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環在線:回購迷債隨時泡湯港府唔畀銀行講真話? 李華華


2008-12-05  AppleDaily


 

一個弱勢政府面對民情洶湧嘅雷曼迷債苦主,可以做得啲乜?除咗方寸大亂之外,拖字訣可能係唯一出路。

政府銀行角力白熱化

政 府由雷曼爆煲,火速拋出以為獨步天下嘅絕世好橋──「責成」銀行按抵押品市價,向苦主回購迷債,到財金部門紛紛爭相蒲頭領功,演變至最近雷曼清盤人花旗國 嘅大狀,突然公開發律師信,挑戰迷債託管人滙豐,令政府同銀行界之間台前幕後嘅角力,至此已經到咗白熱化地步。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幾十年嚟,銀行業之 間建立嘅官商合作關係,亦到咗危危乎嘅懸崖邊。按照原來路線圖,銀行界上個禮拜日,會召開記者會,宣佈今個禮拜一,發信通知迷債苦主開始回購。不過明眼人 都知,自從美國律師投下深水炸彈後,積極啲講,回購安排已經延遲咗;悲觀啲講,回購可能泡湯或變到走晒樣。不過政府就死唔肯認回購已無法進行,財爺日前仲 同政黨話,一兩個星期可望展開回購。

苦主隨時再上街

華華聽聞,銀公連日嚟已經草擬咗份聲明,想向公眾交代吓,以免被認為銀行 界玩嘢,內容大意係講,由於律師信引發巨大法律風險,回購工作碰到極大困難,之不過銀行界仍會積極諗辦法解決,唔會拉倒,前面嘅挑戰仍然好大……但係政府 就唔准銀公出呢份聲明。華華認為,錯就要認,打要企定,咁樣唔認唔講,再搞落去,雷曼苦主隨時又嚟逼爆玻璃o架。李華華 [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403

香港樓市“漲不動”了 業界呼籲港府檢視“辣招”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2/4723479.html

香港樓市“漲不動”了 業界呼籲港府檢視“辣招”

一財網 羅琦 2015-12-10 00:48:00

上半年香港住宅買賣成交量於上半年上升20.4%,但步入下半年,關於香港樓市下挫的言論層出不窮,令投資者趨於謹慎,香港住宅買賣成交量下半年同比大幅下挫36.5%,令香港首11個月平均每月成交量減少至4722宗,較2014年的5317宗減少11.2%。

今年下半年,香港樓市的漲勢開始控制住了,不過業界人士卻未雨綢繆,認為香港樓市的問題遠遠比看上去要嚴重得多,仲量聯行董事總經理曾煥平稱,盡管樓市從數據層面看沒有出現問題,但目前的香港樓市有如患“惡性腫瘤”的病人,需要盡快“醫治”,香港政府應該盡快檢視現有的樓市調控“辣招”。

表面平靜的香港樓市

2015年上半年,市場對香港樓市一片看好,令整體成交量大幅提升,上半年香港住宅買賣成交量於上半年上升20.4%,但步入下半年,關於香港樓市下挫的言論層出不窮,令投資者趨於謹慎,香港住宅買賣成交量下半年同比大幅下挫36.5%,令香港首11個月平均每月成交量減少至4722宗,較2014年的5317宗減少11.2%。

其中,成交量下滑幅度最大的就是二手房,香港住宅的二手物業成交宗數在今年7月至10月同比下挫37.5%,另一方面,由於香港發展商提供高成數的按揭貸款,成功吸引不少買家,令一手房成交量占比大幅增加,今年首10個月,約28%的住宅銷售為新房銷售,而過去10年這一比率僅僅只有15%。

不過,從樓價的角度來看,年初至今,香港的樓價確實沒有出現明顯變化。根據香港差餉物業估價署數據,10月份私人住宅售價指數由歷史高位出現回落,終止了連續6個月的升勢。數據顯示,10月份香港私人住宅樓價指數報302.6點,環比下挫1.1%,但今年整體首10個月,樓價還是上升8.7%。

曾煥平稱,受二手物業市場銷售放緩的拖累,預計下半年物業買賣成交量會持續下挫,隨著香港發展商明年將推出更多新的樓盤,他預計2016年中小型住宅及豪宅的價格將下挫5%左右。

曾煥平指出,這些樓市的數據都只是浮現在表面的情況,並沒有反應香港樓市的真實問題。由於香港今年首10個月,28%的住宅銷售為新房銷售,而這些新房的價格在建築成本的高企下,只漲不跌,掩蓋了香港二手樓市的整體跌幅。

二手樓市停滯不健康

曾煥平認為,目前香港樓市的根本問題在於,買家借不到錢,賣家也遲遲不肯賣房,導致了二手樓市的停滯發展,這是極其不健康的,一旦外圍市場有壞消息傳來,香港樓市崩盤的可能性極大,短時間將下挫20%甚至更多。

由於香港金管局在今年2月推出新的“辣招”,如果買家想購買樓價在700萬港元以下的中小型住宅單位,可從銀行按揭的成數最高只能有60%,意味著中小型住宅單位的買家首付必須達到40%,這一政策也被市場稱為史上“最辣”。

曾煥平認為,目前香港政府推出的所有“辣招”中,這一招直接導致了準買家借不到錢,是最應該檢視的政策。而香港的二手住宅市場也變成了一潭死水,根據香港土地註冊處資料顯示,11月新高二手住宅註冊量只有1854宗,創下了歷史新低,比10月的2007宗環比下挫7.6%。

但是,香港的新房市場反而更為火熱,曾煥平指出,不少香港地產開發商為了提升去化率,給地產代理的傭金奇高,有的甚至達到了20%,即便是普通的新房交易,傭金也能達到4%至5%,而對於二手房來說,傭金只有1%至3%。

更為危險的是,曾煥平稱,目前香港的地產發展商采取了一種“火中取栗”的方法,他們給不少買家提供很高成數的按揭貸款,讓買家首付只需要付15%至20%,加上一系列稅務優惠,負擔遠比二手房要輕。

