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松下棄用「三洋」品牌 三洋家電在華前景迷茫

http://www.chuangyejia.com/index.php?m=content&c=index&a=show&catid=12&id=5499

隨著三洋被松下以及海爾瓜分整合,屹立半個多世紀的「三洋」品牌正逐漸弱化,漸成為歷史。松下的公關部門負責人克里斯托弗·李姆 (ChristopherLim)日前對外透露,公司將把旗下的所有消費者產品的品牌名稱統一為Panasonic(松下),這也意味著松下收購來的三洋 品牌遭棄用,具體的時間則是明年的4月份。

  三洋在中國的家電業務與松下重合度極高,而對於三洋在中國業務的整合路徑,三洋電機中國仍未揭蠱。

  「三洋」品牌在華日漸式微

  雖然松下看中的是三洋的電池和能源業務,但國內消費者最為熟悉的還是其家電品牌,譬如三洋的洗衣機、微波爐、空調和彩電等業務。不過,在競爭激烈的中 國家電市場上,三洋品牌的市場佔有率和影響力逐年減弱,成為一個弱勢品牌,唯有洗衣機由合資公司合肥三洋運作,一直保持快速增長,一枝獨秀。

  克里斯托弗·李姆稱,從明年4月起,松下將會接管三洋公司旗下的所有業務,包括充電電池業務,松下還計劃「分期分批地」將三洋在日本的零售店轉變為松下的零售店,而松下品牌統一化的工作計劃於2013年4月完成。這意味著三洋的逐漸消亡。

  此前,為瞭解決松下集團內業務重疊問題,松下已向海爾集團出售三洋電機的洗衣機和冰箱業務,包括三洋在日本及東南亞開展洗衣機及冰箱等業務的一攬子公司。至於在華業務則未涉及。由於松下在華家電業務和三洋高度重合,業界由此推測國內三洋家電品牌也將被拋棄。

  三洋電機中國大中華區政府事務及公共關係總監張婷手機昨日一直無法接通,此前其給記者的說法是,品牌統一化過程中,部分產品在部分地區的運作將會在一段時間內進行保留,未來如何整合,目前尚不明確,包括中國。

  家電行業研究專家羅清啟表示,三洋家電品牌在中國消亡已然是確定的方向,松下正在推進大規模改革,將收購的三洋轉向以能源為基礎的電子企業,其棄用 「三洋」 也說明不再需要這一品牌,松下樂於集中資源,即使是松下自己本來的品牌National,其也毫不留戀地放棄。「這不是三洋的問題,這是松下轉型的需 要。」

  家電資產難逃剝離命運

  目前市場關注度較高的三洋產品包括彩電和洗衣機等。其中三洋彩電業務主要由三洋電子(東莞)有限公司運作(下稱東莞三洋),其2010年10月8日變 更為日本三洋電機株式會社獨資經營。昨日,東莞三洋官網已經掛上了松下 「Panasonic」的標識,這或許正是松下品牌統一化之舉。據奧維諮詢副總經理金曉鋒介紹,三洋彩電主要由國美銷售,在一二級市場,市場排名大概在十 二位,略遜於松下彩電。記者撥打東莞三洋網站上公佈的十大辦事處電話,大部分為空號或者停止服務,僅有石家莊和鄭州事務所有工作人員接聽,對方表示,目前 公司並沒有接到彩電品牌變更為松下的通知,該人士表示,主要是日本總公司大股東變更為松下,三洋彩電在中國還在照常運營。

  至於另一主要業務洗衣機,合肥三洋已經在力推自主品牌「帝度」,同時也覬覦合肥當地已租借給美的使用的「榮事達」品牌。合肥三洋亦稱,近年三洋品牌頻 生變化,在國際市場難有持續投入,合肥三洋必須做好應變的準備。而三洋被瓜分也波動及合肥三洋,該公司的副董事長中川喜之、董事出云路善友和監事近藤隆行 均已辭職,三洋電機方面令派人選候補,主要原因就是三洋電機的洗衣機業務已經被海爾收購,前述三人不適合在合肥三洋留任。也由此出現,合肥三洋和海爾兩家 公司在白電領域同時使用三洋品牌的現象。

  事實上,對於三洋在華的白電業務,業內不乏猜測其可能與海爾集團再度結緣。羅清啟則表示,總體來講,三洋在中國的家電業務將難免剝離以及統一到松下品牌的命運,「優質的有競爭力的留下,重複的不必要的,自然要出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091

這次是松下

http://www.cbnweek.com/yuedu/ydpage/?raid=1577
日本消費電子業正在集體與舊日榮光道別。先是索尼、夏普迎來了歷史性巨虧,這一次又輪到了松下。


  5月11日,松下宣佈2011財年淨虧損7721億日元(約合610億元人民幣),這是日本製造業史上第二大規模的虧損。虧損的一個重要原因是電視業務裁員費用以及收購三洋電機而計入的一次性支出,這些費用合計高達7671億日元(約合606億元人民幣)。


  另一方面,松下主營的電視、半導體、鋰離子電池業務的低迷也拖累了公司。其中包含電視在內的AVC網絡業務營業虧損達到678億日元(約合54億元人民幣),是所有業務中虧損最多的。


  尷尬的2011財年是松下三年中期經營計劃(Green Transformation 2012)的第二年。根據此計劃,松下將轉型為綠色能源企業,從以提供產品為中心變為以提供解決方案為中心,並加快全球化進展。


  此前,津賀一宏已接替大坪文雄成為新任公司總裁,根據《朝日新聞》報導,津賀一宏是一位高爾夫愛好者,曾在加州大學進修電腦科技,長期以來致力於技術研發。津賀一宏原本擔任松下電器高級主管以及視音頻產品部門總裁。


  2011年,大地震和泰國洪水迫使日本企業關停工廠產能,日元升值的壓力繼續,同時整個平板行業都在經歷虧損,夏普為此不得不出售股份給鴻海。


  同其他日本製造企業一樣,松下採用了1990年代非常成功的垂直整合型生產模式,即自己研發、生產面板以及自己製造電視產品。這種模式的缺點在於無法 進一步降低價格。「2006年和2008年我們先後在日本建立了等離子面板工廠和液晶面板工廠,現在看來,我們在電視業務上投資過度了。」大坪文雄說。截 至2010財年,松下在電視業務的投入超過4000億日元(約316億人民幣)。


  而蘋果、三星則採用了全球化供應鏈管理,將生產一部分或者大部分外包出去,將精力用於產品研發、設計上。根據市場諮詢公司Asymco的數據,今年一季度,三星和蘋果壟斷了手機業99%的利潤。


