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兩岸三地:自動提款機 Uncle Ray

2008-08-08 AppleDaily

最 近閱報,見國內的ITAT集團準備在香港主板上市,集資10億美元。據說ITAT是目前中國最大的服裝連鎖公司,創始股東為中聯集團海外投資公司,後來引 進了摩根士丹利、Blue Ridge China、美林等美國名牌公司。ITAT以會員模式經營,04年開業時會員只有8家,到08年增加到800家,增幅驚人。

上市困難重重

據 報道,ITAT第一次上市聆訊時遭否決,主要原因是上市委員會對公司的營業額及增長速度有所懷疑。早前國內報章報道公司第二次聆訊遭否決,但ITAT管理 層發表聲明,指根本沒有第二次聆訊。無論如何,耐人尋味的是,原先的保薦人高盛及美林都退出。這些美資大行投資約一兩億美元在ITAT,他們能否成功通過 上市 「Exit」(套現甩身)?還是ITAT為中國人爭光,把這些美資大鱷褻玩一番?

交易所兩副嘴臉

說到內地來港上市的公 司,具爭議的事不少,香港股票市場已成為國內公司的「自動提款機」,每家公司在香港集資十多二十億港元,然後向大股東收購業務套現。這種財技安排,使很多 高幹子弟可透過上市,把國有資產如電力等項目的利益,「合法地」轉到自己的私人賬戶,如果這些高幹子弟有美國護照,就更加完美無瑕。不少國內公司的大股 東,在國內侃侃而談,披露不少Insider Information,但香港聯交所卻噤若寒蟬,與對待香港中小型上市公司的嘴臉差天共地。國內公司的管治質素,大家心裏有數,可惜公司管治與股價沒有 關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64

大戶提款機 思想花園

http://sixianghuayuan2.blogspot.com/2011/05/blog-post_06.html

 


(1)
復活節後,牛證街貨節節攀高,牛熊證比例也一直往上,大市於是拾級而下。

現時50億份的牛證街貨回收價都是貼價的,數量如此之高,無異是自殺行為,就算散戶再傻,也不可能作出這樣的事。

於 是,有一種理論,說這是大戶所為,買入天量貼價牛證,有所圖謀。可以把這些牛證想像成一些地雷,密集埋在某個區域。當大市向下,觸及回收價時,這些牛證就 被引爆了,發行商之前在期指已做了對沖,現在要拆倉,就要在期指市場沽貨,可以把大市推得更低。大戶事先做空期指,就可以獲利。

這些牛證,也可以做大戶沽空期指的對沖工具,如果大戶沽了期指,而大市未能向下,由於貼價牛證槓桿可有30到40倍,可以補回在期指市場的損失。

關鍵是,從2011年起,發行商修改了牛熊證條款,恆指證回收價和行使價的差距只有100到200點,比原來的500點大幅調低,牛證的成本變得很低了。

(2)
對於這個理論,我的想法是:

第 一, 天量的貼價牛證部署,當然是大戶,而不是散戶所為,散戶沒有這個資金,也不可能做這無異飛娥撲火的舉動。當有這麼多貼價牛證分佈的時候,一旦前面幾個價位 的牛證被「打靶」,發行商要再期指市場拆倉,很可能讓大市跌過籠,累及後麵價位的牛證也要無辜受靶,所以是很危險的行為。在牛證街貨高的時候,就會發生, 只有是大戶故意為之,才能解釋得通。

第二, 但大戶如何獲利的機制,也要思量。以目前而言,恆指現價200點以內的貼價牛證,等同4000張期指。也就是說,大戶所期望的,是這四千張期指能被同時引 發,把大市再往下推100到到200點。以市場成交量而言,單單四千張期指能否達到這樣的效果,真的要進一步查證。

第三, 假使以下的情況。大戶以10億元買入收回價在22900,行使價在22700的牛證。同時做空期指。

情況一,恆指大升,牛證可有35倍左右的回報,但期指有虧損。(這也未必,只要沽得大,期指可以一直有很高低水,兩邊收錢。而期指高低水已經很久了。)

情況二,恆指大跌,牛證被收回。期指大賺,而由於牛證發行商要急於拆倉(一定要量大才有影響),有可能把期指再推一百到兩百點。(應該是有公式可以計算出的。)

在上述情況下,因為已經對沖,大戶都是損失有限,獲利無限(牛證或期指)。

大戶的風險在第三種情況。大市先跌到22700,牛證不但被回收,而且到了行使價,失去內在價值;其後,大市再反彈回原位。

如果這樣,大戶不單輸了牛證的10億,期指市場也沒有獲利,等於淨輸。

這樣的情況,發生在單日轉向的情況,即大市先跌後升。當然,這樣的情況,在大戶自復活節後開始部署以來,是沒有發生過的。不是先升後跌,就是全日跌。

對上一次大戶同樣部署是在2月10日,春節假後,當時牛證街貨也達60億份,牛熊證比達到10倍。應該當時同樣也沒有出現這種單日轉向的市況。

我 想,大戶做得出這樣的部署,應該是做了充分準備。一是充分掌握一個市況比較弱的時機,可以一直做沽空的部署。另外,也準備了充分的彈藥。以30倍槓桿 計,10億的牛證可以等於300億的沽空量(最近牛證的淨流入資金每日都過億,而一半以上都是貼價證),也就是說,對應在期指的資金量也起碼以百億計,足 以操縱市場了。

另外,10億的資金,也可以分佈在不同價位的牛證,在200點的價位內不同分佈,分散風險。

總而言之,就可以完全操縱了大市。

暫時是這樣想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818

西安法門寺被指「舍利提款機」 曲江系疑為推手

http://www.21cbh.com/HTML/2012-6-12/zONDIwXzQ1MTczOQ.html

陝西西安法門寺曾因出土佛指舍利而震驚世界,當地政府——西安曲江新區管委會大力打造佛文化而建立了法門寺文化景區。建立文化景區,一方面能更好地 保護世界級文物,另一方面,也能通過引進現代經營和管理的手段滿足大眾、信徒參觀、參拜需求,同時,還能帶動當地經濟發展,這本是一舉多得的好事。然而, 卻不斷有人質疑,陝西法門寺風景區借宗教文化之名,將佛指舍利打造成「舍利提款機」,同時借此打造寺院周圍「陰間地產」,並計劃上市融資,不僅嚴重損害了 宗教形象,而且,也為文化產業化帶來了錯誤的示範效應。

