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i訪談之楊戈:中概股危機未過借殼上市到盡頭

 http://news.imeigu.com/a/1315556132015.html

(i美股訊)北京時間9月9號,紐交所亞洲區總經理楊戈談做客i美股,與與各位網友在線交流赴美上市話題,訪談內容可以登錄楊戈在i美股的賬號@紐約證券交易所查看。以下為訪談內容整理:

1、上市時機既取決於市場情況也要結合公司自身

提問:現在市場環境不好,是否企業要等到明年才能重啟IPO?

楊戈:上市時機應該考慮多種因素來決定。企業對資金的需求,對資本市場的未來預期,競爭對手的上市時間表,企業股東對IPO估值的期望值和要求,等等。所以不能一概而論。就像土豆,在資本市場最困難的情況下,仍然堅持上市,一定是有其特殊的原因的。

提問:楊先生,據您掌握的情況,從2011年下半年開始,是否將會擁有一波中國電子商務公司的上市熱潮?

楊戈:有很多電商公司在準備上市,但能否成功,還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市場情況,以及這些公司本身的業績。

2、中概股信任危機還沒過去 

提問:此前由於VIE結構、財務欺詐等事件,中國概念股公司整體遭遇信任危機,並影響到新股的上市進程及估值。經歷過8月份假期後,請問在你看來,上述負面因素是否已釋放完畢?從2011年9月開始,是否也講迎來一波類似2010年的上市熱潮?

楊戈:個人意見:中國概念股的信任危機還沒有完全過去。但是7月份開始,國際資本市場,包括美國股市受各種不利因素影響大幅下跌,這從某種程度上掩蓋了中概股危機。所以現在市場上的主要矛盾是投資者對全球經濟,特別是美國經濟的信心,中概股的信任危機反而不是目前投資者考慮的主要問題了。

但我相信投資者最終是逐利的。投資者做空是因為有利可圖,同樣,在某個時點,如果做多能得利,why not不做多呢? 從長遠來看,中概股危機是幫助清除了市場上的害群之馬,有利於中國公司的長遠利益。

從目前情況看,在今年下半年,不太可能出現類似去年9月開始的那樣一波上市熱潮。但是,只要市場穩定下來,仍然會有一批中國公司可以成功IPO上市。就像2008/09 的金融危機之後,市場穩定了,哪怕還處於低位(道指9000點左右),但是仍然可以進行IPO上市。因為市場穩定,就可以讓IPO進行定價了。

3、紐交所調低上市門檻吸引更多中國互聯網企業

提問:楊先生,您曾提到紐交所在2009年調低了上市門檻,可否具體介紹下?

楊戈:是的,紐交所在2009年調整上市要求。此前要求三年連續盈利,或者最後一年收入超過7500萬美元。這樣的條件幾乎所有的互聯網公司都達不到,包括百度IPO上市時也達不到這個要求。09年開始我們只要求IPO公司市值達到1.5億美元,IPO融資超過4000萬美元。這樣很多互聯網公司就可以來紐交所了。

所以大家看到2010-2011年目前中國共14個網絡公司在美國IPO,其中9個在紐交所:優酷,人人,奇虎,搜房,噹噹,鳳凰網,​​淘米,網秦,易車. 基本上規模較大的都選擇了紐交所。其中優酷和奇虎是過去10年以來,在全美國的IPO裡面,首日表現最好的第二名和第三名(第一名還是百度)。

但是,紐交所調整之後的標準仍然比納斯達克要高很多。第一,紐交所要求4000萬美元的IPO最低融資金額,哪些融資500萬-3000萬美元的“APO” 或Mini IPO 的項目就不能來紐交所。第二,紐交所要求轉板企業要有1億美元的流通股市值,這樣哪些OTCBB買殼的公司就不能轉到紐交所,只能去其它交易所。

提問:與其他的交易所相比,紐交所對上市企業的主要吸引力在什麼地方?

楊戈:第一,紐交所的品牌-全球規模最大,最有影響力的證券交易所;第二,紐交所上市公司的質量- 物以類聚; 第三, 紐交所對上市公司的支持和服務; 第四, 紐交所對中國市場和中國公司的高度重視

4、為何很多在美上市企業流通性差?

提問:很多中國概念股在美國並不受關注,成交異常清淡,很多在國內有些名氣的公司,一個交易日也僅成交幾千股,請問您是怎麼看待這種現象的?

楊戈:流通性不好可能有很多因素,一:行業或商業模式不被投資者認同,或二:投資者關係做的不夠好,或三:投資者構成里大型機構長期投資者比例太高,等等。需要對症下藥:A.進行增發,增加流通比例, B.多做投資者宣傳,等等。總體來看,TMT,新能源行業在美上市公司流通性最好。

5、美國投資者最看重成長性

提問:對於盛大文學、迅雷這種在美國找不著參照公司的中國企業,赴美上市是否會遇到更多困難?

楊戈:在美國如果有很好的類比企業,那當然對投資者的接受程度會很有幫助。但不是說沒有類比企業,投資者就不會接受。比如,奇虎在全世界都沒有類比企業,是一種非常創新的模式,但是美國投資者非常認同它的模式。關鍵還是你的模式有沒有很好的成長性,企業的素質,管理層的水平等等最基本的因素。

6、借殼上市已到盡頭

提問:楊戈先生,您好,請問您如何看待中國小企業赴美借殼上市的的發展前景?

楊戈:應該說去美國OTCBB借殼上市這種在中國盛行多年的模式,已經到了盡頭。經過中概股危機,監管機構和投資者已經非常清楚這種模式帶來的弊端和風險。相信企業家也應該意識到這種模式不是一種捷徑,沒有可取之處。上市還是必須回歸主流,把企業經營好之後,走IPO上市的正規途徑。

7、有進有出是成熟資本市場的特徵

提問:您怎麼看目前美股上私有化退市的中國概念股?私有化有何難度和障礙?退市後重新在其他市場上市的前景如何?

