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14家品牌服裝「染毒」 到底責任歸誰?

http://www.chuangyejia.com/norm.php?id=2868&PHPSESSID=5f8adf24037465e974473a95d9e5d285

     生意社9月9日訊 服裝「涉毒」,消費者自然會指責服裝品牌本身。但是,追查有毒服裝到底來自何方,「毒源」便指向了為這些知名品牌生產衣服的代工廠商。公眾指責品牌,品牌推脫代工廠商。這場風波到底責任歸誰?

  當今市場上,有毒食品、有毒家具不為稀奇,但當「毒衣」也襲來時,消費者還能再淡定嗎?除企業缺少社會責任,代工廠商與品牌企業的矛盾也為「毒 衣」製造添上一筆。企業在產業鏈上,或許有高有低,但是在保證產品質量,共同為消費者營造健康的消費環境上,品牌企業與代工廠商責任相當。

  近日,綠色和平組織發佈的一個調查報告讓數家知名服裝品牌捲入了「涉毒」風波。該報告題為《毒隱於衣──全球品牌服裝的有毒有害物質殘留調 查》,其內容顯示:今年4月至5月份,綠色和平組織在中國、阿根廷等全球18個國家採購了15個服裝品牌的78件樣品,其中52件樣品被測出殘留有毒有害 物質。其中包括阿迪達斯、耐克、CK、彪馬、李寧等14個全球知名運動服裝企業。

  「毒衣門」一出,立即引發了市場的軒然大波。該報告剛一公佈,各品牌便迅速做出反應:耐克、彪馬稱將在2020年前淘汰供應鏈中所有的有毒有害 物質。李寧公司則承諾將於2019年在供應鏈中最終消除影響環境的化學物質。然而,在各大公司的「誠懇態度」背後,並沒有務實的解決方案,也沒有具體的 「療毒」措施。

  NPE與代工工廠

  據瞭解,將知名品牌捲入「涉毒」漩渦的物質,名為NPE。這是一種常見的表面活性劑,被廣泛用於印染、清洗等工序。雖然,添加了NPE成分的印 染助劑以後,衣服的印染效果會更好,但是,NPE被排放到環境中,其分解出的有毒物質會對生物的性發育產生不良影響,嚴重的甚至會引發惡性腫瘤。

  其實,鑑於NPE對人體和環境的危害,歐盟已於2005年頒佈《關於化學品註冊、評估、授權與限制的法規》,禁止紡織生產行業中使用NPE;中 國環保部和海關總署也在今年年初將NPE加入了《中國嚴格限制進出口的有毒化學品目錄》,首次將NPE列為禁入進出口物質名單。然而,儘管中國在對外貿易 中明令禁止了NPE,但國內市場目前尚未有文件對NPE施行限制。這就讓一些投機者鑽了空子。

  該事件發生後,各大品牌自然引來罵聲一片,而為這些品牌加工成衣的代工工廠也難逃苛責。

  而這所謂的代工工廠,通常是指不做設計只進行生產加工的企業。南開大學經濟系教授金岩進一步解釋道,「代工需求商為了進一步削減成本,創造更大 的收益,向加工製造成本低廉的國家和地區轉移製造業。而這也為經濟起步較晚的地區帶來了巨大商機。」目前,中國東南沿海分佈著許多代工廠商,這也是為什 麼,即使你身處歐洲和美國的時裝街,也會隨處可見貼著「MadeInChina」標籤的商品。

  但是,製造業過於集中也產生了不良效果。在此次NPE污染報告中,78件樣品的生產地均在發展中國家,產自中國的多達28件,其中李寧品牌所有 涉及產品均來自於中國。之所以那麼多品牌集體淪陷,很大程度上就在於為其加工衣服的廠商集中過於密集,行業操守也較為一致,後果可謂是「一損俱損」。

  脫節的供應鏈

  雖然弄清楚了NPE源於代工廠商,但需要注意的現實是,生產成本常常壓得代工廠商喘不過氣來。調查顯示,目前,國內已經有替代NPE的無毒助劑 產品,但由於使用這些產品生產成本要高出5%至10%,因此利潤已經很低的代工廠商為了避免虧本並沒有選擇使用NPE的替代品。這雖然不能成為其製造「毒 衣」的理由,卻在一定程度上客觀反映了製造商的困境。

  專家認為,代工企業生產的產品「帶毒」的確與自身節約成本有很大的關聯。金岩指出,代工企業的盈利點非常低,很多時候為了擴大盈利,不得不「過度節約」。

  「在不該省的地方也要省,這是代工企業換取經濟利益的『法寶』,出現原材料以次充好,甚至不惜違規操作的現象也就不足為奇了。」金岩說,「另 外,代工需求方也難脫干係。因為他們往往把代工價格壓得非常低,幾乎是以成本價交由代工企業生產,側面上也加重了產品出現問題的風險。」

  專家表示,人們對品牌方的指責往往更加嚴厲,不僅因為他們是產品的主要責任者,也是因為從根本上說,代工需求方在商品的生產管理上存在漏洞,監管不到位,又忽略了代工企業的經濟利益,才導致劣質產品頻頻出現。

