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36氪創始人劉成城:互聯網創業就是走出那“幾秒的混沌”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0653

 

36氪創始人劉成城。 (36氪供圖/圖)

2015年7月12日,周日,北京發布了高溫黃色警報。當天23點,36氪創始人劉成城在接受了南方周末記者的專訪後,又趕往下一個目的地,盡管他已經哈欠連天。

劉成城生於1988年,江蘇鹽城人。2005年,劉成城讀高二,天天看《IT經理世界》,那時候很多中國公司給微軟做軟件外包。劉成城覺得自己也能幹這事。

後來,他考上北京郵電大學的編程專業。大學期間,他跟幾個朋友一起辦了個團購網站,但自己很快退出,這個網站現在已關張。

本科畢業後,劉成城不想找個普通的工作,於是進入中科院讀研。那時候大數據很熱,他選擇將數據挖掘當作研究方向。

讀研時,劉成城就在2010年成立了36氪,一開始是個科技資訊媒體,目前有線上融資平臺36氪融資、線下孵化器氪空間及36氪媒體三大業務,公司有230多人。劉成城說他要做的是中國創新創業的基礎設施平臺,讓他的服務像水電煤一樣提供給創業者。

目前有26401家創業公司在36氪平臺上,其中2133家正在通過36氪融資。36氪是目前創投圈公認的幾個主流創業平臺之一。

過去十年的互聯網史,在歷史長河里只相當於幾秒鐘。這十年里互聯網行業的歷史變遷,就是從那“幾秒的混沌”里走出來。

——劉成城

不靠媒體業務賺錢

我把這件事當做社會價值來做,做出了社會價值,就不愁沒有商業價值。

為什麽想到要做36氪?我一直愛看科技報道,於是弄了兩個網站,一個個人博客,介紹科研前沿信息,比如往電池里加細菌的話,電池的壽命增強了。還有一些關於移動互聯網的內容,比如介紹一些好玩的APP。

後來九合資本的創始人投資了我,他是我在北郵的師兄。有人給錢,為什麽不試試,於是就創業了。先從我們的讀者里招人,來了三個。一開始的定位是做成一個科技創業者的一站式資訊平臺,後來變成科技創業者的一站式服務平臺。

很多創業類的雜誌,比我們的歷史要悠久,但我們之所以能做出來,是因為我們一開始就定位在新媒體,很多創業雜誌都是傳統媒體的思路。他們報道的公司往往是已經成長起來的公司,而我們一開始關註的對象是那些剛開始啟動創業的公司。另外我們以量取勝。去年我們媒體業務這塊刊發了八千多條稿子,其中八成的報道對象反饋說我們給他們帶去了巨大流量。我們對於創業公司的背書能力很強。但我們不刊發軟文,有少量硬廣,不靠媒體業務賺錢。

做媒體的時候,我們發現有創業者不知道怎麽去開辦一個公司,知道的話也沒錢,沒地方辦公,招不到員工。我們了解這種痛點。

所以我們就做了一個叫做氪空間的孵化器,這個是完全免費的。現在大部分孵化器都是通過房租賺錢,或者要求在創業者公司里占據一定的股份,大多是要求1%。但我們什麽都不要,我們的目的是跟創業者強綁定。我把這件事當做社會價值來做,做出了社會價值,就不愁沒有商業價值。很多公司進入到孵化器的時候,只有一個人,出去的時候,已經招到了二十多個人。

後來我們發現很多創業者有融資的需求,於是我們就通過個人的關系,給他們引薦一些投資人,但我們個人的資源畢竟有限,於是就搭建了一個融資平臺,讓創業者和投資人在那里對接。很多投資人也找到我們,讓我們介紹項目。我們相當於投資機構的上遊,是項目供給方。我們根據不同公司所處階段和選擇服務不同去收取一定的費用,但不高。

今年6月15日我們又推出了股權眾籌平臺,邁入互聯網金融大門。好的項目不缺錢,重要的是你拿誰的錢,很多創業者需要的是資源。現在股權眾籌的上限是200個投資人,選擇這個方式拿錢,不僅獲得了200個非常優質的用戶,而且獲得了他們背後的資源支持。

這塊我們是收費的。股權眾籌平臺在項目招募成功,線下交割手續完成後,我們會收取融資方融資額5%的手續費,且可以選擇以傭金對項目方進行入股,5%為業內平均收取標準。

我們曾身處“混沌”

