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李光耀要拆屋 左丁山

2011-1-31  AD




 

香港有不少人崇拜新加坡、講房屋就話新加坡啲租屋比香港公屋大幾倍,新加坡市民嘅平均住屋面積比香港大兩倍,新加坡政府更有效率,新加坡空氣比香港好,新加坡最近搶走和黃碼頭業務以商業信託方式上市……。

新 加坡的確叻,的確醒,無人可以否認。但佢地政府做得咁好,內有隱藏代價,係不時稱讚新加坡好嗰啲自由派略左傾嘅評論員、環保團體、社會運動家絕對唔肯付出 嘅,呢個代價叫做一言堂,李光耀說了算。在新加坡,誰人反對政府?誰人反對填海破壞海洋生態?誰人反對興建賭場助長賭風?誰人反對電子道路收費侵犯私隱? 誰人敢膽在電台搞烽煙節目晚晚鬧政府?誰人要求多一兩張報紙出版?答案就係冇。即使有,聲音十分弱,好少人知道。

李光耀係世界級政治家,其 人理性理智到香港人怕怕。最近有一部關於李光耀嘅新書出版(Lee Kuan Yew:Hard Truths to Keep Singapore Going)裏面就提到反對派,李光耀講得好坦白,全世界冇一個政黨鍾意有反對派,政黨上台後就想永遠執政,一定要比反對黨行先一步,滅反對聲音於萌芽狀 態。證諸過往,李光耀創辦領導嘅人民行動黨確係做到呢一點,將反對黨,無論如何微弱,都趕盡殺絕,將傳媒國有化,聽晒政府話,那裏容納得下一個「香港電 台」,單憑此點,請一啲批評特區政府人士,唔好成日讚新加坡,好唔好?

公民黨及一啲人反對拆建政府合署西翼,引甚麼歷史理由,無視中環甲級 商廈租金狂漲,需要增加供應。新加坡方面,李光耀自一九四零年代起居住嘅歐思禮路獨立平房,李顯龍在此出生,人民行動黨在此創立,在新加坡應該好有歷史價 值,要保育保存。但李光耀就要求政府在佢死後清拆之,重建為新型大廈,以便附近一帶可以興建高樓,增加土地價值!咁樣講法,如果李光耀在香港,佢會提議成 個政府山都拆咗佢,點止拆西翼呀。李光耀仍然在生,香港公民黨不如搵代表同佢辯論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019

李光耀.星加坡 左丁山


2011-5-2  AD




 

復活節假期中, 不少朋友往星加坡旅行,惡佬明係其中一位。惡佬明身為地盤總監,建造經驗豐富,今次久別星加坡十幾年之後,舊地重遊,最令佢印象深刻嘅就係星加坡城市建 設。住在金沙酒店,親身體驗新填海區,好佩服星加坡做事劍及履及,絕不拖泥帶水,如果係香港,剩係諮詢與環評,跟住有人申請司法覆核去反對,郁吓就係十 年,最佳例子就是啟德與西九地皮,至今仍然曬太陽。人地星加坡在此十年間已建成最新一個CBD,為大量外資銀行、基金公司提供充足寫字樓面積,呢啲外資行 想嚟香港開公司,聘請本地人都未必得,因為中環唔夠寫字樓,新嘅CBD(如西九)就只有一間ICC呀。惡佬明嘆一聲:「再過十年香港依然故我嘅話,點同星 加坡爭呀?」

我地爭新聞自由排名就得囉,香港不少評論員成日講起星加坡就話好,狠批特區政府無能力,其實佢地身在福中不知福,亂咁噏!華盛 頓有個機構叫做Freedom House,每年調查世界各地嘅新聞自由程度,列出排名榜,北韓包尾,排191,中國排181,大家都知道北韓與中國嘅新聞自由程度,毋須多講。第一名有 四個國家,就係芬蘭、愛爾蘭、挪威、瑞典,英國排到26、美國24、德國19、日本32、台灣47、西班牙47、法國40、泰國124、南韓70,我地香 港呢?係中游分子,排第72,與意大利相同,不過不失啦,至於星加坡,排第到151,仲低過伊拉克144,於此可見,國際人士唔認為星加坡有新聞自由。於 是乎,星加坡有冇電台評論員好似香港烽煙節目主持人咁多聲氣呢?梗係冇啦,冇咯喎,星加坡政府耳根清靜,話填海就填海,話起路就起路,邊度有人去申請法援 做司法覆核反對星加坡政府o架?即使有,我地幾時見過星加坡政府打輸官司?

李光耀最近接受華爾街日報訪問,指西方民主未必處處適用,但全世界都需要一個強大穩定嘅美國嚟維持秩序!佢認為中美互相需要,不會有大衝突,中美競爭之下,李光耀睇高美國一線,因為美國社會夠包容,而且美國講英文,英文可以吸引世界人才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825

李光耀:這一頁已經翻過去了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8503

 

當地時間2015年3月24日,新加坡首都新加坡市,民眾在國會大廈外放置鮮花,紀念新加坡建國總理李光耀。 (CFP/圖)

李光耀的去世,使他本人和與他密不可分的“新加坡模式”再度成為中國民眾熱議的話題。值得註意的是,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國之聲”的官方微博3月24日發表評論說:“李光耀去世,中國是否學習新加坡模式再次成為熱點……實踐證明,通向成功的路不止一條,這世界上沒有一套就靈的模式,中國需要的是‘中國模式’。”

2015年3月23日,李光耀的去世,使他本人和與他密不可分的“新加坡模式”再度成為中國民眾熱議的話題。值得註意的是,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國之聲”的官方微博3月24日發表評論說:“李光耀去世,中國是否學習新加坡模式再次成為熱點……實踐證明,通向成功的路不止一條,這世界上沒有一套就靈的模式,中國需要的是‘中國模式’。”

與此同時,自李光耀去世後這幾天,無論社交媒體還是傳統媒體,中國輿論出現了不少緬懷的情緒,這其中潛在而不可言說的主要因素,就因為他真實、有根可尋的華人血統。

李光耀到底是個什麽樣的人,他的那套“新加坡模式”究竟是怎麽回事,由他一手開創的新加坡對華政策當前處於什麽狀況,可以初步“蓋棺定論”了嗎?