  金岩教授告訴記者,在全球代工鏈條上,代工企業與品牌企業之間往往處於一種不對等的地位,這幾乎是國際產業鏈分工的潛規則。這也使得,即便是曾經的韓國三星和現在富士康這樣的代工「巨無霸」,也不敢真正與蘋果、戴爾等品牌廠商叫板。

  「而且,代工工廠屬於勞動密集型企業,利潤空間較小,為了攫取最大的利潤,唯有從壓低勞動力報酬上入手。」金岩繼續解釋道,「現在不僅人工成本逐日增加,整個社會物價上漲更是帶來了製造業成本的全面上升,代工企業的日子是異常艱辛的。」

  所以,在「毒衣門」事件中,品牌商和代工企業是兩大責任人,但大多數的專家並不傾向於各打五十大板。

  「代工需求方的問題的確更多一些,不僅表現在迫使代工企業低價接受了代工業務,還表現在其對產品監管不到位甚至根本沒有監管,因此是事件發生的 主因。」金岩說,「不過,代工企業也應該對其產品所用原材料設置嚴格的標準,並在採購時進行檢測,淘汰不合格的產品,這是它必須要承擔的責任。」

  樹立良心底線建立對話機制

  專家建議,要解決代工企業和品牌商之間供應鏈脫節的問題,雙方首先要建立起積極的對話機制。這樣可以幫助品牌商瞭解代工企業的處境,合理調整雙方合作模式,使代工方能獲得更多的利潤空間。此外,品牌企業也應加強對代工方的監督,在維護自身利益的同時,保證產品的質量。

  而除了品牌商和製造商之間需建立對話機制,企業和政府、政府和相關社會組織(如環保組織)、企業和社會組織之間,也應加強聯繫,使原本相對隱匿的產業鏈能夠公開,這樣一來,對產業鏈的各方都可以產生監督的作應。

  金岩教授指出,建立對話機制,公開供應商或者供應鏈,在一定意義上可以很直觀地監測和及時查處相關企業,從源頭上杜絕此類事件的發生。

  也有業內人士提出,代工企業的生存壓力過大,應該保留一定的生存底線。對此,金岩教授談道:「這個底線不能以企業的生產利潤來衡量,否則必然會 出現類似「毒衣門」的事情。除了相關的監管政策發揮作用之外,代工企業應以良心標準來設定底線。代工企業應該在保證盈利的前提下,努力提高產品的質量,不 能以次充好、以假充真,更不能『帶毒』,用危害員工和消費者的生命健康和安全來換取利潤。歸根於一句話,即法律的底線不能坐穿,良心的底線更要守住。」 (來源:中國紡織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616

烏木與氣候資源歸誰所有?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2-07-13/100410612.html

 因為烏木歸屬爭議,7月8日,四川彭州市通濟鎮麻柳村村民吳高亮稱已準備好起訴鎮政府,包括通過行政訴訟,起訴強制性挖掘烏木「濫用職權」「行政違法」,此外還將就烏木的歸屬權提起民事訴訟。

   2012年春節前後,吳高亮在家門口的河道邊發現了價值連城的烏木,在挖掘過程中被通濟鎮政府以「烏木歸國家所有」為由喊停,七根烏木最終被政府組織挖 走。據《成都商報》報導,通濟鎮政府挖掘並運送至通濟鎮的客運站內安置。在四個多月後,彭州國資辦於7月4日下午召集文管、林業、司法、水務、國土等部 門,對吳高亮作出正式答覆:烏木歸國家所有,給予發現者7萬元獎勵。彭州市財政局分管國資辦的副局長陳彬表示,烏木為所有人不明的埋藏物,政府的處理依據 是《民法通則》關於所有人不明的埋藏物、隱藏物的規定。

  但吳高亮表示,此批烏木經確認為市場上最為昂貴的金絲楠木,曾有人願意出1200萬元購買,7萬元的獎勵明顯過低。此外,他認為烏木並不屬於「人為」的埋藏物,不應適用《民法通則》的該條規定,法律並未對烏木所有權進行規定,自己應當可以先佔取得其所有權。

  學界對於烏木歸屬,也有兩種代表性的觀點。社科院法學所梁慧星認為,「埋藏」屬於人為行為,而烏木並不是人為埋藏物。他認為烏木可類推為天然孳息,根據《物權法》的規定,天然孳息由所有權人取得,因此烏木也應由國家取得。

  中國政法大學的柳經緯則認為,烏木不為埋藏物,同時也並非天然孳息,對其所有權歸屬在中國法律並無規定。《物權法》中對屬於國家所有的事物產權 做了列舉式規定,對這種列舉式規定應做限定解釋,即只有符合法律列舉情況時,才屬於國家所有。因此,應適用民法原理「先佔原則」,歸發現者所有。

  實際上,關於自然資源的所有權問題,早在此前黑龍江氣候資源立法中,就已引起爭議。黑龍江省人大常委會於6月14日審議通過《黑龍江省氣候資源探測和保護條例》宣稱「氣候資源為國家所有」,並規定氣象資源探測需經行政許可。