一切表面上看上去似乎沒有問題,但是曾煥平認為,發展商用自己的資金給買家提供借貸是非常危險的事情,如果讓二手市場成交量持續萎靡,但背後卻隱藏巨大危機。

曾煥平指出,一旦外圍經濟轉差,一些急於套現的投資者可能會出現大幅降價賣樓,如果是健康的二手樓交易市場,很快有人接盤,不會出現系統性崩潰的情況,但如果像現在這樣,準買家還是借不到錢買房,樓市可能出現很大跌幅,可能在很短時間下挫20%甚至更多,引發一系列連鎖反應。如果到那時候政府再檢討自身的政策,已經為時已晚。

不過,香港政府似乎對改變樓市政策的意願不大。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梁振英12月8日在出席行政會議前稱,由於土地和房屋供應增加,樓價和租金在過去一段時間已經出現輕微回落,政府不會“減辣”。過去由於土地和房屋供應不足,加上外來、炒賣和投機的需求,導致香港的住宅市場出現了較為嚴重的供不應求的情況。他強調政府非常重視住房問題,已下定決心去解決,呼籲社會配合政府的計劃。

編輯:王佑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4441

港府重塑市建局 不再起豪宅 4發展原則︰簡約 高實用 低發水 細單位

1 : GS(14)@2010-10-11 21:58:57

http://www.hket.com/eti/article/ ... 1-372897?category=m




港府重塑市建局 不再起豪宅
4發展原則︰簡約 高實用 低發水 細單位

為期兩年的「市區重建策略檢討」經已完成,並於周三施政報告作出簡介。據了解,除市建局將轉為中介人角色,以及容許受影響小業主可以選擇「樓換樓」外,該局的舊區重建項目,傾向簡約、高實用、低發水、限建細單位四大原則發展,令重建項目難再「豪宅化」。

消息人士透露,施政報告主要透露「市區重建策略檢討」的綱要,主要內容最快周四公布,並會進行為期兩至三個月的公眾諮詢,預計最快於明年初定。

受影響小業主 可選「樓換樓」

據了解,「市區重建策略檢討」其中一個重點,是市建局重建項目將會重新定位,考慮到普遍市民的訴求,局方日後重建項目,將會傾向三大原則。

⑴簡約設計︰由現時一般提供豪華會所、泳池及車位等,改為不設會所、泳池及車位等;

⑵高實用率︰一般會高於80%或以上;

⑶降低發水比例︰由現時動輒15至20%,降至10%以內;提供細單位︰由現時不設限制,改為主要提供400至500平方呎(實用面積計)的細單位。

「市區重建策略檢討」另一重點,為受影響小業主除可選擇現金補償(按同區7年樓齡樓價計算)外,亦可以選擇「樓換樓」,預計最快下年度的收購的重建項目,可為小業主提供「樓換樓」的選擇,而小業主需在市建局登記收樓期間作出決定,日後市建局就有關重建項目招標時,會在招標文件的條款內列明。

發展商指利潤減 吸引力降

在樓盤建築趨簡約及限建細單位,加上特定單位比例預留作「樓換樓」下,有關市區重建項目亦難以再「豪宅化」。有發展商指,上述措施或會令日後市建局項目吸引力下降,加上難以將物業以豪宅化包裝,令發展商建樓利潤減低,亦降低發展商競投市建局項目的興趣。

觀乎近期市建局推出限呎樓項目招標,由於難以把物業包裝成豪宅出售,故發展商入標情況,已未有像以往項目般踴躍,倘未來業主可以選擇樓換樓作為賠償,進一步令發展商的利潤降低,業界認為會令項目吸引力大減。

經典個案 名鑄1房3萬元呎

事實上,近年市建局重建項目,銳意以豪宅包裝,且屢創高價成交(詳見表),故被市場質疑變相推高樓價,定價亦較同區二手大幅高開,其中最令市場譁然的成交之一,為尖沙咀名鑄1房單位以呎價3萬元易手。此外,近期開售的灣仔QUEEN'S CUBE,首批單位定價亦高出同區逾20%。

撰文:何媛玲、馮玉萍
2 : Wilbur(1931)@2010-10-11 22:02:04

市建局只係幫發展商收地起假豪宅既打手
3 : GS(14)@2010-10-11 22:19:21

2樓提及
市建局只係幫發展商收地起假豪宅既打手


相比田生就是好人啦...

之前市建局那單600萬400呎,真是高手所為
4 : 龍生(798)@2010-10-11 23:47:27

湯兄, 有冇辦法找到田生收購中央樓的資料?
知唔知佢點收得成?

地下有天價地鋪
下面有個適場, 個商場賣散左業權架喎...
上面仲有大量住宅...

真係神人
神賤人
但都勁, 佢咁都收到, 仲有咩野佢收唔到?
5 : GS(14)@2010-10-13 22:06:17

4樓提及
湯兄, 有冇辦法找到田生收購中央樓的資料?
知唔知佢點收得成?

地下有天價地鋪
下面有個適場, 個商場賣散左業權架喎...
上面仲有大量住宅...

真係神人
神賤人
但都勁, 佢咁都收到, 仲有咩野佢收唔到?

這個我等假日幫你找出來,好似是一批單位組合叫價一齊賣出,然後買了幾個釘的
6 : 龍生(798)@2010-10-14 00:29:36

萬分感謝!
我這裡是無望了, 可惜啊....