  松下也意識到了這點,為此積極地進行業務調整。它把三洋的家電業務出售給了海爾,將鋰離子電池的工廠遷至中國,並尋找合作夥伴一起研發下一代有機EL電視。


  即便如此,松下還是一家擁有消費電子、元器件、解決方案三大事業群、九大主營業務、579家公司、33萬員工的「大象」企業,快速轉型並不容易。它的 目標是讓綠色環保業務成為下一個最重要的戰略核心,收購三洋電機的初衷就在於此。金融危機之後,松下已逐漸失去其在電視、家電領域的傳統優勢。


  松下的轉型或許會以日立公司為參照。日立公司曾創造日本製造業史上最大規模赤字(2008財年虧損7873億日元),它隨後將資源集中在以可持續發展為前提的社會基礎設施業務領域,成為了目前為數不多的盈利製造業日企之一。


  

日本的電子製造業


  索尼


  從2002年開始走入虧損泥潭(2007年有短暫盈利),2011年虧損57.3億美元。索尼正試圖找回創新能力。


  夏普


  向鴻海轉讓10%的股份,2011年虧損46.6億美元。


  松下


  已經失去在電視、家電領域的傳統優勢,松下的目標是轉型為一家綠色能源企業。


  日立


  2011年銷售額和淨利潤(部分來源於出售硬盤業務)分別增長3.8%和45%,公司的主營業務包括信息通信系統、高性能材料、社會產業系統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650

松下大規模裁員 欲關上海工廠

http://www.21cbh.com/HTML/2012-7-13/2MNDE5XzQ3NDA2MQ.html

據經濟之聲《天下公司》報導,面對前所未有的頹勢,松下公司的全部希望和關注焦點都集中在了新任總裁津賀一宏身上,而津 賀一宏也正在用裁員、重組等一系列行動,極力拯救松下。松下電器創始人、人稱經營之神的松下幸之助曾經說過,非常時期就必須有非常的想法和行動,不要受外 界價值觀干擾。松下幸之助的這句話,正在激勵當下的松下公司做出突破性的新決策。

從整個行業看,日元匯率走高,壓縮了海外銷售利潤,美國 蘋果和韓國三星步步緊逼,加上海嘯等天災影響,去年開始,日本老牌電子企業紛紛陷入窘境。財報顯示,2011財年,銷售收入70%來自海外的索尼公司虧損 57億美元,夏普虧損46.6億美元,刷新了兩家老牌公司的最大虧損紀錄。

在市場當中曾經流行一句話:「凡是有電的地方,就有松下公司的產品」。而如今,松下引以為傲的市場佔有率也已經風光不再。2011財年,松下電器公司虧損首次高達近100億美元,並在過去四年間,一共虧損超過150億美元,市值縮水80%,如今不足200億美元。

家 電評論人士劉步塵分析,去年以來整個日本的家電都在走下坡路,索尼、夏普這些企業表現尤其慘淡,中國市場原來表現很好的東芝基本淡出視野。這與日本家電這 幾年市場適應能力下降、體制過於僵化不無關係。專家認為,除了技術上不如韓國三星等後來居上者之外,松下產品營銷戰略也過於僵化和保守,造成了松下的困 境。

IT專家梁振鵬也認為,近幾年松下新產品推出比較慢,生產效率及營銷體系效率相對比較低下,從而被蘋果、三星等企業搶走了許多市場份額。

梁 振鵬:如果從公司內部原因也就是說日本消費電子巨頭他們在近幾年家電行業的發展中,他們由於自己的這種新產品推出速度比較慢,公司的這種生產效率和這種營 銷體系的效率相對來說比較低下,還有他們對於新領域的進入態度不夠堅決,對自己原有的優勢領域沒有能夠牢牢把握住,從而被蘋果、三星、LG等企業搶去了很 多市場份額,導致其就是發生了這種巨額虧損的情況。

面對內憂外患,新任總裁津賀一宏正在用裁員、重組等一系列非常的想法和行動極力拯救松下。第一步就是瘦身。截至今年3月,松下一共有超過33萬名員工,員工數量仍然居日本上市公司首位。在日本,松下幸之助首創的終身僱傭制一度成為日本企業戰後的基本用人制度。

然而,時代變了。津賀一宏把砍刀揮向了這筆龐大的開支。在已經裁員3.6萬人之後,他表示,還將繼續削減公司運營成本,可能將把總部的員工數從7000左右削減至幾百人。松下由此上演了日本製造業中規模最大的一次裁員。

公 司裁員一般會有三種說法出來:1、這是是高管無能的戰略失誤後,然後轉嫁風險給基層。2、每個行業都有週期規律,結構性裁員很正常。 3、裁員能解決當前財務問題,扭轉不利局面。不管這三個說法那個更準確,裁員的最重結果是一定有員工失去工作。IT專家梁振鵬也認為,松下電器的這次瘦身 計劃,無疑將會對松下中國的員工帶來一定影響。

梁振鵬:松下這次宣佈的裁員是全球性的裁員,當然他首先會從日本總部開始裁起,但是中國市 場的有一些部門或者有一些區域,不可避免的會受到影響,例如按照松下之前公佈的計劃,松下在中國大陸、上海所建的等離子面板工廠將會在今年之內會逐漸關 停,松下以後他會把全球的這個等離子面板的生產業務集中在日本本土來生產,也就是說上海的等離子面板工廠很有可能近期被關閉掉,所以也就是說松下這種重組 和裁員行為不可避免會使得中國區也受到影響。

裁員只是第一招,松下還有組合拳,那就是同時重組。津賀一宏表示,如果規模較小的工廠效率不 高,松下會選擇將它們關閉,併合並成一家。松下可能將整個公司重組成四個業務領域。分別是:電視機和太陽能電池板等家用電器、包括空調在內的商用產品、汽 車導航系統和電動汽車充電電池等移動性產品,以及相機、電動剃鬚刀等個人用品。

根據松下的計劃,明年2月前將起草一份全新的中期商業戰略計劃。而且今年的重組成本,可能要超過此前的預計。同時,松下還將生產活動進一步轉移至海外,並將更加專注於冰箱、洗衣機等大型家用電器,以及太陽能電池板、節能家用電器等等。

另外,此前也傳出松下轉而將目光,對準新興市場的中低端用戶的說法。松下消費電子業務部門主管吉田衛曾表示,32英吋及以下的電視在松下電視產品中比例達到80%。」家電專家梁振鵬認為,松下推出中低價位產品並不明智。

