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雞肋發行,不對嗎? 郭曉平

http://xueqiu.com/1531393579/22487878
電影發行是個雞肋,難道不是嗎?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發行這件事

業內管片方和影院中間的聯繫人叫發行人,管電影代理公司叫發行公司。

誰在乾髮行

單獨的發行公司越來越少見,發行常作為部門存在。中影、華夏、華誼、博納、光線、樂視等均有發行部門。

院線的主營業務之一是發行。

發行幹些啥

中影數字:將密鑰掛網上,將數字硬盤發出去等;

發行公司的發行:發海報,發立牌,要位置。溝通場次,上報數據等。

院線公司的發行:協助確認硬盤到位情況,發檔期等。

發行公司人員配置:個位數或1位數。

光線和樂視除外,為什麼除外?因為採用了人海戰術,業務員模式,一班剛畢業小孩從陌生拜訪,死磨影院開始。可以準確點叫促銷員。

發行為什麼是雞肋?

片商到影院,需要發行嗎?

大的片商有當地駐點影院員工充當發行角色,總部剩什麼?領導和統計,外加一個業務員接獨立製片人業務。

大的片商不需要發行,如中影和華誼,發行只需要傳真和統計。

院線發行,只是個聯絡人、信息員的概念。

為什麼原來發行很重要

製片人對發行業務不明白,需要有知道流程的人帶入;

信息通道閉塞,需要有內部人士搭線;

原有體制就有發行這級,一級級代理。

   製片廠直接到影院,天不會塌,事情接著幹。發行業務為主的模式要轉向,發行公司轉製片,院線公司轉影院,淨化渠道,兩級直連最直接。院線發行這碗飯是制度給的,伸來要去不歸自己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0001

談分賬比例爭鬥(二字雜談) 郭曉平

http://xueqiu.com/1531393579/22474152
網上傳出分賬比例提高時,我在去北海的路上。忙了幾天,沉下心來寫篇短文記錄。

影院不可放的2%

兩個點,上游上嘴唇下嘴唇一碰就出來了。兩個點對於影院是一個什麼概念?

 大家都知道,分賬前兩大項之處:5%的專資,大於3.3%的營業稅(姑且按3.3算),用於分賬的是票房的91.7%;按照2011年的行情,上游43%,院線影院57%;實際算下來就是:上游39.43%,院線影院52.27%;

調整後上游45%,院線影院55%。實際上游:41.265%,院線影院50.435%;上游多收入1.835%個點。

 五大發行方提高比例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還建議此2點從影院方面想辦法,這點需要分三類來說。

第一類:院線和影院一家

以萬達、星美、金逸、大地為主。

這兩個點羊毛出在羊身上,影院和院線一家。

2011年金逸放映業務毛利9.65%,少這1.835個點,就是7.815%,低於上交國家的 8.3% 零點五個點;純為國家做貢獻。

第二類:以加盟為主的院線

以上海聯合、南方新幹線、新影聯為主。

有通知,有建議,兩個點可以從影院要。有自投影院,損失是有的,但不至於那麼大。

第三類:全產業鏈的影院投資公司

以華誼、博納等公司為主。

左手出,右手進。進大於出,小團隊利益服從集體利益。

第四類:其他民營影院

其他民營影院,兩個點自己承擔。票房好的,壓力可以推給院線,院線代表發言;票房不好的,自己無話語權。

可預測結局

趨勢一:分賬比例提升不可逆;

去年張偉平鬧的時候,筆者曾預測今年會按這個比例走。

事實來的晚了一些,但最終還是會走到這一步,分賬比例的提高是不可逆轉的。原因如下:

1.行業內容為王,上遊說了算;

2.影院是盤散沙,院線各懷鬼胎;大院線在努力做全產業,小院線還有上游示好,帳是可以算清楚的。

趨勢二:票價上揚

2個點的壓力來了,緩解壓力的唯一途徑,提昇平均票價,轉嫁壓力。

影院是服務周邊固定人群的,提高2個點票價,不會造成觀眾的減少(事實將會證明)。

趨勢三:國產中小影片生存空間縮小

分賬比例上調,脅迫影院必須追求更高利潤,情面和利潤面前,更容易選擇利潤。

總結:

 提升分賬比例,對於整體市場是利好的。優勝劣汰,先從淘汰劣片開始。願這兩個點,成為攪活市場競爭力的一隻鯰魚。在野蠻調控中尋找平衡,促進行業的相互瞭解,這是主要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0002