但仍有興趣田生到底怎搞的...
這塊地, 太難了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1088

港府治樓 實用面積計呎價 特首:縮水樓引起憤怨 「連我都鬧埋」

1 : GS(14)@2010-10-14 23:50:35

【明報專訊】近年政府與地產商就賣樓透明度爭論不休,昨天政府再出招,建議立法規管銷售一手樓,並提出以實用面積作為公布呎價的唯一標準,以及限制樓宇「發水」上限不逾一成(另文),目的防止誤導買家,全面杜絕「搵笨」縮水樓。地產建設商會則指,要求新盤以實用面積計算樓價,普通單位呎價或因而急升,有需要教育市民分辨。
運輸及房屋局會將成立督導委員會,討論立法規管一手樓宇銷售事宜,並於一年內提出切實可行的建議。委員會成員包括消委會、地產建設商會、測量師學會、香港律師會等代表。



一年內提出執行細節

外界關注日後樓盤廣告、宣傳活動時,會否公布「貨真價實」的實用面積呎價,以及賣樓價單是否只刊實用面積價格,否則如何「體現」實用面積作為公布呎價的唯一標準?據了解,政府暫時未有具體意向,冀交由督導委員會研究。由於最終定案會成為法律條文,督導委員會也會考慮,限制或要求某些做法時,具體是否可行。

特首曾蔭權在記者會中說:「我們用很多時間和發展商商討,但他們達不到共識。我對這件事是執著的。」他特別批評現時一手樓和二手樓全用建築面積,而非實用面積來講樓價,沒辦法讓買家公平比較哪個較便宜較好,「這樣是不要得的,全世界都沒用這種方法,但香港仍沿用」。曾蔭權指,買樓是一生人的儲蓄,「如果你說800呎,但買回來原來得630呎,縮水的,會好嬲,憤怨開始,連我都鬧埋」。曾蔭權坦言,相信發展商想幫手,但要他們達成共識很艱難,最怕有其中一個不聽話便做不到;又強調自己認真做這件事,「我不是明日走,我還有年幾兩年任期,如果事情沒進展,追都追到我啦」。

身兼地產建設商會執委會副主席的新世界發展(0017)執行董事梁志堅則認為,如果住宅單位今後以實用面積為公布價錢的唯一標準,問題是會「令樓價恍如被扯高、普通樓分分鐘都要2萬元一呎」。如果落實執行此措施,梁志堅認為當局之前要先「好好教育市民」。

「普通樓恐2萬元一呎」

中小型發展商亦有反對聲音。泛海國際(0129)執行董事關堡林認為,若以實用面積作為公布樓盤售價的唯一標準,此做法對發展商不是太公道;關指出﹕「現時買家購買住宅物業,所買的並非只是單位內籠本身,其實還包括屋苑的會所、園藝花園和其他住客設施等,而這些設施全部均需要由發展商出錢興建,所以售價如果只計單位內籠的實用面積,對發展商不是太公平。」

測量師林晉超指,若日後落實只列出實用面積呎價,雖然更有助買家清楚知道,買入單位真實面積,但亦改變了市場一貫以建築面積呎價,作為樓價高低的指標,相信市場需要時間適應。

(明報記者陳天賜、林可為、陳健佳報道)
2 : GS(14)@2010-10-14 23:50:58

發水上限縮至一成 窗台位勢減
                2010年10月14日                                                                        【明報專訊】政府收緊發水面積上限,由過去最高達30%,縮減至佔可建樓面面積最多10%。有建築師相信,發展商日後會減少大窗台,而且不會隨便興建露台、巨型會所。地產建設商會執委會副主席梁志堅表示,新措施對業界影響不大,他們會配合政府。有發展商希望政府進一步釐清,哪些項目可以發水。


料不會再濫建露台

私人樓宇的環保露台、工作平台、會所,現時不計入政府批出的可建樓面面積,但買家要付錢購買,發展商可以「淨賺」。但由明年4月1日起,發水面積將減至一成,其中最為人垢病的大窗台,會由現時最大可建闊度80厘米,縮減至25厘米。而露台、工作平台及地面以上的停車場即使可申請豁免,也只可豁免一半樓面,其餘要由發展商承擔,計入樓面面積。

香港建築師學會歡迎新安排,可減少非環保設施及減低發水面積。建築師吳永順認為政府做法恰當,「此措施有效限制大窗台,發展商也不會濫建露台,思考過才會做」。他又指地面以上的停車場,日後要計入樓面面積,「以後可能會建番停車場鰠地底,減少『蛋糕樓』。」但他直言,要控制「發水樓」,政府不只是限制發水面積上限,更重要是監察原本的地積比率。「如果原定的地積比率達到8至10倍,發水10%也很高。」

梁志堅:影響微 會配合

身兼地產建設商會的新世界(0017)執行董事梁志堅指現時政府已有規管物業的「發水」成分,以一般私人屋苑的住客會所為例,發水成分普遍在3%至5%;如政府進一步監管「發水」,相信對地產商影響亦不大,而業界亦會配合政府。長實(0001)地產投資董事郭子威認為,「發水成分由三成降到一成,不會令地產商今後只會買平價地皮,亦不會影響地產業界的投地意欲,因為發展商自己識計數」。

由於新措施在明年4月才生效,吳永順相信有不少發展商會「趕尾班車」,向政府遞交物業的建築圖則,希望建築最後一批寬免計入樓面面積的「有露台、窗台單位」。泛海國際(0129)執行董事關堡林也估計,會有發展商趕快在明年4月1日落實執行有關新規定前,趕快向當局「入則」,因為此舉可令發展商享有更大自由度。關續稱,政府亦應該進一步釐清,當商發展新項目時,有哪些設施和範圍可以「發水」,哪些不可以。
3 : GS(14)@2010-10-14 23:51:13

地產商眼光獨到 報告前紛沽新盤
  2010年10月14日

【明報專訊】儘管施政報告提出多項針對樓市的新措施,但無礙地產商的推盤意欲,市場消息指,長實(0001)現正申請預售樓花紙、單位總數約1368伙的大圍名城2期,有機會於11月登場,估計意向呎價將較今年初開售的第1期調升一成、至接近1萬元水平,這亦是繼本月初馬鞍山天宇海極速沽清全部1143伙後,長實短期內部署開售的另一全新大盤。
30個月來「最火紅十天」

