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貪睡的長頸鹿 王文靜

2011-7-25  TCW




每個人,一輩子,一定要去一趟非 洲探險野生動物(Safari)。幸運的,我有過兩次。那是最接近原始世界的地區,雖然遇不到恐龍,但有誤入電影《侏羅紀國家公園》的錯覺。上個月,是我 的第二次經驗,我在尚比亞重新認識非洲長頸鹿與獅子,也從非洲叢林看到人類社會的縮影。

天色微亮的清晨,我爬到比人高的吉普車上,往叢林去。前方的一處樹叢有窸窣聲,哇,是一個長頸鹿家族在吃「早餐」。我們慢慢靠近,熄掉車上引擎。

這是奇妙的經驗,我正在陪「陸地上身長最高動物」吃早餐。我突發奇想的問嚮導:「四公尺高的大個子,怎麼睡覺?長頸鹿的睡眠時間有多長?」

「長頸鹿只睡三分鐘!」嚮導說,長頸鹿的每次睡眠時間非常短,而且是站著睡覺。我以為聽錯,不可置信的再問一次,嚮導解釋,「哪一隻白目的長頸鹿膽敢深 睡,就準備長眠吧。(If he sleeps deeply, then he will sleep forever.)」

在物競天擇的萬年演化、在獅子、豹子環伺的非洲叢林裡,敢大搖大擺睡覺的長頸鹿應該都變成獅子的盤中飧。根據研究,長頸鹿的睡眠時間是所有哺乳動物中最 短,一天平均睡眠總時間低於兩小時。牠們通常站著打瞌睡,長長的脖子往下垂,就是牠們最奢侈的休息。要活下來,就必須保持高度警覺。相較之下,獅子,每天 能睡十五至二十個小時,三分之二的時間都在睡覺,沒人能拿牠如何。

這就是叢林法則。如果你無法成為叢林之王,就要是永不鬆懈的長頸鹿。很嚴酷,你只有三分鐘睡眠,完全沒有貪睡的權利,貪睡的下場,就是出局。在大自然,不只長頸鹿,草食性動物的平均睡眠時間都是比肉食性動物短。

職場與商場上,不也是如此。生命原本就是一個選擇,當獅子未必好,當長頸鹿未必差,只要一切恰如其分。想擁有權力、想主導棋局的獅子,能力就要相當,也要 願意承擔。人生最可怕的是,錯置。所謂錯置,就是搞不清楚自己是誰或想成為什麼樣的人,沒有獅子的能力、地位,卻想過獅子的生活。

獅子有獅子的得失,何必羨慕牠一天可睡十五小時?有人想當叢林之王,碰到獵物(問題)卻搞不定。相對的,我也看過很多平凡但可愛的小人物,認分與踏實,當一隻長頸鹿就像長頸鹿。

美國洛杉磯大學的科學家研究發現,飲食和環境決定哺乳動物的睡眠需求量。

我因此好奇,後天環境如果變遷,行為能有多大改變?從非洲回來後,這問題一直在我腦海中縈繞。我好奇,台北動物園的長頸鹿,不再有獅子時時獵殺,牠們的睡 眠還會只有三分鐘嗎,牠們還是維持站立睡覺的「祖訓」嗎?是的!長頸鹿從非洲搬到了台北,還是只睡幾分鐘。不過,有時候會趴下來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569

【快訊】傳攜程戰略投資途風網,沈睡的巨人蘇醒?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106/57691.html

2013年10月,攜程通過發行可轉換高級債券,融資高達8億美元。而在此之後,攜程即展開了“旋風式”的投資並購:一億美元入股一嗨租車,6000萬美元入股易到用車,收購遊記類產品看圖班、蟬遊記2014年伊始,攜程的收購戰車繼續運轉:據傳已經戰略投資專攻北美旅遊的途風網,著手布局境外旅遊。途風網於2006年在美國的洛杉磯成立,從開始做美國華人社區的旅行服務逐步將業務擴展到大陸,並於07年在成都設立辦事處,08 年設立運營中心,主要提供大陸遊客到美國、加拿大的出境遊和目的地參團服務,並號稱“美洲旅遊第一品牌”。根據1月6日在北京召開的2014年全國旅遊工作會議的數據,2014年大陸出境旅遊將達到1.1億人次,同比增長13%。而在早前,攜程剛剛宣布6000萬美金投資易到用車。這一方面在於移動互聯網這個大趨勢導致用戶習慣都往移動端方向轉變,另一方面在於目前在線旅遊的競爭的巨大壓力。不論是剛剛在美上市的去哪兒(去哪兒創始人莊辰超是創業家評選的2013年度創業家)旗下的去哪兒團在移動端的巨大威脅,還是美團這家團購巨頭通過美團酒店這個應用異軍突起殺入旅遊這個細分市場。都證明目前大家在旅遊移動端的廝殺已經到了最關鍵一步。當然攜程也不會忘了自己的老對手藝龍,就在今年的3月份起,細心的用戶會發現藝龍在分眾已經為移動客戶端打了連續數月的廣告,主推的就是其手機訂酒店。攜程隨後在分眾上應戰,找來鄧超做廣告,大力推他的攜程在手,說走就走。而i黑馬剛剛從業界聽到未經正事的傳聞,做為攜程老對手的藝龍,其CEO崔廣福傳出離職加盟某電商公司,雖然只是傳言,但在這歲末老對手加快移動端布局並且利用資本大旗大舉收割之際傳出這個消息,耐人尋味。目前,在線旅遊正在形成戰國混戰的局勢,攜程曾經老大的位置在去哪兒和藝龍的沖擊之下並不穩固,而又有類似於美團團購這樣的異界跨界者殺入戰團,搶食盤中之餐,在這歲末之季,這盤遊戲越來越好玩了。那麽,攜程還可能繼續哪些方向收購呢?i黑馬之前寫過,旅遊社區類型的螞蜂窩或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之前攜程曾經嘗試做過旅遊點評類網站驢評網,但隨後關閉,證明攜程在用戶社區這一環節還需要補強。當然,攜程最大的恐懼就是移動端,但目前在移動旅遊這一塊還沒有出現太值得收購的對象,類似於美團酒店和糯米的酒店團購這樣的業務基本都在美團和百度這樣的大鱷手中,基本沒有機會爭奪,多以,攜程或許還會再看看,當然別忘了曾經和攜程大打口水戰的今夜酒店特價,雖然傳聞已落京東口袋,但畢竟只是傳聞,如果價格合適,或許,冤家也能再聚首。  相關公司: 數據來自 創業項目庫 作者:王靜靜 | 編輯:wangjingjing | 責編:王靜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7410

