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信H股定價承壓

http://magazine.caixin.cn/2011-09-16/100306055.html

  黯淡市況下,中信證券放低身段,以「中國資本市場代理人」的定位進入香港市場

財新《新世紀》 記者 沈乎

 

  中國最大的券商已經站在港交所的門口。據接近中信證券(600030.SH)的人士預計,其有望於10月第一週在港交所主板掛牌。

融資不是目的

  3月下旬,中信證券宣佈了H股發行計劃;8月30日,中信證券宣佈獲得中國證監會核准H股上市的批覆;9月1日,中信證券通過了香港聯交所的上市聆訊,計劃發行不超過11.45億股H股。

  發行方式為香港公開發行及國際配售,國際配售包括美國、日本等地區。本次發行募得的資金將全部通過補充資本金,用於海外業務平台的構建。

  中信證券將成為首家發行H股的內地券商,而海通證券(600837.SH)有望成為第二家。此前國泰君安香港公司在港上市,但不包括境內資產。

  接近中信證券的人士曾對財新《新世紀》表示,早在2007年中信證券就有H股發行計劃,計劃籌資30億美元,但因當時證監會對A股公司發行H股持謹慎態度,因此在保險、銀行等金融機構發行H股之後,券商股一直沒有登陸香港。

  中信證券赴港發行H股,最終得到了中國證監會的首肯。監管層希望通過中信證券的這次H股發行,讓境內券商「走出去」,加快推進國際化戰略。

  誠然,坐擁近400億元淨資本的中信證券並不差錢,刨除客戶資金存款,其賬上現金近200億元。

  2010年,中信證券實現營收277.9億元,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13.1億元,分別較去年同比上升26.3%和20.3%。截至 2010年12月31日,公司總資產為1531.78億元,淨資產為708.48億元。基本每股收益1.14元,每股淨資產7.08元,加權平均淨資產收 益率達17.28%,較全行業14.83%的淨資產收益率高2.45個百分點。

  2010年,中國證券行業總資產1.97萬億元,淨資產5664億元,淨資本4319億元,證券營業部4644個。中信證券在這四項指標上,分別佔全行業的7.8%、12.5%、9.5%和5.8%。

  2010年,中國證券行業總收入1911億元,行業淨利潤776億元,其中中信佔全行業的比例為14.55%和14.56%。

  融資不是目的,而包含國際化的進一步考量。接近中信證券的人士曾對財新《新世紀》記者表示,目前中信證券的淨資本水平在國內遙遙領先,業務承接 能力短期內不受淨資本的限制;中信證券希望的是通過發行H股獲得更高的國際市場認知度,為開拓國際業務鋪路。而中國證監會的態度,也由原來的謹慎轉為支 持。

市況慘淡

  中信證券此次發行面臨著較為慘淡的市場環境,定價承受一定壓力。

  證監會此前的要求是,先A後H的公司H股發行價不能低於A股此前20個交易日均價的九折,即中信證券的發行價不能低於8月30日至9月27日之間20個交易日A股收盤價的均值。

  接近中信證券的人士表示,這一要求已非強制,但中信證券希望獲得溢價。與此同時,由於兩地資本市場通過QDII和QFII有所接通,也不可能溢價太高,「不可能出現七八年前H股發行PB值很高的情況」,因此懸念不大。

  9月以來,中信證券的價格一直圍繞12元作小幅波動,粗略計算,中信證券的融資額將會在130億元左右。

  「這是底線。」上述人士說。此價格對應的PB值是1.3倍左右。

  但另一位接近承銷商的人士表示,目前與投資者的接觸都是在九折甚至更低的基礎上談的。

  「以往先A後H的公司中,H股發行價沒有低於A股股價的先例。」一位接近承銷商的人士表示,中信證券的心理預期在150億元,對應的PB值為1.5倍。

  「發低了中信不高興。」他說,「本來投行在其中應該是有一定還價餘地的,因為畢竟市況不好,而且華夏基金部分股權今年肯定要解決,變成趴在賬上 沒處花的一堆現金,明年中信證券的盈利能力可能要下降。但是,中信集團上市近在眼前,前任中信集團董事長孔丹去年就說到境外可以再拿100億美元(參見本 刊2010年第26期『中信再出發』),因此這次投行都唯恐報低了出局。」在這種心態驅動下,一家承銷商甚至報出了220億元的高上限。

圈定基石投資者

  9月的第二周,中信證券啟動了全球路演。

  中信證券位於香港的投行子公司中信證券國際,在此次發行中擔綱。承銷商隊伍土洋結合,工銀國際、農銀國際、中銀國際、建銀國際和交銀國際等銀行 系海外投行全部進入簿記人隊伍,里昂證券、匯豐銀行、美銀美林和摩根士丹利則擔任全球協調人。其中,里昂證券和匯豐銀行將負責亞歐的銷售,美國方面則有美 銀美林和摩根士丹利。

  接近承銷的人士說,因為在香港的渠道並未實質鋪開,銀行系海外投行出力有限,而各家協調人擁有承銷商的權限。在中資海外投行中,中信證券國際在 香港本身較強,加上合作夥伴里昂證券,可以搞定香港市場。今年6月9日,中信證券宣佈中信證券國際出資3.74億美元收購法國東方匯理銀行旗下里昂證券和 盛富證券各19.9%股權。這一方案較2010年雙方商談的深入合作計劃有所倒退,但方向未變,意在全力保證今年H股的順利發行,避免重大交易在程序上帶 來的不可控因素。

  截至上週,中信證券至少已經敲定六家基石投資者,並錨定了20多家機構投資者。其中既有知名主權財富基金淡馬錫、科威特投資局,又有中信證券新的合作夥伴巴西百達(BTG Pactual),此外還有中國社保基金、台灣富邦金控旗下的兩家美國公司富邦人壽(Fubon Life Insurance)和Och-Ziff資產管理集團(下稱Och-Ziff Capital)。

  此次基石投資者入股比例較高,可能與市況不佳有關。承銷方面人士透露,這些基石投資者都是中信證券自己找的,將包攬中信證券H股的30%-40%,「大約9億美元」。基石投資者按發行價定價,鎖定期半年。