事實上,在特首昨日公布施政報告前,樓市於本月1至10日,經歷了過去近30個月以來,最為火紅的十天,除發展商積極推盤外,新盤銷情亦告火熱;除天宇海沽清全部1143伙、套現76億元外,上水貴價盤天巒亦於期間售出250幢洋房、套現額高達80億元,去貨速度之快是洋房屋苑所少見,連同九龍城御豪門、半新盤如奧運站帝㗖‧皇殿等,本月首10天,各主要新盤的售樓套現總金額,估計高達187億元。

接近長實的市場人士指,提供1368伙的名城2期(單位面積900餘至1300餘方呎),雖然仍在等候批發預售樓花紙,但有機會於11月登場。名城首期於今年3月發售,當時平均呎價為9000元;市場估計,名城2期整體均價會比首期調高一成至接近1萬元。

此外,新地(0016)的青山公路管笏星堤(459伙)、元朗寶業街項目(337伙),亦有機會於未來一個月內登場。
4 : 自動波人(1313)@2010-10-16 21:27:01

800呎買回來有630咁多?
長柒個首都,9百多呎,得5百多呎實度面積,得五成七咋!
5 : GS(14)@2010-10-17 08:58:10

4樓提及
800呎買回來有630咁多?
長柒個首都,9百多呎,得5百多呎實度面積,得五成七咋!


有無搞錯呀
6 : 龍生(798)@2010-10-18 01:36:13

連新地個上水個新盤, 都係得番5-6乘實用
而家總算撥亂反正, 但我覺得無咁易
如果真係成事, 呢個官員, 有資格問鼎特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1114

港府快出招 增炒樓成本 回應溫總提醒 抗衡QE2防泡沫

1 : GS(14)@2010-11-15 22:06:53

http://www.hket.com/eti/article/ ... 0-896368?category=m


正當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昨日提醒,港澳兩地政府要準備應對美國次輪量化寬鬆(QE2)影響,據悉,港府為防樓市繼續飈升造成泡沫,快將再推出穩定樓市措施,增加炒家成本,包括加印花稅及收緊按揭等。
財政司司長曾俊華昨日也在網誌,強烈暗示港府需再就樓市出招;他直言,美、日推出新一輪量化寬鬆措施,恐令香港樓市泡沫風險進一步上升,資深投機者趁機引誘市民入市,令市民賠上血汗積蓄。
溫總促港澳 應對貨幣波動
溫家寶昨日談及美國QE2時,指這對貨幣與美元掛鈎的地區影響特別大,主要表現於滙率的波動,以及容易產生資產泡沫。他表示,香港與澳門都要準備應對。
不過,溫家寶也指出,香港與澳門均成功應對亞洲及國際金融危機,相信兩地對今次貨幣波動,亦有辦法應付。
曾俊華昨日在網誌表示,為防止泡沫風險,港府已於2月、4月和8月,針對樓市多次推出措施,這些措施已初見成效,但美國和日本再推出新一輪量化寬鬆,他擔心樓市泡沫風險可能進一步上升,特別隨之而來的投機炒賣,可能進一步刺激泡沫風險。
炒家誘入市 市民賠血汗錢
他直言:「一些資深投機者,往往善於利用熾熱的炒風,吸引一般市民入市,由過往泡沫危機的經驗可見,一些被誘入市的普羅市民,往往受害最深,不但賠上個人的血汗積蓄,對個人、家庭以至整個社會亦造成嚴重影響。」
他表示,在思考QE2對香港影響時,不單看一堆冰冷的數字,而是考慮市民的福祉﹕「經常提醒自己,在辦公桌前的,不單是一堆冰冷的數字,背後是不少市民的福祉。」他說:「有需要時,毫不猶豫地推出新一輪措施,以確保宏觀經濟和金融系統的穩定性。」
對於QE2,他指這意味超低息環境持續,全球資金為了追逐回報,勢將大舉流入經濟前景較佳的亞洲和新興市場,香港將會受到直接影響,帶來滙率升值、通脹和資產價格泡沫的風險。
拒放棄聯滙 難推資本管制
他又提及亞洲地區抗衡QE2措施,指中國、印度、南韓、馬來西亞、泰國和越南已先後加息,防止經濟過熱,及為資產市場降溫;新加坡推出一連串防止樓市過熱措施,包括增加土地供應和向一年內轉售樓宇徵收稅款等;巴西和泰國則向投資該國債券的外國投資者,收取稅款;南韓則對外滙衍生工具買賣作出限制,亦正考慮向投資該國國債外資徵稅。
但他強調,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是自由開放市場,難以實行資本管制措施,亦不能改變聯繫滙率制度,因聯繫滙率自83年實施以來,一直行之有效,毋須改變此制度。
他又提醒市民,尤其小投資者,也要小心風險,避免過度借貸和炒賣,以防日後市場突然逆轉時蒙受損失。
撰文:林佩琪、何麗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1585

港府3大重招 嚴打短炒

1 : GS(14)@2010-11-20 16:28:14

http://www.hket.com/eti/article/ ... 7-005733?category=m













為遏抑樓市近期狂熱的短炒氣氛,財政司司長曾俊華重拳推出3大辣招:包括三級制的「額外印花稅」、收緊物業按揭成數、及全面禁止延遲繳交印花稅,曾俊華指,新招務求快而準,令「那些短期的炒賣收斂;亦可能引致非短期交易淡靜下來。」

新招力度之強,超出市場預期,即時令熾熱的樓市降温,昨天開售的新盤大圍盛薈,即晚售出約200伙,佔昨天可供出售單位約60%,反應一般。業界預期,短期內住宅交投將會下降,樓價亦會向下調整5%至10%不等;二手市場更出現減價求售,以及議價空間擴闊等。

不過券商普遍相信,不論買家賣家,將會靜觀市場變化,料樓市成交量及價格牛皮偏淡。花旗預測住宅價格將跌5至10%,法巴亦估計地產股股價將跌近15%,回落至歷史中位數值。