法門寺風景區到底是文化創新,還是借宗教圈錢斂財的「假文化工程」?為此,《中國企業報》記者赴西安展開了實地採訪。

微博質疑:

公民聯名抵製法門寺景區

5月30日,著名藝術評論家岳路平以西安曲江普通公民的身份在新浪微博發起了抵製法門寺風景區公民聯署行動,截至記者發稿時,已經有近千人實名參與了聯署行動,其中包括很多著名寺院住持名僧、文化學者、媒體人等。

岳路平告訴《中國企業報》記者,他是西安美術學院教師。他說:「西安是華人認同之所在。西安的一小步,將會影響華人認同的一大步。法門寺的問題不僅僅是法門寺一個寺院的問題,類似的問題全中國都有,只不過因為這一次,他們動了佛祖的手指頭(指佛指舍利)。」

記 者得到一份法門寺景區股權結構數據:陝西法門寺景區文化產業集團有限公司註冊資本11億元,其中西安曲江文化產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出資3億元,佔 27.27%,寶雞市法門旅遊開發建設有限公司出資2億元,佔18.18%,陝西延長石油(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出資2億元,佔18.18%,金堆城鉬業集 團有限公司出資1.5億元,佔13.64%,陝西煤業化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出資5000萬元,佔4.55%,陝西文化產業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出資2億元,佔 18.18%。

「其實這個股權結構可能已經發生改變,這只是公司的原始資料。」岳路平謹慎地說,「這是一位內部人士提供的,出於安全考慮,我不能說出提供人的名字。」

他認為,法門寺風景區耗資50億建成的「合十舍利塔」,是緊緊地把佛教聖物佛指舍利攥在鋼結構的「拳頭」裡,成為一部「佛祖舍利印鈔機」。通過高價門票及所謂的「與佛同在」的「靈境」地府高房價,「曲江系」每天都從這部「舍利提款機」中提款。

「圈地圈文物圈人——造億元級假古董——高門票高房價(打通陰陽界)壟斷銷售,這就是所謂的國人震驚、世界震撼的曲江美麗新世界。」岳路平痛心地說,「但是所有身臨其境的人,都會看到真相:慈悲被貪慾欺壓,宗教被商業凌辱,歷史被泡在贋品的泡沫中。」

法 門寺風景區是西安曲江文化產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參股並控股企業,因此,岳路平把法門寺風景區也歸為曲江系。「曲江系的人說我們的觀點不過是一些專家、 學者的局部意見、片面牢騷,其實老百姓都說法門寺和曲江系美得很。」岳路平搖搖頭,「可是,西安網站『在西安』發佈了一條讓大家評價『法門寺景區三週年』 的微博,下面的200條評論,一邊倒地都在批評無良的法門寺景區糟蹋了法門寺、侮辱了佛祖,盤剝了百姓……曲江系卻假裝沒有看見。」

岳路平因此還發起了「假方乙方2012——曲江問題公民獨立調查」,同時,在微博開始徵集「抵製法門寺景區,舍利歸還寺院」公民聯署行動。

「十年以來,西安已經被曲江模式的假古董地毯式覆蓋。這張地毯雖是堅硬的鋼筋混凝土打造,但是只要我們誠心,善意,真善美的種子就會慢慢復甦,最終溶化這張謊言地毯。」岳路平對記者說。

記者調查:

與商業有染,與宗教無關

為了調查法門寺風景區的真實情況,《中國企業報》記者於6月6日以遊客的身份對法門寺風景區進行了暗訪。

從登上西安曲江文化旅遊(集團)有限公司由西安至法門寺風景區的免費大巴開始,記者就已經體會到了風景區旅遊景點導遊的普遍工作習慣,在購買了已經高過北京故宮的120元門票後,又經歷了推銷指定素餐—38元自助餐、指定景區遊覽車費30元等增項費用。

為了採訪,記者選擇了步行。

根 據景區內發放的《法門寺文化景區旅遊線路圖》介紹,法門寺文化景區是依託法門古寺而建,景區一期工程總佔地1300畝,由台灣著名建築設計大師李祖原主持 設計,整個景區主要由山門廣場、佛光大道、法門寺寺院及合十舍利塔四大部分組成。建成後的法門寺文化景區,則成為繼兵馬俑之後的「陝西第二個文化符號」、 「千載佛家聖地,萬世人文經典」的世界文化景區。

放眼望去,法門寺景區果然是一個全新的人文景區,且似乎每走一步都會感覺到商業氛圍。

記 者發現,法門寺風景區主要有兩種募款方式:一是明碼實價如供奉一個佛龕、蠟燭、石像、碑上刻名字等,淨水蓮花池邊石像可以認捐,導遊介紹,價格要60萬, 凡是眼睛亮的,就是已經被認捐了;所有的石碑均稱為功德碑,上面都可以花錢刻上姓名;再往裡面,法門寺慈善基金會正在募捐的建造18羅漢聖像的善款,只要 捐款,名字就會出現在功德碑上。當然還有景區簡介上標明的餐飲住宿、按五星級標準投資興建的佛文化體驗賓館(舍),也都是明碼實價。按法門寺禪心閣網站報 價,供養佛龕2萬到100萬起不等,入會費6800元到26800元不等。

另一類是誘導式。如進入第一道門——佛光門開始,導遊讓所有人 接過穿著僧人服裝的人手裡的免費香,焚香後,會有人拉你去簽名,簽名者贈送一條紅絲帶,一位拿著紅絲帶的女士在進入第二道門——般若門之前,被請進了一個 帳篷內,記者也欲進去,被一位穿著僧服的人攔住,記者問:這裡謝絕參觀嗎?得到的回答是:能進,不能參觀,等一下。

直到那位女士出門來,記者向其詢問,她很無奈地說:「進去能做什麼?還不是讓你掏錢。最少3位數。算了,反正也是來玩的,就當全家買個平安。」

在 主要景點合十舍利塔,商業化手法顯得更加有創意。比如,參觀者可以免費在大殿抄寫一段經文,然後去大殿兩側蓋上寺院方印便可帶回家。但是,負責蓋印的穿著 僧人服的人會先和你講經,然後給你看相,最後才說到你將有什麼災難,最好請一件開光的法物帶回去。據說,曾有遊客因帶錢不足而在此享受了刷銀行卡服務,不 過記者因斷然拒絕購買商品而沒有體驗到。

因佛指舍利只有每月農曆初一、十五和平時週六、日及法定節假日才能從地宮升起供遊客、信眾瞻仰、朝拜,所以,記者此行無緣佛指舍利。

真正的法門寺原址要沿著景區側面一條小路進去,這裡依然能看到古寺的舊貌,一旁的法門寺博物館裡面陳列的也都是國家級出土文物,一位遊客感慨:直接到這兒來就行了,還去什麼景區啊?

