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鴻海、台積電等十大電子集團購併、插旗 逐鹿中國市場LED七雄並起

2010-03-15  今周刊





儘管LED產業規模目前還很小, 但由於未來成長空間很大,且符合環保節能趨勢,因此國內前十大電子集團,每一家都透過購併或插旗等方式,快速切入這個誘人的產業。

撰文·林宏文

去年十二月,LED磊晶廠廣鎵光電辦理現金增資;持有廣鎵股權近二成的大股東葉國一,每天不斷接到許多業界朋友的電話,要求提供多一點認股額度。後來,他 只得協調兒子葉力誠、穩懋半導體以及廣鎵董事長陳進財等經營團隊放棄認股,最後才把額度﹁喬﹂出來。

讓大集團搶破頭的現增

廣鎵的現增案總計募集三十六億元,規模幾乎等於目前的股本,儘管溢價達三十元,但仍有許多人擠破頭想參與。原本廣鎵就有包括葉國一、裕隆集團及億光等重量 級股東,現增後又增加英業達、英華達、開發金控、普訊創投等股東,也讓廣鎵的實力更為堅強。

由於很多人沒有認到這次的現增,因此廣鎵已決定今年再辦一次私募,讓向隅的股東有機會入股。

廣鎵的現增案,只是近一年來LED熱潮中的冰山一角。從去年第二季開始,受惠於LED背光液晶電視(以下簡稱LED電視)的蓬勃發展,LED率先脫離金融 海嘯,成為最早復甦的產業,許多公司如璨圓、東貝及泰谷等公司,只要一增資就立即被搶購一空。

統計去年初至今,國內LED產業募集的資金近兩百億元,也是近年來LED產業募資金額最大的一年。

事實上,如果觀察LED產業上下游的規模,目前其實還很小,全球只有近八十億美元,也就是大約新台幣二三○○億元,以鴻海集團年營收達二.五兆元來算,才 十分之一不到。

然而,由於LED成長率高,而且符合環保節能趨勢,是未來成長性最大的產業,因此吸引各路人馬搶。尤其是國內前十大電子集團,每一家都透過購併或插旗等方 式,快速切入這個誘人的產業。

國內最早切入LED磊晶的聯勝光電董事長黃國欣就說,早在二○○四年,電子大集團就已看到LED背光及照明的大商機,因此許多LED公司都成為大廠的投資 目標。例如他還在國聯的時代,友達董事長李焜耀就與他談過,但因主導權問題而沒談攏,後來他從國聯離開後,主導聯勝與聯嘉時,鴻海董事長郭台銘也派人與他 接觸,希望收購他的公司;此外,郭台銘也與東貝洽談過,只是都沒談成。

電子集團布局 光寶最早一位業者形容,LED早期是黑手行業,但因為產業走在對的趨勢上,雖然獲利普通,股價本益比卻一直很高,每次辦增資,要價都很高。至於國內許多電 子大集團老闆平均學歷較高,因此,當電子集團與LED業老闆接觸時,就有如﹁台大電機幫﹂遇到﹁台北工專幫﹂,感覺有些看不起,甚至覺得,與其高價參與增 資,不如集團自己下來做,說不定做得更好。

因此,雖然電子集團也零星入主部分LED企業,例如鴻海拿下先進電,友達入主凱鼎,台積電透過創投投資美商BridgeLux等。但後來電子大廠乾脆自己 跳下來做,在上游磊晶廠部分,友達自己投資了隆達,至於先前參與投資璨圓的奇美電,也自行成立奇力光電。

璨圓光電董事長簡奉任就說,早期璨圓的產能全被三星包走,當時公司內部都很高興,但沒想到景氣一反轉,三星又把訂單砍到一張都不剩;後來,奇美電投資璨 圓,讓他覺得好像又找到新的機會,但最終奇美電還是自行投資設廠。雖然奇美電也教了璨圓很多庫存管理的知識,但還是讓他很受傷,因此,他得出的結論是,﹁ 經營一家LED廠,一定要有長遠的考量。﹂若從集團布局來看,國內最早切入LED封裝產業的公司,就是電子股票代號排第一位(二三○一)的光寶。早期國內 LED磊晶人才,大半來自工研院與第一家LED磊晶廠國聯,至於封裝業的人才則來自最早在台設廠的德儀及光寶,從人才流動的角度,可以看出光寶有﹁LED 始祖﹂的地位。

光寶靠著LED起家,之後再發展到電源及各種3C電子零件,目前集團內LED封裝業務比重仍舊不小,營收大約已達八十億元。

為了繼續擴大各種產品面向的布局,○七年,光寶並斥資二十三.四億元,取得光林電子七二%的股權。光林電子為主攻LED號誌燈及大型看板的公司,過去客戶 以美國大型LED通路商為主,在美國LED號誌燈市占率逾三成,僅次於奇異(GE),目前則把目標全放在中國市場,希望搶得中國爆發中的LED路燈商機。

過去,光寶的投資比較偏重在下游封裝,在上游磊晶部分,除了投資晶電外,目前還投資旭明科技,由於技術能力超強,未來潛力不能小看。

旭明的母公司是矽谷的SemiLEDs,主要股東為光寶與中經合創投,董事長兼執行長段忠及總經理陳長安都是越裔美國人,其中段忠從小就是天才兒童,十八 歲就念完大學。

旭明目前廠房設在竹南,量產規模不大,MOCVD機台大約十餘台,但競爭力相當強,產品線以高功率晶粒(UV LED)為主,發光效率可達每瓦一五○流明以上,這種技術難度比藍光更高,是光寶布局LED上游晶粒的奇兵之一。

面板廠以友達最為積極

聯電則是另一家早期就投資LED甚多的集團,投資模式比較像創投式地大量撒網,從宏齊、久元到元砷、連勇等公司,現任董事長洪嘉聰就主導參與多項投資案。 在元砷等公司併入晶電後,聯電近幾年又投資了不少新案子,並且以下游封裝及應用為主。

至於在新切入LED產業的電子集團中,友達的進展最快,其中隆達去年MOCVD機台已有二十七台,但今年新下單機台達六十台,產能擴增幅度相當大。此外, 為了因應新奇美電子的成軍,友達也加緊旗下LED事業的整併,並宣布把凱鼎併入隆達,未來新隆達將成為橫跨上中下游的LED廠。

凱鼎會併入隆達,主因是凱鼎總經理黃登輝早期也在友達服務過,兩家公司的文化接近。合併後,友達不僅可以提高隆達持股、加強上下游資源及人力整合,且現階 段兩公司主力客戶都是友達,未來兩年應該會以全力供應友達內部LED電視需求為主。

至於原本凱鼎有供應奇美電筆電,及中小尺寸的LED封裝產品,日後是否會因合併而產生變數,值得進一步觀察。

而即將與群創合併的奇美電子,也展開積極整併動作,旗下的奇力光電與啟耀分居上下游,地位有如隆達與凱鼎。目前啟耀董事長丁景隆也接掌奇力光電總經理,預 料未來兩家公司有機會進一步整合,甚至在三月新奇美成立後,不排除與鴻海集團旗下的企業再做合併。

鴻海集團在LED產業的布局,也相當值得注意。早期沛鑫董事長曹治中大張旗鼓投入LED路燈,但後來證明績效不彰,沛鑫股價好像洗三溫暖一般,從三五○元 跌到最低二十元。鴻海入主先進電後,績效尚未顯現,但已因虧損過多,經過減增資後,鴻海持份大幅提高,牢牢掌控先進電經營權。

值得注意的是,在更上游的長晶及藍寶石基板部分,原本奇美集團已投資鑫晶鑽及兆晶,後來鑫晶鑽辦理現金增資,鴻海也參與投資;沒想到後來鴻海與奇美兩大集 團宣布結盟,也讓鑫晶鑽成為新奇美最重要的上游盟友。近來LED產能不足,苦熬多年的鑫晶鑽與兆晶,如今都出現產能供不應求的情況;在陸續完成現金增資 後,即將大舉投產,也有機會與聯電董事長洪嘉聰投資的兆遠一較長短,成為新奇美集團軍中的大黑馬。

台積電可能尋求外商合作

由於未來兩年,包括電視、電腦螢幕,都會改LED背光,因此,面板將是消耗LED用量最大的產業,這也是面板業者積極切入LED的主因。

不過,怡和創投總經理楊邦彥說,液晶背光爆發的時間,可能僅有兩年;接下來,這些面板大廠自行投資設立的LED產線,也將需要轉衝LED照明市場。屆時, 必須面對像飛利浦、歐斯朗、奇異等大巨人,考驗會更大。

此外,還有兩個大集團的動向也值得關注,一家是台積電,另一家是台達電。

台積電是LED業的新兵,但因公司規模大,動向也格外受人注意。據了解,台積電在新事業的投資上,太陽能產業已投資茂迪;但LED產業除了投資兩年多的 BridgeLux外,至今還沒有明確對象,主因是台積電內部在LED產業發展策略上還沒有具體成形。

過去市場一直傳聞,台積電可能購併飛利浦的Lumileds,原因是兩家公司關係良好,而且台積電在製造上無人能出其右,若把製造交給台積電,飛利浦持續 耕耘品牌與通路,應該是相當完美的組合。只是,由於飛利浦索價很高,這項購併案一直沒有結果。

以過去台積電的經營模式來看,選擇合作夥伴向來慎重,評估動作也做得很詳細,而且最後選擇的對象,一定非龍頭企業莫屬,國內可以選擇的投資對象已很有限; 未來台積電的合作對象,很可能是國外業者。