鑫永銓從乳牛睡的床做到卡西歐錶帶0.3公分的精準力 坐上橡膠業獲利王

2014-07-14  TWM
 
 

 

台灣曾經是橡膠製品重鎮,但九二一大地震後震走了許多廠商,堅持根留台灣的橡膠輸送帶大廠鑫永銓,靠著數度關鍵轉型,以及獨家的自製機台設備,將公司一路推上橡膠業每股獲利王寶座。

撰文‧鄧 寧

歐洲牧場裡乳牛睡的水床、全球機場裡的航空物流輸送帶、日本品牌卡西歐(CASIO)的碳纖維錶帶,從畜牧業到消費流行商品,這些產品乍看之下毫無關聯,但它們其實都出自於台灣中部的一家老牌橡膠輸送帶工廠。

開車進入位於南投南崗工業區的鑫永銓公司,一進廠區大門,就先看到一棵碩大挺拔、枝葉繁茂的老茄苳樹,樹齡已高達三五○年,是愛樹成痴的董事長林季進最自豪的鎮廠之寶。樹旁還有一座台灣形狀的蓮花池,林季進的專屬停車格就在水池旁,每日上下班必會繞池一週,象徵「愛台灣」。

《今週刊》團隊雖然已經約好專訪,但林季進並不直接邀我們進辦公室,而是手一揮,說:「來!先花半小時逛逛我們美麗的廠區,再來開講!」往後頭走去,還真以為進到了植物園,四座鐵皮工廠外環繞著五葉松、桃花心木、重陽木等大樹,去年林季進更將廠區後方的地買下來,親自設計成大荷花池與日本黑松林。

董事長特助胡美惠得意地說:「我們員工只有一三三人,董事長卻為大家造了一座有三萬多棵樹的公園。」託滿廠區林木之福,鑫永銓雖然是橡膠工廠,卻沒有一絲橡膠硫化處理的臭味。除了綠美化堪稱工業區模範外,鑫永銓也因為生產的機具設備全部自製,能為各行各業量身打造客製化的橡膠輸送帶與特殊板材製品;加上近年高毛利導向的策略,讓公司坐穩橡膠業每股獲利王的寶座。

主打外銷

佔九五%營收 不怕被搶單以橡膠製品而論,鑫永銓近兩年的毛利率都持穩在三○%以上,一三年與今年首季更達到三四%,甚至超越了輪胎業龍頭正新,其去年的毛利率為二六.五%。

其實,橡膠製品公司的毛利率再好,大概也就是與正新相同水準,但鑫永銓經歷三次轉型,從早年擴廠衝規模,到近期只接高附加價值產品訂單,才確立了高毛利客製化的核心能力。

「我二十六歲就接了家業,那時會怨嘆爸爸入錯行,如果是電子業多賺!三十年前『新永全』營業額只有兩百萬元,我拚到今天公司上市,現在會想,爸爸其實留下很寶貴的資產給我。」林季進說。

當初創辦人林金章是以「新永全」之名創設公司,一九七八年時過世,大兒子林季進接班,舊名沿用到○三年才更名為鑫永銓;隔年公司就掛牌上興櫃,一○年轉為上市公司。到現在林季進已六十一歲,提起父親時仍滿懷感恩。

繼承家業後為了擴展業務,年輕的林季進必須每天應酬,「和台灣人做生意不會喝酒划拳就拿不到訂單欸!每天喝酒每天吐,我覺得這樣不對,後來就改做外銷,外國人只看品質,只說Yes or No!」幸好策略轉變得早,後來國內訂單多轉至中國,鑫永銓有九五%營收來自外銷,就不怕產業轉移。

根留台灣

用世界最快出貨速度搶客戶鑫永銓第二次關鍵轉型,是在林季進到美國的多明尼肯大學進修MBA時,當時他已四十六歲,一年只有一個月在美國見教授,其餘時間仍在台灣管理工廠;其間遇上九二一大地震,南崗工業區有四分之一的工廠倒塌,大部分廠商都出走中國,但林季進選擇孤注一擲留在原地。

