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私人银行投资高手一半资产投资股票

From 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y/20080107/09374373188.shtml


理财周报记者 秦丽萍/文

一年操作三次,将10万变成了120万。这是民生银行(15.32,0.31,2.07%,股票)总行财富中心副处长殷虎平2007年的股票投资成绩单之一。

除基金定投、保险等长期保障性投资外,理财师们纷纷建议,股票仍是中产家庭投资的主要渠道之一。

殷虎平是国内第一代私人银行客户经理,面对的人群更高端,投资也更广泛,最拿手的是股票投资。殷虎平一直潜心研究股票、外汇、房产、基金、黄金等领域,并毫不吝啬地将手下的客户经理提携到资产过千万,以便更好地为私人银行客户服务。

一次只选3只股票

“我的股票操作就是抓热点,踩对节奏。2007年春节后,在我的建议下,一位客户拿出10万元,以3.2元/股的价格买入了海王生物(9.71,0.32,3.41%,股票)(000078.SZ),5月28日,以12元/股抛出后,10万变成36万,又在每股20元左右买入中国铝业(40.24,-0.08,-0.20%,股票)(601600.SH),在40元时卖掉,36万变成了72万。在10月大盘下跌中,再将这72万以每股18元的价格买入了综艺股份(31.45,-0.36,-1.13%,股票)(600770.SH),到年底以30元清仓,到手120万。”

由于长期从事私人银行业务,殷虎平面对的客户资产少则上千万,多则几十亿。

“在 买股票之前,我会先做一个股票池,分析行业基本面、技术面、风险、市盈率、盘子大小等指标,然后从股票池中选择3只,进行详细分析,细致到 管理层的心理、每个股东及其股东持有的所有资产,每个子公司、投资项目、产品价格和走势、股票估值等等。然后用七八种模型去测算股票的价值,自己对该股票 估值。”

“3-6个月持有期比较合理”

殷虎平说自己炒股有6种境界,最高境界是用哲学思想去做股票;次之是研究方向和潮流选股;第三等境界是研究宏观面;第四等为研究基本面;第五等为研究技术面;最次等为听消息。
身在银行工作,消息来源太多了。但从来不听消息,是殷虎平炒股的一个铁的纪律。其次,不迷信技术面,只将其作为参考和作证,技术面看得极少,基本一两个月才看一次,是殷虎平的第二大纪律。不看基本面,殷虎平靠什么判断卖点呢? 殷虎平介绍,他严格遵循自己对股票的估值,价值严重被低估的股票,无论其当时是否涨跌,他都会买入,而一旦其超过估值则坚决卖出。殷虎平买入中国铝业就坚决遵守了自己定的法则。
此外,殷虎平还有个游戏规则,就是一定要看清楚大方向。比如,2007年是单边牛市,但2008年就是结构性牛市,整个格局变化,投资风格就要跟着变,“3-6个月持有期比较合理。”

殷虎平非常强调炒股要跟紧潮流和趋势。“2008年我预测是中线股的市场,上半年创投、医疗、环保和节能减排是潮流,下半年是股指期货和三通的大行情。”

银行理财师偏爱基金投资

在殷虎平个人投资中,股票占将近50%,还配有黄金、外汇、B股、H股、投资型保险,而定期定投基金是殷虎平的第二大爱好。“买股不如买基,买基不如买指(指数),买公不如买私”,殷虎平说:“80%的基金跑不过指数,因此我选择的是嘉实沪深300(5539.851,56.20,1.02%,股票)指数基金,每个月定投6000元。2007年基金净值涨了130%。我买了之后很少看,也从不赎回,这是为退休准备的。”

同样面对大客户,招商银行(39.00,0.61,1.59%,股票)总行私人银行客户经理彭博的投资策略远不如殷虎平那样激进,他的投资主要集中在基金和保险上,是个典型的稳健型投资者。

2005年开始,彭博就开始买健康险和寿险。“从2003年,我就开始定期定投买基金,主要是股票型基金和债券型基金。而在2007年,我适当调高了风险投资的比例,加大了股票型基金的投资比重,但在2008年,我准备将风险投资的比例减下来,因为市场风险太大了。”

彭博的投资比例分配也很均衡,50%分配在股票基金上,20%投放在债券基金上,10%购买信托产品,剩下的20%属于机动资金,用于购买银行打新股产品和货币基金。2007年,彭博的股票基金获得了2倍回报,而债券基金的收益也超出了预测,达到40%。

房产投资需错开时机

除炒股之外,殷虎平帮客户投资房地产也得心应手。2006年底,在他的建议下,某客户在深圳福田区买入了1栋豪宅和1单元小型公寓,到了今年六 七月份,建议其卖掉,半年之内分别赚了150万和30万。之后在中西部城市买入房产,在重庆购入2套别墅,进场价4000元/平方米,2007年底出手时 8000元/平方米。

“有些人投资房地产不赚钱是因为不善于判断方向,中西部城市现在就处在补涨期,特别是合肥、南昌、重庆和成都。所以房地产投资也需要错开时机。 长期我还看好深圳房地产,现在深圳的房价是把虚高的部分跌下来了,但深圳和香港的通道越来越顺畅,深圳的房子和居住环境比香港质量要好很多倍,以后深圳房 价每年10%-20%的涨幅肯定还存在。”

彭博记忆深刻的一个客户,2005年开始购买货币基金,收益不错,于是在2006年投资股票基金,又赚一笔。偿到好处的他在2007年开始自己 炒股,最高峰时赚了10倍,于是又追加资金,但10月份的行情大跌,所有赢利都被冲刷一空,成本也被套牢。“反而是50万购买的一只基金,现在的利润最 高。”

