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雨潤食品發盈警證明其確有粉飾財報 歲寒知松柏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7a300f0102dwul.html

昨天,我的2011年傷心股雨潤食品出了盈利警告,內容如下:

由於(i)媒體持續多月之負面報導影響了集團的商譽和消費市場對於集團產品的信心,及 (ii)原材料(特別是生豬)成本大幅上漲,集團二零一一年下半年(特別是第四季度)的經營環境變得極度艱巨。董事會相信集團於過去數月已經採取一切可行的方法和措施恢復業務及維持市場份額,確保該等短期的挑戰不會對集團的未來發展產生長遠的影響。儘管如此,根據集團二零一一年度未經審核管理賬目之初稿顯示,集團二零一一年全年的淨利潤相比二零一零年仍然下跌約38%右。根據董事會現時獲得之集團未經審核管理賬目之初稿及最新營運資料,集團的營運狀況漸趨平穩。董事會有信心集團業務逐步恢復正常。」

從數據來推斷,2010年1068全年的利潤是27.3億,下降38%的 話,2011年全年利潤就只有17億,由於2011年中報利潤是16.1億,所以下半年利潤只有1億,幾乎是盈虧平衡。同時,1068曾在10月份公告3 季度利潤下降25%,由於2010年下半年1068的利潤是14.2億,假設我們把三四季度均攤的話,那麼它公告11年3季度下降25%,利潤就是5.3 億,則2011年4季度單季虧損4億元以上。這用媒體負面報導和成本大幅上漲是完全解釋不過去的,原因如下:

首先,1068所謂的媒體負面報導,主要集中在產能擴張閒置騙取財政補貼,以及大股東可能的關聯交易及激進的 會計處理方式上,雖然也報導過出現瘦肉精及火腿腸過期問題,但瘦肉精是沒有流入市場的,火腿腸是包裝問題還是過期再加工問題也沒有定論,媒體的焦點主要還 是在財務做假上,再說,1068的收入,71%來自冷鮮肉,16%來自冷凍肉,並且超市佔了60%以上,這些冷鮮冷凍肉針對最終消費者時,都是沒有打品牌 的(我們去超市買肉時,絕大部分是臨時切割包裝的,沒有標牌子,我們根本不知道那個肉是雙匯還是雨潤的),所以媒體的負面報導,對公司的銷售收入,打擊不 可能太大,這些報導對比雙匯是小巫見大巫,可以說完全不是一個量級。

其次,我們可以對比雙匯和眾品及得利斯的業績。雙匯業績預告是全年利潤下跌49.17%-52.62%,全年 利潤為5.5-5.9億元(2010年雙匯利潤10.89億,數據匹配有一點點出入)。過去8個季度,從10年1季開始,雙匯的利潤分別為2.2億、 2.8億、3.1億、2.8億、2.7億、-1.9億、2億、3億,我們可以看到,在11年3月15號晚上央視曝光雙匯瘦肉精後,雙匯僅僅是接下來的2季 度虧損了1.9億元,3季度已經基本恢復,4季度完全正常了。雖然雙匯的公告,也說了媒體負面報導和成本大幅上升,但它的利潤數據並不差,除非我們認定雙 匯粉飾了利潤。眾品的3季度顯示,收入增長65%,利潤增長25%,年報沒有預告,但4季利潤大降的可能性應該很小。得利斯3季度利潤增長9%,全年預告 是增長0-30%,也沒有說四季度業績會下降。媒體報導雨潤問題時,是三季度初,那麼,雨潤4季度巨虧4億多,邏輯在哪?

再次,屠宰業的增長非常有規律,豬肉價格大概是每隔三年上一個台階,但利潤增長平穩。1068過去10年的收入數據顯示,每三年裡有2年是高速增長的,超過50%,有一年是低速增長的,基本在個位數:02年收入15億,03年19億;05年45億,06年47億;08年130億,09年140。2011年預計300億,那麼2012年的收入,極可能低速增長,也就是說,今年的豬肉價格可能會有一個較大幅度的下跌。但 是,過去10年雨潤的利潤卻基本保持了50%以上的穩定增長率。在豬肉降價的03、06、09年,它的淨利潤率比之前的一二年要高,價格下降但銷售量增長 且毛利率增加。而在其它的漲價年份,雖然毛利率下降且銷售量低增長,但因為銷售額大增,所以毛利額和淨利額也並不少,即利潤仍然高增長。由此我們可以看 出,雨潤有著良好的轉移定價能力,盈警公告所說的「原材料成本大幅上漲」不能讓人信服。

所以我只能說,1068以前年度曾粉飾報表是很確定的了,按數據推算估計金額在10億以上,從盈警公告最後一句話來看,說「營運狀況漸趨平穩,有信心逐步 恢復正常」,那麼有可能在今年的中報好轉,即再有半年水份基本擠干。不過1068在去年股價初跌時,曾發公告說形勢一片大好,但2個月以後就180度轉彎 說受影響很大,所以現在還很難評估它的粉飾底線。

以前我曾和不少股友討論1068做假的問題,也曾列數據對比雙匯和眾品,並且從行業規划來論證屠宰業是有利潤且有發展空間的,用財務分析方法來論證雨 潤過去高增長的大方向不可能做假。但是,我確實不能證明雨潤沒有局部做假或者說粉飾,這其中包括可能的關聯交易(祝義材除1068外,還有非常龐大的商業 地產即地華集團、農產品養殖及物流集團、旅遊酒店和金融業務),激進的會計處理方法、固定資產增長快過收入即產能利用率低、毛利率偏高(售價低於雙匯和眾 品,但全產業鏈毛利率差不多)、高位套現50億元、善於資本運作並且對小股東並不友善等做假動機或造價的可能性。

關於騙取財政補貼的問題,我認為1068肯定是有收到財政補貼的,這說明它確實有投資擴張,但是這也存在大股東用1068的名義為他自己的其它產業做為一 個整體來與地方政府談項目,比如他的農產品集團,一個項目動輒上百億的投資額,然後他用1068來收取全部的補貼,以拉抬1068的股價,自己再高位套現 同時增發的可能。

也就是說,1068確實在高增長,但增長率和金額存在人為拔高的可能,比如有一二十億的累計利潤,但並不是全部90億利潤的可能。從邏輯上說,當然也存在 1068現在不是補以前虛增利潤的漏洞,而是現在虛減利潤來支持自己資金受困的地產物流業務的可能。到底是哪一種,大概只有時間才能證明了,也許今年的中 報能看出一些來。

不管怎麼說,當我回憶以前1863、3344以及1068大跌時,明顯可以看出自己的心態確實有問題,很多時候是在為辯護而辯護。理智往往會成為情感的奴 隸,我想這起源還是因為自己太貪婪了,喜歡去搞問題股,急於求成。這有我個性的因素,也有家庭經濟困局的因素,當然也有我自認為的能力圈優勢的因素。但問 題股票向下真是沒有底線的,也許有的時候確實有市場資金炒作的原因,使得索羅斯的反身性效果推波助瀾。但問題股本身存在的這種不確定性,不應該成為自己投 資體系中的內容。至少,我應該在價位和時間點的切入、組合配置和倉位控制、認錯出局和心態調整等方面做出改變。

複利確實威力巨大,但只有烏龜才能享用,兔子最終總是在搞折返跑,慢即是快,快即是慢,這大概就是簡單的自然規律。投資,需要勤奮,需要智慧,也許,對個 人而言,還有一點點運氣吧,不過運氣的作用,從概率上來說,可能真的和中彩票差別不是太大,至少從整個投資者群體來看應該是這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126

會計假設是財報粉飾的前提-做客鳳凰衛視資訊 歲寒知松柏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7a300f0102e1if.html

昨晚10點,本人再次做客鳳凰衛視資訊台《新財富報告》欄目,一起探討了會計假設與財報粉飾之間的關聯關係問題。以下為本次節目的文字提綱,因為內容冗長,最後電視節目只能播出四分之一的篇幅。相關視頻如下http://v.ifeng.com/news/finance/201209/b8b182cf-4331-4c72-a832-5a7c0d8f0311.shtml


======================================================================================


朱鎔基對財務工作者有句著名的話:「不做假賬」,但很多公司都備有二套賬甚至多套賬,不只是利潤、成本、資產、負債、註冊資本,甚至現金都可能被做手腳,似乎這個世界上沒有不做假的財務,據說A90%的財務報告都有水分,導致這種現象的原因是什麼呢?除了日益淪落的道德這種我們個人難以控制和改變的大環境問題外,會計的制度設計本身是不是有問題呢?今天我們請來了財務人士歲寒知松柏,一起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Q1:歲寒,你是做財務工作的,我聽說財務人員專門有個誠信方面的教育,平常我們在和公司財務人員打交道時,發現做財務這一行的人,做事謹慎,說話穩重,性格內斂,思想也比較保守,感覺都應該是公司裡最誠實的人,那為什麼這些看似誠信的人反而成了最大的造假者呢?


 

歲 寒:我做財務十幾年了,根據我多年的觀察,長期從事財務工作的人,都會形成一些職業毛病,比如說思想保守,行事循規蹈矩,過於謹小慎微,性格偏內向。我還 發現做財務的女孩子一般都不愛化妝打扮,不穿時髦的衣服甚至不穿裙子,她們都是實力派,不靠外表美。從財務工作者個人的言行來看,我覺得絕大多數財務人員 比較實在,做事一步一個腳印,不喜歡走捷徑,做人講原則,所以他們本質上都是很誠信的人。


 

大家應該看過倫敦奧運會羽毛球比賽,如果只有中國運動員打假球,那可能是中國運動員的問題。但韓國和印尼的運動員也在都打假球,那這個時候我們該反思一下奧運的規則了,因為規則本身有漏洞,而且鑽漏洞有利運動員獲得更好的結果。所以,如果看起來很誠信的財務人員阻止不了假賬流行,我猜想唯一可能的並且合乎情理的解釋就是:財務本身就是虛假的。


 

也就是說,財務理論和會計準則的設計,本身存在漏洞,而公司管理層和財務人員因為各種需求,利用或被迫利用了這些漏洞,這些漏洞,我認為就是各種會計假設,這些會計假設是報表類粉飾的前提。


 

 

Q2:這些會計假設主要有哪些,它們對上市公司的財報有多大程度的影響?