  Och-Ziff Capital成立於1994年,自稱全球最大的另類資產管理公司之一,大約管理著294億美元的資產。

  百達是巴西知名證券公司之一,也是南美最大的獨立投資銀行公司。

  中信證券董事總經理兼投資銀行委員會主任、中信證券國際董事長德地立人8月初在接受財新《新世紀》記者專訪時表示,雙方的合作起始於中信證券國 際對巴西市場的興趣,在多次會面之後,2011年初雙方開始實質性的業務交流。初始階段,雙方將以介紹業務的方式進行合作。巴西百達首席經濟學家、巴西央 行前任副行長艾德瓦多·羅約(Eduardo Loyo)則表示將受益於與中信建立的戰略合作夥伴關係。

  上述接近承銷的人士表示,在剩餘股份的銷售中,對中信證券感興趣的資金,高比例來自QDII。

  不惟海通證券和光大銀行希望在四季度完成H股發行,徐工機械和三一重工的H股發行也恰好與中信證券撞車,港股市場資金壓力頗大。但接近中信證券的人士表示,投資者對中信證券的反饋要好於前二者。

  不過,與香港本地市場相比,歐美市場對中信證券的反響並不熱烈。這並不難理解:經歷近期多輪淒風慘雨,歐美市場投資者風險偏好下降,難以走出大行情,人人翹首以盼的惟有QE3。

「中國資本市場代理人」

  與以往的大型IPO相比,這家中國最大證券公司的赴港之路無波無折,略顯平淡。

  「路演中很多投資者問,中信證券到底亮點何在?」接近承銷的人士說,「就算它是一個最最平庸的中國證券公司,境外投資者也可憑此獲得進入中國資本市場的機會,何況它並不平庸。小QFII首批入圍,也是它的最新亮點。」

  一些承銷商主推的正是「中國資本市場代理人」這一概念,將中信證券打扮成境外投資者分享中國資本市場壯大的渠道,如直接融資比例的提升和股基交易的興旺。

  2010年,中信證券在經紀業務規模、股票及債券承銷規模、資產管理業務受託資產規模、債券銷售交易等多項指標上業內排行第一,直投業務來勢洶洶,入賬頗豐。

  但去年年中,因違反「一參一控」轉讓中信建投53%股權,中信證券的營業部資源折損慘重,這在2010年報表上並未完全體現出來。2011年,隨著華夏基金51%的股權轉讓即將完成,料將削弱2012年的盈利能力。

  截至2010年,中信證券28%的營收來自經紀業務。中短期內,A股出現大行情的可能性並不大,成交量預計將持續低迷。

  雖然中信證券是中國國際化程度最高的券商之一,其在國際業務上的佈局仍處於相當初步的階段,短期內難以對盈利產生大的貢獻。「長期看好中國資本市場,短期有壓力。」淡馬錫控股中國區總裁丁瑋對財新《新世紀》記者評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889

汽车“三包”七年长跑撞线 自主品牌承压更大

http://www.eeo.com.cn/2011/0930/212823.shtml

经济观察报 记者 张煦 沉寂七年的汽车三包政策在长期“摸石头”之后,终于要“过河”了。

上周,国家质检总局在官网发布消息称,即日起开始对《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征求意见稿)》(简称汽车“三包”)规定再次征集公众意见,为期一个月,并将于10月下旬召开立法听证会,目前正面向社会征集听证陈述人参加会议。

虽然质检总局仍未就汽车“三包”修订和出台的具体时间给予时间表,但业界普遍认为,这一次,三包真的要出台了。

最新的三包征求意见稿,以2004年的征求意见稿为框架,进行了少量的修改。但是业界对于“三包”的具体执行结果,仍然持观望态度。是否明确三包主体、标准给予量化、设立第三方鉴定机构三大方面,被认为是三包能否成功执行的关键所在。

中消协统计数字显示,2010年,汽车成为投诉量同比上升幅度最大的商品。全国消协组织共受理汽车投诉20405件,同比增长51.1%,达到历史 最高位。在种种涉及汽车的投诉中,因质量问题产生的投诉占50%,但由于没有“三包”规定,消费者购车后遇到质量问题,解决方法通常是“只修不换”,即使 维修多次仍然存在问题,消费者也无法换车。因此,汽车产品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只能靠汽车厂商、经销商、消费者以及零部件供应商等多方进行利益博弈。

执行难题

一直处于酝酿之中的“三包”政策被认为是汽车产业进一步规范和发展的助推器。但“三包”政策是否具备可操作性和执行力,还有待商榷。

在新规草案中,明确了车辆退换的具体条件,包括售出后30日之内,出现因产品质量问题而产生的车身开裂、制动系统失效、转向系统失效、燃油泄漏等严 重安全性能故障;因严重安全性能故障累计进行了2次修理,严重安全性能故障仍未排除或者又出现新的严重安全性能故障;发动机、变速器、车身因产品质量问 题,累计更换总成2次后,仍不能正常使用的;制造商在三包凭证中明示的其他总成或系统,因同一主要零部件产品质量问题更换2次后,仍不能正常使用的,消费 者可以选择退货、更换、修理。

在上述四种情况下,消费者要求退货的,销售商应当负责免费退货。

对此,消费者们自然是欢欣鼓舞,但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副总经理颜景辉却充满了担忧,如何定义“严重”安全性能故障?如果消费者认为很严重,而厂商认为不严重则怎么办?

“这就需要标准制定得具体、量化,给予明确的规定,才能真正具有可操作性,从而避免执行中的扯皮。”颜景辉说。

此外,新规中的责任方也有待进一步明晰。新规中称,“拟定家用汽车产品实行谁销售谁负责的三包原则”,照此推断,经销商则成为“负责”的一方。中投 顾问交通行业研究员申正远认为,从汽车“三包”的政策要求来看,执行困难的焦点是汽车生产、销售厂家的利益问题,按照汽车“三包”的标准执行,汽车生产、 销售厂家将会面临更多的产品质量风险,所以执行汽车“三包”势必还是会遇到汽车生产、销售厂家等方面压力。

对此,某经销商集团负责人称,“通常,在不予明确的情况下,均理解为‘销售方’只是指经销商,那么我们就承担了很多原本应该由汽车生产厂商承担的责任。”

这也是经销商们普遍担心的问题。在经销商们看来,如果不明确将生产厂商放在三包的责任方位置上,那么换车、退车的压力就会很大。

“有些故障和质量问题,经销商也希望帮消费者换车,但厂商通常并不支持和认可,那么我们就很为难,换车无疑会增加我们的成本”,上述经销商负责人透露,目前经销商的利润率普遍在4%至6%之间,不足以独自支撑修车、换车等庞大的支出。