你最先想的問題一定是你在哪里,而不是你要去哪里。這就是幾秒內的迷茫和混沌。

互聯網技術大規模民用是在2000年左右,一直到2007年才出現了蘋果這樣的智能手機。你感覺時間很長,但其實放大到1000年的維度來看的話,互聯網的民用和蘋果手機的出現,可能就是在同一時間,那六年的時間,在歷史的千年時間長河里,就相當於幾秒種。

而2000年到2006年的那幾秒里,我們討論了很多互聯網所謂的問題,比如博客的商業模式,甚至當時有人討論過要不要向用戶收費。這些問題今天看來很幼稚,但在當時大家覺得是真問題,因為大家都處在“那幾秒的混沌中”。

這種混沌的狀態,就相當於突然有一天,把你的眼睛蒙上,扔到一個未知的星球,你睜開眼睛的第一反應只能是看到光或者黑暗。你最先想的問題一定是你在哪里,而不是你要去哪里。這就是幾秒內的迷茫和混沌。

現在進入互聯網時代,互聯網對社會的變量越來越多。現在大街上到處都是攝像頭。可能五年後這些攝像頭就是科幻片里的一個天眼系統,任何人都躲不過這個系統的追蹤。

但關鍵是如何讓互聯網這個變量,融入到社會規則里,催生一個新的道德體系。怎麽做,不知道。我們處在還沒有反應過來怎麽回事的“那幾秒的混沌里”。

未來衡量價值的體系一定會改變

以後的人就分成兩種,一種是秒內的,一種是秒外的。活在秒內的人,就像是小蟲,能想到的事情很有限。

走出混沌之後的生存場景難以描述。我只能說,互聯網顛覆傳統行業,就是重組傳統行業的利潤結構。比如我們36氪,是消除投資人和創業者之間的各種層級。滴滴是消除車和人之間的各種層級。

每個細分行業的成本結構都在被互聯網模式重組,中間層正在逐步消失。一些互聯網公司為了在打掉這些中間層之後鞏固自己的地位,就通過讓自己的利潤趨於零來設立門檻,比如亞馬遜。

在農業社會,自給自足;在商品經濟時代,大家是賺取利潤,這是商業的本質。但在未來,99%的GDP將是信息交換,信息交換沒有利潤,沒有成本,信息對人來說不需要制造,這是人類自帶的設備,人類天生就能生成、傳輸和處理信息。

所以未來衡量價值的體系一定會改變,現在是用貨幣在分發商品,但在信息時代,信息的分發不再需要通過貨幣。貨幣可能就消失了。

我們要尋找那幾秒種里要發生的變化規律。但真正的規律往往要等這幾秒過去後,才能被我們總結出來。

很多東西都在往目標原點慢慢挪。但如果你沒看到原點,你就會認為這是對現在我們生活體系的顛覆和破壞。就好比我帶你走一條路,路的盡頭是城市。但你不願意離開你的小木屋,你習慣了生活在小木屋里。你處在還沒有反應過來的那幾秒里。在這幾秒里的博弈會非常激烈。

現在很多活在那幾秒里的人,成為了改革的阻力。以後的人就分成兩種,一種是秒內的,一種是秒外的。活在秒內的人,就像是小蟲,能想到的事情很有限。

公司也將分成好幾類,第一類是按照規則辦事的普通公司,比如小餐廳;第二類是在規則內,但懂得利用規則的公司。比如新東方,研究出題規則;最牛的是第三類公司,他們在改變規則。比如滴滴和Uber,改變了出租車行業。這些公司真正在推動人類社會的進步。而第三類公司往往又是從第二類公司里演化出來的。

我們也算是第三類公司。我們在改變這個行業的規則。最早我們做媒體的時候去融資,有的投資過媒體的機構看不上我們,他們按照傳統的評價標準來看待我們,自然覺得我們沒有傳統報業發展得好。他們的語氣是,你們還是小屁孩,回去歇著吧。

後來我們做融資平臺,一些保守的VC,認為我們顛覆不了這個行業,就像以前電商剛出來的時候,大家認為上網買衣服說沒法試穿,覺得電商沒前途。他們都是在秒內的人。

我們做股權眾籌的時候,遇到的問題更多。很多人說,我有自己的項目為什麽要拿到你那去跟別人分享呢,我自己的錢就能投資這個項目。很多人以前覺得,只有朋友推薦的項目才是靠譜的,但朋友往往坑你。

