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央行副行長易綱:近期不可能承認比特幣的合法性

http://www.infzm.com/content/96197

據《21世紀經濟報導》消息,11月20日,人民銀行副行長易綱在某論壇上首次談及比特幣。易綱表示,從人民銀行角度,近期不可能承認比特幣的合法性。但他同時認為,比特幣交易作為一種互聯網上的買賣行為,普通民眾擁有參與的自由。此外,易綱還指出比特幣「很有特點」,具有「啟發性」,個人會保持長期關注。

報導稱,對於易綱此番表態,多家比特幣交易平台均表示對投資者而言是利好消息。某平台CEO認為,人民銀行不承認比特幣的合法地位是意料之中,但易綱表示比特幣是互聯網交易自由,不會直接干涉則說明比特幣在中國的發展得到了監管部門的默許。

誕生於2009年

2009年1月3日,第一枚比特幣誕生。

《南方週末》2011年報導和2013年3月報導,比特幣的創始人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於2009年2月11日在P2P基金會(p2pfoundation)網站上發帖,稱自己開發出了一個叫作比特幣的開源P2P(點對點)電子現金系統,基於一套密碼編碼、通過複雜算法產生;任何人都可以下載並運行比特幣軟件而參與製造比特幣,這種方式被稱為挖礦。此外,比特幣利用電子簽名的方式實現流通,並通過P2P網絡來核查重複消費,不存在偽造的可能。

「傳統貨幣最根本的問題在於信任。央行必須讓人信任它不會讓貨幣貶值,但是歷史上貨幣貶值的事情一再發生。銀行本應該幫我們保管錢財並以電子化形式流通,但是他們讓財富在一輪輪的信用泡沫中浮沉。」中本聰在帖中如此寫道。

比特幣吸引人之處在於:不會受到政府或金融機構的操縱,完全去中心化,沒有中央服務器或者託管方,所有一切都是基於參與者;數量稀缺,到2140年之前,比特幣的總量為2100萬個;匿名。

正是因為匿名而難以追蹤交易雙方的特點,2011年,一個名為「絲綢之路」秘密購物網站利用比特幣於毒品交易支付,令比特幣聲名鵲起,但同時外界也將比特幣的用途與毒品聯繫起來。

爆發於2013年3月的塞浦路斯危機,則為比特幣開闢了一個躲避金融暴政的用途。

為了得到歐盟100億歐元的援助,塞浦路斯對本國內存款採取了強制性措施,10萬歐元以上存款中超出10萬歐元的部分,37.5%被轉為塞浦路斯銀行的股權,22.5%被凍結,剩下的40%被暫時凍結直至援助結束。

人們瘋狂尋求資金出路。他們突然發現,比特幣或許可以挽救他們的財富。

一個比特幣入門網站WeUseCoins.com網站創始人斯蒂芬·托馬斯(Stefan Thomas)透露,塞浦路斯危機高峰期,該站最大的訪問量來源於此,比其他任何國家都要多。

與塞浦路斯危機同步,比特幣對美元匯率開始飆升。從2013年3月下旬到4月10日,僅用了三週時間,一枚比特幣兌美元的價格從65美元到達266美元。

美參院聽證會「承認」合法性 中國炒家助推

2013年以來,比特幣的人民幣價格已經坐了幾輪「過山車」。2月底,比特幣的價格還在100多元一個,到4月10日,價格已經沖高到了1546元,兩天之後,價格已經跌掉一半。5月,比特幣價格又一次閃電崩盤,最低跌到了300多元。11月19日,盤中一度沖高至8000元。隨後成交價開始回落,截至20日16時32分,比特幣兌換人民幣的價格跌至4383元。

比特幣11月19日的暴漲與美國參議院18日有關比特幣的聽證會密切相關。

據11月20日《東方早報》報導,當地時間11月18日,在美國參議院國土安全及政府事務委員會召開有關比特幣的聽證會上,多名出席的美國政府官員對外傳遞出一個消息——比特幣不是非法貨幣,能夠給金融系統帶來好處,儘管其也存在被錯誤使用的案例。

這次有史以來首次就虛擬貨幣舉行的美國國會聽證會總結了比特幣的好處和弊端,以往官員們都是強調比特幣在洗錢及其他非法活動中所扮演的角色,但這一次卻表示,比特幣是一項「合法」的金融服務,這給比特幣帶來提振。

此外,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主席伯南克(Ben Bernanke)雖沒有出席聽證會,但他在致參議院的信中,援引美聯儲前副主席艾倫·布林德(Alan Blinder)在1995年時的表態稱,美聯儲一直認為在虛擬貨幣帶來洗錢和其他風險之時,也可能帶來長期益處,特別是如果這種創新催生出一個更快、更安全、更高效的支付系統。

也有報導稱,最新一輪比特幣的漲勢或離不開中國炒家的貢獻。據《證券日報》11月21日報導,在眾多比特幣交易網絡平台中,中國投資者的成交量最為活躍,中國比特幣交易網站的成交量,近日已經超越了美國和日本。中國已成為單日比特幣交易量最多的國家。

面臨四大風險

《新快報》報導,在專家看來,整體來看,比特幣的投資者將面臨四大風險:比特幣實用價值弱、政治和法律風險大、平台安全性差。此外,莊家操縱所帶來的比特幣價格暴漲暴跌的風險也不容忽視。

比特幣實用價值不高

比特幣未來的發展前景,很大程度取決於其支付功能是否能很好體現。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員張躍文此前表示,比特幣並沒有發揮出貨幣的核心功能——支付功能,而僅僅作為一種投資產品而存在。如果有一天,比特幣不能跟現實世界主要的流通幣種交易兌換,那麼它的價值連一張廢紙都不如。

政府監管態度不明

目前,除了德國已經明確比特幣合法化、加拿大則誕生了第一台比特幣ATM機等外,包括中國在內大部分國家對比特幣監管沒有明確態度。由於政策方面的不明朗,有業內人士擔憂,每當監管當局採取行動,比特幣價格就會劇烈波動,未來保值等方面均存在風險。

交易平台捲款跑路

比特幣交易網站很脆弱,網站經營者也有可能捲款跑路。2013年10月底,一個曾經在比特幣圈紅極一時的交易網站GBL突然關閉,就在絕大多數用戶還沒有來得及將賬戶中的資金提出來的時候,GBL就已經捲款跑路。據不完全統計,受害者約500人,估計損失金額或將超過2000萬元。

容易被莊家控制

有投資者認為,如果將比特幣看成一隻「莊股」,近期的暴漲暴跌完全符合常理。此前有傳言稱,目前最大的兩個「礦池」已經控制了比特幣網絡53%的計算能力。此外,美國孿生兄弟泰勒·溫克萊沃斯和梅倫·溫克萊沃斯在今年4月對《紐約時報》表示,他們購買了價值1100萬美元的比特幣,總計已經擁有全球1%的比特幣。雖然這些並不意味著兄弟倆在「坐莊」,但是至少表明目前比特幣的盤子並非特別大,有資金實力的人或者機構完全可以掌控更多的比特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2652

易綱: 相信市場

2013-12-02  NCW
 
 

 

央行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易綱認為:外儲已超最優規模,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是對財產權的進一步保護和擴圍,匯率自由浮動已經很近◎ 本刊記者 胡舒立 霍侃 文十八屆三中全會落幕,對於未來中國金融改革的走向, 《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 (下稱《決定》 )著墨並不算多,僅有三段話、不足400字。

言簡意賅的表述中,每個逗號隔開的都是一項關鍵改革。

《決定》中有熟悉的政策表述,有措辭的細微變化,也有頗有新意的提法。

變與不變中,到底意味著未來幾年改什麼、改到什麼程度?

