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投資思考:面對大跌,心中何以不慌? 閒來一坐s話投資

來源: http://xueqiu.com/3491303582/34478278

    近幾日股市振蕩調整,有時一天的跌幅不可謂不大。每每此時,總有友人、博友、雪友問如之奈何?其實在我看來,股市最大的特點就是波動,只是有時波動大一點而矣。面對這種大的波動,或者大的下跌,真正成熟的投資者其實是心中不慌的,甚至感覺到短期的漲跌與自己無關。

    面對大跌,心中何以不慌?

    我的實際體會還是:心中有估值就會不慌,因為心中有了估值就等於有了”主心骨兒“,而有主心骨兒了自然也就不慌。

    影響股市波動的因素是眾多的,如政治的、經濟的、政策的、大眾情緒的、資金偏好的等等,然而從根本上講,股市其實就是從低市盈率向高市盈率波動,或者從高市盈率向低市盈率波動的一種過程。比如,中國A股市場二十多年來,其牛熊轉換大致就在10倍市盈率至60倍市盈率之間波動,將來與國際接軌之後,或許其波動區間要小一些,比如從10倍以下至30倍以上的市盈率之間波動。抓住了這一點,自己認為就是抓住了股市波動規律的“牛鼻子“。

    比如,自己前期分別介入了上證50ETF(510050)和上證金融ETF(510230),而它們的市盈率如何呢?截止12月19日,上證50滾動市盈率10.05倍(市凈率1.57倍,股息率3.12%),金融行業的滾動市盈率則為8.9倍(國泰上證金融510230重倉於此)。雖然前期因為一段瘋牛,它們均已有了較大漲幅,然而著眼於長遠,以當下這種估值水平,就是它們再下跌,難道還能下跌到哪里去嗎?就是它們一時下跌百分之十或百分之二十的,但是著眼於長遠,估值重心的上移應該是大概率事件。換句話說,當下介入它們,或許是承擔20%的下跌風險,而將來要享受100%的上漲收益呢!有此邏輯判斷,對於短期的上下波動還會那麽在意嗎?自然會是任憑風浪起,而穩坐釣魚臺的!

    對於板塊指數基金的判斷如此,具體到個股其實也是如此。

    如格力電器,已持有6年有余,就是最近一段時間它上漲至現在仍是10倍左右市盈率水平。可以說,6年來,看到它的收入與凈利不斷增長,而市場只是給它不到10倍市盈率”待遇“,自己真是想找個理由賣出它都找不到呢!

    同樣的道理,今年以來自己為女兒賬戶分別買入貴州茅臺,買入市盈率10倍、11倍左右,東阿阿膠買入市盈率17-20倍之間,康美藥業15-16倍市盈率之間。雖然買入它們時不算是太便宜,但總體感覺也不是太貴,心中有此估值,還怕它們一時的上竄下跳式的漲漲跌跌嗎?

    當然,這種不慌,是就長期持股而言的,短線的操作除外;

    當然,這種不慌,是就具有優秀品質的企業而言的(至少自己判斷如此),單純概念的炒作除外;

    當然,這種不慌,說到底還是建立在相對低估值水平之上的,如果真是現在抱著市盈率達60、70倍市盈率的的創業板,或許我早就被嚇得逃命去了呢![俏皮]@今日話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5030

央行金融研究所綜合部主任伍旭川:資產荒“不慌”

去年四季度以來,一場來勢洶洶的資產荒襲擊了全國,投資機構怨聲載道。

中秋節前,央行公布8月金融統計數據,一如既往滿屏的資產荒“既視感”:銀行一股腦地沖向住房按揭貸款,企業貸款需求依舊萎靡不振。

而從本質上來說,資產荒爆發的主要原因是在貨幣超發、資金過剩的情況下,由於缺乏風險收益比良好的資產,擁有大量過剩資金的經濟主體面臨著資產配置的難題。資產荒往往出現在貨幣寬松周期內。

“資產荒並不意味著市場上可配置的資產少,而是和負債端收益率要求、風險偏好要求相匹配的資產少。”近日,中國人民銀行互聯網金融研究所綜合部主任伍旭川在“十三五”規劃後經濟趨勢與財富管理高峰論壇上表示。

銀行理財上半年拿下兩個A股市場

伍旭川說,2015年股災之後,銀行理財對於資產配置的風險偏好明顯降低,實體經濟回報降低同時監管更加嚴格限制非標,使得理財資金配置更多地流向債市。“資產荒的緩解可能來自於負債端收益率的下行,資產端高息資產的創造以及監管幹預。”他說。

