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除了市盈率投资还能看点什么

http://www.cbnweek.com/Details.aspx?idid=1&nid=4509

还用市盈率来选择股票?你OUT了。


   股票投资者的内心是最矛盾的,一方面希望能买到的是那种传说中可以上涨十倍或者二十倍的股票—最好是今天买到下个礼拜就能涨到十倍,虽然这种幅度在五个 工作日内实现有点困难—另一方面,投资者又希望股票简单一点,如果股票也像他的表兄弟债券一样,那么事情就简单了,投资者只要买进那些价格和每年收益比最 低的股票就万事大吉,在家等着发财就可以了。比如某个股票的发行价格是十块钱,而这个股票每年能赚上1块钱的利润,如此这般,投资者经过十年就可以赚回原 来投资的本钱。那么还用说么,那种比值越低—一般把它称为市盈率—就说明投资者收回本金所需要的时间就越短。投资者只要在市场中寻找那些市盈率最低的股 票,然后买入就是最明智的选择。
可惜梦想不是现实,因为股票的收益每年都在变化。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可以说幸亏这不是真的。因为股票简单化,不但会让整个关于股票的产业链上所有从 业人士都失去饭碗,而且如果股票这么简单,股票市场又是个公平的市场,那么还存在市盈率低的股票吗?所有股票的市盈率都会一样,投资者就连发财的可能性都 没有了。
如果你是个理性的投资者肯定少不了参考一下市盈率,比如某个股票的市盈率有1000倍,那你最好离它远一点。但市盈率这个东西又是那么令人厌倦,它有 点像饮料中的水,人人都想除了它再来点“够劲”的。如果你已经厌倦了市盈率这个俗气的字眼,那么就来看看其他投资大师们总结的各种更有趣的股票衡量指标 吧。

01
市净率
如果你碰到哪个投资者还在以市净率作为选择有价值股票的一个标准,很可能你遇到的是位老派的投资者,当然也可能他是一个刚刚开始“价值投资”的人,还不知道以什么为标准的那种人。
市净率就是以当前股票的价格比上公司每股净资产的比值,这个比值表明的意思就是这个公司的净资产大概在市场上卖了一个什么价钱,关注这个指标的“圣 人”就是巴菲特的老师本杰明·格雷厄姆。格雷厄姆经历过1929年的大崩盘,所以在此之后他小心地观察着所投资公司的净资产,如果市场价格低于公司净资产 价格的70%甚至50%,那样他才认为这个公司的股票有了安全边界。由于这样的逻辑,格雷厄姆在1950年代美国股票指数回复到1929年的水平的时候, 建议投资者小心地卖出股票,因为好多股票的安全边界已经失去了。
格雷厄姆的安全边界法则在“新货币时代”很难实行,因为在低利率的时期—格雷厄姆所处的时代还是金本位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统治的时代,那时候货币和证券 化远远没有现在这么泛滥—几乎找不到市净率小于1的股票,而那些不动产庞大的公司正是因为大幅度的资产折旧和维护拖累了它们的利润。可能在这些公司中只有 金融类公司是个例外,比如说银行,它们的资产大部分就是实实在在的钱,用市净率来判断金融公司的价格是不是过高或者过低了,还是很有参考价值的。

02
分红率
分红率是个最具有争议性的指标,很多投资者会对这个指标产生误会,比如有个股票每年的分红超过5%,在现在的利率情况下这个消息真是让很多投资者欢欣 鼓舞。因为他们以为分红就像存到银行里的定期存款一样,如果定期存款的利率只有2%—3%,那么分红5%岂不是很值么?但现实总是比你想象的残酷,那分红 的5%是要从股价上抹去的,而且还要缴税。也就是分红5%,你手里的股票价格就变成了原先的95%,拿到手里的现金由于缴税还不到5%。
根据杰瑞米·西格尔对1871年至2003年美国股票投资收益的统计,如果一个投资者在1971年投入美国股市1000美元,那么在2003年,剔除 通货膨胀影响他将获得800万美元的市场价值,这800万的获得需要一个前提,那就是这个投资者需要把股票分红再投资,也就是不要股票的分红获得的收益。 如果这个投资者需要分红落袋,那么他只能获得24.3万美元,总体年化收益率将从7%降到不足4.5%。
不过这个统计是从整体市场而言的,从现实情况来说,寻找那些持续高分红率的公司,也许真的是投资者不错的选择。高分红率公司的行列里包括了很多伟大的 公司,比如说可口可乐—依靠可口可乐做大的投资人巴菲特把可口可乐叫做伟大的公司,而谷歌或者英特尔被称为极好的公司—可口可乐公司除了分红还会在每年不 断地回购自己的股票,这样的做法其实等同于分红,这样做可以不断提高不愿卖出股票的投资者的每股收益,这个做法让巴菲特们简直爽翻了。此外这种企业里还有 微软,从2004年开始微软开始大幅度发放股利,并且在此后的几年中,股利呈翻番的趋势。
当一家公司变得非常伟大,那么它也将会因为这种伟大获得大量的现金,而如何最有效率地处理这些现金却是个难题。在有些情况下,由于市场是有限的,即使是伟大的公司也不需要那么多现金存留,把它发放给投资者也许是最好的选择。

 

 

03
净资产收益率
如果一个投资者只关心他买进股票的每股收益就会遇到一些问题,因为每股收益很可能是个粗糙的指标。这是因为虽然有的公司每股收益不错,但是它的资本投入也很大。
这一点在新货币时期更是个问题,因为在信贷宽松的经济阶段,资本投入大而换来的高收益可以说明一点,那就是这家公司的融资能力不强或者资本周转率比较 低。举个例子来说就像一位一天吃30个馒头的胖子,要搬动100斤的重量并不是个了不起的事,但是一天只吃一个馒头的林黛玉体型的女孩,扛着100斤箭步 如飞的话,这个人如果有视频,那么她在互联网上就肯 定能红。
巴菲特和他的投资伙伴决定在1988年投资可口可乐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可口可乐公司当时的掌门人格伊祖塔在1980年代决定砍掉公司任何不能带来资本 收益和增加净资产收益率的业务,在1983年他们把自己的酿酒业务卖给了酿酒行业的巨头西格拉姆公司,从而使自身的净资产收益率从20%上升到31%。
可口可乐的办法也得到了市场的认可,尽管在1980年至1987年,美国资本市场并不怎么景气,但是可口可乐公司还是获得了每年19%以上的增长。而巴菲特们需要的就是常年净资产收益率能达到25%甚至30%的公司。

 

 

04
自由现金流
一个股票值多少钱?这个在很多投资者脑子里可能还是个非常模糊的问题。幸亏已经有很多伟大人物比我们先想到了这个问题。
比如说约翰·博尔·威廉斯,在他的《投资价值理论》里就提到股票的价值等于这个股票未来现金流的折现率。
1942 年威廉斯提出了现金流量贴现模型理论,并给出了价值计算的数学公式—我敢打包票,没有哪个公司人想看这个公式,如果要把这个公式计算清楚而且预计到各种变量的可能变化范围,需要再写一本关于现金流的书来说明。
这个公式的意思大概可以将其精练为:今天任何股票、债券或公司的价值,取决于在资产的整个剩余使用寿命期间,预期能够产生的以适当的利率贴现的现金流入和流出。
虽然精练了也许还是不够明白,比如谁能预期一家公司的未来还能有多长时间的寿命,它在什么情况下会被并购,它所在的行业什么年代会被新技术冲击或者代替。
据说这个现金流贴现的计算是基金经理们必须通过的一个题目,但是在现实中可能没人能准确地通过它来进行投资,因为还没等其所涉及的公司出现变化,基金 经理可能已经因为每个月的投资成绩考核焦虑到胃溃疡住院了。威廉斯的公式是一盏理论界的明灯,但是对于现实情况来说,它可能只是个有点装饰性的萤火虫。
一个公司每年获得现金流除了用以维持公司的运营、缴税以及支付资本性支出之外,所剩下的现金就被称为自由现金流,这些自由的现金就是可以用来发还给投资人,也可以加大公司运营规模的那部分,如果长期根据这个指标来衡量一个公司的价值倒是不错的方法。
巴菲特在计算现金流时有自己的方法,这个公式基本上是税后利润+资本折旧+摊销-其他资本性支出-可能增加的运营所需资金,他把这个指标叫做“股东收 益”,这个股东收益是个模糊性的数字,比如投资者不能准确判断公司具体可能增加多少运营资金。但是巴菲特还是很欣赏这个指标,就如同圣人凯恩斯所说的:模 糊的对要比精确的错来的好。
不过自由现金流指标对于开始投入比较大、公司运营中投入相对少的企业比较有价值,而对于制造业判断价值相对就比较小,这是因为制造业每年的运营资本所需资金变化量太大了。