 

歲寒:每個學習會計的人,在教課書《會計基礎》的第一章,都會看到會計的「四大基本假設」,分別是會計主體、持續經營、會計分期和貨幣計量,這些假設是會計理論和實務操作的前提條件。在4大假設之後的所有會計核算、會計分析的方法和程序,全部涉及到假設。可以說,沒有這些假設,根本就不可能做出財務報表來。


 

會計人員在做賬的時候,個人的假設不同,得出的結論都會有差異,這種差異有時會很大甚至相反。實際上,一家公司無論是生產、PMC、品質、市場、研發及工程部或是人力資源部,在做判斷和決策時都是根據經驗加數據,財務也不例外。企業管理是科學,也是藝術,而財務是企業管理的一部分,也同樣具有這樣的雙重性。我認為只要是人做的判斷和決策,就一定存在差異。


 

財務裡的假設和判斷有很多形式,如折舊、預提、分攤、遞延、減值準備等等。如何使用這些方法往往決定了財務報告的質量,以及公司的命運。


 

我舉一個例子,上市公司的名字我就不說了。某市有S和Y兩家企業,SCFO比較高明,他只是利用上市公司的業務,做熟所處的商業地段,從而提升大股東自己未上市的商業地產的價值。而上市公司的財報看起來很規矩,投資人很難抓到什麼把柄。(過去2年為建設物流中心,資本支出大增,這裡邊可能有問題,但目前我們還找不到確鑿的證據)大股東個人通過上市公司的影響力,不斷槓桿放大自己的非上市的地產業務,據說目前已經圈地3000萬平米;


 

而Y公司做的也是掛羊頭賣狗肉的事,大股東也利用上市公司來擴張自己的地產帝國,目前圈地比S公司還要多。它早年還只是高位套現,會計手段激進,過去一二年大概因為自己的地產業失血嚴重,已經轉為赤裸裸的直接挪用佔用上市公司資源了,其造假的程度已經連傻瓜都能一眼看出


 

可以說,S充分利用了法律規則和會計假設;Y利用過度,已經演變成違法所以,高明的會計只做一套賬,光明正大的搞稅收籌劃和利益分配;低劣的會計搞幾套賬,違法違規,偷稅漏稅。有人說,請好律師貴,但請不好的律師會更貴。我認為每個行業都一樣,包括會計行業。當然,CFO其實只是一個參謀,其幕後的決策者是老闆。


 

Q3:能不能將這些會計假設展開,舉例說明一下?

    

歲寒:那我們重點講一下「會計四大基本假設」,先從「會計主體」假設開始。


 

會計主體就是我們看到的財報上的那個公司名稱(公司內部核算也是會計主體的一種,此處不表),這個會計主體的假設,意思就是財報上反映的所有數據和信息,僅限於公司自身經濟活動,它能與其他經濟實體完全區別開來。


 

比如上市公司和它的大股東或高管所發生的交易,必須像和其它無關聯方一樣,完全獨立的區分開來,公開公平公正的反映在會計賬薄上。儘管會計準則第36號關聯交易披露制度,看似對這個問題有嚴格的規定,但實際上因為大股東掌控公司,平常很難被小股東的制約,所以往往把上市公司當成是自己的私有財產,造成關聯交易披露制度不可能100%的執行,甚至連關聯方這一定義,也都可以繞過去,因為會計準則同樣有很多的前提假設,會計人員人為判斷的空間很大。


小股東不要說在平常的生產經營中監督和約束大股東,絕大部分小股東根本連公司的門都沒踏進去過,只能依賴獨立董事和審計師之類的第三方力量,但是,獨立董事和審計師是大股東拍板聘請的,那這又能在多大程度上為小股東的利益說話呢?


 

所以關聯交易操縱,成了上市公司最常見也是影響最大的一種報表粉飾手段。在上市和保殼、增發和套現、避稅和與大股東自身進行利益輸送時頻繁出現。因為小股東的會計主體只是上市公司,而大股東內心中的會計主體可能包括了自己未上市的其它公司,就像前邊提到的SY一樣。


 

那些明顯需要披露的關聯交易我們不深入探討,我舉一個相對隱蔽的例子:


 

今年的酒鬼酒(000799SZ),股價逆大市從20多元/股飆升至50多元/股,市值增長近百億;而與此同時,其營業收入同比上漲超過133%,淨利潤同比增幅超329 %。有媒體報導,部分酒鬼酒的經銷商,大量採購酒鬼酒並折價30%虧本銷售,表面上做「活雷鋒」,實則是這些經銷商在買酒之前曾大量買入的酒鬼酒的股票,其股票的投資收益遠遠超過賣酒的虧損。


 

其實酒鬼酒的這個遊戲,不要說經銷商折價賠本賣酒,只要經銷商的持股比例能達到15%,那麼,哪怕是把1000塊一瓶的酒全倒進馬桶裡,他們照樣可以通過股票上漲來獲利。因為他們買酒貢獻的利潤,市場會以30倍的PE來槓桿放大。


 

我們可以做一個簡單的計算:假設酒鬼酒的淨利潤率有30%,經銷商合計買入15%的股票,那麼當經銷商採購1億元的酒後,上市公司將增加30%0.3億的淨利潤,然後市場給予這個成長股30倍的PE,那麼上市公司的市值將增加9億元,經銷商持有的15%的股權將增加1.35億元,已經超過1億元的買酒錢。


 

由 於單個經銷商的持股比例較小,對上市公司不構成重大影響,所以它在會計不屬於關聯方,無需單獨進行披露和特別處理。但很明顯,這是利用會計主體這一假設而 進行的股價操縱。如果說酒鬼酒的問題還是媒體的一種猜測的話,那麼前幾年香港上市的體育股,上市前往渠道里塞了大量的存貨,現在又大規模回購這些存貨,就 已經是事實了。而這些手段,在會計上它不能被認定為造假。


 

 

Q4:接下來請說一下「持續經營」這個假設。


 

歲寒:持續經營的意思,就是企業在可以預見的期限內,會一直經營下去,不至於破產清算。世界500強企業的平均壽命也就幾十年,中國的普通企業平均壽命還不到10年,很多小公司甚至存續期不到一年就關門了。近些年出現的科網企業,由於信息技術日新月異,導致很多科網公司的人員不斷分合重組,公司的持續經營已經變得很難預計。


 

但是,如果沒有這個持續經營的假設,會計就沒法做賬了,比如一項資產,正常經營和破產清算時的計價方式是完全不同的,清算會計關注的是實際變現的金額,正常經營會計一般以歷史成本來計賬,因為除了現金及等價物外,你很難去給資產表上的每個項目確定一個實際變現價格。


 

那麼會計在做折舊、預提、分攤、遞延、減值準備時,就只能建立在自己個人的判斷和預計之上,很明顯這些判斷和預見,不可能保證100%正確。


 

上市公司有一種常見的人為破壞持續經營假設的形式,就是私有化退市。目前A股市場除了少量吸收合併退市情況外,還沒有出現過大股東全額收購股權從而私有化退市的案例,但港股市場上,每年都有多宗案例。


 

比如阿里巴巴(HK1688),這個公司07年以13.5港元,超過100倍的PE上市,當時市場關注是的它的高成長,所以開盤價高達30元,250倍的PE5年過去了,儘管阿里巴巴的利潤翻了一倍,公司經營也很健康,但股價卻一路下滑到6塊多錢,投資者損失慘重。如果我們堅持價值投資長期持有,甚至越跌越買,以為業績增長最終會帶動股價上升,那你就錯了。為什麼呢?因為大股東並不怕股價下跌,它甚至喜歡下跌,今年2月,在股價極度低迷的情況下,大股東提出全盤私有化並退市。


 

香港市場經常會玩這種遊戲,市道好時高價IPO,市道差時低價私有化,上市公司對於大股東來說,私有化前後都是持續經營的,但對小股東而言就不是持續的了。所以,就算是報表數據良好,價格低廉,在持續經營假設不存在的時候,小股東也是沒法將價值變現的。


 

A股儘管整體估值處於歷史低位,但還沒有私有化案例出現,這也證明了A股的估值其實仍然不夠吸引力。未來A股在轉融通及全面做空機制形成後,加上本身的容量不斷擴大,是可能出現私有化案例的。


 

 

Q5:那麼「會計分期」這個假設的意思又是什麼?


 

歲寒:會計分期其實是持續經營假設的技術延伸,我們需要瞭解一個上市公司一段時間內的資產狀況和經營成果,那麼我們就必須人為的把企業的生產經營劃分區間,比如劃成一個月、一個季度、半年和一年。


 

A股把會計年度統一劃分成11號到1231號,但港股裡有不少公司的會計年終日期為331號,還有少量選擇其它月份的。我發現一些美國的上市公司,它們不但有很多以其它月份為年結點的,甚至有一些還不是在月末的最後一天。


 

上市公司的會計在結賬的時候,為了趕在稅務侷限定的時間之前報稅,以及為了按時披露報表,它們的收入和成本實際劃分日期並不是月末的31號,而很可能提前一週以上劃斷結賬時間。


 

那 麼,當我們人為的進行分期後,就必須相應的劃分不同期間的收入、成本,從而得出利潤。資產、負債和淨資產的計量也同樣會受到會計分期的影響,會計裡有個劃 分收益性支出與資本性支出的原則,比如我們購買固定資產的支出,因為受益超過一年,我們會列入資產,但如果只是低值設備,我們往往直接列入當期的成本費 用,不在資產上反映。比如同樣是研發費用,金蝶會將部分研發投入計入資產,而用友則列入費用。金蝶、用友的做法都沒有問題,但對比的時候容易讓人誤解,以為金蝶比用友更賺錢。


 

上市公司為了平滑業績,可以人為的提前或延後收入,比如中國動向(HK3818)在上市前向渠道塞了大量的貨,而現在又從渠道大幅回購,這種提前確認收入的方法很容易讓人中招,但它又確實不算違法。


 

而 成本的歸集和分配方式,則更具技術性和隱蔽性。會計上個費用配比原則,意思是當期的收入要和當成的成本費用配比,但這個配比要怎樣才算合適呢?企業的生產 經營是連貫的,但會計卻要求將完工與未完工的產品的成本費用劃分開來,要求將本月的產品和次月的產品的成本及費用劃分開來,這些劃分的方式選擇有很大的人 為判定空間。


 

所以,我們常常看到很多上市公司的第四季度和第一季度的報表,業績波動特別厲害,上市公司做出這種行為的動機很多,操作手法上一般都與收入的確定和成本的分配有關。也就是說,正是因為有了會計分期的假設,才造成了上市公司的短期業績調節。預測短期業績的投資者,往往會因為報表與自己的預期不符而全盤否定上市公司的基本面。


 

會計裡有個權責發生制原則,或者說是權責發生制假設,意思是會計必須以取得現金收入的權利和產生支付現金的責任來做為收入和成本費用確認的依據,這個權責發生制正是會計分期的衍生品,當然它也成為了調節利潤的源泉。


 

很 多企業把利潤表做得很漂亮,到最後卻出現成長性陷阱而發生財務危機甚至資金鏈斷裂並導致破產,這種例子在股市上經常看到,一些買成長股的朋友最後虧得很 慘。所以近年來,大家越來越關注現金流量表,儘管現金流也進行了會計分期,但因為它是以實際的收付記錄來做為製表依據,所以我們可以利用現金流量表,來驗 證利潤表的質量,看看公司的利潤有沒有轉為真實的現金流入,以避免掉入成長的陷阱。


 

當然,也有反過來做的,比如大商股份SH6006942011年第4季度虧損0.4億,2012年一季度轉為盈利4,動態PE不足10倍,在百貨股裡一枝獨秀。而過去幾年,它的毛利率一直明顯偏低,所得稅率佔稅前利潤比例高60%我認為過去隱藏利潤和現在釋放利潤的行為,和大股東的利益訴求有關公司解釋收入不增長但利潤劇增是經營改善的那套理由毫無邏輯關聯。 


 

Q6:「貨幣計量」這個假設又怎麼理解呢?