至於近幾年在綠能產業相當積極的台達電,目前已積極投入LED產業。除了LED路燈外,也推出LED燈泡,協助日立代工生產,並引爆了日本市場從去年七月 以後一股可調光LED燈泡的銷售熱潮。

日前,台達電還當機立斷停掉原本冷陰極管(CCFL)的生產線,全部改成LED生產線,顯示台達電全力衝刺LED產業的決心。

此外,台達電也有多項LED轉投資,包括已掛牌的聚積、同欣,以及未上市的艾笛森、海立爾及奇瀚;另外,也投資前聯電董事長胡國強的新能微電子公司,切入 電源管理IC的研發,這些都是未來台達電積極搶占LED的精銳部隊。

除了台灣廠商以外,三星及LG也切入LED領域,並逐步改變LED產業生態。

觀察未來一年全球新訂購MOCVD機台的分布,就可以窺知LED產業大致的版圖。根據元大證券分析,今年新下單的六百台MOCVD機台,面板大廠與專業磊 晶廠的訂購量差不多,大約都占三成,至於中國及其他廠商則占四成。

在面板業者中,像三星與友達各下單約六十台,LGD與奇力則各下單三十台,至於專業磊晶廠部分,晶電、璨圓、廣鎵也大約各訂購三十台,其餘廠商則多在三十 台之下。

中國市場的機會和挑戰

其實,最受矚目的當然還是占四成的中國及其他業者,事實上,中國的勢力早已擴展到LED產業。逛逛蘇寧電器位於上海的賣場,會發現所有排出來的電視都是 LED電視,如果問一下店員有沒有LED電視,店員還會瞪大眼睛對你說,﹁你們台灣來的同胞真是有點土!﹂拓墣產業研究所所長陳清文說,中國今年將繼續推 動家電下鄉,是電視銷售的一股重要推力。去年中國電視機大約銷售二千萬台,今年很可能一口氣增加到三千五百萬台。

這些新電視除了追求大尺寸外,本身也結合不少應用,有些已經比台灣更進步,例如可以上網的Internet電視,最近在中國的銷路就相當不錯;家電業者 TCL因為Internet電視暢銷,甚至宣稱日後不生產無法上網的電視。此外,輕薄省電的LED電視和收視效果更佳的3D電視,也都是值得期待的亮點。 因此,從事面板、LED及組裝代工的台商,都有機會在這股電視風潮裡分食一塊大餅。

也因為中國積極投入LED產業,並以極佳的賦稅及補助等獎勵吸引外來投資,例如投資一台MOCVD設備就補助一千萬元人民幣,以一台機器要價約新台幣八千 萬至一億元,等於是每台設備都補助過半。這讓近來許多LED大廠老闆頻頻飛往大陸,不論是常州、揚州或山東等地,都已成為台商LED業者聚集的生產重鎮。

例如,晶電目前在常州投資了三十台設備,璨圓更在揚州投資了五十台設備,比台灣的產能還大。至於聯電則已宣布在山東投資三億美元,與晶電共同合資,由晶電 負責上游磊晶,聯電則負責中下游,準備在中國市場積極卡位。

一位LED產業界大老預言,在電子大集團切入後,三年內,LED產業版圖將重整,現有廠商若規模太小或競爭力太弱,都有可能被淘汰或收編,未來面板大廠將 會占到一塊大餅,專業LED廠商會更被壓縮。

不過,正如晶電總經理周銘俊所說的,﹁LED業的敵人,不是面板廠或電子廠,我們共同的對手是CCFL或者是傳統照明用燈泡。市場很大,大家都有機會!﹂ 周銘俊這話說得沒錯,LED整體的產業空間還很大,好好布局,未來商機仍然相當誘人!

LED戰國新七雄

台積電

優勢:從晶圓代工跨入,技術差距較小,具有規模優勢版圖:BridgeLux、精材、采鈺

鴻海

優勢:旗下需要LED應用產品眾多,出海口廣版圖:沛鑫、先進電、鴻準、鑫晶鑽

奇美

優勢:積極培植自家LED零組件廠,新奇美成軍後,可望與鴻海集團的LED廠整併版圖:啟耀、奇力、兆晶、東亞光電、中盟光電、奇菱

友達

優勢:集團內整併後,整體資源利用更有效,擁有龐大面板出海口版圖:隆達、威力盟、輔祥、佳世達、達方

台達電

優勢:擁有電源及散熱技術優勢,大力發展綠色能源,照明、背光雙向並進版圖:台達電、艾笛森、聚積、同欣、海立爾、奇瀚、新能微電子

聯電

優勢:投資LED時間早,上、下游供應鏈完整,積極布局中國版圖:晶電、宏齊、兆遠、聯勝、琉明、研晶、寶霖、聯嘉、中盟

光寶

優勢:側重下游封裝與打造自有品牌,積極搶進中國LED路燈市場版圖:光寶科、敦陽、光林、SemiLEDs

現增、私募爆搶購熱潮

近一年LED公司資本變動表

時間 LED廠 增資

總金額

(億元) 現增

價格

(元) 公告當日股價

(元) 折價

幅度

(%) 引進主要

策略股東

5/26 泰 谷 3.5 14 23.3 66 億光入股10.2% 6/25 新世紀 1.5 30.65 46.6 52 7/06 泰 谷 6 20 26.95 35 7/24 光 磊 4.02 21.5 29 35 日亞化、日立電線、信越光電8/06 璨 圓 20.5 29.3 32.9 12 9/18 泰 谷 10.08 16.8 25.65 53 晶電入股19.9% 9/29 鼎 元 4.5 18 23.85 33 晶電9/30 艾笛森 0.6 80 101.87 27 10/12 億 光 3.33 85 100 18 10/12 健 策 0.63 80 118.16 47 10/26 光 鼎 1 12 15.05 25 11/23 華 上 4 9.28 12.4 34 11/24 廣 鎵 36 36 31.26 -13 12/03 華 上 3 9.4 11.75 25 12/08 立 碁 4.5 15 2.88 -81 12/11 東 貝 20.12 40.24 65.2 62 彩晶、鼎元12/29 聯 勝 3.6 18 17.49 -3

製表.賴筱凡

全球LED專利地圖

從這張專利地圖可以看出,台灣廠商在專利上大多處於被動等待授權狀態,甚至有些廠商還有專利上的訴訟問題等待解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750

台積電跨足LED 有獨門武器

2010-07-5  商業周刊





「今年,我們希望不管是營業額或 是獲利,都比過去歷史高。」精材執行長林俊吉,在六月十日的股東會上,用一句話讓所有股東吃了定心丸。

身為台積電的轉投資,精材一向低 調,若非有足夠把握,不會說出這麼肯定的答案。除了原本的晶圓級封裝業務業績水漲船高,更重要的是,投入研發迄今近三年的LED基板及封裝技術,從去年底 開始出貨,搭上節能風潮的特快車。

○六年底,對轉投資非常「挑剔」的台積電,看上精材獨到的晶圓級封裝技術,掏出十三億五千八百萬元認購 精材私募,還派出當時研發部資深副總經理蔣尚義出任董事長,出錢又出人,精材在台積電的「正黃旗」地位,不言而喻。

台積電將LED視為未 來新事業兩大重點之一,今年三月,台積電的LED照明技術研發中心及廠房動土,精材在台積電的LED領域中,扮演著與台積電上下游整合、為台積電提供 LED封裝技術和產能的關鍵角色。

精材與台積電的另一轉投資公司采鈺合作,開發出「八吋晶圓級LED矽基封裝」。市面上常見的LED封 裝,多半是以陶瓷或是氧化鋁做為基板,精材所開發出來的「LED矽基板」,散熱效率比上述兩種材料高出三到四倍。林俊吉認為,「亮度越高的照明,我們的優 勢就越高。」這一點與台積電所重視的固態照明領域十分吻合。

對台積電來說,LED的主力市場在照明,有了精材的特殊散熱材料,等於解決一 大半LED照明應用最大的難題。

小S夫家持股三%

在精材的股東名單中,還看到曾經因持有鴻海股票而賺進兩戶帝寶的投資 人、藝人小S(徐熙娣)的公公許慶祥。許慶祥和許雅鈞(小S的先生)父子,一共持有精材約三%的股權,許慶祥曾經表示,節能與人機互動兩個產業,是他布局 的兩大重點;而許慶祥相中的節能明星股,就是精材。

今年第一季,精材的每股獲利(EPS)已經高達○‧六九元,高於去年一整年的業績,台 積電財務長何麗梅表示,「今年景氣非常好,精材各方面的表現也會比去年好很多,台積電一直是我們(精材)最重要的後盾跟策略夥伴,台積電(今年)的生意也 是非常的好,」隨著富爸爸積極進攻新事業,也讓精材未來的發展,更多了許多想像空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553

台積電史上最花錢一役開打!

2010-8-9 TCM




七月二十九日台積電法說會上,董 事長張忠謀提出了一個讓在場的人都嚇一跳的數字。上半年的資本支出三十一億美元,光這個數字,就遠遠超出二○○六年至今每一年的全年總和;更何況,張忠謀 宣布「二○一○年,我們的資本支出是五十九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一千八百七十億元)!」這個數字,是台積電去年淨利的二‧一倍。

讓在場的人心中最大的狐疑是,景氣有這麼好嗎?

「除 了中國,現在歐美總體經濟的數字,消費者信心指數、失業率、政府支出,都是往下,」保德信高成長基金經理人葉獻文觀察,今年第二季的大豐收,可能會變成未 來的庫存壓力,「現在,海運缺櫃缺得很兇,所有存貨剛從晶圓廠生產出來,都在海上漂,」他預估,當這一大批存貨運到市場,到今年第三季,半導體市場庫存將 大幅揚升。

如果景氣有疑慮,張忠謀打出的這張牌要如何解讀?

