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樓奴」未做何以成「老婆奴」?──「置安心」只是一個選項(2010/10/30) 脫苦海

http://hk.myblog.yahoo.com/tokuhon_blog/article?mid=16661

施政報告「置安心」計劃發表後,各界紛紛表達意見,當中毀譽參半,一些人認為計劃十分合理,但更多人認為計劃有很多漏洞,以及質疑為何不復建居屋,硬要拿一個大家都不清楚的計劃作為代替? 

筆者早幾期 已指出香港住宅供應有兩座大山:土地使用價值爭逐將樓價推高、供應 有限但發展壓力被高估。土地有價而要使用者付出代價時,他們又是否真有如此龐大的需求?尤其是那些希望上車者,或自命無殼蝸牛,或認為要買到間屋才可以成 家立室,到真正要他們科水買樓,半賣半送他們未必供不起,不過又會說用二十年供樓,令到自己二十年都不能轉工,或者認為自己被層樓綁住,未能實踐人生理想 或降低生活水準。說穿了,他們不想面對置業問題的本質──選擇與機會成本。

人生充滿選 擇,置業只是其一,最理想當然是付出最少代價而得到最好待遇,但我 們知道理想往往在現實中不存在,結果唯有在現存的選項中取捨。結婚可以選擇「是否與家人一起住」;「結婚一定要買樓」換一個角度是「不與家人一起住」,可 以是租可以是買;偏生有些人認為,一定要自置物業;結果又要面對買甚麼樓,以及儲蓄首期及其後供款的問題。

有選擇就有機會成本,租樓住可以不用出首期,但期間樓價上升就不能享有增值,同時要面臨被加租及經常要搬遷的問題;如置業不去租樓,又要面對樓價下跌的風險,數以十萬計的首期被凍結不能作其他用途,還要長年期供樓,更要負責支付管理費、差餉、地租等費用。


若能從這務 實的角度看待,「置安心」可以視為解決個人置業問題的新增選擇── 將租或買的決策推遲幾年,所交租金是凍結五年的市值租金,而租金的一半可提出作為首期。不參與「置安心」而租樓的,交的仍然是市值租金,只不過要面對加租 的可能,以及業主不會大發慈悲將收到的租金退還一半。

若人們能平 常心看這個計劃,不失為鎖定參與者未來幾年的租金支出,即使最終決 定不置業而拿不到一半的租金津貼,並不能算是金錢上的損失,因為到市場租樓,也要支付全數的租金吧!參與者損失的只是機會成本,自行放棄政府津貼的置業機 會,而不應理解為「迫人買樓」。至於當事人為甚麼甘心放棄,人家怎樣計數,已超出旁人的能力範圍。

筆走至此, 本應收筆,但一名前恆生商學會學生會主席,現在就讀中文大學一年級 的王同學說:「我女朋友話,買唔到樓我唔嫁你!」其實王同學今年才入大學,如無意外畢業時應該已經有「置安心」單位可供申請,如到時王同學成功入圍,租五 年後可以提一半的租金做首期,剛剛好切入其「廿八歲才儲夠首期買樓」的計劃。

至於王同學認為要求「增加置安心計劃的數量供應及資助」,入學只有個多月的王同學應該在「國際貿易及中國企業課程」中學習經濟學的兩大原理:”Limited Resources, Unlimited Wants””Opportunity Cost is the value of best alternative foregone.”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957

港人為何注定做樓奴?(2015/1/22) 李兆富

                
2015-01-22  NM

 

對部分香港人來說,第一次當業主,到律師樓簽下按揭文件的那一刻,意義可比大學畢業、結婚和迎接第一個小生命。一紙文憑、一張婚書、一份樓契,是香港人衡量身份價值的準則。

許多人成家立室當業主後,政治觀點立場都會轉變得更傾向保守。據說新加坡的國策,背後也有這個含義;只要能夠讓更多人成為現行制度下的既得利益者,政權的地位就愈穩固。

年輕一代不希望像上一代香港人那樣,花大半生追求幾乎像倒模出來的穩定物質生活,可是在現實社會中,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又擺脫不了主流意識形態的羈絆。世代價值觀和信念的矛盾,反過來看,保守傳統價值觀的上一代,也會主觀地認定了新一代講理想不切實際,行為不上進,心態不如上一代。

近年不少香港政治議題,都反映新一代挑戰既得利益的渴望。香港是一個人口密度甚高的城市,房屋問題必然引起政治的衝突;反對地產利益,其實也有這種矛盾的意味。其實每次講到年輕人的住屋價值觀,兩代矛盾,更見明顯。

早在樓價未進入泡沫的瘋癲狀態之前,已經有群思想左傾的年輕人,說要打破這個城市的地產霸權。在雨傘運動期間,雖說口號是勿忘初衷,但針對地產利益的論述,還是佔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比重,以致不少抱有上一代香港社會價值觀的人,認為年輕人的不滿,源於未能上車置業。

上一代人會勸告年輕人:「樓,無論如何都要買,但不是一出來社會就可以做業主。那份按揭可是千萬斤重的責任,未經歷過向上游的年輕人,還是,腳踏實地,一步步來。」在他們眼中,想置業的年輕人,許多都是被寵壞未吃過鹹苦。社會上的確有一群主張「拒當樓奴」的年輕人,不但認為買樓只是助長了地產利益的存在;交租予業主抑或向銀行每月供按揭的人,統統都是樓奴,被愚弄剝削而不自知。他們要在政治上更進一步改變這個現象,將房屋由身份和財富,變成人權公義。在上一代人眼中,鬥地主心態是不切實際,也破壞許多人花半輩子建立的人生。不過,年輕人卻會說,革命過後就是解放,大家都不再被地產和政權的壓迫剝削,不明白這個道理的上一代中產,其實是可憐的。在走到最前的一群年輕人眼中,問題不是能否上車和向上流,而是究竟應該由誰去定義何謂向上流,也就是所謂的話語權。最諷刺是,深入思考不難發覺,以房屋作為政治綱領的年輕人,其實也反映他們下意識中對穩定的慾望;正如有人不要婚姻,卻不斷尋找愛情。政治是向失望的人販賣希望的勾當,特區政府當前的手段,大前提就是假設只要讓年輕人做業主做老闆,就可以減慢社會運動的步伐。我不敢就此斷言,特區政府的新加坡式政策構想,最終究竟能否奏效;但也有跡象反映,其實新加坡也在醞釀政治上的矛盾衝突。說到底,新一代其實也在尋求自我身份當中,權貴又憑什麼去了解他們的價值觀?

