作,也沒有大推建案,近期只有在台北木柵政治大學附近,有一個名為「雋藏」的案子,總銷大約六億元。事實上,葉家在房地產的實力仍然十分驚人,在敦化南路一整排自蓋的大樓裡,仍留有許多房產沒有出售(見表),以現在敦南A辦的市場行情,每坪大約八十萬元,市場估計葉家擁有的房產起碼數十億元,每年光是租金收入,至少數千萬元起跳,絕對是A咖級的包租公。

此外,市場上還傳言葉家在台北市有上千坪的素地,葉茂宏一位好友指出,例如在地價驚人的安和路上、新生南路一帶、陽明山上,都有數百坪的建地,因此,實際的身家可能還要往上加好幾把。

不過,市場也納悶,為何早期叱台灣地產業的葉家,卻在後來逐漸銷聲匿跡,甚至在近十年的地產大多頭中,也未嶄露頭角?事實上,故鄉在上海的葉家,早在一九九○年代初期,即衣錦返鄉。據說葉根林當時帶著一.五億元人民幣,回到上海開辦「上海進才中學」,如今這所位在上海浦東新區的國際學校,占地二百多畝,加上周遭其他土地,總計將近台灣計量的五萬坪,如果按照現今浦東新區有如燙金般的市價計算,恐怕將是數百億元以上的驚人天價。

無論在財富累積或對故鄉的回饋上,這所學校對葉家的意義非凡,因此這幾年,葉家兄弟葉茂生、葉茂宏雖然鮮少在台灣的公開場合露臉,但卻好幾次因為這所國際中學的慶典,出現在上海,葉茂宏還對著學校師生宣示:「葉家對學校的關心永遠不會改變,任何的需要只要提出,葉家都沒有問題(提供)。」這一次,隨著葉茂宏的新聞事件,這家有些被淡忘的建設集團又再度引起外界注意。市場人士說,葉家近來雖然沒有太多作為,但資產實力仍然穩健,葉茂宏年紀也輕,哪天再度大舉揮軍市場,絕對不讓人意外。

經歷30年 葉茂宏家族資產實力穩健葉財記建設興建的「敦南商圈」裡的葉家資產建築名稱 坐落地點 葉家持有者蘭沁大廈 台北市大安區敦化南路一段 —亞洲大廈 台北市大安區仁愛路四段 葉財記工程公司、葉茂宏、葉祥記建設公司鑽石雙星大廈 台北市大安區敦化南路二段 葉財記工程公司、葉祥記建設公司麗園大廈 台北市大安區辛亥路二段 —皇家大樓 台北市大安區仁愛路四段 葉財記投資公司中鼎大樓 台北市大安區敦化南路二段 —藍天凱悅大廈 台北市大安區敦化南路二段 —葉財記世貿大樓 台北市大安區敦化南路二段 葉白蕾、葉茂生狀元吉第 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二段 葉祥記建設公司凌雲通商 台北市大安區敦化南路二段 葉台娣、葉柏聯、葉祥記建設公司鑽石名門 新北市中和區中正路 葉建娣敦南舊鑽 台北市大安區四維路 葉財記工程公司、葉祥記建設公司、葉莉莉

製表:黃家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652

紅色權貴橫行中環江澤民孫超級基金曝光

2013-08-22  NM
江澤民長孫江志成近日頻頻現身中環和記大廈的大本營。上週五正午離開辦公室後,乘專用七人車經落馬洲返大陸。 

封面故事

江志成 紅色權貴 橫行中環 江澤民孫超級基金曝光

當香港人還在爭拗應否佔領中環之時,我們的金融中心,其實早被一班紅色權貴橫行,他們浸過鹹水,衣著光鮮,談吐得體。最重要的是,他們有個當中共高官的老爸。這些紅二、三代,先後入職國際投資銀行省招牌,再打正旗號在港成立基金,向海內外富豪招手,然後大舉掃入國內企業。由這些太子黨任職的投行,或成立的基金公司,動輒操控千億資產。
本刊經過近一個月的調查發現,在港搞私募基金的江澤民長孫江志成,近日頻頻現身在中環和記大廈的大本營。他旗下的博裕投資手持部分阿里巴巴股份,若阿里巴巴的千億美元上市計劃去馬,江志成就發過豬頭。
至於國務院副總理汪洋,其曾任投行德銀香港的女兒汪溪沙腹大便便,準備拿香港出世紙。汪洋女婿張辛亮則於月前自立門戶搞基金,公司就在中環律敦治大廈。在汪洋出任副總理不久,女婿更一擲近四千萬買入上水獨立屋,生活優游。

 


年幼時因為頭髮稀少被暱稱「毛頭」的江志成,與時任中共總書記的祖父江澤民合照。 

澤民長孫江志成( Alvin)今年廿七歲,在哈佛畢業後加入高盛,後來在香港自立門戶搞私募基金,都是公開秘密。不過他行蹤神秘,國內外媒體每次報導江孫,都只重複刊登一張鬆郁矇的肥仔網上圖片。
江志成的博裕投資,以中環和記大廈為基地。近日,江志成現身大本營,或與可能即將在香港上市的阿里巴巴有關。
本月十日傍晚五時許,本刊記者發現江志成離開和記大廈辦公室。一身中環 look的他,搭期間乘機搣女職員手臂,女方一臉受落。
上週五正午,女職員再次送 gel了頭沒剃鬚的江志成落樓,其間二人談笑風生。最後江志成獨自上車,車門一關,司機一度以時速近一百五十公里的高速,送老闆經落馬洲返大陸。
去年九月,阿里巴巴回購雅虎的股份,並引進直屬國務院的中國投資參與回購。這個由中國投資領軍的財團,成員還包括博裕、國開金融和中信資本,投資額達廿億美元,佔阿里巴巴百分之五點六股權。
博裕所佔的份額雖然不大,但是隨着估值約一千億美元的阿里巴巴將於年內在香港或紐約上市,那百分之五點六股份隨時倍增為五十億美元。
另外,上月有傳博裕入股阿里巴巴成立的支付寶,以獲取百分之七十五股權,消息未得證實。阿里巴巴發言人 John Spelich回覆本刊,稱博裕在阿里巴巴的股份屬間接投資,並拒絕透露博裕的份額,又表示公司沒有上市時間表。

摩通惹調查

太子黨潛藏在港加入投資銀行或基金公司,已成為回歸後的一國兩制特色。九十年代權貴代表,有朱鎔基之子、曾任瑞信第一波士頓銀行高級副總裁的朱雲來( Levin),後來有溫家寶之子、新天域資本創辦人溫雲松( Winston)。
最近跑出的是江澤民長孫江志成。八十有七的江澤民雖然早已退休,但是始終是中共的太上皇。「江本人特別戀權,而且大搞裙帶關係,到處安插自己的親信和後代。」一名熟知中共高層政治的內地大學教授說。
而跨國投資銀行重金禮聘太子黨,無非都是希望借助他們的人脈,以博取機會替國企、民企上市做大 deal。
不過,這些裙帶關係,有時也會俾面俾出麻煩。上週日《紐約時報》引述美國官方機密文件報導,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正在調查,華爾街大行摩根大通有否藉聘用國企光大集團董事長唐雙寧之子唐曉寧,以及已經落馬的前鐵道部副總工程師張曙光之女張曦曦,換取在華生意利益。
曾任職國務院、中共中央辦公廳、中共中央書記處等研究室的一名老幹部分析:「這個階級是暴力奪權的必然產物。因為不受選民的制約,不受憲法的制約,所以凌駕於社會之上,為所欲為。既然是特權階級,自然是有什麼好處都要先佔、多佔,幾十年來都是這樣。」


江志成創辦的博裕資本持有部分阿里巴巴股份。估值逾一千億美元的阿里巴巴,或有可能今年在香港上市。 

○七年五月,江志成一身短衫短褲人字拖的街坊 look,與哈佛 Leverett House宿友聚餐。(哈佛大學 Leverett House網頁圖片) 

○六年秋初入哈佛,衣服貼上「 Alvin」貼紙的江志成參加宿舍大食會,一臉靦覥。(哈佛大學 Leverett House網頁圖片)