第二季,台積電交出了一張破紀錄的成績單:單季淨利四百億元,產能利用率接近百分之百,毛利率更創下過去一年以來的單季新高,三個紀錄讓張忠謀吃了定心丸。

在最賺錢的時刻,張忠謀在資本支出上做的決策卻讓外資分析師傻眼。因為,這個數字,除了占台積電去年營收的六三%,更是台積電有史以來,從沒有過這麼高的資本支出。擔心台積電獲利受影響,部分外資還調降台積電評等。

張忠謀指出,這筆預算,七九%將用來投資台積電在先進製程上的產能,一三%將用來投資成熟製程,生產新產品,八%用來生產軟體和研發。

台積電在高峰轉舵,短期看來對自己不利,卻是在棋盤上落下高明的一子,穩住台積電的長期競爭力。

盤算一:拉長戰線 成熟製程和軟體也加碼

「張忠謀對半導體景氣太熟了,」一位IC設計公司高階主管分析。他這一著,看到的是兩年後半導體市場的變化。

他分析,即使今年投資一千八百億元,要變成實際的產能,還要八個月到兩年,換句話說,這筆投資,要解決的不是今年的景氣問題,而是二○一二到二○一三年的挑戰。

今 年五、六月,台積電的競爭對手三星(Samsung)和全球晶圓(Globalfoundries)分別宣布調高資本支出,「全球晶圓和台積電以後打的是 價格戰,三星跟台積電則是技術競爭,」他觀察,這次法說會裡,台積電已經改變策略;過去只著重先進製程,這次不只大幅加碼先進製程,也投資成熟製程。

「他要拉長戰線,擴大規模,降低未來自己的傷亡,」他分析,對手想要的,是最賺錢的先進製程市場,台積電卻是連成熟製程和軟體工具都加碼投資,把競爭主軸,從一個變三個;不但收入來源變得更多元,也能把客戶抓得更緊。

今年上半年,台積電產能滿載,其他晶圓代工廠也都跟著賺錢,聯電、中芯,業績都跟著創新高。

盤算二:搶先固樁 擴大產能,逼二線廠靠邊

「這是因為過去幾年,台積電的資本支出都太保守,」一位外資法人觀察。

「現 在他宣布大幅擴產,就是告訴二線晶圓廠靠邊站,同時也跟客戶宣示,我要把產能放到最大,」一位IC設計公司主管分析,今年上半年,IC設計公司被產能不足 所苦,加上三星頻頻跟台積電客戶招手,已經有人開始動心,想移到三星平台生產,「只是因為三星在晶圓代工的價值鏈還不完整,擔心三星產能不足時,會不理他 們,所以還沒有動,」張忠謀現在宣布超高資本支出,等於是在市場從賣方市場轉為買方市場時,承諾「我們的產能沒有問題」,搶先固樁,下次景氣再反彈時,對 手想搭順風車賺錢,也困難得多。

盤算三:擠出訂單 打退堅持自製晶片的散兵

擴產另一個好處是,研發先進製程越來越貴,現在全球有資本投資二十八奈米以下先進製程的晶圓代工廠,只剩台積電、全球晶圓、三星等大廠,一些過去堅持自行製造晶片的公司,不得不釋出更多訂單。

就在法說會同一天,日本最大的半導體整合製造(IDM)公司瑞薩(Renesas Electronics)電子公布一份文件,宣布將裁員五千人,同時停止開發二十八奈米以下的先進製程。瑞薩在二十八奈米以下的先進製程,將交給台積電生產。

瑞 薩電子是二○○三年,由三菱電機(Mitsubishi Electronic)半導體事業部和日立製作所(Hitachi)所合資成立的半導體公司;成立時,瑞薩是全球第三大半導體公司。原本瑞薩堅持自行生產 晶片,但是投資先進製程的成本越來越高,自己製造的成本已遠遠不及交給專業晶圓代工。今年第二季,瑞薩虧損就逾三億美元,終於放棄自己養晶圓廠,釋出訂 單。

這一步棋,既布下了未來兩年的防線,還悄悄修正過程產能規畫太過保守的問題,進一步擴大市占率;因此,雖然法人質疑,張忠謀還是信心滿滿的說,「我們不是先建產能再來找客戶,」並不擔心會出現產能過剩的狀況。

經過這一季,台積電和全球晶圓、三星的競爭,才正要登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394

明星潛力股 力求國際規格 繳出連續三年獲利成績 台灣神隆 打造生技業的台積電

2010-10-11  TWM




九年前,台灣神隆獲得美國FDA 查廠認證,卻因虧損連連,被批為豪奢蓋廠;九年後,台灣神隆用連續三年獲利成績,證明自己是製藥產業的明日之星。一路走來,台灣神隆總經理馬海怡堅持力求 國際規格,也打造出生技業的台積電。

撰文‧賴筱凡

談到集團軍布局生技產業,一定不能忽略的,就是統一集團轉投資的原料藥廠「台灣神隆」,它既是台灣最大原料藥廠,更是全球最大的癌症原料藥供應商;然而, 九年前,神隆卻是一家虧損連連,甚至曾被統一檢視,考慮是否要出脫持股的轉投資公司。

位在台南科學園區東緣,坐落在這裡的不是十二吋晶圓廠,更不是七.五代面板廠,而是全球生產癌症原料藥的最大藥廠。在這裡,身著白色實驗衣的研發人員穿梭 在各個實驗室,層層關卡都須嚴密管控,因為他們生產的是藥,是得對人類生命負責的藥品,多了一個化合物都可能會影響到藥的品質。

「沒有高先生的支持,也不會有今天的台灣神隆。」台灣神隆總經理、也是神隆創辦者馬海怡,進入回憶的時光隧道中,內心充滿感慨。因為九年前,沒有人相信台 灣神隆會成功,外界貶多於褒,更讓她感謝一路走來始終力挺的大股東──統一集團創辦人高清愿。

選擇高門檻原料藥為切入點一九九七年,那是個台灣半導體產業盛行的年代,剛從美國回台創業的馬海怡與台灣神隆副總詹維康,要投入的卻是連枝芽都不見影的生 技產業。她很明白,在這龐大的產業鏈裡,唯有門檻高的產業,別人才跨不進來,所以,台灣神隆選了癌症藥,一種「活性高」,並且用來對抗全球死亡率最高病症 的藥。

所謂「活性高」,意即在生產過程中,小分子都須化學合成,所以製程中必須要控制的要素就更多。馬海怡選擇癌症藥,不光是因為它的門檻高,更因為她與詹維康 在美國辛泰製藥︵Syntex)工作時,就是開發同樣也是活性高的避孕藥。馬海怡很清楚地將台灣神隆定位為市場導向的公司,要做的產品不僅要有市場,還要 有高門檻。

所以,馬海怡又進一步去定位台灣神隆在製藥產業的角色。宛如台積電在半導體產業中,居中扮演研發製程、替IC設計廠生產製造一般,台灣神隆接受新藥廠的委 外代工,研發原料藥,但馬海怡心裡明白,「光替別人代工,毛利不會好。」所以台灣神隆也自行開發原料藥,進而提供給學名藥廠。

不過,台灣神隆與其他原料藥廠最大不同的地方,也與台積電著墨於製造生產相異,就在於它不投入製劑生產,是少見的「獨門獨院原料藥廠」。

對於原料藥廠來說,開發出原料藥後,大量生產製劑,進一步賣給學名藥廠,經濟規模效益可達到最大,但台灣神隆卻不這麼做。「這麼多年來,高先生只要求我們 一件事,就是正派做事,他說我們要懂得分享,錢如果都被我們賺去,不會有人想和我們合作。」高清愿的話,馬海怡始終銘記在心,所以台灣神隆只開發原料藥, 絕不跨進學名藥的生產。

連虧九年,高清愿一路相挺儘管生技業冗長的前製期,讓馬海怡看盡產業冷暖,但這都不影響她堅持的目標,「在生技產業這一行,你如果急功近利,就跑不遠。」 你今天想要在生技產業裡賺一塊錢,可能至少要努力八年,才能賺得到,「生技絕對不是一個可短期操作的行業,我們的股東比任何人都理解這一點。」馬海怡不諱 言,從一九九七年成立那天起,大股東對他們的檢視不曾少過,尤其統一集團持股高占四成,自然年年被拿出來用放大鏡看,但台灣神隆成立十三年,統一卻始終力 挺。

所以馬海怡更加確信,她就是要按照自己的腳步走。從大手筆投資四十多億元蓋廠,馬海怡一開始就要求台灣神隆要以國際規格做起,自二○○一年FDA(美國食 品暨藥物管理局)來查廠,花了不到三年的時間,○三年台灣神隆手上的第一批原料藥就開始出貨,但這還不足以證明台灣神隆的實力。

原本得花上三十年的研發前製期,台灣神隆在第九年就轉虧為盈,從產品組合、客戶選擇,甚至專利權,馬海怡都力求走國際規格。從研發過程起步,都不能有侵犯 別人專利的情況出現,甚至要建立起自己的專利庫。此外,從規格、品質到交貨期、價格競爭力,台灣神隆都一步步奠定根基,因為一路走來不易,「所以衝勁更不 能減緩下來,因為機會根本就不等人。」就是這樣的求生意念,讓一家沒人看好的企業,轉變成製藥業的明日之星。

連續三年都繳出獲利成績單的台灣神隆,年底將送件申請上興櫃,以去年創獲利新高的十.四一億元計算,EPS︵每股稅後純益︶達一.八九元。如今未上市股價 已達五十元的台灣神隆,不僅成為貢獻統一集團獲利的小金雞,也將是未來生技股中,最值得關注的一檔新股。

