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黑心醬油後續追蹤》三大漏洞 凸顯台灣食品危機四伏 政府的態度 比毒醬油流竄更令人心驚

2013-05-27 TWM
 
 

 

《今周刊》於五月十五日獨家揭露了毒醬油事件,引起關注,連日來案情越演越烈,除了問題醬油越查越多外,政府的處理態度也在民間出現批評聲浪,到底我們的食品安全出現了哪些漏洞?

撰文‧李建興、許瓊文

自從《今周刊》於五月十五日針對八五六期封面故事「要命的恐怖食材」,獨家揭發的「黑心醬油」事件,並召開記者會後,不但許多外食族人人自危,就連相關業者包括醬油製造商、通路、經銷商,甚至餐廳和攤販都紛紛出面自清,深怕自己被這整起猶如「塑化劑」翻版的案件給波及。

政府衛生相關單位在記者會後,第一時間就責成新北市衛生局到《今周刊》揭露的「雙鶴」醬油製造商一江食品,封存包括醬油、醬油膏、蠔油、白醬油及辣醬等十二種品項,共二八九六桶、一萬四四八○公升的產品,並採樣檢驗。另外,進廠採樣當時,也發現一江廠房內有天花板漏水、地面積水、蜘蛛網、成品直接放在地板上等環境髒亂情形,相關單位限業者在一周內完成改善,否則將依︽食品衛生管理法︾開罰六萬至六百萬元。

而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更迅速地在十七日檢驗出包括雙鶴小辣醬、尚鶴醬油膏、福味香醬油、雙鶴醬油、勝發油膏、雙鶴醬油膏、一江油膏、巧香醬油特製魚露、郁芳醬油膏等九項產品超過「3–單氯丙二醇」衛生標準○.四ppm的規定,不合格率居然高達七成五,甚至超量最高的「巧香醬油特製魚露」,含量更高達○.九五ppm,足足超標二倍多,因此除了依法要求一江將不合格產品下架回收外,也要求限期改善,且依法處以三萬元至十五萬元的罰鍰。

漏洞一:

衛生單位輕描淡寫違規事項這次衛生相關單位高效率的查案作風的確頗令民眾激賞,只不過事發至今,以至於調查過程當中,也出現幾個相當關鍵的漏洞,凸顯了台灣食品安全上的危機,讓民眾十分擔心。

首先,食品藥物管理局在抽驗結果尚未出爐之際,卻先發出聲明表示,《今周刊》發現毒醬油內的兩項致癌物﹁3–單氯丙二醇﹂和﹁4–甲基咪唑﹂,皆為醬油加工過程自然產生的衍生物,「非人為刻意添加」。甚至指稱,醬油製程中,受溫度控管影響自然產生單氯丙二醇是「無可避免」的。至於甲基咪唑雖然可能引起實驗大鼠癌症,但致癌的劑量需要極高,沒有證據顯示會造成人體癌症,消費者無須過度擔心。

漏洞二:

食品安全法規落後於國際

雖說政府或許是為了「安定民心,避免『不必要』的恐慌」而出此言,但連日來相關單位「非刻意添加」、「無可避免」、「無證據顯示會致癌」等說辭,難免給人「避重就輕」的觀感。名廚阿基師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就指稱,「早在十幾年前,台灣的醬油就曾被外國驗出同樣問題,政府不該只是用攝取量低,不至於傷身來試圖安撫民眾,把關要再更嚴格。」台師大化學系教授吳家誠更重批:「我們的衛生單位訂的法規就是太寬鬆、太輕忽這些有害物質對人體的傷害了!」就拿單氯丙二醇來說,吳家誠就堅稱其為致癌物,甚至會對男性生殖能力產生影響,雖然這只是製程中產生的化合物,但之所以會衍生,也是因為業者用非天然釀造的化學方法製造醬油,用鹽酸水解才產生的。

從本刊這次的調查過程中,也可以證明這些化合物並沒有想像中的「單純」!事實上,本刊原僅想針對夜市美食和攤販、餐廳常用的廉價醬料進行抽驗,對於該驗什麼化學添加物並未預設立場。因此在抽樣後,經檢驗單位台灣檢驗科技公司︵SGS︶建議,由SGS內部專家從多年的專業和檢查經驗值,針對各送驗食品列出可能危害健康的化合物而進一步檢驗。換句話說,不管雙鶴醬油有沒有問題,「單氯丙二醇」和「甲基咪唑」在專家的眼中,早已是值得關注的「問題物質」了。

更令人不解的是,既然衛生單位對單氯丙二醇輕描淡寫,認為無傷大雅,又何須訂定標準?「這豈非自相矛盾?」除了政府對食品上的有害物質認定不夠嚴謹外,我國落後的食品安全法規也令人心驚膽戰。長庚醫院林口醫學中心臨床毒物科主任林杰樑就指出,很多「合法使用」或「未被禁用」的化學添加物,不是沒毒,只是暫時還未被醫界證實有害健康。