 

你要去改變規則,或者要去建立未來的規則的時候,你的合作夥伴,甚至你的家人都不會認同。我當時剛創業的時候,家人以為我是在網上騙人的。那時候央視天天播放網絡詐騙的新聞。

抓住互聯網紅利

創業的政策太多了,孵化器嚴重過剩。但是該給的牌照又沒有給。

改變規則需要兩個前提,一是知道未來的規則是什麽,二是有能力去改變這些規則。

樂觀、皮實和經得起折騰,這是現代創業者必備的素質。太敏感的創業者不好,小氣的創業者也不好,太追求完美的創業者更不好。

我們這撥人相對70後,更從容一點,物質水平更好一點。現在不是投機倒把時代的創業,創業需要走很久長遠,沒有長期的物質保障可能壓力比較大,衣食無憂的人最適合創業。

以後的創業者會越來越純粹。現在的創業者不用拼爹,要拼顏值。我爸爸是做鋁材生意的,小生意。我媽媽和爺爺奶奶都是老師。我爺爺是我初中時的校長。

我覺得創業者一定要有一個打不死的小強的心態,而且不能得瑟。找創業團隊,一定要看長遠,要基於找人生夥伴的目的去找,我願意跟這些人合作一輩子。應該用人性來控制公司,你找到的合夥人要認可你的理念。

融資,要在最好融資的時候融資,而不是在最需要錢的時候融資。你在線下融資,不知道投資人是好是壞。你去跟投資人談判,如何定估值,我們平臺都可以幫忙。

創業者經常走的彎路是,融資的時候把估值擡太高,錯誤判斷當前形勢,比如不好的時候招了好多人,好的時候沒招人,不會用人,不會招牛人,不會把不合適的人及時請走。

這批創業潮靠的是互聯網紅利。而且這個紅利前所未有地大。

最早一批創業者以柳傳誌為代表,主要是做硬件,夢想是世界500強。第二批創業者以金山的求伯君為代表,但很遺憾沒有刷出什麽存在感。第三批是李彥宏和張朝陽等人,他們大多是海歸,比較早接觸了互聯網,他們的視野高於當時中國社會最高水平。第四撥以周鴻祎為代表,是納斯達克和創業板的一批人。第五撥是陌陌為代表的移動互聯網創業者。我們36氪應該是第六代創業者,前幾撥創業者是混沌狀態開始的那幾秒,我們這批是混沌快結束的那幾秒。

現在的問題是,創業的政策太多了,孵化器嚴重過剩。有一大批騙錢的孵化器,把閑置的場地,弄個牌照就成了孵化器,實際上沒有項目入駐,只是圈走了政府的資源。

但是該給的牌照又沒有給。比如眾籌這塊,我們希望盡早開放公募股權眾籌平臺的牌照。現在只有幾家公司拿到了牌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3639

15秒的“抖音”APP是今日頭條的又一張王牌?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511/163051.shtml

15秒的“抖音”APP是今日頭條的又一張王牌?
刺猬公社 刺猬公社

15秒的“抖音”APP是今日頭條的又一張王牌?

畫風感人、音樂魔性的短視頻App“抖音”最近很火,很新鮮。

來源 | 刺猬公社(ID:ciweigongshe)

文 | 哲銘

女孩打一次響指變換一個場景,短短15秒內完成了從出租車到家,再到地鐵站的“穿越”。

兩周前,深圳大學大四學生陳旖在微博上看見了朋友分享的這段“抖音”短視頻,她對刺猬公社(ID:ciweigongshe)說:“當時就覺得,好酷哦。”

1

為15秒創作20分鐘

陳旖下載了這個略帶“魔性”的App——抖音。打開後她聽到的第一首配樂是《Me Too》,不過這次主角換了,是湖南衛視女主持人沈夢辰。15秒之後,往上一滑,就切換到了下一個短視頻。

打開抖音,首頁頂上居中位置有三個分欄:關註、推薦、新鮮。默認播放的是“推薦”一欄里的短視頻。不知不覺中,她就“上癮了”,“起碼看了20分鐘”,她說,“是因為推薦的視頻比較精華,有創意,所以想一直往下翻,期待下一個是什麽。”