“我一貫認為馬基雅維利是正確的”

“在被崇敬和被恐懼之間,我一貫認為馬基雅維利是正確的。如果沒有人害怕我,我的存在就沒有意義。”李光耀在1997年出版的回憶錄里這樣寫道。

仔細閱讀李光耀的著作的話,可以發現其內心的真實思想。

“在被崇敬和被恐懼之間,我一貫認為馬基雅維利是正確的。如果沒有人害怕我,我的存在就沒有意義。”李光耀在1997年出版的回憶錄里這樣寫道。李光耀所推崇的這位意大利文藝複興時期的政治思想家馬基雅維利曾經說:“為了達到一個最高尚的目的,可以使用最卑鄙的手段。”在現代政治學中,馬基雅維利是極端現實主義、為達目的可以不擇手段的同義詞。

在1965年8月9日的上午,馬來西亞國會在沒有新加坡議員參加的情況下,以126票對0票將新加坡逐出馬來西亞聯邦。當天下午,新加坡“被獨立”了。

“如果不獨立的話,當時兩地(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的種族沖突幾乎是一觸即發。”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高級研究學者胡逸山對南方周末記者稱。當時新加坡200萬人口,五分之一勞動力失業,四分之一沒有像樣的住所,一半人是文盲。淡水完全依賴馬來西亞供應。最關鍵的是,恰如著名政治學者貝淡寧在他的作品《城市的精神》中描述的那樣,當時的新加坡人甚至沒有像樣的國家認同,族群矛盾尖銳。

在後來的二十多年時間里,圍繞著新加坡的生存,李光耀采用了極富有爭議的做法,後來媒體習慣地稱之為“新加坡模式”。胡逸山將其政策內核總結為“實用主義思維”,這種思維很難說能夠為所有人接受,但是李光耀自有其辦法。他認為新加坡獨立後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發展經濟,支持新加坡人享有良好的物質生活。“這是培養強烈的愛國熱情和關愛他人行為的必要條件。”貝淡寧在書中寫道。

為達目的,李光耀施行了鐵腕政策,他使用了各種手段鎮壓工運、左翼勢力,為吸引外資鋪平了道路。

李光耀本人並不諱言自己在工人權利和引進外資兩者之間的立場:“如果他們(外資)剝削我們的勞動力,為什麽不呢?……我們要學會如何為他們工作,這是我們從前從來沒學過的東西。”李光耀說。從1965年到1990年,新加坡GDP的增速達到每年8%,最終實現了“從第三世界邁向第一世界”。

伴隨經濟發展的是一系列嚴厲的政治集權。在脫離英國統治之後,新加坡引入並建立了被稱為“威斯敏斯特民主體系”的英式政治體系。在人民行動黨的漫長執政黨歲月當中,“威斯敏斯特體系”成為新加坡政治體制的外殼,但實際上徒有其表——“威斯敏斯特體制的特點是議會約束王權。如果把人民行動黨作為王權,把新加坡議會當做英國議會。那我們看到的是(新加坡)議會約束不了王權。”北京改革發展研究會理事鄧聿文對南方周末記者稱。

在另一方面,李光耀律師出身,精通法律。人民行動黨在議會當中通過制定各種法律,實現了“政治壟斷”。有趣的是,新加坡的“法治”,恰恰是被《赫芬頓郵報》等西方報紙所認定的李光耀的遺產之一。但在究竟是“法治”還是“法制”的問題上,其實還有很大商榷空間。

為了讓新加坡存在並獲得發展,李光耀及其人民行動黨本身還創建了不同於其他國家的精英管理體系,用他本人的話來說:“新加坡實施賢能政治。這些人(賢能)就是通過自己的品德、才幹和辛苦工作而脫穎而出的。”在李光耀看來,數百萬新加坡人的福祉需要寄托在“300個重要人物身上”。

李光耀甚至公開稱,“(人的平等)是最不可能的事情”,一群人當中的少部分天才會決定未來的發展”,這種典型的優越感貫穿了李光耀的一生。但同時他又清醒地認識到,社會的發展既需要高效廉潔的政府,也需要後天的公平。新加坡實施的高儲蓄政策、住房以及醫療保健政策,亦在李光耀時期得以成型。新加坡政府將這些政策統稱為“物資福利”。

李光耀自認為對新加坡治理的重要成就之一是“多種族主義”。在獨立後華人占總人口四分之三的情況下,李光耀強行推廣英語作為“教育語言”,“母語”作為第二語言。他對此政策的解釋是:只有使用英語而不是漢語,才能維持以非漢語為母語的族群的認同感,否則可能“引發種族暴亂”。

最終,賢能政治、物資福利和多種族主義構成了人民行動黨認定的新加坡“3M核心價值觀”(這三個詞語的英文縮寫的第一個字母都是M),從而從無到有地構建了新加坡的國家認同。

與此同時,李光耀自身也因為他的善於權謀、聰明才智以及極度的自信聞名於世。在他去世的當天,英國《衛報》對他的評價是“極權的實用主義者”。

李光耀自己並不否認這一點,“我得幹點臟活,比如不經審判就把人關起來,”2010年9月,李光耀在接受《紐約時報》采訪時這樣說。這或許是暗示1963年自己動用安全部隊逮捕多名社會活動家,在無審判和指控的情況下將他們關押3個多月的事實。但是李光耀隨後對《紐約時報》記者分辯道:“我不敢說我做過的事情都是對的,但是我敢說我每次做的時候都出於高尚的目的。”

這與500年前的馬基雅維利的名言幾乎一模一樣。但是李光耀或許是過去50年里世界上唯一敢於如此張揚的政治家。

靠中國增進利益和影響力

鄧聿文認為,中國在經濟發展上確實從新加坡受益,但是在社會建設上能夠學到的東西“很少很少”。因為新加坡的“威斯敏斯特”民主政治體制根本與中國國情不符,無法複制。反過來,他認為新加坡在兩國交流當中所獲得的利益要多於中國所得到的利益。

新加坡國立大學法學院副教授王江雨對南方周末記者稱,除了經濟成功和血統之外,中國人關註李光耀的原因還有新加坡與中國的緊密經濟聯系這個原因。李光耀得到共和國五代領導人的接見,並和其中大多數保持比較好的私交,這讓李光耀本人在中國具有相當大的知名度。

新加坡與中國在外交和經濟上的接近,始於1978年鄧小平對這個國家的訪問,從而開始了中國向身為亞洲“四小龍”之一的新加坡學習經濟建設的時代。胡逸山形容新加坡的經濟政策是“政府導向和開放的市場經濟政策組合”。

鄧聿文認為,中國在經濟發展上確實從新加坡受益,但是在社會建設上能夠學到的東西“很少很少”。因為新加坡的“威斯敏斯特”民主政治體制根本與中國國情不符,無法複制。反過來,他認為新加坡在兩國交流當中所獲得的利益要多於中國所得到的利益。

他的例子是1994年始建的蘇州工業園區。這個由中國和新加坡聯合共建的工業園區在某種意義上複制了新加坡當年的“裕廊計劃”,但是規模卻比“裕廊計劃”大很多。僅僅是中新合作區面積就多達80平方公里,超過新加坡國土面積的十分之一強。

鄧聿文告訴南方周末記者:“把新加坡發展經驗移植到中國,如果成功了,就有推廣價值。”隨後,新加坡在中國大連和營口等地的工業園區也與中方進行了較好合作。

新加坡長期位於海外對華投資的前五名。到2013年,新加坡成為對華最大投資國。2014年中國成為新加坡最大貿易夥伴國。

別了,李光耀!