 

歲寒:貨幣計量這個假設,意思是企業所有的經濟活動,都要用貨幣來進行準確計量。這個假設分成兩層含義,一是假設所有的經濟活動都能用貨幣來準確度量,二是幣值一直能維持穩定。


 

我們看第一層含義,我先問一個問題,同樣是100億的賬面資產,為什麼茅台一年可以有40億的淨資產收益,而武鋼現在連1億都賺不到,它正準備轉行去養豬呢?我想,那是因為茅台有幾百年的釀造工藝智慧,中國有上千年的白酒文化的沉澱(當然近代的歷史對茅台的國酒地位影響很大),並且茅台還有特定的地理環境要求,別的地方和酒廠根本就無法複製出茅台來,這相當於茅台的資產裡隱藏了一筆巨大的無形的資產。而武鋼的產品就很容易被別人複製了,技術壁壘薄弱,它有的賬面資產可能還要打個折呢。所以,這說明了貨幣並不能準確計量經濟活動嘛。


 

同樣的道理,我們看現在的科網企業,很多公司一分錢利潤都還沒產生,也沒什麼有形資產,就只有人,但市場卻能給它們估值數億甚至更高,這又是為什麼呢?


 

我認為,一個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和利潤來源,根本就沒有記載在財務賬面上。因為創造價值的,並不是機器,也不是簡單的材料組合,不是交換,而是員工的思想和智慧,而這種智慧是無形的,很難用貨幣去準確度量,我們對比富士康和蘋果的利潤,就能感受到這種智慧的差別。


 

所以,簡單的去看一個股票PB的高低,是很難進行估值比較的。巴菲特早晚追隨他的恩師格雷厄姆撿煙蒂,關注點主要是PB,後來他和芒格一起,改為以合理的價格買入優質的公司,其關注的焦點已經不在資產賬面價值上,而在於這些資產背後隱藏的護城河。


 

第二層含義,我統計了一下,過去20年,中國的貨幣平均每年貶值10%,有些年份通脹率超過20%,也有些年份是負數。所以,那些擁有很多早期的土地和房屋的企業,它的重估價值會比賬面價值高很多。而在通脹高峰期囤積存貨的企業,其實際變現價值則可能大幅縮水,比如有色金屬股波動就特別大。


 

在嚴重的通貨膨脹環境下,企業可以採用通貨膨脹會計,將資產調整成當前的重置價格,即不再堅持「貨幣計量」這一會計假設。


 

過 去兩年,那些以棉花、玉米等農產品為原材料的企業,以及那些金屬礦藏材料佔據成本大頭的企業,其業績就經歷了過山車。因為當材料價格變化很大時,會計如果 保持原有的成本核算方法不變,其存貨的成本計量就會對利潤產生根本性的影響,而這個影響與本期的生產經營卻沒有關係。如果上市公司想操縱利潤,這裡邊的空 間將非常大。所以,「貨幣計量」假設的侷限性很大。


 

 

Q7:既然會計建立在這麼多的假設之上,那投資者研究財報進行投資還有意義嗎?


歲 寒:上市公司確實有很多財報粉飾的問題,但我們應該做一些質的區分,有些公司只是會計政策激進了些,或者保守了些,這種行為只要是在準則允許的範圍內,就 不能說是作假。而另一些公司為了預算和考評,進行了短期的業績平滑,做一些暫時性的差異調節,這種行為確實不誠信,但長遠看總量和大趨勢沒有變化,大的方 面我們能基本確定。還有些公司作假是為了保殼,這並不妨礙我們對它垃圾股的性質判斷。當然,如果我們發現大股東有挪用甚至侵佔上市公司資產,那肯定就得完 全否決了,甚至還可以藉機做空它。所以,看財報能幫助我們規避風險,也能發現機會。


Q8:那麼投資者該怎麼判斷公司的基本面呢?


 

歲 寒:我們對公司的基本面和估值的判斷,其實只需要一個模糊的正確,所以,如果我們能對會計有一些基本的理解,縱向觀察企業多年,那麼就可以確定出公司的發 展趨勢。同時,我們應該瞭解企業的競爭力和行業格局,多做一些同行業的橫向對比,來判斷企業所處的行業地位。通過這種縱橫交叉,就能給公司的基本面一個正 確的定位。


 

會 計往往與會計人員的判斷有關,一個客觀的世界在每個人的眼中往往是不一樣的,也就是說同一個事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認知,不同的解釋。而且人對於客觀世界的 主觀解釋往往還被情緒、壓力、經驗和背景文化所左右。同樣當我們看到同一份財務報表的時候,也會有不同的解釋。要規避作假,就需要不停地積累知識和經驗, 形成自己的價值觀,找符合自己價值觀的財務報表。


 

所以,要提高投資的確定性,我覺得還應該學習培養芒格所說的普世智慧,形成多學科的思維模型,學習包括會計在內的物理、數學、統計、經濟學以及心理學等多種學科,養成柵格思維、交叉驗證的習慣,多一些逆向思維,多從大股東的角度來思考,那樣我們就能避開絕大部分財報地雷和投資風險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922

被粉飾的空氣

2013-11-04  NCW
 
 

 

官方稱中國大中城市空氣質量在好轉,但公衆卻感覺汙染更重。中國空氣到底在好轉還是惡化?

◎ 本刊記者 王玲 崔箏 實習記者 楊潔 文翻開100余個中國重點城市2013 年前10個月的 PM2.5監測記 錄,沒有幾個城市在空氣質量方面表現合格。

糟糕記錄和頻發的霧霾,基本符合普通公衆對空氣質量的認知。但是,以北京為代表的不少地方政府以及部分空氣學者,卻宣稱本地的空氣質量在近十年間呈現好轉。這種論調進入不少地方政府的年度工作報告中。

在近十年間,中國的空氣到底是變好,還是變壞了?

財新記者多方採訪專家發現,兩者其實都不算錯,只是依據的標準不同。

政府強調空氣變好,指的是PM10、二氧化硫等空氣指標 ;而公衆見到更多的霧霾和更重的汙染,則是細顆粒物PM2.5導致。

多位空氣專家指出,近十年間,在當前中國大中城市,PM2.5在空氣中的比重越來越大。即 PM10雖在官方減排措施下下降了,但 PM2.5極可能是上升的( “可能”一詞,緣于數據缺失,因為大多數城市近兩年才開測 PM2.5——編者) 。而後者可能引發更多的霧霾,對人體的健康傷害更大。

10月17日, 國 際 癌 症 研 究 機 構(IARC)認定空氣汙染為一類致癌物質。

至此,空氣汙染可致癌成為定論。公衆有必要追問: 中國空氣到底怎麼了?

空氣更有害

北京市環保局2012年底曾表示,北京空氣質量自1998年以來14年持續改善。但公衆更有理由堅信自己的感覺 :空氣質量並沒好轉,而在變差。在2013年前10 個月中,幾乎每月都有重汙染的霧霾天。

根據最新標準,即2012年2月環保部和國家質檢總局聯合發佈的《環境空氣質量標準》 ,中國主要監測的空氣汙染物有六種 :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臭氧、細顆粒物(PM2.5)及可吸入顆粒物(PM10) 。環保部發佈的空氣質量指數(AQI)正是基於這六種汙染物的水平綜合而來。

2012年度《北京市環境狀況公報》(下稱《公報》 )稱, “全市空氣質量持續改善,主要汙染物濃度全面下降” 。

《公報》顯示,與2011年相比,2012年北京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 PM10的年平均濃度分別下降1.5%、5.5% 和4.4%,一氧化碳的年平均濃度與上年持平。

至於最受關注的空氣汙染物臭氧和 PM2.5, 《公報》稱前者存在局地超標,對後者的數據則未予提及。然而,PM2.5數據恰恰可以解釋公衆的困惑。

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潘小川,曾任原國家環保總局與世界銀行主持的中國空氣汙染健康研究項目的中方專家。他指出,PM10和二氧化硫指標是逐年降低的,但 PM2.5最近幾年並沒有明顯降低。因此,從 PM2.5角度,很難說中國城市的空氣有好轉。

“此前我國大部分地區的大氣汙染防治政策主要針對二氧化硫和煙粉塵。城市二氧化硫濃度指標確有改善,但PM2.5的問題越來越突出。 ”環保部直屬的環境規劃院大氣環境部副研究員雷宇分析。

“若以 PM2.5質量濃度衡量空氣質量的好壞, (北京的)空氣質量確實變差了。 ” 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王躍思告訴財新記者。

王躍思研究空氣汙染已有十多年,他還是中科院一項空氣汙染物溯源項目的負責人。他認為,近十年來,北京市從 PM2.5到 PM10這段粗粒子部分確實有所下降,帶動了整個 PM10的小幅下降,但 PM2.5並沒有下降,一直處在高位,甚至還有小幅度上升。

同屬顆粒物,PM2.5與 PM10一升一降,幅度都不大,但效果大相徑庭。

王躍思表示,PM2.5更加影響大氣能見度,對人體健康的危害更大。

“原來大氣中的顆粒物比較粗大,單位質量也大,容易沉降 ;現在的顆粒物細小而輕,總質量小了,體積小、密度也小,但個數多,在大氣中漂浮的時間比以前長了許多,因此公衆感覺汙染比以前嚴重。 ”王躍思解釋。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研究員魏複盛持同樣觀點。他告訴財 新記者,北京的粗顆粒物是逐年下降的,但細顆粒物停留在空氣中,壽命可達幾個月。 “如果來一場大風或者大雨,空氣就乾淨了 ;不然,細顆粒物就會長時間漂浮在空氣中。 ”公衆的又一個疑問是,之前不為人注意的PM2.5為什麼于近年成為中國空氣主要問題?專家們認為,除了 PM2.5 事實上的小幅躍升,還有一部分原因是近兩年才開始的檢測徹底暴露了問題。

美國宇航局地球氣象台(NASA's Earth Observatory)近期繪製的一張全球空氣汙染地圖顯示,東亞中國(青海、西藏地區除外) 、南亞印度以及歐洲局部等地區的居民健康受 PM2.5汙染侵害情況最為嚴重。