馬海怡 Profile

出生:1947年

現職:台灣神隆總經理

學歷:美國李海(Lehigh)大學化學博士經歷:美國Monsanto化學公司晶圓廠長、美國辛泰製藥副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595

台積電、中芯和解關鍵人就是他

2010-11-22 TCW




誰,掌握兩岸科技業人脈最深,讓台積電和中芯半導體和解,還讓中國政府也甘願掏錢為他成立創投基金?答案就是華登國際創投創辦人及主席陳立武。

去年台積電在美國狀告中芯半導體技術侵權,美國法院判決中芯賠償台積電十億美元,中國政府請擔任中芯董事的陳立武,出面和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談和,台積電成為中芯第三大股東,由競爭敵手變成朋友攜手合作。

今年,陳立武再次展現雄厚的人脈實力,旗下「上海華登半導體創投基金」募集人民幣五億元(約合新台幣二十二億元),股東大有來頭,資金一半來自中國政府,另一半除了台積電和聯發科外,還引入日本兩大半導體廠。

華登國際董事總經理江善頌形容,任何人要投資中國半導體業,陳立武都是合作的第一人選。

他的人脈深且廣 手機直通半導體大老闆

陳立武腰上隨時掛著兩隻黑莓機,口袋則是一隻iPhone,裡面全是半導體大老闆的手機號碼,一通電話可直通阿布達比科技投資公司(ATIC)高層。張忠 謀回任台積電董事長後,至少見過陳立武八次;在新竹接受採訪後,馬上得到五分鐘步行距離的聯發科和董事長蔡明介開會。

陳立武足跡遍及全球半導體重鎮,每週的行程滿檔,資訊來源不僅國際化,人脈層級甚高,讓他成為大老請益交流的對象。

這個名字雖然陌生,但是陳立武通吃兩岸科技大老和政府,是掌握兩岸最深人脈的創投大老。

他的輩分和亞洲創投教父徐大麟同等,出生於馬來西亞,從小就是資優生,十六歲從南洋大學物理系畢業後,隨即到麻省理工學院(MIT)修讀核子工程碩士,當要攻讀博士時,發生三哩島核能爆炸案,讓他對於走核能產生疑慮,隨後轉往念企管,走上創投的路。

三十七歲時,受到當時的政務委員李國鼎號召回台設立華登國際創投,成為三大創投之一。早年投資過台灣網通一哥友訊科技、力晶半導體、倚天資訊,從第一筆約兩千萬美元的創投基金,華登現在管理有十九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五百七十億元)基金,成長約九十四倍。

相較於徐大麟投資標的遍及半導體、航空、通路,甚至飯店業,陳立武八成的心力都放在半導體,和張忠謀、蔡明介都是十年以上交情的老友,光是去年一年至少見了全球三百家半導體公司。

他的創投會加值 推動華人最大入口網站

全球最大電子設計自動化軟體(EDA,提供半導體廠設計晶片時所需軟體)公司、益華電腦科技總經理張郁禮觀察,好人脈是創投的基本條件,陳立武最大的差異就是他是加值型的創投。

「你永遠要站在對方立場想,對他有什麼好處,」陳立武說,這樣的創投理念往往能讓投資公司得到「一加一大於二」的優勢,最明顯的例子就是一手促成新浪網——華人最大入口網站的誕生。

一九九七年陳立武同時投資四通利方和華淵生活資訊網,一個是中國最大的社群新聞網站,一個是華人海外最大的社群新聞網站。新浪網創辦人之一蔣顯斌說,早年華人網站籌資困難,陳立武也是當時少數願意掏錢的創投。

當時,華淵一直想進軍中國,花了好幾年都不得其門而入,陳立武居中介紹當時華淵執行長姜豐年和四通利方見面,一拍即合,造就了新浪網二○○○年到那斯達克(Nasdaq)掛牌。

陳立武說,地方公司管理水準低和財務不透明,海歸派作風西式,但是不懂人情世故,有時候得告訴他們,要先學會做人,而不是做事,「我們最擅長就是在地和海外回歸可以結合在一起最好。」

蔣顯斌說,「可以說,沒有他(陳立武)居中協調,新浪網可能晚好幾年誕生。」保守估計,這個案子,陳立武為股東至少賺進八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二百四十億元),贏得一手推動華人最大入口網站的美名。

加值的個性也反映在拜訪客戶,見面時他不先談產品,而是先談對方關心的事情,例如,當英特爾(Intel)對WiMAX還在搖擺時,蔡明介最關心的問題就是聯發科一百三十位WiMAX工程師該如何是好,陳立武則建議他,及早轉向其他的無線技術,避免損失。

張郁禮說:「有九成以上客戶離開時,最後一句話都是說,『真希望早點認識你(指陳立武)』。」

他的經營受信任 虧損兩年公司轉虧為盈

懂著融合各方利益,幫新創公司加值,陳立武說,這都要歸功於裕隆集團創辦人吳舜文的一記提醒,和長興化工董事長高英士指點。

陳立武笑著說,「一開始到台灣,撞得頭破血流。」

從小受美式教育,他不懂「規矩」,吃了不少排頭,開董事會,他一開口都是英文,台下吳舜文皺著眉頭說:「在中華民國開董事會要用中文。」陳立武笑說,「還好我小時候媽媽叫我學中文。」

當時高英士拍拍他肩膀,告訴他三件事:在台灣「做人不是做事」;第二,董事會開始之前要溝通一下,瞭解如何共利,開會才會順利;第三就是要付車馬費,這樣大家會舒服點。陳立武滿懷感激的說,「這真的是寶貴,至今受用。」

有了人脈要發揮影響力,則需要來自別人的信任,最經典的證明就是兩年前,他接任益華電腦科技的執行長。

原本只是單純擔任董事,完全沒有投資益華的他,接手一家虧損兩年的公司,去蹚混水讓人一頭霧水。

除了看好益華穩居龍頭,一定能再起,陳立武說,最大的理由還是想對員工負責,「坦白說,我接任時,好幾個人跟我開會,眼淚都流下來。」每天他收的信件超過兩百封,員工的信件都一一回覆。

累計至今年前三季,益華已經從虧損一億五千萬元,到淨賺一億六千萬元。兩年以來,每一季益華的財報只有超前預測,沒有落後,而且都超過預測一成以上,讓股東放心,沒有任何一個股東撤出。陳立武說,「我習慣多做少說,這會讓人驚喜、加深對你的印象。」

張郁禮指出,只要答應你,陳立武一定會做到。

堅持的個性也反映在陳立武的生活當中。身高一百八十公分以上,個子魁梧、皮膚黝黑,有著運動員身型的他,每天早上六點半,一定到游泳池報到、游泳半小時。有次飯店因為冬天,泳池較晚開門,他還拜託對方早點開門,這完全來自和兒子定下要維持健康的約定。

他的理念一致 堅持長期投資新創公司

現在創投公司為了獲利,往往轉型為私募基金,重整公司獲利了結。陳立武還是堅守創投傳統,找新創公司長期投資,每個案子至少投資八到十年。

兩年前很多投資者認賠殺出中芯半導體,陳立武卻仍然堅持持股,他說:「我念MIT時,一個老師給我好建議,『keep eye open, take calculated risk.』(擦亮眼睛,計算風險)。」他認為,中芯是中國半導體龍頭和政府支持,「有時候投資要有耐性,要持續。」今年中芯開始轉虧為盈。

鮮少雨天收傘、始終一致、贏得信任,這是他能成為兩岸人脈最深廣的科技投資者,背後最堅實的基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419

張忠謀改造台積電六百天秘訣!

2011-1-31  TCW




這個農曆年,台積電宣布停止歲修。

新竹科學園區裡的超大型晶圓廠(GIGA FAB)裡,訂單已經滿載,這是台積電有史以來最豐收的一年。

一月十日,台積電公布自結營收,二○一○年,台積電營收為四千一百九十五億元,是公司成立以來最高。德意志銀行研究報告分析,台積電二○一○年稅後淨利將達一千五百九十一億元,不但直逼台塑四寶四家公司一年稅後淨利一千七百億元的水準,更打破台積電有史以來的紀錄。

一月十九日,台積電爆出八萬七千張巨量,股價收在七十八元,就在這一刻,台積電市值站上兩兆元,成為台灣市值最高的公司,「大象也會跳舞,」一位外資法人觀察。

台積電正在全速運轉,不但產能利用率衝破一○○%,毛利率站上五○%,去年員工人數更突破三萬三千人,比二○○九年增加近一萬名員工。

第一步: 增加資本支出,緊抓訂單

台 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在二○○九年重掌軍旗的第二年,三大策略,終於讓全世界見識到老將的威力。金融海嘯發生後,台積電上上下下擰緊水龍頭,節約成本;張忠謀 回任之後的第一步,踩下油門:大幅擴增資本支出,不讓對手有任何機會拿下訂單;第二步,增加產品線:除了邏輯晶片(IC),強化了七個領域;第三步,活化 資產:除了最先進製程持續領先,更讓六吋、八吋廠產能集中在車用電子零件等附加價值高的產品。

如果說台積電僅僅是拜景氣回升之賜,似乎太低 估其中的技術含量。二○一○年的確是全球半導體大成長的一年,但仍有超過十九家晶圓廠關門,二○一一年預估還有八座廠將關閉。國際半導體設備材料產業協會 (SEMI)資深產業研究經理曾瑞瑜觀察,「二○一○年IDM(整合元件製造商)新蓋的廠,幾乎沒有。」晶圓代工模式,正在大口吞吃由IDM釋出的訂單。 雖然三星(Samsung)、全球晶圓(GlobalFoundries)都覬覦這塊市場,結果證明,台積電才是勝利者。