05
动态市盈率
动态市盈率,这个指标就是以公司的市盈率除以公司业务的增长率。
这个指标在资本市场处于牛市的情况下被应用得最多,因为那个时候股票分析师和证券交易商们已经不能用过分高的市盈率来劝说投资者进行交易,而要用未来 的公司增长率来作为投资目标。比如说一个公司的增长率为30%,它的市盈率为50倍,那么经过一年的增长,市盈率就会由于公司业务的增长—假设它的利润也 同比增长—降到38倍,而再过一年,公司的市盈率又会下降到30倍,这样在那时公司也很可能已经具有投资价值了。所以也许用市盈率比上公司业务的增长率将 是更加科学的指标。
看起来是这样的,这真是个完美组合,高成长的公司应该被市场赋予高的市盈率,而低市盈率的公司也会有低的增长率,如果发现了某个股票具有低市盈率和高的增长率那么它就应该是投资者寻找的圣杯。
但是事情真的那么完美么?答案是不一定。动态市盈率里存在的一个重要瑕疵是增长率,这个增长率是所谓的专家或者投资者给所持有的股票预估的,如果是一 家高增长率的公司,假设它的增长率在40%,按照动态市盈率基本上在“1”左右进行投资,那么这家高增长公司应该得到40倍的高市盈率。
但是就像我们以前所说的,高增长率往往意味着更大的风险,所以特别是在一些新兴产业,高增长公司往往是蕴含着更大的不确定性,它的业绩增长不连续的可能性要大于一般增长率的公司。
而且就像未来的钱价值要小于到手的钱的价值一样,未来的增长率的价值要远远小于已经发生的增长率的价值,所以要估计一家公司的增长率,也要给未来可能增长率打上一个折扣,就是增长率贴现。这个增长率贴现的不确定性往往让按照动态市盈率投资的投资者屡屡失策。
也有很多价值投资者对动态市盈率表示质疑,帕特·多尔西就认为动态市盈率没有考虑到资本成本问题,比如一个增长率为15%市盈率是15倍的股票和另一 个增长率是15%而市盈率是25的股票,投资者无疑会选择前者,但是在很多情况下,如果考虑到公司获得高增长率的成本投入,往往会得出相反的答案。
联系编辑:
[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970

華電福新:中報受益火電,未來看點在風光核電 歲寒知松柏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7a300f0102e83t.html
 火電暴利與風水電略減

    華電福新在報表進行追溯調整後,中報利潤同比增長28%到8.54億元,EPS11.21分,動態PE約9倍,PB1.3倍。若扣除2012年出售可門物流公司的一次性收益1.3億元,以及CDM收益減少的1.1億元,經營利潤實際增長了1倍。

    分季度來看,1季度利潤為2.24億元,2季度6.3億元,環比增長近2倍。考慮到2季度可門二期的並表影響,追溯調整後1季度利潤可能是3.2億左右,而2季度為5.3億,環比增長6成。

    分業務來看,水電由於去年是特豐年,今年來水相對還算不錯,利潤由去年的7.3億降到5.8億,同比下降2成;風電利潤從去年的3.2億下降1成到2.9億,若扣除CDM收益影響,風電利潤同比增長40%,與裝機容量增長近4成和上網小時增加8%基本匹配;分佈式能源利潤持平,但發電量猛增了6倍到4億度。

    公司的利潤增長全部來自火電,由去年的虧損0.9億元變成盈利5億元,盈利的主要原因是煤炭價格勁挫2成。另一個原因是去年底有600MW的火電裝機並網,這與它的收入增長2成相對應。

     可門二期收回與利潤的不正常波動

    由於今年6月底公司收購了可門火電二期,故公司對去年同期的報表數據進行了追溯調整,但第3頁煤電發電量由去年的44億度增長91%到今年的84億度應該是沒有進行追溯調整的,這導致大家對報表理解產生歧義。

     2013年4月11日的關聯交易公告披露收購可門二期的對價是4.13億元,中報倒數第2頁披露的實際支付價款是6.11億元,這相差的2億元,即是今年上半年按收購合約規定應歸屬於大股東華電集團擁有的可門二期利潤。

     若以此推算,可門一二期2.4GW權益裝機合計的半年利潤約為4億元。而其它1.5GW的火電合計利潤只有1億元,盈利能力似乎太差。

     華電集團曾在2月7日的新聞簡報裡稱,今年1月份可門公司單月發電12.7億度,利潤超過1億元。從3月19日的新聞簡報看,可門公司一季度和上半年的月均發電量水平應與1月份差不多,半年發電估計為70億度,故半年利潤就可達到5億元以上。而非可門公司的1.5GW火電基本沒有貢獻利潤,發電量也只有15億度左右,僅為可門2.4GW的2成多。

    不論用哪種方式推算,非可門公司的1.5GW火電,其收入和利潤都低得有些不太正常。

     5月底公司因其有短期融資債券而發佈了一季報,利潤同比下降近半到2.24億元,扣除去年同期的一次性收益後基本持平,業績差過市場預期,完全沒有反映出今年火電的暴利。聯繫到去年4季度火電單季離奇虧損,這讓我們頗感詫異。故其火電的真實盈利情況,還需要再觀察一二期財報。

     資金緊張,將有增發需求

     公司的資產負債率由年初的79%上升到了81%,借款由366億(追溯調整前344億)上升到388億元,手持現金僅28億元,淨債務資本率由年初的267%上升到了281%,處於明顯偏高的水平。

     公司的應收應付款同比增長了一倍以上,但中報卻沒有對這個異常的增長率進行解釋。其中,應收賬款和票據由去年的29億增長到了目前的53億,賬齡高達5個月。公司說電網給的賬期一般是發票後15-30內到期,只有可再生能源電價補貼結算時期較長,但都沒有壞賬風險。

     我們知道,可再生能源電價補貼是指風光電上網價與當地火電上網的價差,即只是風電和光電收入的一部分。公司上半年風電總收入為13.4億元,其它清潔能源3.3億元,故其差價補貼半年合計不到10億元,而公司又自稱正常售電金額的賬期只有15-30日,那麼高達53億元的應收賬款和票據,又是怎麼計算得來的,賬齡到底是多久呢?