11月25日早上8點半,在北京西城區成方街32號的中國人民銀行總部,財新記者專訪央行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易綱,求解關於未來金融改革走向的諸多疑問。

2009年7月易綱出任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時,中國外匯儲備餘額剛突破2萬億美元不久。今年三季度末,外匯儲 備餘額已經達到3.66萬億美元。在採訪中,易綱坦言,外匯儲備已經超過了最優規模。未來,如何促進國際收支平衡、使外匯儲備不再快速攀升,仍然是易綱面臨的主要任務。

此外,如何管好、用好存量外匯儲 備,也是考驗。在“安全、流動、增值”的原則下,國家外匯管理局開展了多元化投資的嘗試,包括成立中國國新控股有限責任公司、成立外匯儲備委托貸款辦公室等。今後在儲備投資多元化方面,還可能有哪些新思路?易綱給出了開放式的回答, “歡迎提各種意見” ,但“最終要看業績” 。

匯率形成機制與國際收支平衡密切相關。中國國際收支“雙順差”已經持續多年,僅在2012年出現資本和金融項目的小幅逆差。 “雙順差”導致外匯儲 備不斷累積,帶來人民幣持續的單邊升值壓力,而持續升值吸引更多資金流入,進一步增加外匯儲備。匯率形成機制更加市場化、實現彈性更大的雙向波動,有利於國際收支的自動調節。

從2005年7月21日啓動算起,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已經走過了八年。

期間,人民幣對美元名義匯率升值34%,對一籃子貨幣的名義有效匯率升值29%,實際有效匯率升值38%。

如今,隨著匯率逐漸接近均衡水平,升值幅度已經不再是惟一重要的問題,關鍵在於匯率形成機制是否市場化、是否有足夠的彈性,央行能否盡可能減少對外匯市場的干預。

資本項目開放是目前金融改革中所受關注最多、爭議最大的領域。近兩年,圍繞加快資本項目可兌換的時機是否成熟、條件是否具備,學術界有過多番爭論。中國最早在1992年的十四屆三中全會就提出“逐步使人民幣成為可兌換的貨幣” 。1996年12月,中國實現經常項目可兌換。時隔17年,資本項目可兌換 仍未有實質性突破。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加快實現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 。

從近幾年的實踐看,資本項目開放方面碎片化的改革一直在小步推進,如簡化QFII 申請程序、降低 QFII 資格要求、擴大 QFII 投資範圍等。深圳前海、溫州、上海自貿區等區域性改革方案,也都包含了試點資本項目可兌換的部分子項目。

未來,將如何有序、漸進推進資本項目開放,如何提升管理和防範風險?

近兩年,利率市場化進展較快,最後尚未突破的是存款利率上限。存款利率完全放開的難點是什麼?還有哪些條件尚未具備?完全取消央行基準利率後,商業銀行如何尋找新的存貸款利率之錨?

這些都是易綱非常熟悉的領域。55 歲的易綱在央行系統內任職16年。在2009年7月出任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之前,先後任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副秘書長、秘書長兼貨幣政策司副司長、貨幣政策司司長、央行行長助理、央行營業管理部主任。2007年12月出任央行主管貨幣政策的副行長。

學者出身的易綱,非常重視理論和邏輯。進入央行之前,他先後在美國印第安那大學經濟系和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任教。在採訪中,他強調任何先行先試的金融改革試點,都得先過理論關。

一個多小時的採訪中,易綱回答了我們的所有問題。對於某些改革議題上存在的外界疑慮和學界爭議,他毫不迴避,一一回應、解釋。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對於很多問題,如匯率、利率、外儲投資,易綱都認為,根本出路是要相信市場邏輯,讓市場起決定性作用。

外儲已超最優規模

“不論假設什麼樣的情形(巨大衝擊) ,中國3.7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

都夠了”

財新記者 :三季度末,中國外匯儲備餘額已經達到近3.7萬億美元。是不是已經超過了最優規模?

易綱 :我想是。有人在為巨災性的衝擊做準備,如超過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超過雷曼危機的巨大衝擊。我覺得,不論假設什麼樣的情形,中國3.7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都夠了。

有強大的外匯儲備有很多好處,體現中國國力,提升信心,顯示巨大的威懾力,使得想攻擊中國的投機商不敢攻擊,從而是金融安全和經濟安全的保障。

但凡事都得有個度,超過一定的度,好處就越來越少,成本越來越高。如果超過邊際成本和邊際效益兩條曲線交叉的均衡點,外匯儲備再繼續增多,實際上就是不合算的。

邊際成本包括,一是大量出口對資 源環境造成巨大壓力 ;二是,積累外匯儲備的過程是央行購買美元、吐出基礎貨幣的過程,央行就得對沖過多流動性,而這是要付利息的,有成本。另外,央行的市場干預也不是最優選擇,應當讓 市場發揮決定性作用。

財新記者 :中國現在處於曲線上的哪個點?

易綱 :我們現在已經超過了二線的交叉點,這是可以肯定的。至於離開均衡點有多遠,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什麼是最優外匯儲備規模?有人說要滿足幾個月的進口支付需求,有人說必須是外債的一定比例,有人用貿易衡量,有人用投資衡量,還有人假設在最強大攻擊下需要多少外匯儲備,就是所謂壓力測試。我把這些貿易的、外債的、進口的、出口的、壓力測試等幾種模型,都測了,說明外匯儲備是足夠的。

財新記者 :存量外匯儲備投資的多元化,怎麼考慮?最近提到要成立幾個不同的基金?

易綱:外匯儲備投資,我覺得大家可以敞開想,提各種建議,但回答是,要有利於可持續發展,對國家和人民負責,最終要看業績。

央行通過干預市場買回來的外匯儲 備,在央行資產負債表上對應著央行的負債,這些資產要管好,如果管不好,宏觀上會有很大問題。所以,大家可以暢所欲言,想各種辦法。例如,成立中投是個辦法,又成立了被稱為“中投第二”的中國國新控股有限責任公司,它們運行得也都各有特點。國家外匯管理局的外匯儲備投資也有自己的業績,可以綜合比較。

總的來說,一是資產負債要匹配 ;二是權責要匹配,不能只有權力沒有責任,如果拿出一塊資產自己管,就必須對這塊資產負責,如果業績不好,今後再採取這種辦法,很多人就會提出意見。投資業績和資產質量要經過比較長的時間才能證明。所以資產不可輕易劃撥,劃來劃去,就說不清楚誰的業績好了。所以,從體制上要有資產負債的匹配,權力和責任的匹配,要有充分的激勵機制,要有一定的競爭。

如果有進一步的建議,很歡迎,但前提是責任要明確。另外,希望能論證 這種策略和體制機制能夠產生比較好的業績。

國際收支平衡是惟一藥方

“市場起決定性作用,一個是追求國際收支大體平衡;另外,匯率起比較大的作用,如果匯率到了均衡水平,會自動平衡國際收支”財新記者 :增量方面,如何讓外匯儲備不再增長,現在看來還在增加,特別是受美聯儲推遲 QE 退出的影響。

易綱 :惟一的藥方就是追求國際收支平衡。希望多進口,希望旅遊、服務上花的錢多一些,對外投資多一些。只要國際收支平衡了,外匯儲備就可以不增長了,這是最簡單的方法。

財新記者:你在國家外匯管理局傳達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的會上提出,“加快完善促進國際收支平衡的市場化體制機制”。如何理解?

易綱:促進國際收支平衡,政策上可以更加強調進口的重要性。其實進口也創造很多就業。重要的原材料、能源進口對中國非常重要。

另外,過去不太重視中產階級需求的一些進口,把一些中等收入階層需求很高的商品,誤作為奢侈品,對進口一直不鼓勵。現在收入提高這麼快,有一個龐大的中等收入群體,他們需要的服裝、筆記本電腦、化妝品等進口商品,都是廣大人民需要的,應當從稅收、經銷渠道上給予鼓勵,解決現在國內外價格差距太大的問題。如果放開分銷渠道,關稅再做適當調整,國內外市場的價差才會縮小。有人認為,國內外價差大是因為品牌的中國策略,就是把中國的價格定得高,但我相信,只要有充分競爭,價格高一點是可以的,但是現在差價這麼大,有點離譜。

財新記者 :2012年中國國際收支結束了1999年以來的“雙順差”,出現“經常項目順差、資本和金融項目逆差”,國際收支初步呈現自主調節、自我平衡的勢頭。但2013年國際收支重現“雙順差”是什麼原因?