楊戈:有些中國公司在美國股價不好,流通性差,尋求下市,回歸A股或香港,是正常現象。的確,市場不是100%有效率的,不同市場之間,由於對某一行業的認識不同,是存在套利空間的。但是,如果是由於造假等原因被迫私有化退市,那到其他市場的情景也不會好。

8、提問:在美上市的中國公司主要集中在TMT領域,貌似NYSE最近1年多也加強了對中國TMT Pre-IPO公司的爭取。請問楊先生怎麼看待鄉村基(CCSC)這樣的消費類公司赴美上市,是否看好中國消費公司赴美上市的前景(鄉村基的換手率目前看並不理想),紐交所是否有計劃加強和中國消費類Pre-IPO的接觸

楊戈:我們非常看好消費類行業的發展前景。中國處於經濟高速增長階段,過去其它發達國家的經驗表明,在中國目前這個階段,會有一個“消費升級”的過程,對很多消費行業帶來很多機會。鄉村基雖然目前市場表現不太理想,但是仍有4億美元左右市值,市盈率仍需非常高,說明投資者還是看好它的未來。

提問:除了消費類的,TMT,教育還有什麼行業適合到美國上市,比較收到美國投資者的認可呢?

楊戈:總體看來,主要有五個行業的中國公司到美國上市:TMT,教育,醫療健康,新能源,有新模式的消費概念。這可能涵蓋了90%的到美國IPO的中國公司。當然,去其它美國交易所買殼上市,APO的中國企業就五花八門,什麼行業都有,但這些不是主流。

9、其它赴美上市相關話題

提問:如果在紐交所上市,上市公司每年的支出費用大致得多少?

楊戈:在美國上市,每年的維護費用主要是審計師,律師,投資者關係的費用,這和在哪個交易所上市無關。並且取決於公司規模,聘請什麼樣的中介機構。如果是中等規模企業,請四大會計所,知名律師,每年去美國見投資者,這些費用加起來可能在150-200萬美元左右。交易所收取上市公司的費用是很小,3萬多美元

提問:有沒有可能一個企業變成事實上的“已經上市”?就是走完了所有交易前的程序,因為市場不好之類的原因,突然停止?有法律依據麼?有先例麼?

楊戈:這裡面有很多不同的概念:Public company, listed company。你指的可能是:一個公司已經走完SEC申請流程,在SEC已經declare effective, 批准成為Public Company, 但是由於某種原因,IPO失敗,沒有開始在交易所交易(Trading)。準確講,這家公司是“公眾公司”,但還不是“上市公司”。

提問:請問一個小白問題,在電子交易時代,紐交所那個交易大廳還有用嗎?

楊戈:至少到目前為止,交易大廳的作用還是不可取消的。比如,去年有一次美國股市在幾分鐘之內,大跌超過10%,主要原因就是由於電子交易系統的程序化交易所導致的小概率事件。但馬上在幾分鐘之內又回復到正常水平,主要就是因為紐交所的交易大廳還在維持正常的交易價格,使投資者看到那個價格才是真實的。(i美股wind整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613

非S不可(FACEBOOK) IPO,美股到了盡頭? BIL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3dbfb540010138ml.html

近年來,每次群雄洶湧的IPO後,股市往往會深度調整。買的永遠沒賣的精明,IPO就是最大的大股東賣股票的時候,當他背後還有類似高盛,摩根這些身影,普通投資者想賺錢的幾率基本是----我也不知道,總之我知道他們不會便宜普通投資者。

 

當年的阿里巴巴在港股IPO,中石油在A股,他們精於算計,投資者都不好過。這種風氣越來越盛行的時候,只把投資者作為博弈的對手的話,市場就會失去信心---普通投資人怎麼會是這些有錢有勢,全世界最精英的對手?

 

現在一般的好項目都不會缺錢,投資每個公司的背後,都要考慮他為什麼要IPO,郎咸平是個絕對聰明的傢伙,聽說他不買股票的。個人買入股票通常也會考慮,這個價格,如果換做公司最大的股東是想買還是賣?

FACEBOOK IPO.美股到盡頭了?試目擬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622

追趕型增長到盡頭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2-06-01/100396224.html

增長是個好東西。對中國這樣的發展中大國來說,沒有增長就沒有一切。那些人均GNI(國 民總收入)很高但目前陷入債務困境的發達國家現在也突然領悟到,沒有經濟增長來覆蓋龐大債務和各種損失,僅靠緊縮是難有出路的。但增長的來源是什麼?結果 是什麼?不同來源和結果的組合對社會又意味著什麼?對當下中國,與其不斷推出經濟刺激計劃重複舊的增長軌跡,不如加快一攬子的結構性改革。

  中國過去30多年高增長的基礎是巨大的追趕空間和後發優勢。總體而言,這一高增長主要源於外生的效率提升和大量要素投入。市場機制的引入刺激了 這一進程,與全球經濟的對接加快並延長了這一進程,而權威主義的政治體系則保護了這一進程。高增長當然產生了正面的結果,但追趕式增長是一種非常依賴要素 投入和規模擴張的增長方式,導致了對投入的過度依賴,還產生了諸多重大失衡,包括產業結構失衡、儲蓄與消費等重大比例失調、收入分配和國民福利不公等。這 個階段的許多失衡實是有意為之。德國的霍夫曼理論、蘇聯的兩部類理論、中國的毛澤東和梁漱溟之爭(實質是工農之爭和消費積累之爭)等都支持這類失衡。其內 在邏輯是:國內居民補貼企業部門和政府部門,國內企業部門補貼國外居民和政府部門。