梁 振鵬:松下在向新能源方向轉型,例如說他加大太陽能電池等領域的投入,從大體上來說是沒有什麼問題的,因為新能源領域的競爭遠遠沒有家電行業這麼激烈,這 個也是企業尋求一種利潤相對來說更高的行業的一種方向。但是,如果說是松下現在開始有意識的加大中低價位產品的銷售,這種定位不一定合適,為什麼這麼說 呢?大家可以看到現在在整個全球消費電子行業盈利最高的蘋果、三星等企業,那蘋果、三星的定位是比較高端的,所以說,不一定高端的定位就會導致銷量的下 降,但是呢,現在松下的問題是,松下的高端產品他沒有受到市場的廣泛認可,例如松下沒有推出像蘋果的iPad、iPhone、iPod那樣優秀的具有革新 性的電子產品,松下在這種整體全產業鏈整合的優勢也沒有三星那麼強,而且產品的創新能力的確比起蘋果、LG、三星等方面是有落後的態勢,所以說為了挽救自 身的危機推出更大比例中低價位的產品,這種方式不一定適合松下。

業內人士評價,一直以來,松下太保守了,不願意和其他同行分享技術平台,導致被孤立。但相比較而言,松下是日本企業中少有的幾個還有想法和拚勁的企業,但如果沒有新技術的產品和產業鏈變革,光靠管理革新,是很難翻身的。

如何擺脫目前的困境,如何脫胎換骨?有人建議,松下未來必須繼續淡化家電製造商的角色,賣掉三洋,放棄等離子,向電池、新能源轉型。如果能正確調整產品戰略,反省到位,松下在品牌影響力的優勢下,仍然有希望重見光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053

專攻吹風機市場 它扳倒松下稱王

2014-10-06  TCW
 
 

 

在東京五反田的無數間辦公大樓中,你很容易錯過一棟寬僅兩公尺、五層樓高的黑色建築。這裡卻藏著打敗日本最大家電製造商松下(Panasonic)的神秘企業。

根據日本市調機構GfK調查,二○一三年,同時在攪拌器、鬈髮吹風機、直髮器等產品的市占率(以台數計)奪冠的廠商,並不是松下、飛利浦、日立等一線大廠,而是Tescom。且該公司在這些商品已蟬聯日本龍頭分別長達四年至九年。

Tescom不打廣告,市占率卻能超越大廠,是日本少數專做兩類商品的家電商。今年四月,該公司首度進軍台灣市場。

以年營收來說,Tescom不到松下的七百分之一,員工數也僅有其千分之一,為何一個小廠有單挑大鯨魚的能耐?Tescom也曾是「大吃小」的犧牲者。一九七四年,該公司發明世界第一台鬈髮吹風機及負離子吹風機。卻總在推出半年後,松下等大廠就推出類似商品,並挾強大品牌知名度,迅速消弭Tescom的技術領先優勢。

「不斷被(大廠)逼到牆角,是我們很長一段時間的寫照,」Tescom第二代社長楠野壽也說,「每天都在想,我們的商品,如何才能做到對方學不來?」

徹底傾聽顧客需求一支吹風機一季有17種選擇

一九六五年,楠野壽也的父親創立Tescom,為奇異(GE)等歐美大廠代工吹風機。一九七○年代石油危機,歐美客戶抽單、縮減產品線,讓該公司轉戰髮廊用的業務型吹風機市場,走上自創品牌之路。也因較早進業務用市場,至今在日本仍有高達七成的市占率。

不過,該公司在大眾消費市場,過去卻總是受制於大廠,難有突破。直到二○○九年,楠野壽也終於找到在夾縫中求生存的方法:「比它們快、比它們細、做它們不想做的事!」

Tescom商品總括本部長橋谷田利幸舉例,大廠做的是有規模效益的事,若該市場賣不到一百萬台,便沒有開發必要,如吹風機就主攻家庭、女性兩大市場,產品也採「最大公約數」,以讓最多人埋單為目標。

「但能賣七、八十萬台對我們來說就很多了。」橋谷田說,即使都是女性,從高中生到主婦,需要的產品功能就不同,因此,Tescom「同中求異」:在兩大客群中,依照不同年齡層,再開發出上百種小市場,透過附加設計與功能,迎合不同女性的需求。

電器代理商、群光電子數位商品業務處長許瑞文認為,各品牌都會傾聽顧客的聲音,但Tescom做得最徹底。他舉例,該公司發現年輕女性到大城市求學或求職,受限經濟能力、必須與人合租,深夜吹頭髮常會吵到室友,因此最先開發出靜音吹風機,「如果看得不夠細,不會發現這樣的需求。」

也因此,光一季的吹風機新品,Tescom就依滋潤、降低靜電等不同功能,推出十七種選擇,是對手的三倍。

商品顏色也是武器。橋谷田說,大家都知道女生喜歡粉紅色,為避免競業模仿,該公司捨棄業界通用的Pantone色票,花超過兩個月時間調色,測試珍珠粉比例、噴油方法後,才創造出Tescom的獨家用色,增加品牌辨識度。

在攪拌器、果汁機市場,該公司更連一公釐的細節都有注意。商品開發部副部長秋田裕說,為讓顧客無縫隙清洗到果汁機每個角落,接縫距離依女性家庭主婦一根手指寬度為標準,以公釐為單位反覆微調。

同時,日本廚房空間狹窄,果汁機壺身特別設計,可讓收納時的機身高度減半;機身底盤也設計細小的「水道」與出口,讓壺身滴下的水能自動流出。「這些大廠不會注意到的細節,就是差異化、也是競爭力,」橋谷田說。

建立龐大情報系統23萬間髮廊回報第一線情資

別的廠商一年推出兩季新品,Tescom是每四個月一次、一年推三次。而該公司之所以能快速回應市場需求,背後則是靠全日本二十三萬間髮廊組成的情報系統。楠野分析,髮型師在第一線面對顧客,能回饋當下的髮型趨勢、顧客需求,如「不會越吹越乾」的負離子、膠原蛋白吹風機,都是在其建議下開發的產品。

此外,該公司還保留松本市工廠、生產全球唯一的「日本製」吹風機:業務用機型Nobby。雖然和在中國製造相比,成本高出二.五倍,但楠野認為,吹風機是髮型師的生財工具,壞了很麻煩,因此他堅持Nobby必須在國內生產,如此才能做到一週內修理送回,將時間壓縮到競品的一半以上。透過這樣來鞏固髮型師社群,維持了業務用市場的高市占率。

使用Nobby長達十六年、髮廊Swan+店長安部涉也觀察,Tescom將Nobby免費提供給七成髮型專科學校做教材,做為「第一支吹風機」,學生習慣後,出社會就很難再改變,因此能創造超過十年的黏著度。

《三國演義》裡司馬懿能獨攬魏國軍政大權,就是因其能屈能伸,宛如泥鰍在水和泥都能存活,被稱為「泥鰍戰術」。以古鑑今,Tescom在大廠認定「無法生存」的小市場中,反而能找出商機的彈性,或許也正是Tescom致勝的關鍵。

