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對IS知己知彼?情報部門還差得遠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6918

國際社會正敦促西方國家加大對伊斯蘭國(IS)的軍事打擊力度,而全球的情報部門仍在四處搜集信息碎片,試圖拼湊出這個恐怖組織的全貌。(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此前華爾街見聞曾報道,英美特種部隊正聯手組建一支“殺手部隊”,以徹底摧毀猖狂的IS。然而,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在“知彼”方面,情報部門還任重道遠。

截至目前,就連IS的規模都仍是未知數。伊拉克情報部門稱IS有多達五萬名武裝分子。美國情報機構認為這個數字只有一萬。英國則更加保守,一名英國高級情報官員表示,英國情報機構估計IS的規模“只有幾千人”。

相比數清IS有多少兵卒,摸清其組織架構和領導人更加重要。IS行動十分隱蔽,其領導人Abu Bakr al-Baghdadi也一直隱在幕後,直到上個月他的齋月講話在網絡上公開,他才現身臺前。

就職於華盛頓智庫CSIS的Anthony Cordesman曾任美國國防部情報主管,FT引述他的觀點稱,

“IS(從2006年伊拉克叛亂)吸取了教訓,他們的權力更加分散。他們確保隨時都有兩名指揮官在場,而不是一人集權。領導者制定政策,但並不負責具體行動部署。他們機動靈活。組織內大多數人根本不知道核心領導權在哪。”

和前任基地組織一樣,IS的領導高層分為舒拉議會和軍事議會。舒拉議會即“內閣”,下設負責征兵、財政、食物供給等具體事務的官員。軍事議會規模較小,有自己的軍事長官,下屬官員分別負責專門領域,如制造汽車炸彈和改進爆炸裝置等。在核心領導層之外,IS還設有“地方政府”和分區軍事指揮官。鑒於其結構複雜,人名又多用代號,指認IS全部領導人任務艱巨。

IS最高領導人Abu Bakr al-Baghdadi自封為伊斯蘭領袖“哈里發”,他在組織內的權威主要通過兩方面體現:組建內部安全小隊,暗殺不聽話的下屬;以及樹立宗教權威,用信仰對組織成員施壓。

組織內另一號大人物是車臣分子Abu Omar al-Shishani,在投靠IS之前,他在敘利亞有自己的武裝派別Jaish al-Muhajireen。代號“沙漠之獅”的Shaker Wahib al-Fahdawi也是IS的高級指揮官,他的出鏡率比其他人都要高。Abdullah al-Janabi曾是駐伊拉克基地組織(AQI)關鍵人物,目前似乎也在IS身居高位,但具體職位尚不明確。

除了“IS都有什麽人”,“IS想要做什麽”同樣是情報人員高度關心的問題。隨著事態發展至美國對IS實施空襲,IS將美國記者James Foley殘忍斬首,IS的行動焦點或將仿效基地組織,轉移至西方國家。一名以色列高級情報官員表示,

“IS正力爭取代基地組織,成為聖戰標誌。IS和基地組織的區別不在意識形態,而在於行動方式和時間。基地組織更有耐心,而IS想要爭分奪秒。”

但情報官員們也表示,IS將何時對西方下手尚不明確。曾任英國軍情六處全球反恐行動主管的Richard Barrett認為,

“說到策劃在國外發動恐怖襲擊,IS目前還沒有這個能力。”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研究基地組織的Fawaz Gerges教授則認為,IS的首個目標會是地方外交機構。

“我非常擔心(美國或歐洲)駐黎巴嫩、約旦和土耳其的外交使館,它們是軟肋,IS將竭盡所能重創它們。”

PS:已經確認的IS領導人

Abu Bakr al-Baghdadi:自封的伊斯蘭領袖“哈里發”;原名Ibrahim al-Badri al-Samarrai。

Haji Bakr:代號“消音騎士”;原名Sameer Abid Mohammed al-Halefawi;前IS軍事指揮官及安全主管(1月被殺)。

Omar al-Shishani:代號“車臣Omar”;原名Tarkhan Batirashvili;敘利亞北部的軍事指揮官。

Abu Mohammed al-Adnani:原名Taha Subhi Falaha;IS發言人;舒拉議會成員之一。

Abu Wahib:代號“沙漠之獅”;原名Shaker Wahib al-Fahdawi;伊拉克安巴爾省IS地區軍事指揮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9904