此次受訪的專家普遍認為,中國地方政府官方其實沒有必要強調地方空氣質量近年有所好轉。從全球的角度看,中國許多城市的空氣汙染相當嚴重,這沒有什麼可爭辯的。

中國式汙染

在空氣學界,有個說法是“中國特色的空氣汙染” 。

“目前,中國尤其京津冀地區大氣汙染的複雜性,可能是人類有史以來沒 有遇到過的。 ”王躍思告訴財新記者,“複雜不僅在汙染源,還在於汙染的大氣化學過程。 ”如果用一個等式來表達中國的空氣汙染,多位學者認為可以寫成: “中國?倫敦 + 洛杉磯 + 中國特色” 。其中,倫敦和洛杉磯分別指“赫赫有名”的倫敦煙霧事件和洛杉磯光化學煙霧事件。

以北京2013年1月霾汙染過程為案例,中科院項目組通過對汙染物的分析認為,北京強霾汙染物化學組成,是英國倫敦1952年煙霧事件和上世紀40年代美國洛杉磯光化學煙霧事件汙染物的混合體,再疊加中國特色的沙塵氣溶膠 。

“倫敦煙霧事件是燃煤引起的,主要是煙塵和二氧化硫,當然也有三四苯並芘等 ;洛杉磯事件主要由燃油、工業引起,也較單一。 ”王躍思說。

國家環境保護城市空氣顆粒物汙染防治重點實驗室主任、南開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馮銀廠認為,中國很多地方的空氣集倫敦和洛杉磯當年的汙染于一身,有自身特色。

馮銀廠眼裡中國空氣汙染的最大特色是揚塵汙染, “歷史上像我們這樣,同一時期建築施工面積這麼大、這麼快的很少。加之管理水平不高,會造成很多汙染。 ”而在王躍思看來,沙塵和稭稈燃燒也是中國特色的空氣汙染。

“生物質燃燒,即稭稈燃燒和京津冀地區的沙塵。這兩項汙染,別的國家不多。 ”王躍思進一步解釋, “煤的汙染和汽車的汙染起反應需要介質,沙塵就是介質。 ”對於如此複雜或獨特的空氣汙染形勢,王躍思認為,根本原因在於治理不到位,出現汙染物“1+1>2”的情況。

“歐美國家,發現一個汙染物治好一個,空氣問題從沒有像我們這樣複雜過。我們煤炭汙染沒治好,工業汙染來了; 工業汙染沒治好,汽車汙染又來了。

疊加到一塊兒,不是‘1+1=2’ ,汙染物之間還會發生化學反應,又生成新的汙染物,這是‘1+1>2’ 。 ” 王躍思解釋。

2012年10月,環保部、發改委和財政部聯合印發的《重點區域大氣汙染防治 “十二五”規劃》 ,如此描述大氣汙染形勢 :在傳統煤煙型汙染尚未得到控制的情況下,以臭氧、細顆粒物(PM2.5)和酸雨為特徵的區域性復合型大氣汙染日益突出,區域內空氣重汙染現象大範圍同時出現的頻次日益增多。

細解空氣汙染

中國空氣中到底有多少種汙染物?多位受訪空氣專家表示,美國有多少種,中國就有多少種。

前述的六種空氣汙染物指標中,王躍思認為 PM2.5汙染最值得關注。 “目前只看 PM2.5即可。只要 PM2.5不超標,其他東西超不了標,只要 PM2.5超標,其他十有八九會超標。 ”PM2.5是指空氣動力學直徑小于或者等於2.5微米的大氣顆粒物(氣溶膠)的總稱。王躍思表示,PM2.5 組成極其複雜,幾乎包含元素周期表所有元素,涉及3萬種以上有機和無機化合物。

王躍思分析,一般科學界將 PM2.5 歸結為六類或七類 :硫酸鹽、銨鹽、硝酸鹽、元素碳(EC) 、有機物(OC) 、海鹽和礦塵。其中,硫酸鹽、硝酸鹽和銨鹽是比較單一的物種; EC、OC 和礦塵都是混合物,又以有機物最複雜。

“PM2.5是多孔性的,吸附能力非常強,任何汙染物都能富集在 PM2.5 上。 ”王躍思形容, “就像一個飯團掉地上滾一圈,粘了一堆髒東西。 ”PM2.5還可分為一次汙染物和二次汙染物。魏複盛說,一次汙染物是生產、生活活動中直接排放到空氣中的細小顆粒物,如元素碳、有機碳、二噁英、多氯聯苯、多環芳烴、農藥、揮發性有機物、半揮發性有機物、礦物質細粉、金屬的氧化物、海鹽粒子、細菌、病毒等,這些都吸附在顆粒上。

二次汙染物是指排放到空氣中經過光照、氧化或重金屬催化等發生化學反應的汙染物。如排放的二氧化硫,在空氣中被氧化成硫酸; 硫酸再跟氨氣結合,就成了硫酸銨,相當于很細的顆粒物。

衆多汙染物中,哪些是致癌物?魏複盛表示,PM2.5中有很多汙染物,如多環芳烴、苯並芘、二噁英、多氯聯苯、農藥 DDT 等,都是致癌物,但是量非常少。

目前國際癌症研究機構確定的致癌物中,一類致癌物,即對人類肯定致癌的有111種;二類致癌物中,很可能對人類致癌的有66種;第二類致癌物中,可能對人類致癌的有285種。

“這些可能在中國都能檢測出來,是否對人體有害?這涉及一個量的問題。 ”魏複盛進一步解釋,美國有的空氣汙染物我們都有,通過研究還在發現新的汙染物,這些汙染物過去沒重視,被認為沒問題,比如用于不粘鍋表面塗層的全氟化合物。

對於空氣中的汙染物和致癌物數量,魏複盛認為, “有和沒有不是主要問題,最關鍵的是量。劑量大、危害大,才最應該引起注意。 ”嚴重的空氣汙染導致的最惡劣的健康危害,當屬致癌和致人死亡。2013年10月17日, IARC 認定室外空氣汙染為一類致癌物質,這僅是最新證據而已。

2012年底發佈的《2010年全球疾病負擔評估》報告顯示,空氣汙染每年在全世界導致320萬人過早死亡。報告提到,全世界有近40% 因空氣汙染導致的過早死亡發生在中國。2010年,中國有120萬人因為空氣汙染過早死亡。

“阻斷” 壞空氣

嚴峻的空氣汙染形勢使人思考,中國空氣質量的拐點是否已經到來。

魏複盛認為,空氣質量要想短期根本好轉是不可能的,因為中國正處在工業化和城鎮化過程中,空氣治理是場持久戰。總的來說,中國汙染是在波動中逐漸下降的,但空氣質量要達到發達國家水平,至少需要20-30年。

魏複盛的看法,其實也是多位空氣學者的共識。在未來可以預計的漫長時間空氣汙染狀況下,政府該為公衆做哪些事?公衆又該如何儘量減少發生健康問題?

受訪學者普遍認為,政府首先還是應該加緊治理空氣,並將治氣當作關係到居民生命健康的重大民生工程來抓。汙染減排、產業調整、油品升級、減少燃煤、聯防聯控,每個環節都要做起來。

魏複盛認為,監管是中國治理空氣能否成功的關鍵,要把出台的政策落到實處。王躍思認為,監督汙染僅靠政府是不夠的,應放開民衆監督汙染,例如社區在自己管理的網格內發現空氣汙染,就可以舉報。政府應鐵腕重罰被舉報的汙染源責任人。

政府要做的第二件事是空氣汙染應急。學者認為,像北京的“六停一沖”就是一種比較好的應急預案。但應急預案應是一整套流程,包括事先的汙染預報,汙染信息及時向公衆通報,重汙染時啓動相應等級應急預案。應急預案應對應一系列法定的行動,相關政府部門、學校、居民組織、營業場所等,要有對等的行動響應。

複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闞海東對財新記者表示,政府部門的空氣汙染指數,普通公衆基本看不懂,他建議政府部門基於最新人群流行病學研究,適時推出“霧霾天氣( 或 PM2.5) 健康指數” ,直觀告訴公衆當前空氣質量對健康的危害程度,此指數可以指導公衆採取適當防範措施。

那麼,重汙染天氣發生時,公衆應該如何保護自己?

多位專家建議,重汙染天,公衆最好呆在家中,關閉門窗。如必須外出,則儘量減少外出時間,戴有防護作用的口罩。戶外活動一定要按照大氣汙染規律選好時間和地點。

除了自我防護,公衆還要自我約束。

有學者建議,汙染天儘量不開車,一來免堵,二來環保。 “管住自己廚房的排煙道,要排入公共煙道。管住自己的嘴,不吃戶外燒烤。 ”學者認為,在治理空氣或汙染防護過程中,政府的信息必須公開透明。政府不必害怕把糟糕的空氣質量告知公衆,因為不告知導致的問題更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1256

特斯拉報表存在粉飾?

http://wallstreetcn.com/node/63829

彭博社的專欄評論員Jonathan Weil認為,上週特斯拉公司公佈的三季度財報存在明顯粉飾。他列舉了以下主要幾點:

1. 特斯拉在財報中,將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Non-GAAP)下的淨利潤位於財報首頁,顯示淨利潤為1600萬美元。事實上,依照美國通用會計準則(GAAP),三季度特斯拉實現淨虧損3800萬美元,如此重要的結果僅位於財報第4頁。

特斯拉公司此做法明顯不符合SEC監管要求。根據監管規定,財報中GAAP下的財務數據應位於更為明顯的位置,因其數據的重要性高於Non-GAAP下的財務數據。

特斯拉公司發言人就這一問題拒絕回答。

GAAP是通用會計準則,它基於相同的假設和標準,不同公司間可以相互比較。監管機構允許企業披露Non-GAAP,即企業按照自己的準則上報,是為了更好地反映企業實際盈利情況。例如,企業認為一些項目與日常經營無關,不能向投資者傳遞準確的經營信息,可以在GAAP的基礎上進行調整,也就形成了Non-GAAP。

2. 很多企業借Non-GAAP粉飾報表,剔除部分營業支出、管理費用等成本費用類項目,因此淨利潤變得更高。特斯拉也不例外,他們將為員工發放的股票薪酬剔除在外。

3. 特斯拉公司Non-GAAP下的營業收入為6.03億美元,比GAAP下的營業收入高出40%。導致重大差別的原因是特斯拉的「回購承諾」項目。今年四月,特斯拉推出了比車貸更誘人的新營銷模式:回購承諾。CEO馬斯克表示,使用Model S車3年後,若消費者願意,可以將車以原價的50%返售給特斯拉公司。對於眾多質疑電動汽車性能的消費者而言,回購措施無疑讓他們吃了一顆定心丸。可以說,若無回購承諾,部分消費者不會購買Model S。