額外印花稅3級制 徵5至15%

曾俊華昨在下午四時半召開記者會,宣布為防止樓市泡沫風險,宣布針對現時環球資金氾濫,熱錢不斷流入,樓市出現異常狂熱的非常時期,乃採取非常措施,以打擊短炒急增。

3大辣招中,以新增的「額外印花稅」最辣,所有以個人或公司名義,在今日或以後購入,並在24個月內轉售的住宅物業交易時,除了支付現有的從價印花稅,亦須繳付額外印花稅,亦適用於今日起簽署的臨時買賣合約。

額外印花稅分三級稅率,持有物業時間愈短,稅率愈高,最高稅率達15%。

港府消息人士指,「額外印花稅」作為非常措施,何時調整或收回,須考慮一籃子指標,包括樓市成交、供樓負擔比率、租金及買樓水平等變化,政府會密切留意樓市情況,作出相應措施。

政府消息人士指,今次措施的定位,主要打擊短期炒賣活動,務求起「快而準」效果,尤其是要改變市場對樓市的預期,並非制度上的根本改動。

難阻海外註冊公司 變相炒賣

但消息人士承認,現有及新增的印花稅措施,確實仍有漏洞,未能阻止以海外註冊公司名義買賣,並以轉讓股份方式變相炒賣等活動,但指現時通過這種方式短期炒賣個案不多,「見不到採用此方式蔓延至一般住宅市場。」

消息人士又強調,當局是次出招前,並無知會地產商;被問及長實旗下樓盤「盛薈」昨晚開售,政府會否擔心新措施未能得到地產商支持,消息人士強調,令香港長遠健康發展措施,任何人都應支持。

曾俊華於記者會上強調,今次出招是針對炒家︰「我們是針對炒賣,亦要防止過度信貸,亦是回應社會上的訴求,這些措施不會影響用家,我們希望防患於未然。」他又指,買賣雙方亦有共同法律責任,繳付額外印花稅,若其中一方不履行責任,稅務局可追討稅款。

港府的另一辣招,是全面取消所有住宅物業交易延遲繳交印花稅的安排,包括新建議的額外印花稅,以杜絕「摸貨」活動;另外,又收緊物業按揭貸款成數,防止過度借貸。由於以上兩項有關印花稅的招數,需修改《印花稅條例》,行政會議昨已召開特別會議,予以通過;消息指,港府將盡快於12月初把草案提交立法會,希望盡快通過實施,並會追溯到今日開始的交易。

撰文:林佩琪、黃偉超、馮玉萍
2 : GS(14)@2010-11-20 16:28:36

http://www.hket.com/eti/article/ ... 4-005878?category=m

重招趕炒家 樓市成用家市場
欄名:社評

財政司長曾俊華為遏樓市泡沫急脹,昨終出重招,尤其三招中的短期交易印花稅,應可冷卻熾熱樓市。

港府應乘樓市降溫這段時間,加緊做好長期工作,包括增加土地供應、考慮是否針對非豪宅市場,將短期交易印花稅永久化。

徵三級印花稅 應可冷卻樓市

市場早預期政府會再出手遏樓市過熱,以免環球熱錢氾濫此世紀一遇大洪水,將本港樓市泡沫急速吹大,令香港再蹈如九七年前後的樓市泡沫急脹然後爆破的慘痛覆轍;然而,港府昨天公布措施力度之重,卻出乎各界預料。

曾俊華昨推出三招,即取消住宅交易延遲繳交印花稅的安排、將非自住物業按揭成數一律降至五成、開徵額外的短期交易三級印花稅,當中物業在六個月內轉手的,額外印花稅率高達一成五。

額外印花稅率如此高,可大增物業投機者的成本與風險,應有足夠阻嚇力,將炒家逐出樓市,冷卻熾熱樓市;代價是樓市成交難免減少,用家要出貨換樓將不如過往容易。但猛烈炒風已蔓延至中下價樓,重手冷卻有利市民置業與樓市健康發展。

政府終果斷出重招,相信不但因樓市泡沫風險急增、民怨壓力甚大,還有中央對問題的重視,包括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本周初到訪澳門時,多番詢問澳門市民樓價是否太高,而眾所周知,本港樓市較澳門更過熱。

港府昨天加推的三招,可望冷卻樓市,應可為港府換取時間,着手從根本上解決樓市尤其非豪宅市道過分大上大落的問題,此包括兩方面。

其一,增加土地供應。樓市問題最終是供求問題,港府除須在下年度勾地表放進足夠多土地,令市民有信心供應斷層可獲解決外,還要有長期而穩定的土地規劃,令樓市供求能持續保持平衡。

把握冷卻時間 解決根本問題

其二,優化樓市體制。港府一直表明若豪宅炒風不蔓延一般樓市,政府不會干預,足見港府認為一般樓市關乎民生,應以用家為主。若如此,港府應與公眾認真討論,應否針對非豪宅市場,將遏抑炒風的短期交易印花稅等措施永久化,確保非豪宅市場成為用家市場,可更平穩發展,滿足普羅市民置業安居的需要。

港府強調昨天推出的是非常時期的非常措施,由於藥量重,應可冷卻熾熱樓市,惟政府應更進一步,除密切監察樓市,決定需否再加力度外,更要把握這段時間,針對根本問題着手,令樓市長期健康發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1654

申亞未夠票 港府圖妙計闖關 勸反對議員避席 保現場過半支持

1 : GS(14)@2010-12-15 23:15:12

http://www.hket.com/eti/article/ ... a-974300?category=m

雖然民意對申辦2023年亞運一半半,但行政會議昨拍板支持去馬,手握8票的民建聯繼續反對申亞;民政事務局局長曾德成昨強調,明年一月中向立法會財委會申請60億元申亞撥款,有信心取得足夠支持。