易綱:我覺得,一方面和國際資本流動有關。主要發達國家央行都是寬鬆貨幣 政策,這對中國壓力比較大。例如美國的量化寬鬆(QE) ,日本的數量和質量寬鬆的貨幣政策。歐洲央行也在小心地呵護著經濟複蘇的勢頭,前段時間歐元有點走強,歐央行就比較關注,10月7日降息後歐元就下來了1%。

另一方面,今年中國的貨物貿易順差也超過去年,前十個月已超過2000億美元。此外,在香港和大陸的企業和個人對人民幣走勢的預期,也是重要因素。

這幾個因素綜合起來看,今年確實是資本流入的壓力比較大。

財新記者:近來國際資本跨境異常流動加劇,波動性上升,尤其是資本和金融項目的流入流出趨勢逆轉很快。如何進一步增強對跨境資金流動的監測和分析提高預警能力?

易綱:國家外匯管理局有一套比較完整的預案,規定當資金流入多大時啓動什麼樣的應對,達到閥值就會啓動預案。

而且,這個預案不是束之高閣、沒有用的預案,預案從2010年做出來之後,到現在為止已經啓動了三次,每次啓動還都比較有效。

我想,用行政管制、審批的辦法,控制資本流動的效果有限的,而且往往是暫時的。出台一個新的對付資本流動的辦法,往往在三個月左右可以比較有效,過了三個月,效果就差了,因為人們會想出其他辦法對付政策,就像人的抗藥性。

最根本的辦法,還是如十八屆三中全會指出的,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市場起決定性作用,一個是追求國際收支大體平衡;另外,匯率起比較大的作用,如果匯率到了均衡水平,會自動平衡國際收支。

匯率改革重在機制

“我看現在非常接近均衡了。但我希望機制更加靈活,彈性更大一點”財新記者:十八屆三中全會的《決定》提出“完善人民幣匯率市場化形成機制”。如何理解?

易綱 :首先,什麼叫人民幣匯率市場化形成機制?就是由市場供求決定匯率,這是基本特徵。

有三個要點:一是發展市場,讓市場更加便利,進入、交易別受那麼多行政審批的限制,根據市場需求發展套期保值等產品,目前中國的外匯市場的深度和產品豐富程度還有較大差距,所以需要發展市場。二是增加匯率彈性,雙向波動,人民幣對美元的波幅可以適當擴大,因為現在人民幣的波動率是各種主要貨幣里最小的,加之國內利率高,套利就變成無成本的,波幅適當擴大,可以使套利成本更高一些,而且實際上對企業沒有太負面的影響。三是希望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穩定,但跟過去不同,不是盯住美元不動。

要點就是這三個,可以看出今後的重點。簡單說,就是繼續朝著市場化的方向走,同時比較平穩。

財新記者:你認為,人民幣升值對老百姓有益。但不少出口企業深受人民幣升值之苦。如何看待這些年人民幣升值帶來的得失?

易綱:我覺得要全面看這些年來人民幣匯率變化的影響。大家都知道升值對出口企業不好。現在有人說人民幣“被升值” ,甚至說影響非常負面。實際上,也要看到另一面,人民幣匯率市場化調整給中國帶來很多好處。首先是中國經濟實力大幅提高,去年GDP超過8萬億美元。其次是給廣大人民群衆帶來實惠。

例如,去年中國進口5800多萬噸大豆、2.7億多噸石油、7億多噸鐵礦石。如果人民幣沒有升值,所有老百姓吃的豆油,以及豆粕飼料都要更貴。還有8000多萬出國旅遊的人得到實惠,出國留學的成本也大幅下降。

為什麼現在對升值的批評很多?因為出口企業的聲音比較大,而得到實惠的老百姓以及間接的受益方是沉默的大多數。

但是,凡事皆有度,我也不希望人民幣升值過頭,還是合理均衡、基本穩定比較好。怎麼裁判匯率是否合理均衡,一個重要指標就是國際收支,國際收支平衡了,匯率就均衡了。

其實總體看,人民幣匯率是很穩定的。綜合看人民幣對52種一籃子貨幣的有效匯率,根據國際清算銀行的統計,2000年至2013年人民幣名義有效匯率(NEER)升值17.3%,實際有效匯率(REER)升值21.9%,平均每年升值1點多個百分點,這跟中國勞動生產率進步和經濟發展絕對是相匹配的。所以,人民幣並沒有被升值,並沒有對經濟造成多大的損害。過去十幾年,中國多數年間是雙順差,也證明瞭人民幣升值沒有過頭。所以,整體上還是要以平常心來看待這個事。

財新記者 :你對接下來的人民幣匯率趨勢怎麼看?是不是還會升值?

易綱 :我看現在非常接近均衡了。但我希望機制更加靈活,彈性更大一點。

財新記者 :改革的最終目標是讓人民幣完全自由浮動嗎?真正完善的匯率形成機制是不是就是自由浮動?

易綱:在多數情況下就是自由浮動。

十四屆三中全會就提出逐步使人民幣成為可兌換貨幣。什麼是人民幣成為可兌換貨幣,就基本是自由浮動,總體上是市場決定的方式。但在自由浮動下,並不排除在危機衝擊下、特殊事件發生時,還可以有符合、尊重市場規律的央行調控。自由浮動,並不是意味著央行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能調控。把這點講清楚,可能多數人的顧慮就解除了。

財新記者 :現在離自由浮動還有多遠?

易綱: 現在離自由浮動不遠了,很近了。

舉個例子,2012年大部分時間里,央行沒有入市。

財新記者 :即使將來實現了自由浮動,央行一旦想入市干預也是很容易的?

易綱 :這個就是要以規則為基礎(Rule based) 。什麼是以規則為基礎的干預?

就是官員個人的判斷不能充分論證干預的必要性,必須設定一些條件,明確規定在什麼條件下、可以以什麼方式、做多大程度的干預,這就是以規則為基礎。

條件應該比較清晰,就是要把干預市場的權力放在籠子里,而且籠子還要透明。

強調市場取向、市場決定,干預就是有規則的,這樣能夠提高市場透明度和增強市場信心。我們希望市場是簡單的、法制的、規則清晰的、信息透明的、充分競爭的。

財新記者 :是不是也要考慮改革時機問題?

易綱 :這是一個說法,但是如果理念和公衆輿論不改變,即便抓住了好時機做了也白做,也會退回來。例如,2008年奧運會時,升值暫時停了一年半。因為公衆和輿論壓力,在很多人的觀念中,奧運會是頭等大事,奧運會期間不能出事,所以奧運會期間升值就停了。將來 假如出現類似雷曼危機的事,要不要停?假如出口不好了,要不要停?其實出口不好了,更不應該停下來,因為出口不好了,人民幣就會貶值,很快出口就會好轉。

但是,只要一起風一起浪,人們第一反應就是人民幣匯率要停下來。這不是改革的決心問題,而是理念問題。引導公衆輿論是很困難的,大家的慣性就是,只要一起風浪,匯率浮動就得停。

財新記者 :匯率實現完全自由浮動是個漸進過程。有沒有可能在上海自貿區先實現?

易綱:有好多人這麼設想。我認為,從理論上這個設想是有問題的。因為中國是一個市場。如果上海自貿區是“一線放開、二線管住” ,你剛才說的設想是可以的, 但如果“一線放開、 二線管住” ,上海自貿區就變成了離岸市場,和內地市場就不通了,實際上就沒意義了,離岸市場已經有香港。如果二線不管住,就沒法在上海自貿區做這個事,因為資金在自貿區和內地其他地區是自由轉移的,那就等於全國市場都是自由的了。

難點就在這裡。

資本項目有序可兌換

“資本項目可兌換是對人民財產權 的進一步的保護和進一步的擴圍”財新記者:三中全會提出加快實現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下一步怎麼走?