他在思想深處屬於那個已經過去了的時代,當然也不可能不影響他一手締造的“新加坡模式”。

李光耀塑造了新加坡,他和新加坡捆綁在了一起。

然而,改變已經悄然出現了。2011年新加坡大選,執政的人民行動黨在阿裕尼集選區被反對黨工人黨擊敗。這是自1988年新加坡設立集選區制度以來人民行動黨首次丟失這一選區,也使人民行動黨在議會中的席位比例從66.6%下降到60.14%左右。

實際上,李光耀對於人民行動黨的這次失敗負有重要責任。在選舉前他用一貫自信的口吻說,如果選民投票給工人黨,就會用“5年的時間懺悔”。此舉得罪了年輕的選民,同時也意味著,李光耀的行事風格已經漸漸不能適應時代的發展。

同年出版的李光耀的回憶錄當中,他又抱怨少數族群難以融入新加坡社會。這個說法引發了少數族裔的抗議,以至於最後李顯龍不得不公開說明:李光耀的態度不代表新加坡政府。2011年選舉後,李光耀的影響力明顯下降。

這些情況說明,他在思想深處屬於那個已經過去了的時代,當然也不可能不影響他一手締造的“新加坡模式”。

不滿則求變。李光耀自己就說過,他死後10到15年,新加坡會大變。學者胡逸山和鄧聿文一致認為,後李光耀時代既會發生改變,又會保留一些原有的李光耀色彩。

胡逸山認為,新加坡“嚴格來說是一個民主國家”,“已經出現了公民社會的雛形……將來會以穩健的步伐邁向公民社會”。

鄧聿文表示:“在世界範圍內第三波甚至是第四波民主化潮流的沖擊下,新加坡會出現政治體制上的改變。”而在離開新加坡多年之後,貝淡寧也觀察到新加坡政府嚴密幹預社會生活的做法“在過去15年中已經有了松動”,取消了對口香糖的禁令就是其中一例。

外交上,新加坡仍舊會帶有濃厚的李氏風格,即走實用主義路線,在大國之間尋求平衡。不過,新加坡失去了李光耀這樣具有全球視野和敏銳判斷力的政治家,同時也就失去了他個人與大國領導人所建立的良好私交。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7411

沒了李光耀 新加坡還能繼續贏?

2015-03-30  TCW  
 

 

強人保母再見!

新加坡國父李光耀逝世當天凌晨,我這個六年級生記者,有種經歷當年蔣經國老總統去世時的錯覺。

老派的權威感重現。這一天,新加坡官方電視台重複播放的黑白畫面,訴說五十年前,李光耀如何「被迫」獨立建國,穿著白色西裝的他,下鄉到處體察民情。新加坡政府宣布:這一週都是國殤日,所有的示威活動,一律無限期禁止。

但新加坡式的冷靜反應,則跟台灣人很不同。

新加坡最大日報《海峽時報》英文標題只有兩個字:Singapore Mourns(新加坡哀悼)。中央醫院的獻花致意區,沒有痛哭啼聲的畫面,五十五歲的婦人安靜在角落流淚,因為她親眼見證他如何把貧瘠小國變富有。一群二十多歲的醫學院學生則淡定說:「難過,但不會驚訝。」當他們出生時,正好是新加坡經濟起飛時。

金融區萊佛士坊的報亭旁,豔陽下,年輕人排隊超過一小時,買超過四十篇文章的李光耀紀念專刊。問他們為什麼買,他們說:「要買給爸媽看。」

老一代還在緬懷李光耀,新一代早已經接受他的離去,甚至看作一個轉捩點。

沒有李光耀的新加坡,還能繼續贏嗎?李光耀到底是如何影響這一代,以及未來與我們競爭的族群?沿著這條思路,我們,展開了一場追蹤之旅。

(文●曠文琪、夏嘉翎)

沒有「國父」李光耀的新加坡,會出現巨變嗎?

我們訪問超過十位受訪者,共同的答案是:「不會。」

新加坡還會繼續這麼強嗎?

「Yes!」至少五年內,我們看不到太大的變動。但,當政者最嚴厲的考驗,現在才正要開始。

三月二十三日,新加坡人失去李光耀的第一天。我們以這樣的開場,先陳述我們如何看待「後李光耀」時代。

屬於李光耀的傳奇論述太多,沒有他,就不可能有今日的新加坡。

在已開發的國家中,他是最強勢的領導者。

五十年內,新加坡從小漁村,變成世界經濟論壇(WEF)競爭力排名全球第二,人均所得在世界銀行排名全球第四,大學生畢業平均起薪新台幣七萬三千六百元。但在這個國家,如果出言不遜,隨時準備被總理告到破產,一條名為《內部安全法》的法律,可以讓政府不經審判,就把人關起來。

在亞洲國家中,他是最左右逢源的國家元首。

英、美與中國都願意埋他的單,鄧小平曾向他取經經濟模式,西方國家因為他的留英背景,與他快速融合。一九九三年辜汪第一次兩岸對談,還是在新加坡舉辦。他的一生,就來過台灣二十五次。

他是美國新聞工作者湯姆.普雷特眼中的「狐狸型的生存主義者」。

在我們眼中,他談效率、強勢,甚至功利。但若沒有他「要活就要贏」的思考,新加坡不可能崛起。他由此而生的五個抉擇,造就了我們未來競爭者的樣貌,但也帶給他們難以承擔之重。

看懂它,你也會理解,我們在文起時的推論:接任者李顯龍團隊最艱辛的一刻,現在,才正要展開。

第一站新加坡國家博物館

抉擇一》超菁英制度你是不是人生勝利組 十八歲就定終身

身為一個領導者,你會只幫助最優秀的人?還是把落後者拉起來,做到所謂的公平?李光耀選擇的是前者。

「旁邊就是印尼、馬來西亞、汶萊,每個都比你大,我們只是一個小紅點……。」我們走進了新加坡國家博物館。今年,是新加坡建國五十週年,為了慶祝,博物館展出了七百年來新加坡的樣貌演變。

導覽員卜青山用雷射筆,想要點出新加坡的位置給我看,試圖說明新加坡在麻六甲海峽的貿易關鍵地位,如何令人垂涎。連英國人要賣鴉片到中國,都曾以新加坡為中介站。但在地圖上,這個今日的亞洲奇蹟,區域小到難以辨識,連筆所射出的光線都難對焦。

一九六五年八月九日,四十二歲的李光耀,接下新加坡獨立建國任務時,面臨的就是這個實力差距懸殊的局面。這年,新加坡正式獨立。但它是被馬來西亞趕出去的,用李光耀自己的話說,「馬來西亞把新加坡給『休』了。」

他的手上盡是爛牌:新加坡是馬來西亞的港口,歷來皆靠馬國的橡膠等貨物轉運為生。這裡連水也要跟馬來西亞買。獨立之後,馬來西亞不再利用新加坡的港口。新加坡沒有腹地,沒有天然資源,只有一個小島。原本英國駐軍全都撤出,形同少掉約七萬個工作機會,要養活兩百萬人。

這個土地面積只有新北市約三分之一大的小島,該怎麼生存下去?李光耀的答案是:「往上爬。」

這位社會達爾文主義信仰者,把最稀少的資源,投注在有能力往上爬的人。

英國國家廣播公司(BBC)特派員、《新加坡原來如此》一書作者李慧敏說:「從小,我們是身處在一個不斷分流的社會。」她的書裡描述,新加坡如生產線般,篩選菁英,再投注最好資源的流程:

「小學畢業生上初中,成績最好的就進入四年制優秀學校,中等的就分配到普通學校的『快捷源流』,最差的被編入五年制的『普通源流』。普通源流還細分『學術』和『工藝』課程,書再讀不好的『準文盲』就被編入後者。

