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东航再获建行110亿元综合授信额度


From


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s/20090316/21475983236.shtml


  建设银行(4.12,0.05,1.23%)签署银企全面合作协议

  人民网上海3月16日电 (沈文敏 沈晓晟)今天下午,中国东方航空(4.57,0.00,0.00%)股 份有限公司与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签署银企全面合作协议。根据合作协议,建设银行将向东航提供总额110亿元人民币的综合授信额度,开展包括项目融 资、资产证券化、国际结算、离在岸联动授信、日常结售汇、国际结算及电子银行等在内的多层次业务合作;同时,建设银行将成为东航的集团大客户,东航将利用 自身航线网络优势为建设银行提供全方位的航空服务产品;此外,双方还将在民航业内首张联名卡——龙卡上继续保持良好的合作。

  近期,东航针对生产和管理的关键环节推出了一系列变革创新举措,短时间内已经在各方面初见成效。不久前,东航70亿元注资方案获得股东大会高票通过,交通银行(5.71,0.17,3.07%)浦发银行(19.00,0.81,4.45%)、农业银行相继与东航签署全面合作协议,给予了东航总额350亿元的信贷资金支持,这表明了国家和包括银行业在内的社会各界对东航发展充满信心。

  此次合作协议的签署将有利于双方实现更广泛、更紧密的全面合作,建设银行在为东航提供全面、安全的金融支持和金融服务同时,东航亦将为建设银行 提供优质、优惠的航空运输服务产品。建设银行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首批完成股份制改造的银行,东航是中国民航业中最早上市的航空公司,双方作为行业改革发 展的先行者,面对当前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双方表示将通过全面合作实现互利共赢,谋求协同发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638

鋼貿圈授信縮水:周寧商會致信銀行不要一刀切

http://www.21cbh.com/HTML/2012-6-6/1ONDE3XzQ0ODU1OQ.html

福建鋼貿商人李國清的跑路事件,在發生近5個月後,仍給其所在的周寧商幫——這一在滬乃至全國鋼貿的代表性群體,帶來發酵式的後續影響。從集體信譽受損,到銀行加速收貸。

6月6日,記者從周寧上海商會獲悉,該商會剛剛起草公佈了一份致上海國有、股份、城市、商業等銀行金融部門的公開信,希望銀行可以平穩放貸,而非對所有鋼貿企業不分好壞「一刀切」。

據周寧商會提供的數據,2011年上海鋼貿商的集體貸款規模達到1600億元,而經初步統計瞭解,今年年初到目前,周寧上海鋼貿業的融資規模已經收縮了23%以上。

「有消息說,部分銀行對鋼貿的收貸規模達30%-40%,而我們根據自身流動資金、投資建設、債務負債等實際情況,認為底線不能超過25%。」

6月6日,上海周寧商會執行會長肖志成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憂心忡忡,「而有的鋼貿商還擔心銀行會不會進一步收緊至50%-60%,那將引發更大的系統性風險,甚至災難。」

兩封公開信

如果貸款進一步被收縮,將引發更大的系統性風險

「過去融資是大型專業市場服務功能中重要部分,銀行讓市場主辦方承擔著無限連帶責任和周寧商幫的聯保互保來控制全部風險,而不是由銀行商業條款對貸款企業進行有效約束,在市場全面危機時,銀行方是否應該扶助聯保互保體和市場擔保公司。」

不要「一刀切」,實現平穩過渡,是周寧上海商會1573家會員企業通過公開信發出的最急切的籲求。在整個鋼貿商圖譜中,周寧人20年來在上海、長三角乃至全國處於絕對知名地位。

周寧全縣20萬人口,近8萬從事鋼鐵貿易的產業,在全國興辦以逸仙鋼材現貨交易市場為代表的大型鋼材等專業市場達600多家,各類企業三萬多家,年銷售總額達萬億元,年創利稅近百億元。

周 寧商會指出,與當地金融部門合作近十年,幾十萬筆的貸款,資金規模達到幾千億,按2011年上海鋼貿行業的銀行融資1600億的規模平均成本15%計算, 每年還至少負擔250億人民幣的資金成本,「15年來卻從未出現一筆不良和逾期」,履約率和聯保互保完全超越銀行的貸款條款,對於銀行而言也是一道金融安 全網。

而如今,銀行所做出的「晴天送傘、雨天收傘」的姿態,令他們無法接受也無法承受。

上海一位鋼貿商向記者舉例:「不 少鋼貿商在過去習慣了短貸長投的方式,以銀行貸款半年期為例,資金投向鋼材市場、商務樓等建設期更長的地方。在過去,貸款到期銀行會主動辦理續貸,資金流 轉可以保證。而現在,所投項目還未到利潤產出期,銀行就著急收貸,並且只收不貸。逼得企業只能轉向民間借貸等更危險的領域。」

「只有平穩 的信貸規模才是規避系統性風險發生的良藥」,在公開信中,周寧商會希望銀行能從化解行業危機的根本出發,保持信貸存量,給予能正常還款的企業續貸支持,同 時,減少對融資中間費用的收取,並可考慮給在一線承擔風險的擔保公司和鋼廠市場一定寬限——因為,擔保公司和市場承擔了100%的銀行融資風險,收益卻不 足銀行的十分之一。

6日,與致銀行公開信發佈的同時,周寧上海商會另出了一份聲情並茂的「告全體會員書」,號召鋼貿商們在史無前例的困難局面,設法自救共渡難關。

雙重困境

大批工程拖欠貨款,鋼廠保證金等被佔用,使大批鋼貿企業不堪重負

「過去短貸長投歌舞昇平的年代裡,沒有居安思危,是我們今天需要補交的學費」,肖志成向記者表示,「但我們同樣不希望出現行業的系統性災難。」

在1988年就到上海闖蕩的肖看來,浦東陸家嘴的一眾摩天大樓,及東方明珠、南浦大橋、地鐵、外灘建設等,都有周寧商幫的足跡。而在李國清「跑路」事件發生後,作為周寧商會首任會長的他,重被請回商會主持大局,應對一場來自銀行和輿論的信任危機。

今年1月,無錫一洲集團董事長李國清陷入一場涉資4.56億元(該數字一度被誇張為10億元)的「騙貸跑路」事件,令原本就處於預警鋼貿商貸款中的銀行,加快收縮了對這一行業企業的信貸規模。

「本來在此事之前,我們已與上海銀監系統,以及各行行長溝通,他們也整體認可我們。所以李國清的逃跑可以說非常不負責任,影響惡劣。」肖志成向記者表示,「但是事實上,這次事件發生在李國清這樣一個內斂老實的人身上,背後也有很大的偶然性。」

李國清所欠的銀行債務,事發後已由上海周寧商會出面出資還清。「輸人不輸陣」,「寧窮不失信」,是肖志成口中周寧人的集體「面子觀」,也是這一群體此番希望銀行理解,並平等對待的初衷。

而 雙重壓力的另一端,是鋼市、鋼鐵行業的低迷。「眼前我們要面對市場萎縮的大趨勢,自2011年開始,宏觀調控快速『大轉彎』,市政工程、鋼鐵製造業、汽車 工業、設備製造業以及房地產業均出現了近十年來少有的低迷狀況,加上西方主要經濟體復甦乏力,直接導致鋼鐵上下游產業鏈進入了漫漫寒冬。」