《妖貓傳》是一部誠意之作,但距離“神作”還差得遠

來源: http://www.iheima.com/promote/2017/1226/166635.shtml

《妖貓傳》是一部誠意之作,但距離“神作”還差得遠
任珊 任珊

《妖貓傳》是一部誠意之作,但距離“神作”還差得遠

自《無極》之後,陳凱歌執導的電影一直是毀譽參半。

籌備6年,拍攝5個多月,後期制作近一年,《妖貓傳》終於登上了大銀幕。這是陳凱歌時隔12年之後,再度挑戰奇幻題材的電影,被認為是《無極》口碑撲街之後的雪恥之作。

自從《無極》之後,陳凱歌執導的電影一直是毀譽參半,難以延續《黃土地》和《霸王別姬》時期的輝煌。但不可否認的是,有《霸王別姬》這樣的珠玉在前,觀眾仍然對陳凱歌的電影抱有極大的期待。那麽,《妖貓傳》能夠成為陳凱歌的翻身之作嗎?

《妖貓傳》有誠意,但還算不上“翻身之作”

十二年前,陳凱歌的首部奇幻電影《無極》上映後,胡戈把電影剪成了《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掀起了網友對陳凱歌的群嘲。這位曾經站在票房之巔,因《霸王別姬》獲譽無數的導演,一夜之間被拉下了神壇,陷入了“千夫所指”的尷尬境地。

時隔十二年,陳凱歌再次推出了一部奇幻題材的電影——《妖貓傳》。說他不是為了爭口氣,恐怕都沒有人相信。那麽,《妖貓傳》是否能夠成為陳凱歌的“翻身之作”呢?

《妖貓傳》改編自日本作家夢枕貘的魔幻小說《沙門空海之大唐鬼宴》,講述的是一只會說人話的妖貓攪動長安城,詩人白樂天與僧人空海聯手調查,最終揭開楊貴妃死亡之謎的故事。不得不說,這部電影的確是一部誠意之作。

這部電影最令人稱道的是它的畫面。為了讓影片再現盛唐風貌,陳凱歌不惜花費6年時間建了一座唐城。因而影片大多是實景拍攝,僅用少許特效。僅從視聽語言層面來看,《妖貓傳》堪稱完美。尤其是影片的重頭戲極樂之宴,場景畫面堪稱視覺奇觀,將如夢似幻的盛唐氣象呈現在了觀眾面前,視覺效果只能用“震撼”二字來形容。

故事方面,《妖貓傳》也是頗有新意的。這部電影采用了懸疑片的拍攝手法,講述的卻是一個古代傳奇故事——楊貴妃的死亡之謎。影片編劇王惠玲是李安的禦用電影編劇,曾創作過《飲食男女》、《臥虎藏龍》、《色戒》等作品,這也保證了電影故事方面的完整性,整體來看沒有什麽大的硬傷。

演技方面,這部電影集結了黃軒、染谷將太、張雨綺、秦昊、張榕容、劉昊然、張魯一、阿部寬等多位中日影星,全都演技在線。尤其是影片中妖貓附身的張雨綺,就連聲音都有種“附體”之後的妖媚感,令觀眾印象深刻。

盡管有了一流的畫面制作,頗有新意的故事,以及全員在線的演技,但《妖貓傳》仍然難以稱之為陳凱歌的“翻身之作”。與讓人摸不著頭腦的《無極》不同,《妖貓傳》講的故事觀眾都能看懂,但細想之下,卻又不知道陳凱歌到底想要表達什麽。

從前半部分白居易和空海調查黑貓之謎來看,你會認為這是一部探秘楊貴妃死因的懸疑電影。但等到影片回顧盛唐氣象之後,你又會認為電影在感慨歷史興衰、繁華易逝。看到楊貴妃的死因幾次反轉,你會以為自己是在看一部愛情片。最後妖貓揭曉自己的身份,你又會忽然意識到——難道這是在講少年(白龍)癡心可貴,中年人(唐玄宗)只看利弊?