结构性牛市配置B股和H股

对于2008年的投资策略,殷虎平说:“2008年是结构性牛市,上半年能有一两倍的收益就相当不错。在基金投资上,平均年回报率应该在30% -40%,好的基金能达到50%-60%。但要做好一批基金会亏损的准备,因为股指期货一出来,基金利用对冲工具不正确很容易造成破产,这在国外是很平常 的事情。”

殷虎平建议中产家庭在2008年投资中,可配备一些B股,仍然可以实现无风险套利。“B股股价低,市盈率低,每年都会迎来一波暴涨行情。可选择一只与A股差价高、质地好的B股,一年内可能有一倍的收益。”

炒股则要实行波段操作,“最好中期持有,不能做长线。2008年上半年看好环保节能减排、医疗、高送配、创投和真正的科技股,下半年看好股指期货和三通。”

此外,可适当参与H股,2008年H股会迎来红筹股回归的大行情。在房地产投资上,殷虎平认为中西部城市仍然有投资机会,特别是武汉、长沙、合肥、南昌、重庆和成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9

中國投資理論 李純恩

2007-11-14  AppleDaily



旅 行在外,熱心的朋友,依然會打長途電話來說香港股市的情況。這也是一種時髦,大家手頭都有點貨,是一種現代化的互相關心:大市跌了,你的那隻逆市上揚,不 錯呀!那麼你的呢?稍有回落,就當調整,還好還好!收綫。

一起旅行的朋友,當然也少不得如此「時髦」一下。說起來,才知道看股票的方法各式各樣。比如提到 一隻大陸地產股,新股上市,人家不升一倍,也升八成,但這隻股才升了不到兩成。於是就討論起來:憑這隻股的實力,不應該只有這一點升幅,人家的地皮都在北 京最好的地段,相比起只有大片大片農田的地產商,股票怎麼反而引不起投資者興趣。邊上一位投資專家說:「是因為形象。」「這家公司老闆的形象不好嗎?」我 問。「不是不好,是太好。穿得斯斯文文,樣子跟香港中產階級類似,經營理念新穎,經營方法規矩。」「這樣不好嗎?」「這樣也不是不好,而是看起來跟我們太 相似,令人擔心他們在大陸不會有太大的靠山和背景。反而那些粗粗魯魯,鞋底好像還沒擦乾淨牛屎的『地產商』,你因為不相信他的水平,就覺得他應該有靠山有 背景,在中國,有靠山有背景就有前途嘛!所以我們搶着買他們的股票。」這實在是太富中國特色的投資理論了,聞所未聞,但是,或許真有點道理。不然,你解不 通上一條問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8