過去的一年,很多鋼貿商成為鋼材市場價格倒掛的承受者。即使是市場、擔保公司、銀行等支持的、做貿易而非投機的貿易商,也出現經營規模越大,虧損就越大的現象。

「鋼廠都不賺錢,中間商怎麼賺?」上海「第一鋼市」董事長周華瑞激動表示:「銀行融資成本在15%-20%,賣鋼材一噸還虧200元。但做了虧損,不做又不現實,這是我們這個行業真正的痛苦,也是幾十年沒見的怪現象。」

再加上大批工程拖欠貨款,鋼廠保證金、訂貨在途的資金佔用,大批鋼貿企業不堪重負。

據記者瞭解,同樣限於利潤困境的鋼廠,在與中間商的合作中處於強勢地位,在初期收取保證金後,如貿易商將定額鋼材銷售完畢則年底結餘給予30-50元/噸的補貼,如賣不掉,則保證金全數納入囊中。

有貿易商指出,僅僅上海地區的中間商,2011年一年為鋼廠買單的數額就將近100億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192

商業銀行授信基本規律與原則——投資啟示 自在投資

http://xueqiu.com/1371970977/22963270
1、風險無處不在

2、風險並不可怕

3、謙虛--永遠要在變幻莫測的市場及風險面前保持謙卑的態度

4、責任心--無比寶貴

5、嚴謹的態度

6、學習,學習,再學習!

6、以客戶為中心—站在對方的立場考慮問題

7、永遠不要和不誠實的人打交道(欺詐,賭博,狂妄)

9、好人不等於好客戶,但壞人=壞客戶!!

10、高管和財務人員的風格決定了公司的風格,是判斷潛在風險和信用程度的重要依據—感覺與判斷!!!

11、頻繁的人員更換==風險!

12、遠大的前景=風險!

13、過分擴張與多元化風險

14、保守的客戶是好客戶!

15、非財務因素十分重要!

16、負面傳聞一般都是真的!!要十分當心!!

17、財務指標異常=風險!

18、還款來源只能是現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3561

最大造船民企的生死困局 2000億授信付不起1億欠薪

http://www.infzm.com/content/93061

手握大量現金的時候,熔盛重工未能未雨綢繆,現在則被資金鏈問題逼進了死角,成為各色虎視眈眈的資本緊盯的對象。

「我終於被優化了。」酷暑中,裝焊工趙師傅一邊關掉焊槍一邊說道,一串電火花戛然而止。接著他從一艘在建巨型貨輪的腳手架一躍而下。

這是趙師傅在民營造船巨頭、香港上市公司熔盛重工公司的最後工作。「優化」是熔盛重工對調整員工結構及人力重組的美其名曰的叫法。但在趙師傅看來,這是變相裁員。在過去2年裡,熔盛員工數已從高峰時期的四萬多名銳減至8000名。

熔盛所謂「優化」之舉還引發了一場堵門討薪事件。2013年7月初,數千名勞務工人堵住熔盛重工南通造船總部門口,要求發放拖欠三個月的工資。該事件是熔盛重工成立8年來遭受的最大衝擊。

這起事件再次暴露熔盛重工資金捉襟見肘的窘迫。在產能過剩、國外造船訂單萎縮與國內銀行大幅減少信貸的多重夾擊下,「第一造船民企」——熔盛重工岌岌可危。

在危機中掙扎的不止熔盛重工,第一造船民企的遭遇折射出第一造船大國的境況,在江蘇、浙江、大連等造船工業基地,數以千計的中小船廠紛紛倒閉,甚至一些大型船廠也徘徊在破產邊緣。

危險的欠薪

員工討薪如同銀行擠兌。

「去年下半年至今年首季,是熔盛經營最困難的日子。」熔盛重工董事局主席兼執行總裁陳強在2013年5月的股東會上公開表示。

可經營最困難的寒冬遲遲未能過去,眼下的情況似乎更糟糕了。趙師傅對南方週末記者介紹:「去年10月至12月這三個月的工資,直到春節前才發放;今年4月份以後又拖欠了三個月工資。」熔盛南通造船總部年初有一萬多員工,公司拖欠的工資很可能上億元。

「以往熔盛財大氣粗,1億元工資算不上什麼大事,一年半前熔盛還有高達159億元營收,總資產超過500億,對那時的熔盛來說,1億元僅是九牛一毛。」熔盛重工一位前財務員工對南方週末記者說,「但現在,1億元欠薪竟然差點成了壓垮熔盛的最後一根稻草。」據其透露,除了1億元欠薪外,熔盛還拖欠不少供應商賬款,此前已有供應商威脅要取走機器設備。

在熔盛工人中,熔盛直接簽約的員工僅6000人左右,外包勞務工人佔絕大多數。熔盛的造船合同是層層分包給來自全國各地的勞務公司和施工隊,再由這些勞務公司聘用外包工人造船。

這種外包用工模式幫助熔盛極大節約了人工成本。據介紹,在一艘貨輪的成本中,鋼材、機電設備、人工支出各佔1/3。中國外包工人工成本僅為日韓等國造船工人的1/6。這讓熔盛與日韓對手爭奪國際訂單時,具有強大的價格競爭力。

但此用工模式也存在諸多隱憂。比如勞動力流動頻繁,外包工對企業忠誠度不高;造船質量沒有保證;甚至有勞務公司資質不全,還發生過包工頭攜款跑路事件。

尤其在熔盛資金鏈緊繃的敏感之時,一旦工資發放有風吹草動,這些外包的勞務工人會聯合起來向公司討薪。一位分析師形容說,員工討薪如同銀行擠兌,「流言也能形成致命一擊」。

如皋市一官方人士也透露說,熔盛重工確實資金周轉不暢,但事件發生後,當地政府已經約請了熔盛重工、勞務工代表兩方協商和平解決。

脆弱的流動性

熔盛的資金鏈問題是造船業普遍面臨的殘酷現實。

前熔盛重工董事局主席——「船王」張志熔出手了。根據熔盛重工公告,張志熔向熔盛出借2億元人民幣做營運資金,以應付包括員工薪金在內的現金流危機。

這不是張志熔第一次自己墊付欠款。早在2011年底,因為拖欠供應商貨款和外包施工隊費用,追債方聯合起來圍攻熔盛船廠。那次,張志熔向銀行抵押了自己的不動產,才得以緩解追債危機(參見《南方週末》2012年8月9日C13版報導《資本玩家張志熔的資金鏈困局——中國最大造船民企風雨飄搖》)。

「張老闆履行了自己的承諾。」熔盛重工一位高管透露說。其指的是,2012年11月,在與美國SEC就內幕交易案達成和解後不久,張志熔辭去了熔盛重工董事局主席在內的一切職務。在裸辭當日,張一一向公司好友打安撫電話並承諾道:「我還會幫助熔盛的。」

張志熔裸辭後,將熔盛重工一切事務交由陳強為首的專業團隊打理。陳強是前上海外高橋造船有限公司創始人,在船舶業被稱為「造船狂人」,在短短5年裡,他很快把熔盛重工帶上最大造船民企的位置。一位熔盛前高管評價他說:「陳強是一位令人尊敬的造船專家,專業能力很強,但財務安排方面較弱,忽視了現金流短期內出現支付危機的風險。」

此前,針對外界對熔盛資產負債率高達73%的質疑,陳強多次公開反駁說:「造船行業的資產負債率平均為80%,熔盛的資產負債結構處於合理水平。」

招商證券一位跟蹤航運和船舶行業的分析師認為,「熔盛73%的資產負債率無可厚非,但其流動性出現的危險信號,沒有被陳強重視。」

上述分析師指出:「從以前公佈的財報來看,熔盛的流動負債率(流動負債/流動資產)一直低於100%,這意味著流動資產能夠安全地覆蓋流動負債;但是今年第一季度財報,熔盛首次出現流動負債率高於100%。」