“汽车一经销售就贬值数万元,而一旦退换就成了二手车。经销商无法独自承担这部分损失。此外,如果是在北京等限购城市,出现换车,经销商名下并无名额,也无法进行过户。”某4S店二手车事业部总监称。

中国质量协会秘书长助理、用户工作部部长樊天顺同时认为,如果是换车,涉及到交管部门的车牌号更换、折旧问题谁来承担等等,需要交管部门也参与进来。

此外,“三包”中要求3-5日内必须修好,由于维修需要的配件不一定有库存,有些甚至还需要返厂维修,经销商认为很难绝对达到这一标准。

对于“三包”中规定的“汽车产品售出后30日之内”期限,也有专家持怀疑态度。假设消费者购车后,因等候提车等原因并没有使用车辆,1个月内很难发现汽车的质量问题。因此,建议退换车应以实际公里数来考核,而不是以时间为截点。

而设立第三方鉴定机构,则被认为是维持三包公正性、在具体操作中承担责任的有效办法。在颜景辉看来,目前,在投诉过程中,认证、鉴定是一个专业、严谨的环节,而相对于生产厂商而言,消费者明显处于弱势。

“符合规定、符合标准”一直是厂商拒绝退换车的托辞。因此,成立一家与汽车企业毫无利益关系的第三方鉴定机构,也是汽车三包能否顺利实施的当务之急。

自主压力

一旦实施“三包”,自主品牌车企将承受比合资品牌更大的压力。

在2011年全国汽车用户满意度测评(CACSI)中,自主品牌过去三年在品牌建设和提高质量方面有了一定提高,但在影响满意度的四大要素中,自主品牌的品牌形象和感知质量与合资品牌仍有明显差距。

“自主品牌本身利润就薄,三包实施后,压力会更大,但自主品牌不可能永远在一个宽松的条件中成长。”中国质量协会秘书长助理、用户工作部部长樊天顺说。

尽管在2010年的95次召回中,涉及自主品牌的只有一次,即奇瑞宣布召回瑞麟X1 3200辆,仅占2010年国内乘用车召回总量的0.2%,但事实上,自主品牌车辆的故障率明显高于合资车辆,只是绝大多数的自主车企都采取了“坚决不召回”的政策。

某自主品牌经销商负责人告诉记者,自主品牌经过多年的征战,质量和工艺已经提升了不少,但还需要市场的引导、调控来提升生存能力,“三包”的推出,在提高自主品牌质量门槛的同时,也会相应地增加成本,给自主品牌带来更大的压力。

“但从另一方面来讲,由于有了‘三包’的规范和保障,会有更多人安心尝试自主品牌,这对那些有责任心的自主品牌来说,也能赢得更多的市场机会。”上述经销商负责人表示。

(本报记者杨小林对本文亦有贡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151

珠三角小企業多方承壓

http://slamnow.blog.163.com/blog/static/19931823620111075820838/

高利貸癥結未解,歐債危機難緩,中小企業陷入空前的困境之中。

「市場萎縮、訂單減少,人民幣升值影響和企業綜合成本大幅增加。」深圳市外商投資企業協會常務副會長郭小慧近期密集調研了深圳市外貿中小企業,深入瞭解了當前企業面臨的重壓。

成本細賬是郭小慧10月13日向溫家寶總理匯報的重點內容。經過最近對20家不同規模企業的抽樣調查,人工成本上升10%以上的有16家,原材料成本上升10%以上的13家,稅費成本、物流成本、房租水電等亦各有不同程度上漲,彙總看,企業綜合成本強勁上升了40%

成本上漲、需求萎縮擠壓了利潤空間。佛山、東莞、深圳等多名受訪的小企業主對記者稱,做實業幾乎不賺錢了,有的利潤率下滑達到30%-40%,諸多企業主已退出實業,轉做資本生意

因成本和資金壓力增大,不少珠三角企業也涉足高利貸。據報導,東莞民間高利貸資金總規模約380億元,約佔同期商業銀行貸款規模的10%左右。深圳一家小型家居公司老闆邱明(化名)告訴記者,近期他借了80萬元高利貸,月息達4%,「為了流動資金周轉,生存下來,沒有辦法」。

小企業生存鏡像

邱明可以說是小企業主的一個典型,擁有60多名員工,從業10餘年,他的公司銷售接近1000種高端家居,產品鏈全而長。不過,14日下午,在深圳羅湖區的公司辦公室,談起當下的經營困境,他不斷嘆息搖頭。

「2008年以前,每年的營業額增速是50%,但隨後逐年下降,去年同類型業務下滑30%。」邱明說。

從2010年10月份開始,因房地產受持續打壓,家居貿易行業開始蕭條,需求萎縮,銷路不暢,營業額停滯不前。在由2個店面增加到4個店面的情況下,邱明公司的營業額勉強達到2500萬元,毛收入1200萬元,淨利360萬元

「利潤已經大為減少了,明年的情況可能更不好,成本上漲很厲害。」

邱明列舉,租金成本,目前水平比2009年增長一倍,由3萬多元(店面月租)漲到7萬多,倉庫租金從30多元/平升至60多元/平,「實在受不了了,現在把倉庫搬到了偏遠的坪山新區,但也新增了物流成本」。

人工成本,3年前支付給一個倉管員的工資是1500元-2000元/月,現在是3500元/月,也翻了一倍。發放給員工的「三險一金」也在增加

郭 小慧在前述呈給溫家寶的報告中精細總結,小企業員工基本工資的上升,帶動了整體費用的上升。深圳的最低工資標準2010年為1100元,2011年為 1320元,增長了20%;以工資為基數的職工養老保險(工資總額的10%)、醫療保險(工資總額的6.5%)、工會會費(為工資總額的2%)雖然比例標 準沒變,但基數變了,企業的實際支出都增加了20%。至於工傷保險,由於標準從0.5%變為1.5%,企業支出增長了260%。另有生育保險(工資總額的 0.5%);教育附加費、住房公積金(工資總額的5%)、殘疾人保障金(1000員工交四人全年工資)等等。

此外,邱明還要支付高昂的財務成本。「6月份拿到了一家銀行370萬元的貸款,9月份獲得另一村鎮銀行800萬元貸款,利率都在基準上上浮了40%。」為解決部分急用資金缺口,他還借了高利貸,其中一筆80萬元,月息4%,另外還要一次性給付2%利息