到了初二,學生還必須按照能力和成績被分配到文科、純理科或是綜合理科源流。能夠進入純理科的多數是成績最優秀的學生,因此純理科又被認為是培養菁英的課程。」

當你在念書時,官員已在蒐集名單,一旦被挑選,政府提供的獎學金足以讓大家一路出國深造、包食宿,回來後直接保障政府公務員工作。

在新加坡,你是否是人生勝利組,「十八歲就定終身,」李慧敏說。

我們跟一位新加坡大媽談教育壓力,她不抱怨反而順口回答:「就像一堆沙子一樣,沒有壓力怎麼會把沙子聚在一起變得堅固?」據統計,這個有五百四十萬人的小島,去年花在補習班的費用竟高達十一億新加坡元(約合新台幣兩百五十三億元)。

但被淘汰者呢?李光耀曾說:「我們不搞施捨」「新加坡採取的政策是,讓人民力爭上游。」

在這個全球第四富有的國度裡,新加坡沒有最低工資,沒有失業救濟,沒有強迫加薪,沒有禁止裁員等規定,因為這些福利措施在李光耀看來,都是「削弱人們努力奮鬥的動力。」

他的抉擇,確實把新加坡的人才競爭力逼到全球第二,養出一批理性思考的菁英。雖然新加坡的貧富差距問題,比台灣還嚴重,但在這個社會,沒人關心輸家,沒人問:那些在初中就被決定淘汰的孩子,後來到底怎麼辦?

第二站南洋理工大學

抉擇二》推動英語制度跟誰做生意 就講哪一國的語言

問十個新加坡人,最感謝李光耀帶來哪個改變,有九位回答的都是雙語制度。所有新加坡人從小學開始,就要接受英語教學。

這是多不容易的抉擇?看新加坡紙幣就知道。紙幣上,關於「新加坡」三字的翻譯就有四種,排在第一個的是馬來文,其次是華文、印度文和英文,顯示這是個多元種族集合的國家,而在當中,華人比率就高達八成。

我們走入距離市區半小時車程的南洋理工大學。要理解當年推雙語制度的歷史,我們必須先理解這所學校。

一九六五年,新加坡獨立後要決定官方語言,多數代表華人商會主張華文優先,但李光耀沒有遵從多數民眾的意見,決意要選擇英文。他說:「我們是務實的,需要最實用的語言。」如果改用華文,「我們能跟誰做生意?跟台灣嗎?」

「識時務者為俊傑,」他說。

為了貫徹政策,當年的南洋大學(南洋理工大學前身)是新加坡華商陳六使創立,採全華文教學。李光耀把它視為推雙語政策的威脅,認為其危害「新加坡安全、穩定和人民生計。」

他逮捕「發表種族煽動性言論」的學生會長何元泰(後來逃到英國),因為何元泰主張華文教學;另一方面,他索性將南洋大學遷往新加坡國立大學,「既然不能在南大製造講英語的環境,那就把南大搬到一個講英語的環境。」

他的鐵腕,把一個原本操著潮州話、廣東話、華語、馬來文等各種語言的國家,在五十年內,全都把英文變成統一語言。這也是個政治選擇,德國前總理施密特(Eric Schmidt)曾問過李光耀,從政生涯中有何值得自豪之時?李光耀回答:「使用英語。」因為統一了語言,新加坡才沒有出現族群撕裂。

他也不在乎主流社會對他的爭議。「太在意民眾支持度的領導人,是軟弱無能。」

我們在南大校園裡漫步,這裡只剩古色古香的華裔館建築,跟登有「1995南洋大學」的牌坊,提醒著我們,這裡曾是東南亞第一所華文大學。

新加坡不是沒有犧牲。

南洋理工大學傳播與信息學院助理教授廖繼權說,雙語運動對老人的打擊很大,很多老人還是在說潮州話或是廣東話等方言,但在公共場合說,會被警察糾正,想要在家裡說,小孩子卻只會說英語。

明明是一家人,大家像是活在兩個世界裡。

第三站裕廊工業區

抉擇三》全面開放、絕對競爭外來人口近四成 老闆變成香港、中國、馬來人

李光耀為新加坡留下的另一項制度,就是「開放」,不管是對外資,或是對外來勞工。這是新加坡能競爭亞洲金融中心的最大籌碼。

新加坡的對外之路,是從這裡開始的。

我們抵達距離市中心約十幾公里遠的裕廊工業區,位於新加坡的西南部外海,原來是一片荒蕪沼澤地,透過填海造陸,最後擴充為六十平方公里的裕廊島,島上管制嚴格,不讓任何人隨便進入。這是新加坡的第一個工業區。

「我們一開始什麼都做,」第一批進入裕廊工業區的新加坡商人盧漢志說。一九七一年英軍撤退,新加坡一下子面臨約十萬人失業。要使新加坡擺脫貧窮,工業化是最快的解決方法。為了求生,新加坡什麼生意都接──從蚊香、紙錢、植物油到樟腦丸。

獨立十年內,李光耀就撤銷了汽車、冰箱、電視機、洗衣機、收音機等產品的保護性關稅。新加坡也吸引了惠普與波音等一流廠商入駐。

同樣邏輯,他也用在引進外來人才上。

李光耀組成的第一批內閣,十人當中,只有他一個人是在新加坡出生和接受教育。

新加坡目前外來人口(工作者與非工作者)就將近四成,但為了維持競爭力,預計在二○三○年前,新加坡人口能達到六百九十萬人,等於屆時,外來人口就將超越一半。

這是新加坡人現在過的生活:面試的老闆變香港人、中國人或馬來人,他們可能會更傾向選擇同種族的其他面試者。走在大街上,比香港密度還高的人潮,讓人喘不過氣來,地鐵永遠要等兩班才擠得上去。

最慘的是,根據統計,本土公民的失業率比新加坡整體還高,這代表了,飯碗真的被人取代了。

新加坡人的薪水,因為整體競爭力提升,而成為全球第三高。然而,壓力感卻越來越大,「我們已經變成二等公民,」三十三歲的工程師培偉說。

李光耀清楚,絕對的開放,會帶來絕對的競爭。但,唯有更低的勞力成本,才能創造更高的國內生產毛額 (GDP)。

這,是小島需要付出的代價。

第四站總統府

抉擇四》高薪養廉高效率政府背後秘密:年薪五千萬的公務員

他的第四個抉擇,就是新加坡能維持高效率政府競爭力的關鍵:建立高薪廉效的公務員體制。

新加坡公務人員領的薪資是全世界最高。根據統計,新加坡行政官員的薪資隨著私人部門薪資浮動,總理與部長級年薪已高達新台幣五千萬元,一級主管薪資也有年薪超過新台幣一千萬元。

這個制度若在台灣想推行,很容易就被否決。因為這一群應該是「服務」人民的公僕,憑什麼領的比納稅人還高?但是李光耀卻是這樣回大家:新加坡是彈丸之地,「這片土地,需要的是一支超凡的領導團隊。」