他回憶,「地震後鑫永銓非常需要成長,我要根留台灣,又要和大陸拚,設備一定要贏人家,我花兩百萬讀MBA只學到一件事:把產品用最快的速度送到顧客手上,你就會贏。」林季進跑到以工具機製作精良聞名的德國,參觀各種橡膠製品設備工廠,回台灣後自己改裝原有的橡膠輸送帶生產設備,訴求製程最短、良率最高,「從那時起我就不用標準化設備,全世界做輸送帶沒人比鑫永銓快,交期短產品又好,誰不買單?」○八年金融海嘯後,中國廠商祭出流血價格戰,也迫使鑫永銓再次調整腳步。林季進關掉低毛利的大宗產品線,不再追求營業額成長,反倒是「挑單」,專揀很少人做的高毛利客製化產品,以求維持高利潤。在正確的策略引導下,鑫永銓去年營收雖遽減近兩成,但獲利仍有四.三七億元,僅較前年略減四.五%,每股純益達七.一一元,表現讓法人圈刮目相看,股價在今年五月漲破一百元,進入百元俱樂部。

攻客製化

保密到家 不怕同業追上林季進說,「我非常重視生產流程,每年都投入一千萬以上改善設備,也請來專業的製圖與機械人才,設備選對了,任何橡膠製品都做得出來!」他強調,像輸送帶這樣又寬又平的「板材」,客戶所需的規格完全取決於設備,不管寬度要一公尺還是十二公尺,鑫永銓都能交件,但採用標準化設備的同業就不一定做得出來。而且為了保密,鑫永銓的機件畫好圖後,會分送給不同的設備廠,待零件送回來才自行組裝,「最少五年內我們的技術別人還跟不上啦!等到五年後我們又會有新技術了。」在產品方面,鑫永銓除了用於生產線的平滑輸送帶,還發展出齒型輸送帶、鋼索輸送帶等可用於載送煤礦、砂石、水泥的高強度橡膠製品;前年泰國皇室要為皇宮外的運河打造黃色橡皮水壩,遍尋亞洲找不著供應商,最後也是鑫永銓以獨門技術,拿下了這筆來自皇室的訂單。

近三年來,鑫永銓又投下超過十億元的資金擴充廠房與設備,積極切入矽膠、碳纖維、玻璃纖維等新應用領域;其中精密的複合材料板材更能提供消費性商品所需,如今年為卡西歐做的三十週年紀念錶錶帶,厚度僅○.三公分,相當於一張名片的厚度。

磐石會(中部的企業家聯誼會)前會長、金可國際董事長蔡國洲與林季進結識多年,他說:「鑫永銓不是大公司,但一百多個員工,每個人年產值可達一千多萬元,一般科技業也沒有這種數字。」這也拜林季進不斷投入自動化新設備所賜,才讓鑫永銓成為傳產業中的科技業。

為了「收買」這一百多名員工,林季進實在煞費苦心,鑫永銓每週固定撥出半天的時間,為員工做教育訓練,且大部分是管理課程;甚至林季進每年都會自掏腰包購買特殊的禮品,作為員工的生日禮物,前年是收藏用的奇石,今年則是日本的古董藝品。「企業家要懂得投資員工,不要只買到員工的時間,更要買到員工的價值。」憑藉著「向天奮鬥」的決心,林季進打拚三十五年,終於將父親傳下的小樹一手培植成參天大樹,他更期望鑫永銓能像廠區門口的那棵老茄苳,成為一家傳承百年的企業。

鑫永銓

成立:1968年

創辦人:林金章

董事長:林季進

資本額:6.14億元

主要業務:橡膠輸送帶、矽膠板材、複合板材2013年營運狀況:營收18.19億元、獲利4.37億元、EPS 7.11元2014年前五月營收:7.82億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6237

投資如何睡的香 黃建平

來源: http://xueqiu.com/9220236682/36143803

最近2年才體會出巴菲特說的”晚上睡的香很重要“,如果為了做投資整體緊張兮兮,晚上擔心失眠,那還不如換個愛好。

於是乎,按照睡的香的原則,事情就比較簡單。

(1)不融資。別人1年賺的錢我花3年賺,控制好潛在風險,短期漲跌不用擔心,情緒穩定,睡的安穩。

(2)沒想明白的東西不碰。

(3)倉位和確定性匹配。

(4)不碰期望值為負的東西。

(5)時刻有子彈,機會成本高時少留點,機會成本低時多留點。

(6)不做過高承諾。

(7)和誌同道合的人交流和合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0232

沈睡的賬戶贏大錢 xuyk的博客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0b154e0102vijn.html

    股市罕見的暴挫讓不少炒股朋友惶惶不可終日,一籌莫展,不知如何是好。有朋友問我:“有何高招?”

    “做股票往往睡著比醒著賺的多,現在就當自己睡著了,不去看盤,無招往往就是高招。”我說。

    昨天,有位博友看了我小文《啟示(20100520日的日記)》所說的,有個新手買進“中國船舶”之後,犯法入獄,刑滿釋放出來,該股漲到了300元!頗覺有趣,笑問:“買進股票,不顧不問真能大賺?”