李兆富公共事務顧問及時事評論員,自由市場智庫獅子山學會創會成員。作者Facebook專頁:http://www.facebook.com/LeeSimon.hk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8404

息魔通殺廠佬樓奴

2015-12-24  NM
上週美國聯儲局宣布加息四分一釐,正式告別零息年代,亦是十年來首次加息。金管局警告,香港資金將開始流走。息魔重臨,一個「下馬威」,已有人嚇得屁滾尿流。首當其衝的,是一批重鎚買下人民幣合約「睇升」的廠佬。美元走強人仔偏軟,人民幣匯價曾出現十連跌,一班東莞廠佬絕望到寫信至報館,公開呼救,有港商更向本刊大爆合約內幕。另一批受害者,是一班樓奴。尤其過去一年、因發展商按揭優惠買入樓花的業主,幾乎肯定摸頂。星火燎原,戒之在貪。廠佬絕望叫救命

上週,有班香港廠佬在報章刊登聲明,要求中央政府及特區政府,救救香港廠家。內容指,不少廠家與香港各銀行簽下「睇升」的人民幣遠期外匯合約,因過去數月人仔大幅貶值超過百分之五,而損失慘重,當中有塑膠料行一鋪勁蝕十五億元。這班廠家希望中央出手與銀行協調,以及穩定匯率,否則最少五千間企業將面臨倒閉。數日後,同一封信亦寄到本刊,可見這班廠家已火燒眼眉。事實上,廠佬炒燶人仔的消息,年中已開始在一眾中小企老闆及銀行佬口中瘋傳,早前I.T(999)便因炒燶人仔要發盈警。有銀行高層指,這些合約的玩法,與○八年金融海嘯時,不少富豪都中招的Accumulator(累計期權)十分相似。Accumulator被譏為「I kill you later」,與廠佬在聲明中形容的「不平等合約」一樣,升幅盈利有上限,跌幅虧損卻無限。最近,有港商向本刊求助,揭開被劏細節。

對沖變對賭狂蝕七百萬

從事內地成衣出口生意的陳先生,向本刊投訴,指恒生銀行以對沖為名,氹他買下巨額人民幣期權合約。陳先生表示,銀行職員一一年初開始游說他買期權,「佢話人仔不斷升,買期權可以做對沖,控制成本,仲攞晒公司盤數去睇,以免over-hedge,又強調不是投機。」一一至一三年,陳生先後與恒生簽了兩份分別是五十萬美元及一百萬美元的合約,「逐月計數,每個月定一日,如果當日人仔對美元升超過合約定嘅匯價,就係我贏,有一千五百美元嘅息收。相反如果人仔跌,我就要按合約面額乘以差價賠錢俾銀行。」陳先生指,那段時間人仔升多跌少,因此贏多輸少,直至一四年初開始出事。當時陳先生手上有份一百萬美元的合約,一五年才到期,但恒生職員主動話賠償幾十萬,終止舊約,游說他簽一份新約,將面額加大至一百二十萬美元,為期兩年。「佢話玩法唔同,如果人仔升,銀行每個月都會賠足差價俾我,若銀行累積賠逾三十萬,合約就會自動取消。」陳先生指,當日如常將公司盤數交予恒生,並講明生意額已由每月千四萬跌到七百萬元。「一簽約人仔就開始跌,個個月要抬錢俾銀行,合約亦無法取消。」經歷了一年多的噩夢,陳先生今年中忍痛斬纜,一筆過賠償三百多萬予銀行,提早完成合約。「人仔個勢會一直跌落去,唔想晚晚瞓唔着。之前人仔升值賺過錢,但最終前後蝕咗七百幾萬!」陳先生先後向恒生銀行及金管局投訴,「因為銀行明知我生意跌咗,仲游說我加碼,明明係投資產品,但就話係做對沖。」但合約上清楚寫明銀碼?「係。係我自己踩咗蕉皮,但塊蕉皮係你擺喺我面前,銀行銷售時有誤導,都要負部分責任。」

翻版雷曼渣打滙豐最勇

中港中小型企業國際交流投資協進會會長趙志雄承認,過去幾年,內地工廠經營艱難,很多廠佬沉迷炒人仔,「做廠要受勞工條例及政府限制,入料責貨又死,因為樣樣原材料都跌價,做廠咁辛苦,點夠佢玩一、兩鋪人仔?依家人仔係咁跌,死o架啦,今次食詐胡,搞唔掂,已經有幾間廠走佬啦!」趙志雄指自己公司有三、四百萬人仔,最近都「拿拿臨」兌換成港紙。有知情人士透露,這一波的人仔期權風暴,有如雷曼事件翻版,牽連最深的是渣打及滙豐銀行。「渣打好多廠佬客,佢喺觀塘、九龍灣特別多地鋪。」他表示,銀行每年都有一筆備用貸款予廠佬,用美金計息,「唔用都要俾息,又唔可以cut。銀行佬就游說啲廠佬,既然有錢,又要蝕息,不如炒人仔啦。」今次廠佬叫救命,他寸道:「呢啲叫輸打贏要,人仔升咗咁耐,佢哋贏嗰時又唔出聲?」美國加息,市場預期人民幣仍「冇運行」。恒生私人銀行及信託服務主管陸庭龍預測,人仔明年將再貶值百分之三。「美國出年會繼續加息,美金會持續牛皮,中國則會再降息降準,人仔雖不會大跌,但會保持弱勢。」最近人仔定存息口再次升至最高約四釐,陸庭龍指市民要有心理準備賺息蝕價,打個和,「賺息賺價嘅年代已經過去。」

一口價減四十萬

加息最直接的影響,在於樓市。市場上已零星出現喪劈成交,記者週末前往嘉湖山莊及沙田第一城等細價樓災區視察,發現大部分業主仍未因加息劈價,但急放要做到成交,唯一法則就是:減!一名第一城經紀說:「加息之前,個市一路都跌緊,而家細房做緊三百六十萬,比喺今年初四百四十萬已經減咗兩成。」而天水圍嘉湖山莊、早前有美聯經紀做出二百六十五萬元破底價成交,現時業主普遍驚魂甫定。記者以業主身份試放一個同類細單位,經紀說市價約三百六十萬,並叫記者幫手「炮製」市場氣氛,「如果你急就放三百二十萬啦。當然你可以照放三百六十萬,等客人劈到三百二十啦。」這種陰乾式下跌將是樓市新常態。經紀坦言整個嘉湖放盤約三百多個,但過去一個月成交不足十宗,買家繼續等。一二年以七百二十萬買入沙田第一城的鄭先生透露,當時付四成首期,分三十年攤還,現月供約萬六。即使來年香港加息四分一釐,他每月只需供多幾百元。假設進入加息周期,每次加息四分一釐,加息十二次,每月供款亦只是兩萬三,「我哋買樓時有做壓力測試,唔怕,而且自住,跌市都唔關我哋事。」不過鄭先生要留意,壓力測試中的最低入息要求,會隨加息而增加,屆時不足便有機會被銀行要求搵人擔保。另外,近一年大量新樓推出九成甚至九成半按揭,引人在樓價高企時上車。未來樓價只要跌半成至一成,便慘成負資產。