易綱 : 《決定》中資本項目可兌換寫得比較多。利率、匯率只有一句,資本可兌換有一段文字, “推動資本市場雙向開放,有序提高跨境資本和金融交易可兌換程度,建立健全宏觀審慎管理框架下的外債和資本流動管理體系,加快實現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 。這說明中央對資本項目可兌換重要性的重視。

1996年中國實現經常項目可兌換和2001年加入 WTO,這兩件事使中國成為貿易大國,出口第一、進口第二,這就是經常項目可兌換給中國帶來的變化。

實際上,資本項目可兌換是對人民財產權的進一步的保護和進一步的擴圍。例如,計劃經濟時代,城里的老百姓不允許擁有房子,後來可以擁有房子,有錢買房子變成選擇權了,這是對財產 的保護和擴大選擇權;過去老百姓因私出國旅遊很困難,現在出國旅遊很方便,可以出國旅遊變成權利的一部分。資產 在國內和國外兩個市場配置,是經濟主體的一種權利,資本項目可兌換是對這 種權利的認可和擴圍。

將來要推動資本項目可兌換,其結果是,通過雙向開放,中國將成為對外投資大國,也會成為吸引外國投資的大國。這對中國當然是好事。

財新記者:但也有很多人有顧慮,擔心資本流出,擔心中國受到外部衝擊。

易綱 :有人擔心,如果開放了資金都流出去,中國股市不就要跌了嗎?其實,如果開放就會有大量的資金想進來。還有一種擔心是,資本開放後門戶大開,容易受到外部衝擊,認為中國在亞洲金融危機中受衝擊小就是因為資本管制。

其實這並不是資本管制的功勞,但很難說服大家。

這些憂慮中最大的問題是,很多人把資本項目可兌換理解成國門大開,熱錢可以自由地流入流出。其實並非如此。

這個擔心在三中全會的《決定》中解決了, “建立健全宏觀審慎管理框架下的外債和資本流動管理體系” ,這句說的就是這個問題。其實,我們已經按照這個部署做了很多工作,中國的國際收支統計體系是全世界最強大的,其他國家的國際收支統計是抽樣,而中國是逐筆統計。

財新記者 :如果資本項下可兌換,就是不應該控制吧?

易綱 :宏觀審慎的管理框架,有法律界限、有市場規則,在法律界限和市場規 則內,是可以自由流動的。什麼是宏觀審慎的管理理念?就是對資金流入和流出心裡要有譜,對於像索羅斯進攻英鎊或打泰國,這些案例要研究。分析在這些案例中,市場發生了什麼,怎麼樣能有一套規則,既能保護絕大多數投資者的利益,同時又防止惡性競爭,這就是宏觀審慎的主要精神。同時,我們還會保留反洗錢、反恐融資、反避稅天堂等機制,另外,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工作論文也提出,不排除在特定條件下,還可以暫時對資本項目進行某些管制。

財新記者:上海自貿區的資本項目可兌換試點是不是可以馬上開展?方案基本做完了?

易綱: 對,計劃得差不多了。在這方面,上海自貿區會有很大進步,會有實質性的試點。但正如剛才說過的,自貿區跟內地市場是什麼關係,還是個大問題。

財新記者 :三中全會提出“推動資本市場雙向開放”,個人進行境外股票投資的 QDII2進展如何?

易綱 : 現在方案正在制定中。

宏觀審慎防風險

“既能保持國家經濟和金融安全,又給經濟主體企業和個人最大的自由和方便。這就是監管的理想境界”財新記者:今年5月國家外匯管理局出台結售匯綜合頭寸下限管理措施,將銀行的結售匯頭寸限額與外匯存貸比掛鈎,作為宏觀審慎管理的工具。宏觀審慎管理包括哪些內容和政策工具?

易綱 :宏觀審慎管理的原理主要是,一是要審慎,第二也會關注一些風險點。

比如關注期限錯配,如果很多企業都是以短博長,就會提醒,因為如果過於以短博長,一旦市場流動性發生逆轉,就會有風險 ;另外,也關注幣種錯配,一旦發生匯率大動,現在很好的資產負債,突然就出問題了。

5月份出台的將銀行綜合頭寸與外匯貸款掛鈎,就屬於比較典型的宏觀審 慎管理方法。因為外匯貸款有資金來源和貸款在期限、幣種上的匹配問題。當貸款期限和幣種錯配發展到一定程度,要對銀行稍微有限制,要求銀行必須保持綜合頭寸,是對幣種錯配最低的要求;要求綜合頭寸跟貸款掛鈎,就是要考慮平衡發展,看期限和幣種是否匹配得好。

財新記者:修改後的《國際收支統計申報辦法》將從2014年1月1日起施行,新辦法對於增強對跨境資金流動的監測有什麼幫助?

易綱 :應當說,更加健全了。我們的理念是,有強大的國際收支統計系統,同時應該把權力放在籠子里,既有比較健全的國際收支統計和跨境資金流動的監測,又讓絕大部分遵紀守法的人感覺不到監管。這樣,既能保持國家經濟和金融安全,又給經濟主體企業和個人最大的自由和方便。這就是監管的理想境界。

財新記者:這兩年,包括貿易融資、直接投資、發行債券等在內的人民幣外債逐步增加。如何管理人民幣對外負債?

是否應該納入外債統計口徑 ?

易綱:按照國際收支的統計原則,外債就是外債,幣種不重要,都應該納入。

例如,美國外債都是以美元計價,但沒有影響美國的外債統計,不能因為美元是本幣,美國就沒有外債。這個在理論上和各國實踐中都很清楚。

到現在為止,中國公佈的外債,還沒有人民幣外債,因為延續了過去的統計口徑。但是,在理論上這個問題已經解決了,應該包括所有的中國經濟主體與境外的負債關係。

培育市場利率新基準

“主要看兩點:一是市場利率要代替央行的基準利率;二是要看銀行內部核算是不是都以市場利率為基

准”

財新記者:加快推進存款利率市場化,下一步的重點是什麼?

易綱:現在債券利率和金融產品利率都已經放開了,貸款利率也放開了。難點就是存款利率,我們在條件成熟的時候也會逐步放開。

其實,中國老百姓的存款利率並不低,比港幣、美元、日元、歐元都高多了,一年期存款利率3.25%,人民幣是穩定的貨幣且在升值過程中,還有什麼貨幣能有這樣的利率呢?

財新記者: 存款利率放開後,會不會降下來?易綱:多數人認為,存款利率放開後還會再升。但是,要考慮如果再升,會有什麼問題。

財新記者 :什麼時候條件成熟?

易綱 :主要看兩點 :一是必須有新的基準代替央行的基準利率,就是市場利率要成為基準;二是要看銀行內部核算是不是都以市場利率為基準。

例如,可能是上海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Shibor)代替基準利率,如果將來發展到銀行的很多定價都以 Shibor 為基準了,總行和分行上存下貸、資金往來核算是以 Shibor 為準,而不再是以存款利率為準,那就是可以放開的信號。

當然,Shibor 是個例子,將來更重要的也可能是回購利率。不管是哪個,如果將來能夠發展出一種比較成熟的市場基準,能夠在很大程度上代替央行的基準,就可以放開。就怕一旦放開,又沒有新的基準利率代替,市場就混亂了。

財新記者 :在上海自貿區或溫州、前海等試點區域,存款利率市場化有沒有可能先走一步?

易綱:我們鼓勵各地在可能的範圍內多試。相信市場上的人可以有很多創新。

但是,先行先試總體上必須要過兩個關:一個是理論關,理論上要能夠自圓其說,我是相信邏輯、相信理論的 ;第二關就是實踐關,實踐中市場不能亂了,還得有序,還得符合老百姓的利益。

財新記者 :你怎麼看最近債市資金比較緊張的問題?