如果要最優秀的人,放棄專業領域的薪資,還不給他們高薪,頂多只能讓他們在公職服務一到兩年,最後結果就是「政府將形同旋轉門」,留不住好人才。

第五站芳林公園

抉擇五》保母國家唯一有鞭刑的已開發國家 七年前才開放上街抗議

身在台灣的我們可能沒想過,新加坡人是用怎樣的自由代價,去換來今日。

「有這個公園嗎?」我們走入在市中心克拉克碼頭旁的芳林公園,但市中心裡的小角落,連計程車司機都很陌生。

這個三分鐘腳程就能走完一圈的草坪,是新加坡人唯一可以自由集結,示威的地方。一角演說者角落(Speaker's Corner)的告示牌,全都是規定:不能說惡意會挑撥種族情感的字眼、不可以在這裡販賣食物與飲料。更早之前,這裡還規定,要抗議不滿前,請先跟一旁的警察局登記姓名後,才能演說。

在角落能自由發表不滿的「福利」,新加坡人直到建國四十三年,也就是七年前才擁有。

李光耀絕對的干預,以確保小島人民能同步前行。

「如果我們不去干預私人事務的話,新加坡就不可能發展現在的經濟。我們必須知道你的鄰居是誰、你靠什麼為生、你產生多少噪音、你如何吐痰,」李光耀曾說。

「讓人恐懼的氛圍,」「對異議分子的下獄鎮壓」是討論李光耀負面評價時的常見字眼。西方稱新加坡是個事事都管的「保母國家」。

「我認為,人性本惡,必須加以限制,」李光耀說。

截稿前一刻,新加坡政府剛宣布,今日起,將無限期禁止示威集會。

人民為什麼不反抗?除了李光耀交出的經濟數字確實漂亮外。他反對施捨,但是卻用技巧維持政局穩定,代表作就是讓居者有其屋的組屋(如台灣討論的社會住宅)制度。

李光耀看透人有房子住,就會安定。政府大蓋組屋,一套三十坪,五個房間的市區房子,地鐵到市中心約二十分鐘,報價折合新台幣只要七百多萬元。現在,有八成新加坡人都住在組屋裡。當他病危時,李顯龍臉書上po出的,就是位在市區丹戎巴葛的組屋,文字寫著:「沒有組屋,他(李光耀)在一九六三年的大選將危機重重。」

李光耀的五個抉擇,養出了今日的新加坡人。

他們形容自己:「怕輸、怕死、怕政府。」

這是強人離去後,新加坡不會一夕巨變的原因。

拍攝過《小孩不笨》、《錢不夠用》等電影的新加坡國民導演梁智強說,新加坡人也渴望有自由與改變,「但我們也不知道換了一組人後,到底會變成怎麼樣。新加坡人可能沒有勇氣,做這樣投注(賭注)。」

此外,李光耀確實留下強勢的制度。雖然接棒的李顯龍團隊,只擁有六成的民意支持度(過去都在八成以上),但是文官制度讓最優秀的人在體制內,短期內不至於出大錯。

敏感的金融圈認同此觀點。李光耀死訊傳出當天,新加坡股市僅小跌○‧○七%。

我們站在濱海灣(Marina Bay)的新商業區,這裡,從一九七○年代開始填海,站在羅敏申路,放眼望去,至少有三棟高樓還在建設。包含Google、花旗銀行、跟渣打等跨國企業都位居於此。一眼看過去,三棟連為一體的金沙酒店是重要地標。來自博弈的收入,占新加坡約一‧六%比重。

僅僅五十年時間,獨立初期,李光耀回憶錄篇幅裡記的最多的,還是他如何解決牛在路上滿地跑,養豬場糞便汙染河流,導致城市惡臭等問題。但今日,新加坡成為全球經商最容易的國家。

如果說,是李光耀的抉擇讓新加坡翻身,倒不如說,他做出抉擇的態度,得以讓他成為英國前首相布萊爾(Tony Blair)口中:「遇過最睿智的領導人。」

承認每個選擇都有代價,並且勇於承擔,是李光耀一輩子戮力實踐的價值觀。現在,接棒者李顯龍團隊,也開始遇到能否為選擇承擔代價的難題。

經濟學人:新加坡模式無法持續

李光耀建立贏者生存的社會,換來了GDP,代價是,貧富差距更大的社會與壓力。

接任的李顯龍想照顧基層人民的觀感,縮緊了外來移民政策,卻換來較高的生產成本。據瑞銀(UBS)最新統計,勞力成本上升,新加坡企業經營盈餘總額占GDP比率下滑至十二年來最低,「新加坡正處於經濟結構重調整。」

李顯龍與在地人都必須重新釐清,大家想往哪裡走,以及願意犧牲什麼。兩個問題,缺一不可。

兩條邏輯極端矛盾的道路,沒有對錯,但無法兩全。

新加坡現在碰到人口老化,民眾要求提升社會福利,解決外來移民的聲浪只會越來越高。悲觀的論述如《經濟學人》已直指:「新加坡模式將被證明無法持續下去,儘管是在新加坡。」

「他(李光耀)走了,(人們的)覺醒才正開始,」李慧敏說。沒有李光耀的新加坡,人們看來依舊忙碌,天氣仍非常濕熱,但可以肯定的是,新加坡已經走入了另一個篇章。李光耀用他的走,把下一個抉擇權,交還給大家。

【延伸閱讀】他36歲當總理、42歲建國,翻轉新加坡命運

■1970年代平均經濟年成長率超過9%■1980年代成立亞洲第一個金融與能源期貨交易所■2013年人均所得全球排名第4■2014年世界銀行企業經營環境排名第1■2014年世界經濟論壇全球競爭力排名第2■2015年經濟自由度排名第2

【延伸閱讀】沒有他,就沒有今日的新加坡——李光耀大事紀

他,劍橋高材生●1923年:9月出生於新加坡甘榜爪哇路92號●13歲:進萊佛士書院接受英語教育●19歲:二戰時日本占領新加坡,開始學日語●20歲:當上日本新聞報導部英文編輯●23歲:赴英國劍橋大學留學,4年後以法律科特優畢業,返新加坡並結婚

他,被迫建國●31歲:成立人民行動黨,並於隔年代表人民行動黨首度參選●36歲:新加坡完全自治,李光耀當選首屆總理●37歲:成立建屋發展局,3年後公布「居者有其屋」計畫,準備提供公屋●40歲:新加坡與馬來西亞合併,新加坡仍維持自治。以參與叛亂為由,逮捕反對合併的昔日同志林清祥●42歲:發起「馬來西亞人的馬來西亞」運動,反對中央政府種族歧視。8月9日新加坡被逐出馬來西亞,從此獨立

他,打造經濟神話●45歲:成立裕廊鎮管理局,為裕廊工業區打下基礎●52歲:兼任教育部長,準備推動英語教學●55歲:推動英語為學校教育的第一語言、中小學教育能力分班,改建新加坡國立大學、南洋理工學院●56歲:提出公務員高薪養廉計畫,每3年每名公務員調薪20%●67歲:卸任總理,轉任資政。同年新加坡與中國建交,也是東協最晚與中國建交的國家●91歲:病逝於新加坡中央醫院

整理:楊少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8456

李光耀喪禮神秘女子現身

2015-04-09  NM
 
 

 

新加坡國父李光耀嘅成功在於有危機感;呢份危機感亦成為李家第三代嘅感情障礙。李光耀喪禮上出現咗一位神秘女子,成為坡人談論對象。此女子企喺總理李顯龍老婆何晶旁邊,長髮披面,遮遮掩掩。

經網友大起底,原來佢係華人,叫Mao Ting,係李顯龍幼子李浩毅嘅拖友。呢位Mao Ting,英文名係用普通話拼音,而非當地華人會用嘅福建拼音。咁就弊啦!當地人而家最擔心嘅,係佢是否來自大陸?從而推論出,新加坡嘅國家機密,會否因此洩露埋俾中國呢?仲有人懷疑佢係咪毛澤東後代!Mao Ting曾經讀過MIT,而家擔任商業顧問;但幾叻女都好,出身始終過唔到一般坡人嗰關。嘿,咁都好符合當地畏共嘅國情嘅!