根據會計準則,特斯拉對帶有「回購承諾」的汽車銷售,不能直接全部確認為銷售收入,應將有關業務歸入租賃範疇,以租賃業務的會計處理方式入賬。因此,特斯拉大致的會計處理為:每賣出一部「回購承諾」的Model S車,特斯拉在資產項下記入「現金」,同時,確認部分「銷售收入」(攤銷至36個月),在負債項下記入「遞延收益」;對於賣出的成本,資產項下貸記「存貨」(存貨減少),同時,資產項下記入「汽車經營性租賃(operating lease vehicles)」,確認部分「銷售成本」。

對比下,如果沒有「回購承諾」,特斯拉大致的會計處理為:每賣出一部Model S車,特斯拉在資產項下記入「現金」,同時,確認「銷售收入」;對於賣出的成本,資產項下貸記「存貨」(存貨減少),同時,確認「銷售成本」。

然而,當特斯拉採用自己的準則Non-GAAP,將上述租賃業務「遞延收益」轉為「銷售收入」時,就出現了問題。今年四月,特斯拉才推出的這一項目,若非回購承諾,有一部分消費者根本不會購買Model S,因此銷售收入與此前季度的銷售收入可比性很差。更重要的是,特斯拉於Non-GAAP下將其歸入銷售收入,也即假定,三年後沒有人會真正要求他們回購Model S汽車,這顯然是非常不現實的,特別是考慮到近期Model S頻繁起火出事。

今日,美國股市再創新高,特斯拉股價下跌1.56%,收於135.45美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2096

A股粉飾業績補貼有癮 企業家向總理疾呼公平

來源: http://money.21cbh.com/2014/8-30/wMMDA2NzZfMTI5MTMwMA.html

21世紀經濟報道 政府補助是把雙刃劍。一方面對企業的發展功不可沒,另一方面也導致了市場很多亂象。

7月14日,在李克強總理主持召開的經濟形勢座談會上,企業家喊出了“不要補貼,要公平”的聲音。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說:“我們不需要國家的產業政策扶持!只要有公平競爭的環境,企業自己就可以做好!”東方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行說:“我們不需要政府補貼,我們就希望公平!”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根據同花順Ifind數據統計,2014年上半年,凈利潤為正、但扣除非經常損益後的凈利潤(下稱扣非後凈利潤)變為負的企業,有131家,其中因政府補助而扭虧為盈的有73家。再把鏡頭拉長至2011年至2013年,凈利潤為正、但扣除非經常損益後的凈利潤變為負的企業分別為106家、242家和290家,而因政府補助而扭虧為盈的分別有57家、106家和108家。

其中有多家上市公司已連續3年扣非後凈利潤為負,它們長期依靠政府補貼才避免退市的命運。

對於這類政府補貼在凈利潤占很大比例,甚至賴以扭虧為盈的企業,南方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師楊德龍表示,“其投資價值將會大大縮水”。

經濟學家、北京工商大學證券期貨研究所所長胡俞越也指出,地方政府通過補貼來保殼的行為擾亂股市正常秩序,有違市場公平原則。

補助成“扭虧法寶”

在各種名目下,政府發給上市公司的補貼起到了“增厚業績”作用,金額動輒是凈利潤的50%以上,甚至達到幾十倍,有些作用更是達到扭虧為盈,避免企業披星戴帽甚至退市。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統計,目前已披露半年報的上市公司有2282家,其中凈利潤為正的有1788家。其中政府補助是凈利潤1倍以上的有111家,政府補助占凈利潤比例在50%-100%之間的有111家,在20%-50%之間的有256家,在10%-20%之間的有293家,在0-10%之間的有1017家。

凈利潤與政府補助最懸殊的三家上市公司是海倫哲(300201.SZ)、太化股份(600281.SH)和曙光股份(600303.SH),它們今年上半年的凈利潤分別為12.24萬元、126.15萬元和218.71萬元,而計入當期損益的政府補助分別高達998.75萬元、2750.98萬元和3925.11萬元,是各自凈利潤的81.62倍、21.8倍和17.95倍。

在專業證券研究人士看來,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非常重要。楊德龍表示,“研究員、PE在研究公司估值時,一般都會剔除非經常性損益,除非是對公司產生可持續的利潤。”

上述高級投資經理表示,扣非後凈利潤這一指標非常重要,因為政府補助、拆遷補償等非主營收入有時候會很大,尤其是大型企業、國企、傳統企業等。

依照會計算法,“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扣非後凈利潤+非經常性損益”,而非經常性損益包括出售資產收益、計入當期損益的政府補助等。因此,如果扣非後凈利潤為負,而凈利潤為正,且“扣非後凈利潤+計入當期損益的政府補助金額”為正時,那麽政府補助是其扭虧為盈的“依賴”。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統計,剔除重複的上市公司後,在3年半的時間里共有278家上市公司通過政府補助扭虧為盈,其中有8家ST股,包括*ST昌九(600228.SH)、*ST吉炭(000928.SZ)、*ST民和(002234.SZ)、*ST天威(600550.SH)等。

今年上半年,扣非後凈利潤為負、但是依賴政府補助凈利潤超億元的上市公司有3家。中國國航(601111.SH)、新興鑄管(000778.SZ)、萬通地產(600246.SH)今年上半年的凈利潤分別為4.74億元、5.07億元和4837萬元,而其扣非後凈利潤分別為-771.6萬元、-3427.55萬元和-994.48萬元,計入當期損益的政府補助則達到了8.18億元、3.97億元和1.18億元;另外黑牛食品(002387.SZ)、安凱客車(000868.SZ)、華燦光電(300323.SZ)、德豪潤達(002005.SZ)、華菱鋼鐵(000932.SZ)等也依賴政府補助扭虧為盈。

以華昌化工(002274.SZ)為例,2013年其扣非後凈利潤為-6023.49萬元,而其因“計入當期損益的政府補助”達9656.52萬元而扭虧為盈。因為其2012年虧損7941.61萬元,如果2013年沒有得到巨額補貼,其將會被“ST”。

有違市場公平原則

政府補貼對於企業發展、產業扶持等正作用不言而喻,但是卻又帶來不少副作用。

南方一家家電上市公司副總裁對董明珠的話頗有同感。“當初家電下鄉補貼政策出臺時,家電行業正值淘汰落後產能,剩下一批有競爭力的家電企業。可是補貼政策出臺後,便有不少本來活不下去的中小家電企業存活了下來,搞價格戰等惡性競爭,擾亂了整個家電市場。”

上述副總裁進一步指出,可以說補貼政策的出臺減緩了淘汰速度,給品牌企業造成不公平的競爭環境。

東北某券商一位研究員出身的高級投資經理指出,“對於地方政府來說 ,只要企業稅收和政府給予的補貼能夠持平就不算賠,起碼還能解決當地就業問題。所以政府給予補貼是有動力的,再比如一些老企業搬遷後需要進行老城區改造,政府也會享受部分收益。”

跟政府補貼政策減緩家電行業優勝劣汰一樣,其也延緩了不少業績不濟上市公司的退市進程,有些上市公司甚至連續多年對補貼養成了依賴。另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統計,大唐電信(600198.SH)、歌華有線(600037.SH)、深康佳A(000016.SZ)、艾迪西(002468.SZ)等7家上市公司2011年-2013年連續三個會計年度扣非後凈利潤為負,而依仗政府補助後凈利潤轉正。否則,如今已徘徊在退市邊緣。

胡俞越指出,我國按照市場化原則建立證券市場體系,有進有出才正常,現在是“只進不出”,因此給IPO造成很大壓力。“出”的路徑有很多,比如連續多年虧損就應該退出股市。但是臨近退市的上市公司,地方政府卻通過補貼保殼,這就違反了市場的公平原則,另外對投資者也是不負責任的。

上市公司通過補貼提振業績甚至扭虧為盈也令專業投資人士“心生芥蒂”。“通過政府補貼扭虧為盈的上市公司本身價值就會縮水,因為政府補貼不一定持續,一旦政策變化,補貼可能就沒了;另外通過政府補貼扭虧為盈的上市公司,其本身的盈利能力不強,對這類公司的估值就會偏低。”楊德龍說,如果補貼不合適,就會令行業停滯不前、不願意創新、不願意發展,如果是落後產能企業就會造成保護落後,對一些創新企業產生抑制作用。(記者郵箱:2464795425atqq.com)(編輯蔔堅龐華瑋) 返回21世紀網首頁>>

(責任編輯:羅育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0153

中國中藥粉飾的業績已漂白 歲寒知松柏 歲寒知松柏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7a300f0102v3pt.html

經測算,$中國中藥(00570)$中報對比2011年無粉飾業績期,3年收入複合增長率18%,利潤複合增長率60%;對比12年收購粉飾期分別都增長26%;對比13年中分別增長21%和68%,經調整後應該也有40%左右的增速。分析如下:

今年中報收入增長144%到12.6億元人民幣,利潤增長200%到1.89億元,有朋友說這業績不好,因為570是前年底被國藥借殼並於去年初完成的,去年下半年又收購了同濟堂,所以去年年報和今年的中報同比都缺乏合適的參照物做對比。

毫無疑問,國藥的兩次收購,包括盈天和同濟堂,當初的利潤都是有水份的。比如盈天的收購條件是:如果2012年利潤超過1.9億港元,收購對價就由1.4港幣上升到1.7港幣。

於是乎盈天的利潤就從2011年的0.72億急升到2012年的2.07億,2012年上半年也才0.78億,收入同比只增長了2成,利潤卻增長了近2倍,其中下半年更是激增300%以上。而之前的兩年利潤增速分別不到2成和4成,所以2012年的利潤明顯是為了提高收購價格而沖的業績,利潤水份很大,到2013年中報收購完成後業績原形畢露,同比基本0增長,好在還沒有倒退。

2013年下半年收購同濟堂也是有水份的,我們看同濟堂收購前2010-2012年的業績就非常清楚,收入分別是5.8億、9.1億和12.7億港元,利潤分別是0.46億、0.45億、1.69億港元,其中2012年利潤增長300%非常高。而2013年前4個月收入為3.9億港幣,利潤為0.34億港幣,同比增長回落到30%,金額不到2012年的三分之一,而當時的收購代價為2012年利潤的19倍PE。

經查詢複星醫藥的財報,2013年中同濟堂收入為5.38億人民幣,利潤為0.495億人民幣,2012年全年為10.57億元和1.58億元,2012年中為4.44億元和0.255億元(此處有矛盾:570收購公告中2013年1-4月收入3.56億港元,利潤0.265億港元,折成人民幣分別為2.85億元和0.212億元,難道五六兩個月收入和前4個月相當但利潤僅和1個月差不多?)。同濟堂2013年中同比2012年中增長了21%和94%,但環比2012年下半年下降了12%和63%。我估計同濟堂有一些季節性,下半年業績好於上半年,但2012年應該是有業績粉飾的,可能早在國藥收購盈天時就已經接觸同濟堂了。