    於是乎,我講了一則身邊發生的事情:

    熟人布商D,十多年以前來到紹興做布料生意,艱辛萬苦地打出一片小天地。後來,他嫌布料生意難做,盈利太小,就托一位青年朋友打理股票。那時處於牛皮市,股市賺錢效應較差,D沒耐心,抽掉了全部股票資金,遺留下零頭2.6萬元現金,去辦了一家貴金屬營業所。營業所開張沒多久便倒閉。D又去搞違規的“藝術品份額交易平臺”,沒搞成。這時,D暴富之心不泯,眼睛血紅,臉色鐵青,頭發碧綠,理性失去,最後,一頭紮進嚴重違法的金融生意之地,結果很快案發而被逮捕,判刑8年入獄。那位打理股票的青年朋友一聲嘆息!他想想,D有老婆和孩子,現在年紀還只是中年,8年之後刑滿釋放還要重新做人,於是乎,他打開D這個雕零敗落的賬戶,買入了一只股票,隨後就關閉沒動。兩個星期前,大盤漲到了5000點以上,青年朋友打開D的帳戶看了一眼:接近20萬元!青年朋友又長嘆一聲!

    本人在小文《“長線是金”的道理很簡單》(2012-02-11)中也講過這種情況及其原因。

    這些偶然例子折射出投資的兩個重點:1、入市資金一定要長期富裕資金,這樣,做長線才可能會更有效。2、一定要避免永久性虧損,即股票要買得低或相對較低,不然,解套或贏利要等很久很久。

    沈睡的賬戶往往贏大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2413

對《沈睡的賬戶贏大錢》的補充說明 xuyk的博客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0b154e0102vit6.html

    本人前篇小文《沈睡的賬戶贏大錢》本意是想揭示投資的兩個重點:

    1、入市資金一定要長期富裕資金,這樣,做長線才可能會更有效。

    2、一定要避免永久性虧損,即股票要買得低或相對較低。比如,48元買中石油,就有可能發生“永久性虧損”,因為解套或贏利要等很長很長時間。

    有博友指出,有必要把這些前提加以說明,不然有可能會產生誤解或誤導。這個批評與指正是很對的!為此,特寫此文,補充說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2414

產業趨勢》你睡的床單,拿可樂瓶做的 「物盡其用」是大商機 循環經濟當紅

2016-08-01 TCW

機器人,跟二手機產業有何關聯?

今年三月蘋果新品發表會上,最引人注目的不是新款iPhone或Apple Watch,而是一台名為「Liam」的機器人,它由二十九支機器手臂組成,只要十一秒,就能把一支iPhone的二十幾個零件拆解完畢,良率高達九七%。

這台剛亮相的機器人,象徵蘋果推動「循環經濟」(Circular Economy)的決心。

為了讓手機裡的每項零件,都能徹底回收、再利用,蘋果環境、政策及社會項目副總裁傑克遜(Lisa Jackson)也說,「我們需要更多研發人才,了解循環經濟該如何落實到電子產品上。」蘋果站出來登高一呼,原本應該隨著手機丟棄、埋進土裡的零件,因此有了重生的可能性。

循環經濟,是近年歐美各國最關注的新趨勢。根據世界經濟論壇與艾倫.麥克阿瑟基金會(Ellen MacArthur Foundation)發布報告指出,到二?二五年,它將為全球創造新台幣三十二兆商機,改變現在一開採、製造、丟棄」的線性經濟,提倡企業一開始就該思考如何讓產品「再利用、再製造、再循環」,達到物盡其用,並非只是資源回收而已。

手機煉黃金蘋果造拆解機器人、回收機工廠

二手機的回收,也是循環經濟中的一環。尤其,當智慧型手機汰換速度越快,全球每年製造的電子垃圾超過四千一百八十萬噸,重量相當於十六台全球最大飛機,卻僅有不到六分之一被回收處理,對環境造成嚴重危害。

因此,做為手機產業霸主,蘋果早在推出Liam前,就和全球各地的回收商合作,試圖把沒用的二手機變黃金。

位於香港的俐通集團,正是其中之一。當你把舊iPhone拿到香港、中國的蘋果專賣店回收,它的「身後事」就是由俐通打理。

「(蘋果)每年出產的新機最後有三?%到四?%被淘汰,再由我們幫忙回收、清點、運回工廠處理。」俐通集團執行董事兼首席戰略官李智星接受本刊採訪時說。

不只蘋果手機,俐通在全球共有二十一座工廠,每年還幫微軟、亞馬遜等各大品脾處理不要的電子產品。

回收手機看起來簡單,背後卻有大學問。

李智星說,各國對於電子產品處理的法規都不同,例如蘋果合作廠商每拆一支手機,得符合五十多項規定,經過十個步驟,如,清除數據、檢測功能、判斷處理方武、用粉碎機裁切手機等,每道動作,都得蘋果同意才能執行。

難度:手機變薄了,拆機更複雜

「會做(手機)不一定會拆,新機製造追求效率,可以用超強黏合劑把零件黏起來,但你拆手機,又不能把它拆壞,每支手機經過兩、三年使用,狀況五花八門,拆解動作很難一致化。」尤其,當智慧型手機越做越薄,拆解技術也更困難。

同時,為了避免手機或零件外流,被非法業者做成假貨販售,俐通建立一套追蹤系統,每回收一支手機,從哪來,最後又去了哪裡,必須透過產品編號,即時追蹤,掌握流向,一一向蘋果報告,絕對不能讓它出現在不被允許的地方。

拆解後的零件有多種重生的可能性,例如無人機鏡頭,很可能就是用二手機的鏡頭製成,或把裡頭的玻璃、金屬粉碎後回收,交給其他業者處理,重新製成材料,再次投入手機零件生產或賣錢。而且,每一百萬支手機,就可以提煉出五十公斤的黃金!