台積電贏的秘密,藏在張忠謀過去二十個月對台積電的改造策略裡。 故事,要從張忠謀回任前一個月開始說起。

二○○九年五月,張忠謀在台積電總部和友人會晤時,擔憂的說,「公司需要Deepthinking(深思考),」張忠謀友人回憶,當時張忠謀剛從世界經濟論壇等國際會議回國,他發現,一股新的勢力正在成形。

張忠謀友人轉述,張忠謀觀察到外商正在扶植second source(第二供應商),如德州儀器等外商釋出的訂單,除了台積電,必定有一部分下給三星等其他廠商;他感覺到,對手正在招兵買馬,要形成足以和台積電對抗的新勢力。

張忠謀回任之後,台積電的策略有了一百八十度的轉變。

「當時所有人都還在討論二次衰退,」摩根大通半導體分析師徐禕成觀察,沒有人知道接下來訂單狀況如何,但張忠謀回任後第一次參加董事會,提出的議案,就是增加台積電的資本支出,從踩煞車變踩油門。從那時開始,台積電幾乎每次法說會,都上調資本支出。

張忠謀上任後一個月,第一次法說會後,外資法人就投下反對票,花旗,美林等外資法人就質疑台積電增加資本支出的做法,下修台積電目標價;瑞銀報告也擔心半導體產業供過於求,維持「中立」。

張 忠謀的困難在於,如何找出最適規模?一個判斷,關係到增加新台幣一千億元投資,還是砍掉一千億元預算。台積電是提供晶圓代工製造服務的公司,必須準備一籃 子的製程技術,「客戶永遠希望你多投資,讓他有更多選擇,」一位半導體產業人士分析,「你要準備哪些製程,什麼時候準備好,才能接上客戶的需求?」台積電 如果太早提出新技術,市場還不成熟,拖累獲利,會對不起股東;如果太晚提出新技術服務,會跟不上市場,會對不起客戶;而且,一旦做出開發承諾,就難以更 改,如何平衡,是台積電的關鍵策略。

張忠謀的第一步,是先小心的試踩一下油門,他的名言是「我只冒經過計算的風險。」剛回任時,他宣布台積電的資本支出和前一年一樣,維持在十八億美元,看到國際半導體市場好轉,二○○九年底,台積電實際資本支出,最後加到二十七億美元。

徐禕成觀察,當時張忠謀已經算到,在金融海嘯壓力下,競爭對手也逐步關閉成本沒有競爭力的晶圓廠,如果一味保守不增加資本支出,釋出的訂單,反而會讓對手坐大。

第二步: 增加產品,多達七個領域

在接任前,張忠謀曾在內部會議裡痛罵台積電只投資高階製程的做法,「如果繼續這樣做,以後台積電市場就只有芝麻那麼大。」

二○一○年初,第一場法說會上,張忠謀再次出招。台積電大談「MORE THAN MOORE」(超越摩爾定律)的服務,宣布除了原本擅長的邏輯晶片代工之外,還跨足了電源晶片、微機電等原屬類比晶片的七個領域。

在 法說會上,當法人詢問台積電是否會跨入CPU領域時,張忠謀曾表示,晶片分類只有三種,一種是DRAM,另一種是邏輯晶片,第三種就是類比晶片。張忠謀表 示,在邏輯領域,我們還想做更多。產業人士觀察,這意指除了DRAM之外,全世界的晶片技術,都在台積電的「射程目標」之內。

第三步: 活化資產,布局車用市場

這一步是一石三鳥,張忠謀的策略是,讓製程較為成熟的六吋廠和八吋廠,製造不需要最先進機台的產品,活化資產。目前十二吋占台積電全部產能約二二%,六吋占九%,八吋占七成左右產能,但六五奈米以上成熟製程,對獲利的貢獻度約為一半。

同時,台積電早已布局多年車用電子零件市場,正好能幫這些舊廠提高附加價值,一位分析師觀察,以前這些工廠只能做低階的玩具用晶片,通過汽車廠認證後,做的是一個上千元的汽車控制晶片或胎壓控制器,價值增加百倍以上。

更深的策略意義是,「這些技術(指電源管理、微機電等技術),都要和邏輯晶片整合,」一位半導體產業人士觀察,台積電這一招,等於是用自己在邏輯晶片上的製程技術王牌,通吃所有對手,同時用原本老舊的製程設備,幫自己創造新利基。

還有暗招: 改進工作流程,增加效率

二○一○年開始,張忠謀還在台積電內部推動另一項改革:「減少工時」。二○一○年十月,張忠謀在台積電運動會上公開表示,「不希望員工工作超過五十小時,」甚至開始盤點電子郵件的效率。

現在在台積電內部,部分單位電子郵件系統裡多了一個按鈕「我不要再收到這封E-mail」,這是台積電為了減少工時做的新設計,如果收信者認為這封信只是浪費時間,只要按下去,這封信就會退還給發信人。

這個做法最大的意義是,對台積電所有的流程進行全面的體檢。

執行的過程裡,所有人被要求「不能習以為常」,所有流程都要重新思考是不是合理,要找出在更短的時間內,達到同樣效率的方法。

以張忠謀為例,他直屬的副總每天開多少會,通通統計下來,發現副總的工作時數超過五十小時,張忠謀乾脆刪掉幾個會議,「不開了,」改由授權副總自己決定。

張忠謀的策略魔棒,現在才剛剛舉起。

他曾分析,台積電要增加價值,靠的就是「研發」和「資本注入」,過去半年,張忠謀對台積電的市場價值,發言越來越多。

二○一一年,將是台積電的又一轉折點,二○一一年半導體產業難再現高成長,同一時間,外資圈預期,二○一一年台積電的資本支出可能達到八十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二千三百億元),可能要靠募資才能順利付出資本支出。

台 積電在晶圓代工全球市占率早已突破五成,張忠謀要帶領台積電,在創下營收、獲利新高後,未來連續五年都要再成長一○%,除股東、投資機構法人關心這項承諾 的實現過程,對手也正在虎視眈眈望著這塊肥沃、不敢輕易碰觸的市場,等著出招。張忠謀能否再創高峰,除了確保一步步策略都能達陣建功,對手的壯大也是不可 忽視的一項變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050

追近英特爾 市值倍增的祕密 世界越輕薄 台積電越賺錢

2011-1-31  TWM




台積電市值在十二年內,從一兆元倍增到二兆元,但同時間,英特爾從八兆元掉到三兆多,德儀從一.八兆元掉到一.一兆元,這中間,到底有何玄機?

撰文‧林宏文

正當科技代工產業面臨低毛利挑戰之際,一樣做代工的台積電市值卻突破台幣兩兆元,躋身全球科技業市值排行第十二強,張忠謀也登上半導體製造之王寶座!同樣是做代工,十年後的命運卻大不同,台積電有何過人之處?未來它還有另一個黃金十年嗎?

前三十強唯一代工公司

為何以代工製造起家的台積電,不僅沒有﹁保三、保四﹂的問題,還能夠在全球科技業扮演重要角色?從很簡單的數字就可以看出來,因為除了微處理器及記憶體之外,全世界所有電子產品如手機、電腦、電視等3C產品用的邏輯晶片,有一半都是台積電生產的。

若以晶圓生產量來看,目前台積電僅次於三星電子,已超過英特爾;但三星電子有九成生產量都集中在記憶體,台積電可說是真正的全球晶圓之王。

統 計全球目前市值前三十大的科技公司,前十一強分別是蘋果、微軟、Google、IBM、甲骨文、三星電子、英特爾、思科、惠普、高通及Canon,台積電 排第十二位。至於在前三十強中,台灣有兩家入榜,另一家公司宏達電排第二十六位。更有趣的是,在這三十強中,只有台積電一家是純粹代工製造的公司,其他公 司都有自己品牌,這是台積電最特別之處。

台積電在半導體業的重要性與日俱增,只要一停產,全球各地的電子產品就無法出貨。一九九九年台灣發生九二一大地震就是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例子。當時全球電子業已感受到供應鏈停擺的衝擊,十二年後的今天,台積電的影響力更擴大,若再發生一次地震,後果恐怕難以想像。

談到一九九九年大地震那年,可以說是一個很重要的比較時點。因為,那一年台積電市值第一次突破一兆元,距離一九八七年成立的台積電,大約是十二年的時間,如今,二○一一年台積電市值再破二兆元,剛好又隔了十二年,算是一個有趣的巧合。

相 較於台積電的十二年大躍進,其他競爭者卻有截然不同的命運。英特爾市值從八兆元掉到如今的三兆多元,德儀從一.八兆元掉到一.一兆元,聯電則從八千億元 (只計算當時晶圓代工部分)掉到二二○○億元。至於增加的公司,除了三星電子從一兆元增加到三兆多元,其他都是像高通、博通、聯發科及恩維迪亞等IC設計 業。

一九九九年時,台積電的營收及獲利,分別只有當時英特爾的六%及七.八%,如今,台積電的營收是英特爾的二八%,獲利約為英特爾的五○%,雙方差距又更縮短;這讓兩者的市值更為接近,從之前的八分之一,到如今是英特爾的三分之二。

市 值的躍進,背後代表的,當然是企業影響力的提升。去年五月,蘋果超越盤據二十多年市值龍頭地位的微軟,主因是蘋果對全球3C電子業的影響力,已明顯超前仍 困在個人電腦業的微軟。更早之前的○五年底,Google市值領先思科,也代表Google對網路產業帶來的世代移轉,已經起了革命性的作用。