  中國政法大學朱慶育認為氣候資源作為無體物,只有在經過「特定化」之後才可談所有權問題。因此「氣候資源國家所有」的說法不符合民法原理。在該 項宣稱背後隱藏的真實意圖實際上是為對氣象探測進行行政管制提供法律上的依據。上海交大凱原法學院朱芒認為,是否設置許可的前提是公共性論證,實際與所有 權無關,用已經過時的絕對所有權理論來解釋國家所有權,繼而以此為許可設置提供法律依據,與法理相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217

彰銀歸誰管 竟要看龍巖臉色

2014-12-01  TCW
 

這是台新金控與財政部最激烈的戰役。年底獨立董事改選大戰,甚至已經蔓延向國際媒體。

曾投資台新金但失望認賠撤資的太盟投資集團董事長單偉建,近來投書亞洲《華爾街日報》,痛陳財政部對台新金享有彰銀主導權的承諾是白紙黑字,卻言而無信。他認為,缺乏誠信原則將無法搞好經濟、吸引外資,希望台灣政府「莫要當傻瓜」。

單偉建此舉,被視為台新金訴諸外媒求公道。因為,此刻戰局已被關鍵少數股東如龍巖集團與外資左右,請重量級人士對外喊冤,可尋求外資認同。

雖然台新金以二二.五五%持股高居第一大股東,但持股一二.一九%的財政部,號召公股行庫與公營機構買入彰銀股份,使泛公股總計也掌握逾二二%股權,與台新金相當。

龍巖不表態,恐想爭一席

龍巖集團董事長李世聰個人持股由四月的二.二二%增加為二.九八%,集團旗下的成昌投資公司也持股一.四%,加計龍巖持股,可控制的股份將近五%,誰能獲得他的支持,就能勝出。

但是李世聰至今動向不明,稍早傳說他將支持台新金,近來又有媒體報導,財政部派員拜訪他尋求支持時,國稅局官員「陪同」出現,讓他改口表態支持公股。但據本刊調查,目前兩大陣營都未取得李世聰的委託書,不排除他個人也有興趣拿下一席,為戰局更添詭譎氣氛。

外資求穩,過去曾挺台新金

另一大關鍵持股是外資。目前外資對彰銀持股共計約一三%,其中美國前十大基金公司之一的DFA(Dimensional Fund Advisors),旗下新興市場價值基金就擁有彰銀一.六%股權,高居第六大股東。

該基金規模近兩百億美元,其中一成五注資台灣,除了彰銀,也持有富邦金、兆豐金、元大金、聯電股份。DFA亞洲市場執行長陳鵬,是現居於新加坡的中國東北人,過去曾在晨星任職,與投資圈華人熟識,會不會出手支持台新金,值得留意。

熟悉外資圈人士分析,外資大多不在議案上表態,只幫忙湊足達開會門檻股數,或支持公司派以確保經營權穩定。但台新金與外資的溝通能力應在公股之上,過去也曾在特定議案上,取得占彰銀一成持股的外資委託書;這次能否獲外資支持,將是戰況關鍵。

【延伸閱讀】10大股東,剩3家未表態—彰銀前10大股東派系表

●支持台新金台新金控 持股22.55 %

●支持財政部財政部 持股12.19 %第一銀行 持股2.89 %國發基金 持股2.75 %台灣菸酒 持股1.39 %中華郵政 持股1.10 %永三企業(張伯欣家族) 持股1.02 %

●未表態李世聰(龍巖體系) 持股2.98 %成昌投資(龍巖體系) 持股1.40 %花旗保管DFA外資專戶 持股1.60 %

整理:蔡靚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1360

撿到“狗頭金”該歸誰 官方尚未就歸屬表態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7805

1月30日,一位哈薩克族牧民在新疆阿勒泰地區青河縣境內撿到一塊重7.85公斤的狗頭金。律師認為,首先需要專家對金塊進行鑒定,確定是否屬於天然礦產或文物;如果屬於礦產或文物,則需要上繳國家。 (CFP/圖)

中新網報道,2015年1月30日,由一位哈薩克族牧民在新疆阿勒泰地區青河縣境內撿到一塊重7.85公斤的狗頭金,引起網民廣泛關註及熱議。

狗頭金是指天然產出的、顆粒極大、形態不規則塊金。其產出相當稀少,其價值通常遠超過同等重量的純金,故被人們視為寶中之寶。

新疆青河縣宣傳部2月9日通過其官方微信平臺對外發布,關於媒體報道青河縣牧民撿到天然金塊一事,經有關方面調查,此報道屬實,確有此事。

另據中新網報道,據青河縣政府工作人員介紹,已組織國土、礦產、公安等多部門聯合調查組前往實地核實情況,將給網民公開回應。

該消息人士透漏,此次調查的主要問題是,狗頭金是不是真金,到底有多重,含金量的成分等多項數據,調查結果將全面回應網民關切。

據《法制晚報》報道,6日下午,新疆阿勒泰地區青河縣文物局稱,“我們看了,所撿物和文物不搭接,基本上可以確定不屬於文物,只能說它是一種礦產品。”該工作人員還表示,所撿物屬於比較重要和稀奇罕見的礦產品,比較貴重,是不是金子需要礦產部門進一步確認。