記者一路詢問,沒有見到一位真正的出家僧人,那些穿僧服的工作人員也向記者承認,自己不是出家人,但是修行中人。難怪有遊客說:「這裡已經感覺不到寺院的莊嚴與神聖,感覺那些和尚(其實是穿僧服的工作人員)都是商人。」

司 機告訴記者,只能按他們規定的時間、乘來時的車回西安市,否則這裡根本沒有公交車,而當地人也不允許公交車拉散客,只能乘坐「黑車」到扶風縣城,所以記者 沒有來得及去岳路平所說的陰間地產——靈境景區,但記者在西安曲江文化產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網站上看到,該公司網站確實鏈接了陝西法門寺文化景區靈境 置業有限公司,而當記者欲點開網站時,卻顯示「網頁無法訪問」。不僅如此,連法門寺景區發放的簡介上寫明的法門寺景區的網址也提示「您訪問的網站未備案或 備案信息不真實,暫時禁止訪問。」

隨後記者從陝西省工商局網站查詢到,陝西法門寺文化景區靈境置業有限公司經營範圍確實包括文化景區開發、建設;墓園建設、經營;骨灰安葬;殯葬用品及紀念品的生產、經營;墓地銷售。

那麼,其控股股東——西安曲江文化產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所屬的曲江新區政府,對於法門寺風景區這種「博物館+寺院+企業」的模式以及社會反響又是什麼態度呢?

6月7日,記者又來到位於西安市區的曲江新區管委會,欲與區政府宣傳部門取得聯繫,宣傳部門要求記者必須先去省委宣傳部開具介紹信,先傳採訪提綱,再預約採訪時間,記者解釋說當天晚上要趕回北京,但對方依然要求只能按程序辦。記者只得抱憾而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380

住房公積金,誰的提款機?

http://www.infzm.com/content/88604

住房公積金制度實行近20年,本屬互助性質的一個資金池,卻漸漸異化成政府、銀行和國有壟斷企業控制的聚寶盆。這一制度何以畸形,又該如何改變?

來不及從容地吃一頓午餐,中午12點,宋小敏登上了去往北京某郊縣的輕軌列車,「對於我們這行來說,時間觀念是第一位的」。

宋開辦了一堆公司,主營業務實際上只有一個——幫人代取住房公積金。下午1點,宋和手下職員準時到達目的地——某公積金中心營業廳,先去取號機上拿號,再退出營業廳到旁邊咖啡館開「現場辦公會」。宋小敏現場指導新來的職員:最後檢查一次資料袋裡的10項材料是否齊全,背誦一下需要記住的公司名、註冊號、個人姓名和身份證號等,「以免待會兒磕巴」。

選擇在郊縣以及午休時間辦理,宋小敏都是經過慎重考慮的。北京各區縣的公積金提取政策鬆緊不一,自然要挑選最松的地方。而午休時間人少,「前面等候人數為0」,可以保證在1點半上班時第一個上櫃檯辦理,否則時間不可控。他們的工作,是按時計費的。

一切順利。半小時不到,新員工就辦好了兩位客戶的公積金提取手續。回去的路上,宋小敏指著發票單上一個「該職工公積金已提取」的紅章對新員工說,「只要這個章落下,我們就可以找客戶收錢了」。

宋小敏原來是北京一家外企的高管,三年前發現公積金提取的商機,乾脆辭職創業。他的網站首頁上寫著「三不用」的大標語:不用本人參與!不用找原單位!不用專程來北京!其業務模式是用工作關係掛靠、代辦租房手續等方法,幫助離職離京人員提取其在北京繳納的住房公積金,並在其中收取10%-20%的佣金。

他的手機一刻不停地響著,全是要其「幫忙」提取公積金的電話。宋小敏估計離職離京人群有不下200萬人,按照現行公積金極為繁瑣嚴苛的提取手續,「客戶」們付給宋小敏的佣金遠遠小於自己提取所需要付出的時間和金錢成本。若沒有原單位的配合,他們甚至根本無法取出住房公積金。「別人一句話就把他們打發了——『公積金中心不對個人』。」宋小敏說,「是現有公積金提取制度給了我們發財的機會。」

這的確是個巨大的商機,打開百度搜索「代為提取公積金」,會發現一大批從事這一業務的公司。路邊的電線杆上,也滿是這類小廣告。這也是一個悲哀的事實:眾多異地工作的繳存人不得不依靠灰色的地下中介產業,才能拿回這筆屬於自己的錢。

提取困難,僅是現有住房公積金制度諸多為人所詬病的弊端之一。在中國實施了近20年的這一制度,進步之慢,缺點之多,令其最早的設計和操刀者也失望不已。

而南開大學經濟研究所教授鐘茂初更是認為,公積金制度當初的設計目標——職工購房的「互助資金」,早已有名無實,「住房公積金制度的歷史作用已經完成,沒有多少理由繼續存在下去」。

怪異的公私合體

中國的住房公積金制度,最早發軔於1991年。上海市借鑑新加坡中央公積金的制度經驗,率先建立起住房公積金制度。之後,北京、天津、南京、武漢等城市相繼效仿。1994年國務院發佈《關於深化城鎮住房制度改革的決定》,明確提出全面推行住房公積金制度。

這一制度建立的最初動因,是國家要搞住房商品化改革,但住房建設資金短缺,於是強制性從職工工資中抽取5%,單位補貼5%,歸集為公積金資金池,用於發放住房建設貸款。

但對於公積金的定性,爭議持續多年。1990年代,很多人認為公積金姓「公」或「半公半私」,因為其繳存帶有強制性,由政府管理,單位補貼部分實際是財政補貼,且免稅。

但在上海試點中,公積金很明確地定位為民間互助基金。全國推廣後,官方正式的表述中,公積金也沒有爭議地一直姓「私」,如1994年國務院文件對公積金的定位是「一種國家支持的社會互助購房基金」。1996年8月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務院房改領導小組《關於加強住房公積金管理的意見》,進一步明確了住房公積金是職工個人住房基金,不屬於財政預算資金,但按照「房委會決策、中心運作、銀行專戶、財政監督」的原則進行管理。