台積電上升,英特爾下降,當然不僅是財務數字的增減而已,背後代表的還是影響力的消長。近年來,英特爾在行動通訊晶片屢屢失敗,而擁有全球九成以上市占的ARM陣營,全部把外包訂單都下到台積電,這是台積電影響力的提升,更是市值倍增的關鍵。

大 幅拉近與英特爾之間距離要做到全球半數訂單都下到台積電,其實是一件高難度的工作,主因是要取得客戶的信任是很困難的。過去,大部分半導體公司都有自己的 工廠,製造是其核心競爭力的一環,因此,美商超微(AMD)創辦人桑德仕就說過一句千古名言,﹁有晶圓廠的才是真男人。﹂即使到今天,超微長期無法突破英 特爾的封鎖,但製造部門的人仍然不願意撤退,只是把製造分家,找到中東阿布達比的資金後,想繼續當一位﹁真男人﹂。

至於龍頭英特爾,過去最引以為傲的就是製程技術,靠著這項優勢推動個人電腦的替換;但如今電腦成長動能趨緩,市場成長動能轉到行動與應用,而英特爾的技術又被三星及台積電逐步追上,自己又無法跳脫電腦產業的範圍。

可是,英特爾內部仍非常抗拒把製造外包給別人,兩年前原本與台積電談好Atom晶片的代工計畫,但在製造部門的抵制下,最後無疾而終。

同 樣以一九九九年的產業形態來看,當時全球無晶圓廠IC設計公司,僅占全球半導體產值七%,但到了二○一○年,這個數字已達到近二五%。也就是說,把訂單交 給台積電生產的這群IC設計公司,包括高通、博通、聯發科等公司,在這十多年間取得了空前的成長;但靠自己晶圓廠生產的企業,成長則明顯趨緩,這是台積電 能夠快速成長的關鍵。

台積電能夠爭取到這麼多客戶的信任,當然是來自其他台灣企業絕無僅有的紀律及執行力。

從創立開始,台積電的企業風格就採美式作風,一切以紀律與績效為重,這樣的管理方式,創造了空前的成功。

張忠謀曾說,企業最重要的是創造附加價值,台積電的附加價值,就是來自持續維持資本投入及技術領先,前者是滿足客戶需求,擴大經濟規模,創造的是營收;後者則是建立技術障礙,拉大領先差距,提升的是毛利率。

一位台積電的員工開玩笑說,會從台積電離職的只有兩種人,一種是做了三、四年後,發現競爭者太多,升遷無望的人;另一種則是做了十幾年,準備要退休的人。張忠謀創造了一個讓員工高度競爭、提早富足退休的環境,這是他對台灣最大的貢獻。

隨著電子設備的行動化、輕便化,有更多的競爭者打破過去微軟、英特爾的「Wintel」聯盟,加入IC設計領域;只要世界更開放、更輕薄,台積電就一定有另一個黃金十年,第三個兆元市值目標一定會很快到來。

除了台積電,全球晶圓廠12年來大多數市值大幅下降

眾人皆降我獨升

公司

1999年市值

(兆元) 2011年市值

(兆元) 跌幅(%)

英特爾 8.00 3.00 62.5 德儀 1.80 1.10 39.0 聯電 0.80 0.22 72.5 美光 0.54 0.29 46.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072

台積電分割 引爆接班人競逐

2011-3-3  TNM




全球半導體第三強的台積電日前宣布,下半年將獨立2家子公司,由台積電前CEO蔡力行領銜,發展太陽能與LED。一時間,「有人要把蔡力行趕出台積電」的耳語四起。

然本刊調查,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與蔡力行的師徒關係依舊,為了台積電成軍24年來的首次分割大業,2人農曆年前即達成共識;一旦達成張忠謀交辦的任務,蔡力行重回CEO大位的機會,也將到來。

上 週四(二十三日),在台積電捐贈台中科博館「半導體的世界」展館儀式上,張忠謀說:「過去有九成的半導體製品是積體電路,但我十幾年前寫的自傳中,就說過 半導體是很奇妙的物質,相信不久的將來,半導體一定會有新發展。沒想到才十幾年的時間,太陽能、LED相關的產品應用通通出現了。」

「從PC、手機到消費性電子,半導體無所不在,我相信以後太陽能、LED也會無所不在。」新開幕的半導體展館中,更把台積電所研發的太陽能與LED成品,全擺放出來,供民眾參觀。

蔡力行新職 掌綠能

台 積電靠晶圓代工稱霸全球,今年初市值衝破二兆元大關,擠進全球半導體前三強,僅次於美國英特爾與韓國三星,技術更超越三星,與英特爾並駕齊驅。「今年台積 電的資本支出及研發費用,不但超越英特爾,率先投資二十奈米的先進製程技術,也比英特爾的二十二奈米更為領先。」資深外資分析師說。

如今,有「晶圓代工教父」之稱的張忠謀,掛在嘴上的則是「太陽能與LED」。事實上,二週前,張忠謀就在台積電董事會上提出,準備分割二家持股百分之百的子公司,用來發展太陽能與LED二項新事業的議案。

「這個分割案是第一次提到董事會討論,決策圈已有共識,為了避免給外界炒作的空間,Morris(張忠謀)要求第一時間公告給投資人了解。」一位參與這場董事會的台積電董事對本刊說。

本刊調查,台積電計畫在今年下半年,將二個新事業體獨立分割成軍,由蔡力行擔任二家子公司董事長,二公司的英文名稱可能分別叫作「TSMC Solar」與「TSMC LED」。

以往,台積電擴充模式多以併購或轉投資進行,張忠謀也說過「台積電不搞集團」;現在卻「出爾反爾」,要將事業部門分拆出去,等於是台積電成軍二十四年來,第一次進行大分割,更重要的是,這還牽動到未來接班布局,格外引人注意。

出走台積電 耳語傳

「台積電營收規模高達四、五千億元,現階段綠能新事業的營收還不滿百億元,而且太陽能與LED業的毛利率都只有二成左右,遠不如台積電本業近五成的毛利率,實在沒必要現在就切割。」外資圈人士觀察。

親近蔡力行的人士則說:「大樹底下好乘涼,Rick(蔡力行)沒必要冒著風險,離開台積電。」台積電內部更是耳語四起,「有人想趁機把Rick趕出台積電。」「奪嫡大戰續集上演。」

蔡力行在台積電有「小張忠謀」之稱,曾是張忠謀一手拉拔的接班人,○五年接下CEO大位,然金融海嘯期間,因處理裁員問題不當,遭到撤換,從掌管二萬人公司的執行長,變成只管十幾個人的新事業群總經理。當時,很多台積人認為,「Rick從此被打入冷宮。」

二 ○○九年六月,張忠謀回鍋總執行長,找回多位老臣,重掌大權,原來被蔡力行提拔的人馬,先後遭冷凍。同年十月,台積電宣布組織改組,恢復廢除四年的營運長 職務,由資深副總劉德音接任。各界因而揣測,「Morris要另覓接班人了!」不少碰到蔡力行的朋友都覺得,「Rick的臉色很臭。」

此後,蔡力行行事更低調。像在台積電運動會上,擔任執行長時一向跑第一的他,換位子後,就隱身在其他主管之後。因此,這次分割消息一出,蔡力行將「出走」的傳言,隨後而起。

然內情並非如此。「Morris與Rick農曆年前就達成共識,分割是非走不可的路。」知情人士透露,台積電近二年資本支出與研發經費大增,為了不排擠綠能事業的資源,讓新事業人馬更專注,才確定走上分割一途。

專家群助陣 謀再起

尤 其為了方便張忠謀就近督軍,免於新竹、台北二地奔波,太座張淑芬在竹北買了建案「極光琉璃」。張忠謀下班後如有需要,還是會找蔡力行到極光琉璃的住所談公 事。知情人士說:「Morris想要了解綠能布局的進度,常常會call Rick到他家聊聊,師徒之情依舊。」「畢竟CEO位子還是由Morris兼任,並沒找別人,等於留給Rick將功折罪、東山再起的機會。」

正因還有重登大位的機會,蔡力行接任新事業群後,找來一群世界級的專業顧問公司,替台積電規劃下一波新事業的藍圖。「Rick桌上隨時放著一堆分析報告,請了一群專家來指導他,從太陽能與LED最基本的ABC開始學起。」知情人士說。

一開始,蔡力行深怕自己做錯決策,很多上門的機會,他都要求不斷評估。「金融海嘯期間,不少主動上門的賣家受不了Rick的遲疑不決,乾脆去找聯電跟友達。」外資圈人士透露。

直到一年多前,台積電宣布以六十二億元入主茂迪,外界才驚覺:「台積電是玩真的!」「一下手就買台灣第一大太陽能廠,而且一開始就能賺錢,才花六十二億元,真的太便宜了。」業內人士形容。

花一年布局 居上風

去 年中,蔡力行又出招,投入各界不看好的薄膜太陽能新技術CIGS(銅銦鎵硒)薄膜電池技術。除了投資美商Stion取得CIGS技術授權外,更耗資近八十 億元在中科蓋薄膜電池廠。「Rick派出三十幾位員工去Stion學技術,今年初更包下所有CIGS設備商的產能,就是要展現決心。」知情人士說。

至 於LED方面,台積電鎖定進軍LED照明產業。去年三月,在竹科設立首座LED研發中心與廠房。同時間,蔡力行四處向LED業內挖角,先後挖來前晶電副總 經理譚昌琳、鴻海集團旗下的沛鑫半導體前總經理林彥良等人。為找訂單,蔡力行還常帶著業務一起飛往歐美各地,親自向客戶介紹台積電的產品。