效益:手機再創30%價值

「如果一支一百美元的手機,經過妥善處理,平均可以再創造三?%的價值,這些零件只要還能用,也可以成為其他產品的一部分,而不是等到三、五年後變垃圾,才想到回收。」李智星說。

藉由和俐通等回收商合作,去年蘋果拆解、再利用的零件已超過兩千七百萬公斤,未來更計畫蓋太陽能工廠生產iPhone,貫徹循環經濟。

更擴大一點來看,全球大公司從飲料業的可口可樂、電子業的飛利浦、服飾業的H&M、都開始投入這場廢物變黃金經濟活動。

寶特瓶變床單可口可樂,為回收開發植物製瓶

你可曾想過,如果你下榻五星級飯店W飯店,房間裡睡的床單,很有可能就是用可口可樂寶特瓶做成的?

為了物盡其用,可口可樂投資逾新台幣四億二千萬元重新設計產品,開發出一款植物材料製造的寶特瓶(PlantBottle),它看起來跟一般的瓶子沒兩樣,製造過程中,卻減少三?%的碳排放量,重量也減輕三成以上,即便埋在土裡,也能自然分解。

截至去年六月,可口可樂已生產超過三百五十億個植物寶特瓶,賣到近四十個國家。這項技術,美國番茄醬大廠亨氏(Heinz)等業者也將跟進。

最後,它更賦予回收來的寶特瓶新生命,打造新的品牌和產品。

二?一三年,可口可樂推出Ekkocycle品牌,把從全美回收到的二十六萬多個寶特瓶,經過切碎、融化、拉絲等過程,製成聚酯纖維,每三十一個寶特瓶,便能做成一張床單,提供給w飯店全球八千鄉間客房使用。不只床單,可口可樂還把寶特瓶做成的T恤、背包、智慧手環各種產品,成為其推動循環經濟下最創新的案例。

應用:水也搞循環,效率增2倍

此外,可口可樂旗下多達五百個品牌、三千六百種產品,一年營收超過新台幣一兆四千億元,但因為產品製造需要使用大量的水,二??八年以前,在開發中國家大舉興建的工廠,每年消耗水量超過三兆升,在印度還曾因造成當地缺水,引起人民上街頭抗議,換來「生態殺手」罵名。

近年可口可樂也從水資源利用導入循環經濟概念,在各國工廠加裝節水設備,透過即時監測系統掌控排放量,連馬桶用水都得斤斤計較,把原本浪費的水,回收到機器使用,並蒐集雨水協助工廠設備散熱、冷卻,讓水做到重複使用。

王於無法回收的水,經過層層淨化、過濾後,則提供給當地社區使用。例如,二?一一年,可口可樂先在中國第一大蔗糖產區廣西試點,將處理過的廢水用於蔗田灌溉,並根據當地氣候、地形,打造滴管灌溉系統,用水效率因此提高兩倍以上,每年為當地節省五億升的水源,直接受益的蔗農更達六千人。

「雖然,推動循環經濟會對我們原本做事方武造成改變,內部也會有抗拒,但我們只能克服它,把它視為打造新產品的契機。」可口可樂西歐環境可持續發展總監薩皮羅(Ulrike Sapiro)說。

污染區做文化聚落荷蘭轉換廢資源,商機二千四百億

場景轉換到荷蘭首都阿姆斯特丹。

位於阿姆斯特丹北邊的布克斯羅特漢(Buiksloterham)業區,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以造船為主要產業,陸續吸引殼牌石油、福克飛機等企業投資,卻因為荷蘭朝金融服務業轉型,走向衰退,只留下嚴重的重金屬一污染問題,淪為閒置空地。

直到近年,當地新創公司、公民團體扛起重建計畫,從有效利用廢棄物、污水做起,建立精煉廠蒐集區內各種資源,例如回收化肥發電,雨水淨化後取代一般用水,找尋廢棄建材改造船屋等,再配合即時監測系統,掌控電力、水源使用狀況,避免浪費。

現在,你來這裡的咖啡廳,吃下肚的生菜沙拉,是用民生廢水灌溉、種植而成,吃不完的食物,還能提煉成有機堆肥種菜,甚至用沼氣發電轉換成燃料,減少咖啡廳煤氣使用量,全區朝自給自足目標邁進。

從荒蕪到重生,該區蛻變為阿姆斯特丹最知名的文化聚落,吸引超過二百五十家微型企業進駐。循環經濟也為荷蘭創造每年逾新台幣二千四百億一元的商機,以及五萬個工作機會。

看似無用之物,卻可能是一座寶礦;看似不起眼的生意,背後卻可能是一個全球性的大市場。從一支二手機的全球之旅,到各種循環經濟創造的價值鏈,告訴我們的已經不只是環保或公益,而是新的競爭力與創造力。

撰文者康育萍、劉奕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9673

故宮“看門人”單霽翔:讓沈睡的文物“活起來”

還有3年,到2020年,紫禁城將迎來600歲生日。

從1925年算起,全國政協委員、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是故宮博物院第六任“掌門人”。在2017年兩會期間,自稱故宮的“看門人”,絕不是什麽“掌門人”的單霽翔對媒體稱,看護好故宮博物院的文物珍品、看護好故宮的古建築群、看護好故宮世界文化遺產,傳承和發揚“故宮精神”,是每一代“故宮人”的職責所在,也是永恒的使命。

國務院為故宮博物院提出了中長期目標,在2020年,即紫禁城建成600年之時,基本實現故宮博物院進入安全穩定的健康狀態,全面提升管理和服務水平,邁進世界一流博物館行列。單霽翔介紹道,故宮博物院為此正在實施兩項工程,一是從2002年開始為時18年的“故宮古建築整體維修保護工程”;二是2013年4月16日被國務院批準立項,成為重大文化建設工程的“平安故宮”工程。