於是,公積金便形成了一種怪異的混合體。從屬性講,它姓私,但從管理上,卻由掛靠在政府部門的事業單位管理,而且是多頭管理。「它像一個金融機構,但是屬於事業單位管理體制。」復旦大學住房政策中心執行主任陳傑評價說。

1999年4月《住房公積金管理條例》(下稱《條例》)的頒佈,以立法的形式確立了住房公積金的三方共管模式:住房建設部獲得公積金代管權;財政部獲得公積金增值收益支配權;央行則監管公積金的存貸利差和金融活動。顯然,這是部門利益博弈的結果。

至今全國各地已成立了384個住房公積金中心,和數十個不受「屬地化管理」約束的鐵道、石化、煤炭、航空、電力等行業自己的公積金中心。比如在北京,有「國管」與「市管」兩套公積金系統,前者適用於中央直屬企業和中直機關等,後者屬於北京市管,兩套系統的管理體系和提取規則大不一樣。

雖然理論上公積金姓「私」,但實際操作中,許多地方政府把公積金結餘作為財政小金庫,進行侵佔、挪用、貪污等。比如2005年湖南郴州公積金中心原主任李樹彪貪污、挪用公款上億元。2013年2月,西安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原主任薛華鋒等人利用職務之便收受巨額賄賂。

主管部門對公積金的使用方向,也充滿爭議,詬病者認為存在「以公權侵犯私權」之嫌。

2009年,國家力推9000億保障性住房投資,住建部按國務院131號文要求,允許各地閒置住房公積金用於保障房建設,很多城市「踴躍試點」,約400億公積金以直接貸款形式投入到保障房建設中。

此舉引起了廣泛質疑。批評人士認為,根據1999年頒佈、2002年修訂的《條例》,住房公積金不能用於發放住房建設貸款。公積金投入保障房建設,嚴格來講是違法的。事實上,1999年之前住房公積金可以介入開發貸款業務,但很多地方貸款審查、催繳不到位,產生了呆賬壞賬,因此《條例》要求停止發放住房建設貸款。

而在沒有明確風險責任人且未經繳存人表決的情況下,萬一公積金在保障房建設項目中出現虧損,比如保障房出現泡沫,建成了租售不出去,繳存人的利益如何得到保障?財政是否願意為之「兜底」?陳傑曾就此問題問過一些地方官員,得到的回應答非所問:保障房項目的貸款利率比債券利率高一個百分點,屬於優良資產。

社科院財貿研究所研究員汪利娜也是這一政策的批評者。她說,「即便有能力還,願意不願意償還都得存疑,誰也不敢保證地方政府會否違約。」

「劫貧濟富」的制度

截至2011年底,全國住房公積金繳存餘額已高達2.1萬億元,約有1億繳存人,但從這筆巨款中獲益的人是誰呢?答案是,這是一個「劫貧濟富」的制度。

對於最應從中獲益的絕大多數繳存人來說,公積金並不好用。雖然公積金貸款利率比商業貸款低2%,但其限制條件頗多,買不起房或不符合規定的繳存人難以享受到這一貸款優惠。這也造成公積金沉澱率較高,如2007年末全國公積金個貸率(個人公積金貸款餘額佔歸集繳存餘額的比例)只有52.83%,沉澱資金佔繳存餘額的比例為22.76%。且越是貧窮的省市地區,資金沉澱率越高,河北省2007年末個貸率只有27.33%。

按照現行規定,除非買房、裝修、合同租房或離退休,繳存人無法取出公積金,這意味著大部分繳存人的公積金都將存在低息賬戶上多年,才可能取出——職工繳納的住房公積金按年利率1.21%計息,遠低於同期存款利率,更難以抵抗中國每年的通脹率。

而被強制替員工繳納公積金的私人企業當然也不是受益者。多位江浙一帶的企業主告訴南方週末記者,政府強制他們為農民工繳納住房公積金,「純粹是為國家財政做貢獻」。農民工大多文化水平低,流動性高,離職後一般無意願和能力找原單位去提取手續繁瑣的公積金。

真正的贏家則是政府、銀行和國有壟斷企業。

公積金中心將公積金存在銀行與付給繳存人的利差,連同公積金中心購買國債的利息收益和發放公積金貸款的利差收益,構成公積金的增值收益。

根據物權法中「孳息歸屬」的原則,公積金的增值收益的所有權當屬繳存人,但按照《條例》規定,公積金增值收益可以以廉租房建設補充資金的名目,上繳給財政使用。如2007年末住房公積金為廉租住房補充資金總額為130.03億元,餘額為51.03億元,累計向同級財政上繳城市廉租住房建設補充資金79億元。

如前所述,2009年之後,「閒置」公積金更是大量進入本該由政府財政負擔的保障房建設。

此外,公積金在一些地方並未「專款專戶」,而是直接成為政府部門的准財政資金。比如2006年,審計署發現瀋陽鐵路局集中管理的住房公積金存在與生產運營資金混存混用的問題,促動該局32.62億元住房公積金限時實行專戶存儲。

工、農、中、建、交五家國有商業銀行是公積金制度的另一受惠者。它們享有接受公積金低息存款的特權,在公積金項目上其存貸差約為5%,按目前公積金繳存餘額2萬多億元算,銀行獲利應為1000億元。這還不算商業銀行每年向公積金中心收取的歸集手續費和貸款手續費。

公積金制度還為國企提供了一條向員工輸送隱形福利的途徑。由於公積金可免稅,近年來石油、金融、電信等行業的國有壟斷企業屢屢被爆出為其高管或職工繳納高額公積金,變相提高福利水平的新聞。

十年修法無下文

由於公積金只能用於個人購房貸款、銀行存款和購買國債,而長期被指投資渠道狹窄,運營效率低,增值不力。目前2萬億的公積金餘額中,平均結餘比例高達近30%。據公開數據顯示,2012年初,公積金結餘資金已超過4000億元。