易綱:既然要想讓市場起決定性作用,就會看到市場有些波動,這是自然的。

對於這些波動要有平常心,要有容忍的範圍,當然,央行也不會讓它發展到極端,發展到影響到經濟活動的程度。但是,市場供求決定利率,債券供求決定債券價格,要做這件事,就會承擔今天和明天利率有波動的後果。所以對這個事,原則地說,還是要尊重市場配置資源的作用。

匯率形成機制改革進程

1978年-1993年末■ 官方匯率與調劑市場匯率並存的匯率雙

軌制

1994年1月1日

■ 人民幣官方匯率與外匯調劑價並軌, 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 單一的、 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 官方匯率由1993年12月31日的5.80人民幣/ 美元貶值至1994年1月1日的8.70人民幣/ 美元。 實現人民幣經常項目

可兌換

2002年4月2日

■ 公佈歐元對人民幣匯率價格

2005年7月21日

■ 啓動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 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 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 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 7月21日, 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一次性調高2%, 為 8.11元人民幣兌1美元

2005年9月23日

■ 擴大非美元貨幣對人民幣交易價的浮動幅度, 從原來的上下1.5%擴大到上下3%

2006年1月4日

■ 在銀行間即期外匯市場上引入詢價交易方式, 同時保留撮合方式; 在銀行間外匯市場引入做市商制度, 為市場提供流動性; 央行授權中國外匯交易中心于每個工作日上午9時15分對外公佈當日人民幣對美元、 歐 元、 日元和港幣匯率中間價

2006年8月1日

■ 公佈英鎊對人民幣匯率價格

2007年5月21日

■ 人民幣兌美元交易價浮動幅度由3?擴

大至5?

2008年7月至2010年6月

■ 人民幣升值暫停

2010年6月19日

■ 央行宣佈, 進一步推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 增強人民幣匯率彈性

2012年4月16日

■ 人民幣兌美元交易價日浮動幅度由5?

擴大至1%

利率市場化進程

1996年6月1日

■ 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正式放開

1997年6月5日

■ 銀行間債券回購利率和現券交易價格同

步放開

1998年9月

■ 政策性銀行金融債券以市場化利率招標

的方式發行

1999年10月

■ 國債在銀行間債券市場以利率招標的方

式發行

1998年3月

■ 人民銀行改革貼現利率生成機制。 貼現 利率和轉貼現利率在再貼現利率的基礎上加點生成, 在不超過同期貸款利率 (含浮動)

的前提下由商業銀行自定

2000年9月21日

■ 實行外匯利率管理體制改革, 放開外幣貸款利率和300萬美元(含300萬) 以上的大額外幣存款利率; 300萬美元以下的小額外幣存款利率仍由人民銀行統一管理

2003年7月

■ 放開英鎊、 瑞士法郎和加拿大元的外幣

小額存款利率管理

2004年11月

■ 放開1年期以上小額外幣存款利率

2004年10月

■ 央行取消金融機構(不含城鄉信用社)貸款利率上浮封頂, 下浮幅度調整為基準利率的0.9倍, 城鄉信用社人民幣貸款利率上限擴大為基準利率的2.3倍; 允許人民幣存款利率下浮, 但不能上浮

2012年6月8日

■ 央行將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上浮區間擴大到基準利率的1.1倍; 貸款基準利率下浮

區間擴大到0.8倍

2012年7月6日

■ 央行將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下浮區間擴

大到基準利率的0.7倍

2013年7月20日

■ 央行全面放開金融機構貸款利率管制。

取消貸款利率下浮0.7倍的下限, 由金融機構根據商業原則自主確定貸款利率水平。 取消票據貼現利率管制, 改變貼現利率在再貼現利率基礎上加點確定的方式, 由金融機構自主確定。 對農村信用社貸款利率不

再設上限

2013年10月25日

■ 貸款基礎利率(Loan Prime Rate, 簡稱 LPR) 集中報價和發佈機制正式運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4051

外管局易綱:要堅持防範跨境資金流動沖擊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127

在國際資本大量回流至美國的背景下,中國外管局局長易綱撰文稱,堅持把防範跨境資金流動沖擊作為外匯管理的關鍵。

易綱在《中國金融》上發表署名文章《外匯管理方式的歷史性轉變》指出,要嚴厲打擊地下錢莊等非法買賣、轉移外匯資金活動,防止國際投機資金大規模流出入,保障國家經濟金融安全。

時值美聯儲QE結束,美國經濟回暖,美元持續走強之際,易綱的此番表態顯得意味深長。

今年8月,中國三大外匯指標出現大幅下滑,表明資金有流出的跡象。8月金融機構外匯占款減少了311.46億元,也是年內第二次出現負增長。銀行結售匯逆差51億元,為今年來首次;外商直接投資(FDI)同比下降14%,連續兩個月大幅下滑。

華爾街見聞網站曾介紹過,雖然中國政府原則上不允許中國居民購買海外房地產和股票,且外管局規定個人結匯年度總額及售匯年度總額上限每人每年只有等值5萬美元。但富人依然能將他們的資金轉移到海外。

中國人不僅成為美國等房地產市場上規模最大的國際買家,助長了澳門賭場的繁榮,更是英國、德國、澳大利亞等國的經濟增長背後的重要因素

事實上,不僅僅是中國,整個新興市場都面臨著資本外流的嚴峻挑戰。

隨著美聯儲QE的結束和美元的持續走強,大量資本開始從新興市場回流至美國。甚至有經濟學家預計,中國等新興市場國家或將成為新一輪美元牛市的犧牲品。

南非,外國投資者在九月成為南非債券連續三個月的凈賣出方,給蘭特(南非貨幣單位)施加了巨大壓力。

俄羅斯更是預計,本國2014年資本外流規模或將達到1200億美元,差不多占其GDP的10%。(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4205

易綱:沒有迫切需要調整人民幣浮動區間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4779

20150303rmb

中國央行副行長易綱表示,人民幣目前是僅次於美元的強勢貨幣,目前並未見有調整人民幣浮動區間的迫切需求,也並未發現人民幣貶值造成資本外流。

據彭博新聞社,易剛在兩會期間表示,人民幣是僅次於美元的強勢貨幣,未來將保持穩定。人民幣如今已進入雙向波動期,但基本面持續對人民幣匯率形成支撐。從長期看,人民幣將是一個穩定的貨幣。

易綱同時還是外匯管理局局長。他說:“美元近來是最強勢的貨幣,人民幣緊隨其後。”

易綱回應近期的市場猜測稱,沒必要調整人民幣浮動區間。他表示,目前人民幣浮動區間彈性比過去大得多。沒有迫切需要調整人民幣浮動區間,自己仍有耐心。

他表示自己正在觀察人民幣貶值會導致資本外流,認為基本面狀況穩定。中國跨境資本流動情況正常,並未發現人民幣貶值已造成資本外流。

去年3月,央行宣布將銀行間即期外匯市場人民幣兌美元交易價浮動幅度由1%擴大至2%。這意味著央行允許人民幣圍繞中間價上下波動2%,但近來人民幣屢屢逼近跌停,不少外資行預測,中國放寬人民幣波動區間的可能性正在提升。

華爾街見聞今天上午曾提到,瑞信私人銀行外匯策略分析師Heng Koon How表示:“如果壓力不減,人民幣波幅可能會在數周之內擴大到3%。”大華銀行也持類似的觀點,澳洲聯邦銀行則認為波幅擴大的時點或在今年上半年。

受中國經濟放緩和美國經濟走強影響,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在過去一年中下跌了2%。近期在強勢美元以及寬松預期雙重打壓下,周二在岸人民幣兌美元即期連續第三天下跌,再創近28個月新低,盤中再度逼近跌停。

對於人民幣的此輪貶值,市場上有兩種解釋。部分投資者認為這是在美元大幅升值及全球央行大寬松背景下,中國央行主導的主動貶值,特別是最近人民幣匯率中間價的貶值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這種觀點的說服力。

但也有投資者認為這是因為對全球資本對新興市場經濟缺乏信心而導致資本撤出新興市場回流美國所引致的,而中國也是其中一員。而離岸遠期不可交割人民幣匯率和在岸人民幣即期匯率的價差也充分體現了這種市場預期。