電影行業發展之困(1) 郭曉平

http://xueqiu.com/1531393579/22478184
行業的根是自負盈虧的事業編。國家不撥錢,自己找出路。一大家子要吃飯,拆了東牆補西牆,溫飽就好,這是我對這個行業的根源理解。找問題要追本朔源,這就是現有行業困惑的所有源頭。中影、製片廠、院線、影院,根基還是從那個時代出來的。行業各個口的困惑有哪些?從影院、發行、製片、設備商說起。
影院的困惑

影院在分賬的事情上不困惑,困惑的是發行,困惑的是院線。

環顧分賬歷史:

計劃經濟時代,中影統購統銷,沒有分賬一說;

80年代拷貝結算機制,70%上繳中影,30%留省公司。利潤分配「二八原則」20%上繳省財政,80%再建設;

90年代進入市場機制,製片:發行:放映 分賬 35:17:48,片方拿到33%-35%(開始上繳專資和稅8.3%);

2002年,張藝謀《英雄》提高分賬比例40%,國產片分賬比例提高到37%左右;

《十面埋伏》提高到41%;《滿城盡帶黃金甲》42%,《金陵十三釵》45%

90年代放映的分賬比例是48%,近兩年影院得到的分賬比例是52%,影院的狼是院線養起來的,從狼嘴裡搶肉,院線第一個不答應。為什麼呢?院線是夾心層。

影院的困惑是到嘴的肉飛了,日子怎麼過。

影院的最大困惑是一次性投資大,回收週期長。

發行的困惑

電影行業的發行有三個環節:

傳統的發行方:中影、華夏、華誼、博納等;

中間數字發行方:中影數字;

院線發行方:院線

片方的日子不好過,要提高分成點。這提高的點從哪裡來?發行出,發行誰出?從院線出。上面的分析指出,最近幾年放映的提點還高了,擠佔的都是院線的利潤。

提點,反應最激烈的必定是院線。院線首當其衝,影院隨後,院線是影院的發言人,院線也有自己的利益。

製片的困惑

中國的製片業是困惑的。影片的收益不確定,影片成本投入大,票房回收週期長,這是製片的困惑。

票房走過的環節過多,「影院-院線-中影數字-發行-片方」。走完這一圈,少則幾個月,多則一年多。

設備商的困惑

設備商的困惑是影院設備更新週期長,賬期長。

影院整體毛利不高,一次性投入又很大,設備基本採用全資購買,普通單廳設備投入百萬左右,投資回報週期長,一次性採購後基本不更新或少更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0003

怎樣看神州數碼(0861) 的失落 郭曉平

http://xueqiu.com/1531393579/23008563
$神州數碼(00861)$ 作假遭對手舉報,被財政部處罰3年不得參與政府採購項目。今日早盤大跌14%。3年不得參與政府採購項目,著實處罰嚴厲,從中我們該接受怎樣的教訓?
   以前筆者做廣電項目時跟$神州數碼(00861)$ 接觸也還算多,筆者也做了很多年商務招投標工作。看這次處罰原因:對手浪潮舉報,項目招標要求需使用國產設備,神碼投標文件與事實不符,提供虛假材料中標。
  先不說政府項目佔神碼銷售額的比重,這筆受處罰的單子很小,78萬,一顆螺絲釘壞掉了整艘大船。處罰肯定是有據可循,翻盤比較難。工作難做,項目難做。
  國內的政府採購項目招標,一直就是這樣,盯項目的越來越多,競爭的越來越多,常在河邊走怎能不濕鞋。杜絕投標文件做假跟杜絕財務作假一樣,很難。投標文件是用來響應招標文件的,全部符合或響應為第一基本要求。招標項目總是關係和價格最為重要,招標文件的重要性到在其次。
   筆者以前是這麼做標書的,有一套標準模板,每個模塊均有統一文字與之配套。當一個項目下來時,需要重寫的部分就是框架,按照招標文件要求重新規劃順序,響應文件單獨寫。像這次神碼出現產品生產地不一的問題,想想神碼代理產品多了,出現這問題很正常,都成了習慣行為,每個項目都會有這樣的問題。怎樣去杜絕呢?相信神碼以後做標書的團隊會吃一塹長一智,會注意到這個問題。但這個問題的根源是在標書寫作嗎?這裡不出問題其他地方也會出問題,源頭不在標書和工作流程上。
  問題還是在項目把控上。下個單子,狠狠打浪潮一把?你來我往,日後項目會更難做。規範自己的商務流程,在項目源頭發力把控。如果招標文件中沒有要求非進口商品一條,這次的問題將只會是筆誤,前後不一的小問題而已。
  不能說誰家不道德,環境就這樣,做好自己,把控風險,遠離是非地。