毛頭愛夾 band

江志成生於八六年一月廿二日,父親是江澤民的長子江綿恆。據美國作家 Robert Kuhn○五年出版的《他改變了中國——江澤民傳》,江志成年幼時頭髮稀少,故被暱稱「毛頭」。八六年秋,江綿恆赴美留學,妻兒同行。同年年底,上海爆發學潮,時任市委書記的江澤民血腥鎮壓,後被視為六四先聲。
六四屠城之後,江澤民獲鄧小平力撐,攝位取代趙紫陽成為中共領導。九三年初,江綿恆一家三口回國,獲安排加入中國科學院上海冶金所,後任所長。
江志成在祖父地盤上海成長,○一年入讀上海名校南洋模範中學,校友個個顯赫有名,包括龔如心,董建華、榮智健、白先勇、李源潮等。江澤民孫女、江志成堂妹江志雲( Julie)也曾在南洋模範中學讀書,高中畢業後赴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讀土木與環境工程學以及經濟學,現年廿五歲的她正在史丹福大學深造。
讀書期間,江志成酷愛音樂,○二年讀高一之時,與六名男同學成立「 B'mus」樂隊夾 band,擔當隊長兼主音結他手,曾經公開演出 Hotel California、 That's Why、 Swear it Again等歌曲。
雖則夾 band大過天,但共青團員江志成「理所當然」的在高一和高二獲學校頒發「三好學生」,即指江孫「思想品德好、學習好、身體好」。高考之後,江志成再次「理所當然」的獲當地教育局推薦為「上海市優秀高中畢業生」,保送入讀上海交通大學讀工商管理。

怕醜仔哈佛畢業


哈佛在○九年六月四日舉行畢業禮,當日正是六四廿周年。身穿畢業袍的江志成一臉喜悅的玩着四方帽。(哈佛大學 Leverett House網頁圖片) 

不過江志成讀了兩年就轉讀美國波士頓哈佛大學經濟系,三年學費食宿雜費加埋盛惠超過一百二十萬港元,不知會否來自毛頭的利是錢。多名哈佛大學經濟系教授和講師向本刊表示,對江志成沒印象。
本刊根據江志成在哈佛讀書時,住過的宿舍 Leverett House的活動照片,終於發現他的身影。○六年秋,江志成初入哈佛,剪了短頭髮,戴黑框眼鏡,身形頗壯健。參加宿舍大食會,一臉靦覥,遇到女同學更好鬼怕醜。身穿 Polo外套貼上「 Alvin」貼紙的江志成,只好與華裔男生搭訕。
去到○七年五月,學期即將結束,江志成一身短衫短褲人字拖的街坊 look與宿友聚餐,身旁更坐住同樣「分量」的美國女生,打成一片好不融洽。
到○九年六月四日,哈佛舉行畢業禮,身穿畢業袍的江志成一臉喜悅,把玩着四方帽,似乎沒受六四周年影響。
○九年學士畢業,江志成曾在紐約小住數月,「蝸居」在曼克頓中心的七百呎單位,月租三萬港元起標。直到入冬,江志成來到香港,加入高盛的直接投資部門做分析員,在中環長江中心六十八樓返工。
打不夠一年工,江志成離開高盛,成立私人公司博裕投資,專營私募股權基金,並以逾廿萬港元租用和記大廈三千呎辦公室。博裕雖然以香港為基地,股東卻在避稅天堂開曼群島註冊,又在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持牌成為「投資顧問」( investment adviser)。博裕又找來安永香港核數,其中一名高級會計師黃凱( Victor),正是江志成的中學兼大學同學。

富豪俾面十億美金


美籍華人江世乾(左)與江澤民生父江世俊和過繼父親江世侯同屬「世」字輩,乃遠房親戚。 

博裕的牌頭不單有江澤民長孫,還有中國平安保險前執董兼總經理張子欣( Louis)、美國德太集團前董事總經理馬雪征( Mary)等,卡士星光熠熠。江志成則於一一年三月辭任董事,退居幕後。雖無職位,不過江孫的「人頭」足以夠照。
班底埋欄,博裕立即開波集資,第一期目標是十億美元。據博裕行政總裁張子欣今年三月尾,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呈交的文件顯示,其私募基金的總資產價值達到十億三千多萬,超額完成。文件又顯示,私募基金的權益擁有人( beneficial owners)多達五十五個,其中百分之九十一由非美國人士擁有。
俾面江孫入股博裕的,先後有新加坡主權財富基金淡馬錫,以及國家開發銀行的全資子公司國開金融,更有超人李之李嘉誠基金會。
據悉,江志成曾帶隊去長江中心做簡報,李嘉誠親自在大堂「候駕」。至於三間機構的入股金額,淡馬錫拒絕回應,李嘉誠基金會索性唔答。博裕即將開展第二期集資,目標升呢︰十五億美元。
呢頭集資,嗰頭博裕就去投資。第一間獲博裕泵水的,是中國唯一一間獲准在北京和上海機場,開設出入境免稅店的私營企業日上免稅行。前年年中,博裕投資約一億美元。

頭炮投資世叔伯公司


博裕位於中環和記大廈的三千呎辦公室,月租逾廿萬港元。 

獲博裕「臨倖」,日上免稅行來頭絕不嘢小。創辦人美籍華人江世乾( Fred),正是與江澤民生父江世俊和過繼父親江世侯(也就是中共革命烈士江上青)同屬「世」字輩的遠房親戚。
江世乾生於四五年,幼年曾寄居上海、香港、台灣(故其名用中華民國拼音 Kiang Shih Chien),後隨家人移民美國,七○年於麻省百森商學院( Babson College)學士畢業,隨後曾於 IBM、 Tandem電腦、法國東方匯理銀行等機構工作。
六四後不久,江澤民上位,江世乾移居上海,撈金融撈保險撈基金。九九年乘時任上海市長徐匡迪開放原被國企壟斷的免稅行業之機,獨家經營北京和上海機場的出入境免稅店。據特許財務分析師公會( CFA Institute)今年發表的報告,日上免稅行前年的營業額超過五十億港元,在全球免稅店集團排行第十五位。
江世乾這個遠房親戚也甚為照顧世姪。據美國查冊記錄,○六年江志成赴美留學,就曾與父親江綿恆在江世乾夫婦位於亞利桑那州圖森市的家短住。
而江世乾愛食雪茄,私藏至少一萬五千支雪茄,江志成則在前年入股日上免稅行期間,於新浪微博上載一張雪茄照,地點標明為亞利桑那州首府鳳凰城。
更詭異的是,據香港公司和物業註冊記錄,江志成於一○年成立博裕之初,報住西半山雍景臺一間一千多呎的望維港景高層單位。單位由 BVI公司在當年三月以一千六百七十萬港元買入,該 BVI公司的擁有人正是江世乾。
而江志成專用的黑色豐田 Alphard,正是日上免稅行在前年年尾買入。這輛中港牌七人車的擋風玻璃,貼上香港賽馬會國內會員的標識。馬會個人會籍入會費達廿七萬五千元人民幣,公司會籍最貴要付八十八萬元人民幣入會費。

再掃國內資產

在公在私搞掂日上免稅行,博裕又從紅色企業中信資本手中,購入中國信達資產管理價值約三億九千萬港元的股份。信達九九年經國務院批准成立,專門處理工農中建四大國行的不良資產,一○年改制成股份有限公司,由財政部全資擁有。
去年信達引入瑞銀、中信資本、渣打銀行、全國社保基金四間戰略投資者,再後來秘密埋堆入股的,正是博裕和美國私募基金凱雷集團。信達有望下月入紙來港申請上市,融資達廿五至三十億美元,到時博裕又掠一筆。
掃完大陸貨,博裕在去年年尾認購三億七千多萬港元的五年期可換股債券,入股香港上市公司寶光實業,並成為第二大股東。消息一出,上市四十年、在中港澳東南亞經營逾六百間「時間廊」和「眼鏡 88」的寶光股價飆升一成,足見江孫勢力。博裕的合夥人兼董事長馬雪征聯同執董黃宇錚隨後加入寶光做非執董。

