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英特爾拚轉骨 戰場選在東南亞

2013-07-22  TCW
 
 

 

這是全球最大PC晶片廠商英特爾(Intel)的反擊計畫。

全球個人電腦出貨在衰退,全球晶片巨頭英特爾錯失行動市場先機,面臨前所未有的險峻,二○一二年營收比較二○一一年衰退了一.二%,淨利更下滑高達一五%。現實的華爾街當然不埋單,其股價如今只有二○○○年高峰七十二美元的三分之一,最近三年走勢遠不及標準普爾五百指數。

英特爾在PC領域稱霸,不管你用哪一款電腦,「心臟」(處理器)幾乎全出自它。但當PC出現負成長,消費者把更多預算轉移到智慧型手機時,英特爾在手機領域晶片的市占率,卻不到一%。

策略一:研發拉到檳城主攻手機軟體與應用

英特爾面對成立四十五年最大的險境,它的反攻路徑,不是富裕的歐美市場,反而是擁有六億人口數的新興市場:東南亞。

七月五日,英特爾馬來西亞分公司邀請亞太地區二十多家媒體造訪其位於馬來西亞檳城(Penang)的廠區,宣示英特爾深耕東南亞市場的決心。這裡是英特爾在全球最大的封裝測試廠,建於一九七二年,英特爾馬來西亞分公司總經理馬汀(Robin Martin)秀出的老照片,隱約可以看見當年工廠所在地還是一片黃土地,派駐當地的員工捲起褲管站在泥濘裡,「四周什麼也沒有,除了荒蕪!」

可是,它是英國殖民政府最早在遠東開發的商業城市,也是進入印尼、馬來西亞,以及泰國三角區的窗口,可說位居東南亞核心。在前往英特爾GP12廠區路上,還可以看到另一家半導體超微(AMD).索尼(Sony)跟明基、以及英業達等廠商都進駐,使檳城成為東南亞最大的電子聚落,並獲得「馬來西亞矽谷」的封號。

現在,英特爾把此地賦予新的任務——發展新的手機軟體與應用方案。

在檳城廠,英特爾有一萬名員工,占了它全球員工的十分之一,它不再只是封測廠而已,其設計中心在一九九八年成立以來,肩負與美國、以色列,以及印度的晶片研發中心合作的任務,如今已有兩千人,比英特爾設於上海的亞太研發公司還要多出一倍人力。

研發人員Sze Wei Ong說,他們負責研究各種應用軟體與使用者體驗。走進戒備森嚴的實驗室,除了機器手臂二十四小時在測試晶片,另一間小房間裡擺放的是各種大小螢幕的手機、平板,以及電視。

除了行動與軟體開發的任務,設計中心研發人員甚至還要幫第三方所開發的應用程式(App)「除蟲」(debug)。一位台灣手機ODM資深工程師說,他從沒聽過競爭對手高通也要幫合作廠商做這件事。

策略二:鄉村包圍城市提升服務、了解市場需求

當歐美市場都被對手蘋果與三星吃下後,英特爾現在打算從東南亞市場突圍。

英特爾馬來西亞設計中心總經理凱利(Kristopher Kelly)說,這裡擁有全球最多年輕人口,從世界地圖來看,這個區域是一塊非常集中的小圈圈,「但小圈圈裡的人口卻比圈圈外的人口還多。」

英特爾採取從「鄉村包圍城市」的策略,和台灣最大IC設計公司聯發科在中國走過的路一樣。

相較過去呼風喚雨的姿態,英特爾現在身段變得很柔軟,一位手機品牌廠內部人員指出,英特爾想要切進手機市場很久了,但是受限於晶片架構比高通的更耗電,競爭力不足,目前他們極盡所能拉攏手機品牌廠,譬如做好參考設計,亦即以其晶片為中心,進行相關晶片組的搭配以及電路設計,提供部分的底層驅動軟體程式;此外,還補助行銷預算。這樣的「服務」,讓不管是品牌廠還是代工廠,少花了許多錢投資。