論精確計算在投資中的局限性

From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3f367801008idl.html

這裏所謂的“精確計算”是建立在諸多假設之上,比如,假設超過四個,且每個假設不可量化。之所以想說說這個觀點,是因為一位故人的來訪提到了一樁舊案。這樁舊案非關投資,而是純粹的科研爭論。雖是不同領域,但可比性很強。 話說前幾日一位故人來滬,和我談及投資。我參與投資令他十分吃驚。因為在他的印象裏,我是一個對錢無概念的且有點清高的書呆子。他問及我怎麼看待投 資。我說投資其實就是一個尋寶遊戲,關鍵看分析的對錯,分析對了,就得到金錢的獎賞,分析錯了,就要得到失去金錢的懲罰。只不過這個遊戲裏面,用的是真實 的金錢和真實的時間,比電腦遊戲更刺激,你的行動需更慎重,因為生命不可以象遊戲一樣重啟。他笑我仍舊是以一種科研的思路在做投資。 隨後他問及我的投資的思路,我跟他提及七八年前的一次神經學方面的爭論。雖然那次爭論他也在場,但還是奇怪我提及這麼風馬牛不相及的往事。我告訴他,如果沒有神經學方面的研究經歷,大概也很難形成我現在的投資觀念,事物是普遍聯繫的。 且說那次爭論,是發生在我和一個老外之間。其時我讀研三,已經做了一年半多的實驗。他希望我能退學去他那裏做。他跟我介紹他的實驗方向。他研究的是大腦高 級皮層對低級皮層的回饋,這也是我極感興趣的課題。其時我正在做低級皮層中神經元的相互作用,對於中樞神經系統已經有了足夠的敬畏之情,不復有剛剛大學畢 業時的狂妄。剛剛大學畢業,因為鍾情於經典的自動控制理論以及信號處理這兩門課的優美,異想天開想用這些精美的理論運用於中樞神經這個巨系統,於是改了專 業來做神經學的研究。但是當時我對一個問題的認識不足,使得當時的想法日後顯得十分可笑。經典控制論以及信號處理這兩門課的精美絕倫是建立在嚴格的假設前 提之上的,每一個結論,都有嚴格的可控的前提條件作為保障。每一個定理的運用,也必須在一種嚴格限定的環境中,離開了這個前提,都是荒謬的。而那時我對這 一點認識不足。通過具體的神經學實驗,我已經開始認識到自己的淺薄。這次爭論就是發生在這個時間節點上。 他跟我介紹他的研究思路。他說他先測試正常情況下低級皮層對某種特定刺激的反應,爾後將高級皮層進行冷凍,直至高級皮層的神經元放電大大減少,幾乎沒有, 然後測試低級皮層神經元的活動。他認為此時低級皮層神經元的活動是在高級皮層回饋控制缺失的情況下的狀態。兩次測試結果相減,便是高級皮層的回饋作用。這 裏需要說明一點背景知識。神經元放電(spark)是神經元激烈活動的一種形式,但不是神經元活動的唯一主要形式。神經元另外一種重要的活動形式是不產生 spark的閾下電活動。當閾下電活動積累到一定程度,便體現為神經元放電。如果把閾上的spark比喻為冰山浮在水面上的部分,那麼閾下電活動就是水面 下的冰山。這種研究方法,對於一個習慣於工科線型思維的人來說,是很有道理的。但是那時我已經不信任這種線性的思維可以正確地運用於巨系統的研究。 我對他說,這種方法研究出的結果,決不能說明高級皮層神經元對低級皮層神經元的調控作用。理由如下: 第一, 高級皮層和低級皮層的分界線並不如同非洲各國的直線式國界,即便有圖譜,那也只是統計的結果,統計是經驗的一個表現形式,實驗動物的個體差異始終存在,冷凍的範圍不能精確地控制在高級皮層,不是會少冷凍一部分高級皮層,便是會多冷凍一部分低級皮層; 第二, 高級皮層的閾上反應並不能完全冷凍掉,它的spark始終發生,只是頻率和強度有所減弱,若將高級皮層的閾上spark全部冷凍掉,低級皮層的閾上反應也 大大減少,這種減少並非完全應為高級皮層電活動的減少所致,而是因為溫度太低,低級皮層也直接受到了相對較輕的冷凍,我們所面對的這種情況下的低級皮層, 它的系統特性已經發生了無法量化的改變; 第三, 這一點是最為關鍵的一點,那就是冷凍的作用僅僅遮罩了閾上電活動,但是對閾下電活動卻不能完全限制,不僅這些,你既做不到評估正常情況下的高級皮層的閾下 活動,也沒有估測冷凍後高級皮層的閾下活動。對於整體動物實驗,這種評估是做不到的。即便用胞內記錄做閾下活動的評估,但採樣細胞極其有限(很多時候一個 細胞也采不到),無法作為一個令人信服的樣本空間。設使高級皮層正常情況下閾上spark和閾下電活動分別為a(1)和b(1),再設使高級皮層的總體電 活動是a(1)和b(1)的簡單相加,那麼冷凍之後高級皮層的電活動將變為a(2)和b(2)(因為冷凍對於閾上和閾下活動均有影響,此兩種活動都發生了 變化)。此外,無論是b(1)還是b(2),它都包含了兩個變數,即高級皮層內神經元相互作用的閾下電活動以及高級皮層對臨近低級皮層神經元相互作用的閾 下活動。前者會間接地對低級皮層神經元進行閾下調節,後者則是直接的閾下調節。這兩者你都沒有量化,甚至連定性的區分也沒有。 綜上所述,無論是閾上還是閾下回饋調節均剝奪不乾淨,其次,剝奪前後的閾上閾下電活動無法量化,再次,冷凍對高級皮層和低級皮層神經元都有影響,冷凍 前後的神經元特性並不完全一致,不一致的程度也不能量化。也就是說,對於這樣一個系統,運用黑箱法進行研究,你的本意是想改變它的輸入,通過輸出的改變來 考察具體的某一種輸入的作用,但是首先,你不知道改變前後的輸入具體差異,其次冷凍本身就改變了系統本身的特性,唯一能相對準確地測量只是輸出。你如何能 下結論說輸出的改變的原因究竟是什麼? 老外跟我說這是國際上得到承認的,在美國一流大學都是這麼做的。我笑笑,我只關心我能不能通過這種研究接近真相,而並不關心是否能接近權威。他自然沒能說服我去他的實驗室從事這方面的研究。 我那故人聽我提及這麼一段舊案,他當初也是在邊上聽了我們的討論,自然也就理解了我對投資方面的很多觀點,其實是形成於那個階段。對於一個超複雜的非 因果的時變的巨系統,當多個輸入並不能準確地界定的時候,當子系統特性不能準確推算,當子系統相互作用也不能確定,當子系統超過三個,通過精確計算得出的 結果就不知所云了。我跟他說越是不懂數學的人,越是膽子大,所謂“無知者無畏”。 對於巨系統的研究,無論是對於中樞神經系統研究還是對於社會這個巨系統, 數學的濫用現象是很普遍的。他深有感觸,並說越是受過嚴格數理訓練的人對於數學的運用越是慎重。我跟他回憶當初的另外一些舊案。很多人事先設想一個可能的 結果,但是由於沒有足夠的意志力或者是迫於研究工作的壓力,使得自己並不能保持客觀的態度進行調查研究。在採樣的時候,就有了嚴重的主觀傾向(人非聖賢, 一點主觀傾向沒有是不可能的,但可控制主觀傾向的程度),捨棄了與自己設想結果不符的樣本。對於這種偏採樣的結果,再裝模作樣地進行數學分析,全然不管所 用數學工具所適用的前提條件,作出一些天花亂墜的曲線擬合或者統計圖譜,然後對於這種被修飾得面目全非的所謂科學研究結果進行傾向性很強的“合理解釋”, 我不知道這種解釋跟瞎子算命有什麼區別。 有一個老外,來跟我討論一件事。他針對於當時很流行的腦功能圖像的處理方法提出深刻的質疑。當初那種方法被視為正確的做法。他跟我說他能把一張白紙通 過一系列的看似合理的數學處理,得出和他們相同的腦功能圖譜。別的人認為他在吹牛,我是站在他這一邊的。我知道改變一個濾波的核心矩陣,圖像將面目全非。 但是為什麼對核心矩陣的輕微改變(看似非定性改變),會對圖像造成如此深刻的影響,那些反對他的人無一人說清。他們根本不清楚這個數學工具的特性以及適用 範圍。 後來,我看 到了康得對於理性的一段著名論斷,深表拜服。他說理性是不可靠的,如果沒有前面這些科研的體驗,這句話幾乎顛覆我的整個大腦。但是他老人家 是正確的。他說理性的基礎是假設。這種假設一般表現為概念的界定,如果概念界定有誤,或者在推理的過程中,概念的內涵發生了變化,那麼理性推理的結果只能 是一個,那就是謬誤。