【延伸閱讀】Tescom逆襲4手法

1.開發百種小市場:找出主流市場的空隙,開發出上百個次要小市場

2.產品追求差異化:從產品外觀顏色、收納方法、接縫設計等細節下功夫

3.堅持日本製造:即使成本較高,產品仍堅持「日本製造」,以縮短送修時間,鞏固業務用市場

4.搶當「第一支」吹風機:從學校下手,搶占學生的「第一支」吹風機,將其收納為終生顧客

整理:郭子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4641

百年老店松下變能源新霸主

2015-07-13  TCW


電動車龍頭大廠特斯拉(Tesla)風雲再起,七月六日股價飆破二百八十美元(約合新台幣八千七百元),僅差六美元就能挑戰歷史最高價,因為三天前它宣布今年第二季交車數,創單季歷史新高。

油價持續探底,電動車銷量卻續創新高,特斯拉的出貨數字背後,隱含著一股改變世界的大趨勢:電力極可能取代石油,成為未來最重要的動力來源。

時間拉回二○一四年九月,特斯拉創辦人馬斯克(Elon Musk)對來自世界各地的媒體說:「特斯拉的心臟就在日本!」站在他旁邊的,是日本松下(Panasonic)副社長山田喜彥。

松下獨攬特斯拉所有電池業務,過去兩年,提供了近兩億塊鋰電池給特斯拉。二○一三年,雙方簽訂四年總額高達七十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二千一百八十億元)的獨家合約。

這家過去靠著精密家電產品,與索尼(Sony)競逐日本消費性電子品牌霸主地位的九十七歲老企業,竟然搖身一變成為電池霸主,還讓有矽谷狂人之稱的馬斯克,視其為改變世界最重要的合作夥伴,松下的電池技術究竟有何獨到之處?

大阪總部,打造智慧宅從電燈到冰箱,一個螢幕控制耗電量

為此,《商業周刊》採訪團隊前往日本大阪,直擊「特斯拉心臟」的發源地:松下集團總部,獨家專訪山田喜彥。我們在三層樓的松下產品展示中心裡,窺見這個電池霸主的能源布局。

率先出現眼前的是智慧家庭。住家屋頂布滿太陽能板,直接將陽光轉化成供應全家的電力;家的周圍放了幾個蓄電桶,多餘的電力可以儲存起來,替車庫裡的電動車充電,或做為陰天時的備用電源。

家中所有家電,從燈光、空調、冰箱到洗衣機,統統是松下的產品,由中央智慧電網系統控制,可以相互串聯,哪個設備花了多少度電,都能顯示在螢幕上,隨時可以掌握調控。

這不是一個描繪未來的場景。在距離東京南方五十公里的藤澤市、橫濱市的綱島區,以及神戶地區,松下已經把這個概念落實到生活,打造出三個智慧城市。「整座城市至少有三○%是採用可再生的能源系統,可節省七○%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山田喜彥說。

美國基地,要做全球最多電池儲存的電量,相當核四運作兩個月

根據松下提供的資料,全日本已經有十一萬個家庭採用松下的智慧家居方案,雖然占全國比率還不到一%,但已經領先全球。

這就是百年老店松下,為何能在能源產業中異軍突起的原因。「松下投入能源產業是非常自然的事情,」山田喜彥說:「節能、環保的概念,從創立之初就存在松下的DNA裡。」

他指出,能源是所有電子產品的動力來源,從傳統的家電如洗衣機、冰箱、空調,到筆電、智慧型手機等高科技產品的研發設計,無一不是追求更高的效能、更少的電力消耗,這就成了松下發展能源產業的基礎。

特斯拉去年宣布,要在內華達州蓋設總投資額高達五十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一千五百五十億元)的「超級電池工廠」(gigafactory),松下就是唯一的合作夥伴。

這是全世界到目前為止最龐大的電池製造計畫。預計五年後,這個電池工廠生產出的電池芯所能儲存的電量,將相當於台灣核四廠運作兩個月的發電量,足以供應每年五十萬輛電動車產能。

看似龐大的投資,瞄準的是更龐大的市場。根據日本資訊技術綜合研究所調查報告,到了二○二○年,全世界電動車動力鋰電池的市場需求將達七百三十億千瓦,總產值超過四兆三千億日圓(約合新台幣一兆一千億元)。

以電動車鋰電池技術為例,松下採用的是NCA(鎳鈷鋁)系統,這原本是用在筆電、平板、智慧型手機等強調輕薄高效的數位產品上,其能量密度比當前主流的磷酸鐵鋰電池高出兩倍。一台特斯拉Model S電動車,要用八千多顆電池。

高能量密度,讓特斯拉時速可以高達二百五十公里,續航力長達四百公里,遠勝所有競爭對手;但相對的,成本更高,技術也更複雜。

「我們第一次把它(指特斯拉電池)拆出來看的時候嚇一大跳,怎麼有人敢拿NCA來做?」 一位研究電池產業長達十年的專家說。

它的能耐:安全高技術門檻,讓電動車大膽跑快

工研院材料與化工研究所儲能材料及技術研究組組長潘金平指出,電池的效率與安全性往往成反比,能量密度越高的材料,通常危險性也越高,只要設計過程中有一點閃失,很容易就起火爆炸。

為了解決安全性問題,松下與特斯拉在製程下足苦工。一位負責特斯拉生產線流程的工程師在接受《商業周刊》採訪時指出,雙方合作的電池系統採用分層管理制 度,不只在每顆電池的兩端裝設保險絲,每層之間還設有獨立的防火牆空間,若有一個地方起火,也能立刻被隔絕,不至於延燒開來。

不僅如此,它們還在每一層中加裝監控板,隨時掌握整個電池包的工作環境,如電流、電壓、溫度、方位等,根據不同的環境變化,調控各個電池磚之間的相對位置,並調節電池溫度。一方面確保安全,一方面也讓電動車的整體性能,在行進間處於最佳運動狀態。

一般電動車為了安全性往往會犧牲效能,松下卻從幾十年的精密家電深厚研發基礎出發,在大膽追求效能的同時,還發展出層層保護的監控系統,確保整體的安全性,建立了超高的技術門檻。

「化學不像電腦科學那樣日新月異,進展的步伐非常緩慢,」山田喜彥說,松下的先進者優勢,加上大規模產能所降低的成本,讓其他競爭者難以在短期內模仿、超越。

特斯拉的電池技術總監凱爾帝(Kurt Kelty)曾表示,特斯拉起初嘗試了市面上超過三百種電池,最後只有松下完全符合他們的要求。這也讓松下在電動車鋰電池市場以三○.五%的市占率穩居龍頭位置。

它的挑戰:成本電池低於整車成本1/4,市場才埋單

安全性與技術之外,另一個重點是成本。該特斯拉工程師表示,目前Model S的電池組成本大約兩萬美元(約合新台幣六十二萬元)左右,占整車製造成本約五成,昂貴到令人咋舌。