所以,2013全年570的業績毫無亮點,收入13.9億人民幣,利潤1.98人民幣,包括盈天全年和同濟堂11-12二個月的業績。我們簡單加總一下,盈天2012年收入12.7億港幣,利潤2.07億港幣,同濟堂2012年收入12.7億港幣,利潤1.69億港幣,同濟堂除以6算2個月,合計收入就是14.8億港幣,利潤2.35億港幣,折算成人民幣後是12億元和1.88億元。

對照前述2013年570的業績,2013年的業績同比2012年收入增長16%,利潤僅增長5%,若考慮同濟堂可能有季節性,下半年業績比上半年好,那麽2013年就沒有增長。之所以增速相比2012年急劇下降,原因就是2012年盈天和同濟堂的利潤水份太大。

現在我們回過頭來看2014年中報業績,收入12.6億元人民幣,利潤1.89億人民幣。對照2012年盈天和同濟堂的合計收入25.4億港幣和3.76億港幣,即人民幣20億元和3億元,除以2後,收入和利潤都增長了26%。

對照2013年中盈天和同濟堂的合計數,收入為6.34億港元+5.38億人民幣,利潤為0.785億港幣+0.495億人民幣,分別為10.45億元和1.123億元,分別增長了21%和68%。

若對照2011年的盈天和同濟堂,合計收入19.3億,利潤1.17億港幣,折人民幣分別為15.4億元和0.94億元,除以2即是7.7億和0.47億元。收入3年複合增長率為18%,利潤複合增長率高達60%!

假設2013年的真實利潤比2012年應該增長50%,那麽分別將2012年利潤調低將13年調高,則2014年中報的利潤同比13年中應該也還有40%左右的增長。

這說明,經過2013年的消化,2012年盈天和同濟堂的利潤粉飾已經漂白,今年570年的業績已經完成了財務洗澡並重回增長軌道,並且這個增長還比較高。

考慮到570的成長性,我估計全年收入會超過25億人民幣,利潤會超過4億人民幣,對應目前的PE為17倍,PB2.3倍。再考慮到中報里提到的將繼續收購心腦血管、腫瘤、骨傷科及針對老年人疾病的中藥企業,目前的估值應該是偏低的。

聲明:本人持有中國中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0959

投資百老匯?也許只是富豪在砸錢粉飾門面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6325.html

對投資者而言,轟動百老匯的音樂劇無異於一臺ATM取款機。

北京時間6月13日20點,音樂劇界的奧斯卡——美國百老匯托尼獎70周年頒獎典禮將首次在中國轉播。在今年5月由美國戲劇協會揭曉的提名名單中,怪才林-曼努爾-米蘭達一手打造、以美國開國元勛為主角的音樂劇《漢密爾頓》一舉摘下16項提名。作為托尼獎的大熱門,對於該劇的投資者而言,《漢密爾頓》無異於一臺ATM自動取款機。

音樂劇《漢密爾頓》

不為人知的音樂劇投資回報

不過,千金易得,爆款難求。即使在音樂劇發展極為成熟的美國百老匯,這依然是一項高風險的投資。

事實上,百老匯運作模式類似於私募股權投資和房屋租賃。首先,投資者將資金投入音樂劇,然後隨著門票的銷售,每隔幾周就可收到回報。其中的核心在於,音樂劇演出的周期越長,投資者就可以獲得越多回報。

根據百老匯音樂劇行業官方網站“THE BROADWAY LEAGUE”統計的數據,截至2015年5月22日,百老匯演出時間最長的前10大音樂劇包括:《劇院魅影》(11782場、1988年演出至今)、《芝加哥》(8107場,1996年演出至今)、《獅子王》(7705場,1997年演出至今)、《貓》(7485場,1982年至2000年)、《悲慘世界》(6680場,1987年至2003年)、《平步青雲》(6137場,1974年至1990年)、《加爾各答風情畫》(5959場,1976年至1989年)、《媽媽咪呀》(5758場,2001年至2015年)、《美女與野獸》(5461場,1994年至2007年)、《女巫前傳》(5238場,2003年至今)。

不過,要想成功預測未來的《劇院魅影》,僅憑個人品味是完全不夠的。一臺匯聚頂級明星的劇目可以在17周之內突然閉幕;而小成本、類似兒童節目“芝麻街”的《Q大道》(Avenue Q)卻可以長盛不衰。在開演12年之後,《Q大道》已經為初始投資者帶來了8倍的回報。

但百老匯的整體投資回報率實際上也無人知曉。據美國彭博社報道,劇目的制作類似於一家私人公司,並不會公開披露財務狀況。一些劇目在回收成本後會開辦一場新聞發布會以示慶賀。基於此,在經驗豐富的百老匯投資人看來,只有大約20%~25%的音樂劇最終可以收回成本,但百老匯整體的投資回報依然不得而知。

高成本和高投資門檻

高昂的制作成本帶來了高風險。一場典型的音樂劇可以耗費700萬至1500萬美元。例如,2011年至2014年上演的《蜘蛛俠——終結黑暗》就總計耗費7500萬美元——這包括初始投資、讓劇目上演的成本、以及每周的運營費用。

因此,傳統的音樂劇制片人、導演並不願意向一群人眾籌,其目標投資者往往是有能力投下重金的群體。在法律上,美國政府也會限制此類高風險投資的準入。“夠格”投資者的標準通常是:凈資產超過100萬美元,或個人年收入超過20萬美元、夫妻年收入超過30萬美元。

如何預測下一個爆款?

不過,爆款帶來的造富效應仍然吸引著投資者的持續湧入。“一句關於百老匯的古老諺語非常中肯——你不能借此謀生,但你可以大賺一筆。”2015年托尼獎最佳音樂劇《悲喜交加》的制片人Kimberly Loren Eaton表示。

但預測下一個爆款劇目無疑非常困難。由於音樂劇的回報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演出的生命周期,一個傳統法則是:匯聚頂級明星是劇目回本的保證,但同時投資回報卻存在上限——因為一旦明星演員回歸好萊塢,這個劇目就可能終止演出。相反,以普通音樂人作為演員的劇目可能面臨更高的風險,但卻有可能保持數十年的持續盈利。

不過,演出的長周期也並不能與盈利的長周期相對等。有時,劇院的上座率只能覆蓋劇目的成本,無法為投資者帶來任何收益。而在一場音樂劇收回成本之後,投資者就需要與制片人五五分賬。在許多情況下,音樂劇堅持演出的目標就是熬到托尼獎頒獎的那一刻。贏得大獎或在現場直播中的出現難忘瞬間的音樂劇往往會一票難求。同時,國內和國際巡演也是一個穩定的現金流來源,但這通常也需要投資者追加投入。

因此,審慎分析為數不多的歷史事實就尤為重要。2015年托尼獎得主《悲喜交加》(Fun Home)和今年的大熱門《漢密爾頓》在正式登陸百老匯之前,這兩部劇都曾在紐約外百老匯的“公共劇院”獲得如潮好評。音樂劇導演和制片人以往劇目的回報數據也是投資者的重要參考。

“關系”生意

許多音樂劇的投資者並非僅追求財務上的回報。有些投資者只是熱衷於與百老匯的傳奇人物會面;或為自己的朋友和生意夥伴提供劇場中的最佳座位;抑或作為“其他制片人”之一走上托尼獎的領獎臺、分享這一榮耀的時刻。例如,據美國彭博社報道,2014年托尼獎最佳音樂劇得主《愛與謀殺的紳士指南》(A Gentleman's Guide to Love and Murder)就有超過30個制片人。更重要的是,對於建立人脈關系而言,投資音樂劇也是進入紐約當地圈子的極佳渠道。

甚至對於音樂劇投資本身,“關系”也是最核心的門檻之一。近年來,盡管偶有音樂劇眾籌模式出現,但在當下的美國,這個古老的行業仍然用古老的方式進行融資——完全的面對面或打電話。“這是一個100%的關系生意。”《 The Visit》、《Peter and the Starcatcher》的制片人Rich Affannato表示,“除非你認識人,否則也不會有渠道投資於下一部爆款音樂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0230

你不是不懂咋分股權 你就是太愛粉飾太平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228/161550.shtml

你不是不懂咋分股權 你就是太愛粉飾太平
花兒街參考 花兒街參考

你不是不懂咋分股權 你就是太愛粉飾太平

股權結構,本就該在不斷平衡中獲得新的生命力的。

本文由花兒街參考(微信ID: zaraghost)授權i黑馬發布,作者:林默。

從2016年開始,我一直在寫一本關於創投行業的書。奈何作為一只公號狗,就像在草坪上追逐飛盤一樣,我每天都在追著漫天飛的八卦和熱點。書,就遲遲未能寫完。

有一位朋友問我,為啥公眾號能堅持寫,書就這麽難呢?除了寫書的稿費特別低還有其他的原因麽?

我尋思了一下,寫公眾號是在廣大人民群眾註視的目光下,寫書是我一個人在小黑屋里吭哧吭哧。作為一只愛慕虛榮的東北人,自然是會先完成有註視的工作。於是,既然在酒店不能完成自己約的炮,我決定挪到沙灘上試試。so,我會在這里,每周寫一篇關於創投圈的文章。

做過那麽多年商業記者,我聽過的改變世界的夢想也不比投資行業的人少。他們的目光灼灼,說著馬雲推廣黃頁那落魄的過往,點評著李彥宏正站在存亡之秋的關口,八卦著王興和程維究竟是不是好基友。他們企盼,終有一日,自己也會駕著獨角獸登上雲端,成為那些人中的一員。他們望著天堂,然後一腳踏進了創業的煉獄。

我希望他們都能從煉獄升天,但我知道他們中的大多數人都要在十九層煉獄中上下折騰,終不得出。以及,某些人飛升了,還可能一個跟頭跌回來。

這個每周更新一次的創業欄目,就叫“煉獄天堂”。站在天堂看煉獄,處處都是狗血劇;站在煉獄看天堂,人人都是雞湯王。

下面是正文時間

上周,某創業者的媳婦寫了篇為夫鳴冤的《就算老公一毛錢股份都沒拿到 在我心里他依然是最牛逼的創業者》。兩天後,她怒斥的對象,創業公司CEO回懟了一篇,說她老公工作非常不牛逼的文章。

每個人都拿著顯微鏡,對準了支持自己論點的那面硬幣用力描摹,兩篇文章讀下來,矮馬這是在說兩家公司的CTO麽?