     公司半年的經營活動現金淨流入為35億元,資本支出35.6億元,基本能持平。但由於往來佔款規模龐大,考慮到未來在風電和光電上的繼續投入,我們推測公司增發股票融資的意願會比較強烈。

     全年利潤可增長5成到15億元,明年核電可期

      由於去年下半年火電業績很不理想,其中第4季度單季還離奇虧損,而今年上半年火電的利潤明顯偏低,再聯繫到今年夏天持續的高溫天氣,我們有理由相信今年下半年火電業績在增加了1.2GW的可門二期後,同比將錄得大幅增長。

      去年下半年風電業務的CDM收益只有0.2億元,由於今年風電裝機增長了4成,所以今年下半年風電業務的利潤同比也有望錄得增長。

      若水電和其它清潔能源業務同比基本持平,那麼全年利潤有望增長5成到15億元,EPS約為0.25港元。

      按中報展望,風電在年底將達到3400MW的控股裝機,比年初的2700MW增長700MW或20%,這將是公司明年利潤的主要增長點。

      其它清潔能源(太陽能及分佈式能源等)儘管今年發電量增長了6倍,但由於基數尚小,故短期還難以貢獻利潤。

      公司參股39%的福清核電項目,共4台各1000MW的機組,第一期1000MW有望在明年投入運營,我們預計年淨利可達3億元以上,拉動整個公司利潤增長2成,這將是公司明年和未來幾年的主要增長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232

東方電氣2013中報看點 鱷魚先生

http://xueqiu.com/6731669366/25050236
總的來說,還是應該把東方電氣定位為公用事業企業,當然現在分紅方面還達不到。畢竟中國大規模的能源需求增長階段已經過去了,除非電動汽車大行其道,要不然很難指望其市盈率超過供水、電力跟高速公路。

中報顯示公司核心業務的競爭力不足,新增長點近期內還不能寄予希望。但今年業績目標應該可以實現,因為現金流顯著改善了。

中報看點如下:

1、    燃機才收入5.55億,新增訂單10億,從體量上根本不可能成為增長點。估計是由於天然氣氣價太高,政府電價補貼能力有限,故短期內無法取代煤電成為主力,只能等待將來了,等待PM2.5的進一步倒逼。在目前的收入規模下,公司聲稱其燃機市場佔有率依然領先,可見總的市場空間還很小。

2、    脫硝合同總在手訂單45億,只有一年400億銷售額的九分之一,而且毛利率才17%,故雖然增長很快,同比達到150%,但是一是不可持續,只是短期的爆發,另一個是基數太低,故不可能對業績有重大影響。類似地,電站服務在手訂單僅10億,雖然毛利率達40%(這個有點跳躍,去年同期為20%)。長期來看也許是方向,即從製造往服務轉型,但是近期3年內對業績也無足輕重。所以,加上燃機,3個新的增長點全都靠不住。

3、    核電常規島毛利率才5%,競爭實在激烈,那麼在常規發電設備方面,東方電氣有什麼護城河呢?沒有啦,三大動力競相殺價,五大發電集團樂觀其成。另一方面,核島的毛利率卻高達29%,這似乎才是競爭力,但是可惜市場不夠大。燃機毛利率也從16%下降到不到13%,這個可能跟議價能力關係不大,主要是關鍵部件無法國產化,這個不奇怪,燃機技術其實跟航空發動機技術差不多,東方電氣要取得技術突破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今年總體毛利率下降1.3個點,從根本上反映了東方護城河的淪陷,或者從來就不曾存在過。

4、    工程與服務放在一個業務模塊中,但是電站工程對東方來說就是一把辛酸淚。沙特拉比格項目還不知要賠多少錢,當然,那筆損失已經提前計提了,現在波黑的電廠剛剛開工,希望不會有什麼不可控因素。目前在建項目19個,裝機容量1450萬千瓦,其中總承包4個。看來,東方的管理能力、尤其是大型工程的協調能力還不足以勝任EPC總包的要求,短期內還應以賣設備做分包為主,但是長期看,要把核電站建到國外去,還是必須發展出這種能力的,在這點上,巨羨慕華為的海外人才資源,當然體制不同,完全無法比擬。

5、    公司火電上半年兩個都是神華的項目,一個是萬州2×1000MW,一個是安慶二期2×1000MW鍋爐(說明汽輪機、發電機訂單沒拿到),看來煤炭企業的一體化動力很足。是否從一個側面說明原煤的市場出路堪憂,只能自身消化呢?除了辦電廠,煤化工是煤炭的另一個下游藍海。似乎可以看好神華。

6、    風機銷售收入上升24%至42億,雖然毛利率下降1個點。但是上半年產量只有45套/7.3萬千瓦(平均每套1.5MW),同比下降41%,產值按每千瓦3000元計大概2.2億,顯然收入只是確認了前幾年的銷售。訂單不足,產量不能提高,則後面是無法持續確認的,無源之水、無本之木而已。可能還不算隱患,作為一個觀察項吧。

7、    費用控制效果超出預期,發出了管理提升的強烈信號,對央企而言難能可貴,不知是否Sars激勵之功:管理費用降低,不再膨脹,但原因是研發支出減少,對未來不利;銷售費用增加15%遠超收入的增加2.3%,只不過主要是質保金增加,無足為慮;財務費用為負,收入4500萬,有些偶然性。經營現金流從去年同期的流出23億,變成流入8.86億,但可惜主要不是由於貨款回收(本期應收賬款沒有減少),而是採購支付減少,這樣擠壓上游有點不厚道,也不可持續;投資現金流持續流出,但同比下降了一半,為3.8億,希望不是又投資什麼固定資產了,不然每年又要增加幾千萬的折舊成本,現在毛利要增加幾千萬談何容易啊;籌資了5.3個億,希望是發債不是銀行借款,賬上現金有100億,還要借款,有點奇怪,另外,這麼多錢,幹嘛不多分點紅呢,這樣如何做公用事業呢?總而言之,應收賬款減少所導致的壞賬準備轉回本期還沒有對業績形成貢獻,這是一個將來的或有看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665

【讀懂耶倫時代】投資者必須瞭解的「女王」證詞十大看點

http://wallstreetcn.com/node/63714

耶倫即將成為全球市場最關注的一個女人,週四的證詞就說明了這一點——黃金價格因她而反彈,美股因她再創新高,美債為她回暖……她說了什麼,本文對這份證詞中的十大要點做了詳細總結。

1.鴿派觀點大放異彩,寬鬆步調料將持續

正如市場所料,耶倫在寬鬆政策方面延續著伯南克的鴿派傾向,在週四的證詞中,耶倫為QE所做的辯護奠定了她贊成寬鬆的基調。

比如,她說:

QE帶來的益處超過了其成本。

料將在一段時期內維持高度寬鬆的貨幣政策。

在復甦仍然疲弱之際,不能夠撤除對經濟的支持。

美聯儲有必要竭盡所能地推動經濟強勁復甦;不過早撤走購債支持是至關重要的。

購債計劃對經濟增長和經濟前景的貢獻很大。

正在尋找增長足夠強勁以推動經濟持續前行的跡象;並無明確的時間來決定何時縮減購債規模。

目前美國的經濟復甦還「令人失望」。

政策刺激對於房價的支持是「普遍有益的」,等等。

據zerohedge總結,在耶倫的證詞中,偏鴿派和偏鷹派的表態比例為38:12,可以看得出其鴿派傾向較為明顯。但即使是這樣,QE當然也不會永遠地持續下去。

2. 對QE Forever說No

儘管耶倫對QE的支持態度明顯,但我們也絕不能忽略她在撤出資產購買項目方面的表態。她說:

QE政策不會一直維持下去。

隨著經濟復甦,有必要及時讓政策恢復常態;美聯儲有退出的工具。

將QE政策維持太長時間也會面臨諸多風險。

QE政策並非一條預先設定好的路徑,如何調整取決於經濟數據。

購債計劃持續的時間越長,就越需要擔心相關的風險。

不排除利用貨幣政策來解決資產價格失調的可能性,等等。

3. 房地產市場沒有泡沫

房地產市場的持續復甦是近兩年帶動美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在房價迅速回暖的同時,市場上也有一些投資者開始對又一輪的泡沫感到恐慌,但耶倫並不是其中之一。她在週四的證詞中明確表示:「美聯儲沒有看到房地產市場存在泡沫。」