汪洋女婿 十八大上位


汪洋女兒汪溪沙曾任投行德銀香港的高級經理,現時全心安胎。汪洋女婿張辛亮則於數月前在港創辦辛夷資本搞私募基金。 

上任不到半年的國務院副總理汪洋從未透露半句家事,不過根據本刊記者調查,汪洋三十一歲的女兒汪溪沙曾任德意志銀行香港分行的投融資部高級經理,廿九歲的女婿張辛亮曾任職於高盛、瑞銀、索羅斯基金等機構,數月前在港自立門戶,成立辛夷資本搞私募基金。夫婦在港持有市值逾五千七百萬港元的物業。
上月廿九日,副總理汪洋為翌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做準備。當日傍晚七時許,長居香港的女兒汪溪沙離開位於西環縉城峰的寓所,搭的士往九如坊蘭桂坊酒店用膳。化了淡妝的太子女身穿連身裙加平底鞋,天氣酷熱依然外加冷衫,扣上鈕剛好遮着約六個月的身孕。
走上一樓的米芝蓮二星名人坊高級粵菜餐廳,丈夫張辛亮( Nicholas)及其生意拍檔王曉已經入座,另外四名朋友隨後到達。一班基金同志開了支紅酒,邊傾邊飲邊點菜。清湯牛腩、琵琶豆腐、蛋白蒸蟹鉗、脆皮妙齡鴿、豉椒炒肚尖、脆皮炸子雞,加碟菜加煲湯。飯後張辛亮奉上窩心 Cova蛋糕,慶祝王曉生日,最後由張埋單,盛惠五千幾港元。

輕易集資開檔


上任不到半年的國務院副總理汪洋向來低調小心,從未透露半句家事。(美聯社圖片) 

張辛亮於今年二月,即汪洋上任副總理前夕,夥同老友王曉創辦辛夷資本管理,一開始已輕易集資五千萬美元。王曉與汪溪沙同是北京大學校友,曾在摩根士丹利香港分行、紐約的 Bain Capital和 Coatue Management等任職。
一個半月後,失意政治局常委的外父汪洋,在三月中獲任副總理一職。「汪洋在國務院承擔責任較大,輔佐李克強。(排名先於汪洋的副總理)張高麗有其位,無實權。」一名熟知中共高層政治的內地大學教授分析。
四月份,香港證監會發牌予辛夷資本,其間張辛亮無懼雙辣招,不惜支付近六百萬港元的 BSD,以香港空殼私人公司星栢投資的董事身份,一擲近四千萬港元,買入上水天巒一間逾三千五百呎的獨立屋。到了五月底,張辛亮似為隱藏身份,辭任星栢投資之董事,改任 BVI公司,不過根據公司註冊文件,該 BVI公司董事的簽名,依然是張辛亮。
本週一傍晚,本刊記者向剛離開位於中環律敦治大廈辦公室的張辛亮查詢,張全程不發一言,索性急步走返入公司。

父升官 女買樓

汪溪沙八二年十月十一日生於安徽,出世甚好腳頭,當時任職安徽宿縣地委副書記的汪洋,即刻升做共青團省委宣傳部長,翌年以廿八歲之齡,升任共青團省委副書記。
九九年,汪洋更獲時任總理朱鎔基親自點將,調入有「小國務院」之稱的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現稱發改委)任副主任。女兒也於千禧年入讀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讀商科。
○四年學士畢業翌年,汪溪沙赴美國波士頓塔夫斯大學( Tufts University)讀碩士,學費接近三十萬港元。同年,汪洋升任做重慶市委書記。
汪洋在○七年轉任廣東省委書記,約半年之後,女兒汪溪沙在香港購入私人公司,報住銅鑼灣木棉花服務式住宅,五百呎單位月租二萬多港元。此後不到一年,汪溪沙把報住地址改為西半山 Soho 38服務式住宅,七百呎單位月租約三萬港元。
張汪大約在○九年左右結婚,不過並非在港註冊。而根據公司註冊記錄,二人均持有 R字頭香港身份證。
一○年四月,汪溪沙以個人名義,以逾一千五百六十萬港元,買入西環縉城峰一個一千一百多呎的中層三房望海單位,至今仍與丈夫居於這豪宅。
約三個月後,汪溪沙再以公司名義,以近二千二百萬港元,買入鴨脷洲南灣一個約一千四百呎的中層單位連車位。至於究竟當時在德銀做高級經理的汪溪沙,如何在四個月內花費超過三千七百萬港元,買入兩個豪宅單位,大概只有汪家小姐先知。
而張辛亮與汪溪沙兩口子在港生活富泰。據本刊近一個月的觀察,懷孕約六個月的汪溪沙已經沒有上班,多留在家全心安胎,最多間中陪老公和朋友去蘭桂坊等地的高級餐廳食飯。早晚拖狗散步也命工人負責,只見工人三日唔埋兩日就帶狗去寵物店美容。
汪溪沙雖則甚少出街,不過每回外出都穿上不同款式的孕婦服裝。愛著恤衫西褲的張辛亮平日則多為一大早返工,做到傍晚五六點乖乖返回家。到了週末,大約每兩個禮拜上一次大陸打高爾夫球。夫婦均沒有私家車,出入以的士代步。


今年四月,張辛亮無懼雙辣招,一擲近四千萬港元,買入上水天巒一間逾三千五百呎的獨立屋,單是 BSD便要支付近六百萬港元。 

張辛亮約每兩個禮拜上一次大陸打高爾夫球。夫婦均沒有私家車,出入多以的士代步,或由朋友車接送。 

同是紅色世家


○三年七月張愛萍病逝,享年九十三歲。手持花圈者正是年約十九歲的張辛亮。 

張辛亮八四年八月廿八日在北京出世,生於傳統紅色世家,祖父張愛萍同毛澤東一齊打江山出身,四九年創建中共海軍,建政後獲授予上將軍銜,於八十年代曾任國務院副總理、軍委副秘書長、國防部長等官職。
張愛萍三個兒子張翔、張勝、張品均曾長年在解放軍服役,擁有大校軍銜的張品,正是張辛亮的父親,當過曾任副總理王震的秘書,後來轉到國防工辦所屬的新時代公司任副總經理。三兄弟都在九十年代下海經商。張辛亮的母親鄭玲則曾當醫生。
小名「牛牛」的張辛亮,是張愛萍最疼錫的孫兒。張愛萍在八七年退任國防部長之後,雖然仍任中共權力頂峰的中央顧問委員會常委,不過依舊專門湊孻孫返幼稚園。張辛亮六歲的時候,就「主持」祖父八十大壽,八歲的時候,又擔任祖父祖母金婚慶典的「執行主席」。
張辛亮的三個堂兄均曾浸過鹹水,張辛亮也於九十年代,被送到美國中部奧克拉荷馬州首府的 Casady School讀中學,這間私立名校每年單是學費就索價近十萬港元。
○三年,張辛亮高中畢業,考入美國首都華盛頓的喬治城大學( Georgetown University),攻讀國際經濟學,四年學費加食宿,保守估計花費近一百五十萬港元。同年七月五日,張愛萍病逝,享年九十有三。江澤民和胡錦濤等中共領導均有出席高規格喪禮。捧着遺照走在最前的是長子張翔,手持花圈緊隨其後的,正是時年約十九歲從美國趕回北京的張辛亮。
○七年學士畢業之後一到兩年,張辛亮迎娶汪溪沙,雙雙定居香港。張辛亮先在瑞銀打工,後於一○年中入職高盛任 associate,月入估計約三、四萬港元。