據本報點算各黨派投票取向,現時立法會約有30人堅決反對;據悉,港府的游說策略,或會爭取部分反對議員缺席,令撥款可在現場過半議員下通過。

民建聯續反對 坦承有壓力

民建聯主席譚耀宗表示,政府諮詢結果顯示,市民對是否申辦亞運沒有共識,反對者仍佔多數,因此建議暫時擱置申辦。

黨團召集人葉國謙承認,反對申亞令該黨承受一定壓力,但重申會反對申亞撥款。

連同民建聯在內,目前立法會已有30人表明反對申亞撥款,包括21名泛民議員及匯賢智庫葉劉淑儀。明確支持者則只有15人,包括經濟動力、工聯會、專業會議代表,民建聯行會成員劉江華,以及體育界霍震霆、中總黃宜弘(見表)。

不過,政府能否闖關,仍有不少變數,若政府能爭取到絕大部分立場未明議員,加上爭取到個別反對撥款議員轉軚,便有機會改變形勢;而支持與反對議員屆時究竟有多少人出席投票,亦成撥款能否通過關鍵。

未有明確表態者則有13人,包括自由黨、建制派多名獨立議員,及泛民李國麟。其中保險界陳健波傾向支持,資訊科技界譚偉豪傾向反對;李國麟則說,要視乎政府能否解釋到申亞符合經濟效益。

公民黨陳淑莊形容,政府在主流民意不支持下,仍然堅決「硬闖」財委會,是霸王硬上弓,將責任推給立法會,令事件政治化。「政府之前所做的都是假諮詢,沒有意義」。民主黨甘乃威及社民連陳偉業均估計,政府已掌握足夠轉軚票數,否則不會到財委會「冒險」。

學者:向愛國政治力量交代

曾德成表示,仔細分析了各方意見,認為反對者主要關心開支是否用得其所,及政府對體育承擔等問題,而有關問題都能夠解決。被問到究竟政府在民意分歧下仍決定申辦亞運,會否令社會分化時,曾德成沒有正面回應,只重申公眾對推動本港體育長遠發展是有共識。

中大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導師蔡子強認為,港府堅持申亞,或只想向部分愛國政治力量交代,卻將壓力放於民建聯身上,即使政府給予民建聯「黃金下台階」,民建聯轉軚亦會成為選舉中的把柄。

立法會民政事務委員會將於下周五舉行特別會議,政府將再提交文件交代申亞資料。

撰文:何麗華、林佩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2051

沙中線造價港府拒封頂

1 : GS(14)@2011-01-08 12:52:31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104&art_id=14847721

【本報訊】立法會一個委員會昨日討論興建沙中線的前期工程費撥款,多名議員批評當局將興建時間一拖再拖,導致總成本由 07年預算的 382億元,急增至現時評估的 600億元,要求為建造費「封頂」並由港鐵「包底」,但政府表明若要港鐵出資會改變鐵路業權,難以為造價「封頂」,只承諾會繼續控制成本。
記者:梁德倫

運輸及房屋局副局長邱誠武昨在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鐵路事宜小組委員會上指出,沙中線整體推算造價由原先 382億元,增至約 600億元有多種原因,主要是建材成本急劇上升近三成,令工程要預留額外款項,而多項前期工程如搬遷紅磡國際郵件中心、灣仔訓練池及港灣道室內運動場等設施,另需 50億元。
港鐵顧問費要 100億

立法會議員甘乃威批評,當局不斷拖延工程展開的時間,致令成本日漸上升,要求政府考慮「封頂」,將支出總額定在一定水平,餘下成本交由港鐵包底。社民連議員陳偉業亦不滿沙中線由納稅人支付數百億元建造費,但收益歸港鐵。邱誠武表示,若港鐵要出資會改變鐵路業權,最終只會令封頂難以實行,但他承諾會監察及審控成本變動。
另一議員劉江華則指,現時港鐵會在工程總開支上額外收取約 16.5%,即約 100億元顧問費,但港鐵在鐵路落成啟用後可收取利益,質疑政府不應給予如此高昂的費用。邱誠武稱,港鐵日後在沙中線獲得的額外得益,並非「獨吞」,其中一部份會歸政府,因此政府並無「蝕底」,但會研究顧問費是否過高。委員會最後通過無約束力的動議,要求政府修訂撥款內容,押後向立法會工務小組提交撥款申請。
沙中線大聯盟昨日趁會議展開前在立法會門外請願,要求政府盡早提交工程涉及的環評報告,將影響減至最低。此外,當局也要披露工程細節及所需款項,舉行公眾諮詢會,然後才展開撥款申請討論,保障大眾利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2432

和黃大金蛋 港白白讓星洲 港府欠積極 未及早發展商業信託

1 : GS(14)@2011-01-19 07:48:28

  2011年1月19日



【明報專訊】和黃(0013)分拆港深碼頭業務在新加坡上市,集資額隨時超過460億元,有機會成為獅城歷來最大的新股集資活動,今年香港也未必有如此規模的IPO。和黃透露捨港取星的原因,是香港沒有商業信託 (Business Trust)的上市形式。消息人士透露,原來香港數年前曾研究推出商業信託,但由於政府認為沒有迫切需要,最終不了了之。有金融界人士批評香港不進取,在信託基金產品方面遠遠落後新加坡。

和黃執行董事陸法蘭昨日在電話會議中直言,由於香港沒有商業信託相關證券的法規,所以選擇把資產分拆到新加坡上市,若果香港有的話會加以考慮。他又多次重申利用商業信託模式上市可取:「以商業信託形式分拆業務上市,有別於以公司形式,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和黃毋須持有公司逾五成權益,仍然可以透過全資擁有的管理公司管理有關業務。」

新加坡2006年已推出

商業信託類似本港現有的房地產信託投資基金(REIT),後者注入的業務是房地產,前者則注入有充裕現金流的非物業資產。公司把資產注入信託基金後,可以持有不足五成的非控股權益,但可以繼續由本身的管理公司經營有關資產(詳見另文)。