她還說:

美聯儲在資產泡沫形成時就察覺到泡沫是非常重要的。

現階段並不認為金融穩定性存在風險。 

近期美聯儲的計劃支持了房地產市場,為許多美國人提供幫助。

美聯儲並不認為槓桿有普遍增加的現象;並不認為資產價格有偏差現象。

4. 黃金?沒人真的懂這個東西

與伯南克一樣,耶倫似乎也認為黃金是個「神秘之物」……

以前伯南克曾說過,沒有人真正懂黃金

黃金下跌很可能是因為投資者更加有信心,對極端結果的擔憂減少了。

沒有人真正理解黃金價格,我也不會裝著理解他們。  

而耶倫在證詞中也表達了類似觀點:

沒有人知道什麼因素能讓黃金上漲或下跌。

在金融市場動盪時,投資者總會有湧向黃金的趨勢。

更多耶倫對黃金的看法可參見:耶倫的「黃金觀」:黃金漲跌不好懂、人恐慌時就持金

耶倫在聽證會上講話之後,黃金迎來了6個交易日以來首次上漲。在繼任美聯儲主席職位的同時,耶倫是否也會繼承伯南克「黃金之友」的稱號呢?

5. 股市泡沫?不存在

近兩個月,美國股市已經N次創下歷史新高,在市場一片歡呼的同時,泡沫的概念也開始盛行,但耶倫似乎對一切含有「泡沫」兩個字的說法都不太贊同——房市沒有泡沫、資產價格沒有泡沫,股市?當然也不存在泡沫。

耶倫在證詞中表示:

並不認為股票價格存在泡沫。

證據表明股票估值並未處在泡沫領域。

6. 就業市場並不如看上去的那樣好

先回顧一下上週五「激動人心」的10月非農就業報告

美國10月新增非農就業20.4萬人,遠遠高於預期的12萬人。

與此同時,9月新增就業由14.8萬人上調至16.3萬人,8月由19.3萬人上調至23.8萬人。

10月美國失業率為7.3%,符合預期,此前9月為7.2%。

這個報告一度讓市場對美聯儲12月份開始放緩QE的預期大幅加強,當然也不可避免的引發了一次市場「大地震」。但在耶倫看來,其實就業市場並沒有這份報告表現出來的那樣討人歡心。耶倫說:

若拓寬統計範圍,那麼美國的失業率水平仍高於7.3%。

我們有太多的人退出就業市場。

在隨後的問答環節,耶倫透露:「實際的」失業率仍處於10%左右的水平

這可能會給美聯儲持續寬鬆留下更多空間。

7. 何時開始上調利率?

2008年,美聯儲首次採取超額準備金支付利率(IOER)的政策,把它當作控制短期利率的工具。美聯儲數據顯示,自採取該措施以來,美國銀行業存放在美聯儲的超額準備金規模已經擴張至2.3萬億美元左右。

耶倫並沒有像波士頓聯儲主席Eric Rosengren那樣認為美聯儲的低利率政策可能會持續到2016年,但她也明確表示,現在還沒有到上調利率的時候:

在擔任FOMC委員時,從未投票反對升息。

處於低位的政府借貸成本只是暫時的,國會應關注利率何時走高的時間。

低利率損害了儲戶的利益;有必要改善經濟。

然而,現在上調短期利率將損害復甦。

8. 「大而不倒」的銀行是耶倫的「眼中釘」

此前,耶倫在銀行監管的問題上表現出了較為強硬的態度。有關「大而不倒」銀行的問題,耶倫曾提及美聯儲正在考慮的一個要求:某些複雜的大型銀行必須維持一個最低水平的無擔保長期債務。這個要求的目的是,當銀行倒閉時,要確保債權人承擔損失。

她在週四的證詞中也對這些問題表示關注,她說:

解決「大而不倒」(too big to fail)是一個關鍵目標。

美聯儲在解決「大而不倒」銀行的問題方面正取得進展。 

美聯儲考慮讓大銀行持有額外的無擔保債券。

認為美聯儲的計劃日程將對「大而不倒」問題產生有意義的影響。

多數研究直指,「大而不倒」銀行獲得了「一定的補貼」。

銀行擁有更多的資本將是極為重要的。

美聯儲非常關注金融穩定。

美國將提升大型銀行的資本標準。

9. 國會,聽好了!——不能讓QE為美國財政赤字補漏

伯南克不止一次的表示,不能指望美聯儲把所有的工作都做了,美聯儲只能盡其所能促進經濟,財政方面的問題還需要政府的高效和決斷。與伯南克一樣,耶倫也「抱怨」了聯邦政府的財政問題對經濟造成的拖累:

去年,美國經濟遭到了財政政策的拖累。

財政拖累的減少,很可能帶來更強的經濟增長。

財政政策起到了與貨幣政策相反的作用。

財政政策已經令美聯儲的任務「更艱巨」。

一個「無害」的財政政策將幫助經濟。

美國債務違約將是「災難性的」。

10. 重申美聯儲的職責和美聯儲獨立性

證詞中,耶倫還對美聯儲的任務、目標、溝通策略以及獨立性表達了基本立場,她說:

美聯儲的首要任務是實現通脹和就業目標。 

美聯儲需要更清晰地溝通,以降低不必要的波動性。

美聯儲需要密切關注金融狀況;但不要做「市場的囚徒」。

在權衡是否退出QE時,美聯儲將繼續評估未來的經濟數據。

美聯儲的監管職責就像貨幣政策職責一樣重要。

美聯儲已經從危機中獲得重要教訓。

美聯儲已經徹底檢查了自身的監管職能,特別是對大銀行的監管。

美聯儲聚焦於避免通縮。

美聯儲無法結束收入不平等問題,但可以通過創造強勁復甦來幫助緩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2102

互聯網重構金融的十大看點 牛得草

http://xueqiu.com/1645252804/26349963
互聯網重構金融的十大看點
第一,互聯網將重新定義金融行業的常識。什麼是常識?什麼是真正的理解?我認為消費者的 理解才是真正的理解,消費者理解的東西才是常識。我發現,在傳統的金融行業,「小」企業是定義給年收入5個億收入的企業,5000萬年收入是指微企業,這 首先大大的出乎了我的常識。所以,金融行業的常識經常是扭曲的,不是老百姓所理解的。

此外,我又經常舉的例子,銀行貸款有一句話叫,「等額本金,等額本息」,說實話,我以前也貸款買過房,以前真的不理解,也沒人真正從常識的角度幫我理解,事實上,這兩個東西就是一個概念,但如果我選了等額本息,我20年內要多還很多利息。這是典型的互聯網與金融行業差別,金融是喜歡把一個事情從簡單變複雜,而互聯網更習慣把一些事情從複雜變簡單。

我們看到蘋果為什麼打敗諾基亞,蘋果就一個鍵,而諾基亞那麼多按鈕。為什麼支付寶把傳統銀行的網銀打敗了?就是支付寶支付的時候的步驟會比傳統網銀的少很多步驟,而且不需要讓用戶記住什麼叫貨幣基金這麼複雜的一個學術詞彙,而是叫餘額寶就好了,你每時每刻都能看到錢在增加就好了,收益率比銀行傳統的存款利息高就好了。所以,簡單是一種力量,用普通人理解的常識去做簡單的表現,是互聯網精神的一個重要表現。