舉例而言,曾是衛生署公告准許使用的麵粉改良劑「溴酸鉀」,在日本早被禁用,因後來被證實有致癌風險,台灣才在一九九四年禁用。而這次未被列為「違禁品」的甲基咪唑,歐美也都訂定標準予以管理,衛生署也正研擬其規範方法。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次本刊送驗的食品中,其實在夜市採買的醃製芭樂亦檢驗出有甜精的成分,但由於SGS表示,台灣法令僅禁止「現切」水果不得使用,因此未認定「醃製」芭樂上的甜精違法,於是本刊也未對外公布。但吳家誠則認為,甜精在先進國家已全面禁用,因此就算是醃製的,法令上也不該縱容。

漏洞三:

業者「非刻意」誤傷事件頻傳不過,最令人擔心的則是原料製造商、通路和餐飲業者的專業知識和良心了。以這次問題醬油的製造商一江食品,其實該公司從案發至今,可說是坦然接受檢驗,負責人李權峰在本刊和衛生單位相繼驗出毒醬油後更表示:「可能我們操控上失誤,就產生一些超量的部分,現在已經全面下架回收。」製造商的這番說辭,許多人姑且願意相信其為「無心之過」,不過這也凸顯台灣許多食品製造商的專業和把關功夫應進一步強化,否則「誤傷」事件將繼續存在。

而業者的心態亦值得政府輔導。以此次被本刊調查小組發現的通路商台農醬園來說,由於其產品是委託一江食品代工,才捲入其中。照理說,台農原本應僅為事件中的配角,甚至是受害者,但總公司人員卻在事發後被媒體詢問時輕率地表示:「上游廠商已取得最新檢驗證明書,︽今周刊︾是烏龍報導!」然而,衛生署最新的檢驗結果,證明本刊非但沒有「擺烏龍」,甚至問題比想像中的還嚴重,可見台農醬園在委外代工時,並未嚴格把關。

無論雙鶴毒醬油事件是「非刻意」抑或「無可避免」,整起事件都說明了台灣人距離「吃得安心」還有一段長路要走,從政府的法令、相關單位的認定標準,以至於業者的態度,恐怕要更嚴謹才行。

22件夜市食品及原料中,2件檢出違規,其他暫無疑慮《今周刊》於4/29、4/30兩天,分別於台北市士林夜市、台中逢甲夜市、高雄瑞豐夜市等三大指標夜市,隨機抽樣22件夜市食品,包含一桶夜市使用醬油、安粉,送交SGS台灣檢驗科技公司檢驗,檢驗結果如下:產品名稱 檢驗項目 檢驗結果法規標準青蛙下蛋 防腐劑 己二烯酸0.16g/kg 1.0g/kg以下蝦仁煎 硼酸及其鹽類 未檢出 不得檢出現切蓮霧 甘精 未檢出不得使用醋磺內酯鉀 未檢出 不得使用

糖精 未檢出 不得使用

環己基磺醯胺酸鹽(甜精) 未檢出 不得使用香腸亞硝酸鹽(以NO2計) 未檢出 0.07g/kg以下雞排(皮)* 丙烯醯胺 未檢出 不得檢出雞排(肉)* 丙烯醯胺 未檢出 不得檢出醬油4-甲基咪唑 1.2ppm (mg/kg) 無法規標準不得使用3-單氯丙二醇 0.868ppm (mg/kg)0.4ppm(mg/kg)以下安粉 三聚氰胺 未檢出 不得使用

鋁 未檢出 不得使用

醃黃蘿蔔 食用色素檢出食用黃色四號 可使用蝦棒 硼酸及其鹽類 未檢出 不得檢出丙烯醯胺 未檢出 不得檢出雞排** 丙烯醯胺 未檢出 不得檢出烏賊燒 丙烯醯胺未檢出 不得檢出麵包 防腐劑 未檢出 2.5g/kg以下涼圓 順丁烯二酸 379ppm (mg/kg) 無法規標準不得使用海干貝 甘精 未檢出不得使用醋磺內酯鉀 未檢出 不得使用糖精 未檢出 2.0g/kg以下環己基磺醯胺酸鹽(甜精) 未檢出 1.0g/kg以下產品名稱 檢驗項目檢驗結果 法規標準大腸包小腸 亞硝酸鹽(以NO2計) 0.010g/kg 0.07g/kg以下防腐劑 未檢出 2.0g/kg以下醃漬芭樂 防腐劑未檢出 2.0g/kg以下

甘精 未檢出 不得使用

醋磺內酯鉀 未檢出 適量使用糖精 0.16g/kg2.0g/kg以下環己基磺醯胺酸鹽(甜精) 0.53g/kg 1.0g/kg以下糖葫蘆 甘精 未檢出 不得使用醋磺內酯鉀 未檢出 適量使用糖精未檢出 2.0g/kg以下環己基磺醯胺酸鹽(甜精) 未檢出 1.0g/kg以下月亮蝦餅 丙烯醯胺 未檢出 不得檢出

甘精 未檢出 不得使用

醋磺內酯鉀 未檢出 適量使用糖精 未檢出 2.0g/kg以下環己基磺醯胺酸鹽(甜精) 未檢出 1.0g/kg以下辣炒年糕(醬汁) 食用色素 未檢出 可使用

甘精 未檢出 不得使用

醋磺內酯鉀 未檢出 適量使用糖精 未檢出 2.0g/kg以下環己基磺醯胺酸鹽(甜精) 未檢出 1.0g/kg以下豬血糕 食用色素 未檢出可使用鹽酥雞(貢丸、魚丸、熱狗、豆乾) 丙烯醯胺 未檢出不得檢出註:未檢出意指低於檢出限量之測定值;*來自士林夜市,**來自瑞豐夜市資料來源:SGS台灣檢驗科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6266

《獨家追蹤》回收油廠竟生產食用油、大廠油品含致癌物 除了餿水油,還有1.5萬噸廢油流竄全台(132-137)

2014-09-15  TWM
 
 

 

一場餿水油流入市售食品的風暴讓全台人心惶惶。但這樣的黑心事件只是單一個案?