我發現康得的論斷在投資界有非常好的一個映射。 我不記得是誰說的,可能是巴菲特,也可能是芒格,這位老先生說投資中(因為是個非常複雜的巨系統,很多參數不能量化)基於貌似嚴密推理的預測是無價值 的。可以根據某一種前提推出一個結果,然後再根據另外一個前提得出另外一個結果。誰都不能說服誰,誰也不比誰更高明。這個論斷和康得的話異曲同工。巴菲特 說過投資中寧要大概的正確,不要精確的錯誤。是因為老先生不會運用數學工具嘛?不是。面對一個輸入輸出不可量化以及系統特性持續變化的巨系統,我認為精確 的正確決不是目前人類的智慧所能達到的認知水準。老先生當然不去唯心地追求並不存在的東西。 那麼對於巨系統的認知是不是做不到的呢?那倒不是。只是,對於巨系統的研究,數學的作用有限,解析的研究方式作用有限。運用哲學的觀點進行定性的分 析,應當是較為可靠的一種手段。即分析物件的內因和外因,分析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抓住主要矛盾,在解決具體矛盾的時候,也是要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要辯 證地看問題,要理解事物是普遍聯繫的,要理解運動是絕對的而靜止是相對的,要知道量變的累積必定導致質變,但事物的變化是一個漸變的過程,需要時間。事物 的發展也是一個螺旋式的過程。 哲學的定性分析,固然不精確,但不會犯質的錯誤。在價值投資理論中,有很多前提來彌補定性的不足。譬如,“安全邊際”。 如果能通過定量精確地知道股價 運行的曲線,那麼無需安全邊際,只需在最低點買,最高點賣即可。超過認知的能力,越是想精確逼近那個想要的時間點,出錯的可能性就越大。精確的計算得出的 結果,不過是把錯誤包裝得精美一些,以一種貌似理性的面貌來迷惑人,這種誤導就是偽科學,害人至深。巴菲特對於“安全邊際”的 強調,本身就是對精確計算在 投資中的作用的一種否定。我對我的朋友說我從不苛求自己買在最高點,賣在最低點。追求漂亮的買賣點,是作繭自縛。譬如,拿買點來說,如果曲線不運行到發生 定性的轉變,我怎麼知道前面一個點就是最低點?數學上判斷極值,也需從該點的左右兩個延伸段的變化趨勢進行判斷。但是一旦該點的右邊趨勢出來了,該點所在 的時間已經是過去時了。那麼有的人會想我確認它觸底翻轉了再進入。這不過是一種心理安慰。因為若要確認它是質的翻轉,一般而言,曲線至少比最低點高出百分 之二、三十了,否則如何判斷它是質的翻轉,而不是下跌過程中的一個中繼站?因此,對企業估值之後,認為價格有足夠的安全邊際之後買入,不會犯根本性錯誤, 如果配之以時間的等待,只是時間的問題。所有的安全邊際都會轉化為利潤的一部分。雖然市面上認為牛市好,牛市“買什麼都賺”。其實對於價值投資者,熊市 好,熊市才是“買什麼將來都會賺”(除掉會倒閉的企業),尤其是極深的大熊市。企業的內在價值以及有安全邊際的買入價格,是盈利的內因;牛市是盈利的外 因,內因是主要的,外因是次要的,但外因也是必要的。 真正的價值投資,是“低風險,高收益”。也只有低風險的高收益,才有累積的可能,才有巴菲特所說的“複利”的奇跡。通過高風險得來的高收益,難以累 積,如掌中沙,常常怎麼來,怎麼去。但是對於“價值投機”,我個人並不完全反對。“價值投機”是一個可攻可守的方法。攻,可通過趨勢短時間內獲得大的收 益;守,一旦趨勢跟自己預測的相反,可退守價值投資,只是此時安全邊際要較“價值投資”少 一些。價值投機,一方面如果趨勢順利可以更快地獲得比價值投資大 的收益,但是另一方面,若趨勢不順,等股價觸底後再價值回歸時,它的安全邊際所能轉化的利潤比價值投資者要少,等待股價回歸的時間也較長。一個是眼前的利 益,一個是過一段時間才能體現出的弊端,看價值投機者自己權衡這兩者的權重了。 一般而言,一個對是否能探底很在乎的人,一個不願接受和一段區間內最高、最低點有百分之二、三十誤差的買賣點人,他必定要運用數學工具來進行精確定 位,他也願意在乎百分之二、三十的利潤,但是對於這樣一個巨系統,要把定位精確在百分之二三十以內,基本上是mission impossible,且不具備可重複性,所以林奇說過,一個滿足於在股市裏得到百分之二、三十利潤的人難以做出像樣的利潤的。他的這句話變象地體現了他 對精確定位的不信任。是川銀藏提出的只吃七分飽也是認為對最優解的尋求等同於水中撈月。 林奇強調投資需用閒錢,最好投資者要有房子,以及所有的價值投資大師,或者價值投機大師,都強調耐心,其實都是從不同側面反應了對精確定位的否定。如 果不是閒錢,決不可能有悠遊的心態去等待。一旦估測錯誤,便如墜入人間煉獄。用時間和安全邊際共同彌補定性測量的不精確是大師們的基本手法。同時,林奇強 調要跟蹤,但不要頻繁跟蹤,是建立在事物是永衡運動以及事物的變化需要一個過程這兩個哲理的基礎之上。巴菲特強調如果企業根本性惡化就不要拋棄它,這是因 為在事物發展是一個曲折的螺旋式過程。階段性的挫折是事物發展的常態,因此費雪說過,因階段性挫折而導致股價的非理性下跌,是建倉的好機會,因為這不是事 物發展的主要趨勢。這種暫時性挫折,只會帶來更好的安全邊際。也許會延長價值回歸的時間。投資者可衡量大概的等待時間以及大概的安全邊際,進行取捨。如果 捨棄這樣的機會,無非是因為他估測過有更好的盈利機會,不願意用在這只股票上的等待時間浪費另外一隻股票的盈利機會。所以價值投資一個賣出的基本原則就 是:有更好的投資機會。這個更好的投資機會,因人而異,因投資者的盈利期望、分析能力以及等待能力都不一樣。所以“機會成本”因人而異。錯過他人能把握的 機會,並不一定是羞恥的,因為也許這對他人是機會,對自己可能是災難。 價值投資,就是以定性為主,以定量為輔的投資,即便通過定量計算,也要給出足夠的冗餘,才能保證計算結果不會犯定性的錯誤。巴菲特為什麼喜歡業務簡單 的企業,因為業務一旦複雜,影響因素就呈幾何級數增加,即便抽提出每個業務的主要影響因素,對於企業這個系統而言,輸入還是太多,每個變數之間的相互作用 關係只能估測,那麼會造成巨大的誤差,從而導致定性的錯誤。不是導致安全邊際要求太高而失去投資的機會,就是安全邊際估計不足,導致投資風險劇增。我很容 易理解為什麼由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坐鎮的基金用精確計算來指導投資會一敗塗地。我也認為人類情緒的預測比天體運行軌跡的測算要難很多,根本不是一個數量 級的。牛頓算不出沒有什麼羞恥的。 事實上,價值投資中的一些重要理念並不僅僅適用於投資這個領域,適用于人生的各個方面。社會科學的各個領域基本上既是科學也是藝術。比如戰爭,不可能 通過精確的計算來定出勝負的時間和地點。毛澤東的《論持久戰》可算戰爭理論經典了,他老人家只是說明這是一場持久戰,由三個階段組成,但他沒有測算持久的 時間,也沒有定出防禦、相持和反攻轉化的時間點。再譬如,一些傳統戲劇,總是敍述一個德才兼備的佳公子落難了,然而有佳人慧眼識英才,不以其暫時的落魄而 拋棄他,反而支持他直至他功成名就,共用幸福生活。這種戲劇說的就是一個價值低估情況下,價值發現到價值回歸的過程。戲文中很少看到鼓勵人們追求一個價值 高估的人,對於追求一個價值高估的人而導致的風險卻是悲劇故事的生活原型。至於卓文君後來因為司馬相如變心,想聘茂陵女,那是因為基本面發生了根本性惡化,所以卓文君要跟他分手。又譬如,人們常說交朋友要交坦誠的、有獨立見解的、堅定不善變的人。那是因為這種人,系統特性穩定,你清楚他的主要特性,易於估算不同情況下他的輸出。當然,這些扯得遠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01