英特爾認為深耕對手可能忽視的領域,才有機會勝出。「要賣東西給這裡的人,你就必須更了解這個市場的需求,」凱利舉「平板手機」(Phablet)為例,一台手機同時也有平板的功能,這個概念就是從東南亞發掘,這也是亞洲市場的特別喜好,但在歐美市場,有興趣的人反而不多。

但,不只英特爾,它的勁敵們早已經虎視眈眈這塊別具風情的大餅,聯發科去年十月宣布和印尼最大的電信運營商Telkomsel及手機領導品牌IMO進一步擴展合作關係;高通也在一年前就表示,下一階段將瞄準低價市場,印度和東南亞是目標市場。

科技產業的軸線大翻轉,讓老大也必須低頭改變策略,不過,這條路到底是否可行仍難定,其十七日揭曉的第二季財報結果,已說明部分成績。

【延伸閱讀】英特爾錯失行動市場先機—2012年智慧型手機處理器市占率

高通43%其他30%蘋果16%三星11%英特爾<1%

資料來源:Strategy Analytics

【延伸閱讀】搭上行動裝置商機,成長最亮眼—2012年微處理器市占率

排名:1公司:英特爾(Intel)2012年市占率:65.3%相較2011年漲跌幅:-1%

排名:2公司:高通(Qualcomm)2012年市占率:9.4%相較2011年漲跌幅:28%

排名:3公司:三星+蘋果(Samsung+Apple)*2012年市占率:8.2%相較2011年漲跌幅:78%

排名:4公司:超微(AMD)2012年市占率:6.4%相較2011年漲跌幅:-21%

排名:5公司:飛思卡爾(Freescale)2012年市占率:1.9%相較2011年漲跌幅:-12%

排名:6公司:輝達(Nvidia)2012年市占率:1.4%相較2011年漲跌幅:29%

排名:7公司:德州儀器(TI)2012年市占率:1.0%相較2011年漲跌幅:11%

排名:8公司:意法(ST-Ericsson)2012年市占率:1.0%相較2011年漲跌幅:-18%

排名:9公司:博通(Broadcom)2012年市占率:0.6%相較2011年漲跌幅:17%

排名:10公司:聯發科(MediaTek)2012年市占率:0.6%相較2011年漲跌幅:16%

註:*蘋果A系列處理器交由三星代工生產資料來源:IC Insights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9403

行情加倍!兄弟賣象選在最好時機

 

2013-10-28  TCW  
 

 

今年中華職棒票房成長一三五%,兄弟象卻釋出令人錯愕的訊息:不玩了!

十月十九日,全台擁有百萬球迷的兄弟象棒球隊宣布讓售,董事長洪瑞河表示,大環境變遷,母公司兄弟飯店經營備感壓力,「二十九年來平均每年虧損約四到五千萬,總虧損超過十億,」不堪負荷,決定放手。

事實上,這不是兄弟象第一次傳出要賣掉,早在一九九八年,職棒爆發第一次簽賭事件後,洪瑞河就揚言:「如果象隊有人涉賭,將解散球隊。」然而二○○九年再度爆發簽賭案,兄弟象九名球員遭約談,事後開除了五位球員,仍持續經營。

接下來三年,每年兄弟象都設立四千萬元的虧損上限,強調「超過此門檻就解散球隊」,卻從未成真。苦苦支撐了這麼久,許多球迷早已見怪不怪,沒想到就在職棒好不容易走出簽賭陰霾、球迷大舉回籠之時,洪瑞河卻拋出了震撼彈。

根據中華職棒聯盟的資料,今年平均每場觀眾人數達六千零七十九人,僅次於職棒三年,是史上第二高;相較於去年平均每場二千四百人,成長了一.五倍,回春跡象非常明顯。

而兄弟象本季成績雖墊底,人氣依舊旺盛,主場進場觀眾人數約三十六萬人,平均每場超過六千人,僅次於擁有「曼尼效應」的義大犀牛隊,比去年足足成長一三五%,換算下來,票房收入應超過六千萬元。

去年賣相差興農轉手,被殺價到一折

一位職棒界資深人士分析,單就每場成本計算,只要觀眾人數在三千人以上就能打平,以象隊今年超過此一平均數一倍的成績單來看,即使還有其他開銷,應該也不至於虧損;再加上今年每隊平均四千八百萬元的電視轉播權利金,以及其他周邊商品的收入,甚至可能有盈餘。

最苦的日子都熬過來了,好不容易盼到春暖花開,照理說應該士氣大振,怎麼反而退縮放手?縱使象隊官方宣稱今年依然有兩千萬元的虧損,總也比往年來得佳,若有心繼續,靠廠商贊助或冠名合資,也不難度過,為何非得賣球隊不可?