資產管理難管你


張辛亮夫婦不時去蘭桂坊撐枱腳,這次去蘭桂坊酒店六樓 Lily& Bloom,飯後拖手漫步到國金商場,看十點場《 3D狼人:武士激戰》。 

在高盛打滾不過半年之後,張辛亮於前年一月加入索羅斯基金(香港),替基金經理戴霽昕任分析員。看好中國前景的索羅斯在一○年三月到訪香港,會見一些與大陸關係密切的朋友後,便在同年十一月正式進軍香港。當時幫他打骰在國金二期開檔的,就是替索羅斯工作了逾十年的紅人戴霽昕。
然而,有見美國證監要收緊監管條例,索羅斯於翌年決定把約十億美元,退回給私人投資者,索羅斯基金自此變為純家族基金。不久,戴霽昕等明星級基金經理亦相繼於今年初離開索羅斯(香港),張亦因而自立門戶。
雖然張辛亮先後任職瑞銀、高盛以及索羅斯(香港),但熟悉對沖基金的人士稱,以張的資歷,應該不會突然暴發。「只有基金經理才搵大錢,而且還要視乎手上投資組合的價值及回報。當分析員的,一年搵到百多萬已經好緊要!」
事實上,對沖基金的神話,在○八年金融海嘯以後已經破滅。曾經一度被譽為神級的對沖基金巨擘例如 SAC資本的 Steven Cohen,最終要接受內幕交易調查。而根據彭博的數據統計,截至今年六月,對沖基金的回報只有一點四巴仙,在過去七年內,有五年跑輸 MSCI世界指數。
縱使在美國無運行,但監管較鬆懈的香港,還是一個可以製造奇跡的地方。根據 Hedge Fund Intelligence的數據,今年頭半年,便有十四隻亞洲對沖基金在香港成立,包括張辛亮的辛夷資本,佔全球三十二隻新亞洲基金的一半。辛夷資本旗下的是長短倉證券基金,就是以大陸股票為重點投資項目。
「對沖基金講到明風險高,而且只受大客玩,唔會向公眾小投資者宣傳,所以全世界都冇乜監管。若講明投資大陸股票,即係境外投資,根本唔到香港嘅證監會出聲。」一名在港的對沖基金經理表示,基金收到客戶的錢後,只要根據牌照規定放進託管銀行,之後投資了什麼,回報怎樣,都是基金經理及客戶私下的問題。

太子黨佔領中環

 


馮紹東( Wilson)43歲,曾任美林證券中國投資銀行業務主席,現任中廣核產業投資基金總經理,外父吳邦國曾任全國人大委員長 

栗潛心香港建銀國際資產管理聯席董事,祖父栗政修曾為中共地下黨員,父親栗戰書為現任中共中央辦公廳主任 

陳小欣( Charles)41歲,私募基金 Zeniphs China Capital管理合夥人,曾在花旗銀行香港和盤實資本工作,父親陳元

陳曉丹( Sabrina)約 26歲, Permira Advisers LLP香港職員,祖父陳雲曾任中共中央副主席和副總理,父親陳元最近卸任國家開發銀行行長 

汪溪沙31歲,曾任德意志銀行香港投融資部高級經理,父親汪洋為現任副總理 

張辛亮( Nicholas)29歲,辛夷資本管理創辦人,祖父張愛萍曾任國務院副總理和國防部長,父親張品擁有大校軍銜

江志成( Alvin)27歲,博裕投資顧問創辦人,祖父江澤民曾任中共總書記,父親江綿恆曾任中國科學院副院長 

任克英( Margaret)54歲,美銀美林中國區行政總裁兼主席,父親任仲夷曾任廣東省委書記,老爺趙紫陽曾任總理 

胡知鷙( Janice)瑞信中國區投行業務部聯席主席,父親胡德平曾任中央統戰部副部長,祖父胡耀邦曾任中共總書記

李彤中銀國際執行總裁,父親李長春曾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 

李振智( George)曾任美林投行部董事總經理、瑞銀亞洲投行部董事總經理,父親李瑞環曾任全國政協主席,弟弟李振福創辦私募基金德福資本 

朱雲來( Levin)56歲,現任中金公司總裁,以及香港金發局非官方委員,父親朱鎔基曾任總理,朱鎔基的女兒朱燕來,現任中銀香港副總裁

張曦曦曾任職摩根大通香港,父親張曙光為落馬鐵道部副總工程師 

劉樂飛40歲,曾任中信產業基金董事長兼行政總裁,父親劉雲山為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3956

「紅色光大」,黯然而立

http://www.infzm.com/content/93614

光大集團最引以為傲的兩大支柱——銀行和證券——同時地震,而且每一次的烈度都足以載入中國金融史冊。

這家櫛風沐雨三十年的紅色企業,從市場化改革的風向標淪為寂寂無名,卻在扛著創新的大旗試圖奮起之時,遭遇了一系列不可思議的錯誤。

2013年8月19日,滬市早盤,一筆1000萬元的國債以明顯低於市價的價格成交,原來是光大證券再現「烏龍事件」,錯誤輸入造成「賤賣」,可能損失11萬多元(後經與交易方協商,沒有進行交割)。

這樣的小錯誤,在市場上並不罕見。但中國主要財經媒體都無一例外地進行了報導,因為主角又是光大證券——三天前它的一次烏龍事件,攪動A股和股指期貨接連出現幾十年一遇的大幅波動。更早之前,光大銀行延遲交割興業銀行所存放資金的傳聞,重創市場信心,最終引爆一場史無前例的銀行間「錢荒危機」。

從6月到8月,光大集團最引以為傲的兩大支柱——銀行和證券——同時地震,而且每一次的烈度都足以載入中國金融史冊。

這一年,光大正好30歲。

作為市場化改革的產物與風向標,光大生於1983年,是新中國第一家駐香港公司。這家一出生便烙上「紅色貴族」鋼印的企業,曾以特殊的背景在香港和內地長時間叱咤風雲,但在歷經多年滄桑之後,漸漸泯然於眾金融機構。正當它扛著創新的大旗想奮起直追之時,卻在這個夏天以「不可思議的錯誤」成為舉國關注的焦點。

「紅色資本」

當時的光大幾乎就是世界和中國之間的窗口,一時間風光無限。

如果沒在1981年年初接受澳門中華總商會成立一百年的誠請,或許一切都不會發生。

那一年,62歲的王光英以民建中央副主席、天津副市長及天津市國際信託投資公司總經理這樣一個橫跨黨派、行政和商業職務的疊加身份南下赴會。

王光英畢業於北平輔仁大學化學系,1940年代即開辦化學廠,技術起家,一生縱橫政商兩界,被周恩來稱為「紅色資本家」。而彼時,他更為人矚目的身份是,王光美——共和國第二任國家主席劉少奇夫人最親近的兄長,港人稱為「紅色國舅爺」。

南下回來,2月12日,農曆正月初八,王光英向時任國務院副總理萬里陳書「港澳見聞和八點建議」。在該份報告書中,王展示了他特有的商業嗅覺和充沛的政商人脈關係。

為期十多天的南下之行中,他不僅幫天津成交了550噸石蠟,每月5000噸供應食鹽,也替正陷入「吃不飽」狀態的國防工辦下屬工廠招攬了100萬個軍用鋼盔、100萬個軍用飯盒、100萬雙軍用皮鞋這樣的買賣。而與蔣緯國秘書在香港的會晤,還談及了5000萬斤大米、90萬噸水泥這樣的特殊意向。

最重要的是,通過「每日深夜一點仍不願散」的商界老友,王光英敏銳地指出,為了提高工業水平,「有必要在香港成立一個綜合性公司,破除官商習氣,引進先進技術、設備和資金」。

這一年,距離全國政協副主席榮毅仁創辦中信公司已時過4年,中信開始風生水起,1982年成功在日本發行了100億私募債券,名聲大噪。

中南海最高層很快回應——「在港設一完全打破官商一套的綜合公司,委託光英同志負責籌辦。幹部也由他選人,由中國銀行貸款支持」,這是王光英拿到的充滿時代特色的尚方寶劍。

光大1983年4月11日在京宣告成立,4月27日即在香港高調開業,與香港地標建築紅磡體育館正式落成選在同一天。

與中信、康華並立的光大,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特有的氣氛中,其「商」的特徵更為顯著。

曾在光大多年後來進入中信的中信現任董事長孔丹曾如此回憶光大創辦之初,他說:「小平同志非常清楚,改革開放後,我們有一批老工商業者能發揮作用,他們曾經是民族資本家,曾經在真正的市場經濟商海裡面經歷過。小平同志借鑑他們的聲望、經驗、能力、知識,要建立一種有別於傳統體制下的企業,為改革開放,尤其是開放做一種嘗試。我對榮毅仁、王光英兩位老人都非常地尊崇,他們以自己的勇氣和智慧探索和開拓了前所未有的道路,他們承擔了歷史的責任。」