10萬投資變多少? 微軟:3640萬元 電盈:3000元 何車

2005-05-19  AppleDaily



港股朦朧搵食難,暫時不寫股評,寫寫趣味統計。有些數字令人開心,有些令人傷心。若干年前投資10萬元,今日可以變成數千萬元,但亦可以變成數千元。

■ 公平起見,指點人家之前,先看看出版《蘋果》的壹傳媒(282)。壹傳媒員工3246人,部份曾是股東,現在可能仍是股東,眼看股價走勢圖如同旅遊景點的 奇峯絕嶺,富貴與浮雲更迭,大概別有滋味。壹傳媒前身是百樂門出版,再前身是威華航業,99年中由百樂門變成壹傳媒之前,最低價0.81元,00年1月狂 飆至29元。假如最低價上車最高價落車,10萬元在9個月內變了360萬元,可喜可賀。華爾街有句老話:What goes up must come down。梁錦松在辭任財政司司長前一段時間,正值樓市一泓死水。他用這句話描述樓市由當年(97年)過熱的高峯摔落,意思是「有咁耐風流有咁耐折墮」, 風涼話惹來反感。這句話也應了壹傳媒後期的股價變化。00年1月以10萬元買入壹傳媒,今日只剩1.1萬元,蒸發了將近9成。

■見股票跌價 9成而將股票視作洪水猛獸,大可不必,且看Bill Gates的Microsoft(微軟),如何為股東創造財富。「無為而治」老祖宗老子「一變二、二變三、三生萬物(無窮)」的幾何級數概念,2500年 前出現,在Microsoft股價上翻版。Microsoft 86年3月招股,招股價21美元,經送送拆拆後調整成本只是7美仙,掛牌初期只較招股價高出26%,前晚25.46美元,19年下來,10萬元變成 3640萬元。若然在00年初落車,更不得了,10萬元變成8570萬元!