摩根士丹利華鑫證券宏觀經濟研究主管章俊認為,無論是出於中國貨幣當局的主動行為,還是市場推動的被動結果,人民幣匯率目前都走在正確的道路上。因為中美經濟周期的不同步,以及由此導致的利率周期的不同步,人民幣匯率政策取向不應該也沒有必要和美元保持同步。

章俊認為,在當前及未來一段時間順勢而為的允許人民幣適度貶值(主要指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而非一攬子貨幣的名義有效匯率),是有利於中國目前及未來中長期經濟穩定增長,與人民幣國際化等其他戰略性訴求並不存在背離。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4074

易綱:是否降息要看經濟走勢 該做的都做了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4829

20150303yigang

央行副行長易綱3月4日接受上證報采訪時表示,是否還需要降息等要看經濟走勢。

至於降息等還有多大空間的問題,易綱稱,要看經濟走勢,央行已經做了比較及時準確的反應,“該做的都做了”。

央行分別於去年11月21日和今年2月28日連續兩次降息,並於2月4日下調了存款準備金率。

由於2015年最新公布的一系列數據表明經濟增長乏力,市場近期對於降準降息的呼聲非常高。春節期間,中國經濟數據表現疲軟,2月匯豐PMI、地產銷量、電力耗煤增速均表現不佳。

新財富最佳宏觀與債券分析師、海通證券姜超團隊在上周降息後認為,這是降息周期的延續,有利於降低金融機構貸款實際利率和企業貸款融資成本,也有利於刺激消費,降低經濟失速風險,且後續寬松仍可期待。

民生證券研究院執行院長管清友也預計,未來貨幣政策依舊寬松,降準降息PSL將輪番上陣。

此外,對於目前是否存在通縮隱憂的問題,易綱說,CPI不會為負,但PPI可能還會有一段時間持續的壓力。他認為有關通縮隱憂的話題可以討論,目前央行也正在研判這一問題。

今年1月,我國通脹指標繼續呈下行趨勢,CPI同比增0.8%,創逾五年多新低。PPI同比降4.3%,已連續35個月下滑,創2009年10月以來新低。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4417

易綱回應一財提問:跨境資金流動的政策設計和出臺時機很重要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2/4719431.html

易綱回應一財提問:跨境資金流動的政策設計和出臺時機很重要

一財網 張菲菲 2015-12-01 13:26:00

“如果我們政策的設計和出臺的時機比較合適,我們就要充分考慮流入的效應和流出的效應,如果政策設計得比較巧妙,可以把流入和流出的政策平衡地出臺,使得流入和流出資金都可以做,使得流入、流出資金大致抵消,或者抵消一大部分。”易綱表示,實際上真正對匯率的壓力是凈流入和凈流出,如果政策設計得比較合適,資金的凈流入和凈流出比較穩定,能夠把風險和單向的流動最小化。

今年8月11日匯改以來,匯率市場出現了比較劇烈的波動,市場有觀點認為,央行此前努力保持匯率穩定是助力人民幣加入SDR,現在人民幣“入籃”以後,央行可能會退出幹預,從而引發人民幣貶值、資本外流的擔憂。

對此,在12月1日央行舉行的中國加入SDR有關情況媒體吹風會上,央行副行長易綱接受《第一財經日報》提問時進行了回應。

在易綱看來,人民幣加入SDR,讓各界對人民幣有了更高的預期和信心,可以預見的是人民幣將會被廣泛使用,國際認可度增加,人民幣國際儲備貨幣地位提高。而將來在世界範圍內公共部門、央行、儲備等管理部門、私人部門以及資產的管理者、養老基金的管理者等,會增加對人民幣資產的投資,必然會增加全世界人民幣的使用,這會帶來跨境資金流動的增加。

在易綱看來,這種跨境資金的流動是雙向的,實際上人民幣入籃以後,它對資本項目、對資金流動的影響是雙向的,有流入的因素也有流出的因素。

從流入的因素看,各央行、各儲備管理者還有私人部門、養老金的管理者等等,會考慮增持人民幣資產,人民幣將來可能會更快地進入全球重要的指數之中。這些資產管理者要按基準配置它的資產,肯定就要配一部分人民幣,中國的資本市場要開放,就要有一些資金流入。

從流出的因素看,中國的企業“走出去”以及個人也要“走出去”。一方面,近年來我國對外直接投資(ODI)增加很快;另一方面,我國將來增加的居民有對外組合投資的需求,就是中國的居民也想在國際市場上投債券、股票等金融組合投資,人民幣“入籃”以後,將會產生大量對外投資的需求。

“如果我們政策的設計和出臺的時機比較合適,我們就要充分考慮流入的效應和流出的效應,如果政策設計得比較巧妙,可以把流入和流出的政策平衡地出臺,使得流入和流出資金都可以做,使得流入、流出資金大致抵消,或者抵消一大部分。”易綱表示,實際上真正對匯率的壓力是凈流入和凈流出,如果政策設計得比較合適,資金的凈流入和凈流出比較穩定,能夠把風險和單向的流動最小化。

在監管方面,易綱表示,人民幣加入SDR後將進一步加強國際收支的監測,強化本外幣政策協調和本外幣政策一體化的關系,央行會加強宏觀審慎管理,守住底線。

對於匯率改革,易綱還表示,人民幣“入籃”以後,整體上匯率形成機制不變,我國還將繼續深化改革,繼續向市場化方向推進,但整個框架沒有發生變化。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也沒有要求中國的匯率形成機制改變。

編輯:於艦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2667

還在談“6.7底線思維”?易綱稱人民幣將比其他貨幣更穩定

中國首次主辦的二十國集團(G20)峰會將於9月4~5日在杭州召開。9月1日,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易綱為峰會預熱,就G20強勁、可持續、平衡和包容性增長與貨幣金融體系改革舉行了記者發布會。

G20前期,人民幣可謂波動不斷,但美元/人民幣始終處於6.7之下,因此各界也開始熱議“6.7底線思維”。不過,此次易綱強調:“這一段時間以來,一直有美聯儲加息的預期,又有英國公投脫歐的沖擊,人民幣相對於其他儲備貨幣是比較穩定的,人民幣的波動率比較小,相對於其他新興市場貨幣而言穩定性更強。”

易綱也明確表態,G20的共識就是不參與競爭性貶值,並就匯率市場進行更緊密的溝通和協調,這也有助人民幣更為穩定。同時,中國也將利用G20的平臺,進一步推動國際貨幣體系改革,這有助於防範金融風險、帶動實體經濟增長。

易綱的表態並不乏數據支撐。據第一財經記者統計,過去一年以來,人民幣對美元的波幅為4.96%,而英鎊對美元的波幅為14.19%,日元為13.55%。

人民幣穩定性更強

今年以來,中國央行始終堅持市場化導向,不斷完善人民幣匯率的形成機制。從今年春節以來,每日中間價形成機制逐步形成了參考“上一日收盤匯率+CFETS一籃子貨幣匯率變化”的機制。

易綱表示:“這種機制的好處是其增強了(匯率定價機制的)規則性和透明度,使市場有一個穩定預期。我們參考國際清算銀行(BIS)的貨幣籃子,也考慮了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尤其是SDR,總體而言人民幣在一個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穩定。
”

此外,人民幣對這幾個籃子的走向也是比較穩定的。“如果大家要從一個稍長的視角來看,就可以發現,人民幣雖然是有漲有跌,但總體來講是比較穩定的。”
易綱稱。

其實近幾個月來,外部沖擊十分頻繁,這也考驗著人民幣的抗風險能力。易綱稱:“這一段時間以來,一直有美聯儲加息的預期,又有英國公投脫歐的沖擊,人民幣相對於其他儲備貨幣是比較穩定的,人民幣的波動率比較小。人民幣相對於其他新興市場貨幣穩定性更強。所以在這一段時間過去後,未來三到五年,都會看出人民幣是一個雙向波動,但是它的總體波動率是小於絕大多數儲備貨幣,也大大小於新興市場貨幣。
”