報道稱,目前,政府建議牧民對該疑似“天然塊金”進行鑒定,政府願意提供鑒定相關服務。考慮到疑似“天然塊金”可能價值不菲,牧民有生命財產安全隱患,已安排當地鄉政府及有關部門加強了對牧民的安全保護,並叮囑牧民提高防範意識,妥善保管。

這塊“天然金塊”長23厘米,最寬處約18厘米,最厚處約8厘米。更為奇特的是,金塊有如人工鏤空藝術品一般,不同的角度能夠看出不同的造型,像一只大腳印,還像一個人坐在山巔,也有人說看起來有點像大公雞。

據當地史誌辦工作人員稱,這是迄今為止在新疆發現的最大一塊狗頭金。按照我國相關法律規定,所撿物品如果屬於礦產或文物,則需要上繳國家。

據《現代快報》報道,“天熱的黃金屬於國家貴重物品,是礦產資源的一種,根據《礦產資源法》的規定,屬於國家所有。” 陜西秦港律師事務所律師史偉斌說,如果牧民自己占有的話將涉嫌犯侵占罪。《礦產資源法》規定,礦產資源屬於國家所有,由國務院行使國家對礦產資源的所有權;地表或者地下的礦產資源的國家所有權,不因其所依附的土地的所有權或者使用權的不同而改變;禁止任何組織或者個人用任何手段侵占或者破壞礦產資源。

新疆阿勒泰曾因盛產黃金名揚天下,至今民間還流傳有“阿勒泰七十二條溝,溝溝都有黃金”的說法。

除了狗頭金,還有哪些撿到也“白撿”的寶貝?

1.烏木

案例:2012年2月,四川彭州村民吳高亮在自家耕地發現價值1000多萬的烏木,當地鎮政府認為烏木屬國家所有,給予吳高亮7萬元的獎勵,吳亮對此不認同,將鎮政府告上法院。一審敗訴後吳亮又提起上訴。2013年6月15日,四川省高院駁回了原告上訴,維持一審判決。

2.文物

案例:2014年10月26日,陜西丹鳳縣男子李磊在黏土堆里發現一把古劍,隨後他將古劍交給了丹鳳縣文物部門,經認定為這把青銅劍距今約有3000年歷史,為戰國時期楚國青銅劍,古劍鋒利如初。當地文物局給李磊頒發了榮譽證書,獎勵了500元。

3.自家陪葬品

案例:2011年,河南鄭氏兄弟曾祖父墓葬被盜。盜墓賊被抓後,繳獲翠鐲等32件陪葬品,經鑒定為清代文物。墓主後代鄭氏兄弟認為,被盜墓為其曾祖父墓葬,陪葬品應該歸他們家人所有,遂要求公安局和文物局返還扣押的32件隨葬品,在協商未果後,鄭氏兄弟將公安局和文物局告上法院。2014年7月7日,法院最終判決32件文物歸國家所有。

針對此案,主審法官表示:地下文物屬於國家,這是法律明文規定的,目前的司法解釋中沒有例外。

網易新聞根據公開報道整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2372

一紙訴訟曝光股權爭鬥“套路”:ST慧球究竟歸誰?

一紙民事起訴書將ST慧球持續兩個多月的股權爭鬥亂局漸漸攤開,該公司前董事長顧國平通過黑箱協議轉讓股權而最終違約,導致上市公司實際控制人不明,並遭遇知底細的“入侵者強勢”介入,引發系列控制權宮鬥。

ST慧球9月27日晚間公告稱,經核實公司董事會、監事會及股東大會相關歷史資料,並未發現涉及本次涉訴擔保事項的任何相關文件,認為相關民事起訴狀中關於公司為“上述協議提供無限連帶責任擔保”並未經過公司董事會、監事會、股東大會的審議程序。公司董事會認為,該擔保事項系違規擔保,本公司不應該、不認同、不接受因此承擔相關擔保責任。

然而,瑞萊嘉譽受讓的股權究竟從何而來?顧國平、鮮言、瑞菜嘉譽在這起糾紛中真正扮演了什麽角色?等等懸疑仍然待解。

蹊蹺的股權轉讓

上證所監管通報顯示,9月23日,收到ST慧球股東反映,該公司涉及一起重大訴訟,因股權轉讓糾紛,已向法院起訴ST慧球及其前實際控制人顧國平,且上海高院目前已經受理。

對於ST慧球控制權宮鬥劇來說,今年4月27日是關鍵時間點。根據上證所公布的《民事起訴書》,當日顧國平、上海斐訊數據通信技術有限公司(下稱“斐訊通信”)、ST慧球與一家名為上海躬盛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下稱“躬盛網絡”)的公司簽訂《股權轉讓備忘錄》、《經營權和股權轉讓協議書》、《借款協議》,約定顧國平將ST慧球的6.66%股權轉讓給躬盛網絡,轉讓價為7億元。由斐訊通信、ST慧球為上述協議提供連帶責任擔保。但最終顧國平卻並未履約。

