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一張台製薄膜 掀肯亞手機銀行大戰


2015-10-05  TCW

一張來自台灣的SIM卡,竟然挑起非洲金融、電信業大戰。

今年,非洲肯亞最受注目的新聞是,由肯亞第一大電信商Safaricom成立,囊括該國逾七成市占率的行動支付業者M-Pesa終於出現對手。

對手,便是肯亞第一大銀行Equity Bank。

今年底,Equity Bank最快將推出一款特殊的薄膜卡,只要貼在手機原本SIM卡上,就能取代金融卡,進行轉帳、付款等功能,搖身一變成為行動銀行,「非洲行動支付大戰即將開打。」《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對此評論。

但很少人注意到,挑起這場肯亞電信、金融巨擘戰火的薄膜卡,其實來自台灣的太思科技。

「台灣即便是小公司、新創企業,也應該有全球的規模跟格局。」太思科技董事長何俊炘說。

拚專利拚良率新手機上市,要檢測上百項

走進太思總公司辦公室,映入眼簾的,是一張世界地圖,從中國、日本、韓國,到土耳其、俄羅斯、挪威……,甚至墨西哥、南非等新興市場,全球二十幾國,橫跨五大洲,布滿各種專利。清楚告訴訪客,放眼全世界,都是其市場。

這張太思研發、製造的薄膜卡,厚度只比保鮮膜厚一些,上頭有十四個專利。有了它,偏鄉的消費者即便找不到提款機,也能解決交易問題,過去七年,太思在中國發卡量超過千萬張。

手機變錢包,是現在的最新趨勢,但是十年前,何俊炘就在業界之先,第一個研發出薄膜卡技術,打破電信商和銀行隔閡。

創辦太思之前,他在國際SIM卡大廠有近十年經歷,有次開車上山,路上車子沒油,想加油卻發現忘記帶錢包,只帶手機出門,「如果手機可以當錢包用,就沒問題了。」何俊炘說。自此才有開發薄膜卡的念頭。

但是,SIM卡就像手機的身分證,保障使用者隱私,也開通上網、通話功能,儲存部分資料,要在手機SIM卡上,黏上一張薄膜卡,打通電信、金融服務,最重要的,則是良率和相容性。

為了避免感應不良,或薄膜卡卡在手機裡……,太思研發團隊花了快四年,反覆調整材料與封裝工序,才能完全服貼在SIM卡上,不會因為擠壓而脫落。另外,得顧及不同品牌手機相容性,只要市面上推出一款新手機,上百項檢測項目必須一一重測,良率才達到九成以上。

太思在中國的代理商、上海方付通董事長孫宏宇表示,中國做薄膜卡的業者也不少,但品質良莠不齊,「根本沒人敢用。」只有太思憑技術站穩市場,如中國郵政儲蓄銀行、農業銀行等一千多家業者都是其客戶。

目標新興市場未跑先碰壁,靠技術解疑慮

不過,雖然太思早一步推出服務,但行動支付應用日益多元,在中國,阿里巴巴集團的支付寶只要綁定銀行帳戶,手機也能轉帳、付款,連拿出SIM卡、貼上薄膜卡動作都省略,因此成為主流,目前實名用戶數已經超過四億。

太思的薄膜卡技術應用,必須往金融體制不成熟的新興市場走。因為它的優勢在於連銀行帳戶都沒有的消費者,只要在SIM卡上貼上它,手機就能變成窮人的行動 銀行,扮演帳戶角色。或者,像肯亞幅員廣大,每個人平均得走五公里才能找到一台提款機,薄膜卡大大解決轉帳不便問題。

但如何打入政商關係緊密的新興國家,才是最大難關。

去年初,肯亞第一大銀行Equity Bank和太思聯手,誓言改變M-Pesa壟斷地位。沒想到,因為有第一大電信商Safaricom撐腰,M-Pesa一狀告上政府,懷疑一旦加裝薄膜卡,恐竊取手機用戶資料,要求立法禁止銀行發行薄膜卡。

產品還沒上市就碰壁,以肯亞政府辦事效率,若走法律程序,拖兩、三年時有所聞,「每天我都是看當地頭條報紙才知道這個project(計畫)進度。」何俊炘直言。

半年多過去,還是沒有具體進展。最後,肯亞政府只好找所有電信商、銀行,以及全球行動通訊系統協會(GSMA)開聽證會。現場,各方拋出種種問題,例如薄 膜卡「會不會偷用戶的錢?」「會不會有病毒?」等。何俊炘從技術、應用面一一講解,化解疑慮。直到肯亞總統表態支持自由競爭,才幫太思打開市場大門。

到新興市場發展,往往得耗費心神處理政治、法律問題,太思為何堅持往外走?