2013年2月26日,證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全國住房公積金入市的相關研究準備工作已經啟動,證監會將積極配合有關部門盡快推動《條例》的修訂。這一消息被一些媒體解讀為公積金可能要進入股市。

但復旦大學住房政策中心執行主任陳傑認為,這幾乎不可能。「公積金入市,我覺得應該是購買債券,投資股票未免太誇張了,也不具備可操作性。」他認為,「誰是操盤手?不可能各地分別操盤吧。但現在的管理體制很難被打破,地方政府不會放棄小金庫。」

而購買債券的風險相對要小得多,且可以上市流通。陳傑建議債券可以以財政部名義發售,賣給各地公積金中心,債券到期時再用租金或公有產權的形式把錢流轉起來。「這可以做到多贏:繳存人收益多些,保障房建設單位融資成本低些,國家也解決了保障房建設資金來源和公積金增值任務。」他說。

住房公積金的投向問題,又涉及《條例》的修訂,因為之前《條例》對其資金用途做了嚴格的限定。比如2004年上海曾經動議將住房公積金放開到醫療,結果因有違《條例》被人大否決。知情人士透露,目前住建部正在召集修訂《條例》,但修訂稿何時出台,並無樂觀預期,「已經討論十多年了,一直沒個結果」。

陳傑和同事曾經就《條例》修訂意見,提交過好幾稿,其主要建議包括擴大公積金用途範圍,用債券形式進行多元化投資;放寬目前對租房提取公積金的過嚴限制;管理體制上逐漸實現資金跨區域流動,有彙總功能;明確公積金管理屬性,逐步向金融專業化的風險管理方向轉型等。

對這些建議,住建部等部委也都認可,部裡幾位司長還為此召開了一次高端研討會,但「會後就沒有下文了」。

陳傑認為,《條例》11年改不動,除了部門掣肘外,另一個重要原因是近些年的住房政策變化太快,每一次房地產市場新政策出台,都可能打亂《條例》的修法。而且,由於上位法《住房保障法》等遲遲立不起來,導致《條例》的修訂工作也難以推動。

而在南開大學經濟研究所教授鐘茂初看來,公積金制度已經完全偏離了「互助資金」的目標,異化為準金融部門、房地產調控手段等政策目標,「再怎麼修訂條例,也難以解決根本問題」。

與上海公積金制度的設計者戴曉波一樣,鐘茂初主張徹底改變公積金管理中心的管理體制,把公積金轉化為社會保障制度的一部分,由專業的金融機構管理。

(應被訪者要求,宋小敏為化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3423

轉貼:承德露露:萬向提款機 孫旭東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9d5d75d0102evqx.html
作為萬向旗下的現金奶牛,承德露露為萬向財務提供了源源不斷的現金支持。只是這些資金並沒有給承德露露帶來更多利潤,卻成為萬向支持旗下其他公司發展的工具。

本刊(證券市場週刊)記者 楊現華/文

 

2014年一季度,承德露露(000848.SZ)毛利率提升帶來的業績超預期,獲得機構追捧,其中多家機構預計,果仁核桃露佔比的提高將成為毛利率提升的重要一環;然而,結果卻遠沒有機構所預期的那麼靚麗。

在2014年一季報之前,承德露露的毛利率已經取得了不錯的增長,如果不是受制於關聯交易,公司原本可以實現更高的毛利潤。如果能提高現金的使用效率,公司還可以實現更多的淨利潤以回饋股東,但公司的大把現金都幾乎「免費」借給了大股東萬向三農持股的萬向財務公司。

 

果仁核桃露毛利率悖論

「一季度毛利率的提升主要受益於包裝材料馬口鐵價格的同比下降,及毛利率較高的果仁核桃露銷售佔比提升。」面對創紀錄的毛利率,國泰君安分析師胡春霞表示。

一季報顯示,承德露露毛利率提升至45.1%,創下近年來的新高。多家機構表示,在原材料價格穩定、嚴格控制費用率的情況下,果仁核桃露市場佔有率的提升是公司毛利率提高的關鍵。

在穩穩佔據杏仁露市場主導地位的同時,2012年下半年承德露露開始向核桃露市場拓展。由於純核桃露在成本方面明顯處於劣勢,因此公司大力推廣成本更加低廉的果仁核桃,但意想不到的是,原本在機構眼中提振毛利率的果仁核桃露反而降低了承德露露的毛利率。

由於統計和報表口徑不同導致的差異,承德露露2013年全年核桃露的收入反而不及上半年,在媒體報導之後,公司更正了2013年核桃露的數據。

根據2013年年報,承德露露的核桃露產品實現銷售收入1.47億元,而半年報為2.3億元,半年收入比全年還多了8000多萬元。

為此,承德露露發佈更正公告,稱原2013年半年報中的「核桃露」包含了果仁核桃、花生露產品的營業收入1.4億元。而在2012-2013年年報中,分產品「核桃露」僅為核桃露系列產品。

調整之後,2013年上半年承德露露的核桃露銷售收入為8939.44萬元,毛利率為20%,調整之前為15.32%。調整之後,「杏仁露及其他」產品分類的毛利率從43.08%下降到39.97%。

果仁核桃露的毛利本來應該更高,但調整之後,原本低毛利的純核桃露毛利率反而提高,包括果仁核桃露的「杏仁露及其他」產品分類毛利率卻下降超過三個百分點。

在接受投資者調研時,承德露露也表示,2013年公司原計劃全面推廣純核桃露,但純核桃露產品成本高、毛利率低、不盈利,公司基於長遠發展考慮轉型,下半年公司對核桃露產品重新定位,確定了純核桃露作為高端產品進行推廣,而果仁核桃露作為大眾產品進行重點推廣。

胡春霞表示,之前承德露露的純核桃露由於成本較高、終端參考競爭對手定價,使得渠道利潤率較低,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銷售。而果仁核桃露採用核桃仁、杏仁、花生仁三種原材料、成本較低,公司可獲得更高的毛利率(預計果仁核桃露毛利率30%以上,純核桃露毛利率約20%)。

與說不清毛利率的核桃露相比,杏仁露才是承德露露的現金奶牛業務,公司在杏仁露市場佔有90%左右的份額。五年時間,承德露露的收入和淨利潤均實現翻番,但受制於關聯交易,杏仁的高價格阻礙了公司利潤的進一步增長。