新加坡於2006年推出商業信託,截至去年中,已成立10個商業信託,涉及業務包括航運、污水處理、燃氣供應等。

至於香港,原來早在2007年,有投資銀行人士要建立商業信託,曾向證監會查詢在港推出的可行性,但得到回應是香港未有發行細則。後來在新加坡積極游說下,成功搶得這場「親事」。當時業界已認為,新加坡主動出擊找業務,香港較為被動。

事隔近4年,商業信託的蹤影仍未在港出現。有消息人士昨透露,證監會數年前曾經研究引進商業信託,並向政府提出建議。但必須修改法例,包括稅務及公司法例。政府考慮後,認為沒有迫切需要,最終不了了之。

港府多年前指沒需要 不了了之

證監會主席方正昨出席「亞洲金融論壇」時表示,本港暫時未有商業信託,他們會研究新加坡如何監管。金融界立法會議員詹培忠則批評政府「食老本」、找藉口,「如果修改法例,可以交給立法會處理,我們也經常審議法例。」他稱證監會對產品的要求是「披露為本」,只要達到這原則,也有機會在港出現。

證監會:須研究新加坡如何監管

摩根士丹利股票承銷部股票承銷部亞洲區主管賀則天(Justin Haik)昨於記者會上稱,若論房地產信託投資基金(REIT)上市環境完善程度,亞洲區內首推新加坡交易所,REIT及商業信託均可謂該所覑力發展、努力創新之成果,本港均有不及。但他又指,相較REIT而言,新交所在商業信託方面,尚未發展至登峰造極,香港仍有機會追上,而香港並不欠缺相關的條件。

賀又指,人民幣計價新股則是港交所的創新,相信今年上半年市場將可迎來首隻相關股份。他指,市場上有些項目正在籌備中,主要仍以房地產為主,其中包括REIT形式。欲以 REIT形式來港掛牌的人民幣計價新股,他認為,應是看中了可爭取到更高的定價,甚至較已掛牌的同業能有溢價,而非折讓。

(明報記者陳健佳、蘆歡、毛婷婷報道)
2 : GS(14)@2011-01-19 07:49:04


商業信託有別房託 派息比例無保證
  2011年1月19日

【明報專訊】與房地產投資信託(REIT)不同,商業信託(Business Trust)所管理的資產並不局限於房地產領域,但最關鍵的是,其派息比例並無保證,不似REIT,在星港兩地均被要求分紅不得低於九成。於新加坡上市的德國Rickmers集團旗下海運信託基金Rickmers Maritime,09年初為渡時艱,將分紅比例由08年的67%一舉砍至46%,第二季更縮至13%。

經營差 分紅會銳減

強制性高派息比例,正是投資REIT的一大亮點。在目前海外主要的REITs市場中,美國、新加坡和香港均要求90%以上的收入用於派息,在澳洲,這一比例更高達100%。但反觀新加坡商業信託,卻無任何此類限制,派息比例波動,一旦經營環境轉差,為維持手頭現金水平,分紅可能會銳減。在新加坡上市的不乏海運船舶信託,對經濟變化敏感度高,投資者風險自然也不小。

不過相較一般上市公司,於星洲掛牌的商業信託及REIT在派息方面均佔有優勢,因兩者皆可動用經營現金作派息,而不僅是會計盈利。

借貸槓桿率不限 風險較大

相對而言,在借貸槓桿率控制方面,REIT要求也更嚴格,其上限不得超過35%,而商業信託則無上限,這也是風險因素之一。

在公司管治方面,兩者也有差異。商業信託完全交由一名信託管理人(Trustee Manager)負責,除了管理基金外,該人士同時也扮演捍衛基金持有人利益的角色。在具體操作中,為防止商業信託管理人陷入利益衝突中,監管機構相應也提高了在公司管治方面的要求。而REIT雖然在法律上由受託人(Trustee)所有,但實際是由分離的資產管理人(Asset Manager)負責運作,其營運方式更接近共同基金(Mutual Fund)。
3 : GS(14)@2011-01-21 07:54:54

法規未容許商業信託 議員質詢
  2011年1月21日

【明報專訊】本港因後知後覺,而令和黃(0013)分拆碼頭業務,以商業信託上市集資逾 400億元這一大宗交易,拱手讓予新加坡,惹來立法會議員追究。議員陳茂波及詹培忠表示,將要求財經事務委員會討論有關事項,跟進當中是否有部門或監管機構,未有認真對待本港的金融產品發展。當年在證監會擔任投資產品部執行董事的張灼華,未知是否要為事件到立法會「解畫」。

和黃日前表示,將以商業信託的方式分拆港口業務到新加坡上市,集資234億至468億元,和黃解釋之所以捨港取星,因本港的法規尚未容許商業信託上市。情一如03年長實(0001)分拆置富產業信託(0778)到星洲上市,因當時本港的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REIT)上市法規還未就緒,長實去年始安排置富「回流」香港掛牌。

法律界:商業信託要求鬆

陳茂波表示,建議立法會討論有關事項,並非是追究責任,只是希望檢視本港現行的金融發展,哪方面未及新加坡。詹培忠則認為政府及證監會可能都有責任,開會就是希望了解事情真相,例如證監會當年是否有確切提出研究引入商業信託等。不過,議員湯家驊則表示,看不到立法會有逼切需要討論有關事件。

有法律界人士表示,新加坡近年不斷推出新產品,但未必所有產品也適合香港需要,以商業信託為例,當中有關企業管治及保障投資者的要求,其實偏向寬鬆。
4 : GS(14)@2011-02-03 17:44:05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307&art_id=14927648
保障不足需求有限 李嘉誠願望落空
港拒跟星拓商業信託
2011年01月31日