據本報記者調查發現,躬盛網絡實為迷局主角之一的匹凸匹前實際控制人鮮言的“馬甲”。工商信息顯示,躬盛網絡的法定代表人為楊劍鋒,而楊劍鋒曾為上海躬盛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下稱“躬盛投資”)的法定代表人、投資人,上述信息分別於2016年5月9日變更為朱曉堃、於2016年3月22日變更為上海柯塞威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稱“上海柯塞威”)。而上海柯塞威與鮮言控股的深圳柯塞威金融信息服務有限公司同隸屬於柯塞威集團;此外,上海柯塞威原名為上海鴻禧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有媒體曾報道,後者曾為鮮言控股的鴻豐國際集團子公司。此前也有多位接近ST慧球的知情人士向《第一財經日報》表示,顧國平已將上市公司轉賣給了鮮言。

今年8月份,鮮言開始在ST慧球現身,被聘為該公司證券事務代表。由於鮮言進入後,ST慧球宣布擬成立多家公司,名稱與鮮言旗下公司名字相近,且其中一家與瑞萊嘉譽同處一棟樓,還引發了雙方是一致行動人的猜測。但此後卻接連發生了上市公司阻止瑞萊嘉譽信息披露、瑞萊嘉譽提議罷免ST慧球董事長董文亮等全體董事等蹊蹺之事。

今年7月21日-7月28日,瑞萊嘉譽通過二級市場舉牌,成為持有ST慧球1973.9萬股,持股比例4.999978%。此後,瑞萊嘉譽繼續增持,截至目前,持股比例已達10.46%,成為第一大股東。

按照起訴書的說法,顧國平為了完成ST慧球重組,選定國泰君安為重組財務顧問。在此過程中,國泰君安違反保密原則,讓瑞萊嘉譽、華安未來資產管理(上海)有限公司(下稱“華安未來”),數次大宗受讓顧國平所持ST慧球股份。公告信息顯示,ST慧球重組停牌是在2016年1月19日,並在1月26日正式披露顧國平擬將斐訊數據與該公司重組的消息。

也就是說,起訴書認為鮮言與瑞萊嘉譽關於ST慧球的控制權之爭,是因為顧國平違約、瑞萊嘉譽“橫刀奪愛”所致。

但該說法也有疑問。 2015年10月之後,顧國平先後通過德邦創新資本管理有限公司(下稱“德邦創新”)、華安未來、上海和熙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下稱“上海和熙”),發行了五個資管計劃,借助杠桿融資大舉增持ST慧球。

年報信息顯示,截至2015年12月底,德邦慧金1號、和熙2號、華安匯增1—3號五個資管計劃,分別持有ST慧球842萬股、750萬股、644萬股、610萬股、527萬股,合計持有3371萬股。今年1月9日,ST慧球披露稱,顧國平通過通過上述資管計劃,共計持有其3471萬股,持股不比例上升至8.79%。

但今年初A股遭遇“熔斷風暴“,顧國平的杠桿持股遭到多次平倉。今年1月,德邦慧金1號爆倉,顧國平未按約定補倉,其所持ST慧球842萬股,被該資管計劃優先級委托人強制平倉。

7月12日,華安匯增2號、3號凈值也跌破約定的補倉線,顧國平未在約定時間內補倉,華安未來解除了與其一致行動人關系。7月14日,和熙2號也解除了與顧國平的一致人行動關系。至此,顧國平僅剩華安匯增1號直接、間接持有ST慧球710萬股,持股比例僅為1.8%。

在起訴書中,對於瑞萊嘉譽、華安未來買入的具體時間,躬盛網絡並未說明。顧國平與鮮言前述股權轉讓、借款協議,發生在4月27日。但根據上述起訴書的說法,瑞萊嘉譽、華安未來受讓顧國平所持股份,是在ST慧球啟動重組之後。

但問題在於,除了今年1月份被強制平倉外,直到今年7月,公開資料顯示的顧國平持有ST慧球的股份數並未發生變化。截至今年3月底,德邦慧金1號持股數量為791.5萬股,僅減持了50萬股,其他四個資管計劃持股數理並未變化。

而根據瑞萊嘉譽此前公告,其所持ST慧球1900萬股是北京州際田野投資咨詢有限公司(下稱“州際田野”)通過大宗交易轉讓而來。而1900萬股占慧球科技總股本的3.85%,超過一季報中第一大股東吳鳴霄,但州際田野並未出現在慧球科技一季報十大股東之列。

誰在說謊?