何俊炘談起一段工作經歷。當時,他在電話卡大廠擔任工程師,雖然公司賺錢,卻錯過轉型時機,手機興起,只能等著被淘汰。這讓他意識到,唯有一直走在前端,才無後顧之憂,「當發現(市場)改變,往往無力回天了。」

「你有注意到他們水族箱裡養的是什麼魚嗎?是鯊魚。鯊魚活在海水裡,不是淡水,而且二十四小時不休息,拚命游……。」中華電信行動通信分公司總經理林國豐有次與何俊炘碰面、談合作,對辦公室裡的鯊魚印象深刻。

太思就像一隻鯊魚,游走在不同海域,不願困在台灣這個小池塘裡。也告訴其他台灣企業,不管經濟好壞都要有跨出去的勇氣,否則遲早喪失求生本領。

太思科技

成立:2005年

董事長:何俊忻(圖)

主要業務:智慧薄膜SIM卡,提供用戶行動銀行、跨電信商漫遊服務

成績單:業務遍及全球5大洲,和中國逾1,000家銀行合作,發卡量破1,000萬張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4565

報告顯示55%用戶使用手機銀行 零售業務線上線下融合在加劇

受互聯網金融沖擊和利率市場化的影響,零售銀行業務受到多方面挑戰。J.D. Power 2016 年中國零售銀行客戶滿意度研究 (RBSS)顯示,客戶使用的渠道(包括網點、自動存/取款機、網上銀行等)越多,相應的對銀行的滿意度越高。

一半以上用戶在使用手機銀行

中國零售銀行客戶滿意度研究已經進入第八個年頭。這項研究通過六個因子衡量客戶滿意度:“交易/業務辦理”、“產品供應”、“賬戶信息”、“設施”、“費用”和“問題解決”。另外,這項研究也旨在促進客戶 忠誠度和推薦度的績效提升行動。

J.D. Power亞太區副總裁兼總經理柏德睿表示:“全渠道服務的模式顯示,當前零售銀行用戶在不同的情況下,對於多種渠道的組合使用有著特定的需求。銀行既要滿足這種需求,提供充足的渠道選擇,也要優先發展那些既能帶來更多收益又能提高客戶體驗的渠道。如何在這兩者之間找到平衡是成功的關鍵。”

2016年零售銀行客戶滿意度總體得分為806分,比上一年提升了19分。使用手機銀行的客戶滿意度為830分,遠高於沒有使用手機銀行的客戶,後者滿意度得分僅為784分。此外,使用過社區銀行的客戶滿意度為843分,也高於沒有使用過社區銀行的客戶(798分)。

使用手機銀行的客戶比例從2014年的21%上升到今年的55%,而使用網點的客戶比例從2014年的92%降到了今年的88%。客戶更傾向於使用在線渠道辦理高頻率但是低價值的業務,使用手機銀行辦理的排名前三的業務是:查詢余額,轉賬/匯款和查詢賬單。而去網點的客戶辦理的主要業務為:存取現金,辦理定期存款、辦理轉賬和購買理財產品——這些業務可以為銀行帶來更高的利潤。

零售銀行客戶滿意度排名交通銀行(846 分)客戶滿意度連續第三年名列第一位。交通銀行在“交易/業務辦理”、“賬戶信息”和“設施”因子方面表現尤其出色,比行業平均水平分別高 32 分,26分和36 分。

平安銀行(843分)名列第二位,在“問題解決”因子方面表現出色(比行業平均水平高 182 分)。華夏銀行(839 分)名列第三位。

2016年中國零售銀行客戶滿意度研究是基於 37 個城市的 10167 名零售銀行客戶的反饋,涵蓋在中國開展業務的15 家銀行。研究的數據收集工作在 2016年3月至5月進行。

網點不會消失 線上線下融合

受互聯網金融的沖擊,近年來傳統銀行在渠道上紛紛順勢變革。一方面,以手機銀行、微信銀行和網上銀行的電子銀行渠道推陳出新,不斷優化;另一方面,線下網點面對線上渠道的挑戰分流用戶的同時,也競相推出智能服務、自助電子機具和人工智能服務。