我們這種企業,生命期就是3個月,解決不了流動性問題就隨時可能倒閉。」 邱明無奈表示。

與邱明相比,鄧林平所經營的佛山盛凱田貿易公司面臨的困難更大。「申請不到貸款,所以現在不做太長時間的單子,一般是月結,否則寧願失去客戶。」此外,他也拒收期限超過1個月的銀行承兌匯票。每月他要收入50萬元的銀票,今年貼現利率飆升超過10%,如果期限太長,他擔心貼不出去遭遇現金流危機。

鄧林平做的是鋼材加工貿易生意,今年以來,市場鋼材需求下降至少50%,一些大型機電企業的訂單減少50%-70%。鄧的公司利潤率已由以前的20%下滑到10%。

深圳市安博電子公司副董事長李曉白則表示,今年遭遇的困難完全出乎意料,去年取得1.4億元的銷售額,淨利潤15%,但今年訂單減少了50%,成本又大幅上漲,利潤隨之跌光了

產業「空心化」之憂

為了較全面摸底中小企業尤其是外貿企業的當前經營狀況,深圳市外商投資企業協會10月下旬抽樣調研了20家不同行業和規模企業的成本細賬。

18日,郭小慧對記者介紹,分項目看,人工成本上升10%以上的16家,其中10家上升20%以上,最高的上升40%;原材料成本上升10%以上的13家,其中最多的上升25%;稅費成本普遍上升8%-10%;城建稅去年為1%,今年上升為7%;物流成本普遍上升5%-10%;房租水電成本增加10%-20%。

「這還不包括勞資糾紛帶來的協調成本等其他方面。」 郭小慧說。

人民幣升值對外貿企業的利潤侵蝕較大。據該協會前期對200家企業進行了調研,60%以上的企業反映,人民幣升值幅度超過3%,其進出口業務將出現虧損。

從人民幣每升值1%所產生的匯兌損失佔企業主營業務收入的百分比看,40%的被調查企業佔比小於1%,35%的企業佔比在1%-2%之間,10%的企業佔比在2%-5%之間,15%的企業佔比超過5%。

「當然,在加工貿易出口當中,情況不盡相同。」郭小慧說,來料加工的企業相對影響較小,因為進口原材料時節省的費用,抵去部分出口時損失的費用,而進料加工的情況稍複雜,這取決於進口的中間產品和原材料所佔的比重,一般貿易出口時影響最大。

據協會對企業的進一步調研,65%的企業由於人民幣升值,已經使企業成本上升了3%-5%(大多用美元結算);用歐元結算的企業因歐元大幅貶值,有的成本已上升了15%。

種種原因使得企業利潤空間越來越小。郭小慧說,前述20家被調查企業中,90%以上的企業反映企業利潤率下降,平均下降幅度為10%-15%。在利潤率下降的企業中,65%的企業下降在10%以上;35%的企業下降在10%以下。另有15%的企業在虧損中運作

部分企業的虧損還有大企業的擠壓。深圳某擔保公司總經理對記者說,除了成本,今年小企業面臨的另一大難題是,大企業的付款時間拉長了,壓款增多,傳導到中小企業,壓力更甚。

諸多困境疊加,實業經營日益失去吸引力。記者在採訪中感受到中小企業主中普遍瀰漫的悲觀情緒,產業空心化問題或將凸顯

「我認識的一個佛山原來做餐飲業的老闆,一年賺60萬元,但這點收入遠趕不上他所租的店舖房東鋪面的資產升值,他現在轉行炒房去了。」邱明說。

李曉白亦表示,他所知不想幹實業的企業主比例不小,「房地產、股票不好,不少企業就放高利貸,溫州企業率先暴露倒下了,高利貸還是做不得,但能做什麼?很多人發牢騷,不想做,一片迷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119

老闆電器VS華帝股份:樓市低迷廚電市場承壓

http://www.21cbh.com/HTML/2011-11-12/4MNDE5XzM3OTA4Mg.html

廚房家電與房地產市場可謂密切相關,隨著近期房地產市場低迷,不少人開始擔心廚房家電類上市公司的業績會受到影響。

股市近期整體表現不佳,廚電類兩大龍頭公司老闆電器(002508.SZ)和華帝股份(002035.SZ)均停留在相對較低的價位上。

「儘管從估值來說,華帝股份會更加有吸引力,但老闆電器定位更高端,受到房地產低迷的影響相對較小,比較適合穩健型的投資者來投資。」一位券商研究員表示。

11月11日,老闆電器和華帝股份股價分別報收16.10元、10.28元,當天的動態市盈率分別為25.21、14.95倍。

毛利率:老闆電器高於華帝股份

今年三季報顯示,老闆電器的銷售毛利率為52.02%,去年則為54.60%。相比之下,華帝股份的毛利率就顯得比較低,同期數據分別為33.29%、35.36%。

「這主要是因為他們本身的產品定位不一樣,老闆電器要比華帝股份的定位更高端一些,產品價格高的同時也具有比較高的毛利率水平。」某券商研究員表示。

中投顧問家電行業研究員趙慧智認為,老闆電器1979年就已經成立,而華帝股份成立於2001年,僅從創立時間來看,老闆電器先於華帝股份20多年,這使老闆電器積累了部分固定的客戶群,並成為行業內的「老大哥」,品牌知名度較高。

「老闆電器產品的中高端定位,也使得企業的經營情況比較好。」她表示。

中銀國際分析師劉會明認為,老闆電器長期以來加強品牌建設、強化高端定位,與西門子和方太等共同構成了國內廚衛家電領域的高端品牌陣營。公司產品價格甚至高於西門子品牌,與方太相當。

安信證券研究員表示,華帝股份和老闆電器的毛利率有一定的差距,華帝股份的產品定價能力不及老闆電器,高端產品的佔比也比較有限,因此公司仍需時日才能真正完成其高端定位的目標。

事實上,與華帝股份相比,老闆電器在毛利率較高的同時,銷售費用率也要更高。據瞭解,今年前三季度,老闆電器的銷售費用率為31.91%,而華帝股份的三季度銷售費用率僅為18.7%。

招商證券分析師紀敏認為,老闆電器的銷售費用率較高一方面是因為公司堅持高端定位,另一方面是因為一部分產品通過代理商分銷,但公司直接與終端渠道結算,這部分業務採用特殊的結算方式,按賣場售價計入收入,而退換代理商的進銷價差計入銷售費用。