啤梨唔見一籮穀

前商交所主席張震遠Barry,已行到山窮水盡,既被人告破產,又因欠薪單官司可能要洗定個pat pat,佢仲有面見街坊咩?由是佢住開嘅淺水灣道115號亦要退租。啤梨張住咗嗰度四年幾,三千呎地方,無敵海灘景;本來交開十七萬租,商交所出事後,話搬又唔搬,用十六萬續租,不過改用老婆名囉。兩星期前佢終於執拾細軟搬離豪宅,據現場目擊嘅八卦公講,佢用咗兩架大貨van搬嘢,搬出來嘅都係大大件傢具。仲要拎晒去棄置,真正大屋搬細屋,唔見一籮穀。啤梨張仲同人講,雖然只係租,都用咗百幾萬裝修,好鬼唔捨得!但小宗都係嗰句,早知如此,何必當初?

中環寸嘴

工廈大王楊耀松長子,是各大有名食肆之VIP,喜歡研究已故及城中有錢佬對食之喜好,強調「貴」唔等如識食,自詡分享食經乃是提升讀者之水平。楊少開鮑魚餐嘩,見到「家傳七福」喺報紙賣廣告,有半價鮑魚同燕窩食。哈,舊年見佢同滙豐咭做八折優惠,已望佢會做七折同福臨門迎戰,卒之俾我望到,不過我楊少都跌眼鏡,估唔到佢做五折喎,睇嚟個市都幾唔掂;唔好理,仲唔叫埋親朋戚友嚟食平價鮑魚。七福今次做特價鮑魚雖然係出自日本岩手縣,即係福島對上,不過我收到料,呢批特價鮑魚係七福嘅七哥,同福臨門五哥分家後,分得嘅「資產」,肯定係舊貨、3.11之前嘅。你估我蠢o架!擦得鮑魚,梗係無蝕底食埋佢特價燕窩啦,有杏汁同椰汁俾你自己溝,鍾意濃啲就加多啲椰汁,鍾意清啲就加杏汁,我就鍾意兩溝。臨尾點咗籠麻蓉包外賣,鬼叫佢平咩,等我啲祖先都嘗吓七福嘅甜品嘛。個部長又幾識做,開住電視俾我邊食邊睇,家陣唔睇亞視遲啲冇得睇,播緊《世紀之戰》,睇得我幾入神,有秋官、劉青雲;講股票大鱷交鋒,唔好話我唔醒你啲讀者,恒指剷到上兩萬五千幾點啦,小心有丁蟹效應!埋單時,個部長話叫我多啲來撐吓佢喎!唓,撐佢,你估我同佢有一腿咩!抵食咪撐囉!我唔會同錢作對嘅。

高官師傅的遺憾

曾是多名高官師傅的前行政立法官守議員何鴻鑾,上月廿五日在英國Norfolk的護老院病逝,享年八十七歲。呢位貴為賭王何鴻燊堂弟又係全港第八位政務官曾說過:「能為香港服務很榮幸,最遺憾是未能留錢給下一代。」在他眼中,退休公務員等同退役軍人,退休後不再問政事,更遑論加入私人機構當什麼顧問、董事,沒錢留給下一代才顯得貴格。只不過,佢膝下門徒除了任關佩英、陳方安生;還有曾獲他讚賞「勤力搏殺」嘅當奴,以及「交際手腕強」嘅肥龍許仕仁;呢兩件前高官,相信比起何鴻鑾未能留錢給下一代,可能更遺憾。

金牙大狀講嘢假平等之名而搞歧視

小肥張‧張建宗話打算按不同場所嘅男女使用比例,增加女廁數量以促進婦女權益同兩性平等云云。此議贏得女士歡心,自不待言。各位,唔好理做唔做得成,民望就係咁搶番嚟o架啦。唔少商場嘅設計,原先都係男女廁所數目各佔一半,以男女人口比例嚟睇,堪稱絕對平等。弊係弊在冇照顧到男女使用廁所嘅時間有別,以致不時令到女廁大排長龍。家吓小肥張假平等之名,主張重整男女廁所比例,唔好理咁做法幫唔幫到啲女士們,男廁數目肯定會相對少咗,咁又係唔係性別歧視呢?按男女人口比例起廁所,唔夠平權、平等,要按使用廁所嘅時間長短至算平等。但幾時至會人有三急,係個生理需要,而非由性別決定;男廁少咗,對要去但去唔到嘅男士,又公唔公平呢?平等、平等,多少人因汝之名而被歧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9032

紀念李光耀先生 海濱政經述-橡谷智庫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8e1afd0102vm31.html

    新聞里終於不再是謠言,上世紀最後一個偉大的政治家,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先生去世。

    上一個世紀,是傑出的政治家風起雲湧的時代,羅斯福、丘吉爾、尼克松、毛澤東、肯尼迪、尼克松、蔣經國、鄧小平、葉利欽、李光耀等等。

     其中李光耀的確如其名字,光彩奪目。

     原因不僅僅是他把一個貧窮的漁村建設成了媲美發達國家的經濟體,而且是他采取了與西方政治體系截然相悖的開明專制體系,同時遊弋於大國博弈之中,實踐著極其高明的國家戰略。

     新加坡誕生於二戰之後,馬來的一部分,後獨立出來。地域貧窮,毫無資源,除了一樣:地理位置和海港。

    李光耀敏銳的發現了這個優勢,並定義為新加坡的立國之本。

    馬六甲海峽扼守印度洋與太平洋交界處,處於東北亞經濟和中東能源的連接點,將東北亞的成品和中東的能源交換轉運到世界各地。

     當物流形成,國際貿易和金融就自然而然的形成了新加坡的經濟支柱。

     而要形成這樣的支柱,基礎必須是融通全球的商業規範,因而李光耀以英文為國語,以英國法為國家法律支柱,並以提升整個國民的教育水準來完成這樣的經濟架構。

      為保證新加坡的命運得以順暢實現,他采取了威權體系,表面上的選舉體系,以避免歐美政府討伐,但實質上的專制體系,來強行推行所有的國策,令行通暢。

      而其精英治國的理念貫穿之中,真正實踐了其對人類認知:群氓是不能依賴的。

      在這個過程中,他深深知道西方媒體的偏見、偽善和無賴習慣,以在英國受到的規則知識儲備,來應對西方的挑釁和幹涉。

     最終,他贏得了時間,和新加坡的崛起。

     另一方面,他引入美國軍隊,來獲得國家安全保證,同時與中國保持良好的關系,在中國開放的數十年里,為中國培育了無數官員隊伍,這樣的親新加坡派,為新加坡的長久發展奠定了基礎。

