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圍堵資金“管湧” 監管協同初現

在發酵兩天之後,銀監會對媒體回應了理財新規的制定進展。銀監會稱,正在研究制定《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下稱《辦法》),《辦法》目前處於內部研究論證和征求意見階段,下一步將按照相關程序進一步廣泛征求意見,根據各方意見修改完善後適時發布。

證監會表態嚴控資管“通道”,銀監會醞釀為理財立規,加之此前保監會清理規範保險資管通道,在圍堵資金“管湧”、推進金融去杠桿方面,監管層表現出高度協同性。在業內人士看來,規模持續增長的影子銀行體系,不但導致部分監管指標失真,使得監管層對銀行風險評估不準確,同時也對貨幣政策向實體經濟的傳導產生嚴重幹擾。

“雖然一行三會醞釀的大金融監管改革尚未有明確動作,但可以看出其之間的溝通和默契已經初步建立,此次攜手對通道業務的整治就可見一斑,”一位券商行業資深分析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此次監管層協同出手算是對影子銀行的“二次整治”,讓理財回歸受托業務、券商基金放棄通道業務,經過一輪風控的資金騰挪之後,各金融業態將各自回歸本業。

二次“開戰”

銀監會對理財資金繞道規避監管的問題早有關註。從2008年的《關於印發<銀行與信托公司業務合作指引>的通知》(銀監發[2008]83號),到2011年下發《關於進一步落實各銀行法人機構銀信理財合作業務轉表計劃有關情況的函》(銀監辦便函[2011]353號),四年間連發十道禁令對影子銀行集中整治,希望將表外資產逼回表內。

但是2012年,券商資管、基金子公司、期貨公司資管等推出“通道”性質的業務,使得銀行理財資金有了新的借道方式。與此同時,銀監會對銀行理財資金借道信托的治理也大打折扣。

無奈之下,銀監會於2013年又頒布《中國銀監會關於規範商業銀行理財業務投資運作有關問題的通知》,規定理財資金投向非標資產不得超過理財總額的35%,亦不得超過銀行總資產的4%,試圖直接從總量上控制影子銀行的規模。

然而,銀行理財在過去兩年的增速不降反升。據海通證券姜超統計,2012年末銀行理財規模僅7萬多億,2014年末超過15萬億元,一舉超過了信托資產(13.98萬億)、保險資金(9.33萬億)、券商資管資金(8萬億)。與此同時,理財也成為居民財富配置的重要資產,銀行理財占居民總財富的比例為3.5%,與股票持平,遠高於基金、保險準備金、信托、券商資管等資產。

隨著去年股市危機的出現、資金“空轉”問題加重,業界對理財資金的擔憂也逐漸加深。中國社科院研究員劉煜輝此前就提出,金融信用市場已經非常擁擠,呼籲監管層盡快出手對銀行理財市場進行治理,否則“繼續擴張一定會出大問題”。

2015年末,理財規模增長到23萬億,占銀行業表內資產比例高達20%多。在邱冠華團隊看來,理財業務已經出現了“三失控”,到了不得不收拾的時候。

一是規模失控,2016年仍在增長;二是投向失控,通過層層管道,去向多種投資,甚至風險極高的為惡意並購進行的融資;三是杠桿失控,經過多層通道,層層疊加杠桿,最終會使杠桿奇高,加大整個金融體系的潛在風險。

“三失控”帶來兩大問題,一是規避監管,使部分監管指標失真,最終導致監管層對整個銀行體系的風險評估不準確,可能引發嚴重後果;二是擡高無風險收益率,對貨幣政策傳導效果造成幹擾,使監管層希望降低無風險利率時,實施的寬松政策效果被抵消。

隨著銀監會下發《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的消息傳出,業界預計對理財的“二次開戰”即將啟動。雖然新規實施時間尚沒有確定,但業內人士預計離正式文件出臺不會太遠。

協同監管

“這次限通道、去杠桿,證監、銀監乃至保監都保持高度的一致,相關政策出臺的節奏也是井然有序,互為照應。”前述券商行業分析人士表示,通過近期已經出臺以及即將出臺的規定,各子行業將建立起相對完善的凈資本為核心的風險管理框架,未來這些指標全部啟用之後,資本將逐步取代行政指導成為金融機構發展的約束。

今年4月,證監會率先公布《證券公司風險控制指標管理辦法》進行征求意見,引入核心凈資本的概念,將原來未納入杠桿計算的證券衍生品、資產管理等表外業務納入控制,風險覆蓋更全面;5月,公布《證券投資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管理規定》征求意見,對杠桿上限做出嚴格限制;隨後,下發《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客戶資產管理子公司風險控制指標指引(征求意見稿)》。

6月1日,保監會下發《關於清理規範保險資產管理公司通道類業務有關事項的通知》,要求各保險資管公司清理規範銀行存款通道等業務,在清理規範期間,保險資管公司將暫停新增辦理通道類業務。

7月下旬,證監會副主席李超在行業培訓會上表態“壓縮通道業務”,要求券商資管回歸主動管理型,逐步放棄通道類業務;與此同時,銀行收到銀監會下發的《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要求將理財分為基礎類和綜合類,對投向作出嚴格限制,此外,還將推行理財業務的第三方托管,以保證資金投向清晰可控。

一家大型券商風控高管此前曾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單從證監會嚴控券商通道業務來看,就可以發現其目的不僅僅是為了規範券商的資管業務。

在其看來,目前的券商資管業務中,除一小部分是進入二級市場投資股票外,更大的比重是銀行的資金借道,是銀行資金“繞開”監管的方式。因此,監管層此次立足點要更高,希望解決銀行表外“資金池”大舉借道券商、基金的問題,以提高整體金融風險的管控效果。

不過對於業內對於以“堵”代“疏”的監管方式也存在質疑,認為之所以禁而不止是因為銀行有資金“出表”的潛在需求,混業監管是趨勢,應該從銀行體制改革的角度來發力,而不是一味去堵“通道”。

“從金融機構轉型發展的需求來看,跨界和混業也是必然的,銀行從存貸、中收業務開始發展理財、投行,券商從服務中介開始發展資本中介,信托從受托業務開始發展金控平臺,保險也涉足公募、PE等,這是發展的趨勢。”上述行業分析人士表示,金融混業與監管意圖並不相悖,而是要促進合法合規的跨界發展。例如,保險公司拿到公募牌照設立基金子公司,在存在防火墻、受到證監會監管的前提下獨立發展,而被整治的是利用政策空隙逃避監管或者監管套利。

在她看來,未來的金融混業是在金融機構的持牌層面,而非在業務層面的全面打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754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