反轉啊,它已經成了所有爆款事件的標配。

鑒於雙方爭吵的是股權分配,於是朋友圈里又刷了一遍教育大家創業時怎麽分股權的科普貼。就跟馮大輝剛離職那會兒一樣。

講真,如果把中關村創業大街上喝過的咖啡杯連起來,我覺得也可以繞地球兩圈了。

創業的路都前赴後繼地淌了這麽多年了,沒有什麽百度找不到的股權分配常識,與其說創業者缺乏的是知識,不如說大部分人缺乏的是對股權足夠坦蕩又足夠殘忍的態度。

創業之初,人性美好的大爆發跟戀愛之初也差不多了。大家嘴上念叨的都是怎麽一起把蛋糕做大,表現的都特別不計較個人得失。

創業的路走長了,各種各樣的毛病都出來了,早年構想的利益分配機制怎麽看不夠合理了,不過又抹不開面子提新的股權分配方案,只要沒人主動提,就拖拖更健康。

一面犯慫一面拖,就拖出問題了。

1

11

展程科技CEO陳羽翔一定沒想到,自己創立的這家只完成了天使輪融資的公司,會招來這麽多記者堵在門口。

前一天,北京剛下了初春的第一場雪,雪花飄落的時候,人們想到的都是聖潔的美好。這一天,公司CTO韓東輝來找陳羽翔談自己在創業公司應該占的股權份額,倆人沒談攏,不歡而散。

第二天,路上的雪變的很臟,記者們從四面八方,踩著臟雪,湧向了展程科技。在此之前幾個小時,韓冬輝的老婆emily在網上發了一篇討伐陳羽翔的檄文,以我粗俗的理解,文意大抵是“陳羽翔你個忘恩負義的人,我老公是勞苦功高的聯合創始人,你憑什麽不給他分很多很多錢”。

2

2013年,剛剛參加完“互聯網選妃”的emily在中關村認識了手遊創業者韓冬輝,倆人的辦公室隔著一條街。

22

韓冬輝向emily介紹說,自己創業三年了,做手機遊戲,公司有三十來個人,自己是公司的第二個員工,負責技術,算是聯合創始人。

我揣度著,韓冬輝還順路把創業公司團隊,經常互相餵下的那種“我們未來會多麽牛逼的雞湯”,也餵emily喝了一碗。

emily的公開信中說“盡管老公當時沒車也沒房,可我那個時候就想找個創業的,感覺創業似乎代表著無限的可能,當然心里多少有點期望有朝一日他們公司上市分個幾百萬然後去環遊世界的小憧憬,可說心里話我好像就是特別喜歡他敲代碼的樣子,喜歡他的實在和幽默,雖然正臉側臉都一樣坑坑窪窪的,但就是感覺特別可愛”。

相識不久後,韓冬輝告訴emily,公司給自己分了一筆100萬的獎金。這讓emily對創業的牛逼性、無限可能性信仰,得到了重量級的加強。

認識了四個月時,倆人就結婚了。那筆100萬的獎金在愛情的儀式感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婚紗是定制款的Vera Wang,蜜月去的是毛里求斯,車買的是奔馳。

33

3

從emily把那100W一擲千金地扔進了婚紗、婚禮、蜜月、豪車,卻沒有做點兒買房置業的布局,不難看出,這姑娘是對未來的財務狀況很自信的。大概是覺得幾百萬的分紅會常常有,也許明年就能去敲鐘。

總之,錢正在趕來的路上,未來將是怎麽樣的更上一層樓呢?真是想想都要笑醒。

emily認為標誌著高品質生活開始的100W獎金,在公司CEO陳羽翔心中,卻是個糟糕的開始。

在那封回應爭論的信中,陳羽翔說,“200萬獎金中包含了我對他當時付出深深的感激以及對他未來的期望。有朋友告訴我,你這樣做你要小心,現金發太多,有些人會喪失鬥誌。2013 年之後,老韓已經明顯不在工作狀態。過去三年我讓他先後擔任了多款產品的後端負責人,都沒做好,他也沒被要求承擔任何責任。一度因為這件事,曾有同事跟我大吵,說我只是不停給老員工機會,讓公司的標準很不清晰。其實我也真的感覺到,創業跑到一定時候,很容易發生的就是老員工能力跟不上”。

哦,對了,據陳羽翔說,他給老韓的分紅是200萬,不是emily以為老公拿到的100萬。

4

關於老韓,陳羽翔跟emily之間的誤解很深很深。

不僅僅是老韓的獎金,究竟是100萬還是200萬這個可能有關私房錢的問題。

他們的誤解還在於,老韓究竟是公司的什麽人?聯合創始人還是僅僅第二個入職的員工;老韓在公司究竟發揮了什麽樣的作用?單肩擎起公司半壁江山,還是占著啥啥不那啥,把其他同事都快憋出毛病了。

在emily信中,老韓是為公司鞠躬盡瘁得都快死而後已的CTO,功勛赫赫。

在陳羽翔眼中,自從拿了一筆分紅,就工作不在狀態、能力也跟不上的CTO。別說給公司賺錢,把他留在這個位置上都給公司帶來了巨大的成本。公司對老韓,已經仁至義盡。

emily描繪的,是他們的創業之初,是陳羽翔當年做出老韓會有股權承諾的初心所在。

陳羽翔講述的,是創業的半路,老韓已經很久不能幫忙把蛋糕做大了,他就對老韓變了心。

至於老韓本人,他一直周旋在這兩種誤解中,或者也許他也誤解了自己。而彌合這兩者間的經濟鴻溝的,就是那份懸而未決的,對股權的想象。

emily和老韓的孩子降生後,emily就當全職太太了,老韓每個月的收入是2W,他們租一套9K/月的房子,又在沈陽買了一套房,背上一份8K/月的貸款。(作為一只沈陽人,我必須得說,沈陽的房價一直很不給力,在沈陽背上100W房貸,買的也是很奢侈的存在)。也有網上爆料說,emily生娃去的是很奢的美中宜和,平時背的,也都是很奢的包包。

終於,日子奢得得要現金流斷裂了,emily催促老韓去問問,他到底在公司有多少股權,能不能幫他們寬裕點兒,寬裕地繼續維持看起來的體面。

老韓推開陳羽翔的門說“股權分配,今天必須給個答案”。

陳羽翔不再是當年創業時,有酒一起喝的笑臉,他看不慣老韓許多年了,此刻這位早已不中用的老臣,竟然還來威脅自己談股權,陳羽翔穩了穩神,說“老韓啊,這個問題很複雜”。

老韓和陳羽翔談崩了。憤怒的emily寫下了那篇刷屏的職責文章。

5

許多觀摩了這場鬧劇的人,給建議說“一定要在創業的第一天,把你的權益白紙黑字的固定下來”。

這麽說的人,都是排掉了眼前的雷,但給創業團隊埋下更深的地雷。

創業的前路複雜又漫長,誰走誰來,誰的貢獻大小真的是個未知數。你們在出發那天的種種預期,一定會落空。在第一天就大幅確定的股權,也一定會為大家未來心理失衡下埋下小種子。

我的一位做金融創業的朋友,創業之初曾引入了一位有豐富傳統金融資源的合夥人。然後,這位拿著公司30%的合夥人,就給他帶來過兩次合作資源。失衡日久,難免一撕,B輪融資前,他花了大價錢,才把這位合夥人買出去。

在創業的第一天,團隊需要確定的,不僅有白紙黑字的基礎利益,更要有合理的利益分配、調整機制——在重大貢獻後的獎勵機制,在能力跟不上形勢後的退出機制,在引入新生力量時的稀釋機制,在合夥人貢獻變化後的股權調整機制。

股權結構,本就該在不斷平衡中獲得新的生命力的。而創業者們需要磨練的,不是撕逼那日的筆觸,而是平日里為自己爭取利益時抹得開面子的不慫,是將創業老友送出局時的坦蕩。

另送兩條小建議,

No1 創業公司關上門一起吹的那些牛逼,千萬別隨便拿出去撩妹。妹沒信你的牛逼還好說,萬一妹真的信了你能帶她去敲鐘,她會把當下的每一天都過的跟財務自由了似的。

No2 如果跟老婆瞞報過獎金,就別縱容老婆去跟boss撕逼。

創業 股權結構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7344

你不是不懂咋分股權 你就是太愛粉飾太平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228/161550.shtml

你不是不懂咋分股權 你就是太愛粉飾太平
花兒街參考 花兒街參考

你不是不懂咋分股權 你就是太愛粉飾太平

股權結構,本就該在不斷平衡中獲得新的生命力的。

本文由花兒街參考(微信ID: zaraghost)授權i黑馬發布,作者:林默。

從2016年開始,我一直在寫一本關於創投行業的書。奈何作為一只公號狗,就像在草坪上追逐飛盤一樣,我每天都在追著漫天飛的八卦和熱點。書,就遲遲未能寫完。

有一位朋友問我,為啥公眾號能堅持寫,書就這麽難呢?除了寫書的稿費特別低還有其他的原因麽?

我尋思了一下,寫公眾號是在廣大人民群眾註視的目光下,寫書是我一個人在小黑屋里吭哧吭哧。作為一只愛慕虛榮的東北人,自然是會先完成有註視的工作。於是,既然在酒店不能完成自己約的炮,我決定挪到沙灘上試試。so,我會在這里,每周寫一篇關於創投圈的文章。

做過那麽多年商業記者,我聽過的改變世界的夢想也不比投資行業的人少。他們的目光灼灼,說著馬雲推廣黃頁那落魄的過往,點評著李彥宏正站在存亡之秋的關口,八卦著王興和程維究竟是不是好基友。他們企盼,終有一日,自己也會駕著獨角獸登上雲端,成為那些人中的一員。他們望著天堂,然後一腳踏進了創業的煉獄。

我希望他們都能從煉獄升天,但我知道他們中的大多數人都要在十九層煉獄中上下折騰,終不得出。以及,某些人飛升了,還可能一個跟頭跌回來。

這個每周更新一次的創業欄目,就叫“煉獄天堂”。站在天堂看煉獄,處處都是狗血劇;站在煉獄看天堂,人人都是雞湯王。

下面是正文時間

上周,某創業者的媳婦寫了篇為夫鳴冤的《就算老公一毛錢股份都沒拿到 在我心里他依然是最牛逼的創業者》。兩天後,她怒斥的對象,創業公司CEO回懟了一篇,說她老公工作非常不牛逼的文章。

每個人都拿著顯微鏡,對準了支持自己論點的那面硬幣用力描摹,兩篇文章讀下來,矮馬這是在說兩家公司的CTO麽?