和黃為股東創巨富

■Microsoft這個外國的月亮又圓又大,本港也有,就是和記黃埔(013)。 79年,長江實業(001)由滙豐(005,當時未叫「控股」)手上,以4.6億元購入和記企業(013,當時未合併黃埔船塢)22%。今日,和黃市值 2700億元,長實佔1半值1350億元。長實在和黃的投資總成本與增值多少倍已難計算。79年4 月,和記經調整後的最低價僅0.445元,今日67.25元,26年下來,10萬元變成1510萬元!期內如持有「恒生指數」,10萬元只變成250萬 元,其實已不錯。

■李家的和黃為股東創造巨富,後期分拆的公司,卻如「黃鼠狼下耗子」,「一窩不如一 窩」,例如Tom集團(2383)等,但以不切實際價格搶貨的股民,亦應負上責任。第二代的電訊盈科(008),更是「白骨足以斷流」,甚至有人說當年拉 低了本港的GDP,在00年最高價投下 10萬元,今日只剩3千元。當年盈動市值四五千億元,幾乎與和黃相同,用耳仔炒股的貪婪股民付出非常沉痛代價。電盈股價由高峯溶掉97%,跌至4.70 元,不必為持股量最大的李澤楷感覺sorry,因為他大部份的成本只是0.30元(本應6仙,5合1至0.30元),他的每10萬元成本,今日仍值160 萬元。

■明日說1個在極短時間內10萬元「變」1380萬元的故事。

(趣味統計系列之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55

墨西哥股市投資 27年 10萬變16.4億 何車

2005-05-21 AppleDaily

昨日講股市指數狂狂狂升逾 1.6萬倍的 M字頭國家,不是 Malaysia,是 Mexico。墨西哥的車輪鮑好味,墨西哥股市更好味。
■墨西哥的股市指數是 Mexico Bolsa Index, 1978年 10月底基數 0.78,只在 82年曾低過基數,一兩年之內升一兩倍等閒事,前晚收 12795, 27年下來,升了 16403倍, 10萬元變成 16.4億元(當地貨幣計)。再看看以美元計究竟升了多少? 1978年, 1美元兌 0.0227墨幣,今日兌 10.965墨幣,這些數字看得人頭昏腦脹。簡言之,墨幣在 27年來貶值了 98%!
以當地貨幣計, 10萬元變成 16.4億元。以美元計, 10萬元「只」變成 3280萬元,實際升幅 328倍其實也令人大流口水。
同一時期,生指數由 673點升至 13717,只升了 19.4倍, 10萬元變 204萬元,遠遠落後過墨西哥股市。如果有門路又早知,當年在墨國買股票,投下 30萬港元,今日變成近億元,可以腳仔搖搖矣,買凱旋門也不會肉赤。
墨國貨幣名「墨西哥披索」,屬官方法定貨幣,獨立、自由浮動。現在每 1港元兌 1.41墨西哥披索。

日股「過不了十五」

■本港股民投資港股,回報遠遜於投資墨西哥股市。人家騎馬我騎驢,回頭還有推車叟。有些國家的股民更慘,就是日本股民。
日經指數在 89年 12月尾見 38957歷史高位,現在是 11037, 15年半下來,慘跌 72%, 10萬元投資只剩下 2.8萬元。期內,生指數由 2800點至今升幅 3.9倍, 10萬元變了 49萬元(相等於在日股投資所蝕下的 17.5倍)。期內日圓上升, 1美元由兌 143日圓變為現時的 108,日圓升值 33%抵銷不了日股下跌的損失。
日股在 89年見頂爆煲,絕對避不過,過得初一過不了十五。當年日股 PE高到離譜,我手頭電腦資料只「去到」 93年 7月,當時日經指數已跌至 2萬點, PE 125倍。 89年見頂之時, PE當在 200倍以上。
現在,日股平均預期 PE降至 19倍,正常得多,再有三災六病,殺傷力也不會太大。
豐控股( 005)年賺 924億元,裕元工業( 551)年賺 23.7億元,誰的僱員較多?中移動( 941)年賺 396億元,中國網通( 906)年賺 87億元,誰的僱員較多?下周一講。
(趣味統計系列之三)
何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57

學習投資 hiking

http://hk.myblog.yahoo.com/kl424/article?mid=1288

以往,賺錢需要付出勞力,一分耕耘,一分收獲,中國以農立國,農業是經濟命脈,農業依賴曆法計算季節交替,因而稱為 農曆,這是經驗的累積,今年大暑,香港有人中暑身亡,唔到你唔信,耕種若能配合曆法,收成可達至最大化。耕作會受間中出現的災害影響,古人有芸,積穀防 饑,儲蓄及控制生活成本是現代版的積穀防饑。

投資的目的是賺錢,同樣需要付出勞力,香港人急 功近利,喜歡貼士,公開試有貼士,大專考試也有貼士,賽馬有貼士,連買六合彩也有貼士,股票更是滿佈貼士,很多人的勞力也花在尋找貼士,每日看上幾份報 紙。貼士能夠迷惑大眾,原因是大眾處於模糊境界,需要尋找明燈,猶如迷信。為什麼沒有人問太陽明天是否在東方升起?也沒有人每天發出太陽明天在東方升起的 貼士?要離開模糊境界,最好的方法是增進知識,當你有足夠的知識,自然不需要貼士。

在學習數 學的路上,老師從來沒有教我們101+101等於202,但大家也會計算,原因是我們掌握了基本概念,在投資的路上,你可以把基本概念看成基本分析,其他 的,不必花時間。把所有付出的勞力,也放在最基本的知識上,建立自已的思考邏輯。投者好的股票,合理價錢買入,是不二之選,不必理會別人的看法,把勞力都 放在建立可以選擇好股票及計算合理價錢上的知識上。