「要普及,一定要降低成本,」該工程師說。業內評估,電動車電池須低於整車成本的四分之一,市場才得以順利發展。

產能也是另一個問題,特斯拉一年如果出貨七十萬輛,就把全世界的鋰電池用完了。以全球每年八千萬輛汽車的出貨量來看,只要有十分之一變成電動車,意味著還有逾十倍的需求成長空間。

這就是為什麼馬斯克要攜手松下蓋超級電池工廠。當規模擴大,產量提升,一輛電動車售價從目前的七萬美元降到三萬美元,屆時才能真正打開市場。

然而,對松下來說,電動車只是其能源大計中的一部分,他們真正想做的,是成為一家用能源貫穿所有產業的整體解決方案廠商。

二○一一年與二○一二年,對松下來說是艱辛而陰暗的時期,連續兩年虧損超過七千五百億日圓(約合新台幣一千九百億元),然而二○一三年卻演出驚人的反彈, 其中關鍵,除了執行長津賀一宏大刀闊斧改革,包含退出電漿電視面板、智慧型手機等賠錢領域,出售半導體晶片業務之外,最重要就是把能源技術開展到智慧家 庭、電動車與B2B(企業對企業的商業模式)等新市場。

「我們準備在四年內投入一兆日圓(約合新台幣二千五百五十億元)做戰略投資,希望三年後能達到十兆日圓年營收目標,」山田喜彥說。

這家即將在二○一八年慶祝成立百年的老字號企業,不只在改變自己,更在改變全世界。

【延伸閱讀】97歲松下,從虧損到年賺逾450億—松下近5年稅後淨利

2010年:188 億元2011年:-1,966 億元 (受電視與手機銷售拖累,虧損近2,000億)2012年:-1,920 億元 (新任執行長津賀一宏上任,推動改革)2013年:307 億元 (出清虧損部門,開發智慧家庭、B2B等新業務)2014年:457 億元(與特斯拉談成50億美元的超級電池工廠合作案)(單位:新台幣)

【延伸閱讀】全球3成電動車,都用松下電池—2014年全球電動車電池市占率

松下:30.5%AES:17.7%(日產汽車和NEC合資)Primearth EV Energy:15.1%LG化學:10.8%三星SDI:4.5%SK Innovation:1.9%其他:19.5%

資料來源:SNE Research、松下財報 整理:林俊劭

【延伸閱讀】台灣想賺能源財,得結盟日本

電動車鋰電池市場商機上看新台幣兆元,但目前幾乎是日韓廠商的天下,中國正在急起直追。在這場能源革命中,台灣能占據什麼位置?

「一定要掌握住材料,不然只能賺加工財,」工研院儲能材料及技術研究組組長潘金平表示,電池有七○%的技術決定在材料上。台灣早年在筆電、智慧型手機等鋰 電池市場占有一席之地,但因為這個市場殺成紅海,近年來紛紛轉型到少量多樣的利基市場,致使台灣在全球鋰電池的市占率一路下跌到五%。

以台泥轉投資的能元科技為例,二○○八年還是全球第十五大鋰電池芯供應商,台泥董事長辜成允看好其是未來金雞,但因筆電市場殺價激烈,近年來累積虧損達十六億元,原本預計今年要興櫃掛牌只能撤銷,目前轉型到軍警與醫療用鋰電池。

除了利基型市場,若要搭上智慧家庭、電動車等大潮流,最好的方法是與日本合作,例如三井化學與台塑合資建設電解液廠,三菱重工與台達電共同開發儲存與管理系統等。

潘金平觀察,當今電動車產業形成兩條陣線,一派是美日聯盟,如松下與特斯拉的合作;一派是中韓體系,如三星、LG供貨給中國電動車。台灣若能增加與日本的合作,一方面可以打入美國市場,一方面也可成為日本進軍中國的橋樑,取得最佳戰略位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3193

上半財年答卷交得漂亮:松下凈利大增38% 索尼扭虧為盈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0/4704591.html

上半財年答卷交得漂亮:松下凈利大增38% 索尼扭虧為盈

一財網 王珍 2015-10-29 22:18:00

10月29日,松下、索尼都公布了2015財年二季度的業績,這兩家日本電子巨頭2015財年上半年的業績均向好。

10月29日,松下、索尼都公布了2015財年二季度的業績,這兩家日本電子巨頭2015財年上半年的業績均向好。其中,松下2015財年上半年凈利潤同比增長38%;索尼在2015財年第二季(今年7~9月)實現同比扭虧為盈。

日本企業(中國)研究院執行院長陳言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分析說,松下、索尼2015財年上半年凈利均超過1000億日元,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日元貶值,帶來收入的相應增加;二是歐美市場銷售狀況不錯,三是中國經濟減速的拉低效應不是很大。但是,日元繼續貶值的空間不大,新的技術革新沒有看到,所以這兩家日本電子巨頭利潤增長的持續性還需要觀察。

松下凈利增近四成

今年4月~9月,松下銷售金額37604億日元,同比微增1%。其中,日本國內銷售金額同比略降2%,至17089億日元;日本之外市場銷售金額則同比增長4%,至20515億日元。報告期內,松下營業利潤同比增長13%,至2005億日元;凈利潤同比增長38%,至1113億日元。

松下表示,2015財年上半年銷售額的增長,主要是因為B2B解決方案事業、日本及東南亞地區白色家電等事業的銷售額增加。此外,包括PanaHome在內的住宅相關事業亦呈現收入增長的趨勢。整體上由於日元匯率上漲帶來的效應,松下整體確保收入增長。

而營業利潤增長,松下解釋說,這得益於事業構造改革實施至今,收益體制得到強化。此外,成長事業的增收為利潤增長做出的貢獻仍在擴大。

盡管2015財年上半年的凈利潤同比大幅增長38%,但松下坦言,在中國市場,其家用空調、平板電視、商用機器等業務都呈現收入減少的狀態。

索尼二季度扭虧為盈

日本另一電子巨頭索尼的業績,得到明顯改觀。據索尼2015財年二季度財報,2015年7-9月,索尼銷售收入18927億日元,同比微跌0.5%;營業利潤880億日元,凈利潤336億日元,均實現同比扭虧為盈。若加上一季度824億日元的凈利,索尼2015財年上半年凈利潤為1160億日元。

2015財年第二季度,索尼銷售收入同比下降,主要原因是:索尼金融服務業務和移動通訊業務產品的銷售收入下降;同時,匯率利好及遊戲&網絡服務業務中PlayStation4 (下稱PS4)軟件的銷售收入增加抵消了部分上述下降的影響。