 

關聯交易掣肘

在承德露露的產品成本構成中,包裝馬口鐵和原料杏仁佔據了大頭。其中,公司半數以上的原料杏仁供應被關聯方承德縣順天杏仁加工有限公司(下稱「順天杏仁廠」)所壟斷。

工商資料顯示,順天杏仁廠成立於2010年7月28日,王印昌和王守昌是公司僅有的兩名自然人股東,二人繫上市公司副總經理王旭昌的親屬。順天杏仁廠成立不到半年時間,承德露露就以31元/千克從該廠採購了5133.28萬元的原料杏仁。

2011-2013年,承德露露從順天杏仁廠的採購金額分別為1.12億元、0.94億元和1.75億元,採購單價分別為每千克40元、38.42元、38.42元,佔公司關聯交易的比例也從最初的不足三成躍升至如今的一半以上。

不難發現,最近三年,承德露露的原料杏仁採購單價基本穩定在40元/千克左右,但杏仁的市場價真有這麼高嗎?

中藥材天地網的信息顯示,苦杏仁2013年下半年以來鮮有超過23元/千克,一直低位徘徊。

康美中藥網的歷史價格走勢也顯示,苦杏仁價格從2010年底創下30元/千克左右的高價以後,從2011年起便一路走低,價格最低時甚至不足20元/千克。

承德本就是野生杏仁的主要產區之一,正常情況下,採購成本要比其他地區更低,而且承德露露龐大的採購金額和採購量更會使公司處於絕對的優勢,然而其採購價卻比市場價高出近一倍。

「董秘和證代都出差開會了,公司也聯繫不上他們,也不知道他們什麼時候回來,您的問題我也沒法回答。」面對《證券市場週刊》記者的採訪要求,承德露露董秘辦的一位工作人員加以婉拒。

除了多年的關聯交易,與萬向財務之間難以梳理的資金輸送是承德露露另一個財務「黑洞」。多年來,承德露露近乎以免費使用的方式將手中的資金源源不斷輸送給萬向財務,而自己得到的不過是幾百萬元活期利息。

 

萬向財務的資金騰挪

「過去幾年,大股東萬向對於公司的價值定位在於貢獻分紅,而非主動擴張。」面對持續不斷的高額分紅,高華證券如此解讀。據統計,2008年至2012年連續5年分紅比例超過50%的公司僅21家,其中就有承德露露。即使2013年稍有降低,分紅比例也在40%以上,同時還每10股送2.5股。

僅僅分紅顯然無法滿足大股東萬向的資金需求。2014年1月3日和6日,大股東萬向三農有限公司(下稱「萬向三農」)減持承德露露750萬股,套現1.73億元,公告當日承德露露放量跌停,股價至此一蹶不振,持續在低位徘徊。

與常規的減持手段相比,通過財務公司將承德露露的資金吸納過來,然後高息放貸給其他公司,這才是萬向真正的生財之道。

萬向財務有限公司(下稱「萬向財務」)是承德露露大股東萬向三農的參股公司,兩者同屬魯冠球旗下。在魯冠球控制的4家上市公司中,承德露露無疑是最好的現金奶牛。

萬向三農在2006年拿下控股權後,承德露露在萬向財務的存款迅速增加。2006年,承德露露在萬向財務的活期存款餘額為1.98億元,但存款利息卻只有2.83萬元。一筆將近2億元的存款,利息卻不足3萬元,收益之低可見一斑。此後,承德露露在萬向財務的存款繼續增加,到2013年,公司在萬向財務的現金流水已經超過30億元。

僅以最近三年為例,2011-2013年,承德露露在萬向財務的現金流水都在20億元以上,但三年的利息分別僅為514.45萬元、536.47萬元和808.22萬元。

同期,萬向財務的營收分別為2.48億元、2.98億元和3.42億元,相應的淨利潤分別為1.54億元、1.68億元和1.77億元,淨利潤率達到60%左右。與此相比,承德露露微不足道的利息收入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在承德露露存入萬向財務的資金構成中,大部分是活期存款,少部分為定期。2013年上半年,承德露露從萬向財務獲得利息收入402.44萬元,其中包括6億元的定期存款,但在報告期減少3.5億元,期末剩餘金額為2.5億元。

按照三個月的銀行存款利率2.6%及存款均值4.15億元計算,6億元的存款可以獲得270萬元的利息收入,這意味著剩餘的活期存款只為承德露露帶來了132萬元左右的利息,而在報告期,承德露露在萬向財務的現金流水超過16億元。

萬向財務的資金又流向了哪裡呢?或許從順發恆業(000631.SZ)的年報中可見一斑。順發恆業隸屬於萬向旗下,從事房地產業務。公司2013年年報披露,僅2012-2013年,順發恆業就從萬向財務拆入資金超過16億元,借款利息低於銀行貸款,但多數都在4%以上。

承德露露的資金通過萬向財務拆借給順發恆業,順發恆業可以獲得低於銀行借款成本的現金支持,萬向財務也可以拿到不菲的利息收入,順發恆業2012-2013年借款支付給萬向財務的利息接近6000萬元,而承德露露同期得到的不過1000餘萬元。

在掌握話語權之後,萬向盡可以享受承德露露給萬向財務帶來的種種資金支持,大量以活期存款形式存入的資金被萬向財務以定期的方式轉手輸送給關聯公司,作為局外人的投資者,又能如何知曉其中的真相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0410

高盛:股市仍將成為“提款機”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742

201309171149032689439

兩周之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主席拉加德在IMF年會上告訴與會者選擇“正確的道路”來幫助經濟更快速的複蘇。然而拉加德並未告訴市場,究竟哪條路才是光明大道。如今,解惑者終於從天而降了。

高盛全球首席股票策略師Peter Oppenheimer給出了他認為的未來市場可能經歷的三種情況,並對三種狀況做出了各自的分析。

Oppenheimer在昨天一份給投資者的報告中表示:

市場對於目前低利率和低增長的經濟環境並不熟悉。股市和債市的上漲一直伴隨著泡沫論的質疑。實際上,一些表現最為強勁的市場和資產的基本面是最薄弱的。投資者處於“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狀態。