2016年9月,抖音正式上線,主打專註新生代的音樂短視頻社區。在抖音上,可選擇一段平臺提供的音樂,再通過肢體動作和後期剪輯,創作出一個短視頻,時長控制在5-15秒。

今年3月初,嶽雲鵬在微博上發布了一段有人模仿他唱歌的抖音視頻,並稱模仿者為“這是我見過最像的”,眾多網友也誤認為模仿者就是他本人。

2

由此,抖音迅速走紅。

從上線至今,半年時間里,抖音已交出日均 VV (視頻播放量)過億, DAU在數百萬量級的數據,它在App Store的“攝影與錄像”免費排行榜中排第6位,超過美拍。

甚至,網易雲音樂上都出現了抖音 BGM 的收錄歌單。

前兩天,陳旖覺得自己不僅可以看,還可以和室友一起創作一下。“我們3個人演,一個人拍,為了這個15秒的短視頻,我們反複錄了10多遍,拍了20多分鐘。”陳旖告訴刺猬公社。

在抖音上,很多用戶發布短視頻時,會寫到為了拍攝這個視頻,換了多少套衣服,拍了多少遍。此前,陳旖覺得不可思議,嘗試之後,她覺得次數多挺正常的。

由於不太會加特效,陳旖覺得這次創作不成熟,發布一小時後,就刪掉了作品。

現在,在百度上搜索抖音視頻教程,還很少。

創作的好看不僅需要時間和精力,還需要技術。陳旖覺得,目前抖音在引導用戶方面做得還不夠。她期待這款APP能夠告訴她該怎麽玩,但並沒有人能告訴她。抖音上面現在哪怕連客服機器人都沒有。

但這並不影響陳旖把抖音推薦給朋友,“還是挺吸引95後年輕人的。”她說,有朋友下載後發現里面帥哥挺多,就開始玩。

據抖音官方接受36氪采訪時介紹,其用戶多數是身處一、二線城市,24歲以下的年輕人,女性用戶和男性用戶的比例大概是 6:4。

在抖音里看視頻會發現,它的一部分用戶群體會很低齡,有很多初中生甚至小學生也在使用。一名小學生身著無肩短袖和短褲,紮著馬尾,跳了一段街舞,這段黑白濾鏡的短視頻加上很有爆發力的配樂,讓粉絲大呼帥氣。在抖音上,她已經發布了52個作品。

今日頭條要補齊社交這塊短板

抖音的開發者是北京微播視界科技有限公司,公司創始人為今日頭條技術總監梁汝波,今年年初,抖音獲得了今日頭條的數百萬元天使投資。

可以說,背靠今日頭條,抖音是含著金湯匙出身。

今日頭條還做過另一款短視頻應用:火山小視頻。據百度介紹,火山小視頻是內嵌於今日頭條的短視頻App。Apple Store里介紹其為“短視頻制作分享社區”。

在抖音的定位中,非常核心的一個詞也是“社區”。

很明顯,抖音是今日頭條做社交伸出的觸角。此前,今日頭條就已經開展過頭條問答、微頭條等多種社交的嘗試。

今日頭條為什麽要做社交呢?

3

這是因為,今日頭條雖然靠著智能分發、個性化推薦信息起家,但隨著時代發展,純信息流產品的競爭正在加劇。百度在搜索欄下方增加了新聞流,WiFi萬能鑰匙的“連尚發現”界面幾乎是個新聞資訊App的首頁,就連VPN也在做信息流。

也就是說,只要想做信息流,很多公司都有能力可以涉足了,這個方向的壁壘已經很低了。

與之相反,社交的價值正在逐漸攀升。微博 CEO 王高飛曾說,中國的手機用戶普遍會在12個月左右換一次手機,純信息流產品多半需要重新獲取一遍用戶。

手機用戶在為新手機下載App時,究竟是下載今日頭條,還是騰訊新聞、天天快報,亦或是別家的什麽資訊app,很難弄清。雖有用戶使用習慣做保障,但用戶每更換一次手機,這些App就都會面臨被更替的風險。

同樣的風險,對於微信而言卻要小很多。

從QQ到微博再到微信,雖然有部分用戶從一個平臺遷移到另一個平臺,但始終沒有一個社交平臺真正被徹底更替的。像微博,以前被唱衰,現在又有人說它重新火了起來。這就是社交給App帶來的依賴價值。