評點:
1) 別把事情看的太複雜,這事情影響就是面子上的問題,對業績影響不大。那麼多子公司,項目照做。以前也常玩舉報和被舉報事情,純經濟行為,一查一准,沒那麼多花花腸子,稱著低點,不失為買入好時機。個人見解,呵呵。
2)跟計算機集成資質也沒多大關係 。被處罰的是總部神州數碼(中國)有限公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3791

中國的電影院為什麼按座位售票? 郭曉平

http://xueqiu.com/1531393579/23593123
下午有朋友發了這樣一個疑問過來,並給了《牛奶可樂經濟學》中的回答,就這一問題,說說個人見解。

美國經濟學家觀點

Q102:為什麼在韓國和不少其他亞洲國家,電影院對號入座,而在美國的電影院卻是隨到隨坐?
Hint:
1、在人口大致相當的城市,美國電影院每部電影的放映次數總是多於亞洲各電影院。
2 、亞洲電影院電影放映次數較少,是因為與美國相比,亞洲觀眾的人均收入較低,而地價又較高。
3、在美國的電影院,電影放映時有很多空座,而在亞洲的電影院,座位大多會賣光。不執行一票一場的做法,能幫助美國影院管理者增加售票收入。

個人觀點:

首先按座售票是政府規定的,不按照執行就是偷票房(標準參照:GY/T207-2005《電影院計算機票務管理系統軟件技術規範》;首先咱不能違法,再從實際情況來分析這個問題。

1.票房收入是中國影院的最重要來源;

賣品收入、廣告收入等其他收入能佔到收入的多少?能覆蓋人力成本不錯了。票房收入著實是中國影院的最重要收入。

2.同時上映影片過多

一方面觀眾的觀影習慣剛養成,另一方面可選擇性太多,集中度不夠。

3.上座率不高

中國內地市場遠沒有韓國、香港火爆,整體上座率偏低。

4.居民的消費習慣及環境

收入水平低、從眾、休閒時間較為集中。消費習慣決定銷售方式。

解決改變之道

1.政府干預減少;
 有這個可能性,畢竟年初政府可將某些行政職能轉給行業協會,行業自律。但中國電影市場的管理機制有些特殊,口舌之地,監管還是會有的。其實,經營問題早該下放了。

2.居民消費水平提高;
 這是個相對漫長的過程,也是經濟的靈丹妙藥,包治百病的可以有。

3.影片發行成本大增,影片數量銳減;

各路資本都在搞影院,各路資本都在做影片,各影片都在全國發行,是行業太廉價,還是市場太龐大?門檻太低,隨著競爭的加劇,資本的集中,行業的成熟,狀況應該會有所改善。

4.行業集中度提高。

院線和製片資源集中到大廠手中,資源最大化。

隨到隨坐的好處

便利性和運營成本的節約

當下現實是需要一座一票,需要平衡各方利益。當行業成熟到與美國市場相同時,隨到隨坐的好處將會顯現,影院靠電影吸引觀眾入場,影院經營者需要解決的事情就是怎樣讓觀影者多次來影院,在影院逗留時間更長一些,在影院的消費更多一些。更省的人力成本,更多的其他消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614

論好萊塢大片在中國的折戟 郭曉平

http://xueqiu.com/1531393579/23838999
現象:觀2013年上半年電影市場表現,國產影片會比好萊塢影片好賣。

問題: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狀況?這種狀況是否會持久?出現這種狀況後的影響是什麼?

分析:

狀況的原因


原因1:觀影主體在改變。隨著中國影市的快速增長,觀影已經成為流行的大眾娛樂習慣。
以前能主動尋找好萊塢影片訊息的鐵桿影迷佔比在縮小,大眾更容易受周邊的影片宣發所
影響;

原因2:渠道的改變,大廠模式,資源的集中。好萊塢大片引進權一直握在中影華夏手中,民營公司最多能做到協助。大家都要賺錢,好萊塢大片的優勢在於大製作和大場景,國產片的優勢在於貧嘴和接地氣,都是好產品。當一種好產品受限,另外一種好產品相對寬鬆時,大家會理所當然的選擇另外一種商品。自己投入,自己的產品自己做主。