  很長一段時間,失衡通過後續增長得到了緩和,或通過外部經濟體的對沖獲得緩解。但目前的失衡似乎遇到了很多難題:首先是人口紅利的消失和儲蓄率 的極限,其次是以西方為主導的外部世界對中國經濟失衡的對沖能力出現瓶頸,再次是追趕空間本身已大為收縮。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顯示,許多追趕型經濟體 在人均GDP達11000國際元(1990年G-K國際元)時,潛在增長率將顯著回落,以工業規模擴張為主導的普通追趕型增長方式勢必走向盡頭。

  中國將在「十三五」進入這個區間,步入潛在增長率明顯回落的敏感期。到那時,勞動力規模和投資率都將進入明顯的下降通道,這意味著要素投入將不 再是增長的主要來源。「十三五」還將是各種失衡和矛盾爆發的脆弱期。過去的增長方式及其各項政策、各種經驗,無法應對這個嚴峻的敏感期和脆弱期。許多追趕 型經濟體都經歷了類似困局,且大多數走不出去,落入中等收入陷阱或現代化陷阱。

  中國要避免這種命運,必須真正轉向新的增長方式,不依賴要素投入,不追求工業規模擴張,更多地是在物質資本形成過程中內生地創造、使用和利用知識資本,來擺脫物質資本報酬遞減趨勢,以實現適度的持續增長,同時消除各種失衡,促進社會全面繁榮進步。

  我將這種增長方式稱為內生平衡增長,這才是真正的好東西。儘管敏感期和脆弱期在「十三五」才會到來,但推進改革實非易事且耗費時日,因此現在就 應該將一攬子結構性改革計劃納入議程並明確時間表。改革應致力於消除政府對要素的強行控制和對產業的廣泛干預,應致力於削減龐大的國有部門,應致力於改造 缺乏起碼制約機制的政府部門。主要內容應包括要素配置領域改革、企業領域改革、財政和政府領域改革。

  無論在資本市場還是土地和勞動市場,中國都存在嚴重分割狀態和非自由化政策,改革仍有巨大空間。推進企業領域改革,旨在使資源持續流向效率最 高、創新最活躍的企業,使內生平衡增長具有堅實的微觀基礎。重點是國有企業的根本性改革和產業干預的全面清除。財政和政府領域改革旨在提高財政的可持續性 和政府的可持續性,重點是控制財政規模、優化財政結構、提高財政績效,同時要重構央地關係、改善政府治理、推進現代政府制度的形成。

  作者為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文章不代表單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110

印度軟件外包業走到了盡頭?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0723

原文作者為Vivek Wadhwa 印度軟件外包業的蓬勃發展之勢已經走到了盡頭,印度軟件公司的高管們已經無法調整航向,跟上這個行業新的發展趨勢。 當然,這並不是說印度的軟件外包服務無法滿足西方企業的要求,而是他們的客戶基礎(企業的信息總監和IT部門)在減少。隨著平板電腦、應用程序、雲計算等等新事物如雨後竹筍般出現,用戶自己就能解決一些簡單的技術問題,或者直接開發更好的技術,而不需要借助IT部門。 他們可以在iPad下載便宜、簡潔而又強大的應用軟件,讓公司的系統看起來更加簡單明了。這些定制化的軟件不需要內部人士進行軟件開發也不需要進行日常維護,只要懂一點編程知識就能上手。 但是人人都是程序員的時代不會那麽快到來,電腦系統的更新可能需要幾十年的時間,而且企業的IT部門運轉的像蝸牛一樣慢,所以印度的軟件外包業在經歷明顯的陣痛期之前還會有幾年的好日子過。 但改變也創造了新的機遇。 例如,機器人、人工智能以及3D打印領域的機會就讓制造業從中國重新流回美國、歐洲…以及印度。 以科技初創公司Rethink Robotics推出的Baxter為例,這個機器人有兩個胳膊一張臉,能夠模仿人類的表情,自帶的攝像機與傳感器能夠察覺與它一同工作的人的情緒,這個家夥能夠組裝和搬運盒子,而且一天工作24小時從不抱怨,關鍵是售價才2.2萬美元。與此類似的機器人還有很多。 而人工智能則讓自動汽車、聲音識別系統(例如siri)以及電腦自動決策成為可能。 這些技術正在變得越來越廉價,且更容易獲得,但美國的制造企業似乎並沒有準備好迎接新技術潮的到來。大多數企業都不知道這些技術為何物,更別提如何應用。 這就給印度的企業提供了機會。他們能夠利用這些技術為客戶設計新的工廠、安裝機器人、遠程遙控工廠,他們也可以提供新的價值鏈設計以及庫存管理方面的咨詢服務,這無疑是比傳統的IT外包服務更加有利可圖,也可以為印度的軟件業帶來一萬億美元的市場機遇。 此外,印度的科技公司也可以發展基於傳感系統的生物醫藥設備,用於分析染色體以及健康數據,或者參與到智能城市、數字教育以及現代農業的進程中,軟件與IT都是這些新領域得以突破的關鍵。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7174

蘇格蘭公投直播:與英國300年“婚姻”是否已走到盡頭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381

更新:

看看英國和蘇格蘭媒體頭條如何描繪此次公投。

《太陽報》:“統還是分”蘇格蘭人今天將在白紙上書寫一切。

scotind1

《Daily Record》援引蘇格蘭詩人Robert Burns詩人名句作為頭條,“我們祈禱有一天……人與人都能手牽手成為兄弟”。

scotind2

《每日郵報》同樣援引Robert Burns的名句,“一日英國永遠英國,我們團結一起”。

scotind5

《衛報》用英倫三島衛星地圖做頭條,並配以“命運日”作為標題。

scotind6

蘇格蘭報紙《獨立報》標題則是:“307年之癢”,形容蘇格蘭和英格蘭合並307年的歷史。

scotind7

最新民調機構Ipsos MORI調研顯示,47%受訪者支持獨立,53%反對獨立。可以肯定約95%的蘇格蘭人會參加投票。

QQ截圖20140918200548

(蘇格蘭民調變化趨勢)