議價能力:兩家公司均有所提升

「這兩家公司在產品上還是各有側重點,老闆電器在油煙機方面做得比較好,華帝股份在灶具方面做得比較好。」上述券商研究員表示。

華帝股份的三季報顯示,公司的應收賬款與營業收入的比值為14.2%,出現了回落,而應付賬款與營業成本的比值為68.3%,高於最近兩年同期水平。紀敏認為,綜合這兩項指標和今年的情況來看,公司對上下游的議價能力正在逐步加強。

與此同時,老闆電器在最近一段時間內也出現了應收賬款減少,而應付賬款提高的趨勢,同樣顯示出議價能力正在不斷加強。

「家電是一個競爭很激烈的市場,相比其他領域,由於我國的城市化進程、市場空間大等原因,廚電領域的發展情況還算比較好,所以相關公司的議價能力有所提升。」上述券商研究員表示。

廣發證券分析師袁浩然則認為,按照2.3億戶城鎮人口、1.9億戶農村人口計算,僅以吸油煙機、灶具、消毒櫃為主的大廚電市場,未來就有超千億的市場總容量。目前廚電市場還處在逐步成熟階段,行業整體處在快速增長的上升通道。

但他同時也認為,目前廚電市場集中度低,行業內龍頭規模在20億左右,尚未形成行業領導。另外,行業目前還沒有經過大規模洗牌,市場格局還存在長期不穩定性。

最新業績:華帝淨利潤增速遠超老闆

事實上,從老闆電器和華帝股份近期公佈的業績來看,華帝股份的淨利潤增長率甚至超過了老闆電器。

數據顯示,2011年三季報老闆電器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10.67億元,同比增長23.22%,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23億元,同比增長31.06%,每股收益0.48元。

而華帝股份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14.23億元,同比增長20.31%,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的淨利潤8637萬元,同比增長58.99%,每股收益為0.39元。

「華帝股份在淨利潤增長幅度上要高於老闆電器,所以儘管毛利率較低,但是其盈利能力也不可小覷。」趙慧智表示。

但是,也有業內人士表示:「上市公司不能僅僅看短期業績,更要看長期業績,雖然華帝股份近期業績改善表現得相當明顯,但其股價表現也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這種預期。」

投資建議:老闆穩健更具優勢

「這兩家公司的產品類似,屬於同一個行業,所以有『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關係。」上述券商研究員表示。

而目前市場最為擔心的就是房地產市場的低迷將對整個廚電行業帶來負面影響,畢竟該領域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房地產市場的拉動。

中金公司在研究報告中稱,如果房地產銷售持續低迷,那麼廚電市場增長存在下滑的風險。

「房地產市場的低迷,目前對廚電市場的影響還不是特別明顯。但如果到了明年還繼續低迷的話,那肯定會對行業帶來一些不利作用,無論是老闆電器還是華帝股份的業績都會受到一定程度的衝擊。」某業內人士表示。

袁浩然則認為,煙灶消產品由於其本身具有家具產品屬性,和地產銷售有一定關聯。但目前地產調控對廚電影響有限。近些年期房佔比提升,一部分緩衝了地產調控對廚電銷售的負面影響。

據瞭解,華帝股份預計2011年淨利潤同比增長10%~20%,低於市場之前的預期。中金公司認為這反映了公司在房地產持續調控情況下對未來業績增長不樂觀。

與此同時,老闆電器的業績預期要比華帝股份樂觀,預計今年全年的業績增長幅度為20%至50%,

那麼,房地產市場的低迷對哪家公司帶來的負面影響會更大呢?

「這 個現在還不好確定,總體來說我覺得老闆電器受到的影響相對同行來說會比較小,這一方面是因為老闆電器在房產直銷方面,也就是直接將產品賣給開發商做精裝修 用這方面起步相對更早,所以做得相對也要更好。另一方面是因為老闆電器的定位比較高端,受價格波動的影響較小。」上述券商研究員表示。

該人士還表示,從產品定位和過往企業發展的歷史等方面來看,老闆電器相對於華帝股份在業績的穩健上會更具優勢,所以更加適合穩健型的投資者。攝影記者/任玉明 製圖/張逸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216

液晶面板關稅恢復至5% 國產彩電整機廠商承壓

http://www.21cbh.com/HTML/2012-3-23/0MNDE5XzQxMTk0Mg.html

業內傳聞已久的進口液晶面板稅率上調一事終於落地。

財政部昨日(3月22日)在官網發佈 《關於調整部分商品進口關稅的通知》,自2012年4月1日起,對4個稅目商品進口關稅暫定稅率進行調整,其中「32英吋及以上不含背光模組的液晶顯示板」的進口關稅取消了原先的3%優惠稅率,恢復至5%。

在 業內人士看來,此次調整有利於國內面板生產廠商,將迫使海外面板產業進一步向內地轉移。不過,由於當前彩電行業利潤率較低,在一定的時期內,國產電視整機 廠商將承受較大壓力。據瞭解,稅率上調背景源於全球液晶面板供過於求,以及國內液晶面板生產線的陸續上馬。京東方副總裁張宇認為,原來3%的進口關稅過 低,在原來國內沒有液晶面板生產線的情況下,這樣的關稅有利於降低整機企業成本,但在當前情況下,提高液晶面板進口關稅將刺激國內整機廠商採購國產面板, 以減緩京東方、華星光電的短期經營壓力。

「京東方、華新光電當前這部分面板的產量有限且良率還在爬坡階段。」奧維諮詢副總經理金曉鋒接受《每日經濟新聞》採訪時表示,隨著產量和良率的提高,稅率調整對國內液晶面板廠商的影響將在今年下半年及明年上半年初步顯現。

儘 管業內人士認為,關稅上調中遠期有利於國產液晶面板廠商。但家電專家劉步塵認為,京東方、華新光電等國產廠商供應能力短時間內難以上去,而且即使有了強大 的供應能力,是否在性價比上能真正超過進口面板也很難判斷。劉步塵表示,在關稅上調、國內廠商供應能力不足的時間差裡,國產彩電整機廠商承壓明顯。

相關數據顯示,2012年1月,32英吋液晶面板價為127美元,42英吋為210美元,以人民幣兌美元的匯率及提高2%關稅計算,兩種尺寸的面板成本,將分別增加16.3元人民幣和26.9元人民幣。