不過在我看來,經濟和金融市場未來的發展可能不外乎三種可能性。

第一種可以被稱為“經濟停滯”。這意味著全球經濟增長依然低於危機前水平,通脹也將保持疲軟。這種情況下,股市和債市的表現將相對低迷,整個市場的波動率也會維持低位。

第二種可能是市場出現了推動經濟的新引擎,類似美國能源的革命性變革或者中國消費突然的擴張。這種情況下,股市將成為大贏家(上漲)。

第三種則是我認為最有可能出現的結果:“大穩健”(Great Moderation)。這種情況下,經濟的增速並不足以推升通脹。但是利率將依然保持低位,因此從市場獲利的機會依然頗豐。過去4年的股市牛市還將延續,直到進入到新的階段。

債券市場收益率將越走越低,市場最終將形成不得不破的泡沫。利率的上漲或將成為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雖然我更看好第三種可能性,但是我要強調的是,(股票)市場價格的走勢似乎已經將第一種情況計入在內。因此整體股市應該會趨於穩定。

不過有意思的是,和Oppenheimer的看法不同,高盛經濟學家團隊認為即便全球經濟將保持低迷,美國經濟也有能力在明年一枝獨秀。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6033

股市当然是提款机,定投恒生指数给你千万退休金 伯格头

http://xueqiu.com/8754285358/42058748
看到雪球上最近一直有人争论股市是提款机还是绞肉机?
毫无疑问,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当然是提款机。哦,我说的是港股,A股是什么,呵呵,我不知道。

下面这张表是以前伯格头自己算着玩的,本来是为了解答这样一个疑问:一个香港的普通劳动者,如果把每年收入的20%用来买恒生指数的成份股,退休时他会有多少钱?


结论是这样的:一个最最普通的香港打工仔,他一辈子的收入都是普普通通的中位数。假如他1964年18岁开始工作,每年存20%收入来买港股,每年的投入从500多元慢慢增长到2万多。到58岁退休时(2004年)他会有660万。如果他到2014年68岁才退休,就可以有1576万。而完成这一切,他每年定投的本金总共只有65万而已
(其实不用真的工作到68岁的,只要58岁退休后暂时不花这笔钱,到今天也有1500万以上,最后10年的投入已经无关紧要了。)

香港很多70多岁的老人为了赚点钱还出来开出租车的,他们的收入已经比中位数高了,他们当中绝大多数没有1500万家产!  

这还只是一个人,如果是双职工家庭,退休时很轻松可以有3100万。每年存20%在香港其实也是一个很低的要求,因为香港对普通打工者几乎是没有税收的,20万年收入的人个人所得税只有一千多。如果是两个香港白领,收入稍微高一点,平时省下30%的钱,退休时拥有1亿是很正常的。但是随便在香港街头找两个60多岁的白领阶层,他家资产绝对不可能有1亿!

所有这些只需要你定投恒生指数,不用动任何脑筋,不用管牛市熊市,不用猜测波峰波谷。 没有多么惊心动魄一掷千金名垂青史的投资案例,只有年复一年简单无聊的定投。

股市当然是最美妙的提款机!定投指数将是你一生收益最大的投资。


铁一样的事实,没有水分的数字。如果你在股市里不是提款而是绞肉,只能说明你的方法大错特错了。不如学一下伯格头的投资哲学吧!

可以对比一下香港和大陆人最热爱的投资项目:房产。大多数香港人都会先买好自住的房产,然后给子女买一套。一个收入中位数的双职工家庭,一般到退休时可以买到2~3套房子,现在市值1000~2000万左右。而且供房的压力肯定远远超过每年20%的收入,一般接近40%。一个简单的对比就可以知道:
定投股指: 每年40%,50年后6200万
定投房产: 每年40%,50年后1500万 (三套房)。

对于那些想要猜顶猜底的人,我不否认如果猜中将带来巨大的额外收益。本来退休时几千万,只要猜中一次股市周期,身家立马可以翻番上亿。可是真正能把握住一次股市周期的人有多少呢?大多数人是被股市伤的体无完肤。

一个很简单的Excel计算,博大家一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2720

A股救市錯誤,淪為提款機 by 盧志威

來源: http://www.hunghuk.com/2015/07/06/a%e8%82%a1%e6%95%91%e5%b8%82%e9%8c%af%e8%aa%a4%ef%bc%8c%e6%b7%aa%e7%82%ba%e6%8f%90%e6%ac%be%e6%a9%9f/

A股救市錯誤,淪為提款機

IMG-20150705-WA0000
A股處於崩潰狀態,無論是減印花稅、匯金入市、重新放寬兩融,似乎都不能緩減跌勢,內地微信將下跌歸咎於外國勢力沽空、或是有漢奸,將炒股票上升至衛國戰爭的層面,內行人自然得啖笑,但普通散戶看見會信以為真,本意是想大家保持冷靜,不過聽到有人沽空,他們散貨的速度只會更快。

A股市場80%的資金來自散戶,就算基金協會出口,叫大家買貨,或政府強令機構不能沽貨,都只能處理20%的沽壓,且就算機構聽話,除非基金關閉贖回,否則當客戶要錢,難度可以不還錢?

A股散戶的心態是來去如風,就如同之前講過的逼巴士理論,有車來到必定是四面八方擁上,但上曬車後就水靜鵝飛,想找人上都難,情況如同現在的A股,當人人上車後,車站就會門庭冷落,要想炒熱個場,就需要製造新的憧憬,讓散戶重新燃起入市的熱情。

金融市場是全世界最現實的地方,最容易口裡說不,身體很誠實,使用維穩機械、五毛來冷靜市場不會成功,反而監管機構在指數跌少少就緊張出政策,股民心裡會猜是不是有重大事件發生,心裡會憑空想像各式各樣陰謀論,平添恐慌。

清查期指沽空,表面上可嚇退沽空者,但會令期貨市場的對沖和套戥者亦被嚇退,有些長短倉對沖基金,會選出股票組合,再沽空等量的期指,自信選股能力可跑贏大市,而又不受大市風險影響,希望可賺取選股的Alpha,但這措施會強逼這類基金在期指平倉,進而必須連帶正股也沽售,加重現貨的沽壓。