原文:

今天上午蘇格蘭公投開始,如果蘇格蘭最終選擇獨立,將沖擊英鎊以及全球金融市場。

超過420萬蘇格蘭註冊選民將前往設在市政廳、學校、教堂等地的32個票區投票,這是蘇格蘭史上規模最大的投票。

華爾街見聞此前援引法國興業銀行分析師預計,在公投當天,蘇格蘭公投支持獨立的消息將立即引發英鎊下跌,跌幅3-5%。

對於債券和其他固定收益產品,投資者可能因為擔心英國主權評級被下調而被迫調整持倉。

投票從北京時間周四14:00下午開始,直到周五淩晨5點結束。最新民調顯示,獨統兩派陣營人數依然勢均力敵。預計正式投票結果最早將在周五公布。

據路透報道,一名叫做Ron的商人成為愛丁堡 Waverley Court 票站第一個投出選票的蘇格蘭人。

他說:“這是蘇格蘭歷史性的一刻,我畢生都在等待這一天。現在是時候與英國分手。我投出了‘贊成’獨立的選票。”

就在Ron說話的同時,一對工人夫婦呼喊“不要獨立的口號”走向投票站。

最新民調顯示,反對獨立陣營的支持率為52%,獨立陣營為48%。而此前另一項民調差距更為接近,顯示反對獨立的為51%,支持獨立的是49%。

民調還顯示有最多有60萬蘇格蘭人在公投前幾小時還沒有想好如何投票。

以英國首相卡梅倫為首的英國議會主要三黨竭力挽留蘇格蘭。卡梅倫哽咽挽留蘇格蘭,並請求蘇格蘭人不要“分裂英國這個民族家庭”。

蘇格蘭首席大臣、蘇格蘭民族黨黨首薩爾蒙德(Alex Salmond)則立主結束與307年歷史“蘇英合並協議”,建立一個獨立的國家。

英鎊在公投開始後大幅波動,英鎊/美元從1.6319一度下探1.6272。(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2347

全球最古老的壟斷即將走到盡頭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1038

u=3170416640,1174594925&fm=21&gp=0

從2016年開始,中國將結束約有2600年歷史的食鹽專營制度,結束全球最古老的壟斷。

央視引述工業和信息化部稱,有關部門正加緊研究制定鹽業體制改革方案,總方向是取消食鹽專營。工信部作為食鹽主管部門通過書面函件稱, 鹽業體制改革後,涉鹽企業將可實現真正的自主經營和公平競爭。

目前,中國鹽業總公司是唯一的可以在中國銷售食鹽的公司。這是一個大生意。中國的產鹽量高於其他任何國家。如果算上化工行業的需求,中國使用了地球上四分之一的鹽。

事實上,需求的穩定使得走私鹽成為一個反複存在的問題。1994年,北京成立了負責食鹽壟斷的警隊,該警隊警員人數曾一度高達25000人。在2013年,淘寶等購物網站與執法人員合作,對非法鹽進行了打擊。中國的食鹽專營制度始於春秋戰國時代的齊國,並在漢朝成為一種全國性的壟斷制度。

鹽不僅僅是政府重要的收入來源,有時,中國王朝的命運就取決於對鹽的控制。

原本漢初鹽業開放民營,富商大賈和地方諸侯因此而財累萬金,甚至威脅到了中央政權。武帝時征戰頻繁,國庫窘迫,富商們卻不願"佐國家之急",漢武帝因此下令將鹽鐵經營完全收歸官府,實行專賣,由官府直接組織食鹽生產、運輸和銷售,禁止私人經營。

西漢之後,食鹽管制時興時廢,甚至隋唐初期有128年是完全放任鹽業,且免除食鹽征稅。但安史之亂後,政府財政陷入困境,鹽業專賣又重新開始實行,壟斷而產生的鹽利收入也成為政府財政收入的支柱,此後歷朝歷代都因此而加強鹽業管制。自中唐起,鹽利所得已居全國賦稅之半,北宋時期,鹽利占全國賦稅的三分之二,到了元朝,"國家經費,鹽利居十之八,而兩淮鹽獨當天下之半"。直至明清時期,中央政府的財政收入"其半取給於鹽"。民國初年,袁世凱甚至還以鹽稅收入為抵押,向列強借款。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0508

全球債市九天蒸發4300億美元 六年牛市走到盡頭?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5/4615247.html

全球債市九天蒸發4300億美元 六年牛市走到盡頭?

一財網 薛皎 2015-05-07 23:14:00

“我並不認為債券牛市到頭了,拋售只是短期現象,背後的真正原因或是大佬們一場有預謀的做空策略,強行平倉導致的結果。目前全球經濟的基本面並沒有大幅好轉,國債依然具有吸引力,近期收益率的飆升缺乏支撐。”

自金融危機以來,在避險需求以及各國央行大開“印鈔機”導致流動性異常充足的情況下,全球債券市場長期受到投資者追捧。但近期,以歐債為首的各國債市不約而同的開啟了“清倉”模式,收益率全線飆升。僅過去不到兩周時間,全球債市蒸發資金4300億美元,不禁讓人產生疑問,6年的債券牛市是否已走到盡頭?