故宮“看門人”的挑戰

連續三屆全國政協委員的單霽翔,在今年的兩會上向全國政協提交了16篇提案,他提到,大致可以分為兩個方向。一個方向是針對故宮文化遺產保護和故宮博物院發展所提出的提案,另一個方向主要用於推動解決文化遺產保護、博物館行業發展所面臨的具有普遍性的阻礙問題,以及探討文化領域未來發展方向的一些意見建議。

單霽翔提到,目前,故宮文化遺產保護管理面臨的壓力來自內外兩個方面:內部壓力存在於古建築群、文物藏品、觀眾這三者在文化遺產的保存、保護、利用與管理等方面存在的矛盾與制約。外部壓力來自於快速推進中的城市建設對故宮周邊環境產生的影響,以及公眾對傳統文化與社會教育的需求。更為重要的是,隨著國家複興目標的提出,故宮的價值及其所承擔的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的責任日漸顯著。

擔任故宮博物院院長這五年來,單霽翔稱,在一次次的走訪中,在紫禁城九千間房屋、每一個院落的考察體驗中,在與每位故宮人交談中獲得最為深切感受的是故宮是一個活態的生命體。故宮博物院從1925年建院至今,已經91年。他將自己定位為故宮的“看門人”,絕不是什麽“掌門人”,將看護好故宮博物院的文物珍品、看護好故宮的古建築群、看護好故宮世界文化遺產,傳承和發揚“故宮精神”視為每一代“故宮人”的職責所在,也是永恒的使命。

2016年,故宮接待觀眾量已經開始超過1600萬人次,構成了全世界數量最龐大、結構最複雜的觀眾群。為了讓觀眾更有尊嚴地參觀故宮,故宮博物院除了擴大開放、繼續推進並堅持限流措施,還從多方面入手進行削峰填谷和觀眾參觀的精細化管理,從根本上保證觀眾參觀的良好環境,並拓展博物館的管理和展示空間。

為迎接故宮600年生日到來,故宮博物院正在實施兩項工程,一是從2002年開始為時18年的“故宮古建築整體維修保護工程”,這是自1911年以來的一百余年間,規模最大、範圍最廣、時間最長的一次故宮古建築修繕。二是2013年4月16日被國務院批準立項,成為重大文化建設工程的“平安故宮”工程。開展這一工程的目的是徹底解決故宮存在的安全隱患問題,旨在全面提升故宮博物院的文化遺產保護、展示傳播和觀眾服務能力,實現對故宮的完整保護和故宮博物院的可持續發展。

讓沈睡的文物“活起來”

目前,故宮文化已經成為代表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符號,起到在世界各地加強文化交流合作、傳播中華優質文化的作用。

單霽翔稱,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就要努力展示中華文化獨特魅力。“講故事”是文化傳播的有效方式,生動精彩地講述中國故事,潤物無聲地展示中國形象,關鍵在於找準世界需求,把想講的和想聽的結合起來。

故宮博物院是中國文化遺產的守護者與傳承者,也是中國文化對外交往的一張亮麗名片。紫禁城有豐富的文物收藏,這些文物所體現的是中國藝術的最高水平。同時,它也是“一帶一路”建設中重要的文化元素。紫禁城作為明清兩朝的皇宮,由於其特殊地位,成為能最早感受和匯集絲綢之路舶來品的地方。那些通過陸地和海上兩條絲綢之路運送到中國、進入紫禁城的各色物品,至今收藏於故宮博物院,成為當年中外交流的見證。故宮博物院也是中國國內收藏外國文物最多的博物館,上萬件外國文物來自世界各地,其中很多是來自絲綢之路沿線國家。近年來,故宮博物院接待來自“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來賓不斷增加。

近年來,故宮博物院的對外交流範圍不斷擴大,除了陸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還與海上絲綢之路沿線的印度、埃及、希臘等國,合作進行文物考古與調查、文物修複與保護。通過交流合作,使海上絲綢之路上最重要的中國商品外銷瓷器的銷售路線更加清晰,使佛教造像藝術自印度通過陸地和海上兩條絲綢之路逐漸東傳的脈絡更加明確,同時還向絲綢之路沿線各國介紹了中華傳統文化。

除了文物和展覽資源外,還有著豐富的教育資源、專家資源和文化創意產品資源。“故宮講壇”作為面向社會公眾的文化傳播平臺,以最故宮、最學術、最親民的方式,吸引海內外公眾的目光。

積累了豐富文化瑰寶的紫禁城,在保護之余,如何才能成為人們喜愛的博物館呢?單霽翔稱,最重要的是要將博物館的文化資源,盡可能多地轉化為人們的知識財富,讓文化遺產資源“活起來”,融入廣大民眾的現實生活。此外,還要能夠用人們喜聞樂見的方式展示和解讀傳統文化,與觀眾的期望互動,讓沈睡的文物“活起來”。

他提到,在未來,故宮博物院還將不斷探索創新的方式,借助互聯網和新技術的平臺,把故宮博物院所擁有的優秀文化資源分享給公眾,把故宮博物院所蘊含和代表的優秀傳統文化留給年輕人,留給未來。