根據《今周刊》一年多來的追蹤調查,發現全台竟有一萬多噸的廢油行蹤可疑,不少證據更指向這些失蹤的廢油,可能製成新油流入市面,政府和廠商都欠全民一個交代!

撰文‧李建興、林麗娟

一位餐廳業者的疑惑,

給了我們追查

台灣失蹤廢油的線索……

一位在台北木柵經營餐廳的黃姓(化名)業者表示,有一名宣稱是「星葉環保」員工,主動前往店裡詢問是否需要幫忙處理廢油,這位員工還說,木柵地區許多餐廳,包括萬興國小的廢油都是由他們回收。看起來頗具規模的公司,黃先生卻發現,印在收油貨車上的公司名稱卻被塗塗抹抹,當下黃先生心生疑慮。

孰料,幾天後,他居然撞見這同一輛貨車停在寧夏夜市,他語氣堅定地說,「這次並不是收廢油,而是把一桶桶沙拉油賣給攤商。」去年六月,他把所見所聞告訴本刊,希望本刊可以一追究竟……。

做菸酒批發的公司,暗地裡收廢油。

本刊查訪一個月後,

公司竟突然解散……

一得知消息,我們上網查詢,發現這家登記在高雄的環保公司,在經濟部揭示的營業項目中,並沒有廢棄物處理相關項目,反而是食品油脂和菸酒批發,我們派員前往登記地址查看,門前果然高掛著紅酒招牌。紅酒批發公司暗地裡收廢油,這難道是一家掛羊頭賣狗肉的公司?還是被人冒用?令人意外的是,一個多月後,該公司竟然撤銷登記,宣告解散。

本刊轉移陣地,決定到夜市守株待兔,看看能否遇到這輛問題回收車。等了幾天,雖然沒遇到這家環保公司的車輛,但是卻看見不少連公司名稱都沒印上的回收車在夜市收油。我們拍下攤商貼在冰箱上的好幾家回收業者名片,後來竟發現,不同名片上居然出現重複的手機號碼,只是人名和公司卻各不相同,記者打過去,幾乎都是答錄機。

星葉環保公司的線索暫時沒有進展,但一連串疑問開始激起本刊編輯部好奇,決定要一探究竟。我們另闢採訪對象,先試圖聯絡合法的廢油回收業者,說不定可以從業界人士,了解這個行業不為人知的祕密。

就在找資料的過程中,我們發現一項令人驚奇的事情:一家標榜合法的廢油回收業者,居然強調自己是「食用油及廢油一貫作業公司」,更是多家知名大型沙拉油品牌的代銷公司;而另一家國內規模數一數二的飼料大廠,在經濟部登錄的營業項目中則同時載明著,「飼料、食用油批發業、廢棄物清除業」三大業別。

一個是廢棄物回收,另一個是攸關民生食品安全的項目?何以做給人食用的油廠,還能兼營廢油回收?這合理嗎?會不會很容易讓業者越過那條界線,把兩者混在一起呢?

突破業者心防,讓記者坐上回收車一起作業,

看見重重弊端……

經過多方努力,終於突破一名回收業者心防,他除了願意接受《今周刊》採訪外,更同意讓記者坐上收油車,一窺廢油回收業的真實作業情形。鼎峰環保陳炳杰坦言,這個行業充斥著很多問題和弊端。

首先在價格方面,陳炳杰說,他們向攤販、餐廳、飯店等收購廢油,並沒有公定價,依各店家討價還價而異,且會隨業內景氣、廢油供給量而浮動。近一、兩年來,收購行情大約落在每公斤十七、八元左右,也就是每桶(十八公斤裝)三百元左右;但市面上卻充滿著無牌業者(行內俗稱小蜜蜂),以個體戶的形式,開著自備的小貨車,拉高收購價格,與正牌業者搶貨。

這真是不可思議。原來在一般人眼中棄如敝屣的廢食用油,請人處理居然不用付錢,還能賺錢,而且賺得並不少。以市面上馬口鐵包裝、重量十八公斤的新沙拉油,大約賣七百元上下,用過的油竟還可以收回四、五成?據某業者透露,這還不是最高行情,有的小蜜蜂用每桶五百元高價進行回收,等於廢油行情已經接近新油價格的七成。到底回收廢食用油會有什麼利潤?可以用如此高價來收購廢油?