【本報訊】據悉,港交所( 388)上市委員會基於商業信託( Business Trust)對投資者保障不足,以及市場需求有限兩大原因,未擬提議港交所及證監會,跟進研究在港發展商業信託。委員會不會因為香港首富李嘉誠旗下和記黃埔( 013),把發展成熟的葵涌及深圳鹽田碼頭,打包成商業信託,分拆在新加坡上市,便匆匆把新加坡一套搬過來香港。 記者:高淑嫻

和黃本月初宣佈,把葵涌及鹽田碼頭以商業信託形式,分拆到新加坡上市,捨港取星,理由是香港沒有商業信託的相關法例,旋即引起市場熱烈討論香港是否輸給新加坡,需否引入商業信託。和黃主席李嘉誠曾稱,日後香港若引入有關上市形式,便安排該信託回港作第二上市。
據了解,負責上市事宜的上市委員會,曾在近期會議上討論此事。消息人士透露,上市委員會成員普遍認同網上財經評論員 David Webb的看法,認為商業信託的運作模式對投資者保障不足。須知道商業信託結合普通公司與信託的特質,跟普通公司一樣經營業務,但整盤生意由託管人( Trustee-manager)替信託實益擁有人(即投資者)經營。
和記港口捨港取星掀討論

根據新加坡條例,投資者要炒掉託管人,須集齊 75%投資者的力量,和黃在分拆後持有和記港口信託 25%,只要增持一個信託單位,其他股東已經無法更換託管人。而且,要集齊 75%股東的力量又談何容易,因此,和黃只是持有 25%,已可輕易透過委任託管人來控制整盤生意。
當然,香港可針對此情況收緊要求,但香港需否推出商業信託,亦涉及市場需求問題。商業信託的最大賣點是派息穩定,雖然不似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 REIT)一樣規定派息比率,但可把經營現金流派給投資者,讓投資者有穩定股息收入,屬於收益型投資( Yield Play)。
打包成商業信託上市的,通常是有穩定收入的業務,如租船、基建及公用事業,現時新加坡上市的商業信託,便有 3隻與航運有關,海運信託包括太平海運信託( Pacific Shipping Trust)、首航融資信託( First Ship Lease Trust)及瑞克麥斯信託( Rickmers Maritime Trust)。
投資銀行界人士指出,雖然部份本港投資者喜愛收益型股份,但大部份偏好增長型,「最好一日升 5%至 10%,一年收益率 3%至 5%未必吸引到他們。」香港曾仿效新加坡推出 REIT,全部規定派息比率高達 90%,但自領匯( 823) 05年底上市後,至今只有 7隻 REIT掛牌,睿富去年更取消上市地位。
增長型股份較收益型受落

老生常談的是,當市場有需求,投資銀行及公司一定前仆後繼地推出有關產品,以 REIT的上市數目及交投,可見這類以收息作招徠的投資產品,在香港吸引力有限。港交所需否因為和黃以新招套現,就立即引入商業信託頓成疑問。
小資料
商業信託收益穩

香港目前只有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 REIT),沒有商業信託( Business Trust)。商業信託結合公司與信託的特質,跟普通公司一樣經營業務,但是由託管人替信託實益擁有人,持有並管理相關資產。
商業信託的賣點是可以給予投資者穩定收益,故適用於基建及公用事務等提供穩定增長及現金流的業務,是收益型投資產品( Yield Play)。有別於香港,在新加坡,商業信託及房產信託基金轉讓均毋須繳交印花稅,涉及離岸基建的商業信託託管人更享有稅務優惠,首 10年的入息稅率僅 1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2632

港府擬准的士 起錶加2元 電車2階段加價 交諮會稱可考慮

1 : GS(14)@2011-02-23 22:50:44


港府連番出招遏抑通脹,但交通工具加價潮卻接踵而至!交諮會昨討論3款的士起錶加2元及電車加價最多3成的申請,據悉當局傾向讓的士起錶加2元,但電車加幅要視乎社會共識,若市民認同電車需大翻新,或會批准原先申請加幅,倘不認同或只批約一半,最終加幅由行政會議決定。據了解,交諮會昨曾討論電車分2階段加價的做法,交諮會成員及與會的政府代表,均認為該做法值得考慮。
電車及的士均於去年向政府申請加價,電車成人每程由2元加至2.5元,加幅達25%;小童加幅更高達3成,每程由1元加至1.3元。市區、新界及大嶼山的士申請起錶加2元,分別加至20元、16.5元及15元。
九巴龍運加幅高 下月再審議
據悉,行政會議最快下月審議的士及電車加價申請,並決定最終加幅。至於行會早前不滿九巴及龍運巴士的申請加幅過高,據了解行會同樣最快下月再作審議,但次序應先於電車及的士。
交諮會昨討論電車及的士加價申請,主席袁國強會後指,討論時得悉業界的營運及財務狀況,會考慮及平衡各項相關因素,包括市民的接受程度。交諮會會把意見提交政府,供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考慮。
據了解,運輸及房屋局認為的士屬個人化交通工具,按數據計算及考慮社會因素後,傾向讓3款的士一律起錶加2元。至於電車加價,據悉港府亦按數據計算及考慮各項因素,雖然電車加價金額不算多,但因幅度大,需要社會有共識,若市民認同電車要大規模翻新及改善,或可能批出原先申請加幅。
翻新電車若被否決 只批一半
當局又認為,若市民不接受電車計劃,便不能批原先加幅,只會批申請加幅約一半。按此計算,即成人每程或可加0.2至0.3元,小童則可能每程加0.1至0.2元。
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委員黃成智及林健鋒均指,明白的士艱苦經營環境,起錶加2元可接受;但黃擔心的士加價後或得不償失,因可能流失部分短途客。
至於電車加價,黃成智強調翻新屬電車公司責任,不應將成本轉嫁乘客,認為最多只能加1成。林健鋒則指電車申請的加幅大,若社會認同有需要大翻新及電車公司承諾繼續改善服務,才可批出原來申請的加幅。
撰文:黃勁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311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