「一個關鍵問題是誰來消化上調2%的關稅。」創維集團新聞發言人李從想昨日接受《每日經濟新聞》採訪時提出了這樣一個疑問,他認為,上游液晶面板廠商如果不下調價格的話,這將使得國產廠家整機成本上漲。

「要麼就是整機廠商降低自己的利潤,要麼就是提高產品的價格,將關稅上調的影響轉移給消費者。」據他介紹,2010年彩電行業的平均淨利潤也才2%左右,如果要整機廠商全部消化此次關稅2%的上調,壓力不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125

進口紅酒搶灘兇猛 國產葡萄酒行業承壓

http://www.21cbh.com/HTML/2012-5-18/0MNDE4XzQzNTY0MQ.html

進口葡萄酒強勁增長的勢頭給國內葡萄酒行業帶來的壓力漸大。

據記者瞭解,有媒體報導稱,中國海關和中國釀酒工業協會的統計數據顯示,2011年葡萄酒進口總量為36.16萬千升,同比增長27.6%;進口金額13.93億美元,同比增長80.9%。

統 計數據顯示,2012年一季度,我國葡萄酒行業累計產量27.91萬千升,同比僅增長6.82%,增速比去年同期下降19個百分點。這也是2008年金融 危機後的首度個位數增長。酒類收藏專家肖竹青指出,正是由於經濟不景氣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消費的積極性,導致需求不足。同時,目前進口葡萄酒在中國市場已 佔到30%左右的份額,而在5年前,國產葡萄酒還佔據著國內超過90%的市場份額。以國產葡萄酒龍頭張裕A(000869,SZ)為例,其2012年一季 報顯示,營業收入為19.12億元,同比下滑8.5%。

對此,有市場人士認為,2012年進口葡萄酒預計增長約30%。與進口葡萄酒增長相伴的是進口葡萄酒貿易商的急速增加,幾年前中國葡萄酒進口商才800家,2011年已接近4000家。

中銀國際食品與飲料行業分析師劉都認為,在這些進口商中,小規模低質量的逐利行為難成大氣候,一些注重渠道運營和品牌建設的進口酒會對本地品牌形成較大威脅。

葡 萄酒行業觀察家、中國紅酒網創始人董樹國表示,這幾年國產品牌的銷售都出現了下滑,「造成這種銷售增長回落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國外葡萄酒湧進帶來的衝 擊;二是國外葡萄酒文化的浸滲;三是國產葡萄酒自身原因。」董樹國擔心,在進口酒的衝擊下,國產葡萄酒如果找不準自己的定位,恐怕連原有的市場都保不住。 董樹國強調,國際知名葡萄酒品牌贏得市場的關鍵是因為其文化,文化是無形的,也是無孔不入的,這需要長期沉澱和積累。

儘管國內葡萄酒整體受到衝擊,但是各個價位受影響不同。記者瞭解到,目前售價在100元以下和1000元以上的國產紅酒價格段,受到的衝擊較大,售價在300~1000元的產品競爭並不激烈,因為這一價格段需要長期的品牌積累和渠道的深度分銷。

對「內外」葡萄酒之戰,還是有人持相對樂觀的態度。葡萄酒資訊平台紅酒客網CEO楊波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究竟目前進口酒有多大的衝擊作用,也沒有具體的數據可以量化估算出來,因為這裡面涉及到經銷商手裡的庫存問題。」

國泰君安的研究報告也指出,我國葡萄酒行業的普及度仍較低,行業依舊處於成長期,未來進口酒、國酒將可共同成長。

·相關新聞

拉菲降價搶奪國內市場

就 在進口紅酒大肆搶灘中國市場的同時,《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獲悉,國際市場上法國波爾多最為頂尖的紅酒莊園「拉菲」公佈的2011年一線酒商報價每瓶420 歐元,同比下降30%。梅多克中級莊ChateauAngludet發佈的2011年期酒價格也顯示,198英鎊一箱的價格較2010年份降低了20%。 波爾多酒莊等出產的葡萄酒價格也有所下調。另據倫敦國際葡萄酒交易所數據,從2011年6月至今,反映波爾多一級莊園現貨價格的高級葡萄酒50指數已下跌 逾25%。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瞭解,上海紅酒行情系統顯示,截至5月8日,2008年份拉菲的外高橋保稅價已從15500元/瓶高位跌至7230元/瓶,2004年份的瑪歌則從4900元/瓶落至2850元/瓶。

對此,上海紅酒交易中心市場總監王佳琪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此次拉菲放低身價,「一方面是因為大家都期望期酒價格能夠降下來,回到一個比較合理的區間;另外一方面,2009年和2010年期酒價格太高,導致投資者都沒有賺到錢,所以今年莊園會讓渡一些利益。」

記 者瞭解到,2011年下半年以來,拉菲已經經歷了一波市場行情的調價和下降,目前現貨市場來看,國際市場最便宜的拉菲價格在5500元~6000元/瓶。 拉菲期酒以低於4000元/瓶的價格發售,對此,王佳琪認為,「拉菲2011年期酒認購相當踴躍,因為價格比較低,有增值空間。2年後漲到6000元/瓶 的壓力不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605

伊拉克和利比亞無法維穩 石油價格承壓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2675

暴力還是和平直接左右石油市場。伊拉克政局不穩和暴力衝突已經讓伊拉克石油產量距離政府目標漸行漸遠。利比亞的不穩定性也讓該國石油出口量下滑至2012年以來最低水平。

一、伊拉克方面

路透社數據顯示,去年,伊拉克每天出產原油超過300萬桶。今天6月份,伊拉克原油產量已經下滑至每天296萬桶。

這與伊拉克政府設定的目標值370萬桶漸性漸遠。

為何伊拉克石油產量會下滑?