第二,互聯網將重新定義成本和速度。以往,傳統銀行的優勢區別是開網點,咱們有5個國有銀行,他們通過幾十年的積累,每家的網點數都超過10000個,所以,在過去這麼多年,他們的存款最多, 客戶最多,賺錢最多。在傳統銀行業,要超過工農中建交是一個很難完成的任務,因為要開那麼多的網點,太累了,所以,招商銀行和民生銀行到現在還不到 1,000個網點。雖然在傳統的銀行業已經發展很快,但還是超越不了那幾個大行,因為每開一個物理網點就需要支付大量的網點費用,以及審批等,所以很難有效 率和速度上的提升。

但互聯網行業不一樣了,再也沒有地域之分,也沒有網點數的概念,只要加服務器,理論上用戶是可以無限累加的,餘額寶從0 到1,000億據說就是從17台服務器現在增加到了450台服務器。這和銀行開網點的成本比起來,簡直是小很多了。而且不需要增加太多的人。這就是互聯網的 速度和成本。

一方面是速度,另一方面是加速度。繼續拿餘額寶舉例,它現在剛剛超過1000億,據說傳統銀行業今年10月份一個月就同比去年少了8,900億的家庭存款,我想,餘額寶是帶動了很多人重新改變消費習慣了,這個1,000億之外的接近8000億,我估計很多都到了其他的互聯網金融理財平台去了,這是非常可怕的增長,而且,我認為這個趨勢未來會更快。

上週我在上海參加Techcruch的座談,和餘額寶的負責人溝通,他們 私下認為明年起碼5,000億人民幣的規模,也就是說,比今年增長至少5倍,如果這麼推算的話,銀行業的存款至少再減少8倍,那就是4萬億的傳統銀行存款要 挪窩,很多將到互聯網上,這是非常的銀行業的挑戰,也是互聯網金融大機遇。

互聯網巨頭已經群起進入理財領域了。不僅僅阿里百度騰訊等BAT做了,一些類似東方財富網這樣的傳統金融門戶參與了,創業公司如銅板街做了,甚至連新浪和搜狐等傳統的巨頭也加入了。我想,還會有更多的企業加入這場爭奪理財存款的大軍。這種加速度會越來越快。

第三,互聯網將重新定義金融行業的甲乙方,什麼叫甲乙方?雖然我們和傳統銀行在簽署協議上面,我們都寫在了甲方的位置,但實際上大家都知道,我們現在和銀行打交通時,他們總認為自己是資金方,才是實際的甲方。事實 上,我認為這完全是顛倒了現代商業的邏輯,因為,現代商業文明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誰真正貢獻了利潤,誰就是真正的甲方,而企業和個人客戶向銀行提供利息的收入,那麼,這些人給銀行創造了利潤,理應就是甲方。

但是現在呢?我們去銀行大廳,你完全是以一個仰視的態度去面見那些銀行的客戶經理, 他們的一個個規定會讓欲哭不能。之前CCTV報導過一個新聞,說一個病危的老人為了去銀行取款,不得不被家庭抬著擔架從醫院送到銀行櫃檯按手印,結果因為折騰太厲害死在了銀行的大廳。我覺得這是銀行把自己的規定當天條最為嚴重的一個諷刺案例。

現在去銀行辦事,個人和消費者是不斷地要接受銀行的各種拷問,提供各種材料,換一家銀行就再重新提交一次。這讓消費者煩透了。在傳統家電業,蘇寧和國美曾經改變了消費者的習慣,讓用戶不必再去每一家家電 商的品牌專賣店,而是到這些賣場和超市一站式解決了問題,只要提出一個需求,之後就有各種比較解決問題了,後來又變成了線上的京東賣場。

現在有了互聯網,我覺得金融業不需要再重新發展蘇寧和國美的線下模式了,直接跳躍到京東模式就好了。商業文明的發展就是讓真正的權利對等,銀行其實本來並沒有錢,而是儲戶的錢,如果銀行不給它的衣食父母貸款,就給大企業貸款,那就不符合權利對等的這個初衷,就不能普惠。老百姓要改變只有存款的權利,沒有貸款的自由,就靠互聯網來改變。

第四,互聯網也將重新定義金融業的很多定價規則。以真正的市場化來定義,讓真正的風險定價由市場決定。

這次十八屆三中全會把「市場化」從基礎性作用提升到了「決定性」作用。我認為對金融行業很有啟發作用,什麼是最充分化的市場化?我認為首先要重新理解高利貸?什麼是高,什麼是低?高與低以何為對比?是一個固定的規定還是以市場化為決定?

舉一個例子,比如一個賣服裝的阿姨希望貸款10萬,然後進冬裝,她認為三個月之後,這個能賣出去變成20萬,但是在傳統的銀行體系內,她是很難貸款的,因為沒有銀行所謂的「信用記錄和流水」,因為她之前都是現金來往,所以很難。但是她願意支付1-2萬的利息來借這個錢。如果算利息1萬元的話,貸款10萬三個月,那月息其實就是3.3分,年化40%左右了,這在傳統意義上是絕對的高利貸,但是,如果沒有這個10萬,這個阿姨就無法貸款賺錢養家餬口,她的高低是以自己能不能賺到這筆錢為比較的,而不是我們統一理解的一個規定來定義的高低。

互聯網帶來了一種可能,讓更多的貸款需求和機會可以靈活判 斷,比如用專業的針對這個行業的貸款機構或者用P2P,讓一個懂得這個服裝行業的人給這個阿姨貸款,就解決了所謂的風控問題。也解決了市場化定義利息的問題。以往沒有互聯網,人們只能在身邊借貸,現在可以打破地域打破生疏打破僵化的規定。

第五,互聯網也將重新定義金融行業的賺錢途徑。以往金融行業主要賺錢的模式之一就是通過信息不對稱賺錢,就是你不懂的地方我懂,我不告訴你,如果給你服務,那麼我就賺錢了。現在和未來,隨著互聯網讓民智 打開,讓數據無所不在,用戶有了更多的信息知情能力和渠道,用戶逐漸可以借助第三方工具來判斷,這樣一來,我們過去金融業的信息不對稱收益模式將被互聯網 顛覆。未來真正的賺錢之道,是靠服務賺錢而不是靠信息不對稱賺錢,更不是靠政策性扶持和利差賺錢。現在銀行業靠著2%的年化低成本資金,然後貸款出去賺取至少4%的息差,一年幾十萬億的存款馬上就能賺2萬億左右的政策性息差的時代馬上要離去了。

用服務去賺錢,就是真正地站在消費者的角度,給他們服務,讓他們更簡單更方便地接受服務,讓他們「懶」一點,讓他們「爽」一點。所以我認為互聯網行業的體驗,本質上就是讓人爽。服務就是要爽,爽,才是真正的用戶體驗。

第六,互聯網將重新定義金融的服務文化。我認為現在的銀行文化是徹底壞掉的文化,以前,我們看到傳統的金融行業人,是以銀行業為榮的,認為在銀行工作更高端更體面,我認為,如果傳統銀行的一些東西不變化,那麼,未來將有人以做銀行人為羞。現在的銀行文化是「等」文化,是「坐商」文化。坐在辦公室裡面等你來,等你不斷按照我的要求來。相比而言,這個銀行文化就弱於保險文化,保險文化就是走出去,真正建立了以用戶服務為中心的文化。我接觸很多銀行人認為平安是一家保險公司,不屑於與之比較。