陳炳杰進一步解釋,依照環保署規定,合法的回收業者收來的油只能賣給生質柴油廠、飼料廠和肥皂廠當作原料,且要與上述廠商簽定合約,還得簽三聯單以備查詢流向。

據經濟部能源局石油及瓦斯組表示,二○一三年生質柴油使用從台灣回收的廢食用油數量為三萬○四一六噸;而飼料廠部分,主管機關農委會畜牧處副處長朱慶誠表示,飼料中的油來源複雜,有豬油、大豆油、牛油等,飼料中的廢食用油比例很低,很難取得確切掌握飼料廠一年到底用了多少廢食用油?於是我們再回頭詢問陳炳杰,他目前出貨給飼料廠的數量,大致與生質柴油廠相當。

至於用回收來的食用油做肥皂,牛津大學生化博士、朝陽科技大學助理教授陳耀寬則認為,這數量應該少之又少。他解釋,市售的肥皂、手工皂,大多從東南亞進口棕櫚油作為原料,不但成本低廉,且做出來的顏色偏雪白色,符合大眾需求;不像用廢油製造的肥皂會呈現近似牛皮紙袋的乳黃色,而且會有油耗味,因此廢食用油流入肥皂廠的量十分有限。也就是說,若循正常管道,台灣每年消耗的廢食用油則頂多六萬噸。

除了正常管道回收廢油,其餘流向不明,被重製成食用油可能性高……但問題來了,根據回收業界估計,全台一年回收的廢食用油大約是七萬五千噸。

如此一算,等於全台每年約有一萬至一萬五千噸的廢食用油不知去向;若把小蜜蜂私下回收的廢油算進來,黑市的廢食用油恐怕更多了。從這次郭烈成把餿水油賣給強冠公司的案例來看,回收業和學界就合理懷疑,這些失蹤的廢油,流向不肖食品工廠再製成新油,或被餐飲業者低價買回再使用的可能性極高。

而無法原諒的是,根據環保署的說法,目前所掌握的廢食用油回收量七○九○噸,居然比能源局公布的用量還少,矛盾至極。顯見,政府不但無法掌握廢食用油的回收量,亦無法管制好其去向。

陳炳杰透露,曾有團膳和自助餐業者向他洽詢採購回收油。回收業者將收來的油處理後再以新油的形式出售,陳耀寬認為:「不無可能!」他表示,收來的廢油,只要先經過活性碳除臭,再加入礦物沸石或高嶺土脫臭,然後用濾油粉中和酸價同時濾清脫色,外觀、味道幾乎就與新油無異了。「因此,若不肖業者把動過手腳的回收油,再裝入回收來的沙拉油鐵桶,小小加工,消費者根本看不出來!」對於不肖業者把廢回收油再製成新食用油販售,業者言之鑿鑿,為進一步證實,我們決定抽查食用沙拉油,尤其是在夜市通用的馬口鐵桶裝的沙拉油。本刊詢問師大化學系教授吳家誠、SGS(台灣檢驗科技公司)、新光醫院腎臟科醫師江守山,以及目前仍從事毒物化驗的林杰樑醫師遺孀譚敦慈等多位專家,他們表示,若「假新油、真回收油」,理應可驗出丙烯醯胺、多環芳香烴類化合物和重金屬等。

吳家誠表示,由於食用油在超過攝氏一二○度的高溫炸過後,就會產生丙烯醯胺,超過一六○度則會有多環芳香烴類化合物產生,而使用過的廢油也容易有重金屬殘留;且上述物質不像酸價、顏色和味道可以去除,所以一旦驗出,幾乎可證實是用回收油再製。

送驗知名大廠油品,竟出現不該存在的物質。

是廢油重製?令人起疑……去年八月十五日,《今周刊》委託餐廳業者在台中的建國市場購買餐廳、夜市攤販最常用的幾款十八公斤裝的沙拉油,於八月十六日送往SGS檢驗,而八月二十六日結果出爐。我們赫然發現,某知名廠牌的油同時含有砷和多環芳香烴。

台北榮總內科部臨床毒物與職業學科主治醫師楊振昌則解析,砷可分為有機砷及無機砷,前者主要來自水產,對人體幾乎沒有毒性。相對而言,無機砷(如砒霜或雄黃)就對人體有相當毒性了,過量攝入,急性嚴重者會產生腎衰竭、血球減少、周邊神經病變,最嚴重者會導致休克及死亡;慢性則會導致烏腳病、血管病變、糖尿病、癌症(皮膚、膀胱及肺臟)。

偏偏在現行檢驗方法中,我們無法區分有機砷或無機砷。換言之,這桶被驗出有砷的沙拉油,究竟是有機砷還是無機砷?我們無從得知。至於多環芳香烴類化合物,江守山指出,不少多環芳香烴已被界定為致癌物。臨床實驗報告指出,若長期接觸高濃度多環芳香烴的混合物,會引起皮膚癌、肺癌、胃癌及肝癌等疾病。

而砷及多環芳香烴是有國家標準的,這桶含砷及多環芳香烴的知名油廠的油皆在標準值內。吳家誠表示,國家標準比較寬鬆,實際上,食用油根本就不該含有這些物質,尤其不應該有砷。含砷的油幾乎可以斷定要不是曾經炸過海鮮,就是使用過濾油粉,它的危險性令人擔憂。

到底要不要公布這桶油?雖然專家認為根本不應該有這些物質,但政府有一套標準,這桶油在國家標準內。本刊編輯部經過詳細討論後決定,既然有國家標準,就以國家標準為主,因此很遺憾無法對讀者公布。

最終,這份回收油報導並未見刊,但這次餿水油事件已經暴露,台灣廢棄用油的處置存有相當大的問題。我們也會將當時相關資料交給衛福部。

對此,衛福部發言人王哲超表示,民間單位自行抽驗結果,並無法律依據,也無法律效力,衛福部不會就檢驗結果評論、分析或回應;但王哲超表示,歡迎各界將自行送驗結果轉交衛福部、主動提供情資,讓縣市政府的衛生局或環保局據此出擊,進行稽查。我們期待政府可以因小知大,徹底調查真相。

消失的1.5萬噸廢油

都進了你我的肚子?