「這是個危險的信號,」該分析師強調說,「這顯示流動負債高於流動資產,也就是說,手上的營運資金不足以覆蓋一年內到期的債務,另外,現金流也從62億減少至23億元,借款卻仍然維持152億水平,這是另一個危險信號。」

這位分析師還告訴南方週末記者,「4月下旬看到熔盛公佈的一季度財報後,當即預測熔盛隨時會發生現金支付危機,果然2個月後發生討薪事件。」

「陳強已經盡力了,熔盛的資金鏈問題是造船業普遍面臨的殘酷現實——訂單下滑、惡性價格戰、船東延遲收船或棄船,銀行收緊信貸。」南通一位造船業同行評價說。

熔盛營收急劇下降令業界大跌眼鏡。一年半前,熔盛營收高達159億元,短短一年時間裡,收入就下降到79億。利潤也「扭盈為虧」,盈利18億元變為虧損5.6億元。新船訂單的價格也從巔峰時期下降了1/3。

熔盛在2013年7月初已發預虧警告,預計半年度業績虧損。南方週末記者從南通稅務部門獲得的一份資料顯示,2012年上半年熔盛納稅1.34億元,但2013年前6月熔盛納稅僅2723萬元,比去年同期下滑80%。據此估計,熔盛收入比去年同期的下滑幅度不容樂觀。

船東延遲收船或棄船也令情況更加複雜。根據熔盛2012年財報,應收合約客戶賬款比上一年度激增10億元,但客戶預付款為0。一位熔盛財務人士解釋說,「現在生意很難做,船東先降低首付款,驗船時老是挑毛病,還遲遲不肯付款。」

銀行收貸則讓熔盛資金鏈雪上加霜。目前,銀行談船色變,除了圍追堵截所要欠賬外,還截斷了貸款渠道,幾乎所有銀行都把船舶業拉入貸款「黑名單」。

一些銀行已經要求船廠提供更嚴謹的造船合同,來作為發放貸款的前提條件之一。這些銀行還收回了分行向船廠發放貸款的權力。

一位要求匿名的中國大型造船廠的管理層說:這些銀行要求,客戶必須向船廠支付最少15%的預付款,船廠才可以獲得貸款。此前,有些造船廠給客戶的合同非常寬鬆,只要求支付低至1%的預付款。

熔盛的情況還不算最糟,目前負債高達326億,已從2012年6月底399億元減少了70億元,這正是銀行收貸的結果,據估算,銀行從中收回的貸款在50億左右。即便如此,熔盛仍有152億一年內到期的借款。

「一手好牌,打得稀爛」

張志熔幾乎拿了「兩個王四個2」的一手好牌,手持大量現金是過冬禦寒的最好儲備。

「如果張志熔未雨綢繆,在造船業巔峰時居安思危,提前做好現金儲備,熔盛完全可以在行業蕭條時安然過冬,不必弄得現在如此狼狽。」前述熔盛前高管嘆息道。

這位人士介紹,張志熔頭腦精明,善於捕捉商機,而且非常勤奮,從熔盛重工和恆盛地產兩家上市公司辭任之前,每天工作超過16個小時,「全副心思都放在工作上」。

「但張老闆的缺點也很明顯,醉心資本運作,喜歡從房產商角度來經營造船業,有些急於求成,忽視了風險。」該人士評價說。

一位接近高盛的人士也告訴南方週末記者,2007年高盛等5家PE基金一度購買熔盛20%股權,在開董事會時,高盛派來的董事經常提到貝爾斯登倒閉、雷曼破產等反面案例,以警示張志熔注意防範行業蕭條時的風險。

在高盛方面的提醒下,張志熔和陳強提前作了安排,以應對造船行業即將到來的寒冬。2008年雖然熔盛也受到全球金融風暴的衝擊,但基本上能平穩過冬,無破產之虞。

2009年隨著高盛從熔盛重工退股,董事會中張志熔開始一家獨大。熔盛前高管認為張志熔逐漸失控,「對於防範風險的建議,已經聽不進去」。

據熟悉張志熔的知情人士介紹,雖然張很少在媒體露面,但其低調風格背後有著強烈的求勝欲,「急切希望熔盛做成造船業老大」。

尤其是2009年中國政府的4萬億救市措施,本處於蕭條的航運業和造船業出現一個小陽春,「造船行業忽然形勢一片大好,熔盛似乎坐著、躺著都能賺錢」。

熔盛在國際市場幾乎勢如破竹,很快拿到歐美的散貨輪大訂單,迅速躥升至造船民企的前幾位。2010年,曾經擱淺的熔盛IPO項目再度啟動,並成功於當年11月在港交所掛牌。

這幾乎是張志熔和熔盛的巔峰時期。此時,張志熔持有的熔盛重工和恆盛地產的股份市值高達380億港元。熔盛重工也高歌猛進,在2010年實現營收126億元,其新增訂單量和手持訂單量均高居中國民營船廠第一。

這次上市為熔盛籌集到140億港元,其資本負債結構也大為改善。諷刺的是,在這段巔峰時期,熔盛還開造船業金融信貸的先河,數大銀行給熔盛「錦上添花」——他們紛紛和熔盛簽訂戰略授信合作,授信額度超過2000億。

但此時,造船業已開始出現衰退跡象。一位江蘇船舶業元老形容道,「張志熔幾乎拿了『兩個王四個2』的一手好牌,手持大量現金是過冬禦寒的最好儲備。」

這位元老透露,在一次偶然相遇中,他曾向張志熔推薦企業家任正非的《華為的冬天》,因為電信業和造船業都屬於強週期行業,希望張能從中學習危機管理的經驗,「但張志熔看起來心不在焉」。

2011年,造船業已陷入全行業蕭條,但熔盛重工營收逆勢達到159億元峰值。這讓張志熔和熔盛眾多高管陶醉在增長幻覺中,對全行業風險視而不見,熔盛仍然在盲目擴張。

2010年,熔盛收購合肥振宇機械,2011年在合肥投資26.4億元建設新工廠,生產挖掘機和旋挖鑽機。但這個項目剛投產就碰上市場滑坡。

據合肥當地人士介紹,熔盛機械處於半停產狀態,員工也從當初千人規模能減至300人左右。當地代理商還透露,同樣由於拖欠供應商貨款,以致熔盛不得不拿挖掘機抵債。

熔盛重工收購全柴動力更像是一場笑話。熔盛先對全柴動力發出要約收購,一年後又毀約。毀約雖讓熔盛重工避免了近40億元的現金支出,但仍有6.3億保證金扣留在安徽省產權交易中心。毀約不僅導致熔盛與興業基金對簿公堂,也讓熔盛在國內資本市場的商業信譽一落千丈。

「一手好牌,打得稀爛,進軍工程機械和收購全柴動力是兩大敗筆,把上市籌集到的寶貴現金儲備消耗殆盡。」張志熔一些舊同僚評價說,「他被當時的短暫勝利沖昏了頭腦,覺得在政府的力挺之下,他不會出錯。」

眼下,造船業被銀行視為高風險行業,銀行對熔盛亦避之唯恐不及。「為發放員工工資,今年多次找銀行請求貸款解急,雖有2000億信用額度,但銀行仍然不願意放貸,最後只能向張志熔求救。」上述熔盛內部財務人士無奈地說。

誰來拯救熔盛?