那時光大主要做的是實業,以中外合作方式引進資金搞了許多大型建設項目。

其中的代表之作,便是建成深圳23平方公里的南頭工業區——較招商局治下9平方公里的蛇口工業區大出近兩倍,以及投資53層北京京廣中心——正是在京廣中心頂樓俯瞰全北京時,鄧小平說出了「發展才是硬任務」,數年後,其變通版本「發展才是硬道理」舉國皆知。

不僅如此,人脈深厚的王光英與尼克松、基辛格私交很深,當時的光大幾乎就是世界和中國之間的窗口,一時間風光無限。

失去銀行話事權

為了填補光大集團的窟窿,光大銀行被拖入泥沼。

1989年後光大換帥的具體考量,至今不為外界所知。能看到的結果是,王光英卸任,時任央行副行長的邱晴接任一把手。這位當時「亞洲四大女強人」之一的金融高管空降,意味著光大正式拉開了淡出實業進軍金融業的序曲。

1990年,國務院開始對光大集團進行戰略性調整,開始向金融業傾斜。

此後,光大的歷任掌門,無一不是央行或銀監會高管的背景,而1992年光大銀行的成立和1996年光大證券的成立,更是令這家實業企業徹底轉身金融集團。

以民間色彩崛起的光大,此時官派身份已表露無遺,往往能拿到特殊的「路條」,比如1992年8月成立的光大銀行,就是中國首家國有控股並有國際金融組織入股的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風頭一時無二。

「光大是當時大家夢寐以求的地方,進去對人才招聘的要求很高。光大銀行背靠集團優勢,業務根本不用發愁,是當時金融圈裡典型的高富帥。」一位光大的老員工對南方週末記者回憶。

1996年完成股份制改造、1997年完成香港聯交所間接上市……一切都走在同行的前列,這就是1990年代後期的光大銀行。到1998年,光大銀行的資產利潤率、人均利潤率在國內銀行機構中名列前茅,而且資本充足——資本充足率達17.1%,遠遠高於巴塞爾協議和人民銀行規定的8%的資本充足率,名列國內銀行之首。

但至此之後,光大銀行再也沒能保持這個位置。原因是,光大集團這棵大樹成為拖累。

1993年,光大信託投資公司因發生8000萬美元的重大虧損,嚴重資不抵債,2002年失去牌照。1999年光大集團原董事長朱小華受賄案爆發,並且其在香港金融危機前激進的資本運作也令光大頗傷元氣。

而在這些危機期間,佔光大集團資產主要組成部分的光大銀行,一次次為集團提供擔保,被拖入泥沼。

再加上1999年光大收購中國投資銀行的零售業務部分,雖然資產暴增一倍多,但後來卻發現後者有大量不良資產。

2005年數據顯示,光大銀行不良貸款餘額291億元,核心淨資本已經降至-30億元,核心資本充足率為-1.49%。

更要命的是,這讓光大集團喪失了對光大銀行的控制力,雖然成為金融控股集團,卻徒有其名。

2007年,為了挽救實際上瀕臨破產的光大銀行,匯金公司對光大銀行注資200億美元,並因此取得了光大銀行控股權。

而從光大信託事件爆發之後,光大集團就陷入了一個管理層頻繁更替的怪圈,歷史上集團領導班子經過了六次調整,原副董事長孔丹在光大集團時,輔佐過的董事長就多達四位。

六任一把手中,劉明康在位時間最短,從1999年7月末到次年6月,不過一年時間。但這位以央行副行長身份空降的大員,除了來擔綱「朱小華事件」的滅火者外,還為光大提出了銀行、證券、保險、財務投資四駕馬車並驅的構思,並搭起了最基礎的框架——要知道,這個時候,若干年後與光大、中信並列為三大混合金融控股集團試驗田的平安集團,尚還在為其主業保險的生存而殫精竭慮。

後來,王光英的侄子王明權接過了光大,但光大依然沉痾難起。

在奮起時出事

搬進一座樓,拿到所有牌照,這只是第一步。眼下國際金融市場中最為新潮的量化投資,被光大視為重要的方向,但鬆散多年的風險控制體制,未能擋住創新帶來的風險。

說起光大,同行們總不免唏噓嗟嘆一番。

興業銀行董事長高建平曾對南方週末記者回憶,2002年,光大銀行資產是興業銀行的五倍,五年後的2007年,興業銀行的資產比光大銀行多了兩千多億元。而這個數字,到了2013年,兩者的差距已經接近萬億。

「這幾年光大也沒幹什麼事,我們做銀行研究員的都不看他,業績就平平淡淡。說實話,跟投資者接觸很少的。」一位銀行業分析師向南方週末記者表示。

2007年7月,唐雙寧臨危受命從銀監會空降光大集團,進行改革重組。當時,光大銀行是光大集團的主業,資產佔比達96%的水平。

作為現任光大集團董事長的唐雙寧,是在位時間最長的一把手。這位以書法聞名業界,題寫的「金融街」甚至被刻上石碑至今矗立於北京金融街銀監會大樓前的人物,在過去的七年時間裡過得並不輕鬆。

唐雙寧曾將集團和光大銀行諸多癥結歸結為兩個原因:一是歷史問題,二是管理問題。光大銀行的控股權旁落,讓唐雙寧一直耿耿於懷。

在外界看來他最大的任務是替公司「找錢」,同時還要力保集團對最大現金奶牛光大銀行的實質控制權。同時,如何讓北京、香港長期總部分治局面終結,對這位更偏好哲學的人,也是一個難度極大的技術活兒。

「三大戰役」中,半小時與匯金公司總經理謝平的秘商換得匯金支持光大銀行實質歸屬光大集團,屬大功一件;京港兩部合併和光大金控掛牌,也在組織結構上交齊了功課;通過光大證券與光大銀行A股上市緩解了資本金壓力亦算成功一半,而另一半,原本得到2011年8月光大銀行H股上市方算圓滿,然而唐至今也沒有等到這一天。

值得一提的插曲是,2012年,原名薄熙永的光大高管李學明辭去所有職務。

「現在和從前不一樣了,競爭更激烈,大集團的優勢也不明顯了。現在集團的其他企業也不是很好,光大銀行在股份制銀行也沒有優勢了,那些客戶看中的還是服務,像這種銀行轉型,需要很強很有力的銀行家,否則很難改變光大的基因。」一位光大員工向南方週末記者描述。

在他看來,眼下的光大已經沒有往昔的活力。「很多其他銀行能做的,光大都做不了,比如說信貸政策都非常嚴,感覺上不太像商業銀行,還是很保守。內部溝通成本很高,很多項目要做內部營銷。」

對於光大寄予厚望的金融控股集團,有業內人士評價,「搬進一座樓,拿到所有牌照,這只是第一步」。他比喻,「目前光大只是完成了汽車組件的採購和外觀銲接,距真正意義上的組織改革和金控成型尚有較大距離」。

而眼下國際金融市場中最為新潮的量化投資,被光大視為新的重要武器。多位業界人士向南方週末記者表示,光大在這個領域走得很前,旗下策略投資部門深得重視,也是新的最重要的利潤增長點。

不過,鬆散多年的風險控制體制,未能擋住創新帶來的風險。8月16日攪動A股的烏龍指,正是出自這個部門,一系列幾乎讓人覺得不可思議的錯誤,不僅通過了策略投資部門的系統,也穿透了光大的風控機制,直接切入資本市場。

「礁石藏露明滅處,波濤起落載覆舟。持死節從來不計名,護金甌」。8月16日上午出版的央行下屬《金融時報》上,素喜以詩詞書法示人的唐雙寧在《若干金融熱點問題的詩詞解讀》一文中以此點評金融風險的危害性,數小時後,中國資本市場繼18年前327國債事件後最大一宗事故恰恰緣於其治下的光大。

又隔兩天的下午6時,光大就8·16事件召開新聞發佈會,旋即被與會媒體指責為「大事化小的推卸責任」。同時,受該事件拖累,A股市場券商股和光大證券自營部門重倉股票均大幅下挫。股民百億損失可能謀求巨額索償的消息,被傳得沸沸揚揚,一些揭露光大證券內幕的舊帖也再度被翻出。

同行的指斥更是激烈。今年以來對創新業務持愈發審慎態度的主管當局會否以此為契機開展整風運動,乃至正待復出的國債期貨會否再度面臨夭折,都成為業界關注的焦點。而這種全行業共同面對的大概率空間收縮,無疑使始作俑者的光大成為「全民之敵」。