全台一年回收的廢食用油為7.5萬噸本刊調查 生質柴油廠每年採購的廢食用油約3萬噸飼料廠一年收購廢食用油約3萬噸。

一年有1.5萬噸的廢油

不知去向

可能被不肖業者重製成新品上市而且還有更多、更多無法統計非法收購的廢油,流向更可疑回收油根本不該流入食品用油──廢食用油的正常回收流程

1.餐廳、攤販收集廢油

一般餐廳、攤販用的是馬口鐵裝的18公斤沙拉油,業者用過的廢油則倒入空鐵桶,或回收業者提供的180公升藍色油桶,油收集滿了,即通知回收業者前來回收。

2.回收業者到店家收油

接獲店家通知後,回收業者即前來收油,合法業者會身著制服,貨車並有環保認證字樣;反之則為非法業者,此為廢油進入不法流向的開端。

3.回收業者初步處理

回收業者收集廢油後,在賣給飼料或生質柴油廠前,必須進行初步處理,將酸價降至標準值;而非法業者則會進行濾清,準備賣給食品廠。

4.賣給生質柴油廠、

飼料廠、肥皂廠

廢油初步處理後,回收業者通知下游工廠如生質柴油、飼料廠等派油罐車前來取油;但非法業者極可能直接將廢油運往食品廠使用,甚至再製成新油。

整理:李建興

三步驟 回收油變清油!

要把廢食用油變成清油,沒想像中的難!

專家指出,只要經過脫色、脫臭以及降低酸價三大程序,消費者很難分辨這是廢油還是新油。

知名大廠 也用回收油?

本刊去年送驗的知名品牌沙拉油,就發現含有砷和多環芳香烴,雖並未超出國家標準,但仍不排除為回收油再製,我們已將資料提供給衛生相關單位進一步調查。

防廢油重製

日本靠法律層層把關

日本政府在1970年制定、2008年修訂的《廢棄物清理法》中,明確規範了廢食用油的兩大類:一為來自食品加工等產業的產業廢棄油,一為來自家庭或餐廳的一般廢棄油。

產業廢棄油的部分,首先在《廢棄物清理法》中即載明,廢食用油生產企業所委請的委託商,必須領有相關營業執照,並簽訂委託處理協定,嚴格監督廢食用油的搬運過程、流向以及最終處理結果。

其次從事收集廢食用油的單位,必須自各級政府取得「產業廢棄物收集搬運營業執照」,並且法律亦嚴格規定收集搬運單位,必須將廢食用油運至指定加工處理廠,不能擅自更換或販售油品。

此外,收集搬運廢食用油的車輛必須在相關部門備案,車輛的兩側也要標有產業廢棄物收集搬運車輛字樣、單位名稱、營業執照號碼等;搬運過程中也需要全程攜帶營業執照,各個流程填寫管理單,以便追蹤廢食用油回收、搬運、加工流程及加工品的流向。

最後,廢食用油的加工處理廠商需要備有「產業廢棄物處理營業執照」,在符合《食品循環利用法》規定的場所進行處理,並且也有明文規定加工內容,加工處理廠商不可轉包或擅自變更加工用途。加工處理過程中產生的二次產業廢棄物也要嚴格按照相關規範處理,一切細節也必須載入管理紀錄單,加工處理廠須以最大限度利用廢食用油,提高資源回收再利用率。

來自家庭或餐廳的一般廢棄油,則由中央政府至地方各級政府設立的環境政策局等相關單位規範,不僅設立許多廢食用油的回收據點,亦印製大量宣傳手冊,教育民眾廢食用油的分類與回收方法。 (張佳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2075

一個公眾號為啥估值上億?內容創業:流竄資本的避風港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9001

兩年間,微信月活躍用戶從不足4億漲到8億,越來越多的“低頭族”使內容產業得以興盛。(視覺中國/圖)

這是一個令人目眩的內容創業新世界。造就它的是智能手機所帶來的註意力轉移。兩年間,微信月活躍用戶從不足4億漲到超過7億。

“毒舌第一次估值1億是拍腦袋估出來的。”何君說,你告訴對方未來想做什麽,人家信不信是另外一碼事。早期投資還是看人、看團隊。越往後,商業邏輯所占考量比重越高。

內容投資的窗口期可能並不會太長,大概也就幾年時間。目前資本偏好內容行業,主要是避險需求。因為O2O和P2P等行業的投資價值正在下降,資本需要一個避風港。

四年前,微信公眾號誕生時,很多人運營公號純粹是興趣使然。但現在,不論是創業者,還是投資人,都對包括公號在內的新媒體平臺內容創業的“錢景”充滿熱情。

自媒體公司的估值已高到令人咋舌。2016年7月底,微信公眾號“毒舌電影”完成了由BAI(貝塔斯曼)領投的A輪融資,估值3億元。更早的時候,另一個微信公眾號“餐飲老板內參”6月完成A輪融資,其估值在過去三年間從1000萬升至2.5億。

這是一個令人目眩的新世界。造就它的是智能手機所帶來的註意力轉移。兩年間,微信月活躍用戶從不足4億漲到8億,低頭玩手機的人越來越多。註意力帶來商業機會,一個公眾號估值動輒上億元。

內容創業真的能帶來巨大的商業變現可能,或者僅僅是資本泡沫遊戲?