關於未來網點趨勢的討論也越來越來多。對此,J.D.Power中國區聯合研究團隊總監謝娟表示,網點未來肯定不會消失,但網點在定位和功能上能出現更多的轉變和變化。未來網點更多是一個專業化功能的服務平臺,用戶辦理基本業務不會去網點,當用戶辦理業務或遇到問題時需要網點提供服務,網點將聚焦在用戶的感受和體驗。平安銀行財富管理事業部總裁助理顏恒表示,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主要在於最大限度地滿足用戶的需求,提供更好的客戶體驗。

對於線上線下渠道的融合,華夏銀行也經歷了一個探索和轉變的過程。華夏銀行個人業務部副總經理邊肖洲表示,起初華夏銀行對線上線下的劃分,一般是基於標準化的產品或者標準化的業務在線上做,對於個性化、差異化或者說複雜化的業務更願意在線下提供解決;在業務角度看,風險低的業務更願意放在線上,風險高的業務更願意放在線下;非金融服務、財務管理服務,銀行更願意放在線下;屬於結算的傳統業務,銀行更願意放在線下,這是最初發展業務的考慮和定位。“這個是原先我們走的業務當中是這樣考慮和定位的,但是目前隨著我們技術的發展和變化,這個情況已經有很大的轉變。”他稱。

邊肖洲表示,首先按照客戶的需求,客戶對線上有需求,銀行就將產品和服務實現線上化,產品盡可能提供線上的支持,看客戶如何選擇;第二,通過流程的簡化、產品的簡化設計、風險功能的設計來實現線上化,許多的業務可以進行線上線下的結合,比如簽約在線下,產品在線上,服務在線下等多種組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4467

去年流失率超四成,手機銀行APP請註意:客戶最在意轉賬功能

平均離櫃業務率超過80%,轉賬功能的使用率達到57%。一項銀行業用戶體驗調研數據揭示了銀行用戶習慣的巨變。

業務線上化的同時,銀行也面臨著手機銀行APP用戶流失率高企的挑戰。這份調研顯示,2017年,手機銀行APP的總體流失率仍然達到41%。

用戶習慣的變化,對傳統銀行的服務模式產生了空前挑戰,上述情況的出現,與銀行不了解用戶的真實需求有關。用戶習慣到底有哪些新特點?5月25日,由微眾銀行、騰訊用戶研究與體驗設計部(下稱“騰訊CDC”)、波士頓咨詢合作,30家銀行參與的2018年銀行業用戶體驗調研啟動,也許能讓銀行業找到提升用戶體驗的方向。

轉賬是用戶對銀行APP最大需求

隨著金融技術的發展,用戶習慣發生改變,給銀行零售業務帶來轉型壓力,尤其是無現金支付和線上支付的普及,讓用戶金融行為習慣發生了巨變。

根據微眾銀行與騰訊CDC 2017年發布的銀行業用戶體驗調研報告,2017年,銀行業平均離櫃業務率達到84.31%,15家銀行更是超過了90%。

銀行離櫃業務率越來越高的同時,不同地區、不同年齡的用戶,對銀行移動端的接受程度也有所不同。微眾銀行直通銀行部負責人劉江說,總體來看,一、二線城市用戶對手機銀行APP的接受程度,明顯高於三、四線城市,而且在理財、支付等方面,年輕用戶的接受程度也高於年齡較大的用戶。

“用戶對銀行APP最主要的需求,還是支付、賬戶查詢。”劉江說,從以往的用戶體驗調查情況來看,用戶對支付、賬戶管理兩大功能的使用率,排在銀行APP的各類功能和服務的前兩位,遠遠超過其他功能。

上述調研則顯示,手機銀行APP主要使用功能中,轉賬匯款的使用率排在第一位,占比達到57%,其次則為賬戶查詢和管理,占比54%,生活繳費、信用卡還款占比則分別為25%、23%,使用信用卡積分查詢兌換、商城購物等的比例,均在14%以下。

不了解用戶需求成銀行最大痛點

金融服務線上化的持續發展,意味著銀行必須掌握更多的需求信息,手機銀行APP的服務才能更加貼近用戶的需求。

最近幾年來,為了提升用戶體驗、留住用戶,各家商業銀行不惜投入巨資,對銀行APP的功能進行優化升級。但上述調查顯示,手機銀行APP的總體流失率仍然達到41%,不同銀行的APP用戶流失率最高達到55%,最低也有21%。

“站在用戶角度,希望使用率最高的轉賬、賬戶查詢能放在App首頁最顯眼的位置,但不少銀行卻把這兩個功能放在子頁面,使用起來很不方便。”劉江說,用戶希望銀行APP使用起來簡單、方便,但有些銀行的APP頁面設計複雜,無疑影響了用戶體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531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