等「墊屍底」租金

科達地產主席湯君明展望樓價,認為現時下跌都是「唱出來」的效果,「市場人士唱、地產經紀唱,個個都唱樓市跌,羊群心理,當十個有九個都觀望,咁個市一定會跌啦!」他認為樓市將陰乾式下跌,而戰況尚未正式開始,「而家嗰啲唔叫劈價,真係嘅劈價幾時嚟?都係睇兩樣嘢,第一係供過於求之時。發展商仲有大把貨,佢哋唔會儲貨,只會平賣。第二係好貴息之時。」他指當樓價下跌一成,造了九成按揭的新樓業主頓變負資產,而他們的供款數目亦因加息而上升,「到時銀行要call你loan,你都要劈價賣樓o架喇,呢班人幫樓市『墊屍底』。」不過,他自己則不會放貨,並決定「坐到最後」,「我屁股大把肉,最差嗰兩次我都經歷過,沙士、禽流感,最後都捱過咗啦!樓市股市唔同,你坐得過,無問題o架。」對於應否現階段入市,他指未能下定論,但就叫想上車的人不妨等等,未來將可以平租享受住新樓,「未來兩、三年,新樓將陸續入伙,到時競爭大,將有很多單位要以平租推出市場爭客,好多『墊屍底』價租金,住佢兩、三年先啦!」

撰文:黃菲菲、梁佩均攝影:財經組攝錄:財經組插圖:劉志誠[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8780

拒絕當樓奴

有blog友在fb私訊分享了一條影片,是鏗鏘集所拍的《拒絕當樓奴》,他還寫了以下的留言,令我更有興趣看看那是怎樣的一條影片。

「我覺得呢一集鏗鏘集極有教育意義,完全解釋者咩叫做心態同選擇,好值得討論。片中月入10萬元的夫婦簡單留意下佢地既消費模式,真係印證到財務教育的重要性。」



影片中的故事主要講述一對初婚夫婦在結婚前的日子裡不斷搵樓的過程,他們大學畢業一年,加起來月入不足四萬,其實已經很不錯,比不少香港家庭的收入都要好,可惜對於積蓄不多的他們來說,要買樓就難一點。

看到他們一直找尋租盤,發現香港市區租盤的確很缺,而且很貴。找了很久,有一次他們突然找到一個八千多元的租盤,上去看看,大家都嚇一跳,面積很大,認為那個租金水平絕對是「低水」。當他們滿心歡喜之際,才搞清楚事實,原來那是一個分租盤,八千多元只是租屋內的其中一間房而已。

這對年輕夫婦唯有由市區轉移去新界地方找租盤,到沙田圍村裡去找租盤,雖然同一個租金所租用的地方的確比市區大得多,可惜二人的理想要求並不一致,還是不成事。節目到了最後,兩位就寄望於新一期居屋的抽籤,希望可以安頓下來。

原來blog友所提到的高收入故事,是節目當中所加插的一對高收入的夫婦,兩口子加起來月入超過十萬元,但他們選擇不買樓,寧把金錢花在個人興趣之上。丈夫喜歡玩越野單車,原來添置單車裝備都可以用上十多萬元,這與我這些「街童」小時候玩的單車相差很遠。

這對高收入夫婦對當樓奴非常有戒心,為了不做樓奴,寧願搬到錦上路村屋租樓住、養車。於他們眼中,買樓背負很高風險,他們舉出97年、沙士、金融海嘯等樓價大跌的時代,很多人損手爛腳,於是他們不認為買樓是好的選擇。

不買樓絕不是問題,重點是所為何事。感覺上,只有32歲就追求興趣,把財富都花在興趣之上,給人一種沒有計劃,即時行樂之感。如果不買樓的原因是為了追求理想,這可能更可取。始終,先甜後苦,還是先苦後甜,一切都是因果。

另外,買樓於他們心目中就是高風險,就是當樓奴,這其實有點兒把風險放得過大,風險不是需要逃避,而是需要了解與管理。我不知道他們不買樓之後,資金拿到什麼地方去投資,如果一向沒有投資習慣,十年廿年後沒有持有資產的他們,希望還可以維持今天的生活。

在此要讚一讚港台,這是一個很有趣的節目,簡單幾個人物組合,已經能帶出香港樓市的現實。節目中就是一對對普通年輕夫婦,高收入也好,低收入也好,描述出他們面對著怎樣的住屋問題,用不著每每要找到最極端的人物,在節目中出現金句,博取收視的。

當然,節目延伸當然還可以的。例如有關投資理財、財務管理。初出來的年青人,除了四圍看租盤,還有什麼方法好好理財,改變現況呢?收入每月超過十萬元的夫婦,除了避開置業風險、享受生活、供養興趣外,還有什麼好計劃盡快達至財務自由呢?若能針對這方向跟進一下,將會更好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cRoS3JcVi0&list=PL2FflE5xSM4SB9vazF_dcYmop-HiucsP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8123

拒做樓奴 蝸居樂與怒

1 : GS(14)@2010-10-17 18:44:08

2010-10-09 iM  

香港樓價持續高企,有樓階級自然笑不攏嘴,上不到車的則人人叫苦連天。初出茅廬的年輕人,面對遙不可及的樓價,人人自危,有人要政府遏抑樓價,有人要復建居屋,有人要資助置業,建議方法層出不窮,誓要成功上車為終極目標。

這邊廂有人為買樓而苦惱,那邊廂有年輕人卻樂於蝸居,享受無壓力的生活。24歲,大學畢業兩年的阿軒,現職區議員助理,月入約1萬元,他沒有為上車而煩惱,反而樂於跟另外兩位朋友一起租住3,000多元的油麻地平價閣樓,希望追求生活上的富足而非環境上的滿足,更篤信大學老師的一句格言︰「只要一日有人玩個Game(樓市),就永遠都唔會完。」

有人樂於蝸居,亦有憤怒一族,抱怨上車難上難,婚後仍與家人擠在300呎公屋;更有話劇團把荒謬的樓市搬上舞台;有保育人士索性歸園田居,化身港版「阿凡達」與村民一起悍衞土地,免得被貪婪的地產商進佔。