熔盛更期待中央盡快出台振興船舶業的政策。

對於深陷困境的熔盛重工,引來不少虎視眈眈的收購者,有傳聞稱國企巨頭中船重工有收購熔盛的意向。

這也成為分析師和行業資深人士爭論的焦點。有分析師譏諷說,如果中船重工真作此打算,「領導的腦袋一定是被門夾到了」。

然而,一位江蘇造船業資深人士認為熔盛重工的深水岸線和船塢資源具有獨特的價值。據其介紹,熔盛目前擁有四座船塢,其中四號船塢長580米、寬139.5米,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船塢。

「最重要的是,熔盛的四座巨型船塢均可用來建造航母,中船重工手持眾多軍工訂單,這是中船對熔盛最感興趣的地方。」上述造船業資深人士說。

該人士認為,熔盛還有翻盤的機會,熔盛目前手持訂單超過1200萬載重噸,超過其800萬載重噸的生產能力,「實際開工量可能沒這麼多,不過,一旦經濟復甦,熔盛可以迅速佔領行業制高點」。

首先要解決的是資金鏈問題。據知情人士透露,熔盛有可能斷臂求生,賣掉機械工程業務和動力工程業務,以換取支撐造船業務和海工業務所需要的巨額資金。不過,這一消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0743

莆系醫院獲平安銀行百億授信 劉永好透露還將發起醫療產業基金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209/58490.html

莆系醫療與劉永好、馮侖等企業家走在一起後,很快獲得了大資本的支持。2月9日,平安銀行與中國醫健聯盟簽署戰略合作協議,給予後者百億授信。中國醫健聯盟聯盟成立於2013年11月,由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萬通控股董事長馮侖和萬好國際集團董事局主席翁國亮等發起,首批十四家發起會員中超過十家是莆系醫療機構。當日的簽約協議上,十多家莆系醫療機構創始人悉數到場,其中包括翁國亮(萬好國際)、詹國團(上海華衡投資集團)、黃德峰(五洲集團)、林玉明(博生醫療)、卓朝陽(安琪兒控股)、詹陽斌(民眾醫療)、林宗金(北京英才集團)、陳新賢(聖貝牙科)、蘇元族(上海宏康)等人。這些機構管理著上千家民營醫院。“100億的授信是個開始,今後還有很多事。”中國醫健聯盟名譽會長劉永好說。劉永好稱組建中國醫健聯盟的原因是:中國有大機會的行業里,醫療健康產業處於剛崛起階段,以前政府限制太死,現在十八大明確了開放政策,醫療行業的春天來了。聯盟成立後,將幫助這些醫療機構更規範地運作。在獲得平安銀行百億授信同時,劉永好還計劃發起醫療產業基金,新希望副總王航將牽頭負責此事。王航的另一個身份是新希望旗下厚生資本的合夥人。對於新基金,劉永好表示出了極大的樂觀,“醫療產業基金要多少呢?要多少有多少。消息放出去,很多人找我。”據劉永好透露,已有知名VC及險資表示出了極大的參與熱情。聯盟的另一位發起人,醫健聯盟主席馮侖表示,參加醫健聯盟並不是萬通由房地產業進軍醫療健康產業,而是因為“健康醫療產業需要特殊的不動產,我們是提供不動產服務的。我們會根據客戶、運營商的需要,提供專業的物業。”在進軍醫療地產前,萬通已在倉儲物流等地產上,有過成功的探索。對於醫療地產,萬通會借鑒百匯醫療模式。聯盟成立三個月里,已經受到了各地政府的歡迎。目前已有城市與聯盟達成合作意向,由醫健聯盟在當地設立醫療產業園。 相關公司: 數據來自 創業項目庫 作者:葉靜 | 編輯:weiyan | 責編: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0842

“神算子”滬銀監局預警異地房地產授信:無錫、常州在列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0582