原因3:慣性思維。好賣的產品少做宣傳和不作宣傳,強勢。好萊塢大片賺的是快錢,倒手
獲利。好萊塢影片好賣,只不過當下是國產片也好賣了罷了,這種狀況會持續。

現象的持續性

當受眾改變,渠道改變時,我想這種現象會持續。國產片會不斷有驚豔的表現,好萊塢大
片表現會趨於一般。

後續影響

對於國內大的片方,傷心和驚喜同在。傷心的是追逐了這麼多年的引進權,在國產片興起
時候,突然感覺追求的目標不再那麼誘人了。驚喜的是自制影片不斷驚豔的票房表現。

對於影院投資方來說,國產片的興起和好萊塢影片的走低會出現一種趨勢,對大廳的需求
減弱,影院建設很容易向經濟型轉向。可以做這樣大膽的預測,國產片起,$IMAX(IMAX)$會受傷。

對於相關行業的影響,隨著國產片的雄起,各類型題材會不斷湧現,優質內容的增多,網絡視頻行業也會受益,帶給片方的版權收益也會相應增加。隨著行業的增長,附著在行業上的保險、網票、遊戲、動漫等等均會受益。

預測

國產片和好萊塢影片的差距是放在那裡的,短期內無法改變。好的營銷方式會讓國產片佔
據半壁江山,自己的市場自己來玩。

電影的快速增長會持續多久?五年?十年?票房已經快速增長了十年(04-13年)中位數30%,最小數27%;2010年是次高潮64%,如果從2011年開始,數5年到2015年,快速增長,大多數人是認可的。從2015年後再數5年也是可行的,可預期的,增長到2020年。

據說2020年,大家都很憧憬。我也很憧憬,國富了,民強了,大家不缺錢了。[大笑],賺錢也很容易了。



附:上半年影片表現(數據僅供參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500

影視行業渠道邏輯 影院是片方的渠道嗎?電視台是片方的渠道嗎? 郭曉平

http://xueqiu.com/1531393579/23897404
渠道就是門路和途徑。對渠道控制力越強,生意就越好做。電影靠影院多排片而產生高票房,為什麼會多排片?內容好,宣傳好還是關係好。電視劇靠電視台或互聯網公司買片而獲得好收入,為什麼會買?內容好還是關係好。

主要渠道

電影


生意是門壹對多的分級博弈。片方對發行方,發行方對院線,院線對影院,影院對觀眾。按照正常的邏輯正對的就是你的渠道,相對於片方來說,發行方就是你的渠道;相對於片方和發行方一體的,院線就是你渠道;掌握渠道就能做好生意,事實是這樣嗎?好像不是,去年$光線傳媒(SZ300251)$ 的《泰囧》賣的很好,今年$華誼兄弟(SZ300027)$ 的《西遊》賣的也很好。掌握了院線了嗎?好像沒有(光線的模式是建立了連接,談不上掌握)。

如果掌握了院線,票房會更好。只是如果,一來沒可能性,二來沒必要,三來不見得。

問題在哪兒?院線不是片方的主要渠道。那片方的主要渠道在哪兒?誰能幫你賣更多的錢,那就是你的主要渠道,從這個意義上講,好像好的宣傳能讓你賣更多的錢,媒體成了你的主要渠道。

電視劇

電視劇比電影好賣,更容易賺錢,為什麼?渠道少,容易控制。好不容易覺得院線是片方的渠道吧,沒想到卻不是。電視台就是電視劇的渠道,誰出錢誰就是渠道。那互聯網視頻公司是不是電視劇的主要渠道呢?當互聯網視頻公司像電視台的時候,互聯網視頻公司才會是主要渠道。

渠道建設

   上面搞清楚了誰是主要渠道的問題,那渠道建設怎麼辦呢?對於電影和電視劇來說,控制渠道都是件難事,相對電視劇而言,電影更難控制一些。電視劇是搞定幾個人的問題,電影是搞定一群人的問題,所以側重討論下電影渠道的問題。
    中國的媒體太多了,大大小小,琳瑯滿目。電影宣傳只是借條路,不需要買下整片森林。整片森林是單生意,電影宣傳是個小業務。
    買和資源置換。買,有價值的通道會越來越貴,你的成本會越來越高。資源置換,需要你有資源是渠道所缺少的,可以合作的。買的更簡單,合作更長久。
    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傳統媒體值錢的很貴,不值錢的沒用。新興媒體很多,剛興起才更有機會。

行業內渠道建設案例:
1)萬達投資和購買兩刊一報(全球商業經典、大眾電影、華夏時報);
2)$華誼兄弟(SZ300027)$ 投資網遊公司;

誰稱王

同時掌握內容和渠道才能稱王。片商渠道建設為上策,建影院建終端為下策,誰將成王?目前山中無老虎,猴子稱大王(股市),等待王者。開源的比節流的更具備王者風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68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