“我並不認為債券牛市到頭了,拋售只是短期現象,背後的真正原因或是大佬們一場有預謀的做空策略,強行平倉導致的結果。目前全球經濟的基本面並沒有大幅好轉,國債依然具有吸引力,近期收益率的飆升缺乏支撐。任何交易當做多的頭寸上太過擁擠時,一旦出現做空,反抽力度會非常大,但這一現象不會持續太久,隨著債券價格吸引力的上升,投資者入市再次拉低收益率。” 澳新銀行(ANZ)經濟學家周浩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說道。

對於歐債收益率的飆升,瑞銀財富管理全球首席投資總監馬克•海菲爾(Mark Haefele)則認為,近期歐元區一系列經濟指標確實有所改善。零售銷售、借貸和商業信心均在複蘇。“歐債收益率急速上行意味著經濟的這種強勁勢頭可能已開始反映到固定收益與外匯市場,而不僅體現在股市。”

全球債市現拋售大潮

進入5月份以來,投資者加速拋售國債,全球國債收益率一路飆升,僅4月27日到5月5日期間,全球債市已蒸發4300億美元。其中尤其歐洲債市為“重災區”,4月29日,歐債遭遇大幅清倉,一天之內550億歐元規模的債券市值被蒸發。

其實,國債的拋售潮已持續一段時間。根據美林美銀的數據,截至4月27日,全球國債市場平均收益率已經上漲18個基點,至1.53%,創2013年6月以來最大漲幅。

過去兩周,全球主要經濟體10年期國債收益率均錄得較為明顯的上漲。其中最為明顯的是歐元區10年期國債收益率從0.08%上揚至0.51%。

自歐洲央行實施量化寬松政策(QE)以來,曾一度出現負值的國債收益率終於“轉正”。5月7日,德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為0.682%,高於今年3月9日歐洲央行QE推出前的峰值;德國30年期國債收益率為1.315%,一周時間上漲45.2個基點;法國也毫不遜色,30年期國債收益率為1.802%,上漲47.8個基點。

“過去兩周,德國30年期國債收益率的大幅攀升,相當於抹平了過去25年的收益。”美銀美林債券策略師漢斯•米克爾森(Hans Mikkelsen)在研報中表示。

除歐元區外,澳大利亞、美國、加拿大以及日本的10年期國債收益率均出現上揚。5月7日,10年期美債收益率為2.243%,一周內上漲28.1個基點,創近3個月新高。昨日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已經連續第九個交易日上漲,成為2012年3月份“九連陽”以來的最長上漲周期。30年期美債收益率為2.993%,依然遠高於歐元區以及日本同期國債。

在全球主要債市出現拋售大潮之際,美聯儲主席珍妮特•耶倫(Janet L. Yellen)5月6日警告稱,美聯儲開始加息之後,債券收益率可能躍升至更高水平。“股神”巴菲特(Warren Buffett)和“債券大王”格羅斯(Bill Gross)也於近日紛紛表示,美國國債市場超級牛市即將結束。

值得註意的是,中國政府已在大量減持美債。根據美國財政部數據,中國2月再度減持154億美元美國國債,這已經是中國連續第6個月減持美國國債。過去1年,中國凈減持492億美元美國國債,不再是美國最大的債權國。

大幅拋售究竟為何?

目前,市場上對於近兩周全球債券被大幅減持的主流觀點是以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經濟數據向好,投資者對於國債的依賴性下降,同時油價上漲推高了市場對於長期通脹預期,繼而驅動債券拋售。

貝萊德(BlackRock)全球首席投資策略師柯思特(Russ Koesterich)表示,"美國國債收益率上升是由更高的通脹預期驅動的。油價上漲、歐洲經濟增長改善和歐洲通脹呈現企穩跡象,似乎都讓投資者減少了對通縮前景的擔憂。"

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自今年1月跌至約每桶45美元以來,目前已突破每桶68美元,累計上漲超50%。

此外,債市走勢或受到經濟數據向好的影響。4月份,歐元區通脹數據終於結束連續4月的下跌,歐元區一季度M3貨幣總量同比上漲4.1%,創2009年以來最大漲幅,預示經濟活動有望回暖。

與歐元區經濟向好形成反差的是,美國近期經濟表現並不理想。“美國今年1季度經濟增長情況令人失望,增速意外下滑至3年來的低位。瑞銀已將2015年美國GDP增長預測值從2.8%下調至2.3%。連鎖效應已引發市場預期美聯儲將在今年更晚時候才開始加息。”馬克•海菲爾說道。

而招商銀行總行金融市場部分析師劉東亮此前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時認為,即使美聯儲加息,預計對於美債的影響也不會太大。

“美國加息預期增強,整體來說美債收益率肯定會上行,美債的需求來自美國國內投資者以及海外投資者,相較而言,美國國內投資者為購債的主力,這部分投資者來自於美國國內的養老基金、醫療保險等,購債更多出於避險的原因,因此即使加息後影響也不會太大。”

周浩也對本報記者表示,只要各國貨幣政策仍然保持寬松,資金依然有配置債券的需求,“目前很多資金是沒有地方去的”。

對於短期內全球範圍內債券的拋售,另一種解釋或許更有根據,那就是金融大鱷的故意做空。

一位業內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這是典型的羊群效應,當大佬開始拋債,很多投資者都跟著拋,所謂的追漲殺跌!”在債券價格下跌的時候賣出,再以更低的價格買回來,以獲取價格下跌的收益。

事實上,大佬們對於債市這塊“肥肉”早已垂涎欲滴。此前在德國部分國債收益率跌為負值後,無論是新債王岡拉克(Jeffrey Gundlach),還是老債王格羅斯(Bill Gross),都將德國國債視為千載難逢的做空對象。格羅斯更是形容10年期德國國債是“一生難得一次的做空機會”。

“歐洲國債近零甚至為負的收益率展示了投資泡沫,這甚至讓16年前納斯達克的泡沫相形見絀。記住我的話,在某個時點,我會因為做空這些債券而致富。這個時點或許很快就會到來。”空頭投資基金Seabreeze Partners Management的主管卡斯(Doug Kass)說道。

但即使本輪全球債市收益率的飆升只是由行業大佬的大幅拋售套利導致的短期現象,周浩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這一波債券收益率被普遍拉高後,如果再掉下來,以後的反彈力度會越來越小,像黃金一樣。”