他表示,匯率對實體經濟是有影響的,最好保持合理均衡,“G20有一個共識,即不參與競爭性貶值,並且G20的共識是就匯率市場進行更緊密的溝通和協調,這些就已經有一個規則,使得我們的匯率比較平穩。”

近一個月來,美元指數震蕩下跌,中國央行合理調控市場供求,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快速貶值態勢得以遏制,雙向波動幅度明顯增大,一定程度上有助於緩解外匯占款降幅。交通銀行預計,受美聯儲加息預期影響,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仍面臨一定的貶值壓力。但中國經濟短期數據有望改善,針對外匯的宏觀審慎管理仍將發揮作用,人民幣貶值幅度可控,預計9月人民幣匯率仍將保持震蕩。

深化國際貨幣體系改革

值得註意的是,今年的G20為中國進一步參與國際金融治理提供了極佳的平臺,易綱也表示應該進一步推動國際貨幣體系改革。

在易綱看來,改革國際貨幣體系對實體經濟有三大好處——
1)能夠維護全球金融市場穩定;2)及時識別風險、預警風險、防止危機。一旦發生危機可以很有效處置危機;3)如果做到金融的穩定,金融就可以支持實體經濟,因此就可以支持促進全球經濟增長。

今年以來,中國關於國際貨幣體系做了五方面工作。易綱介紹稱,第一項工作是研究擴大SDR的使用,從今年10月1號開始,人民幣正式成為SDR籃子貨幣之一,中國已經同時用美元和SDR發布中國外匯儲備、國際收支和國際投資頭寸這些數據。此外,世界銀行更是於8月31日成功發行SDR債券,獲得了2.5倍超認購。

第二,加強全球金融安全網的建設,全球金融安全網分各國外匯儲備、雙邊貨幣互換、區域型貨幣安排,比如說像清邁多邊化機制,還有全球金融安全網,比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作用。易綱稱:“今年我們將開展清邁倡議多邊化和IMF聯合演練,來檢驗我們應對危機的準備程度。”

第三,完善主權債務重組機制。“主要加強主權債的合同條款,並且我們將支持巴黎俱樂部討論一系列主權債的問題,以及吸納更多的新興債權國參加。這樣可以平穩處置今後發生的主權債問題。
”

第四,推動IMF份額和治理結構的改革,提高有活力的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在IMF的話語權。

第五,改善資本流動監測與應對。易綱表示,“這樣就可以更好地提前預警、預防風險。
如果這五項工作合起來,就可以提高全球金融市場的穩定性,以此來促進和支持經濟增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2915

易綱:中國支持IMF改革

2016年二十國集團(G20)工商界活動(B20)新聞發布會今天下午(9月1日)在G20新聞中心發布大廳舉行。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易綱將就二十國集團強勁、可持續、平衡和包容性增長與貨幣金融體系改革向記者介紹中方看法和主張。

在被提到關於IMF改革的問題時,易鋼表示,關於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改革,中國的態度是一貫的,我們一直是支持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改革,提升有活力的新興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發言權和代表性。

以下為文字實錄:

新華社瞭望:這幾年全球負責利率已經對全球經濟造成很大影響,對全球經濟,尤其新興國家,今年G20的主題也是對於競爭性貶值會達成一些共識,我想問一下這個會達成一個什麽程度的共識,具體會有一些什麽實質性推進。接下來一兩年時間里面,您對全球負利利用狀況有怎樣的預期。

關於IMF的改革,改革已經推進好幾年。其中也有一些障礙,今年馬上張濤行長要接任周行長,我們中國央行作為主要的推動者之一,後續有什麽實質性的動作,我們也想聽一點幹貨。謝謝。

易綱:對於負利率這個問題,全球討論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比如實施負利率的國家和地區,它們多數都認為負利率是有效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對負利率政策的評價也有一些肯定的含義。

國際清算銀行研究表明,它指出許多實施負利率的負面影響。對這個負利率要全面考慮。從消費者和儲蓄者角度怎麽看負利率,儲蓄者和消費者怎麽看實際很重要。它對經濟是不是一個有刺激作用,拉動需求。第三是它對投資有什麽影響,第四它對整個銀行體系有什麽影響,銀行體系會不會因此在未來經營上是可持續,還是不可持續,是風險更多,還是將來能不能夠持續。最後有你剛才說那個問題,它對貨幣實際也有影響,會不會引起一些競爭性貶值,所以我們要綜合看待這一個負利率,有一個全面的評估。

【易綱:中國支持IMF的改革】關於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改革,中國的態度是一貫的,我們一直是支持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改革,提升有活力的新興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發言權和代表性。謝謝。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2920

易綱答記者問:G20將繼續推進IMF份額改革

2016年二十國集團(G20)工商界活動(B20)新聞發布會今天下午(9月1日)在G20新聞中心發布大廳舉行。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易綱將就二十國集團強勁、可持續、平衡和包容性增長與貨幣金融體系改革向記者介紹中方看法和主張。

易綱介紹說,在財金渠道,中國人民銀行參與了“強勁、可持續和平衡增長框架”、國際金融架構、金融部門改革、普惠金融和綠色金融等議題的相關工作。中國擔任G20主席國後重啟了國際金融架構工作組,與G20各國一道推動建立更加穩定和有韌性的國際金融架構。其中包括推動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份額和治理改革。

2016年1月,IMF的2010年改革方案正式生效。易綱說,G20將繼續推進IMF份額和治理改革。份額調整應反映各國在世界經濟中的相對地位,提高有活力的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的份額占比。

以下為部分文字實錄:

易綱:今天很高興有這樣一個機會能夠跟大家交流,我們在會前給大家準備了一個簡介,就是關於財經渠道,尤其是人民銀行所負責的專題的介紹有中文、英文兩個版本。

中國日報:近年來全球經濟複蘇,始終差強人意,IMF等國際組織聯合多次下調全球經濟增長預測,這樣的背景下,G20準備采取何種行動應對關於全球經濟和潛在風險擔憂,G20承諾各自以及共同使用所有政策到底是指什麽?謝謝。

易綱:G20我們承諾各自以及共同使用所有的工具,這個工具是各種政策工具。主要包括貨幣政策,財政政策和結構性改革政策。我們達到這個共識,就使得各國可以根據各國的情況。比如說有的國家可以適應進一步運用貨幣政策,有些國家它的財政還有些空間,它可以進一步的做積極的財政政策。還有的國家可以更加著力於結構性改造,所有的政策我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目標,能夠促進全球的經濟,能夠強勁、持續、平衡、包容性增長。

易綱:從短期看全球主要問題是有效需求有些不足,針對這種有效需求不足,從短期看,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非常重要,因為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在解決短期問題上,特別是在提升需求方面有著比較明顯的作用。從中期和長期看,其實我們要保持經濟的可持續增長,必須進行結構性改革。所以從中長期看,結構性改革的政策就更加重要。在具體政策執行中,各國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把這個短期和中長期結合起來,使得我們進行改革的時候,減少陣痛,並且為改革創造一個比較寬松的政策環境,使得我們的改革可以成功的得以執行。

鳳凰衛視:我想問有關人民幣的匯率問題,去年8.1匯改以來人民幣的價格上上下下,看到最近國有大銀行的幹預越來越少,是不是說明央行對人民幣匯價的容忍度有所提升?