不過,相比上年同期856億日元虧損,索尼2015財年第二季度營業利潤大幅增長,主要原因是:上年同期移動通訊業務有商譽減值1760億日元,今年沒有這一因素;影視業務營業利潤的顯著降低抵消了部分上述影響。

遊戲和部件業務的穩定增長,成為索尼2015財年上半年業績的亮點。遊戲業務方面,2015財年第二季,受益於PS4軟件銷售增長和匯率利好,索尼遊戲和網絡服務業務的銷售收入達3607億日元,同比增長16.5%;營業利潤為239億日元。

部件業務方面,影像傳感器市場需求增長及匯率利好,使索尼2015財年二季度的部件銷售收入達2581億日元,同比增長7.4%,對外銷售收入增加17.3%;營業利潤同比增長44億日元,達327億日元。但電池銷售收入下降和部件研發費用增加抵消了部分上述影響。

影像產品及解決方案業務方面,銷售收入為1860億日元;營業利潤為259億日元,同比增長28.6%,這受益於數碼影像產品的結構優化及成本降低。

家庭娛樂及音頻業務方面,銷售收入為2891億日元,同比微降0.2%;營業利潤達158億日元,同比增加67億日元。市場收縮使家庭音視頻產品銷售下降。具體在電視領域,索尼液晶電視銷售收入同比增長1.6%,達到2030億日元,實現營業利潤同比增加48億日元至97億日元,主要緣於成本下降及產品結構優化。

移動通訊業務銷售收入為2792億日元,同比下降15.2%,錄得營業虧損206億日元。銷售收入下滑是由於索尼手機從追求市場份額轉變為提升盈利,造成智能手機銷量下降。營業利潤虧損相比去年同期大幅收窄1500億日元,一是沒有去年的商譽減值;二是產品向高附加值型號轉型;三是市場調研、營銷、研發費用等成本降低。

索尼預計,2015財年該公司全年銷售收入79000億日元,營業利潤3200億日元。

編輯:彭海斌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7276

松下電器星國廠房一角,變身菜園 日本人 轉進東南亞賣菜

2016-04-25 TCW

日本迎接TPP的同時,悲觀聲浪四起,有人擔心外國農產品將衝擊國內產業,卻有一些企業、一群農夫,看到機會。

跨太平洋夥伴協定

(TPP)十二個成員

國在今年二月簽署協定,海外的低價農漁產品將大量湧進日本,許多人認為TPP將嚴重打擊日本農業,但是在悲觀氛圍中,有一股新勢力,正準備藉機逆襲海外市場。

新加坡超市,賣松下種的菜二〇一五年十一月,新加坡某超市裡出現了印著松下電器(Panasonic)商標的蔬菜。不了解日本的不肖業者,想要假借「日本製」名義大賺不義之財,竟然做出如此離譜的產品——住在當地的日本人,肯定心存這樣的誤解。

包裝裡裝有營養價值頗高的日本蕪菁等蔬菜,每包售價新加坡幣六.九元(約合新台幣一百六十七元),比一般生菜要貴上近三成,人氣卻居高不下。

其實,該蔬菜是不折不扣的松下產品。從二〇一四年開始,松下利用新加坡工廠內的一角設置蔬菜工廠,從

日本帶來萵苣等三十九

種蔬菜的種子在此栽

種,即所謂「日本式農產品的當地生產」。

蔬菜工廠裡利用日光

燈和LED燈取代太

陽光的照射,配合光線調整,讓新加坡具備比

日本更適合栽種蔬菜

的環境條件。這是一個

善用資通訊(ICT)

技術的絕佳案例,目

的在於保持產品鮮度

及降低成本。

松下亞太區社長馬場英樹

說:「這是源自日本、生長於新加坡的蔬菜,新鮮度當然沒話說。雖然成本上略有差距,但價差可以用產品品質取勝。」除了在新加坡,也打算在其他地區設蔬菜工廠。

雖然蔬菜可移至海外栽種銷售,但還是有一些農產品只適合生長在日本國內的環境,因此,利用海運銷往國外的蔬果也不少。福岡農產物通商公司就斥資租下一整個「CA貨櫃」,利用低溫低氧保鮮的運送技術,將熊本縣的柑橘和鹿兒島的番薯運往海外。

集結多數產地,達到「規模經濟」,藉以降低運輸成本,經濟效益顯著。該公司社長波多江淳治說:「以福岡草莓為例,空運到香港每包(三百克)要賣兩千到二千五百日圓,但如果改用海運,每包即使賣一千五百日圓也能合乎成本。」福岡農產物通商現在不只和九州地區的農民合作,山形縣、靜岡縣也有農民來洽談合作,詢問能否一起運送櫻桃、洋梨和橘子等農產品。

香港餐桌,吃日本改良米瞄準TPP生效後的海外市場,有人開始研究稻米的新品開發,協助農民拓展海外市場的久保田公司就是一例。

「又難吃又貴的米」,這是香港和新加坡等亞洲地區長久以來對日本米的評價。當地主流的在來米,米粒較長,對日本人來說口感乾硬,沒有吸引力;但是對於吃慣這種米的在地人來說,日本越光米的口慼太軟Q,是日本米不受歡迎的原因。

然而,久保田不相信這樣的刻板印象,於是用科學分析日本米和當地主流的稻米,將甜味、彈性、米粒大小等特徵全部數據化,最後終於得到答案:「日本米不受歡迎的原因除了太軟之外,最主要其實是新鮮度太差。」久保田在二〇一二年將碾米機搬到香港,開始在當地碾米,隨後又進軍新加坡市場,拓展銷售通路,後來為了迎合當地民眾喜好,將口慼比越光米梢硬的愛知縣產「愛知之香」等品種引進當地,沒想到需求大增,估計二〇一六年的出口量將是前一年的二.三倍,達三干二百噸。

日本政府希望在TPP的架構下,能夠在二〇二〇年將農漁產品、食品的出口值提升到一兆日圓(約合新台幣二千九百億元),中期目標的七干億日圓已在去年提前達陣;預估在達成一兆日圓的目標時,不僅蔬果類表現亮眼,加工類食品亦可達整體出口值的一半規模。

東京近郊,大企業去種田東京與首都圈的重要水源利根川,流經千葉縣柏市一處兩百公頃的農地,該區除了盛產越光米、房總黃金米,還有三井化學集團所研發的多產量「三光米」,另外也種植小麥、馬鈴薯和大豆等。

負責耕作的是當地農民染谷茂,他在一九六八年繼承家業開始務農,起初只有一.五公頃的農地,雖然曾設法從周圍已放棄農耕的地主手上收購或租賃農地,仍不易擴大規模。

轉機是在二〇〇三年,柏市大舉募集願意接手休耕地的農民,染谷參加了招募活動,成功租到一百零八公頃的休耕地,他花了將近十年,讓這些休耕地活化,如願躋身大規模農家的行列。