洪瑞河在記者會上訴諸感性:「該讓我們休息了!」但若以企業經營的理性角度分析,此刻不賣,更待何時?

過去十年來,中華職棒一直無法擺脫簽賭陰影,平均每場票房一度低到兩千人以下。去年興農想轉手,開價三億元,有企業竟然只願意出三千萬元,直接殺價到一折,叫人情何以堪。後來義联集團雖然以一億三千萬元成交,但當中經過三次談判,連高雄市長陳菊也跳下來協調,最後不過比史上最低轉讓價高出一千萬元,可見當時行情。

沒想到中華職棒在現任聯盟會長黃鎮台接手後,有了全新氣象。先是在世界棒球經典賽打出史上最佳成績,凝聚全台人氣;接著又大刀闊斧改革、健全體制;加上義大犀牛與大聯盟球星曼尼的加入,成功吸引球迷回籠,原本冰冷到谷底的市場竟奇蹟般被炒熱起來。

今年占上風含周邊收益,價碼上看六億

資深人士評估,兄弟象若在去年前求售,價碼頂多到三億元,而且是買方市場,根本不會有還價空間;但今年,以球迷的熱潮,加上兄弟球員的超高人氣,若經營得當,除了票房之外,還能賺取周邊收入與廣告效益,「六億都不算高!」

再者,中職在去年立下新規定:「任何球隊有意退出中職,必須提前一年告知。」原本是為了防堵類似像興農那樣無預警抽腿,差點造成職棒瓦解危機,但對球隊來說,似也成了絕佳的談判運用空間。

因為這等於是公開讓人競標,不管一年內賣出與否,球隊都還是會繼續運作,只要有好價格,隨時可以易主;若沒有適合的買家出現,企業主也可以找個理由繼續經營。

而且,長達一年的時間,也不至於造成球員心慌,即使一般賽季結束,還有亞洲職棒大賽、冬季聯盟等舞台,只要表現好,應不至於失業,甚至還可以提高身價。

站在兄弟球團的考量,此時宣布出售球隊,或許對辛苦經營二十九年的他們來說是一個解脫,但對於去年好不容易解除興農危機、季初一度樂觀要組出第五隊的中華職棒來說,無疑又是一記重拳。

一位資深人士分析,職棒熱潮若延續,許多企業都會有興趣錦上添花,但兄弟象這麼一搞,有意加入者反而會覺得是往火坑裡跳,觀望之心大增。

並且,以成本來算,從無到有成立一支新球隊,雖然可以逐步攤提,但至少也要花一、兩億元,如果要接手兄弟,一口氣就得掏出五、六億元,無論如何都是一筆不小的投資。

好不容易回春的中華職棒是否會因為兄弟退出而再起波瀾?就看聯盟會長黃鎮台如何因應了。

【延伸閱讀】挺棒球29年,近5年每年喊賣—兄弟象大事紀

1984年:成立兄弟飯店業餘棒球隊1988年:董事長洪騰勝找來統一、味全、三商等財團,促成中華職棒聯盟, 洪騰勝被稱為中華職棒之父

1989年:職棒開打,從兄弟飯店棒球隊改名「兄弟象」1992年:隊史第1座冠軍1994年:中華職棒史上第1次3連霸1998年:中職爆發簽賭案後,領隊洪瑞河宣布象隊若有人涉賭,將解散球隊2003年:隊史第2次3連霸2008年:洪瑞河表示,「若虧損超過4千萬,象隊將解散」2009年:中職爆發大規模假球事件,象隊開除5位球員,包含旅美投手曹錦輝;洪瑞河表示,簽賭歪風盛行,「再經營下去沒有意義」