另外央行如何看待匯率變化對實體經濟所造成影響。

易綱:人民銀行始終堅持市場化取向,不斷完善人民幣匯率的形成機制,從今年的春節以來,我們逐步形成了收盤匯率加上一籃子貨幣的匯率變化這樣一個人民幣匯率,每天早晨中間價形成的這樣一個機制。

機制的好處是增強了規則性和透明度,使市場有一個穩定預期。我們參考國際清算銀行BIS的貨幣籃子,也考慮SDR,特別提款權這一個貨幣籃子,總體而言人民幣一個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穩定。

另外一個就是人民幣對這幾個籃子的走向,也比較穩定的,如果大家要從一個稍微長一點的時期來看,就可以看出雖然是有漲有跌,但總體來講是比較穩定的。

【易綱:人民幣相對於其他新興市場貨幣穩定性更強】易綱表示,這一段時間以來,一直有美聯儲加息的預期,今年又有英國公投脫歐這樣一些事件的沖擊,人民幣相對於其他儲備貨幣,可兌換貨幣它是比較穩定的,人民幣的波動率比較小。人民幣相對於其他新興市場貨幣,它的穩定性更強,所以在這一段時間過去,三年五年,今年,大家都看的時間比較長,都會看出人民幣是一個雙向波動,但是它的總體波動率是小於絕大多數儲備貨幣,也大大的小於新興市場的貨幣。

匯率對實體經濟是有影響,最好保持合理均衡,G20有一個共識不以競爭為目的貶值貨幣,並且G20的共識,就匯率市場進行更緊密溝通和協調,這些就已經有一個規則,使得我們的匯率比較平穩。

新華社:更高效的全球金融治理是本次G20峰會一個重要議題,請您個我們介紹一下中方下一步對國際貨幣體系改革的具體思路是什麽。謝謝。

易綱:我們關於國際貨幣體系改革的思路,要更廣泛的參與遊戲規則的制定,更平衡的考慮全世界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新興市場這樣一個平衡的互利共贏關系,所以我們能夠制定出更加開放,透明,公平和有競爭力的遊戲規則。

對實體經濟有什麽好處?有這樣三方面:

一、能夠維護全球金融市場穩定。

二、及時識別風險、預警風險,防止危機。一旦發生危機可以很有效處置危機。

三、如果我們做到金融的穩定,金融就可以支持實體經濟,因此就可以支持促進全球經濟增長。所以這是我們搞一個好的國際貨幣體系,對全球增長的意義。

【易綱:今年G20中國關於國際貨幣體系做了五方面工作】今年G20中國做了什麽關於國際貨幣體系?我們主要做了以下五個方面的工作,大家可以看到這五方面的工作都跟我剛才說的那些目標和好處有關。

第一項工作是我們研究擴大特別提款權SDR的使用,大家知道從今年10月1號開始,人民幣正式成為特別提款權SDR籃子貨幣之一,中國已經同時用美元和SDR發布我們的外匯儲備,國際收支和國際投資頭寸這些數據,大家知道世界銀行於昨天成功發行SDR的債券。

第二項:加強全球金融安全網的建設,全球金融安全網分各國外匯儲備,雙邊貨幣互換,區域型貨幣安排,比如說像清邁多邊化,還有全球金融安全網,比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作用。今年我們將開展清邁倡議多邊化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開展聯合的演練,來檢驗我們應對危機的準備程度。

第三項:我們完善主權債務重組機制。主要加強主權債的合同條款,並且我們將支持巴黎俱樂部討論一系列主權債的問題,以及吸納更多的新興的債權國參加。這樣可以平穩處置今後發生的主權債問題。

第四項:推動國際貨幣組織份額,和治理結構的改革,提高有活力的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的占比

第五項:改善資本流動監測與應對。這樣就可以更好的提前預防風險,預警風險。

如果這五項工作大家把它合起來,就會看到做好了這五項工作,可以提高全球金融市場的穩定性,以此來促進和支持經濟增長。

中國新聞社:請您介紹一下SDR債券發行的具體情況和下一步考慮。謝謝。

易綱:8月31號世界銀行在中國銀行間市場上,成功發行了五億SDR特別提款權債券,一共要發行二十億,昨天的五億是首期發行,它的債券期限是三年。

昨天發行非常成功,5億SDR是什麽概念?相當於大概47億人民幣,發行利率0.49%,0.49%是在五種貨幣上計算出來,如果調期成人民幣利率相當人民幣的2.39這樣一個利率水平。認購倍數大約是2.5倍認購,認購比較積極,銀行、證券、保險各種機構都有認購,還有境外央行和國際機構也進行了認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2922

易綱:中國將引導更多社會資金投資綠色產業

隨著二十國集團(G20)領導人杭州峰會的圓滿閉幕,中國在G20主席國任內完成所有既定議程的討論,並在多個領域展現全球影響力。其中,綠色金融作為此次峰會討論的重要議題之一,充分展現了G20的全球領導力和中國在該領域的影響力。

為宣介杭州峰會所達成關於發展綠色金融的全球共識,9月6日,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在上海與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等八家機構共同舉辦綠色金融國際研討會,討論構建綠色金融體系、發展綠色資本市場、培育綠色投資者,以及開展環境風險管理、強化環境信息和推動地方綠色金融實踐等議題。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易綱在研討會上發言稱,近年來,中國在綠色金融領域快速發展,不斷創新。從數據來看,目前中國的綠色信貸已經占到了全部貸款余額的10%,今年前7個月,中國發行的綠色債券已近1200億人民幣(或180億美元),占全球同期發行的綠色債券的40%以上。

此外,中國是全球三個建立了“綠色信貸指標體系”的國家之一。中國是第一個由政府支持的機構,即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發布本國綠色債券界定標準的國家。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綠色債券市場。包括內蒙、雲南、河北、湖北在內的地方已經紛紛建立起綠色發展基金或環保基金。中國已經宣布2017年將啟動全國性的碳交易市場。

2016年,註定成為全球綠色金融發展的關鍵一年。中國借擔任G20主席國之際,首次將綠色金融納入了G20議題。通過G20綠色金融研究小組以及金融穩定理事會氣候相關金融風險披露小組的工作及研究報告,發展綠色金融正在成為G20和主要國家財經領導人的共識。

易綱透露,由中國人民銀行和英格蘭銀行共同主持的G20綠色金融研究小組,已經獲得各國廣泛的支持,聯合國的環境規劃署擔任秘書處,研究小組共有80多位成員,來自G20成員國還有嘉賓國和國際組織,在中英主持下和各方的積極參與下,綠色金融研究小組做了大量的開創性的工作,在過去8個月召開了4次正式的會議,並且支持多次綠色金融相關的公開論壇,咨詢了許多非G20國家金融機構和非政府組織,研究小組認真研究了全球綠色金融所面臨的各種障礙,並就發展綠色金融提出了一系列倡議。

“綠色金融研究小組完成了G20綠色金融綜合報告,並且提交杭州峰會討論,昨天公布的G20杭州峰會公報高度評價我們綠色金融綜合報告”易綱說道。

在G20杭州峰會公報中,各成員國也表示出對於綠色金融的關註以及發展決心。

公報提出,為支持在環境可持續前提下的全球發展,有必要擴大綠色投融資。

目前,綠色金融的發展面臨許多挑戰,包括環境外部性內部化所面臨的困難、期限錯配、缺乏對綠色的清晰定義、信息不對稱和分析能力缺失等,但G20可以與私人部門一起提出許多應對這類挑戰的措施。公告表示,歡迎綠色金融研究小組提交的《二十國集團綠色金融綜合報告》和由其倡議的自願可選措施,以增強金融體系動員私人資本開展綠色投資的能力。

對於未來發展綠色金融的可行路徑,G20公報建議,可通過多項努力來發展綠色金融:提供清晰的戰略性政策信號與框架,推動綠色金融的自願原則,擴大能力建設的學習網絡,支持本地綠色債券市場發展,開展國際合作以推動跨境綠色債券投資,鼓勵並推動在環境與金融風險領域的知識共享,改善對綠色金融活動及其影響的評估方法。

近年來,我國高度重視發展綠色金融並已取得顯著成果,對於未來該領域的繼續探索,也有了清晰的框架。

易綱表示,中國將在“十三五”規劃期間,努力在國內構建一個更為完整的綠色金融體系。中國將引導更多社會資金投入綠色產業,也歡迎國際投資者通過各種渠道投資於中國的綠色債券、綠色股票、綠色基金和綠色項目。

未來,在發展國內綠色金融的同時,易綱提出,中國將繼續與其他國家一道,在G20框架下和雙邊框架的合作下,共同推動全球綠色金融的發展,中國將推動一帶一路的建設,投資綠色化,中國也歡迎國際投資者通過各種渠道投資於中國的綠色債券綠色股票綠色基金和綠色項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370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