無憂蝸居族 3000元租閣樓

放工時分,打工仔拖着疲憊的身軀趕回家,跨區工作的阿軒,晚上8時才回到住處。記者跟隨他一起從油麻地港鐵站步行返家,閒談間他提到,這晚是他鮮有早回家的日子,因為平日放工要到大學上課,沒11點也回不了家。

阿軒表示,當日選擇搬出來住,其實是害怕經常夜歸,影響家人休息,才決定搬至交通方便的油尖旺區。

市區鬧市,夜夜笙歌,但這晚與阿軒的歸家沿途,卻意外地寧靜。走過昏暗的街道,在阿軒的帶路下,記者沿着一條狹窄的樓梯拾級而上,他拉開樓梯旁的一扇門,來到了他們位於士多地舖的閣樓「蝸居」。

橫樑壓頂閣樓月租$3700

記者登門而入,立即便被大廳中央「T」字形的大橫樑搶住了目光,每次走過橫樑底都要小心翼翼低頭閃避,而屋內燈光亦被這橫樑分隔得半明半暗,這真算是名副其實的「橫樑壓頂」吧。

記者抱以奇怪的眼光望着天花,阿軒在旁卻沾沾自喜的說,這條橫樑其實是他們的「幸福之柱」,沒有這條柱他們根本不可能以3,700元租住,比較同區兩房 300多平方呎單位,月租介乎4,000元至5,000多元,他們的單位已便宜了市價近千元,可謂焉知非福。阿軒與兩位朋友分租這個閣樓,他每月只需付 1,000元租金,但要跟朋友同房居住。

雖說租金便宜了,但屋內其實不包任何傢俬,唯一的裝置熱水爐又經常失靈;還有一個「小人國」廁所,每逢人有三急,也須俯身而入;廚房設備亦十分簡陋,環境總是讓人感覺灰灰暗暗。相信大部分人對於如此居住環境,都會感到不舒服,但阿軒和朋友三人卻樂在其中,原因不在於環境,而是他們的生活方式。

「以如此租金租住市區心臟地帶,已經賺了,而且我覺得自己在工作以外的生活質素,亦因住這裏而提升了。」阿軒表示,因油麻地交通方便,不論上班或上學的交通時間都縮減了,而且附近食肆、士多眾多,任何時間食飯和跟朋友聚腳都十分方便。周六日他們的「蝸居」更是朋友間的聚腳點,猶如電影《六樓后座》的「私竇」一樣,在繁重的工作當中,仍能維繫了一伙人之間的友誼。

享受零壓力拒做「樓奴」

阿軒強調,油麻地唐樓一帶的鄰舍關係十分緊密,出入都會禮貌的打招呼,平時外出,鄰居甚至會幫忙看屋,不用鎖門;搬屋時,樓下街舖老闆會主動幫忙,一齊搬傢俬上樓;大時大節街坊更會聚首一堂。阿軒三人在這舊區感受到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變得非常密切,這些感覺對他們來說是住在高樓大廈、大型屋苑裏不會找到的。

時下年輕人總歎樓價太高,沒能力上車,希望政府出手幫助,但阿軒卻表示,就算樓價下跌兩、三成,他也沒有想過要買樓,因為樓價實在貴得不合理,「基本上我有足夠首期也不會買私樓,就算政府再推居屋也沒有打算要上車,因為我不想工作一世,只為了一層樓,根本不值得。」他深信大學老師的話︰「只要一日有人玩個 Game(樓市),就永遠都唔會完。」所以他決心不會成為「樓奴」。

對於將來,阿軒希望仍可以租住油麻地唐樓,或者有朝一日可以租住東涌或鄉郊的寮屋,享受無壓力的生活。加上他目前正積極進修社工碩士學位,希望將來收入更充裕,始終現時仍有家庭及學費貸款的財政壓力,每月的儲蓄近乎零,所以雖說目前沒有太大的住屋壓力,但生活上仍然不算穩定。

區議員幫人上樓 自身難保

「我幫過好多人上樓,但自己就上極都上唔到!」北區區議員劉國勳(Edward)最近成了「八十後買樓難」的人辦,這句無奈輕歎,順理成章成為金句。

Edward在訪問中一直強調自己不是「窮到燶」,亦非買樓族中最需要幫助的人,惟臨三十而立之年,心中想要「娶妻」也有「置業」念頭,可惜兩個只能活一個。追溯從前,Edward一直用心儲蓄靜待上車良機,但每當一腳踏上車廂,列車就高速行駛,嚇一嚇,腳又站回原地……

施政報告發表前夕,外界吹風愈來愈猛,謂特首將提出重點協助「上到車與上唔到車之間」的夾心人。這一趟,助人無數的Edward可會得救?

2008年上不到車失良機

出身基層的Edward,從小與父母和妹妹同住粉嶺祥華邨一個300多平方呎的公屋單位。地方淺窄,一家四口日常所有活動都以客廳為「主場」;兄妹同房,人愈大愈覺不方便和沒有私隱。「讀書年代,通常要等家人入睡才溫書、做功課;妹妹換衫、睡覺,做大佬自然要退讓。稱得上私人空間的,就只有一個床位。」

生於同年代的香港人,家中一樣是父母兩孩的黃金組合,哪有不明白「蝸居」之理?但當眼前一個六呎高的大男孩,屈膝坐在下格床被窩,心又總覺不忍。

「其實我不太認同『蝸居』,不理別的地方怎樣,我們香港從來就是這個模樣,習慣了,有感情,怎會嫌棄?不過我想講的是,香港買樓真的很貴很貴!」

一如大多數「八十後」,25歲過後便得計劃將來,最好三十出頭就可以置業安居。Edward自言是個慳家仔,自第一份穩定工作以來,每月都儲起近三分之一人工為置業鋪路,希望與女友Casta早日拉埋天窗:「難道結婚後五個人一齊住300呎公屋?」事實上,Edward非常爭氣,2008年已儲得10多萬首期,那年金融海嘯樓價暴跌,他首次萌起落實置業的念頭。

「我想在本區置業,私樓、居屋都可以,若果買私樓就將貨就價,500呎已經好心足。你都知議員這份工『四年一結』,算過應該造八成按揭先夠穩陣,無謂一鋪清袋嘛!另外又要預多筆裝修費,加上大家都說樓市剛剛開始跌,所以打算努力儲多半年錢,那段期間一直都有睇樓、打價……」誰不知,樓市一跌即回,然後急起上揚,直到今日。

手揸30萬未夠首期裝修

翻查當年記錄,Edward提過的兩個樓盤:粉嶺花都廣場和碧湖花園,前者2008年一個高層547平方呎單位叫價118萬元,剛於上月以182萬元轉手,兩年內升了64萬元。而碧湖花園2008年一個515平方呎的單位售價124萬元,如今已叫價166萬元,升了42萬元。Edward苦笑:「差不多啦!」