建立個人的知識庫,我有兩個方法,第一是 看書,由於目標清晰,選擇可以增長上述兩項知識的書藉。第二是看歷史,看歷史並非用作預測將來,因此,遠離一切技術分析的書籍,技術分析等於預測其他投資 者的未來行動,一樣米養百樣人,也許,讀心理學會比學技術分析更實際,而技術分析確切(不一定準確)的預測,是給身處模糊境界的人,得到一份安心,並不能 解決你的需要,最終會往找尋貼士的路走去。每日財經新聞解釋升跌原因,不屬歷史,這同樣是為了身處模糊境界的人提供的服務。歷史的用途是用來引證你得到的 知識是否付合上述兩個目標,歷史包括公司的業績,以往各國的經濟、政治、制度等等的發展,以往各企業的發展,以往各國成功人士的經驗,包羅萬有。

若 果你認同某一個作者的論點,你必須了解該論點的所有註腳,若果沒有註明,也許你需要閱讀他所有著作,了解他的生平,甚至他的一切。曹仁超主張投資者止蝕, 註腳是投資者在投資前沒有認真分析,或者沒有能力分析,回頭是岸。林森池主張投資者不需要止蝕,註腳是投資者應該在投資前認真分析,甚至正確分析。兩者都 沒錯,錯的是身處模糊境界,不求甚解的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91

投資學堂:金融教授點揀股? 譚紹興

2008-03-06 AppleDaily
周 日無事,在書房中漫無目的地翻看財經書籍及研究報告,剛巧閱讀一篇頗為有趣的研究報告,頗值得與大家一談。該研究報告是向美國642名大學金融系教授所作 的調查,試圖研究這些金融系教授的投資策略,尤其是當他們揀選股份時,會採用那一種投資方法及指標。這批金融系教授,經常在大學中講述很多複雜而深奧的投 資公式,教導學生如何對冲、套戥、分散投資,以及如何運用大量衍生工具來減低風險及增加回報,有些更講述如何以「火箭」升空方法的計算模式運用於衍生工具 及股市投資上(註:早前某外資銀行確實聘請了數名美國的火箭工程博士,試圖以預測火箭升空後在太空運行之軌迹來預測股市方向)。回說上述研究調查,結果頗 令人意外,雖然這些教授對很多複雜而深奧的投資策略極之熟悉,可是當他們處理自己的投資時,卻極之保守,他們大多只投資一些「大路」及簡單的股票基金,例 如環球股票基金、美國股票基金、歐洲股票基金等簡單而容易明白及具分散風險作用的基金。分析方法棄繁取簡調查又發現,基金管 理年費及其他經常性的成本費用(不包括首次認購費)等,是他們最為關注的項目。至於其他類別的基金,例如能源、金磚四國、對冲基金等則不太受他們歡迎,並 沒有投資。期指、期權、期貨及備兌認股證等衍生工具,雖然是這些教授經常教授的項目,可是他們卻絕少沾手這些工具。此外,當被問到在揀選股份時,他們會採 用Discounted Cash Flow、CAPM、Arbitrage Pricing Theory或Fama and French那一種投資模式時,他們竟然回答最常採用極之簡單的PE、股息率、股價過去6個月、一年回報,以及現時股價相對過去一年高位等,都是一些頗為 一般而平凡的指標,這與他們在課堂中教授之深奧投資理論大為不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08

2005/12/27 - 投資入門-儲蓄 hiking

From

http://hk.myblog.yahoo.com/kl424/article?mid=8

投資的第一步是儲蓄,建立自已的資產負債表,探討自已的創富能力,分析自已的消費模式,從而嘗試在不影響生活水平下增加現金流入,即是消費得有價 值,若能珍惜你的每一分每一毫,在投資時便會不經意地避開股市陷阱,投資的目的並不是賺大錢,因賺錢與風險大多數時候也成正比,珍惜本金的人,不應去冒 險,也不應賺大錢。投資的目的更不應蝕錢,要蝕錢不如捐給慈善團體,起碼能當作扣稅之用。投資的目的是在可承受的風險內賺取比銀行定期、最優質債券、通漲 為高的回報,否則,也屬投機。若未能有把握地了解單一股票的業務風險,請繼續儲蓄,市場賺錢機會及蝕錢機會每個交易日也在等你,不必心急求勝,若能在 SARS期間入貨,現在看來十分成功,不少文章也提及在大跌市買入匯控、中電或其他大藍籌,事實也證明十分成功,這些機會不斷發生,2003SARS,之 前有911事件、金融風暴等等,若投資的第一步是儲蓄,第二步便是等,並不是等天災人禍,不是怕被人指幸災樂禍,發死人財,事實是等市場出錯。在市場出錯 時候買入個股,各師各法,各有喜好,若不想找麻煩,索性買入盈富基金也可。

每天分析一份又一份的財務報表,很花時間,很吃力,若沒有興趣, 實在是件苦事。施永青曾說過,在跌市中,無論何等優質山頂豪宅,天水圍或是地鐵上蓋物業也下跌,你花很多時間去挑選,或者只能蝕少一點,相反,在升市時, 無論商住工貿大廈也紛紛上升,你不花時間去挑選,或者只是賺少一點。中短期升跌也許不易看,災難性的大跌應該大家也分辨得出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12