賺錢的四種方式

廣告、電商、社群經濟和付費閱讀,是內容項目變現的四種方式。

2015年下半年,毒舌電影做到了100萬用戶,隨即開始尋求天使輪融資。

但一開始並不順利。毒舌電影創始人何君對南方周末記者說,當時遇到資本寒冬,融資困難,於是就開始接廣告。結果第一個月就有幾萬塊收入,三四個月後流水到了7位數。

何君已經做了13年媒體人,從東方早報到網易。2014年,她才帶團隊做起了“毒舌電影”的創業項目。她的五位合夥人分別來自央視、南方都市報、YY。骨幹們大多是70、80後,編輯們是90後。

接廣告是內容創業者最常見的盈利模式。粉絲量有一定積累後,首先找上門的是廣告。一開始是微信自動匹配的頁面下方小廣告,做大之後,會有廣告主一對一找過來。

很多自媒體甚至靠廣告就能活得很好,一條廣告可以賣到幾十萬,養活團隊綽綽有余,不需要受資本的束縛。比如微信公號“嚴肅八卦”和“黎貝卡的異想世界”,她們告訴南方周末記者,目前都還沒有融資。

新榜戰略投資總監劉俊對南方周末記者說,頭部賬號相對而言更受廣告主的喜愛,一些大號甚至要排隊才能安排到位置。但隨著市場漸趨理性,一些中長尾的號接下來會有不少機會。對於資本來說,他們可能更看重有很強現金流的產品,如果只有廣告收入,天花板相對較低,資本會比較猶豫。有高度垂直的領域、有電商和IP潛質,是資本喜歡的兩點特質。

“新榜”是2014年8月成立的內容創業服務平臺。他們日常監測的樣本庫已累積24萬個最活躍的微信公眾號,總樣本庫上千萬,幾乎覆蓋了2016年6月1日之前創建的所有公眾號。

電商雖然沒有廣告來錢直接,但有更多的想象空間。8月3日,“黎貝卡的異想世界”第一次與故宮文化珠寶合作推出幾款首飾。活動很快結束,黎貝卡驚喜地在朋友圈說:“項鏈一秒空、手鏈五分鐘空、耳環十分鐘空、戒指二十分鐘空……結果比我們預想的要好多了”。

另一個名為“日食記”的視頻內容創業公司也選擇了電商模式。

日食記每集五分鐘左右,做一道菜,主人公是一位帶文身的大叔姜老刀和一只叫酥餅的白貓。微博播視頻,粉絲近四百萬;微信以文字和圖片為主,粉絲近一百二十萬。目前已經完成了1000萬的A輪融資。

在日食記的頁面,他們也賣廚房的用品,最近還賣起了包裝好冰袋、料包的小龍蝦。

對於做電商的公號,可能不需要很多10萬+的爆款文章,因為粉絲和用戶是兩個概念。比如有100萬粉絲,但平臺更在意的是其中有購買力的5萬用戶,其他粉絲可能吸引廣告的部分。

除此之外,社群化的線下活動和代言也是一種變現方式。“靈魂有香氣的女子”是一個擁有120萬訂閱數的公眾號,它的名字來自一本銷量百萬的暢銷書。作者李筱懿告訴南方周末記者,正是因為書很暢銷才開始做這個公號。公號的主要收入是廣告、電商還有線下活動和代言。她有個人收費的課程,也曾代言過萬科的樓盤。

付費閱讀,是目前幾個有號召力的大號在嘗試的路徑。吳曉波的音頻、《李翔商業內參》、馬東的音頻教程《好好說話》都采用了付費閱讀方式。很快,淘寶上就有了相關節目的打折鏈接。它們的火爆,似乎預示著知識付費的時代已經悄然來臨。

融資的算盤

一筆融資大概要3-5個月時間,如果沒有充足的資金準備,很多公司可能死在等待期。

內容創業團隊初期融資,往往沒有明確的估值方式,大多是平臺給出一個自己的估價,投資人再衡量、談判,最終用股權與資金交換,一般前期平臺讓渡的股權不會超過15%。

“毒舌第一次估值1億是拍腦袋估出來的。”何君說,你告訴對方未來想做什麽,人家信不信是另外一碼事。早期投資還是看人、看團隊。越往後,商業邏輯所占考量比重越高。半年後他們的估值翻了3倍,就有了更清晰的算法,例如上一輪時用戶100萬,現在已經500萬了。

何君覺得“選投資方有點像相親”,在交涉過程中,除了彩禮多少錢、婚禮怎麽辦這些客觀條件外,還要考慮大家的家庭背景是不是有關系,對未來的預期是不是匹配,甚至性格脾氣能不能接受。而毒舌融資,是想豐富產品線,比如接下來他們想做一個影視類的App,比公號更燒錢。