而且大張旗鼓要挾淡倉,又給予時間平倉,人人都會食糊走人,所以今早的利好只引到追貨,挾不傷沽空,效力難以持久,在本周末出臺的政策,雖然是利好,但無限量利用央行印鈔,來為股市投機者埋單,反而會加速長線投資者出貨,原因是股價純粹因國家利益而人為托高,價值被高估,除非無限量托價,否則一旦收手,股價必飛墜,故人同此心,就算是長線投資者也會當央行是提款機,趁有流動性先走為敬,所以這次是「多殺多」,人群自相踐踏,而非有人沽空。

「股市原意,乃讓集資投資有其地,社會向榮,人皆有賺」但A股在炒高後暫停IPO,現在又人為托市,短期內集資功能已失,更難說服MSCI和外資一兩年內大舉進入,如果央行包底也不能止瀉,甚至連央行以至貨幣的信譽也賠上,前面走錯不要緊,往後每一步也要慎行,否則會引發更大災難。

本欄已在五月底於Yahoo勸讀者,需要「進入泡沫操作模式」及留意「牛市終結的爆發點」,提防急跌風險,希望大家也能持盈保泰,有餘力在將來的低位入市,阿彌陀佛。

Posted in 宏觀經濟 and tagged .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1931

監管寬鬆 股市成大鱷提款機(2016/3/10) 林本利

2016-03-10  NM

自從2014年11月滬港通正式開通後,香港股市波動幅度大增,變成內地走資及大鱷的提款機,國企股指數一度跌穿7,500點,市盈率低見5.5倍。本地監管機構若然繼續放縱大鱷,不認真徹查違規造市行為,恐怕在本地上市的國企股,股價仍會屢創新低,國企指數隨時見6,500點,恒指將被拖累,跌至16,000點水平。

眾所周知,香港這個國際金融中心,由於資金自由流動,上市機制漏洞百出,監管寬鬆,故此方便內地貪官污吏進行洗黑錢活動,讓一些垃圾企業在港上市抽水。金融大鱷亦很容易在市場散播謠言,透過製造恐慌和造市賺個盆滿鉢滿。加上小股民喜愛短線跟風炒賣,自然成為大鱷的點心。過去十多年港股有波幅無升幅,最終只肥了一小撮造市的大鱷,大部分散戶都損手爛腳。自從2008年金融海嘯全面爆發後,歐美以至新加坡的監管機構,都發覺大量很有名堂的金融機構,從事違規活動,包括協助客戶洗黑錢、逃稅、銷售「有毒」的金融產品和衍生工具,操控同業拆息市場和外匯交易。最令人驚訝的是全球外匯市場24小時操作,每日成交額數十萬億港元,竟然可以人為操控,被擒獲的金融機構願意支付罰款,即默認曾經造市。只可惜實際被罰的是金融機構的小股東,從事違規活動的「賤精」早已袋走數以億元計的薪酬和花紅,毋須為事件負責。至於香港,港元拆息市場及港元買賣的規模相對細小,大鱷若然聯手借入及沽空港元,推高港元拆息,推低港元兌美元的匯價,實在易如反掌。這些大鱷早已沽空期指和港股,透過推高拆息和推低港匯(蝕些少匯價和利息),人為地製造恐慌,在期貨及股票市場賺個不亦樂乎。最可笑的是個別傳媒幫助大鱷造勢,不單大篇幅免費報導大鱷的宣傳廣告,還誇大拆息的上升及港匯的下挫幅度,說拆息由0.4厘「颷升」0.2厘至0.6厘,港匯「大幅下挫」至7.829港元兌一美元,令散戶恐慌沽售股票。

今年1月和2月的大跌市,已經是過去10個月的第三次。去年4月初大量資金流入香港,恒指在短短一個月內由25,000點升上28,000點以上;到7月初大幅下挫至23,000點以下。之後在7月底回升至25,000點以上,到9月又下挫至20,000點。10月底重上23,000點水平,到今年2月跌至18,000點。同期國企指數的跌幅更驚人,由高位14,962點跌至7,498點,下挫50%之多。很明顯,今次跌市的戰場在國企股,大鱷趁中國經濟增長放緩,企業及地方債問題嚴重,大舉沽空國企指數期貨指數及國企股,未平倉國企指數期貨合約一度超過50萬張,遠遠高於10多萬張的恒指期貨合約。假設淡友在國企指數10,000點以上沽空,當指數下挫2,000點時平倉,每張合約便可大賺10萬元(每點50元),50萬張合約即可賺取500億元,數字還未計算高價沽空國企股,低價補倉可獲的利潤。今年2月12日的跌市,國企指數40隻成分股的總市值跌至只得3萬多億元,其中6隻重磅股佔國企指數比重超過50%,佔總市值六成多;一隻建行市值已達1萬億元,佔總市值三成多。若然扣除中央機構的持股量,它們真正流通(即街貨)市值不過1萬多億元,故此很容易被大鱷操控股價,借貨沽空殺好友,或者突然搶高股價挾淡倉。監管機構若不正視市場低流通量的問題,放縱聯手操控市場,甚至無貨沽空等違規活動,恐怕食髓知味的大鱷,會像97及98年亞洲金融風暴期間,在期貨及股票市場不斷提款。到時肯定把已經疲弱的經濟,再進一步推下去。

林本利曾任教於理工大學,現為專欄作家及教育中心校監(http://www.livingword.edu.hk)作者網誌 - http://lampunlee.blogspot.co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8696

港是提款機 也是存款機

1 : GS(14)@2016-03-13 01:39:39

【明報專訊】去年7月及今年初兩輪A股波動下,出現內地投資者沽港股填A股倉的情?,導致港股在龐大沽壓下受重創,令市場憂慮在中港金融愈來愈密切,港股最終會淪為A股提款機。



對於「提款機」一說,港區人大代表、金發局主席史美倫覺得市場不用過分擔心。「香港做提款機已不是新鮮事,例如亞洲金融風暴,或者每次亞洲市場被看淡,第一個出現走資的地區就是香港,因為香港是最流通,資金最易流出的市場」。

但史美倫提醒,資金流動並非單向,既然有「提款機」的情?,自然亦有「存款機」的功能,不應該資金流入就開心,資金流出就緊張。既有流進亦有流出,才證明香港市場自由開放,這正是海外投資者對香港的信心。

史美倫也不認為A股波動對港股的衝擊,會影響外資對港股看法,「波動是金融的一部分,香港本來就擁有靠近內地的優點,我亦沒聽說有外資機構因此對港股有懷疑」。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60312/news/ec_eca3.ht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764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