2010年:洪瑞河表示,「賣球隊不是開玩笑,虧損如果超過負荷,也只能量力而為」

2011年:洪瑞河表示,若虧損超過4千萬,就有解散壓力2012年:虧損超過5千萬元,洪瑞河表示「明年確定有兄弟象隊,可是以後就再看看吧」

2013年:洪瑞河正式宣布轉售球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0035

生技天王再出發 看到什麼機會? 大咖動向》身價上百億的趙宇天 選在台灣二度創業

2016-02-29  TWM

他是台灣在美國製藥業賺到最多錢的人,經營心法卻和別人完全不同,別人搶快,搶高利潤,他卻寧願挑小市場,不怕比別人更晚推出產品。做一步就想未來十步,讓他避開風險,挖到金礦!

生技夢人人會做,但誰真能撐到最後,挖到生技產業的金礦?

華生藥廠創辦人趙宇天,是台灣在美國製藥業事業最成功的代表人物。他創立的華生藥廠,是全美第三大學名藥(指過了專利期後,其他藥廠可以生產同樣成分的藥,與原廠競爭)廠。華生藥廠更名為Allergan後,二○一五年七月,宣布將學名藥部門賣給以色列Teva藥廠,金額高達四○五億美元(約新台幣一兆三五四七億元)。購併前,這家公司股價一度衝上每股三三一美元(約新台幣一萬一千元)的高價。

趙宇天是隱身在這宗交易案後的大股東,○七年,他從華生藥廠執行長退休時,根據美國證期局公布的文件,當時趙宇天名下擁有華生五.一%股份。華生藥廠在他退休後,開始大舉購併,市值成長三十多倍。

他退休後在台灣創立泰福生技(F-泰福),這家公司一五年八月才上興櫃,一六年一月底,公司的市值已經高達三七六億元,在此次「台灣生技一百大」調查中,排名台灣生技產業市值第四名。

求學時,牌技優異對手出一招 就知接下來的變化「以前說前人種樹,後人乘涼,誰說不能前人種樹,前人乘涼?」趙宇天接受《今周刊》專訪時說。他把公司交出去的時候,就已預料到公司接下來的發展,華生後來的成長,他也是獲益者。

他今年七十歲,名利雙收。過去,台灣在美國生技產業創業最成功的四個人,被稱為四大天王,分別是趙宇天、潤惠生技創辦人許照惠、安成藥業創辦人陳志明、益邦生技創辦人許中強。趙宇天靠做學名藥起家,公司市值卻遠超過其他人。

「他的產品範圍很大,九○年代末期,我還在Andrx公司時,有一次和趙董吃飯,他說,我們做的是飛彈,他做的是子彈。」陳志明說,「很多子彈加起來也不得了!」去年,趙宇天以泰福總經理的身分,重新出現在生技業舞台上,「這是我的第二次創業。」趙宇天說。趙宇天是台北醫學院(現為台北醫學大學,以下簡稱北醫)藥學系第四屆畢業的校友,他出身製藥世家,他的舅舅在上海創辦新亞藥廠,「那是中國第一家西藥廠。」他的同學、骨科醫療器材廠傑奎科技董事長劉宏志觀察。趙宇天的父母在台灣創辦新生藥廠,「我從小是在藥廠長大的。」趙宇天說。

大學時代,趙宇天很愛玩,劉宏志最記得的故事是,當時台大藥學系和北醫藥學系都是同一批老師,「每次考試,都是台大比北醫早一個星期考。」他回憶,連考題都一樣。每次考試前一晚,他和趙宇天都玩紙牌二十一點,打到晚上十點,再讀考古題。

趙宇天打牌的風格,就看得出他後來的經營風格,「他算牌算得很精。」劉宏志說,當對手打出一張牌,趙宇天就能算出接下來幾步的變化,甚至對手出到第三張牌,他就能攤牌比勝負。他們還曾聯手搭檔,拿下大專橋牌聯賽第二名。

「我受我母親的影響很大。」趙宇天回憶,他的母親對財務規畫十分注重,「摳錢摳得好、摳得精就是省錢;但是錢的運用方法,該用的時候就用。」他認為,遇到機會來了,只要算清風險,就別怕改變,緊緊抓住機會。