原因大致如此:暴力衝突上升、政治癱瘓、糟糕的石油運輸基礎設施。

先看暴力方面,據聯合國評估,上個月是伊拉克最血腥的一個月,愈演愈烈的暴力活動對石油工業影響巨大。一系列炸彈襲擊減少了Kirkuk-to-Ceyhan出口管道的運輸量。

政治方面,伊拉克政府與庫爾德地方政府一直存在矛盾。由於石油利益分配矛盾無法調和,伊拉克政府與庫爾德地方政府的矛盾已經造成每日石油產出減少15萬桶。

基礎設施方面,國際石油公司一直在抱怨伊拉克的石油基礎設施,其輸油管道質量和容量之差,已經無法滿足石油產量增長的需求,加之南部港口出發的海上運輸也受到天氣的破壞,很多生產由於運輸和倉儲壓力被迫關停。

二、利比亞方面

據Lloyd's List Intelligence數據顯示,7月份,利比亞石油出口下滑了20%,出口水平已經下降至2011年內戰之後最低水平。

7月份,一波罷工和民工活動讓利比亞被迫關閉了幾個出口油庫。7月,利比亞石油出口量下滑至每天78萬桶。

上週,利比亞石油部長警告稱,如果局勢得不到改善,利比亞將陷入「黑暗」。

6月份,利比亞石油出口量下滑至每天98萬桶,這是該國自2011年12月以後,石油出口量首次下滑至每天100萬桶以下。

能源專家Amrita Sen表示:

此時此刻,利比亞石油市場是至關重要的。然而,利比亞石油出口下滑是實際情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3212

國研中心主任:房地產供需將發生重要變化 地方經濟承壓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8374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李偉今日表示,我國房地產市場供求關系將發生重要變化,房地產需求增速會放緩。 據新華社報道,根據國研中心課題組的推算,2012年底,全國住房存量達到相當規模,城鎮家庭戶均住宅套數已達1.03套,城鎮戶籍家庭住房自有率為85.39%;城鎮人均住宅建築面積為32.9平方米。隨著城鎮化的發展,房地產需求仍會增加,但增速會放緩。 這種變化出現的主要原因在於房地產行業發展環境和內在動力發生變化。李偉表示,我國經濟已由快速增長期進入中高速增長期,增長階段的轉換對房地產市場必將產生較大影響。 他同時認為,隨著利率市場化改革的推進,住房信貸利率的提高將會影響到居民家庭的購房能力,再加上有關涉及房地產業稅制的不斷完善等措施,必然會加快不同群體住房需求的變化。房地產增速回落趨勢和市場變化在相當程度上會給地方經濟發展帶來較大影響。 在房地產市場分化方面,他提到,近兩年來,我國房地產市場分化趨勢越來越明顯。一線城市房價上漲較快,但一些二、三、四線城市,房地產去庫存化周期明顯拉長,庫存壓力不斷加大。二、三、四線城市房價上漲幅度明顯低於一線城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1839

樓市低迷業績承壓 首創置業四季度加快"出貨"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4/09/4023476.html

日前,鉅大國際(01329.HK)發布公告稱,根據聯交所上市規則,其收購首創置業(02868.HK)資產事項構成公司的反收購,並被視為新上市申請人。

前,鉅大國際(01329.HK)發布公告稱,根據聯交所上市規則,其收購首創置業(02868.HK)資產事項構成公司的反收購,並被視為新上市申請人。

首創置業相關負責人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回應稱,未來,首創置業發揮鉅大國際的融資功能,並將其定位為以商業地產運營為主的平臺。而關於未來住宅業務的銷售策略,該公司稱,將聚焦重點城市剛需項目,積極定價,加速出貨,在京津等城市土地市場進行“補倉”。

註資殼公司

鉅大國際原為一家化工企業,總部與生產設施設於福建廈門。去年11月,首創置業斥資3.46億港元收購鉅大國際65.1%股權。關於收購的目的,首創置業對外稱,“為首創提供從事房地產業務開發及投資的另一平臺”。

彼時,分析人士預計,首創置業入股鉅大國際後,或將在短期內出售鉅大國際原有的化工主業,轉而註入地產物業。

今年8月18日,首創置業發布公告稱,其間接全資附屬公司僑恩將以約9.38億元,購買新加坡Reco Ziyang Pte Ltd.所有的西安首創新開置業60%權益。根據公告,在僑恩有限公司完成西安首創新開置業有限公司的股權收購後,該西安項目100%股權將註入鉅大國際。

按照首創置業的計劃,西安項目將成為鉅大國際所發展的首個物業項目,是其“拓展至中國房地產市場所邁出的第一步”。

被註入首個物業項目後,鉅大國際日前再次發布公告稱,其收購首創置業資產事項構成公司的反收購,而由於註資距首創置業入股鉅大國際尚不足24個月,將被視為新上市申請人。

首創置業資本管理中心總經理秦怡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透露,去年12月份完成對鉅大國際的收購後,首創置業開始向其註入物業項目,將其定位為以商業地產運營為主的平臺。

“商業物業要擴大規模,需要相對長期的資金支撐,首創置業希望未來充分發揮該平臺靈活高效的融資優勢。”秦怡說道。

關於鉅大國際的定位以及首創一系列資本運作的動因,盛富資本國際有限公司CEO黃立沖對本報記者分析稱,H股公司如果要發行新股或發債,需經中國證監會、外管局等部門批準,審批過程複雜,而鉅大國際對於首創置業的意義,在於突破融資限制,提高現有平臺的融資效率。

另外,由於首創置業與鉅大國際都在香港上市,關於如何處理好同業競爭、區分業務,是業內頗為關心的問題。為此,據秦怡稱,首創置業劃定了西安、杭州、南京、濟南、長沙等17個城市業務範圍給鉅大集團,進行分地域運營,首創置業承諾不進入該17個城市。

積極出貨

以開發住宅為主、高檔商用物業開發為輔的首創置業,2003年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市,今年以來,在樓市承壓的大環境下,這家以京津為大本營的國有企業也感受到了沖擊。

財報顯示,首創置業2014年的銷售目標為280億元。今年上半年,該公司累計簽約面積約73.1萬平方米,簽約金額67.7億元,截至2014年8月底,該公司簽約金額約124.9億元。

首創置業副總裁、董事會秘書胡衛民對本報記者表示,首創置業的大量存貨將安排在四季度推出,在途貨值約為140億元,另還有貨值60億元的保障房項目,他認為,首創置業仍有可能通過四季度的出貨來完成全年銷售目標。

在首創置業管理層看來,北京、上海、重慶等重點城市,明年樓市可能向好,未來首創將進一步縮減三四線城市項目投入,聚焦京津滬等主要城市。該公司在產品上的計劃是,聚焦重點城市通勤方便的“高性價比”地段,以奧特萊斯+住宅的配置,抓住首次置業和首次改善的客群,並采取積極定價的策略,回籠更多現金用來儲備土地,為明年備貨。

根據胡衛民給出的數字,首創2014年的拿地計劃是250億元,目前已經花費的金額為140億元。

一方面,加快住宅出貨,在土地市場補倉,另一方面,首創置業也開始在融資手段上尋求突破。記者了解到,首創置業總資產負債率約為71%。關於首創置業的財務現狀,胡衛民稱,目前首創置業的融資結構中,銀行貸款占比為62%左右,境內外債融資占比為23%,其余15%是非標類融資。