按Edward的同事所言,他由2008年起一直收集區內樓盤傳單,除了儲錢,傳單儲得最多,可兩年後的今日,他翻了案頭好幾次也找不着,無名火起:「我現時已有30萬,但都係買唔起,丟晒啦!」

問及對下周的施政報告的期望,Edward快人快語:「我最想要梗係首置(首次置業貸款計劃)啦!我現時每月儲7,000至8,000元,基本上夠供樓,所以來來去去也只欠一筆首期,我知道不少人的處境也和我一樣。」

整體而言,他支持政府適度復建居屋,修補傳統住屋階梯:「先住公屋,後轉居屋,再轉私樓」的斷層。此外,政府應重新審視公屋入息上限及研究設按揭關卡,遏抑炒風,或者考慮「先租後買」等社會已有共識的方案。

最後一問:「若果施政報告幫唔到你,你會點?」Edward又是苦笑:「必要時都焗買啦!唔通唔住咩?」

又一教人無奈的金句!

施政報告房策成焦點

本港樓市炒得火熱,政府數度出招遏抑樓市,成效卻不顯著,縱然近期成交轉弱,但樓價仍然高企。特首曾蔭權下周三(13日)發表的施政報告,預計物業市場和房屋政策問題將會成為焦點,相信會提出多項長短期措施,以解決樓市問題。

長遠方面,政府擬重提填海方案,開闢新土地來增加建屋面積,提供更多房屋供應,而且很大機會尋求維港以外的造地方法。政府首選希望盡早落實「三合一」新發展區的規劃,即古洞北、粉嶺北及坪輋/打鼓嶺3個新發展區,加上洪水橋新發展區,作為長遠增加土地供應的主要來源。

至於短期方案,政府將會資助市民置業,以解決目前市民買不起樓的問題。而資助對象則定於有供樓能力的夾心階層,避免8年前推出首次置業措施時,出現「上錯車」及大量斷供的問題。據悉,政府會委託房協出任代理人,批地予其建「先租後買」房屋,但數量不會太多,政府或者會改以短期或一次性的資助置業機會,幫助欠首期的市民上車。

而資助置業的申請方法預計亦會作出改變,不再沿用以前攪珠抽籤的方法,會改以按申請條件排次序,使最有需要者可優先受助。此外,房委會將繼續落實推行活化居屋第二市場措施,更會研究包括讓合資格的非公屋住戶,購買未補地價的居屋。但是,獲大多數政黨及市民支持的復建居屋計劃,相信推行的可能性不大。(另有施政報告房屋政策前瞻報道刊《iMoney Wealth》P.60)

《天上人渣》道盡置業荒謬

在將軍澳一片綠油油的大草原上,矗立一幢名為「天上人間」的新樓盤,樓盤景致優美、綠草如茵、享有特大露台和會所、實用率高達六成,還隨屋附送陣陣「心曠神怡」的味道。港男朱彪為了娶得港女女友為妻,花畢生積蓄,買下「天上人間」單位。沒錢沒朋友的他為籌備婚宴,請來3位久未聯絡的小學同學擔任兄弟,豈料他們為在這弱肉強食的社會生存,早已變成「人渣」中的代表,令屋中接連發生離奇命案,而朱彪最關心的也不是朋友的安危,而是如何讓新居不變成凶宅,拖累樓價下跌……光看這故事大綱,已令人會心微笑,編劇張飛帆把困擾許多港人的住屋問題搬上舞台,寫成將在11月上演的《天上人渣》。

600呎新居放不下傢俬

台上的劇本源自台下的生活,《天上人渣》的劇組在現實中,也為高樓價所苦,只得飾演有勢力人士的梁榮忠已上車,「我都試過投資損手,捱了許多年才能夠成功買下第一層樓,所以演這舞台劇,我都好有感受!未買樓的總想樓價跌,買了樓的總想樓價升,難免有矛盾。其實樓是用來住的,炒風太盛對業主也不好。」其餘劇中的演員都是無殼一族,有的跟父母同住;有的長居於排練室;有的剛被業主加租迫遷;更多的寧租不買,不願被樓債捆綁一生,「以我現在租住的單位為例,只要樓價無端端跌一成,那損失已足夠我租兩至三年樓,我為甚麼要冒這個險?」編劇張飛帆說。

訪問在他和女友租住標榜距離地鐵站5分鐘路程的西九新樓盤進行,但記者由地鐵站起走了許久也找不到,最終走過多條橫街窄巷,行經滿街的五金舖、鋼材舖、舊式工廠大廈,一個華麗的翠綠庭園兀然在街中出現,「我起初都覺得間屋好超現實!」更奇趣的是他由600平方呎的居屋單位,搬進逾600平方呎的新居,原有傢俬竟然放不下,「這裏只等於400平方呎的居屋單位面積,全屋最大是沒有用的露台和窗台,這就是發展商的魔法!」

怨氣加深皆因看不見岸

劇中一幕,描述殺手想借朱彪的新居廁所射殺其鄰居,豈料廁所太細連長槍也放不下,靈感便來自朋友的「精裝」廁所。雖然新居問題多多,售價卻有升無減,兩年前售價約260多萬元,現已升至300萬元,月租9,000多元,他笑說入住新居的最大得着是給了他寫《天上人渣》的靈感,「但這單位在同區新盤單位中已不算瘋癲,究竟點解新樓要這麼貴?這其實是一個哲學問題!」

劇中,朱彪嬌妻非業主不嫁;現實中,多位演員娶妻後依舊租屋,「因為現在的港女沒有太多選擇!有多少人30歲能有一層樓?好的女朋友都會明白。」正職為妙法寺陳呂重德紀念中學演員創意總監的演員冼振東說,他指近年香港的怨氣加深,皆因看不到岸,「以往我們能預測經濟數年為一循環,樓價會按周期調節,但現在樓價因內地熱錢不斷流入,能升不能跌,現在甚麼新樓都叫世紀豪宅,市面上200萬元以下的樓已經少之又少,那誰能上車?」

跟劇中主角一樣,張飛帆正在籌備跟未婚妻年底的婚禮,許多人問他買樓了沒有,他反問︰「為甚麼結婚一定要買樓?」他說港人太習慣被社會期望所操控,「誰說婚禮一定要擺酒?擺酒一定要播成長相片?生了小孩一定要花數千元讓他上Playgroup學玩玩具?為甚麼我們不能決定自己的人生?我們希望觀眾笑完,會回答自己這些問題。」張飛帆說我們的生活其實比劇本更荒謬。