按照《中國銀行業理財市場報告(2016上半年)》,2016年上半年,中國銀行業理財市場累計發行了理財產品97636只,累計募集資金83.98萬億元。而中國2015年的GDP一共是67.67萬億元;A股總市值大多在40-50萬億之間。也就是說,中國的銀行系統在2016年的上半年,就發行了可以買下兩個A股市場的理財產品。

那麽,收益如何?2016年上半年,銀行理財市場共有10.8萬只產品發生兌付,其中有8.73萬只產品終止到期,累計兌付客戶收益4723.8億元,封閉式產品兌付客戶收益率平均為3.98%。

“任何一個人到銀行去想買理財產品,沒有哪家銀行會把你推走,巴不得給你拼命地介紹,在現在的經濟環境下,可能4%就是一個比較好的收益,所以資產荒也是一個動態的變化。”伍旭川說。

如今,國內孕育著龐大的泛資產管理市場,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底,包括銀行理財、信托、保險資管、券商資管、公募基金、基金子公司、私募基金等在內管理資產總規模達到約93萬億元人民幣,比2014年底增加33萬億元。

除去信托、券商資管、基金子公司專項、基金公司專戶所含的通道業務,2015年我國資產管理行業管理資產總規模約為67萬億元人民幣。

其中,在銀行業金融機構,截至2015年底,全國共有426家銀行業金融機構有存續的理財產品,理財產品數60879只,理財資金賬面余額23.50萬億元,較2014年底增加8.48萬億元,增幅為56.46%。2015年,理財資金日均余額19.54萬億元,較2014年增長5.79萬億元,自7月份開始理財余額突破20萬億元。

在保險行業,2015年底保險行業資產總額已達12.36萬億元,相比年初增長21.66%。目前,保險資金運用已自成體系,投資渠道逐步放開走向多元化。而且,與銀行、證券、信托等其他金融部門相比,保險業可提供期限更長、更穩定、資金成本較為合理的巨額資本,已成為國內最重要的機構投資者之一。

在基金行業,2015年基金公司發行了大量的基金,總個數從2014年底的1894支增加到2015年底的2722支,增長幅度43.79%。基金資產凈值的總規模從2014年底的4.47萬億元上升至2015年底的8.39萬億元,增幅為87.70%。

“2012-2015年,我國資產管理規模年均複合增長率達到51%,成為金融體系內最具活力和成長潛力的板塊。”伍旭川說。

通道業務將下滑一半

未來,幾大變化將引領國內資產管理行業的發展。首先就是人口結構變化帶來的機會,“人口老齡化對社會是一種挑戰,對資本市場和資產管理行業是一個難得的發展機遇。隨著社會人口老齡化,養老保險基金入市,人們對財富管理要求提高等一系列因素給資產管理帶來新的機遇,在日本,有一門新的經濟叫‘銀發經濟’。” 伍旭川說。

另外,伍旭川認為,人民幣國際化使得我國資產管理市場與發達的國外資本市場接軌,這不僅有助於我國資產管理市場需求的提升,也給我國資產管理市場提供了新的業務可能。預計未來有更多的創新資產管理產品出現在國內市場。

從資管機構來看,伍旭川認為,至2020年,我國資管市場中銀行仍為中堅力量,占管理資產規模總額的27%,2015-2020年均複合增長率將達到15%;保險資管繼續占據重要的市場地位,占管理資產規模總額的16%;而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增速或將最快,2020年管理資產規模占比分別為15%和9%,2015-2020年均複合增長率將分別達到16%和25%;信托公司、基金子公司和券商資管等比較依賴通道類業務的機構則面臨轉型,2015-2020年均複合增長率將分別放緩至8-10%。但信托公司由於發展時間長、基礎體量大、轉型早,2020年仍為第四大資管機構,管理資產規模占比14%。

“2012-2015年,我國資產管理規模年複合增長率達到51%,預計這一增長勢頭未來五年得以持續,但將有所放緩。預計,到2020年,我國資產管理市場管理資產總額將達到174萬億元,2015至2020年均複合增長率可達13%;剔除通道業務之後,管理資產總額預計達到149萬億元,2015-2020年均複合增長率達到17%。通道業務占比從2015年的28%下降至2020年的14%。”他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533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