躬盛網絡在起訴書中稱,“國泰君安證券股份有限公司違反《獨立顧問協議》重要的獨立性和保密性原則,讓其關聯人控制的深圳瑞萊嘉譽投資企業(有限合夥)與華安未來資產管理(上海)有限公司,分數次大宗受讓第一被告(即顧國平)間接持有的股份。”

按照躬盛網絡上述說法,瑞萊嘉譽、華安未來均為國泰君安關聯人所控制。此外,華安未來的股東國泰君安投資管理股份有限(下稱“國君投資”),也是國泰君安的關聯公司。基於這一關聯關系,國泰君安才泄露了ST慧球重組消息。

工商登記資料顯示,國君投資確實持有華安基金20%股權,而華安基金則持有華安未來51%股權,但國泰君安並未直接持有華安未來股權,亦不持有國君投資股權。

從時間上來看,躬盛網絡的說法,與國泰均安7月8日出具的ST慧球終止重組專項核查意見也有關系。在該核查意見中,國泰君安表示,該公司5月26日起,才與ST慧球簽署財務顧問協議,正式開展此次重組的獨立財務顧問工作。而在6月15日,經雙方協商,國泰君安已與上市公司終止了財務顧問協議。

根據公開信息,瑞萊嘉譽成立於2016年4月28日,在顧國平與上海躬盛簽署上述協議次日,就已成立。換言之,瑞萊嘉譽的成立,是奔著ST慧球股權而來。而其普通合夥人深圳市前海瑞萊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也在此前一天的4月27日才成立。這就意味著,如果上述信披屬實,則瑞萊嘉譽成立之時,國泰君安尚未成為ST慧球重組財務顧問。

國泰君安方面也回應稱,因斐訊通信借殼ST慧球上市事宜,國泰君安與ST慧球於2016年5月接觸並簽訂獨立財務顧問協議,按照證監會執業要求及項目實際情況,國泰君安於2016年6月通知上市公司終止協議並退出現場工作。ST慧球於2016年7月5日宣布重組終止,並於7月7日股票複牌交易;國泰君安受聘擔任ST慧球獨立財務顧問期間,ST慧球股票處於停牌狀態,未有股票交易,不存在其他方通過大宗交易受讓股票的可能,更不存在國泰君安指使受讓股票相關情形。

而作為連帶責任擔保方,ST慧球始終不曾披露顧國平股權轉讓的經過、糾葛,反而在控制權之爭爆發後,多次認定顧國平為實際控制人。9月27日,記者就此撥打鮮言、顧國平等人電話,但鮮言手機始終處於正在通話狀態,顧國平也未就相關問題予以回應。

一個值得註意的細節是,2016年4月,北京瑞爾德嘉創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起訴顧國平等合同糾紛,導致顧國平增持ST慧球的華安匯增1號、2號、3號的3000萬份、3500萬份3500萬份份額被凍結。

“天眼查”最新資料顯示,20015年12月23日,廣西壯族自治區北海中院發布了一則公告,該院受理原告晁曉東與北京川騰投資有限公司(下稱“北京川騰”)、ST慧球、北京瑞爾德嘉創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下稱“瑞爾德嘉”)案外人執行異議一案,因北京川騰去向不明,無法直接送達,法院通過公告,向其送達起訴狀副本、應訴通知書等文件。值得註意的是,早在2013年,因為與惠州輝騰投資有限公司發生質押擔保糾紛,瑞爾德嘉就申請凍結惠州輝騰所持ST慧球1605萬股。

ST慧球究竟歸誰

毫無疑問,上述民事起訴書同時暴露出了一系列法律問題。未經公告及股東大會審議的黑箱協議對上市公司而言是否有效?是否需要承擔高額連帶賠償?ST慧球究竟將歸誰?

根據該民事起訴書,4月27日,顧國平與躬盛網絡簽訂了《經營權和股份轉讓協議書》,約定將直接和間接持有的ST慧球6.66%的股權轉讓給躬盛網絡,轉讓對價為7億元,如果違約,顧國平需向躬盛網絡支付股權轉讓價款的雙倍作為違約金;同時,顧國平向躬盛網絡借款1億元,並簽訂《借款協議》。而上市公司當日也與躬盛網絡簽訂了《股權轉讓備忘錄》,上市公司將為上述協議提供無限連帶責任擔保。

上海市東方劍橋律師事務所律師吳立駿認為,顧國平所轉讓的股權涉及實際控制人變更,在簽署協議後要及時予以信息披露,未公告則存在信披違規,可能要被行政處罰;而上市公司真的在協議上簽字蓋章了,那麽也存在違法違規擔保沒有及時披露,也涉及信息披露違規。

對此市場投資者存有疑問,在協議未公告未經董事會、股東大會審議的情況下,上市公司是否要對顧國平的股權轉讓協議和借款協議承擔無限連帶擔保責任?