----------------------------------

保育先驅 港版「阿凡達」

政黨及輿論壓力下,預期施政報告,會推出一系列協助「八十後」買樓的抒困措施,以滿足他們的置業要求。但是對於26歲的陳劍青來說,這一切的所謂關注,其實都令他感到非常反感,「我不想買樓,就算推出任何措施,目的其實都是『局』我們買樓,為甚麼要我貢獻青春,去建立一種我不願意過的生活呢?」他認為,現時「八十後」不是因為買不起樓而不滿,而是因為人人都想着要買樓,社會上根本沒有其他生活模式讓他們選擇,生活選擇權被剝奪才是他們真正不滿的原因。

陳劍青現時在浸會大學從事市區重建、新市鎮發展空間的研究工作,一直身體力行關注本地城市和鄉郊的發展。3年前他就曾在喜帖街示威被警察拘捕,後獲法庭判無罪釋放。今年初他更成立了新界東北發展關注組,開始研究新界將來發展的方向。

馬屎埔土地陸續被收購

陳劍青現居於粉嶺馬屎埔一間木搭建寮屋內,是村民免租讓他居住的。事緣早前,他協助上水一戶農民處理收地滋擾時,認識了一班馬屎埔村民,熱心的村民知道劍青渴望過鄉郊寮屋生活,便立即清空一所舊屋,邀請他搬進村。劍青一嘗遠離煩囂的鄉郊生活,同時還協助村民解決他們被強迫收地等的事情。

記者跟劍青前往粉嶺馬屎埔,由火車站坐小巴至總站下車,只見沿途全是大型私人屋苑,半點鄉郊情懷。劍青指,附近的綠悠軒、帝庭軒,10多年前其實都是馬屎埔的一部分,是當年政府聲稱建公屋而收地發展出來的。而短短一街之隔的馬屎埔,目前只剩原來大小的三分之二,土地更陸續被地產商收購。

鄉郊面積日漸縮小,取而代之的就是一排排的高樓大廈,跟劍青居住的小寮屋相比,形成強烈的對比。當記者走入屋,看到的又是另一番景象,因為屋內明顯比屋外清涼,劍青形容這是村民建屋的智慧。雖然沒有冷氣,但樓底高、窗口多,令屋內空氣流通,不會焗促。而且,高樓底可以在屋內加建小閣樓,增加空間,水浸時更可將貴重物品移上,避免浸濕損壞。劍青還大讚村民的建屋技術,在夏天打風落雨時,屋頂也沒有漏水,非常穩固。

寮屋的建築充滿生活的智慧,而為體驗完整的鄉郊生活,劍青還仿效他們開耕務農。他跟一些全職農夫合作,租用了附近一大塊農地,辦了個社區農場。而且,他們更定期舉行農耕工作坊、鄉郊導賞團,向外展示他們自給自足的鄉郊生活。

搞耕作班推廣農耕經濟

鄉郊生活令劍青十分享受,而他更希望將這種生活展示給久居城市的香港人,讓他們認識這種跟環境融和的生活,「晚上一大班村民會搬凳仔到河邊乘涼傾偈,交換一下務農心得;附近因沒有街燈,晚上滿天都是星星,還有很多螢火蟲,整個環境非常舒服,是真正感受到生活的質素。」他認為這種生活是買豪宅也不會得到的,有些人可能很享受高級會所的設施,但事實上他們跟居住環境是完全隔絕的。

劍青表示,他們每星期的耕作班,都吸引不少居住附近大型屋苑的居民參加,而且他們亦十分投入。有些學員甚至正四處找田地,希望自己開耕實踐,只是附近農地被地產商大量囤積,才限制了他們,「以耕種來發展經濟,以我們的經驗來看,是可行的,因為以一名全職農夫,一星期落田5至6日為例,平均收入就可達 8,000元,時薪絕對超過現時建議的最低工資33元。」

對基層市民來說,務農耕作可能比他們出外打工的收入更好,而且又不用受老闆客人的氣,不失為解救貧困的方法。加上,租一斗田(7,260平方呎),每年的租金只不過1,500元,負擔不是很大,而且更可在旁邊搭建寮屋,一並連住屋問題亦可解決,「地產商根本不知農業是甚麼,他們只視土地為銀行。」根據劍青表示,單是某一地產商在新界囤積的農地已有340萬平方呎,面積接近三分之一個九龍,而且他們的收購還正在快速進行。

鄉郊發展模式應予保留

地產商收地,跟政府的新界發展政策不謀而合,劍青指,例如十大基建、環保城等建議,無不同樣以改建農地為目標。但事實上,新界居民和很多新一代,其實都十分嚮往這種鄉郊生活,但他們的選擇權卻愈來愈狹窄。劍青住馬屎埔的半年間,看到不少被迫上樓的村民,閒時仍然回歸落村,白天仍在田間生活,繼續開田耕種,對從前的生活始終依依不捨。

劍青形容新界北區一帶,是珠三角最後一塊有農田的大面積綠化地帶,這裏絕對有條件可以發展大型鄉郊農村,讓香港人有多一種生活模式選擇,不致人人變成地產商下的「樓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1196

拒做「樓奴」,適時置業

1 : GS(14)@2012-02-28 23:16:40

http://www.am730.com.hk/article.php?article=94072
當學業已基本完成,自己已掌握自學能力的時候,青年人當然要出社會工作;但在選擇工作時,就應該先着重自己的志趣與工作的社會功能,而不應該只着重工資的多少。做「錢奴」與做「樓奴」一樣不值得。當在社會工作了一個時期,如果量入為出,堅持儲蓄習慣的話,不難會有一筆資金積累。與其拿這筆錢作買樓的首期,不如考慮創業。一旦買了樓,每月都有分期付款的責任,就會不敢去冒風險,有創業的機會也不敢去把握,這就不值得。
但我亦見過有些青年人,既不進修,又不創業,有點積累,就去買名牌、去旅遊、吃喝玩樂,沒有為將來的生活早作打算。這就更不值得,不如儲蓄買樓。
我在未買樓之前,就只求實用,不理牌子,看旅遊書代替去旅遊,去大排檔代替上館子,目的就是要儲首期買樓。我並不認為我是在做「樓奴」;相反,我是想努力擺脫成為「樓奴」,以免不斷為住屋問題而困擾一生。
在香港生活,最大的開支是住屋,買了樓就一勞永逸,租樓就一世都得交租,還要被業主加租逼遷,經常搬來搬去,非常被動。供樓只是頭段辛苦,分期供樓的金額,初段常比租金高,但租金每個租約都可能加,而分期付款多是定額的,加多幾次工資之後就愈供愈不覺辛苦。因此,我選擇買樓而不是租樓,樓供滿後就不用再供,我就可以每月都有餘錢,做我喜歡做的事。再者,房地產始終是世上最佳的財富儲存工具。別的資產大都會折舊,只有土地可以永存,而且還可以隨着社會生產力的上升而同步增值。有樓收租是退休生活的最佳保障。此之所以,很多人有餘錢的時候都喜歡置業。投資者的這種偏好,大大增強了地產的升值能力。
人可以有兩種收入,一種來自工作的報酬,另一種來自投資的回報。自住物業沒有租金回報,但一樣可以有資產升值,這種資產升值,只有買了樓的人才能享受得到,租樓的人就分不到這杯羹。
此之所以,我們雖然不用急急去做「樓奴」,但亦不用為了抵制地產商而拒絕置業。在條件許可的時候,選擇置業還是勝過一世租樓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7990