經過一年多的布局,台積電在綠能的投資已達一百二十五億元。「相對於國內跑最早的聯電,以及跑最快的友達,蔡力行穩固的布局有後來居上之勢。」業內人士觀察。

去 年中科太陽能廠建廠時,隨著綠能事業的能見度大增,蔡力行在張忠謀心目中的地位也越加穩固。「以目前浮出檯面的一線主管,似乎還沒有人超越Rick的地 位。」資深台積人說。況且,過去蔡力行也曾被張忠謀外派到世界先進當總經理,階段性任務完成後,就回台積電一路登上執行長大位。

不少法人質疑,台積電進入綠能事業,賺的錢是蠅頭小利,遠不如台積電本業。未來分割後的台積電綠能事業,能否改寫外界質疑,將是蔡力行重返接班大位的關鍵。

電子大廠 跨足綠能產業現況

★ 聯電:2008年5月轉投資聯相光電,跨入太陽能領域,目前是台灣最大薄膜太陽能電池廠。2010年5月轉投資山東濟寧華瀚光伏能源,取得大陸第1張太陽 能發電站業務許可證,成為亞洲最大薄膜太陽能發電廠,也是第1家在大陸的台資企業發電廠。今年1月另一家轉投資的矽晶太陽能電池廠聯景光電宣布,將斥資 180億元在台南科技工業區設廠。

★友達:2009年6月斥資1.25億美元參與日本太陽能多晶矽及晶圓專業大廠M. Setek現金增資計畫,正式揮軍綠能產業。2010年11月底宣布與德國第5大發電商贏創工業集團策略結盟,鞏固太陽能產品下游出海口。今年2月中港園 區太陽能矽晶片廠動土,預計第4季量產;年底前將進駐中科二林園區,啟動730億元太陽能電池模組廠投資計畫。

★台積電:2009年12月 以62億元成功入股台灣最大太陽能電池廠茂迪,正式跨足綠能產業。目前已完成LED固態照明與CIGS薄膜太陽能2座廠房。今年2月15日董事會宣布斥資 100億元,將發光二極體(LED)與太陽能二大事業獨立為2家百分之百持股子公司,並規畫上市。

★鴻海:2009年8月宣布將在山東濟南投資5億美元,生產多項LED產品。今年1月宣布以40億元入股國內第5大太陽能廠益通,正式跨足太陽能產業,但不到2天即告破局。

張忠謀小檔案

現職:台積電董事長兼總執行長

生日:1931年7月10日

家庭:長女張孝林為前妻所生,現任妻子張淑芬

學歷: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機械學士、碩士;史丹福大學電機工程博士

經歷: 

1985年:辭美國通用器材總裁,回台任工研院院長

1986年:創台積電,任董事長、總執行長

1987~1991年:以經濟部法人代表身分,任聯華電子董事長

1994年:創世界先進,任董事長至2003年

2005年:7月卸任台積電總執行長,4年後又回任

蔡力行小檔案

現職:台積電新事業總經理

生日:1951年4月19日

家庭:父親蔡同璵(歿)曾任證交所董事長,妻子鄺沛泉,育有2女

學歷:台大物理系、美國康乃爾大學材料科學工程博士

經歷: 

1989年:加入台積電,任副廠長

1997年:任台積電副總執行長

1999年:任世界先進總經理

2001年:任台積電總經理暨營運長

2005年:升任總執行長

2009年:轉任台積電新事業處總經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917

高雄菜市場 蹦出台積電新對手!

2011-4-18  TCM




一個六十二年次的叛逆小子,三年前,他從南部菜市場裡的一家小辦公室起家,創立了「綠陽光電」,今年第二季成功把CIGS太陽能電池(見七十四頁小辭典)出貨到義大利,領先台積電,成為台灣第一家正式量產出貨的公司。

搶台灣第一領先台積電成功量產

CIGS是太陽能產業備受矚目的未來技術,從台積電的太陽能布局就看得出來。 CIGS太陽能所以會受到重視,主要是這項技術是以玻璃鍍金屬物質的方式,來蓄積太陽能並轉化成電力。未來技術如果成熟,大樓上的玻璃,都能變成發電的電池,整棟大樓就能變成發電廠。

目 前主流的多晶矽太陽能電池,台積電是用投資茂迪的方式切入市場。但一方面卻入股美商Stion,取得CIGS技術,計畫自行生產CIGS太陽能電池。但 是,CIGS技術還沒成熟,連台積電的技術來源Stion都無法大量量產CIGS太陽能電池,台積電必須自行研發量產技術;也因此,張忠謀在去年九月,台 積電太陽能廠動土時,才會直言「我們就賭了!」

台積電的太陽能工廠還沒裝機,卻有一家名不見經傳的綠陽光電,比台積電早兩年跨入市場,搶在 台積電前面量產成功,「他們是台灣第一家正式量產出貨CIGS太陽能電池的公司。」太陽光電協會創會理事長藍崇文觀察,現在全球有能力生產超過100MW 的CIGS太陽能電池的公司,只有兩家,綠陽也只有10MW。 綠陽光電董事長李適維今年三十八歲,他的碩士研究題目就是CIGS太陽能電池。在美國念博士時,一次和美國再生能源實驗室(NREL)合作,給了他意外的 創業機會。

當時美國研發人員已經能用這種技術,做出轉換率達到一九%的高效率太陽能電池,只要克服量產問題,降低成本,這種技術就能發揮低 成本優勢。李適維心想,「這不是台灣的強項嗎?」那幾個星期,他一有機會,就抓住研究人員聊天,猛抄筆記,他們不只告訴他技術概念,更重要的是告訴李適 維,生產CIGS太陽能電池,最關鍵的幾個困難究竟是什麼,這個關鍵資訊,給了他創業的機會。

研究人員告訴他,要生產高效能的CIGS太陽能電池,技術已經不是問題,問題在於沒人提供材料、設備,成本居高不下。

創投沒興趣為了創業,在釣蝦場募資

回台灣後,他一面在面板廠上班,一面每年自掏腰包參加光電展,觀察相關材料、設備的發展,在二○○七年,他發現相關的供應鏈已經成形,只要有技術,就能用便宜成本生產出CIGS太陽能電池,這可能是他一生唯一一次的創業機會。

有了技術,這時才發現,在台灣,光有技術想找到創投資金,簡直是難上加難。

李 適維回憶,「我曾經跟台灣最大的創投公司大老闆簡報,對方只給我五分鐘,」他連電腦都還沒打開,就剛好碰上另一家太陽能電池公司總經理路過,「做薄膜太陽 能電池(CIGS),沒機會啦!」李適維回憶,「一分鐘不到,會面就結束了,」走出創投公司,外面下著毛毛雨,李適維心裡下大雨。

李適維改走最傳統的路,借錢創業。

他 的父親是老師,母親是家庭主婦,只能靠和鄰居朋友募資,他的創始股東有自助餐店老闆,也有建商、塑膠公司老闆,全都是屏東人,一開始,他甚至曾在釣蝦場開 過法說會,募資六千萬後,他在高雄一個菜市場的早餐店二樓開始創業,開始寫規格,設計生產線,用自己的方法跟其他大公司一起在全世界最先進的太陽能技術上 競爭。

進入關鍵一年未能快速擴產恐被超越

一開始,股東們沒人瞭解李適維要做的技術究竟是什麼,願意投資,是看中李適維的執行力,拿著好不容易募來的錢,李適維必須定出清楚的目標,公司什麼時候能設立生產線,什麼時候能拉高良率,答應了,就要準時完成。

為了設立生產線,他又再募資一億六千萬,有一段時間,綠陽光電的生產線良率停在一○%,股東開始有不同的聲音,「少年咧,停損也要想一下喔!」

「做CIGS其實是一堆細節的結合,」李適維說,要先把玻璃加熱到六百度,再鍍上一層層金屬膜,形成像半導體一樣的電子結構;最難的部分,是處理中的硒化過程,必需靠經驗調整數十種變因,才讓每一片的發電效率平均。

李適維把自己關在房間裡好幾個星期,才想出可能的解法,直到現在,他仍一天待在生產線上八到十小時,調整生產方法,良率逐漸從一○%,提升到七八%。

從菜市場出身,李適維每天都必須面對股東監督,「現在,我在哪裡都可以開法說會。」有五、六十個股東監督,讓他想慢下來都不行。看到綠陽的成績,去年中華開發決定投資綠陽七%股份,是綠陽最大法人股東。

綠陽的成功,有一半必須歸功於時機,「早一年或晚一年進來,我現在可能就在種田了,」李適維開玩笑說。

李適維的下一步,是要快速擴廠,他計畫要在一年後,將產量擴大到100MW,追上全世界前兩大的廠商,這恐怕是比量產更大的挑戰,綠陽能不能維持領先優勢,未來一年將是關鍵。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312

台積電退休工程師寫下投資傳奇 抱一檔好股每年坐享五百萬元股息

2011-5-23  TWM




四十歲從台積電退休時,劉邦正還只是月薪五萬元的工程師。退休後,靠著摸透一檔股票,長線持有,每年光是股息收入就高達四、五百萬元,他的投資經歷饒富傳奇,也令人驚豔!