     同時,新加坡領導東盟,協調東南亞國際關系,成為事實上的頭腦國家。

     而李光耀的新加坡以實用主義精神,丟棄理想主義的虛幻,公開警告,希望引入美國的力量來制衡中國力量的崛起,以防東南亞成為中國的附庸。這種從不擔心得罪中國的坦率精神,或許讓中國不快,但至少贏得了中國的尊重,視為亦敵亦友的夥伴。

     中國實際上也需要新加坡在東南亞的幫助。

     另一方面,新加坡為自己的生存,也再三給中國下套,無論是購買巴基斯坦的港口,荒廢十年,還是暗地里影響中國在東南亞的投資。目的只有一個,盡可能延緩中國出海口的建設,以免影響新加坡的港口和金融地位。

     中國遲鈍的丟失了數次機會,其中對上海的開放過於遲緩,是巨大的失誤。是否新加坡的影響力,也不得而知。

     中國如果早十年,或者早二十年開放上海,將洋山港、北侖港等繞開行政的藩籬,納入上海港,並形成自貿區,今日上海就不是一千多萬標箱的地位,也不是死氣沈沈的陸家嘴,而是一個亞太地區真正的國際貿易和金融中心,力量足以排在紐約、倫敦之後,成為第三位金融港,香港和新加坡都會為之失色。

     所以,從李光耀非凡的治國能力和大國遊戲策略來看,這數十年成就了新加坡光芒四射的地位。

     中國和上海失去的機會,在歐美日將目光轉向東南亞、南亞的未來幾十年,孟買和仰光港崛起,東南亞和南亞的制造業轉移、基礎建設開始,新加坡仍舊可以成為東北亞和東南亞、南亞的轉口國際貿易、物流與金融中心。

     上海仍舊是二流的金融中心,香港會因為民粹泛濫、企業家出走而淪落,新加坡維持亞太金融中心的地位。

     這都歸功於李光耀的合縱連橫。

      我們不得不贊嘆,這樣一個小國,這樣一個除了位置一無所有的地方,僅僅因為一個人的傑出,就變得如此富強。

      李光耀的政治傳承,在十數年前就已經開始,經過對李顯龍的培養,順利交班。

      這是一個極其成功的創業、守業、拓展、傳承的過程,但我們並不知道富不出三代的古訓能否被打破。新加坡的問題,不在於李顯龍這一代,而是在於其之後的傳承,是走向開明專制的改變,走向開明民主,由二黨制來替代目前的一黨獨大,還是過去日本式的一黨獨大,但領導人輪換。

      未來的不確定性,如果李光耀先生也曾做了身後的安排,其智慧則可以與中國春秋戰國時期的先哲相媲美了。

      謹以此文,紀念李光耀,一位偉大的政治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9510

李光耀有剩餘價值


 

2015-12-10  NM

新加坡國父李光耀於今年三月中逝世,佢其中一個遺願,係要拆除其位於歐思禮路(Oxley Road)三十八號嘅故居。該處係新加坡星級地段,以往周邊大廈都不能起得太高,以保護國父私隱。李光耀時刻想拆屋,足見佢想國家向前發展嘅胸襟。(嗰啲 屋企僭得就僭、收五千萬顧問費嘅行政長官,拍馬跟唔上!)

間屋等到李光耀個女李瑋玲搬走就拆得;未拆之前,佢個仔、總理李顯龍,日前就透過facebook話,將與其弟李顯揚,捐出等同父親故居市值嘅金額,予八 家慈善機構,兩兄弟各出一半錢,再之前佢哋已經捐埋屋內嘅傢俬同物件,此舉贏來不少掌聲。李光耀雖已過身,但剩餘價值仍在。近來當地不少反對派抬頭,主張 為國家帶來「改變」,不過李光耀過身帶來「同情票」,加上李顯龍派了唔少糖,結果早前大選,選民在「改變」及「穩定」之間仍揀咗後者。新加坡人民對李光耀 仍好懷念;呢種政治價值、李顯龍可以慢慢搣咯!

金融逍遙客:跟錯老闆慘到貼地

游走於中港台併購、私募投資的金融多棲動物,現為多間上市公司主要股東及董事

做老闆可能是大部分人的夢想,打工仔過着營營役役的生活,都希望有朝一日可擁有自由。其中財務自由尤為重要,創業做老闆是其中一個主要出路。很多打工仔唔 會真正體會到做老闆的難度。逍遙客認為,能做老闆與否,與學歷或能力關係不大,最主要係性格。略具賭性基因是所有老闆必備,可惜大部分打工仔,特別學歷愈 高兼又稍有能力之士,十居其九都是risk adverser,即係船頭驚鬼船尾驚賊之輩。認清自己性格,不適合做老闆勉強去做,就不如安分守己做好份工,其實也可快快樂樂。香港歷年都出咗唔少打工 皇帝,和黃霍大班算是表表者,但大前提,是如何搵到一個好老闆?一個唔好彩做咗亞視伙記,咁就慘到貼地。葉家寶的遭遇完美示範跟錯老闆的結果,實在令人欷 歔。能在長年缺水缺糧的環境下,老闆出手小家不在講,作風又古靈精怪,最近一任號稱要做香港CNN的騎呢老闆,招呼亞姐貴客就坐正主家席威威,將廣場大媽 舞蹈肉麻當創意帶到立法會門口,家寶也要一一配合。到斷糧斷水時,平時攞盡彩嘅老闆卻一直潛水,每日喺媒體上只見家寶熊貓眼獨力承擔,做到我見猶憐。可以 喺勢孤力弱又唔慌有飽飯食之下,家寶仍能盡忠職守、任勞任怨喺亞視做咗四朝元老,服侍着世上最難頂嘅老闆,逍遙客認為家寶真係岳飛再世。出唔起糧摺咗間公 司天經地義,而家任由忠臣擔起刑事責任,遇到咁嘅PK老闆真係家門不幸。做老闆做到咁冇人格,真係少見!

中環寸嘴:食魚翅當食公仔麵

工廈大王楊耀松長子,是各大有名食肆之VIP,喜歡研究城中有錢佬對食之要求,透過美酒佳餚,察看人生百態,讓讀者「嗒」落有味。

上個禮拜同大家「些牙」嗰張夾雜玄學嘅炒股「路紙」,我啲老友幾鬼驚青,猛問係咪會跌到萬四點喎!仲要喺手機度睇,將張「路紙」放大慢慢研究,真抵死。 聖誕快到,啲芬佬window-dressing完就收爐放假,啲兄弟話最實用係新同樂魚翅酒家嘅hamper,入面有樽袁家中山辣椒醬、XO醬同埋特級 蝦籽,屋企啲工人煮得唔啱胃口,用來蘸吓蘸吓,話晒有蚊錢,唔好難為自己,當係有啲新同樂味道落吓肚唔使咁灰。其實新同樂係魚翅批發起家,早年代辦墨西哥 翅,嗰度啲人唔識發魚翅,就攞返香港發,發咗之後會俾番啲個agent,所以喺L.A.食魚翅就抵啲,啲針翅好似筷子咁粗,咪當食公仔麵囉!吖!上期講錯 少少嘢,禮賓府搞公益金慈善晚宴,每道菜配一隻酒,吳志誠係贊助一道菜嘅酒,唔係全場,仲有其他善長贊助嘅,只不過吳志誠嗰支1961年嘅酒,仲有氣有 力,我覺得好有驚喜,咪興奮過頭噏錯咗!