好不主席:長命樓奴

1 : GS(14)@2012-05-03 23:55:52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307&art_id=1630301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9120

中環在線:香港人用13年收入供樓 樓奴再創高峯

1 : GS(14)@2012-05-10 00:41:56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20509/16319865


呢個調查每季做一次,統計澳洲、加拿大、英國同美國等國家合共325個城市嘅置業負擔比率,將各城市劃分為「可負擔」、「頗難負擔」、「難以負擔」同「極難負擔」。最新調查中,超過兩成合共71個城市歸類為極難負擔,本港住宅樓價中位數(315萬元)相當於家庭每年收入中位數(24.9萬元)嘅12.6倍,係調查城市中最高。
至於緊隨香港其後嘅樓奴,分別係加拿大溫哥華同澳洲悉尼,樓價分別係家庭每年收入中位數嘅10.6倍同9.2倍。波浪大師同華華講,家樓價同市民嘅收入嚴重脫節,隨時一個調整就會大冧。97年見頂以來,豪宅成交價屢創新高,反映二手私人住宅樓價嘅「中原城市領先指數」就未能升越歷史高峯,呢個係嚴重嘅「背馳」訊號,亦都係住宅樓市嘅隱憂。
2 : tyan(27180)@2012-05-10 07:43:42

家庭每年收入中位數.............香港有公屋重有數量都唔小.................其他國家有冇呢???住公屋係唔係應該抽出來?
再計過?
3 : tom2288(5941)@2012-05-10 07:53:50

樓價已經係人都知貴, 只係唔知幾時先回落!
4 : GS(14)@2012-05-10 22:15:01

2樓提及
家庭每年收入中位數.............香港有公屋重有數量都唔小.................其他國家有冇呢???住公屋係唔係應該抽出來?
再計過?


公屋個收入規定是可恥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9255

老樓日記:終身樓奴論 侮辱租客

1 : GS(14)@2012-08-13 09:30:52

http://www.sharpdaily.hk/article ... 1%E7%A7%9F%E5%AE%A2
最近睇了一篇有關中原地產亞太區住宅總裁陳永傑的訪問,喻租客才是「樓奴」後相當火滾,簡直就是侮辱了租客。
陳永傑在文中所指,買樓只是初時做樓奴,經過一段時間後,隨著收入增加,供樓負擔便會變得越來越輕,因為供樓金額即使有改變,但變化通常都只會在三幾成之間,很少供款會倍增至難以負擔的境地。而且供樓一般是二、三十年,只要捱得過頭十年,之後供款便會輕輕鬆鬆。其後,完成供款,更可脫身,並累積到一筆財富,做一個優哉悠哉的真正業主,樓奴之名,與閣下從此拜拜。相反,租樓的人卻是如假包換的樓奴,一生要為業主供樓,樓奴之名與實,扔也扔不掉。再者,業主通常每兩、三年便加一次租,少則加兩、三成,多則加五成以至更多。做租客的,若負擔不起,便唯有搬屋,以減輕加租的壓力,搬得幾次,損失慘重。加租後,租樓依然是為業主供樓,終身為奴。
究竟這是什麼理論、邏輯,莫非人生除了樓之外,便不可以利用儲蓄用來自我增值,提升自己的知識,硬要將個人的優質生活與買樓造成等號?地產代理只懂得著人買樓,無非是與行業利益有關,假如只是一個拜金主義者,漠視個人健康和家人的關係,老樓絕不苟同。
劉兆昌
www.HKLau.com
2 : GS(14)@2012-08-13 09:31:29

http://property.mpfinance.com/cf ... 0120807/pba01/1.txt


差餉物業估價署公布最新數據,香港的住宅租金剛打破了1997年10月的歷史高位,反映了那些一直不買樓、只租樓住的「無殼蝸牛」所面對的困局。

與中原地產亞太區住宅部總裁陳永傑談及上述的問題,他提出了獨特看法。他指出,香港人口老化問題,愈來愈嚴重,如果不及早籌謀,隨時臨老吃盡苦頭。為了將來覑想,港人有能力的話,盡快買樓做業主,這將會是一個長遠好計劃。雖然供樓初時做樓奴很痛苦,但總好過租樓做更痛苦的一世樓奴,甚至連累下一代的跨代樓奴。

陳又引述政府統計處公布30年後人口推算結果,指香港人口老化速度將會加快,到了2041年,長者人口比例將由去年的13%大幅增加至30%,升幅達到130%。統計處推算港人壽命會愈來愈長,男性壽命由去年的80.5歲延長至2041年的84.4歲;而女性壽命則由86.7歲延長至90.8歲。

「香港是一個生活水平甚高的國際級城市,物價昂貴,再加上實行聯繫匯率,港元與美元掛鹇,但美元卻是長期大幅貶值,生活指數勢必上多落少。」

「在香港生活,居住是頭等大問題,無論閣下是租樓或者買樓,同樣都做樓奴,樓奴這個枷鎖,經已是避無可避。但買樓,只是初時做樓奴,過得一段時間,隨覑收入增加,供樓負擔變得愈來愈輕,因為供樓金額即使改變,但變化通常在三幾成之間,很少供款會倍增至難以負擔的境地。而且供樓一般是二、三十年,只要捱得過頭十年,之後供款便會輕輕鬆鬆。其後,完成供款,更可脫身,並累積到一筆財富,做一個優哉悠哉的真正業主,樓奴之名,與閣下從此拜拜。」

陳永傑認為,如果閣下早已完成供樓大業,遇有緊急事情,甚至可以賣樓或者將物業重新抵押套現,江湖救急,幫助自己解困。

相反,租樓的人卻是如假包換的樓奴,一生要為業主供樓,樓奴之名與實,扔也扔不掉。再者,業主通常每兩、三年加一次租,少則加兩、三成,多則加五成以至更多。做租客的,負擔不起唯有搬屋,減輕加租的壓力。正所謂「上屋搬下屋,唔見一籮穀」,搬得幾次,損失慘重。加租後,租樓依然是為業主供樓,終身為(樓)奴。如果閣下已經一把年紀,七老八十之時,能否再工作掙錢,令人懷疑。