在上海天銘律師事務所律師宋一欣看來,如果上市公司有簽協議且有蓋章,就有可能要承擔責任,主要還是違反了《合同法》,如果顧國平不願意承擔責任,上市公司就需要承擔連帶責任,但上市公司可以向顧國平追討損失。

“上市公司需要承擔擔保責任,不需要經過股東大會審議也有效,因為對於沒通過股東大會審議的擔保、質押等是否是無效的,目前法律沒有明文規定。”吳立駿表示。

這意味著若顧國平不承擔違約責任,那麽上市公司將可能承擔14億元的股權轉讓賠償金以及1億元的借款,累計共15億元,而這部分錢又不能追討回的話,那麽這將對上市公司構成風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6787

東方夢工廠“跨國婚姻”結束,“夫妻共有財產”《功夫熊貓3》歸誰?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8-02-04/1190089.html

每經記者 丁舟洋

每經編輯 杜蔚

作為全球第一家中美合資的動畫公司,東方夢工廠的出身風華正茂——由華人文化產業投資基金(以下簡稱“華人文化”)領投占股55%,美國公司夢工廠動畫占股45%,2012年在上海成立。

2016年東方夢工廠聯合夢工廠動畫出品了《功夫熊貓3》不久,夢工廠動畫老板易主。好萊塢大巨頭康卡斯特收購夢工廠動畫,此後關於新股東不滿東方夢工廠的表現並將放棄股權的傳言不斷。

2月2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獲悉,東方夢工廠股權變動塵埃落定:由華人文化為首的中國財團全資控股東方夢工廠,美方公司不再是股東。而夢工廠動畫的撤股,也意味著原屬於合資公司的寶貴IP《功夫熊貓3》的歸屬或許將出現變動。

華人文化方面就此事回應《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此番股權變更是中方主動提議的,得到了美方的理解和支持,並取得了令各方滿意的結果。雙方將會在東方夢工廠的新片發行上進行合作。而對於《功夫熊貓3》的IP歸屬,出於合作雙方的保密協議,現在還不方便透露。

雙方分手但仍是朋友

“東方夢工廠就是為了《功夫熊貓3》而生的。”兩年前,東方夢工廠的首位中國本土CEO朱承華在走馬上任之際曾如是說。

看看東方夢工廠最初的logo就不難理解到這家合資公司的基因與抱負——一只水墨畫的熊貓坐在紅色的月亮上垂釣,這其中蘊含了東方文化、《功夫熊貓》、夢工廠動畫三大元素。

▲夢工廠動畫的logo與東方夢工廠最初的logo

但現在這個logo的熊貓和月牙都將被更換,據華人文化方面透露,東方夢工廠的英文名由原來與夢工廠動畫息息相關的Oriental DreamWorks 變更為現在的Pearl Studio。新logo是手掌中捧著珍珠的造型,動作快的票務軟件系統上已經用上了新logo。

改名、換像,均是這樁跨國婚姻結束的標誌。

用華人文化方面的話來說,這是一個“新的開始”。“我們已吸收和消化了好萊塢的頂尖創意和制作體系並搭建了成熟的團隊,接下來將邁入全新階段,發布完全獨立、自主開發的針對全球市場的東方電影。”朱承華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而對於如此巨大的中國市場,好萊塢巨頭顯然不會放棄,夢工廠動畫與華人文化的“跨國婚姻”雖然結束了,但雙方以後仍將繼續“做朋友”。作為好萊塢六大制片廠的環球影業娛樂集團代表母公司康卡斯特發言稱:“非常尊敬黎瑞剛先生和他領導的華人文化,並祝福東方夢工廠未來發展順利。我們非常期待未來能有更多合作機會。”

“我們已經宣布了明年的電影項目《EVEREST》,由環球影業負責在中國以外的全球市場發行。東方夢工廠後面也會陸續推出第二部、第三部的電影項目,都是針對全球市場。”朱承華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當初的結合是為了學習和掌握好萊塢頂級動畫電影公司的核心技術與商業體系,現在與其分家後的東方夢工廠,是否已學有所成呢?可以獨立、持續生產出比肩好萊塢頂尖動畫片標準的作品了嗎?

朱承華看來,東方夢工廠已具備成熟的獨立開發能力。“我們有一個創意中心系統(creative hub),過去一年在紐約、洛杉磯都培養了自己的團隊。這個系統的理念就是由上海東方夢工廠團隊來把握最核心的創意開發、人物設定,這些前其中最有想象力的部分。然後在中期、後期的制作部分,整合全球產業鏈最優秀的人才,將他們整合到其中。”

至於東方夢工廠是否真的能做到對標迪斯尼的動畫片,實現“中國制造、全球傳播”的文化雄心,還需要接下來作品與時間的檢驗。

《功夫熊貓3》IP現在歸誰?

從東方夢工廠成立6年的成績單來看,除了聯合出品了《功夫熊貓3》以外,似乎沒有特別亮眼的。

其中《功夫熊貓3》國內票房過10億元,但北美累計票房約1.43億美元(約合人民幣9億元)。在中方資本的助力下,《功夫熊貓3》在國內的表現遠勝於《功夫熊貓》《功夫熊貓2》,但在北美表現不如《功夫熊貓》。

▲《功夫熊貓3》的全球票房情況(Box Office Mojo/圖)

而東方夢工廠創立以來唯一獨立出品的《魔發精靈》在北美累計票房超1.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9.44億元),但在中國票房卻僅為5466萬元。