除此之外,首創置業已發行了40億元永續債,這被業內解讀為“試圖通過永續債降低凈負債率”。對此,胡衛民回應稱,2013年發行的美元永續債8.375%的融資成本,遠低於10%至13%左右境內信托融資成本,與刨除隱性成本的房地產開發貸成本相近。


(編輯:李燕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381

低通脹折射實體經濟承壓 中國寬松政策有望加碼?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428

0025116ac85d12322b1e1f

中國CPI漲幅重返"1時代",創逾四年半低點,PPI漲幅連降31個月創歷史記錄,凸顯實體經濟層面需求不足和增長的疲弱,政策進一步放松的可能性有所加大。 

實際上,中國寬松政策也持續在加碼。為引導資金利率預期下行,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央行昨日引導14天正回購利率下行至3.4%,刷新三年半新低,為繼7月14日和9月18日之後年內的第三次下調。

國家統計局周三公布,9月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1.6%,時隔四個月後再度跌落2%,創出2010年1月以來的56個月低點。當月PPI同比下降1.8%,為連續31個月下降。

分析人士認為,未來通脹仍將低位運行,為政策面持續寬松以穩增長提供空間,乃至支撐起市場關於全面降準降息的預期。

這種預期並非空穴來風,華爾街見聞網站介紹過,國家信息中心首席經濟師範劍平周一曾闡述全面降息需要滿足的三大條件:

今年PPI下降的幅度加大,CPI漲幅比去年縮小,房價也開始掉頭向下了,我們降息的條件在逐步成熟,或可選擇定向降息,將來如果房價、CPI、PPI都下降就存在全面降息的條件。

房地產市場自今年一季度以來就進入調整,如今9月CPI和PPI雙雙不及預期並創下數十個月新低,是否意味著中國全面降息的條件已經成熟?

從分項上看,9月CPI中的食品價格同比上漲2.3%,非食品價格同比上漲1.3%。從環比來看,9月CPI上漲0.5%,PPI下降0.4%。

最能反映經濟景氣度的非食品價格漲幅出現回落,PPI回落幅度亦超出預期,這說明當前經濟景氣可能比預期的要差,產能過剩的矛盾和需求不足的程度都比預期的要嚴重,”申銀萬國首席宏觀分析師李慧勇評價稱,“這進一步確認了當前應以穩增長的主要政策基調。

重申長期以來一直堅持的“三箭齊發”的觀點,認為首先還是需要降低融資成本,激發民間經濟活力,尤其在三次下調正回購利率之後,降息的概率進一步提升,可能下調25個基點。

券商論劍

未來通脹仍將低位運行。國泰君安宏觀團隊指出,高頻數據顯示本輪“小豬周期”自8月底以來已見頂回落。 交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認為,考慮到豬肉價格年內難有趨勢性上升,四季度翹尾因素處於低位,在經濟運行緩中趨穩的背景下,四季度CPI同比的新漲價因素不會出現明顯上升。因此,預計下半年CPI同比漲幅將回調至2.1%左右,全年CPI漲幅約為2.2%。有券商預計下半年物價低於上半年,明年二季度物價水平才可能回升。

PPI顯示本月工業產出增速難有大幅反彈。華泰證券宏觀團隊指出,PPI跌幅進一步擴大,同比下跌1.8%,生產資料價格下跌顯著,大宗商品價格持續回落,其中本月汽柴油價格再次下調,鋼材、煤炭等價格也顯示跌幅有所加快,暗示上遊原材料需求依然疲軟,預計工業增速本月不會出現大幅度反彈,但從鋼材出口大增來看價格下跌可能伴隨去庫存過程在加速。

高盛高華證券認為,如果名義利率未見走低,那麽CPI和PPI通脹率的下行將推動實際利率上升。這可能是近幾周公開市場操作利率和銀行間利率持續走低的一個重要原因。高盛高華預計在年底前政策利率將保持於低位。下調利率和法定準備金率等其它放松措施的推出可能性也有所加大不過,如果政府確實推行降息降準措施,更可能以定向而非全面放松的形式進行。

國泰君安認為,9月數據表明,通縮預期增強,貨幣政策將進一步寬松,預計4季度有1次降息操作,未來2個季度內可能降準。降息主要是落實國務院三令五申降低融資成本,為930地產新政配套。同時央行將繼續在公開市場引導貨幣市場利率下降。降準主要是為未來新一輪基建穩增長政策和地方債實施配套。

與此同時,該券商指出,930地產新政有望在緩解短期經濟失速風險,改革才是治本良藥。近期看房量和成交量明顯回升,改善型需求得到釋放。居民購房時有望拿到3折首付和 8.5-9折利率。通過放大居民杠桿,短期有利於釋放剛需和改善型需求,但也可能會透支未來的需求。毫無疑問,這是短期的春藥,長期的毒藥,希望這是為改革手術贏得時間的麻藥。

對於股市,國泰君安繼續維持牛市看法:

繼續牛市思維,分母驅動特征明顯。四中全會前後改革提速預期增強,並與實質推動的相關改革措施相互應證,有利於提升風險偏好,DDM估值模型分母下降;除了三大資金黑洞無效融資需求收縮、增速換擋導致利率中樞下移等市場性力量的主邏輯外,近期地方債改革、貨幣政策部門有意引導利率下行、監管部門試圖降低融資成本等政策變量,均有利於降低無風險利率下行,DDM估值模型分母下降;地產新政緩解了經濟失速風險,DDM估值模型分子短期改善。

然而,華泰宏觀團隊並不認為中國臨通縮威脅,而四季度的貨幣政策也將是穩中偏松結合財政政策的擴張。9月PPI的進一步下滑表明了經濟生產領域的中期下行壓力仍較為明顯,但CPI的環比上漲和PPI中生活資料的環比及同比上漲顯示了短期內消費並沒有惡化。我們認為第四季度很可能隨著在鐵路基建方面的財政“微刺激”的加碼,PPI的跌幅會有所收窄,CPI數據環比會進一步上升。

招商證券宏觀經濟研究主管謝亞軒進一步指出,中國整體的貨幣存量以及偏高的信貸率亦是約束貨幣政策的因素,這導致貨幣政策雖有一定的操作空間,但不會太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507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