除了錢,投資人能帶來的資源是這些初出茅廬的創業者們更在乎的。

“靈魂有香氣的女子”拿到吳曉波旗下獅享家的300萬投資,是在公司成立三個月之後。創始人李筱懿說,獅享家內部有個班委會,大家會定期開會,討論內容運營的各類話題。“融資對我們來說最大的意義就是打開另一扇看待世界的窗口,讓你知道按照這種商業模式和邏輯未來可能會走到哪里,這是自己沒有辦法考慮到的。”她說。

“關愛八卦成長協會”創始人之一馬睿也對南方周末記者表示,他們融資更看重投資方帶來的資源。他們自己也會做投資,近期投了一家小型漫畫公司,為了豐富自己的產品線。

現在,“關愛八卦成長協會”的公號和微博粉絲均超過了400萬。在2015年8月談到1000萬融資後,他們正在談下一輪。

很多內容創業者們其實在融資時對資本沒有概念。日食記創始人姜老刀就是如此。

日食記2014年5月拿到天使輪時,他對投資一無所知,只打算視頻火了以後把版權賣給視頻平臺,賺點兒錢繼續拍。實際上很快就不斷有廣告商和投資人找上門,姜老刀挑了其中一個投資人,拿到370萬,出讓了27%的股權,屬於很慷慨的讓渡。

“我對股權不是很敏感,覺得這本身就是一個數字遊戲,一方面覺得人家一下子給你幾百萬,萬一倒了,人家就拿不回錢了。另一方面,我們當時數據也沒那麽好看,怎麽變現也不知道,我覺得對方風險很大,給他回報是應該的。”他說。

事實證明這次冒險是值得的,融到第二輪時,天使輪的投資者退出了3%股份,拿回了300萬,剩下25%的股份都是凈賺的。“接受投資是條不歸路。”姜老刀說,“你得對得起每一任投資人,需要不斷給他的投資增值。”

第二輪他開始有意識地融資。然而正好趕上資本寒冬,很多人在看內容,但沒人出手。從前覺得融資不難的姜老刀團隊遇到了困難:下一筆錢還沒著落,每一天都在燒天使輪的錢,總擔心資金鏈會斷。

他說A輪時候真是差點死掉,要靠他抵押房產發工資,最難的時候甚至想問團隊的十幾個人,不發工資還有誰願意留下,不願意的就先打個白條。

不能等到快沒錢的時候才去融資,是姜老刀的深刻教訓。A輪以後,他學會了未雨綢繆,在還沒花這一輪錢的時候,就開始融下一輪了。因為從談判、給商業計劃書、對方出投資意向書、盡職調查、律師起草投資協議、工商變更登記,到最終拿到錢,一筆融資大概要3-5個月時間,如果沒有充足的資金準備,很多公司可能死在等待期。

A輪日食記拿到了1000萬投資,歇了一兩個月,姜老刀就開始準備下一輪了。這次差不多聊了10家,都有投資意向,他們有主動選擇權了,這次他們的估值在1.4億。

做公司的結局無非三種:上市、賣掉或者倒閉。姜老刀想把公司健康運營下去,拿到錢後,開始擴張內容矩陣,包裝更多的《日食記》式的節目,也在籌備網劇,形成有價值的IP。

他現在幾乎每天都是天亮才睡覺,白天忙得像陀螺一樣,晚上才一個人安靜下來捋清思路,想想接下來的東西要做成什麽樣。

2016年4月26日,湖北首屆微媒體互聯網大會在武漢舉行。(東方IC/圖)

“窗口期可能不會太長”

目前資本偏好內容行業, 主要是避險需求。

範衛鋒是一個在傳統媒體工作過15年的老媒體人。他說,自己深感傳統媒體中最優秀的生產力——優秀媒體人,如果能得到資本支持,會釋放出無窮能量。於是,他決定離開媒體,成立一個重點投資媒體人的新媒體基金。

2015年募集資金的時候,正好趕上股市不太好,但他找的LP(出資人)都是一些“口袋非常深”的富豪,比如2015年年初上市的昆侖萬維董事長周亞輝,所以基金募集很順利。2015年11月,高樟資本正式成立,目前重點投資新媒體領域。

高樟資本的第一期基金成立近9個月以來,一共投資了25個新媒體項目,絕大多數是天使項目。被投項目的大部分創始人都有過傳統媒體的工作經歷。不過,範衛鋒發現,越來越多沒有媒體工作經歷的創業團隊也能做得很好,高樟資本也開始投資他們。

範衛鋒的投資邏輯是“只投第一”,把資金砸向各個細分的垂直內容領域最好的創業團隊。幾個月下來,範衛鋒發現,新媒體的內容質量和價值,還沒有普遍地、大幅度地超越當年自己經歷過的傳統媒體巔峰時期的水平。因此他認為,內容創業還有很大的市場空間和投資空間。

對於現在的內容創業群體,範衛鋒說就像《水滸》的上半部。既有從體制內高大上媒體出走的高管精英,比如林沖,也有從基層崗位出來創業的骨幹中堅,比如武松和魯智深,還有一大幫本來就屬於江湖草莽英雄的新媒體創業者,類似於阮氏三雄。範衛鋒認為,接下來會有一個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階段。

合鯨資本剛剛參與了毒舌電影的A輪融資,合鯨資本合夥人霍中彥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合鯨把投資邏輯歸納為“文化驅動消費升級”。他明顯感覺到,從今年開始,投資圈空前看好文化內容產業,大家都開始認為這是消費升級的重要賽道,內容成為流量的重要入口。