編輯:呂值渺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4119

跌到何處是盡頭?巴西雷亞爾匯率創13年新低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9/4681217.html

跌到何處是盡頭?巴西雷亞爾匯率創13年新低

一財網 呂行 2015-09-06 11:17:00

巴西時間9月4日,美元持續走強,令本已疲軟不堪的巴西貨幣雷亞爾潰不成軍。當日盤中曾出現1美元兌3.8625雷亞爾最高值,收盤時報3.8605雷亞爾兌1美元。這是自2002年10月23日出現3.9100雷亞爾兌1美元以來雷亞爾收盤新低。

新興市場成為本輪全球市場大動蕩中的“暴風眼”,在美聯儲年內加息的預期下,新興市場貨幣持續貶值,並且資金流出趨勢仍在加劇。其中,在內外壓力夾擊之下,巴西遭到重創。

巴西時間9月4日,美元持續走強,令本已疲軟不堪的巴西貨幣雷亞爾潰不成軍。當日盤中曾出現1美元兌3.8625雷亞爾最高值,收盤時報3.8605雷亞爾兌1美元。這是自2002年10月23日出現3.9100雷亞爾兌1美元以來雷亞爾收盤新低。

而美元方面,當日美元升值2.68%,本周升值7.68%,而今年以來美元已累計升值了45.2%。

對此現象,分析人士指出,巴西目前可謂是四面楚歌,在國內,不僅經濟陷入衰退,而且社會矛盾在激化,不安定因素大大影響了投資者的情緒;而在國外,強勢美元的趨勢逐漸明顯,美聯儲年內加息將是大概率事件,包括巴西貨幣在內的所有新興市場貨幣都將承壓。

作為拉美最大的經濟體,巴西正陷入又一波經濟衰退。8月28日巴西統計局官方數據顯示,巴西今年二季度GDP環比萎縮1.9%,創下逾6年來最嚴重下滑。一季度巴西GDP環比增速已從-0.2%向下修正至-0.7%,而連續兩季負增長,已符合經濟學上的衰退定義。

“事實上,巴西經濟不景氣已經很多年了。短期最重要的原因是全球資源、能源價格大幅下挫,還有農產品價格的下挫,這對資源依賴型國家都是致命打擊。”國家發改委對外經濟所國際合作室主任張建平表示。

與此同時,根據最新的數據顯示,該國的通脹率已飆升至9.32%。為了解決高通脹問題,巴西此前上調基準貸款利率50個基點至14.25%,創下十年來的歷史新高,而這已是該國自去年來連續第七次上調利率,此舉導致巴西的借貸成本升至2006年來的最高水平。

社會問題方面,伴隨著對腐敗的不滿和經濟衰退的切膚之痛,數月來巴西多地已爆發多起要求彈劾羅塞夫的示威遊行。目前,這位女總統的民調支持率僅剩下8%,成了自上世紀80年代巴西結束軍人獨裁統治時代以來最不受民眾歡迎的總統。

另一方面,美聯儲對於在今年年內脫離零利率區間表達出了強烈的傾向,首度加息時點的選擇備受關註。

市場人士普遍預計,考慮到目前的全球形勢,美聯儲的加息時點可能會略微推遲。但只要加息預期存在,新興市場資本外流的壓力就將持續,同時資本外流帶來的債務壓力是對於新興市場中相對薄弱環節的挑戰。

美銀美林所做的調查顯示,目前基金經理正削減新興國家股市、大宗商品和能源股的持倉,賣出新興市場“最擁擠的交易”。

對於具體的加息時點,易信總部中國區副首席交易官朱文灝則判斷,美聯儲9月份加息的可能性甚微,可能會選擇在年底加息。“如果美聯儲選擇在9月份加息,不僅對美國經濟的影響很大,全球經濟也將面臨動蕩。”

摩根士丹利研究團隊根據對海外資金的依賴程度、債務指標、增長基本面等因素列出了最脆弱的一些新興國家。其中,巴西、南非、土耳其的處境最危險。

不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再次敦促美聯儲推遲加息。近日,IMF總裁拉加德表示美聯儲不應當急於加息,而只應該在確信加息決策不會爾後逆轉的情況下考慮加息。其在六月初就曾敦促美聯儲將首次加息延遲到2016年上半年,並稱美聯儲加息應等待工資和物價上漲有切實跡象。

本周五公布的8月美國非農就業報告顯示,8月新增非農就業者17.3萬人,較預期少增4.3萬人,在7月人數上修3萬人後,8月環比少增7.2萬人;

業內有“美聯儲通訊社”之稱的《華爾街日報》資深聯儲報道記者Jon Hilsenrath認為,因為失業率超預期下降,但新增就業人數增長放緩,8月美國非農就業報告帶來喜憂參半的結果,它給本月美聯儲會議決策提出挑戰,讓美聯儲更難以抉擇。

編輯:於艦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8907

廉價鋼材湧入 鋼鐵業寒冬未見盡頭 中國明年產量將比需求多出四億噸


2015-11-30  TWM

中國景氣成長趨緩,導致鋼鐵業生產過剩,因而廉價銷往國外,使得日本高爐大廠接連向下修正獲利預估,鋼鐵業的寒冬可能即將到來。

「中國面對的結構調整,最大的課題在於產能過剩。

希望各位務必盡早擬定因應對策。」日本最大鋼鐵企業、新日鐵住金董事長宗岡正二如此呼籲。中國的產能過剩問題,已在石化、水泥、造船等產業造成影響,鋼鐵業尤其嚴重。

中國的粗鋼生產量,現已達到年產八億噸,占全球五成。產能則逾十一億噸,二0一六年還會再增加。中國國內的消費量,由於景氣降溫,自一四年起減少,一六年甚至預計會跌至六.七億噸。和產能問的供需落差逾四億噸,擴大為幾年前的三倍。