值得關註的是,與一些新建博物館相比,故宮博物院9000多間、1200棟建築組成的龐大古建築群也是特殊的展品。過去故宮開放的區域只有30%,經過古建築整體維修保護以及環境整治,2014年第一次超過了一半,達到52%,2015年達到65%,2016年達到76%,每年以10%以上的速度增長,大部分區域實現對公眾開放,展現出各具特色的魅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9257

“農地入市”五年改革:“沈睡的土地資本”被喚醒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33965

從五年前開始,農地入市改革使大片拋荒土地得到集約利用。(視覺中國/圖)

(本文首發於2018年3月8日《南方周末》)

截至2015年底,全國家庭承包耕地流轉面積達到4.47億畝,占家庭承包經營耕地總面積的33.3%。

越是發達地區,土地流轉的需求越旺盛。因為經濟基礎好,消費不斷升級,一些企業為了提供市場緊俏的高品質、標準化作物,紛紛到農村“收地”,規模化經營。

2018年3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全面深化農村改革,落實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再延長30年的政策,探索宅基地三權分置等各項改革舉措。

系列改革事項中,最受矚目的當屬宅基地。自2013年10月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公布“農地入市”決議後,五年來此項改革已經進展頗快。

在發放全國首筆宅基地抵押貸款的義烏,已經把使用權入市區域擴展至市域範圍內的集體成員之間。此前,宅基地買賣只允許在村集體內部發生。

相較而言,集體耕地的承包經營權不存在流轉範圍的限制。在浙江嘉興市海鹽縣,改革者把“經營權”從“承包經營權”中獨立出來,使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三權分離”,並將土地附著物與經營權相結合,獨辟蹊徑拓展出一項單獨的權利。實現了憑借耕地經營權進行抵押貸款的突破。

義烏、海鹽皆為農地入市改革試點。其他一些試點地區則開始推進農村土地征收、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改革,試圖打破國有土地對土地市場的壟斷,改變集體土地與國有土地“同地不同權”的歷史。

一般而言,農地入市的關鍵點包括宅基地使用權、耕地承包經營權、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使用權等。長久以來,中國土地管理法、擔保法等法規,對集體土地抵押、轉讓有多層限制,農地被稱為“沈睡的土地資本”。

2015年2月以及12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授權國務院開展試點工作,暫停實施相關法規對集體土地入市的限制條款,農地入市改革才得以在法律層面綠燈放行。

“向前走了一小步,但這一步很關鍵。”義烏市國土資源局副局長張黎明對南方周末記者說,“改革經驗在別的地方也可以複制。”

“市場推著政策往前走”

自1978年開始,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便成為中國農村最基本的產權制度,這項重大改革,將農村土地制度從單純的集體所有,向集體所有、家庭經營的兩權分離模式轉變,解放了生產力。

三十多年後,這種曾一舉改變農村面貌的所有制形式,漸漸顯得力不從心。

《資源科學》一篇論文對全國二十多個省份進行的抽樣調查發現,截止到2014—2015年,發生耕地撂荒的村莊數量為184個,占調查村莊總數的78.3%,大規模耕地撂荒現象發生在2000年以後的村莊數量為172個,占出現撂荒的村莊總數的93.4%,發生在2005年以後的村數量141個,占比76.7%。

農地撂荒現象,基本上與農村勞動力轉移的趨勢相吻合。該篇論文還指出,1996年以來,全國城鎮化率以平均每年約1.4%的增幅增長,鄉村人口數量也從原來的凈增加階段進入到凈減少階段;2002年—2013年期間,全國平均每年減少農業勞動力1133萬人。

農村剩余勞動力很大一部分流向了長三角、珠三角,但是抽調顯示,在經濟發達的廣東省,撂荒發生率也達到了90%左右。

“沒想到不僅老家的地沒人種,廣東的農民也不種地了。”地合網聯合創始人張浩對南方周末記者說。他是最早進行“互聯網+農地”創業的一撥人之一,國字臉,齊平頭,戴著一副黑框眼鏡。

十多年前,張浩從武漢大學法律專業碩士畢業,來到“改革開放前沿陣地”的廣東發展。他加盟了廣東省中山市當時尚處創業階段的農地交易平臺——地合網。“感覺在做大事,對個人也是不錯的發展機會。”張浩說。

實際上,越是發達地區,土地流轉的需求越旺盛。因為經濟基礎好,消費不斷升級,一些企業為了提供市場緊俏的高品質、標準化作物,紛紛到農村“收地”,規模化經營。

國家政策的與時俱進也為土地流轉創造了條件。2003年頒布的農村土地承包法規定,土地承包經營權可以依法采取轉包、出租、互換、轉讓;2005年出臺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管理辦法》指出,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要規範有序地進行流轉,依法形成的流轉關系,受到法律保護。

地合網的商業模式,就是充當農業企業與農民之間的橋梁,撮合雙方買賣。多數情況下是客戶提出需求,地合網幫忙去找地。往往一百余畝的土地,就牽涉到幾十家農戶的承包經營權歸屬,如若某一兩戶不同意流轉,耕地就連不成片。不願交易的農戶,一類是舍不得自家土地,通常采取調地塊的途徑解決;另一類是對流轉金不滿足,可以嘗試用提供就業的方式進行補償。

適合規模化作業的耕地,一般會對坡度、平整度、交通等參數有一定要求,同時滿足多方要素的連片土地並不太好找,只要平整出200畝大小的地塊,就會遭到瘋搶。張浩在廣東清遠的項目,專門為想做稻蝦混養的大戶整合土地,客戶們排起長隊,向他預約了1000畝土地。