我認為,今天的銀行業內,最好的文化就是平安的文化,最好的小微貸款服務商就是平安。因為平安是保險文化,他們願意走出去,願意上門服務,願意站在消費者的 角度考慮問題。比如買個車險,人家就不需要你上門,而是他們到你指定的地方給你拍照片為你上門付款服務。這就是差別。但保險文化也得學習互聯網,比如,上 門的人還是需要你簽署大量的文件,很多複雜的條條框框,我覺得未來應該讓用戶按個鍵,就可以了,讓服務變成產品,變成可以複製和更簡單的操作,甚至遠程操 作,這就是互聯網。互聯網的文化將激勵保險文化,改造傳統的銀行業文化。

第七,互聯網將重新定義金融行業的品牌信任。傳統品牌的自上而下的定義將被顛覆,重建信任將不再自上而下,而是自下而上。如果說金融是一種信任中介的話,那麼,我認為未來互聯網有機會去重新定義這種 「信任」。在傳統金融行業,比如你能不能做銀行,那是由有關部門去敲定和授權的,你的信任是基於此產生的,是自上而下的,你的信任是被灌輸了很多年的所謂 品牌建立的。相反,在互聯網行業來看,比如你吃飯想選個餐館去大眾點評,不是衛生部讓你去你才去的,你願意去攜程買機票而不是去航空公司買也不是交通部決 定的,而消費者信任大眾點評、攜程的這個過程是基於自然的用戶體驗選擇,通過市場競爭的結果所決定的,這是自下而上的。

比如銀行貸款,這麼多銀行哪個貸款的品牌好?品牌好不好不是你的所謂的品牌價值多少錢的評比,也不是你廣告做的多就是好,更不是哪個部門給你一個證書和特權就是好,而是客戶在你口碑決定好與不好,除了貸款是不是可以獲得之外,還得看貸款的過程爽不爽,用得爽了,就是好,就是品牌的信任。

我們以往認為某些機構就是大品牌就是大銀行,這個理解是我們過去幾十年被教育的習慣而已,這個習慣將隨著體驗時代的到來將被徹底顛覆掉。互聯網就是體驗經濟的最佳使者和工具。

第八,互聯網將重新定義滿意度和體驗。接著上個話題,我繼續強調,體驗是站在用戶角度爽不爽的問題,是感性問題,這才是真正的滿意度。不是站在銀行角度考慮,我的服務功能是不是有了,功能是不是 全了,以為有了全了就認為ok的,那種對於滿意度的理解,看上去是一個很理性的邏輯分析,但事實上已經out了。銀行業的人經常說一句話,我們做了十多年 的電子銀行和網銀了,我們也是做互聯網的,他們說這句話的時候,只說對了一半,他們只是做了,但沒有做好。

傳統的銀行人一直不理解,所以我想了一個比喻,就是為什麼男人愛美女?女人愛帥哥?我說,男人和女人如果僅僅因為有了功能,就跑到一起結合起來,這個社會的婚姻愛情問題就太簡 單了,隨便馬路上可以無數個組合和匹配,但事實上,不能有了功能就行,而是雙方都在追求體驗,這就是為什麼大多數都喜歡選擇美一點的對方的原因。體驗,就是讓用戶爽。而不是為了滿足有沒有一個功能。功能大家都有的,關鍵爽不爽。

第九,互聯網將重新定義傳統金融業對資產的評估。傳統的銀行業僅僅考慮過去和現在的資產,而不是看成長性和未來的價值。這是他們最糟糕的一個特點。

我們看看貸款行業,傳統金融如何看待資產?一般就是看看固定資產怎麼樣,你的產值如何?你的過去流水如何?我認為,這種看產值的時代將逐漸過去,未來互聯網將促進金融業將大多數的思路用來看未來,甚至看估值。

什麼叫產值?我們今天看到傳統的銀行把大量的貸款都給了地方政府和大量的國有企業、高耗能企業,最後帶來的是什麼?帶來的資金利用率極低的各種現象,各地的重複建設,帶來了爛尾樓,帶來了「鬼城」,還有我們現在每天提及的PM2.5的不斷創造新高。這就是我們傳統金融的衡量標準導致的惡果,因為這些企業都有抵押物,都有所謂的資產。

但這些有價值嗎?有創新力嗎?有未來嗎?我們看到身邊的朋友的公司,一些有價值的科技企業,一些互聯網企 業,幾乎沒有通過銀行貸到款,因為我們的房子是租的,服務器也是租的,員工的電腦甚至不是公司的,是他們自己的,一點家具不值錢。我們說我們的人最值錢, 人家銀行說,你們的人不值錢。這就是差別。今天的傳統金融業沒有辦法去衡量這個,沒有辦法去辨別創新和人的價值,這就是這個行業的技術落後之處。

中國有無數這樣的具有服務意識的創新企業在誕生,但今天我們最大的銀行體系缺席了,這就是最大的悲劇,不要說美國也是這樣,如果這麼比,我只能說咱們的銀行人沒有上進心,為什麼中國的銀行業必須學國外,就不能先是第一呢?我覺得現在中國的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都有很多在全球領先了,傳統的銀行業也有機會去變化,真正在市場化的今天全球化的今天,重新以未來的觀點來世界,重新定價未來,取得領先。

第十,互聯網將重新定義人的資產價值。剛才我提到了,人的資產價值在傳統的銀行業是沒被計價的,即使計算,那點信用貸款所謂的價值也是非常的低。除了這個之外,我認為銀行人雖然工資蠻高,但如果這個行業內從業者的真正價值不能被衡量,那麼,傳統金融業也很難發展起來。

以前有馬明哲拿了千萬年薪引來很大的議論的,其實有什麼好議論呢?馬明哲創造了這麼大的平安,年薪幾個億都是應該的,而傳統的大銀行,有幾個行長能這樣的? 他們才拿多少的薪水啊?卻管理這麼大的資產?這完全是一種不對稱的對於人的價值的理解。這樣的結果就是,金融行業的很多人看上去更像是打工的,都是在為短期利益服務和打工,很少有為長期利益打工的,那麼,不能為長期利益服務就不會為用戶服務。

微信為什麼服務這麼好?為什麼還是免費 的?因為微信解決了用戶的痛點,讓用戶爽,就創造了長期價值,而解決了這個,互聯網企業所創造的機制就會讓這個微信的創造者和團隊獲得充分大的長期利益。 微信現在團隊200人,如果單獨上市的話,我覺得最起碼200億美元,那麼,每個員工為公司創造了1億美元的平均價值,我想,這個一定會獲得騰訊很大的機制保護的。

而在傳統銀行業,我聽說有一些和我接觸的銀行最近也在做P2P的時候,連團隊期權都沒有,甚至連CEO是誰都沒有被定義好就開始做了,就完全是埋沒人的價值。這樣,傳統金融就無法吸引優秀的人,就不會創造好的機制留下人為長期利益服務,金融行業的人就不會真正在未來值錢。我覺得傳統金融業受到互聯網行業的這個衝擊將非常直接,互聯網行業會更快地把團隊裡面每個人的估值與公司的長期利益綁定,這就是兩個行業巨大的差別。這解決了所有者是誰的問題,而沒有所有者就沒有長遠利益,就沒有未來。

我們經常在說互聯網是技術先進,也有說互聯網是文化先進,也有說互聯網思維先進,我認為最先進的,還是互聯網利益機制最先進,我們從硅谷帶來的學會最大地方不是技術也不是文化,而是機制,用一種全新的機制,肯定了創新者作為公司主人的法定機制,並基於此建立了全新的遊戲規則。一個沒有任何收入的公司可以估值 數億,投資人投了幾千萬隻拿少數股份,為什麼?這就是硅谷和互聯網帶來的機制,讓人的價值獲得肯定。互聯網改變金融,最大的改變就是重新衡量人的資產價值。這就是最大的本質。

(本文轉載自 福布斯中文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3593

伯南克最後講話看點:影響市場的新工具、懸而未決的大問題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0807