收成一旦增加,經營面向也隨之擴展。染谷讓農地生產效率提升,產品具有價格競爭力,得以拓隈日本農協以外的其他通路。

稻米方面,透過

經銷商成功賣給

外資經營的連鎖

餐廳,馬鈴薯也

打進卡樂比食品

公司的供應鏈,

與大型企業的合

作案接踵而來。

他也以直營店的

模式,打開對消

費者直接販售的

通路;更嘗試以

乾田直接播種的

方式,省去育苗

作業來降低生產

成本。

另外,由大規

模生產農家所組

成的「大瀉村秋田小盯生產者協會」代表涌井徹表示:「光強調美味與食安是不夠的,如果不能以大規模的生產方式降低成本,並拓展通路的多樣化,就無法捍衛日本國內市場。」

加入該協會的農家約有

一百六十戶,總耕作面積約兩干公頃,相當於四百三十個東京巨蛋,透過集體採購肥料和共同使用農耕機具的方式,已達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該協會為了提升生產力,和多家民間研究機構及企業合作,打算自行研發多產量品種的稻米;並把視野轉進加工食品,把稻米製成泥狀的食材原料,已獲得日本7-Eleven的採用,用來做麵包。由於該原料富含水分,比粘米粉的用途更廣,將來還可用於生產乳製飲料和冰淇淋。

自從二〇〇九年日本政府開放企業可以租賃方式參與農業生產,至今企業務農數量已經成長五倍。在休耕地增加、農民減少的情況下,對於打算正式進軍農業、有規模的經營「會賺錢的農家」的農民或企業來說,現在未嘗不是一個大奸時機。

隨著企業積極參與,如果大規模生產者持續增加,日本農業的風景必將大大改變。

(Nikkei Business(c)2016 Nikkei Business Publications,Inc.)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3534

給特斯拉造電池的松下 明年將在中國投產汽車電池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07336.html

4月26日,在北京國際汽車展覽會期間舉行的松下車載事業交流分享會上,松下電器(中國)有限公司汽車電子系統公司總經理久田元史向包括《第一財經日報》在內的媒體透露,松下在大連設立的汽車電池工廠將於2017年投產,預計到2020年松下在中國的汽車電子業務(車載事業)銷售額將達到100億元人民幣。

在華設全球第二家汽車電池廠

松下目前是全球最大的汽車電池供應商,與特斯拉在美國設立了汽車電池合資工廠。因此,松下這次在中國設立汽車電池合資工廠,尤其引發行業的關註。

據久田元史介紹,為滿足中國日益增長的環保車輛制造需求,松下邁出了車載事業的重要一步,與大連遼無二電器有限公司合作成立合資公司——大連松下汽車能源有限公司。

“該公司將於2017年正式投產運營。屆時,憑借松下在車載電池生產和質量管理方面的先進經驗,大連松下汽車能源有限公司將與各汽車企業開展密切合作,以求充分滿足中國的車載鋰電池需要。”久田元史說。

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前景樂觀。據久田元史介紹,2015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生產量為36.6萬臺;松下根據《中國制造2025》預測,從2015年到2020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生產量的平均增長率將高達131%,預計到2020年達到143萬臺。

為此,松下積極布局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大連松下汽車能源有限公司的經營範圍將包括車載用電池的設計、制造、銷售、售後服務以及進出口業務,產品是環保車用的鋰離子電池。該公司資本金為2.73億元,由松下電器(中國)有限公司和大連遼無二電器有限公司各占50%的股權。

2015年,松下在中國的車載事業銷售額構成中,汽車數碼、顯示、音響等關於舒適類產品收入占比68%;汽車攝像頭模塊、智能車鎖等關於安全的產品收入占比29%;汽車環保新能源的產品收入占比僅為3%。

隨著大連松下汽車能源有限公司明年投產及逐步發展壯大,久田元史預計,到2020年,松下在中國車載事業的收入結構將發生明顯變化:舒適類產品收入占比減少為42%;安全類產品收入占比減少為8%;鋰離子電池、模塊、系統、EV繼電器等環保新能源的產品占比擴大到50%。

汽車電子業務成新增長點

在普羅大眾眼中,松下是一個知名的家電企業,其實松下已經從B2C(面向消費者的事業)領域向B2B(面向商家的事業)領域擴張,作為松下B2B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車載事業在規模和質量上的提升已成為松下發展的有效動力。

2015財年(2015年4月至2016年3月),松下的銷售額預計將達到7.6萬億日元(約3974億元人民幣),其中家電、住宅事業、車載事業、B2B解決方案事業的銷售額將分別為2.1萬億日元、1.3萬億日元、1.3萬億日元和2.9萬億日元。

松下電器(中國)有限公司董事長大澤英俊介紹說,伴隨著家電和B2B事業的不斷成長,預計到2018年度松下創立100周年時,松下的銷售額將達到8.8萬億日元,其中家電、住宅事業、車載事業、B2B解決方案事業的銷售額將分別為2.3萬億日元、1.6萬億日元、2萬億日元和2.9萬億日元。

目前,松下在華事業的收入中,車載事業的收入只占10%,但未來成長空間很大。所以,松下已把車載事業作為新增長點來進行積極的投資。如,設立了大連松下汽車能源有限公司,生產車載電池;在蘇州設立了環境系統有限公司,生產車載尾氣顆粒捕集器;在北京設立了松盛元環境科技有限公司,銷售相關的解決方案,等等。

大澤英俊還表示,“松下將中國定位從‘世界的工廠’轉變為‘巨大的成長市場’,並將不斷思考怎樣才能協助中國解決大氣汙染、交通擁堵、能源緊張、老齡化等課題,並以此為中心開展經營活動。”

Panasonic株式會社(松下)董事兼汽車電子和機電系統社車載銷售本部本部長永易正吏說,為了實現2018年度松下車載事業收入2萬億日元的目標,松下將強化在全球開發生產車載電池的體制,2016年美國的松下汽車電池工廠將開始生產,2017年中國的松下汽車電池工廠也將開始生產,而松下將會在日本增強汽車電池開發人員的力量。

除了發力汽車電池,松下在去年6月還對世界第三大汽車側視鏡廠商Ficosa出資49%,並加快雙方的開發合作。

永易正吏充滿信心地說,全球汽車電子市場的需求從2015財年到2018財年將有8%的增長;而松下車載事業銷售額的目標是從2015財年到2018財年增長17%。“在成長的市場中,我們的銷售要實現超過市場需求的增長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4300

日本松下社長 能否打破「津賀法則」魔咒 一發布營運計畫 股價必跌

2016-05-09  TWM

Panasonic社長津賀一宏五年前上任之初,就大刀闊斧改革,提前達到中期計畫的目標;這次他再提新的中期目標,外界都在等著看結果。

日本Panasonic歷任社長都

把「營業額達到十兆日

圓」當作首要目標,但社長津賀一宏日前提出的中期計畫,並未執著於這個數字,反而先預告本會計年度獲利會減少。

究竟是失去自信?還是對經營越來越上手,漸入佳境?