反轉啊,它已經成了所有爆款事件的標配。

鑒於雙方爭吵的是股權分配,於是朋友圈里又刷了一遍教育大家創業時怎麽分股權的科普貼。就跟馮大輝剛離職那會兒一樣。

講真,如果把中關村創業大街上喝過的咖啡杯連起來,我覺得也可以繞地球兩圈了。

創業的路都前赴後繼地淌了這麽多年了,沒有什麽百度找不到的股權分配常識,與其說創業者缺乏的是知識,不如說大部分人缺乏的是對股權足夠坦蕩又足夠殘忍的態度。

創業之初,人性美好的大爆發跟戀愛之初也差不多了。大家嘴上念叨的都是怎麽一起把蛋糕做大,表現的都特別不計較個人得失。

創業的路走長了,各種各樣的毛病都出來了,早年構想的利益分配機制怎麽看不夠合理了,不過又抹不開面子提新的股權分配方案,只要沒人主動提,就拖拖更健康。

一面犯慫一面拖,就拖出問題了。

1

11

展程科技CEO陳羽翔一定沒想到,自己創立的這家只完成了天使輪融資的公司,會招來這麽多記者堵在門口。

前一天,北京剛下了初春的第一場雪,雪花飄落的時候,人們想到的都是聖潔的美好。這一天,公司CTO韓東輝來找陳羽翔談自己在創業公司應該占的股權份額,倆人沒談攏,不歡而散。

第二天,路上的雪變的很臟,記者們從四面八方,踩著臟雪,湧向了展程科技。在此之前幾個小時,韓冬輝的老婆emily在網上發了一篇討伐陳羽翔的檄文,以我粗俗的理解,文意大抵是“陳羽翔你個忘恩負義的人,我老公是勞苦功高的聯合創始人,你憑什麽不給他分很多很多錢”。

2

2013年,剛剛參加完“互聯網選妃”的emily在中關村認識了手遊創業者韓冬輝,倆人的辦公室隔著一條街。

22

韓冬輝向emily介紹說,自己創業三年了,做手機遊戲,公司有三十來個人,自己是公司的第二個員工,負責技術,算是聯合創始人。

我揣度著,韓冬輝還順路把創業公司團隊,經常互相餵下的那種“我們未來會多麽牛逼的雞湯”,也餵emily喝了一碗。

emily的公開信中說“盡管老公當時沒車也沒房,可我那個時候就想找個創業的,感覺創業似乎代表著無限的可能,當然心里多少有點期望有朝一日他們公司上市分個幾百萬然後去環遊世界的小憧憬,可說心里話我好像就是特別喜歡他敲代碼的樣子,喜歡他的實在和幽默,雖然正臉側臉都一樣坑坑窪窪的,但就是感覺特別可愛”。

相識不久後,韓冬輝告訴emily,公司給自己分了一筆100萬的獎金。這讓emily對創業的牛逼性、無限可能性信仰,得到了重量級的加強。

認識了四個月時,倆人就結婚了。那筆100萬的獎金在愛情的儀式感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婚紗是定制款的Vera Wang,蜜月去的是毛里求斯,車買的是奔馳。

33

3

從emily把那100W一擲千金地扔進了婚紗、婚禮、蜜月、豪車,卻沒有做點兒買房置業的布局,不難看出,這姑娘是對未來的財務狀況很自信的。大概是覺得幾百萬的分紅會常常有,也許明年就能去敲鐘。

總之,錢正在趕來的路上,未來將是怎麽樣的更上一層樓呢?真是想想都要笑醒。

emily認為標誌著高品質生活開始的100W獎金,在公司CEO陳羽翔心中,卻是個糟糕的開始。

在那封回應爭論的信中,陳羽翔說,“200萬獎金中包含了我對他當時付出深深的感激以及對他未來的期望。有朋友告訴我,你這樣做你要小心,現金發太多,有些人會喪失鬥誌。2013 年之後,老韓已經明顯不在工作狀態。過去三年我讓他先後擔任了多款產品的後端負責人,都沒做好,他也沒被要求承擔任何責任。一度因為這件事,曾有同事跟我大吵,說我只是不停給老員工機會,讓公司的標準很不清晰。其實我也真的感覺到,創業跑到一定時候,很容易發生的就是老員工能力跟不上”。

哦,對了,據陳羽翔說,他給老韓的分紅是200萬,不是emily以為老公拿到的100萬。

4

關於老韓,陳羽翔跟emily之間的誤解很深很深。

不僅僅是老韓的獎金,究竟是100萬還是200萬這個可能有關私房錢的問題。

他們的誤解還在於,老韓究竟是公司的什麽人?聯合創始人還是僅僅第二個入職的員工;老韓在公司究竟發揮了什麽樣的作用?單肩擎起公司半壁江山,還是占著啥啥不那啥,把其他同事都快憋出毛病了。

在emily信中,老韓是為公司鞠躬盡瘁得都快死而後已的CTO,功勛赫赫。

在陳羽翔眼中,自從拿了一筆分紅,就工作不在狀態、能力也跟不上的CTO。別說給公司賺錢,把他留在這個位置上都給公司帶來了巨大的成本。公司對老韓,已經仁至義盡。

emily描繪的,是他們的創業之初,是陳羽翔當年做出老韓會有股權承諾的初心所在。

陳羽翔講述的,是創業的半路,老韓已經很久不能幫忙把蛋糕做大了,他就對老韓變了心。

至於老韓本人,他一直周旋在這兩種誤解中,或者也許他也誤解了自己。而彌合這兩者間的經濟鴻溝的,就是那份懸而未決的,對股權的想象。

emily和老韓的孩子降生後,emily就當全職太太了,老韓每個月的收入是2W,他們租一套9K/月的房子,又在沈陽買了一套房,背上一份8K/月的貸款。(作為一只沈陽人,我必須得說,沈陽的房價一直很不給力,在沈陽背上100W房貸,買的也是很奢侈的存在)。也有網上爆料說,emily生娃去的是很奢的美中宜和,平時背的,也都是很奢的包包。

終於,日子奢得得要現金流斷裂了,emily催促老韓去問問,他到底在公司有多少股權,能不能幫他們寬裕點兒,寬裕地繼續維持看起來的體面。

老韓推開陳羽翔的門說“股權分配,今天必須給個答案”。

陳羽翔不再是當年創業時,有酒一起喝的笑臉,他看不慣老韓許多年了,此刻這位早已不中用的老臣,竟然還來威脅自己談股權,陳羽翔穩了穩神,說“老韓啊,這個問題很複雜”。

老韓和陳羽翔談崩了。憤怒的emily寫下了那篇刷屏的職責文章。

5

許多觀摩了這場鬧劇的人,給建議說“一定要在創業的第一天,把你的權益白紙黑字的固定下來”。

這麽說的人,都是排掉了眼前的雷,但給創業團隊埋下更深的地雷。

創業的前路複雜又漫長,誰走誰來,誰的貢獻大小真的是個未知數。你們在出發那天的種種預期,一定會落空。在第一天就大幅確定的股權,也一定會為大家未來心理失衡下埋下小種子。

我的一位做金融創業的朋友,創業之初曾引入了一位有豐富傳統金融資源的合夥人。然後,這位拿著公司30%的合夥人,就給他帶來過兩次合作資源。失衡日久,難免一撕,B輪融資前,他花了大價錢,才把這位合夥人買出去。

在創業的第一天,團隊需要確定的,不僅有白紙黑字的基礎利益,更要有合理的利益分配、調整機制——在重大貢獻後的獎勵機制,在能力跟不上形勢後的退出機制,在引入新生力量時的稀釋機制,在合夥人貢獻變化後的股權調整機制。

股權結構,本就該在不斷平衡中獲得新的生命力的。而創業者們需要磨練的,不是撕逼那日的筆觸,而是平日里為自己爭取利益時抹得開面子的不慫,是將創業老友送出局時的坦蕩。

另送兩條小建議,

No1 創業公司關上門一起吹的那些牛逼,千萬別隨便拿出去撩妹。妹沒信你的牛逼還好說,萬一妹真的信了你能帶她去敲鐘,她會把當下的每一天都過的跟財務自由了似的。

No2 如果跟老婆瞞報過獎金,就別縱容老婆去跟boss撕逼。

創業 股權結構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7345

證監會:將嚴查IPO企業粉飾業績 前4月終止審查35家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6-11/1115900.html

為進一步提升首發企業申報質量,加強市場引導,證監會9日集中公布1~4月終止審查(申請撤回)和未通過發審會(被否決)IPO企業情況。其中,終止審查IPO企業35家,未通過發審會IPO企業18家。

具體來看,35家終止審查IPO企業存在的問題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一是經營狀況或財務狀況異常,22家企業存在此類問題,占比62.86%;二是會計核算的規範性存疑,5家企業存在此類問題,占比14.28%;三是業績下滑,4家企業存在此類問題,占比11.43%;四是股權或戰略調整,4家企業存在此類問題,占比11.43%。

18家未通過發審會IPO企業存在的問題主要包括五個方面:一是內控制度的有效性及會計基礎的規範性存疑,6家企業存在此類問題,占比33.33%;二是經營狀況或財務狀況異常,5家企業存在此類問題,占比27.78%;三是持續盈利能力存疑,3家企業存在此類問題,占比16.67%;四是關聯交易及關聯關系存疑,3家企業存在此類問題,占比16.67%;五是申請文件的真實、準確、完整和及時性存疑,1家企業存在此類問題,占比5.55%。

今年以來,證監會繼續嚴把審核質量關,采取多種措施和手段,嚴格實施IPO各環節的全過程監管,通過反饋、檢查、初審、發審等審核流程和審核機制的有機配合,有效遏制問題苗頭和“帶病申報”情形,凈化審核環境,強化中介機構責任,嚴厲打擊利潤操縱、欺詐發行、包裝上市、虛假披露等行為,以從嚴監管促進優質企業上市,發揮資本市場資源配置功能,促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切實服務實體經濟。根據統計,截至5月19日,今年證監會共審結IPO企業257家,其中,已核準的IPO企業188家;未通過發審會(被否決)的IPO企業24家;終止審查(申請撤回)的IPO企業45家。IPO審結通過率約為73.15%,未通過(包括終止審查和否決)率約為26.85%。從目前IPO企業終止審查和否決情況看,從嚴監管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下轉A02版)

(上接A01版)下一步,證監會將進一步強化發行監管,嚴格審核,在嚴防企業造假的同時,嚴密關註企業通過短期縮減人員、降低工資、減少費用、放寬信用政策促進銷售等方式粉飾業績的情況,一經發現,將綜合運用專項問核、現場檢查、采取監管措施、移送稽查等方式嚴肅處理。今後,證監會將繼續定期公布終止審查和未通過發審會的IPO企業名單及審核中關註的主要問題,持續提高發行監管工作的透明度,進一步貫徹落實“依法、全面、從嚴”監管的工作要求,督促發行人和中介機構歸位盡責,提高首發企業申報質量,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上市融資,提升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能力,維護經濟金融安全,為資本市場和實體經濟發展不斷提供源頭活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188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