中國百貨零售股是否長線投資的好選擇??? 維斯手記

Fromhttp://hk.myblog.yahoo.com/iam-waise/article?mid=2092铜锣湾时代广场


中 國百貨零售股,一直以來都為市場所喜愛,因此它們亦較其他類別的股票享有更高的P/E估值。原因之一,這是中國內部消費市場越來越強勁,剛巧現時中國百貨 零售股的Business Model完全可以食正這個利好商機。再加上歐美經濟衰退對它們影響不大,而且人民幣持續升值亦給予那些在香港上市的中國百貨零售股享有雙重盈利上升的優 勢,這幾年它們的盈利持續上升表現亦給予市場很強的信心,因此各主要的中國百貨零售股一直跑贏香港大市。


圖表


中 國百貨零售股的Business Model,主要是將百貨店內空間拆開不同位置,然後把這拆開的位置即是飾柜租予不同品牌種類的零售商。一般而言,這些零售商除了需要支付定額的租金外, 另外它們還是需要繳交一定百分比的飾柜銷售額予百貨店。假如某些租戶的飾柜銷售額未能達到百貨店的要求,那麼百貨店便有權利將其他更有實力的租戶頂上,從 而保持店內飾柜銷售額持續增長。

如是這樣,百貨店的Business Model除了賺取穩中有升的定額租金外,亦可以分享旗下零售商租戶的利潤,從而盡享強勁的中國內部消費市場和國內物價持續上脹的優勢。

根據上述分析所得,中國百貨零售股的Business Model看似是Perfect,完全可以無憂無慮地食正這個利好大環境。不過,情況亦是否如此樂觀呢?

其實大家都可以想想,八十年代開始百貨公司曾經獨佔香港的主要零售市場,家家戶戶都是喜歡到百貨公司購物,不過直到今天此情此景已不復在了。

究其原因,首先大家一定要緊記百貨公司只是其中一個貨品銷售渠道,它們並非會自行出產獨特兼具市場競爭力的貨品,因此百貨公司並不享有市場壟斷即是不可替代的競爭優勢。

百 貨公司所面對的威脅,除了是越來越多的百貨公司進入中國市場所形成的同業競爭外,最致命的是萬一市場突然出現一個可以替代百貨公司的貨品銷售渠道,從而把 國內消費者的消費習慣轉向這個新的貨品銷售渠道時,那麼國內不少百貨公司便會在短期內兵敗如山倒了,香港不少獨當一面的大型日資百貨公司最後陸續退出香港 市場亦是這個原因。

這些可以替代百貨公司的貨品銷售渠道,可以是各大主題商場如香港的Mega Box、大型購物廣場如香港的時代廣場、屋苑旗下商場、網上商店、各大品牌商的自設門市、以及其他全新概念的銷售店如國內的ITAT等,因此可以說是變幻 莫測。尤其是國內地產市場的高速發展,假如各房地產商為旗下每個屋苑都興建一個購物商場,那麼這便會對中國百貨公司構成一個強勁的競爭威脅了。

亦 是如此,假如大家是中國百貨零售股的投資人,那麼必須要經常監察該百貨公司的最新消息,以及國內零售市場的最新變化。因為當國內市場突然出現一至數個可以 替代百貨公司的貨品銷售渠道時,百貨公司的盈利大倒退是會在短時間內顯現出來。再加上因盈利大倒退而引至市場收回百貨公司所享有較高的P/E估值時,那麼 中國百貨零售股的短期跌幅是可以嚇壞人的,例如這是好像今天2689因盈利增長大幅低於預測和Profit Margin倒退等問題,即時令市場收回其較高P/E估值而引致出現40%單日大暴跌的嚇人情景了。

因此,中國百貨零售股的潛在風險是真的不可不防,敬請留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3

過分注重外因是投資的障礙

From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3f367801008xpi.html

應用宏觀經濟分析或者貨幣經濟分析,有助於理解市場的整體乃至相對的趨勢,但過分依賴乃至過分注重,並引致為決定因素,將成為投資的阻礙。 在當前,外部因素乃至心理因素過分牽引了獨立思維。
這個行業所謂的精英、專業人士、自作聰明者還少嗎? 對時間的過分敏感、對自身聰明材質的過分敏感,對自身專業的過分敏感,恰恰是他們的失敗。 什麼時候上來了,什麼時候開始煽風點火了,所謂專業,是另類的追漲殺跌而已。現在雜誌上,網路上,電視上常見的專家或者投資人士,是不是和他們有些相似,呵呵,說說而已。

所謂丹陽私募,從投資整體來看,是值得稱道的,正如老巴當初錯過網路股一樣。 不要自己的追漲殺跌更隱蔽一點,就五十步笑百步。 等到市場進入到另外一個階段,回頭再看自己當初的思維和做法,會得出比較客觀的結論,不要意淫。 散戶的基本特徵包括一些機構都有這樣的一個特徵:“窮折騰”必然導致“折騰窮”!呵呵... 就象上篇文章提到的不是讓大家去搶反彈,只是告訴大家接下來就我個人觀點來看會發生反彈,有貨的就出去,沒有的接著看熱鬧。 呵呵,我們生活中太多的人把股市當做“提款機”了;太多的人被灌輸了長期捂股的思維,最終的結果導致也是這樣的。 從宏觀經濟學角度,股市的下跌可以擠壓泡泡;從另外一個角度,40天內的加息一是不對稱性,會壓制銀行股的價格. 二是當利率接近5%,意味著無風險適應率是20倍. 也意味著股票的適應率需要更低。財富再次遭遇洗牌之中... 閒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