美國網站追蹤「掙爆」

澳門賭業由盛轉衰,一眾食開大茶飯嘅賭場大哥亦冇運行。年中時,江湖猛人「掙爆」張治太,被控洗黑錢近十八億元,案件仍在審訊中,明年三月再提堂,掙爆獲 准保釋候查。不過除了香港警方,源自美國的澳門賭業獨立監察網站MacauGamingWatch.com,亦咬實掙爆唔放。佢哋追蹤到張治太及家人在中 港的物業及公司,指他涉嫌轉移資產,當中包括香港數間豪宅,市值高達二億五千萬。根據調查,張治太與妻子吳楚霞及其他張氏家人,合共持有近二十個物業。一 三年至一四年間,其中四個豪宅陸續以公司名義轉手。網站特別提到其中一個有份接貨的人,叫梅雪珍。梅氏同樣活躍於澳門賭業,經營疊碼仔業務。海王集團前主 席連棹鋒亦是其生意拍檔,而連則是張治太老友。關係千絲萬縷,小宗睇到眼花,都係交番個波俾香港警方查清楚啦!

今期又係你!

呢兩位外表普通夫婦,今期好紅。他們是港姐亞軍蔡思貝父母,早前蔡母被指與假學歷風波有關,今期本刊的「壹號頭條」報導師奶夾錢買股搞上市,在早前銷售部門搞的晚宴上,又見到兩人有份出席飯局。奉勸兩人要小心睇清楚,以免又中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4550

李光耀病逝, 如果病重的是董建華.....

李光耀病逝, 如果病重的是董建華........可能香港食店會很好生意.
而如果係CY, 我地有請小鳳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7124

李光耀肺炎入ICU儀器助呼吸

1 : GS(14)@2015-02-22 12:56:00





新加坡總理府昨日證實,91歲前總理李光耀(圖)本月五日因嚴重肺炎入院,現時仍然在醫院深切治療部留院,用儀器協助呼吸,現時情況穩定。



有意識 服了鎮靜劑


總理府聲明指,李光耀有意識,服用了少量鎮靜劑,醫生正繼續觀察他的情況。李光耀的兒子、現任總理李顯龍在他的facebook戶口留言,透露他昨日早上探望過父親,又祝父親農曆新年快樂、早日康復。他說:「這是多年來首次我們不能出席李家的家庭聚會。」李顯龍自己因為患上前列腺癌,接受了手術後於年三十才出院過年。李光耀在二○一一年全身退出政壇,近月更是鮮有出席公開活動。但由於他在新加坡政界亦具相當影響力,外界至今非常關注他的健康狀況。他前年曾出自傳,說感到身體一天天衰弱,表示希望早日離開人世。美聯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50222/1905084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7915

瘋傳李光耀病逝星政府深夜稱尚在生

1 : GS(14)@2015-03-20 01:17:58





■李光耀因嚴重肺炎入院超過一個月,病情持續惡化;圖為李08年於新加坡出席福布斯會議。



新加坡開國總理李光耀因嚴重肺炎入院超過一個月,前日和昨日總理公署連續兩日發消息,指他受到感染,病情連續兩日惡化,新加坡舉國上下都為九十一歲高齡的李光耀掛心擔心。沒想到有人竟拿事件來惡作劇,昨晚發佈假消息指李光耀已經離世,並佐以總理公署網站的公佈截圖,結果中外以至香港傳媒,紛紛墮入陷阱,信以為真,未有核實清楚就爭相轉載這項假消息。


昨晚十時前,鳳凰網、中新網、內地資訊網站搜狐等,搶先報道這宗「爆炸性消息」。鳳鳳網以「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去世」為題報道,「據外媒報道,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十八日因肺炎感染病重不治,享年九十一歲」。報道附有圖片,是新加坡總理公署網頁的公佈截圖,可見標題為「總理公署新聞發佈:李光耀先生離世」,內容是「李光耀在今天下午五時半於新加坡中央醫院離世,終年九十一歲」,有下款及日期,格式類似過去兩日總理公署發佈李光耀病情的公佈。乍看之下相當像真,因而令多國傳媒中招。



中外傳媒搶報

短短幾分鐘內,多間傳媒轉載相關消息,由中國中央電視台(CCTV)、人民網、《法制晚報》,以至台灣《中時電子報》,以至美國有新線新聞網絡(CNN)、美國廣播公司(ABC)的附屬電視台,都在十時前後於在網站、微博twitter等渠道,發佈李光耀的「死訊」,人人都言之鑿鑿聲稱消息「來自新加坡政府」。香港亦有傳媒中招,《信報》和《文匯報》都在網站轉載有關消息,其中《文匯報》更附有李光耀生平介紹,甚至有分析「解讀後李光耀時代的新加坡」。多間有名望的傳媒齊齊中招,原因之一可能是同一時間新加坡總理公署的網站突然癱瘓,未能登入;但新加坡《聯合早報》到十時零八分已在網站發出報道,稱向總理公署求證,證實李光耀逝世之說絕對是假消息。



■央視報道李光耀逝世的電視截圖,昨晚在網上流傳。互聯網

■新加坡總理公署就假冒死訊截圖報警。互聯網




總理公署報警

報道題為「假冒總理公署網站截圖稱李光耀去世」,內文清楚指出:「今天晚上網上流傳一個冒充新加坡總理公署網站文告的截圖,稱建國總理李光耀已經逝世。《聯合早報》向總理公署查證,它未發佈任何新訊息。總理公署已經就這宗假文告事件報警。」消息一出,各大傳媒隨即紛紛「鏟走」之前的錯誤報道。新加坡政府發言人在大約十一時更澄清說,李光耀仍然在生,強調總理公署的網站沒被黑客入侵,截圖純屬改圖偽造。為搶「頭啖湯」而報錯消息,中外傳媒屢有發生,尤其是互聯網盛行後,網絡傳媒為搶點擊率,偶有未核實消息就搶報。要數近年最叫人難忘的「搶錯閘」新聞,非亞視新聞誤報江澤民死訊事件莫屬。二○一一年七月一日,中共建黨九十周年黨慶活動,中共第三代領導人李鵬、朱鎔基等皆有出席,但第三代領導核心的江澤民卻未有現身,引起外界揣測。同月六日中午,內地《山東新聞網》大字標題報道江逝世,到傍晚亞視在六點鐘新聞報道江澤民病逝。翌日中午新華社澄清江死訊純屬謠言。亞視下午撤回江死訊的報道,並發聲明道歉。《聯合早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50319/1908194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870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