撰文‧林心怡

月薪三、五萬元的上班族,要賺到上億元的身價談何容易,但今年五十二歲、台積電工程師出身的劉邦正,卻花了近十三年的時間,靠著聚焦投資一檔股票,就賺到 數億元的身價。有趣的是,目前是「專職」投資一家公司的他,不但逢年過節送魚丸、柚子、餅乾禮盒慰勞該公司的員工,還與公司的重要幹部、發言人建立了好交 情,且自掏腰包每年組團去參觀公司設在大陸的生產線,儼然就像公司的經營者。

「健鼎真的是值得長線投資的好公司」初次見到劉邦正,就可以明顯感受到他相當推崇自己長線投資的公司,尤其是當記者看到他遞出印有「健鼎股東」字樣的名片時,更能充分感受到他對這家公司的「熱情」。

的確,從健鼎每日成交量均量最多不過千餘張來看,目前少說也有二千多張、市值約莫二.六億元的他,名片印上「股東」字樣其實並不為過,進一步問他為何要把「健鼎股東」大剌剌地印在名片上,得到的答案卻是,「方便把好公司推薦給別人。」

確認投資模式

一開始就決定長線投資抱大波段除了逢人就推薦公司的好,成為健鼎專職投資人的劉邦正,還義務為公司處理校園徵才的活動,他會幫忙爭取好的位置、提供蛋糕與點心為工作人員加油打氣、主動招攬優秀的人才等事宜,認真的程度不輸實際經營者。

「我覺得投資股票要能獲利,除了要專注研究公司基本面、找好的產業、定期檢視獲利與訂單動態外,還必須擁有過人的耐力。」劉邦正笑著說,自己陸續投資健鼎 長達十三年,平均成本在二十幾元,目前每年光是現金股利收入就有四、五百萬元,年收入不但遠超越任職台積電工程師期間,也讓他賺到了健康與生活品質。

時序來到一九九○年,劉邦正剛進台積電的時候。「當時也僅是位月領二萬七千元的工程師。」劉邦正回憶,當時他跟絕大多數白手起家的小家庭一樣,夫妻倆為了 還房貸,曾省吃儉用好一段時間。劉邦正笑著說,為了存錢,教書的妻子還兼職夜間部的課程,而他則往往在十點多妻子回到家時,仍在公司加班。後來聽岳母提到 投資股票比較好賺,讓劉邦正除了手中持有的台積電股票以外,也興起了投資台股的念頭。

「但比起我岳母當時傾向短線進出的台股操作模式,我覺得長線投資抱大波段,還能賺到配息的股票,才是長線致富之道。」有了這樣的體認後,劉邦正就常常在工 作忙碌之餘,學習如何檢視一家公司的各種技巧與觀察重點。比方說,在公司的休閒時間裡,大部分同事都把時間花在打電動上面,他就去公司的財會部門串門子, 請益評估一家好公司的祕訣,勤練基本功做好準備,也會蒐集產業的相關資料做好分析評估。

善用人際網絡

打探公司及經營者的競爭力與風評一九九七年底,當時還是擔任設備工程師的劉邦正,總是可以從設備商處知道很多未上市櫃公司的訊息,而他也深信,長線投資一 家股本不大、成長性高的公司,才是獲利數倍的最佳標的,在因緣際會接觸到PCB(印刷電路板)廠商健鼎,這家技術還算不錯的公司,開啟了劉邦正想長期投 資,提早從台積電退休的念頭。

「台積電工程師工作壓力大,他(劉邦正)有陣子天天鬧肚子痛,健康亮起紅燈的同事也不在少數,後來我們商量的結果,乾脆提早退休算了。」說話的是陪在劉邦正一旁的劉太太。

「一開始我兒子與老婆娘家的人,對我放棄台積電工程師,提早退休當專業投資人相當不諒解!」劉邦正苦笑著說,岳母總是擔心地詢問他:「這樣你能養活一家子嗎?」而當時就讀國中的兒子,也曾因父親失去「台積電工程師」頭銜,而在學校母姊會上明顯被老師「冷落」。

「但我那時很有自信地告訴岳母跟兒子,我未來的年收入至少會超過五百萬元。」劉邦正笑著說,後來他真的做到了,因為現在光是健鼎每年配發的現金股利就有四、五百萬元之多,其中還不包含股價價差的獲利。

滿懷著「長線投資一檔股票,做個快樂的專業投資人」的期望,劉邦正除了研究PCB產業,也開始打聽起健鼎董事長王景春的為人,「畢竟要長線投資一檔股票, 公司CEO的誠信相當重要。」「比方說當時我營業員的一位叔叔,是王董兒時的玩伴,我就會想辦法從中探聽一些關於他的為人與公司的消息。」一九九七年在健 鼎還未上市時,劉邦正就透過簡易財報發現,當年資本額不大的健鼎年營收達八.二五億元,較前一年的二.八億元成長近三倍,淨利達五七七○.七萬元,較前一 年的一四三二.七萬元,成長近四倍,在在說明獲利正處於起飛的階段,研判是家小而美的成長股。

另外,他還會利用工程師的人際網絡,請益相關業界的專業人士,打探健鼎在業界的風評與產業競爭優勢,來強化他後來陸續布局的持股信心,算算掛牌前後加碼持有近千張,初次布局股價約二十元出頭。

二○○○年健鼎掛牌後,公司的財報揭露更透明化,劉邦正亦開始定期檢視健鼎的諸多財務數字,包括公司的月營收變化、毛利率、股東權益報酬率(ROE)數字等評估公司獲利成長性,並且定期閱讀印刷電路板協會出的周報、相關產業的研究報告,通盤了解產業趨勢的變化。

崩跌冷靜評估

回歸基本面 低檔時勇敢加碼「我們每年的股東會他(劉邦正)一定都會來參加,而且相當積極地提問。」健鼎發言人林修立笑著說,比起來來去去的法人拜訪,劉邦正對公司關心的熱度,多年來絲毫不減,還跟公司很多主要幹部維持良好互動。

但即使是長線持有,且大多「只買少出」的操作模式,還是有股價跌到讓劉邦正吃不消,被迫調節持股的時候。「例如前波金融海嘯時,健鼎股價一路下滑,從百元 一路下跌,我就曾在股價跌破六十元時,一度從一千四百張陸續砍到只剩七百張。」劉邦正心有餘悸地說,「當時算算帳面持有市值至少蒸發一半!」「自己虧錢心 裡還沒那麼難過,反而是親友的錢跟著賠,讓我比較難受。」原來專注投資健鼎的劉邦正也樂於推薦親友投資,因此當股價下滑造成損失時,也讓劉邦正格外難受, 還曾恍神地把妻子反鎖在車裡而不自知,直到妻子大聲呼救才回過神來。

「我記得當時有親友故意在我面前,跟別人大聲說,『都跌這麼低了,就算要撿便宜,也別買健鼎!』」即使面對自己的壓力與親友們排山倒海而來的質疑,劉邦正依舊想辦法冷靜地找出股價崩跌的原因。

「後來看籌碼變化,與多方蒐集資料才發現,當初股價崩跌,是因為AIG財務危機事件導致外資大賣所致。」劉邦正回憶道,自己甚至打電話向發言人詢問公司未 來虧損的可能性,「當時公司很乾脆地回應,『只要月營收不低於十八億元就不會虧錢』。我不但相信了公司,也成為低檔勇於加碼的觀察指標。」後來,當健鼎股 價跌破四十元,劉邦正就開始分批加碼,直到三十幾元附近,張數也從七百張,快速累積到二七○○張。如今,健鼎股價已來到一百三十元附近,從低點算起至少大 漲逾四倍之多。

只是,目前健鼎是否仍具長線投資價值,劉邦正仍持正面樂觀看法,他認為,在PCB產業需求持續上升趨勢下,具備較佳技術能力的健鼎,後勢仍值得期待。的 確,綜觀日前高盛證券亞太區策略分析師劉勁津看好的十一檔熱門「蘋果概念股」中,PCB產業就占了兩家公司,分別為健鼎與欣興。另外,瑞信證券科技產業分 析師陳柏齡也看好健鼎獲利表現優於同業,以今明兩年預估EPS(每股稅後純益)十一.一元與十二.四元、目標價一百四十三元來看,均顯示健鼎未來仍具有基 本面支撐。

簡單波段操作

「一.一三法則」設定停利停損點至於健鼎長線最好的買進價位是多少?劉邦正信心滿滿地回答:「六十八至七十元附近布局,長線來看是穩賺的!」從劉邦正長期 觀察股價與籌碼變化的經驗來看,他認為這個價位為外資長線持股成本的區塊,也是股價下檔支撐的鐵板區。此外,除了長線持有的核心布局,劉邦正偶爾也會波段 操作,但他從不看技術面,除了研究基本面外,最常使用簡單的「一.一三法則」來操作,也就是以買進價位上下檔的一.一三倍作為停利、停損點。

其實,自工程師退休後,劉邦正雖然下單次數很少,但每天依舊一大早就在券商VIP室看盤,閒暇之餘除了與老婆到處遊山玩水,目前還進修新竹教育大學人資所的學業。

劉邦正笑著說,比起當年在台積電超時工作所帶來心理的極大壓力與身體健康的耗損,他覺得自己現在很快樂,因為憑藉精準的投資眼光,他不但賺到了數億元的身價,也贏得了幸福的生活。

劉邦正的投資心法

出生:1959年

現職:專業投資人

經歷:台積電工程師

學歷:成功大學

投資資歷:13年

劉邦正的投資心法

冷靜堅持

波段操作以買進價位上檔下檔1.13倍,做停利與停損點。

誠信優先

透過參加股東會、報章媒體報導,或自己密集與公司重要幹部聯繫,了解公司經營狀況。

側面關注

定期上人力銀行網站,如公司擴大招募技術人員,可推測新訂單增加;擴大招募研發人員,可能是有新產品正在醞釀。

客觀檢視

勤讀相關專業趨勢刊物、研究報告,維持對產業趨勢掌握的敏感度。

目前看好的標的:

健鼎(3044)PCB產業需求持續上升,健鼎具備較佳技術能力,且屬「蘋果概念股」題材,後勢值得期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30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