目前,在地合網上掛單,有流轉意向的耕地、林地等各種類型土地有30萬宗。

農業部網站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底,全國家庭承包耕地流轉面積達到4.47億畝,占家庭承包經營耕地總面積的33.3%。

“需求很強烈,市場推著政策往前走。”張浩說。

“種地需要技術,也需要政策”

同濟大學畢業、主修土木工程專業的伍運興沒想到,讀書時向往田園生活,畢業後真做起了農場主。他喜歡穿白色襯衫,雖然在田間勞作,衣襟卻熨燙平整,有棱有角。朋友圈里綠油油一片,貼的都是瓜果蔬菜的照片。

四年前,伍運興還就職於省城一家設計院,愛人畢業於浙江財經大學,在杭州從事財務工作,兩人一年能賺30萬元。得知老婆家鄉興起“家庭農場”之後,他們辭掉白領工作,回到海鹽縣元通街道承包了幾百畝土地,開了香禾農場,種植葡萄。比起都市生活,“種地”預期收入不比上班低,時間自由、有成就感,只是周期有些長,需要一些耐心。

為了補充農業知識,這位“高材生”到縣里聽了不少講座,遇到疑難雜癥,就去農科所參觀咨詢,海鹽縣長聽聞此事後,特地到葡萄園慰問了這對夫妻檔。

葡萄種植很多工序無法用機械代替,屬於勞動密集型產業。伍運興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出師不利,他打算換種一些人工成本沒那麽高的大櫻桃。有了種葡萄的經驗積累,種櫻桃順利很多,但需要三四年的周期,才能有好收成,“種地需要技術,也需要政策,很缺錢”。

為了周轉資金,伍運興在空余的耕地上種植周期較短的蔬菜,補貼資金流。

融資問題一直是海鹽家庭農場式的規模化農業生產的桎梏。早在2009年左右,嘉興市海鹽縣率先為農村集體土地確權,將承包權與經營權分離,嘗試農地經營權抵押貸款。直到2015年,國家以試點的形式肯定海鹽試驗之前,這一模式都還屬於私下探索。

香禾農場開業時,領取的是海鹽縣第78塊家庭農場的營業執照。截止到2017年6月,海鹽全縣土地流轉面積20.21萬畝,流轉率達62.9%,共培育出各類農業新型經營主體909家,各農業規模經營主體共流轉土地18.01萬畝,占全縣流轉總面積的89.1%。

海鹽的一些金融機構,已經形成專門針對家庭農場放貸的業務部門。得知香禾農場的需求後,農信聯社對果園進行一番評估,給出了25萬元的授信額度。伍運興用來抵押貸款的“抵押物”,就是農場土地的“經營權”。

抵押品價值以承包經營權及租金實際支付剩余期限、流轉價款、支付價款和土地附著物的預期收入來確定,是對“預期收入變現”的有益嘗試。至2017年6月,海鹽已流轉的二十多萬畝土地中,辦理抵押登記的達5.02萬畝。“這個很好,沒想到這樣能貸到款。”伍運興說。

抵押貸款行為發生後,意味著“經營權”從“承包經營權”分離後,實現了入市,因為抵押行為一旦出現違約,銀行就要將抵押物收回,放在市場上交易。

入市改革,八仙過海

2015年,國務院關於開展農村承包土地的經營權抵押貸款試點的指導意見出臺前,海鹽縣先後出臺了《農村土地流轉經營權證登記管理辦法》和《流轉土地經營權抵押專項貸款管理辦法》,對農地經營權抵押貸款的很多細則進行了規範。

經營主體在流轉農戶耕地時,除了向農戶支付流轉費之外,還應按照每畝300元的標準繳納風險保障金,這部分費用與縣、鎮、村三級分別按照一定比例聚集的資金,一起組成風險保障金。一旦出現因經營不善無法履約的行為,由這部分基金暫時承擔流轉費的損失。截至2017年6月,風險保障金累計已達3000萬元。

不同區域,農地承包經營權價值體現不穩定,出現違約狀況後,接盤盤活的難度不盡相同。成立“風險保障金”,成為耕地承包經營權入市風險防控的慣用做法。比較而言,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價值很高,易於轉手,風險防控措施主要體現在增值部分收益的分配方面。

浙江德清縣是首批15個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試點,制定了《德清縣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收益分配管理規定(試行)》,將入市收益統一列入村集體公積公益金進行管理,農戶通過股權增厚的形式享受分紅。

耕地承包經營權與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皆不用像宅基地入市那般受制於流轉範圍的窠臼,制度設計也相對靈活。

2016年9月至10月,義烏先後出臺了《義烏市農村宅基地使用權轉讓細則(試行)》和《義烏市農民住房財產權抵押貸款試點管理辦法(試行)》,對宅基地抵押貸款政策的很多細則進行了規範。

南方周末記者從義烏市國土資源局了解到,2017年,義烏市人民法院共審理農村宅基地轉讓糾紛案件33件,25件已結案,其中已判決5件,撤訴17件,調解3件。

義烏市國土資源局副局長張黎明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判決的案例中,承認了宅基地轉讓的正當性、合法性,鮮活的判例,起到了示範作用。

細則規定,義烏可以把宅基地流轉區域擴展至市域範圍內,這意味著全市集體經濟成員間的宅基地交易,皆受到保護。2018年,義烏市人民法院已受理農村宅基地轉讓糾紛案件23件,均在審理當中,其中出現了跨村集體轉讓糾紛案例,將於近期宣判。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136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