不過,2012光大銀行年報的董事長致辭部分由唐雙寧親自起草,其中,便有這樣一段令觀者莫名的話:「乾陵一塊『無字碑』,道盡武則天一生是非功過,男兒汗顏。」不過,還有一些話卻一語成讖,唐當時云,「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更何況今日複雜域中之一國企乎?」

只是沒有人知道,這家櫛風沐雨三十年的紅色企業,這個被不少同業譏誚「不主流不優秀」卻偏偏是改革的產物,會走向何方。

(南方週末記者劉志毅、張玥、實習生謝銘對本文亦有貢獻。)

數據來源:根據上市銀行年報。 (曾子穎/圖)

(何籽/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094

中信領軍紅色資本滲透香港

2014-04-03  NM
 
 

 

由前國家副主席榮毅仁創立、隸屬國務院、內地規模最大的綜合性企業中信集團,籌備上市多年終於出手,計劃將市值近二千八百億元的資產,注入市值不足五百億元的子公司中信泰富(267),借殼在香港整體上市。一旦成事,老牌紅籌中信泰富,將成為首間在港上市的央企。

這宗「蛇吞象」交易,實為一箭雙鵰,既能拯救幾乎失去融資能力的「阿仔」中信泰富,同時又為新一輪國企改革做示範。肩負政治任務的中信,再次發揮領軍作用,未來將有更多紅色資本在香港遍地開花。

上週三晚上,中信泰富宣佈,擬以現金加新股,收購母公司中信集團逾九成資產,配股價十三元四毫八仙,較該股停牌前溢價近百分之六點五。消息公佈翌日,中信泰富股價一度大升三成,但迅即回落,收市累升一成多。

同樣,小股東對中信泰富的反應,早已由熱情變得冷淡。家住港島東區的小股東陳小姐多年前買入一萬股,「譁!嗰時由幾蚊升到四十蚊,我開心到拎咗五百蚊請朋友飲茶,點知之後就一路跌,升唔番!」後來索性「無眼睇」,對於收購,她仍一頭霧水:「唔知咩事,淨係聽收音機講話收購阿媽,咁即係好定唔好呀?」同區另一小股東李小姐亦表現冷淡,同樣持有一萬股的她,每股買入價約二十多元,主要為收息:「最好景時一年有萬一蚊息o架,而家冇咁高啦!如果收購令股價升番啲,我可能會賣咗佢!」

國企大軍佔領恆指

不管香港散戶喜不喜歡,新一輪國企走出去的政策,已由中信集團帶頭啟動。去年三中全會,以及今年總理李克強的工作報告,均有提及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並鼓勵國企上市,而上市首選地正是香港。有資深會計師指,中信集團借殼上市只是第一步,往後將更多國企陸續來港上市,他表示:「A股市場沉寂多年,銀行系統又被高負債拖累,整體融資能力難與香港相比,而且相對內地嘅企業管治,香港要求高啲,可以訓練管理層面向國際投資者。」是次交易,中信泰富沒有披露作價,但國資委規定,國企不能以低於市賬率一倍的價格出售國家資產,意味今次收購價不能低於二千八百億元。有熟悉上市條例的律師指,今次收購的資產較中信泰富持有的資產龐大三倍,將觸發《上市條例》14.06條「反收購」限制,除了要得到股東同意之外,港交所有可能視為新的上市申請,要求審查及提供上市申請文件,他表示:「唯一同新股上市唔同,就係唔使公開集資。」

中信王國香港版圖

中信集團在香港有不少業務,分佈各行各業。

終極救仔

其實,中信集團改變初衷,放棄獨立上市,改為借殼中信泰富,明顯是再次出手「救仔」。身為首家具有紅籌背景的藍籌股,有紫籌股之稱的中信泰富,最風光時股價曾攀上四十八元。○六年,公司背負政治任務,收購澳洲磁鐵礦,成為噩夢的開始。先是○八年,炒賣澳元期權合約(Accumulator),勁蝕近一百五十億元,要「阿媽」中信集團科水過百億元打救,公司股價最低跌至一元八毫。翌年四月,主席榮智健黯然下台,由中信集團委派「救火司令」常振明接任。接著下來,磁鐵礦難產,開支由原定的二十五億美元,爆升至近一百億美元。原定○九年投產,但直到去年底才出口首批精礦粉,其他生產線亦由今年延至一六年完成。如今,內地鐵礦石價格大幅滑落,加上因採礦費用爭議與礦主對簿公堂,令整個業務雪上加霜。截至去年底,澳礦業務虧損高達十六億元,較一二年擴大一倍。有資深會計師指,中信泰富已出現融資困難,非救不可:「公司負債比率超過六成,反映資金好緊張,相信已經好難向銀行借錢。」他又指,中信泰富不少貸款都沒有抵押,可能是靠關係,或者由母公司做保證人而去借,利息支出不低。母公司注資後,相信能重啟中信泰富的融資能力。

中資佔領香港

中信集團整體上市,進一步染紅恆指。事實上,除了金融界,近年內地資金已加快滲透香港。最諷刺是,去年啟德兩塊「港人港地」竟由中國海外(688)投得。最近,內地地產龍頭萬科踩入長實(1)地盤,入標發展日出康城第四期。電訊方面,分店愈開愈多的中移動(941)講明有意競投3G頻譜;經濟學家關焯照表示:「未來趨勢只會係愈來愈多內地企業來港,香港營運成本太貴,吸引唔到外資,本地大孖沙又退出,造就咗內地企業嚟投資。」香港人的衣食住行,已逐漸被中資包起。

中資勢力無處不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5050

【麻煩大了】摩根大通深陷「紅色調查門」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1030

2014年3月29日,財新網爆出摩根大通中國投資銀行首席執行官方方被調查的消息。

為什麼是方方?或者說,為什麼從方方開始?

從北京的CBD、金融街,再到香港維多利亞港兩岸,過去兩個月裡,在漿洗至不見一絲褶皺的襯衫領子之上,那些每年至少標價幾百萬美元的大腦,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而上週末,曾經糾結的漣漪終於演變成巨浪。因為,有傳聞稱,方方已然開口,而且是「和盤托出」。

方方,中國安徽蕪湖人氏,1989年畢業於清華大學資訊系統管理工程專業,赴美深造後,從美林公司起步介入中國國企的資本國際化進程。2001年方氏進入摩根大通公司,至2009年正式出任這家著名老牌投行的中國投資銀行部首席執行官,並掛銜公司亞洲投行業務副主席。而那時在職務二選一角力中落敗的李小加,則因此成為港交所二十年來首位內地籍執行總裁。

以實力計,摩根大通或稍遜於摩根士丹利與高盛,但在和花旗、瑞銀、瑞信、美銀美林及德意志銀行等「老八家」其餘兄弟們的競逐中,卻從不落下風。作為小摩在華拿生意的領軍者,方方給外界留下的印象是「做派儒雅」、「酷愛讀書」。

轉折點出現在美國東部時間2013年8月17日。據這一天的《紐約時報》披露,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執行部正式對該公司展開調查,以查明其有否通過僱用「官二代」繼而獲得在華相關業務。很顯然,《紐約時報》得到了來自SEC的明確線報,所以,它點出了兩位小摩中國僱員的名字——唐曉寧和張曦曦,而他們的父親均為中國政商界知名人士。至此,作為中國區的一把手,方再難辯白。

來自大摩和高盛的持續報復?這是華爾街的第一反應!要知道傑米·戴蒙,昔日跟隨桑迪·威爾的花旗小子,今朝已貴為奧巴馬口中「美國最傑出的銀行家」。正是此兄的堅持,其執掌的摩根大通在2008年金融危機前規避了次級債券的有毒糕點,成為唯一未受衝擊的美資銀行。2011年,當同行們還掙扎於扭虧的泥淖並咬牙砍掉以億元計的年終花紅時,小摩的淨利還同比上升9%至190億美元。不過,對於這個一度風傳有望接班財政部長的要角,還有一個耐人琢磨的故事值得一說——危機期間,某位人士找到高盛最高領導人要求限時兌現一張1500萬美元支票,後者立刻簽字,因為稍有遲疑和轉圜託辭,只消15分鐘投資者將會擠爆高盛大門。據稱,有關高盛和大摩沒錢的訊息,正是傑米·戴蒙放出的口風。