去年以來東方夢工廠曾傳出大幅裁員的消息,彼時朱承華也曾回應《每日經濟新聞》稱這是因為對非核心制作業務的分包,公司的核心管理團隊非常穩定。

事實上夢工廠動畫的“傳奇人生”也遭遇了一波三折。夢工廠動畫由夢工廠工作室的動畫部分拆而來,該公司的靈魂人物傑弗瑞·卡森伯格曾是迪斯尼的主席,夢工廠動畫創立十多年以來曾推出《馴龍高手》《瘋狂原始人》《功夫熊貓》等成功作品。但接下來的幾部作品也接連慘敗,2014年、2015年該公司連續虧損,2015年甚至裁員500人。

與迪斯尼全產業鏈的IP運營能力相比,夢工廠動畫長期以來主要依靠電影票房收入的模式顯得收入單一、變現能力單薄。連續受挫後,夢工廠動畫與多家公司談判尋求“賣身”,最終在2016年,美國康卡斯特集團宣布,旗下NBC環球以38億美元收購夢工場動畫,包含債務的話,這項交易將超過41億美元。

當夢工廠動畫被NBC環球全權收購後,其公司孵化的《功夫熊貓》等核心IP也隨之並入。而此前《功夫熊貓3》的IP在東方夢工廠手中,東方夢工廠將《功夫熊貓3》的衍生品生意做得風生水起。

如今中美公司“離婚”,他們最寶貴的“夫妻共有財產”《功夫熊貓3》究竟歸誰?因《功夫熊貓3》而生的東方夢工廠還能繼續開發《功夫熊貓》嗎?

▲《功夫熊貓3》爛番茄新鮮度86%(爛番茄/圖)

“《功夫熊貓3》這是我們合資公司的第一個項目,對東夢團隊的成長和成熟具有重要意義。後續我們會和環球影業展開多方位合作。”朱承華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說,至於對功夫熊貓這個IP還有沒有後續想法,他表示:“還不便透露。”

“IP歸屬和運營體系極其複雜,涉及商業機密,出於合作方之間的保密協議約定,詳情不便透露。”就《功夫熊貓3》的IP歸屬權,華人文化方面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進一步解釋道,“東方夢工廠自成立之日起,就以打造原創IP為目標,目前無論是公司創意開發體系還是團隊能力,都具備了非常好的成功條件。”

中美合資電影公司實驗田

作為中美在動畫領域合資的實驗田,東方夢工廠一開始就被給予厚望,首輪投資高達3.3億美元。但“跨國婚姻”的運營往往殊為不易。

英國《金融時報》報道稱,康卡斯特收購夢工廠動畫後,與華人文化在東方夢工廠在發展戰略上存在分歧。對此,華人文化董事長黎瑞剛向騰訊財經予以否認,“不存在這個問題,是過度解讀了。”

不過,東方夢工廠也不可避免的存在磨合期,東方夢工廠成立五年時間內先後換任了三個CEO

《每日經濟新聞》此前曾詢問黎瑞剛,合資公司在運營中如何避免水土不服時,黎瑞剛坦言:“這個無法規避,不光是娛樂行業的合資公司,無論是科技的、消費類的公司,合資都會帶來不同的文化、不同的體系、不同團隊之間的磨合,這是一個必然的過程。應甚至像中美兩個國家之間的合作,也會有相互磨合的過程。所以只要雙方有戰略的協同,在合作過程中需要慢慢找到契合點。”

雖然目前好萊塢資本撤股,東方夢工廠由大股東華人文化力挺,但華人文化畢竟是一家投資基金,其投資會有在合適結點退出以及投資回報率的考慮。這方面黎瑞剛又如何打算?

“投資文化創意的行業和做互聯網行業不太一樣。互聯網行業有很多東西可以簡單的用流量、用戶數來進行評估,投資創意這塊需要孵化的時間更長。像東夢這樣的項目,我們幾乎是從頭開始打造這個新企業,它會有更長的時間發展。”2月2日黎瑞剛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

據騰訊財經的報道,黎瑞剛表示,針對東方夢工廠這個項目,目前已有多家境內外機構在與之接觸洽談,後續很可能會引進新的戰略投資者。

“但我們看好這一塊,對東夢既有財務性的安排,又有戰略性的規劃。因為中國未來電影格局中,動畫一定是一個重要類型。現在動畫的國內票房份額還未達到足夠的程度。好的內容還是稀缺內容,從中國公司生產的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內容也仍是缺乏的。所以雖然投資周期會長一點,我相信回報還是會是好的。”黎瑞剛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說。

至此,這個全球首家中美合資動畫片的命運進入了另一頁,培育文化產業需要耐心和時間,所以無論是一帆風順還是歷經磨難,東方夢工廠的未來都必將成為備受中外業界審視的對象。

而眼下國家對海外文化類收購政策趨嚴,這對海外市場頻頻布局的華人文化有什麽影響?

“(收購海外文化標的)是非常專業的事情,不是有錢就能做的,而且收購這些資產需要有大量的運營經驗和足夠的專業能力才能管理好這些資產。所以我覺得國家的相關政策收緊是好事情,我們公司是非常支持的。”黎瑞剛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回應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071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