被視為“神算子”的上海銀監局最近兩次預警涉房地產類信貸,其稱,幾家大型銀行上海分行的異地房地產項目已經出現“去化周期明顯延長,銷售價格存在下行壓力,風險狀況不容樂觀”的現象。這其中便包括常州、無錫等靠近上海的二線城市。 《第一財經日報》報道稱,異地貸款之所以受到特別關註,是因為其有四大不利因素:較難全面了解客戶、企業有可能被過度授信、風險發生時不便協調、貸款集中度一般偏高。 而目前,上海銀監局在調研中已經發現了局部病竈。此外,統計數據顯示,一季度末,上海轄內銀行業異地企業(項目)表內外授信余額5782億元,已占轄內貸款總額的14%,其中敞口余額4338億元。 以下是一財網的全文: 因對鋼貿和銅融資的預警“兩發兩中”,上海銀監局的調研和預警一向被業內視作“神算子”,可以幫助銀行在風險全面爆發前嚴陣以待。也正是因此,其去年底和近期兩次風險提示均涉房地產類信貸,已讓業內“高度警惕、審慎新增”,某銀行上海分行管理層人士稱。   《第一財經日報》從接近監管層的消息人士處獲悉,上海銀監局近期已對異地房地產授信進行風險提示,“建議轄內商業銀行持續關註存量異地房地產項目的資金鏈狀況,加強風險監測和防範,並審慎介入新增異地房地產項目”。   該人士透露,上海銀監局的提示是鑒於其近期對常州、無錫等地的實地調研。據稱,幾家大型銀行上海分行的異地房地產項目已經出現“去化周期明顯延長,銷售價格存在下行壓力,風險狀況不容樂觀”的現象。   總體而言,上海銀監局調研發現,即便是靠近上海的二線城市,常州、無錫等地區房地產市場目前已進入慢速發展和項目分化階段。   同樣落腳在房地產類信貸,去年年底,上海銀監局則對轄內各商業銀行預警了商業地產融資風險。   地方銀監的風險監測縱然和轄區銀行的信貸余額、貸款集中度和操作風險等行業情況有關,但作為順周期的銀行業,較大面積風險往往和整體經濟運行趨勢高度相關。無獨有偶的同方向事件是,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劉世錦日前表示房地產歷史性拐點到來,這被媒體解讀為官方智囊對“拐點”予以承認。   風險之困:還款資金或依賴母公司   房地產貸款會不會出風險,首先得看地產商有沒有銷售回款覆蓋貸款本息的能力。數據最能說明問題:國家統計局剛公布的6月份全國70個大中城市房價指數創下自2011年1月開始統計以來下跌範圍最大紀錄,6月份新建商品住宅價格環比下降的城市多達55個,二手住宅價格環比下降的城市也增加到52個。   上海銀監局還註意到轄內銀行異地貸款較多的長三角地區情況,其稱:此前“長三角地區的部分城市集中出現在降幅榜中”。調研發現,雖然以無錫、常州為例目前情況仍屬於“較為平穩”,但地產商銷售的價格已“普遍低於前期評估”。   “轄內異地貸款尤其是異地房地產貸款存在較大風險隱患,應引起商業銀行充分關註。”上海銀監局稱。   風險隱患從何而來?從房地產開發貸本身來看,上海銀監局稱,若上述兩地房地產市場仍持續目前狀況,“銷售周期可能超過貸款期限,且銷售回款難以覆蓋項目貸款本息”。   從這些項目的還款資金安排來看,上海銀監局稱:“預計還貸資金將較大程度依賴母公司或股東支持,若股東方資金鏈緊張,銀行信貸資金將面臨風險。”   對此,上海銀監局建議銀行“謹慎評估當地房地產市場走勢,密切關註存量異地房地產貸款風險狀況,關註企業建設和銷售進度,監控企業資金流向,采取有效措施督促企業加速回籠銷售資金,做好異地貸款風險管理。”   “要結合自身發展戰略,建立針對地區、行業的持續風險評估、篩選體系,全面收集信息,鎖定營銷重點和方向,審慎開展異地授信業務,避免信貸投放的盲目性,有效防範區域性風險和行業性風險。”上海銀監局表示。   異地之難:個別項目建安成本存疑   除了房地產市場本身受宏觀經濟所帶來的貸款風險隱憂的影響外,當貸款去了“異地”,個別銀行還面臨著經營方面和操作帶來的另一重風險。   “異地貸款有四個不利因素:較難全面了解客戶、企業有可能被過度授信、風險發生時不便協調、貸款集中度一般偏高。”上述銀行上海分行管理層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稱,因此銀行一般情況下不鼓勵異地授信。   先說“較難了解客戶”。上海銀監局調研發現,從貸前審查來說,“與本地貸款相比,異地貸款由於受地域等限制,貸款行與異地客戶之間建立的信用關系不穩定,往往難以有效了解異地企業真實的經營、財務、信譽等狀況”;而從貸後管理來看,“銀行的客戶經理也難以實施有效的貸後跟蹤管理,及時掌握企業的經營動態。”   “能被異地授信的很多是集團客戶,在現在形勢下,不少集團客戶都是‘兩張臉’,表面看規模大、賬面好、貸款又有擔保,給人以大而不倒的假象,內底里財務體系複雜、關聯公司走賬、關聯交易藏垢,讓銀行很難清晰跟蹤債務人的資金走向,其融資鏈拉得很長,投資和對外擔保又較多,在經濟下行周期有資金鏈告急的可能。”上述分行管理層人士稱,“異地銀行較容易被假象迷惑,比本地銀行較晚發現公司問題。”   值得引起註意的是,上海銀監局在調研中已經發現了局部病竈。接近監管層的消息人士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調研中有個別地產項目建安成本達6000元/㎡,大大高於其他項目,數據真實性存在明顯疑點。   此外,據上述分行管理層人士經驗,異地貸款企業往往還承受著其本地和異地的多頭授信,有時候多家銀行搶客戶,還有“過度授信”的風險,貸款集中度也一般比較高。而一旦風險真的爆發,本地銀行熟悉當地營商環境,往往更早察覺風吹草動,甚至收貸;異地銀行就會鞭長莫及顯得被動。   該分行管理層人士還遇到過一個問題,某異地貸款企業屬當地經濟龍頭性質單位,在其分行發覺對方財務出現問題並決定收回貸款時,甚至遭遇當地政府出面叫板,以該銀行其他當地業務開展為“要挾”。正常程序的貸款管理出現困擾,而異地銀行又缺乏當地協調人脈。    異地之貸:占轄內貸款總額的14%   上海的銀行究竟在外地放了多少錢?《第一財經日報》獲取的一份官方調研數據顯示,一季度末,上海轄內銀行業異地企業(項目)表內外授信余額5782億元,已占轄內貸款總額的14%,其中敞口余額4338億元。   更值得註意的是,上海轄內銀行業通過理財資金、代為推介信托、委托貸款、證券承銷等其他方式投向異地企業或項目的余額就高達1762億元。   不過值得慶幸的是,上海銀監局的風險提示尚為一種主動掃除異地監管“盲區”的未雨綢繆。貸款質量方面,異地不良貸款還只有11億元,不良率僅0.26%;貸款投向方面,真正去往較多隱患的房地產行業的資金也不多,上海銀監局收集了一季度末四家大型銀行分行一億元以上異地貸款明細情況發現,四家行億元以上異地貸款合計654.62億元,其中房地產行業相關貸款145.14億元,占比22%,比重較全口徑貸款中房地產貸款占比略低。   從地域投向看,上海轄內銀行異地授信投向東部地區4754億元,占比82%,其中投向江浙地區2558億元,占比44%,這種集中度偏高並非好事。其余包括投向中部地區552億元,占比9.5%;投向西部地區475億元,占比8.2%。   既然異地貸款並不受鼓勵,為什麽還有14%的貸款“出滬”了呢?上述大行分行管理層人士告訴《第一財經日報》,一方面,有些轄內銀行對接集團公司,需要對其散布在其他區域的主體提供綜合服務;另一方面,也有總行“下旨”或分行協調的“聯合授信”,類似於“行內銀團”,上海分行有管理義務;此外,也可能有一些中小銀行在江浙部分城市沒有分支機構,由上海分行輻射業務。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還獲悉幾樁極個別案例。此前鋼貿貸款逾期發酵時,有不止一家銀行為了遮掩壞賬,為鋼貿商或與其相關的外省市融資主體提供大額信貸(在滬鋼貿商不少產業鏈發展至江蘇省,且外省市承貸主體多為地產類企業),再用這些資金覆蓋實際已經發生的壞賬。   比如鋼貿企業A有1000萬貸款到期無法還款,而A企業本身已經上了黑名單無法獲得上級行的續貸批複,銀行就可能找一家在外地的地產企業B(與A暗地關聯或由A控制),給B提供2億授信並在利率上給予一定讓步,由B承諾還上A的所有壞賬。   對於難以探測清晰的異地授信,上海銀監局要求銀行總行制定較本地業務更為嚴格、更為細致的涵蓋貸前擔保調查、資金使用控制、財務監測和實地調查等方面的異地貸款風險控制辦法;對於采用“行內銀團”方式開展異地貸款業務,明確主辦行和協辦行之間具體的管理職責和相應的權利。   上海銀監局還要求銀行成立專門的信貸管理團隊對本行異地貸款進行管理,並建立大額異地融資信貸員定期實地跟蹤管理制度,加強動態監測和風險預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7115

“神算子”滬銀監局預警異地房地產授信:無錫、常州在列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0582

被視為“神算子”的上海銀監局最近兩次預警涉房地產類信貸,其稱,幾家大型銀行上海分行的異地房地產項目已經出現“去化周期明顯延長,銷售價格存在下行壓力,風險狀況不容樂觀”的現象。這其中便包括常州、無錫等靠近上海的二線城市。

《第一財經日報》報道稱,異地貸款之所以受到特別關註,是因為其有四大不利因素:較難全面了解客戶、企業有可能被過度授信、風險發生時不便協調、貸款集中度一般偏高。

而目前,上海銀監局在調研中已經發現了局部病竈。此外,統計數據顯示,一季度末,上海轄內銀行業異地企業(項目)表內外授信余額5782億元,已占轄內貸款總額的14%,其中敞口余額4338億元。

以下是一財網的全文:

因對鋼貿和銅融資的預警“兩發兩中”,上海銀監局的調研和預警一向被業內視作“神算子”,可以幫助銀行在風險全面爆發前嚴陣以待。也正是因此,其去年底和近期兩次風險提示均涉房地產類信貸,已讓業內“高度警惕、審慎新增”,某銀行上海分行管理層人士稱。

  《第一財經日報》從接近監管層的消息人士處獲悉,上海銀監局近期已對異地房地產授信進行風險提示,“建議轄內商業銀行持續關註存量異地房地產項目的資金鏈狀況,加強風險監測和防範,並審慎介入新增異地房地產項目”。