霍中彥把目前的純內容類創業項目分成兩大類。一類是“墮落類”(有人叫“殺時間”),以休閑娛樂為主。一類是“提升類”(有人叫“省時間”),以知識教育為主。

對於內容創業人群,霍中彥也做了一個劃分。一是互聯網人創辦的平臺類產品(如今日頭條、喜馬拉雅);二是傳統媒體精英做的內容項目(如一條、羅輯思維);三是傳統媒體和廣告業人員出來做的為內容產業服務的項目(如新榜、微播易);四是互聯網產品出身的人做的內容工具類項目。

“對我們來說,能投到平臺類項目肯定最好,它的想象空間很大。但這種機會比較少,而且平臺類項目的失敗率也大於純內容項目。”霍中彥對南方周末記者說,他們重點投資的是內容和消費結合的項目以及在線知識教育類項目。

不過,霍中彥認為,內容投資的窗口期可能並不會太長,大概也就幾年時間。目前資本偏好內容行業,主要是避險需求。因為O2O和P2P等行業的投資價值正在下降,資本需要一個避風港。正好中國文化產業到了升級的時候,於是就引來資本關註。

實際上,一些投資機構投資內容創業項目的初衷,主要也就是為了交朋友,並沒有想著要賺多少錢,而是當做VC的戰略投資來布局。比如很多VC會投資一些做創業者訪談的新媒體平臺,這樣可以結交一批創業者,尋找潛在投資對象。

目前投資內容創業的投資人群體,主要有兩類:一是合鯨這樣的專業投資機構,二是文化傳媒類產業機構和上市公司。前者註重項目本身是否獨立具備規模化商業變現的能力,天花板很低的項目就不一定會投;後者出於戰略考量,可能會投產業鏈的某個環節,不一定要求項目具備獨立IPO或規模化並購的能力。

但霍中彥提醒,如果一個項目過早讓產業資本介入,可能會在發展獨立性上遇到障礙,比如產業資本的競爭對手可能就不願意和這家創業公司合作了。因此他建議,內容創業者先拿專業機構的錢把自己養大,再引入產業資本或賣給上市公司。

“內容產業因其特殊行業原因,導致政策風險比其他行業多一些。但政策從來都不是任何一個行業的主要天花板。唯一的天花板在於創業團隊本身。”霍中彥對南方周末記者說。

好內容不存在資本寒冬

盡管資本視內容項目為新的風口,但讀者對微信公眾號的熱情卻在衰減。

“內容消費的新趨勢正在崛起,內容重新為王。但內容不再是一個媒體概念的詞匯,而是一個企業戰略的概念。”在吳聲的新書《超級IP》里,他認為,內容力成為新的基礎設施,成為水,流到所有需要被重新定義的領域。

吳聲是場景實驗室創始人,他過去只投資熟悉的朋友的創業項目或細分領域內容產品,但現在,他開始傾向更多具有“內容力”項目的投資。所謂內容力,是指項目可以通過內容能力,切入到內容消費領域。

“內容已經成為購物的依據,有內容力能實現‘所見即所購’。比如故宮淘寶,很多人覺得它推送的內容很好,就會買對應的產品。”他對南方周末記者說。

36氪創始人劉成城平時也做一些內容投資,主要是投自己的朋友。2015年下半年,他投了一個朋友做的幽默搞笑類自媒體項目,到現在估值漲了兩倍。

他的投資邏輯,一是創始人一定要“靠譜”,二是側重於電影和娛樂類內容項目。劉成城不太看好純文字類的內容項目,比如一些做企業家訪談的內容項目,他認為無論收費模式如何,還是線下俱樂部模式,想象空間都不大。

一位對內容行業砸下重金的匿名投資人對南方周末記者表示,他們對內容行業觀察了很久,最終決定大舉投入,因為他們看到“風來了”。

這位匿名投資人主要投資兩類項目,一是小而美的內容團隊,二是平臺型內容團隊。其中,有系統化和規模化生產優質內容能力的平臺和團隊,是他們爭奪的重點。

“距離錢的路徑越短、環節越少,商業價值就越高。”連續三次內容創業的左誌堅對南方周末記者說。從拇指閱讀App,到開始眾籌,再到理財資訊的公號矩陣,他的三次創業背後都是“內容連接交易”的邏輯。

盡管資本視內容項目為新的風口,但讀者對微信公眾號的熱情卻在衰減。

最近一年時常出現“公號打開率下降”“閱讀數大不如前”的說法。新榜戰略投資總監劉俊對南方周末記者說,確實可能存在這樣一個趨勢,一個例證就是,新榜前不久以八萬多個賬號作為樣本,統計發現今年6月同比少了約一萬篇10萬+。

但這只是硬幣的一面。另一面是只要原創能力足夠強,即便在公號打開率下降的背景下依然有出頭的機會。新榜研究發現,在2016年1月至6月間平均閱讀數成長勢頭最為迅猛的1000個賬號中,52.3%都具有原創標簽,原創能力成為賬號前途的重要影響指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1300

外資流竄 衝擊港股

1 : GS(14)@2012-05-26 18:29:39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 ... mnist/ek2_ek2a1.ht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958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