中國廠商為維持開工率,正擴大出口來抵銷內需減退,已對亞洲鋼價造成衝擊,如日本出口的熱軋鋼板單價,過去一年內就跌到近半價。

以出口為主的企業最慘

在一六年三月底止的上半

年度財報中,新日鐵住金的全年度經常利益預估值,從七月時預估的三七00億日圓,大幅下修為二五00億日圓(較前期減少四五%)。主因在於,占營收四成多的出口事業,盈虧狀況惡化。由於鐵礦石等原料價格的下跌幅度比不上銷售價格的暴跌,利潤大幅惡化。

副社長太田克彥表示,「利潤異常地低成這樣,在我記憶中未曾有過。」

若根據七月時的出口市況

推估,下年度起預計可慢慢改善。「中國廠商以低於邊際利潤的方武生產,我們原本認為無法長久持續。」太田說。然而在那之後,中國鋼材的出口依然擴大,今年將達一.一億噸,與日本的粗鋼生產量相匹敵。

利潤的減少還有個重要因

素是,隨著原料價格下跌導致的庫存跌價損失擴大,這到頭來主要也是因為中國的需求降低。原油價格下跌導致高附加價值的無縫鋼管等能源相關鋼材的需求減退,廣義來說也和中國的減速有關。

就連出口比率高達約四七

%的JFE控股公司,全年度的經常利益預估值,也從七月時的兩千億日圓,再次下修為一千億日圓(比前期減少五七%)。該公司副社長岡田伸一說,「過去固然 曾因亞洲金融危機等事件調整預估值,但這次原因在於占全球粗鋼生產一半的中國景氣減速或供給過多,結構完全不同。」相對地,東京製鐵等電爐業者獲利幅度擴 大,原因是出口比率低,也沒有因為日圓貶值而增加進口太多國外產品,同時由於原料的鐵屑價格急跌,獲利大幅改善。

其實鐵屑價格下跌也和中

國的需求減少有關。「海外電爐廠商買進中國出口的低價鋼材半成品,也促使了鐵屑價格下跌。」業界一位主管表示。

問題是中國的低價出口是

否會持續下去。美國等國正擴大反傾銷調查,中國產品漸成目標,未來是否能促成數量或價格的導正,業者正密切觀察。

加盟中國鋼鐵工業協會

(CISA)的一百大主要企業,今年一月至八月約虧損三千六百億日圓,尤其是七月以來收支急遽惡化,連中國企業自己也要撐不住。

但事情沒那麼單純。日本鋼鐵聯盟董事長柿木厚司認為,「若為一般資本主義經濟的國家,現在會減產或是拋棄設備,調整產量。但中國以維持就業為前提,企業也收受政府的援助金,很難抓準他們改弦易轍的時機。」

中國的高爐和電爐廠商

多達八百家,其中未加盟CISA的小型民營企業,近年來一直大量增產。據信由於地方政府礙於就業與稅收的問題,對於中央政府要求關閉老舊設備的指示較消極,才會默許民營企業增產。

韓國大廠淨損六百億日圓

相對世界,中國對日本大廠的衝擊,還不算太嚴重。全球最大廠、歐洲安賽樂米塔爾,以及美國大廠美國鋼鐵,在一五年的七至九月由盈轉虧,韓國最大廠浦項鋼鐵也創下逾六百億日圓的淨損。

日本的高爐大廠由於日圓

貶值,主要用戶汽車與電機製造商的收益改善,也跟著受惠。日本穆迪分析師秋元崇志指出,「日本高爐業者的優勢仍在,包括以日圓貶值為背景的競爭力擴大及製 造設備重整所帶來的成本刪減,加上以高附加價值品為主的技術能力等。」今後,產品競爭力和人才競爭力的強化,會是化危機為轉機的關鍵。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7214

金融市場五大風險 油價是關鍵 全球經濟身陷「紙上復甦」壞日子還沒到盡頭

2016-01-04  TWM

瑞士信貸董事總經理陶冬示警未來風險,中國需求萎縮,美國升息牽動新興市場神經,而油價漲跌直接影響物價波動,也關乎產油國命脈,並身繫高收債存亡。油價,極可能是二○一六年的最大黑天鵝。

全球經濟的大格局,在二○一六年估計會延續目前的「四低四分」趨勢。

所謂四低,指的是除非出現結構性改革,或市場再次破局,在可預見的將來,全球經濟都在低增長、低通膨、低利率、低貿易增長的中期軌道上匍匐前進。

雷曼事件觸發全球金融危機已經過去七年,絕大多數國家脫離急性危險期,從紙面上看經濟,正在經歷戰後最長的復甦期。但事實上,全球復甦頗為虛幻,經濟復甦 遠遠弱過金融資產復甦。除了美國之外,其他大國所謂的復甦,都是建立在央行QE(量化寬鬆貨幣政策)的貨幣幻影上,從就業到投資,未見根本性改善。究其根 源,各國在改革上裹足不前,急性危機過後,變革政治意願更加低下。企業對改革前景沒有信心,自然不願投資,也就沒有新的就業機會。

缺少內需,物價便不興;通膨不起,消費意願更弱;需求不振,貿易增長很難強勁。各國試圖通過匯率政策來增加出口競爭力,不過在全球範圍看,這是零和遊戲,因為需求總量未見改善。危機後全球貿易增長始終弱過經濟增長,這是需求元氣未能真正恢復的表徵,估計仍會持續下去。

所謂四分,指的是全球四大央行的貨幣政策,開始分道揚鑣。相對於其他國家,美國經濟算是有一點復甦,並非其改革舉措如何成功,只不過美國政府允許房地產市場和勞工市場放手一跌,市場出清後有慢慢回升的基礎。