  該人士透露,上海銀監局的提示是鑒於其近期對常州、無錫等地的實地調研。據稱,幾家大型銀行上海分行的異地房地產項目已經出現“去化周期明顯延長,銷售價格存在下行壓力,風險狀況不容樂觀”的現象。

  總體而言,上海銀監局調研發現,即便是靠近上海的二線城市,常州、無錫等地區房地產市場目前已進入慢速發展和項目分化階段。

  同樣落腳在房地產類信貸,去年年底,上海銀監局則對轄內各商業銀行預警了商業地產融資風險。

  地方銀監的風險監測縱然和轄區銀行的信貸余額、貸款集中度和操作風險等行業情況有關,但作為順周期的銀行業,較大面積風險往往和整體經濟運行趨勢高度相關。無獨有偶的同方向事件是,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劉世錦日前表示房地產歷史性拐點到來,這被媒體解讀為官方智囊對“拐點”予以承認。

  風險之困:還款資金或依賴母公司

  房地產貸款會不會出風險,首先得看地產商有沒有銷售回款覆蓋貸款本息的能力。數據最能說明問題:國家統計局剛公布的6月份全國70個大中城市房價指數創下自2011年1月開始統計以來下跌範圍最大紀錄,6月份新建商品住宅價格環比下降的城市多達55個,二手住宅價格環比下降的城市也增加到52個。

  上海銀監局還註意到轄內銀行異地貸款較多的長三角地區情況,其稱:此前“長三角地區的部分城市集中出現在降幅榜中”。調研發現,雖然以無錫、常州為例目前情況仍屬於“較為平穩”,但地產商銷售的價格已“普遍低於前期評估”。

  “轄內異地貸款尤其是異地房地產貸款存在較大風險隱患,應引起商業銀行充分關註。”上海銀監局稱。

  風險隱患從何而來?從房地產開發貸本身來看,上海銀監局稱,若上述兩地房地產市場仍持續目前狀況,“銷售周期可能超過貸款期限,且銷售回款難以覆蓋項目貸款本息”。

  從這些項目的還款資金安排來看,上海銀監局稱:“預計還貸資金將較大程度依賴母公司或股東支持,若股東方資金鏈緊張,銀行信貸資金將面臨風險。”

  對此,上海銀監局建議銀行“謹慎評估當地房地產市場走勢,密切關註存量異地房地產貸款風險狀況,關註企業建設和銷售進度,監控企業資金流向,采取有效措施督促企業加速回籠銷售資金,做好異地貸款風險管理。”

  “要結合自身發展戰略,建立針對地區、行業的持續風險評估、篩選體系,全面收集信息,鎖定營銷重點和方向,審慎開展異地授信業務,避免信貸投放的盲目性,有效防範區域性風險和行業性風險。”上海銀監局表示。

  異地之難:個別項目建安成本存疑

  除了房地產市場本身受宏觀經濟所帶來的貸款風險隱憂的影響外,當貸款去了“異地”,個別銀行還面臨著經營方面和操作帶來的另一重風險。

  “異地貸款有四個不利因素:較難全面了解客戶、企業有可能被過度授信、風險發生時不便協調、貸款集中度一般偏高。”上述銀行上海分行管理層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稱,因此銀行一般情況下不鼓勵異地授信。

  先說“較難了解客戶”。上海銀監局調研發現,從貸前審查來說,“與本地貸款相比,異地貸款由於受地域等限制,貸款行與異地客戶之間建立的信用關系不穩定,往往難以有效了解異地企業真實的經營、財務、信譽等狀況”;而從貸後管理來看,“銀行的客戶經理也難以實施有效的貸後跟蹤管理,及時掌握企業的經營動態。”

  “能被異地授信的很多是集團客戶,在現在形勢下,不少集團客戶都是‘兩張臉’,表面看規模大、賬面好、貸款又有擔保,給人以大而不倒的假象,內底里財務體系複雜、關聯公司走賬、關聯交易藏垢,讓銀行很難清晰跟蹤債務人的資金走向,其融資鏈拉得很長,投資和對外擔保又較多,在經濟下行周期有資金鏈告急的可能。”上述分行管理層人士稱,“異地銀行較容易被假象迷惑,比本地銀行較晚發現公司問題。”

  值得引起註意的是,上海銀監局在調研中已經發現了局部病竈。接近監管層的消息人士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調研中有個別地產項目建安成本達6000元/㎡,大大高於其他項目,數據真實性存在明顯疑點。

  此外,據上述分行管理層人士經驗,異地貸款企業往往還承受著其本地和異地的多頭授信,有時候多家銀行搶客戶,還有“過度授信”的風險,貸款集中度也一般比較高。而一旦風險真的爆發,本地銀行熟悉當地營商環境,往往更早察覺風吹草動,甚至收貸;異地銀行就會鞭長莫及顯得被動。

  該分行管理層人士還遇到過一個問題,某異地貸款企業屬當地經濟龍頭性質單位,在其分行發覺對方財務出現問題並決定收回貸款時,甚至遭遇當地政府出面叫板,以該銀行其他當地業務開展為“要挾”。正常程序的貸款管理出現困擾,而異地銀行又缺乏當地協調人脈。 

  異地之貸:占轄內貸款總額的14%

  上海的銀行究竟在外地放了多少錢?《第一財經日報》獲取的一份官方調研數據顯示,一季度末,上海轄內銀行業異地企業(項目)表內外授信余額5782億元,已占轄內貸款總額的14%,其中敞口余額4338億元。

  更值得註意的是,上海轄內銀行業通過理財資金、代為推介信托、委托貸款、證券承銷等其他方式投向異地企業或項目的余額就高達1762億元。

  不過值得慶幸的是,上海銀監局的風險提示尚為一種主動掃除異地監管“盲區”的未雨綢繆。貸款質量方面,異地不良貸款還只有11億元,不良率僅0.26%;貸款投向方面,真正去往較多隱患的房地產行業的資金也不多,上海銀監局收集了一季度末四家大型銀行分行一億元以上異地貸款明細情況發現,四家行億元以上異地貸款合計654.62億元,其中房地產行業相關貸款145.14億元,占比22%,比重較全口徑貸款中房地產貸款占比略低。

  從地域投向看,上海轄內銀行異地授信投向東部地區4754億元,占比82%,其中投向江浙地區2558億元,占比44%,這種集中度偏高並非好事。其余包括投向中部地區552億元,占比9.5%;投向西部地區475億元,占比8.2%。

  既然異地貸款並不受鼓勵,為什麽還有14%的貸款“出滬”了呢?上述大行分行管理層人士告訴《第一財經日報》,一方面,有些轄內銀行對接集團公司,需要對其散布在其他區域的主體提供綜合服務;另一方面,也有總行“下旨”或分行協調的“聯合授信”,類似於“行內銀團”,上海分行有管理義務;此外,也可能有一些中小銀行在江浙部分城市沒有分支機構,由上海分行輻射業務。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還獲悉幾樁極個別案例。此前鋼貿貸款逾期發酵時,有不止一家銀行為了遮掩壞賬,為鋼貿商或與其相關的外省市融資主體提供大額信貸(在滬鋼貿商不少產業鏈發展至江蘇省,且外省市承貸主體多為地產類企業),再用這些資金覆蓋實際已經發生的壞賬。

  比如鋼貿企業A有1000萬貸款到期無法還款,而A企業本身已經上了黑名單無法獲得上級行的續貸批複,銀行就可能找一家在外地的地產企業B(與A暗地關聯或由A控制),給B提供2億授信並在利率上給予一定讓步,由B承諾還上A的所有壞賬。