「做人,最好為人為己,造福後人。因為統計分析指出,三十年後,人口老化將令勞動人口擔子加重。15歲至64歲的人口比例,由75%降至62%,即是供養能力下降,已經自顧不暇的年青人,何來財力照顧老人家?如果閣下有一個物業留給下一代,年青人擔子減輕,他們不僅可以照料自己,也可更易兼顧到老人家。」

撰文:陸振球 (明報地產版主管)
3 : mannishmark(26310)@2012-08-13 12:32:05

爆啦爆啦..當個個都認為要買樓時即爆你睇...(雖然我主觀意願想爆)
4 : Ar Yan(11362)@2012-08-13 16:34:23

代理咁樣講,好明顯係這期單數唔夠,出口術叫人買(佣多過租)
咁單數唔夠代表咩?自己幻想下
5 : mannishmark(26310)@2012-08-13 16:37:11

4樓提及
代理咁樣講,好明顯係這期單數唔夠,出口術叫人買(佣多過租)
咁單數唔夠代表咩?自己幻想下


承接力不足,都係就黎爆
6 : 肥B(18468)@2012-08-14 12:16:42

亦可以理解為業主唔憂賣, 預期會升, 大家等升~~

所以....自己諗啦~~
7 : Ar Yan(11362)@2012-08-14 19:07:04

6樓提及
亦可以理解為業主唔憂賣, 預期會升, 大家等升~~
所以....自己諗啦~~


臨界點,爆到就有排爆,爆唔到就「令願沒擁抱,共你可到老」
8 : 龍生(798)@2012-08-14 23:09:30

最少仲有幾年升....
9 : GS(14)@2012-08-15 08:44:24

8樓提及
最少仲有幾年升....


可能起到出來都唔是好跌
10 : 龍生(798)@2012-08-16 01:38:38

起到出來先知, 呢個世界如果咁多先知, 仲有窮人?
11 : greatsoup38(830)@2012-08-16 09:51:25

10樓提及
起到出來先知, 呢個世界如果咁多先知, 仲有窮人?


我都想唔窮呀
12 : 龍生(798)@2012-08-16 15:15:39

家陣就係有人扮先知,亂咁解讀樓市,輸死自己事少,亂講野,害死人事大
13 : GS(14)@2012-08-16 22:58:37

12樓提及
家陣就係有人扮先知,亂咁解讀樓市,輸死自己事少,亂講野,害死人事大


好,你講講啦
14 : 龍生(798)@2012-08-17 00:46:10

我只係想講唔好估太多

樓市根本無得估計

所以果的什麼先升多幾年後跌, 升到去邊就會大跌之類既預測,

根本就唔應該理會

只需要計掂自己條數, 做先知, 害己害人
15 : 龍生(798)@2012-08-18 01:56:10

而家的人多數有樓, 但同時也有錢

樓市爆唔爆都可進可守

討論當然歡迎, 但亂咁解讀樓市數據, 好似好怪咁
16 : abbychau(1)@2012-08-30 19:23:31

比人話係樓奴唔算侮辱姐..
17 : 肥B(18468)@2012-08-30 19:35:07

睇你用乜角度, 幾時, 同用乜心情睇架姐~~
18 : abbychau(1)@2012-08-30 21:28:37

我想講ge 係, 侮辱本身就係主觀, 但佢果句係"簡直就是侮辱了租客" 個對象唔係自己, 係租客, 咁即係將主觀意願放係其他人身上
19 : 肥B(18468)@2012-08-30 21:35:08

或者劉生既為業主, 亦為租客呢~~
20 : abbychau(1)@2012-08-30 21:44:13

19樓提及
或者劉生既為業主, 亦為租客呢~~

就算係咁 "咁即係將主觀意願放係其他人身上" 都係無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0895

細奀時代 :樓奴是這樣煉成的

1 : GS(14)@2016-10-18 08:13:54

九十年代初打工仔要買樓,遠比現時容易,樓價較低,首期成數亦低,唯一問題是利息高,當時很多人渴求一份銀行工,貪有利息優惠可節省供樓的開支。以前上車不算太難,但周邊朋友大部份都是過了30歲才置業,主要理由是不想被樓宇按揭綁死。要供樓,就要睇老細面色;要供樓,就未必夠膽去創業。當時香港社會機會多,趁年青搏殺,等到事業有成,或者成家立室、安定下來才買樓,是頗為普遍的想法。相比之下,今時今日年輕人置業心態急進得多,20幾歲就想要上車,原因和前日徐緣所講考試被拋窒的現象十分相似。老實講,400萬元只可以買到百幾呎劏房,自己就不信還有幾多升值的空間。可是年輕人一方面未經歷過樓災,上次樓市「建華之亂」已經變成都市傳說,他們只知道近年樓價一味繼續升,調整期頂多一年;另一方面又對自己前途欠缺信心,覺得人工升幅有限,創業死亡率高,現時不買樓鎖定成本,將來更加無可能。


後生應為事業而戰

換句話講,現時大部份香港年輕人面對自己前途這一份考卷,好像經過補習社名師洗腦一樣,答案清一色是要買樓,因為對前途無力,被樓價的升勢拋窒,人哋咁答於是自己又咁答。而由於上車的基本條件已經相當高,遙不可及冇得跟,又反過來再進一步加深了無力感。香港政府一味搵地,想增加住宅供應,只是治標不治本的方法。香港最大問題是欠缺商業領袖,帶領年輕人覺得自己有前途。上一代的模式,包括低技術製造、貿易中介人甚至旅遊零售,通通都已經成為過去式,唯一剩餘價值是幫國內人走資,卻只有極少數人有能力賺這一條水。由於欠缺視野,無計可施,上一輩累積資本上了岸的一群,就惟有一味囤積磚頭收租,有份推高樓價,亦間接令年輕一代沉迷要買樓。在一片樓奴文化之中,更加需要向年輕人展示多元化的可能,所以收回傑志足球中心是大錯特錯,何必進一步強化這種「萬般皆下品,惟有上車高」的想法?畀個機會香港的足球員在黃金期全心全意去踢波,香港可以出到曹星如,說不定也可以出一個中田英壽。香港年輕人不要只得上車供樓一個夢想,就要多方面都亂咁試,才可以試出一條生路,令他們重新正正常常,在20幾歲時為事業而戰,而不是為物業而戰。



阿飛本欄逢周二刊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1018/1980395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251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