雷曼兄弟為何會倒閉?華爾街的解釋與眾不同——因為他不合群不合作,所以沒人願意施救。在講究叢林法則的投資銀行業,道德從來不是魔鬼為之退縮的那杯聖水,贏並且大贏的信條,才是催動金錢永動機運轉的潤滑劑。

出來混遲早要還的,並不只是香港黑幫才會面對的殘酷現實。2012年,摩根大通便因倫敦鯨事件付出了巨大代價。除了風險敞口上顯見的60億美元損失,還有來自SEC高達10億美元的罰款。但一般相信,SEC執行部力推的「告密者」制度才是關鍵,而彈藥的輸送者只能是等量級又虎視眈眈隨時等待反擊的兄弟玩家。

還記得僅僅十年前的「任克英事件」嗎,一度幫助花旗一連拿下中國人壽、中國網通、建行和民生銀行四筆IPO大單的金融女王,只是因為優先分派人壽股份予指定用戶,被主要競爭對手舉報至SEC而被迫去職,此後花旗中國業務迅即掉出前十名位列。而任的「官二代背景」在業內從來不是秘密,甚至,連對手亦贊其「在政治智慧方面有極高天才」。事實上,能否延攬特殊背景又有海外留學經歷人士加盟,往往也是考核國際投行亞太區主管的工作職責之一,任誰手中都有一兩個大小王。隨著中國金融、能源、通訊企業十年來紛紛開拔國際資本市場,數百億美元融資行為背後,這些英文抬頭的紅色背影決定了誰才能多賺到那8%的手續費。

不存在丈八燭台只照別人不照自己的景象,和光同塵共同發財才是政商旋轉門內歡喜的妙事,雖然搶單之時冷箭暗槍一刻也未消停,但那只是「重量級業務」才會引發的戰爭,桌面上外人嗅不到一絲硝煙。就像一位國際投行人士去年對小摩被曝光後的點評:「為啥是他,可能是倒霉吧,比他厲害的有的是。」

隨著摩根大通2013年末退出光大銀行涉資30億美元的H股上市保薦工作,外界認為事態已經得到有效控制。

可在2014年3月24日晚,一切幻想被打破。方方宣佈退休,只是48歲即需陪伴家人的外交辭令怎會讓人信服?適逢成立40年大慶的ICAC——香港廉政總署介入,位於中環30層渣打大廈的20萬平方英呎最大業主,迎來了查抄資料的主兒。再至5月下旬,方方說,他願意成為「污點證人」。

從2002年開始的招募紅色子女計劃,方方心知肚明,更何況,他還留下了電郵,「你們都知道我一直是『子女計劃』的擁護者,這幾乎與能否贏得中國企業顧問合約直接有關」,學習資訊管理工程的方方幾乎為自己挖下了一個難以洗白的大坑。

與此期間,從瑞銀到德銀,曾經取得大單的敲門磚現在都成了麥格芬炸彈。雖說現在動輒一次IPO都會用十數家乃至三十家主輔承銷商以避嫌,但關鍵風口上,誰能說連前香港特首曾蔭權都不敢碰的ICAC,不會從中捉到更大的貓膩?更何況,身後還有與其簽過《刑事事宜相互法律協助(美利堅合眾國)令》的美國證監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0888

中美經貿大戰 台灣科技業紅色警戒!

2014-08-11  TCW
 
 

 

在中國的美國外商,剛度過了一個難熬的黑色七月。因為「山姆大叔」與「毛澤東」開戰了。中美雙方,一場二十一世紀的貿易戰爭正在如火如荼上演。

七月二十三日,全美國市值最大、手上現金最多,現階段最能代表美國的龍頭企業,蘋果,公佈了第二季財報,大中華區iPhone營收暴增四八%,連蘋果執行長庫克(Tim Cook)都以「好得離譜」形容大中華區的業績。

美企頻頻挨打高通吃天價罰單、蘋果三度被整

只是這個好消息,沒讓庫克高興太久,因為五天後,中國的官方通訊社新華社,繼央視呼籲民眾少用蘋果手機,以免洩漏位置資訊後,再度棒打蘋果,強調蘋果的iOS系統留有「後門」,使用者的簡訊、通訊錄和照片等個人資料可能被蘋果存取。這則看似平常的報導,事實上,已經是中國官方七月以來第三次出手修理蘋果。

中國政府在大陸打擊美國企業的動作,已越來越明顯,不僅動作越來越大,目標也一個比一個大,對台灣的衝擊,也將越來越大。

七月下旬,美國的全球手機晶片龍頭高通,傳出遭中國國家發改委(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確認有壟斷事實,將可能付出逾十億美元、中國史上最大筆的壟斷罰金,並使高通可能改變一向倚重的授權金與權利金收入模式;四天後,軟體龍頭企業微軟位於北京、上海等四個營業場所,突然遭到中國工商總局近百名人員大動作的反壟斷調查。

中美雙方你來我往,越演越烈,在中國市場獲得空前成績的蘋果,似乎已經成為中國官方媒體鎖定的下一個獵物。

早在去年,美國政府監聽世界各國的「稜鏡計畫」被揭露後,具官方色彩的《中國經濟週刊》便撰文點名,美商科技業有「八大金剛」,包括高通、微軟、IBM、Google與蘋果等企業,指控他們在中國長驅直入,早已滲透各領域,影響資訊安全。

台商憂心受累中國撒手鐧若砍蘋果,供應鏈全遭殃

被點名的「八大金剛」中,高通與微軟,七月遭中共以反壟斷為名整肅,Google則早在二○一○年因不願配合內容審查而退出中國。以中國政府向來「打大不打小」的策略來看,剩下的企業當中,論營收規模、品牌知名度與影響性,最重要的就是蘋果。

中國政府可以怎麼樣「砍蘋果」呢?對出產終端消費品的蘋果而言,殺傷力最大的便是禁止銷售。若中國出此撒手鐧,不只蘋果重傷,台灣的供應鏈都會跟著遭殃,今年以來,iPhone6為台灣股市帶來的飆漲行情,很可能轉眼變急殺。

一位身為蘋果供應鏈的傳統產業第二代直言,蘋果產品在中國屬於炫富型消費,稅率再高,消費者還是會埋單,「只怕中國政府限制銷售數量。」

台灣智庫榮譽董事長陳博志認為,身為WTO會員國的中國,在自由貿易的架構下,中國雖然很難禁止進口、銷售蘋果產品,但可能性並不是零,「畢竟貿易戰爭有時候會擦槍走火。」只是中國此舉將損人不利己,「畢竟蘋果不怕生意減少,但中國必須怕就業機會減少。」

中國積怨已久不爽美國拿國安藉口,刁難陸企進門

不過,其實不需要出撒手鐧,中國政府也有許多非關稅障礙的手段可以對付外商。

中國長江商學院創辦院長項兵接受《商業週刊》專訪時曾明言:「中國要找藉口不讓美國公司進來,可以有N個藉口!」

例如,二○一○年,中國官方媒體中央電視台曾以惠普電腦(HP)售後服務差勁為由,大打惠普電腦,導致惠普在中國市佔率快速下滑;中國政府近日也以國內金融機構過度倚賴IBM伺服器,恐影響金融安全為由,推動中國銀行捨棄使用IBM高階伺服器,改以中國品牌替代。

而事實上,中國政府也早已經採取許多動作來對付蘋果。先是去年,中央電視台以蘋果為首,炮打外商在中國提供的售後服務不如其他國家,當時蘋果明快的善後,庫克在網站上公佈致中國消費者的道歉信,並馬上修改售後服務政策,平息風波。

但中國政府新一波打蘋果動作逐漸升溫。七月初,先是蘋果狀告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的訴訟敗訴,未來恐影響蘋果引以為傲的人工智慧系統Siri在中國的使用。七月中,中央電視台再一次出招,以iPhone的定位功能恐洩漏個人資訊,甚至影響國家安全為由,提倡中國民眾減少使用iPhone。