  對於難以探測清晰的異地授信,上海銀監局要求銀行總行制定較本地業務更為嚴格、更為細致的涵蓋貸前擔保調查、資金使用控制、財務監測和實地調查等方面的異地貸款風險控制辦法;對於采用“行內銀團”方式開展異地貸款業務,明確主辦行和協辦行之間具體的管理職責和相應的權利。

  上海銀監局還要求銀行成立專門的信貸管理團隊對本行異地貸款進行管理,並建立大額異地融資信貸員定期實地跟蹤管理制度,加強動態監測和風險預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8292

央行鬆綁房貸成數 銀行授信仍然「心驚驚」

2016-04-04  TWM

中央銀行三月二十四日宣布降息半碼,此利率決策符合市場預期;但令人意外的是,央行並加碼放寬房市選擇性信用管制措施,除高價住宅(豪宅)貸款規範外,其餘雙北市購屋貸款、甚至連第三戶以上(投資客)限貸六成都刪除。

消息一出,各界立刻解讀為房市利多,但在第一線,無論銀行或房仲業者,皆以「隔靴搔癢」形容央行決策對房市的推升效應。

自一○年起,央行持續祭出打房手段,緊縮特定地區第二屋貸款成數至六成,如今雖然解禁,但銀行業者坦白表示,「房貸仍然不會太過寬鬆。」業者指出,由於房價下跌風險已非管制前的情況所能比擬,解禁之後,「條件好的首購族雖可貸到八成房貸,但一般還是會以七成為上限。」另一方面,央行連續下調利率,「讓賣方持有成本減輕,更不願意降價求售。」一來一往,反倒可能讓房市成交量更形萎縮。

房市何時回溫?答案未知,但顯然央行的放寬措施,還不算是業者期盼已久的春燕。

撰文 / 梁任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1620

速爾快遞獲授信逾150億 走差異化路線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4402.html

6月6日,速爾快遞在東莞召開十周年慶典暨融資發布會,會上宣布速爾快遞獲得來自招商資本、招商財富、九鼎投資、前海古榕、德盛仁等五家機構聯合投資入股,同時還獲得交通銀行、平安銀行、農業銀行、中航國際租賃、遠東國際租賃、長江聯合金融租賃、誠泰融資租賃在內的七家金融機構聯合授信逾150億元人民幣。

至於招商資本等五家機構投資入股的具體數額,發布會現場並未透露。

差異化競爭

速爾快遞有限公司成立於2006年,是友和道通集團物流全產業鏈布局的核心子公司之一。與其他主打電商包裹的快遞公司不同,速爾主打“企業件+零擔快遞”。

速爾快遞以中小工廠為核心客戶群體,以3~50公斤段為主打重量段,業務量年複合增長率超過35%。

友和道通集團董事長、總裁,速爾快遞董事長張煊楠指出,引入的資本將用於硬件投入,網絡建設,以及服務管理能力的提升,更好地把握和滿足市場需求。

目前,速爾快遞基於“企業件+零擔快遞”的市場和產品定位,服務於很多專業的細分市場,如電子、服裝、皮革、零配件等。在B2B、B2C市場已形成強勢的品牌效應。

速爾快遞相關人士稱,由於缺乏產銷協調的供應鏈信息化管理,我國的工業企業需要保存45天甚至90天的存貨,直接拉高了全社會的物流成本。過多的存貨不僅占用資金而且需要制造業企業提供大量的倉儲面積,大量的待銷庫存需要不斷地轉運、存放,其中不能適銷對路的存貨以及呆滯存貨,從進貨、生產、儲存到處理甚至銷毀都會產生物流成本。

基於這樣的背景,“智慧物流”成為目前快遞行業的熱詞。業內人士稱,智慧物流是連接制造端和客戶端的核心環節。智能倉儲設備、智能倉儲產品、智慧雲攻略、智慧雲倉解決方案,以及多式聯運、車聯網、大數據管理等最前沿科技成果及解決方案都正在物流快遞行業一步步實現。

速爾快遞也在進行智能化變革。友和道通集團副總裁兼速爾快遞總經理陳瑩說,速爾快遞自主研發了雅典娜管理系統、手機APP快件處理及微信公共信息管理平臺,並推出了GPRS手持終端及詳情單圖像采集傳輸技術。這些都是為了在接下來的商務快遞市場的進一步拓展做準備。

資本青睞快遞業

中國快遞業持續高速發展。《2015年度中國快遞發展指數報告》顯示,中國快遞業務量連續六年年均增長率超40%,業務收入年均增長率也保持在35%以上。預計2016年中國快遞行業業務量將達275億件,同比增長34%;業務收入預計完成3530億元,同比增長28%。

打造智慧物流體系,發展物聯網,抓住中國制造2025的機遇,促進物流業與制造業的融合發展,推動傳統商業網絡化、智能化、信息化改造,這些國家的政策指向也成物流快遞業發展的動力。

快遞行業的競爭已逐漸由搶占市場份額、提高服務質量向資本層面演化,只有獲得更多資金的支持才可以更好、更快速地發展。自去年底以來,快遞行業就風起雲湧,大事不斷。

去年12月2日,申通宣布借殼艾迪西,2016年3月23日圓通則宣布借殼大楊創世;2月25日,天天快遞宣布完成6億元A輪融資;2月28日,韻達速遞獲得複星集團、中國平安、招商銀行、東方富海、雲暉投資等金融與投資機構聯合註資;3月14日, 菜鳥網絡首輪融資超百億;5月23日, 順豐擬借殼鼎泰新材上市,100%股權預估值448億元;5月25日,網上傳出快捷快遞融資2.5億元;6月6日,豐巢快遞櫃再獲5大股東5億元增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9454

過度授信的代價:昔日瘋狂放貸 今成“困難分行”

杭州、重慶、寧波、成都、溫州、福州、泉州、東莞,看看這8個城市名字,怎麽也難想象會與“困難戶”掛上鉤吧?

你沒看錯。《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近日從有關渠道獲悉,這8個城市所在的分行,已被某股份制銀行列為“困難分行”,該行7月底內部發文,希望總行各部門、各事業部和各分行能給與這8家分行幫助,以使其盡快扭虧為盈。而這些“困難分行”存在的問題主要是“壞賬多、出路少、團隊弱”。

不過,接受本報記者采訪的多位銀行人士表示,該行“困難分行”的處境並非個案,隨著宏觀經濟下行,企業自身經營狀況惡化,東北、珠三角、長三角和福建的風險先後浮出水面,各家銀行在這些地區都存在壞賬壓力,區別只是風險暴露或遲或早、“困難分行”所屬地不同而已。不過,銀行業人士普遍認為,經濟越發達地區,此前銀行爭相搶占市場,企業過度融資和加杠桿,如今壞賬的情況越嚴重。

因壞賬受拖累的“困難分行”

據悉,為了幫助8家“困難分行”脫困,該股份行在總行風險管理部設立“困難分行”幫扶項目辦公室,全面統籌“困難分行”脫困項目的推進和協調工作,該幫扶項目辦公室還設立了問題反饋專用郵箱,全面收集“困難分行”的各項問題和主要訴求。