從目前抖音所具備的功能以及用戶互動的情況來看,密切的社交尚未形成,更別提成員之間的歸屬感和關系鏈了。

陳旖現在關註了8個用戶,點過40多次贊。她也嘗試給喜歡的Up主留言,但從來沒有得到過回複,也沒有認識過新朋友。

“我覺得抖音現在的社交屬性還是比較弱。”她說。

一名被稱為抖音女神的用戶,目前在抖音上有73.5萬粉絲,粉絲只能在她發布的短視頻後留言,但據觀察,她從未回複過粉絲的留言。

而微博上她有兩個粉絲群,關註她後,選擇“聊天“就會彈出加入粉絲群的信息,她也在評論區跟粉絲積極互動。

95後需要炫酷、好玩的產品

從公開的VV、DAU來看,抖音的用戶群體很大,但在微博上,抖音的粉絲只有4萬多人。

上一個如此具有娛樂性又快速走紅的App是小咖秀,其微博上的粉絲數已達到353萬。

小咖秀與抖音都為年輕人提供了一種“新鮮”感。小咖秀上蔣欣、王珞丹等人模仿金星要橙汁兒的視頻,在各大社交媒體迅速刷屏,這種對口型加上明星用誇張表情自黑的方式,在當時極具殺傷力。

抖音的新鮮感首先來自用戶生產的內容。陳旖認為,這個平臺上有的內容很有創意。她前兩天在抖音上看見了一群人穿著學士服跳舞,最左邊的小哥幾乎沒踩對節奏,跳得不好,但很有趣。

恰逢畢業季,她準備和室友在原視頻上進行再創造,增加多點新意。還有的用戶通過剪輯,造成穿越、瞬間換裝、化妝等奇特的視覺效果。

無論是快手還是美拍,比起之前的短視頻App,抖音更強調一種肢體表達,視覺、聽覺上的沖擊,而不是在某個具體的情境中,圍繞特定的劇情來制造沖突。

抖音的BGM往往節奏很“洗腦”,畫面變化也很快,甚至有用戶說“頭暈”。目前抖音提供了14種音樂,有說唱、電音、洗腦神曲等。

陳旖說,這可能是強調“抖”字。

4

抖音還有一點區別於其他短視頻App,時長。快手科技合夥人曾光明曾把短視頻的工業標準定為“豎屏57秒”,而抖音幹脆把視頻長度削減到15秒。

不久前,今日頭條高級運營總監吳達在接受36氪專訪時稱,國內短視頻的質量還不夠高,他在YouTube上面看到有些視頻就15秒,但是很精彩。時間變短更加符合碎片化時間娛樂的選擇,更容易讓受眾保持持續興奮的狀態。

目前,從用戶評價中可抽出這些關鍵詞:炫酷、創意、好玩、上癮。但今後抖音能否持續發力,保持炫酷、創意來吸引年輕人,很大一部分取決於能否不斷開創新的玩法,以及,能否把社交真正做起來。

一位媒體從業者同時也是抖音用戶,她認為抖音很符合現在95後的自我表達需求,張揚是他們身上一個很重要的標簽。他們需要表達出自己不同於他人的一面,需要這樣炫酷、好玩的產品。

但她也認為,關鍵是社群能不能形成,因為社交是用戶粘性之源。

值得註意的是,抖音與國外應用musical.ly高度相似。musical.ly是一款音樂類短視頻社區應用,用戶通過將自己拍攝的視頻,配上樂庫的音樂,從而快速地創建時長15秒的MV,通過對口型以及肢體動作來制作音樂視頻。musical.ly的用戶里,據說也有很多美國小學生。

抖音因此也被一些聲音質疑是在赤裸裸地抄襲。

Musical.ly是首個成功打入歐美市場一線的中國互聯網產品。目前,musical.ly也進入了中國市場,但改名為了muse,專註於創意短視頻制作。

抖音在國內也有其他競爭對手,小咖秀、快手、美拍、秒拍等都是勁敵。小咖秀已經設立了與抖音幾乎完全一致的“晃咖”分欄,直接對標。

抖音 今日頭條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8901

那個每天堅持60秒的胖子,不再發語音了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518/163176.shtml

那個每天堅持60秒的胖子,不再發語音了
小馬宋 小馬宋

那個每天堅持60秒的胖子,不再發語音了

其實羅輯思維公號的語音也曾有過一個改版,只是估計大部分人沒有註意到

來源 | 小馬宋(ID:zhongguowenlian)