未來中國政府還會出哪些招,會不會「強摘蘋果」沒人能定論。但能確定的是,「山姆大叔」與「毛澤東」之間的貿易紛爭,隨著中國崛起,未來只會多,不會少。

項兵明白的表示,美國各大企業都想要中國的市場,但總將中國企業擋在美國門外,並不合理:「中國出了一個華為,美國天天就喊國家安全,噢,國家安全問題,那我們同樣的藉口可以對付思科(Cisco)、同樣的藉口可以對付微軟。」「你(美國)可以到我(中國)這來,我就不可以到你那去?這個是沒有道理的事。」

項兵的觀察,正是這次中美貿易大戰背後,中國不斷出手「修理」美國科技業的真正原因。

中華經濟研究院區域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史惠慈分析,過去中國與各國的貿易爭端,總是被控訴一方,現在也學會這些技巧,做為貿易保護方法。同時隨著中國產業的崛起與興盛,要避免被箝制,就必須使用這些手段,「玩大家都在玩的遊戲」。

而且中美貿易逐漸升溫的緊張關係,其實早有跡可循。從前年一月,歐巴馬任內的第三份國情咨文,多次以強硬措詞提到與中國貿易相關話題,就能看出兩國之間的矛盾。

歐巴馬:「當對手不按規則行事時,我不會袖手旁觀,我們提出針對中國的貿易案几乎是上屆政府的兩倍。」他甚至提到,將責成與貿易相關的行政執法部門,專責調查與中國相關的「不公平貿易行為」,強調:「不會將風能、太陽能或電池行業拱手讓給中國或德國。」如今看來都一一實現。

台灣淪夾心餅過去兩頭賺,現在卻受害、重傷

只是中美兩國的「貿易對抗遊戲」,現在不再只是兩國的事件,過去靠著「美國接單」、「大陸生產」,進而從中套利的台灣企業,卻成了最新的受害者。

七月二十五日,美國對中國太陽能產業的「雙反」(編按:反傾銷、反補貼)判決出爐,中國的太陽能產業,未來銷往美國將課以重稅,台灣同遭波及,重傷程度尤甚中國太陽能產業。

長期遊走兩岸、協助輔導台商的富蘭德林證券董事長劉芳榮直言:「中美較勁,台灣早已經被扯進去了。」

他指出,中美關係不好,台商最有感覺,「台商在大陸都開玩笑,大陸跟美國關係不好的時候,台灣最難過,一邊是爸爸、一邊是媽媽,吵架就拿小孩出氣。」一語道盡台商處在中美間當夾心餅乾的困境。

過去,台商悠遊中美間,接美國廠商訂單,在中國設廠生產,充分利用美國強勢經濟地位,與中國的低廉成本,累積自己的財富。數十年下來,養大了一眾電子代工與關鍵零組件廠,拚出了台灣經濟榮景。

但未來,中美之間逐漸築起的貿易高牆,恐怕讓台商無法再這樣簡單的遊走其中,太陽能的雙反判決就是最明顯的例子。

台灣的太陽能產業,除了自己以低價將太陽能電池銷美,又供應便宜的電池給中國太陽能模組廠,甚至在中國太陽能產業受美國課反傾銷與反補貼的重稅時,竊喜得利,看好中國太陽能將加碼購買台灣電池,形成美國廠商所指控,台灣電池、大陸模組的「逃稅組合」,如同台灣廠商「挾帶」中國廠商闖關,幫助中國規避重稅。

不料卻被美國認定,台灣以低於市場均價的價格將電池銷往美國,並且又銷售價格低廉電池給中國,協助中國規避重稅銷美,台灣廠商自己也成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眼中釘,許多台廠被課的反傾銷稅甚至比中國廠商重。

這次的太陽能判決,給了台灣當頭棒喝。而未來台商像這樣處在兩國之間「裡外不是人」的例子,隨著中美貿易戰升溫,只會越來越多。

自救「精明一點」自經區可能犯規,生產基地也該重佈局

當世界的遊戲規則改變,台灣人要做世界的生意、要加入這場遊戲,就得懂規則。

從過去,面板產業聲稱被韓國「請君入甕」,而遭到反壟斷調查與判決,到這次太陽能產業,業者原以為低價是競爭優勢,沒想到卻成為被課重稅的理由,甚至還被當成中國的「幫兇」。許多局面,都是台灣業者過去聞所未聞、想都沒想過的狀況。熟悉商業訴訟的源慶法律事務所所長徐堯慶認為,未來台廠不能再這樣「因為沒被燙過,就覺得好像不會出事。」

徐堯慶表示,以反傾銷為例,美國政府對傾銷的認定會隨著時代背景而改變,而且,美國對是否涉入傾銷的認定較為寬廣。例如台灣將來做自由經濟示範區,中國產品可能經由台灣加工出口,若以低價銷美,台灣廠商是否會因此也觸犯美國的反傾銷法令,就得特別小心,除了法務以外,還需要配合市場調查與財務專業,才能安心無虞。

除了得搞懂遊戲規則,劉芳榮與陳博志都認為,現在的時局,台商應該重新檢視生產分佈。陳博志表示:「中國跟很多人都有敵對關係,政策又不講理,說變就變,是風險高的市場。」

劉芳榮指出,台商依附中國,往往是「逐成本而居」的利潤考量,但當中美開始互相抵制,同時中國與其他開發中國家的人力與社會成本也逐漸提高,不如將生產基地遷回台灣,「現在去越南、去柬埔寨,那十年後呢?還有哪裡可以去?」

做世界的生意,一直是台灣這蕞爾小國的命運。未來,當我們身邊這位紅色巨人與「山姆大叔」、和越來越多國家揮拳相向時,台商們不僅得開始學會國際貿易法律的遊戲規則,更要懂得美國前國務卿希拉蕊給台灣面對中國的建議:「小心一點!精明一點!(carefully,and smartly)」

【延伸閱讀】美商在中國,黑色7月惡夢還沒結束——近2個月美國企業在中國爭議事件

●2014年7月8日蘋果敗訴,Siri專利爭輸中國廠蘋果公司控告上海智臻網路科技和國家知識產權局侵權,7月法院維持裁定中國廠商專利有效,蘋果敗訴

●7月24日高通吃癟,恐遭判史上最高壟斷金去年11月,中國手機聯盟向中國發改委指控高通涉嫌濫用無線通訊標準,7月傳被認定壟斷,恐付10億美元壟斷金

●7月28日微軟遭搜,9省市包抄4大據點中國國家工商總局由北京、上海等9省市,對微軟在中國的4大據點搜索,隨後反壟斷局宣佈微軟公司涉壟斷行為立案

●8月4日賽門鐵克被禁,中國大夢完了?中國政府傳出將禁用美國的賽門鐵克與其他外國企業所開發的防毒軟體,改為提倡中國本土品牌

整理:蕭勝鴻

【延伸閱讀】從電商到智慧型手機,中國培育9個本地老大,單挑世界No.1——中國與外企大比拚

》社群媒體

●騰訊:中國市值最大網路公司市值:1,554億美元

●臉書:全球最大社群網站市值:1,911億美元

》電子商務

●阿里巴巴:全球最大網路電子商務網站市值:N/A

●亞馬遜:美國最大電子商務公司市值:1,449億美元

》網路影音服務

●優酷土豆:中國最大網路影音串流廠商市值:35.7億美元

●Netflix:美國最大網路影音串流業者市值:254億美元

》網路搜尋

●百度:中國最大網路搜尋引擎市值:765億美元

●Google:全球最大搜尋引擎市值:3,854億美元

》智慧手機

●小米:中國市佔率第2名手機品牌市值:N/A

●蘋果:全球智慧型手機龍頭市值:5,723億美元

》電動車

●比亞迪:中國最大電動車製造商市值:159.5億美元

●特斯拉:全球最大電動車製造商市值:295億美元

》通訊晶片

●清華紫光:中國最大行動通訊晶片設計商市值:9.08億美元

●高通:全球行動通訊晶片龍頭市值:1,227億美元

》電機設備

●華為:全球電機設備龍頭市值:N/A

●西門子:全球電機設備大廠市值:1,024億美元(中國扶植的企業,絕大多數對上美國超強公司,但也有歐洲勁敵)

整理:蕭勝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874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