津賀二0一二年六月上任

後,就大刀闊斧推動改革,例如退出電漿電視市場等,主導的結構改造計畫,總計造成虧損達七五四二億日圓。三年前他發表中期計畫,結果第二天股價下跌五十日圓(約合新台幣十五元,跌幅為七%);今年三月三十一日,他第二次發表中期計畫,四月一日股價再度以下跌回應,這次跌了一二五日圓(跌幅一二%)。有人把這種提出中期計畫,股價就暴跌的現象稱為「津賀法則」。

割捨虧損部門改善獲利

事實上,津賀一二年割捨虧損部門的同時,還把經營資源集中在車載事業、住宅和B2B(企業對企業的經營型態)這三個領域。

這些改革讓他提前一年達

成中期計畫的目標,也就是利益達到三千五百億日圓,讓當初不看好他的股市跌破眼鏡。

將來若津賀用優異成績單來回應不看好他的股市,就會形成「新津賀法則」。

問題是,津賀能再度成功嗎?津賀這次中期計畫的內容是,在創業一百年的一八年會計年度(一八年四月到一九年三月),營業額目標向下調整為八兆八干億日圓,營業利益目標則設定為五千億日圓。

津賀指出,之前設定十兆日圓,是因為需要一個明確的目標和時間,活絡成長策略。

他接受《東洋經濟週刊》專訪時說:「當時我要重新明確設定事業範疇,好讓新事業能成長,再加上也希望公司跳脫以日本為發展主體,才訂十兆日圓為營收目標,它的過程或意義都和過去的社長不同。」

不再承諾「漂亮營收」

而且之前講的「營收十兆

日圓」中期目標,包括購併在內。「但由於購併要有對象才能成案,(由管理團隊來)承諾並不恰當,這也是現在撤回十兆日圓目標的背景之一。承諾會變成非達成不可,可能導致連不夠好的購併對象都買下來,絕非好事。」「不要再承諾有多少營收」,是津賀的反省。

上任五年來,津賀透露,「當社長的時間越久,越能找到『手感』。」津賀指的手感是,「直覺會漸漸管用」。

例如直覺地發現「這個好

像開始不對勁了?」「好像往這個方向調整比較好?」而且連他在擔任社長前不懂的住宅、一般性的B2B,乃至於感測器等領域,直覺也都能漸漸發揮效用。

例如上一次設定在一八會

計年度實現營收十兆日圓、一五會計年度中營收要有八兆日圓,都是在公布數字目標之後,才能知道做不做得到。

「從中學到什麼,知道該怎麼改變,才是重要的。就算沒有達成,收穫還是很大。反之,公告目標後就達成,得到的收穫反而比較少。」

他笑著說:「我是那種就

算跌倒了、摔倒了,都還是會積極思考的人,有點像是『摔愈多愈好』的感覺吧。」

目標太低致失望性賣壓

這回股市以大跌來回應他

的中期計畫,其實不是因為撤下一八會計年度十兆日圓的營業額目標,而是證券分析師認為「五千億日圓的營業利益」目標太低,才出現失望性的賣壓。津賀解釋:「那是(管理

團隊的)承

諾,所以是

最低(限度

的數)值。」

在二月

時,Panasonic

下修一五年

度的業績預

估,營業額

比年度初期

的預估少了

四千五百億

日圓,成為

七兆五干五

百億日圓,有人懷疑「第一線就算硬擠,也要把數字擠出來」的那種文化,是否慢慢消失了?

針對這個問題,津賀認為,若訂出某種目標,大家會為了達成它而疲於奔命,還不如先積蓄力量,因為最優先期盼的是實現一八年度的願景。

「第一線一直以來都很注

重利潤,但惟有提升營收,才能創造利潤。要生產商品、賣給顧客後,才能實現利潤,不賣就沒利潤。有時候銷售狀況不如預期,這時候又要如何創造利潤?我們的營運部門很擅長處理這樣的問題來確保利潤。前一年度、也就是一五年度中,我們並未設法非達成營業利益(的目標)不可,因為我們把重點放在中長期的成長,以及營收與利潤的提升上.因此我們不在這時候硬要達成預計的利益,否則將對之後的年度造成影響。」

「新津賀法則」是否會成

立?外界正在密切觀察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6202

索尼、松下雙雙凈利下滑 受匯率變動影響大

7月29日下午,索尼、松下發布2016財年首季(今年4至6月)業績顯示,日本這兩大電子巨頭在本財年首季都出現凈利潤下滑,日元匯率飈升是重要的影響因素之一。

2016財年第一季度,索尼銷售收入與上年同比下降10.8%,為16132億日元(156.62億美元)。銷售收入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匯率影響、移動通訊業務和金融服務業務銷售收入下降,以及日本熊本地震帶來的半導體業務及影像產品及解決方案業務的銷售收入下降。

營業利潤方面,索尼與上年同期相比下降了407億日元,為562億日元(5.46億美元)。營業利潤同比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半導體部門的營業利潤下降。

遊戲及網絡服務業務的收入與利潤的增長,是索尼穩定業績的主力。2016財年首季,索尼的遊戲和網絡服務業務銷售收入為3304億日元(32.08億美元),同比增長14.5%。營業利潤大增246億日元,為440億日元(4.27億美元)。該項業務的增長主要得益於PlayStation 4(PS4)的軟件銷售,包括網絡銷售的大幅增長以及PS4的硬件成本下降。

移動通訊業務的營業利潤也實現了增長。該業務2016財年首季的銷售收入為1859億日元(18.05億美元),實現營業利潤4億日元(0.04億美元)。該業務的盈利來自產品結構優化,業務重組帶來的成本下降以及重組費用的支出的大幅下降。

另一日本電子巨頭松下,2016財年首季的業績也出現下滑,銷售金額為17485億日元,同比下降6%;營業利潤為669億日元,同比下降了13%;凈利潤為217億日元,同比下降63%。

松下表示,受匯率變動影響較大,2016財年首季的銷售額呈現減收。但除去匯率影響,從實質來看,由於日本國內及亞洲地區白色家電銷售業績良好,並且合並了哈斯曼為松下的子公司,時隔8個季度實現了自2014年度第1季度以來的增收。

由於依照本年度事業方針,松下為將來的發展進行了先行投資而增加了固定成本,因此營業利潤出現了減少。關於當下日元飆升的影響,松下將通過實施合理化等措施來大致彌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768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