文  | 小馬宋

不知道你發現沒有,以前那個每天都會發一個語音條過來的公號“羅輯思維”,不再直接發語音了。

不知道你註意到沒有,他們公號文章也發生了很大變化,每篇文章的運營策略也跟之前不同了。

timg

連續觀察了改版後的羅輯思維10天之後,我整理了一套羅輯思維公號的變化和運營套路給大家,這並不是我作為羅輯思維顧問伸手要來的,而是自己分析整理的。

1、之前是每天發60秒語音,然後語音里告訴讀者今天的回複關鍵詞,讀者如果感興趣再回複關鍵詞看文章。現在是直接推送圖文文章了。

2、其實羅輯思維公號的語音也曾有過一個改版,只是估計大部分人沒有註意到。最早的60秒語音是在語音最後說出回複關鍵詞,後來改成語音開頭就說出關鍵詞。這可能是因為有人抱怨,突然想看哪篇文章了,但是找關鍵詞就找好久,還要把語音聽完才行。

3、羅輯思維曾經有過這樣的觀點:一個連關鍵詞都懶得回複的讀者,我們也不指望他能給你貢獻什麽。不過事實證明這個觀點未必對,消費者行為其實完全可以被設計出來,否則也就不會有《行為設計學》這門學問了。因為我曾經聽不止一個朋友驚訝的跟我說,原來羅輯思維除了語音還有文章呢?

4、改版後的文章內容發生了極大變化。除了改版第一天的文章是預告001號知識發布會,5月12號周五是上新商品的文章,其他所有文章都采用了同一種寫作形式:清單體。

例:

5月9日《清單|拿下目標職位的16個必殺技》

5月10日《關於防止孩子沈迷手機的清單》

5月11日《關於如何點出一桌好菜的清單》

5月13日《關於用朋友圈管理個人形象的清單》

……

5、60秒語音放在了第二條,一般每天三條輔文,另外兩條輔文都是商品廣告。

微信圖片_20170518102402

6、主文開篇即介紹主要內容,第二部分是作者介紹,清單體一般文字不多,大概需要5分鐘就能讀完。但是文末沒有羅輯思維這個公號的簡介,此處公號運營扣分。

7、你會發現近期8篇主文作者,有3篇是羅輯思維CEO脫不花,1篇是羅輯思維電商負責人VP李倩,另外4篇分別來自得到APP訂閱專欄作者DR魏、李笑來、熊太行、熊逸。

8、主文評論區的管理非常好,常常用評論區完成一些主文沒有顧及到的信息傳遞。比如改版後首篇文章《001號知識發布會:向終身學習者致敬》,文中就沒還有解釋為什麽叫001號知識發布會。但是評論區中羅胖的一條評論上墻,就解釋了001號的意思:001號的發布會內容已經準備完畢。現在開始想002號發布會的內容

9、評論區只放有料的評論,純粹的叫好和吹捧都被忽略了。而且每篇主文一般放出15條左右的評論,放太多就會顯得文章過長,給讀者壓力。

10、羅輯思維高管們對評論區利用率很高,脫不花、快刀青衣和羅胖時常上墻。這與那些特別關心本公司公號閱讀量,卻從來不關心公號內容是啥的公司老板們形成了強烈對比。

timg (1)

11、對評論區的管理,實際上是在暗示讀者:我們喜歡什麽樣的評論,倒不是要贊揚,但是希望你通過思考來寫評論。這也是一種消費者行為引導,在運營中,你鼓勵什麽,你就會得到什麽。如果你放出來的評論都是那些贊美之詞,那讀者就會更偏向寫這種評論。

12、清單體文章把公號主文的生產形式固定化了,不僅降低了生產難度,還能形成固定的讀者認知,是在用做產品的思維做內容

13、據說羅輯思維內部高層們掀起了寫清單體文章的高潮,牛逼的培訓公司高管們都是講課高手,牛逼的內容公司高管們也應該是內容高手,至少也應該試圖讓自己成為一個內容生產者,否則他們怎麽知道怎麽才能做好內容呢?這個對做產品的公司也是同理。

14、自從直接發圖文後,目測閱讀量比原來提升了一倍以上。一般10萬+文章的閱讀量可以通過點贊數*200推測出來。

羅輯思維 脫不花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970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