總之看完電影,你會感慨這真的是一場視覺盛宴,但也真的不知道陳凱歌到底想要表達什麽。或許這也是電影口碑平平的最大原因。截止到目前,《妖貓傳》的豆瓣評分為6.9分,雖然超過了《無極》的4.9分,但相較於豆瓣9.5分的“神作”《霸王別姬》仍有很大差距。票房方面,《妖貓傳》3天拿下2億票房,但票房走勢明顯不及《芳華》強勁。

陳凱歌的電影毀譽參半,是因為故事沒講好?

每當陳凱歌推出一部新電影,總會有觀眾將其和《霸王別姬》對比,得出陳凱歌“江郎才盡”的結論。對此,陳凱歌並不是不在意,從他這幾年推出的電影可以看出,他一直都在努力嘗試,一直都在嘗試證明自己仍有才華,仍然能延續《霸王別姬》的輝煌。

但事實是殘酷的。陳凱歌首次試水奇幻大片《無極》,結果遭到了群嘲。試圖複制《霸王別姬》成功之道的《梅蘭芳》,最終口碑平平。聚焦現實問題的《搜索》,除了撮合了趙又廷和高圓圓,沒有引發太大的水花。怪力亂神的《道士下山》,口碑更是慘遭滑鐵盧,一部分觀眾認為電影不知所雲,一部分觀眾則認為電影在故弄玄虛……

這一次的《妖貓傳》,雖然視聽語言出色,但整體還是不功不過。相較之下,同檔期的《芳華》雖然也不是馮小剛最好的作品,但勝在有情懷、有噱頭,更容易引發觀眾的觀影熱情。這也正是《芳華》上映第二周,實時票房仍然能夠超過《妖貓傳》的最大原因。

看起來,陳凱歌這一次的“翻身之作”似乎又失敗了。文創資訊認為,問題或許出在陳凱歌的自我矛盾上。他一方面想努力迎合時代,另一方面又不甘心做一個商業片導演,總想在電影中表達些什麽,但這表達又顯得遮遮掩掩、語焉不詳。

十二年前的《無極》就是這樣。原本觀眾對《無極》的期望只是一部商業大片,但沒想到這是一部“有深意”的電影,處處滲透著陳凱歌的哲學思考。這讓電影陷入了一個尷尬的境地,說是商業片,卻無法令觀眾感到愉悅,說是文藝片,卻不明白導演到底想表達什麽。

這一次的《妖貓傳》也不例外。這部電影是大IP改編,屬於時下流行的奇幻題材,既有實力派演員坐鎮,又有“小鮮肉”加盟。為了拍這部電影,陳凱歌也下足了功夫,生生造出了一座唐城,讓影片的場景畫面極盡震撼。從外表看起來,《妖貓傳》具備所有成為爆款的因素,但同樣是陳凱歌的“語焉不詳”讓這部電影難以成為爆款。

作為一部商業大片,《妖貓傳》完全可以拍成一個簡單粗暴的探案故事,帶著觀眾穿越回盛唐過把探案癮。只要邏輯上沒有硬傷,觀眾頂多會說句“俗氣”,就好像他們對待張藝謀的《長城》那樣。但不會感到如此困惑,走出電影院,仍然感到很費解——故事能看懂,畫面也很美,但導演到底想說什麽呢?

實際上,陳凱歌完全不必這麽糾結。觀眾期待他的電影,是因為他能拍出有批判、有反思的《黃土地》和《霸王別姬》。但這並不代表,觀眾期望陳凱歌每部電影都能拍出這樣的高度,這也是不現實的。畢竟,對於一部商業片來說,首先要講好故事,其次才是導演的風格化表達。如果故事都讓觀眾不明白,觀眾怎麽才能理解導演在電影中想表達什麽呢?

作者 | 文創資訊記者 任珊

本文為“文創資訊”原創獨家稿件,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更多精彩文章請關註:文創資訊(http://news.vsochina.com)

文化娛樂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976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