北醫畢業之後,他到美國普渡大學攻讀藥學博士學位,之後進入美國G. D. Searle藥廠擔任研究員。

初創業,挑難的做避開與大廠競爭 用技術換利潤一九八四年美國通過一條《藥物競價及專利權法案》,美國即將放寬專利權保護,新的學名藥市場將出現。他看到大機會,決定離開工作十年的藥廠,自行創業,成立華生藥廠。為了籌措資金,趙宇天還曾回台向同學朋友募款,「這筆錢,他募了好久。」劉宏志回憶,劉宏志請當醫師的父親投資趙宇天五萬美元,二十年後,這筆錢的報酬率竟達到四百倍!

剛開始趙宇天在美國製藥界站穩腳步,靠的是製藥的基本功。「華生藥廠總是選擇那些市場不到三千萬美元、又難做的藥品,避開市場一億美元以上的大藥,不與大藥廠直接競爭。」美國媒體分析,趙宇天的策略是,選擇小但利潤高、難做的藥,用製程技術換利潤。

「一步一步來,不能貪!」趙宇天說。聽起來是老到掉渣的價值觀,卻是他贏到最後的關鍵。

「美國八○年代曾經發生過非常重大的藥廠醜聞,藥廠竄改實驗數據,賄賂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官員,那些藥廠都被處罰,甚至因此關門,但華生藥廠都安全通過FDA的檢查。」陳志明觀察。最經典的案例是,一九八九年,美國Bolar學名藥藥廠爆發賄賂FDA官員事件,這家藥廠不但所有藥品上市許可被取消,罰款一千萬美元(約合新台幣三億三千萬元),負責人還坐牢。

這家藥廠後來掙扎重生,九五年被趙宇天以六億美元買下。兩家藥廠的技術結合,讓華生藥廠產品增為八十項,營收從九四年八千七百萬美元,暴增為一億五千三百萬美元。

「他對市場有很敏銳的嗅覺,知道自己的公司缺什麼。」他的好朋友、北醫校長閻雲觀察。後期華生靠購併不斷擴大市場版圖,閻雲舉例,趙宇天向其他藥廠取得避孕藥技術後,把避孕藥從口服改為貼片,省下吃藥的麻煩,「非常成功。」閻雲說。

「他是那種做一步,看到第十步的人。」泰福財務總監吳怡靜說。她舉例,有一次美國FDA修改法規,可以讓藥品縮短上市時程,趙宇天不是馬上改變作法,而是找公司主管長時間開會,不先問機會。「所有風險全考慮一遍,看看我們能不能承受。」如果評估認為值得做,趙宇天也有可能把生產、研究、臨床試驗計畫全都推翻。吳怡靜分析,在其他公司只要做一次的財務計畫,在泰福可能要做四、五份,按照各種可能狀況,試驗設備和資源要如何調度、調整,全都考慮進去。

○七年,他卻在事業高峰選擇退休,「那時候,我考慮了一段時間,」趙宇天回憶,當時,華生藥廠已經是一家年營收二十八億美元、七千多名員工的大公司,「公司大的時候,挑戰就不一樣,都在處理人和財務工程的問題,再玩下去,都是這些事。我還是對創業有興趣。」他說。

高峰時,急流勇退找接班人 先看他是否有誠信當時,美國學名藥廠也開始進入國際化競爭階段,「現在美國學名藥公司,都是冰島、以色列公司的天下。」一位製藥業主管觀察,學名藥的競爭愈來愈激烈,購併、整合勢不可擋。趙宇天交棒後,華生藥廠啟動一連串購併計畫。

趙宇天當年找接班人時,人選就觀察了十年,「我會找一些與Business(公事)無關的場合。」趙宇天說,和對方吃飯、聊天,「看看這個人是不是做事的人,還是玩錢的人,他對旁人、部屬,有沒有誠信,他的團隊的人怎麼看他?」他的接班人,原本是競爭對手Barr藥廠的營運長,學的又是法律,趙宇天卻挖角他來接班。

既然退休,為何又再次創業?