美東時間本月3日,本月31日將屆滿卸任的美聯儲主席伯南克做了任內最後一次重要講話。在這份24頁的演講稿中,伯南克為自己領導美聯儲期間採取的超常寬鬆措施辯護,對今年美國及全球增長感到樂觀。

他認為,美國政府需要讓財政政策配合貨幣政策促進增長,提到美聯儲今後能以回購利率這類新的利率為目標影響貨幣市場,未來華爾街會面臨更嚴格的銀行監管,但目前還不能確定是否過去的危機長期傷害了美國勞動者的生產力,解決這個謎題對美聯儲預計長期增長很重要。

業內擁有「美聯儲通訊社」(Fedwire)之稱的資深記者Jon Hilsenrath總結了伯南克「臨別講話」的5大看點:

1、美國經濟增長前景向好。

伯南克認為,過去4年經濟增長面臨的負面因素現在影響減弱,預計增長可能回升。

講話提到:

近期聯邦政府層面的財政政策依然有限制,但經濟增長受限的程度可能2014年有所下降,2015年甚至會進一步減少。

同時,美國各州和地方政府的預算形勢已經改善,再次大幅削減指出的需求降低。

房產泡沫破滅的後續影響也在減弱,按揭貸款利率上升了,房價卻反彈了,止贖房屋、拖欠按揭和市值不及按揭額的房屋數量均大幅下降。

美國家庭資產負債表明顯好轉,家庭負債降至幾十年來最低水平,借貸水平也有回升跡象,可能獲得按揭貸款仍面臨障礙。

企業財務狀況良好,大企業尤其如此。

今後幾個季度,房產市場回暖、財政限制減少以及持續貨幣寬鬆將使美國經濟增長受益。

2、暗示美國國會及白宮應負起促增長責任。

伯南克重申,聯邦政府的稅收與支出政策過去幾年限制性太強,已經抑制了經濟復甦。

講話提到:

2001年衰退期至今,美國增加就業者將近60萬人,當前復甦期內,政府用工減少約70萬人,就業崗位淨差額約130萬個。

同時政府投資也在減少,稅收又在增加。

長期的財政持續性固然是重要的目標,但近期過度緊縮的財政政策可能適得其反。

最重要的是,財政與貨幣政策背道而馳,若完全以財政政策為導向,復甦勢頭會比現在更弱。

可是,在利率很低的時候,當前政策混雜的問題尤為嚴重。

利率接近於零時,貨幣政策的空間更小。

利率維持低水平時,擴張性的財政政策可能效果更大,增加負債的成本更少。

如果政策更均衡,也可能避免超低利率產生的一些成本,比如無需犧牲就業和增長也可以穩定地融資。

3、生產力謎團難解,影響長期增長預期。

困擾美國前景的一大問題在於,過去幾年的經濟動盪是否長期摧毀了美國勞動者的生產力。

目前已知,過去7年裡,勞動者生產力的增長率有5年都不足2%。7年前這一增長率長期超過3%。

伯南克無法解釋,但列舉了可能有哪些成因:

這也許是金融危機帶來的嚴重後果,比如信貸吃緊遏制了創新和提高生產力的投資。

或者可能只是體現在銷售增長放緩,這導致企業減少密集使用資本和勞動力,甚至還可能源於錯誤衡量。

美國的生產力增長顯然也滯後於許多深受金融危機打擊的國外經濟體。

另一種可能是,生產力增長數據體現了與經濟衰退無關的長期趨勢。

解開這一生產力謎團的方法對我們制定長期增長預期很重要。

Hilsenrath指出,解答這個謎題對伯南克的繼任者耶倫(Janet Yellen)來說相當重要。

與生產力迅速增加的經濟體相比,生產力下滑的經濟體更容易通脹上升,經濟快速增長的能力更弱,預算產生的限制影響也更大。

美联储, FOMC, 伯南克, QE, 利率,美国,生产力

4、美聯儲會利用新的政策目標。

金融危機以前,美聯儲以聯邦基金利率這一短期利率為目標。

金融危機以來,美聯儲使銀行系統的聯邦準備金規模大增,也變得更難以控制短期利率。

今後如希望收緊信貸,美聯儲可能要將目標利率換做其他利率,如向銀行支付準備金利息的利率,在信用市場交易證券的利率——所謂回購利率。

講話介紹:

美聯儲現在擁有有效的工具,在條件有保障時,能無需依靠出售資產就讓政策恢復正常。

可能上調超額準備金的利率,這將會給短期利率帶來上行壓力。

美聯儲還能利用其他工具,如固定利率的隔夜逆回購協議、定期存款或定期回購協議。

如經證實有必要,將用這類方式減少銀行的準備金,嚴格控制貨幣市場的利率。

因此,在適當時候,美聯儲將能再度主要通過調節短期政策利率推行貨幣政策。

但可能美聯儲操作框架的某些方面會有變化。

不久的將來,美聯儲的貨幣政策委員會FOMC會考慮這一問題,將考慮到從資產負債表擴大和管理利率新工具中吸取的經驗。

5、美聯儲會增強銀行業監管

伯南克制定了美聯儲推出新規的日程,以避免今後出現金融恐慌。

這些規定包括,隨著經濟進一步擴張,對銀行的資本要求限制會更多,按揭貸款的貸款與價值比要求更高。

講話指出,美聯儲可能使用哪些工具:

潛在的宏觀審慎估值工具可能用來解決正在出現的金融失衡,它們是另一類優先使用的選擇。

比如新的巴塞爾III監管資本框架包括反週期性資本緩衝,它可能有助於在刺激信貸增長時讓金融界內部增強恢復力。

對於上述方式及週期敏感性按揭貸款的貸款與價值比等其他監管工具,美聯儲的工作人員正在調查操作可能性。

多個發達及新興市場經濟體已經採用這類措施,他們的經驗應該有指導意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7195

悲觀的移動與劉強東的絕對話語,京東IPO的八大看點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130/58337.html