風險一》升息左右美元

新興市場 風險恐攀升

聯準會時隔十載後首次啟動升息週期。美國升息,有工資上漲等原因,不過其政治考量大過經濟考量,畢竟經濟已出危機狀態,貨幣政策亦須作出相應調整,避免監管聯準會,成為大選年的競選話題。

但是以美國目前的經濟體質,根本無法承受持續大規模升息,預料聯準會利率到一%左右,葉倫就會停手觀望。不過聯準會升息仍屬二○一六年貨幣政策中的異類,其影響將波及其他國家及各資產種類。

其他大國央行預計仍在寬鬆週期。歐洲央行明言將QE計畫延長至二○一七年,但是購債力度並無增加。日本央行加大買債力度和債券年期,不過以目前可購債數量 看,二○一六年恐怕需要QQE(質化與量化寬鬆貨幣政策),在QE細節上變招。中國人民銀行估計在利率、存款準備金率和匯率上三箭齊發,不過政策中心仍在 定向寬鬆上。危機時期的貨幣政策同步共振已經成為過去,意味著政策方向更分歧、招數更繁雜,政策透明度下降,市場更動盪。

除了上述比較容易判斷的四低四分,筆者認為二○一六年五大風險對金融市場的走向,影響較大。

筆者相信聯準會的升息舉動,應付國會壓力的成分更大一點,一定會點到為止。市場的注意力已經從首次升息的時機轉向升息的力度,美國貨幣當局下半年升不升 息、升多少,對於美元走勢至關重要,對於資金流向也至關重要。美國經濟並沒有復甦到讓聯準會一路升息的地步,不過通膨壓力是否受控,尤其工資增長和石油價 格乃兩個關鍵未知數。二○一五年十二月升息,是過去四十年美國透明度最高的一次利率舉措,二○一六年的升息,恐怕就沒有那麼透明,而且政策搖擺度估計相當 高,市場搖擺度估計更高。

美元走勢,直接影響到新興市場的命運。近兩年美元升值,已經令能源商品價格暴跌,資金套利新興市場,巴西、俄羅斯等國飽受蹂躪,產油國財政捉襟見肘。

二○一六年新興市場會面臨嚴峻考驗,整體出事的風險仍在集聚。

風險二》原物料價暴跌

債市違約潮 機率相當高

石油市場供需失衡,將油價從每桶一四○美元,拖累到三十四美元;中國需求下降,導致銅價、鐵礦石價暴跌,這些令前幾年大肆擴張的能源商品生產商,面臨現金 流困境;加上美國升息,債市上,借新債還舊債日漸困難。年中還債高峰期,出現債務違約是大機率事件,而這讓後續借債更加困難。

垃圾債成批違約,應該是預料之中的事情,不過是否因此觸發系統性風險,危及主流債市,甚至其他資產種類,則無法預測。筆者認為,出現系統性風險的可能不大,畢竟此危機已被談論了一段時間,監管及銀行內部都做過壓力測試,但是此風險不能不提。

風險三》油價漲跌困境

下跌傷油商 反彈釀通膨

油價跌破每桶四十美元,就很難從基本面來分析了。但是伊朗石油禁運即將解除,產油國財政壓力巨大,油商面臨還債期限,都給投機者放空原油提供藉口。 OPEC(石油輸出國家組織)主導石油價格的時代,已經成為過去,產油國本身的財政壓力,更增添偷跑的理由。筆者認為,石油價格尚未見底,不過接下來的投 機成分大過基本面的原因。

石油市場對風險資產的更大風險,來自油價的突然反彈。由於作空石油已經成為一面倒的交易,一旦市況逆轉,資金自相踐踏可能導致油價抽升。油價反彈一旦維持 住,通膨壓力便會驟升,央行貨幣政策的假設就不得不改變。筆者認為,油價強勁反彈並挺住,看似機會不大,但是可能是二○一六年的一個黑天鵝事件。

「中國風險」已經在市場上被講了一段時間。其實一部分風險(如地方債),已經被化解,但是二○一六年是去槓桿、去產能、去庫存的「手術期」,風險自然大。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微觀企業的現金流近期惡化較快,由此可能牽連出銀行不良資產。筆者相信宏觀風險仍在可控範圍內,不過中國仍在全球市場的風險名單上。

風險四》中國反貪腐潮

需求下滑快 衝擊貿易國

相對於金融風險,中國需求下滑得很快。二○一六年反腐敗的炮火,向石油金融行業之外延伸,政策重心由需求側轉向供給側,中國對資本產品和大宗商品的訂單預計進一步萎縮,這個不僅對國內增長動力是一個考驗,對不少貿易夥伴國家也會構成衝擊。

一般的判斷是,歐洲經濟復甦動力不足,歐洲央行(ECB)進一步寬鬆貨幣政策,這是市場共識,也是筆者的看法。

風險五》歐洲連鎖反應

物價若反彈 QE恐觸礁

不過歐洲央行對QE加碼的一個重要前提是,沒有通貨膨脹壓力,甚至有通縮的威脅。如果石油價格回升,基數效應下可能帶來強烈的CPI(消費者物價指數)反彈。由於德國對物價,有著與生俱來的恐懼,德拉吉的QE大計可能因通膨而觸礁。

這種情況未必出現,但是一旦出現,歐元兌美元可能大幅升值,資金的全球流向可能因此改變。另外,市場一面倒地預料歐洲進一步寬鬆,製造出大量依靠歐元貸款的套利交易盤。萬一歐洲央行政策有變,套利盤拆倉也可能製造市場震盪。

來自歐洲的另外一個風險,是英國的脫歐傾向以及極端政黨在選舉中的崛起。政治風險很難用經濟學模型來量化,但是它對歐元的潛在殺傷力不容低估。

撰文 / 陶 冬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128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