與此同時,總行要求各行業事業部、產品事業部、風險條線、財務條線、人力資源條線一齊上陣,為“困難分行”提供助力。

比如,風險條線被要求支持“困難分行”發展增量業務,化解存量風險。強調要加強壞銀行的清收化解,提升分行清收保全團隊戰鬥力,全力化解各項存量問題資產。

財務條線則要加大考核激勵力度,增強“困難分行”扭虧的信心和積極性。具體要根據客戶的不同層次、不同風險水平,實現差異化定價,根據市場變化及時調整定價水平和定價策略。加大對“困難分行”的資本、費用等資源的支持力度,確保其重要業務順利落地。

不過,“困難分行”要借助總行“輸血”的機會,制定可行方案,切實調整結構,要清晰核算經營成本如何控制,虧損業務從哪里彌補,增量業務如何發展,壞銀行如何化解,盡快扭虧為盈。

一位股份制銀行總行公司業務部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說:“目前除了上海、北京和深圳等地區之外,全國其他地區的問題都差不多,都是因為宏觀經濟下行,企業經營持續惡化。在不同地區,銀行業壞賬爆發出來只是或早或晚的差別。該股份行‘困難分行’的這些壓力是目前行業普遍現狀,並非個案。”

該人士稱,目前銀行業壞賬壓力最大的地區在東北、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這些地區風險暴露的也最早。“東北作為傳統的重工業基地,本身經濟結構以國有企業為主,民營經濟占比小,而且國有經濟又以過剩產能為主,受到經濟下行影響嚴重。今年年初開始持續發酵的東北特鋼債券違約事件就是這種現狀的一個縮影。”

由於能源、重工業等行業的衰退,2015年,黑龍江、吉林和遼寧的名義GDP增長率分別是-0.29%、3.41%和0.26%。數據顯示,隨著東北經濟地位的下滑,東北民營經濟的活力也在下降,2003年至2015年間,東北GDP占全國總量的比重從11.1%降至8%;進入“中國民企500強”的東北企業從18家減少到9家。今年前5個月,東部地區民間投資平均增速8%,而東北地區民間投資則大幅下滑了三成。

談到珠三角和長三角的銀行不良貸款,一家股份制銀行華南某分行副行長對本報記者表示:“這兩個區域民營經濟發達,外貿依存度高,低端外貿企業利潤微薄,能活下來就已經不錯。宏觀經濟一旦下行,再加上近幾年低端制造業開始向東南亞等勞動成本更低的國家轉移,這些地區的民營經濟受到的影響很大。”

上述股份制銀行總行公司業務部人士亦表示贊同:“2012年和2013年時,長三角和珠三角的壞賬就開始暴露,集中在鋼貿、煤炭、水泥、光伏、電解鋁等行業,哪家銀行跑的慢就死的更快。近兩年,在風險控制上,銀行對問題大的行業貸款更加慎重,采取進一步壓縮的措施。對不良貸款嚴重累積的行業(尤其是低端制造業、民營企業),銀行惜貸,放貸非常謹慎,看不準的不敢放,這對企業經營來說是雪上加霜。”

浙江銀監局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6月末,全省不良貸款余額1965億元,比年初增加156億元。不良貸款率2.46%,比年初上升0.09個百分點。

在另一家國有銀行公司業務部人士看來,江浙一帶和福建目前出現的不良貸款,與民營經濟發達且企業加杠桿有很大關系。“在經濟上行時,杠桿用的越足的地方,現在去杠桿之下遇到的問題越突出。2014年、2015年,江浙一帶和福建的問題已經爆發出來,今年我們銀行已經逐漸消化。廣東的問題還沒有江浙一帶和福建嚴重,但也可能只是還沒有完全暴露出來。”

過度授信付出的代價

在風險控制人士看來,經濟下行導致企業經營惡化,無疑是這一波不良貸款最大的主因,但銀行也不是“無辜人士”,某區域性銀行風控部人士對本報記者說,這波“不良”浪潮背後的內在原因是,銀行追求規模擴張、短期利益而過度授信,加上可能沒有嚴格監控貸款用途,導致信貸資金或被挪用,這也是銀行應該為這一波不良付出的“代價”。

銀監會數據顯示,我國銀行業金融機構總資產從2009年末的78.8萬億元擴張至2016年6月末的218萬億元;總負債從2009年末的74.3萬億元擴張至2016年6月末的201.8萬億元。與此同時,2008年第四季度,銀行業不良貸款斷崖式下跌,從第三季度末的1.27萬億元猛降至第四季度末的5602億元元,同期的不良率從5.5%降至2.42%。此後直至2013年末,不良貸款余額一直維持在4000億元~6000億元水平。

“在這一波經濟周期中,珠三角和長三角作為經濟最活躍的區域,銀行一窩蜂湧入,在推動當地經濟發展中的確做出不可忽視的貢獻,但同時也有過度授信之嫌。對於好的行業和企業,銀行一哄而上爭相放貸,寵壞了企業,很多企業甚至將自有資金轉移到境外,而在境內的企業發展全靠銀行貸款。鋼貿行業就是一個典型例子,因為交易資金量巨大,且抵押品充足,銀行都去爭搶鋼貿客戶。”該人士表示,結果導致這些企業的授信用不完,拿到貸款後違規投入股市、房地產或去對外投資。

然而,宏觀經濟一旦下行,就會成為壓垮信貸表面繁榮的最後一根稻草,企業違規投入股市、房地產和對外投資的資金無法全款回收,甚至不惜借助於短期高利貸來周轉資金,造成資金鏈斷裂,被掩藏的風險逐漸暴露出來,成為銀行不良貸款。

“例如溫州、杭州等江浙一帶,主要受鋼貿行業拖累,銀行累積了大量壞賬,從2012年~2013年就開始爆發,隨後銀行開始收緊這些行業貸款,致使企業經營更加惡化,不良貸款至今仍在發酵,這種情況非常普遍。”上述人士稱,這也反映出當前銀行在風險管理上的短板,即仍然以關註信用風險為主,對越來越錯綜複雜的市場風險、操作風險、利率風險、IT風險等重視不夠。但事實上,在當前銀行經營中,這些風險的交叉感染和傳導越來越明顯,比如,基層信貸員因業績考核,沒有嚴格把控貸款流向致使企業挪用信貸至其他用途,經濟下行時無法回收貸款,這就是操作風險傳導至信貸風險。

提到銀行過度授信的問題,上述國有銀行公司業務部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說,在4萬億信貸刺激下,各家銀行在放貸過程中都存在將授信放大的問題,但真正的風險在於銀行沒有盤算企業整體有息債務比例和整體負債水平,實際放貸量過大。“這里面存在信息不對稱問題,比如企業可以在這家銀行貸款去還那家銀行的貸款,而銀行則高估或低估了自己的融資同業占比。以前,總行強調在授信時要查看融資同業占比,但在鼓勵放貸時,分支機構為了追求利潤,並沒有當回事。而現在,總行又再三強調要把控融資總量風險。”

銀監會數據顯示,從2014年開始,銀行業不良貸款余額增長迅猛,從2014年一季度末至2016年6月末,不良貸款余額從6461億元一路飆升至1.44萬億元,增幅達122%;不良貸款率從1%上升至1.75%。

與此同時,作為不良貸款的先行指標,銀行業關註類貸款也在攀升。根據銀監會數據,2014年末至今年上半年,銀行業關註類貸款余額從2.1萬億元(占比3.11%)上升至3.32萬億元(占比4.03%)。此外,作為衡量銀行貸款損失準備金計提是否充足的一個重要指標,撥備覆蓋率則從2012年開始逐年下跌,從2012年末的295.5%一路下滑至今年上半年的175.9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152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