一、劉強東實際控股並非18.4%。在招股說明書中顯示,京東的第六大股東Fortune Rising Holdings Limited,與Max Smart Limited相同――劉強東是該公司的唯一股東和董事,考慮到Fortune Rising Holdings Limited持有京東5.3%的股份,因此劉強東個人總持股達23.7%,而並非18.4%。二、劉強東小股東但占絕對控股地位。招股書中顯示劉強東持股僅為23.7%(合並Fortune Rising Holdings Limited與Max Smart Limited後),考慮到,Entities affiliated with Tiger Global Management(環球老虎基金)一家的持股比例就達22.1%,這是否會對劉強東的控制權形成威脅?事實上招股書中約定了A/B類股制度,A類股票每股投票權為1比1,而B類的投票權則為1:20。而擁有B類股票的公司僅有Fortune Rising Holdings Limited與Max Smart Limited兩家,即僅劉強東個人擁有B類股。可以算出,劉強東個人持股比例只要在未來不低於5%即可對公司擁有絕對的控股權。三、什麽是核心競爭力?在京東的招股書中有一張醒目的大圖顯示:京東擁有18005名快遞人員,3580萬活躍購買用戶,2570萬SKU,2.12億訂單,在34個城市擁有82間倉儲。460個城市擁有1453個快遞中心。此外,在招股書中還提到,公司倉庫占地130萬平方米,8283名倉庫員工,4842名客服代表。由此可見,在單純的B2C外,線下則是京東最以為傲的產物。未來如何通過快遞物流的提升,形成京東無二的龐大的綜合配送體系,才是其他電商所恐懼的。四、依然缺乏運營利潤做支撐京東招股書顯示,2009、2010、2011和2012年,京東凈營收分別為人民幣29.19億元、85.83億元、211.29億元和413.81億元;2009、2010、2011和2012年,京東運營虧損分別為人民幣1.03億元、4.12億元、12.84億元和17.23億元;2009、2010、2011和2012年,京東凈虧損分別為人民幣1.03億元、4.12億元、12.84億元和17.29億元。即便是引以為傲的2013年前三季度,公司雖然實現了1000萬美元的盈利,但其中的功勞還是要歸功於3600萬美元的利息收入,這意味著京東依然未能獲得運營利潤,在利潤萬歲的紐交所和納斯達克,如何創造出高溢價依然令京東頭疼。五、悲觀的移動京東招股書顯示截至2013年底京東約15%的訂單是通過移動設備完成的,而這一數字在2012年僅為6%。考慮到最近風生水起的微信移動支付,以及阿里通過余額包大肆推廣的移動支付寶,目前京東依然沒有有一款殺手級產品來與競爭對手在移動端競爭。雖然150%的增長率看上去十分令人信息,移動化如此普及的今天,僅15%在移動設備上完成,無疑是京東未來最大的絆腳石。六、上一輪估值80億美金2013年2月,京東通過出售和發行約1億股,獲得Kingdom 5-KR-232, Ltd(即沙特王子阿爾瓦利德・本・塔拉爾持有的沙特王國控股公司)約4億美元的融資,占股5%,由此可見,此輪京東估值80億美元。同時該輪融資估值與2012年10月的估值相同,由此可以推斷,2012年年報並未能給京東的估值提亮。七、褪去的保護傘“不上市是一種自我保護”,京東從先後鏖戰當當、蘇寧,都是通過融資燒錢這一保護傘,來進行戰略攻勢,即在對手擔心股價下跌而首鼠兩端的同時,京東通過捆綁股東來持續的融資燒錢,即便是Down round(即融資估值低於上一輪的價格)也在所不惜,而上市之後,VC自然會變現,持有二級市場股票的資本家通常都是吸血鬼中的吸血鬼,在過往被華爾街拖垮的案例不勝枚舉,京東也同樣會面臨這樣的問題,考慮到其整體運營上並未盈利,上市並非是一個非常好的選擇。八、未來的差異化在哪里?未來京東的競爭對手將不再會是當當蘇寧,而是騰訊和阿里巴巴這樣的巨頭,相比過往單一的價格戰、用戶認知覆蓋來講,這都不會是京東的核心競爭力。雖然目前京東的物流的確提供了非常優質的服務,在體驗上也高出一籌,但可以看到的是目前京東的產品售價也開始高於其競爭對手。在物流上京東也並非無懈可擊,大件派送已然是蘇寧的強項,而中小件速遞,順豐同樣有著極佳的體驗,同時考慮到用戶電商購買並非是"即時需求"而是一些“遞延需求”的產品,物流是否能成為所有電商產品的核心價值還需要考量。京東在電商之外,目前還拿到了虛擬運營商牌照,也在供應鏈金融上有一定舉措,但在成型之前,很難對於公司估值形成有效支撐,因此京東的長期戰略還有待探索。 相關公司: 數據來自 創業項目庫 作者:wushu | 編輯:wushu | 責編: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0444

標題思考的碎片---20140223 中石化的看點 Pune的碎片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54e96a0101ffvg.html
中石化看點 
週末看了不少對中石化改革的觀點。算盤打的劈啪響 都是會計出生。
我不懂會計
說下我的看法中石化是三個看點
1.隱蔽資產重估
加油站原本是低估的現在30%賣出來就是隱蔽資產陽光化。這個過程最後會體現到資產負債表上。 所以馬上大漲這是最直接的看點
2.效率提高
加油站賣掉股份後 從國資控股上市公司的資產轉變成混合所有制 等於這個過程後 產權更明晰。那麼按照交易成本的原理 必定效率會提高就是加油站的收益會提高。
這個在完成30%轉讓後必然會體現到資產負載表 換句話說 另外的70%必然會提升ROE
3. 其他隱蔽資產重估的可能性
加油站不過是他眾多資產的一部分。只要可以賣 開一個好頭 必然逐步推向市場。
​這是啥概念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1499

中美戰略對話看點:人民幣與美國貨幣政策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98155

中國財政部副部長朱光耀周一稱,中美將在本周的戰略經濟對話中討論人民幣匯率以及美國貨幣政策的影響等問題。 7月9日-10日,“第六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將在北京舉行,屆時包括美國財政部部長傑克·盧在內的中美高官都將出席。 朱光耀稱,中美雙方將在人民幣問題以及中國金融改革相關問題進行坦承且深入的政策對話。 本月1日,人民幣兌美元即期匯價創11周新高,實現四連漲。當天,美財長盧繼續施壓人民幣升值。次日,人民幣兌美元結束四連漲。 市場人士分析,在人民幣加快國際化、中國經濟企穩、歐洲央行推出負利率等有利背景下,人民幣匯率將穩步回升,但貨幣政策總體偏寬松,所以不會大幅升值。 除了中國相關話題,朱光耀還提到,美國必須留意縮減QE對世界經濟帶來的可能的“溢出效應”。 隨著美國QE逐步退出以及加息時點的到來(即貨幣政策常態化),我們將與美國方面就該政策對美國經濟和包括中國在內的全球經濟造成的影響進行坦承的討論。 朱光耀表示,中美投資協議預計將取得良好進展。 但此前,美國貿易部高級官員對中國提出警告稱,與中國的雙邊投資條約進展取決於中國對高科技產品征收關稅的情況。如果雙方未能打破高科技產品貿易自由化僵局,那麽中美雙邊投資協定和其他全球談判可能處於危險之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5192

WTO《2014世界貿易報告》五大看點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667

貿易與GDP

世界貿易組織(WTO)指出,今年歐洲經濟低迷對國際貿易有所拖累,並傷及全球經濟增長。國際貿易增長還未從上次金融危機中恢複,這限制了全球資源的最佳配置能力。

WTO在本周一最新發布的報告中預計今年全年國際商品貿易量將增長3.1%,不及20年的增速均值5.3%。WTO報告中有五點內容中值得大家關註:

1.歐洲令人失望

歐盟承擔了全球三分之一的貿易量,持續的高失業率使得歐洲進口降速,今年以來盡管德國增長情況不錯,但歐洲整體進口量仍停滯不前。

2.美國成為亮點

雖然年初的極寒天氣讓美國經濟遭遇罕見的收縮,但今年美國的貿易數據還是好於其他發達經濟體。失業率降低對商品及服務貿易貢獻很大。

3.新興經濟體存在風險

WTO預計新興經濟體的貿易增速仍然領先於對手們,但風險也依然存在,如中東、亞洲和東歐的內戰和領土爭端,可能導致能源價格升高,擾亂貿易來往。

4.中國在改變

WTO表示,去年中國成為全球最大商品貿易國,此外還超過德國成為第二大商業服務進口國,進口價值為3290億美元。這些變化與中國近年來的轉型有關,中國從依賴出口的制造業和國內基礎建設型經濟轉向更多的消費型經濟。美國和中國的貿易赤字正在縮小,中國也正在放松資本管制,這將有利於增強中國出口的競爭力。

5.關註俄羅斯

即便在烏克蘭危機之前,俄羅斯的經濟已經開始下滑,貨幣也開始走弱。自從烏克蘭危機以後這種趨勢加速發展。來自西方國家的制裁和俄羅斯的反制裁行動威脅到了俄羅斯的貿易,尤其是能源部門。俄羅斯今年的進口下滑程度在主要國家中排名領先,另外一個進口嚴重下滑的國家是泰國,主要受國內政治動亂影響。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582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