一○年,歐巴馬的健保改革,讓趙宇天再次看到一個大機會。趙宇天解釋,「美國平價醫療法案(俗稱歐巴馬健保法案)中有一條,開放藥廠製造生物相似藥。」「這與我一九八四年創立華生,是一樣的機會。」趙宇天說。這一次,美國政府開放生物相似藥,意思是,只要有人能找出方法,做出成分極為近似的大分子藥,即使藥的成分不是百分之百相同,只要成分極近似,美國政府就會承認這種藥的療效。「生物相似藥做完一期試驗,經FDA批准,就能直接做三期臨床。」趙宇天說。

趙宇天對生物相似藥的前景十分看好,○九年,他開始籌備成立泰福;一三年,公司正式在台灣成立,他把研發放在台灣,製造放在美國,將新的生物技術引進台灣。投資明生生醫,也是為生產蛋白質藥做準備。

外界卻對泰福在生物相似藥的發展策略有不同看法。一位生技產業分析師就指出,在生物相似藥市場上,最先開發出產品的公司,不但能分到最高的利潤,還能獨賣一段時間;但泰福現在開發中的產品,已經有其他藥廠搶先開發出來,「後進者要面對非常激烈的價格競爭。」他質疑。

趙宇天卻不這麼認為,「這是歷史重演。」趙宇天說,一九八○年代,他就曾在學名藥市場經歷同樣的挑戰,「當時,大藥廠都跨進學名藥市場,卻只有五分鐘熱度。」趙宇天說,因為大藥廠對獲利的要求高,價格下滑,反而會逼使大藥廠退出市場。「競爭者也有小藥廠,但製藥業的研發成本高,小藥廠不見得有足夠的資金。」趙宇天說,與小藥廠競爭,比的是誰資金雄厚與產品發展能力。

趙宇天在美國三十年不敗,靠的是他的「第二名哲學」,「他不搶第一,也不搶最大的市場份額。」吳怡靜觀察。

再創業,看見趨勢不求高獲利、資金足 成大優勢「求勝,要先練內功。」趙宇天說,現在,他專心調整公司的生產成本、技術和團隊,「我們是下圍棋,不是下象棋。」趙宇天說,「territory(指市場),要一點一點占下來,不是跳上去,然後人家把你打下來。」「為什麼美國政府一○年修法,第一個生物相似藥一五年才推出來?」他說,因為美國政府也在摸索如何管理,先推出的藥廠可能會付出更高的成本,「但如果美國政府後來說不需要做這些事,那不是走冤枉路嗎?」他的策略是,先培養公司控制成本的能力、製程的能力、建立團隊,這些才是公司經營的根本,再一步步往上游走。

潤泰集團總裁尹衍樑大力支持趙宇天的策略,在泰福,趙宇天擔任總經理,董事長由潤泰集團派代表出任;股份結構上,他本人也只占小股,「他(指尹衍樑)是四四%,我和我的家人持股二二%。」趙宇天說。

但,真正讓他再次創業的動力,卻是來自十七年前,他回台北醫學院的一次演講。劉宏志回憶,當年他替母校向老同學募款,因為這次捐款,趙宇天特地回到北醫演講,儀式快結束時,當時趙宇天並沒發現自己身體有異狀,但趙宇天的太太卻問劉宏志,「能不能幫Allen(趙宇天的英文名字)安排照個胃鏡?」北醫安排最好的醫生幫他做檢查,檢查結果發現趙宇天得了胃癌。「我當時非常震驚,那是擴散非常快的一種癌。」趙宇天說,「如果前一年照胃鏡,無法發現;晚一年照胃鏡,恐怕已經太晚。

」若不是這場演講,他的人生可能會大大轉彎。康復後,他自問,「老天沒有要我離開人世,我是應該趕快退休?還是繼續工作?」現在趙宇天仍然天天工作,「他是會半夜二、三點發電子郵件的人。」吳怡靜說。即使身價上百億,但每次到餐館吃飯,吃不完的菜一定打包;趙宇天每月初都會定下清楚的計畫,按照計畫執行,採訪時,約好九點進行,他一分鐘都沒有耽擱。

「我想讓癌症藥物變便宜!」他說,想再一次掀起藥價革命,這才是他七十歲再次創業想完成的夢想。

撰文 / 林宏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743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